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节约粮食的措施大全11篇

时间:2024-02-10 16:35:50

节约粮食的措施

节约粮食的措施篇(1)

中图分类号F32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282-01

InvestigationofGrainStorageManagement

GE Yong-de

(Food Operations Management Center of Huzhu County in Qinghai Province,Huzhu Qinghai 810500)

AbstractFood storage to maximize efficiency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ain storag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have become important objectives of the grain storage enterprises.This paper introduced mainmeasures of grain storage enterprise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grain storage.

Key wordsgrain;storage management;benefit

青海高原粮食企业进行仓储规范化管理,全力打造“节约型粮仓”,建立仓储效益体系。通过储粮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实施获得粮食储存效益的最大化,已成为粮食仓储存企业的重要工作目标[1]。实现粮食储存效益的增长,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仓储管理,节约储粮费用

仓储管理工作是粮食仓储企业的主要工作。仓管管理工作的优劣,不仅要看储粮是否安全、管理是否规范和精细,还要看是否用最少的保管费用完成了最高的保管目标。因此,要本着规范管理、节约费用、增加效益的理念,科学制定粮食出入库、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等各项仓储业务流程的操作规程,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运作成本[2]。开展单仓费用核算、包仓管理责任制等管理形式,使保管员在确保储粮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储粮技术和保管措施的实施,大力节约储粮费用。并根据不同品种的储粮周期内费用开支进行奖惩,也是加强仓储管理、节约保管费用的较佳途径。

2开展科技储粮,减少保管损耗

通过各项储粮新技术的实施,减少或避免储粮损耗,是科技储粮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粮食储存效益增长的有效方式。在粮食保管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降温通风时,通过选择仓外温湿度条件、选用小功率轴流风机等措施实现降温不失水,从而减少水分损失。二是降水通风时,根据不同粮食的安全储藏水分值和实际情况而定。对于降水通风不可避免的水分损失和粮食水分在保管过程中的自然损耗,可采取在轮换出库时进行调质通风的方法来补偿,并根据出库时间决定通风和根据储量水分进行有效控制[3]。

3探索绿色储粮,实现效益增长

结合高原气候高寒干旱、冬季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的特点,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高品质、高效益”的现代化目标,积极探索和开展绿色储粮,既可延缓粮食品质劣变速度,延长粮食储存年限,通过减少粮食轮换次数来降低粮食轮换费用,又可保持粮食较好的卫生指标和质量指标,提高粮食品质,从而创造更高的市场经济价值。推动低温储粮技术,以科学储藏降低物质能源消耗,抑制粮堆内害虫、微生物、粮粒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减少粮食在储藏期间的物质损耗,延缓粮食品质劣变速度,是目前最安全、可靠、理想的绿色储粮技术。同时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避免对储粮和环境的污染,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明显的社会效益,是新时期绿色储粮的发展方向。

4实施设施更新,提高信息水平

为了使储备粮油管理达到一流水平,要结合实际,根据“争一流设施、创一流管理”的工作目标,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以适应粮食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形成调控有力、设施齐全、仓容充足、吞吐灵活、安全储存、渠道畅通的粮食仓储和流通新格局,既保证储粮安全,又确保粮食流通[4]。一是新建高大房式仓,增加仓容,改善条件,购置配备信息系统(包括电子硬件设备、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软件系统、户外彩色显示屏、pc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ups和触摸屏计算机、电子衡等)和检验检测系统(包括纯水系统、紫外线可见光光度计、检化验仪器等)及所需粮仓机械,仓库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装备优良,技术先进。二是加强仓房改造,提高仓房储粮性能。要针对部分仓房条件差、设施陈旧的实际情况,加大仓房维修改造力度,提高仓房储粮性能,改造仓房屋面隔热防水保温、外墙粉刷和仓房门窗、电线路及库区排水等设施,提高仓房隔热保温和密闭性能。通过维修改造,有效改善仓房储粮条件,提升仓储功能,确保储粮安全和仓储规范化管理。

5参考文献

[1] 贾履让,张立中.中国流通产业及其运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2] 蒋乃华.价格因素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1998(5):14-20.

[3] 邓大才.国家粮食专项储备有必要引入市场机制[J].中国粮食经济,2004(9):25.

节约粮食的措施篇(2)

一、广泛宣传,充分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意义。

按照青岛市粮食局、青岛市教育局的要求,我校成立了以校长迟伟青为组长的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日常教育宣传管理工作,开展一系列活动,采用多种形式教育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好习惯。及时通报、曝光浪费现象,充分利用宣传展板、校园广播,积极普及节约粮食科技知识,倡导崇尚节约、科学饮食、健康消费的生活理念,利用“10.16”第38个世界粮食日,开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教育,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性。

二、活动开展途径及措施。

1、充分利用广播、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展板、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全体师生发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倡议书及学校实施方案,引导师生不断增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意识。

2、开展“爱粮节粮传承美德”的签名仪式,全体师生踊跃参加,并进行宣誓,以表明自己“爱粮节粮传承美德”的决心,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

3、通过加强对学生餐厅的督查,查找浪费粮食现象,教育师生认识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重要性,懂得“粒粒皆辛苦”的深刻意义。

4、向学生讲解粮食生产、加工过程,明白农民的辛苦,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珍惜每一粒粮食。

5、三个年级开展“爱粮节粮传承美德”手抄报,征文评比活动。

三、教育宣传过程中的具体措施:

1、各班积极开展以“爱粮节粮传承美德”为主题的班会,就我国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粮食安全压力大等现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讨论,树立节约意识。

2、积极倡导崇尚节俭、科学饮食、健康消费的生活理念,摒弃铺张浪费等不良的饮食消费习惯。

3、珍惜粮食,适量定餐,不攀比,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4、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5、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带回家。

6、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7、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粮食的可怕后果。

8、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并督促家人、朋友和同事,时时讲节约、处处不浪费。

9、进行以“粮食,生命之本”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四、明确责任、强化监督。

节约粮食的措施篇(3)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2013年1月,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此后,总书记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并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对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等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取得明显成效。但毋庸讳言的是,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个别环节甚至触目惊心,需要制定实施更加有力、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

下面,我就深入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讲六点意见。

一、坚持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意义

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为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制止“舌尖上的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指明了方向, 也为当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让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提供了基本遵循。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制止餐饮浪费不仅关乎社会风尚和传统美德,而且关乎粮食安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上来,时刻绷紧节约粮食这根弦。既要在生产端开源也要在消费端防止浪费,自觉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人人争做抵制浪费、爱粮节粮的践行者,传承美德、弘扬新风的推动者,确保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全市上下落地落细落实。

二、坚持筑牢防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

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聚焦粮食生产、储备、加工、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要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加强秋粮作物田间管理,指导农民因地因苗落实好田管措施,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确保秋粮丰产丰收。要严格耕地保护,确保耕地质量安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不动摇,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边界。全面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扎实开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动,着力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格局。落实储备制度,确保粮食供销安全。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关于粮食安全的部署要求,加强储备粮监督管理,完善政府储备、企业商品储备、农户储备体系,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确保粮食市场运行平稳、保供有力。

三、坚持突出重点,全面制止舌尖上的浪费行为

(一)要抓好各类食堂和公务接待领域的节约用餐。在全市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节约型单位、节约型食堂示范创建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自觉养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用餐习惯,带动身边人文明用餐。各类食堂要定量分析人均食材消耗,建立以需供餐预测制度,提高原辅材料利用率,强化成本核算和节约管理。要健全餐饮节约各项具体措施,完善厉行节约管理规范。要建立节约用餐监督检查员制度,加强对餐饮浪费行为的监督管理。各单位的公务活动应当严格执行会议、接待、培训等用餐标准,把节约理念贯穿于公务接待采购、用餐等各方面、全过程,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杜绝铺张浪费现象发生,推进“光盘行动”常态化。

(二)要认真组织餐饮企业深入开展“光盘行动”。要组织全市餐饮行业深入开展以“厉行节约、制止浪费”为目标的“光盘行动”,推动制定完善节约用餐服务规范,健全从点餐到打包的全流程服务标准,及时提示消费者合理点餐、适度消费,提倡提供剩餐剩饭打包服务。要把制止餐饮浪费贯穿到加工、服务各环节,创新经营服务模式,改进宴席和菜单设计,优化备料制作流程。合理调整菜品份量,提供“按位供餐”、“半份、半价”、“小份、适价”等服务,大力推行分餐制,普遍使用公筷公勺公夹,全面倡导“光盘行动”。要建立舌尖节约消费奖励机制,引导鼓励就餐者合理消费不浪费,推动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改变好面子、讲排场、比阔气等奢华消费陋习,减少名目繁多的各类宴请和聚会,抑制团餐消费中食物浪费现象。

(三)要聚焦文化旅游领域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强化景区景点、饭店民宿、旅游餐饮企业等履行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的社会责任,督促其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提醒,在景区内完善餐饮节约标语标识。旅行机构在安排旅游团队用餐时,要提醒游客适量取餐。推广相应节约服务规范,逐步建立文化旅游领域餐饮浪费行为投诉、检查制度。

(四)要突出学校食堂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加强各类学校食堂餐饮管理,开展校园“光盘行动”,坚决制止校园里的餐饮浪费现象。学校食堂要建立完善从原料采购、储存加工、投料烹饪到供餐用餐全过程的节约措施,健全对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制度。要组织开展各类节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珍惜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社会风尚。

(五)要加大资源化利用创建节约型社会。要致力减少食品在运输、仓储、加工环节的原材料浪费。推广节粮减损新技术、新装备和食材采购智能化系统应用。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有效收集厨余垃圾,加大对餐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建立以节约为核心的资源节俭、环境友好、生态循环、安全健康的绿色生态发展模式。

四、坚持强化措施,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管理机制

(一)要围绕餐饮“厉行节约、制止浪费”建立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制止餐饮浪费的相关制度。聚焦餐饮原材料采购、食品加工、就餐服务、餐饮消费、餐厨垃圾处理等环节,完善厉行节约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鼓励餐饮行业协会制定相关团体标准。通过标准化手段,提高食物食材利用率,降低经营成本。

(二)要引导完善宴席和团餐服务操作规范。引导各类餐饮及宴席服务单位,持续推广宴席节约服务规范,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反对浪费的企业标准和服务规程。研究制定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食堂团餐反浪费操作规范。

(三)要强化管理和惩戒浪费的举措。在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考核内容。推动树立良好社会道德风尚,鼓励创建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自律等社会规范。表扬奖励餐饮行业在厉行节约活动中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节粮先进典型和示范店。支持餐饮企业推广中央厨房、4D 厨房、统一配送等新模式,高质量提升集约化节约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

(四)要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和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公务接待、商务宴请、机关企事业及学校食堂团餐、城乡婚丧嫁娶红白事等餐饮浪费行为的监管。鼓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种力量深入开展社会监督,及时劝导制止攀比摆阔、奢靡浪费等不良风气,对陋习不改、造成餐饮浪费严重的现象予以批评曝光。

五、坚持宣传引导,促进形成崇尚节约的良好风尚

(一)要加强舆论宣传。各部门各单位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爱惜粮食”、“反对浪费”、“节约用餐” 等观念;新闻媒体要持续深入报道节粮典型和经验,曝光餐饮浪费现象,让勤俭戒奢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各类餐饮企业要在经营场所张贴宣传品、摆放提示牌,播放宣传视频,大力营造“文明用餐、珍惜粮食”的浓厚氛围;各类学校要开展针对广大青少年的宣传引导和社会实践,教育青少年从小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要深化示范创建活动。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全社会树立文明用餐、节约光荣、勤俭持家的良好风尚。要移风易俗,大力破除讲排场、比阔气等陋习。积极倡导崇尚节俭、科学饮食、健康消费的生活理念和饮食文化, 让崇尚节约的风尚进餐厅、进社区、进村镇、进单位、进校园、进家庭,使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六、坚持组织推动,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建立健全责任分工机制,构建属地负责、部门协作、社会监督、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的工作合力。

节约粮食的措施篇(4)

会议指出,制定和完善职责、机构和编制的“三定”规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中心环节,对于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三定”工作的主要特点:一是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取消、下放或移交了一些不该管的事项,加强了能源管理、环境保护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二是按照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明确部门职能分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解决了一些长期存在的职责交叉问题;对确需多个部门办理的事项,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三是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在赋予部门职能的同时,明确应承担的责任,做到有权必有责、权责对等,为推行行政问责制、加强责任追究提供必要的依据。四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会议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是,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在改善宏观调控、强化公共服务等方面还有大量繁重的工作,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不少新的复杂因素,政府工作面临不少新的严峻挑战,需要我们全面提高综合协调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各部门要尽快按照新的“三定”规定运转起来,提高国务院工作整体效能,确保全面完成各方面任务,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

7月2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

会议指出,粮食安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是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供需基本平衡。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会议强调,必须立足于基本靠国内保障供给,加大政策和投入的支持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要通过实施《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使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2020年达到10800亿斤以上。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下大的决心,有大的举措:(一)坚持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长期稳定不变,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护耕地,不能有丝毫松懈。全国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三)下大力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稳步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产出能力。(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支出重点向农村倾斜,逐步理顺粮食价格,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的种粮补贴。(五)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农业关键技术研究,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力争有大的突破。(六)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加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七)完善粮食储备体系,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健全储备粮调控机制。(八)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加大金融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力度。(九)引导科学、节约用粮,在全社会形成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

会议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粮食安全分级责任制,形成有效的粮食安全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体系,全面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不断完善政策,进一步调动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会议指出,吉林是我国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粮食增产潜力较大的重点区域。组织实施《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吉林省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00亿斤以上,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实施这一《规划》,要坚持内涵式开发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确定增产粮食的品种结构。加强水资源论证和节水工作,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吉林省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会议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粮食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要抓紧研究增加粮食生产的规划和措施。

・・・・・・>>>

7月9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和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

会议指出,我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的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坚持以改革推动经济发展,以改革推进改善民生,以改革促进社会和谐,以改革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按照“十一五”规划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明确了具体任务,确定了各项改革任务的牵头负责部门和实施步骤。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搞好改革的总体规划和统筹部署;突出重点,力求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明确责任分工,认真督促落实,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会议认为,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对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生物育种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实施这一重大专项的目标,是要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提高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产业化整体水平,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会议指出,专项实施方案经过科学、民主、严格的论证,已基本成熟,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这项重大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完善方案,抓紧组织实施。

・・・・・・>>>

7月23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节油节电工作和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审议并原则通过《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草案)》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草案)》。

会议指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能源供应紧张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我国能源消费不合理、利用效率低的状况仍然比较严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型公共建筑、城市景观以及家庭用电等方面还存在许多浪费现象,节约潜力很大。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必须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把节油节电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会议强调,要突出重点,抓住汽车、锅炉、电机系统、空调、照明等应用面广、潜力大、见效快的关键领域,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一要抓好汽车节油。严格执行车辆淘汰制度,对节能环保型汽车实行消费税优惠政策,提高大排量汽车消费税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二要抓好锅炉节油。把关停燃油发电机组作为关停小火电的重点,加大对节约和替代石油项目的支持力度。三要抓好电机系统节电。制定低效落后电机及拖动设备淘汰目录和淘汰计划,加快淘汰进度。鼓励使用节能专用设备,实施节能改造。四要抓好空调节电。实行鼓励消费者购买高效节能空调的财税政策。五要抓好照明节电。加大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力度,今明两年大中城市政府机关、城市道路照明、宾馆饭店、公共场所等全部淘汰低效照明产品。六要抓好办公节能。会议要求,要突出抓好重点用电用油单位的节能工作,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落实节油节电的价格政策,依法查处各种浪费石油和电力的行为,保证各项节能措施的落实。

会议强调,节约能源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责任。会议决定在全国开展全民节能行动,主要包括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活动、每周少开一天车、严格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减少电梯使用、控制路灯和景观照明、普及使用节能产品、使用节能环保购物袋、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夏季公务活动着便装、培养良好节约习惯等10项举措。要通过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进一步增强能源忧患意识和节能意识,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型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会议指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等公共机构带头节能,对增进全社会节能意识具有重要的引导和示范意义。为推动公共机构节约能源,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有必要制定《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条例草案明确了公共机构及其负责人在节能工作中的责任,规定公共机构应建立健全节能管理规章制度,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和纠正能源浪费现象,并接受社会监督。

节约粮食的措施篇(5)

这种新模式把种粮农民的利益与粮食经营者的利益紧密联结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储粮难问题,有利于农民根据市场粮价变化销售粮食,是搞活粮食流通的有益探索。

新模式的方便之处自然不少。首先是存取自由。“粮食银行”存取时间通常为1年,其间粮权不变,可随时提取存粮或兑现;其次是保值增值。部分“银行”里,农民存粮后可以直接提取现金,也可根据市场价格变化随时结算;再次是与便民连锁店联网,兑换方便。农民凭“存折”可到粮食系统开设的“粮油超市”兑换不同品种的粮油或其他商品。然而,有了新模式,就真能立刻让全国农民设囤储粮成为历史吗?其实也不然。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有超过2亿农户存粮,每年储存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0%以上。可见,在目前的粮食储存中,分散的农户仍是储粮主体,仍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蓄水池,仅仅依靠“粮食银行”等新模式还依然不够。如何指导农户科学储粮,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收储工作的重要一环。

我国农户家庭储存的粮食每年约2500亿公斤,约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0%。由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保管技术水平低,受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粮食损失严重。据国家粮食局抽样调查,全国农户储粮损失率平均为8%左右,每年损失粮食约200亿公斤,相当于6160万亩良田粮食产量。

近年来,为减少农村粮食产后损失,各地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研发和示范推广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

节约粮食的措施篇(6)

一、明确工作目标

经过努力,到“十二五”期末,使全市部分企业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严重浪费粮食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粮食节约技术和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粮食节约政策、标准和措施不断完善并得到较好实施,粮食和食品在生产、收购、储存、加工、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损失浪费明显减少,粮食和食品品质极大改善,全社会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显著增强,科学、文明、健康的饮食和消费风气基本形成。

二、强化任务和责任

市发改委负责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市农业局、市粮食局、市经信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地铁局、市商务局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粮食生产、收购、储存、加工、运输和消费环节的节约工作。市财政局、市接待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教育局要抓好公务接待活动、行政机关、学校等领域的节约粮食工作。科技、质监、卫生、旅游、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各自的特点,积极做好节约粮食工作。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各项节粮措施落到实处。

三、落实工作措施

(一)加强粮食生产和养殖业节约。一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狠抓基本农田保护,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二是抓好粮食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的节约,确保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78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350万吨以上。大力推广杂交种子精选包衣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加大病虫草鼠害防治力度,增加粮食产量;推广适时机械收获等先进实用技术,减少生产损失。三是抓好畜禽饲养的节约。要抓紧制定我市节粮型畜牧养殖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牲畜养殖。积极开发利用秸杆等非粮食物资源,改进畜禽养殖方式,积极推广“标准化养猪150模式”和“农户养牛165模式”,促进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饲料转化率。

(二)认真执行国家政策,及时收购农民余粮。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收购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企业及时做好各项收购准备工作。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满足农民售粮需要。要大力发挥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的作用,定期开展收获粮食质量监测与调查工作,准确掌握粮食质量状况,及时发现粮食质量安全隐患,避免因质量问题造成粮食损失。各类粮食收储企业要加强精细管理,努力做到粮食颗粒归仓。

(三)做好粮食储存和保管工作。一是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抓紧制定并组织实施《市粮油仓储设施“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升粮食仓储设施功能,改善储粮条件,提高粮食储存质量。二是提高科学储粮水平。要在巩固现有温控气控储存、低温低氧低剂量“三低”储存、机械通风储存等先进储粮技术的同时,积极探索物理、生物防虫等绿色环保先进储粮技术,降低粮食污染,延缓粮油储存品质劣变速度。从今年起,国有粮食企业储存的粮油要选用一种以上的科学储粮办法,使科学储粮比例必须达到100%。三是严格规范仓储管理。积极开展“四无”粮库和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创先活动,规范企业仓储行为,优化各环节的流程和操作规范,减少粮食入库、出库、倒库、清库等环节的损失损耗。四是实施农村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工程。加大对农户科学储粮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着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户储粮新装具、新技术。今明两年,各地要有计划地指导农民开展农户“丰产仓”储粮试点工作,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农户“丰产仓”等新装具储粮比例达到60%以上。同时,积极鼓励粮食购销企业面向农民开展代购、代销、代储业务,逐步扩大“粮食银行”试点范围,减少农户家庭储粮损失。

(四)努力提高粮食加工和转化利用率。一是积极推广使用粮油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加快淘汰高耗粮、高耗能的落后产能,实现加工技术改造升级,提高粮食加工出品率。二是加强粮油资源的高效利用,尤其是米糠、胚芽、稻壳等副产物的高效转化。引导和推进加工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发展粮食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加工转化增值,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加工用粮模式,有效利用粮食资源。针对当前我市大米加工产能过剩的情况,各地要积极引导投资者投资粮油深加工领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三是大力发展粮油食品加工业。按照“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的要求,推进传统主食品工业化生产,树立健康消费观念,鼓励发展全谷物食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大力倡导适度加工,改变片面追求“精”、“细”、“白”的消费倾向。要根据人体健康营养的需要,研究开发营养强化食品。四是加强产业政策指导,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科学布局,逐步建立现代粮油加工体系。

(五)积极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业。编制实施我市粮食现代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着力构建以粮食现代物流中心为节点、各县市区中心骨干粮库为支撑和以各骨干收纳库为网络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重点推进粮食现代物流中心项目一期工程、松滋粮食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新型粮食运输装备,严格执行粮食装卸作业标准和运输管理规则,大力推广“四散”(散装、散运、散卸、散储)技术,提高粮食物流技术装备水平,简化运输环节,缩短运输周期,减少粮食运输环节的损失浪费。“十二五”期末,全市粮食物流“四散化”比例达到40%以上。

(六)大力推进餐饮业节约。按照营养、健康、适量、节俭的原则,制定完善餐饮服务标准和文明用餐规范,大力推广百姓营养工程,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合理消费、文明消费。破除在饭店用餐讲排场、比阔气的陋习,适量点菜,鼓励剩余饭菜打包,避免浪费。有条件的餐饮企业,要积极为顾客提供营养配餐服务。鼓励发展大众化餐饮和餐饮业连锁经营,加快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积极创建“绿色”饭店。加快餐饮业信息化建设,减少粮食和食品采购、储运、加工环节的浪费。加强餐厨垃圾管理,积极推进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七)切实抓好食堂节约。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要转变经营和服务机制,积极推广餐饮服务外包,强化经济核算和成本控制,加强粮食、副食品和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及加工管理,防止腐烂变质。根据卫生可口、营养健康、经济适量的原则烹饪制作食品,搞好营养配餐,尽量减少剩余,对剩余食品进行回收处理。要实行精细化管理,改进供餐、用餐方式,多供应小份量食品,方便用餐人员适量选取。要在餐厅摆放提示牌或张贴宣传画,提醒用餐人员注意节约,管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对倾倒剩菜剩饭的行为提出批评教育。

节约粮食的措施篇(7)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012-02

1.引言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求得生存的最起码条件,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甚至是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博弈重要筹码以及发起战争的主要导火线。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粮食问题更显尤为关键,历届中央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始终作为国家首要任务来抓。然而,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大举推进,农村青壮力劳动力大幅向城市转移,当前种粮主要劳动力妇女、儿童和老人,无论是自身体力还是农业科技素质、农业机械操作能力都不能满足粮食生产的需要,根本扛不起种粮这面大旗。另一方面,我国人口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依然在高基数上增长,对粮食需求逐年增多,而我国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不断下降,人多地少地瘦矛盾日益加剧。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有效供给将成为地方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以及研究的重要课题。

种粮大户一般是指将绝大多数农户的土地流转到手中,作为商品粮基地,大规模集中连片种植粮食作物的农户或经营组织。种粮大户的特点是经济势力强、农业科技素质高、懂管理、擅经营,有利于粮食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能够大幅减少粮食生产成本、有效增加种粮收入、提高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中还可以增加农村就业岗位,能有效解决土地被流转这部分农民和其他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着实增加农民收入重要途径。目前,种粮大户数量多少不仅作为评估当地农村土地流转程度的关键指标,而且已成为衡量―个地方当前粮食生产水平的首要因子,积极培育种粮大户,确保粮食规模化种植已成为粮食主抓部门的特等大事。

2.楚雄市种粮大户现状

楚雄市位于云南省滇中腹地,素有“滇中粮仓”之美誉,常年种植粮食作物57万亩左右,年生产粮食约2亿千克,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肩负着滇中地区粮食生产任务。近年来,地方政府大力鼓励和支持培育粮食种植大户,从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给予相应扶持。但由于自然、社会、政策措施等综合因素,种粮大户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前景令人堪陇。

2.1数量少、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

2015年,全市共有种粮面积达到200亩以上的大户仅有3户,总承包面积共计约2500亩,占全市现有总耕地面积35.7万亩的0.7%,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为油菜和水稻两种作物,单种作物连片集中种植面积不超过400亩,总产油菜吨、产水稻吨,单产水平低于当地农户种植水平,3户种粮大户对全市粮食生产中贡献率十分低。

2.2土地流转面较窄,涉及农户数量有限

3户大户所承包土地都位于城市周边15公里范围内,交通便利、水源条件好、农业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耕地等级相对较高,而其它离城市较远的粮食主产区没有种粮大户落脚,承包地才个涉及2乡镇,其余13个乡镇处于空白,总户数1100多户,每户流转面积一般都不超过5亩。

2.3补助措施单一、扶持资金明显不足

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对3户大户的扶持主要是物资方面:一是市农技中心将所有种植大户承包地纳入粮食高产创建项目示范区,油菜作物60%以上肥料由农业部门补贴,水稻作物种子、化肥、农药全部由项目经费支付,在水稻育秧等环节补贴2-5万元;二种粮大户农机购置时作为享受相应的国补、省补的重点对象,种植和收割期间由市农机推广站负责协调全市闲置农机参与作业;三是市农技中心每户种粮大户配备1员技术指导专家,进行跟踪服务;四是承包土地立为水稻种植繁种区,水稻按种子收购价进行回收。综合以上补贴,种植大户每亩实际享受扶持补助约500元左右,距实际承包种粮差价300元以上。

2.4经营状况不善、亏损十分严重

种粮过程中均未实现标准化生产,全市当前主推的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油菜规范化种植、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先进农业科学没有真正应用到粮食生产过程中。据测产,油菜平均每亩单产约180千克/亩,每亩低于当地农户种植的40千克;水稻每亩单产450千克,低于当地农户种植平均630千克180千克。2015年,3户种粮大户均没有实现预期效果,不同程度出现亏损,最低亏损达50余万元,最高超过100万元。

3.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

3.1粮食价格较低、生产成本过大

当前,由于国家制定的粮食保护价过低,2015年水稻保护价仅为3.1元/千克,难以刺激种粮的积极性,特别是具有一定经济势力的企业和个人大多不愿意从事粮食生产投资,加之粮食生产周期长、不可预测因素多,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紧缺和农用物资始终高价位运转,造成粮食种植成本大幅增高。据测算,楚雄当地每亩水稻生产成本超过1200元,产值1800元;玉米每亩生产成本达到600元、产值1000元;小麦每亩生产成本250元,产值400元,若作为承包地扣除每亩1500元租金,基本每亩每年亏损近800元。

3.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气候频发,粮食难以实现高产、稳产

楚雄市处于云贵高原中部,地势不平、水利基础条件差、交通欠发达,信息闭塞,多年持续干旱,降雨严重不足,并且分布时空不均匀,夏、秋两季降水达80%以上,导致冬、春季干旱,小春作物产量过低、大春作物前期保苗水无法保证。除此之外,冰雹、大风、暴雨、降雪、低温霜冻等天气较频繁,对粮食生产造成较大威胁,每年因灾造成减产不低于15%。

3.3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力投入过多

粮食生产过程中,无论是油菜还是水稻,除实现机耕机耙外,播种、施肥、灌溉、收割和凉晒主要还是靠传统的人工劳作,特别是水稻育秧、除草环节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大型先进实用的农机没有投入到生产中,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对粮食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农机瓦力小、效率低下,相当一部分农活还得靠高昂的人力,从而导致粮食种植成本大幅攀升,同时由于生产战线拉得过长,粮食作物往往错过最佳农时节令,对粮食产量影响较大。

3.4政策扶持导向错位,种粮大户享受优惠条件打折

2015年政策主要是农用生产物资的补贴,而对种粮大户自身建设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帮助,比如没有对种粮大户进行种粮技术培训,很少带领到外地参观学习,本地大户与外地区大户交流种植、管理、经营经验的机会较少,提供农业信息量明显不足。以此同时,国家明确规定谁种粮谁享受种粮补贴,而3户大户均没有享受种粮农民补贴,补贴金全部兑付给当地农户,一程度上也减少了大户的种粮收入。

3.5种粮大户生产经验欠缺、经营管理不当

3户种粮大户均为个体私营老板,除其中l户外,其余2户长期从事非农业行业经营,不熟悉粮食生产工作,没有掌握一定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在种植过程中管理粗放、用工不合理、生产成本估计不足,应对自然灾害方法措施不当,粮食市行清分析不透彻。

4.对策与建议

4.1统筹规划、创新机制,大力培育种粮大户

当前楚雄市种粮大户数量和规模与现实粮食生产需要极不相对称,地方政府应创造性地发展种粮大户,要将种粮大户作为农业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是科学规划大户发展区域、确定发展户数、制定大户标准,循序渐进、逐年扩大,争取通过3-5年时间,培育承包面积不低于300亩-2000亩的种粮大户100户以上,粮食主产区50%以上粮食由种粮大户种植和经营;每年市财政要拿出60%以上的农业生产投资资金来发展种粮大户,并从相关部门抽调一批有能力、懂技术、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种粮大户服务办”,专门从事种粮大户服务工作,要将培育和服务种粮大户作为考核部门和个人的硬性指标,甚至作为干部提拔、工作调动的重要依据。

4.2精心挑选种粮大户,适当提高培育门槛

种粮大户对全市粮食生产起着关键作用,种粮大户素质和水平决定着全市粮食生产高度,因此,应当遴选具有相当的经济势力、掌握一定种粮知识,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必须拥有相对完备的农业机械农具,热衷农业、信誉好、实干精神强,能够长期投资粮食生产的个人或企业作为培育对象。

4.3转变扶持方式、扩大服务范围

大户的收入不仅需要充足的粮食生产补贴,还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只有尽可能地节约生产成本、充分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措施,才能确保粮食增产又增收。种粮大户在今后将承担起粮食生产的重任,地方各部门应整合农村土地流转、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补贴等项目,物资上基本实现全额补贴、农机补贴要实现40%以上,地方政府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提高补贴额度;除此之外,定期对种粮大户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自身能力,同时挑选一批农技人员与种粮大户结成对子,在产前、产中、产后进行跟踪服务,服务工作一定要做细、做实,具体包括粮食作物种类和品种选择、田块肥力状况调查分析,农作物施肥量把握、病虫害防治、农业经销信息提供、自然灾害应对措施等与种粮收入息息相关的具体工作。

4.4引进粮食深加工企业、搭建粮食产值提升平台

通过招商引资渠道,大力引进一批粮食深加工企业,如酿酒业、食品加工业等,使在本地区粮食产业链得到不断延伸,最大限度提高种粮大户收入,为大户创建良好的营销环境、增收渠道,让大户真正从种粮食中受益,从而提高他们种粮的积极性。

4.5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服务种粮大户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种粮产业,在种粮大户周边地区大鼓励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育秧合作社,保证种粮大户栽插和收割期间具有充足的农机服务力量,能按时完成栽种;农忙时节组织社会富余劳动力到大户基地就业,解决种粮大户劳动力紧张、生产节奏缓慢等突出问题。

4.6种粮大户自身应扩大经营范围

4.6.1适当调整种植制度,丰富种植模式

对于水源条件好、交通便捷,销售渠道广的地区,种粮大户可以采取大春种植粮食作物,小春适当调整种植经济作物,同时为提高复种指数可在粮食作物中套种其它瓜果、蔬菜经济作物,切实提高大户自身收入。

4.6.2粮食种植与养殖业有机结合

种粮大户粮食和秸秆较为丰富,可以适当发展畜牧业,畜禽粪便又可作为农家肥,既培肥地力又可节约化肥用量;还可以在田问发展淡水养鱼,有效减少虫害、减少水稻农药施用量,有效改善稻米品质。

4.6.3粮食种植与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

节约粮食的措施篇(8)

(一)粮食物流规模巨大

*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历史上外调粮食较多,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播种面积稳定在年*万公顷以上,年总产量2800万吨左右。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的14%。有42个县(市、区)被列为全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县。粮食商品量保持在*万吨,商品率30%左右。近几年调出省外粮食年均400万吨,从外省购进小麦、玉米等粮食近300万吨,并有逐年增大的趋势。预计随着商品量的增加以及与外省粮食品种互补性的增强,到2015年,*粮食流通总量将增加到1300万吨。从流通方式看,火车运输占70%,汽车运输占25%,水路占5%。*出口粮食主要经*、*到*张家港、*港和*港换船外运。

(二)仓储设施较为完善

全省现有国有、国有控股仓储企业*个,总仓容*万吨,其中完好仓容*万吨。非国有企业总仓容在*万吨左右,基本上为完好仓容。有铁路专用线库点*个,仓容*万吨,年实际中转量*万吨。有专用码头粮库*个,泊位*个,总吨位*万吨,年实际中转量*万吨。*年利用国债资金分三批建设了国储粮库项目*个,仓容*万吨,总投资*亿元,分布在全省*余个粮食主产县、市。散粮收发功能得到了加强,*年建设了容量*万吨的浅园仓,具备了铁路、公路的散粮接收发功能。新建粮库项目均配置了机械通风、熏蒸杀虫、粮情检测及汽车衡等先进储粮设备、检测管理系统。粮食进出库基本实现了机械操作,全省三批新建粮库共配置机械设备*台套,投资*万元。*年建设的7个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总仓容*万吨,均按散粮装卸要求设计,有力地提升了我省粮食流通“四散化”水平。

(三)粮食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

*粮食储藏技术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全省机械通风储粮达到90%,一批储粮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建立了“潇湘粮网”网站,各市、州粮食局和新建国储粮库按标准建立了局域网,有近300人的专业操作人员,及时粮食市场信息。省粮油产品质监站作为全国唯一的稻谷区域重点粮油产品质检站,拥有国家和*省粮油产品质量监测权,承检产品(参数)达到六大类173项。全省还有8个市州建立了粮油产品质监站,并通过了国家局的验收和授牌。

(四)粮食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

*粮食产业形成了以米面油为支撑的加工体系,目前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408家,总资产逾100亿元。其中大米加工企业377家,年加工能力450万吨。有农业产业化部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39家、市级龙头企业142家。*年,新增享受省级龙头企业待遇15家,规模以上企业加工大米突破300万吨、面粉面条30多万吨、食用植物油20多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10亿元。现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质量免检产品8个、*名牌产品39个、全国放心粮油企业产品186个。粮食物流企业初具规模,全省现有仓储企业344家,其中仓容量5万吨以上的49家,年周转量50万吨的企业有20多个。

但从总的来看,*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还比较落后,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的问题非常突出。一是仓储设施不能适应散粮接卸的需要。目前现有完好仓容中适合散装、散卸的仓容仅占3%,其余97%的平房仓不适应散粮接收发的需要,适合粮食散装散卸的立筒仓、浅圆仓在新建国储库仓容中也只占到13%。二是运输方式落后。粮食收购环节基本采用麻袋、塑料编织袋包装,在储存环节拆包散储,到中转和运输环节又转为包装形态。流通中经过多次灌包、拆包,包装材料耗费大、粮食损失多、掺混杂质情况严重,人工成本非常高。三是装卸自动化水平低。绝大部分粮食的装卸仍采用传统的肩背肩扛装卸方式,效率很低。目前我省还没有粮库配备专业的铁路散粮卸车设施。四是组织化程度低。物流资源分散,粮食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销脱节,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影响了整个粮食流通的发展。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必须大力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科技为支撑,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建立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初步实现粮食流通四散化,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增强应对粮食市场波动的调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基本原则

推进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按照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粮食现代物流设施项目,引导企业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府主要通过编制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并从政策上扶持企业投资现代粮食物流。粮食物流项目建设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运作,建设资金主要由企业自行筹措,风险由企业自行承担。

——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继续推进国有粮食企业的改组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粮食流通体制的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分割,促进仓储设施社会化和运输服务市场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粮食物流链各个环节的无缝联结。

——整合资源、企业推进。充分利用现有粮食流通设施,整合资源,以粮食企业为主要力量,实施粮食现代物流项目。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在规划第一阶段主要建设纳入规划的重点项目,解决粮食物流“四散化”水平过低的突出矛盾。在规划第二阶段主要解决重点项目的配套建设以及区域内部的粮食物流现代化问题。

——技术先进、注重效益。要结合我国国情、省情及粮情,着眼于未来发展,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成熟的技术,减少粮食损耗,降低流通成本。规划安排的项目要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初步形成跨省跨区粮食物流通道,完善重要物流节点,基本实现粮食流通“四散化”(散装、散卸、散储、散运)和整个物流环节的无缝化连结,建立以*粮食现代物流园为中心,以岳阳、衡阳、郴州、怀化等区域性现代物流园为骨干,以宁乡横市、湘西洪源粮食物流园等遍布全省的粮食储备、加工、物流企业为支撑的统一开放、方便快捷、运转高效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三、规划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规划布局

1、粮食物流总量规划。近年来全省粮食总流通量约为900万吨,其中省外流入约300万吨,省内调出约为400万吨,省内区域间流通量约为200万吨。预计到2015年,全省粮食总流通量约为1300万吨。

2、主要粮食物流通道规划。根据国家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结合*粮食流通实际,在全省规划建设“四纵两横”六大粮食物流通道。“四纵”为:京广线、洛湛线、枝柳线铁路和*水道。“二横”为:湘黔线、湘桂线二条铁路。这六条通道既是我省粮食流出、流入通道,也是全国跨省粮食运输的主干道。

3、区域布局。国家发改委《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把*、岳阳、衡阳定为国家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布局的跨省粮食物流通道节点。根据我省实际,将重点建设“一个中心、四大骨干”,即以*粮食现代物流园为中心,辐射省内外;以岳阳为湘北物流区域、以怀化为湘西物流区域、以衡阳为湘中南物流区域、以郴州为湘南物流区域的四大骨干,流向粤、桂、云、贵等地,形成南北对应、东西互动、地区协调、各有侧重的物流格局。

(二)主要任务

1、建设好一批现代粮食物流园区。在主要粮食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设一批适应现代流通要求特别是散装散卸的粮食物流园区,完善物流节点,发挥园区功能,实现铁路、水路、公路的有效衔接和长短途运输方式的合理转换,提高粮食快速中转能力。其中以*粮食现代物流园为中心节点(重点建设好*粮食中心批发市场和霞凝粮库水运码头),岳阳、衡阳、郴州、怀化物流园为区域性骨干节点,其他为市级节点。

2、形成跨省跨区粮食物流通道。重点建设京广线、枝柳线、湘桂线、湘黔线、洛湛线沿线有铁路专线或有月台、罩棚的粮食流通项目,增建或改造中转仓容和装卸设施,提高粮食快速中转和供应能力。完善港口中转库及粮食码头功能,建设好洞庭湖、*水道粮食通道。其中长、株、潭、衡、郴州稻谷流出通道主要通过铁路运往周边省份。环洞庭湖区粮食流出通道经水路运往东南沿海;经铁路直达两广等销区;经公铁联运销往湘中、湘西地区。粮食流入通道主要是三条:一是由京广线进入全省各地;二是由京珠高速或107国道入湘;三是经海运由*抵岳阳。

3、发展散粮运输。依托现有散粮设施,加快建设和完善重要通道和节点的散粮配套设施,打破制约散粮运输发展的“瓶颈”。推动形成收纳、集并、中转、运输、储存、发放多环节一体化的散粮运输系统。加快发展散粮汽车运输,形成收纳库到中转库和收纳库、中转库到粮食加工企业的“包粮改散粮”运输,提高粮食公路散粮运输的比重;建立水运散粮中转运输系统,发展散粮船舶运输;推动散粮集装箱公铁联运,发展“门对门”散粮配送服务。

4、提高粮食物流组织化程度。加强与省外销区及省内产、销区的有效对接,搞好小麦、玉米、大豆等调入品种的产购衔接,建立稳定的粮食运输通道。鼓励粮食经营和加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整合形成一批跨行业、跨地区,集粮食收购、储存、中转、加工和贸易等业务于一体的大型粮食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粮食物流。建立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粮食物流信息资源共享。

5、加强技术设备研发推广和标准化工作。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吸收,加快研制并推广散粮运输工具和技术设备。制定和推广粮食物流标准,实现粮食仓储设施、运输工具、装卸机械、信息编码、品质检测标准化。

6、建立粮食应急调控体系。在全省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和骨干粮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国有粮食企业直接投资方式,控制一些重要物流节点,建立全省粮食应急调控体系。

四、建设项目

为实现我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目标和任务,要重点加强物流园区建设、主要物流通道和节点的散粮设施建设。

(一)项目建设内容。规划期内的主要项目建设内容包括:

1、建设物流园区。在主要粮食物流通道,按照粮食流向、流量、区域位置、基础条件等综合要素,建设一批对粮食流通和宏观调控产生重要影响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粮食物流园区。

2、建设和改造部分散粮中转库。在主要散粮物流节点建设和改造一批适应散装散卸的立筒仓、浅圆仓和粮食集装箱中转站等散粮中转设施,增加铁路散粮发运和接卸能力。建设标准为:粮食中转库、储备库年中转量在30万吨以上;港口库、码头年中转量在50万吨以上。

3、增加散粮接收发设施。在主要散粮物流节点,依托物流园区、大型粮库和粮油加工企业、码头,建设与散粮车辆配套的卸粮坑,提升输送系统,提高散粮接卸能力。为物流节点上的大型平房仓等配备吸粮机、散粮倒运车、出仓机、装车机等散粮接收发放设备,提高散粮发运及接卸能力。

4、增加散粮运输工具。按照跨省跨区主要粮食物流通道的粮食流量、品种和作业需求,增加适用的散粮运输工具。鼓励大型粮食物流企业增加散粮火车皮、散粮汽车及散粮集装箱。

5、建设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和检验检测设施。鼓励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和信息服务中心建立粮食电子交易和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在粮食物流的主要环节建设相应粮食检验检测设施。

(二)建设项目

见附录。

(三)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资金以企业自筹为主,通过招商引资、银行贷款、募集民间资本等多渠道筹措。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用于跨省跨区粮食物流通道建设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来说,属于规划中的跨省跨区粮食物流通道及节点的港口、中转库、储备库装卸发放设施、运输工具等建设项目,根据项目目录,由企业自主投资,国家给予补助或贴息;属于规划中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项目、粮食物流标准体系建设等,争取由中央预算内资金直接投资建设;属于规划中的新建和改建粮食仓储设施项目、粮食物流园区项目等,主要通过企业自主筹资建设,各级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及贴息。

五、组织实施

(一)项目组织。由省发改委会同省粮食局负责本规划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有关粮食物流企业是规划建设项目的具体承担单位。根据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确定的项目,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严格执行招投标、工程监理等各项法规制度。

(二)实施步骤。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和省发改委、省粮食局确定的主要建设任务,制定年度计划,分步推进实施。

(三)政策措施

1、创新体制。进一步创新粮食仓储、运输管理体制,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整合现有粮食物流资源,推进仓储、码头设施社会化和运输服务市场化。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储粮库建设项目、世行粮食流通项目、机械化粮库项目要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进行必要的资源整合,使国有资产发挥最大的效益。进一步探索引进社会和外资进入粮食物流设施建设领域,形成粮食物流多元化投资格局,推动物流设施的社会化、市场化改革。

2、完善政策。进一步完善产业倾斜、税收优惠、价格支持等政策措施,积极推广散粮运输,对符合规划要求的散粮物流设施建设项目用地依法优先审批。跨省跨区粮食物流项目要纳入国家和同级政府重点项目管理,加快推进现代粮食物流发展。

节约粮食的措施篇(9)

(一)粮食物流规模巨大

湖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历史上外调粮食较多,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播种面积稳定在年500万公顷以上,年总产量2800万吨左右。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的14%。有42个县(市、区)被列为全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县。粮食商品量保持在800—900万吨,商品率30%左右。近几年调出省外粮食年均400万吨,从外省购进小麦、玉米等粮食近300万吨,并有逐年增大的趋势。预计随着商品量的增加以及与外省粮食品种互补性的增强,到2015年,湖南粮食流通总量将增加到1300万吨。从流通方式看,火车运输占70%,汽车运输占25%,水路占5%。湖南出口粮食主要经湘江、长江到江苏张家港、南通港和上海港换船外运。

(二)仓储设施较为完善

全省现有国有、国有控股仓储企业335个,总仓容1228万吨,其中完好仓容986万吨。非国有企业总仓容在300万吨左右,基本上为完好仓容。有铁路专用线库点24个,仓容185万吨,年实际中转量225万吨。有专用码头粮库23个,泊位63个,总吨位3.7万吨,年实际中转量30万吨。1998、2000、2001年利用国债资金分三批建设了国储粮库项目74个,仓容226.5万吨,总投资13.33亿元,分布在全省60余个粮食主产县、市。散粮收发功能得到了加强,1998年建设了容量30万吨的浅园仓,具备了铁路、公路的散粮接收发功能。新建粮库项目均配置了机械通风、熏蒸杀虫、粮情检测及汽车衡等先进储粮设备、检测管理系统。粮食进出库基本实现了机械操作,全省三批新建粮库共配置机械设备5033台套,投资14638万元。1995-2000年建设的7个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总仓容78.5万吨,均按散粮装卸要求设计,有力地提升了我省粮食流通“四散化”水平。

(三)粮食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

湖南粮食储藏技术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全省机械通风储粮达到90%,一批储粮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建立了“潇湘粮网”网站,各市、州粮食局和新建国储粮库按标准建立了局域网,有近300人的专业操作人员,及时粮食市场信息。省粮油产品质监站作为全国唯一的稻谷区域重点粮油产品质检站,拥有国家和湖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测权,承检产品(参数)达到六大类173项。全省还有8个市州建立了粮油产品质监站,并通过了国家局的验收和授牌。

(四)粮食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

湖南粮食产业形成了以米面油为支撑的加工体系,目前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408家,总资产逾100亿元。其中大米加工企业377家,年加工能力450万吨。有农业产业化部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39家、市级龙头企业142家。2007年,新增享受省级龙头企业待遇15家,规模以上企业加工大米突破300万吨、面粉面条30多万吨、食用植物油20多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10亿元。现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质量免检产品8个、湖南名牌产品39个、全国放心粮油企业产品186个。粮食物流企业初具规模,全省现有仓储企业344家,其中仓容量5万吨以上的49家,年周转量50万吨的企业有20多个。

但从总的来看,湖南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还比较落后,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的问题非常突出。一是仓储设施不能适应散粮接卸的需要。目前现有完好仓容中适合散装、散卸的仓容仅占3%,其余97%的平房仓不适应散粮接收发的需要,适合粮食散装散卸的立筒仓、浅圆仓在新建国储库仓容中也只占到13%。二是运输方式落后。粮食收购环节基本采用麻袋、塑料编织袋包装,在储存环节拆包散储,到中转和运输环节又转为包装形态。流通中经过多次灌包、拆包,包装材料耗费大、粮食损失多、掺混杂质情况严重,人工成本非常高。三是装卸自动化水平低。绝大部分粮食的装卸仍采用传统的肩背肩扛装卸方式,效率很低。目前我省还没有粮库配备专业的铁路散粮卸车设施。四是组织化程度低。物流资源分散,粮食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销脱节,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影响了整个粮食流通的发展。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湖南必须大力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发展湖南粮食现代物流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科技为支撑,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建立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初步实现粮食流通四散化,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增强应对粮食市场波动的调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基本原则

推进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按照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粮食现代物流设施项目,引导企业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府主要通过编制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并从政策上扶持企业投资现代粮食物流。粮食物流项目建设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运作,建设资金主要由企业自行筹措,风险由企业自行承担。

——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继续推进国有粮食企业的改组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粮食流通体制的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分割,促进仓储设施社会化和运输服务市场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粮食物流链各个环节的无缝联结。

——整合资源、企业推进。充分利用现有粮食流通设施,整合资源,以粮食企业为主要力量,实施粮食现代物流项目。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在规划第一阶段主要建设纳入规划的重点项目,解决粮食物流“四散化”水平过低的突出矛盾。在规划第二阶段主要解决重点项目的配套建设以及区域内部的粮食物流现代化问题。

——技术先进、注重效益。要结合我国国情、省情及粮情,着眼于未来发展,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成熟的技术,减少粮食损耗,降低流通成本。规划安排的项目要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初步形成跨省跨区粮食物流通道,完善重要物流节点,基本实现粮食流通“四散化”(散装、散卸、散储、散运)和整个物流环节的无缝化连结,建立以湖南粮食现代物流园为中心,以岳阳、衡阳、郴州、怀化等区域性现代物流园为骨干,以宁乡横市、湘西洪源粮食物流园等遍布全省的粮食储备、加工、物流企业为支撑的统一开放、方便快捷、运转高效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三、规划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规划布局

1、粮食物流总量规划。近年来全省粮食总流通量约为900万吨,其中省外流入约300万吨,省内调出约为400万吨,省内区域间流通量约为200万吨。预计到2015年,全省粮食总流通量约为1300万吨。

2、主要粮食物流通道规划。根据国家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结合湖南粮食流通实际,在全省规划建设“四纵两横”六大粮食物流通道。“四纵”为:京广线、洛湛线、枝柳线铁路和湘江水道。“二横”为:湘黔线、湘桂线二条铁路。这六条通道既是我省粮食流出、流入通道,也是全国跨省粮食运输的主干道。

3、区域布局。国家发改委《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把长沙、岳阳、衡阳定为国家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布局的跨省粮食物流通道节点。根据我省实际,将重点建设“一个中心、四大骨干”,即以湖南粮食现代物流园为中心,辐射省内外;以岳阳为湘北物流区域、以怀化为湘西物流区域、以衡阳为湘中南物流区域、以郴州为湘南物流区域的四大骨干,流向粤、桂、云、贵等地,形成南北对应、东西互动、地区协调、各有侧重的物流格局。

(二)主要任务

1、建设好一批现代粮食物流园区。在主要粮食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设一批适应现代流通要求特别是散装散卸的粮食物流园区,完善物流节点,发挥园区功能,实现铁路、水路、公路的有效衔接和长短途运输方式的合理转换,提高粮食快速中转能力。其中以湖南粮食现代物流园为中心节点(重点建设好湖南粮食中心批发市场和霞凝粮库水运码头),岳阳、衡阳、郴州、怀化物流园为区域性骨干节点,其他为市级节点。

2、形成跨省跨区粮食物流通道。重点建设京广线、枝柳线、湘桂线、湘黔线、洛湛线沿线有铁路专线或有月台、罩棚的粮食流通项目,增建或改造中转仓容和装卸设施,提高粮食快速中转和供应能力。完善港口中转库及粮食码头功能,建设好洞庭湖、湘江水道粮食通道。其中长、株、潭、衡、郴州稻谷流出通道主要通过铁路运往周边省份。环洞庭湖区粮食流出通道经水路运往东南沿海;经铁路直达两广等销区;经公铁联运销往湘中、湘西地区。粮食流入通道主要是三条:一是由京广线进入全省各地;二是由京珠高速或107国道入湘;三是经海运由长江抵岳阳。

3、发展散粮运输。依托现有散粮设施,加快建设和完善重要通道和节点的散粮配套设施,打破制约散粮运输发展的“瓶颈”。推动形成收纳、集并、中转、运输、储存、发放多环节一体化的散粮运输系统。加快发展散粮汽车运输,形成收纳库到中转库和收纳库、中转库到粮食加工企业的“包粮改散粮”运输,提高粮食公路散粮运输的比重;建立水运散粮中转运输系统,发展散粮船舶运输;推动散粮集装箱公铁联运,发展“门对门”散粮配送服务。

4、提高粮食物流组织化程度。加强与省外销区及省内产、销区的有效对接,搞好小麦、玉米、大豆等调入品种的产购衔接,建立稳定的粮食运输通道。鼓励粮食经营和加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整合形成一批跨行业、跨地区,集粮食收购、储存、中转、加工和贸易等业务于一体的大型粮食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粮食物流。建立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粮食物流信息资源共享。

5、加强技术设备研发推广和标准化工作。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吸收,加快研制并推广散粮运输工具和技术设备。制定和推广粮食物流标准,实现粮食仓储设施、运输工具、装卸机械、信息编码、品质检测标准化。

6、建立粮食应急调控体系。在全省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和骨干粮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国有粮食企业直接投资方式,控制一些重要物流节点,建立全省粮食应急调控体系。

四、建设项目

为实现我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目标和任务,要重点加强物流园区建设、主要物流通道和节点的散粮设施建设。

(一)项目建设内容。规划期内的主要项目建设内容包括:

1、建设物流园区。在主要粮食物流通道,按照粮食流向、流量、区域位置、基础条件等综合要素,建设一批对粮食流通和宏观调控产生重要影响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粮食物流园区。

2、建设和改造部分散粮中转库。在主要散粮物流节点建设和改造一批适应散装散卸的立筒仓、浅圆仓和粮食集装箱中转站等散粮中转设施,增加铁路散粮发运和接卸能力。建设标准为:粮食中转库、储备库年中转量在30万吨以上;港口库、码头年中转量在50万吨以上。

3、增加散粮接收发设施。在主要散粮物流节点,依托物流园区、大型粮库和粮油加工企业、码头,建设与散粮车辆配套的卸粮坑,提升输送系统,提高散粮接卸能力。为物流节点上的大型平房仓等配备吸粮机、散粮倒运车、出仓机、装车机等散粮接收发放设备,提高散粮发运及接卸能力。

4、增加散粮运输工具。按照跨省跨区主要粮食物流通道的粮食流量、品种和作业需求,增加适用的散粮运输工具。鼓励大型粮食物流企业增加散粮火车皮、散粮汽车及散粮集装箱。

5、建设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和检验检测设施。鼓励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和信息服务中心建立粮食电子交易和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在粮食物流的主要环节建设相应粮食检验检测设施。

(二)建设项目

见附录。

(三)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资金以企业自筹为主,通过招商引资、银行贷款、募集民间资本等多渠道筹措。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用于跨省跨区粮食物流通道建设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来说,属于规划中的跨省跨区粮食物流通道及节点的港口、中转库、储备库装卸发放设施、运输工具等建设项目,根据项目目录,由企业自主投资,国家给予补助或贴息;属于规划中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项目、粮食物流标准体系建设等,争取由中央预算内资金直接投资建设;属于规划中的新建和改建粮食仓储设施项目、粮食物流园区项目等,主要通过企业自主筹资建设,各级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及贴息。

五、组织实施

(一)项目组织。由省发改委会同省粮食局负责本规划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有关粮食物流企业是规划建设项目的具体承担单位。根据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确定的项目,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严格执行招投标、工程监理等各项法规制度。

(二)实施步骤。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和省发改委、省粮食局确定的主要建设任务,制定年度计划,分步推进实施。

(三)政策措施

1、创新体制。进一步创新粮食仓储、运输管理体制,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整合现有粮食物流资源,推进仓储、码头设施社会化和运输服务市场化。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储粮库建设项目、世行粮食流通项目、机械化粮库项目要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进行必要的资源整合,使国有资产发挥最大的效益。进一步探索引进社会和外资进入粮食物流设施建设领域,形成粮食物流多元化投资格局,推动物流设施的社会化、市场化改革。

2、完善政策。进一步完善产业倾斜、税收优惠、价格支持等政策措施,积极推广散粮运输,对符合规划要求的散粮物流设施建设项目用地依法优先审批。跨省跨区粮食物流项目要纳入国家和同级政府重点项目管理,加快推进现代粮食物流发展。

节约粮食的措施篇(10)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xx总书记明确要求: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刹住。值此XX年世界粮食日和爱粮节粮宣传周之际,我们向全社会倡议:从我做起,节约一粒粮。

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让爱粮节粮成为社会优良风尚。媒体将爱粮节粮作为经常性的宣传内容,报道先进典型、曝光浪费粮食的行为。单位、企业等各类组织、机构采取适当方式开展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宣传。加强对大中小学生爱粮节粮教育,持续抓好以节约粮食为主题的团日、队日活动,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节粮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广大干部群众把爱粮节粮作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道德水平的重要内容。

从每个人每个家庭做起,养成节约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广泛深入开展“爱粮之家”和“节粮小窍门”评选活动,引导更多家庭精打细算、科学用粮,粗细搭配、注重营养、健康饮食,不过分追求米面的“精、白、亮”。外出就餐不过度消费,剩饭剩菜打包带回,杜绝餐桌上的浪费。

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企业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落实公务接待、商务宴请等活动的节约措施,杜绝任何形式的食物浪费。切实抓好在全国大中学校开展的“光盘行动”、“文明餐桌”等活动,把学校食堂建成爱粮节粮的典范,引导幼儿园、托儿所和各类学校爱惜粮食、健康消费。单位食堂和各类餐馆、饭店要认真执行配餐规范和用粮标准,堵住各种浪费粮食的漏洞。

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粮食生产、流通、存储、加工环节的损失浪费。引导和帮助农民做好粮食收获和储存,努力做到颗粒归仓。流通和仓储企业发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科学储粮、节粮减损的能力和水平。粮食加工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提高成品粮转化率,延长产业链条,搞好原粮综合利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努力使爱粮节粮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爱我家园、勤俭养德”倡议书

亲爱的市民朋友:

为在全市深入开展勤俭养德行动,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浓厚氛围,在世界节俭日到来之际,市文明办发出如下倡议:

一、勤俭节约,弘扬勤俭节约传统。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持勤俭办事,倡导节约光荣的社会风尚。

二、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随手关闭水龙头,做到人走水停;使用盆具洗脸、洗手、洗菜,养成节水习惯;一水多用,分质使用,重复使用,提高水的利用率。

三、节约粮食,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就餐时,以吃完、吃饱为宜;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盘中的最后一根菜,不剩饭不剩菜;外出就餐点菜时,适度适量,吃饱为好,剩饭剩菜,打包带走。

节约粮食的措施篇(11)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0-0059-02

1 做好粮食采购,控制后勤成本

高校粮食成本是决定高校食堂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后勤人员要对粮食成本做出有效与合理的控制,针对高校食堂管理工作中的粮食采购问题,我们要加强成本管理理念,提高对传统管理方式的约束,严格控制高校食堂的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优化食堂的服务流程,完善高校食堂的管理制度,从而合理控制采购过程中的贪污和浪费现象,做到维持校园内的饮食管理秩序,构建高校后勤的基础建设,保障学校内外服务的安全高效。

在粮食采购方面,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加强采购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体制,实施采购责任到人的制度,每个操作过程,都必须由特定人员亲自确认并查收。并且需要提高采购人员素质,定期与后勤相关人员进行思想沟通,了解粮食成本的变化情况,对学生食用粮食的价钱方面,进行合理调控。建立专门的采购部门,配置专职成本管理专业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运用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控制方法和理论,在粮食成本方面,强化成本管理和控制,对市场做出准确的分析,根据以往学生食用粮食的情况,做出数据分析,统计出采购计划,并对粮食的真实价格做出合理而有效的市场询问,了解市场行情的动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而合理的对策。

2 关注粮食卫生,注重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是现阶段炒的比较火热的一个话题,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接班人,对于学生食用粮食的安全问题,高校后勤需要引起特别的重视。提高后勤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食堂内部卫生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管理体制,落实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由于现阶段的高校食堂,大多是承包给业务进行经营,所以导致各类思想层次的人都存在,对于食品安全意识或许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缺乏食品安全的鉴别技能和方法,而加上经济化和社会化意识的深入,食堂业主可能因为利润的需求,而尽量购买低价廉质的粮食材料,这就给学生的食品安全和卫生带来了隐患,所以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要定期对这些业主的粮食安全问题进行检测,建立信任体制,确保学生的用粮安全。

高校后勤管理需要落实食品卫生安全的责任岗位,将监督和管理落实到位。将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到位,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稳定高素质管理和服务队伍,将餐饮队伍年轻化、责任化,并且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培训,提升餐饮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宣传相关的食品安全意识,在粮食的生产以及销售过程中,保证食品的安全问题不被破坏。

关于粮食的卫生问题,高校后勤管理系统应该高度重视,并且健全高校的食品安全卫生责任体制,注意粮食生产和运输的关键环节,在粮食集中采购的过程中,控制采购粮食的质量和卫生问题,并且强化粮食采购过程中的验收制度,在粮食储存和加工过程中,关注粮食管理和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于粮食成为食品之后的验收,建立安全管理防范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吃的安全,买的放心。

3 加强粮食调控,落实监管措施

在高校后勤的粮食管理中,做好粮食的保管工作,聘请专业的粮食保管员,对相关粮食保管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进行宣传,做好天气变化、场地变化以及季节变化对粮食质量的影响措施,将粮食仓库做好检测和分析,确保达到“四无”粮食标准,确保仓库内外的干净整洁,并达到绿色粮仓,安全粮食的思想理念。粮食管理的技术人员要对后勤相关工作人员普及粮食管理知识,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方法,争取做到高校后勤储备粮食的绿色、健康和安全,对于储备量比较大的时候,可以适当选择离心风机和轴流风机进行粮食的安全保存,低温通风作业,可以防止害虫的生长和繁殖。实现科学、绿色储粮。

对粮食除了需要管理,还需要控制浪费。在高校的食堂中,可能很多学生没有节约用粮的意识,觉得购买后,吃不完就可以扔掉,从而导致了极大的浪费,对学生的经济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损失。对售饭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员工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充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合理售卖,而又可以让学生不浪费金钱和粮食。也可以设置梯度粮食售卖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食粮,定量的选择购买粮食的多少。对于高校学生食用粮食的管理,可以从管理者、职工、学生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确保管理者的管理对策落实到位,一切以经济节约和食品安全为基底,并且加强对后勤餐饮人员素质和食品安全卫生的培训,确保学生食用粮食的安全。同时,加强对学生节约用粮意识的宣传和教育,从消费者的角度使得学生更加珍惜粮食。

4 加强后勤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

加强高校后勤系统建设,实现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高校发展的角度出发,信息化建设的脚步已经逐步逼近,高校现阶段已经被社会化所影响,这就导致加强高校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已经很有必要。信息化建设是应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措施,也是为了提高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措施。构建共享资源信息系统服务平台,注重后勤基础设施和设备的调控与管理,将后勤管理工作秩序化,程序化,并且建立高校后勤的服务质量体系建设,使得后勤的管理和服务走在良性轨道上。

对于管理者而言,信息化建设可以实行高校粮食的采购、质量、以及运行的监督和管理,对于学生而言,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可以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和信息化平台了解后勤的相关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并且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促进后勤管理在某些政策上得到调整或者提升服务。高校后勤的信息化管理,提升了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促进学生更加了解学校食堂粮食的质量、食用反应等,是提高学校服务质量的保证。

5 总结与归纳

本文从粮食在高校后勤运行中的四个流程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粮食管理的购买、使用、监督、管理这四个方面的高校后勤粮食管理的相关措施。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粮食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如此,合理控制粮食采购成本,做到节约粮食、爱好粮食的调控管理,并且确保学生食用粮食的整个过程的安全性,再加上建立后勤信息化建设,从而可以做到粮食的妥善保管和管理。随着学校市场化和高校体制的不断改革,在高校后勤的粮食保管中,我们要确立因地制宜,有计划、有目标的对粮食进行管理,减少学校后勤成本,节约资源,合理控制粮食的浪费,避免贪污和腐败等现象,提升高校的竞争力,促进高校后勤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向鹏.关于高校的后勤管理状况与分析[J].消费导刊,2013(7).

[2]许淑贞.浅谈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