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经济统计学的重要性大全11篇

时间:2024-01-16 16:18:35

经济统计学的重要性

经济统计学的重要性篇(1)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21. 128

[中图分类号] F2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21- 0237- 02

经济统计学是以经济数据为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数据的采集、生成和传输,用统计方法分析经济数据背后的经济现象以及复杂经济系统的规律,从而为经济和管理决策服务。目前,我国有近百所院校开设了经济统计学本科专业。在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以及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大背景下,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当前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定位,提出了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1 经济统计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1.1 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

2011年2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 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2011) 》,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设在理学门类中,编号为0714。这样,统计学就完全从数学和经济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了一级学科。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后,下设的二级学科包括数理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生物卫生统计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和精算学、应用统计学。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对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在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的体现经济统计学的学科特色,协调经济统计学和其他统计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基础的人才,成为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大挑战。

1.2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随时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经济统计学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大数据对于数据分析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要求经济统计学生掌握更为复杂统计软件的编程和操作。大数据背景下,经济统计学要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2 当前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统计学的课程教学取得了显著进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培养的经济统计学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经济学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尽管如此,我国经济统计学的课程教学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2.1 经济统计学的核心课程有待完善

目前,各高校的经济统计学的课程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通识课程,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二是经济管理的理论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三是统计学专业课程,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市场调查、金融统计等。从实用的角度看,统计学专业课程并不完善,还应该包括企业统计、行业统计等实践性较强的统计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对于统计学知识的认识,更有助于统计学知识在今后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2.2 课程内容落后,没有体现理论前沿

目前,中国经济统计学的相关课程(如国民经济核算)在课程设置上大多较为固定,教材内容较为基础,没有很好的反映出国外研究的最新进展,不利于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的课程教学。

2.3 缺少实际应用,难以学以致用

当前很多经济统计学教材编写的侧重点还仅仅停留在经济统计基础知识的介绍,将大量的篇幅用在了简单、重复性地介绍经济统计知识上,这样显然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使教材“教书育人”的作用仅仅停留在了“教书”方面。考虑到经济统计学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特点,目前的教材编写在实际应用方面还存在较大欠缺,无法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4 教材建设亟需规范

教材建设是事关经济统计学教学的根本问题,我国经济统计学教材建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相关核心教材(如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等)的质量参差不齐。尽管有些教材能系统的介绍经济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还是有为数众多的教材存在或多或少的质量问题,如一些教材片面追求内容体系的完整,造成内容庞杂;一些教材过于理论化,与现实结合并不紧密;一些教材内容陈旧,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教材建设的落后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统计学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

3 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定位

为了满足经济统计学的培养目标,经济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定位应该基于以下几点。

3.1 强调经济统计学的学科特色

统计学是一门工具,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统计学。总体来看,经济统计学属于社会学科,它既属于统计学的分支,又属于经济学的分支。经济统计学是统计学在经济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有别于其他的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的课程教学改革应该强调经济统计学的科学特色,既要突出统计学的方法论特点,又要注重经济学的应用范畴和理论基础。

3.2 体现不同教学层次的差异性

目前,经济统计学的人才培养已经涵盖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经济统计学学士培养注重基本理论的学习,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利用统计软件;经济统计学硕士培养具有良好的统计学背景,系统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开发的知识与技能,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经济统计学博士培养则注重统计学和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及应用。经济统计学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充分体现不同教学层次的差异性。

3.3 兼顾课程设置的普适性和特色性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93所院校开设了经济统计学专业,这其中以财经类院校居多,同时兼有综合型大学和理工类大学。不同高校开设的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课程总体相同,但是也有较大的差异性,如有的院校注重更加注重经济学的理论学习,有的院校则更加注重数学和软件学习。经济统计学的课程设置需要有具有普适性的核心课程,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允许存在一定的特色性。

4 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举措

4.1 扎实理论功底

尽管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强调应用的学科,但是其对基本理论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夯实学生的基本理论功底。对于统计学基础理论,尤其注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微积分等课程的教学,适时增加课时量;对于经济学的理论,要有系统的教学体系,建议在现有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基础上,引入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经济学课程,培养学生系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对于计算机理论,要强化学生对于计算机编程的学习,对于C语言、C++等基本编程语言要有系统的课程讲授。

4.2 重视教材建设

目前,经济统计学的教材建设尚存在明显不足,完善教材建设是经济统计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建议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相关科研成果的教授担任核心课程教材的主编,亲自动手编写。根据经济统计学专业的特点,努力贯彻“少而精”和“学以致用”的原则。尽可能做到既反映本门学科的先进水平,又要简明易懂和便于教学。同时,教材编写完成后应该进行全面推广普及,让不同高校的教学从中受益。最后,教材编写还应该重视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能从实际生活中理解统计学知识。

4.3 注重实践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经济统计学的教学应该更加紧密的结合实践应用。注重统计学的实践应用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课堂外,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企业、政府部门合作的方式,构建实践实习平台;课堂内,推广项目教学法,以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通过课堂研讨、收集数据、构建模型、分析结果等过程完成;增加数据挖掘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课程,培养学生能够使用专业统计软件(R/SAS/Python)进行数据挖掘、清洗、分析等;选定特点的社会经济现象及经济指标,让学生通过对经济现象和经济数字的解读,更好的理解统计学基本原理。

4.4 引进国外先进理论

近年来,国际上经济统计学的发展较为迅速,无论是国际官方统计机构(如联合国、OECD、世界银行的统计部门)还是学术界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学的理论研究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些理论研究成果需要及时引入中国。经济统计学的课程引进国外先进理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可以直接引入国外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成果,如联合国最新的核算体系SNA(2008)、投入产出核算领域的国际权威读本《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等;另一方面,可以将目前经济统计学领域的国际研究进展引入现有教材,如国际比较(ICP)的理论与方法进展、非市场服务核算等。

4.5 搭建精品课资源共享平台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都意义重大。尽管目前已有不同层次的统计学精品课资源,但是总体来看还是有很大欠缺。通过开放精品课程网站,最大限度的实现不同地域、不同特色院校经济统计学的资源共享。其次,可以实现学生课下的高效学习。对于课上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精品课,重温课上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4.6 创新教学形式

大部分专业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占据主动地位,学生占据被动地位。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是合适的,但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经济统计学来说并不合适。经济统计学的教学应该创新教学形式,在大一、大二学生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在大三、大四学生中则更多的采用小组研讨、案例演练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市场调查大赛、统计建模大赛等课外比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理论应用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林洪.对统计学学科性质、专业建设几个问题的认识[J].统计研究,1999(11):20-25.

[2]曾五一,肖红叶,庞皓,等. 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 统计研究,2010(2):3-6.

经济统计学的重要性篇(2)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3-0011-02

统计是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有力工具,无论是进行宏观的国民经济管理,还是进行微观的企业经营决策,都需要准确地把握有关经济运行的各类数量信息。根据具体应用领域的不同,先后形成了生物统计学、档案统计学、管理统计学、信息统计学等统计学的不同学科。统计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中有广泛的应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等领域统计学的思想和方法均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经济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也对统计调查的方法、统计分析工具甚至统计信息化工具提出了诸多新的需求,推动统计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深入探讨统计学在当代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对于推动统计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价值观

统计理论是数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概率论为基础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导出其概念规律性(即统计规律)。它主要研究随机现象中局部(字样)与整体(母体)之间,以及各有关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它主要是利用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变异系数率、均方、检验推断、相关回归、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试验、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等有关统计量的计算来对实验所取得的数据和测量、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有关分析研究得到所需结果的一种科学方法。

统计学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真实可信。统计资料的真实性是保证统计结论可行度的基础,统计资料的真实性不仅包括统计数据本身的真实性,也包括统计过程的真实性,统计工作者只有坚持真实可靠的价值观,才能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科学严谨。就是要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坚持统计调查工作的规范统一,健全完善制度,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统计方法、手段的现代化,推动统计能力、数据质量、政府统计公信力的提高,努力争创卓越一流的工作业绩。第三,创新进取。就是在进行统计实践工作和统计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统计工作方法、创新统计技术,促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实践中,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以及经济管理科学研究中都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

1.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中的应用。通过评价工作为评估对象进行排序并进行择优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在评估的过程中通常包括指标权重计算、指标体系优化等工作。在指标权重计算方面,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粗糙集方法,它不需征求专家的意见,切断了权重系数主观的来源,使权重系数具有绝对的客观性,可以克服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同时减轻计算工作量;在指标体系优化方面,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保留了原始变量绝大多数信息,且各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从而达到指标优化的目标。

2.统计学在经济管理预测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需要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例如根据历史销售量预测未来时间点的销售情况,又如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重点研究的区域经济如何实现均衡增长的经济学问题需要对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即初期的静态指标(人均或劳均产出)和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和检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多元统计分析中的线性回归以及通过对数化处理的拟线性回归模型能够有效解决经济发展的预测问题,又如统计学中开发出的收敛、绝对收敛、条件收敛等方法能够对经济系统的收敛性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

3.统计学在经济管理分类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具有一定共性因素的管理对象进行结合,在分类的基础上,以类别为基础提供差异化的管理,例如经济管理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就需要建立在客户分类工作的基础上。聚类分析属于一种没有先验知识的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中进行分类的基础,首先在于建立分类对象的特征指标,然后根据特征指标收集数据,最后通过“距离”测量的方式建立将“距离”最近的对象归为一类。系统聚类是一种重要的聚类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将个样本各自看成一类,这是各类之间的距离等于各样品之间的距离,然后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成一个新的类,计算新的类与其他类之间的距离,再⒕嗬胱罱的两类合并,这样每一缩小一类,直至所有的样品规程一类为止。系统聚类法的聚合过程可以通过聚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图不仅使聚合的过程一目了然,而且便于确定分多少类以及如何分类。

4.统计学在经济管理标准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经常遇到标准制定的问题,例如,在工程经济管理领域,在相关元器件出厂检验时就需要对元器件是否合格以及合格的元器件能够应用的具体场合做出判断,这就需要进行标准制定。实践中,统计学中的统计抽样和统计检验方法能够有效服务于标准的制定工作,应用统计学的思想,可以在大样本抽样的基础上获得大量不具有相关性的统计数据,进而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元器件寿命的分布函数予以假设和检验,获得具有统计显著性的元器件寿命分布函数,并根据分布函数的特征制定元器件合格与否以及不同应用场合的标准。

5.统计学在经济管理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问题是经济管理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研究方法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在经济管理领域中,实证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论,在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市场、管理等研究领域,有时需处理多个原因、多个结果的关系,或者会碰到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即潜变量),为了解决这类对象问题的研究方法论问题,统计学的中结构方程模型因为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存在统计误差、能够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以及能够有效估计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等优势,成为经济管理实证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和工具。

三、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的交互影响分析

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的交互影响可以从统计学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和经济管理工作对统计学的推动作用两个层面理解:

1.统计学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统计学方法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在泰勒的科学管理体系中,通过科学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致力于“时间动作研究”,探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佳方法,制定出合理的日工作量,其中孕育着通过定量化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思想,统计学方法本身作为应用数学的重要分支,是实现经济管理科学化重要工具,有助于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近年来,各种统计分析软件高速发展,Statistics Procedure for Social Science(SPSS)、SAS等统计学软件的出现极大提高了统计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程度,也极大地规范了经济管理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操作者而言,只要能够在科学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正确掌握上述软件的操作步骤,甚至无须精通各种统计模型冗余的推导过程都可以得出研究结论。

2.经济管理工作对统计学的推动作用。经济管理的过程本身也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例如,经济管理中经常面临样本数量不足的统计推断问题,如在样本数量低于30个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统计推断形成关于样本整体特征的描述,这就推动了统计学中小样本参数估计、小样本假设检验等相关统计学技术的发展;又如,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快速增大,数据增长速度的加快,以及数据的多样性,即数据的来源、种类不断增加。在大数据时代,许多传统统计方法用到大数据上,巨大计算量和存储量往往使其难以承受;对结构复杂、来源多样的数据,如何建立有效的统计学模型也需要新的探索和尝试。因此,经济管理对象复杂性的不断提高也推动了统计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经济统计学的重要性篇(3)

宏观经济分析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有着十分鲜明复杂性特点与专业性特点,涉及工业、农业以及科研等多个社会经济领域。做好宏观经济的统计与分析工作对于科学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综合运用各种理论与技术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概述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一项经济学与统计学相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知识科目体系。由于统计学是经济学十分重要的研究工具,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将统计学知识与经济学知识结合起来,能够将各个领域的研究方面与研究方法统一起来,打破不同研究内容在领域上的界限,为经济决策与经济规律的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由于我国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领域的起步比较晚,在该研究领域中尚未形成一个高效的研究体系,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变化的过程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重要意义才逐渐显示出来。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初期,由于统计学的有关理论沿未得到完善,尤其是在计算机技尚未成熟时,统计学分析理论在应用方面的重要意义没有充分显示出来,对于宏观经济分析方面的支持十分有限,造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实际应用方面所直到的作用不够突出。随着我国社会生产部门的不断分化,越来越多的小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管理与经营决策方面对于新的统计与分析技术表现出了巨大的需求,加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统计学理论在研究人员的不断探索下开始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周期性经济规划目标,根据周期性经济目标对我国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等产业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大幅提高我国经济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我国经济的调整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能力在已经进入宏观统计与微观统计并行发展的重要阶段,宏观统计与微观统计在目的划分上更加明确,在应用效率与应用水平上得到了大幅度的蚊帐,两项学科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同时也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选择计算机技术与统计分析技术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在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在网络环境下,消费群体在消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费需求数据,有关单位与企业可以以用户的消费数据为资源,以统计学与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为基础,以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为重要手段,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消费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判断,提高社会产品生产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为电子商务消费用户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商品,为我国经济消费的不断增长创造有利的条件。除了电子商务领域之外,银行业与服务业也可以利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有关手段对用户名的储蓄行为与消费行为进行判断,为用户制定出更加科学的理财方案与出行方案。对于政府单位来说,则可以利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结果,对社会公众的物流状态与交通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对社会公众在日常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支行规律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问题研究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领域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成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已经成为分析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与发展水平十分重要的一项工具。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该领域的研究力度,为领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与技术基础,真正认识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政府及有关单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数据信息的收集能力建设与处理能力建设,设置云计算中心,对各方面流动数据进行统计,了解经济数据变化的有关规律,交各方面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应用到市政管理与组织决策中,为区域内乃至于国家的经济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自主发展

由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无论对于政府机关还是在于中小企业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应用范围与应用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在社会各阶段与各领域工作与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的有关理论将会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同时也是统计学领域宏观经济分析得到快速独立发展的重要机遇,由此可以现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进步性影响,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自身的独立发展前提下吸收了大量的信息数据,之后又利用统计学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创新研究尝试。

结束语

先进的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国家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重要支持,与此同时还应该配合以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先进技术和统计学专家的密切配合下可以进一步推动其发展,实现系统完善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体系。

参考文献:

[1]蔡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商,2015,47:266.

经济统计学的重要性篇(4)

经济统计学是以经济数据为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数据的采集、生成和传输,用统计方法分析经济数据背后的经济现象以及复杂经济系统的规律,从而为经济和管理决策服务。目前,我国有近百所院校开设了经济统计学本科专业。在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以及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大背景下,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当前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定位,提出了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1 经济统计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1.1 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

 

2011年2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 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2011) 》,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设在理学门类中,编号为0714。这样,统计学就完全从数学和经济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了一级学科。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后,下设的二级学科包括数理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生物卫生统计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和精算学、应用统计学。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对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在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的体现经济统计学的学科特色,协调经济统计学和其他统计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基础的人才,成为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大挑战。

 

1.2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随时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经济统计学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大数据对于数据分析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要求经济统计学生掌握更为复杂统计软件的编程和操作。大数据背景下,经济统计学要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2 当前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统计学的课程教学取得了显著进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培养的经济统计学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经济学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尽管如此,我国经济统计学的课程教学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2.1 经济统计学的核心课程有待完善

 

目前,各高校的经济统计学的课程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通识课程,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二是经济管理的理论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三是统计学专业课程,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市场调查、金融统计等。从实用的角度看,统计学专业课程并不完善,还应该包括企业统计、行业统计等实践性较强的统计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对于统计学知识的认识,更有助于统计学知识在今后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2.2 课程内容落后,没有体现理论前沿

 

目前,中国经济统计学的相关课程(如国民经济核算)在课程设置上大多较为固定,教材内容较为基础,没有很好的反映出国外研究的最新进展,不利于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的课程教学。

 

2.3 缺少实际应用,难以学以致用

 

当前很多经济统计学教材编写的侧重点还仅仅停留在经济统计基础知识的介绍,将大量的篇幅用在了简单、重复性地介绍经济统计知识上,这样显然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使教材“教书育人”的作用仅仅停留在了“教书”方面。考虑到经济统计学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特点,目前的教材编写在实际应用方面还存在较大欠缺,无法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4 教材建设亟需规范

 

教材建设是事关经济统计学教学的根本问题,我国经济统计学教材建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相关核心教材(如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等)的质量参差不齐。尽管有些教材能系统的介绍经济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还是有为数众多的教材存在或多或少的质量问题,如一些教材片面追求内容体系的完整,造成内容庞杂;一些教材过于理论化,与现实结合并不紧密;一些教材内容陈旧,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教材建设的落后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统计学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

 

3 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定位

 

为了满足经济统计学的培养目标,经济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定位应该基于以下几点。

 

3.1 强调经济统计学的学科特色

 

统计学是一门工具,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统计学。总体来看,经济统计学属于社会学科,它既属于统计学的分支,又属于经济学的分支。经济统计学是统计学在经济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有别于其他的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的课程教学改革应该强调经济统计学的科学特色,既要突出统计学的方法论特点,又要注重经济学的应用范畴和理论基础。

 

3.2 体现不同教学层次的差异性

 

目前,经济统计学的人才培养已经涵盖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经济统计学学士培养注重基本理论的学习,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利用统计软件;经济统计学硕士培养具有良好的统计学背景,系统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开发的知识与技能,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经济统计学博士培养则注重统计学和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及应用。经济统计学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充分体现不同教学层次的差异性。

 

3.3 兼顾课程设置的普适性和特色性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93所院校开设了经济统计学专业,这其中以财经类院校居多,同时兼有综合型大学和理工类大学。不同高校开设的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课程总体相同,但是也有较大的差异性,如有的院校注重更加注重经济学的理论学习,有的院校则更加注重数学和软件学习。经济统计学的课程设置需要有具有普适性的核心课程,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允许存在一定的特色性。

 

4 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举措

 

4.1 扎实理论功底

 

尽管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强调应用的学科,但是其对基本理论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夯实学生的基本理论功底。对于统计学基础理论,尤其注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微积分等课程的教学,适时增加课时量;对于经济学的理论,要有系统的教学体系,建议在现有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基础上,引入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经济学课程,培养学生系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对于计算机理论,要强化学生对于计算机编程的学习,对于C语言、C++等基本编程语言要有系统的课程讲授。

 

4.2 重视教材建设

 

目前,经济统计学的教材建设尚存在明显不足,完善教材建设是经济统计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建议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相关科研成果的教授担任核心课程教材的主编,亲自动手编写。根据经济统计学专业的特点,努力贯彻“少而精”和“学以致用”的原则。尽可能做到既反映本门学科的先进水平,又要简明易懂和便于教学。同时,教材编写完成后应该进行全面推广普及,让不同高校的教学从中受益。最后,教材编写还应该重视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能从实际生活中理解统计学知识。

 

4.3 注重实践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经济统计学的教学应该更加紧密的结合实践应用。注重统计学的实践应用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课堂外,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企业、政府部门合作的方式,构建实践实习平台;课堂内,推广项目教学法,以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通过课堂研讨、收集数据、构建模型、分析结果等过程完成;增加数据挖掘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课程,培养学生能够使用专业统计软件(R/SAS/Python)进行数据挖掘、清洗、分析等;选定特点的社会经济现象及经济指标,让学生通过对经济现象和经济数字的解读,更好的理解统计学基本原理。

 

4.4 引进国外先进理论

 

近年来,国际上经济统计学的发展较为迅速,无论是国际官方统计机构(如联合国、OECD、世界银行的统计部门)还是学术界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学的理论研究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些理论研究成果需要及时引入中国。经济统计学的课程引进国外先进理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可以直接引入国外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成果,如联合国最新的核算体系SNA(2008)、投入产出核算领域的国际权威读本《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等;另一方面,可以将目前经济统计学领域的国际研究进展引入现有教材,如国际比较(ICP)的理论与方法进展、非市场服务核算等。

 

4.5 搭建精品课资源共享平台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都意义重大。尽管目前已有不同层次的统计学精品课资源,但是总体来看还是有很大欠缺。通过开放精品课程网站,最大限度的实现不同地域、不同特色院校经济统计学的资源共享。其次,可以实现学生课下的高效学习。对于课上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精品课,重温课上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4.6 创新教学形式

 

经济统计学的重要性篇(5)

1.1分析统计方法的使用。现代经济的管理中,和传统的管理方式不同,它更提倡管理的以人为本,而且管理方法主要采用定量的方法而不是定性法。但是无论是什么方法,统计学都是重要的工具。所以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它对经济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1.2分析经济质量。2002-2007这几年间,传统的生态税收所起到的作用已经被弱化了,但是我们可以从这几年的税收收入上来分析,逐年上升的生态税与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生态税收在所有税收中的比重却下降了。所以,我国这几年税制的绿色化程度下降速度很快。所以国家要加大对生态经济的投入,更要加大力度保护我国的环境。

1.3分析经济管理。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经济的管理和发展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而且经济的发展会有很多报告,但是这么多的调查报告不可能都放在一起,然后慢慢查看。那样会造成经济分析信息过迟。那么我们如何来分析那么多的数据呢?那么我们就要用到统计学,利用科学的方法来更直观的表述经济的发展状况。虽然经济管理的程序非常简单,但是需要很多因素来完成这个过程的实施。利用统计学来将经济状况准确的表达出来。

2统计学对经济管理的作用

我们知道了统计学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就要进一步阐述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2.1解决经济管理中的薪酬问题。现在是市场经济,人们都很注重经济利益,那么职工的薪酬问题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的部分,那么在现代的经济管理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人们最在意的往往就是自己的薪金。管理者对创造价值的多少也就是薪金支付的高低,这中间的一个变量就必然存在,是否薪酬合理,衡量的指标怎么样才能公平这些现实的问题是很多人要面临的。数学包含着一切学科的基础,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应用到了,在薪金计算过程中,计算变量采用数学公式,每个人可以合理的分配出应得的报酬,在经济管理中很好解决了薪酬的问题。所以利用好统计学来合理的制定职工薪酬的比例,对公司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合理的薪酬才能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高,才能对工作有热情。但是如果过高的话,就会导致公司成本过高也不利于公司的持续发展。所以,必须要解决好酬金问题。

2.2利用统计学规划经济发展。无论是薪金还是其他一些人们关注的经济问题,都会运用到统计学中,在生活中的影响逐步扩大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信息不断变大,统计信息及统计手段的重要性日趋显著:社会经济发展在部门、政府制定规划下,检查、监督及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和调控社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统计学都必须充分利用上。所以统计学对经济的规划有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利用统计学对经济中的变量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制定出适合的经济发展规划。

2.3数学知识的运用。统计科学实质来说,应该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并且可以认为是观察资料上的数学应用。同一公式在不同类型的具体对象下可以同样地应用,这是统计学的一个特征。经济应用统计学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特征,数学方法必然要利用上。结合统计数学有的、严密性的特性,是经济管理提供论证和计量的有效方法。所以我们要合理的利用好数学知识,来对经济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这样才能使经济发展更好。

3统计学在管理中的应用要注重于经济、管理类在现实中实际的应用能力。在工作中通过分析列表、加减乘除和图示等初等方法的数据,可以直观的了解数据表达的总体,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在位置下,需要统计的事物也并非一样,所以我们也要灵活的运用统计学。统计学在管理中面临最多的,基本有三个方面:

3.1统计在营销管理中的作用。管理营销常常要统计一部分或一个阶段单位的顾客满意情况、销售情况、市场的需求情况等,通过统计,对各个环节的正常与否进行分析,以很好地解决问题。这项工作我们就要运用到统计学,借助这个工具将这些数据科学的统计出来,并且直观的表现出现。这样才可以更有利于市场营销工作的进行,才能通过分析现状来制定更好地营销计划。

3.2统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的把握在企业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员工对企业现在工作的意见、企业管理者的建议以及满意程度等都是企业统计的一个重点。人力资源培养和调度如何更完善的做好,就会很好地减少企业发展中消极的因素,也是统计学在管理应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就要对人力资源的相关内容进行科学的统计,以实现对人力资源有更好的掌握,这样才能有利用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统计学的重要性篇(6)

一、企业经济统计创新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企业管理促进创新经济统计

企业体制不断深入发展,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上升。在企业管理当中,企业经济统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重要的一项工具的企业经济统计,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支撑的同时,为企业决策者的管理起着重要指导作用,能够确保企业稳定的发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需要建设信息化企业为根基,统计企业信息需要通过经济统计来实现,而传统的企业经济统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信息统计的要求了,在新形势背景下,企业经济统计必须要革新,相关经济统计的工作人员,需要建设一个与企业发展相对应的信息统计平台,建设与企业经济统计相关的指标体系,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精准的信息。

2、当下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亟需革新

当下,我国企业经济统计方式,大部分还是模仿国外企业经济统计的经验来实现的。计划经济时代,对企业管理部门而言,经济统计是企业本身的基础统计工作,通过表格填写的方式,变成自下而上的一种内容布置,报送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这种形式,为企业决策人员提供了计划经济的决策信息。废除计划经济之后,虽然大部分企业自身管理都在不断革新,但是没有得到很大的实质性变化,仍然模仿以往传统的统计形式和体制,还有的部分企业还在采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统计方式。这对于企业而言,除了信息统计方式问题之外,更多的是无法与时展相并进。总而言之,当下我国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统计方法和体制无法与时展相并进;第二,从事相关统计工作人员无法充分发挥统计作用,意识不够;第三,所设置的统计信息不合理,无法展现企业经济能力现状;第四,从事统计工作人员的革新能力以及精神不足,在此状况下,革新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势在必行。

二、企业经济统计创新的可行性

本文从环境、理论、政策、技术四个方面来分析企业摘要: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传统企业的经济统计形式与体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改革创新企业经济统计,迫在眉睫。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经济统计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在创新企业统计方面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然后对企业创新经济统计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最后详细解读了经济统计创新过程,期望为相关行业人员以及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参考。经济统计创新的可行性。

1、科学发展观是创新经济统计工作的概念根据

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一项伟大理论就是科学发展观,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标书和实践诠释。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以及科学世界观对我国目前发展的状况进行审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解答的关键内容。革新思想以及可持续化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价值。在企业发展的经过当中,应当切记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重视经济指标之外还应当格外注重可持续化发展的思想,让我国企业可持续化发展。在进行经济统计工作时,与科学发展观概念相结合,不断革新经济统计工作的同时还要对可持续化发展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准的统计资源。

2、科学技术是革新统计工作的支撑

二十一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不断深入,以信息技术、高新技术为主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企业模式。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在信息技术方面还提出了工业4.0模式,正因为如此,才为企业经济统计工作革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信息平台,在技术管理方面,管理支持体系以及ERP集成系统,奠定了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革新基础,在统计信息数据等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完善,为创新经济统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工具支持。

3、环境是创新统计工作的温床

作为一项重要工具的企业经济统计,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创新,而革新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又在不断促使企业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完善。随着企业体制发展逐步深入,将新方法、新技术引入企业管理当中,改革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发展现代化企业新管理模式,为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带来良好的环境温床。

4、政策为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援助

计划经济的废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企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具有越来越明显的作用,政府部门也开始高度关注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所以,地方政府、国家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来援助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确保经济统计工作顺利开展,做到有章可循,为革新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企业经济统计工作革新的具体内容

1、相关统计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创新

当下,大部分企业还在模仿以往传统经济统计工作方式,其统计思想还停留在以往传统的层面上,将上级布置的表格任务作为工作重心,导致最后无法确保经济统计信息的精准以及客观性,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相关统计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创新,必须树立创新精神,开展创新统计思想。第一点,建立科学发展观观念,以“以人为本”理念,由企业决策者带领员工开展统计工作。作为创新最重要的一项因素,首先要改变管理人员的方式和方法,进而开展创新经济统计工作。针对相关统计人员创建一份有计划的培训内容,制定规范进而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另外,在实际创新统计工作当中,要综合考虑人给工作产生的影响,工作计划的制定要合理科学,将工作经过尽量简单化。总而言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析:与发展观思想全面结合,指引所有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让所有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进来,收取每位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与协调的发展观思想相结合,在创新经济统计工作时,要有序协调,平衡每项统计工作,而不是高度关注其中的某一项任务;与可持续化发展观相结合,在革新经济统计工作时,要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创新,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革新。第二点,要建立市场思想。目前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我国企业经济统计工作需要与时俱进,要改变以往传统的企业经济统计观念,树立起与时代的发展相一致的管理观念,要消除“表格统计上报上司即任务完成”的想法。而是要建立市场思想,要高度关注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创新,在统计过程中,要重视内部信息的统计工作,还要关注竞争对手信息的统计工作,通过比对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完善。另外,在统计相关信息时候不能敝帚千金,要和同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信息资源,加强双方合作,使得经济统计工作更加完善,为企业领导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第三点,建立风险看法。统计的信息数据,其真实可靠方面还需要亟待考察。因此,在确定统计容量的状况下,统计的可靠性与精确度是相互冲突的。另外,决策环节与预测阶段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在进行经济统计过程当中,应当建立风险看法,重视统计工作的风险性,进而提出解决对策来化解风险。

2、创新经济统计工作内容

企业的收益情况、发展状况以及生产投入等都是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不断的发展,传统的经济统计指标已经无法展现出企业的经济状况。比如,往期的原始凭证、过时没有价值的指标等,创新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内容,要将这些没有价值、很少使用的内容摈弃,拓展有信息价值的指标。比如,加入一些设备科技水平统计、产品更新周期统计,能够反映出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入电子商务方面的统计,能够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

3、以效用的立场来创新经济统计

分析、描述以及评价是经济统计工作的主要功能。其中描述指的是对经营生产经过进行描述,与各项指标的信息统计相结合,建立完好的统计指标体系,革新传统指标。评价,指的是定量评价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分析,在经营活动当中始终贯穿评价环节,设置广泛性的量化指标,便于信息的统计,与同行企业进行比对解析。分析,指的是采用经济统计分析软件,与信息数据相联系,预测企业未来发展情况,进行科学解析,便于企业决策者全面认识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把握企业的发展趋势。

4、创新经济统计方式方法

高科技技术是支撑经济统计工作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比如ERP软件,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改进工作过程,促进企业竞争能力提升。ERP软件有较强的检索功能,联合其他统计方法对统计内容、信息趋势进行解析,以结果做出发展预测。ERP的监控是动态的,为企业统计工作提供了监督支持,可以随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数据,通过动态监控,纠正其中的偏差,及时控制风险,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保证企业可持续化发展。

四、总结

在企业管理中,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经济统计工作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决策依据,指导决策者做出正确的抉择,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因此,做好创新经济统计工作,这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王海鑫 单位:厦门大学

参考文献:

[1]罗兰强.关于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问题的探讨[J].中国商论,2015,10:172-173.

经济统计学的重要性篇(7)

中图分类号:O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224-01

目前,数理统计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在国际上也受到相当的重视。由于数理统计的应用十分广泛,统计学专业也因此而成为西方国家的热门专业,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十分热衷。数理统计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生物、医学、物理、化学、工程、环境保护、金融、经济、科学计算、心理学、认知科学等领域都会进行涉猎与交叉。甚至,对于众多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而言,其主要贡献也都与数理统计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数理统计方法与技术的应用也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1.1 数理统计的学科特点

数理统计,主要是针对随机现象进行有限次的观测或试验的结果进行数量研究的一门学科,具有非常强烈的学科特点,能够依靠对数量规律的总体性来做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推断,属于应用数学学科。所以可以认为,统计学的基础就是数理统计学,通过对怎样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带有随机性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用以来推断或预测出想要考察的问题,甚至对于将要进行的决策和行动来提供合理的依据和建议。通过数理统计学的角度可以看出,数理统计是一门非常活跃但又十分重要的学科。从学科划分角度来讲,数理统计应归属于数学学科,但它的研究重点又不是纯的数学理论或方法,而是这种理论或方法的应用。因此通常用归纳法来进行研究,而不是数学的演绎法。

1.2 数理统计基本概念

数理统计的最基本概念是总体和样本,它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对样本信息的分析来推断出总体的进行情况。所以我们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在数理统计上,通常用研究对象的一个或多个指标的随机变量来刻画出总体,所以统计问题以及统计模型都是针对总体而提出来的。统计方法的产生是出于对总体推断的需要, 通过总体进行推断的相关统计处理过程中,统计思想也应运而生。

2 数理统计学在社会经济领域的优势和作用

2.1 数理统计学在社会经济领域的优势

数理统计方法具有很多优点,它不仅可以节约成本,使投资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同时也能够帮助投资者获得更加合理的决策,进而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数理统计的另一关键作用就是对经济领域中的损失进行评估。现代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由事故类的意外伤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多,为了解决这种经济损失,越多越多的单位及个人都选择了保险。运用数理统计的知识,既能够对意外事故做出有效评估,同时也能够分析出事故发生后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由此得出的有效结果对于减少事故发生以及提高人们对事故性灾难的重视,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利用数理统计知识分析企业销售的经济状况,可帮助企业从中获取最大利润。怎么使利润最大化,一直以来是商界人士追求的终极目标,而采用数理统计中随机变量函数期望值,可以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在经济预测方面,数理统计方法也有重要运用。依据统计原理,根据市场获得的信息资料,分析推测各种经济现象,可以得出经济中未来数据的出入情况,这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运用。数理统计在企业经济中的运用,可以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把握经济发展命脉,使得社会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能不断减少资金损耗。

2.2 数理统计学在社会经济领域的作用

数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随机现象中的统计规律,所以在经济飞速发速的新形式下,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数理统计学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得到认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抽样调查的方式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数理统计学的知识在社会与经济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近代数学研究的重点。无论在工农业发展还是在军事科学技术方面以及在社会经济上,数理统计学都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个人以及个人组成的家庭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从宏观角度看,可以按地区区域划分我们的组成,而且与自然界的事物间存在的差异不同,这种区域差异无法通过直观观察而得到明显差异。因此,我们对于社会的经济活动的研究,可以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我们以大部分人的利益或价值为关注点,根据数理统计数据分析及调查结果,从而得到相应结论。特别是在商品销售中,商品在某个城市中某种商品未来销售情况预测,或者国家国民经济状况估计,经济发展计划制定,都与数理统计知识密切相关。除此之外,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的其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经济领域,数理统计方法已经是一个普适方法,广为采用。社会经济中还经常用到随机统计过程、人口发展动态模拟、抽样调查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因其实用性便捷性等特征,社会经济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运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数理统计学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它对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也搜集整理过很多资料,因此数理统计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我们应当善于运用数理统计学的知识来解决经济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首先应当明确数理统计在经济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在经济管理中的任务重要决策都需要一定的基础依据,而经济中的各种不同数据就是依据的根本。由于经济中有许多不确定性的随机因素存在,所以任务重要决策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只有通过数理统计知识的合理应用,才能够使决策的风险降到最低,获得最大可能的安全保障。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影响经济决策的各类因素都在不断改变,这对于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作用。所以,在面对各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问题上,应当利用数理统计的知识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梁相龙.论数理统计在客观现实中的意义与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2012(2).

经济统计学的重要性篇(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行业间的贸易经营活动往来关系日渐密切的同时,也使得市场竞争日将激烈。此外,原有的传统人工式的工作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经营行情,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大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也面临着改革创新的重任。

1. 企业经济统计工作进行创新性改革的必要性

为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现代化的市场运作机制,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应进行科学化的创新性改革,特别是创新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性环节,更需进行现代化的创新机制。

1.1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开创了我国企业发展的新局面,对企业管理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重要财政数据,帮助企业进行决策支持,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企业应该要求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人员建立完善的企业经济统计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企业网络信息化管理。

1.2企业经济统计的自身问题是企业经济创新性统计的客观要求

我国企业经济统计自身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因此企业进行企业经济统计创新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企业经济统计自身存在的问题的客观要求。由此可见,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经济统计工作较差,工作情况不佳,从而使得企业必须要采取措施创新企业经济统计,实现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 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可行性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管理成为可能,有助于企业经济实现创新性统计。正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客观的社会环境、物质条件以及科学的思想理论都为企业进行进行创新性统计提供了条件,从而使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具有可行性。

2.1科学发展观成为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理论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我国快速发展,并且,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理论。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中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实现企业长远利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实现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

2.2先进的科学技术成为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技术保障

随着全球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变更速度也非常快。因此,先进的科学技术成为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技术保障。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数理统计科学的不断进步为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此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技术保障,使企业经济实现创新性统计成为可能。

3. 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具体内容

通过对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是必要的,对于提高企业经济统计工作质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1创新思想观念

由于企业经济统计工作长期受到经济体制和传统的统计理论束缚,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统计的工作质量,因此,企业必须要创新经济统计观念。首先,企业应该在经济统计工作中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企业要完善对统计人员的管理,不仅要建立统计人员的培训规划,还要通过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另外在企业经济统计的实际工作中,要多考虑人的因素,制定合理的规划,简化过繁琐的工作程序。全面的发展观要求企业引导广大员工充分重视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使每个人都参与到企业经济统计系统的建设中去。协调的发展观要求企业经济统计的各个环节协调有序的进行,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观指的是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其次,企业在经济统计工作中应该树立市场观念,企业不仅要做好内部统计工作,还要重视收集和统计相关竞争企业的各类信息。最后,统计信息的可靠性只有一定的概率保证程度。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统计的置信度和精确度是相互矛盾的。统计预测和决策也具有偶然性和风险性。因此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应树立风险意识,注意方法和化解统计风险。

3.2创新经济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

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应该创新经济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保证企业经济统计的工作效率。因此,在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应该创新统计方法和手段,例如,科学的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控制技术,尤其是采用先进的ERP技术,从而建立完善的企业经济统计网络信息平台,使统计人员能够全方位的了解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和经营运行状态的检查、监测以及预警,提高企业经济统计的工作质量。

3.3创新企业经济统计运行模式

在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中应该放弃传统的企业统计报表制度,应该创新出新的企业经济统计运行模式。例如,企业统计信息管理中心就是很好的经济统计运行模式,这些运行模式充分体现了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有效结合的统计管理模式,合理的采用新的信息技术、传输技术和处理技术等,完善企业经济统计。

3.4内容的创新

企业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包括企业活动条件的统计、企业投入和产出统计、企业经济效益统计。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经济统计所包含的内容中逐渐出现了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的部分,比如某些过时的、已没有实际价值的指标和一些很少使用的原始凭证等,对这些部分应当合理的舍弃。此外,更重要的是,应拓展企业经济统计的内容,以进一步体现新经济信息的特征。如采用反映高科技含量的设备科技水准统计、产品升级换代周期统计等;反映信息化、网络化的企业虚拟运作统计、电子商务统计等;反映知识经济的人才创造力统计、无形资产统计、企业科研能力与水平统计等;反映人本主义的企业文化统计、企业凝聚力统计以及反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筹措力统计、资金增值力统计、企业对资源与环境影响统计、企业创新能力统计等等。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经济统计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企业经济统计的创新工作不仅对企业的发展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关于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相关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深刻的认识到企业通过进行创新性经济统计,对于提高企业经济统计工作质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文杰.新形势下企业统计创新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7,(13).

经济统计学的重要性篇(9)

一、 企业经济统计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企业经济统计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的发展对其经济统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经济统计管理是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的辅助手段,为企业的管理者制定管理决策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支持,从而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另外,企业的经济统计管理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具有较高的要求,企业的经济统计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化活动的内容,企业需要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企业的统计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合理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为企业的统计管理活动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从而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其次,目前企业的经济统计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迫切地需要改革。我国的积极统计体制主要是仿照前苏联的经济模式建立起来的。在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主要以企业的经济统计为基础,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分配、自下而上层层申报的企业经济统计体制。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的经济通知逐渐 不适应企业的实际发展,大部分企业依旧保持以前的经济统计体制,没有进行过多的改进,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不少企业对现代企业的经济统计体制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企业的经济统计体制的改革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和落后性;(2)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统计意识薄弱,使得现代统计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发挥实际作用;(3)企业的经济统计的内容制定不科学,与现代的信息化需求不相适应。因此,进行经济统计改革显得至关重要。

(二)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改革的可行性

企业的经济统计管理工作改革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发展观为实施统计改革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要求企业在进行统计改革时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将重要的科学发展观观念融入到企业统计管理中。第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企业进行有效地统计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信息化高科技推动了企业的经济发展,使企业的统计改革有了技术保障,计算机网络的 快速发展为企业的统计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二、 企业经济统计改革

(一)思想的改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树立科学的企业经济统计观念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企业需要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科学发展观,需要坚持以人文本,进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企业的实际经济统计管理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文本的指导思想,明确人的因素在企业的首要位置。企业需要不断完善对统计人员的管理工作,加强对企业经济统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的激励制度和奖惩制度,约束企业经济统计人员的行为,通过奖惩制度不断调动企业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树立科学的市场观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逐渐向世界一体化发展,因此,企业需要提高对经济统计管理的重视度,加强企业的外部各类的信息管理。另外,企业的经济统计信息不仅仅需要为本企业自身服务,也需要为其他的企业服务,不断实现企业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最后,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统计信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样本容量一定的状况下,经济统计的置信度与其精确度是相互矛盾的,另外,经济统计的预测与决策也呈现一定偶然性和风险性,因此,企业在进行经济统计管理的过程中,需啊哟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及时制定相关的措施及时解决经济统计风险。

(二)内容的改革

企业经济统计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的投入和产出统计、企业的经济效益统计以及企业的经济活动条件的统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济统计与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一定的矛盾。对于那些没有实质作用的指标和数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取舍。另外,需要对企业的经济统计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保证企业的经济统计数据能够有效地体现知识经济的特征。比如可以采取体现高科技含量、体现网络化、体现信息化、体现知识经济、体现人本主义以及能够有效地体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创新周期统计、科研能力统计、创造能力统计、电子商务统计、企业文化统计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统计等

(三)手段的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化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抓紧普及。本文主要讲述ERP技术对企业的经济统计管理的推动作用。ERP技术引进了最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在系统化思想指导的基础上,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完善企业的业务流程,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ERP技术具备强大的查询功能,企业在进行经济统计时,可以采用各种有效的统计方式,对企业的经济现象进行全面地描述与解释,从而做出有效地预测。同时。ERP技术还具有动态监测功能,可以及时准确地对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以及投资管理等方面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的成功转变,从而为企业的经济统计监督的实现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企业的经济统计管理在企业显得有越发重要。加强企业的经济统计改革,对企业自身甚至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改善企业的经济统计制度,充分地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不断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经济统计学的重要性篇(10)

Abstract: In the fiel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how to enable enterprises to better adapt to the modern market management mode of operation,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hotspots of modern riding leaders are concerned abou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s, the statistical work is the key to business decisions, development tendency, especially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working mode to break the inherent, improve the innovative statistical work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promoting enterpris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work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of the paper.

Key words enterprise economy; statistical work;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行业间的贸易经营活动往来关系日渐密切的同时,也使得市场竞争日将激烈。此外,原有的传统人工式的工作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经营行情,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大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也面临着改革创新的重任。 1企业经济统计工作进行创新性改革的必要性 为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现代化的市场运作机制,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应进行科学化的创新性改革,特别是创新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性环节,更需进行现代化的创新机制。

1.1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开创了我国企业发展的新局面,对企业管理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重要财政数据,帮助企业进行决策支持,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企业应该要求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人员建立完善的企业经济统计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企业网络信息化管理。 1.2企业经济统计的自身问题是企业经济创新性统计的客观要求 我国企业经济统计自身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因此企业进行企业经济统计创新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企业经济统计自身存在的问题的客观要求。由此可见,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经济统计工作较差,工作情况不佳,从而使得企业必须要采取措施创新企业经济统计,实现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可行性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管理成为可能,有助于企业经济实现创新性统计。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客观的社会环境、物质条件以及科学的思想理论都为企业进行进行创新性统计提供了条件,从而使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具有可行性。

2.1科学发展观成为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理论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我国快速发展,并且,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理论。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中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实现企业长远利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实现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

2.2先进的科学技术成为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技术保障 随着全球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变更速度也非常快。因此,先进的科学技术成为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技术保障。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数理统计科学的不断进步为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此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技术保障,使企业经济实现创新性统计成为可能。

3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具体内容 通过对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是必要的,对于提高企业经济统计工作质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1创新思想观念 由于企业经济统计工作长期受到经济体制和传统的统计理论束缚,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统计的工作质量,因此,企业必须要创新经济统计观念。①企业应该在经济统计工作中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企业要完善对统计人员的管理,不仅要建立统计人员的培训规划,还要通过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另外在企业经济统计的实际工作中,要多考虑人的因素,制定合理的规划,简化过繁琐的工作程序。全面的发展观要求企业引导广大员工充分重视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使每个人都参与到企业经济统计系统的建设中去。协调的发展观要求企业经济统计的各个环节协调有序的进行,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观指的是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②企业在经济统计工作中应该树立市场观念,企业不仅要做好内部统计工作,还要重视收集和统计相关竞争企业的各类信息。最后,统计信息的可靠性只有一定的概率保证程度。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统计的置信度和精确度是相互矛盾的。统计预测和决策也具有偶然性和风险性。因此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应树立风险意识,注意方法和化解统计风险。

3.2创新经济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 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应该创新经济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保证企业经济统计的工作效率。因此,在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应该创新统计方法和手段,例如,科学的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控制技术,尤其是采用先进的ERP技术,从而建立完善的企业经济统计网络信息平台,使统计人员能够全方位的了解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和经营运行状态的检查、监测以及预警,提高企业经济统计的工作质量。

经济统计学的重要性篇(11)

一、对经济统计学各个方面的认识

(一)对其性质方面的认识

对于统计学的性质和内容来说,在学术界一直都是颇具争议的,并没有统一认可的说法。从17世纪中叶开始,由德国的学者正式提出“统计学”这一概念,在后期的逐渐发展过程中,人们都将统计学划分为社会科学的范畴中。但是通过分析统计学的性质就能够看出,统计学实质上是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与数学学科密切相关。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是:统计学作为一种数据,主要是对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一种分析、收集以及测定,便于人们做出正确认识的一种方法论科学。由此可以得出,统计学大致上可以分为应用统计学和理论统计学两种,分别是对具体数量和抽象数量进行研究。

经济统计学具有自身独特的综合评价、核算以及估算的方法,体现出明确的研究独特性。在经济统计学中,并不是直接研究相关的经济规律,而是向其他经济学科提供相关工具和方法。因此,在经济统计学中,包含着很多的统计方法和数学方法。一般来说,经济的发展就能够促进国家的强大,而对于经济发展来说,与经济统计学之间紧密联系,另外经济统计学也发挥出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实质上经济统计学的性质是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二)对其发展方向的认识

通过对经济统计学性质的分析可以得出,其本身就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就目前来说,学术界还是认同这两种性质能够相互融合,并逐渐趋于统一。在上个世纪,国际统计学中数理统计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统计学也逐渐发挥出一定的积极作用。就目前相关的研究结果表示,对于统计学的发展方向来说,就是与数学之间相互分离,并且相互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逐渐靠近计算机科学,逐渐有效的结合其他与经济相关的实质性科学。这也就表示,在未来的某一天,统计学与数学之间会处于相互独立的位置。

一直以来,大部分的学者对统计学的认识都具有一定的单一性,这也就导致对经济统计学的认识比较少,或者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统计学的发展与进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实质上就是限制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逐渐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统计学。对于统计学中的各种类型来说,相互之间的共同发展、借鉴和促进的,并不属于竞争性的关系。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种类的差异,其知识体系、理论基础以及研究的对象必然也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也就表示相互之间并不存在取代关系,实现相关之间的差异共存是十分必要的。

(三)对其办学模式的认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市场需求一直都处于持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原先各个院校中设立的相关专业就会显现出一定的狭隘性,如对于各个专业之间的划分过于明确和详细,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就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单一型,自然难以满足当前综合性的市场需求,学生的综合能力比较差,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工作需求。针对这一现象,当前的高校逐渐注重对“宽口径”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有针对性的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专业人才。对于当前的社会来说,主要有两种教育统计学组织方法:一是让学生全面、详细的了解和掌握统计学方法理论,认可统计学的理学性质,实现对统计学的精通。当学生已经充分的掌握所有的统计学理论之后,再结合设计的相关统计学性质课程,一般主要是数理统计方法和概率论,这样就能够从理论角度全面的掌握所有的统计学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统计学涉及到很多的领域,就“精通”这一方面来说的话,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做到。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统计学人才的要求,首先是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然后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二是根据经济类的学科来设计统计学课程。一般硭担统计学课程除了专业内容之外,还应该适当的添加经济学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当前社会中所需要的综合型、进步型的人才主要指的是,一方面拥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另一方面精通相关的经济统计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等,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还能够掌握一定的现代技术经济手段。由此可见,当前经济统计学的办学模式,一定要实现教学路径的多样化和灵活性,而且各个院校都需要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色,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专业人才四。

二、当前经济统计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基础较为薄弱

经济统计学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研究统计分析、设计统计指标与公式、确定研究目的等方面都需要社会经济学方面的相关指导。但是就目前来说,在经济统计学理论内容中相关的社会经济学理论根据还较为缺乏,在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的时候只是依据统计定量的方法,所以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必要的深度,仅仅是从表面阶段来进行相关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统计学的应用。

(二)应用性比较差

就当前所设置的经济统计学内容来看,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了计划经济的严重影响,对相关指标的计算和解释比较多,因此其应用性也就会比较差。这样一来,当前高校培养出的统计人才就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也就表示,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统计学理论知识的有效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多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三)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同步性较差

对于任何理论知识来说,都是来源于实践的,如果两者之间相互脱离的话,其理论知识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但是就当前的经济统计学来说,其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同步性就比较差,这主要表现在相关指标和分析方法的提出并不是专业的统计人才,这样实际的指标和方法就会缺少必要的专业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与进步。

三、改进当前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经济统计学理论基础的提高

为了有效的改进经济统计学,首先最关键的就是需要实现其理论基础的提高,注重对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借鉴和学习,将先进理论中的合理部分有效的融合,将经济统计学的高度与社会统计学保持一致,加强对统计学与经济学两者之间有机结合和密切联系的强调。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与进步应该面向全社会,其发展的依据主要就是社会需求,并发挥出一定的监督和咨询功能,有效的指导经济决策。在设置经济统计学课程的时候,应该加强对多领域、多行业的涉及,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对统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实现统计工作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在实际应用经济统计学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其有效作用的最大化,因此,需要加强统计工作模式的健全性,增强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无论是在应用统计方法、收集统计数据的时候,还是在整理和分析报告格式与统计数据的时候,都应该应用科学的统计工作模式。另外,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应该全面分析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面临的困难、经济工作特征等各个方面,促进统计工作模式的进一步完善,使其工作的实效性也得到有效提升,最大限度发挥经济统计学的有效作用。

(三)加强对经济统计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