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通信工程的起源大全11篇

时间:2024-03-23 17:42:36

通信工程的起源

通信工程的起源篇(1)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影响社会进步的重要促进因素也在不断渗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企业未来发展将步入信息化管理时代,远程操控、家庭式办公和视频会议等都将促进办公室虚拟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从企业信息化管理进程的短期目标来看,信息技术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尤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和体系建立的影响最为突出。企业要想建立起有序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要将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来处理人才选拔、培训、考核等各个块面大量的工作内容,通过信息化管理模式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推动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整合优化。

一、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

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本身就普遍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方式陈旧呆板、人才选拔缺失公平、人才培训力度不足、考核机制和薪酬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入信息化阶段

信息技术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直接影响便是推进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信息化进程,让人力资源管理进入了计算机系统阶段,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中的手工操作方式,尽可能地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繁琐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正确性,在减少管理人员工作时间的同时推动管理工作从手工操作向智力管理的转化,将人力资源管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建立完善的员工管理档案

信息技术为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优势便是其依靠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来将员工信息转变为数据,通过数据记录和保存建立起完善的员工档案,直接优化了企业的人力管理系统。此外,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还体现在其对于信息数据的整合分析特点上,计算机应用自带有数据分析和报表生成功能,这就能保证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有效、实时、可靠的员工信息,为企业管理者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决策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依据,更大程度上方便了企业对人员的管理、优化、配置。

(三)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信息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又一进程,其信息技术的使用为人力资源管理创造了更多机遇,扩展了管理模式的内容和形式,并推动着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推动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指导理念。

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及对策

(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信息化进程的有效性

1.提高工作效率

信息技术带给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主要体现在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建立起完善的员工档案信息,并使用计算机直接对员工进行考勤记录、薪酬计算、信息管理等,大大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正确率,从而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让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的其他业务,提升技能。

2.规范业务流程

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促使企业形成了规范的业务流程,因此信息技术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有效促进也通过建立起有效完善的管理模式来规范了内部员工的工作行为,比如在员工考勤方面,传统的管理模式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则不再受这一因素的影响,能够更准确地记录员工的考勤情况,做到了内部人员管理的公平性和规范性。除此之外,人才的选拔流程、绩效考核、培训流程等内容都在信息技术的管理下得到了规范和优化。

3.信息分析和报表生成

人力资源管理在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能够利用计算机系统优势轻松实现办公无纸化,通过直接的员工档案建立对员工信息进行统计查询、制作花名册、生成报表、数据整合与分析等工作都将在计算机系统中得以实现。

(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信息化进程的发展策略

企业对于信息技术在内部管理中的重要认识和运用直接推动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优化发展不单单依靠企业管理者对它的认识和重视,也需要其他技术和因素的支撑,因此要进一步推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信息化进程的发展,还需要综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优化。

1.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推动管理模式化

现目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有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控制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混合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些模式类型是基于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和社会对于管理人才需求来划分的,这一划分也表明了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进行细化培养,因此在内部通过建立起信息交流平台来实现整体的人员管理和培训,通过这种平台化的建立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化,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健全完善。

2.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部门间的合作

通信工程的起源篇(2)

通信线路施工方案关系到企业的赢利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探索通信施工方案的有效性有利于消除因客观因素优劣对而影响施工绩效评价结果,这会让通信线路施工方案更为科学、合理,线路施工的对象也更趋于理性。从当前的通信施工方案看,虽然地域、运营商的不同, 但通信线路施工方案大致一致。

一、通信线路施工方案的选择

对于通信线路施工方案的验收管理十分重要,从通信线路施工方案各个项目组合的选择、投资、资源分配及组合效益分析都要在主观决策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用可评定的评价标准选择通信线路施工方案,在动态中提升综合效益,将整个通信线路施工方案或者项目集看成是组织的一部分,从组织战略整体出发审视识别项目、项目集与项目群之间的相生相依关系。在通信线路施工方案的验收管理内部建立一个系统的方案选择和评估机制,对方案的特性、成本、风险、资源等具体要素按照优先级要进行排序,综合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符合组织战略目标和相对最大收益的方案。故而首先该考虑决策什么方案该选择,什么方案不能够选择,设定优先级,将最有价值的方案置于第一位,这是整个方案选择的关键步骤,需要在组织中建立方案信息和资源库,深入分析与方案有关的所有信息。在此基础上给方案或者项目集排序,然后结合企业资源和发展趋势以及其他的约束条件,进行方案整合优化组合。

二、通信线路施工方案实施的准备阶段

通信线路工程的工程概况应全面介绍工程的特点和施工要求,重点介绍工程沿线的环境状况,确定施工过程中应重点对待的施工地段,分析路由沿线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说明工程的施工准备情况,通信线路施工方案实施的准备阶段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计划。

(一)工程管理目标及控制计划。线路工程应在现场摸底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敷设方式,在考虑施工人员水平及施工资源的配备数量等条件下编制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环境的管理目标及控制计划。由于架空线路工程的工艺比较复杂,在质量控制计划应重点做好施工工艺的控制措施。由于线路工程受外界环境影响比较大,因此项目经理部应重点做好进度控制计划、成本控制计划和安全控制计划的编制工作。

(二)施工资源配备计划。由于线路工程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施工作业活动,现场所需施工人员比较多,因此项目经理部应编制好用工计划。用工计划既要满足现场需要,又要避免发生窝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三、通信线路施工方案的具体编制过程

(一)通信线路施工方案要在考虑敷设方式和施工现场环境状况的条件下编制。通信线路工程的施工方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在考虑敷设方式和施工现场环境状况的条件下编制,不同的敷设方式,施工方案的个别要求也不一样。通信线路工程根据光(电)缆敷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架空工程、直埋工程、管道工程三类。通信线路工程均为室外作业,因此线路工程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施工方案在编制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多。

(二)通信线路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在现场勘查的基础上编制。通信线路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依据1L421061条目所要求的范围和内容编制,其内容应全面、具体、具有可行性。其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编制工程管理计划;其次:分解工程项目;其三:确定施工的起点和流向;其四:确定施工顺序;其五:制定技术组织措施;其六:合理选择施工方法。

具体而言,一般线路工程的敷设方式不同,其起点位置和施工流向的确定方法也不相同。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架空线路工程中,可以设置为施工起点的位置比较多,终端杆位置一般均可设置为施工起点。施工流向可以从一个施工起点开始向另一端进展,也可以从两个起点开始向中间进展。施工过程中具体应该采取哪种施工流向,还应该根据施工资源的配备情况和合同工期的要求确定。第二种情况,直埋线路工程的一个中继段中,施工起点一般确定在终端或光缆接头处。施工起点设置在光缆接头处时,要求光缆的配盘必须准确,否则不可以把光缆接头处设置为施工起点。对于过河或人管道需要变换光缆程式的工程,也可以把过河点和管道人口处设置为施工起点。直埋线路工程的施工流向也比较灵活,可以从施工起点向另一端进展从两个起点位置向中间进展,施工时可根据要求安排施工流向。第三种情况,目前常见的管道线路工程有两类,一类是市内管道线路工程,另一类是长途管道线路工程。在配盘准确的情况下,两类工程的施工起点均可设置在任意一个接头人孔,其施工流向应按照光(电)缆AB端的要求确定。

四、结束语

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的通信施工企业的国际质量认证之路,但通信线路施工方案制定和选择水平似乎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而通信施工企业的主要问题也存在于通信线路施工方案实施过程中。在国家的社会经济、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在高速的发展的今天,通信线路施工成为企业质量管理的一个不如忽视的问题。重视通信线路施工方案,便是通信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必须要克服一切困难,深入学习标准,更新观念,努力地掌握标准的通信线路施工方案,从而把这些宝贵的方案施工经验融汇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让通信线路质量工作不断提高,以致在真正地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张宝忠. 通信线路施工方案具体实施要点[J]. 科技传播. 2010(21)

[2] 季相光. 通信管道建设工程质量全过程控制[J]. 有线电视技术. 2007(04)

[3] 吴世斌. 通信施工项目的管理有效性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03)

[4] 张宝忠. 通信线路施工方案具体实施要点[J]. 科技传播. 2010(21)

通信工程的起源篇(3)

中图分类号:TD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5-0030-03

1 概述

潘三矿东风井选用的是英国豪顿公司生产的ANN2960/1600N型轴流式通风机,该风机采用约翰芬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PYFK-1/2000型控制系统。在该风机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对该套电控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了不少缺陷和问题。

(1)该风机起动方式是在电机主回路里串接GZYQ2-3000/6-S型液态软起动装置。该起动装置与传统的起动方式相比,具有液阻和起动时间可按工况随机调整的优点。该装置在轻载的情况下起动电流≤2.5倍的额定电流,并可以连续起动三次。

但该装置也存在以下缺点:主控计算机是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7-200可编程控制器,极板电机采用变频调速控制方式。虽然技术较先进,但也造成了控制回路复杂,故障点多。任何一点出现故障,在10分钟内都很难将故障点找到,更无法将故障排除,造成主通风机无法正常起动,给风机的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过因软启装置出故障而造成风机不能正常起动的事件。

(2)主通风机监控系统不间断电源选用的是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EA880T DSP双变换工频UPS。它主要采用带输出隔离变压器的双变换结构和先进的全数字控制技术,在市电掉电后,UPS可为负载继续提供稳压、稳频、洁净、不间断的电力供应。此UPS由输入输出空开、输入输出EMI滤波器、整流器、逆变器、输出变压器、静态开关、电池维修旁路开关等单元组成。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UPS逆变过程比较复杂,任一元件或环节出现异常都会引起系统故障,造成UPS掉电,使整个监控系统失去电源,不但会导致主通风机液压系统和系统停止运行,还会使高压配电柜失去分闸信号,同时因为PLC本身失去电源,导致整个报警系统瘫痪。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这些故障,就会造成风机轴承超温烧毁,而主通风机轴承在短时间内很难修复,这样只能单台风机运转,给矿井通风系统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3)该风机没有三相电源缺相报警保护,一旦某相电源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停机事故,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的话,就会导致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

针对上述三种情况,我们计划对主通风机现有电控系统进行改进,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和隐患,确保主通风机的安全运转。

2 改进方案

2.1 增设主通风机液态软起装置后备保护

2.1.1 增设硬件:增加输出继电器;敷设100米左右的信号电缆。

2.1.2 工作原理:在风机电机起动过程中,利用高压起动柜的起动反馈信号,经主通风机主控计算机程序处理,延时后去控制软起装置上的短接真空断路器合闸。延时时间设定略大于软启装置正常启动时间。此时,如果软启装置正常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短接断路器合闸,风机正常启动,此后备保护不参与工作。如果因某种故障造成软启装置不能正常运行,S7-200将不会延时向短接断路器发出合闸信号。到一定时间后,向高压柜发出分闸信号,风机启动失败。通过加装此项目,当软起装置发生故障后,即使到合闸时间没发出合闸信号,但在发出停止信号前,由风机主控计算机又向其发出了合闸信号,此时风机完全可以启动。另外由S7-200发出故障信号,以便维修人员查找故障原因。

要点:主控计算机发出的合闸信号要略大于S7-200发出的正常合闸信号设定时间,而要小于其向高压柜发出分闸信号时间;通过修改S7-200程序,在风机启动后,即使软启装置有故障,但在风机启动结束后,它的使命已完成,不准其再向高压柜发出分闸信号,此时风机能安全正常运行。

风机主控程序改进部分梯形图如下:

2.2 增加UPS逆变故障失电报警保护

为防止因UPS逆变故障造成较大责任事故的发生,经过分析和研究,计划给在用PLC柜增加一套UPS逆变故障失电报警保护。一旦UPS出现故障掉电,备用PLC就会进行报警提示,当班风机司机能立即发现,并及时将液压站和站控制箱操作手柄打到“就地”位置,同时开启油泵。这样就能保证风机安全地运行。

具体工作原理:

利用在用PLC柜上的一个电源指示灯继电器,只要UPS电源有电,该继电器一直保持吸合状态,由于其常闭点在工作模式下是断开的,因此在此继电器常闭点上接电铃信号,电铃的电源取自备用PLC。一旦出现UPS电源逆变故障跳电,继电器线圈失电,引起常闭点闭合,电铃就会发出报警信号。

原理图如图3所示:

2.3 增加主通风机电源缺相报警保护

针对该风机没有三相电源缺相报警保护这一缺陷,经过反复研究,在不影响风机原有性能的基础上,利用两台风机的油站电源指示,在硬件上做了部分增加,并在软件程序上做了部分改动,经过现场调试,在电源缺相时,报警系统能自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有字幕显示电源缺相报警,提醒操作人员立即检查三相电源电压,若电压异常,可迅速把风机切换到电压正常的另一段电源上,恢复矿井正常通风。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东风井油站电源指示是由一只接到电源A相220V小型继电器控制的,并且通过继电器把电源开关信号传送给PLC,可以显示油站电源是否备妥。我们在控制箱内安装了两只小型继电器,两只继电器线圈分别接到三相电源的B、C两相上,然后把两只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联后再与电源指示继电器线圈串联。这样,当三相电源的其中任意一相断线缺相时,这三只继电器中必定会有一只因线圈失电引起电源指示继电器动作,向PLC发出信号,触发故障报警程序动作,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有“三相电源缺相报警”字幕显示,提醒操作人员对故障做出迅速正确的判断。

具体电路图如图4所示:

3 效果评价

通过对东风井主通风机原电控系统进行改进,增设了主通风机液态软启装置后备保护、UPS逆变故障失电报警保护以及电源缺相报警保护,不仅完善了风机的安全保护,提高了风机的安全性能,而且大大缩短了故障状态下风机启动时间,降低了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矿井较大机电责任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明琪,冯济缨,王福平,等.可编程控制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2] Allen-Bradley.Logix5000控制器通用程序编程手册

[M].Rockwell Automation,2003.

通信工程的起源篇(4)

引言

由通信支撑起来的信息时代反过来要求更便捷的信息交流,这就给通信工程企业带来了更大的业务量、工作量。如此大的业务量、工作量不可能全部以手工的方式及时完成,这就需要一种更快捷的管理项目的方式,于是就产生了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

1、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

需求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彻底弄清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使用者也就是用户他们想要的软件的要求,他们的整个业务流程如何。将这些形成书面文件就是需求分析。对用户的需求了解得越详细在日后的系统详细设计中就越少出现问题。

1.1获取系统的需求

软件项目的开发小组可以通过亲自参与用户的项目过程来了解用户的需求,这种方法获取的是第一手的资料,最为可靠。另一种方法就是通过用户的讲述。这种方法往往会在日后发生无法预料的后果。

1.2系统主要功能模块描述

按照获取的需求经过初步分析,我们可以认为该系统可以初步分为如下六大模块:需求管理模块、立项管理模块、资源调配管理模块、工程管理模块、设计管理模块和审计管理模块。

1)需求管理模块。需求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录入用户的需求、上报以及需求的审批工作。

2)立项管理模块。立项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为受理已由设计所上报但未审核的设计,并提交主任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通知采购进行材料采购。工程立项向工程建设及施工单位下达项目任务书。

3)切块资金管理,施工队伍管理。资源调配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受理来自需求部门上报的需求,填写直接调配单,上报室主任审批,下发直接调配单,并对调配反馈记录进行管理。如果是工程项目,则填写方案建议书及设计委托书,并分别提交室主任审核,下发设计委托书至设计所,负责维护“可调配资源”库。工程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为受理项目任务,下达施工任务,工程停工、延期、变更、结算管理。设计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为由所长受理设计任务,分派设计任务(也支持自动分派或设计员主动请领的模式),审核设计文件,将设计文件上报到投资项目计划室,系统支持存在多个设计所(县局)的情况。审计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为审计施工单位编制的结算文件,并负责上传到工程建设室及施工单位进行审核,通过后交与审计负责人进行审批。

2、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流程的设计

待功能设计完成后,系统功能己经划分清楚,系统结构也已经确定。就需要开始对整个项目的管理系统流程进行全面的设计,流程设计的任务就是细化各功能模块的功能,流程设计系统行为,并用形式化语言来描述设计结果。流程设计分功能模块进行,一般将功能模块分解成多个状态,通过对状态中的表单和用户的操作要求进行详细定义,作为最后模块开发的依据。通过相关的研究,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流程的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2.1需求管理模块的流程设计

需求管理模块涉及部门可以是各个需求部门,只要配置一般需求提出岗位即可,涉及岗位:需求管理岗、投资计划岗、计划室主任、需求审批岗。如图2所示列出了需求管理模块的流程图。需求管理流程主要实现由需求管理岗录入需求,其中的需求可以来自各个需求部门,需求管理岗提出需求后,可以选择是否要经过本部门的需求负责人审批,需求负责人一般是各部门的领导,经过需求审核,完成需求上报。

2.2立项管理模块的流程设计

立项管理模块主要是投资计划项目的使用模块,它是由投资项目管理岗和资项目室主任使用受理、审核、立项组成。

2.3资源调配管理模块的流程设计

资源调配管理模块主要涉及部门是资源调配室,其中主要由资源调配管理岗、调配室主任进行资源调配和设计审核。

2.4工程管理模块的流程设计

工程管理模块的的使用部门是工程建设室,由工程建设管理岗和工程建设审批岗完成从项目受理到任务派发的一系列活动。

工程管理人员在受理项目后,首先需要查看项目的采购状态,从而去确认己经发起采购则填写施工任务书,并报主任审核同意后下发施工任务到施工队,施工接到任务开始施工过程。工程管理岗主要实现项目受理、停工管理、开工管理、复工管理、工程变更管理、延期管理、结算管理、施工用料管理、进度管理、查询上报等;工程审核岗主要实现审批、签发、查询、统计。

2.5设计管理模块的流程设计

设计管理模块主要涉及设计所的管理工作,主要是设计所所长和设计员对设计相关的表单进行处理。如图3所示列出了设计管理模块的流程。

2.6审计管理模块的流程设计

审计管理模块是由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管理和审计审批使用的,它所涉及到工程项目的初审、复审、起草审计报告和决定。

3、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基础

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基础是规范化的工程项目文档管理。通信工程项目有着大量的繁杂的资料,为了有效地管理这些资料,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文档,例如合同分析资料、会谈纪要、信件、合同文本、各种原始工程文件、用料单、记工单、各种工程报表、索赔文件、技术鉴定报告、工程检查验收报告等。在通信工程项目中,这些工程管理信息是由文档系统输出。因此,文档系统是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建立合理的文档管理系统,可以让通信工程项目工作人员准确、快速地查找到所需要的各项资料,进而提高通信工程运营管理的效率。划分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资料一般是按照内容性数据的性质。

通信工程的起源篇(5)

现代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教法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县的一个薄弱环节。广大教师思想认识跟不上,基础差、底子薄,所以教育信息化工作和网络工作,开展起来尤其艰难。特别是今年“班班通”工程启动以来,运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手段组织教学,显得尤其困难。为推进我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我们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大胆创新,积极推动我县教育信息化工作向前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规划 分步推进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1、认真实施“班班通”二期工程。继2009年我县以县政府文件形式,率先在全省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后,(即:班班通网络、班班通装备、班班通资源),今年我县继续实施二期工程,以公开招标的形式购进多媒体一体机263台,全部装备到各学校。本期工程实施后,总装备班班通班级已达575个教学班,总投资近1400万元,目前,我县城区小学、全部26所初中及三所高中的一年级全部实现了班班通的目标,为我县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都具有示范作用、标杆意义。

2、大胆创新 积极探索  率先建立县、校两级资源共享平台。为了充分发挥我县网络和装备班班通的优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今年暑假,我县电教馆投资近3万元购置改造相关设备,组织技术骨干人员,利用暑期,依托***教育网,率先建立了县、校两级资源共享平台。一是全县36所教育城域网项目学校校校建立学校门户网站,二是县电教馆和34所中小学校校建立校本资源库,并通过市信息中心为全县开通36个映射端口,把县电教馆和全县34所中小学的校本资源库进行联网,建立了全县优质资源共享平台。目前,已基本建立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文化课程的资源体系,初步实现了全县优质资源共享三是开通了“***县教师教程网”,电教馆组织人员,收集和编写了一批实用的电教及信息技术学习资料,专供教师免费学习和交流,方便教师自学,帮助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四是县电教馆收集整理一批常用软件充实到县电教馆资源库,供学校使用,五是开通全县网络播放系统,2010年3月份,自购软件和设备,为县教体局建立了覆盖全县教育城域网项目学校的网络播放系统,拓展了教育城域网功能,推动了全县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六是把农远资源、国家、省、市几个和要教育资源网站链接到县教育网上,实现了点击一网,即可浏览访问国家、省、市、县、校五级优秀资源,极大地方便了学校和教师的使用,提高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目前,改版后的***教育网,功能齐全,她不仅是宣传***县教育的窗口,政务信息化的平台,还是从国家到学校五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的宝库。成为推动我县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

二、真抓实干 灵活多样 以活动促应用 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积极开展多种教学教研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整合和广泛应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为了推动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农远工程、“班班通”工程和教育城域网工程实施的基础上,我们加大电教教学教研活动力度,年初,印发了《***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施意见》(正教体字【2010】72号),决定把全县中小学划分为5个协作区,就小学光盘播放课、卫星资源课、初中多媒体课,开展观摩活动和优质课评选活动。同时,县电教馆拟定了电子教案试行标准,要求各初中教师必须把教师电子教案列入常规教学检查范围内,纳入教师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中去,定期不定期进行评比检查。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教师运用远程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今年我县报送的电教优秀论文、优秀课件全部获市级奖励。

三、深入基层  强化服务  为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顺利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由于我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装备、班班通装备及教育城域网覆盖面广、装备量大、使用率高,且各学校技术力量都较为薄弱,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设备维修、不会应用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为切实解决学校遇到的问题,在局领导支持下,我县电教馆加强人员配备,组成了由副馆长任组长的设备维修小组,一是每学期定期配合厂家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普查维修,二是各学校出现设备故障,随时进行维修,三是建立管理员Q群,并要求上班期间一律开通,网上随时交流经验,解决问题,四是电教馆及时总结经验,提出设备维护意见,挂在***教育网上,供各学校查阅、参考。

四、求真务实 典型引路 开展多层次的教师培训

为推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针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研究,突破难关,然后组成8人电教讲师团,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今年我们先后组织五种不同形式的培训,集中培训电教管理员3次计4天时间,解决设备管理维护中的问题,培训教务主任、数学、物理、化学教师一次,解决仿真实验等相关软件的应用问题;培训10所班班通学校教师873人,有效的解决了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同时积极组织电教管理员参加市里的集中培训。这些举措都收到良好效果,深受局领导和学校称赞。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目前,我县已建立起一支有力的技术骨干队伍,基本做到小问题不出乡校,中等问题不出县,极大的方便了学校工作。

五、电教馆其它工作

1、积极配合局中心工作。今年,我们在人员、经费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抽调人力物力积极参加局里的中心工作,为局中心工作的开展尽到了我们的最大努力。

4、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在驻马店市举办的“第二届中小学教师课件制作大奖赛”及“首届中小学生‘联通杯’网络作文大奖赛”分获第一、二名的好成绩。

 

 

 

***县电教馆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我们将在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根据我县电教工作的发展情况,把2011年定为“教育信息化应用年”,认真组织开展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强力推进远程资源班班通堂堂用,提高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效率。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认真组织实施“班班通”工程第三期的规划、安装。根据正政办【2009】43号文的规划,2011年,我县将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第三期工程。做为教体局的职能部门,我们将认真做好实施“班班通”工程三期的前期规划,施工中的调式、安装,后期的应用技术培训、规范管理等事宜。

2、认真组织实施全县初中、县城城区学校“技术安全防范系统”的规划、安装与信息集成。力争依托***县教育城域网,以最小的投入建立起全县共享的“技术安全防范系统” ,为学校安全防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平台,达到管理人员通过互联网能够实时查阅监控各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情况。

3、教育城域网方面: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所有教育城域网学校必须建立起“门户网站”, 并实现全县教育类门户网站连接,搭建校园信息沟通交流平台。二是依托城域网,帮助各学校建立起网上行政办公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初步实现政务、教务网上办公,不断提升我县教育信息化水平。

4、继续加大县校两级资源库建设力度。一是进一步充实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县校两级资源共享平台。力争各学校都建立起质量较高、覆盖学校文化课100%的卫星资源、互联网资源和校本资源三位一体校本资源平台。二是资源库建设向高中阶段延伸。随着高中多媒体教室的装备,力争使高中资源库建设有突破,初步建成高中阶段共享的优质资源库。

二、业务工作方面

1、加大管理力度,切实转变现有人员的思想观念、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努力促使全体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工作需要。主要做法是:加强政治学习,严格规章制度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岗位培训。以促使全馆人员适应新形势新工作的需要。

2、开展优秀资源库、优秀电子教案、优秀学校门户网站新三优评选活动。为推动我县教育信息化广泛应用,提高使用率,我们计划:对学校分中小学两组开展优秀资源库、优秀门户网站评选活动,各评出前6名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教师开展优秀电子教案评选活动,初中,小学每学科评选出前30名优秀电子教案,予以表彰。力争通过此项活动,使我县的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得到广泛应用,学校信息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3、加强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教研活动。以开展“创三优”活动(即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电子教案)为载体,以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城域网和远教设备)为平台,大兴创新教育、现代技术运用的教研之风。一是适时开展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观摩活动,重点是开展初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学科仿真实验观摩课活动。二是继续开展中小学教师课件制作大奖赛活动。三是以市信息化示范校创建活动为载体,在我县创建出三至五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四是适时开展一次全县教育信息化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各学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充分利用实施班班通工程的契机,掀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高潮。切实把科研兴校、创新教育落实到教学中去,落实到课堂中去。进而大幅度、全方位提升我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

4、继续加大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大幅度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水平。随着我县多媒体一体机装备工作的推进,2011年全县初中、局直小学和高中部分年级都将班班装备多媒体教室。我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我县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队伍整体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为适应新形势下我县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县电教馆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加大对教师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培训力度。为此,县电教馆计划:一是成立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心教研组,担负全县中小学教师的教研及技术指导工作,并深入各学校,对教师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及与学科教学整合情况进行督导。二是组成“电教骨干教师讲师团,开展送教进校园”活动。利用节假日采取上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的形式,对中小学教师,特别是19所并新装备班班通的学校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同时,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强力推进校本培训力争一年内,初中和城区小学100%的教师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5、配合省市,做好各项业务工作。

 

 

通信工程的起源篇(6)

2、信号系统:指挥控制列车运行的系统,是高铁核心系统。高铁信号系统由调度集中控制系统、列控系统、车站联锁系统、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电源系统等构成。其中,列控系统又由地面和车载设备两大部分构成,主要包括无线闭塞中心、临时限速服务器、列控中心、应答器及电子编码单元等。

通信工程的起源篇(7)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我国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并利用现代通信、传播技术,把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直接传送到城乡基层群众身边的一项部级文化重点建设工程。廊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坚持从地方特色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人手,把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与数字图书馆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各级公共图书馆和基层文化站为依托,初步形成了市、县、乡统一联网、资源共享的文化信息资源网。截止目前,廊坊市已经建立了1个市级支中心,10个县级支中心,366个基层站点,在共享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共享资源的基础上,市、县两级又收集了45万册电子图书、5 401)种电子期刊、10个专题数据库、近20部地方戏曲、700余部农业种植、养殖视频资料及地方实时动态新闻、消息等,积累数字资源达10tb,为文化共享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1.1整合与提高并重,搭建技术服务平台

廊坊市按照国家中心的标准规范要求,紧紧依托市、县两级图书馆,以基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社区)文化站、村文化室、校园网、有线电视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为依托,在原来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添置新的机器设备,丰富网络资源,提高服务能力。以此,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技术服务平台、资源建设中心、技术支持中心,搭建起开展文化信息服务的平台,提出实行统一服务、分级管理,建立起覆盖全市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在建设过程中,首先是坚持调查研究先行,组成专门调研组,调查了解现状,明确各地专业技术人员、设备安装场地及内外部环境的具体要求,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在此基础上,又多次召开专业技术人员研讨会,并请专家论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国家、省拨设备的基础上,又分别购置了交换机、磁盘阵列柜、不间断电源、投影仪、pc机、卫星接收设备等,以此搭建共享网络,使各站点既能成为信息的接收地,又能成为信息的源。其次是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采取先试建、再推广,先建网、再提高的方法,推动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先在各县建立起分中心,之后确定一批地方政府重视、财政保障有力、硬件基础较好、技术过硬的乡镇建立基层服务站点(中心),通过首批基层服务站点的实际服务效果和社会影响力,辐射和带动其它乡镇,充分展示了文化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方向和先进文化传播的渠道。

1.2硬件管理与软件管理并举,着力提升共享工程的建设水平

共享工程的管理我们坚持统一领导、统筹兼顾、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总原则。在硬件管理上,做到“六条规定”,一是共享设备系国有资产,必须加强管理,防止丢失和损坏。二是网络设备是专用器材,不得挪作它用,更不准改变使用性质。三是网站的管理与维护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明确专人管理。四是为保证网站的正常运行,防止无关人员修改栏目内容、后台管理的口令密码,只能明确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志掌握。五是网站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必须把握它的公益性和社会性,不能把它与网吧混为一谈。六是不准利用网站制做、传播封建迷信、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和游戏,以及党纪国法所禁止的其它内容等。以此,确保网络设备管理的有效性和方向性。在软件管理上,坚持“三突出”,即突出标准、突出监管、突出宣传。在标准上,先后制定了县级支中心验收标准、基层服务站验收细则等标准,为进一步组织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和加强对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基层服务站的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增强了文化共享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文化共享工程健康有序发展。在监管上,掌握资源建设的进度和数据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调整,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特别是委托外包、馆外进行资源制作的,更要及时检查数据加工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以确保资源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宣传上,为了提高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对共享工程的认知度,我们始终把对共享工程建设和意义的宣传摆在重要位置,动用各种新闻媒介加强宣传,《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廊坊日报》、《蓝色周末》、地方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廊坊市的做法进行了报道,在网上利用搜索引擎可以搜索到近万条相关信息,有力地提高了共享工程建设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1.3外购与自建相补,建设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基层群众。因此,我们在文化信息资源的建设上坚持贴近百姓、方便群众、服务大众的原则,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信息资源作为资源建设的重点。首先是新购置、整合了国内书刊文献和大型的专题数据库,如:超星电子图书、万方期刊数据库、维普科技报纸数据库、清华同方年鉴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国家标准数据库等;其次是自建了一批数据库,如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廊坊文物资源数据库、廊坊旅游资源数据库、廊坊人才数据库、浩然文学数据库等,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化文献,增强资源的地方特色和服务的针对性。再次是为了进一步加大共享工程的覆盖力度,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传播设施,把共享工程与数字电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政务信息网、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基层文化活动中心连接起来,以建成覆盖全国的文化信息网络,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

1.4聘用与培训并举,为共享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我们采取聘用和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初步建立起了一支高水平的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队伍。建设之初,我们通过社会招标的形式,确定了共享工程建设的合作方,由他们提供网络搭建、软件研发、网站制做、系统集成等各方面的支持,而且在合作协议中,明确规定,合作方必须保证随时能够对共享工程技术给予长期支持,从而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加大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定了培训规范标准,实行了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对从事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图书馆员和基层文化站点管理人员专门进行培训,全市共培训专业技术管理人员500余人次,做到了认识到位、管理到位、维护不断档、服务不缺失,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2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思考

在对廊坊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考证,以及在建设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解决过程的感受,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考:

2.1文化需求多层次性及传输方式多样性是共享工程建设的源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中,文化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较,仍然是滞后的,特别是随着物质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需求愈来愈高,这种增长与不足的矛盾,彰显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不足。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信息传输带来了质的飞跃,这就为传输文化信息资源奠定了技术基础,为全面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需求提供了可能。文化服务的缺失,文化需求的增长,传播技术的变革,成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驱动力,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启动成为顺势而为的英明之举。廊坊市在进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也确实得到了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一致称赞,共享工程使他们希望得到丰富文化资源的想法得以实现,使他们可以足不出户或就近就能获得需要的文化资源,空中课堂、基层网校、网上文化交流、各种特色文化版块等形式极大丰富了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基层文化阵地的号召力大大加强。同时,共享工程建设也必须针对不同地区,特别是针对农村需求种类多、地域广、分散性强、个性化明显的特点,确保终端服务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为广大基层群众所掌握,能够方便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组织、更新与检索,能够准确把握群众最希望得到、最愿意利用、最具有实效的资源需求。总之,要使之更具影响力,必须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构建系列服务体系。

2.2政府主导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推动力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这就决定了这项工程的公共服务性。公共服务性决定了其必须由政府通过其公共管理职能的发挥,以政府投人兼具社会共建来实现。廊坊市的试点工作,是在国家文化部、省文化主管部门给予一定投人的基础上,采取市、县两级财政按5:5比例分别投人的方式运作,2006年以来的4年间已投人近2 001〕万元。从廊坊市的投人模式可以看出,政府在共享工程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而支撑共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的引进最终还需要国家中心、省级中心的支持,市级及县级的能力仍然有限。由此,可以看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共享工程建设的主体—图书馆,要把实施共享工程当作实现和推动公共图书馆数字化、自动化的难得机遇来对待,要积极争取,创造条件,主动建设。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发挥好协调管理职能,并争取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而作为各级政府,其对工程的重视程度将对工程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其纳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中,纳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才能使共享工程在人力、物力、技术上得到有力保障,促使共享工程健康持续发展。

2.3文化信息资源建设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保障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核心是数字资源建设,最终目标是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廊坊市在共享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资源建设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共享国家中心和省中心的资源;二是购人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专题数据库等数字文献;三是自建特色资源。这些资源,又可分为无偿使用和有偿使用两种,对于国家中心和省中心及市域内自建资源属于无偿使用,而购人资源因为涉及版权以及补充更新问题,则要收取使用费。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资源是共享工程的生命力,没有丰富多彩、充足完善、不断更新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为了增强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的可续性,就要以文化系统的可控资源数字化为基础,突出文化信息资源特色,同时组织并整合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信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民族的、传统的、满足基层群众迫切需要的优秀文化资源,包括数字图书馆资源库、其它系统建立的资源库、素材资源库等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包括图书期刊、舞台艺术、音乐美术、影视作品、科普知识、文物鉴赏等多方面内容的分布式文化信息资源库群,内容要通俗易懂,形式要生动多样,并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服务对象、不同资源类别、不同设施条件的需要。

2.4拓宽服务方式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凝聚力

文化共享工程的最终服务都是服务基层,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共享工程建设的影响力,决定着共享工程能否真正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中的精品工程。廊坊市在试点运行中,主要是抓住了两点。首先是信息服务及时。坚持丰富资源、及时更新、贴近群众的原则,使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基层群众,在自己的家门口就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如气象信息、务工招聘信息、农牧产品销售信息、特色文化视频等,保证文化信息的公开、及时获取。其次是开展一些可服务内容。如网上读书会、春节写春联、农业科技征文、网上跟我唱等活动,增强服务的互动性,扩大工程的影响力,我们也深深感到,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拓宽服务范围,延伸服务触角。做法有:一是利用重大节日和活动开展服务,如利用“七一”开展纪念党的生日的互动活动,利用暑假组织爱国主义电影展播活动,利用春节开展网上献春联活动,发掘本地文化特色产品开展专项服务等。二是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特别将具本馆特色、本地特色的资源建立专题数据库,进行专题互动跟踪服务等;三是整合各种资源网,加强区域和特色网络横向链接,提高网络传输面,增强横向协调,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四是不断创新网络服务方式,如利用qq、论坛、博客建立特色文化群,借鉴行风评议开展网上行业知识咨询平台等等,拓宽服务空间。以此,才能增强共享工程的凝聚力,真正使群众想用、爱用,发挥出共享工程的应有作用。

通信工程的起源篇(8)

关键词:

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管理

信息化建设在各行各业的渗透和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和深入,不仅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也为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尤其是在交通建设事业中,作为交通建设监理部门,应该承担起工程建设的监理职责,通过监理管理和监理档案的资料整理收集工作,将工程建设中的各种与管理有关系的事务,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档案管理,让交通建设的过程和成果能够被详细的收存,以备日后调用和参考。

1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

1.1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管理是工程的基础工作,运用信息技术,将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起来,就是将信息化档案工作的软硬件等基础设施进行配置。交通建设工程监理工作中,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如今已经不仅是信息资源的归档,还有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和资源是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具体说来就是将资源通过数据传输、存储、调取、保存等手段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共享和实用。交通建设项目的特点,决定在长期的交通建设中必然要产生大量的工程资料,要提高收集整理的效率,减少工程档案的采集、整理周期,就要通过交通建设工程监理,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来完成。例如,建立办公自动化网络,能够帮助监理部门将各个部门产生的资料进行上传和共享,随时掌握工程活动的进度,发现质量问题,同时保持与工程中各个部门的沟通与交流。

1.2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信息资源建设

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自愿建设,关键在于将档案进行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实用。从交通建设工程的监理角度来看,档案信息的整理效率与交通信息化建设的进度息息相关。要提高工作效率,就要投入资金,加强软硬件的建设,例如建立档案数据库,就是一个很好的交通建设档案管理的平台,以数据库为基础,搭建起内部局域网来,设立目标办公群,为交通建设的档案管理工作节能增效,并开创优越的办公条件[1]。

1.3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以及建设规范

通过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信息收集到的是社会资源,更需要标准和规范的收集平台,包括电子信息文件、档案管理功能在内的信息化档案管理,能够将信息的资源、文件等加以规划标准化的管理。

1.4档案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

对档案进行应用系统的建设,是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交通建设工程监理的信息档案拥有着海量的信息,因此,要将涉及到交通建设的各个环境的信息等加以收纳,必须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持,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管理的质量和速度。例如交通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气象、机械、物理、化学知识,还有工程招投标、原材料采购、工程检测中产生的数据、文件、资料等等,都要被高效、合理、安全地存储在信息化档案数据库中。

1.5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高效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高等级的人才来操作。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档案信息化系统,必须吸引信息化技术人才,在系统管理和维护上做好各项工作。只有人才队伍的稳固和扎实,才能保证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稳定开展,而且前文也提高,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数据库的信息是海量的,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要达到操作简便、安全存储,高效分析,方便调取,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做到。这其中也需要专业人员技术人员在做好日常的系统的运转和维护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还要求交通建设工程监理的管理人员加大培训和培养力度,吸引人才的同时,也能留住人才。

2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

2.1建立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综合管理系统

综合管理系统包括工程建设总监办、驻地办等机构,形成了档案信息化自愿开发的领导架构,在这个架构中,资料最终是以数据的形式进行了管理,在数据库中最终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首先,建立了档案信息资源库之后,为了提高资料库中的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将系统中的已经编目的工作进行退化,将有用的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和收集,包括资料的来源、时间以及关联性等。第二,是对档案资料进行分类,经过编辑加工的信息资料将被统一纳入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以保证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2]。第三,通过内部信息监理服务网和公众服务网的建设,将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加以结合,形成文件信息的标准化建设体系,通过智能化信息资料的管理运行,为档案信息的共享和互换提供技术保障。

2.2规范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通过建立档案信息管理制度,确定档案管理人员岗位以及职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有细化了的岗位划分,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按照健全的岗位责任制的相关规定,做好信息资料的归档和整理、保管、保密、登记、结语、归还等工作。

2.3建立完善的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安全体制

建立交通建设工程监理电子文档管理体系,是为了适应当前电子文档为主的资料管理的需要,增强电子文件载体的稳定性,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电子文件的传输,保证电子文件的原始档案能够得到合理的保护[3]。

3结语

经过开发和建设后的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很高的使用和利用价值,为维护档案资料的安全运行,提供信息系统支持,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现阶段要改进和完善的工作,就是顺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潮流,在强化实情调研,协调各方资源方面,继续推动档案管理向着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稳步前进。

作者:周志学 单位:泰州市路德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通信工程的起源篇(9)

中图分类号:TN92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2-006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2.03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民用通信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4G时代,并且我国正在积极参与到5G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中。在三大通信运营商的努力下,我国移动通信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显著提高,这些都离不开高质量的移动通信核心网建设施工,其中工程监理在施工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1 移动通信核心网工程项目设备安装阶段的监理

指导并监督施工人员安装机柜机架设备,并且一定要保证安装正确,其安装工序一定要符合项目设计的相关要求。重点监督机台安装的位置是否正确以及台列是否被整齐安装,要求机台与机台之间靠拢紧密并且所有机台的边缘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台面与台面之间的接缝处一定要保持水平,避免高低不平的现象。必要情况下采取一定的加固抗震措施。

光纤以及级联网线一定要穿过出线孔洞和机柜线槽,线材的扎绑要求整齐且平直。中继电缆E1信号线缆走线平直,按设计要求成端于DDF架。要求将各种标签粘贴并打印完毕,方便后续施工的标记和辨识。

电缆槽道及走道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图所标明的位置进行安装。列架应与水平走道直角相交或保持平行,垂直走道必须严格垂直于地面。在安装走道吊架时一定要使吊架保持垂直并且牢固整齐,所埋设的支持物一定要与墙壁充分结合并且牢固可靠,保持均匀的水平分布状态。电缆安装完成后,要对电缆的形态进行仔细的检查,不可以出现起伏不平的现象,保证电缆外观的干净与整洁。电缆设置的位置、截面、路由、规格都要与施工设计图纸保持一致,确保外在没有任何程度的损伤,一定要将直流电源与交流电源的电缆分开摆放;一定要将中继电缆、用户电缆、信号电缆、电源电缆相分离。位于槽道内部的电缆不能够混合在一起,保证槽内电缆不交叉,保持顺直的状态。在电缆转弯处和槽道部位一定要将电缆捆扎固定。位于地板下方的电缆也不可以出现交叉的情况,位于送风通道附近的电缆需要绕行一段距离,为空气的流动留出足够的空间。直流电源线的位置、路数、路由都要严格按照图纸的要求来布放。保险丝的容量、电源线的规格都要与设计要求相一致,电源线的安装不可以受到长度的限制而安装接头,线料中段一定保护完整,当交流电源线与交换系统相连接时,一定按照交换系统的规格来安装保护装置。为了保证直流电源线接触良好,一定要保证成端与成端之间紧密连接,对地电位与电压降指标主严格按照规定来进行连接。遇到架空敷设的列间馈电线,一定要保证铝条没有锤痕,并且平直整洁。

当一个网络中的所有用户都无法连接网络时。如果所有用户都使用同一个接入点,我们就直接对这个接入点的硬件和配置进行检测。除此之外,无线局域网受到强烈的干扰,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之间的连接点也可能会出现问题,那我们首先要控制无线局域网,确定用户是否与无线局域网有连接。检验方法如下:将一台电脑转入命令行模式,在电脑的IP地址中ping入无线接入点,若能够响应命令,则说明无线局域网与有线网络连接正常,若不能响应命令则需要排查无线网与有线网之间的接入点,看看到底是接入点的故障还是无线连接故障。在进一步的排查工作中,如果在无线客户端可以ping入接入点的IP,则可以判定故障发生在网络连接处,而且故障很可能是网线的损坏。如果无法ping入接入点的IP,则说明无线局域网与有线网的连接点出现故障,此时我们可以重启电脑,五分钟后,用ping命令分别察看无线客户端与网络中的电脑之间的连接性。

2 移动通信核心网工程项目软件调测阶段的监理

移动通信核心网工程最重要的就是稳定性,既要保证工程进行的前提,也要保证工作的质量。这就要求工程监理在对工程进行指导和管理的过程中注意以下三点:

2.1 坚持安全第一原则

移动通信网核心工程具有技术风险高、建设周期长以及投资规模大等特点,尤其是涉及到计费系统和网络结构的建设工作,风险性更加突出。通信网核心建设工程的安全性原则,需要避免出现通信事故。由于核心网工程建设一定要保证足够长久的使用年限,并且在全网运营的环境下,保护系统自身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保障所在服务区的通信流畅。这就要求工程监理在监督与指导工作中坚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

2.2 坚持按照计划实施的原则

在软调工作开始前,监理人员需要与局方主管、调测人员、厂家督导一起进行安全交底和施工计划工作,将计划方案制定成倒排工作表。在施工建设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要求来制定施工计划,将施工计划将由监理、调测工程师以及工程主管进行批准审核。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监理有义务帮助调测工程师调配网络资源,比如时钟电路分配、计费端口分配、LSTP电路、信令点码等,完成资源统计与资源录入等工作。

2.3 预防和应急措施预案

监理人员要督促调测工程师在对设备进行加电测试之前对设备进行再次确认,看与设备相关的仪表仪器是否准备就绪、是否具有充分的上电测试条件,上电测试的相关条件主要包括管理、温度、温度等方面。经过软件调测一旦检测出坏缺件现象,要立即将事故原因分析出来并将分析报告传递给三方主管。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应立即联系设备厂家寻求技术支持,如有设备质量方面的问题,应要求厂家进行维修与更换,对事件后续进行持续的追踪。有需要割接的工作,需要事先与局方进行沟通,并将割接递交给局方,明确表述所割接和工作是否准备充分、是否安全、是否可行,对方案细节进行严格的审核。当割接过程中出现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按照计划实施系统倒回的原则,进行倒回验证和倒回后路测,恢复原网运行。

3 结语

移动通信核心网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主要手段包括软件调测和设备安装等。工程监理是对核心网建设工程进行管理和指导的专业技术人员,工程监理的工作主要是软件调测,监理工作的内容包括交付验收、系统联调、设备安装、设备验收等方面,工作实施的步骤是严格依照作业流程进行,确保所交付的工程项目的稳定和安全,符合用户要求和技术规范。

参考文献

[1] 魏时哲.浅谈监理在移动通信核心网工程建设中的作用[J].甘肃科技,2012,2(29).

通信工程的起源篇(10)

通信工程建设是移动通信的基础,而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监理则必不可少。在监理中使用网络图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监理过程进行优化,提升监理的效率与水平,从而促进通信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

1网络图技术在通信工程监理中的应用必要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通信技术革命的开展,我国的移动通信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实现了4G网络的全覆盖。对通信工程进行建设可以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信息与经济的交流,并且通信工程还是移动通信的基础,通信工程建设的质量,会对移动通信的质量与稳定性起到直接的影响。因而,对于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监理则必不可少,通过对建设过程的监督管理,可以把控工程施工的进度与其质量等各个方面,促进移动通信的发展。而为了更好的进行监理工作,在监理工程中可以运用网络图的技术,对项目的各个要点进行更为直观的呈现,对监理流程的优化也能起到促进的作用。在监理工作中应用网络图技术,主要是将工程的施工与项目事件流程等通过工程模型图解的方式更加清晰的展示出来,方便对其的进一步分析,寻找出优势与不足,以便后续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优化,进而提升监理的效果与水平,间接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在对通信工程建设进行监理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工程项目的运行、维护与管理为重点,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以便于更好的发挥监理的作用,保障通信工程的质量[1]。由于运用网络图技术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示工程进展,故工程监理人员可以更为及时直接的把握工程建设的具体细节与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对一些潜在问题加以预防。

2网络图技术在通信工程监理中的应用策略

2.1对施工周期加以优化

在监理中运用网络图的技术可以对施工的周期起到优化的作用,在监理中,使用该技术对周期进行优化可以确保项目运行与维护的优化。在通信工程监理监理中,网络图技术可以减少工程项目的运行体系,从而减少项目建设中的成本,。在监理工作时使用网络图技术,很有可能对通信工程的项目结构起到优化的作用。相关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工程项目的整体结构,熟练掌握网络图技术的运用方法与操作规范,保证该技术在工程项目监理中实现有效的运用。在监理中应用网络图技术,要求相关技术人员要在充分了解监理流程的情况下,制定合理明确的施工规划,进而优化施工的流程,达到节约成本,缩短工期的目的。为了更好的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进度,在工程监理中应当应用网络图技术,使用网络图技术来尽可能的缩短工期,优化流程,实现保证质量情况下的高效率施工,节约成本。

2.2对资源配置加以优化

在通信工程的建设中,监理人员可以利用网络图技术对工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进行管理与控制,将各子系统的资源加以整合,可以以网络图为依据制定具体详细的工程计划,达到更好把控工程进展与质量的目的,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成本。在对通信工程进行监理的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当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与专业技能,充分掌握通信工程建设的各方面信息,保证通信工程监理的质量,保证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同时网络图技术还可以实现对于人力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提升人力资源效率。

2.3网络图技术在通信工程监理中的操作流程

通信工程的起源篇(11)

近年来,我国的移动通信基站雷击事故发生率大大提高。由于移动通信基站地理位置的相对特殊、通信设备的重要性、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因此,做好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措施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脉冲电源系统、对接地系统、中继传输系统等电位防雷措施设计方案,以便提高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能力,并且能够进一步做好移动通信的防雷工作。

一、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措施的设计思路

我们要着重提高对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意识,这项大工程包括移动通信基站中的接闪器、电源SPD型安装和做好其他的有助于减少外界电磁强度的有效措施。必须在对移动通信基站的相关信息进行勘察和记录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根据所在地理环境、供电方式、雷电事故的发生的具体原因等问题制定相对应的措施。要将绝大部分的雷电流引入地网进行排泄工作,这样可以避免雷电破坏移动基站设备,最大程度的提高安全度。同时,要注意观察和分析沿电源线或数据线的阻塞问题、或者由于天馈线引入的雷电进而破坏电磁脉冲的电压,而且要注意提高移动通信设备的电磁的兼容能力,避免因这些因素造成电击故障。在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脉冲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应对基站防雷工作。要注意有针对性的做好提高移动通信的防雷级别,以最低成本来进行有效的避雷措施,提高防雷意识,要注意和气象局做好联系工作。积极地采用先进的防雷检测仪器和雷电监测数据仪器,提前进行雷电风险数据分析,在最佳的时期利用各类设施做好防雷工作。

二、移动通信基站防雷脉冲的措施和方法

进行移动通信基站综合性的防雷工作,这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防雷工作中,首先要做好防雷预防工作,并且进行系统性、规划性、合理可抗性、经济性的方式实施好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整改。

(1)移动和通信基站的电源防雷设计。根据统计,我国绝大多数的雷击事故都属于由于雷击致使电源系统产生过电压现象,从而导致通信设备被破坏,造成通讯设备瘫痪,给移动基站带来巨大的损失。在勘测的过程中发现移动通信基站的电源系统大多属于远距离传输的架空线,会产生两种可能:第一,出现雷电现象时,雷电直击架空的电源,产生高电位从架空的电源线进入移动通信基站,破坏电源系统。第二,雷电所产生的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进入移动通信基站的电源系统。因此,为了防止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雷击现象从而引起的通信系统遭受破坏,应该在基站供电系统的电源线路和地电位或者电位补偿系统之间建立一个等电位,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护移动通讯基站。另外,对电源系统的整改工作还可以通过保护基站的电源变压器,在安装SPD时,要注意在变压器输入电源铁铠电缆要做接地处理,这样就不容易损坏基站的变压器。移动通信的机房内部电源柜也要做好防雷工作,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护了移动通讯基站的畅通,并且有效的延长了移动通信设备的使用寿命。

(2)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地网的整改措施。由于移动通信基站遍布的地区地形差异大以及土壤类型不一,造成了基站的地网电阻不易控制,这就增加了施工难度。在进行详细的勘察之后,对移动基站的地网进行整改工作,设计方案应是大多以水平接地为主,要在规定的材料标准下建设,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

(3)移动通信基站的中继传输系统的防雷改造装置。为了有效的防止雷击,在通信的过程中,要采用光纤设备,因为光纤的材料是由玻璃纤维组成的,这种材料对雷电电磁脉冲起不到电磁感应的作用。只要在装置的过程中采取把光纤的金属加强芯以及终端盒内部与通信用户的接地母线在科学的数值范围内连接起来,这样就能最大化的避免雷击事故。输入的功率值能够满足通讯设备的最大输出功率的要求,完善各项设备,避免雷击。

总之,随着4G时代的到来,新建和需要整改的移动通讯基站的防雷项目不断增多。因此,对通讯设备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措施注意电压保护,从而促使基站的通讯设备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要求运用科学的手段来完善防雷工作,降低基站的因雷击事故造成的损失,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提高移动基站的防雷能力。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