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大全11篇

时间:2024-01-02 14:51:15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篇(1)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2)06-0100-03

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三级训练网”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体育系统一条龙训练体制的中间和底层出现招生困难,尤其是县级业余体校严重萎缩,使青少年后备力量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1]。体校为我国竞技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是输送优秀竞技后备人才的主渠道[2]。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中等体校在招生、人才培养、升学、就业等方面均受到强烈冲击和挑战。招生困难、输送渠道不畅集中反映了当前中等体校面临的困境。有研究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层随机抽样的72所中等体校调查显示:有84.7%的学校生源不足,一些学校招生人数逐年严重下降,甚至有个别学校出现停办现象[3]。单一的培养目标,狭窄的人才选拔、输送渠道,低成材率,高淘汰率等[4]问题,使传统基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有研究表明,许多优秀运动员退出竞技体育领域后的生活处境与其当年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反差较大[5-8]。高淘汰率和相当部分退役运动员出路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的客观事实,对有运动潜质的青少年参与训练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在理论上构建“初中布点、高中集中、大学对接”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四川省绵阳市的学校中进行了实践。

1 “初中布点、高中集中、大学对接”模式

1.1 模式的概念

初中布点:在对比全绵阳市各中学场地器材、师资等条件基础上,有选择地支持和帮助包括绵阳中学、绵阳魏城中学在内100所学校开展业余训练。重点支持传统体育项目初中。体育行政部门每年给一定的经费支持,并选派专业体校经验丰富的教练员进行定期指导与帮扶。

高中集中:将初中布点学校有一定训练基础的毕业生,集中到一所学校进行训练和文化教育。该学校为绵阳市实验高中(省级示范重点高中)与原绵阳市体校(现更名为绵阳市奥林匹克体育学校),联合创办的绵阳奥林匹克体育学校。招收学生注册绵阳实验高中学籍,纳入实验高中学管理。学生的食宿、训练由原绵阳市体校负责,文化课教学以及日常教学管理、教学检测、教学质量考核、教学质量控制由省级示范重点高中绵阳实验高中负责。

大学对接:根据我国普通高校对有运动专长的运动员或学生的特殊招生政策制定,实现他们上大学梦想的策略。大学对接通过4条途径:1)重点高校高水平特招;2)未注册运动员的特招(类似于高水平特招,但又有一定区别)。3)体育专业院校单招;4)喜欢体育但未取得专业运动技术等级的体育生高考招生。

1.2 模式的优势

初中布点扩大了体育后备人才的来源,省级示范重点高中的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和专业体校“实体化联合集中办学”,对参训青少年的吸引力很大,也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高中联合办学为学生提供了“省优秀运动队输送、重点高校特招、体育院校单招、运动员达级高考加分、考取体育院校”等多种成才途径,实现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成材率。大学对接解决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大多数参训学生出路问题,解除了参训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对其他参训学生起到了正面的示范与引导作用。从初中布点、高中集中、到大学对接,基本构建起了一条龙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1)初中布点——拓宽后备人才来源。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通过大范围有选择的在初中布点,充分利用教育系统覆盖面广的优势,实现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渠道的多元化,还有利于形成布点学校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集聚效应。绵阳市体育局每年对布点学校给予体育器材和经费支持,以及体校专业教练员的定点帮助与指导,调动了布点学校开展业余训练的积极性,保证了业余训练的质量。通过上述工作,解决了过去体育苗子选材渠道窄、学生选不来的问题。经过3年多的建设,大部分布点学校确立了自己的传统体育项目,为高中集中阶段提供了充足的生源保证。

2)高中集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中集中是该方略的核心和主体。首先,对体育有特长、文化课有基础的初中毕业生就读以省级示范重点高中为管理主体的学校,且不收任何费用,这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其次,利用省级示范重点高中的知名度和教学质量吸引学生就读,训练由体校专业教练负责,解决了许多学生到高中阶段因要考大学而中断体育训练的问题。实践证明许多家长对孩子就读省级示范高中坚持业余训练持支持态度。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为考取大学,大部分参训学生和家长选择在高中阶段中断训练专心考大学,体校招生难也就不足为奇。此外,重运动成绩轻文化教育,难以提供良好文化学习条件,更难针对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采取必要措施是基层中等体校的普遍现状。除了个别运动成绩优异和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有明确出路以外,大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无望和难以就业。学生的出路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文化教育基础之上,建立在能进入大学、能走向社会并被社会接纳的基础之上。调查发现:现有中等体校、普通高中都不具备既保证较高水平训练又解决参训学生文化教育的条件。因此,只有打破常规,创新办学模式,创办学训并重学校才能吸引学生继续训练。为了集约资源、整合实力,通过省级示范重点高中和市体校的集中办学、实体化联合办学,为参训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学习、训练环境。

3)大学对接——解除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基层参训学生的出路问题一直是困扰体育后备人才的现实问题,竞技体育的高淘汰率使绝大多数参训学生不可能进入省级及以上专业队,上大学成为最好的出路。“大学对接”是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有关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办法、体育单招、体育特长生招生相关政策,按学生运动水平和文化成绩对应选择适宜的上大学途径。通过大学对接使一部分学生通过单独招生进入高校,一部分学生则通过高考考入体育专业院校的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等。由于“高中集中学校”大部分学生达到了一定的运动等级,文化课成绩也普遍优于以前体校学生,因此大学对接成功率较高,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参训学生结束专业训练后上大学难的问题,解除学生、家长后顾之忧。

2 “初中布点、高中集中、大学对接”模式的实践检验

2.1 解决中等体校生存危机,实现共赢

绵阳实验高中和原绵阳市体校“实体化联合办学”达到了开门办学、盘活资源、优势互补、四方共赢的效果。原体校解决了生存危机,2002年四川省9运会后,绵阳市体校跌入了低谷,到2006年春,体校在校训练学生仅有26人,面临生存危机。2008年在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并与绵阳实验高中“实体化联合办学”后,在训人数迅速扩大到300多人,“高中集中”有效稳定了在训生源。近几年来,高中集中学校(绵阳市奥林匹克体育学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的一致认可,先后争创了“全国少年赛艇基地”、“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四川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四川省青少年柔道二线训练基地”。通过上述改革,绵阳市体育局盘活了原体校的各种资源,改善了教练员待遇,依托新成立的学校使代表绵阳市参加各级比赛的运动员有了数量和质量的保障;通过大范围布点,绵阳市教育局下属各中小学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有了明显改善;绵阳实验高中扩大了办学规模,利用绵阳市体校完善的体育教学场地设备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且开辟了文、体、艺特色办学的道路。该模式实现了原绵阳市体校、市体育局、教育局、绵阳实验高中4方共赢的局面。

2.2 人才培养与输送成绩显著

3年多来,高中集中取得显著的竞赛成绩,绵阳奥林匹克体育学校向省、国家专业队输送运动员40余人,并在国内、国际大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8名学生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一大批学生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2010年四川省第11届省运会,学校有130人代表绵阳参加6个大项比赛,参赛人数占绵阳代表团参赛人数的26.5%,金牌数占全市的51.8%,奖牌数占全市的41.8%。各项成绩与指标与合作办学前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2.3 参训学生出路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利用实验高中的文化课师资优势、教学管理优势、品牌优势与体校教练员专业优势和场地设备优势进行强强联合,达到学训并重的目标。初步解决了困扰青少年业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最大限度解决了参训学生的出路问题。以绵阳奥林匹克体育运动学校2011届毕业生为例,未进入省专业队学生有7名被西南大学、天津体育学院、西华师范大学以高水平特招形式录取。2名被体育院校单招录取,6名被体育院系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录取,22名被其他专业录取。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中,达到大学本、专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的112人,占参考人数(120人)的93.33%。如此高的高考上线率显示出大学对接策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给学生、家长、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证明了“高中集中实体化联合办学”在参训学生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大学对接的成功反过来对初中、高中阶段的业余训练又起到增加吸引力、正面示范的作用,实现了基层业余训练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初中布点、高中集中、大学对接”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很好解决了基层业余训练的生源与学生出路问题,解除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也化解了基层业余体校的生存危机。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和专业体校的实体化联合办学是该模式的核心和主体,通过集中合作办学,很大程度上化解了学训矛盾。

(该文被第9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录为《专题报告》论文)

参考文献:

[1] 周建梅,钟秉枢.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及投资状况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5):594-596.

[2] 胡小明. 从“体教结合”到“分享运动”——探索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新路径[J]. 体育科学,2011,31(6):5-9.

[3] 金学斌. 我国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12(27):142-145.

[4] 薛原,刘文华. 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现状及对策[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6):84-87.

[5] 刘建和,毛俐亚. 关于构建运动员合理退出机制的几点思考[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6):656-660.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篇(2)

全军第十六次院校会议后,初级任职教育走向理性和成熟,但在如何与部队训练保持协调一致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是因为初级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学力量生成途径相对单一,主要来源于院校的毕业生和从部队选调的干部。总体上讲,实现了系统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的有机结合,在-定程度上基本上满足了任职教育需要。但随着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院校受自身资源条件、所处环境和师资构成的制约,难于迅速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力量,以致教学工作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滞后性。另一方面,院校教育与当前部队训练同步发展不够,尤其是对教育训练研究模式上存在较大脱节,导致经过任职教育院校培训的干部学员回到原单位后,所学知识难以应用于实践,有时甚至还与部队训练实际差距较大。因此,如何适应部队训练需求,改进现行教育模式,使任职教育更进一步贴近部队训练实际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初级任职教育与部队训练协调发展基础是构建一体化育人平台

加强院校与部队协作,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科学搭建育人平台至关重要。一个科学、实用的育人平台应该着眼于未来作战需求,有一定的超前性和较高的科技合量。这就需要初级任职教育院校与部队通力协作,共同探讨院校教育与部队实践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搭建既能便于任职教育,又能促进部队军事训练的一体化“双赢”教学平台。一方面,院校不但可以借此进行教学科研攻关,解决部队训练的难题,还可以根据部队军事训练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在育人平台上设置课题,并通过部队与教研人员的集体攻关,有效解决部队军事训练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从而达到既能解决制约部队军事训练的“瓶颈”问题,也能提高院校教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部队干部组训水平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这一平台,还可使院校及时了解和掌握部队军事训练现状,以便发挥院校的教学科研人才优势,弥补部队训练问题研究力量不足的现状,从而达到加快院校教学科研成果向部队训练实践转化的步伐,促进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

2.初级任职教育与部队训练协调发展的核心是健全人才资源合训合用机制

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院校和部队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着各自的优势。因此,有必要在上级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加大院校与部队合训合用的力度,通过人才资源的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2.1 加大院校教员到部队代职力度。当前初级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员中有不少是从地方高校引进的人才或直接从军事院校毕业的学员,这些教员都是由“课堂”走向“讲台”,缺乏任职经历,对部队没有真实的体会;即使是从部队选调来的教员,也有不少多年与部队处于“隔离”状态,很难准确把握部队现状。目前院校虽然有代职机制,但在落实上力度还不够,导致不少教员不了解部队、不熟悉本专业发展情况,致使授课过程中存在空对空的尴尬局面。为此,院校应加大教员代职力度,使每个教员每隔几年就代职一次,与部队保持相对的“紧贴”。院校要通过增加教员到部队任职锻炼的机会,让代职教员深入基层,参加部队的综合演练、重大军事演习等活动,摸清部队军事圳练现状,吸纳部队训练改革成果。

2.2 增加部队优秀军官到院校任教数量。部队许多优秀干部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出许多宝贵经验,让他们到军校任教,把自身的知识财富和实践经验贡献出来,有利于增强任职教育针对性。为此,部队要积极主动推荐优秀干部,院校要善于利用部队人才资源,为其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首先,可以从部队聘任兼职教授。通常是聘任部队领导为军校的客座(兼职)教授,让他们担负一定的教学任务。其次,可以聘请优秀军官到院校进行专题研讨,与培训对象共同研讨岗位任职的能力素质需求。再次,可以聘用优秀教练员代课。根据教学任务,聘任有-定专业特长和教学能力的部队教练员担任军校的教员,为院校教学积累宝贵经验,促进院校教学质量提高。

3.初级任职教育与部队训练协调发展关键是紧贴部队训练完善教学体系

初级任职教育应以部队军事训练为牵引、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科学构建适应部队军事训练需求为目的的教学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管理机制,从而进一步推进任职教育的整体创新,为部队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3.1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很强的实践性和适应性。因而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采取向部队进行问卷调查、面对面座谈、部队领导、专家交流等方式,深入部队调研,分析掌握基层岗位任职和未来作战对初级指挥军官的能力需求,据此研究构建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区分不同培训类型和教学对象,统筹设计课堂教学、实践锻炼、第二课堂、校园氛围及其他硬件教学资源,科学制定各类培训对象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于任职教育周期普遍较短,与部队实际联系紧密,应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其处于动态更新之中。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篇(3)

在新形势下,如何营造实战化氛围,使院校教育向实际需求靠拢,适应未来信息化作战的客观要求,将联教联训培养机制进一步优化,切实提高初级指挥人才的教育质量,是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初级指挥人才培养阶段联教联训存在问题分析

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的用人单位,对初级指挥人才能力的要求也有其特殊性,指技融合的一直是其鲜明的特色。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训练资源,充分发挥院校与部队双方优势,联合培养初级指挥人才,切实提升指挥类学员第一岗位任职能力,是指挥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课题。通过近年的实践,虽然在指挥类学员联教联训任职教育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有益的做法,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联教联训特点研究不够深入。准确把握联教联训的特点要求,构建联教联训内容与方法体系,能更加有力地开创联教联训共赢局面。新形势下,要求对任职教育联教联训的特点进行动态研究更新,实时改进联教联训的内容与方法体系。联教联训的内容必须紧密结合实际装备,在组织机构、内容体系、保障机制上,打破院校与用人单位各自为战的局面,突出融合,形成合力。

(二)联教联训存在学用脱节的问题。高技术军(兵)种,其初级指挥人才必须是既懂技术又精指挥技能的融合人才,由于武器种类多,技术含量高,客观上对指挥类学员掌握专业知识和指挥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存在着专业学习定位不确定,学用脱节的现象,还有就是贪图大而全,定位目标模糊,脱离了实际岗位实际。

(三)联教联训方法、手段亟待创新。指挥类学员联教联训培养的教学方法、手段虽有改进,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学历教育阶段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主要是对参观见学的方式,赴基层实习的实践内容做了调整,在形式上显得较为单一,效果有限。

(四)对联教联训的内容体系要加大研究力度。构建具有特色的初级指挥人才培养联教联训内容体系,必须实现内容创新,这是联教联训改革发展的核心要素。虽然经过前期毕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证明现行的内容体系比较合理,但是还需动态地更新内容,尤其是要与装备相结合,实时动态更新、跟踪新型武器的教学内容,使训练内容的多样化、综合化成为可能。

二、初级指挥人才联教联训的特点要求

准确把握初级指挥人才联教联训的特点要求,能有力地开创联教联训共赢局面。对初级指挥人才任职教育的培训对象、专业方向、使命任务要明确,对院校自身特点要有清醒的认识,指挥类人才的联教联训不能照搬照抄,要紧贴实际,着眼职能定位创新培养方法,扎实推进联教联训工作。

(一)联教联训的对象构成多元化

装备的多样性和培养对象的指技融合特性,决定了联教联训培养对象要站在更高的角度考虑选才,不应局限于单一的武器类别和专业区分,而是要逐渐向通才拓展,把握院校、基层用人单位多层次联教施训的特点,从培养对象任职层次和目标要求,以及武器类别、专业教学训练的需求出发,实现联教联训对象多元化、单位一体化的组训结构。

(二)联教联训的组织机构高度融合

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院校与用人单位应围绕联教联训目标和任务,建立统一的联合组织协调机构,明确责任主体并赋予组织权,统一组织教学、训练和保障,使院校与用人单位较为独立和松散的协调关系变为紧密的指导、帮助、支持、配合关系,保证联教联训的顺畅开展。

(三)联教联训内容体系更加复杂

指挥类人才培养要符合训练的基本规律,遵循从基础到应用、从知识到技能、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任职教育,按照专业基础、专业课程、综合演练的顺序进行。因此,要结合特色的联教联训内容体系,突出武器装备内容设置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满足院校教学和用人单位的共同需要。

(四)对联教联训保障机制要求更高

有效地整合教育训练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是联教联训的理想境界。实施联合保障,要站在为培养初级指挥人才的高度统一认识,打破院校、用人单位各自为主的局面,保证最新的武器装备资源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益。

三、构建具有特色的联教联训机制

初级指挥人才任职教育开展联教联训,必须抓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系统构建联教联训内容体系,构建联教联训内容体系,实现内容创新,是联教联训改革发展的核心。

(一)突出指挥人才培养特色抓好顶层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是初级指挥人才培养总体设计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是实施联教联训的根本依据。指挥类学员毕业后要直接面向第一任职岗位,在制定方案前应明确思路。

(二)突出实际装备特点优化联教联训内容

联教联训应紧密结合武器装备型号不同,科学设置教学训练内容,重点放在实践性演练和装备操作的组训上,把院校和部队急需内容与训练课题融入训练课目中。邀请部队人员参与,负责构建演练和武器操作的平台。

(三)积极探索院校、用人单位层级联教联训的方法

指挥类学员培训方式方法的创新是保证联教联训质量效果的关键。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篇(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175-02

1 网络仿真训练侦查初讯的因由

公安业务教学中如何解决好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应用的结合问题是公安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和实践形式,更好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专业教学的目的等要求,促使可以远程的、基于网络仿真的训练模式建立想法的出现。

1.1 侦查实践彰显侦查初讯重要性

侦查活动中,侦查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法定的一个程序,侦查初讯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侦查初讯作为典型的程序性手段,对查清案件事实和收集证据及审案线索具有重要的作用。侦查初讯成功与否,对于案件审理的质量和法律的正确实施都是至关重要的。

1.2 侦查初讯在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公安院校的专业教学工作中,实践教学简单模拟不全面、不真实、难以提高综合能力的问题更加突出。传统的讯问模式及旧的侦查活动受到重大的影响和挑战。公安专业教学如何利用便捷的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采用多媒体仿真的高效教学方法就是一个切实的尝试。

1.3 大型实景三维游戏的启发

实景三维游戏是把实际与虚幻体验相融合的一种方式,是现在生活体验的“前期展览”。如大批玩过网游的“粉丝”都积极参与网络游戏情境旅游(俗称网景游)。在现实环境中以网络游戏中地图作为基础,创建出游戏内的场景、设施以及对应环境的实景,让旅游者像在游戏内部存在一样,进行实地、实景技能应用。使旅游者能够在实际中体验到虚幻世界中的真实存在。

正是由于公安业务实践和教学中存在问题解决的需要、实景三维游戏的启发,产生了研究和建立网络仿真训练侦查初讯的想法。

2 类似网络仿真训练的情况调查

2.1 电脑游戏对操作者的训练

通过电脑游戏的方式进行操作训练是有效的。如排雷游戏,笔者认为最初感受是对使用鼠标的训练,然后才是逻辑分析、判断等内容的训练。驾驶汽车和飞行训练游戏中所用到的训练模拟器就是一种操作动作型的模拟仿真。如“模拟城市”等智能加动作操作型的模拟仿真大型游戏的内容更广泛、情况更复杂。从小型游戏到大型游戏、从单机游戏到网络配合、从简单游戏到复杂游戏、从二维游戏到三维游戏,要求的不断提高也使这些电脑终端的操作者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2.2 实用性的电脑模拟仿真训练与对抗

电脑游戏的广泛应用也得到了军方的重视。发达国家早在90年代就已经运用电脑游戏模拟“虚拟战场”对士兵进行训练了。几年前中美进行的电子对抗演习就是以网络仿真的形式进行的。2003年末,“阿尔法”特种部队应用电脑模拟手段,凭借着模拟出的数据制定作战计划后,安全地救出被挟持在俄罗斯文化宫的人质。电脑模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为这次营救行动的成功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据报道,美军在对伊战争中战后的统计,未参加过对抗游戏训练的人员首次执行任务生存概率只有60%,接受过游戏训练的人员生存概率提高到90%。游戏可以供给被训练的军人一种利用数字化虚拟技术模拟出“人工虚拟氛围”,让训练的军人们在相对逼真的战争氛围(尤其是模拟未来战争氛围)里开展“现实”的练习。模拟手段解决了现实中实战的预案设计和预演。

3 网络仿真训练的优势分析

3.1 运用电脑模拟技术能够节约时间、降低成本

传统的、常规的模拟训练中会有时间以及空间等因素的抑制,可能会因为验证一个实际操作必须要进行多次的重复演练,如此下来,不但耗费的时间长,同时其费用也十分高昂。假如训练的初始阶段使用电脑模拟技术,就能增加全面性、缩短训练时间、降低训练成本。同时能够利用反复的演练或者单次的演练很多种方案。

3.2 运用网络技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借助先进的网络仿真技术和课件资源,有效构造出“仿真虚拟初讯场景”,学员能够跨越时空,随时随地参与模拟教学,向同行、有经验者或老师请教,与同学进行实时探讨,研究和试验不同的技术实施方案及其可能性、可行性和必要性。尤其是灵感突发的时候,通过网络技术进行记录和交流,会激发和调动集体的智慧和能量,更好地完成训练的任务和工作。

3.3 运用网络模拟可以进行真实对抗

许多军事研究机构通过研究和实践认为,运用网络模拟可以进行真实对抗。借助构建的虚拟现场环境,模拟对抗演练平台来实现模拟作战的情形,不仅能够提升受训者技能和素养,还能进行多种对抗训练。

3.4 运用网络模拟可以进行在线指导及主导仿真训练

通过仿真环境组织对抗演练,组织操控和指挥者、可以在线指导、指挥,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制造矛盾,激化矛盾,使参与训练的双方冲突更激烈,氛围更紧张,情形更逼真,塑造出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训练场景。可以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训练方案为主线,根据训练的过程和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训练的趣味性和复杂性;也可以根据情况调低技术难度,达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目的。

3.5 运用网络模拟可以进行总结、回顾

借助网络和电脑技术的强大存储功能,使得网络模拟可以不受限制地再现出来,通过视频功能展现训练的细节和过程,提供认真分析和总结的条件,对训练的整个过程、细节和个人作用加以回顾进行纠正和规范,以有效避免再次出现失误,取得训练的成效。同时也便于进行总结、回顾参训人员的训练效果,改进训练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促进仿真模拟训练的发展。

3.6 变枯燥的学习、训练为趣味性体验

网络仿真训练可以变枯燥的学习、训练为趣味性仿真体验。将数字化的仿真训练场景及相关环境、设施和设备,以逼真动态形式生动地呈现在参训者面前,在虚拟仿真平台中,仿真出现的各种环境、道具、季节、人员,使参训者置身于仿真的模拟系统中,体验训练过程带来的真实感和明确的震撼。虚拟仿真平台就能集趣味性、知识性、掌握技能的应用于一身适合于现代人的习惯和兴趣爱好。

4 侦查初讯网络仿真训练可行性探讨

讯问是当今公安院校侦查业务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业务活动。侦查初讯是讯问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侦查讯问的基础活动。无论是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或是公安预审业务的实践当中,都是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网络仿真训练的建立对于这一业务活动的学习和掌握是切实可行的。

4.1 解决模拟人员主观干扰的问题

模拟讯问是培养学员模拟实战的一种手段。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遇到了种种不可预见的问题。如很多模拟讯问由于模拟者的内在动因影响,没有实质性地贴近真实感觉进行深入模拟,存在一定的主观干扰,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模拟者扮演的角色不够深入生活。在具体的模拟讯问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所有的角色都是由共同学习的学员来担当,由于学员之间都彼此相互了解,很难入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真实感觉和场景的体现。第二,模拟讯问程序和模拟讯问内容没有充分地相结合。在模拟讯问前如果学员对模拟讯问课没有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和没有得到有关教师的指导,就会导致学员在模拟讯问过程中只匆匆地走完讯问程序,却没有掌握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方法和技巧。

4.2 编程技术成熟并有可资借鉴样本

当今,侦查讯问数字仿真重构理论已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仿真重构技术等获取了在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技术支持。从发展观的角度来看,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相应支撑软件的出现,使信息科学与侦查讯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于侦查讯问教学工作的开展。目前,虽然侦查讯问数字仿真重构理论的技术支持还不趋向成熟,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需考虑其中的核心技术就可以完成侦查讯问仿真教学的目的。较为经济可行的方案是利用现有的高档计算机,把相应的网路技术和仿真软件相互融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侦查初讯数字仿真,同时也可用于侦查讯问的某一个特定过程。而且计算机编程技术的成熟,以及丰富的可资借鉴样本,都为侦查初讯仿真模拟提供了借鉴。

4.3 具有侦查初讯教学训练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侦查初讯教学训练经验。侦查初讯专业模拟实训课程教学已逐步走向成熟,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为网络仿真训练提供各种条件。

一是具备警学相结合的基础和条件。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协调批准,让公安预审教师参加有关的公安预审业务会议,对公安机关的预审现状有所了解和熟悉;对于那些难度比较大的案件,公安预审实践基地的办案单位邀请专业教师参与、共同审讯,充分发挥出专业教师的特长;专业教师与基层公安机关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公安预审部门将成功审讯的案例提供给专业教师参考。

二是人力资源齐备,实践专家、专业教师和编程技术的人才相结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派教师到基层公安机关去学习审讯经验,并邀请骨干预审员和专家来校授课,请编程技术人员对模拟审讯过程进行数字模拟。

三是素材条件充裕。拥有大量的实践案例和相关资料的基础,学院前身于十多年前开展综合训练,并设置了侦查初讯训练的项目,主要有“模拟讯问”和“模拟犯罪现场勘查”等,是“侦查初讯学”和“犯罪现场勘查”理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

四是形势发展需要,学院支持。提倡教学改革以来,学院对实训课程所占全部课程的比重有大幅度的增加,陆续开设了侦查技术实训和刑事侦查综合实训等专业课程。在侦查初讯和模拟勘察等实训课的效果来看,教学大纲完备、模拟实训实施方案详实、业务教材丰富权威、教学实践指导的经验积累等等,已具备了网络仿真训练实训课的基础。

五是网络仿真模拟训练的资源丰富,有大量案件审理材料和实战部门及人员可提供的成功经验和素材等资料为蓝本。具有一批业务能力强,热情高、团队意识好的计算机和公安预审专业教师。

5 侦查初讯网络仿真模拟训练设计举例

侦查初讯模拟训练内容涵盖模拟仿真、虚拟场景和训练内容三个方面。要想通过模拟仿真训练的方式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就要让训练者处在相应的训练环境中,被虚拟场景所吸引并产生兴趣,然后才能全身心投入模拟过程。在模拟训练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电脑游戏还是模拟仿真,其实大家最为关注的还是模拟的效果。不论是认知还是训练,最终所关注的是参与训练之后的结果,是训练前后对参训学员带来的变化和提高。

根据上述事实,在构建侦查初讯网络仿真训练模式探讨的基础上,可以构建成型的仿真系统。初步设想拟建系统采用VR技术、仿真技术和分布式交互通讯技术, 实现对侦查初讯专业进行教学和训练的计算机模拟仿真训练系统。构建内容见图1。

侦查初讯网络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仿真逻辑、模型设计、代码实现、系统集成等步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设计的技术有以下几方面。

5.1 场景建模

为了构造一个真实的虚拟化侦查初讯教学环境,要按照系统分析真实体现场景,场景建模所用主要是3DMAX系统。

5.2 场景仿真

业内常用的VR场景仿真软件有Converse3D、multisim、softimage、maya等,其中EON Studio较为完善。EON Studio是一种依据图形使用者接口,主要设计实景程序,常在教育训练、数字旅游、建筑空间等领域应用。研发步骤包括输入3D对象,通常这些对象会先由3D绘图软件完成,如3D Studio MAX、Lightwave等等,或者CAD应用软件如ArchiCAD、ProENGINEER、AutoCAD等。最后,EON程序档案可以经由网络或封包展示,也可以与其它支持微软ActiveX组件的工具进行互动,(Powerpoint、Word、Macormedia、Authorware、Director、Shockwave、Visual Basic等等)。

6 结语

综上所述,侦查初讯仿真模拟系统可以作为公安预审课程的新型教学组件,参与教学,使学员通过网络仿真系统达到学习、掌握、提高和练习实际技能的目的。通过观摩审讯场景,感受讯问范围,亲身体验,回顾总结等环节,加深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技能的提高,进而更好地把握初讯基本技能和技巧。在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和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化,培养应用性人才。这一模式还将为相关的业务训练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训练奠定基础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不断改进,更好地发挥实训与教学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仿真模拟训练还将有新的课题在等待人们的开发。

参考文献

[1]张希黔,张利.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J].施工技术,2001(8):31-32.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篇(5)

1.抓好一条经线――以记叙文为主的写作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写作是这样描述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不难看出,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从各地中考命题情况来说,记叙文占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在七至九年级,要把记叙文的训练作为一条主线。七年级侧重训练写人叙事的记叙文,要求从生活中选择材料,能将一件事情记叙清楚,能通过详略得当的几件事写人。八年级侧重训练写生动的记叙文,能写好细节,有一定感悟。九年级侧重训练写厚重的记叙文,能进行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写出人物、事情的厚度,有较为深刻的思考,文章主题深刻。而对于说明文可以在七年级学习了说明文单元后,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八年级学习了生动说明后,指导学生写生动的说明文。九年级上学期可以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文。进一步细化训练目标和过程。比如训练写叙事的记叙文,可以从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件事情,到有详有略地写一件事情,还可根据选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训练。再如训练写人的记叙文,可以指导学生由写亲人开始,再到写身边的人,如老师、同学等,再到平写平时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人,如食堂工人、清洁工、交警……这样系统有序地分类推进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

2.抓好两条纬线――单元(主题)写作和专题训练

在明晰七到九年级的写作训练方案后,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将阅读教学、文体训练、单元(主题)写作、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在运用教材中单元写作材料时可以打乱它原有的顺序为我所用,有计划形成某一类作文的系列训练。

同时,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技法的专题训练,教师在新接班时,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专题调查,了解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合理归类,整体构思和分类设计作文专题训练的方案;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相宜的阅读和作文提升计划。如可分步骤进行审题训练、谋篇训练、描写训练、详略训练、升华训练等;从描写角度来看还可进行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专题训练。

3.写好两类小文章――片段练习与应用文写作

片段训练内容广泛、反馈迅速、操作灵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初一起始年级,学生练习写人的记叙文时,不妨辅之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为专题的片断训练。到了初三再回归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时,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侧面描写、气氛渲染、场景烘托为专题的片段训练。为了训练学生观察和描写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有较为详细的计划和相应的训练步骤,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应用文写作被不少老师忽略,这主要是因为中考很少考到,即使训练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不利的。应用文的训练,教者要做到心中有“谱”,灵活安排。比如班委会要开展活动,布置学生拟一则通知;班级开展爱心捐助,要求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哪位同学遗失了物品,起草一则寻物启事,等等。

二、拓宽训练途径,重视作文实践

1.自由作文

定期抽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最少的限制,最大的自由,让学生有真正的表达自我的机会。写作内容不作要求,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路边新闻,读了一本书,看了一部电视剧,碰到一个陌生人,想起过去的事,幻想未来的情况,只要是有感而发,都可以写;文体不设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批改方式上也给予学生自由,可采取老师批阅、组内互评、交换修改、流改、集体修改等方法,同时,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回味。这种自由作文,体现人性回归,学生不把写作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由表达,就必然能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情境作文

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的契机,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设置了一个启迪心智的温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完善了情境作文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创设(情境)――体验――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不少老师运用情境作文教学法进行公开教学获得一致好评,情境作文已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3.对话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教师为阅读对象,阅读对象的单一、无变化,使学生作文流失了生命营养和人文价值。“对话作文”是以平等对话的理念为基础,关注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从作文功能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需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我们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要求学生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朋友进行作文对话,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阅读作文后及时作出回应。这样的作文因为有了明确的阅读和交流对象,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大大提高,作文往往能发挥出较高水平。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篇(6)

近几年,教育部对体育教学进行深入改革,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还能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等等,这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探讨了初中体育教学融入拓展训练的有效途径。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存在的问题

1.拓展训练课程目标设计不清晰

虽然我国部分初中学校都逐渐开设了拓展训练这种项目,但其教学效果都不是很明显。这都是因为受到我国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入影响,所以,无论学校开设什么样的课程,都会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困扰,导致体育拓展训练目标非常模糊。

2.严重缺乏拓展训练课程师资力量

由于在拓展训练课程中,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要求极高,再加上拓展训练项目自身所具有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能力。但由于我国初中体育教学融入拓展训练的时间较短,对于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改革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当前大多数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师都是由学校的体育教师担任,虽然他们受到过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培养,但对于具有较强的拓展训练项目来说,他们对专业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匮乏,对所训练的项目内容了解得非常少,这样很难达到所预期拓展训练的教学目的。

二、初中体育教学融入拓展训练的有效途径

1.合理的设计与优化拓展训练科目

对初中体育课程设计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以及自我学习能力。但由于多数体育科目中所包含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简单,我们可以借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体育科目内容以及开展形式。学生作为拓展训练的主体,学校需要结合每一位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深入研究。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个性,然后制定出不同方案,最后进行优化整合,找出适合体育教学的方案,从而提高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整体团结意识,教师可以利用让学生一起做木棍的方法进行拓展训练。通过这种木棍游戏,让每位学生左手靠着背,用右手的手心去支撑着木棍,且木棍不能掉地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10个学生为一组,然后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右手去接下一位学生手中的木棍,以10圈为准,并要在10分钟内完成,如果在传接的过程中,有出现用手抓或掉在地上的情况,则需要重新开始,一直到10圈全部接住,游戏胜利。通过这个游戏,不仅锻炼学生具有相互合作的意识,还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等。

2.进一步加强对专业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般情况下,学校都是以主要科目教师为主,对体育教师的要求都比较低,导致体育教学水平较差,体育教师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都比较缺乏。因此,学校应进一步扩大对专业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大大地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另外,学校还应该对相关体育人员进行拓展运动项目内容的培训,让他们在讲解拓展运动项目内容的时候更加清晰明了,这为体育教学融入拓展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还可以通过一系列具体内容对体育教师进行实战训练,从而让教师可以真正地了解其中的内容。

3.保证拓展训练所必要的场地及器材

由于在拓展训练项目中,对所使用的场地和器材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于拓展训练活动来说,场地建设和使用器材的选择范围就比较大。再加上拓展训练项目的灵活性非常强,不一定所有的场地都要建在室外,其中部分训练是可以在室内进行的,但所需要器材的要求极高。但由于部分学校经济能力有限,学校可以采用与校外拓展训练基地进行合作的方法,在基地淡季的时候开展训练项目,从而提高基地的使用率。

4.进一步加强对安全问题的专业培训

由于学生严重缺乏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这就对学校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极高。另外,为进一步保证学生自身的安全性,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其教学内容,然后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实际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知识。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增加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还能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尤为明显。随着我国中学体育设施建设不断的完善以及体育教师综合素质能力不断的提高,这为拓展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对提高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水平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篇(7)

《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这样一种说话能力:“能用普通话简明而有条理地叙事状物。”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如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则更加重要。

一、对训练目标体系及其层次问题的认识与分析

本文从一般性(共性)原则出发,并结合河南省的实际,认为中专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目标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初级目标:要求吐字清晰

初级目标的要求实质上是发音训练问题,只有发音清晰,别人能听清说话人在说什么,信息才能够通过语言载体得到顺利传递。从河南省的生源实际看,例如,有的学生把“郑州”说成“zeng zou”、把“水”说成“fei”、“喝”说成“fo”、“牛”说成“liu”、“增加”说成“zheng jia”,如此等等,不胜枚举,要纠正他们的这些错误读音是相当困难的。困难就在于这些学生也知道应该读什么音,但是又读不出来,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舌头不听使唤”。从语音学的角度看,这是生理问题。为了实现初级目标的要求,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指导学生自觉加强发音器官灵活度的训练,力求把话说清楚,让别人能听明白。

(二)中级目标:要求语句通顺,说话有条理

这里所说的“语句通顺”,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句子没有语病;二是避免使用别人听不懂的方言词语造句;三是避免使用无意义的词(口头禅)如:哼、哈等。如果没有这样的目标要求,就难以纠正学生口语中的种种错误和不良习惯。

说话要有条理就包括了两层意思:一是叙述、说明要有序、有线索、有主次;二是论述要有逻辑性。如果达不到这一要求,表达同样是没有效果的,也就是信息传递者无法将零散的信息有序地组织起来输出,同样达不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三)高级目标:要求表达艺术化

表达艺术化是对说话的高层次要求。所谓“表达艺术化”,即是要求学生训练这样的本领:一是说话能看场合、论情景、别对象;二是会使用无声语言――表情、手势帮助表达。要想实现本目标,必须把初、中级目标训练扎实。

二、关于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途径

笔者认为,寻求训练途径必须依据这样一条基本原则:精讲理论,多提供和寻找实践的机会,加强“练”;指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立足语文课内,延伸到其他课内、课外和实际生活中,在广阔的背景上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按着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训练也就可以分阶段来寻找途径。

(一)辨音训练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发音不清的问题。从我们学生的实际看,从语音理论上讲,他们是知道错在哪里和为什么会错的,因而关键是帮助他们解决一个“舌头不听使唤”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加强训练学生发音器官的灵活度。这种训练除了讲一些必要的发音技巧外,可以借鉴幼儿园的做法,选一些“绕口令”让学生自己在课外反复诵读。实践证明,这样的训练,对于发育尚未定型的中专生来说,是有一定效果的。此外,教师应加强调查研究,搜集积累常常“混音”的字、词,使学生的训练有重点,有针对性,才能收到实际效果。

(二)遣词造句和说话组织能力训练阶段

这一段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较快地、正确地遣词造句和组织表达材料的能力。这一方面的训练,重心就应放在语文课内了。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能力,并教给一些常用的逻辑知识,培养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指导学生丰富词汇量,在词语的选择和锤炼、成分的搭配、句式的变化和选择上下功夫,把“武器”交给学生,且力求在课外尽可能多地提供练的机会,使之训练有素,做到“肚”中 有,就不怕“嘴”上无。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组织表达材料即兴构思的能力。这就要结合语体文的教学,把叙述、说明、议论等方面的知识学透彻,并转化为能力,就可避免口语表达时的杂乱无序等现象了。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篇(8)

【关键词】

初中 语文教学 听说训练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驾驭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为注重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在以往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及相关教育工作者片面追求学生读写能力水平的提升,而忽略了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进步。近年来,关于初中生语文听说训练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1]。

一、初中语文听说训练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和接受、理解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尤其是语文听说能力水平[2]。比如一个初中生的语文听说能力水平差,那该学生在上数学或历史等科目的时候可能发生无法理解教师讲授内容的现象,而学生的“说”能力差将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将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老师,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初中是一个综合学习的阶段,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深,对听说能力的要求水平也更高。因此加强初中生语文听说能力的训练极为必要。

二、现阶段初中语文听说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初中语文听说能力极为重要,但是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很少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听说训练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3],具体分析如下。

1.学校不注重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训练

现阶段很多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很传统,仍以应试教育模式来培养学生,片面注重学生读写能力及应试能力水平的培养,认为语文听说能力并不重要,也无需浪费时间在语文教学当中进行听说能力训练和培养。

2.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训练落后

现阶段我国缺乏对语文听说训练的专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使用陈旧的教材及落后的听说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其教学思想与社会及学生的自身发展严重不符,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3.语文听说训练专业化不强

现阶段,虽然有些学校对学生进行了语文听说训练,但是训练的专业化水平很低,首先,缺乏对学生普通话内容的教学,导致学生普通话水平很差;其次缺乏对学生“听”的专门训练,导致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无法把握“听”的重点;另外缺乏对学生听说训练的系统化教学,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学习,听说能力水平很差。

三、初中语文教学听说训练思路的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本人充分运用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听说训练思路的构建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提升师生对听说训练的认识水平

导致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环节的缺失或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师生对语文听说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师生对听说训练的认识水平,意识到其重要性,切实落实听说训练。因此教育机构必须加大听说训练的宣传力度,并定期对语文教师进行培训,以此来提升教师的认识水平,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落实听说训练,并向学生讲解其重要价值。

2.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听说训练

想要彻底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水平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听说训练,让学生掌握听说训练要领。对于“说”的训练教师应该从正确发音、拼音开始,对学生系统讲解普通话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普通话能力水平。对于“听”的训练教师应该由易到难向学生传授“听”的要领。

3.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水平各不相同,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划分,针对每一层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学习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听说训练,提升教学效率

4.拓展听说训练内容

听说训练内容的选择是决定训练质量的重中之重,有针对性的听说训练内容能够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听说能力水平,但是一旦听说训练内容选择不但会浪费学习时间,更有可能使学生误入歧途。传统听说训练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毫无新意,学生积极性不高,训练效果很差。对此教师应适当引入课外内容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例如,在讲解初一沈复的《童趣》一文时,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关于沈复的趣事资料,通过讲解和让学生阅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延伸课堂内容。

5.注重听与说的结合

部分学校及教师在进行听说训练时将其分裂开来进行讲解,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利于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听”与“说”的教学结合起来。例如在讲《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播放关于课文的优美阅读音频,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想象紫藤萝瀑布,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感想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阅读。

【结 语】

初中生听说训练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提升、综合能力的培养及学生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一些教师和教育机构还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各教育机构及教育工作者必须共同努力将初中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篇(9)

以往的体育教学对学习竞技运动的方法和技能比较注重,更加关注学科间的系统性和完善性,但是却忽略了课程内容的时代性,拓展训练具有双重作用,既能使学生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心灵受到启发。因此,把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当中意义重大,特别是对学生集体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拓展训练给初中体育教学带来的好处

《义务教育体育和健康课程标准》中对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给予了明确的说明,即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尽可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态度、行为、情感。拓展训练可以有效地挖掘学生潜力,使其树立起一定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进而使得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所以,初中体育教育中实施拓展训练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这与改革教育体制的需求相符,可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升。

二、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课程中的现状与不足

1.体育拓展训练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安全

在体育拓展训练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这也是目前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课程中进度比较缓慢的主要原因,在拓展训练中不乏难度较大的体育项目,这样就引发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还有就是学生的心智不成熟,由于体育老师专业水平的局限性,在拓展训练中实施指导方面缺少科学性,所以,体育拓展训练的安全问题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2.对体育拓展训练不够重视

如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为社会输送的人才的素质要与时代的发展相符。然而,从中国学校目前的教学形势看,素质教育在实际中执行得并不是很好。不管是社会方面还是家长方面都给予其很大的压力,这样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不注重学生的体能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他们对学生素质不够重视,如此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就比较困难。

三、促进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更好开展的方案

1.强化拓展训练中所需的体育设备与资源

学校方面要关注体育设备项目的投资,在校园中多建造一些体育设备,合理使用体育资源。在完善体育设备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活动的具体需要,适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长期训练,这样可有效地提升体育的实战训练性。经过对有关体育设施的介绍与练习,可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促进其主体思维能力的提升。

2.要做好安全问题的专业培训工作

学校对学生安全防护知识方面的培训一般都比较缺乏,所以学校要进行一系列安全培训,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体育拓展运动方面的培训。同时,体育老师自身的素质也要提高,责任感要强。要想学生的安全得到保障,老师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方法,把拓展内容的相关技能掌握好,学校可开展一些实际训练,这样可使老师的整体安全意识得到提升。

3.对拓展训练科目进行科学的设置与优化

在体育课程的安排上,学校一定要把握好,要使体育课程与文化课的比例达到协调一致,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升。很多体育科目的内容和形式目前存在单一的问题,老师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实施综合性探究,丰富体育科目内容和开展形式。我们要把握好在体育拓展项目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研讨,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参与到拓展训练的积极性。学校在制订拓展训练实施方案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的个性及特点为基础,制订的方案要多元化,把这些方案进行合理的优化,进而选出最优决策方案,最后选出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案,如此才会使教学质量得到真正的提升。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是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这就要求学校加大对体育拓展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强体育老师培训工作,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初中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更好地实施,以实现素质教育的

要求。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篇(10)

二、体会英语语法的实际应用。语法的复习要兼顾句法和词法。句法以掌握五种基本句型为核心,还要复习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在掌握句法的基础上,分析理解词法。词法以动词为重点,掌握正确的时态用法。在复习中要注意理清语法知识脉络,使之系统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语法规则,再以语法规则指导语言实践,从而提高理解语法概念和规则的能力以及运用规则的能力。

三、正确使用交际用语。学习日常交际用语的目的,是使同学们具备与讲英语的人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首先应能听懂别人所讲的日常交际用语,并能做出正确的应答,还应在听别人讲英语时,结合自己所处的场合、情景等,理解对方的大意。在复习中,要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交际。

四、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对初中毕业生来说是一种较高水平的能力要求,主要考查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要提高理解能力,首先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和丰富扎实的语言知识,同时还要提高思维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常识和其他文化背景及风土人情常识。这就需要同学们保证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并有意识地进行阅读技巧训练,如精读、略读、选读、速读、带着问题读,利用关键词、关键句去领悟隐含的意思等。

五、抓好听力训练。要想具备良好的听力,必须靠平时反复训练。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强化性听力训练,熟悉测试题型。结合听课文原声带、听力训练题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六、强化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背诵典型的范文,大量的习作练习和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组织文章的能力,运用已学词汇进行描写的能力。

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1、阶段训练

指导思想:按教材内容顺序,抓纲靠本,使学生从零散知识的学习自然过渡到知识的系统归纳上,使基础知识更加条理化。

在材料的整体处理及时间分配上,我们拟订在三月初开始着手总复习,抓住课本,从初一开始,初一上下册花一个星期时间复习,从初二内容起两天复习一个单元,重要单词、词组、句子,让学生对照着去复习。同时在课上老师按时态等把语法总结复习一下,再由老师针对学生的一些薄弱知识分单元编写一些练习讲义给学生加以练习,每个单元出一份练习,主要题型为:词组翻译、选择题、首字母填词、词语释义、词形转换、翻译句子等。。由于针对四月底的口语考试,在这段时间内,我们还要穿行口语的复习辅导,故大概在在四月底可以完成第一轮复习。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坚持打破传统的复习模式,不搞填鸭式、满堂灌,而是利用提问式、讨论式、辩论式、启发式等方法让学生归纳、总结,群策群力,互相补充或由师生共同归纳出各个阶段的知识要点、难点及考点。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有发言的权利,有查漏补缺的机会。

2.专项训练

指导思想:在阶段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语法专项练习并针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项强化训练,提高对各种题型的解题能力。针对中考题形进行分项练习,因此,结合我市的中考题型,对阅读理解、翻译句子、单项选择、对话缺词填空和书面表达等进行专项训练,并把重点放在学法的指导、解题技巧的点拨上,引导学生了解、熟悉各个题型的特点,强化分类练习。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篇(11)

读写活动的开展是在对当前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当前,初中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作文能力有待提高,这些方面因素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

1.学生课外阅读严重不足。初中生在学习生活中很难有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课外时间更多的是被习题训练、考核补课等所占据,难以拥有充分的自主支配时间,也就无从谈起充分的课外阅读。

2.学生创作能力较为滞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时感到无从下笔,文笔枯涩是经常出现的现象。许多教师在学生作前指导方面缺乏有力措施,生动形象性不足,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在创作过程中感到无从下手。

3.学生阅读分析存在短板。阅读分析能力是学生开展有效阅读和积累的重要基础,许多初中生没有全面掌握阅读技巧,在阅读中无法全面地把握作品特点、写作特色,其写作技巧也无法迁移到自身的写作活动之中。

二、将读写活动融入作文教学工作的途径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开展读写活动,要将其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构成立体化的教学与活动形式,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

1.设置专门的读写课程。在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设置中,并没有专门的读写课程,教师可以结合校本课程设置的便利条件,在教学活动中开设读写课程。笔者将每天下午上课前二十分钟设置成读写训练课,每周一进行阅读写作技巧训练,周二到周五分别进行阅读积累、场景特写训练,旨在将读写训练活动纳入规范化轨道,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提供组织保障。

2.开辟专门的读写阵地。为了配合读写活动的开展,笔者针对学生阅读与写作方面的薄弱环节开辟了读写阵地,首先,在班级黑板设置了读写专栏,向学生介绍优美语段、写作技巧,以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积累和写作技巧渗透。笔者在班级还开设了优秀习作园地等,学生优秀的作文或是进步较大的作文都在园地公布,定期更换,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以此激发学生对读写活动的兴趣。笔者还在班级组织开展了读写小报编辑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定期编辑读写小报,从而既可以收编学生的优秀作品,又可以将读写活动的学习经验总结出来,还可以介绍一些优美的语段、文学知识等,为读写活动的顺利开展拓展空间。

3.组织专门的读写指导。在读写训练活动中,笔者侧重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读写指导,一方面是侧重于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要求:每学期不得少于8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并且阅读的重点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作品。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以提高效率,笔者结合阅读指导课对学生进行了阅读方式、阅读效率方面的技巧指点,正确选用浏览、阅读、详读、精读等不同的方式,同时善于将遇到的优美语段摘记下来,将精美作品提纲提炼出来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发挥课外阅读对积累文学底蕴、提炼写作技巧方面的功能。另一方面,笔者还强化对学生的作文写作技巧指导,定期选择优秀的下水文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文章的写作特色,并开展同类型文章的提纲撰写,从而将分析中所掌握的技巧要点迅速得以运用,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4.强化专门的读写训练。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加大训练的量,除了对学生进行阅读量的规定之外,在摘记与写作训练方面也提出了明显要求,在现有作文训练篇目的基础上,每周增加一次专题训练习作、两次细节描写创作,从而进行巩固训练,并及时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掌握习作技巧。除此之外,笔者还定期组织各种展览竞赛活动,发挥以赛促学的功能,如举办读书笔记展览,将优秀的读书笔记展示在大家面前,让学生观摩学习,借鉴摘记的好方法,提高自身读书笔记的运用效率。笔者还组织命题作文竞赛、口头小作文竞赛、读后感竞赛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实现在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中提高写作能力的目标。

5.开展专门的读写拓展。作为课堂的有效延伸,笔者在建立相应教学课程体系的同时,还将读写训练活动向课外延伸,与文学社团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实现课内外相结合、协调推进。笔者以班级建立的文学社团为载体,吸纳更多的学生加入进来开展写作研究活动,在社团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基础,又将其细化为拔高性和基础性两种形式的活动,在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细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读写活动的成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开展读写训练活动,是对语文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实现乐学、会学、善学的目标,其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文学底蕴得到积累。在读写活动中,笔者对学生强化课外阅读的要求,不仅增加阅读量,而且给予他们更多的阅读技巧,使学生的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种高效的阅读之中,学生拓宽了眼界,积累了知识与文学底蕴,为作文能力的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达到了厚积薄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