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城乡环卫一体化的优势大全11篇

时间:2024-03-11 14:42:01

城乡环卫一体化的优势

篇(1)

(一)完善长效保洁机制。规范农村保洁队伍的建设,将保洁队伍纳入乡镇(街道)统一管理,配备年富力强的人员承担清扫保洁工作,对保洁员进行定期培训,强化工作责任制,切实落实8小时保洁机制,同时保证保洁人员的工资待遇,工资报酬和工作要求相匹配。不断完善保洁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使保洁工作有人考核、有人监管,工资收入与工作质量挂钩。进一步扩大卫生保洁市场化运作范围,建立起规范有序,责任明确、服务到位的环境保洁市场运作机制。

(二)拓展保洁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洁区域范围,基本实现行政区域保洁全覆盖,2009年重点做好4个方面保洁范围的拓展覆盖。一是做好庭院及房前屋后的保洁工作,落实农户房前屋后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无垃圾污物,无渣土瓦砾,无瓜皮果壳;农户庭院内无卫生死角,物品堆放整齐,院落整洁,绿化带无暴露垃圾;二是拓展道路沿线保洁区域,将国道、省道、县乡道两侧15米范围纳入保洁范围,做到15米可视范围内无卫生死角,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拉乱挂,道路沿线洁化、绿化;三是将市级以下重点河溪道纳入保洁范围,强化溪沟的源头保洁工作,同时对村内所有池塘实施保洁管理;四是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乡镇(街道)所属工商经营户、企事业单位卫生保洁工作,纳入门前三包责任制,逐步解决好工业垃圾的出路问题,规范工业垃圾的处理。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设施建设进程,完成20*年立项的常安镇、灵桥镇、受降镇三座垃圾中转站续建项目,开工建设新增的万市镇双体式,湖源乡、常绿镇、渔山乡单体式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合理增建、改造和配置垃圾中转房、收集房和果壳箱等;结合“百千工程”,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乡镇(街道)、村背街小巷、里弄小道的硬化率,继续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完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池45座,公厕25座,无害化卫生户厕5000座的建设工作;完成10座生猪养殖场厌氧池建造。

(四)强化市容卫生管理。狠抓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计划的落实,建设、改造农贸市场陈旧设施,优化市场设施功能,提高市场管理水平,做到合理布局、划行归市、管理有序,全面完成2009年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任务;加大对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整治“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杂物乱堆”的“五乱”行为,保证市场及周边环境整洁卫生,彻底改变农贸市场脏乱差局面;强化集镇市容管理,逐步规范经营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取缔占道经营、倚门设摊,提升城镇市容整体形象。

(五)切实提高群众公德素质。一是深化“清洁城乡”星期五义务劳动制度。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广泛发动机关干部、城乡群众、中小学生、外来创业人员,开展卫生专项整治,自觉搞好社区卫生、行政村卫生、单位卫生和家庭卫生,自觉增强环保意识、卫生意识、公德意识、文明意识。二是开展“携手1+6,清洁进万家”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广泛开展“携手1+6,清洁进万家”活动,带动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德意识。三是开展清洁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团员青年、妇女等志愿者深入社区、行政村开展环境卫生、绿化养护、清除牛皮癣等突击整治活动,并对不清洁行为进行义务监督,引导广大群众关注、支持和参与“清洁城乡”活动。四是开展“清洁城乡”有奖举报活动。发动广大群众对全市脏乱差卫生死角实施有奖举报,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舆论氛围,使群众在举报活动中受到教育。

二、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开展“清洁城乡”活动,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顺乎群众强烈愿望,它关系到优化发展环境,关系到招商引资,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关系到群众生产经营的问题,城乡环境卫生的优劣,直接体现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同时“清洁城乡”工作也是检验干部作风,锻炼干部作风,转变干部作风,培养干部作风,塑造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把“清洁城乡”工作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内涵抓好抓实。

(二)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开展“清洁城乡”活动,广大人民群众是主体。群众既有享受城市蓝天、绿地、美景的权利,更有建设和维护优美环境的责任。只有人民群众这个“主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有产生“人心齐、泰山移”的能动作用。因此,在开展”清洁城乡”活动中,要进一步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引导城乡居民改变陋习,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不断提高素质,增强参与意识。营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行动的强势舆论氛围,使“清洁城乡”活动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同时,还应通过开展对城乡居民素质培训,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严管重罚,把“清洁城乡”与改变陋习提升市民素质相结合。

篇(2)

(二)拓展保洁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洁区域范围,基本实现行政区域保洁全覆盖,**年重点做好4个方面保洁范围的拓展覆盖。一是做好庭院及房前屋后的保洁工作,落实农户房前屋后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无垃圾污物,无渣土瓦砾,无瓜皮果壳;农户庭院内无卫生死角,物品堆放整齐,院落整洁,绿化带无暴露垃圾;二是拓展道路沿线保洁区域,将国道、省道、县乡道两侧15米范围纳入保洁范围,做到15米可视范围内无卫生死角,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拉乱挂,道路沿线洁化、绿化;三是将市级以下重点河溪道纳入保洁范围,强化溪沟的源头保洁工作,同时对村内所有池塘实施保洁管理;四是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乡镇(街道)所属工商经营户、企事业单位卫生保洁工作,纳入门前三包责任制,逐步解决好工业垃圾的出路问题,规范工业垃圾的处理。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设施建设进程,完成2008年立项的常安镇、灵桥镇、受降镇三座垃圾中转站续建项目,开工建设新增的万市镇双体式,湖源乡、常绿镇、渔山乡单体式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合理增建、改造和配置垃圾中转房、收集房和果壳箱等;结合“百千工程”,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乡镇(街道)、村背街小巷、里弄小道的硬化率,继续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完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池45座,公厕25座,无害化卫生户厕5000座的建设工作;完成10座生猪养殖场厌氧池建造。

(四)强化市容卫生管理。狠抓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计划的落实,建设、改造农贸市场陈旧设施,优化市场设施功能,提高市场管理水平,做到合理布局、划行归市、管理有序,全面完成**年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任务;加大对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整治“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杂物乱堆”的“五乱”行为,保证市场及周边环境整洁卫生,彻底改变农贸市场脏乱差局面;强化集镇市容管理,逐步规范经营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取缔占道经营、倚门设摊,提升城镇市容整体形象。

(五)切实提高群众公德素质。一是深化“清洁城乡”星期五义务劳动制度。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广泛发动机关干部、城乡群众、中小学生、外来创业人员,开展卫生专项整治,自觉搞好社区卫生、行政村卫生、单位卫生和家庭卫生,自觉增强环保意识、卫生意识、公德意识、文明意识。二是开展“携手1+6,清洁进万家”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广泛开展“携手1+6,清洁进万家”活动,带动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德意识。三是开展清洁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团员青年、妇女等志愿者深入社区、行政村开展环境卫生、绿化养护、清除牛皮癣等突击整治活动,并对不清洁行为进行义务监督,引导广大群众关注、支持和参与“清洁城乡”活动。四是开展“清洁城乡”有奖举报活动。发动广大群众对全市脏乱差卫生死角实施有奖举报,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舆论氛围,使群众在举报活动中受到教育。二、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开展“清洁城乡”活动,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顺乎群众强烈愿望,它关系到优化发展环境,关系到招商引资,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关系到群众生产经营的问题,城乡环境卫生的优劣,直接体现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同时“清洁城乡”工作也是检验干部作风,锻炼干部作风,转变干部作风,培养干部作风,塑造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把“清洁城乡”工作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内涵抓好抓实。

篇(3)

(二)拓展保洁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洁区域范围,基本实现行政区域保洁全覆盖,**年重点做好4个方面保洁范围的拓展覆盖。一是做好庭院及房前屋后的保洁工作,落实农户房前屋后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无垃圾污物,无渣土瓦砾,无瓜皮果壳;农户庭院内无卫生死角,物品堆放整齐,院落整洁,绿化带无暴露垃圾;二是拓展道路沿线保洁区域,将国道、省道、县乡道两侧15米范围纳入保洁范围,做到15米可视范围内无卫生死角,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拉乱挂,道路沿线洁化、绿化;三是将市级以下重点河溪道纳入保洁范围,强化溪沟的源头保洁工作,同时对村内所有池塘实施保洁管理;四是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乡镇(街道)所属工商经营户、企事业单位卫生保洁工作,纳入门前三包责任制,逐步解决好工业垃圾的出路问题,规范工业垃圾的处理。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设施建设进程,完成2008年立项的常安镇、灵桥镇、受降镇三座垃圾中转站续建项目,开工建设新增的万市镇双体式,湖源乡、常绿镇、渔山乡单体式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合理增建、改造和配置垃圾中转房、收集房和果壳箱等;结合“百千工程”,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乡镇(街道)、村背街小巷、里弄小道的硬化率,继续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完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池45座,公厕25座,无害化卫生户厕5000座的建设工作;完成10座生猪养殖场厌氧池建造。

(四)强化市容卫生管理。狠抓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计划的落实,建设、改造农贸市场陈旧设施,优化市场设施功能,提高市场管理水平,做到合理布局、划行归市、管理有序,全面完成**年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任务;加大对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整治“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杂物乱堆”的“五乱”行为,保证市场及周边环境整洁卫生,彻底改变农贸市场脏乱差局面;强化集镇市容管理,逐步规范经营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取缔占道经营、倚门设摊,提升城镇市容整体形象。

(五)切实提高群众公德素质。一是深化“清洁城乡”星期五义务劳动制度。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广泛发动机关干部、城乡群众、中小学生、外来创业人员,开展卫生专项整治,自觉搞好社区卫生、行政村卫生、单位卫生和家庭卫生,自觉增强环保意识、卫生意识、公德意识、文明意识。二是开展“携手1+6,清洁进万家”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广泛开展“携手1+6,清洁进万家”活动,带动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德意识。三是开展清洁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团员青年、妇女等志愿者深入社区、行政村开展环境卫生、绿化养护、清除牛皮癣等突击整治活动,并对不清洁行为进行义务监督,引导广大群众关注、支持和参与“清洁城乡”活动。四是开展“清洁城乡”有奖举报活动。发动广大群众对全市脏乱差卫生死角实施有奖举报,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舆论氛围,使群众在举报活动中受到教育。二、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开展“清洁城乡”活动,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顺乎群众强烈愿望,它关系到优化发展环境,关系到招商引资,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关系到群众生产经营的问题,城乡环境卫生的优劣,直接体现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同时“清洁城乡”工作也是检验干部作风,锻炼干部作风,转变干部作风,培养干部作风,塑造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把“清洁城乡”工作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内涵抓好抓实。

篇(4)

“十二五”期间,__镇抢抓__水库和高速连接线建设机遇,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为着力点全面启动__社区一期工程建设,通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大力推进社区建设。__社区回迁楼、老年公寓、幼儿园等项目已建设完成,两村村民顺利回迁。

1、__水库。“十二五”期间,__镇始终把民生工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根据县委县府指示,__镇组织精干力量,认真安排,周密部署,经过多方努力,完成迁占工作,使__水库第一时间顺利开工建设,并在全县范围内率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目前,全镇管道铺设工作及入户安装工作已全部完成,全镇人民喝上了放心的黄河水,结束了喝地下水的历史。

2、高速公路建设。为进一步配合我县重点工程建设,改善我县交通环境。__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关系,确保高速公路及连接线建设顺利施工,现高速公路及连接线已全面通车。

在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镇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强大的人才、资源保证。

(一)乡村文明建设成果显著 __镇党委政府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镇村环境卫生整治和乡村文明建设,彻底解决了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统一粉刷墙面、书写宣传标语和宣传画,在各行政村创办善行义举四德榜,确保了乡村文明行动阶段性任务顺利完成,切实的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生产环境,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二)大力改善卫生条件。“十二五”期间,镇中心卫生院规范建立起9大科室,形成了预防、诊断、治疗于一体的医疗服务体系,同时新建规范化社区中心卫生室16处,形成了以社区为中心的医疗网络,卫生服务触角进一步延伸。

(三)关爱老人,发展养老事业

__镇先后实施了敬老院扩建工程及__、__、__互助幸福院建设,完善了孤寡老人监护制度,保证了孤寡老人老有所依。既给老人提供了集中居住、互相照顾、快乐生活的自由空间,也为子女赡养老人提供了平台。

1、社区党组织领办新型农业发展

“转让、出租、入股”,__镇在积极引导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同时,加大对合作社的帮扶力度,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培植壮大村集体经济。

2、亲民活动暖民心。大走访、百千万工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加强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联系,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758条,收集问题1157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498件。

1、社会安定

和谐我镇在发展的同时,对全镇的稳定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一是落实工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二是从抓早抓小入手,超前发现问题,提前介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排查的具有苗头的案件,都进行了积极化解;

2、群众生活丰富

鉴于以前群众文化生活匮乏,想开展无处开展的现象,__镇以乡村文明为抓手,以四德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建设文体广场,以“八个一”为标准,在全镇建设文化小广场。积极组织民间文化能人建设文体队伍,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开展。

全面落实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县总体部署,以“明思路、强载体、破瓶颈、聚资源、优环境”为总体思路,以加快发展、富民强镇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社区化、产业化为核心,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强镇为动力,以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促进经济与社会、城镇与社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构建文明、生态、和谐的新型示范化乡镇。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招商引资为主体,民营经济为主导,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以产业化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品质畜牧养殖业和林业,巩固发展现有民营企业,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回乡创业搭建平台,组织和运作好劳务输出,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围绕建设生态旅游强镇的目标,大力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公路交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做大做强以__水库为依托的旅游业;发展优势农、林产业,利用广阔的资源,加大生态产业建设;结合地方资源和产业发展,致力工业发展。力争到“十三五”末,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财政收入达到5000万元,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素质有较大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居住、教育、交通、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均有较大改善,农村面貌明显改观,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1、创建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

①高质量推进重点城建工程。以两区同建为着力点,注重完成__社区规划中的美化、亮化、绿化等后续配套工程,力争将__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群众富裕、和谐幸福的新型社区。

‚努力打造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推动。依托__高速从__镇东部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借力__水库及__社区,通过城镇扩容及城乡一体化建设,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通过创建优美的人居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的服务设施,吸引人才,拉动投资,建设更加宜人的人居环境,建立起现代化的交通通信网络、开放式的商贸流通大市场和多功能的社会综合服务体系,把__建设成为临邑县东部商贸流通中心、现代化工贸重镇。

2、发挥__高速的区位优势,建设物流、电商等生态、高科技园区

①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__高速全面通车为战略平台,努力融入济南半小时经济圈,跻身济南北部仓储、物流和服务业产业带,对接引进高科技、低能耗、无污染的项目,在沿线区域形成产业多元化、商贸集聚化、物流便捷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借助优越的区位优势,__雅致服装有限公司、__锦鹏大地服装有限公司现已入驻园区。

②创新发展,拓展新型服务业。按照“合理规划、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主攻商品物流业、运输业、餐饮娱乐业、休闲旅游业,放手放胆拓展新型服务业,建好旅游休闲度假村、__镇农贸大市场、__花卉园艺场,实现服务类行业质的飞跃。

3、建设新型农业园区及生态旅游园区

“十三五”期间,坚持生态与经济、社区建设相结合,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和观光旅游生态园。农业示范园运用现代农业技术,重点栽植既有市场卖点又具观赏价值的经济花卉和果树类;观光旅游生态园建设以采摘、观光、旅游、饮食、住宿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形成“春季田野赏花、夏季瓜果品尝、秋季采摘硕果、冬季流连果园”的“四季皆品果、季季各不同”的游赏格局。把__水库周边地带建设成为生产、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度假于一体的观光农业旅游景区,实现__镇在临邑县城东部强势崛起,把__建设成为全县经济的桥头堡,临邑人民的后花园,为我县打造济南北部卫星城,增强游客承载力。

4、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①抓好万亩农业示范田建设。按照“产业化、园区化、基地化”的要求,以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为主导,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镇东部规划建设万亩农业示范田,同时大力推进园区水、电、路、井、管网等基础建设以及绿化美化景观打造工程。

②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发展。继续推行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的工作思路,助推集体、群众“双增收”,实现农业发展新模式。按照梦实合作社“支部领办、群众自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发展模式及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耕种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农资采购、统一机械化作业“五统一”的管理模式,辐射带动周边社区发展,努力形成现代农业作业体系,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农业效益。

③突出做大做强畜禽养殖业。依托目前具备的畜禽繁育—养殖—加工体系,

合同化养殖模式,借助强大的产业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势头,积极争创畜牧业示范乡镇。④加大林业生产。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工程,打造万亩农田林网方示范工程,提高全镇绿化率,重点做好__高速及连接线绿化建设。

5、壮大民生惠农事业

①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和结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改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抓好学前教育。

篇(5)

刘延东强调,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爱国卫生工作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卫生工作要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围绕促进人民身心健康主题,解决当前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爱国卫生工作要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力度;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卫生城镇创建的典型示范作用,提高社会卫生管理水平,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建设;结合深化医改,扎实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发挥平台作用,切实抓好冬春季传染病防控,从源头上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加强爱国卫生法制建设,及时将好的做法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要加强爱卫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篇(6)

一、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在打造一流县城的同时,从统揽全局的高度,以村镇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的格局。

1、科学编制规划,以规划引领农村小城镇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搞好农村小城镇建设,首先要科学规划。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工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基本原则,按照“政府组织、专家编制、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要求,注重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以超前规划引领农村小城镇发展。早在2007年,各乡镇就聘请了东华理工大学和华中科大联合编制了《总体规划》,确定了各乡镇的区域规划、城镇性质、总体布局以及道路交通、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环保环卫、建设控制等目标。今年,浒湾镇和对桥镇分别围绕“文化旅游名镇”、“生态旅游边贸新镇”的目标,再次请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对集镇建设规划进行了修编,浒湾镇还聘请了专业部门完成了污水管网和书铺街老城区建设规划,为下一步的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县土管局自2008年开始,聘请相关部门对各乡镇集镇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了编制,去年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并正式实施。

2、强化基础设施,以项目带动农村小城镇发展。项目是集镇建设的“引擎”,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好项目快发展,无项目没发展。近年来,我县按照省、市的要求,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以镇村项目建设为抓手,带动小城镇发展。从2008年开始,全县各乡镇每年实施100多个村镇建设项目,切实加强了农村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县委、县政府还印发了《关于推动乡镇集镇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大力实施“十个一”建设工程,即一套科学超前的总体规划、一套集镇管理的长效机制、一套安全清洁的供水系统、一条亮化美化的集镇街道、一个文明安全的和谐社区、一个功能齐全的农贸市场、一个优质便民的服务中心、一所群众满意的中心学校、一个设备齐全的卫生院、一座温馨祥和的敬老院。2012年,各乡镇安排了143个镇村项目,总投资达7.75亿元。随着每年实施的镇村项目成功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小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小城镇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2011年,我县小城镇建设工作在全市年度综合考评中获第二名。

3、突出重点建设,以示范引导农村小城镇发展。按照全省实施“百镇示范工程”的安排和要求,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以上,突出抓好浒湾镇、对桥镇等高速公路、国道、景区沿线重点集镇的小城镇建设。浒湾镇充分发挥千年历史文化名镇和地处抚州“6+1”城市群较为中心地带的有利条件,通过多渠道筹资,积极加强项目建设。先后建设了金浒广场、浒湾抚河大桥、金溪三中综合大楼、老街道路改造、新街路灯亮化与下水道工程、自来水设施建设和浒湾中心医院大楼等基础设施项目。目前,正在开展“一渠两岸”及书铺街开发等项目建设,促进了小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至2011年底,浒湾镇人均道路硬化面积7.1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2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75%,城镇化率达40%。对桥镇以龙虎山风景区为依托,充分发挥国道沿线交通优势和毗邻华东交通枢纽城市鹰潭市的地理优势,积极开展示范镇建设。先后建设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农贸市场改造及集镇美化亮化硬化工程、便民服务中心及文体活动场所、对桥镇中学校园环境建设工程等项目。至2011年底,对桥镇人均道路硬化面积6.9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6平方米,城镇化率达35%。为策应省委、省政府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要求,县新村办通过镇村联动等方式,对浒湾、陆坊、琉璃、对桥、石门等乡镇所在地或边缘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布点,有力地推动了上述乡镇集镇的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硬化等工作。

4、健全管理机制,以管理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注重管理是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核心。近年来,各地通过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清扫、保洁、清运、管理、执法、监督“六位一体”的小城镇建设管理体系。例如:浒湾镇制定了《小城镇环境管理实施细则》和《浒湾镇镇区卫生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了临街单位、住房、商店“门前三包”责任制;在原有4名环卫人员的基础上,增配2人,并购置了垃圾处理专用车等清洁工具,及时清扫街道,及时运送垃圾,确保路面全天候整洁;成立了街道管理巡逻小组,有效遏制了违规现象的发生;成立了交通管制小组,进行全天候沿街巡逻,确保辖区交通畅通;对镇区广告乱贴乱挂、商户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垃圾乱丢乱倒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提升了镇区环境卫生水平。为切实加强集镇环境卫生管理,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今年8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的通知》,彭县长亲自召集乡镇主要领导开会,明确责任,进行部署。县新村办还在省、市、县安排的农村清洁工程经费中对集镇环境卫生工作给予经费奖补,推动了集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秀谷镇大力实施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的“五化”工程,强力推行门前三包制,路段长、班子成员包片制,绿化认养制,举报奖励制等管理模式,成功营造了小城镇管理的良好氛围。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对县城小街小巷进行全面监管,消除卫生盲区,保障了城区环境卫生。大力协助有关部门抓好社区建设、市民教育,为我县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不足

1、编制缺乏长远规划,集镇功能不够完善。2007年乡镇虽然聘请了东华理工大学和华中科大联合编制了《总体规划》,但当时规划编制粗糙,乡镇有应付差事的现象。且该规划已时过境迁,难以完全适用当前和今后小城镇建设的现实需要。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除浒湾、对桥完成外,其他乡镇均未开展。究其原因:一是经费紧张,编制一套规划需15万以上;二是规划很难做到科学、实用,在实施中规划与建设存在“两张皮”的现象,随意性较强,很难长期严格遵照执行。 集镇规模偏小,产业特色不显,吸附承载能力不强,商贸不旺,功能也不完善,与“十个一”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乡镇与乡镇之间发展也不够平衡。人口较多的集镇功能相对比较完善,人口少的集镇功能有萎缩的现象。

2、建设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近几年来,小城镇建设的投入主要是依托项目投入,县、乡财政直接安排资金投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较少。乡镇财政主要是保工资、保运转、搞乡镇政府大院建设,对集镇的公共设施投入除了购置部分环卫设施、支付保洁人员工资和街道路灯电费,再加上零星修修补补之外,自有资金投入较少。县财政主要以项目配套为主,单项列支专款用于集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多,与国民经济发展,与县级财政增幅,与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功能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小城镇的环卫、园林、公厕等公用设施比较缺乏,绿化、美化、亮化工作也未能跟上。

3、土地经营文章做得不活,集镇发展缺乏后劲。据统计,2009年-2011年,全县乡镇公开出让乡镇国有建设用地共4宗,面积8.4亩,成交价117.45万元。其中浒湾镇2宗,何源镇、双塘镇各一宗。据了解,当前乡镇一是土地收储难。农村集体土地收贮价格较高,乡镇很难承受。原粮管所、供销社等乡属单位占用的土地纠纷较多,闲置土地很难盘活。二是为节约成本、图省事。乡镇为规避土地出让相关税费,同时也为了省去争取用地指标难的麻烦,干脆“单打碎敲”单宗出卖。三是农村建房滥占乱建现象比较普遍。一户一宅、拆旧建新制度未能建立,农民占用耕地建房的现象有蔓延的趋势,集镇土地出让价格不高。四是缺乏长远打算。当前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尤其是维稳压力任务繁重,经营土地没有硬性任务和考核指标,乡镇主要领导没有也很难把经营土地放在应有的位置。由于土地经营做得不活,社会资本参与集镇建设与开发的力度不大,大多数集镇年年老样子,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4、环境卫生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垃圾处理设施缺乏。除双塘、石门建有简易垃圾中转站外,其他乡镇没有垃圾中转站,也没有规范的垃圾填埋场,大部分乡镇租农用车作为垃圾清运车。二是保洁队伍不够稳定,人员数量不足。目前,保洁人数较多的有浒湾、对桥,保洁较好的有双塘,但普遍存在着保洁人手少,保洁效果差的问题。三是集镇居民保洁意识差。单位和居民门前“三包”责任制基本没有建立,少数集镇虽建立了,但落实差,垃圾乱丢乱倒现象严重。

三、几点建议

1、要切实把小城镇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强调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化”同步。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设和谐秀美乡村,其中要求至2017年全省50%左右的乡、村要达到和谐秀美的标准。小城镇作为乡镇的政治、生活、文化、信息中心,作为城乡“三个文明”建设的展示窗口,县、乡政府责无旁贷要把小城镇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主攻“两区”建设成效明显,城区建设荣获多项殊荣。相比之下,我县农村小城镇镇建设虽有较大进步,但与“三化”同步相比,与和谐秀美乡村标准相比,与农民和集镇居民幸福指数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把小城镇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核心是要强化县、乡领导抓小城镇建设的责任意识,并形成政府、部门、社会、群众齐抓共建的的格局。

2、要切实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乡镇要切实做活土地经营文章。要加大土地收储的力度,对原乡镇站所、厂矿、学校、砖瓦窑等闲置土地要因地施策,尽快收储;对集镇规划区内的农民集体土地要像秀谷镇抓“两区”建设征地一样,责任到人,限期征收。要加大土地公开出让力度,通过“招、拍、挂”引进竞争机制,控制用地数量,提高竞拍价格。要大力推广浒湾、合市等地事前公示、联审联批制度,加大农民占用耕地税的征收力度,遏制农民占用耕地建房。浒湾镇对集镇规划区内居(农)民建房采取不接电等方法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取得了较好效果。土管部门要适度安排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支持集镇搞活土地经营,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县财政要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建议从2013年始,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推磨转圈的方法,集中抓好1-2个乡镇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镇村联动”项目也要主动跟进。对乡镇编制规划所需经费,建议县财政适当奖补,以调动乡镇搞好规划编制的积极性。

3、要切实加强小城镇的环境卫生管理。小城镇建设要“建管并重”,尤其是环境卫生管理,今年内要有明显的改观。要完善集镇垃圾的清运处理办法。浒湾、对桥、陆坊、左坊等交通便利的乡镇,应建立垃圾中转站或简易的停放场,并出资委托县城管局统一运至县埋焚场,县财政给予适当的奖补。其他乡镇要逐步建立规范的填埋场。要增强和稳定保洁队伍,用足用好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参加公益劳动制度。适当提高保洁人员工资待遇和政治荣誉,完善保洁员的责任和奖罚机制,提高清扫保洁效果。乡镇要定期对集镇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解决集镇乱停、乱堆、乱倒的“脏、乱、差”的问题。

小城镇建设工作调研报告2: 小城镇作为乡村经济、政治、文化集聚中心,其发展不仅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良方,更是对当地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大战略。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化解制约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矛盾,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近年来,我镇以“以业建镇,以业兴镇、重点突破,梯级推进”为思路,小城镇建设进程得到了明显加快,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谭家山镇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我镇辖28个村,2个社区,面积100.45平方公里,总人口51540万人,城镇人口达到1.6万人,到目前为止进城人数21480人,城镇化率达32.6%。 1986年成为建制镇,2004年规划总修编,2008年村庄部局规划。近年来,我镇以“全省十强乡镇”为目标,以“产业兴镇”为举措,从现实条件出发,突出小城镇发展重点,不断优化小城镇发展布局,大力提升小城镇功能和改善小城镇生产生活环境,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按照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完善土地庙,开发分路口”工作思路,土地庙农贸市场初具规模,现在,小城镇建设中心区域—分路口沉陷区治理项目已于去年完成安置小区建设用地的征迁安置补偿、“三通一平”和主排水管道建设等工作,进入边坡处理,目前安置房基础工程(6栋、216户、20771m2)正在施工,预计今年可竣工交付使用。为了进一步改善镇容镇貌,优化镇区环境,今年6月,我镇投入专项经费3万元在镇区107沿线新建垃圾池15个,其中长岭村建4个,分路口沿线建11个,修补好土地庙沿线5个旧的垃圾池,现在,15个新建垃圾池已全部投入使用。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107分路口沿线城镇功能和城镇体系,将分路口打造成为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居住小区和商贸区,使谭家山成为一个“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城镇。

二、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存在的问题:

1、规划滞后,建设质量不高。一是规划水平不高。仅限于用地布局的控制,在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点、设计和建设的先后顺序上没有依据。二是缺乏区域性合理布局。只重视规模的扩张,忽略整体效应的发挥。三是规划管理薄弱。没有严格按照规划建设,过分迁就投资者的需求,没有良好的竞争机制。四是建设质量不高。建筑分布比较零散,缺乏独特的城镇文化特色和风格。

2、投入不足,筹资渠道单一。虽然我镇是一个经济强镇,区域内共有大小企业107家,其中100万元产值以上工业企业42家,产值过亿元企业4家。但小城镇建设并未得到长足的发展,后劲疲软,与其他部分乡镇相比,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趋势比较缓慢。相差甚远。其原因主要是:一是融资比较难。二是个人投资积极性不高。对个人投资缺乏一套完整、合理的机制,导致部分居民改造、建设的积极性不高,顾虑心太大,不愿过多投入,难以满足现代小城镇建设的需要。三是等、靠、要思想严重。小城镇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居民”等“国家”、“政府”等“上级”、“干部”等“开发商”的情况。

3、环境欠优,配套政策滞后。一是环境卫生工作起点低,办法不多,存在“五不畅”,即清理不畅、管理不畅、宣传不畅、经费不畅、收费不畅,致使环境卫生工作压力大,整体效能不高,城镇环境卫生状况仍未根本好转。二是小城镇建设的配套政策不到位。没有一套完整的,涉及小城镇建设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招商引资等方方面面的实施办法和优惠政策。

4、管理不力,对外形象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部分居民文明素质不高,城镇意识淡薄,行为习惯不良,给城镇管理特别是基础设施管理和卫生管理带来难度;城镇综合执法人员较少,管理执法难度大,小商小贩仍沿街叫卖,居民仍乱搭乱建、过往车辆仍乱停乱放。

5、用地紊乱,供需矛盾加剧。土地利用成为制约我镇小城镇建设进程的瓶颈,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城镇建设利用率低,盲目外延,土地利用粗放现象严重。二是城镇建设用地结构不尽合理,规划起点低,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工业用地等生产性用地普遍偏大。

6、经费短缺,工作开展被动。乡镇建设规划管理站属自收自支单位,每年只靠收取点卫生费,工作人员没有经费,职工每个月的基本工资难以到位,我镇规划站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是2006年缴纳的,至于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其他福利都没有享受,工作人员工作热情不高,工作被动,服务难以到位。特别是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平均工资的上涨,要请一名环卫工人很难,太低了没人肯做,工资太高了又请不起,职工的生活保障是当前首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1、抓认识,创新经营理念,明确整体工作思路。一要强化领导,在实干上下功夫。按照镇党委、镇政府部署,进一步强化领导班子建设,重点抓好环境卫生整改,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整体推进,最终形成领导谋划小城镇建设,干部思索小城镇建设,群众支持和参与小城镇建设的良好氛围。二要更新观念,在发展上下功夫。要把小城镇建设摆到与工业、农业发展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来抓。要充分利用谭家山镇的区域、交通和资源优势,与培育城镇市场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发展全镇经济相结合,把其建成谭家山工业重镇和商贸流通中心。三要落实规划,在特色上下功夫。要按照“合理布局,有利发展,产业互动,突出特色”的原则来具体落实规划,把规划细化到块、到点,并引导业主和居民在建设上突出规模和档次,形成具有深刻内涵、独具特色的小城镇。

2、抓机遇,发挥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全镇经济。紧紧抓住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机遇,立足实际发挥中心城镇的经济集聚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培育骨干项目支撑小城镇发展,增添小城镇建设的活力和后劲。一是抓好谭家山镇工业建设。继续做好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增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全程服务意识,落实党政领导联系项目责任制,重点项目建设,壮大产业,壮大财力,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二是加快农副业产业化建设,使特色养殖成为居民增收的亮点。三是抓好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农贸市场的作用,利用区位优势,靠市场牵动和活跃城镇经济,把谭家山镇分路口建成周边村物资集散地。

篇(7)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省爱卫会和省卫生厅的领导和同志们,是你们给予的指导和厚爱,才使*的创城工作始终有目标、有方向、有遵循,满怀着必胜的信心和勇气;我们要特别感谢市委市政府,感谢*市长、文芝副市长,是你们的殷殷期待、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才让*的创城工作有了强大动力,始终充满激情,充满力量。今天,各位领导又亲临了这次大会,使我们倍感荣幸,倍受鼓舞,激发了新的斗志!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表示真诚的感谢!

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不仅是我县城市建设本身的一次巨大提升,更是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融合与推动。*的城市综合环境因创城而全面改善,市民居住的家园因创城变得更加健康美丽。这次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推动*发展新跃升提供了强大助力。

回望两年多来的创城工作,不平凡的历程孕育了不平凡的精神,饱含着攻坚克难的艰辛和百折不回的坚韧,饱含着巨大付出后的欣慰和喜悦。

2007年,县委县政府高点定位,科学谋划,吹响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集结号”。我们研究制定了《*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实施方案》,提出了“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两条主线、搞好三个结合、推进四大任务”的创城总体思路。“围绕一个目标”,就是要利用两年时间创城攻坚,力争在2009年达到省级卫生县城标准;“抓住两条主线”,就是要紧紧抓住改善城乡环境的“硬支撑”和提升城市精神文化内涵的“软实力”这两条主线;“搞好三个结合”,就是要在全县科学发展的大棋盘上,把创城活动与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构建卫生*、健康*、文明*、魅力*结合起来;“推进四大任务”,就是要以创城为载体,全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完善、城乡人居卫生环境优化、城乡生态环境优化、县域人文精神内涵提升四大任务。

为了切实推进创城工作,我们专门成立了创城指挥部,各相关部门实施“一把手”工程,形成了政府统筹、条块结合、全面参与、跟踪检查、严格考核的创城工作机制。30个责任部门和22个乡镇签订了爱国卫生及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卫生乡镇工作目标责任书,对创城重点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进一步明确了创建目标、职责分工、推进步骤,使创城工作始终保持科学健康高效的运行态势。通过简报、标语、专栏、专题片等多种形式,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实施环境卫生“七大会战”、公共卫生整治“四项行动”、城乡基础设施“五大工程”,推动了创城工作向纵深发展。

在创城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承围绕发展,改善民生的核心理念,把创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推动发展、造福社会、惠及民生上来。两年多来,我们先后对县城主要街路实施全面改造,引天然气入城,高标准建设了人民公园、县人民医院、龙府广场、室内体育馆、垃圾处理厂等公共服务设施,引进、开发了佳加乐购物广场、龙翔购物广场、水源路餐饮娱乐一条街等商业项目,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了城市功能,增强了城市活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和农村泥草房改造,广大市民群众搬入宽敞明亮的新居;以“黄龙府文化活动周”为主要载体,大力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主题文化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树立了文明和谐开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人文形象。

创城为了群众,创城更依靠群众。一个个民生工程的实施,使我们的创城真正做到了符合民情、深入民心、惠及民众,激发了广大市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全民动员、全民参战。卫生、环卫、城市执法等一线单位干部职工,高度负责、高度认真,自觉加班加点,舍弃了节假日休息时间,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相关部门单位干部职工,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密切配合,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普通市民、学生等各行各业纷纷响应号召,行动起来,全力以赴,万众一心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感人事迹。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正是有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忘我工作和无私奉献,我们的创城工作才有了根本保障。通过创城,使*变得越来越有魅力,城市韵味不断提升。在改变城市环境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市民,市民的文明意识和综合素养逐步提高,一股崇尚文明清洁、和谐有序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省级卫生县城这项殊荣,不仅为*孕育了新的发展竞争优势,更标志着这座城市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立足新起点,谋求新跃升,是全县人民的新期待,更是县委、县政府的庄严使命。县委、县政府决定,我们要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目标。今天这次大会,既是省级卫生县城命名总结表彰会,又是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动员大会。我们要着眼长远,趁势而为,拉大城市框架、启动南部新城,夯实城市基础、加快功能升级,优化城市生态、打造绿色*,提升城市品位、彰显人文形象,构建城市和谐、增强管理效应;在今年全县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统筹城乡环境卫生协调发展,大踏步向国家卫生县城的目标迈进。

篇(8)

科学决策 六城同创

作为一个县城,洪洞在全国2000多个县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但为什么没有创造出与之名声相匹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洪洞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论证,一致认为:只有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才会形成转型跨越的强大助力!

对此,洪洞县委、县政府把打造宜居人居环境、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目标,响亮提出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平安县、国家文明县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六城同创”活动,计划用3~5年时间把洪洞县建设成为基础稳固、环境优美、发展高效、形象优良,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项建设齐头并进的国家先进县。

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龙头的“六城同创”,每一项创建,都是做优做精城市名片,打响扮靓城市品牌;每一项举措,都是在不同的领域挖掘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充分展示洪洞的文化底蕴,反映老百姓的美好意愿,体现各级各部门建设美好城市的智慧结晶;每一项活动,都是把内强素质与外树形象统一起来,把争创优势与培育特色结合起来,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美丽神奇洪洞的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体现出洪洞县的文明和谐及群众的综合素养,增强城市吸引力和老百姓的归属感。

洪洞县委书记王黎明多次强调:“‘六城同创’是一项覆盖面广、牵涉范围大、关联度高的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我们全县上下拿出了‘志在必得’的决心和行动,一条心、一股劲,形成合力,强力推进,确保创建目标如期实现。”

精心组织 全民创卫

为了进一步动员全民参与创卫,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万人誓师大会”,在全县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调、全民参与的创卫合力。洪洞县的广大干部群众都忙碌起来,几千名志愿者上街散发创卫宣传资料;上万名学生和机关干部一起上街清理“牛皮癣”小广告;无数工人师傅加班加点装路灯、改线路、铺地砖,一场轰轰烈烈、全民参与的创卫攻坚战在古槐大地上打响!

面对繁重的创卫任务,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门会议,要求四大班子每位领导专包一条街道或一个行业,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并将创卫指标逐条逐项细化,对口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和单位。使全县上下形成了班子成员分区包街、机关干部蹲点督导,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创卫格局。

在创卫活动中,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每周二创卫例会研究创卫工作的制度。县纪委与创卫指挥部联合组成工作督查组,每天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通下达,现场督导解决,形成了强有力的创卫工作态势。

此外,工作人员对城区环境卫生进行了“地毯式”排查整治,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广告牌匾、交通秩序、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合理布局环卫设施、彻底清除卫生死角、整顿各类车辆秩序等活动,使城市面貌明显改观。

县委副书记、县长郑步电说:“在如火如荼的县城创卫深入推进的同时,我们又不失时机地开展了城乡同创,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拓展延伸至各乡镇、村,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同创、整体推进。”为了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深入持久地开展,县委、县政府决定,按全县每人每年10元的环境卫生补贴标准,每年从县财政拿出700余万元补贴至各乡镇、村。为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提供了资金保障。

全民共享创卫成果

创卫,不仅改变了洪洞县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扭转了不良风气,提高了生活层次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改变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凝聚了人心。

篇(9)

近年来,我们立足市情,按照区域经济定位,坚持以经营城市为手段,努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加快丘区城镇化进程的新路子,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城镇化水平现已达到36.55%,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市城区人口达到43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40.6平方公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超过30亿元。区、新区、区、小区、区、风景区等六大片区建设全面推进,组团式、分散型大城市格局已具雏形。、、等县城建设全面推进,新城初具规模,、、、等一大批乡镇建设迅速发展,全市已基本形成以市城区中心城市为龙头,二级城镇为重点,三级城镇为支撑的城镇网络体系。我们在推进城镇化方面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

(一)统筹城乡规划,城镇发展体系初步形成

一是加强了规划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组成的规划委员会,坚持重大规划提交规委会集体研究审定。

二是加大了规划编制力度。近年来,市城区年均投入1000万元进行城市规划编制。目前,市城区总体规划已经完成修编,全市城镇体系规划已经进行调整。各区县也十分重视村镇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县乡二级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规划的编制,全市65个镇和38个乡都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此外还完成了45个重点村庄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步推进

城市建设资金不足,是我市城镇建设的最大障碍。为了突破资金瓶颈,近年来,我们以经营城市为主要手段,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努力破解城市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积极探索在丘区不发达地市建设城市的新路子,建立健全了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机制。通过土地的招拍挂出让,市政设施的有偿使用,国有股权的出让,城市固定资产的盘活,无形资产有形化等多种途径,近年来,实现经营城市收入30多亿元。

二是加大了市政公用行业的改革步伐。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企业全部实现了改制,市政施工、环卫清扫、全部实行了市场化作业,出租车经营权和新增公交线路临时停车站点的经营权、广场公园经营管理权都面向社会进行了公开竞标,基本建立起了市政公用行业的特许经营制度。

三是大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努力完善城市功能。通过经营城市建成了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完成了凯旋路、渠河路等70余条城市道路改造,新建了滨江路、涪江三桥等14大路桥工程,形成了“八纵十横”的城市路网,新建了市体育馆、市图书馆、市博物馆等“三馆”,船山文化广场、犀牛绿化广场等“七场”,裕丰游园、街市花园等“八园”,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两厂”,涪江防洪堤、联盟河防洪堤等“两堤”,整治了开善河、明月河等“两河”。尤其是中心商业区和滨江路的建设,突出了地方文化特色,注重经济适用性,受到了国家和省、市领导及社会各界群众的好评。

(三)坚持“五创”联动,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发扬“万众一心、开拓奋斗、攻坚破难、勇创一流”的五创精神,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为目标,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1、着力实施“五大工程”,重点改善人居环境

(1)全面拆除城市裙房卡口、农村危旧房屋。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全面拆除市城区历史遗留下来的25处1214户共11.25万平方米裙房卡口。在农村拆除危旧房屋1086户,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修建新房,改善了农户居住条件。

(2)全面升级改造农贸市场。对市城区24个农贸市场全部实施升级改造,切实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畅通市场进出口道路,使农贸市场发生了根本变化。

(3)全面治理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按照政府组织、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模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全面开展了49处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治理。通过治理,拆除改造破旧房屋31万平方米,外墙粉饰美化房屋2.5万平方米,整治道路21.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695盏,整治改造旱厕830座,增添垃圾桶2300个,修建垃圾库24座,增加绿化面积5.5万平方米,使城市近郊数万人过上了干净、整洁、舒适的城市生活。

(4)全面推进“四化”工程建设。一是采取“拆墙透绿、拆房建绿、新街必绿、造湖增绿、全民兴绿”等措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景观绿化和城乡绿化活动,实施了广德寺、灵泉寺和中心商业区等重点绿化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二是高档次实施城市亮化。精心打造灯光点,集中构建灯光群,全新营造灯光带,形成了以道路亮化为主体、楼宇亮化为特色、光彩工程为点缀的亮化体系。三是实施“净化”工程。新建了河东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二厂,扩建了城南污水处理厂,建成了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配套完善了公厕、垃圾桶、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全面推行商品混凝土,取消现场搅拌,大力实施扬尘治理。四是狠抓城市风貌美化。大力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全方位、高标准改造市区主次干道26条,将城区所有主要道路由原来的水泥路面改为橡胶沥青路面,全方位改造了168条背街小巷,整治排水系统123处。加强户外广告和临街建筑物、防护栏的规范管理,清理城市“牛皮癣”,拆除陈旧、破损、不规范的广告牌匾。

(5)大力实施农村居住环境改造。以实施“两池六改”(沼气池、垃圾污水处理池、改房、改院、改水、改厕、改厨、改圈)为重点,按市30套标准图集,已在全市9个乡镇、40个村的示范带上集中规划新建了一批农民新居,实施农房风貌改造15916户,新建、硬化入户道路1368户。

2、大力开展“三项整治”,切实改变容貌秩序

(1)狠抓城市卫生整治。一是实行三级网格化管理和全天候、全覆盖清扫保洁,提高城区环境卫生质量;二是开展机关干部月末义务劳动,彻底清理、清运全城卫生死角和暴露垃圾24500吨;三是整治23处长期堆放暴露垃圾的闲置空地,规划建成绿化小公园、小游园;四是开展卫生“五小行业”专项整治,积极推行煤改气、液改电工程,强力整治公共场所卫生;五是开展除“四害”专项活动,“四害”密度低于国家标准。

(2)狠抓城市秩序整治。一是从清理整治违章占道入手,组织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整治,清理游商摊贩、占道经营、跨店经营,规范车辆停放。二是加强城市交通秩序管理,重拳整治“三超”和无证经营,集中开展电动三轮车、白板三轮车非法运营专项整治。

(3)狠抓农村环境整治。重点实施了“六项清理”。认真组织清理农村垃圾、乡镇集镇卫生死角、秸杆、水源污染、农户五乱和乱搭乱建现象,在9个乡镇、40个村的示范带上完成“六项清理”2377户。

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我市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城乡秩序明显规范,城乡居民素质明显提高。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6%,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2.1%,绿化覆盖率达到38.1%,全市API指数达到96.8%;全市100个乡镇硬化达标率达到90%,净化达标率达到68%,绿化达标率49%,亮化达标率60%。已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等,城市品位明显提升。

(四)强化村镇建设,城乡建设统筹协调发展

我市坚持城乡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中心城市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国家级、省级重点镇、试点镇和农民新村建设。我们采取市县补贴、村镇自筹、农民集资等方式,筹集了近10多亿元资金用于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公共设施建设为重点,优先发展乡村公路建设,缩小农村和城市的空间距离。近年来,建设镇乡村公路1000余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做到了城市与村镇之间的快速连接。同时我们加强了村镇地下管网、街道改造、绿化、绐排水、环卫、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村镇功能逐步完善。与此同时,各区县充分利用沿江、靠路、倚山、傍景的优势资源,采取组团式和庭院式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建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典型引路效果的试点新村。其中较为典型的有县桅杆村、王爷庙村,船山区的永兴镇旗山村、新桥镇移民新村,区的塘河村、附村等。这些新村的建设由建管所组织设计并免费提供图纸,完全按统一设计图施工,避免了造型零乱和随意更改。房屋修建基本做到了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形成了一村一景,大多新村还做到一街一景,一房一景,为促进城镇化进程起到了带动作用。

(五)推进产业发展,城镇发展的经济基础得到增强

一方面强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村镇提业支撑。以建设全国、全省农产品商品基地为目标,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建立健全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组建加工企业集团。近年来,我市快速发展壮大的高金公司、公司、颐康鸡生态园和麒山种养基地等都是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市场化的典型代表。目前,全市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0多家,其中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这些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的实质性转移,缩小了城乡差别。

另一方面狠抓县区工业集中区发展,带动我市的城镇化进程。工业园区是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实现集中发展和规模效益,发展壮大区域经济的有效形式,是我市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平台。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循环经济要求,突出科学性、前瞻性、战略性和创新性,结合我市经济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环境容量等,重点规划了10个工业园区、20个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形成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功能健全、产业(企业)集群发展的工业园区。主要工作:一是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立足县域比较优势,研究和制定符合县情的县域工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相关配套措施,加快发展县域工业经济;二是根据各县区自身的资源特色和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结构;三是加快发展中小企业,重点支持非公经济、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引导和鼓励各类中小企业在县域和重点乡镇集结发展,提高县域工业聚集水平,形成集聚型园区经济,提高县域工业的产业层次,增强县域工业的竞争力。

(六)用好用活土地政策,城镇化建设用地得到可靠保证

一是积极做好征地报批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土地保障。

二是积极调整用地结构,把保障工业用地放在建设用地的首位。将工业用地的建设用地指标提高到30%以上,明确了对投资强度大的工业项目实行土地价格优惠。

三是坚持“提前动手,长远考虑,利于发展”,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了市县(区)专项规划及预测工作,完成了修编中有关基础数据调整上报工作。

四是加强农房建设、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亲民、为民政策,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地。

五是以“金土地”项目为重点,着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增加耕地占补平衡指标。

(七)改革户籍制度,农村人口进城条件得到放宽

一是农民进城经商办企业,符合进入城镇的,放宽了本人、直系亲属户口迁移的条件;二是与市人事局共同行文,对引进人才放宽迁入条件,凡是我市大学毕业生可优先入户后择业;三是对农民进入城镇购买房屋的,放宽了迁入条件;四是农村居民投靠居住在城镇直系亲属的,放宽迁移条件;五是对城市建设、拆迁农民纳入城市户口管理。市城区基本实现户口的一元化管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乡镇规划滞后。目前,规划工作在县市已普遍得到重视,但一些乡镇规划意识还较为薄弱,对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按规划实施,甚至把规划看成一种束缚。加之乡镇财力薄弱,是吃饭财政,大多无力对规划进行修编调整。很多乡镇的规划不能满足建设发展需要,一些乡镇是边建设边修改规划,规划建设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

二是建设资金不足。由于乡镇建设进程加快,旧城改造任务较重的乡镇资金显得极为不足,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与乡镇发展明显不相符。

三是管理力量削弱。由于近年来各乡镇精简机构,部分乡镇无专门的建管人员。按上级要求,现乡镇规划建设工作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在逐步增多,人员的减少使得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更为困难。

四是乡镇干部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较低。目前,有相当部分的乡镇干部欠缺规划建设管理科学知识,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规划建设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较大。

五是乡镇建设水平不高。一些乡镇的道路、绿化、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绝大多数乡镇建设都缺乏自身的特色。

六是城镇产业支撑不足。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不够协调,没有足够的产业容纳不断增加的城镇人口。

三、下步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及措施

一是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缩小与全省、全国的差距。到2010年,全市城镇人口要争取达到151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9.2%,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市城区人口由43万人增加到50万人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51平方公里,要进入大城市行列。要初步形成中等城市规模,、、作为小城市,要充分发挥其县域经济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涪江和过境路为轴线,大力发展沿江、沿路经济带,对一些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城镇进行重点建设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的承载能力。继续走经营城市的路子,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完善城镇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公共交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能源通讯等城镇功能。市城区要尽快完成滨江路南北段、观音湖生态湿地公园、西山风景带、河东五彩缤纷路、联盟河沿线景观设施、金家沟工业物流港等建设,改造城市排污道,实现雨污分流,扩建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提高城市排污治污能力。

篇(10)

二是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了区域发展的竞争力。各地各部门把环境综合治理放在创造发展优势的高度来认识,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来推动。通过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各地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扩大,对我市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旅游经济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深入推进,不仅树立了*人干事创业的良好形象,而且让国内外客商看到了*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增强了我市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区域发展的竞争力。

三是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各地各部门始终把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锻炼作风、转变作风、检验作风,攻坚克难打硬仗、关键时刻讲付出、全心全意办实事,树立了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一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深得人心,深孚众望、深受好评。

四是积极培育文明意识,激发了全民参与的主动性。各地各部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七进”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和动员全民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健康知识和卫生防疫知识得到广泛普及,城乡居民的文明卫生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良好的生活习俗和文明的行为方式初步形成。经过宣传动员,群众支持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为我市群众关注热切、社会参与广泛的一项重要工作。

五是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了齐抓共管的新格局。着眼于把好做法制度化、好经验长效化,制定完善了“四化”体系评价标准、目标管理考评机制、经费投入机制、社会投诉办复机制、督查问责机制等一系列制度,为治理工作持久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切实加强治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全市初步构建起党政主导、部门协同、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初步形成了全市总动员、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了治理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回顾一年多来的艰辛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统筹推进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探索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更是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支持、踊跃参与的结果。实践证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是创造发展优势、增强竞争实力的环境工程,是完善城镇功能、塑造品牌形象的管理工程,是坚持执政为民、检验干部队伍的作风工程。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部分干部有畏难松懈情绪,缺乏持久推进、不断创新的思想准备,认识没有完全到位;二是个别地方“五乱”现象回潮,建筑立面清理、风貌塑造、设施建设等推进不力,工作没有完全到位;三是一些地方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薄弱环节,没有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细化分解任务,责任没有完全到位。四是少数群众环境卫生意识不浓,缺乏良好的生活习俗和文明的行为方式,对治理工作积极性不高,参与没有完全到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重在全民参与,贵在坚持不懈。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劲头不松,努力把这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决胜之年,保持全市经济“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势头,顺应人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新期待,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继续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集中精力“抓创新、求拓展、建机制、促深化”,坚决完成“四大创建”任务,全面提升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治理水平,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这里,我提四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坚持把治理“五乱”作为基本要求,在增添设施、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首先要抓好“五乱”治理,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推进治理工作从繁华街市向背街小巷延伸,从中心城区向乡镇村庄延伸,从治标起步向标本兼治延伸,攻克治理难点,消灭治理盲点,确保不出现回潮反弹。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抓住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设施建设投入,构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要针对城镇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薄弱的难题,重点抓好洗车、停车、修车场地和农集贸市场的规划建设,切实抓好城乡治污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今年机械化清扫率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各县城区已开工建设的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年底前必须全部建成投入运行。乡镇、村庄要因地制宜采用沼气厌氧、湿地净化及卫生填埋等方式,对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

第二,坚持把风貌塑造作为重要内容,在体现特色、提升水平上下功夫。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推进到现阶段,风貌塑造既是工作难点,也是工作亮点。要更新规划理念,抓紧制定城乡风貌塑造规划,并纳入城市和乡镇总体规划,严格审批程序和标准,确保风貌塑造规划落到实处。要继续按照“四注重、四提升”的要求,加大城镇街道立面清理和风貌打造力度,努力提升城镇形象和品味。要坚持“三打破、三提高”,抓好村镇和村落规划建设,体现山水田园风光,打造地域特色和产业特色。要狠抓城郊结合部、“城中村”、边远偏僻乡镇和村庄等薄弱环节的治理工作,逐步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风貌整治的全覆盖。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在农村加强“一池四改”工作,修建沼气池,实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村群众享受现代生活。

第三,坚持把典型引路作为有效手段,在示范带动、创先争优上下功夫。创新方法载体,实行典型推动,是打开工作局面、巩固治理成果的有效举措。要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确保今年有1个县城、6个乡镇、50个村庄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县城、乡镇、村庄)”。未进入2010年“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实施范围的县城、乡镇和村庄,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2011年进入示范行列。要发挥好典型引导作用,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大力表彰先进典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要大力宣传环卫工作典型,关心爱护环卫工人,不断改善生活工作条件,切实提高环卫工人社会地位。要大力宣传“七进”活动先进典型,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建、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要适时曝光突出问题,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及时发现整改,狠抓反面典型,严肃问责处理,营造坚持不懈、真抓碰硬推动工作的良好氛围。

篇(11)

二、总体思路:按照典型引路、全面推进、多方投入、共管结合、深化拓展、不断创新的总体思路,以城乡“互动、互助、互惠”的方式,从共建思想文化阵地入手,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现代文明素质和农村整体文明程度文章来源于,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目的,实现经济与社会、农村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三、共建内容:

(一)思想道德共育

通过共育思想道德,进一步加强对机关(企业)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方针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通过普及科技知识,普及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医疗卫生、科学健身和生老病死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干部、群众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加强“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艰苦创业精神。

(二)文明新风共倡

通过共倡文明新风,进一步开展“六提倡、六反对”,引导农民和干部职工讲文明、讲礼貌、讲信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遏止封建迷信和宗教势力,加快推进农村殡葬改革,取缔求卦问卜,红百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在农村和文章来源于机关、行业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三)文化活动共抓

第一,通过共抓文化活动,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图书室、宣传栏板、村民文明学校等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城乡双方定期共同开展形式多样、贴近城市居民和乡村村民的生活生产实际的文化活动,充分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农闲时期、乡村集市、组织开展民间游艺、文艺演出、民间艺术表演、各种比赛等活动。

第二,不断挖掘民间优秀文化资源,组织城乡民间工艺项目和节目。如戏曲、杂技、花灯、龙舟、舞狮、高跷、旱船等项目,到城市社区和乡村上演。

第三,根据城市居民的就业需求,农民的致富需求,农民的文化需求,在群众中开展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科技知识和技术,不断满足群众致富、娱乐的需要。

(四)社会治安共管

通过共管社会治安,进一步在机关、行业和农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言行,增强干部、职工和农民的守法观念。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网络,禁止“黄赌毒”,打击地痞、村霸等流氓势力。加强民事调解工作,及时化解矛盾,预防和减少发生,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五)环境卫生共治

通过共治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协助落实村建规划,修建乡村道路,治理“脏、乱、差”现象,开展计划生育、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等各项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开展鲜花道德工程。在城乡以建设花园城区、花园村镇、花园院落为目标,结合城区和村镇实际情况,特别对主要道路、主要路段、广场、景区(景点)地段进行整治。逐步做到重要路段“天天有花”、主要道路“季季有花”、一般道路“四季常青”的街景或村景。

二是加大环境卫生治理力度。按照城乡整体规划,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的要求,深入开展“绿色单位”、“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村镇”的创建活动。加大道路、河道、生活小区、公共单位的截污纳管工作,杜绝主要道路、大街干道的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不卫生、不文明现象。

三是完善长效机制。积极推行包村、包社区、包街道、包院落为主要内容的“四包一网络”环卫管理制度。推行"巡逻制"、"保洁制"、"门前三包"制,为群众营造清洁、文明、整齐的居住环境。

(六)党建工作共做。

通过共做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和管理,使他们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机关、行业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共同发展。

(七)医疗体系共建

我国医疗卫生的供给机制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不同,而且政策明显倾向于城市,大多数农民无任何医疗保障。03年中央开始试点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06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补贴从原来的20元提高到40元。我省也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针对我区区划调整的实际情况,要积极争取,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医疗需 求,体现医疗卫生服务的普遍性和公平性,有利于切实解决我区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八)教育资源共享

我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尤其是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不均衡已成为影响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的重要障碍。我们必须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作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把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作为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九)经济发展共促

经济的发展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反过来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通过城乡和谐共建工程,加强信息交流,区直部门发挥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乡村确定发展思路,提供信息、教育、科技、资金、物资等方面服务。帮助农民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致富本领,拓宽致富门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改善农村环境,实现全面小康。达到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协调发展道路。

四、共建方法:

(一)进行“社区 村庄”一对一的结对共建。

首先,在政治上,以加强城乡基层党政领导交流为主导。

把禹王台区两个乡的村庄和市里社区根据自愿、互利原则,进行“村庄 社区”一对一的结对共建活动。其中首要的工作是社区和村两委的工作交流和帮助活动。提高双方基层单位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

其次,在经济上,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目的。

各社区从本单位与共建村的实际出发,把社区优势与共建村的特点相结合,把物质扶贫与精神扶智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把共建的着眼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上,以生态村为发展基础、文明村为发展动力、小康村为发展目标,深入调查研究,真正了解共建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与共建村共商创建事宜,规划发展蓝图,确定了以创建文明村为动力,以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为关键,以发展养殖业和建设沼气池为突破口的发展思路,群策群力抓好“三村”建设试点工作。

再次,在文化上,以丰富城乡精神文明为动力。

参与城乡共建活动的社区要积极开展“五送五进”创建活动:一是送政策法律进农家。通过举办培训班、“三下乡”等活动,积极宣传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引导农民树立法律观念,增强民主意识。二是送先进文化进农家。不断完善农村文化体育设施。积极开展“三下乡”、“文化广场”、“文艺联欢会”、“运动会”等活动,使群众在自娱自乐的同时,学习文化,增长知识。三是送帮扶措施进农家。针对农村困难户存在的缺资金、少技术、短劳力的实际情况,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千方百计引进资金,提供技术,帮助困难户发展生产。四是送优美环境进农家。要集中力量开展“三清三改三化”(清理垃圾、路障、柴粪,改水改厕改路,力争做到清理经常化、管理规范化和环境洁净化),逐步消除“脏、乱、差、臭”问题,改变环境面貌。五是送美德信念进农家。利用各种方式和有效途径,对农民群众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

(二)开展“部门 领域、部门 村庄”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乡共建活动。

区委、区政府牵头,协调交通局、教育局、卫生局、文明办、综治办、环保局、爱卫办、武装部、妇联、团委、林业局等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担负起指导、监督、检查、服务的职责。

“部门 领域”就是指区部门要根据禹王台区城乡和谐共建工程的总体部署,完成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任务。例:交通局要完成“村村通”工程,教育局要推行优势教育资源共享,卫生局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

“部门 村庄”共建单位围绕共建村道路设施、校园环境、扶贫帮困、绿化美化、文化阵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达到“五化四进三无二改一发展”的标准,“五化”是:村路面硬化、边沟固化、植树绿化、栽花美化、农户院墙规范化;“四进”是:文化设施、科技知识、道德规范、法律常识进村;“三无”是:村内无乱堆放,无违章建筑,无占道经商;“一发展”是:促进城乡经济和谐发展。

(三)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城乡共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