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2-10 22:08:22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1)

导学案的使用却可以弥补这些缺陷,结合导学案,学生可以做好提前预习,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讲,可以利用学案大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自学情况,在课堂上要重点讲解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大量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有了很多自己的感触,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开展使用学案,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点感受。

一、现状分析

1.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加上本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被教育部门指定为专门接收这一类学生的学校。经统计,本届新初一学生家庭电脑拥有数,每班只有5-7台,约占20%不到。学生在小学阶段接收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也不一样,有些学校还不能正常开展,这就导至了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2.按照每周一课时来计算,一学期大概有16周左右的授课时间,按照课时计划,完成学期教学任务应该没问题。但对于我校学生来说,却有不少困难,有些同学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对内容稍有理解,可是经过一个星期以后再进机房,所学知识的遗忘情况会很严重。除此之外,经常得根据上级临时下达的任务对信息技术课时和内容进行临时调整,使得实现教学目标感觉有点捉襟见肘。

3.就信息技术课本身在学校里的地位而言,历来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没有课堂作业、没有家庭作业、更没有定期的水平测试,这些方方面的困难使得老师感觉要想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真的很不容易。

二、导学案对于信息技术课的作用

1.导学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关键因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内容简单,难度不大,但对于初中生(特别是我校学生)来说,首先术语多,其次内容复杂,再次有一定难度。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上网、游戏方面。对于课本内容往往缺乏兴趣。如何提高初中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学案的使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2.导学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种模式下,课堂教学的主体不再是老师,而变成了学生,老师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可以将课堂中的教学重点进行分解,也可以实行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更可以进行组内讨论和组间比赛的灵活方式进行教学。老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中的作用更多的是表面在引导学生学习探讨的方向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合作、有了竞争,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那么这堂课也就成功了。

3.导学案能够建立更平等的师生关系。

平等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知识的心态,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有时候学生喜欢一门功课最主要的原因是喜欢这个老师,说的更明白一些,就是喜欢这个老师的上课风格,喜欢这个老师的课堂魅力。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可以形成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在学生眼里,老师更多的是朋友是良师。在情感上使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那么这堂课也就成功了。

三、信息技术导学案的编写要求

1.启发和开拓

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导学过程还是学习要求的制订,无论是知识点的罗列还是课后反馈,无一不要求老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日常的生活学习,对大纲和教材以及教参资料认真研究分析,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从而最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启发,对思维进行开拓这样一个目的。

2.围绕目标,紧扣教材

导学案的编写要能在整体上体现结构和知识的联系,能够体现系统化、条理化、整体化。要明白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起指导和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做到哪。如果在导学案中出现:使学生、培养学生、指导学生、让学生等这样的陈述,那就变成教案了。

3.学习目标的差异化,教学过程的层次化

针对课堂教学中主体的差异性,教学设计应有层次性和梯度性,使学生逐渐加深对问题的认知,循序渐进的推进。通过分层设计分层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氛围中来,学习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教学内容的问题化

通过导学案的使用,让学生认识到:带着问题去学习的重要性,上课之前要看书,看书过程要思考,思考程度要深透。要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进课堂的习惯。要让整个教学过程变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2)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11-0063-02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入21世纪,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因此,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教师必须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方法、完善的教学过程设计来达到这一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正冲击着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灌输的对象,是被动的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而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主体也是中心,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这种模式是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

下面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和体会以及新旧两种教学方式的比较来具体分析信息技术学科两种教学方式的区别,进而得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的必要性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对于操作知识的教学,笔者给出新旧两种教学方式的比较。

(1)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前总觉得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在上课的时候,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比如:讲“Photoshop图层”这节课时,总是先告诉学生什么是图层,图层的相关定义、操作,然后演示如何新建图层、复制图层、链接图层,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操作去做。通过实际教学发现,这种教法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没讲完就会操作了,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还没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教师就讲完了,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没有听教师在说什么,你讲你的,他玩他的,这种方法不仅学习效果不好,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学案教学方式。通过学案的使用,同样一节课上下来,不仅学生很有兴趣学习,教学效果也很理想。学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各个知识点以任务的形式给出,以探索问题来引出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案中还有具体的情境导入,有每一个任务的操作知识点和提示信息,重要的是有学生的自主探索模块,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完成不同的部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并在不知不觉的操作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例如:讲“Photoshop图层”这节课时,采用了如下的学案。

[自

标\&操作任务\&达成目标\&自我评价\&房间里物品杂乱无章,请你帮助史努比布置房间\&1.把三幅壁画挂到墙上,把鲜花摆放到桌子上\&链接图层

移动图层顺序\&独立完成:

合作完成:

\&2.房间里有一袋垃圾,请你找出来,并清理出去\&显示/隐藏图层

删除图层\&3.在床的两侧摆放两个床头柜,并在床头柜上摆放一个台灯\&复制图层\&小

手\&打开“动物乐园”文件夹下的文件“动物乐园.psd”,根据要求完成动物乐园的整理,完成后保存文件。

1.沿着湖北边种上三棵小树(复制图层)

2.在大树丛中有一株盛开的太阳花,请找出来(隐藏图层)

3.让Kitty猫坐在树墩上晒太阳(链接图层、移动图层顺序)\&独立完成:

合作完成:

\&]

[拓

高\&使用“动物乐园”文件夹下的素材,运用学习的图层知识,制作一幅宣传海报。你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意,让更多的小动物到你的动物乐园来玩吧。

完成后保存为“动物乐园.jpg”文件到桌面。

小提示:

(2)调整图像大小:“编辑”菜单自由变换

通过调整,图像可以改变方向,改变大小,尝试一下吧。\&独立完成:

合作完成:

\&]

这节课并没有直接指出什么是图层,怎么建立新图层,而是设定了一个小的情境,让学生们融入到史努比的故事中,帮着史努比整理杂乱无章的房间,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每一个物品都有一个单独的名字,进而得到图层的概念和更立体形象的认识。而且很多操作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参照学案中的提示,自己动手完成的,让学生在操作的同时有了一种小小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能够完成自学目标的学生基本上都可以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在“小试身手”一栏中则是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运用出来,进一步完成了知识的理解和升华。虽然,操作的任务相同,但不同的学生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这也满足了学生小小的优越感,总觉得自己做的就是最好的,所有学生基本的要求就是达到这一模块的学习。还有部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来完成拓展提高。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可鼓励学生设想、畅谈他们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创作作品,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且在小组的互帮互助、互追互赶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掌握和升华。最后学生提交作品,并跟大家一起来欣赏优秀的作品,引导学生互评作品的优缺点等。

可见,使用学案的课堂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一节课可以轻轻松松地上下来,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也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笔者发现通过先让学生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很好地取得教学效果。而且学案的使用也有很多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坚持性、自信心及勤奋、踏实等性格特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探索性和创新性。

综上所述,学案的使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 朱立敏.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9,(8).

[2] 许云峰,张利波.信息技术课堂任务的有效设计[J].中小学信息技

术教育,2009,(6).

[3] 李宁.利用学案导学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中小学电教

(下),2012,(11).

[4] 田立宏,王娟.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的转变[J].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3)

“智慧教育”是近几年来教育界热议的一个话题,2012年祝智庭等在《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一文中指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High-Intelligence)和创造力(Productivity)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由此,联系实际应用,笔者对智慧教育总结如下,是引领教育发展方向的一种教育理念,其本质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批判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即让学习者会思考,有智慧。

那么如何培养有智慧的人?这就要求在整个智慧教育的过程中,所有参与的主体都是智慧的,教师要拥有智慧教育理念,从学生角度出发,作为引导者、帮助者促进学生智慧发展,来为学生构建智慧的学习环境,创建智慧的学习资源。学生在智慧的教师指导下、智慧学习环境的帮助下,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极大地促进个人智慧发展。智慧教育是关注学生个性、能力、知识、品德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它是有生命的教育、真正关怀人的发展的教育。智慧教育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传授,而是让整个教育有了生机,有了活力。学生在智慧教育中是轻松愉快的,他们可以彰显个性、可以协作探究、可以发明创造,智慧教育并没有忽略知识教学,而是将知识转化、升华,将其转化为能力进而升华为智慧。

初中数学智慧教育

数学学科是初中教育中主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初中数学具有内容抽象、应用广泛、推理严谨和结论明确等特点。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希望通过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具体来说是希望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究推理能力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高阶思维与学习能力。而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只注重“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学习,无意中将教学目标转换成考试取得好成绩。在这种理念下,很难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与学习能力,也很难让学生有智慧,会思考。而学习源于思考,没有思考就不会有疑问,更不会进一步去学习!

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有智慧,就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倡个性化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去感受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找到切入点,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更直观生动的情境,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等来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对内容产生好奇,主动去探究;其次是要引导学生的探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是指导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再次是,教师要要求学生对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并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做一点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这样思考的过程会强化训练思维,让学生变得有智慧,真正做到智慧教育。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学习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迅速发展,初中数学教学也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初中数学智慧教育离不开智慧的学习环境,而智慧的学习环境的构建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便捷直观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数学学科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复原数学的原貌,有利于学生去模仿,去探究,养成个性化的数学学科思维。

在智慧学习环境下构建智慧课堂,学生主动说、主动学、主动探,教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智慧课堂是工具、资源丰富有力的课堂,学生可以用有针对性的工具和资源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智慧课堂是充满批判争论的课堂,批判能力是智慧人才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每一次思维的交流、碰撞,每一次的质疑批判都是新观点、新理念、新知识产生的契机,完全的“拿来主义”是在扼杀发明创造;智慧课堂是凸显个性的课堂,学生有时间、有场所展示个人风采,每位学生都有擅长的领域,每位学生的学习机会都是平等的;智慧课堂是可打破时空限制的,学生可将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有机融合,随时随地想学就学,随时随地都能构建一个课堂,这样学生的学习是无缝的、持续的。学生在这样有生命的课堂中,个人智慧才会得到充分发展。因此,以pad为支撑的电子书包环境特别适合初中数学的智慧教育。

案例设计

本案例为吉林省长春市第103中学赵菁老师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完成的,并已经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课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应用电子书包和电子白板的教室环境中,依托可支持微视频观看和讨论问题的学习网站展开教学。

《平行线的专题学习》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平行线”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这部分内容旨在加深学生对“角与平行线”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交流分享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2.设计内容概述

基于智慧教育理念,为了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录制两种不同形式的微课,用于学生课前观看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复习平行线定义、判定方法、性质及它们对应的几何语言以及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为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展示,在本课中设计了同修任务和实践任务,通过检测任务的完成情况来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同修任务中规范学生几何语言的书写,并且采用多种方法解题,采取互批的形式实现辅导个性化;实践任务即一个生活问题的解决,回顾了课前复习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让学生在同一问题情境中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两个任务的内容设置均体现了方法和结果的开放性。根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在同修任务中设置一道可以添加多种辅助线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或观点的体现,充分尊重每位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在课前每一小组都有任务分工单,让学生自行填写,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他们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最后如果学生可以顺利达成以上任务,备用挑战任务又可考查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

3.学习对象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有关知识,应该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判定方法和性质及它们对应的几何语言,并能够综合运用上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对于几何证明的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思维敏捷,勇于探索并解决问题。

4.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线的相关内容和规范的几何书写;能熟练灵活地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同修任务(证明)、实践任务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学生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5.教学重难点

重点: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及演绎推理过程的表达与书写。

难点:在复杂图形中抽象出三线八角的数量关系,根据图形特点合理添加辅助线的能力。

6.学习环境

电子书包和电子白板的教室环境,可供微视频观看和讨论问题的学习网站。

7.教学活动

课前: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微课主要是提供对所学知识进行讲解的微视频,时长为5~8分钟。

课上:

①检测任务。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再次回顾了平行线的哪些主要内容?学生在自己的电子书包环境里进行检测任务,核对答案,针对出错问题先独立改正,有困难的题目组内解决(讲解员负责讲解)。

设计意图:明确课堂内容学习的形式和要求,初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选择教学环节和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设置不同层次的试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进行独立改正,组内解答,从被动转向主动,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②同修任务:要求每位学生在任务单上自行完成,填好小组序号和姓名,组内核对后选一名同学的答案在教师发起收集图片功能后由操作员上传。由1、2、3小组互评,4、5小组互评。每位学生进行批阅指定小组答案,互评结束每组的汇报员汇报各自小组批阅的情况。教师对汇报进行总结,发表教师观点,对知识点做升华。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形成团队协作的精神,让不同的意见能够顺利地表达出来。

③实践任务:学生运用电子书包环境中所提供的工具进行独立操作,用所学知识解决任务单中的生活实践问题,探究结束后,组内交流各自的观点汇总到记录员,由汇报员进行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兴奋点各不相同的学生都平等、愉悦地参与到实践中,发挥各自的思维,将课上课下以活动的形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直观操作的、现实的、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脑、眼、手互动的同时个性思维随之发展。

④评价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前面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投票。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4)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对教育领域的关注重点已经从新课改的理念向课程的有效实施方面转变。信息技术课程被纳入初中课程体系中,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培养社会技术型人才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教师要充分明确信息技术课程明显有别于其他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信息技术水平与能力为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主要目标。因此在这一要求之下,为了使得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指导下实现预期目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简单来讲就是在教师的认知水平基础之上,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而编制的学案,强调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信息课程教学效率。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开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之前,首先要做的一步就是明确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特点,由于每一门学科都有属于自身的学科属性,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必然不同于其他课程,在教学方面也不能够同一而用。为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以实践为主

初中信息课程教学主要是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主,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应用和学习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软件和技术,掌握信息的处理、运用,以及学会应用多媒体和其他相关现代化设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二)具有综合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所面向的群体是初中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因此,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层次性,所谓课程综合性指的就是学科的教学不但包括基本的内容,而且包括各种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要求,综合了各项学科技术的特点等方面,而学科具有层次性则是指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及学生基础能力具有层次性。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中的具体途径

在实际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应用好这一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参考。

(一)精心做好导学案

“学案导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师依据教学任务和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准备和设计导学案,要明确“学案”与教案是存在本质区别的,要知道“学案”是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基础,为学生专门制订的学习方案。在精心准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导学案”时,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内容:一方面,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确立学习目标与学习中的难点与重点,比如在上到《计算机资源管理》这节课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在导学案中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是“了解计算机中的资源、知道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的作用、学会应用这些来查找资源”,明确教学目标,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在教材基础之上,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也就意味着导学案中要有具体的教学步骤,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学习,比如《计算机资源管理》教学中,导学案中要有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动手操作、习题练习、总结等板块,引导学生顺利进行学习。

(二)利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有效开展

教师在精心设计好“导学案”之后,就要依据自己所设计的“导学案”内容,将其引入课堂,进行有效教学。教师从“导学案”的内容出发,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可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手法,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比如,在上到《文件与文件夹》这课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有效导入教学内容,或者可以通过问题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提出:“我们通过电脑来处理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多样的信息,那么在电脑中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呢?”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提出相关问题,根据随机分组把不同差异的学生分在一组内,凭借自身能力差异分工合作,通过竞赛形式得到相应奖励刺激学生的胜负欲,引导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与研究,促进能力提升。

(三)做好评价与反思环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对教学进行评价与反思,不能不注重这一环节,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一环节的烘托,那么前两节开展得再好也是在做无用功。评价包括两个方面,分别为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及学生对“学案导学”的学习方法的评价,而反思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出发的,开展好这一环节,对教师而言,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方法,而对于学生而言,则有利于促进自身发展。例如,在学到《计算机网络及应用》这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是否理解网络的概念、发展,是否知道网络的功能与分类”这几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学生亦可以自我监测下自己是否掌握好这些知识,通过评价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教学方法。

四、结语

“学案导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完善。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5)

多媒体演示文稿也称Power Point,简称是PPT。Power Point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软件系列重要组件之一。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一种演示文稿图形程序,Power Point是功能强大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它可协助您独自或联机创建永恒的视觉效果,增强多媒体支持功能,利用Power Point制作的文稿,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播放;也可将演示文稿打印成一页一页的幻灯片,使用幻灯片机或投影仪播放;可以将您的演示文稿保存到光盘中以进行分发,并可在幻灯片放映过程中播放音频流或视频流。

一、教材分析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是信息技术模块二《演示文稿》中的第二节的内容,八年级学生在通过了第一节的信息技术学习后,引起了学生对演示文稿的制作兴趣,根据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因素,理清规划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基本思路,结合了新课标的标准,在欣赏老师制作的多媒体演示作品后,让学生展开实际的操作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掌握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基础操作方法,能够设计多媒体演示文稿,并且要学会应用幻灯片模版和幻灯片版式。

2.过程和方式。教师在对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进行自主地探究,发现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乐趣。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发他们的思维空间,通过师生互动,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3.思维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通过学习多媒体演示文稿,让学生能够掌握协作学习的技巧,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经过反思,总结出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调整学习的方式,定下未来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争取获得更高的学习水平。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在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合理地运用各种各样的媒体文稿体现出制作者的设计意图是《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一个重点。而让学生灵活、全面地掌握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创作技能是教师在授课中的一个难点。

四、教学的过程

首先,设置疑问,激发起学生刨根到底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通过学习第一节,让学生对演示文稿的欣赏和规划,对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两种不同的演示文稿,例如一种是已经处理完整的演示文稿,另一种是还没有进行处理的演示文稿。接着提出疑问:这两种演示文稿有什么不同?你们更喜欢哪种演示文稿?为什么?如果是你们,会运用那些基础因素来处理演示文稿?学生通过两种不同的演示文稿的对比与欣赏,再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打开思维,自主地进入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最后的时候再进行课程总结或者补充,让学生对演示文稿做出自己的规划,引导学生学习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加强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任务一:在启动PPT2003后,制作第一张幻灯片,应用幻灯片模式和幻灯片版式。教师提示学生在PPT2003中有很多的模版,可以根据演示文稿的主体或者是自己的喜好进行筛选应用。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选择设计模版,制作出第一张幻灯片。

任务二:再制作出包含三张不同模版的演示文稿。教师告诉学生一份优秀的演示文稿不单单只是由一种模版组成,它需要经过不断地筛选配合,制作出多张不同的幻灯片。那么,新的幻灯片要如何地插入呢?在“插入”选择“新幻灯片”完成此操作。

最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的意识。通过设置疑问,布置任务,学生动手操作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方式,这个时候,教师要乘胜追击,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对演示文稿实施改造创新,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学生通过掌握不同的操作方法,不局限于格式、背景等基础因素,大胆创新,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实施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操作,创新布局、背景、构思。在加强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教师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地融入教学活动中,增强团体合作意识。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的课程中开发思维空间,让学生有足够展现自我的平台。

参考文献: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6)

虽然现在很多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接触英语课程,但是开始正式系统的英语学习却是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接收方式的差异,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初中阶段中后期开始出现分化,所以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在整个英语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只有在初中阶段打好了基础,英语水平才能进一步得到提升。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进行板书,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内容显得枯燥无味,长此以往也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丧失。[2]

目前,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引起传统教育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场景式的展示,把书本上静止的平面的教学图片、人物对话和场景变成立体生动的现实交流,同时配上背景音乐,引人入胜,使教学表现形式更加丰富、灵活,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3]帮助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时更容易找到切入点,学生易于理解和接收,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优化的课堂环境中主动地参与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4]

二、整合方法

1.善于利用图书馆或者网络进行教学准备

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除了备好教科书上的内容外,还可以利用图书馆或者网络收集和整合多样化的英语教学资源,按不同的内容和方式通过鲜活、立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将信息技术灵活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中,增加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延展性。教师也可让学生在课前运用计算机收集资料进行预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

2.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

多媒体是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结合,是指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以声、图、文的媒体形式展现。初中生掌握的英语词汇较少,对英语单词、短语和句式的理解也非常有限,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起来较困难。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设置出一个相关的场景,把单词、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集于一体,让学生在这样的场景中用放松的心态,娱乐或者表演的方式学习相关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自主地接受授课内容,还可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也会使课堂更加的生动,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极其有好处。

此外,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直接观察事物,对学生的多种感官都有较强的刺激,且设置的场景与学生的生活场景贴近,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内容,从而能较深刻地了解英语语境,使学生敢说、乐说、会说,增强了学习和实际运用的能力。例如,新目标英语Unit 4“I want to be an actor” Section A的重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不同职业的单词和学会一般现在时的用法,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明星或者科学家的画面,也可以播放一些影响力很广的人和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使学生在娱乐的同时也通过自我表现得到满足,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九年级Unit 6“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Section A的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喜欢的歌曲和舞蹈来引入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3.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学习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人们的交往联系从面对面的现实场景延伸到了网络上。目前使用率很高的微博可以成为教师传授知识以及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自己的博客或者班级QQ群,将一个单元或者一个星期的教学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将课堂扩展到课外。通过建立一个群体的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及时地跟进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之间也可以就知识内容及学习方法、学习感受等进行互动交流,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教师利用互联网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还可以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英语学习网站,在学习课本知识以外,学生可以读到一些优美的英语文章,了解英语国家的时事新闻等,还可以欣赏到精彩的影视片段以及特别推荐的英文歌曲、诗歌等,增加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之余,也加深了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开阔视野,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摆脱了为了应付英语考试而与语言应用脱节的学习模式,能让他们充分地学以致用,提高英语应用水平。

结束语

由于初中英语教学内容的多样化,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不同知识点的教学过程,可灵活运用不同形式的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课堂进行整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便利,使英语教学知识表现形式更加灵活、丰富,学生更易理解吸收,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增加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5]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正确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尽可能多地发掘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相整合,优化教学过程,把英语教学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陈静.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整合问题的浅探[J].大众文艺, 2011(11).

[2]何春梅.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教学与装备,2012(4):63-64.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7)

一、引言

实际上,任务驱动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通过以一个共同的任务为活动中心,使得学生在以问题为前提的动机之下,通过对学习的资源积极主动地运用,从而进行自主性探索研究以及学习的学习方法,并且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的学习方式是为了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使得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作出的措施,从而自己解决问题。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1.符合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学生以问题为驱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的基本认知规律。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侧重于应用方面,因此只是学习教材中的理论性知识是无法真正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学生必须真刀实枪地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才能真正掌握到计算机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精髓。并且由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具有强烈的实验操作性的特点,它强调面向实际的实践,而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方法不仅突出了完成任务时的方法以及具体步骤,为上机实践打下基础,还在具体上机的过程中给了学生验证具体方案是否可行的机会,通过上机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任务的理解,避免遗忘以及纸上谈兵。

2.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还与我国大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总方针相一致。首先,初中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每一件不明白的事物都抱有搞清楚的心情,他们更加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部分有组织的自主性学习。学生可以在教师布置任务之后,自主地搜索原有知识库,并从中得到启发或者利用互联网或者软件的辅助,包括菜单、工具等自己尝试摸索解决方法。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符合当代探究性教学模式,还适合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任务驱动教学法还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功能性,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习需要按照由表及里、深入浅出的学习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案例分析

下面以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为案例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具体分析。所谓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按照呈现案例、分析案例、拓展任务、任务驱动以及学生评价的步骤进行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每一节课老师都会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具体案例,并且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然后对案例进行发散性思考,从而提出任务和找到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最后由同学们自己上手操作以完成任务。其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教师选择并分析案例

案例选择并呈现是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龙头操作,它决定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总方针和内容。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案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既要能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又要能够教予学生具体使用的计算机知识。并且通过对案例的展现和分析,学生能够对于新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粗略的概括性认识,从而减少两者之间的隔阂。例如在进行Powepoint自定义动画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先向同学们展示一个漂亮生动的PPT作品,让学生们猜是运用什么多媒体软件制作出来的,再分析动画作品的原文件,然后告诉同学们这是通过Powerpoint的自定义动画功能所实现的。当同学们被形象生动的动画所吸引之后就有兴趣探索其中的奥秘,这时候教师再进行任务的布置以及实际操作的演示,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2.教师进行任务拓展及布置

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考,教师指导学生分别从纵向和横向这两方面进行任务拓展,并将案例的操作分解成一个个小的任务。以计数循环的学习为例,在开始授课的时候,教师应该为同学们演示一个由计数循环语句所做成的小程序,并演示其具体操作时的效果。再吸引同学兴趣之后引出学习内容,再对其中涉及的基本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同学们对编程语言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指导同学们在一定的学习支架的引领之下自主编程。

3.教师进行作品总结与评价

当同学们自主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对其作品进行总结与评价。在教师进行作品总结与评价时,学生应该向教师分享设计的原理,展示作品实现的具体操作。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之间相互进行作品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进行交流沟通,并且教师应该再次对整个任务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以案例为前提的驱动式学习方法。正所谓教无定法,不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哪种方法和手段,最终的教学目标都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应该是引导性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要参与者。教师应该加强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并不断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军.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8)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势日益突显,通过多媒体的影音动画等优势可提供一个宽松、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很自然地融入教学情境,理解抽象的政治概念和原理。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提供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感官刺激,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辅助学生加深对思想品德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不仅增强教学效果,还提升了学习效率,促进初中政治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笔者结合多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经验,谈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整合的几点体会。

1 处理好初中思想品德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一种直抵学生灵魂深处的教育,所以传统教学的说教、说服、说理等教育手段仍占有很大比重,这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引入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整合,要选准整合点,抓住整合切入时机,让抽象的概念和枯燥乏味的原理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下变得灵动和活泼,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感悟、体验知识,掌握内涵,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成熟和健康成长。

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在讲解有关的法律条文或法律规定时,就比较适用于传统教学的讲授,这样的直面的讲授更体现法律的严谨和公正,也有助于免除其他干扰,不遗漏法律任何细节。当然在此基础上,初中政治教师也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一个财产所有权层级逻辑关系思维图,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财产所有权等相关法律条文。针对本课的教学案例,就可以充分发挥Flash动画软件的优势,把有关财产所有权的案例图片做成一个个小情节动画,让学生更清楚地分析案例的来龙去脉和案例所隐含的细节,帮助学生了解公民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的权利,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合理处理好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相辅相成,才是更好地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服务,全面提升学生政治综合素养。

2 切实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素养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a德教学的整合效果不仅是与教师的教学相关联的,还需要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首先,信息技术整合的资源可以通过初中政治教师收集整理、加工处理,最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形式出现。这种课件形式可以是单机版的,也可以是网络版的,不论哪种信息技术整合形式,都需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面对功能强大、资源丰富的整合平台而得心应手地辅助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否则,思想品德教师操作能力弱,只能望“机”兴叹、望“图”兴叹,感到无所适从。

其次,作为思想品德课堂的主体,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环境下,乃至家里更自由的大整合观下的自学环境下,都需要学生能够搜索、下载、分类、整理、筛选、处理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这些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也正是现代新一代学生的必备基本信息素养。否则,没有学生的配合,即使再精彩的思想品德课也是独角戏,会留遗憾。

最后,在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整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信息整合效率,共同提升整合资源的辅助效果。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要做好配合,这样才能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且毫无刻意表现之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

3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拓展思想品德教学空间

初中思想品德是对学生的终身心理、道德的教育,仅限于教学课堂上的信息资源呈现和辅助,不足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深化课堂知识并灵活应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挖掘相关联的知识案例,丰富所学思想品德知识内容。同时,教师也要提供灵活多变的网络资源或平台,让师生、生生在开放、绿色的网络学习教育空间里畅所欲言,让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师生交流变成情感沟通和心灵交流,有效拓展思想品德的学习空间,大大提升思想品德教育质量。

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教师可以留一个财产纠纷的案例作业,让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如QQ群里交流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询财产所有权的相关知识,拓展一下思索角度和案例分析思路,带着对相应法律条文的疑问在百度里查询获得解答。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不断辩论和观点同化,逐步形成一致的案例分析结论,这也达到了课后信息技术整合空间的教育教学效果。

其实,这种形式的网络学习研讨教育空间,已经广泛应用到各学科的课后网络学习教研中,笔者也深深感受到这种信息技术整合形式的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这种课后的网络学习活动,这对于提展学生知识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有知识内容,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力,增强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4 巧妙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弥补学生生活体验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9)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学校领导和负责人不重视这门课程,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学配套设施的配备,制约了教学,如信息技术教师素质不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不重视等。在这些因素中,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因为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提不起兴趣,导致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学生的操作技能得不到提高等,才是最大的问题。

二、改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措施

要想真正改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必须要在教学方法上做文章,下文主要介绍两种能够激发学生信息技术课学习热情,能够强化学生技能培养的教学方法,旨在改善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低效的现状。

(一)采用主题探究式教学。

主题探究的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1、课前预习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预习是学习过程的开端,是学生自觉运用以往所学知识对新内容的思考和求疑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对即将要学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明确难点所在,在课堂上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更得心应手。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新内容之前,要注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中去,遇到难理解的地方要做上标记,老师讲解的时候要注意听讲,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这样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还能够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形状渐变题文字》这一章节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形状渐变动画的概念与适用条件、了解动作渐变动画和形状渐变动画的不同点,并学会简单的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前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带着一些列的问题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也能为教师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打下基础,促进学生与教师双向目标的实现。

2、创设探究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形成一种内在自发的力量,在即使没有家长和老师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受到的学习效果也远远高于被动的状态。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想让课堂充满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在采用主题探究模式教学时,就要注意用激励性的语言和眼神激发他们,对那些表现较好的同学要及时提出表扬,强化学习动机和热情,使他们学习的斗志高扬。例如,在学习使用Photoshop编辑图像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好的掌握图像编辑和设计的技巧,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制作精美的设计图,最好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例如班级合照或校园风景,这些图片在带给学生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Photoshop的欲望和热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围绕主题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初中信息技术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广的学科,有些学习人物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只有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全面、快速的解决问题,这就凸显了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潜移默化的向学生传达合作的理念,并设计一些具体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形成必备的合作交流能力。例如,在学习Flash制作时,因为Flash的制作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在主体探究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就可以把全班学生非为若干小组,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明确分工安排,根据个人的擅长内容安排工作,让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最后再统一意见和成果,上交小组的设计作品。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学会与人交流的技巧。

(二)采用案例教学。

教学案例不同于教学设计,它是以具体、感人的情景为依托,包含一个或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角度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1、设计案例标题。案例标题就像一条主线,能够把案例中所有的故事连接起来,同时提出深思、启发性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找出具有相同标题的案例事件。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两个案例标题,分别为“图片素材处理――我为家乡设计邮票”和“照相馆的美容师――数码照片的合成与修饰”,这两个标题表面上看起来联系不多,但实质上都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图形进行处理。因此教师在撰写教学案例标题时就可以仅仅围绕图像处理技术展开即可。

2、设计案例背景。教学案例背景主要是指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或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的因素,例如学生的文化基础、案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例如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学生的身心特征、知识基础等都会影响到新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通过细致分析,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情况。例如在学习“数码照片的合成与修饰时,学生在掌握Photo shop知识方面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不同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例如大部分学生的Photo shop基础知识比较弱,操作不熟练,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参考步骤或者是简化操作步骤和要求。如果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熟悉Photo shop操作过程,教师可以加大作业的难度,让学生叠加多张图像等。

结语: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的最主要问题表现在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上,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主题探究教学和案例教学作为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克服陈旧教学方法的弊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1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逐步推进,计算机在人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越发重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更直观地展示教学过程和知识,这对于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借助信息技术,助力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就成为农村地区初中教育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从调查中看,很多地区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依然以传统的书写板书和讲授式为主,很少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来进行知识点和过程的讲解。数学中很多知识点本身晦涩难懂,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教师用趣味性较强的手段进行讲解。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各类信息技术往往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及时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展开教学,对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增进学生理解有重要价值。包括微信课堂、线上互联网平台、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等都为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展开教学提供了支持,只有及时用贴近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的语言和行为展开教学,才能更好地对初中数学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步解读,从而推进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

(二)课堂环境课堂是各学科教学所依托的重要环境,因此,课堂环境的创设、布置和使用会给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带来重要影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会有一些需要及时记录的重点,而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进行随时记录和归纳提供重要支持。不断充实信息技术条件和设备的课堂环境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发现和记录教学重点,并且鼓励学生借助信息化设备随时对其进行复习,这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有重要帮助。可以说,以多媒体、计算机、智能平台等为基础,以电子白板、教学摄像、远程教学为主要构成要素的教学环境能够为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提供重要便利。

(三)校园环境学校环境包括绿化、学校布局、基础设施、规章制度、精神文化等,推进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需要以相应的物质条件或基础设施为基础,这是农村地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提。学校中各类信息化设施、技术的推广和建设能够帮助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展现,只有学校加强信息技术投入,营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校园教学环境,才能让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获得更多支持条件,教师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策略

(一)加强对信息技术相关投入和培训农村地区往往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学技术相对落后,在对信息技术进行利用时面临不小的困境,因此,农村地区学校应加大对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为充分推进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间的融合提供重要基础。学校应通过争取社会与相关部门的支持等渠道,争取更多资金,及时补充、更新与信息技术有关的设备,包括多媒体设备、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等,为初中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相应的设备资源。同时,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初中数学教师的培训和引导,加强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组织教师观摩各地高水平的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课程,并及时普及线上教学软件和课件,建立数学学科素材资源库,广泛收集各地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优秀案例,并及时对初中数学中的各部分知识点进行归纳和上传,及时进行维护更新和资源共享;另外,学校应积极投入到线上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和使用之中,实现学校和外界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机衔接,实现学校内外的资源互通,为教师更便捷地搜寻教学案例、补充教学经验和展开教学提供更丰富的资源。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创造性教学信息技术的大力推广能够给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方式,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资源,这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教师应积极借助信息平台和技术,广泛搜集与初中数学相关的素材,从而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线上课程资源库,实现书本内容和各类教学资源的有机衔接,创设更加广泛的教学形式。教师应加强对MOOC、微课等为核心的网络视频课程资源的利用和整合,有效借助中国微课网、凤凰微课网、百度传课和一师一优课等开展创造性教学,从而实现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以湘教版七年级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讲解为例,很多线上平台收集了很多与之相关的教学课程和案例,包括中国微课网、凤凰微课网、百度传课、洋葱教学平台、学乐云平台等等,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前广泛搜寻与不等式知识相关的教学案例,在课前形成对该部分知识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搜寻与不等式相关的实际案例,做好对课本知识的预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演变过程,收集学生容易出错或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借此来形成对学生理解情况的把握,并判断学生学习的难点,为日后的教学和复习提供依据。

(三)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加强过程讲解翻转课堂、微课、慕课、思维可视化、可汗学院、学生空间等都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手段和途径,因此,教师应对此加以利用,细化过程的讲解,开展深度教学,构建教学环境。教师可以顺应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爱好,借助多媒体展现不同知识的推导过程和结构,用多媒体将复杂、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细化,提升数学知识的立体化、形象化和过程化,从而为学生的理解和深入学习提供基础。比如,在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解下列不等式,并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绘制数轴,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爱好进行x区间的绘制,同时,教师应着重体现问题导向的知识生成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计算、绘制过程进行了解,并对学生出现的易错点进行总结,通过希沃授课助手等线上渠道进行公示,着重讲解学生在计算和绘图方面面临的困难,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同时,如果学校能够做到学生人手一部设备,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的解题过程,利用互联网的即时性随时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班级内形成动态的反应与评价系统,及时查询学生面临的困境,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即时化、智能化。而学校不能做到人手一台设备时,教师应利用互联网及时收集其他地区学生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加强对教学或解题案例的展现与分析,及时展现教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并要求学生形成书面的理解,并加强教学后的考查和测验。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11)

2切实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素养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的整合效果不仅是与教师的教学相关联的,还需要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首先,信息技术整合的资源可以通过初中政治教师收集整理、加工处理,最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形式出现。这种课件形式可以是单机版的,也可以是网络版的,不论哪种信息技术整合形式,都需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面对功能强大、资源丰富的整合平台而得心应手地辅助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否则,思想品德教师操作能力弱,只能望“机”兴叹、望“图”兴叹,感到无所适从。其次,作为思想品德课堂的主体,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环境下,乃至家里更自由的大整合观下的自学环境下,都需要学生能够搜索、下载、分类、整理、筛选、处理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这些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也正是现代新一代学生的必备基本信息素养。否则,没有学生的配合,即使再精彩的思想品德课也是独角戏,会留遗憾。最后,在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整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信息整合效率,共同提升整合资源的辅助效果。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要做好配合,这样才能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且毫无刻意表现之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

3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拓展思想品德教学空间

初中思想品德是对学生的终身心理、道德的教育,仅限于教学课堂上的信息资源呈现和辅助,不足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深化课堂知识并灵活应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挖掘相关联的知识案例,丰富所学思想品德知识内容。同时,教师也要提供灵活多变的网络资源或平台,让师生、生生在开放、绿色的网络学习教育空间里畅所欲言,让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师生交流变成情感沟通和心灵交流,有效拓展思想品德的学习空间,大大提升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教师可以留一个财产纠纷的案例作业,让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如QQ群里交流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询财产所有权的相关知识,拓展一下思索角度和案例分析思路,带着对相应法律条文的疑问在百度里查询获得解答。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不断辩论和观点同化,逐步形成一致的案例分析结论,这也达到了课后信息技术整合空间的教育教学效果。其实,这种形式的网络学习研讨教育空间,已经广泛应用到各学科的课后网络学习教研中,笔者也深深感受到这种信息技术整合形式的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这种课后的网络学习活动,这对于提展学生知识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有知识内容,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力,增强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4巧妙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弥补学生生活体验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很多案例分析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示范、模拟作用,可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情融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品德活动当中,受到深刻教育,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个精典案例,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证人等,进行一堂“模拟法庭课”。这其中有很多环节都需要多媒体课件及时呈现新的案例审判提示和下一步的辩论“机关”,让学生由刚开始的思路不明确、条理不清晰到表达流利、辩论激烈,犹如身临其境般体验财产所有权案例的背景原因和结论,掌握此类法律条文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同时,也让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财产继承权,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尊重别人的权利,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既要享受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