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大全11篇

时间:2022-05-03 13:13:42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1)

一、对度劳务产业和全民创业工作的基本估价

我县劳务产业在区、市党委、政府,县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面对特大旱情,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关于发展劳务产业的决策部署,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劳务输出作为全县抗旱减灾、确保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来抓,突出有组织输出和技能培训两个重点环节,狠抓政策激励、基地创建、宣传引导、市场培育等工作,使劳务输出在输出总量、收入总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全年共输出各类劳务人员12万人,创收4.8亿元,劳务人员人均年收入达4000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05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完成专业技能培训5096人,职业资格鉴定3563人,劳务输出在大旱之年切实发挥了“铁杆庄稼”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了宣传引导,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全县把宣传引导作为推动发展劳务产业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重新制作了劳务展板,在全区现场观摩会上,向区、市观摩人员全面展示了我县劳务产业发展的历程,取得的成就和前景展望,得到了现场观摩人员的认可和赞扬。县委宣传部牵头举办首届全县十佳优秀务工人员的评选活动,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效应,激发了务工人员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外出务工舆论环境。

二是各乡镇不同程度地发掘了劳务经纪人的潜力,有力推动了劳务产业市场化进程。各乡(镇)积极组织开展了劳务经纪人培训班和座谈会,对劳务经纪人进行业务培训,促进政府与经纪人,经纪人与经纪人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劳务经纪人和劳务中介组织引领输出作用,推动劳务产业市场化进程。目前,累计发展劳务经纪人1238人,已培训1028人,劳务经纪人和中介组织引领输出占输出总人数的90%以上。

三是立足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着力打造劳务品牌。针对全县劳动力不同文化层次和技能单一的特点,以二、三产业急需的初、中级工为重点,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和农民选择需要,积极开展各类农民工培训项目,近年来,全县共培训架子工、瓦工、钢筋工、电工、电焊工等各类专业技能人才3万多人,通过职业资格鉴定1.2万人,培训人员全部输送到北京、福建、新疆、内蒙、银川等地务工,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大幅提高了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壮大了我县技能型人员队伍,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电子工、电工、电焊工等劳务品牌。

四是加大了基地建设力度,深化了乡镇与企业对接输出。在巩固“四个万人”基地的基础上,去年,重点加大两个千人基地建设,新开辟了深圳1000人以上基地和山东5000人以上基地,加大了天津基地建设和南疆基地开辟。4月对内蒙、陕西等邻省劳务基地进行了考察,并达成劳务合作协议,圆满地完成了夏季邻省输出任务,新开辟了21个劳务新基地,向新开辟基地输出务工人员1万余人,劳务基地累计达292个。各乡(镇)主动积极地深化基地建设,加大与福建、新疆等劳务基地的对接输出,实现了“成熟一批,输出一批”,完善了乡镇与企业对接输出模式。

五是加大了维权服务,提高了劳务站工作水平。为切实做好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等维权服务工作,在已经成立了劳务管理站的福建、新疆、北京等人员相对集中的劳务基地建立了工会组织,在驻福建、新疆、北京和山东等四个劳务管理站分别建立了党支部,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在秋季万人进疆工作中,成立了以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为书记和副书记,人事劳动等部门负责人为党委成员的赴疆务工临时党组织,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务工人员路途平安、工作顺利、取得实效,为劳务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各劳务站长认真履职尽责,广泛联系,跟踪服务,切实维护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六是全面启动全民创业工作。自去年下半年全民创业工作开展以来,把全民创业工作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关于全民创业的有关精神,紧紧围绕马铃薯、草畜、劳务三大产业和设施农业、建筑、建材工业、商贸流通服务业,着力培育创业主体,创新服务机制,加大创业指导,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搭建创业平台,在全县形成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企业创新业、干部创事业、全民创大业”的良好氛围。全县新创办了中、小企业51户,培养了51个小老板,创造了510多个新增城镇就业岗位,组织开展创业意识培训510人,创业能力培训51人。

总之,我县发展劳务产业和全民创业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并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低,散乱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劳务人员整体素不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强;全民创业各项工作刚刚启动,全县人民想创业、敢创业、创大业的氛围不浓,成效不显著等。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克服解决。

二、关于发展劳务产业和开展全民创业工作

我们要以全民创业工作统领、提升劳务产业。继续实施“大劳务、大输出、大产业”战略,坚持技能化、规模化、产业化、有序化发展方向,以提高劳务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为根本,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以扩大城乡就业、提高务工收入为核心,以开辟劳务基地、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为重点,提升全县劳务产业整体水平,实现由“劳务大县”向“劳务强县”转变的目标。着力打造劳务品牌,力争输出12万人以上,创收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达1100元以上。专业技能培训5000人以上,职业资格鉴定4000人以上。新发展劳务中介组织20家,累计达到50家;新培育劳务经纪人300名,累计达到1500名,新开辟劳务基地30个,累计达到322个。新创建劳务输出示范乡(镇)3个,劳务输出示范村15个。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按照“12345”的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根据去年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1%的现实和今年金融危机蔓延对用工需求的影响,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切实帮助广大农民保就业、保增收。这也是落实区、市全民创业、劳务产业大会精神的核心。

二是狠抓“提高务工者素质、提高组织化程度”两个提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抓住务工人员集中返乡时节,结合本乡(镇)劳动力不同文化层次和对接基地情况,大力开展岗前引导性培训、基本技能培训,特别是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3月份之前要完成全年各项培训任务的85%,切实提高务工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提高就业能力。要坚持把有组织输出作为推动劳务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组织好市政府春季万人大行动,夏季邻省万人大输出和秋季万人进疆的集中有组织劳务输出,以及临时性的政府有组织输出,确保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通过提高务工者素质和组织化程度,科学有效地解决务工人员稳定性差这一“症结”。

三是做细“输前宣传、输中组织、输后管理”三个环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早安排、早动员、早部署,要及早制定全年组织输出工作方案,完善组织输出手册,确保输出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配专人管理,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为重点,做好输后各项服务工作,做到输得出,稳得住,加大输后管理工作力度,多渠道、多层次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宣传要突出细致和有效,组织要突出务实和有序,管理要突出教育和维权。

四是加强县、乡、村、组四级网络建设和配合工作。县人劳局要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劳务产业强有力支撑这一战略高度,指导劳务局做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各乡镇要在劳动部门的指导下,有效利用本乡镇的人力资源,做好与用工单位的对接合作工作,各村要对本村各级各类劳动力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信息灵,随时向乡镇汇报输送合适人员,各村民小组要在乡、村指导下,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挖掘劳务输出中的优秀代表,用符合本小组实际的宣传教育方式,组织动员,树立榜样,带动后进,教育群众投身劳务输出和创业活动中。

五是巩固提升五项成果。一是通过创建示范乡镇、村活动,巩固提升“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成果。要按照创建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工作要点的要求,细化各项指标,培育合格优秀的示范乡镇、村,充分显示劳务工作示范乡镇、村的典范作用,让示范效应亮点频现,切实巩固“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成果。二是巩固提升乡镇与用人单位对接协作输出模式成果。各乡镇要继续与福建、新疆兵团、平罗、惠农脱水蔬菜厂等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积极推进乡镇与企业对接输出工作。三是巩固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的成果。通过两年培育优秀中介组织、经纪人层出不群,但要进一步巩固成果,提高管理水平。四是巩固提升四个万人基地成果。继续巩固和提升福建、华北、新疆和区内4个万人劳务基地。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我县群众特别是回族群众与新疆人民有着相同的、风俗习惯和广泛的亲情联系的优势,加大与兵团及私营农场的合作,争取扩大输出规模,建立长久稳定的基地,紧抓鲁宁合作的良好机遇,积极开展与山东各职业学校的联合办学,向山东输送大批的初高中毕业生,力争在山东形成一个新的万人基地。五是巩固提升劳务站职能不断强化的成果。

六是以六大创业主体为龙头,全面提升全民创业工作水平。以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工人、三大主导产业带头人、“少生快富”户、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者等六类群体为主要培育对象,扎实推进全民创业,全面贯彻落实区、市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完善体制机制和相关配套政策,建立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培训、技术信息、法律服务和行业协会等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基地建设,突出就业岗位开发和创业项目落实,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向主导产业、优势行业投入,形成规模,扩张总量。实现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增收、以创业促发展,形成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即:实现富民强县;抓好“两个结合”,即:坚持自主创业与政府促进相结合和坚持借助外力和挖掘潜力相结合;搭建“三个载体”,即:搭建马铃薯、草畜产业、西芹产业和设施农业建设的载体,搭建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基地建设的载体和搭建二、三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及“机械服务城”两个创业园区载体;创新“四种环境”,即: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法制环境,强化创业支撑。年内培育中、小企业60个,新增就业岗位600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以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健全输出服务维权网络,强化宣传培训和组织输出工作,充分发挥劳务输出协会的作用,走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内外联动,多元化培训,一体化服务的劳务输出路子,不断做强做大劳务产业。

二、目标任务

20*年组织劳务输出6000人,其中:政府推动县外输出1000人,能人帮带、自发外出5000人;组织劳动力转移培训8000人,其中:技能型培训1000人,引导性培训7000人。累计在外务工人数达到3.4万人以上。实现劳务经济收入1.5亿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

三、政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县劳务输出工作,发展势头良好,有效地促进了富余劳动力的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总体上看,目前我县劳务输出工作还难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部分乡镇对劳务输出工作的认识仍不到位,措施不力,宣传培训滞后;外出务工人员缺乏技能,务工收入低,劳务经济效益不佳;全县劳务输出市场化、规模化程度不高,信息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偏低。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着力培育壮大劳务经济,不断增加劳务收入对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

(二)建立网络,完善机制。一是县、乡二级都要建立劳动力资源和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库,对新成长的城乡富余劳动力和新增务工人员进行登记建档,做到性别、年龄、技能、学历都清清楚楚。及时组织针对性强的培训和推介,实现输出对象、培训机构、用工单位三方的便捷有效对接,提高输出促成率和稳定率。二是建立多元化的劳务输出机制。建立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及能人带动“三结合”的多元化输出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工作的积极作用,各乡镇要掌握辖区内在外务工人员中的能人情况,与他们取得联系,并建立档案,通过他们的地缘、人缘关系带领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20*年县财政补助能人带动奖励经费每个乡镇2000元,具体奖励办法由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强化培训,培育品牌。一是要充分发挥现有培训机构的作用,积极鼓励用工企业到我县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多途径吸引社会力量开展职业培训。县职业中学要以培养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及创业精神为重点,把劳动技能与思想道德、法律知识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要按市场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对不同类别人员的培训,应各有侧重,因岗施教。拓宽“定单培训”渠道,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认真开展好引导性培训,重点培训劳务输出对象,目的是提高农民遵守法律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进城务工二次创业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提高城市生存能力。二是精心培育劳务品牌。要树立劳务输出商品意识,精心培育有知名度的南涧缝纫工、电子青工等劳务品牌,增加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3)

年度,县局下达到我乡劳务输出任务是1200人,现已输出1427人,占任务的118.92%,其中有组织输出200人,已输出288人,占任务的144%。年,全乡外出打工实现经济收入达960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18.23%。

二、主要经险和做法

为做好年度的劳务输出工作,乡党委、政府于年月日专题召开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对年度劳务输出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有村委会支书和文书、各所站负责人、乡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共42人参加会议,由于乡党委、政府领导重视,底圩乡劳务输出和各项工作做到早布置早安排。

三、大力宣传劳务输出工作

1、抓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宣传与广大劳动者切实利益相关的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就业再就业的实际事例,着力报道改善进城农民工就业环境的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社会保障问题的做法,着力反映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好经验等。

2、营造环境。要形成氛围,鼓励外出务工,应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宣传外出务工人员艰苦创业、建功立业的先进事迹,表彰奖励发展劳务经济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能人,形成“尊重务工人员、争当务工能人,保护务工成果”的良好氛围。

3、改进宣传方法,增强宣传亮点。坚持把宣传工作和劳动保障事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和阶段工作重点。增强宣传计划性和针对性,提高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力度。

4、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充分运用上级的扶持政策抓好农村新生劳动力的劳务培训,集中资金投入,打造亮点。

5、建立健全输出网络。加强乡、村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及管理服务机构,多渠道拓展劳务输出空间。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4)

   XX年度,县局下达到我乡劳务输出任务是1200人,现已输出1427人,占任务的118.92%,其中有组织输出200人,已输出288人,占任务的144%。XX年,全乡外出打工实现经济收入达960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18.23%。

   二、主要经险和做法

   为做好XX年度的劳务输出工作,乡党委、政府于XX年12月21日专题召开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对XX年度劳务输出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有村委会支书和文书、各所站负责人、乡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共42人参加会议,由于乡党委、政府领导重视,底圩乡劳务输出和各项工作做到早布置早安排。

   三、大力宣传劳务输出工作

   1、抓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宣传与广大劳动者切实利益相关的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就业再就业的实际事例,着力报道改善进城农民工就业环境的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社会保障问题的做法,着力反映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好经验等。

   2、营造环境。要形成氛围,鼓励外出务工,应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宣传外出务工人员艰苦创业、建功立业的先进事迹,表彰奖励发展劳务经济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能人,形成“尊重务工人员、争当务工能人,保护务工成果”的良好氛围。

   3、改进宣传方法,增强宣传亮点。坚持把宣传工作和劳动保障事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和阶段工作重点。增强宣传计划性和针对性,提高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力度。

   4、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充分运用上级的扶持政策抓好农村新生劳动力的公文写作劳务培训,集中资金投入,打造亮点。

   5、建立健全输出网络。加强乡、村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及管理服务机构,多渠道拓展劳务输出空间。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5)

一、国际劳务合作与对外劳务输出概述

国际劳务合作实际上是指劳动力要素在国际间的重新组合配置,具体是指一国的劳务人员到另一国的政府机构、企业或个人提供各种生产性或服务性劳动服务,并且获得收益的活动。

按照劳动力移动的方向划分,可分为劳务输出和劳务输入。其中对外劳务输出是指一国(或地区)的企业或个人通过某种形式向另一国(或地区)的企业或个人提供各类劳务,并按合同要求进行的一种经济合作形式,是劳动力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具体表现。

二、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正逐步成为国际上的主要劳务输出国。目前,我国的劳务输出的范围非常广阔。从地域来看,我国与世界上187个国家和地区有国际劳务合作往来;从涉及的部门和行业来看,涉及建筑、冶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石油、广播、海洋捕劳、地质勘测、煤炭、林业、轻纺乃至电子、航天、核能等尖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行业、多层次的格局。从工程技术和业务能力来看,既能以劳务承包的方式从事工程项目的实施和设备的安装,也能以承建制劳务的方式提供各类型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为生产厂矿提供技术服务,同时,还提供一些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技术培训和生产管理。我国的古典园林和烹调技术,在世界上久享盛名,也是劳务出口的优势之一。此外,还可以为外国航运公司提供海员,也是劳务出口的重要途径。

然而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距离相差甚远。世界上劳务输出人数多的国家年输出总数都在100万人以上,多的达300万人以上。菲律宾是一个劳务出口大国,目前劳务输出已增加到600万,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1%,仅1996年共向国内汇回75亿美元,不仅缓解了本国的就业压力,而且大大促进了该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经过艰苦努力在今后几年若能把劳务输出总量增加到100万人,也只是把占目前世界劳务输出总量2500万人的1.12%提高到4%。这与上述劳务出口大国相比,与我国这样一个12亿多人口、劳动力十分丰富的国家相比,仍然是微不足道的。

三、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人员侵权案件主要分为侵害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人员合同权益与侵害对外劳务输出人员非合同权益。

1.侵害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合同权益

(1)侵害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休息、休假权利。工作时间以及休息休假在劳务合同中作为主要合同条款应当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境外雇主常常故意违反,任意加班加点、延长或变相延长工作时间,剥夺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休息休假权益,有的甚至采取各种措施强迫劳务人员加班加点,并且不按规定给予补假和支付加班工资。

(2)侵害对外劳务输出人员工资收益权。对外劳务输出人员出国务工其主要的甚至全部目的在于获得较高收入。因而工资收益是外派人员关心的重点,同时境外雇主也常常借故予以卡扣拖欠,从而导致劳资双方矛盾,侵害对外劳务输出人员合法权益。

(3)侵害对外劳务输出人员获得的劳动保护权益。许多国外企业在谈判和签约时,许诺提供优良安全的工作环境,但这往往是美丽的陷阱,许多承诺并不能兑现。对外劳务输出人员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往往较所在国本国工人工作环境条件恶劣,有些甚至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直接有害劳工身心健康,从而导致许多工伤事故。

(4)侵害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获得社会保险和职工福利待遇的权益和侵害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接受职业教育权利。

2.侵害对外劳务输出人员非合同权益

侵犯对外劳务输出人员非合同权益主要有:(1)侵犯对外劳务输出人员人格尊严。外国用工企业往往凭借其经济政治优势地位,对对外劳务输出人员实行歧视,任意打骂、侮辱对外劳务输出人员,侵犯其人格尊严。(2)限制对外劳务输出人员人身自由.许多外国用工企业利用多种欺骗手段把对外劳务输出人员骗到企业后,为防止其逃离,或借口加强管理,而任意限制甚至剥夺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人身自由。(3)非法限制对外劳务输出人员依法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对外劳务输出人员应当与所在国公民在平等基础之上,有权参加其所在国的社会文化生活,并保持他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有权进行自己的宗教活动,坚持自己本国的风俗礼仪。但有些外国用工企业推行狭隘的民族主义,轻视甚至漠视对外劳务输出人员,非法限制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社会活动,不尊重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从而侵害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各种非合同权益。

四、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政府对劳务合作的重视不够

主要表现在我国缺乏健全的外派劳务合作的法律、法规体系,仅靠行政手段和各部门规章来调整,致使劳务输出市场混乱,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真正的保护。

2.对外劳务输出法律的空缺,且立法层次低

从总体上看,我国至今尚未制定一部关于对外劳务的专门法律法规,并且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外劳务合作市场混乱。一些中外中介机构互相勾结、倒卖指标、加收费和保证金,甚至蓄意诈骗,导致大量劳务人员上当受骗或非法滞留,劳务人员的权益也很难受到应有的保护。

3.劳务人员自身权益保护的法律意识不强

劳务人员大多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下岗职工,信息渠道窄,辨别真伪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弱,容易受不良中介蛊惑,对劳务输出的政策、法律法规不甚了解,对输入国相关法律制度一无所知。

4.对外劳务合同的内容不规范

跨越国境的劳务输出业务涉及到劳务输出公司、劳务输出国中介公司、劳务人员、劳务输入国的雇主、劳务输入国的中介公司等多方当事人,由于各国对劳务输出或输入的管制政策不同,一项国际劳务输出业务需要签订多份国际、国内合同才能顺利完成。

五、完善对外劳务输出的建议

1.增强政府在国际劳务合作中的作用

(1)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

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管理工作涉及的部门较多,除原外经贸部以外还有外交部、公安部,存在着行政和业务上多头管理、部门和地方多头对外、协调工作不力的问题。在劳务人员出国审批手续上一直沿用与公派出国团组相同的方法,对外劳务输出人员大多持因公护照。一个劳务输出项目,从申请到立项、政审、申办护照直至把劳务人员送到国外工作地点,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仅如此,由于层层审批,造成管理费、手续费等中间费用增加,不但提高了劳动成本,浪费了时间,而且使很多项目贻误了时机,很多效益好但时间要求紧的项目我国公司不敢签约。我国政府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和 WTO规则设计管理方面的职能,在劳务输出管理上要理顺体制,加强协作,设立专门的劳务输出管理机构,以便对我国外派劳务合作的总体规则、行业选择等方面进行统一协调和战略思考。

(2)积极开拓海外劳务市场

在正式加入 WTO以前,我国可以通过国内法律和双边协定、区域性协定等法律手段有针对性地与主要国家建立双边联系和磋商机制,运用政府影响,帮助企业开拓海外劳务市场,扩大劳务输出的规模。加入 WTO后,我国应充分利用多边磋商机制,降低双边谈判的费用,加强政府谈判力度,为我国劳务人员进入国际市场排除障碍。我国政府的有关商会也应主动出击,积极与劳务输入国商会、工会和一些有影响的国际行业工会(如 ITF)接触。通过联系和协商达成劳务合作协议,扩大输出,保护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2.加强对外劳务输出立法,依法规范劳务输出活动

(1)制定专门的劳务输出法律

立法是解决目前对外劳务输出中纠纷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综合现有部门规章的基础上,应尽快出台部级完善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有关劳务输出的综合性法律,将劳务输出的经营、管理和促进、劳务人员的培训及合法权益的保护等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2)立法须以保障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为中心

应当以保障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为中心立法,在涉及银行、劳动、保险、税务、海关、外事等方面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法规和制度,为对外劳务输出人员免除后顾之忧,杜绝各类侵害对外劳务输出人员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将我国外派劳务合作导入全面法制化的轨道。

(3)立法须与国际劳工公约相衔接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是目前国际上仅有的一个有关国际服务贸易的多边法律规则,其目的是要消除服务贸易各领域中存在的贸易壁垒,维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平衡。

3.强化劳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更好地保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按照国家的规定,所有的外派经营公司必须对外派人员进行出国前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雇主国家的语言、技能、风俗习惯、法律法规、外事纪律以及保护自身权益的办法等等。经过这样的培训之后,劳务人员就可以更快地适应国外的工作、生活环境,而且一旦遇到纠纷和问题,他们也知道通过什么途经来解决问题,来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4.规范劳务输出合同,加强合同的法律适用

涉外劳务合同发生纠纷不仅会损害当事方的经济利益,还可能伤及人格和情感,不可等闲视之。跨越国境的劳务输出业务涉及到劳务输出公司、劳务输出国中介公司、劳务人员、劳务输入国的雇主、劳务输入国的中介公司等多方当事人,由于各国对劳务输出或输入的管制政策不同,一项国际劳务输出业务需要签订多份国际、国内合同才能顺利完成。所以,通过外派劳务输出公司向境外输出劳务的情况较为复杂,至少涉及两个合同,三方当事人。一旦产生国际劳务纠纷后,各国通常依据国际私法处理涉外劳务争议,尤其是在劳务输出合同的法律适用上,在理论和实践中通常是首先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法律,其次是适用有关国际条约。因此,在订立合同时谨慎选择适用的法律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姜颖.劳动合同法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王士俊.我国国际劳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理论前,2000,(20).

[3]杨云母.新时期中国劳务输出发展与变革的制约因素.经济社会出版社,2006.

[4]储敏.国际劳务输出合同的特点及法律适用.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1.

[5]尹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劳务输出发展综述.人口学刊,2002.6.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6)

一、工作成效

(一)劳务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今年一季度,全市共输转城乡劳动力20.71万人,占年计划任务38万人的55%,其中有组织输出8.78万人,组织输出率达到42.4%。创劳务收入5.56亿元,占年计划31亿元的18%。凉州区输转城乡劳动力11.55万人,占年计划20万人的58%,其中有组织输出4.4万人,创劳务收入3.11亿元,完成年计划16.3亿元的19%;民勤县输转城乡劳动力3.03万人,占年计划5万人的61%,其中有组织输出1.42万人,创劳务收入0.86亿元,完成年计划4.1亿元的21%;古浪县输转城乡劳动力4.3万人,占年计划8.5万人的51%,其中有组织输出1.89万人,创劳务收入1.13亿元,完成年计划6.9亿元的16.4%;天祝县输转城乡劳动力1.83万人,占年计划4.5万人的41%,其中有组织输出1.07万人,创劳务收入0.46亿元,完成年计划3.7亿元的12.4%。

(二)春节前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全市农民工春节前提前返乡人数31532人,其中属于正常探亲返乡的18238人,因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裁员返乡2691人,短期季节性务工返乡10613人。需要帮助就业的返乡农民工为13304人。目前,通过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工程及发展设施农业,就地安置7500人,对其余5800返乡农民工采取动态管理,通过强化培训等办法,提高其就业能力,根据本人意愿,分别输往新疆、内蒙、青海、宁夏及其它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地区和行业。目前已输出5400多人,剩余300多人因等待回原务工单位暂不愿外出。

(三)输出人员地域、工种分布及工资情况。全市输出的20.71万人中,输往省内的有11.38万人,占总输出人数的55%;输往新疆、内蒙、青海等西部地区的5.95万人占29%;输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0.84万人占4%;输往环渤海地区的0.81万人占4%;输往其他地区的1.73万人占5%。从地域分布看,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输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务工人员比去年下降近6个百分点,其他地区的务工人数较去年相比仍然稳定。

我市输出的20.71万人中,建筑业5.89万人,占总输出人数的28%;农业3.61万人,占17%;修井工3.31万人,占16%;纺织、服装加工、缝纫1.97万人,占10%;制造加工业1.86万人,占9%;住宿餐饮业0.97万人,占9%;工矿采掘、油田钻井、家政服务、保安0.57万人,占3%;铁路养护、机电维修0.64万人,占3%;其他行业11.89万人,占9%。

从工种工资情况看,住宿餐饮、家政服务、保安等行业月工资800-1000元,较去年提升了100多元;工矿采掘、油田钻井、修井工、纺织、缝纫、服装加工、铁路养护、机电维修、建筑等行业月工资1200-1800元,与去年持平;制造加工业月工资约1500元,较去年下降了200元左右。

二、主要做法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把劳务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将其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市委在最新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又把劳务输转作为“三大支撑”之一。市上制定了《**市劳务经济发展三年规划》,对加快发展全市劳务经济提出新的目标要求和相应的保障措施。各县区委、政府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要求,及时召开专门会议,具体安排部署劳务输转工作。凉州区主要领导组织参与“春风送岗”及人力资源供需推介会活动,区政府一把手带队,对全区劳务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督查指导。民勤县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xx年劳务工作的安排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劳务输转和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天祝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劳务经济发展农牧民稳定增收的实施意见》,加强了乡镇劳务组织领导和工作落实力度。古浪县为了落实“西进东出”战略,由分管劳务工作的副县长带队,组织有关部门赴新疆考察,与5家用工企业签订395人的用工协议,与6家企业达成590人的用工意向性协议。

(二)大力度开拓劳务基地。大力实施“西进东出”战略,积极开拓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宁夏等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的西部地区劳务市场,着力扩大就业空间,确保用工岗位不减少、务工收入不减少。截至目前,全市先后派出110多人的劳务考察团(队),分赴各 省市考察人力资源市场,已签订劳务合作协议70多份,协议用工量5万多人。在“走出去”的同时,积极做好“请进来”工作,邀请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考察团和新疆、山东等地的部分企业来我市考察人力资源市场,进行劳务洽谈和现场招聘。成功建立长期劳务合作关系,先期签订了12600多人的用工协议。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建劳务基地26个,累计劳务基地已达509个。

(三)多形式开展宣传推介。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用工信息及岗位供需推介活动,向广大务工人员积极宣传推介务工信息。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规模不等的宣传推介活动3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8万多份,参与群众16万多人次。在《**日报》和**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共刊发播出劳务宣传报道稿件15篇(次),用工信息196条,提供就业岗位13000多个。凉州区在城区文化广场举行的“春风送岗”大型人力资源供需推介会,组织了75家市内外用工单位现场与求职者进行对接,共提供工作岗位1.2万多个。天祝县在县城广场举办了“实现就业、稳定就业、帮助创业、我们真情援助”为主体的20xx年就业与创业服务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为务工人员搭建了就业平台。

(四)多渠道强化职业培训。启动实施“百日八千”农民工培训计划和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各县区采取定点办班培训、巡回组织培训、县外务工人员集中地培训、职业资格集中鉴定、委托培训与委托鉴定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和鉴定形式,不拘一格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广门类的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全方位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古浪县开展了多形式的技能培训,下移培训阵地,用切合实际的培训方式,把技能培训办到乡镇村组,办到农民的家门口,既方便了群众又节省了费用,使农民朋友不花钱就学到了一技之长。

(五)全方位增强服务功能。加强劳务输出的后勤保障服务,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健康发展。一是为外出务工人员建立档案,及时发放务工者维权手册和进行政策引导性培训,基本做到了有组织输出人员人手有一本《务工者必读》,其他形式输出人员接受一次政策引导性培训。二是对有组织输出人员做到了“输出有人送,输入有人接,输后有人管”,为输出人员妥善办好吃住、签订劳动合同等有关事宜。三是搞好跟踪服务。按照谁输出、谁负责的原则,由劳动部门牵头,对输出人员的培训、生活和工作情况进行回访,将务工人员的工作实况录制成光盘,带到家乡播放,使输出者的家人放心。在工资发放上,积极探索务工人员工资报酬统一支付办法,由用工单位将务工者的工资统一汇入劳务派遣公司帐户,劳务派遣公司再统一发放到务工者家长手中。这样既防止了务工人员工资拖欠、发放不及时现象的发生,又做到了让务工者安心、家长放心。四是及时处理各种劳动纠纷。在劳动监察工作中,坚持有案必受、受案必结、依法妥善处理,并加大与外地劳动部门的联系沟通,妥善处理劳务纠纷,帮助农民工追讨务工收入,有效地维护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防止了务工人员倒流。

三、存在的问题

(一)劳务输转工作进展不平衡。一是思想认识上存在重农业轻劳务的片面性;二是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县乡过去建立的劳务基地和重点输出企业大幅度裁员减薪,影响了规模和效益。

(二)劳动力市场体系不完善。古浪、天祝至今未建立起县级劳动力市场,多数乡镇未能实现就业信息联网,乡镇劳务工作人员调整频繁,专干不专。20xx年,市上对乡镇劳务专干进行了集中培训,止目前,67%的人员被调换,影响了劳务工作的连续性和劳务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输出人员总体素质偏低,转移培训工作仍显薄弱。输出人员仍以体力型工种为主,技能欠缺,文化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劣势未能根本改变。大量的转移培训仍停留在以务工常识为主的引导性培训上。县区和培训机构在技能培训中仍然存在着培训资源难以整合、培训补贴政策落实不力,培训力量不足,降低培训标准等问题。

(四)政策落实不力,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劳务工作缺乏支持其持续发展的经费保障,已有的经费补助政策标准过低且很难及时落实到位,很难维持面广量大的劳务输转、劳务培训、跟踪管理服务和劳务信息收集、等工作需要。

四、对策与建议

第一、抓领导,完善劳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县乡劳务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建设,落实工作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机制。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劳务输转工作格局。劳务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信息传递服务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等工作;农业部门着实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优化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宗旨,切实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生产、生活、就医、入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工商、税务、劳动监察、社保等部门单位认真落实农民工有关税费减免、工伤处理、劳资纠纷、社保接续等工作。

第二、抓宣传,营造劳务输出的浓厚氛围。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通过以会代训、走乡进村座谈、张贴宣传材料等各种形式形成强大宣传攻势,大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各类媒体要开辟专栏,深入持久地宣传劳务工作,劳务信息,报道劳务动态,提高广大群众对劳务输出和外出务工的认识;狠抓典型示范,通过有目的、有重点的选择一批外出打工发家致富的典型,现身说法,用农民群众身边的人和事,影响和教育农民破除故土难离的狭隘思想,树立外出打工创业信心;组织农民工到劳务基地和用工单位参观学习,亲自了解和感受打工赚钱的好处,开阔视野,转变观念。

第三、抓基地,拓展劳务输出渠道。一是保证巩固新疆、北京、天津、内蒙古等已建劳务基地。主动接洽,加强经常性联系,及时传送劳务基地的用工动态。二是积极开拓新劳务基地。主动出击,组织人员对新疆等地大型劳动用工企业和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考察,对就业环境好、工资待遇高、维权有保障的用工企业,签订用工协议,争取年内新建劳务一批基地。三是加强沟通衔接,加大就地转移或就近转移工作力度。我市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日光温室建设等工程量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要加强沟通衔接,公开用工信息,引导农民工实现就地转移就业;金昌等周边市区大项目多、用工多,要积极联系,就近输出我市劳动力。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7)

中图分类号: 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216-1

统筹做好被征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重要工作,发挥退伍军人在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就业中的带头作用,在抓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村退伍军人作用,把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做到不为难、不推诿、不观望,认真抓好落实,积极帮助农村退伍军人寻求外出就业门路,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双丰收。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在逐年增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日益加重,如何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新的课题,在工作中注意充分发挥农村退伍军人的带头作用,鼓励并积极支持农村退伍军人外出就业,并且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要把发展劳务经济,扩大劳务输出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实施积极的劳动力转移政策,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输出转移的步伐,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就业服务组织,和村镇领导通过抓输出培训,抓输出基地建设,抓输出品牌,抓生育劳动力资源整合,抓劳动力组织化输出组织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建设步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农村退伍军人经过部队培养教育具有组织纪律观念强,身体条件好,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坚强信念,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良作风,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素质等鲜明的特点,一些用人单位在招用工人过程中明确提出退伍军人优先,这是退伍军人外出打工就业的优势所在,尤其是一些保安公司,他们对退伍军人情有独钟。近年来,四平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农村退伍军人的带头作用,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认真谋划,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就业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取得了显著成绩,呈现出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就近就地转移数量增多、外出务工组织性进一步增强等特点。他们以基地为依托,以技能培训为突破口,以技能输出为重点,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不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夯实劳动力转移输出基础工作,完善剩余劳动力资源管理,健全劳动力转移输出制度规范,实现劳动力转移输出目标化管理,通过农村转业军人带头走出去,实现劳动力转移输出大的突破。2011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人数达到70万人以上,其中异地输出转移就业50万人次,就近就地转移就业20万人次,全市劳务性经济总收入实现60多亿元,外出务工农民年人均劳务性经济收入超万元。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8)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一是成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推进小组,由一名县处级负责人任组长,每年都召开大型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具体研究部署劳务输出工作。二是加强考核。县政府两次派员对全县29个乡镇苏木进行了劳动力资源情况调查,对已输出人员从业地点、从事工种、性别、年龄结构进行了分类登记,建立起了全县劳务输出信息库。对其他剩余劳动力也从年龄结构、技能状况、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向等方面进行登记建档,做到了劳务输出情况清、底数明。在此基础上,县政府分别与29个乡镇苏木及就业、团委、妇联、工会签订责任状,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实绩目标考核。三是完善劳务输出工作体系。在县就业局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统筹协调、指导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工会、团委、乡企局成立了职业介绍所。29个乡镇苏木都成了劳务输出办公室,311个行政村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站,目标细化分解,层层明确责任,形成了由政府调控,劳动就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乡镇(苏木)、村具体实施的“打工经济”产业链条,建立了“上下互动、责任共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劳务输出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基础薄弱的贫困县来说,更是一条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我县有15万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潜力巨大。尽管受旱灾、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缓慢,但部分农牧民却不愿“背井离乡”,对土地过分依恋。为此,我县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大张县鼓的宣传,在县电视台、敖汉报开辟了劳务输出宣传专栏,劳动就业部门创办了就业信息,印发了上万本外出务工手册,各乡镇苏木利用电视插转台宣传劳务输出的重大意义,宣传打工致富和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今年,县劳动就业部门还与广播电视部门共同制作推出了“组织领导、脱贫致富、在外创业、回乡发展、打工情景、问题探索”的劳务输出系列报道,逐步转变了农牧民“小富即安”、“宁愿在家受贫,不愿外出打工致富”的观念,全县上下营造了一种“外出打工光荣,劳务输出快富”的浓厚舆论氛围。

三、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完善输出网络

一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主渠道作用。县就业局组建二个中心,即组建“信息服务中心”,主要负责输出输入地的劳务合作和信息传递;组建“维权援助中心”,依法维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各乡镇苏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一名领导主抓,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专职专责。各行政村都明确了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代办点的工作,专门负责信息传递和调查统计工作。工会、团委和妇联等团体的中介组织都在现有的基础上,拓宽输出渠道,增加输出总量,发挥了劳务输出主力军的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如民委、扶贫、工商、税务、统战、民政、科技、教育等政府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各乡镇站口和个人依法成立职业中介组织或创办劳务输出经济实体,扩大劳务输出组织范围,扩大与外地劳务输出组织的联系和合作。

三是建立驻外劳务联络站。今年,我县将在呼市、沈阳、大连、海拉尔、北京五个大中城市建立劳务输出联络处,联络处一方面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维护务工者的利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向县内反馈务工者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提供劳务动态和发展趋势,同时可以与基地直接达成输出协议或与外商洽谈招商项目,开展劳务输出和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筹备之中。我们还将在一些用人需求量较大的城市或用人单位设立信息联络点,聘请劳务信息员,形成内外呼应的信息网络,延伸信息触角。

四、实施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工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拓宽择业空间,增强其市场竞争就业能力,谋求长远发展。几年来,我们把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整合县内外培训市场,建立了市民族技校、市商校、县电大工作站、县教师进修校30多个培训基地,开设了纺织、印刷、建筑、缝纫、家政服务、保安、食品加工等20多个培训项目。基本形成了以县就业训练中心为龙头,各职业学校为主体,乡镇苏木及基地企业网点为依托的培训网络,县委、县政府设立劳务输出培训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培训机构的培训补贴和农村特困人口、城镇下岗失业困难家庭人员的培训费问题。在培训内容上,一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二是开展技能培训。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向企业输出合格人才。近几年来,全县各类培训机构累计培训外出务工人员8万多人。培训后的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他们以诚信、勤劳、有技术、能吃苦在北京、大连、沈阳、呼市等大中城市树立起了“*劳务品牌”的良好形象。

五、建立基地,搞好协作

劳务输出基地具有输出人员集中、就业周期长、便于管理服务、合法权益有保障等显著特点,我们把开展劳务考察、开辟劳务基地、为全县提供输出岗位作为大事来抓,先后对北京、大连、天津、青海、沈阳、哈尔滨、呼市等30多个大中城市进行了劳务考察,与235个企业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达到了巩固老基地,开拓新基地的目的。在辽宁营口的华晨、青花两大耐火材料集团,每年都有1000余名*人在那里务工,有的整户迁到那里。在北京望京新城,活跃着一支以敖汉人为骨干力量的几千人的保安队伍,被当地居民誉为“望京守护神,居民好卫士”。在青海锡铁山铅锌矿有800多名敖汉外出务工人员,

六、搞好服务,保障劳务输出健康发展

一是构筑信息网络,拓宽劳务输出渠道。我县先后在东北、华北、华南三大劳务协作区建立了500多个信息联网点,聘请1000余名信息联络员,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苏木、各中介组织也积极开展劳务信息交流活动,广泛收集劳务信息,近两年共收集各类用工信息近2000条,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万多个。

二是制定政策,调动农牧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对外出务工人员在子女入学入托、“两工”使用、土地承包等方面给予扶持政策,外出务工人员可在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下转让承包权;对乡镇苏木干部带领群众外出务工,其本人工资、奖金照发,晋职、晋级优先。

三是依法维权,确保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严格按“信息收集、用工考察、用工洽谈、组织招工、教育培训、签订合同、专人护送、跟踪服务”工作流程操作,以“三份合同一张卡”调解劳动关系,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外出人员就业卡,并及时处理劳资纠纷和工伤事故。几年来,我县为外出务工人员挽回工伤补偿金、医疗费、工资拖欠等共计150多万元,有力的保护了我县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七、加强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扩大劳务输出成果

我们把培植劳务输出经纪人队伍做为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通过召开座谈会、回访探望等形式鼓励那些在外打工时间较早、诚信度高、思想活跃、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加入劳务经纪人队伍,搜集用工信息,带领乡亲外出务工。县政府每年都要召开劳务经纪人座谈会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经纪人给予奖励。有些乡镇还出台了奖励措施,如敖音勿苏乡,对劳务经纪人每带出1名外出人员,乡政府奖励经纪人20元人民币。几年来,通过宣传发动、鼓励引导等措施,劳务经纪人队伍不断得到壮大,并已成为我县劳务输出市场化运作的一支重要生力军。目前,我县大大小小的劳务经纪人已发展到410人,他们少则带出十几人,多则带出几百人,甚至几千人。据统计,近两年来,我县劳务经纪人已累计带出外出务工人员7万多人次,并且劳务经纪人带出的务工人员收入较高,月收入一般都在700元以上。版权所有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9)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一是成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推进小组,由一名县处级负责人任组长,每年都召开大型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具体研究部署劳务输出工作。二是加强考核。县政府两次派员对全县29个乡镇苏木进行了劳动力资源情况调查,对已输出人员从业地点、从事工种、性别、年龄结构进行了分类登记,建立起了全县劳务输出信息库。对其他剩余劳动力也从年龄结构、技能状况、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向等方面进行登记建档,做到了劳务输出情况清、底数明。在此基础上,县政府分别与29个乡镇苏木及就业、团委、妇联、工会签订责任状,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实绩目标考核。三是完善劳务输出工作体系。在县就业局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统筹协调、指导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工会、团委、乡企局成立了职业介绍所。29个乡镇苏木都成了劳务输出办公室,311个行政村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站,目标细化分解,层层明确责任,形成了由政府调控,劳动就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乡镇(苏木)、村具体实施的“打工经济”产业链条,建立了“上下互动、责任共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劳务输出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基础薄弱的贫困县来说,更是一条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我县有15万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潜力巨大。尽管受旱灾、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缓慢,但部分农牧民却不愿“背井离乡”,对土地过分依恋。为此,我县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大张县鼓的宣传,在县电视台、敖汉报开辟了劳务输出宣传专栏,劳动就业部门创办了就业信息,印发了上万本外出务工手册,各乡镇苏木利用电视插转台宣传劳务输出的重大意义,宣传打工致富和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今年,县劳动就业部门还与广播电视部门共同制作推出了“组织领导、脱贫致富、在外创业、回乡发展、打工情景、问题探索”的劳务输出系列报道,逐步转变了农牧民“小富即安”、“宁愿在家受贫,不愿外出打工致富”的观念,全县上下营造了一种“外出打工光荣,劳务输出快富”的浓厚舆论氛围。

三、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完善输出网络

一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主渠道作用。县就业局组建二个中心,即组建“信息服务中心”,主要负责输出输入地的劳务合作和信息传递;组建“维权援助中心”,依法维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各乡镇苏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一名领导主抓,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专职专责。各行政村都明确了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代办点的工作,专门负责信息传递和调查统计工作。工会、团委和妇联等团体的中介组织都在现有的基础上,拓宽输出渠道,增加输出总量,发挥了劳务输出主力军的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如民委、扶贫、工商、 税务、统战、民政、科技、教育等政府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各乡镇站口和个人依法成立职业中介组织或创办劳务输出经济实体,扩大劳务输出组织范围,扩大与外地劳务输出组织的联系和合作。

三是建立驻外劳务联络站。今年,我县将在呼市、沈阳、大连、海拉尔、北京五个大中城市建立劳务输出联络处,联络处一方面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维护务工者的利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向县内反馈务工者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提供劳务动态和发展趋势,同时可以与基地直接达成输出协议或与外商洽谈招商项目,开展劳务输出和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筹备之中。我们还将在一些用人需求量较大的城市或用人单位设立信息联络点,聘请劳务信息员,形成内外呼应的信息网络,延伸信息触角。

四、实施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工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拓宽择业空间,增强其市场竞争就业能力,谋求长远发展。几年来,我们把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整合县内外培训市场,建立了市民族技校、市商校、县电大工作站、县教师进修校30多个培训基地,开设了纺织、印刷、建筑、缝纫、家政服务、保安、食品加工等20多个培训项目。基本形成了以县就业训练中心为龙头,各职业学校为主体,乡镇苏木及基地企业网点为依托的培训网络,县委、县政府设立劳务输出培训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培训机构的培训补贴和农村特困人口、城镇下岗失业困难家庭人员的培训费问题。在培训内容上,一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二是开展技能培训。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向企业输出合格人才。近几年来,全县各类培训机构累计培训外出务工人员8万多人。培训后的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他们以诚信、勤劳、有技术、能吃苦在北京、大连、沈阳、呼市等大中城市树立起了“*劳务品牌”的良好形象。

五、建立基地,搞好协作

劳务输出基地具有输出人员集中、就业周期长、便于管理服务、合法权益有保障等显著特点,我们把开展劳务考察、开辟劳务基地、为全县提供输出岗位作为大事来抓,先后对北京、大连、天津、青海、沈阳、哈尔滨、呼市等30多个大中城市进行了劳务考察,与235个企业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达到了巩固老基地,开拓新基地的目的。在辽宁营口的华晨、青花两大耐火材料集团,每年都有1000余名*人在那里务工,有的整户迁到那里。在北京望京新城,活跃着一支以敖汉人为骨干力量的几千人的保安队伍,被当地居民誉为“望京守护神,居民好卫士”。在青海锡铁山铅锌矿有800多名敖汉外出务工人员,

六、搞好服务,保障劳务输出健康发展

一是构筑信息网络,拓宽劳务输出渠道。我县先后在东北、华北、华南三大劳务协作区建立了500多个信息联网点,聘请1000余名信息联络员,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苏木、各中介组织也积极开展劳务信息交流活动,广泛收集劳务信息,近两年共收集各类用工信息近2000条,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万多个。

二是制定政策,调动农牧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对外出务工人员在子女入学入托、“两工”使用、土地承包等方面给予扶持政策,外出务工人员可在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下转让承包权;对乡镇苏木干部带领群众外出务工,其本人工资、奖金照发,晋职、晋级优先。

三是依法维权,确保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严格按“信息收集、用工考察、用工洽谈、组织招工、教育培训、签订合同、专人护送、跟踪服务”工作流程操作,以“三份合同一张卡”调解劳动关系,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外出人员就业卡,并及时处理劳资纠纷和工伤事故。几年来,我县为外出务工人员挽回工伤补偿金、医疗费、工资拖欠等共计150多万元,有力的保护了我县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七、加强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扩大劳务输出成果

我们把培植劳务输出经纪人队伍做为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通过召开座谈会、回访探望等形式鼓励那些在外打工时间较早、诚信度高、思想活跃、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加入劳务经纪人队伍,搜集用工信息,带领乡亲外出务工。县政府每年都要召开劳务经纪人座谈会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经纪人给予奖励。有些乡镇还出台了奖励措施,如敖音勿苏乡,对劳务经纪人每带出1名外出人员,乡政府奖励经纪人20元人民币。几年来,通过宣传发动、鼓励引导等措施,劳务经纪人队伍不断得到壮大,并已成为我县劳务输出市场化运作的一支重要生力军。目前,我县大大小小的劳务经纪人已发展到410人,他们少则带出十几人,多则带出几百人,甚至几千人。据统计,近两年来,我县劳务经纪人已累计带出外出务工人员7万多人次,并且劳务经纪人带出的务工人员收入较高,月收入一般都在700元以上。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10)

近几年,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不断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而连续六年的严重干旱,也使农牧民单纯依赖农业的观念产生很大变化。面对这一形势,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产业实施专项推进,劳务经济发展迅速。20__年,全县劳务输出10.6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3亿元;20__年,全县劳务输出10.95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3.1万人,全县实现劳务净收入3.07亿元,人均劳务收入517元,占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3;今年前五个月,全县累计劳务输出11.9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3.8万人。劳务输出已经成为我县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一是成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推进小组,由一名县处级负责人任组长,每年都召开大型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具体研究部署劳务输出工作。二是加强考核。县政府两次派员对全县29个乡镇苏木进行了劳动力资源情况调查,对已输出人员从业地点、从事工种、性别、年龄结构进行了分类登记,建立起了全县劳务输出信息库。对其他剩余劳动力也从年龄结构、技能状况、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向等方面进行登记建档,做到了劳务输出情况清、底数明。在此基础上,县政府分别与29个乡镇苏木及就业、团委、妇联、工会签订责任状,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实绩目标考核。三是完善劳务输出工作体系。在县就业局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统筹协调、指导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工会、团委、乡企局成立了职业介绍所。29个乡镇苏木都成了劳务输出办公室,311个行政村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站,目标细化分解,层层明确责任,形成了由政府调控,劳动就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乡镇(苏木)、村具体实施的“打工经济”产业链条,建立了“上下互动、责任共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劳务输出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基础薄弱的贫困县来说,更是一条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我县有15万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潜力巨大。尽管受旱灾、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缓慢,但部分农牧民却不愿“背井离乡”,对土地过分依恋。为此,我县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大张县鼓的宣传,在县电视台、敖汉报开辟了劳务输出宣传专栏,劳动就业部门创办了就业信息,印发了上万本外出务工手册,各乡镇苏木利用电视插转台宣传劳务输出的重大意义,宣传打工致富和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今年,县劳动就业部门还与广播电视部门共同制作推出了“组织领导、脱贫致富、在外创业、回乡发展、打工情景、问题探索”的劳务输出系列报道,逐步转变了农牧民“小富即安”、“宁愿在家受贫,不愿外出打工致富”的观念,全县上下营造了一种“外出打工光荣,劳务输出快富”的浓厚舆论氛围。三、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完善输出网络一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主渠道作用。县就业局组建二个中心,即组建“信息服务中心”,主要负责输出输入地的劳务合作和信息传递;组建“维权援助中心”,依法维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各乡镇苏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一名领导主抓,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专职专责。各行政村都明确了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代办点的工作,专门负责信息传递和调查统计工作。工会、团委和妇联等团体的中介组织都在现有的基础上,拓宽输出渠道,增加输出总量,发挥了劳务输出主力军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如民委、扶贫、工商、税务、统战、民政、科技、教育等政府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各乡镇站口和个人依法成立职业中介组织或创办劳务输出经济实体,扩大劳务输出组织范围,扩大与外地劳务输出组织的联系和合作。三是建立驻外劳务联络站。今年,我县将在呼市、沈阳、大连、海拉尔、北京五个大中城市建立劳务输出联络处,联络处一方面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维护务工者的利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向县内反馈务工者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提供劳务动态和发展趋势,同时可以与基地直接达成输出协议或与外商洽谈 招商项目,开展劳务输出和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筹备之中。我们还将在一些用人需求量较大的城市或用人单位设立信息联络点,聘请劳务信息员,形成内外呼应的信息网络,延伸信息触角。四、实施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工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拓宽择业空间,增强其市场竞争就业能力,谋求长远发展。几年来,我们把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整合县内外培训市场,建立了市民族技校、市商校、县电大工作站、县教师进修校30多个培训基地,开设了纺织、印刷、建筑、缝纫、家政服务、保安、食品加工等20多个培训项目。基本形成了以县就业训练中心为龙头,各职业学校为主体,乡镇苏木及基地企业网点为依托的培训网络,县委、县政府设立劳务输出培训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培训机构的培训补贴和农村特困人口、城镇下岗失业困难家庭人员的培训费问题。在培训内容上,一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二是开展技能培训。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向企业输出合格人才。近几年来,全县各类培训机构累计培训外出务工人员8万多人。培训后的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他们以诚信、勤劳、有技术、能吃苦在北京、大连、沈阳、呼市等大中城市树立起了“*劳务品牌”的良好形象。五、建立基地,搞好协作劳务输出基地具有输出人员集中、就业周期长、便于管理服务、合法权益有保障等显著特点,我们把开展劳务考察、开辟劳务基地、为全县提供输出岗位作为大事来抓,先后对北京、大连、天津、青海、沈阳、哈尔滨、呼市等30多个大中城市进行了劳务考察,与235个企业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达到了巩固老基地,开拓新基地的目的。在辽宁营口的华晨、青花两大耐火材料集团,每年都有1000余名*人在那里务工,有的整户迁到那里。在北京望京新城,活跃着一支以敖汉人为骨干力量的几千人的保安队伍,被当地居民誉为“望京守护神,居民好卫士”。在青海锡铁山铅锌矿有800多名敖汉外出务工人员,六、搞好服务,保障劳务输出健康发展一是构筑信息网络,拓宽劳务输出渠道。我县先后在东北、华北、华南三大劳务协作区建立了500多个信息联网点,聘请1000余名信息联络员,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苏木、各中介组织也积极开展劳务信息交流活动,广泛收集劳务信息,近两年共收集各类用工信息近20__条,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万多个。二是制定政策,调动农牧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对外出务工人员在子女入学入托、“两工”使用、土地承包等方面给予扶持政策,外出务工人员可在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下转让承包权;对乡镇苏木干部带领群众外出务工,其本人工资、奖金照发,晋职、晋级优先。三是依法维权,确保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严格按“信息收集、用工考察、用工洽谈、组织招工、教育培训、签订合同、专人护送、跟踪服务”工作流程操作,以“三份合同一张卡”调解劳动关系,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外出人员就业卡,并及时处理劳资纠纷和工伤事故。几年来,我县为外出务工人员挽回工伤补偿金、医疗费、工资拖欠等共计150多万元,有力的保护了我县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七、加强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扩大劳务输出成果我们把培植劳务输出经纪人队伍做为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通过召开座谈会、回访探望等形式鼓励那些在外打工时间较早、诚信度高、思想活跃、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加入劳务经纪人队伍,搜集用工信息,带领乡亲外出务工。县政府每年都要召开劳务经纪人座谈会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经纪人给予奖励。有些乡镇还出台了奖励措施,如敖音勿苏乡,对劳务经纪人每带出1名外出人员,乡政府奖励经纪人20元人民币。几年来,通过宣传发动、鼓励引导等措施,劳务经纪人队伍不断得到壮大,并已成为我县劳务输出市场化运作的一支重要生力军。目前,我县大大小小的劳务经纪人已发展到410人,他们少则带出十几人,多则带出几百人,甚至几千人。据统计,近两年来,我县劳务经纪人已累计带出外出务工人员7万多人次,并且劳务经纪人带出的务工人员收入较高,月收入一般都在700元以上。八、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我们始终坚持把鼓励、支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做为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工作,大力实施“归雁创业工程”,形成劳务输出与回流共振效应,直接反哺县域经济发展。我们将返乡创业人员与外商同等对待,国家允许个人开办的所有产业和行业都向返乡创业人员开放。在政策上实行“四优”,优先办理证照手续、优先在三个工业园区无偿划拨土地、优段免费、优先发放银行贷款。近年,我县已有8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创业,引回创业资金近3000多万元,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近6000多人。全县对打工返乡创业人员安置经营场所20多处,优税免费总额达500多万元,帮助解决贷款近1000万元。这些返乡创业者还积极牵线搭桥,为全县深化招商引资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我县劳务经济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仍有潜力。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以先进地区为榜样,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进一步把劳务经济做大做强,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11)

一、明确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全区富余女劳务输出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大力输转女劳力增加农村妇女收入,帮助农村妇女脱贫致

富奔小康为重点,努力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加强内创外联,不断拓宽社会就业渠道,为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做贡献。

二、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要利用西部大开发和国家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机遇,继续向新疆、北京、天津、上海、兰州、广东、海南等省市自治区的大中城市转移。各级妇联要主动出击,广泛联系,积极寻找建立新的劳务基地,或与劳动部门联合有序输出女劳力,努力扩大输转规模。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劳务人员的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三、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乡妇联要高度重视农村女劳动力输转工作,要把劳务输转工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作为妇女扶贫工作和增加收入的重点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劳务输出任务的完成。

(二)、建立健全劳务工作体系。要充分发挥妇联基层组织的优势,积极配合党委、政府搞好劳务输出工作。我区西和、礼县妇联已建立了较完善的劳务输出体系,其他县要借鉴她们的经验,尽快建立规范有序的劳务输出体系。同时,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广泛收集各类用工信息,为劳动力有序输转提供优质服务。

(三)、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要加强对外出劳务人员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扩展就业领域。尤其是输送的家政服务员,要进行岗前培训,让她们掌握现代家庭家电使用方法和护理老人、小孩的基本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