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大全11篇

时间:2024-02-04 14:48:42

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

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篇(1)

对温室花卉的生产来说,病害构成经常性威胁。栽培花卉极易感染许多病害,而花卉消费者要求生产者提供近乎完美的花卉产品。温室环境非常适合花卉生长,同样,也非常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在花卉品种繁多的同一温室里,由于不同花卉品种对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要求不尽相同,必然有部分花卉品种处于非适宜生长条件,因而更有利于病害滋生。由于温室花卉价值高、病害的严重性以及温室内的环境条件可以控制,因此在温室花卉生产中,采用多种对策控制病害,较之其他农作物生产系统更为有利和可行。

为阻止病菌侵染,花农往往多数使用农药,这有悖于病害防重于治的原则。一个有效的预防病害的计划必须立足于清洁温室和优化栽培措施,而不是化学防治。温室清洁和优化栽培措施对一般病害的防治是行之有效的,而化学防治更多的是以特定病害作为目标而实施的措施,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化学防治措施,只是化学防治应作为田园清洁和栽培措施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1环境控制

植物侵染性病害是由活的病原体引起的,病原的生长和繁殖在很大程度上受土温和气温或两者共同的影响,正如寄主植物的生长受温度影响一样,在经济和使用限度内,温室温度也同样有利于病原菌生长,病害就容易发生。如果植物和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相差甚远,温室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病害的发生。相对湿度和温度是不可分割的,当气温上升时,相对湿度下降。气温下降时,相对湿度增加。温室中植株表面上的冷凝水,为病原体的活动提供了理想环境。因此,温室环境的控制尤为重要。

1.1灌溉

大多数病原体需借助植株表面上的自由水侵入寄主。对多数病原体,飞溅的水是在植株间传播的重要途径。不适当地向植株顶头浇水,由于植株表面浇湿以及植株间病原体的反溅,可增加发病率和严重度。重浇、频繁地当头浇水还使温室的湿度增加,更有利于病害的发展。水分过多,特别是排水不良的介质,可促使腐霉和疫霉发生,引起猝倒病、根腐病和冠腐病。适宜的灌溉方式应该是将水灌到土面,这样可以使大部分植株的地上部保持干燥,有助于控制叶和花的病害;灌溉水量和灌溉次数应根据温室土壤的持水性和植物的需水状况以及环境条件来调节。

1.2光照

光的质和量对病害发展很少有直接作用,但对花卉的生长却有很重要的作用。光照强度强到引起叶和花的损伤后,将有利于灰霉病这类病原物的发展。低光照强度导致植株组织液,更易染病。夏季温室常需遮荫以防止强光照引起花卉受损伤,这一措施还有利防止高温出现。但遮荫过度会产生植株液现象。光照强度应控制在适合植株生长发育的程度。

1.3通风

相对湿度高有利于灰霉病菌等真菌产生孢子及侵入寄主。相对湿度高也妨碍植株过湿部位干燥。而潮湿部位有利于病原物侵染。通风良好的温室,植株表面干燥,不利于病原物侵入植株体内。适当利用风扇,控制植株间距以及搭建网状种植台等措施都有助于温室空气流通,从而预防病害流行。

2栽培措施

2.1调整播种期或移栽期

许多病害的发生往往局限于花卉植株的某一生长时期。提早或推迟播种或移植,则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2.2注意轮作,防止重茬

对于一些忌连作的花卉,如、唐菖蒲、翠菊等,应每年进行花盆消毒,换上新的培养土,以减少发病机会[1]。

2.3植株的搬动

搬动植株时,即使是小心作业也可能造成伤口并使其成为病原体的侵入点。任何搬动植株的措施如移栽、间苗、套袋、换盆等都能造成伤口。要尽可能小心地搬弄植株以便伤口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减少到最低限度。植株潮湿时搬动也可能增加病害发生,因此应避开这种情况。

2.4整枝与整修

花卉的生产常需整枝和修剪。结合整枝和修剪,剪除发病枝条、叶和根等器官。植株整枝或修剪时常会造成病原体侵染的伤口。不要经常去整枝或修剪。对整枝和修剪丢弃的植株残体(特别是病根、枝和叶)应尽快移出温室并烧毁[2]。

2.5间苗

种植地间苗对生产高质量的花卉是必需的。种植过密往往使植株周围的空气流通受阻、植株表面不易干燥,极易造成病害的流行,而间苗则可使植株的小环境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同时,植株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和营养,生长得更健壮,从而可增强其对病害的抵抗作用。

2.6清除杂草

杂草往往是一些病原物繁殖的场所,如一些病毒病常以杂草作为寄主,及时清除杂草,清洁园圃,是防治花卉病害的必要技术措施。

2.7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和所有的农药一样,生长调节剂必须使用适当,以免使植株中毒。如使用生长调节剂不当,可能使植物组织对病原体的侵染更加敏感。

2.8合理施肥

适当地使用化肥是生产优良花卉所必须的。适度的、均衡完善的施肥方案可生产出优质的花卉。施肥水平低导致植株矮化和各种缺素症状。氮肥水平低导致早衰现象,也变得对弱寄生性和继发性病原体更易感染。高氮肥使植株过于也同样会增加叶部病害。有机肥料要腐熟,以防止造成烂根。

3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能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有利于保护天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有些花卉已育成了抗病害的品种,如蔷薇、香石竹等有抗锈病的品种,翠菊有抗立枯病的品种,兰花有抗炭疽病的品种,月季花有抗黑斑病的品种等。对于像病毒病、类菌原体病害和系统染的真菌病害往往缺乏有效的药剂,抗病品种的应用显得更为重要[3]。

4选用无病植物材料

病害的发展需要3个因素,即敏感的寄主、适宜病害发展的环境和一种致病力强的病原体。因此,如果没有病原体的存在,病害也就不能或不会发生。这一措施对寄主谱广的气体传真菌病原体如灰霉病是无效的,但对那些在温室中或其周围不普遍发生的病菌、病毒或系统侵染性真菌病原体是很有效的。

用作繁殖用的母株,如天竺葵和一品红,必须是无病的。当种植者通过无性繁殖来增加植株数量时,即使原始母株带菌率低,也可能在适宜的条件下造成病害流行,病原物常常通过繁殖材料或新的植株引进温室。如果感病的植物材料直接被带进温室,新的病原物可能被引入并迅速传至健株上。病原被引入温室后,不仅能使被引入的花卉遭受损失,而且对未来若干茬花卉都可能造成威胁[4]。

5温室卫生

做好温室环境卫生是预防温室花卉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是防治计划的基础。温室必须是向植物而不是向病原体提供良好生长环境的处所。洁净的泥炭、土壤、蛭石、珍珠岩、砂、树皮等是种植花卉的理想介质。而污泥(污染的土壤)、死的和正在死亡中的花朵以及枯萎的叶子很可能带有大量的病原物。温室卫生计划能减少栽培介质中病原物数量。在一个清洁卫生的温室中要保持植物无病比在一个看上去像垃圾堆似的温室中保持植物无病容易得多。

许多侵袭温室花卉最常见的病原物,能在修剪时丢下的植株残体和用过的介质上存活或产生接种体。这些接种体或侵染源必须从栽培区迅速定期地收集和消除。工作人员必须定期地去收集死去的叶片和花朵。残损植株应连同介质和盆钵从栽培区搬出至垃圾堆,垃圾堆与温室保持500~1000m的距离为宜。通常提供给温室的新盆钵和浅盆是不带病原的。它们在使用前必须存放在安全地点使它们不会被病原体污染。如果盆钵或浅盘需要再利用,则应该在使用前消毒。在每茬收获之间,种植台必须清洗或加以处理。在收获完毕后,应立即将垃圾、植株残体、盆钵、浅盘和用过的土壤或介质从种植区移出并送到垃圾堆去。

6植物检疫

凡新引进的种子、花苗用繁殖材料,必须根据国家所确定的检疫对象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有检疫对象时,绝对禁止输入,防止蔓延成灾。

7物理防治

利用热力处理是防治多种病害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于苗木、接穗、插条等繁殖材料的消毒。例如:用50℃的温水浸苗10min,可以消灭黄化病毒病。对于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的种子可用温汤浸种法,杀死种子内部带有的病原菌;一般花卉种子可利用比重法进行精选(带病种子比健康种子轻),可用盐水、泥水、清水法漂除病粒[5]。

8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化学防治,要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来使用农药。要求做到用药少,防治效果好,不污染环境,残毒性小,对人畜安全,不杀伤天敌,对作物无药害,能预防或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并切实贯彻经济、有效的“保益灭害”原则。

(1)根据病害种类选择农药。各种农药都有一定的防治范围和对象。决定施药时,要弄清防治对象,选准优质对口农药,辨证施治。

(2)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适时施药。准确掌握病害发生规律及消长动态,抓住有利时机,适时用药,或合理混用及轮换施用,是提高药效、事半功倍的一个关键问题,把病害消灭在花圃之外、为害之前是上策。

(3)控制药剂浓度、用量及使用次数。应以追求最低有效浓度和最少有效次数为目的,这样符合、安全、有效的要求,又避免对农作物产生药害,减少残留及环境污染,保护天敌。

参考文献

[1]徐明慧,林绍光,丁梦然.花卉病虫害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

[2]张涛.园林树木栽培与修剪[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篇(2)

1园林温室花卉栽培的环境控制

1.1灌溉

大多数花卉的病原体都是借助水侵染植株体,自由水作为植株间病原体传播的介质,为多数病原体创造侵入机会。因此必须控制植株的灌溉条件,防止植株表面浇湿从而导致病原体的反溅,将植株发病率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不适当的灌溉方式比如重浇等,会使温室的湿度增加,增加病害发生的几率,尤其是对于排水不良的土壤,频繁地浇水不利于植株健康地生长与发育,严重时还会导致腐霉以及疫霉的发生,比较常见的根腐病、冠腐病就是由于不适当的灌溉方式引起。正确的灌溉方式是避免植株当头浇水,应将水灌溉到到土层里,保持植株的地上部分干燥,这种做法有利于减少植株叶和花发生病害;对植株进行灌溉时还应根据天气、植株自身等因素控制好灌溉次数与用水量。

1.2光照与通风

光照对花卉植株病害发展影响较小,但是不适当的光照强度会造成植株叶和花的损伤,当植株出现这类损伤时,灰霉病等病原物就会趁机而入,造成植株的病害。当光照强度较低的情况下,植株组织液就会增多,容易增加植株染病的可能性;当植株处于强光照的环境下,花卉的器官也会受到损伤,因此在夏季要对植株进行适当的遮荫,防止高温对植株生长发育产生影响。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花卉植株的表面干燥,能保持较为洁净的表面,不利于病原物的侵入与繁殖。因此在花卉的栽培过程中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保持环境湿度,控制好植株间距,利用种植台栽培植株,保持温室内空气流通,有效地控制植株病害的发生。

2园林温室花卉栽培措施

2.1调整播种期,注意轮作

病害通常是局限在植株的某一时期,可以通过播种期的调整来减少病害发生的几率。比如推迟播种或者对植株进行移植,进行植株的轮作,避免重茬的发生;定期对温室栽植的花盆进行消毒,换上干净的培养土。在对花卉移栽过程中,应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口,从而为病原体创造入侵的途径;在环境相对湿度较大时应尽量减少植株的搬动与移动。

2.2植株的整修与杂草清除

温室花卉的栽培中应定期修剪,将发病的器官及时清理,减少病原体侵染的伤口数量。可以利用间苗的方式保持植株周围的空气流通,保持植株表面的干燥,让大部分植株都获得适宜的生存空间。杂草清理也非常必要,杂草是大部分病毒病的集聚地,为植株的病原体提高繁殖场所。

3病虫害防治技术

3.1选用抗病品种与无病植物材料

选择抗病植株品种是最直接的病害防治措施,还能有效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很多温室花卉品种中已有抗病害的品种,比如兰花有抗炭疽病的品种,月季花已有抗黑斑病的品种,无病植物材料的使用减少侵染性真菌病原体入侵,防止病害发生,因此采用抗病品种与无病植物材料有利于减少农药使用,维护生态平衡。

3.2物理与化学防治

常见的物理防止方法有热力处理等,即对植株的插条、接穗等部位进行消毒。通常将植株浸在48℃的温水中,这种方法有利于防止黄化病毒病的传播;可以采用浸种法对草本花卉进行消毒,采用比重法可以挑选出健康的植株种子,从根本上减少病粒的数量,控制植株病害的发生。化学防治式重要的病害防治措施,处理好农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其重点。我们应秉着“用量少”、生态性的原则合理使用农药,弄清防治对象;这样有利于减少在植株上的农药残留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有效地保护天敌,延缓或防治病原体抗药性的产生。

4总结

随着我国园林温室花卉的发展,花卉的病害防治问题成为花卉栽植中的重点问题。病害对温室花卉的生产会造成较大的威胁,严重影响温室花卉的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农药的使用虽然能不同程度地阻止病菌的侵染,但是不利于温室花卉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现代化的病害防治侧重于“预防”,首先应考虑从温室花卉栽培的环境控制方面入手,保持温室环境的清洁,优化栽培措施,保证花卉良好的栽培与生长环境;将物理、化学等病害防治技术与措施作为辅助,利用不同的技术与措施进行温室花卉栽培与病害防治。

参考文献

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篇(3)

1 园林温室花卉栽培的环境控制

1.1 灌溉

大多数花卉的病原体都是借助水侵染植株体,自由水作为植株间病原体传播的介质,为多数病原体创造侵入机会。因此必须控制植株的灌溉条件,防止植株表面浇湿从而导致病原体的反溅,将植株发病率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不适当的灌溉方式比如重浇等,会使温室的湿度增加,增加病害发生的几率,尤其是对于排水不良的土壤,频繁地浇水不利于植株健康地生长与发育,严重时还会导致腐霉以及疫霉的发生,比较常见的根腐病、冠腐病就是由于不适当的灌溉方式引起。正确的灌溉方式是避免植株当头浇水,应将水灌溉到到土层里,保持植株的地上部分干燥,这种做法有利于减少植株叶和花发生病害;对植株进行灌溉时还应根据天气、植株自身等因素控制好灌溉次数与用水量。

1.2 光照与通风

光照对花卉植株病害发展影响较小,但是不适当的光照强度会造成植株叶和花的损伤,当植株出现这类损伤时,灰霉病等病原物就会趁机而入,造成植株的病害。当光照强度较低的情况下,植株组织液就会增多,容易增加植株染病的可能性;当植株处于强光照的环境下,花卉的器官也会受到损伤,因此在夏季要对植株进行适当的遮荫,防止高温对植株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花卉植株的表面干燥,能保持较为洁净的表面,不利于病原物的侵入与繁殖。因此在花卉的栽培过程中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保持环境湿度,控制好植株间距,利用种植台栽培植株,保持温室内空气流通,有效地控制植株病害的发生。

2 园林温室花卉栽培措施

2.1 调整播种期,注意轮作

病害通常是局限在植株的某一时期,可以通过播种期的调整来减少病害发生的几率。比如推迟播种或者对植株进行移植,进行植株的轮作,避免重茬的发生;定期对温室栽植的花盆进行消毒,换上干净的培养土。在对花卉移栽过程中,应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口,从而为病原体创造入侵的途径;在环境相对湿度较大时应尽量减少植株的搬动与移动。

2.2 植株的整修与杂草清除

温室花卉的栽培中应定期修剪,将发病的器官及时清理,减少病原体侵染的伤口数量。可以利用间苗的方式保持植株周围的空气流通,保持植株表面的干燥,让大部分植株都获得适宜的生存空间。杂草清理也非常必要,杂草是大部分病毒病的集聚地,为植株的病原体提高繁殖场所。

3 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选用抗病品种与无病植物材料

选择抗病植株品种是最直接的病害防治措施,还能有效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很多温室花卉品种中已有抗病害的品种,比如兰花有抗炭疽病的品种,月季花已有抗黑斑病的品种,无病植物材料的使用减少侵染性真菌病原体入侵,防止病害发生,因此采用抗病品种与无病植物材料有利于减少农药使用,维护生态平衡。

3.2 物理与化学防治

常见的物理防止方法有热力处理等,即对植株的插条、接穗等部位进行消毒。通常将植株浸在48℃的温水中,这种方法有利于防止黄化病毒病的传播;可以采用浸种法对草本花卉进行消毒,采用比重法可以挑选出健康的植株种子,从根本上减少病粒的数量,控制植株病害的发生。

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篇(4)

1 温室蔬菜种植中病虫害发生所具备的条件

新时期,随着温室蔬菜种植的推广力度逐渐加大,其蔬菜中的病虫害也开始呈现出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危害性强以及蔓延速度快等特点,使得温室蔬菜的种植遭遇了较大的病虫害威胁。近几年来,温室蔬菜种植的相关技术人员逐步推动了对于病虫害的研究工作的深入,病虫害发生的条件以及其防治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具体而言,病虫害在温室蔬菜种植中的产生大致具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温室蔬菜的种植为病虫害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以及空气湿度条件。以虫害的发生来讲,温室具备较高的温度条件,这为白粉虱等怕冷的害虫提供了在寒冷地区过冬的机会,而且这种高温条件还为害虫的繁殖速度以及繁殖频率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得蔬菜的种植遭受到逐渐加重的虫害。以病害的发生来讲,温室种植具备密闭的环境能够在寒冷季节及夜晚时分依旧保存适当的温度,从而使得温室内外的温度差形成过多露水,而导致温室的高湿度状况,为病原真菌、细菌等提供滋生及繁殖的环境,导致蔬菜植株抗病能力的降低,从而形成了病害,比如黄瓜的霜霉病。

其次,温室蔬菜的种植具备病虫害生长的土壤条件。温室中的土壤所接受的光照相对较少,具有较高的温度及湿度,从而为某些真菌、细菌以及蝼蛄、韭蛆等的生长提供了寄生场所。而且,土壤病虫害的发生较难以治理,未治理状态下的轮番种植会不断地为病虫害生长提供繁衍条件,从而导致病虫害的加重,使得蔬菜的病虫害破坏程度逐步加大。而且,温室种植中对于蔬菜种类的盲目移植和接种,不仅会通过移植植株的土壤为温室带来不曾有过的其他病虫害,还会由于盲目的接种导致原有支柱抗病虫害能力的降低。

2 温室蔬菜种植中病虫害的相关防治措施分析

本文下面从生态防治、栽培种植和物理防治3个方面来分析一下防治温室病虫害的措施:

2.1 防治温室病虫害的生态措施

生态的病虫害防治是目前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主流处理方法,它主要是利用了病菌和蔬菜二者的生长需要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原理来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通过为蔬菜生长营造良好的条件,而为病虫害发生创造不利的生长条件,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或降低病虫害的威胁。比如,种植人员在光照条件好的上午将温室上面覆盖的草苫揭掉,使温室通过光照和适当通风将温度调整到28°以下,并将湿度调整到80%以下,为喜温蔬菜的生长创造条件,而为适宜32°以上生存的霜霉病及白粉病等制造不良的条件。

2.2 防治温室病虫害的栽培措施

种植人员采用栽培措施来防治病虫害主要利用了换茬轮作、改善通风及透光的条件、增施有机肥以及实施膜下灌溉等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以换茬轮作来讲,种植人员通过进行定期的换茬种植以及清理,能够通过改善土壤条件或者是清除带有病虫害的植株等,来使整个温室种植获得干净的种植环境的条件。其次,以改善温室的通风以及透光条件来讲,工作人员可以对蔬菜种植的植株间距以及田垄的高度及宽度等,降低病虫还发生的温度、湿度条件。再者,以增施有机肥和进行膜下灌溉的措施来讲,工作人员为植株施加配方有机肥,可以有效地提高植株对氮磷钾等营养成分的适当需要,从而使植株增强对于病害的抵抗能力。而膜下灌溉则可以通过降低土壤的水分蒸发,使温室内的温度及湿度调整到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及繁殖的状态。

2.3 防治温室病虫害的物理措施

温室蔬菜种植人员当前主要采用了对种子进行日晒、温浴及药浸处理、土壤及扣膜消毒、高温堆肥闷棚等措施来进行病虫害的物理防治。从对种子的处理来讲,通过晒掉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以及使种子获得某种药性、通过温浴及杀灭病虫害等,来预防蔬菜苗期的病虫害。从土壤和扣膜的消毒来讲,通过在种植之前使用消毒剂将土壤中的虫卵或是病菌等杀灭,以及通过使用敌敌畏等来喷扣膜以驱走白粉虱等害虫,来达到对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从高温堆肥和闷棚的措施来讲,种植者可以通过充分地腐熟肥料以消灭肥料中的病虫害,以及在白天闷棚以使用高温杀灭病虫等,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3 结语

病虫害的发生使得温室蔬菜的种植受到了极大的危害,种植人员必须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这些病虫害进行防治,才能够切实地推动温室蔬菜种植的增产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篇(5)

 

根据统计,温室生产中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30%左右,高者可达50%以上。防治病害是当前温室生产的主要工作之一,防治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30%以上。如何才能使棚室作物少得病甚至不得病呢?这就需要生产者正确调控棚室温度与湿度。

大多数病害发生、发展的条件都是低温、高湿。控制病害发生最科学、最经济的措施就是提高温度降低湿度。让低温、高湿这两个条件不相遇或相遇时间缩短。一般来讲,室温升至26℃以下,湿度降至80%以下,病害就很少发生。

一、棚室蔬菜增温措施

1、增加光照,提高棚温。

2、查堵孔隙,减少热量散失。

3、增加覆盖,尽量保温。

4、挖好防寒沟,减少地面传导。

5、增施有机肥,应用秸秆反应堆技术,增加地温,储存热能。

二、棚室蔬菜降湿措施

1、原则:合理放风,科学灌水。

2、措施

⑴选用无滴膜:选用无滴膜可以明显降低湿度,有利于增温降湿,还可以增大透光量。增大透光量可提

⑵高棚温,棚温升高后,可长时间进行通风换气,达到降湿目的。

⑶地膜覆盖:采用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灌水次数,也是降低棚室内空气湿度的重要措施论文格式。

⑷采用滴灌:滴灌省水、省工,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降低因浇水而造成的空气湿度的增加。

⑸喷粉或烟雾剂熏蒸防病:喷雾常常会增加棚内湿度,对防治病害不太有利。如果用喷粉或烟雾剂,可以避免以上弊端农业论文,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⑹中耕散湿:通过切断土壤的毛细管,可以避免土壤毛细管水分上升到表层,避免土壤水分的大量蒸发。利用晴天棚室温度较高时浅锄地表,加快土壤表层水分蒸发。

⑺自然吸湿:可以利用稻草、麦秸、生石灰等材料放于行间吸附潮气,也可以达到降湿防病的目的。

⑻采用粉尘法与烟雾法用药:棚内的空气湿度本来就很大,采用常规的喷雾法用药会增加大棚湿度,这对防治病害不利。采用粉尘法及烟雾法用药,可以避免由于喷雾而加大空气湿度,提高防治效果。

⑼张挂反光幕:张挂反光幕不但可以增加光照强度,而且可以提高地温和气温2℃左右。因相对湿度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所以张挂反光幕也具有一定的降湿作用。

⑽生育期降湿管理措施

①定植期要灌足底水,再覆地膜,减少土壤水分蒸腾。

②生育中期要小水勤灌,保证土壤见干见湿。盛果时,酌情灌大水,并科学放风排湿。

③低温时节,清晨揭帘后,如发现室内有较大雾气,应立即放5~10分钟小风排湿。随后关闭风口,待温度升到28~30℃后再反复放小风排湿。

④下午盖帘前室温要保持在25℃以上,浇水时要密闭风口,升高室内温度至32℃以上,使地表水分尽快蒸腾成水汽,以便通过放风措施排湿。

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篇(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追求健康美食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因此无公害蔬菜受到人们特殊的青睐,其中黄瓜是城乡人们最喜食的蔬菜,随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棚黄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这种反季节的栽培极易发生各种病虫害,其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生理性病害有:肥害、药害、缺素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等。因此生产上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降低农药残留,使黄瓜符合绿色食品的标准,达到无公害高产优质高效益的目的,满足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要。现将无公害大棚黄瓜病虫害的规范化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项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2.综合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主要是选用优质、丰产、兼抗多种病害的新品种。生产中比较抗病的黄瓜品种有驰育A1等驰育系列、中荷6M12等中荷系列、鲁抗新瓜神等鲁抗系列等。

(2)清洁田园:田间杂草、病残株是一些病田的初次侵染来源。要把初发病的叶片、果实或植株及时摘除或拔除,烧毁或深埋。

(3)合理轮作:实行黄瓜一青椒一花卉的轮作模式,使有寄主专化性的病原菌得不到适宜生长和繁殖的寄主,从而减少了病原菌的数量。

(4)嫁接换根:近几年来,温室黄瓜的生产普遍采用韩国或日本经过热处理的白籽南瓜嫁接换根。

(5)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地温,促进作物根系生长,优化作物根系周围土壤环境,有益菌群分泌的抗生素类物质,还可以拮抗有害病原菌,降低病虫害发生的程度。

(6)生态控制:把温室内的温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不利于病虫害繁殖的生态环境。

2.2物理防治

(1)太阳能消毒法:土壤日晒处理可有效地杀灭土壤中各种病原菌、虫类及杂草种子,它具有安全、非化学、不污染环境、应用成本低等多种特点。它的应用显著降低农药、除草剂施用量,从根本上解决蔬菜产品农药残留,减少环境污染,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可能。其具体方法是:在棚室休耕时节(7-8月份),将棚室清理干净,多施有机肥,每亩用稻草或麦秸500~1000kg,切成4~6cm长撒于地面,再均匀撒施生石灰500kg,翻地、铺膜、灌水,然后密闭大棚15~20d,土温可升至50~60℃,可杀死土壤中各种病菌。对根茎部病害的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2)应用捕虫板防虫:应用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潜叶蝇等害虫,应用篮板诱杀蓟马。

(3)生物防治。

(4)以虫治虫:应用:

“胡瓜钝绥螨”防治茶黄螨、红蜘蛛等害虫。

(5)使用生物农药:使用申嗪霉素、悟宁霉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

2.3化学防治

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基础上,适当应用一些化学农药,对防治病虫害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化学药剂消毒:土壤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技术,实际上就是用化学药品进行土壤消毒。近几年来用于土壤消毒的药剂较多,有绿化苦、棉隆、威百亩等,对土传病害的防治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非常理想。

(2)整畦前或移栽前,进行土壤消毒。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3kg/亩,撒施土表后翻耕,做畦;也可用立枯净、立枯宁、敌克松、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3kg/亩撒施或喷洒地面。

(3)药剂治疗:在病虫发生前期或初期,及时用化学药剂进行预防或对症防治。

3.几种病虫的防控技术

3.1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控技术

(1)生态控制:温室白天上午温度控制在28~32℃,不超过35℃,下午通风将温度降到15~20℃。全天湿度控制在70%以下,晚上控制在85%1t~下。浇水一定在晴天进行,最好在早晨,绝不可在阴天或低温时期浇水。

(2)营养控制:在发病前喷施糖尿液,其配方比为白糖或红糖1份,尿素0.5份,水100份,每隔5d喷一次,连喷4~5次。

(3)高温闷棚:选择晴天,闷棚前一天浇水,将棚封闭,温度迅速升到45℃,不超过48℃,保持2h,然后逐渐放风降温,10~15d再闷一次。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银法利25mL加百泰20g,兑水15kg喷雾;或氰霜唑15mL加百泰20g,兑水15kg喷雾。隔4d喷一次,连喷2~3次。也可用72%普力克1000倍液。72%克露WP7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安克锰锌WP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WP600倍液等。

3.2黄瓜枯萎病的防控技术

(1)嫁接换根栽培:用韩国或日本经过热处理的白籽南瓜作砧木,用抗霜霉病的黄瓜品种做接穗,采用靠接法嫁接并作好嫁接苗的管理。

(2)实行轮作或土壤高温灭菌。

(3)种子消毒:可用有效成分0.1%的60%防霉宝超微粉,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h。

(4)栽培防病措施:护根育苗,高畦和地膜栽培,施足腐熟基肥,合理浇水。

(5)零星病株药液灌根:10%双效灵水剂2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水剂750~1000倍液等,每株250mL,10dl次共2~3次。

3.3灰霉病综合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增施基肥,尤其是磷钾肥;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杈、摘除底叶,加强通风透光;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避免叶面结露,防止空气湿度过大。及时摘除病花、病果和病叶,摘除病果病叶时,要用塑料袋套住后,方可摘除,以免操作不当,散发病菌,传播病害。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96%恶霉灵3000倍液,50%速克灵10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特立克600~800倍液、万霉灵800倍液,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5%特克多(噻菌灵)悬浮剂30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每5d1次,连续喷洒2~3次。若遇阴雪天,改用百菌清粉尘剂或利德烟雾剂防治。

3.4根结线虫病防控技术

(1)培育无病苗,不从病区、病棚调入种苗。

(2)棚室夏季深翻晒土;冬季休闲的大棚,冬前灌冻水,经2个月消灭大量病原线虫。

(3)科学轮作:与葱、蒜、韭菜轮作。

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篇(7)

棚室番茄的侵染性病害及虫害的有效防治,必须在掌握“棚室环境—番茄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的生态系统特点的基础上,从创造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入手,按照“改善环境,健身栽培,综合预防,防治结合,合理用药”的原则,综合应用农业防治措施,大力推广物理防治措施,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优选农药、合理运用化学防治措施,通过铲除病源,切断传播途径,调节棚室的温、湿度和放风量,合理运用水肥管理等手段,使侵染性病害及虫害的为害降到最低程度。

对棚室番茄的侵染性病害的防治,首先应找出发病的原因和查明病害的种类,然后对症下药,方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对棚室番茄虫害的防治,首先应搞好预测预报工作,才不致延误最佳的防治时期。同时也应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生产中加强管理,提前预防同类侵染性病害及虫害的发生。而且应尽量使防治技术“傻瓜”化、方案处方“简约”化;语言文字“百姓”化。

1 苗床防病虫

在子叶展平露心时,燃放45%的百菌清烟剂或50%的速克灵烟剂;在1叶1心时喷施1次80%的大生M-45或75%的百菌清600倍液。

发现猝倒苗时,拔除病苗,及时用72.2%的普力克,或58%的甲霜灵锰锌、64%的杀毒矾500倍液灌根或喷淋;发现立枯病苗时应选用50%的多菌灵或70%的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灌根。

在定植前2 d,叶面喷施75%的百菌清,或58%的甲霜灵锰锌600倍液防病;并用10%的吡虫啉1 500倍液,或25%的阿克泰1 500倍液喷淋幼苗防虫。

2 改善环境,健身栽培

采取一切可能的栽培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创造适宜棚室番茄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而这个条件又抑制棚室番茄侵染性病害及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从而实现不发生或少发生病虫害,达到不用药或少用药的目的,不仅降低防病虫的成本、降低蔬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而且也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其主要措施是:

2.1 抗病品种

针对当地棚室番茄主要的侵染性病害,选用与栽培季节及栽培方式相适应的高抗或多抗型的优良品种。如早春棚室番茄栽培应选用较耐低温、弱光、抗病能力强、丰产性好、品质优良的品种。

2.2 清洁环境

整地前或收获后应先彻底清除番茄的残体、病株及各种杂草。在田间管理的过程中及时将病株、病叶、病果、枝杈及下部失去功能的老叶清理出棚室,集中烧毁或深埋。为防病菌从伤口侵入,每次清理后应及时用80%的大生M-45或72.2%的普力克500倍液喷雾。

2.3 定植后预防

早春定植宜选择天气回暖前期的晴天上午进行,定植水宜浇埯水,以免降低地温;秋季定植应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5时以后进行。定植后7 d喷施75%的百菌清500倍液,间隔10 d喷施阿米西达1 500倍液,以后每间隔15 d交替用这两种药液进行预防。

2.4 肥水管理

在施肥上应控氮保磷增钾,在灌溉方式上应采用膜下微灌或滴灌。早春一般7~10 d左右浇1次水。第1穗果直径达4~5 cm时,第2穗果也已坐住果,此时应肥水猛攻,催果壮秧。

3 综合预防

就是综合运用农业、生物、栽培、物理、化学等措施,控制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3.1 高温闷棚

在秋季定植前10~15 d,做大畦、浇透水,将地膜盖在地表、压严,然后扣上棚膜,封闭所有棚室风口,连续闷棚10~15 d。可杀灭棚室内及土壤中的病原菌及害虫。

3.2 土壤消毒

定植前15 d,用50%的多菌灵按1∶100配成消毒土,按1.25 kg/m2撒施,并与土壤拌匀;或用50%的甲基托布津10 g/m2,加少量土混匀后撒施,覆盖地膜,7 d后放风。

3.3 棚室消毒

每公顷棚室用45%的百菌清烟剂3.75 kg熏蒸,或每100 m3的棚室空间用硫磺粉250 g ,锯末500 g,混匀后均匀放在棚室内,用木炭或烧红的煤球,点火熏烟,密闭棚室12 h。也可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棚室的墙体、立柱、棚膜、地面等均匀喷雾。

3.4 生态控制

定植后3~4 d内浇缓苗埯水,不通风,尽量升温加快缓苗,白天25~28 ℃,夜间不低于15 ℃。缓苗后至开花坐果期,白天20~25 ℃,夜间13~15 ℃,直到幼果形成期应控制水分。当果实进入膨大期后,上午控制通风,温度25~28 ℃;中午开始通风,温度20~25 ℃;午后3时左右减少通风,温度17~20 ℃;晚上17-20时,温度14~17 ℃;20-翌日8时,温度6~7 ℃,地温16~20 ℃。阴雨雪天,应控制浇水,并通风降湿,以防病害的发生。

3.5 叶面肥与根际营养

定植后3 d,结合防病治虫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云大120及叶面肥如0.2%~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隔5~7 d喷1次,连喷4~5次。并根据植株长势适时进行叶面施肥和根际施肥。

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篇(8)

日光温室黄瓜结瓜期,因受水、肥、气、温、光的影响,棚与棚之间长势不同,往往表现出影响产量的各种症状。现将黄瓜结瓜期常见的几种不良症状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花打顶症

花打顶即瓜打顶,瓜蔓生长点内缩,叶色黑绿,幼瓜上扬而高出生长点,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同时产生障碍。这类蔓是一次性施肥过多(尤其是磷肥)或喷农药量过大造成的。防治措施:一是重浇第1次水,随水施入少量粪尿;二是在生长点喷赤霉素;三是追肥应少量多次。

2瓜皮发黄症

3~4月份黄瓜处于结果旺盛期,叶蔓大,生长快,产量高,但往往瓜皮发黄而降低商品价值。瓜皮发黄是缺氮或缺铁所致。防治措施:一是施硫酸亚铁75kg/hm2;二是叶面喷施多元素液体肥(含铁),可使瓜皮由黄变绿;三是增施硫酸钾,促进根系对氮、铁的吸收。

3缺瓜症

秧蔓从上至下叶片黑绿厚大,直径达20cm,茎粗超过1.2cm,而瓜数很少,隔节1个瓜或几节1个瓜,产量减少。此症状是由于施氮素化肥过多,磷、钾肥不足造成的。防治措施:一是在20d内不施或少施硝酸铵、碳酸氢铵、尿素等氮素化肥;二是立即重施硝酸磷或磷酸二铵等复合肥,首次施600kg/hm2,隔4~5d再施300~450kg/hm2;三是晚揭早盖草帘,降低白天温度和缩短光照时间,10d后就会果实累累。

4化瓜症

该病症是由营养供求失衡所致。因营养生长不良而发生化瓜的,要重施氮素化肥,叶小蔓细的施硝铵可促使叶阔蔓壮;叶大而薄又发黄的施碳酸氢铵可速使叶色浓绿。防病要早,及时喷多菌灵、灰霉净,早揭晚盖草苫棚膜,防止高温高湿伤秧。白天室温应控制在24~28℃,不要超过30℃。晚上控制在14~18℃。根瓜长不大,要早摘;成瓜花开始萎蔫时即摘。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以减少化瓜,提高产量。

5脆叶症

叶片颜色黑绿且干皱不平,叶缘下垂,用手指弹即破碎,瓜条小而少,这是有机基肥施量少、追肥单调所致。防治措施:黄瓜定植前应施入鸡粪、牛粪,追肥要化肥、人粪尿交替施用,叶面喷米醋300倍液。如加入少量叶面宝、绿迪乐或光合微肥,可提高叶片光合能力。

6干叶症

发生干叶症的原因:一是风灾。如地区3月份以前,气温、风力变化大,如通风口中午出现叶片萎蔫,3d后褪绿干枯。二是热害。3月份以后,棚内温度高达60℃,中前部秧蔓、中部叶片和离棚膜近处的叶片极易干枯。三是药害。喷药浓度过大或用药不当可使蔓全部萎蔫。补救办法:不论何种原因造成叶片萎蔫,都应立即在叶面上喷洒清水,或冲水洗叶片。喷清水后3~5h,再喷丰产宝、多元素液体,以利于恢复叶片功能。

7秧蔓虚症

温室黄瓜于11月上旬定植后,如遇连续晴朗天气,温度高,湿度大,此期若基肥不足,将使瓜秧蔓茎节过长(超过8cm),茎杆过粗(直径超过0.8cm),叶柄过长(超过11cm),叶片过大(直径超过14cm),叶柄与茎杆夹角小于45°;叶茎淡黄,叶片过厚过肥,生长点凸出,卷须细长发白,营养生长过旺;易发病,生殖生长受抑制,幼瓜减少且不膨大,产瓜能力降低,这种现象即为秧蔓虚症。复壮办法:一是追施腐熟鸡粪或豆饼15t/hm2,磷、钾肥各375kg/hm2,重施有机肥,补充多元素营养,防止缺肥饿长。二是将棚内夜温由12℃以上逐步降至5~6℃,低温炼秧5~6d,然后再恢复到12℃左右。三是停止浇水,困秧促长瓜,待60%秧蔓上幼瓜膨大后再进行浇水,以少浇为佳。四是白天加大通风量,增加透光量,降低叶蔓体内含水量,适当失水使纤维变强。五是对缺幼瓜的温室,在上午8~9时施放二氧化碳气肥,或在晚上燃烧麦草(连续烧3~4个晚上),再喷乙烯利增瓜。六是用乙锰、倍得利防治在12月份至翌年1月份光温较低期造成的霜霉病。

8真菌病

日光温室黄瓜早期因低温寡照易感疫病,中期高温高湿易感灰霉病和白粉病,后期高温高湿易感霜霉病,这些都是真菌性病害。防治措施:在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份喷甲霜灵、速克灵或多菌灵,棚内应保持干燥。3月份以后,每7d喷洒1次粉霉1号和乙锰,遇连阴雨天喷抑快净,以防治白粉病和霜霉病。6~7月份霜霉病发生严重时,可选用1∶1∶240倍的波尔多液,日本产的辛万生、百菌清,美国杜邦产的克露作叶面喷洒。

9细菌病

日光温室黄瓜极易发生细菌性角斑病,随着温室面积

的扩大和连年种植黄瓜,此病会越来越严重,可导致减产10%~30%。角斑病与霜霉病症状相似的,均为多角形病斑,不同点是角斑病病斑颜色较浅、发白,后期穿孔,叶背无霉毛,有白色黏液。这两种病往往同时发生。防治办法:一是用5%防细菌粉尘防治角斑病,用量15kg/hm2,7d喷1次,防效可达90%。二是用12%乙滴粉尘和70%多利可湿性粉剂、倍得利、甲基托布津、农用链霉素、可杀得、DT杀菌剂综合防治角斑病和霜霉病,效果良好。

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篇(9)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外墙外保温技术的优点

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主要有以下优点:

(1)适用范围较广

外保温适用于采暖和空调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既可用于新建工程,又可用于旧房改造,适用范围较广。

(2)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寿命

采用外墙外保温方案,由于保温层置于建筑物围护结构外侧,缓冲了因温度变化导致结构变形产生的应力,避免了雨、雪、冻、融、干、湿循环造成的结构破坏,减少了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紫外线对围护结构的侵蚀。

(3)基本消除了“热桥”的影响

采用外保温在避免“热桥”方面比内保温更有利,如消除在内外墙交界部位、外墙圈梁、框架梁、柱、门窗洞口以及顶层女儿墙与屋面板交界周边所产生的“热桥”。

(4)使墙体潮湿情况得到改善

一般情况下,内保温须设置隔汽层,而采用外保温时,由于蒸汽渗透性高的主体结构材料处于保温层内侧,用稳态传温理论进行冷凝分析,只要保温材料选材适当,在墙体内部一般不会发生冷凝现象,故无需设置隔汽层。

(5)有利于室温保持稳定,有利于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

较室内热环境质量受室内空气温度和围护结构表面温度的影响。外保温墙体由于蓄热能力大的结构层在墙体内侧,当室内受到不稳定热作用室内空气温度上升或下降时,墙体结构层能够吸收或释放热量,故有利于室温保持稳定,从而有利于改善室内热环境。

(6)有利于提高墙体的防水和气密性

加气混凝土、混凝土空心砌块等墙壁体,在砌筑灰缝和面砖粘贴不密实的情况下,其防水和气密性较差,采用外保温构造,则可大大提高墙体的防水和气密性能。

(7)便于旧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

80年代以前,建造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一般都不满足节能要求。因此,对旧房进行节能改造,已提到言语议事日程。与内保温相比,采用外保温方式对旧房进行节能改造,其最大优点之一是无需临时搬迁,基本不影响用户的室内活动和和正常生活。

(8)可减少保温材料用量

在达到同样节能效果的条件下采用外保温墙体,由于基本消除了“热桥”的影响,故可以节约保温材料用量。

(9)增加房屋的使用面积

由于保温材料贴在墙体的外侧,其保温、隔热效果优于内保温和夹心保温,故可使主体结构墙体减薄,从而增加每户的使用面积。

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篇(10)

1.西安植物园展览温室概况

西安植物园成立于1959年,是建国初期我国建设的八个植物园之一,也是西北地区最早成立的植物园。目前共收集热带、亚热带植物120科233属609种[1]。由于设施条件限制及西安气候特点的影响,季节性气温与湿度的迅速变化导致展览温室植物会爆发一系列的病虫害,严重影响观赏效果。所以针对常见病虫害状况进行调查和防治显得十分必要。

2.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以木本曼陀罗、铁树、银合欢、扶桑、橡皮树、散尾葵、巴西木、金边富贵竹、金钱树、龟背竹10种常见温室观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同一类植物随机抽查取样的方法。

3.调查研究结果

其中鉴定出西安地区爆发率较高的病害有:煤烟病、炭疽病,虫害有蚜虫、介壳虫、红蜘蛛。

4.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4.1 蚜虫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蚜虫是木本曼陀罗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具有迁飞转主危害的特点。种类多,发生代数亦多,繁殖快,危害重。在10月危害禾本科植物后,分别产生有翅蚜迁飞到木本曼陀罗上危害,产卵越冬。3-4月孵化危害叶片,4月下旬至5月是危害盛期。被害木本曼陀罗叶绿素含量低,苍白卷缩,不能展叶,光合作用减弱,造成木本曼陀罗花不能开放,新梢弯曲,甚至整株树生长滞缓,严重削弱树势及树冠的扩展,最后脱落,影响花芽形成。同时它能传播病毒,分泌物诱发煤烟病。

防治方法:在农业生产中为控制其危害,使用化学农药已成为重要手段。然而在观光农业或展览温室中,过分依赖化学农药,特别是高毒农药的使用会对展览环境造成污染,进而危害游人身体健康。因此,选用无公害防治措施控制蚜虫危害十分必要。①利用糖醋液诱杀蚜虫。②利用黄色板诱杀蚜虫。③利用杨柳枝把诱集蚜虫,便于集中杀死。

4.2 介壳虫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

介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尤其北方温室内花木危害很重,是最常见且难防治的害虫。以幼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叶汁液,排泄蜜露会诱发煤污病,枝叶表面布满黑霉层,阻碍光合作用,降低观赏价值。翌春寄主萌芽期开始危害,5月下旬开始孵化,幼虫分散到嫩枝或叶背固着危害,并分泌蜡质绵毛,介壳有红色蜡质,白色的棉花状,有的成糠粉状、绒状等。很快形成介壳群,固定在枝叶和果面上。主要在针叶植物中更易发生,如铁树。它繁殖力强,在环境条件适宜时一年繁殖多代,所以在温度较高时,周年都能发生危害。

因介壳虫有介壳保护,抵抗力强,虫体小且隐蔽,不易发现,繁殖快,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就会成灾,故应做好检查工作,及时防治。最好在虫体表面蜡质介壳尚未形成的幼虫孵化盛期进行,这样更容易杀死虫体,可提高防治效果。介壳虫对农药易产生抗药性,要经常更换农药种类,不能多次连用同一种农药,施药方法有以下2种:①用刷子蘸农药直接涂在有虫的枝上;②茎干先刮去表皮再涂药。

4.3 煤烟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

烟煤病的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在病部及病落叶上越冬,翌年孢子寄生到蚜虫、介壳虫等昆虫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上或植物自身分泌物上发育。高温多湿、通风不良、蚜虫、介壳虫等害虫发生多时,均能加重发病。在银合欢上发生普遍,影响光合、降低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甚至引起死亡。其症状是在叶面、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霉斑,后扩大连片,使整个叶面、嫩梢上布满黑霉层。由于烟煤病菌种类很多,同一植物上可染上多种病菌,其症状上也略有差异。呈黑色霉层或黑色煤粉层是该病的重要特征。

防治方法:①冬季人工预防,由于银合欢直立生长,长势旺盛、分枝多。植株种植不要过密,适当修剪,温室要通风透光良好,以降低湿度,切忌环境湿闷。②植物休眠期喷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源。③该病发生与分泌蜜露的昆虫关系密切,喷药防治蚜虫、介壳虫等是减少发病的主要措施。

4.4 炭疽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

炭疽病易发生在温暖潮湿地区,是常见室内观叶植物病害,由真菌引起。若温室内空气湿度高、通风差则发病较严重,其中橡皮树易受侵害。初期新叶在7月底开始发病,8月份发展迅速。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心呈灰白色浅褐色,边缘暗褐色,病斑上有黑点,叶、茎、果或花中出现各种颜色的凹陷斑。若叶尖发病,则病斑向下蔓延,造成叶片成段枯死;若叶片基部发病,严重时会造成整张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①人工管理。要加强栽培管理,创造通风透光的环境条件。做好预防工作,避免或减轻病害的发生。温室内的橡皮树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浇水应缓慢避免整株淋浇而使病菌向下扩散。在冬季和翌年早春,要特别注意做好保暖工作,不使其遭受冻害和霜害。注意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残株,并烧毁;合理施肥使植株生长健壮。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剪除病叶,以抑制病害的扩散蔓延。药剂防治可在7-9月季节,晴天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天左右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4次。

4.5 红蜘蛛在扶桑树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

红蜘蛛分布广,食性杂,危害多种花卉室内观叶植物。通常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中发生较多,繁殖也快。主要以卵或受精雌成螨在植物枝干裂缝、落叶及根际周围浅土层土缝等处越冬。次年春天气温回升,植物开始发芽生长时,越冬雌成螨开始活动危害。展叶以后转到叶片上为害,发生量大时,在植株表面拉丝爬行,借风传播。一般情况下在5月中旬达到盛发期,7至8月是全年的发生高峰期,尤以6月下旬到7月上旬危害最为严重,常使全树叶片枯黄泛白。

防治方法:①人工管理。对于侵染严重的叶片,冲洗叶片;改善通风条件,降低温度,经常多喷水,增加空气湿度。②对于红蜘蛛来说属于高温活动型。温度的高低决定虫态的发育周期、繁殖速度和产量的多少。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往往会导致其大发生。因此,一定在高温干旱季节来临之前及时防治是预防的最佳时机。③药剂防治。三氯杀螨醇或氧化乐果100倍液,每隔一周一次,连续喷2-3次。这将产生抗药性给防治带来难度。在防治害虫时,一定要轮换用药,不要任意加大用药浓度和施药次数。多选择高效安全农药,抓住害虫的薄弱环节。④生物防治。天敌类和数量很多,主要有深点食螨瓢虫、异色瓢虫、大、小草蛉、小花蝽等,它们对控制害虫种群数量起重要作用。

5.结论

从研究结果来看,病虫害发生的迟早首先取决于温度,而病虫危害的严重程度除受温度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湿度。在较高温度下,病虫害发生的代数多,在较高土壤湿度下病虫会随水分传播,流行范围就广;另外,阴蔽和不透风也助长了许多病虫害的发展和蔓延。由于叶片是展览温室观赏植物的主要观赏部分,所以必须保证其叶片四季常青、枝叶繁茂,同时姿态优美。如果染上病虫害,轻者枝叶受损、千疮百孔,降低或损失了观赏价值,重者危及生存。

参考文献:

[1]陈茂春.蚜虫的无公害防治方法[J].新农业,1987(13).

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篇(11)

蔬菜定植前选择晴天盖上棚膜,密闭闷棚7-10天,使室内温度提高至60%以上,以杀死土表及墙体上的病菌孢子及虫卵,减少蔬菜生长期的侵染源。如在高温闷棚时,按M?温室空间,用硫磺粉2.4g、锯末4.5g、敌敌畏烟剂1g的均匀混合物,暗火点燃,密闭熏,效果更好,但熏后注意放风2~3天,再整地定植。

二、种子处理

病虫害常潜伏或混杂在蔬菜的种子或种苗上,在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可杜绝部分病虫害的传播。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有温汤浸种和药剂处理2种。①温汤浸种一般用50℃~60℃温水浸种5-15min,浸种时应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②药剂处理可采用0.1%硫酸铜、0.1%高锰酸钾或300倍的福尔马林浸种,也可按用种量的0.3%-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三、土壤消毒

播种或定植前,对温室土壤进行药剂消毒,可杀死土壤中的病菌或虫卵,预防或减轻蔬菜生长期病虫危害。土壤消毒时,可根据常年病虫害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任选下列一种药剂和用量: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kg/667m2;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kg/667m2,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1kg/667m2,5%辛硫磷颗粒剂,1.5kg/m2;3%米乐尔颗粒剂,3-4kg667m2。将所选药剂加适量细干土拌匀,均匀撒于地表,然后耕翻入土中。

苗床消毒可采用505多灵菌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每m28—10g与适量细干土混合均匀,取1/3撒于床面或播种沟内,剩余2/3撒于播后的种子上(即下铺上盖),对蔬菜苗期病虫害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但要注意保持床面表土湿润,以免发生药害。

四、加强栽培管理

温室蔬菜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因此,在制定和实施栽培管理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到病虫害与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和发育而不利病虫害繁衍的环境条件,以达到预防和减轻病虫危害的目的。具体到生产实践中应协调运用好以下栽培管理措施选用抗(耐)病虫的品种不同品种对病虫害的抵抗和忍耐能力不同,因地制宜地选用抗(耐)病虫的品种,是防治温室蔬菜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1、选用抗(耐)病虫的品种不同品种对病虫害的抵抗和忍耐能力不同,因地制宜地选用抗(耐)病虫的品种,使防治温室病虫害最紧急有效的方法。

2、实行深耕细作和轮作种植前深翻土壤30cm以上,经过冻垡和晒垡,可直接杀死土壤中的害虫和病原物。同时,制定合理的轮作制度,将病菌虫源减少到最低。

3、推广配方施肥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注重氮磷钾肥配比应用,避免偏施氮肥。蔬菜生长的中后期要注意增施磷钾肥及其它微肥,增强蔬菜的抗病能力。

4、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棚室内空气湿度大是引发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具体降湿措施有:(1)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更可有效地降低空气湿度(2)采用滴灌和膜下暗灌技术,禁止大水漫灌。(3)注意及时通风排湿。

5、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根据不同的蔬菜作物,可采用高垄宽窄彳亍定植,一般垄高15-20cm,垄宽30—40cm,宽垄距80—9cm,窄垄距40—50cm,同时注意合理密植,防止过密造成株间郁闭,影响通风透光。

6、注意温室内清洁生长期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及老叶,收获后及时清除温室内的枯枝烂叶、根茬及杂草等,可有效地减少生长期及对下茬蔬菜的侵染来源。

五、药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