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大全11篇

时间:2023-12-25 10:35:31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篇(1)

一、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

财务管理是指在确定企业整体和具体的目标前提下,对企业内部进行资产的购置、对企业资本的融通、对企业经营中现金流量的控制而进行的一系列财务活动。财务管理主要围绕企业的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来进行,其也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是企业处理财务关系、组织财务活动的基本财务工作。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三个主要特点:财务管理活动是一项综合性质的基本管理工作;财务管理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做出迅速灵活的反应;财务管理与企业各个领域的活动都具有紧密联系。财务管理是一项集合了资金规划、成本控制、费用管理、预算评估、投资筹划等一系列关于企业财务活动的综合性价值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资金运动。资金,作为企业的生存血液来说,资金流的强壮与否直接影响了企业规模的大小和经营业务的覆盖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财务管理是贯彻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之中,进行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发展,并且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

二、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传统形式的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传统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在手段上偏向于刚性化和强制化,其主要有两种管理理论:第一种是集权式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在这种基本理论的引导下,子公司或者下属部门对财务的决策权、管理权以及控制权都很薄弱,集中掌握在集团财务管理部门,导致下属分支只拥有日常业务往来的决策权和简单的执行权,可以进行短期财务目标的调整和财务规划,以及对公司日常业务的经营管理权力。这种集权式的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优点是实现了财务决策统一规划,使企业财务政策的落实效果很高,保证了企业内部的目标一致性和财务利益最大化,面对的市场风险以及财务风险都较低。但是也存在着相应的负面影响,比如过于集权式的财务管理很难发挥下属部门或者子公司的工作积极性,信息传递步骤较多比较困难,信息也很容易失真,最后容易造成决策不准、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及时的做出判断和反应。第二种是分权式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在分权管理基本理论的应用之下,子公司或者下属部门拥有很为宽松的财务决策权和管理权,对企业生产以及经营业务的财务控制都有很大的掌握范围。这样形式分权式理论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有利于部门业绩以及子公司业务效益的提高,在应对市场变化时也能很快做出决策和应对方案。但是,长期实行分权式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应用会使企业内部的可调剂资金短缺,资金链条的供应性能变差,资金的整体运作效率降低,进而加大了企业经营的财务风险。

(二)柔性形式的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相对于偏于刚性的传统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来说,柔性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合理的避免了传统财务管理理论过于强硬和刚性的财务管理理论弊端。柔性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就是在传统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人们的心理想法以及行为规律的研究,不同于强制色彩,采用非强制性的管理理念,从而成为更加具有以人为本、抓住特长的基本理论体系。可见这更加注重人的意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人性化精神得到了更高程度的发挥。柔性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即财务组织的柔性化、财务能力的柔性化和财务活动的柔性化,其更加具备了双行性、灵活性和较强的机动性与适应性。这样的特点使企业在不断变化、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指导企业能更加敏捷的应对供给需求、利率调整、金融波动等许多变故,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中更加灵活迅速的面对,并做出回应。柔性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应用使企业能敏锐的洞察市场发展趋势,在财务信息的整合能运筹帷幄,并能准确及时的保证企业财务信息保密和通畅,为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健康、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三、比较分析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企业要想提升核心竞争力就首先要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进行更新升级。柔性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相对于刚性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更加注重研究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规律,采用非强制式的管理方式,让人们对在心中产生信服力和依靠感。传统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与柔性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表现比较体现在结构上,因此,对二者的表现分析要立足于各自代表的结构进行比较。传统的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是层次结构,柔性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是有机结构,下面针对结构表现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一)目标

传统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中的层次结构张扬单一目标主义,表现的目标特性是更加追求效率、稳定和连续性;柔性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中的有机结构是建立了不断调整自身的多目标学习系统,发挥了创新、发展、解决问题的目标特性。

(二)权力

传统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中的层次结构在权力机制上体现了集中化和等级化,其权力来源是职位,实行的程序规则是多并且具体和成文的;柔性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中的有机结构在权力机制上是分散化和网络化的,其权力来源是知识与专业特长,程序规则设定的较少,也不具体,或者设立之后往往没有成文规定。

(三)环境

传统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中的层次解结构在环境开放程度上较为封闭,旨在尽量减少环境的影响并力图降低管理的不稳定性,在管理活动上设立和更多的规范,明确分工,职能部门之间表现的相对独立;柔性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有机结构的环境开放程度上较为开放,能够使用不同环境的影响并能及时应对环境的不稳定性,其财务管理活动的规范较少,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限不是非常明显,并且分工也常有重叠。

(四)决策

传统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中的决策机构是高层,权力也集中在企业高层人员手里,在进行决策计划的过程中体现了重复、固定和具体的特点,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由上级来解决,下属部门照章办事,体现了妥协与掩饰的性质;柔性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突出的决策机构分散在整个组织之间,权力较为分散,其计划过程也很变化性,体现了较高的弹性和一般性质,出现问题时是由群体解决、因地制宜,表现了分明的对抗性和公开性。

(五)控制

传统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中的控制机构表现了等级制、具体化和短期性,对企业成员进行外部财务控制,同时强调外部的奖励和安全感,激励机制上是低水平的满足,运用企业激励X 理论观;柔性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汇总的控制机构体现了交互作用,突出了控制目标的长期性和一般化,围绕的核心观点是长远的财务管理是自我控制,在激励机制上面强调对员工内在的奖励,激发员工的自我实现和新生,运用Y 理论观。

(六)结构

传统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结构的持久度是倾向于固定不变的,然而柔性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结构的持久度是持续的、不断的适应新环境,财务管理的柔性方法表现在过去的程序化,主要是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益。

四、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应用时应遵循的原则

在进行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具体应用中,企业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准确国家宏观环境原则

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时,企业要合理抓住国家提供的良好机会,在整体良好的财务管理理论的引导下,制定符合市场整体发展趋势的企业规划以及财务管理目标,顺应我国国情发展,这样能大大降低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并且提升了企业的市场份额。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原则

首先,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环境,发挥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理论作用。在财务部门进行工作的同时,遵守基本理论中的权衡制约标准,建立相对应的监督部门,使得财务管理活动能够对应进行,让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业务能够实现透明化。并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完善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应用中的内控环节;其次,强化风险防范控制,实现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职能。结合当前的市场状况对自身企业发展策略进行分析,进一步强化企业对风险的防范机制,对生产经营总范围进行合理调节;接着,完善内部控制监督,实现内控的自我诊断。企业财务部门在统计和控制企业内部经济流动时要在传统办事形式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正视监督部门,并配合其工作,实现企业内部监督与会计事务所的外部监督共同行使,达到双重规范应用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目的。

(三)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结构原则

首先,健全战略财务风险管理基本理论体系。在应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利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建立企业内部预警机制,提升风险意识,加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对机制,从而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选择的标准与目的;其次,调整企业的融资状况。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是要贯彻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之中,具体进行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发展,并且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因此,要利用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提升企业信用机制,建设良好的融资信用体系,扩大企业的资金链条,为企业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道路。

五、柔性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具体应用方式

柔性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在财务管理科学的领域中是一个逐渐引起重视的新领域,在今后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进一步贯彻柔性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要求,才能更加科学和正确的引导很多工作的具体实行。

首先,应该在生产导向的过程中严密遵守柔性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要求,按照柔性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制定的结构整合标准,围绕内部的相关机构进行系统分化。主要是将市场客户作为整个工作开展的核心,这样变形成了由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的思想观念转变。

其次,把握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在柔性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引导下,横向的组织结构形成的分权化更加有利于内部的组织协调,对于工作的正常稳定开展起到促进作用。柔性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形成的前提就是组织结构需要由一般的纵向转变组织结构为横向组织结构。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篇(2)

一、效率市场假说

效率市场假说这一理论认为:股票市价反映了现时与股票相关的各方面信息,股价总是处于均衡状态,任何证券的出售者或购买者均无法持续获得超常利润。效率市场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弱式效率性,股票的现行市价包含了过去股价变动的全部信息;(2)次强式效率性,股票市价不仅包含了过去价格的信息,而且也包含了所有已公开的其它信息;(3)强式效率性,股票的现行市价已反映了所有已公开的或未公开的信息。

效率市场假说经历了长期的检验。在所有完善的资本市场或股票市场中,都具有高度的弱式效率性,以及相当程度的次强式效率性。研究效率市场假说对企业财务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证券市场反映了全部已公司的市场信息,故大多数股票的价格都是公平合理的,即给所有投资者以均等机会的价格,投资收益的大小只取决于所承担风险的大小;由于在股票价格中包含的信息非常多,因而股票指数可作为市场状况的主要指数,这对于那些与发行、出售股票、股票回购和偿还债券等有关财务决策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效率市场假说这一概念已深入到投资实践并成为政府制定有关证券市场法规的依据。/

二、现值分析理论

现值分析理论是贯穿现代财务管理的一条红线,它是基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原理,对企业未来的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贴现分析,以便正确地衡量投资收益、计算筹资成本、评价企业价值。

企业经营活动的现值分析一般包含三个要素:企业投资或筹资活动的有效期,即现金流量的时间域;发生在各个时点的现金流量,即每一时点的现金流入或流出量;以及平衡不同点现金流量的投资收益率(为个收益率或称贴现率能正确地反映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以及相应于其它投资机会的机会成本)。这三个要素缺一均不能进行现值分析。利用现值分析进行财务决策的标准是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大于现金流出量的现值,即净现值大于零时才值得去投资或筹资。在通常的情况下,企业资产的净现值越大,企业的价值就越大。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几乎所有的财务决策都涉及到未来现金流量,都需要决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时价值,因此,现值分析是企业进行投资或筹资决策基本准则之一。

三、总价值理论

美国的modigliani和miller两教授于1958年首次提出了资本结构无关系论。这一理论主要包括:(1)无论是负债经营不是无负债经营,任何企业的价值等于其预期息税前利润除以适用于其风险等级的资本成本率;(2)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等于同一风险等级无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加上风险溢酬。由于市场套利机制的作用,随着企业负债的啬,2股本成本也增加,因此,在无赋税的条件下,企业的资本结构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和资本成本。//sixianghuibao/

m&m于1963年将公司税引入企业价值中,提出负债会因利息是可减税支出而增加企业价值。主要包括:(1)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赋税节余的价值,后者等于公司税率乘以负债额。当引入公司税后,负债企业的价值会超过无负债企业的价值。负债越多,这个差异越大,当负债达到100%时企业价值最大;(2)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等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价值加上无负债企业的股本和负债成本之差以及负债额和公司税率决定的风险报酬率。

四、期权估价理论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篇(3)

摘 要 企业财务管理具有计划作用、控制作用、监督作用和资本运营作用。认为发挥财务 管理的作用要正确处理财务工作与其它管理工作的关系,有一个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和一支 高素质的财会队伍。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 企业财务工作包括两部分,一是会计核算,二是财务管理。会计侧重于核算,财务侧重于管 理,二者都以资金运动为工作的对象,会计核算主要从资金运动的事后着手,财务管理则从 资金运动的事前着眼。财务管理是从价值方面对企业进行的管理工作,例如对资金、成本、 利润等方面的管理,这些管理是以货币形式反映了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过程。财务管理 与其他管理工作相比是一种价值形式的综合性管理,因此是企业管理的中心。随着计算机的 普及和应用,财务人员已更多地投入到管理工作之中,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加强企业财务管 理。 1 财务管理的作用 1.1 计划作用 财务预测是在认真研究分析有关历史资料、经济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对未来的财务指标做出 估计和判断,制订财务计划的过程。通过预测和分析,找到增收的渠道和节支的途径。财务 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销售预测、资金预测、成本预测和利润预测4个方面。企业的财务计 划要以货币形式综合反映计划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项资金、预计的收入和经济 效益,也就是说,财务计划是预测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提出资金使用的要求。 1.2 控制作用 财务控制是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符合既定目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财务控制的内 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做好财务控制工作的前提 ,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健全原始记录,加强定额管理,严格计量验收,定期盘 存财产物资以及制订企业内部结算价格制度等。 (2)组织财务计划的实施。编制财务计划只是财务管理的起点,最终要组织计划的执行和 落实,以达到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约支出的目的。在组织计划的执行过 程中,通过对各项财务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来评价各项管理工作的质量,为决策提供依 据。 (3)平衡财务收支。平衡财务收支也是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其任务是及时根据实际情况 ,积极调度、合理组织资金,以保证生产的合理需要。平衡财务收支的方法是增加产量、增 加收入以平衡支出;降低消耗、节约开支以平衡收入;此外,还可按规定程序向社会融资或向银行贷款。 1.3 监督作用 财务监督主要 是利用货币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实行的监督,具体来说就是对资金的筹集、使用、 耗费、回收和分配等活动进行监督。例如:通过资金周转指标的分析,能够反映企业物 资的占用和使用情况,对这些生产经营资金的形成和使用实行严格的监督,从而促进企业加 强生产技术管理,改进物资供应工作;通过产品成本有关指标的分析,能够反映生产中物化 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推动企业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节约消耗、降低成本;通过 利润指标的分析,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和经营管理水平,对利润的形成和分配实行严格 的监督,从而促进企业挖掘潜力、改善管理、节约开支、增加收入。 1.4 资本运营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资本运营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资本运营不仅仅是运营产品 ,而是运营资本。资本运营是现代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采用财务会计中记账、算 账、报账的方法,也不采用管理会计中预测利润的量本利法,而是采用管理会计中投资决策 的理论和方法,采用财务管理中投资组合选择原理、资本结构理论等重要方法,将投资、融 资和盘活存量资产作为主要内容。 2 如何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2.1 要正确处理财务工作与其它管理工作的关系 财务管理的工作对象是资金运动,只要有资金运动就离不开财务管理。 一个企业 的生产经营活动无外乎供、产、销三个环节,这个过程始终贯穿着资金运动,只是在各个环 节上资金的表现形态不同罢了。在供应阶段资金由货币形态转变为材料形态,生产阶段由材 料形态变为产品形态,在销售阶段由产品形态又回到货币形态。从这里可以看出,财务管理 贯穿于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财务工作与其它管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BP)〗从企业目前 的实际工 作来看,普遍存在两个误区:一种认为财务管理就是管钱,只要管住钱就可万事大吉,重资 金,轻核算。上面谈到,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篇(4)

一些人以储蓄进行投资并得到回报,另有一些人愿意放弃未来的消费机会而在现在消费。假设面对不同的投资机会,我们应把钱投到哪儿呢?首先,投资者由于延迟消费,会要求比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更高的收益率,否则他们会提前购买目前不需要的产品或投资于那些能保值增值的资产。如储蓄将导致购买力下降,那么推迟消费是不明智的,这是因为风险与收益不对称。其次,不同投资项目的风险与收益是各不相同的。由于高风险项目的预期收益比较高,所以有些人就会投资风险高的项目,以得到比预期收益率更高的投资回报。第三,这里所讲的收益只能是预期收益而不可能是实际收益。额外的风险应当由额外的收益来补偿,这就是公司债券利率高于政府债券利率的原因所在。

原则二:货币的时间价值

财务管理最基本的观念是货币具有时间价值,但并不是所有的货币都具有时间价值,货币只有被当作资本投人生产流通才能变得更有价值。在经济学中货币时间价值是用机会成本表示的。运用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要把项目未来的成本和收益都以现值表示,如果收益现值大于成本现值则项目应予接受,反之则应拒绝。为把未来收益和成本折现,必须确定货币机会成本的大小或利率高低。具体的利率是权衡风险后决定的。因此,风险投资的收益应当高于无风险投资的收益。如购买股票的风险肯定大于将货币存入银行的风险,因而,股票投资收益率必定高于存款收益率。

原则三:衡量价值的是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是公司收到并可用于再投资的现金。而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会计利润是公司赚得的收益而不是手头可用的现金。公司的现金流和会计利润的发生往往是不同时的。现金流反映了收支的真实发生时间,因而比会计利润更能衡量公司价值。

原则四:只有增量现金流才是相关的

并非所有的现金流都是增量。这里所讲的增量现金流是指新项目上马后的现金流与原项目现金流之间的差额,反映了该决策的真实影响。当然,增量观念不能局限在现金流上,而应当从增量这个角度考察决策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如收入、成本、税金等。

原则五:利润特高的项目在竞争市场上是不能长久存在的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要创造财富。因此,投资评估和决策时的重点是预测现金流量,确定投资项目的收益,并评估资产和新的投资项目的价值。

在竞争市场上极高的利润不可能长期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发现收益高于平均收益率的项目十分关键。竞争虽然增加了发现的难度,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市场竞争:一是使产品具有独特性。产品的独特性使其与其他产品相区别,可使产品价格抬高从而增加利润。无论产品的独特性源于广告、专利、服务还是质量,只要产品和同类产品的区别越大,竞争的优势就越大,实现高利润的可能性也越大。二是降低产品成本。规模经济和成本低廉可有效地阻止新厂家的进入从而减少竞争,也能使利润达到较高。

原则六:市场是灵活的、价格是合理的——有效的资本市场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使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只能在有效的市场中实现。市场是否有效与信息反映到证券价格中的速度有关。一个有效的市场是由大量受利润驱动的独立行为的投资者组成的。与证券有关的信息往往随机出现在市场上。投资者即时对信息作出反应,购买或出售证券。在有效市场的假定前提下,信息反馈到价格中去的速度之快使得投资者无法从公开信息获利。只有当投资者确信了证券价格已经恰当地反映了公司预期的利润和风险,进而反映了公司真实的价值,此时,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才是理性的,资本市场才是有效的。

原则七:经理、债权人与所有者的利益不一致——问题

只要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就必然出现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经理的所作所为并非一定能使股东财富价值最大化。例如,经理的收入往往与公司的规模、销售额、市场份额、员工数等有关,所以有些经理偏好于扩大投资规模,尽管这样做可能对股东财富的增加并没有贡献,在这样的环境中,经理更多考虑的是个人晋升、收入的增加、地位的提高等。

那么为什么股东不将这些经理解雇呢?理论上讲,股东选举董事会,董事会任命管理人员。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管理人员提出董事会的人选并分发选票。实际上股东所面对的候选人名单是由管理人员提供的。最终结果是管理人员选了董事,而这些董事更多地代表管理人员的利益而非股东利益。于是就出现了的问题。股东往往花费很多时间来监督管理人员的行为,并试图使他们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相一致。对管理人员的监督可以通过对财务报表和管理人员工资的审计来完成。另外,把管理人员的奖金和他们的决策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股东利益结合起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

原则八:纳税影响业务决策

公司在评价新项目时必须考虑纳税因素,投资收益的衡量应当建立在税后的基础上。不同的税种对公司的财务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债务融资所支出的利息在所得税前列支,可以使公司减免一定的所得税,是一项减税费用。而股票的胜利是在所得税后列支,不能抵减所得税。这也是债务融资优于股票融资的原因所在。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篇(5)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我国企业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挺进时,自身却面临着一个严重的挑战,那就是企业财务管理严重滞后,我国大多数企业仍然以会计核算代替财务管理,有些企业决策者甚至对财务的基本概念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资金成本、财务杠杆等都不了解,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不相符合,也无法遵守国家制定的《会计法》中单位负责人必须在财务报告中签名盖章、负责任的要求。现代财务管理的缺乏不仅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管理目标的实现和经济效益的改善提高,而且已成为企业制度创新道路上的一个沉重的桎梏,严重阻碍着企业改革的深化,本文就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国有资本财务管理作一些探讨。 一、国企财务管理现状的分析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出现了传统模式的束缚与现代新模式不确定的冲撞,引起了国企财务管理的混乱状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重改制,轻财务管理 企业要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制是必然的,但是,企业以及相关部门把过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产权改革上,而忽视了另一个与企业改制休戚相关的问题,那就是在企业改制的同时,必须建立现代财务管理模式,企业不论进行怎样的产权制度改革,管理都是第一位的,对现代企业而言,企业理财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企业的业绩,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无视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同样会阻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2 企业管理者缺乏现财观念和现财意识 目前,我国不少国企在改制过程中得到了自主理财权时,往往会形成观念和意识上的误区,表现在:第一,认为资金越多越好,筹资比用资重要,不少企业把理财的重点放在千方百计筹资上,认定企业的理财目标就是筹资,据统计,国有企业的资金80%为负债,沉重的债务利息导致企业经营成本过高,经营利润用于归还贷款利息,但事实上很多企业缺乏的是营运资金的能力,而不是资金总量。第二,筹资最好的方式是发行股票。由于股票筹资可以使企业获得永久性资本,对于企业而言,存在还本及必须支付股息的压力,因此,改制后上市筹资便成为企业追逐的目标,不考虑负债筹资。据统计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负债率仅为34%,远低于国际公认为50%的警戎水平,不但丧失了财务杠杆效益,还会使企业付出极高的筹资代价,也不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第三,资本扩张越多越好,改制后,企业理财的重点已转向资本营运,但有相当多的企业都把资本扩张当成资本增值的捷径,热衷于收购、兼并、及大比例转增和送股,出现经营效益的增长与资本的增长无法同步,经营业绩滑坡,引起财务状况的恶化。第四,认为保有实物资产比保有现金资产更重要,忽视了流动性管理的需要。 3 理财目标不明确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国家逐渐将利润作为考核企业的首要目标,利润最大化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如下缺陷:①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实现的时间。②利润最大化没能有效地考虑风险问题,这会产生不顾风险的大小去追求最多的利润。③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应该看到,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目标,只是对经济效益的浅层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4 企业财务监督与约束机制的建立滞后 通过改制,一大批企业因获得经营自主权而获得生机,但与此同时,由于监督与制约机制的缺乏,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日益严重,企业经营者利用其“内部人”身份通过与员工共谋取得企业控制权的相当大部分,并以此来侵蚀作为“外部人”股东的合法权益。由于企业没有建立起财务关系,既不能做到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和监督者分别到位,又不能形成一种既相互协调、合作,又相互制衡、监督的机制。 总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是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组,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推动政企分开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为企业的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支持体系。改制使企业的产权清晰了,组织形式变换了,但若仍然沿袭旧有的经营管理方式,照样发展不起来,根本原因在于,很多已经改制的企业尚未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企业的财务管理还没有完全回归企业,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很不完善,企业的财务监督与约束机制还有待建立。 二、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篇(6)

财务分析是企业进行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它是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为企业的财务分析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强化财务管理理念、财务分析程序、财务分析方法,对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1.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

1.1 增长能力分析

企业能够通过自身的经营生产活动来达到成长的需要,在这其中还能够对企业的规模进行不断的扩大,以此来达到对潜能的积累。企业增长能力分析主要的指标是企业的利润增长率、企业产品的销售增长率、企业流动资金的增长率以及企业净资产的增长率等。

1.2 财务状况分析

企业能够用资金来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生产经营的状况。通过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能够清晰的反映出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状况、生产规模以及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通过分析其流动资金结构以及流动资金的使用率来反映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

1.3 获利能力分析

企业的获利能力是企业流动资金运动的动力源泉以及直接目的,其主要是通过获利能力分析。一般情况下是指企业在销售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多大的利润的一种能力。企业获利能力指标主要是:企业自身主营业务获取的利润率、企业销售营业的利润率与毛利率以及净利率等。

1.4 现金分析

企业的现金分析主要是通过利用企业现金比率分析对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财务需求能力进行一个系统的财务评价。现在企业内比较常见的现金分析指标包括:企业销售的现金比率、企业对现金进行再投资的投资比率以及现金负债比率等。

1.5 投资回报分析

企业的投资回报分析主要是指当企业对生产投入资本后从而获取到一定的回报。企业投资回报分析主要的指标包括:投资现金的回报率、企业股东的权益回报率、企业总资产的回报率以及企业净资产回报率等。

2. 财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2.1 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具体的参考数据,经过财务分析后的数据能够清晰的阐明企业获利的基本情况,例如企业盈利的主要项目,企业亏损的主要项目,二者之间的关系和未来走势等,这些能够为管理者项目改革和发展提供依据,便于企业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效益好,前景可观的有价值项目。

2.2 财务分析是为债权人、投资者提供正确信息以实施决策的工具,企业的投资者可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获利和偿债能力,预测投资后的风险程度及收益水平,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2.3 能够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企业发展的不足和缺陷情况,便于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扭转弱势项目,改善经营战略。

2.4 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财务分析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善于企业理财尤为重要。通过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挖掘潜力,找差距,多方面揭露矛盾,找出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有效整合,促进企业经营活动朝健康方向,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运行。

3. 财务分析存在的主要不足

3.1 企业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较低

企业的分析人员大部分都是由企业的财会人员兼任的,他们的业务能力没有得到系统的培训,现在企业的财务分析人员设置大部分都是赋予形式化,他们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只重视企业的资金流量以及盈利,常常忽视影响企业财务的隐形因素。同时再加上企业的财务管理领导对于企业的财务分析不重视,他们思想意识没有形成科学决策,认为本企业的所有财务及业务资料都是在自己的全程参与和控制之下形成的,无需再做什么财务分析。

3.2 财务分析制度体系不完善

虽然我国的财务分析制度有了较大的改进,财务分析的内容宽度有了延伸,但是就我国大部分的财务分析还只是提供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专用基金变动情况表和其他几张简单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反映的内容不够全面,而且它的分析侧重点不同,现在的财务分析过重于分析财务的事前分析,而往往忽视企业的收益以后的财务分析。

3.3 财务分析方法落后

许多企业的财务分析方法仍然是以比较分析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并且主要以企业整体的大收大支为分析的主要对象,而对可以解决比较分析法许多弱点的趋势分析法、动态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则基本不用。

4. 改进财务分析的具体方法

4.1 完善财务指标体系,改进现有财务分析方法

现有的财务指标体系宽泛而没有实际操作意义,为此,各企业需要组织一批专业的团队对本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做出系统分析,并结合当前和未来的市场运行趋势,制定一个基本符合企业特点的指标体系,该项指标既要有当前的目标又要涵盖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长远目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时期都需要有与其相互对应的目标。此外,财务分析的现有办法也不能对财务数据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管理人员需要再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引入科学的分析理论和分析手段,趋利避害,更好的为此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4.2 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

数据是财务分析工作的主要依据,因此,提高财务分析能力首先需要保证财务资料准确可靠并且及时。虽然现有的财务分析方法分析的数据涉及范围比较广,但是在实际利用中仍存在缺陷,为此,需要进一步拓展财务资料的涵盖范围,首先,财务分析的资料数据不仅是财务信息层面的,其他非财务信息层面的也需要有所涉及;其次,对财务分析有影响的数据需要具体而全面,例如该信息的产生时间,产生地点,产生的诱发因素以及相关的外部环境等,都需要考虑在内。

4.3 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财务分析工作主要由财务工作人员负责落实,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财务分析水平的关键。首先,应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知识,企业必须严格控制财务人员的学历水平;其次,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本着对企业高度负责的业务精神,公平公正的对待各项财务数据,并进行客观分析;最后,对所有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和能力考核,并组织人员进行学习,按照财务人员的基本业务能力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5. 结束语

总之,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管理也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多重考验。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做好企业财务分析,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篇(7)

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

1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资、资金营运和资金分配等一系列行为。

1.1 资金筹集活动

资金筹集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资金营运的需要,筹集所需资金的行为。在资金筹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战略发展的需要和投资计划来确定各个时期企业的总体筹资规模,以保证投资所需的资金,同时,要通过筹集资金渠道、筹资方式或工具的选择,合理确定筹资结构,降低筹资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价值。

1.2 资金投资活动

投资是指企业根据项目资金需要投出资金的行为。企业投资可分为广义的投资和狭义的投资两种。广义的投资有两种形式,一是企业的对外投资,它包括购买其他公司股票、债券,与其他企业联营和投资于企业外部项目的资金;二是企业内部使用资金,它包括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等。狭义的投资仅指对外投资。

1.3 资金营运活动

企业在日常的营业活动中需要垫支的资金是营运资金,因企业日常经营而引起的财务活动,也称为资金营运活动。在企业的资金营运活动中,企业需要确定营运资金的持有政策、合理的营运资金融资政策和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提高营运资金周转速度和资金的利用效率,使企业取得更多的收入,获取更多的利润。

1.4 资金分配活动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篇(8)

1 .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内在要求, 切实实行政企分开, 使政府在基建投资方面承担有限责任

( 1 ) 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办事, 就要按科学规律和国际惯例办事。什么是基本建设及其财务管理的科学规律? 我们认为, 目前发达国家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国际惯例如业主负责制、资本金制、工程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就是科学规律。这是人类几十年、几百年积累起来的成功经验, 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不分姓“社”和姓“资”, 是客观实际的科学反映。

( 2 ) 基建项目的性质不同, 政府的经济职能、责任就不同。政府办企业的目的是什么? 收税和就业。因为基建投资项目的性质不同, 政府在基建投资与管理上的职能也不同, 根据不同性质的项目而承担有限责任。基建投资项目大体分为竞争性项目、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三大类型。在三类项目中, 政府所扮演的经济角色是不同的。

①竞争性项目。指投资效益比较高、市场调节比较灵活、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项目。在竞争性项目中政府要逐步退出, 并通过政策指导和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 使企业通过市场筹资、建设和经营。企业是竞争性项目建设营运的主体。

②基础性项目。主要指建设周期长、投资总额大而收益较低, 需要政府扶植的基础设施和一部分基础工业项目。基础性项目的投资和管理, 主要是由政府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 通过企业( 如政府所属的各类投资公司) 进行, 同时广泛吸引地方、企业和外商参与投资。在加强中央政策性投融资的同时, 增强地方和企业的投资责任。

③公益性项目。主要指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环保等事业的建设项目, 公检法等政权机关的建设项目以及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办公设施、国际设施建设项目。公益性项目主要由政府进行拨款建设和管理。

2 . 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 改革基本建投资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管理走了一条从逐步下放审批权限, 到引入市场机制, 着力从宏观管理到微观运行都进行系列改革的道路。其方向和特点是投资的主体多元化, 方式多样化,责任明晰化。一是资金来源多渠道。基本建设投资由过去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 转变为投资单位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利用外资、财政拨款等多种渠道。二是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主体由过去中央政府一个投资主体, 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业、集体、个体、外商等多元化的主体。三是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方式由过去主要由政府投资, 转变为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建设等多种方式。四是责任明晰化。包括政府在内的不同主体根据在基建项目投资和管理上介入的范围程度不同各自承担有限责任, 在投资与管理上实现责权利的对等与结合原则。五是注重内涵扩大再生产。从过去主要靠上新项目、铺新摊子, 转变为在新建项目的同时, 开始注重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六是项目实行招投标。投资项目的建设实施由行政分配任务, 逐步转向引进竞争机制, 实行招投标办法。

当前, 基建投资领域突出存在的问题, 一是投资的风险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大锅饭”体制没有打破; 二是投资结构不合理, 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三是投资效益不高, 投资的市场体系不健全, 法规建设跟不上。因此, 要从根本上解决基建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 必须从改革入手,按照基建投资与管理所呈现的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责任明晰化的方向和特点,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相适应的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体制。

二、制度建设与体制创新

1 . 基建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原则

基建财务管理制度改革要坚持以下原则: 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的; 满足基建财务管理的基本需要; 满足宏观调控的要求, 突出资金源头控制; 区别经营性建设项目和非经营性建设项目, 形成不同的财务体系; 注重基建财务制度的系统性等原则。

2 . 规范和改革基建财务制度的主要内容

要进一步规范基建财务制度的适用范围。应将基建财务制度的适用范围界定为执行国家基建投资计划, 按照基建程序进行项目建设的建设单位。这样规定, 有利于打破所有制界限, 突出对基建过程的财务管理。

要明确基建财务管理的任务。一是要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是对基建的资金实行从预算、控制、核算到分析考核的全过程管理;三是依法、合理、及时筹集建设资金, 用好筹资的自主权( 主要是指经营性项目) ; 四是将管理的目标定为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

要明确财政部门与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关系。一是规定哪些活动必须由财政部门监督管理, 应包括项目概算、标底造价和竣工财务决算等; 二是规定建设单位必须向财政部门提交文件资料和财政部门认为需要时建设单位应当提交的文件资料。这样规定, 不仅所有的建设单位都明确哪些活动应接受财政部门的管理监督, 也为财政部门加强基建财务资金管理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此外, 对建设项目利息收入、投资包干结余、竣工结余资金、建设单位管理费的范围、标准, 核销与转出、基建收入、竣工财务决算等都应进行规范的财务处理。

3 . 严格执行基建投资与管理的基本制度

( 1 ) 项目资本金制。①

为强化投资风险责任约束, 提高投资效益, 国有和集体单位各种经营性基建投资项目, 必须实行资本金制度。资本金是项目法人的非负债资金, 由投资方按规定的占总投资( 含铺底流动资金) 的一定比例认缴。在基建投资项目建设和建成后经营期间, 投资者认缴的资本金可依法转让其出资额,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主要用财政预算内拨款投资建设的公益性项目不实行资本金制度。

基建投资项目资本金可以用货币出资, 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对作为资本金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 必须经过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法律、法规评估作价, 不得高估或低估。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比例不得超过投资项目资本金总额的2 0 % , 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 2 ) 建设项目法人制和业主负责制。②

为建立投资责任约束机制, 规范项目法人行为, 明确其责、权、利, 提高投资效益, 凡新开工和进行前期工作的国有单位基建项目, 必须组建项目法人, 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凡应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而没有实行的建设项目, 固定资产投资审批部门不能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不批开工报告, 不予安排年度投资计划。

实行基建项目法人和业主负责制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转换建设项目投资经营机制, 提高投资效益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基建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实行, 最重要的就是要实行政企分开, 把投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由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的筹措、筹资、设计、建设施工甚至生产经营; 归还贷款本息以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全过程负责, 承担投资风险, 从而真正建立起一种各类投资主体自求发展, 自觉协调, 自我约束, 讲求效益的微观运行机制。

( 3 ) 招投标制。③

为了维护基建领域的正当竞争, 规范市场行为, 确保基建项目工程质量, 提高投资效益, 各类基建项目均须由建设项目法人提出招标申请, 在征得项目投资方同意和有关部门审批后, 全面实行招标投标制。

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包括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设备材料购置和社会中介组织选择等建设全过程。项目总经理具体组织编制和确定招标方案、标底和评价标准, 评选和确定投、中标单位。实行国际招标的项目, 按国家现行规定办理。

( 4 ) 工程监理和否决制。

基建工程建设监理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工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监理合同等, 对施工阶段工程建设投资、工期和质量进行的监督管理。监理单位应根据所承担的监理任务, 组建工程建设监理机构, 并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中外共同投资的建设工程, 应当由国内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但可根据需要引进国外有关的监督技术或接受国外监理公司的技术咨询。

4 . 加强财政职能部门对基建项目投资管理的职能与作用

( 1 ) 强化财政对基建财务管理的主体地位。

财政部关于“基建财务管理若干规定”④ 明确指出:“各级财政部门是主管基建财务的职能部门,对基建的财务活动实施财政财务管理和监督。”财政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工程概算、预算及决策的审查监督, 凡有财政性资金的项目, 政府要加强对立项、“三算”审查工作等方面的监督。在“三算”审查过程中, 要贯彻“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 清除个别部门以“创收”为目的利用审查变相收费的做法。

( 2 ) 正确处理基建财务制度与“两则”、“两制”的关系。

我国在1993年对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所作的重大改革中, 制定颁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 即“两则”; 又根据“两则”修订了分行业的企业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 即“两制”。基建财务制度应当按照“两则”、“两制”确定的原则, 结合基建财务管理特点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进程, 积极稳妥地深化改革, 逐步实现“两则”、“两制”提出的目标。为此, 1993年对基建财务制度相应作了初步改革。经过改革, 使基建财务制度在体现资本保全原则、确立经营性项目的市场主体地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 从整体来看, 基建财务制度仍然没有区别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 难以反映不同类型项目财务管理的要求。因此, 系统地规范和深化基建财务制度改革, 就是要进一步贯彻“两则”、“两制”所确定的改革要求。特别是对于经营性建设项目,“两则”、“两制”所确立的适合市场经济的财务会计的政策、原则和方法, 不仅为经营性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确定了方向, 而且直接规定了许多方面的改革内容。当前的改革, 重点是结合建设项目, 实行资本金制度( 即实行资产负债考核) , 对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一系列重要财务处理( 如筹资、利息、包干结余、结余资金、资产处置等) 的不同原则和方式作出更加科学和实事求是的规范。

5 . 试行和推广建设项目股份制

随着我国投资领域中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在项目建设中不同投资主体共同投资的情况越来越多。目前, 在大中型基建项目中, 采取各种方式联合投资的项目约占2 / 3 ,这就为在投资领域进行股份制准备了条件。同时, 推行股份制的投资方式, 也可以消除合作投资方式的一些缺点和问题, 如相互“钓鱼”、产权难以界定、经营管理上容易扯皮、收益分配不好确定等。

1992年国家对建设项目实行股份制作出了原则规定: 凡采取联合投资新建项目和国营企业扩、改建项目, 经建设项目有权审批的计划部门会同体改部门批准后, 可以设立股份制企业。按有关规定在提出建设项目建议书的同时, 提出股份制企业的组建方案, 经计划、体改部门批准后按规定程序设立。在建设过程中可以根据组建方案及有关规定申请发行股票筹集建设资金。董事会即建设项目的业主, 负责编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组织项目建设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实行全过程的业主责任制。

建设项目试行股份制, 目前还刚刚起步, 但确具有深远的意义。实行股份制, 对于调动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增加企业活力, 扩大建设资金来源, 都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 它为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投资运行机制, 强化投资主体的自我约束力, 促进投资效益的根本好转, 提供了一条好路子。

三、坚持“两手抓”, 建立健全基建投资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1 . 所有工程都必须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一手抓工程建设, 一手抓廉政目前, 基建工程中暴露出来的腐败问题不少,有些甚至是触目惊心的。因此, 搞工程建设同其它行业一样, 也必须“两个文明”一起抓,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工程建设, 一手抓廉政建设。绝对不能工程上去了, 坏了一批干部。要把防腐倡廉与工程进展结合起来。要将深化基建投资体制改革与整顿工程建设市场、严肃工程建设纪律、规范工程秩序相结合, 促使基建投资体制改革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2 . 必须加强基建工程的管理和审计工作搞基建工程, 必须实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管理。从立项报告到编制预算, 从设计到施工, 包括施工中的质量、安全、工期管理、材料的采购和供应, 设备的采购、运输和安装, 还有竣工投产后的经营管理,这一整套都应当有科学的程序和科学的规范,不能随心所欲。

必须大大加强工程的审计工作。现在的工程建设浪费严重, 损失惊人, 甚至有不法分子从中贪污受贿。所有重点工程都要严格进行审计, 不仅要搞好竣工后的决算审计, 还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单项审计,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堵塞漏洞。

3 . 加强考核, 建立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搞工程建设同搞其他任何工作一样, 都必须加强对负责人工作业绩的考核。要根据工程建设的特殊要求, 建立起以投资、质量、工期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 完善考核办法, 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按工程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完成好的, 要给予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奖励。奖惩要对称, 并切实逗硬。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篇(9)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将“企业财富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利润最优大化”目标相比较,无疑是进了一大步。主要表现在:它不仅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技入与产出的关系,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等缺点,而且还充分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对资本保值与增值的要求。但是,也存在着下列缺点: 第一,“企业财富最大化”是一个十分抽象而很难具体确定的目标。从非上市企业来看,其未来财富或价值只能通过资产评估才能确定,但又由于这种评估要受到其标准或方法的影响,因而难以准确地予以确定。再从上市企业来看,其未来财富或价值虽然可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来显示,但由于股票价格的变动不是公司业绩的唯一反映,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因而股票价格的高低实际上不可能反映上市公司财富或价值的大小。所以,“财富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被企业管理当局和财务管理人员所捉摸。 第二,由于上市企业大都相互参股,其目的在于控股或稳定购销关系,或者说,法人股东似乎并不把股价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追求的唯一目标。 第三,“企业财富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其财富最终都归其所有者所有,所以“企业财富最大化”目标直接反映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是企业所有者所希望实现的利益目标。这可能与其他利益主体如债权人、经理人员、内部职工、社会公众等所希望的利益目标发生矛盾。 事实上,即使在一些西方国家,绝大多数企业也并非把“企业财富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的目标或唯一目标。例如:法国企业的财务主管选择的是“税后收益”和“资金的流动性”两个目标;在日本,只有索尼、三菱等少数几家大公司的财务主管选择的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而其他大部分企业的财务主管选择的也是“税后收益”和“资金的流动性”两个目标;美国企业的财务主管选择的是“每股收益增长”目标。 从上述调查结果不难看出:不同国家的企业由于所面临的财务管理环境存在着差异,因而其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并非是完全一致;即使同一企业由于其财务活动涉及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因而其财务管理的目标也不是唯一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作为协调有关各方经济利益的一种方式,要求为之服务的对象便呈现出多元化格局。企业为了实现其生存、发展和获利之目标,就必须要求其财务管理完成筹措资金、有效使用资金之重任;企业的所有者为了实现其资本保值与增值之目的,就必须要求企业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其合法权益;企业的债权人为了实现其到期收回本金,并获得利息收人之目的,就必须要求企业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流动性,维护其合法权益;社会管理者为了建立一个规范、公平的企业理财环境,防止企业财务活动中违规行为的发生,就必须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经济法规,履行其监督职能,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综合这些因素,并结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笔者认为,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从其实现的客观效果来看问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一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目标。从资本保全、资本保值增值、利润和经济效益四者的关系来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关键、是核心。因为没有经济效益,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没有资本保值与增值;没有资本保值,就没有资本保全。 二是提高企业“三个能力”目标。即科学有效地组织企业财务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其中:营运能力是指企业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合理配置各项生产要素的能力,它对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和偿债能力的不断提高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偿债能力的基础;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等有关方面都十分重视这三个能力,企业只有具备了这三个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维护利益目标。即正确地处理与协调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维护它们的合法利益。 上述三个目标的关系是: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财务活动,提高“三个能力”,也必须以各种财务关系协调发展,各方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为前提;对财务活动实施科学而有效的决策与管理,实质上是经济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篇(10)

理论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 ,是对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规律进行理性思维和高度抽象的结果。理论来源于实践 ,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作为对实践的能动反映 ,理论并非是抽象的、无益的和琐碎的 ,它侧重于研究行为主体及其行动的思想 ,阐明行为主体的行为为什么应是这样 ,不能是那样 ;或者为什么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 ,不能采取那样办法的缘由 ,从而帮助行为主体在思想和观念之间寻求相互联系的思路、理由和目标 ,权衡可供选择的观念、程序和方法 ,扩大理论的范围并深化其含义。可见 ,理论对实践具有本能性的促进作用 ,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解释、评价、指导和预测等方面。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价值管理。财务管理理论是人类在长期财务管理实践的基础上 ,通过思维活动所产生的关于财务管理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它是理论一般在财务管理这一具体领域里的体现。系统化认识要求有一定内在结构。结构是系统的“部分的秩”,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及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指财务管理理论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程序 ,或者说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排列和组合形式。同其他系统的结构一样 ,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结构也具有稳定性、层次性 (包括等级性和多侧面性 )、可变性、相对性等特性。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人们基于对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通过思维活动对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排列和组合方式所作的界定。其功能在于:

1、界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覆盖内容与容量 ,展示其整体框架 ,使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和层次化。

2、揭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层次关系 ,指明其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使之成为首尾一贯、结构严谨的有机整体。

3、梳理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脉路 ,指导和促进财务管理学的建设与发展 ,为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学科体系提供理论指南。

4、有助于推演出更加合理的财务管理原则、程序和方法 ,有效地改进财务管理实务 ,促进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

二、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的现状分析

过去由于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我国财务管理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财务管理理论也十分贫乏。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都是引用原苏联的财务管理理论 ,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这种状况有所改变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逐步被人们所认识 ,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也开始活跃起来。一些财务理论研究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 ,密切联系实际 ,并大胆借鉴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的有用成果 ,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财务管理理论进行了大胆的扬弃 ,对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财务管理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 ,从总体上看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步履仍然十分迟缓 ,无论是研究深度还是广度 ,都还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和财务管理实践发展的需要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至今仍处于朦胧状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不完整。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 ,主要集中在财务的实质、财务管理的对象、职能、任务、原则和方法等部分问题上 ,而对其他理论问题 ,如财务管理的基本假设、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等则研究不够。从财务管理主体与客体看 ,对财务管理客体理论研究较为深入、全面 ,面对财务管理主体理论 ,如财务人员的管理、财务人员的素质、知识结构和观念 ,长期以来则一直缺乏全面系统的探讨 ,更谈不上将其纳入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之中 ,这种人为地把财务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的现象 ,致使许多问题得不到本质性的阐述。

2、层次不清楚 ,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中 ,一般都是将财务管理的现象及理论诸要素无序地加以罗列 ,没有按各要素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进行科学的归类 ,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加以排列组合 ,也没有确立各要素在体系中的方位 ,因而难以确认其层次结构。这种状况致使人们对不同层次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对象、任务、功能等认识不清 ,有时往往把两个层次理论研究目的相混淆。

3、逻辑不严谨。完整、科学的理论结构应该首尾一贯 ,协调一致 ,做到前后呼应 ,逻辑自治 ,现有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由于没有对各构成要素进行科学的归类 ,缺乏必要的勾稽关系 ,没有明确的主线 ,因而前后不能贯通 ,首尾不能一致 ,不能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紧密相联的有机整体。上述问题说明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还不成熟 ,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和发展。

三、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首先要解决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从何处着手 ,以什么作为逻辑推演的出发点 ,即如何确定逻辑起点问题。逻辑起点是构建一门学科理论体系和理论结构的出发点 ,是该学科理论体系和理论结构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的理论范畴 ,它不仅是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且对该学科其他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逻辑起点对理论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的逻辑起点会形成不同的理论结构。因此 ,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首先必须正确择定逻辑起点。

长期以来 ,我国财务界研究财务管理理论总是以财务本质为起点 ,进而阐述财务管理概念、财务管理对象、财务管理职能、财务管理任务、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方法等理论问题。从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来看 ,对财务本质进行比较科学的规范是必要的。但是 ,以财务本质作为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则显得有些牵强。这是因为 :(1 )财务本质是一个纯粹理论性的范畴 ,缺乏与实践的直接联系 ,以它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容易导致财务管理理论脱离实践 ,使一些理论争鸣难以受到实践检验。 (2 )财务本质本身是发展变化的 ,其发展变化的根源是理财环境的变化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们对财务的本质有着不同的认识。因此 ,财务本质并非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本源的理论要素 ,以其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不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影响 ,无法揭示财务管理发展变化的真正原因。 (3)理论结构是一个逻辑系统 ,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推理 ,以财务本质作为逻辑起点 ,不符合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 ,违背了科学的思维方法。(4)在财务管理教学中 ,以财务本质为起点建立的财务管理学教材内容体系 ,既不利于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理论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逻辑规律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的缺陷促使我们重新择定逻辑起点。近年来 ,有人提出以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 ,其理由是:“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 ,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做适当的调整 ,它是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的基本要素和最高层次 ,是财务管理实践中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本质起点论”理论脱离实践的缺陷 ,突出了财务管理理论的应用功能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有助于使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保持同一性 ,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但是 ,“目标起点论”也有其固有的缺陷 :首先财务管理目标同财务本质一样不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本源的理论要素 ,因而难以担当逻辑起点的重任。其次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 ,理论是研究主体对研究客体的能动思维的产物。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财务管理目标显然不具备这一特性 ,它不是纯客观的 ,而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 ,且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将会有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以此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将是一种基础不稳固的理论结构。再次 ,财务管理目标不仅受理财环境的影响 ,而且受财务管理职能的制约。财务管理目标不能超越财务管理职能 ,而只能限于财务管理职能范围之内 ,此外 ,财务管理目标还受财务管理对象等因素的约束。因此 ,以财务管理目标作为逻辑起点来构建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不能全面揭示财务管理理论系统中各构成要素的内容 ,最终将会导致财务管理理论的贫乏和理论结构层次的低下。笔者认为 ,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必须明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那就是环境决定一切 ,存在决定一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时间、地点等环境决定的。无论是财务本质 ,还是财务管理目标 ,它们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对财务管理现象的一种认识 ,有什么样的理财环境 ,就必须有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理论。理财环境决定了财务的本质 ,从而决定了财务管理的对象和职能 ,进一步决定着财务管理程序与方法。理财环境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 ,从而决定了财务管理假设和财务管理原则 ,进而决定着财务管理程序与方法。财务本质和财务管理目标最终都统一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 ,统一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理财环境中。因此 ,笔者认为 ,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必须从理财环境入手 ,只有对理财环境有了充分的认识 ,才能在研究财务管理理论中发现其实质及精华所在 ,才能揭示财务管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总之 ,理财环境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的抽象范畴 ,从此点出发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符合推理逻辑。而且 ,理财环境还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它包含了财务管理实践的全部内容 ,孕育着财务管理理论要素的全部“胚胎”,以此为起点构建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可以揭示财务管理发展过程的全部因素和客观规律 ,因而是全面的、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四、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构想

关于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构造 ,目前理论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企业、事业等单位资金运动规律性及其运用方式的科学 ,它的基本概念是资金运动 ,它的基本规律性是资金运动规律 ,它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则是对资金运动规律性的应用。从财务的本质资金运动看应包括对象、职能、主体、环境等理论要素;从资金运动规律看应包括管理目标、原则、体制等理论要素 ;从资金运动规律的应用出发 ,应研究管理环节与方法。

第二种观点是按逻辑的规定性将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划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财务管理内涵方面的理论 ,包括财务管理学研究对象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规律体系 ,可称之为基本理论体系 ;另一部分是财务管理外延方面的理论 ,包括财务管理学研究方法论、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方法体系等 ,可称之为具体管理形态。

第三种观点认为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该是以财务管理目标为起点 ,以财务管理原则为中间环节 ,以财务管理方法为归宿的一个结构体系。

上述观点虽然都有一定道理 ,但它们都存在结构不完整、内容不全面、起点不明确或不恰当等缺陷。根据前面对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内涵的分析 ,结合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信守的原则及研究起点 ,笔者认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由起点理论、基础理论、目标理论和行为理论四个层次组成。财务管理起点理论即理财环境理论 ,它主要研究理财环境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对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制约及要求等问题。财务管理内外环境息息相通 ,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共同构成研究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发展的整体环境 ,即理财环境 ,或称财务管理环境 ,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理财环境 ,从理论上讲 ,有助于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规律 ,塑造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 ,并围绕该目标确定一套与理财环境相适应的理财观念和制定一套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财原则、程序与方法 ;从实践上看 ,有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选择和规划企业财务管理行为 ,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对财务管理学科及其理论体系的构造具有质的规定性 ,即具有决定财务管理学科及其理论体系本质属的理论。它是构建财务管理学科及其理论体系的根本 ,是其他财务管理理论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包括定性理论、定位理论、定责理论三个层次。其中 ,定性理论层次包括财务本质、财务管理性质、财务管理特点等理论元素;定位理论层次包括财务管理实践地位和财务管理学科地位两个方面的理论问题;定责理论层次由财务管理主体、财务管理客体、财务管理职能、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等理论元素所构成。财务管理目标理论是研究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目标的形成、表现和实现的理论。它主要揭示财务管理职能如何具体化为财务管理目标 ,以及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内在规定性 ,为财务管理系统运行提供一个规范性的概念框架。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层次包括财务管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观念要求两个分层次 ,后者又包括财务管理假设、财务管理观念和财务管理原则等内容。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处于中心和枢纽地位 ,是联结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和运行理论的“桥梁”,有了该层次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才具有整体性和目的性。

财务管理运行理论是一套有关财务管理实作的应用性理论 ,其内容涵盖财务管理的程序、方法、组织管理、权责关系以及各要素、环节的耦合方式及其内在机能等方面。它与财务管理实务密切相关 ,直接指导财务管理实务的运行和操作 ,是财务管理实践机制的理论。从财务管理运行的内在要求看 ,该理论层次的理论要素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程序理论、财务管理方法理论、财务管理体制理论、财务管理机制理论和财务管理组织理论等。

注释:

1王化成 :《我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看法》,载《中青年会计名人名作全书》,吉林人民出版社 ,1 996年版 ,第 1 66页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篇(11)

1.本质起点论。长期以来,我国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是以“财务的本质”为起点的。湖南财经学院财务学课题组(1991)认为“财务质的规定性决定了财务的独立性,财务的种种独特形态,乃是奠定财务独立存在的客观基础”。

2.环境起点论。王化成(2000)认为:“从20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方法的变化,都是理财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即有什么样的理财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理财模式,也就会产生相应的财务理论结构。”其要点是,根据环境的需要确定当时财务管理的目标,从而确定出这一历史发展阶段的财务理论体系。

3.假设起点论。陆建桥(1995)首先提出:“任何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假设为逻辑起点的,然而在财务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假设对任何学科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为本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出发点和奠定了基础。”他还借鉴会计假设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财务假设作为财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4.产权起点论。王仲兵(1994)提出:“产权作为一切经济制度的基石,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起约束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必然受到产权结构的制约。不同的产权结构形成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说,产权结构决定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因此,研究财务管理应从产权结构着手。”

5.目标起点论。王化成(1994)提出:“任何管理都是有目的的行为,财务管理也不例外,只有确定合理的目标,才能实现高效的管理。我认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出发点。”

6.本金起点论。该观点是郭复初教授提出的,他认为本金是指为进行商品生产和流通活动而垫支的货币性资金,具有流动性与增值性等特点,是财务理论的基本细胞。 “本金”作为财务资金从货币形态经过运用、耗费、收入、分配几个阶段,又回到原来的货币资金形态,是财务运用理论的主要领域。同时,财务基础理论也蕴含着 “本金”这一概念,如财务本质的主流观点是资金运动,确切地说,就是本金运动。因此,财务应用理论与财务基础理论无不与本金的运动联系在一起,现代财务理论的研究,应从分析本金及其运动规律开始。

二、重构逻辑起点应思考的问题

1.逻辑起点应具备的质量特征。

第一,它应该是对财务管理实践的一般规律的理性认识,能够折射出其内在的本质,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一般、最简单的基本内容或理论要素,能成为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或基点,能从它开始,通过逻辑推演、层层递进,再现其他理论要素内涵,从而构建首尾一贯、逻辑严密的财务理论体系。

第二,它应该是一个内容丰富、能表现出财务学这一特殊领域的概念。逻辑起点作为财务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必然是一个在逻辑上起铺垫作用的综合概念,它可以明确界定财务学科范围并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是一个独立的财务范畴,有着自己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和财务理论体系之间应当是直接的、紧密的从属关系。

第三,它在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能起到统领的作用,即它不仅仅是构建财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还必须对其他理论要素的建设和发展以及相互协调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财务理论体系的各组成部分有着严密的相关性,逻辑起点应能够促使理论体系各个局部的研究相互协调,形成高度紧密的内在逻辑性;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把握逻辑起点从而把握整个财务理论体系。

第四,它必须能联系财务系统和财务环境。财务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系统,与财务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受到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以资本市场为例,企业不仅要从资本市场上获取信息和资本,还要在资本市场上为其多余的资本寻找合适的投资渠道。因此,财务系统不仅要立足于财务主体,还要立足于财务环境,逻辑起点必须成为财务系统和财务环境之间的桥梁。

第五,它必须能联系财务理论与财务实践。一方面,财务理论源于财务实践。现代财务理论研究不仅注重规范性研究,更注重实证性研究,从而使现代财务理论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比如西方有效市场假说、资本结构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理论都是市场实证研究的结果,而不是主观臆造的产物。另一方面,财务理论必须回到财务实践中去,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修正,改造和发展财务实践。所以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不仅要使财务领域起到出发点和统领的作用,还应该是联系财务理论与财务实践的纽带。

2.目前几种起点论的逻辑关系与层次性。

首先,财务环境是整个财务系统作用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无论是财务本质还是财务目标都将统一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基础理论和运用理论都将受到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但环境只是财务系统的外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若无事物内因所蕴含的基本矛盾,任何环境都不能产生财务行为。因此,环境只是财务系统的研究背景。产权结构是企业的一种制度安排,归属于财务内环境的范畴,只是财务管理的一个侧面。财务假设是财务人员对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务和财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做出的合乎事理的断定,是对财务环境的抽象和限定。因此,财务环境和财务假设共同作为财务系统的外部影响因素。

其次,财务本质是财务管理实践的一般规定性的范畴,由财务理论本身的基本矛盾构成,规定了财务基本理论的性能和发展方向,是财务基本理论的本源点。同时,财务本质本身是随财务内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表现为概念的历史性和对本质揭示由浅入深的层次性。本金和资金实质上也是财务的本质问题。这两个概念都可作为财务基本理论系统这一复杂机体的细胞,有利于从小到大层层展开,从而构建完整的财务基本理论体系。但其共同的缺陷是都属于纯粹理论的范畴,难以解决财务理论和财务实践的接口问题。

再次,财务目标是财务系统期望达到的预期目的或境界,是财务运行系统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整个财务实践活动的发展方向和方式,因而是财务运用理论的本源点。财务目标必须反映外部环境和财务活动的内在本质属性,并根据财务外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从物质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工业经济时代到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知识经济时代,学术界普遍认为财务目标经历了由股东财富最大化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以上各概念相互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三、构建新的逻辑起点-双逻辑起点论

通过以述分析,笔者认为,较为理想的财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是:以资本为财务基础理论的逻辑起点,以财务目标为财务运用理论的逻辑起点,两者相互联系统一在同一财务环境下。现作如下简要分析:

1.资本作为财务基础理论的逻辑起点,不仅包含了本质起点论和本金起点论的合理内核,而且有利于揭示财务管理的基本矛盾,全面概括财务学科的范畴。资本是指能够增值的财产,不仅包括所有者资本、债务资本,而且包括了人力资本。增值是资本的本质要求,也是资本不同于其他社会财产的本质区别,是财务最基本的职能和本质特征,也是财务管理的方向。资本运行是财务运行的中心内容,资本运行过程中体现的货币经济关系-财务关系是财务的本质基础。资本的投入与收益是财务最一般、最抽象的特殊矛盾,是财务理论结构中一切其他矛盾的萌芽。同时,资本包括了本金和基金,最完整地概括了财务学科的范畴。以资本为起点,能够推演出最完整的财务基础理论体系。

2.财务目标作为财务运用理论的逻辑起点,不仅能满足逻辑起点的内在要求,而且能紧密地联系财务系统、环境、财务理论与实践。财务目标通过财务系统运行的预期目的表现出来,所以人们往往认为其属于主观性的范畴。其实不然,因为人们主观选择而制定出来的财务目标,它能够驱动财务系统的运行,必定反映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财务活动内在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说,必定反映财务活动过程中的内在的必然联系-财务活动内在的规律性。所以,财务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特性。财务目标受到财务外环境的影响,其本身是客观的,是财务系统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要素。财务目标的确立,使资本成本、净现值、资本结构等基本财务范畴一并归拢到财务目标的约束下,将财务运用理论与财务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因此,财务目标作为整个财务系统运行的导向,能够成为财务运用理论的最高层次和逻辑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