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水资源工程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1-06 17:31:26

水资源工程论文

水资源工程论文篇(1)

2区域水资源量分析

2.1分析资料来源

白云湖水库工程可供水分析论证主要依据随州水文站实测径流资料。随州水文站1953年5月由湖北省水利厅设立,保存有设立之初至今的观测水位、流量、降水等水文资料,集水面积3827km2。白云湖水库坝址在随州水文站断面下游4.5km,白云湖水库以上流域面积3865km2,为随州水文站控制面积的99.02%。依据随州站长系列径流资料进行计算,确定白云湖水库工程的可供水量。

2.2降水量年际变化分析

区域内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977.6mm,4~10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2.9%,6、7、8三个月的降雨占全年的46.5%。最大年平均降水量1279.3mm,最小年平均降水量640.1mm,年际变化2倍左右。区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折合水量68.32亿m3,p=50%降水量961.0mm,折合水量67.16亿m3,p=75%降水量804.0mm,折合水量56.19亿m3,p=95%降水量617.8mm,折合水量43.18亿m3。区域内降水变化趋势是东北部向西北地区递减,年降水量在1840.5mm~485.5mm之间。全区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在0.17~0.24之间,年降水量最大最小比值在1.8~2.9之间。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暴雨多,强度大,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

2.3区域水量分析

区域内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0.16亿m3,折合径流深288.6mm,径流系数为0.29,径流分布总趋势与年降水基本一致,自东北向西北递减,全区多年平均径流模数为28.8万m3/km2。由于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使得径流季节变化很大。根据随州站1962~2005年实测资料,采用水文比拟法按面积比转换至白云湖坝址。最大年平均流量67.8m3/s(1963年),最小年平均流量7.81m3/s(1967年),多年平均流量31.2m3/s,年径流量9.85亿m3,径流深254.9mm。

2.4区域水质现状分析

涢水干流布设有环潭、随州2个水质监测站,水质监测断面均在河流中央垂线上设置一个表层采样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项目有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硬度、总磷、铜、氟化物、砷、汞、镉、六价铬、铅、锌、氰化物、挥发酚、氯化物、硝酸盐等19项。根据水质现状监测结果,按《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法对现状监测结果进行评价。涢水干流环潭、随州站均设在城镇下游,由于城区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导致水质污染。环潭站水质为V类,随州站水质为劣V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

2.5区域水资源平衡分析

分析白云湖水库供用水,水库不同保证率下的来水量、弃水量、来水量利用率、弃水率。白云湖水库用水对水质的要求为III~IV类,随州城区下水管网改造后,城区所有污水集中汇入白云湖水库下游,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白云湖水库水质明显好转,水质可以满足取水要求。

3工程影响分析及预测

3.1取用水对水资源状况和其它取水户的影响

白云湖水库取水量较少,绝大部分是来水下泄至下游干流,不产生污染,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影响甚微。水库以下不存在对其它取水户的影响与补偿问题。

3.2社会、经济效益影响分析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随州市城市供水不足,新建白云湖水库解决当地的工业、农业用水,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府河大桥至望城岗段,河道在规划城区范围内长4813.7m,河道宽度300~350m,无堤防工程,右岸为山脚阶地,为随州市政治中心所在地,左岸为随州市经济开发区,地势较平坦低洼,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对随州市城区防洪构成威胁。白云湖水库的修建提高了城市防洪能力。枯水季节,上游河道流量小,河床,建造人工湖泊,淹没河道,形成宽阔的水域,调节城市小气候,美化沿河及周边环境景观,创造人水和谐的旅游休闲环境,具有较强的观光旅游服务开发潜力。白云湖水库的兴建促进了城区排水管网的改造,实现雨污分流,污废水的集中整治,有利于涢水的水资源保护。

3.3退水影响及水资源保护措施

工程通过采取各种环境保护措施切实保护水环境和水资源。运行期由于上游存在面源污染,加之水库容量较小,水深较浅,水库容易产生富营养。汛期通过水库的蓄滞洪作用可使得下泄流量不大于天然状态中已经发生的洪峰流量,在枯水期水库下泄流量应维持天然状态流量。由于水库抬高河流的水位,水流通过溢流坝下泄水流流速增加,对下游河道、堤防产生的冲刷作用加强,管理单位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下游河段的河堤进行衬砌。

3.4工程取水水源的可行性分析

白云湖水库工程筑坝建库拦截涢水干流来水作供水水源。农业灌溉供水保证率要求为75%,设计灌溉面积2.5万亩,供水量938万m3;工业用水保证率要求为95%,设计供水量6278万m3。白云湖水库拦水坝坝址处多年平均来水量为9.85亿m3,多年平均可供水量9.235亿m3,水源的水量能够满足取水要求。涢水干流在入随州市区(茶庵王福窖水厂)前河道水质状况良好,水质为III类,入市区后,共有十六个排污口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涢水河,导致水质恶化,水体污染;厥水在入随州市区(厥水二桥)前河道水质状况良好,水质为II~III类,入市区后,共有七个排污口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厥水河,导致水质恶化,水体污染。(1)纳污能力计算涢水流域纳污能力采用一维模型计算:[M]=[Cs-C0exp(-kl/u)]exp(kl/2u)Q计算参数选择:Q─断面设计流量;u─设计流速,u=0.60m/s;C0─背景浓度,根据水质监测资料氨氮C0=0.55mg/l,高锰酸盐指数C0=4.5mg/l;K值,根据实测资料分析,选用氨氮K=0.50/d,高锰酸盐指数K=0.27/d。对涢水白云湖河段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纳污能力进行计算,涢水白云湖水库以下区域水质目标III类,主要污染物控制高锰酸盐指数、铵氮排放量分别为1679t/a、500t/a。(2)水库富营养化预测根据白云湖水库工程水环境现状和特点,选取总磷、总氮作为库区水质的主要预测因子。富营养化的预测采用荻隆模型预测氮、磷的浓度。根据荻隆模型c=L(1-R)/H/ρω,计算得出,库区水体中氮、磷浓度分别为1.99mg/l和0.18mg/l。以水库、湖泊中的磷浓度为判定富营养化程度的标准,水库分为贫营养型(<0.01mg/l)、中营养型(0.01~0.02mg/l)和富营养型(>0.02mg/l)。白云湖水库建成后其总磷浓度为0.18mg/l,由此可以判定水库蓄水运行后容易导致富营养化问题。

4结论与建议

4.1经分析论证

河道拦蓄工程主要拦蓄上游来水,取用水量较少,绝大部分来水又回归干流河道,有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改善水环境状况,美化城市环境,提高随州市城区防洪能力。工程运行不污染水质,工程建成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保护利多弊少。

4.2河道拦蓄工程兴建后

库区河段由天然河道形成湖泊,水体流速将发生较大变化。由于大坝的阻挡作用而形成的水库容量比天然河道容量大,使整个水库内的水流趋于缓流状态。库区易发生富营养化,建议全面改造城区的排水管网,将市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集中综合处理达标后排放,改善河道城区段的水环境,届时水质将改善为III~IV类,水质完全满足工程取水要求。

水资源工程论文篇(2)

1.2分析范围及论证范围团山水库分析范围为石梁河全流域(流域面积239km2)及受水区绥阳县中心城区退水所涉及的洋川河全流域(流域面积126km2),共计365km2;取水水源论证范围为石梁河团山水库坝址以上流域(流域面积14.7km2);取水影响论证河段为团山水库库区河段(河长约2.84km,库区面积约0.42km2)、团山水库坝址至石梁河河口区间河段(河长25.3km),共计河长28.1km;退水影响范围主要为洋川河绥阳县城污水处理厂退水口至下游河口区间长9.7km河段。

1.3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分析范围内主要河流有团山水库所在河流石梁河、工程受水区绥阳县中心城区退水所涉及的洋川河。石梁河系芙蓉江右岸一级支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全流域面积239km2,主河道全长32.2km,主河道加权平均坡降为11.9‰,流域形状系数0.231,多年平均径流量15000万m3。洋川河系洛安江左岸一级支流,全流域面积126km2,河长28.9km,主河道平均比降11.8‰,流域形状系数0.151,多年平均径流量7900万m3。分析范围内已建成灌溉水库工程2处,小型引水灌溉工程42处,提水灌溉工程30处。灌溉面积22182亩(其中水田20339亩,旱地1843亩)。分析范围内水资源总量22900万m3,现状开发利用水量1786万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7.80%;耗水量1079万m3,占水资源总量的4.7%。分析范围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一般,水资源具有一定开发利用潜力,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条件和必要对石梁河水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1.4取用水合理性分析城市生活用水方面:绥阳县城市生活用水量预测主要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采用分类预测法进行预测,远期规划水平年(2030年)采用180L/(人•d);供水管网损失10%;未预见水量按10%考虑;水厂自用水量按总用水量的5%计。由于县城工业用水单独考虑,故上述所取定额符合一般城市生活用水规律。农田灌溉用水方面:根据当地灌溉习惯结合现状灌溉渠系实际情况,下游农田灌溉P=80%保证率灌溉用水定额水稻取320m3/亩、玉米56.4m3/亩、辣椒45.9m3/亩、油菜59.3m3/亩基本合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方面:绥阳县现状用水量1.787亿m3,2015用水指标1.812亿m3、2020用水指标1.985亿m3、2030用水指标2.041亿m3,分别比现状增加0.025亿m3、0.198亿m3和0.254亿m3,团山水库供水量仅0.0599亿m3,而且主要是用于绥阳县城生活用水,符合《遵义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指标方案》对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1.5取水水源论证团山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4.7km2,多年平均径流量922万m3,经长系列调节计算,团山水库坝址处流域水资源量可满足团山水库设计供水量599万m3/a(P=95%城市供水588万m3/a、P=80%农田灌溉用水10.8万m3/a)的要求。至规划水平年(2030年)上游流域内用水较现状增加耗水量仅占来水量的0.03%。因此,团山水库工程取水在水资源量方面是可靠的。根据坝址河段水样水质检测结果,现状水质能满足集中式供水水源地和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取水口以上流域内无工矿企业,主要污染源为少量农田灌溉用水退水,农村生活用水基本无退水,今后水质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取水口以上流域今后将划为水源地保护区,农田灌溉用水退水量将进一步削减,同时严禁新设排污口等活动,取水水源水质可得到保障并有改善的可能。取水口河段具备成库建坝的地形地质条件,同时取水口的设置也能够满足水库泥沙淤积需求和取水量的需求,且坝址下游农田灌溉用水今后由团山水库生态放水管一并下放,管道尺寸满足放水要求,取水口设置合理可行。

1.6取水和退水影响分析团山水库取水对区域水资源量虽有一定影响,但按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0%(0.029m3/s)下放生态流量,对区域水资源及下游河道的生态影响较小。水库下游有农田灌溉工程,灌溉设计流量为0.021m3/s,下游灌溉用水量由生态放水管统一下放,对下游农田灌溉取水影响不大。同时,建议在初蓄期积极引导灌区群众进行适度水改旱,尽可能减少灌溉用水量,确保水库尽早正常蓄水,正常发挥效益。团山水库工程在建设期其污废水按退水处理方案处理达标后排入石梁河,坝址河段枯季情况下接纳排放的污废水后悬浮物(SS)、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均小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要求。施工期对河道水功能区造成一定影响,但该影响将随着施工的结束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运行期影响较大的绥阳县中心城区城市用水退水。退水影响的洋川河属“洛安江绥阳遵义县保留区”,由于纳污河流洋川河退水口来水量较大,只要对城市用水产生的污废水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A标准”后排放,退水对水功能区的影响较小,加之影响河段无其他用水户取水,故绥阳县中心城区城市用水退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的影响不大。

1.7水资源保护措施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对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达标排放,严禁将污废水直接排入河道;作好水土保持工作,对弃渣进行妥善处理,对项目施工造成的地表恢复植被[6]。对水库大坝、泵站及库尾河段进行水质监测,遇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并报告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停止供水并采取措施即时解决。水库蓄水前,必须对淹没区进行库底清理,以免蓄水后淹没区内植物腐烂、农厕中粪便等造成二次污染。水库管理站修建化粪池处理生活污水,污水经处理后用于浇灌农田和绿地,生活垃圾拟与当地生活垃圾一同处理。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植树种草、对库区25°以上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坡改梯等水保工程,缓解库内泥沙淤积,逐步恢复库区库周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水库自身运行年限。合理安排水库蓄水计划,通过下泄一定流量等措施来减小水库蓄水和运行对下游河段生态环境和农田灌溉的影响。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水库在运行过程中,实施水资源保护的领导、管理和监督实施工作。配合涉及县、乡、村对负责范围内水资源保护措施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搞好工程水资源保护工作。

水资源工程论文篇(3)

2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2.1工程概况

为缓解绥阳县中心城区近期城市生活用水严重缺水问题,拟在绥阳县洋川镇团山村的石梁河上游修建团山水库。水库坝址距绥阳县城17k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4.7km2,多年平均径流量922万m3;水库校核(P=0.2%)洪水位918.62m,设计(P=2.0%)洪水位917.41m,正常蓄水位915.00m,死水位886.00m;水库总库容721万m3,正常蓄水位库容571万m3,死库容30万m3,兴利库容541万m3,库容系数58.7%,属多年调节水库。

2.2分析范围及论证范围

团山水库分析范围为石梁河全流域(流域面积239km2)及受水区绥阳县中心城区退水所涉及的洋川河全流域(流域面积126km2),共计365km2;取水水源论证范围为石梁河团山水库坝址以上流域(流域面积14.7km2);取水影响论证河段为团山水库库区河段(河长约2.84km,库区面积约0.42km2)、团山水库坝址至石梁河河口区间河段(河长25.3km),共计河长28.1km;退水影响范围主要为洋川河绥阳县城污水处理厂退水口至下游河口区间长9.7km河段。

2.3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分析范围内主要河流有团山水库所在河流石梁河、工程受水区绥阳县中心城区退水所涉及的洋川河。石梁河系芙蓉江右岸一级支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全流域面积239km2,主河道全长32.2km,主河道加权平均坡降为11.9‰,流域形状系数0.231,多年平均径流量15000万m3。洋川河系洛安江左岸一级支流,全流域面积126km2,河长28.9km,主河道平均比降11.8‰,流域形状系数0.151,多年平均径流量7900万m3。分析范围内已建成灌溉水库工程2处,小型引水灌溉工程42处,提水灌溉工程30处。灌溉面积22182亩(其中水田20339亩,旱地1843亩)。分析范围内水资源总量22900万m3,现状开发利用水量1786万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7.80%;耗水量1079万m3,占水资源总量的4.7%。分析范围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一般,水资源具有一定开发利用潜力,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条件和必要对石梁河水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2.4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城市生活用水方面:绥阳县城市生活用水量预测主要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采用分类预测法进行预测,远期规划水平年(2030年)采用180L/(人•d);供水管网损失10%;未预见水量按10%考虑;水厂自用水量按总用水量的5%计。由于县城工业用水单独考虑,故上述所取定额符合一般城市生活用水规律。农田灌溉用水方面:根据当地灌溉习惯结合现状灌溉渠系实际情况,下游农田灌溉P=80%保证率灌溉用水定额水稻取320m3/亩、玉米56.4m3/亩、辣椒45.9m3/亩、油菜59.3m3/亩基本合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方面:绥阳县现状用水量1.787亿m3,2015用水指标1.812亿m3、2020用水指标1.985亿m3、2030用水指标2.041亿m3,分别比现状增加0.025亿m3、0.198亿m3和0.254亿m3,团山水库供水量仅0.0599亿m3,而且主要是用于绥阳县城生活用水,符合《遵义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指标方案》对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2.5取水水源论证

团山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4.7km2,多年平均径流量922万m3,经长系列调节计算,团山水库坝址处流域水资源量可满足团山水库设计供水量599万m3/a(P=95%城市供水588万m3/a、P=80%农田灌溉用水10.8万m3/a)的要求。至规划水平年(2030年)上游流域内用水较现状增加耗水量仅占来水量的0.03%。因此,团山水库工程取水在水资源量方面是可靠的。根据坝址河段水样水质检测结果,现状水质能满足集中式供水水源地和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取水口以上流域内无工矿企业,主要污染源为少量农田灌溉用水退水,农村生活用水基本无退水,今后水质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取水口以上流域今后将划为水源地保护区,农田灌溉用水退水量将进一步削减,同时严禁新设排污口等活动,取水水源水质可得到保障并有改善的可能。取水口河段具备成库建坝的地形地质条件,同时取水口的设置也能够满足水库泥沙淤积需求和取水量的需求,且坝址下游农田灌溉用水今后由团山水库生态放水管一并下放,管道尺寸满足放水要求,取水口设置合理可行。

2.6取水和退水影响分析

团山水库取水对区域水资源量虽有一定影响,但按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0%(0.029m3/s)下放生态流量,对区域水资源及下游河道的生态影响较小。水库下游有农田灌溉工程,灌溉设计流量为0.021m3/s,下游灌溉用水量由生态放水管统一下放,对下游农田灌溉取水影响不大。同时,建议在初蓄期积极引导灌区群众进行适度水改旱,尽可能减少灌溉用水量,确保水库尽早正常蓄水,正常发挥效益。团山水库工程在建设期其污废水按退水处理方案处理达标后排入石梁河,坝址河段枯季情况下接纳排放的污废水后悬浮物(SS)、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均小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要求。施工期对河道水功能区造成一定影响,但该影响将随着施工的结束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运行期影响较大的绥阳县中心城区城市用水退水。退水影响的洋川河属“洛安江绥阳遵义县保留区”,由于纳污河流洋川河退水口来水量较大,只要对城市用水产生的污废水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A标准”后排放,退水对水功能区的影响较小,加之影响河段无其他用水户取水,故绥阳县中心城区城市用水退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的影响不大。

2.7水资源保护措施

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对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达标排放,严禁将污废水直接排入河道;作好水土保持工作,对弃渣进行妥善处理,对项目施工造成的地表恢复植被。对水库大坝、泵站及库尾河段进行水质监测,遇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并报告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停止供水并采取措施即时解决。水库蓄水前,必须对淹没区进行库底清理,以免蓄水后淹没区内植物腐烂、农厕中粪便等造成二次污染。水库管理站修建化粪池处理生活污水,污水经处理后用于浇灌农田和绿地,生活垃圾拟与当地生活垃圾一同处理。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植树种草、对库区25°以上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坡改梯等水保工程,缓解库内泥沙淤积,逐步恢复库区库周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水库自身运行年限。合理安排水库蓄水计划,通过下泄一定流量等措施来减小水库蓄水和运行对下游河段生态环境和农田灌溉的影响。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水库在运行过程中,实施水资源保护的领导、管理和监督实施工作。配合涉及县、乡、村对负责范围内水资源保护措施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搞好工程水资源保护工作。

水资源工程论文篇(4)

1.1洪涝灾害频繁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我国几大江河流域频频发生洪灾,1998年发生在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造成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hm2,死亡4150人,房屋倒塌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这充分暴露了我国江河堤防薄弱、湖泊调蓄能力较低等问题。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防洪工程的投入,一些重要河流的防洪状况得到了改善。

1.2水资源短缺

农业方面,现有的0.44亿hm2灌溉面积中尚有0.067亿hm2灌溉保证率低,不能满足干旱年份的灌溉要求;工业及城市用水方面,230个被调查城市中,严重缺水的有40多个,占17%,一般缺水的140个,占63%。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五大淡水湖,面积已缩小1/4甚至1/2,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

1.3水污染严重

中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水质评价的123个重点河段中,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1、2类的占25%,符合3类的占27%,属4、5类的占48%。具有监测资料的200多条河流中,有850条受到污染,230条受到严重污染,有60%的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标准,有11%的水质不符合农业灌溉要求,有6%的毒物含量超过污水排放标准。

2生态工程定义

不同的学者对生态工程定义有不同的认识。Teal(1991)认为生态工程是基于自然的生态系统设计而非传统的工程技术。美国H.T.Odum将生态工程定义为“人类利用自然能源对环境进行控制”,20世纪80年代后,生态工程在欧洲及美国逐渐发展起来,提出了生态工程技术,即“依据对环境生态的了解,以最小的投入达到对环境损害最小的一些技术”。我国生态学家、生态工程建设先驱马世骏先生给生态工程下的定义为:“生态工程是借助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结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3生态工程的应用实例

3.1生态工程在解决水资源污染中的应用

3.1.1湿地生态工程设计

湿地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水位接近地表,或以浅水形式覆盖地表。湿地中有周期性的水生植物生长、终年饱和的土壤水分和不透水层。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过程使湿地中污染物降解。刘鹏指出可以通过自然人工湿地减缓水流的速度,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吸收输入湿地的营养成分,湿地植物如芦苇和水葫芦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截留了68%的氮、43%的鳞;除此之外,还指出人工湿地利用可以吸收氮磷的经济作物,一方面减少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另一方面,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朱棣等以山东南四湖为例,进行人工湿地生态工程设计,利用不同植物种类对水生生活的适应性状不同,吸收水体中的特定污染物质,分别设立了浮水植物区、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三级处理污水工艺,对BOD5处理率为90.8%,COD为80.9%,悬浮物为91.1%,N和P的处理率为80%和75%。

3.1.2缓冲带截留技术

缓冲带,全称保护缓冲带,最早是由美国农业部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局。缓冲带是指利用有一定宽度的植被与受纳水体隔开,减少污染源和河流、湖泊之间的直接连接并且能够控制土壤侵蚀伴随的养分流失。刘鹏指出水体岸边的缓冲林带通过控制侵蚀,减少径流中氮、磷浓度,防止流失泥沙、养分进入河道水体。毛战坡等指出氮在缓冲带内的截留作用主要是随泥沙沉降、反硝化作用、植物吸收;磷在缓冲带内的截留主要是磷随泥沙的沉降及溶解态磷在土壤和植物残留物之间的交换,以及缓冲带土壤中植物根孔的形成有利于过滤作用的增强和吸附容量的扩大。

3.1.3水塘系统

天然的或人工的水塘,通过其间歇性的雨与河流进行水、养分的交换,同时降低流速,使悬浮物得到沉降,增加水流与生物膜的接触时间,水塘对非点源污染物的滞留和净化能力很强。刘兴国等以水塘系统技术为基础,设计了一种生态工程化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通过水质交换,使水体水质变好,同时还起到节水、减排效果。刘鹏利用多水塘系统,以水塘为点、沟渠为线的流域系统,表明多水塘系统能截留来自农业的氮、磷污染负荷94%以上。

3.1.4土地处理系统

土地处理系统是将土地处理技术与多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技术整合成一个系统,实现区域污水的循环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刘明辉等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微生物转化和植物吸收等来净化污水。刘鹏利用高分子如PAM能与水相互作用增加入渗、减少径流的特性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增加土壤中团聚体的稳定性。

3.2生态工程在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中的应用

当前最主要的就是雨水的资源化,不仅可以减轻区域洪涝,还能够充分地利用雨水资源。汪毅将生态工程应用到雨水收集利用中,指出利用南方院区普遍存在的水塘和鱼塘,配以必要的钢筋混凝土调节池,利用天然防渗材料,实现了利用自然条件来为工程服务的初步设想。王一钧等采用了自然回收净化、部分间接利用的雨水回收利用生态工程,指出利用雨水生态塘调蓄雨水净化的同时,也提高雨水的利用率上;另外提出水保耕作技术如带状间作技术、粮草等高带状轮作技术、等高耕作技术等在不同程度上起到拦蓄径流、减少土壤冲刷、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

水资源工程论文篇(5)

二、土地价值核算对水利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影响

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的主导单位都是国家或者政府,并且针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能够通过水利工程相关的补偿性措施来进行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过渡或转让,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政府对于土地拥有绝对的主宰权,所以并不会对水利工程的整体经济评价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但是在我国水利工程中,多元开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这样一来项目产权就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针对水电行业我国已经在政策上进行了全面开放,在这种情况下,对相关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具体收购,就逐渐成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在我国现有的国民经济体制下,通常都是通过影子价格来对土地价值进行量化衡量,在这一过程中,使用价值是针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的唯一衡量标准,但是却忽视了土地本身价值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土地核算将会对水利工程经济评价,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如果针对土地本身的资源价值进行具体全面的考虑,将会得出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的经济评价结论。所以在针对土地资源进行经济价值核对的过程中,要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经济评价结果更加符合真实情况,并且更加全面系统。否则如果进行片面的土地价值核对,将会对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造成强烈的结果冲击,从而不能够对项目进行客观分析。

水资源工程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9-0144-02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是应取水许可审批的实际要求而建立,其设立的宗旨是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天津市水利局自2002年5月1日开始贯彻落实水资源论证制度,积极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已经先后对宝坻京津新城水厂、陈塘庄电厂、北疆电厂、雀巢矿泉水公司、中心渔港等多项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报告进行了全面技术审查。天津市各级水务部门严把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关,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积极组织、监督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规范论证审查程序,论证工作逐步迈入正轨,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从天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着手,对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意义、内容以及如何做好认证工作展开探讨。

一、天津市水资源概况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 属于暖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流经本市行洪河道19条,排沥河道79条,天津市境内河流分属海河流域的北三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海河干流水系、黑龙港运东水系和漳卫南运河水系,天津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74.9毫米,且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6.5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0.65亿立方米,占64.4%;地下水资源量5.9亿立方米,占35.6%,受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文地质条件差异以及开采布局等因素原因影响,天津市中南部地区的深层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形成局部地面沉降漏斗。

二、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必要性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天津市是中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历史上天津是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有着水陆通达、工商兴旺的历史。解放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用水量剧增、上游开发利用程度增加以及大量拦蓄工程的建设,使天津的水资源呈现逐年急剧的下降趋势,供水保证率低的问题日渐突出。目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60立方米,加上外调水量人均也仅有37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少的省市,远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占有量1 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引滦入津工程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天津市城市用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建设项目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给环境和社会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例如,开发建设水利工程改变原有的水文情势,对上下游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及过量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造成的地面沉降、地下水位降低、海水倒灌等。目前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性、不合理性,造成投资效益差、水资源利用率低以及水质恶化等问题。

2.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存在问题。建设项目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水资源配置格局不合理,工程取水利用率低,影响工程效益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2)建设项目取用地表水使生态环境恶化,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到位,出现断流或间歇性断流等对原有生态环境不利的影响。如水利工程的建设,将对所在流域的水资源起到拦蓄作用,改变原有的水文径流情势,工程下游出现的断流或间歇性断流。(3)建设项目开发利用地表水,造成对周边地区其他用水户取水权益的影响。例如建设工程取水后,所在河段周边地区的水资源量减少,使河段内原有其他取水户的用水要求得不到满足等情况,特别在干旱年份,将会引发水事纠纷。(4)对地下水资源分布状况不了解。某些建设项目在开采地下水时,没有开展水源论证,不了解取水点地下水资源的水量、水质情况,出现开采量达不到用水要求和开采规模不合理等情况,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或工程效益较差。(5)部分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和地面沉降问题;并且影响周边地区其他用水户的取水权益。

三、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意义

由于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如何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促进天津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全面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为建设项目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根据新《水法》,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有效保护的原则;符合江河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水资源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水资源论证工作通过实地勘测,依据实测系列资料,并根据相关规划,进行科学分析,综合论证建设项目取用水资源的情况及合理性,同时进行退(排)水情况及其对水环境影响分析等。全面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能有效保证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促进建设项目节约用水、节能减排,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以及尽早排除水事纠纷的隐患、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四、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内容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所在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取水水源论证、用水合理性论证、退(排)水情况及其对水环境影响分析、对其他用水户权益的影响分析等。由于不同的建设项目规模不等,取水水源类型不同,水资源论证的具体内容也有区别,在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时候,应根据项目及取水水源类型,选择相应的内容开展论证工作。按照取水水源类型的不同,分为地表水源论证和地下水源论证两种:

对于一般的地表水资源论证,其重点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设项目对用水保证率、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要求。(2)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要依据较长的水文资料系列,分析不同保证率来水量、可供水量及取水可靠程度;分析不同时段取水对周边水资源状况及其他取水户的影响。(3)用水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进行水量平衡分析,计算工程对水资源的利用率是否合理。(4)水质评价分析。对照建设项目对水质的要求,进行水质评价,并对建设项目取水后对所在流域(或区域)水质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对于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应遵循合理、高效、可持续发展利用原则,地下水资源论证包括水质分析、水量计算、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及其他相应技术措施的分析计算工作,具体内容如下:(1)根据取水项目对水质(包括水温)的要求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2)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特征、边界条件以及补给排泄状况)、开采要求(工业供水、农田灌溉供水、生活供水等所要求的年内或多年的开采量)从长期运用的角度进行地下水资源数量的分析计算(或地下水文水利计算)。(3)分析论证在长期开发利用地下水后是否会引起水质恶化、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4)分析是否需要采用人工补给地下水源以及相应的技术措施。(5)根据技术经济条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选择最优开采方案。

五、如何做好水资源论证工作

1.加强宣传力度。一是面向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提高对水资源论证工作的认识和支持,树立建设项目申请取水许可应先进行水资源论证的意识。二是增强全社会宣传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改善水资源论证的软环境,是全面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基础。

2.加强自身技术力量,提高水资源论证成果质量。目前,水资源论证工作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编制单位不断进行完善,通过培训和业务交流逐步加强水资源论证工作方面的技术力量,使水资源论证成果更具实用性和科学性。

水资源工程论文篇(7)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是应取水许可审批的实际要求而建立,其设立的宗旨是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天津市水利局自2002年5月1日开始贯彻落实水资源论证制度,积极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已经先后对宝坻京津新城水厂、陈塘庄电厂、北疆电厂、雀巢矿泉水公司、中心渔港等多项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报告进行了全面技术审查。天津市各级水务部门严把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关,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积极组织、监督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规范论证审查程序,论证工作逐步迈入正轨,取得了显着成效。本文从天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着手,对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意义、内容以及如何做好认证工作展开探讨。

一、天津市水资源概况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 属于暖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流经本市行洪河道19条,排沥河道79条,天津市境内河流分属海河流域的北三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海河干流水系、黑龙港运东水系和漳卫南运河水系,天津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74.9毫米,且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6.5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0.65亿立方米,占64.4%;地下水资源量5.9亿立方米,占35.6%,受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文地质条件差异以及开采布局等因素原因影响,天津市中南部地区的深层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形成局部地面沉降漏斗。

二、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必要性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天津市是中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历史上天津是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有着水陆通达、工商兴旺的历史。解放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用水量剧增、上游开发利用程度增加以及大量拦蓄工程的建设,使天津的水资源呈现逐年急剧的下降趋势,供水保证率低的问题日渐突出。目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60立方米,加上外调水量人均也仅有37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少的省市,远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占有量1 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引滦入津工程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天津市城市用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建设项目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给环境和社会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例如,开发建设水利工程改变原有的水文情势,对上下游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及过量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造成的地面沉降、地下水位降低、海水倒灌等。目前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性、不合理性,造成投资效益差、水资源利用率低以及水质恶化等问题。 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存在问题。建设项目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水资源配置格局不合理,工程取水利用率低,影响工程效益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2)建设项目取用地表水使生态环境恶化,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到位,出现断流或间歇性断流等对原有生态环境不利的影响。如水利工程的建设,将对所在流域的水资源起到拦蓄作用,改变原有的水文径流情势,工程下游出现的断流或间歇性断流。(3)建设项目开发利用地表水,造成对周边地区其他用水户取水权益的影响。例如建设工程取水后,所在河段周边地区的水资源量减少,使河段内原有其他取水户的用水要求得不到满足等情况,特别在干旱年份,将会引发水事纠纷。(4)对地下水资源分布状况不了解。某些建设项目在开采地下水时,没有开展水源论证,不了解取水点地下水资源的水量、水质情况,出现开采量达不到用水要求和开采规模不合理等情况,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或工程效益较差。(5)部分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和地面沉降问题;并且影响周边地区其他用水户的取水权益。

三、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意义

由于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如何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促进天津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全面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为建设项目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根据新《水法》,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有效保护的原则;符合江河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水资源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水资源论证工作通过实地勘测,依据实测系列资料,并根据相关规划,进行科学分析,综合论证建设项目取用水资源的情况及合理性,同时进行退(排)水情况及其对水环境影响分析等。全面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能有效保证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促进建设项目节约用水、节能减排,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以及尽早排除水事纠纷的隐患、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四、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内容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所在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取水水源论证、用水合理性论证、退(排)水情况及其对水环境影响分析、对其他用水户权益的影响分析等。由于不同的建设项目规模不等,取水水源类型不同,水资源论证的具体内容也有区别,在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时候,应根据项目及取水水源类型,选择相应的内容开展论证工作。按照取水水源类型的不同,分为地表水源论证和地下水源论证两种:

对于一般的地表水资源论证,其重点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设项目对用水保证率、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要求。(2)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要依据较长的水文资料系列,分析不同保证率来水量、可供水量及取水可靠程度;分析不同时段取水对周边水资源状况及其他取水户的影响。(3)用水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进行水量平衡分析,计算工程对水资源的利用率是否合理。(4)水质评价分析。对照建设项目对水质的要求,进行水质评价,并对建设项目取水后对所在流域(或区域)水质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对于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应遵循合理、高效、可持续发展利用原则,地下水资源论证包括水质分析、水量计算、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及其他相应技术措施的分析计算工作,具体内容(1)根据取水项目对水质(包括水温)的要求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2)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特征、边界条件以及补给排泄状况)、开采要求(工业供水、农田灌溉供水、生活供水等所要求的年内或多年的开采量)从长期运用的角度进行地下水资源数量的分析计算(或地下水文水利计算)。(3)分析论证在长期开发利用地下水后是否会引起水质恶化、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4)分析是否需要采用人工补给地下水源以及相应的技术措施。(5)根据技术经济条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选择最优开采方案。

五、如何做好水资源论证工作

水资源工程论文篇(8)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日常已经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水资源工程的发展也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于水资源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我国水资源工程起步较晚,发展的还不够成熟,在现阶段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如何通过有效的责任体系来引导工程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一、水资源工程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水资源工程社会责任是工程社会责任的一个分支,也是工程社会责任在水资源工程当中的应用。一个成功的水资源工程应当要包含几个要素:达到预期的目标与功能;在完成工程目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工程中的支出;提高工程的整体经济收入,并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耽误工程的进度;保证工程的质量,与环境和社会向协调,是水资源工程能够保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些要素都是现代工程的社会责任体现。并且,水资源工程社会责任在多个角度都有着不同的含义[3]。从组织角度来看:水资源工程在有关利益相关者来说相对较多,并且各个关系之间较为复杂,但这种关系的维持时间较短,在工程结束之后,这种利益关系变也会随之结束。其次,大型的水资源工程当中,在合作方面的要求往往要比产期组织更为迫切,合作之间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工程最后能否实现预期的目标。在水利资源工程中可以将企业治理理论、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企业生态理论等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程当中,通过这些理论能够体现出水利资源工程的社会责任。从工程哲学角度来看:水资源工程社会责任是指,水资源工程共同体在水资源工程实践中对水资源工程价值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是需要对社会、生态环境以及受众的人群复杂,并且还需要将水资源工程中对环境以及人类的各项危害降到最低,在整个工程中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保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性,实现人与水资源的和谐共存,并在水资源工程中承当相应的社会责任。

二、水资源工程社会责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目前,水资源工程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已经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其中水资源工程社会责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个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创建精品水利工程。通常,水资源工程的施工规模都比较大,并且建设周期较长、施工技术较为复杂,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专业技术内容,而水资源工程作为我国的一项基础建设工程,在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战略规划中都发挥出来重要的作用[1]。在水资源工程中提高社会责任感,会使施工人员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使其在思想上能够得到提高,更加有利于水资源工程这种大型工程的建设。同时,还能够保障水资源工程在项目规划、决策、施工以及设计方面的科学发展观精神,使水资源工程无论在哪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完善,从而建设出质量优秀、环境和谐、技术先进的精品水利工程。第二,有利于促进水资源工程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性。水资源工程是一项服务于大众的公益事业,且其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维护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水资源工程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服务人民、为社会创造更大经济效益,而不是简单的企业工程建设获取利益,在这个层面能够有效的促进水资源工程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使水资源工程能够满足于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5]。第三,有利于促进水资源工程与人文的协调性。水资源工程的社会责任履行,不但是一项工程上的建设,同时还是工程精神的创造。在我国大部分的水资源工程建设中都体现出了水利行业精神,使其不但获得了物质上的收益,同时还获得了精神与文化上的财富。因此,在水资源工程的建设中需要提高工程的宣传度以及媒体的曝光度,这样不但能够使工程受到大众的检验,同时还能够在建设和谐社会的环境下,向公众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水资源工程建设理念,更加有利于促进水资源工程与人文之间的协调性,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三、水资源工程社会责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具体策略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统筹全局

在水资源工程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当中,首先需要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统筹全局。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第一要素是发展,其中的核心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需要全面协调水资源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的工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论。水资源工程社会责任对于整个工程的技术责任、经济责任、生态责任以及人文责任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多个方面的要求中体现出人与水的和谐共存,实现工程、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理论能够在精神与工程中体现出社会的责任感[2],因此,政府应当在其中发挥出主要作用力,准确的体现以创造高效公平、竞争的水资源工程市场环境,使水资源工程能够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同时,还需要统筹全局,保护水资源工程中的工人、移民等弱势群体,为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与环境的评测标准,努力在工程中实现绿色水电,并倡导生态文明。

(二)完善水资源工程中的监管机制与问责制度

完善水资源工程中的监管机制与问责制度能够有效的对工程的施工起到约束作用,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促进水资源工程的建设与质量。完善监管机制与问责制度,主要体现在维护社会利益与保证社会运行的需要方面,政府在水资源工程当中,需要扮演社会公众利益代表和社会公共管理者的身份,使用国家的权利与法律手段来规范水资源工程社会责任的执行,并建立相关的监管制度和问责制度,强化工程中的执法力度,这一层的约束是企业、媒体、公众以及政府自身所形成监管问责机制的前提和保障[4]。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充当社会利益和公众的代言人,协调水资源工程中的各项矛盾,以政治干预和经济调控为手段,引导水资源工程朝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发展,并对其中出现的逃避社会责任现象进行严格的处罚。同时,政府需要坚定自身的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理论,只有作为监督者的政府部门提高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够有效的帮助水资源工程履行社会责任义务,从而构建出和谐社会发展。

(三)提高水资源工程的创新能力

在对于水资源工程的施工方来说,企业需要提高水资源工程建设的创新能力,其中包括了技术上的创新以及管理上的创新。在水资源工程的建设项目当中,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设备能够使工程具有一定的科技效益,对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水资源工程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在工程的创新能力中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要素,科技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管理层面上的创新有着体制创新、组织结构创新以及运行机制的创新和管理方法创新这四个方面。通过以上的各项创新方式,来实现水资源工程的进步,弥补现阶段的发展不够成熟的不足之处。以此同时,企业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当前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相关的管理策略与施工策略,不能只抱着一套规章制度不放,要保持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并在此基础上灵活的针对工程进行改变,体现水资源工程中的技术责任、经济责任、生态责任以及人文责任。

(四)积极开展社会监督模式

在水资源工程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当中,不但需要政府来充当监督者角色,更加需要积极的开展社会监督模式。社会监督模式能够将水资源工程展现在社会当中,增加工程的透明度,使施工能够受到多方面的约束,更加的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只有施工单位以及各项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提升,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开展社会监督模式,也能够让人们看到水资源工程中的人文精神,并使人们能够受到人文精神的影响,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工程的管理者变为相关利益的参与者,在水资源工程中实行民主制度,以保证水资源工程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在招标方面,同样需要体现透明性,并保证工程招标中的公正、客观,在社会的监督中建设出一个阳光工程,最大限度的满足各方利益所求的和谐工程,从而体现出和谐社会。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水资源工程中的体现社会责任,并以此来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的主要任务,而由于我国的水资源工程发展还不够成熟,在现阶段还需要做出多方面的改善。因此,需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统筹全局、完善水资源工程中的监管机制与问责制度、提高水资源工程的创新能力,同时还需要积极开展社会监督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水资源工程中体现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洪波.水资源工程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9(23):11276-11278.

[2]刘洪波.水资源工程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03):70-72.

[3]刘洪波.水资源工程社会责任评价方法研究[J].人民黄河,2009(01):48+50.

水资源工程论文篇(9)

2水资源论证不同阶段工作标杆创建

2.1水资源论证项目报价书编制

2.1.1编制要点及注意事项(1)项目概况项目具置、项目性质(新建、扩建、改建、搬迁)、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发改委立项文件,环保、国土、水利部门前期意向性文件等)。(2)项目取用水情况取水水源、取水方式、取水量、保证率;项目用水方式(电厂等项目需要水量平衡图用于分析其用水指标,水厂项目需了解其供水规模、水质要求、净水工艺等);项目生产过程废水处理方式,有无废水外排。如有,需了解退水地点、水量、退水规律(经常性还是间歇性)、污染物种类及浓度,以及排水口是否有环保部门批复。(3)区域基本情况查阅资料了解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开发利用情况;项目取、退水涉及哪些水功能区,还有哪些水源供本项目用;当地用水总量指标分配情况;水资源及水功能区管理要求等。

2.1.2报价书编制格式(1)单位基本情况介绍简介单位人员配备、资质、业绩概况、主要联系人信息等。(2)资质情况将资质扫描件放在报价书中。(3)项目报价以《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费用核算方法》为依据,编制项目报价。同时,分集中办公费、会议费、资料收集及现场查勘费、技术工作劳务费、报告印刷、计划利润、税金等项目,对报价作详细测算报价。两项报价相差不能太大,同时应给出一个优惠报价作为最终报价。(4)近5年类似及相关项目业绩业绩按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最近的业绩放在前面。与项目类似的业绩可优先置顶。(5)其他说明主要向业主方说明我方承担本项目的优势、价格优惠政策等,酌情增减。

2.2资料清单编制要点及注意事项

(1)项目基本情况资料项目规模、地点;明确详细的取水方案,退水方案;水量平衡图;初可研报告文本及审查意见;项目所在地的有关地图、地形图;应急污水排放措施。(2)项目所在区域的基本情况资料河流水系图及概况,水文站网情况,水文气象特征,取水河段的地形图;分析范围内社会经济和主要用水指标密切相关的资料;取水水源的所在河道水利控制工程、调度运行办法及实际运行资料;水资源状况资料(对于保证率高的取水项目,尤其要注重收集枯水期资料);分析范围内的水资源供、用、耗、排资料,水功能区分布,主要污染源、入河排污物的现状与近年来变化情况,近年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5年以上的水资源公报资料及有关水利统计年鉴。(3)论证范围内水文、水资源(水质)及取水河段资料对于地表水水源,需收集论证范围内各水文站降水、流量、水位、蒸发长系列资料,供地表水取水水源论证与调节计算用;对于中水水源,要历年的污水厂实际运行资料;对于地下水源,需收集论证范围内地质钻孔,水文地质实验,地下水水位、水质动态资料,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和层位资料,地下水补给、排泄量、开采现状和开采规划等资料。论证范围内的取水、用水资料,主要为取水河段上下游工业用水户名称、规模、取水口分布、取水量、取水设计保证率、生产产品等,农业灌区面积、分布、种植作物类别、复种系数等,生活取水户规模、取水量、取水口位置等,供分析计算取水水源可供水量及供水保证程度。项目所在区域水功能区管理目标,取水口上下游污染源分布及第三者用水户取水口高程,项目取水口附近近3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取水口附近河段历史演变情况,近年来冲淤状况、来沙量等资料,供分析取水口位置合理性。(4)有关水资源管理与规划资料区域水资源管理文件(条例),水资源综合规划,取水河段所在的水功能区划及管理要求,用水定额资料,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配,三条红线管理实施方案等。(5)有关支撑文件资料发改委、环保、国土、水利局等部门与项目有关的批复文件或者审查意见,项目初可研审查意见,相关取用水协议等。(6)其他企业与水有关的风险预案,内部管理办法。

2.3工作大纲编制

2.3.1编制要点及注意事项

2.3.1.1需编制工作大纲的情形有(1)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为一、二级的。(2)调整取水用途作为水源的。(3)利用调水水源的。(4)混合取水水源论证的。

2.3.1.2编制原则(1)准确的项目定位,把握论证的重点与难点,突出重点,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2)体现清晰的论证分析思路和合理技术方法。(3)论证内容全面,重点突出。(4)资料清单及补测方案明确。(5)人员组织及经费预算合理。

2.3.1.3工作大纲编写准备工作掌握项目的基本情况、区域水资源条件、用水指标、业主要求、工作人员组成情况。

2.3.1.4编制要点(1)工作等级应根据项目情况,分类逐条说明,由于项目的复杂及取水水源的多样性,以及北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工作等级易出现较高或较低的偏差,应仔细考量。(2)分析范围和论证范围取水量较小的项目,分析范围建议以县级行政区为宜。从水库取水的项目,分析范围可扩大到水库所在流域。分析范围图应包含项目位置、主要水系、水文站网、水功能区、供水工程、主要取用水户和取水口位置。论证范围应分为取水水源、取水影响和退水影响论证范围,根据导则要求综合判定。(3)现状及规划水平年现状水平年选取时,应先分析比较近几年降雨、来水情况,选取一般偏枯年份较为适宜。工业项目选取竣工或投产年份作为规划水平年,供水项目选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年份。(4)明确论证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方法1)资料收集基础资料应收集全面,搜集方法及途经可靠;依据的规程规范,标准定额和文献资料充分,项目概况、工艺流程介绍清楚;计算方法正确、参数选取合理。a.对计划收集的资料提前分类,列出清单。b.制定收集资料和现场查勘的日程计划与工作方案。c.编制补充监测的工作方案与技术大纲。2)现场勘查a.听取项目业主对单位的介绍,正在开展的前期工作情况及主管部门对项目的有关批复意见,了解项目拟采用的取用水方案、退水方案。b.查看取水河段上下游、左右岸的取用水户及取水口分布情况。c.查看取退水地点、取水退河段的水质、水量等涉水事项。d.改扩建项目还需查看前期项目用水主要过程。e.了解当地的产业结构、相关用水指标及政策。3)水资源状况与特征分析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总体状况分析,取水河段水资源特征分析,尤其注意枯水期分析。4)水源条件及取水方案分析分析论证范围内可供本项目使用的水源及可供水量、保证率,比选后明确项目取水水源和取水方案。5)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在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范围内供需平衡和现状开发利用程度分析;结合现状供水能力和水资源状况,分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范围内各行业用水指标,评价区域用水水平;有针对性提出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6)取用水合理性分析从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水资源管理要求、水资源规划、水资源配置方案等方面提出取水合理性分析内容及方法;分析项目用水流程,计算用水指标分析用水合理性;分析节水潜力,提出针对性的节水措施方案。7)取水水源论证针对论证范围内可供使用的各水源,分析其现状与规划水平年来水量、用水量、可供水量及水量供需平衡情况,提出合理可行的水源组合方案建议,评价水源方案的水质、水量可靠性和可行性,以及取水口的合理性。8)取、退水影响在初步分析项目取退水方案的前提下,分析取、退水可能对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水域纳污能力、水生态保护及第三者产生的影响。9)补救与补偿措施建议在取退水影响分析的前提下,说明影响的可能程度和范围,提出合理可行的补救和补偿措施。(5)编制进度计划应考虑的要素:论证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和立项的时间要求;论证项目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委托方的意见。其他编制要点还包括人员构成及职责分工、经费预算、有关附图等。附图主要包括分析范围图、水功能区划图和地下水超采地区的地下水超采范围图。分析范围图一般基于流域水系或行政区划图,应标明主要水系、水文站网、水功能区、主要供水工程、项目位置、取退水口位置。地下水超采区范围图应注明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和主要开采井的位置。

水资源工程论文篇(10)

自然资源学是地理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资源概念、性质、特点及其基本理论与方法,还探讨人与自然资源关系、资源经济学及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关系等丰富内容,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理论性及实践性的特点。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用专业理论思考问题,是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水利院校,因水而生,缘水而成,特殊的历史铸就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自然资源学课程主要安排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使用的教材是蔡运龙编著的《自然资源学原理》,学时为64学时,全部为理论教学,没有安排集中的实践性环节。经过五年来的探索,根据自然资源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自然资源学的实践教学环节,紧紧围绕自然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构建具有水利院校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教学的完美结合。这种教学模式突出了水、电等自然资源,充分体现自然资源学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结合水利行业的重大工程项目,反映行业的难点和前沿。学生将自然资源学理论应用于水利行业,能够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熟悉基本技能,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根据资源条件,应用基本知识进行准确的专业判断。坚持利用学生毕业实习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和毕业论文(设计)真题真做等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精心凝练和设计一批有深度、有目标、有乐趣的自然资源学实践环节。实践性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然资源学的实践教学包括:案例分析、课外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一、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作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经验丰富的老师把自己在水资源实践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制成充满实践性和挑战性的案例,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评判,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判断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要求较高,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招投标和项目计划是项目实施的重要阶段,老师将自己制定的投标书和项目计划改动后,发给学生。将每个班分成5-6组,学生先在组内讨论,指出投标书和项目计划的错误和不足,并根据项目情况制定技术方案,修改投标书和项目计划,由学生模拟评标、投标,相互打分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学生对这样的模拟过程十分欢迎,理论学习中模糊或不懂的概念、原理,在模拟的过程中得到了正确的理解。

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活跃、信息来源广,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紧跟水利行业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重大的水利工程,干线全长1432km,一期工程年均调水规模95亿m3,是解决黄淮海平原尤其是京津、华北平原缺水的重大基础设施。中线工程干线线路从郑州市穿过黄河,是学生讨论的热点话题。老师在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基本情况后,每10个学生分成一组,让学生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讨论水资源的基本属性,探讨工程建设过程和工程运行后可能产生的效益和作用,对水源地和汉江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应用资源经济学相关知识讨论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价值及价格、水资源利用中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学生在讨论后,积极发言,受水地和水源地的学生关于资源补偿问题的讨论尤其热烈,大家从水资源的价值、属性、权属出发,引用书中的概念、理论及原理支撑自己的观点。最后,老师总结大家的发言,讲解目前学术界关于水资源的价值与价格、水权交易等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及其研究的难点,为同学们以后的学习、研究及工作做了基础的准备。

二、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际,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加深对专业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学校每年在寒暑假安排了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生开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自然资源学的教学实践活动创造了机会。一部分学生参与自主实践活动,另一部分学生参与到老师的课题中。在寒暑假,让学生根据自然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自主设计实践活动。自主设计实践活动,尝试对实践方法进行改进,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或职业生涯做了较好的准备,并为实践教学不断注入新内容,创新教学实践机制,实践教学成为学科发展的创新源。

实用性强、表现学科前沿、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课外实践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利用假期时间,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课题中。2007年十余名学生参与到土地整治项目中,学生通过走访、调查、测量,掌握项目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学生白天走访、调查、测量,晚上整理资料、绘图,一个月干下来,学生变黑变瘦了,但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加深了对土地资源的基本属性、基本知识的理解。2008年24名学生参与到水资源项目中,项目区分成8个子区,学生被分成8组,每组由1名老师带队,1组负责1个子区的水资源调查、采样。学生走遍了子区的每一条小溪,每天要行走20km,晚上整理资料、绘图。通过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素质,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三、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实习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本科生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教育教学水平,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同时,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课,是学生就业之前综合培训的一个阶段,对于学生自身就业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要。我校毕业实习时间为4周,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为12周。由于毕业论文(设计)是真题真做,这就要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工程实践中。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主要集中在新农村规划、资源环境、水资源规划、土地规划、旅游规划、市政工程规划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以自然资源学为基础,是自然资源学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

毕业生在第七学期期末分配到各个指导老师名下,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有工作单位的学生,指导老师一般会鼓励他们到工作单位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与工作单位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征得学院批准后,用人单位指定一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毕业生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学生在答辩前,必须出示由用人单位指导老师的评定意见,评定合格者方能参加毕业答辩。毕业答辩时邀请校外指导教师一起进行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这样的学生一到单位就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进入工作状态,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是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考研的学生,如果考的是本校,就直接把他分配想考的导师,考上的学生跟着导师做课题,没考上的学生由指导老师负责安排学生到设计院或工程单位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与工作单位的实际工程相结合。如果考的是外校,一般根据学生考研的方向,把学生分配给从事相同或相近方向研究的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负责安排学生到设计院或工程单位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是根据实习单位提供的资料,回学校由指导老师指定毕业设计。年轻教师与外面单位联系不紧密,安排学生实习有困难,他们的学生可由学院统一安排到实习基地实习。

四、结论

1.自然资源学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基础,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理论性及实践性的特点。水利院校的自然资源学实践教学模式,应根据水利院校的特点及办学思想,精心设计自然资源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充分体现自然资源学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结合水利行业的重大工程项目,反映行业的难点和前沿,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熟悉基本技能,应用基本知识进行准确的专业判断。

2.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自然资源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蔡运龙. 自然资源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邓琳,杜楠楠,董龙丹.《自然资源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23(6):77-79.

[3]朱海风. 在办学实践中把树立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23(3):1-6.

[4]顾文权,邵东国,黄显峰等. 水资源优化配置多目标风险分析方法研究[J].水利学报, 2008,39(3):339-345.

[5]龚建龙. 结合专业进行毕业实习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103-105.

[6]居荣,鞠勇,唐小波. 毕业设计环节教学实践与探索[J].农机化研究,2005(3):255-256.

水资源工程论文篇(11)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从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方面勘测、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以及教学和基础理论研究工作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