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环境统计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15 06:09:50

环境统计工作总结

环境统计工作总结篇(1)

Abstract: Through compare with vertical kiln environment of an enterprise that area under one’s jurisdiction close down this result of calculation and total amount, sulfur dioxide of emission is it arrange sulfur dioxide new result that increment checks and calculates to reduce in counting, sketch the total amount and reduce and arrange the close relation counted with the environment.

Key words: the total amount is reduced and arranged ; the environment is counted ; sulfur dioxide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节能减排这项约束性指标,地方政府把节能减排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相继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节能减排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完成上级政府下发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目标和减排任务,其中环保部门主要负责污染减排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委《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和第50号《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水泥立窑生产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而控制水泥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是实现二氧化硫总量减排的关键,立窑水泥生产线被政策性关停。下面就关停水泥厂简述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与环境统计之间的联系。

1环境统计中二氧化硫污染物的计算方法

1.1用排放系数法计算水泥行业二氧化硫污染物

以华辉水泥有限公司2008年的数据为例,计算二氧化硫排放量,2008年环境统计报表中水泥产量为12.87万t。

(1)工业废气排放量(万标m3)

=水泥产量(t)×5 605÷10 000

=12.87×5 605÷10 000=72 136万标m3

(2)二氧化硫排放量(kg)=水泥产量(t)×2

=12.87×10 000×2=257 000 kg=257 t

1.2实际监测法计算水泥行业二氧化硫污染物

2008年第一季度华辉水泥有限公司监测报告2#立窑烟气排放量平均值为2 529 1m3/h,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值为7.46 kg/h,第二季度华辉水泥有限公司监测报告2#立窑烟气排放量平均值为21 485 Nm3/h,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值为6.27 kg/h,两季度2#立窑烟气排放量平均值为23 388 Nm3/h,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值为6.865 kg/h,华辉水泥有限公司2008年工作时间为3 900 h。

(1)工业废气排放量(万标m3)=23 388×3 900÷10 000=9 121。

(2)二氧化硫排放量(kg)=6.865×3 900=26 774 kg=27 t。

1.3产排污系数法计算水泥行业二氧化硫污染物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第七分册3111水泥制造业产排污系数表续3,产品名称为水泥,原料名称为钙、硅铝铁质原料,工艺名称为立窑,规模等级为≥10万t ——水泥/年,末端治理技术名称为直排,全硫含量少于1的情况下,窑炉的工业废气量的排污系数为2 644 m3/t ——熟料,二氧化硫的排污系数为0.234 kg/t ——熟料,华辉水泥有限公司2008年环境统计水泥产量为12.87万t。

(1)工业废气排放量(m3)=12.87×10 000×2644=34 028万m3。

(2)二氧化硫排放量(kg)=12.87×10 000×0.234=34 028=30 116 kg=30 t。

对比以上三种计算方法,华辉水泥有限公司同一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存在较大的差别,实际监测法和产排污系数两种方法计算出的二氧化硫结果较接近,用排放系数法计算出的结果相差较大。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2001年9月编写的《环境统计报表填报指南》的要求,以上三种方法都属于“三废”排放统计计算的基本方法,作为基层统计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但应遵循使用经环保局监测站认定的监测数据计算得出的排污数据,须再与使用排放系数法计算得出的排污数据对照验证,如与排放系数法计算结果偏大,应以排放系数法计算结果为依据进行调整,尤其是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计算一定要以排放系数法计算结果验证。

2总量减排中二氧化硫新增削减量的核算

作为一间结构减排的企业,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由基础性准备工作、数据核查验证工作、总量审核工作三部份组成。也就是说,我们基层环保部门在完成了该企业的取缔关停文件、供电部门下发的停电通知或出具的断电证明,关停照片等相关验证文件及用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核算的基础性工作后,环保部各督查中心根据上报的资料,抽查验证该企业关停和二氧化硫新增削减量计算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并将经审核认定后的核算结果及其主要参数的取值依据等上报国家环保部。根据国家环保部制定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中二氧化硫总量减排量的核算中规定结构调整新增二氧化硫削减量的核算原则中有“纳入上年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名录的企业,按环境统计排放量核算新增削减量,没有纳入上年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名录的企业,按排污系数法核算新增削减量”。以本辖区的高要市华辉水泥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2008年8月31日关闭,其2005年—2008年环境统计SO2排放量分别为512 t、327 t、377 t、257 t,4年的环境统计数据都是采用排放系数法进行统计。2007年水泥产量为18.86万t,2008年水泥产量为12.87万t,按照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中的公式(3-34)核算,2008年我市上报SO2减排量=(G上年-G当年)/G上年×E上年=(18.86-12.87)/18.86×377=120 t,国家环保部核查组核算减排量是以产排污系数计算,只认可减排39 t。

3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减排与环境统计的关系

各地“十一五”期间对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种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管理,排放基数按2005年环境统计结果确定,并综合考虑各地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水平和削减能力,也就是说,总量减排与环境统计是密切相关的,环境统计数据库是核算的基础,作为最基层的总量减排任务的制定是以环境统计为依据,国家环保部对于关停立窑水泥企业新增削减量按产量排污系数法及企业环境统计排放量进行折算。在2008年所属地区结构减排的立窑企业中,有60%的企业减排量的核算是重新以产排污系数来计算,40%的企业减排量的核算认可了环境统计的数据,核查组的核算说明中一部分因环统异常,用产排污系数计算,一部分经过资料核查,予以确认。鉴于国家政策,被关停的水泥企业既要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又须面对生存和债务偿还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政府方面要承受较大的税收损失,上级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市政府和企业以环境保护为重,下大决心关停了落后的水泥企业。对于减排企业的排污量,按照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的要求,不同的核查组有不同的核查结果,但基层的减排任务的制定是以环境统计为依据的,但减排结果又以其他不同方法进行计算,地方关停了计划中的所有落后产能企业,最终还是无法完成减排任务。值得探讨的问题是,能否统一用一个标准,比如直接用关停水泥的生产能力来核算该企业的减排量,这样都是在同一平台上的。另外,最重要的是改进统计方法,完善统计制度,着力做好污染源排污数据的统一采集、统一核定、统一公布。

参考文献

环境统计工作总结篇(2)

一、能力建设项目情况总结

(一)自2019年以来环境统计基础能力建设设备配备情况

国家环保部、自治区环保厅对环境统计能力建设设备配备工作十分重视,自2019年以来,共配备环境统计设备件,下拨资金万元。详见附表。

(二)设备开箱验收、安装调试及验收文档完备性检查情况;为保证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在**县环保局的顺利实施,我局邀请**环境信息中心我局指导项目进展工作,指导内容包括项目实施人员配情况、设备安装条件、以及网络基础等情况。

同时,**环境信息中心和东软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协商机房机柜的布局、网络设备机柜中的摆放等工作。共同对网络设备开箱验收,按照装箱单和实物进行核对检查,对已到的设备和主要器材的规格型号及数量进行清点和外观检查,并对设备拍照,填写《到货验收单》。截止目前,我局的设备开箱验收、网络设备安装、加电测试、配等已基本完成,其它节点的工作陆续进行。

(三)设备使用情况及其在环境统计工作中的效益评述;环境统计设备的配备和使用,加强了环保系统各级网络传输、数据交换与共享、业务应用支撑、环境统计基础等环境信息能力的建设,建立与完善了“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严格的减排考核体系”,体现了环境统计信息化的前瞻性、综合性和兼容性,为“数字环保”工程奠定基础。

同时,在客观上实现了环境统计基本原则: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以质量、效能、安全为基础,实现网络互连、应用支撑、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四)今后环境统计能力建设工作的设想和建议,以及存在的问题。、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方面

(1)环境统计年报表中的部分指标填报难度较大。如:焦化、冶金等行业:煤炭消费量中所包含的燃料煤消费量和原料煤消费量难以界定区分,相应的其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及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等三项指标的燃烧排放量和工艺过程排放量的分类统计就比较困难。如果做不到定量区分,那么分类统计的意义就不大。实际上,在目前的减排考核中,主要考核指标SO2排放量是针对总量而言,并不分别考核燃烧过程或是工艺过程。

煤炭行业:表现最突出、基层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就是工业废水的相关指标,由于矿井水的存在,煤炭行业的水量平衡问题在目前的环境统计系统中得不到解决,相应的工业废水方面的一系列指标的填报难度很大。

(2)环境统计报表中部分指标与其他部门相关统计数据的对接难度大。如:工业煤炭消费量、焦炭产量、煤炭产量、发电量、钢铁产量、建材产量等与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难以吻合。究其原因,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只是以排污量为筛选因子进行重点源筛选,其统计出来的上述各项指标均以重点源形式存在,但与其他统计部门的统计范围是不同的。特别是发电量的统计,环境统计年报制度中只能对火力发电做到较为全面的统计,对焦炉煤气发电、高炉煤气发电均不能完全统计上来,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用其他部门的统计数据来核对环境统计的污染排量数据就显得十分勉强。、环境统计方法方面

客观地讲,现行的环境统计调查方法在真实反映现状方面(至少是在基层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如:(1)除个别大中型骨干企业之外,大部分企业的监测频次较少(或者根本不做监测),几乎没有可信的监测数据。

(2)目前,全国没有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权威性的排污系数可以参考。现在通用的仍是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系数,时间比较久、工艺变化大、覆盖面小,已不能适应现在环境统计工作的需要。

(3)物料衡算法对基础数据、统计人员对生产工艺过程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生产工况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统计人员对各个行业工艺过程的掌握,这一点在基层难以达到。

(4)目前,在线监测在基层运行还不太成熟,安装在线监测的企业个数相当少,国家仍未对在线监测数据予以认可,对在线监测数据的分析软件也没有相应的标准认证。另一方面,在线监测的数据分析过程实际上是由电脑程序来完成的,不能排除人为调控数据的可能性,数据的真实性还有待验证。

(5)在总量核算中,我们认为宏观模型核算只能算大概,不能用宏观核算数据来要求,更改或者推翻微观台帐汇总。比如:①焦化行业在核算时按重点COD行业进行核算,但在基层,实际上有一部分焦化企业并没有水排放,更谈不上COD排放,目前焦化行业环评就要求废水零排放,因此在COD核算中,宏观核算数据显然与实际出入比较大;②在SO2核算时,电力行业的排放量用发电量来进行宏观概算时,忽略了煤气发电、其他能源发电等方面的内容,同样会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

(6)对微观台帐的汇总方面,我们始终认为不应该只将统计重点源企业纳入削减台帐,原因有两点:①在目前污染减排的大形势下,基层的工作力度相当大,实际的减排工作不仅仅局限于统计的重点源企业。我们一直要求从实际出发。如果一味强调统计范畴,不仅抹杀工作积极性,也不符合实事求是、客观反映现状的统计要求。②纳入环境统计范畴的污染物排放量并不仅仅是重点源企业,在我们的统计体系中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污染物排放量是通过虚拟企业(即非重点源)的形式统计上来的。如果台帐只建立在重点源企业范围内,那么对非重点这部分企业的减排工作就无法体现出来。、环境统计技术装备方面

在技术装备方面,环境统计的要求不算太高,也容易得到满足。但是,目前的“xx”环境统计软件仍有一些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如何修改注入代码,合理性校验时会出现一些无法修正的“错误”,汇总时的数据出现异常,在数据库更新之后原来的数据不能正常导入等等。在硬件方面,尤其是县级环保机构,环境统计技术装备不适应工作需要,在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所需的计算机、数据存储设备和现场数据核查中所需的交通工具尚未完全到位。、环境统计队伍建设方面

目前,基层环境统计队伍建设是薄弱环节。市县两级环境统计没有专门的机构设,统计队伍不稳定,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有的环境统计人员还不在财政预算内的行政事业编制。尤其是县级环境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普遍不高,难以满足统计工作的要求。因此,建议环境统计队伍的建设应该是自上而下的,须有强制性的定员、定编、定岗及落实保障性措施,特别是统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上,建议区厅采取院校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基层培训面,提高基层的环境统计队伍人员素质,促进统计质量的提高。、环境统计体制方面

根据历年的统计工作经验,对市、县级环境统计工作而言,数据采集和现场审核是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

市、县两级要强化数据采集和现场审核功能,与国家和省强化数据分析利用功能相协调,从上至下体制必须理顺。国控重点监控企业排放数据,国家明确要求建立并完善排放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基层缺省专门保障经费,致使建设工作滞后。尤其县级环境监测单位人员多为自收自支,人员工资保障困难,难以承担监督性监测任务。因此,应建立上下相协调的机制体制、保障经费,以保证市、县进行数据采集和现场审核功能任务的完成。、统计技术问题方面

企业基表的填报质量不大理想。有一部分企业的报表,漏报的基础数据较多,对污染排量也没有相对准确的核算,需要县级环境统计人员(甚至由市级环境统计人员)进行补充。、“三表合一”方面

“三表合一”工作应满足以下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各部门都能共享数据;二是能满足环境管理和宏观决策的数据信息需求;三是能满足国家报送数据的要求。“三表合一”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办法,统一的数据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目前,环保系统内部存在着三套甚至更多的企业排污数据。有监察部门的排污申报、排污收费数据,污控部门的污染增减台帐,监测部门也掌握着一些企业数据。这样繁多的数据其内容大致相同,但是由于管理的部门不同,服务的对象不同,所以要重复人力物力去完成这些工作,而且由于采集的方式和各自需求的不同,导致这几个数据汇总后也各不相同,部门之间存在“打嘴仗”,各执一词的情况。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三表合一”能否实现并不是关键,关键是要花最少的力气办最完善的事,实现“三表合一”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现行的排污申报、排污收费报表基本能做到合一,虽然在污染物核算方式上的不同导致了暂时无法和环境统计数据相符合,但在企业总数上也应该保持一致,在一些共有的企业基本情况、污染设施等数据上应该相应简化,避免重复劳动。另外实行污染减排项目台帐后,应将环境统计纳入进去,实现这两表的合一。、对建立一流统计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环境统计工作实际上是一项原始环境数据的采集工作,其综合性、复杂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要建立一流统计体系,我们认为有三点是比较重要的:

(1)摸清底数

众所周知,环境统计工作历年来一直保持连续性,但最开始的基础数据则是源于第一次全国工业污染源普查,数据量很小。后来经过乡调,并受经济增长因素影响,多次修改,但一直不能完全摆脱束缚。如果我们要建立一流的统计体系,掌握真实可信的环境基础数据,那么摸清底数是首要任务。

尽快开展所有工业企业污染源的普查工作。各地区可借此机会摸清辖区内的污染源名录,获取辖区内工业企业行业分布,污染分布的第一手资料,并由此初步建立起各自辖区的环境基础数据库,修正现行的环境统计数据库,使之真正服务于环境管理工作。

(2)排除干扰包含两方面内容:

①正确对待环境统计作为各类工作目标考核依据的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各项考核工作对统计工作的推动作用,减少各类工作考核指标对环境统计的不正当限制和干扰,进一步保证环境统计工作的真实可靠性。

②消除其他部门统计数据与我们环境统计数据的差距,排除其他部门环境统计数据对我们环境统计数据的核算与削减产生的不利影响。

(3)共享数据

环境统计年报数据可以是建立永宁县环境基础数据库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数据来源,也能够担当起进一步开展环境管理数据仓库建设的基础,在一流的统计体系建设中,应该充分体现环境统计数据的上述特点。

因此,“三表合一”是必然的趋势。以环境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环境管理工作统一的信息平台和统一的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环境数据共享,是环境统计最终目的。

二、环境统计人员培训情况总结

(一)自2019年以来各市(州)对环境统计人员的培训情况;

根据“xx”环境统计要求,在统计中科学、客观、真实地反映工业企业排污情况。我局按文件规定重新筛选了占2019年以来排污总量85%以上的工业企业、排放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废水排放单位及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确定了15家列统企业。我局根据工作安排,先后组织专业人员对有关企业及监察人员进行了统计培训,详细讲解了“xx”环境统计的填报方法、统计口径,技术要求及有关参数;在填报过程中,我局环境统计专职人员深入企业,主动服务,帮助企业填好每份报表,核实每个数据。

(二)培训所达到的效果和取得的成效评述;为贯彻落实自治区环保厅2019年自治区环保厅《关于开展全区环境统计能力建设项目自查总结验收工作的通知》精神,确保圆满完成我县今年环境统计工作,我局局组织自治区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等有关专家,到各企业开展了为期8天的与企业面对面的环境统计培训班,各级环境统计工作人员90多人,环境统计企业20多家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上,市环保局及自治区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专家为大家详细讲解了“xx”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的总体说明以及环境统计报表填报的要求、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现场解答了企业环境统计工作人员的疑问。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切实做好我县2019年环境统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受到了各区、市环保局和环境统计企业的一致好评

(三)培训过程中在环境统计能力建设、组织管理及提高效率等方面的情况及经验总结;

环境统计作为环境保护参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决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反映永宁县创模和减排成果、准确把握全县“xx”末和“xx”初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及日常环境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统计工作是总量减排的基础,是减排计划制定的基础数据,同时也是完成减排工作核查所必需的佐证数据,各部门要将环境统计与污染减排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认真做好监测监察工作,建立相关的数据库,确保环境统计工作更好的为污染减排服务。通过培训我们总结了四点经验:一是要重视目前基层环境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个别干部对环境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尚存在不足,没有把环境统计放在应有的位。二是要充分认识环境统计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环境统计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编制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的可靠基础,地方环保部门须将统计工作摆上位,抓在手上。三是要切实加强对环境统计工作的领导。环境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由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等环节组成的全过程,环保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定期有计划地组织环境统计人员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采取不同形式促使统计人员接受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四是要进一步提高环境统计分析的质量。环境统计分析是整个环境统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把统计数据所反映的环境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揭示环境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反映环境发展变化的规律,不断地发现新情况和新问题,由此采取对策指导实际工作。

(四)今后本领域工作的设想和建议,以及存在的问题。1、人员流动性大,环境统计工作延续性差

虽然全县环保系统上上下下都认识到环境统计数据的重要性,都非常重视环境统计工作,但由于环境统计工作相对单调枯燥,工作技术操作性较强,工作的时间跨度较大,导致环境统计人员流动性大,有些企业几乎每隔1、2年就会更换环境统计工作人员。有些企业负责环境统计的人员是身兼数职,环境统计工作被放在较为次要的位上,工作也是一阵子突击,数据质量和工作水平得不到有效保障。环境统计工作技术性较强,要求较高,新的人员在培训、经验、政策把握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统计工作水平难以提高,甚至起伏较大。

建议国家环保部、自治区环保厅早日出台有关环境统计工作政策、条例,落实奖惩制度,进一步强化对环境统计工作的认识,加强环境统计队伍建设,完善环境统计工作体制,保持环境统计队伍稳定,不断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工作水平。、培训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环境统计工作总结篇(3)

环境统计工作是环境统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做好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大力推进,工业企业环境工作将会面对更多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新形势来加强统计理念的创新与管理,不断改进统计方法。环境统计数据的代表性、真实性问题一直受到相关人士的重视,如果数据出现数出多门、统计数据不够标准等等情况,不仅会影响相关决策,而且还会影响整个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会降低工业企业的环保形象。本文基于工业企业环境统计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工业企业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笔者结合个人炼焦企业环境工作的相关经验尝试性提出改善措施,坚持实事求是、务求真实的工作原则,从而提升统计工作的质量,摸清污染物排放的总量。

一、工业企业环境统计工作的特征

工业企业环境统计是指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与环境管理有关的各种状况的统计, 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统计、 污染物产生、 处理及排放情况统计、污染物综合利用情况统计、污染治理项目统计等。工业企业环境统计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统计工作重要性。 工业企业环境统计作为环境统计的重要部分, 既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加强减排监督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工业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制定环境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只有加强工业企业环境统计工作,才能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为做好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支撑。二是涉及范围广, 工业企业环境统计涉及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基本情况, “三废” 产生、排放、去除和综合利用,废水、废气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情况等项目, 每个项目又具体细分为若干小项目, 几乎涵盖工业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三是技术要求强。工业企业环境统计的主要数据来自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技术的完善程度, 对环境统计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前污染减排采取核查核算方法,核实减量,采取监测数据或实际产排放系数、物料衡算办法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对工业企业环境统计技术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1]。

二、工业企业环境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工业企业环境统计工作虽然起步早,但由于长期以来工业企业环境统计工作基础薄弱、 方法落后、管理不力,再加之客观上存在统计对象种类多、差异大、变化快、数据获取难等因素,工业企业环境统计工作自身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统计数据失真

环境统计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对资源能源消耗状况、污染物排放以及降低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调查,提供环境统计资料与相关咨询意见,并不断加强环境统计的监督。目的实现的前提是环境统计数据一定要准确。环境统计数据失真,从技术方面来讲,很大程度是因为统计方法与制度的不完善,同时还有人为因素,如:造价、注水等等现象还是存在。环境统计数据的正确性是环境管理部门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础,否则就是误导,又因为误导影响决策,导致与目标背离。工业企业环境数据统计的失真,就不能客观的反映工业企业的相关情况,这是最为致命的问题。

2.工业企业环境统计监测手段薄弱

工业企业环境统计主要依靠环境监测, 采用监测法进行计算, 目前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是环境监测站的监督性监测和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 企业自身人工监测能力较弱。即便有监测机构,其监测数据在企业环境统计计算中不能参照或者仅以 30%的比例参与计算。环境监测站一月一次和一季一次的监督性监测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实际产排污情况,而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不稳定, 数据采集有时也存在问题,不能完全反映企业实际产排污状况。 同样对于有些使用物料衡算进行计算的指标,也因环境统计计量器具配备不齐全或对计量器具校验不及时而不能够准确的进行计量, 从而导致统计数据基数的不真实。

工业企业环境统计技术和方法比较落后工业企业环境统计长期沿用20世纪 80年代的做法, 没有根据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技术发展的变化而进行及时必要的调整,统计技术和方法显得陈旧、落后,存在统计范围不全面, 重点元动态调整不及时,产排污系数不准等突出问题。例如:对于有些炼焦企业,一直以来都使用物料衡算法计算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量,当焦炉煤气中 H2S的质量分数低于 20 mg/m3时,通过物料衡算计算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远远低于通过监测法计算的排放量,两种算法相比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在一年中相差达到 300 t 以上[2]。

3.工业企业环境统计数据人为调整行为

各种考核干扰了环境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节能减排、成考、创模、总量控制等考核都与统计数据紧密相联,还有一些地方为了考核取得好的嘉奖,对数据进行人为调整,同时准备了几套数据来应对各种各样的考核。在考核数据中发现,有的地方为了完成总量控制的目标,根据总量控制的计划,给企业分配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指标;也有的地方为了经济发展,达到总量指标,把在建而未生产的企业、根本不存在的企业、已经停产的企业编入环境统计数据库中,满足总量考核以及节能减排任务。

企业环境意识不够高。工业企业为了达标排放,或少交排污费,对其超标排污状况想方设法进行掩饰,不少企业基本上根据允许排放浓度乘以废水排放量而申报污染物排放量。企业环保人员责任心不强,某些指标经推算,根本达不到标,但其统计表则显示为达标,造成统计数据库中达标率比实际情况要好。

三、改善工业企业环境统计工作的有效措施

1.实事求是环境统计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工作,说清污染物排放总量是环保部门最基本的职责,做好环境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需要实事求是。对一个地区而言,少报污染物排放量,虽然可以暂时性控制总量的任务,单纯的认为减少污染物总量参数,下一个规划总量控制指标一定会相应的减少,必定会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若是为了争取总量控制的指标,多报污染物排放量,又会影响相关的考核与总量控制任务的完成。对于企业来说,少报,可以少交费,但环保部门核定的总量指标低了,又会影响到企业的自身发展,而且超总量的排污,也需要缴纳相应的费用,企业多报污染物排放量,就需要多交排污费。所以,企业要坚持实施实事求是的原则,申报污染物排放量。

2.提高对环境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要加大环境法律、法规、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工业企业各级领导的环境意识和统计意识,使他们能够认识到环境统计工作在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实重视支持环境统计工作。 二要逐步推行环境统计数据质量主要领导负责制, 明确责任, 加强考核,企业主要领导不仅要切实对环境统计数据质量负责,还要加强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加强工业企业环境监测能力的建设环境监测是环境统计的基础、命脉。全面掌握企业实际产排污情况, 单靠环境监测站的监督性监测和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数据还远远不够,企业必须建有自己的监测机构,培养专业的监测队伍,实现对各项环保设施运行状况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确保为企业生产和环保部门提供可靠准确数据,达到指导和调整生产,保证企业各项污染物全天候稳定达标排放的目的, 真正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3]。

4.改进工业企业环境统计方法和技术

企业环境统计工作一定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随着社会的需要不断改进统计方法和技术。要结合工业企业的特点,建立以重点调查为主体,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环境统计调查方法,以便摸清污染源情况,更好地采取减排措施。要在环境统计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立更加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核算技术和方法,既不拘泥于环保部门既有的统计技术和方法;又要因企制宜、因项目施策,处理好上报统计数据与加强排污减排的关系,最终达到实现加强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目的。

总之,工业企业统计工作者要了解环境统计工作的意义,认真面对工业企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总结、不断研究、不断改善,从而提升统计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环境统计工作总结篇(4)

环境统计是对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的工作。是各级环保部门了解各地环境污染及治理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环境统计工作是由基层环保部门层层上报统计,基层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直接影响到环境统计的最终结果。

1.环境统计的重要性

1.1环境统计直接客观的反映了当地的环境质量水平。环境统计从污染物类型(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和污染源类型(工业企业、生活和农业)详细全面的概括了环境情况,定性定量的分析了环境质量状况。

1.2各级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过环境统计工作,充分掌握辖区内的环境质量状况,了解当地的经济结构形式,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制定宏观调控措施。环境统计数据质量太劣,不仅没有使用价值,还可能误导领导层的决策,整治环境力度出现偏差,歪曲了环境保护的工作方向。

2.基层环境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基层环保部门存在的问题

2.1.1环境统计人员缺乏、统计工作量增加

县级环保部门没有固定的环境统计机构,大多数统计人员都是兼职的,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环境统计工作中,且人员偏少,队伍不稳定。“十二五”期间,环境统计增加了对农业源、生活源及机动车的统计。并将水泥、钢铁行业等重点行业进行了分离。工作更加细致,对统计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更加严格。

2.1.2对环境统计工作的重视不够

基层环保部门对环境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在完成工作中或多或少有应付了事的态度。统计人员辛辛苦苦忙几个月完成的统计资料,各级领导不从严把关,草草签字了结,没有把环境统计放在应有的位置。在硬件配置和资金投入方面不够。环境统计人员参加省级以上环境统计知识培训的机会少或者根本没有机会参加。造成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不上去,统计工作还停留在简单的汇总上报,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能力欠缺。

2.1.3缺乏必要的技术保障

环境统计要运用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而基层环境监测站、监测人员、监测设备、监测经费不足,环境监测站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频次低,污染源在线监测不稳定,导致所报数据缺乏环境监测等必要的技术保障,采用物料衡算和排放系数进行核算的基础数据和方法标准未能随生产工艺和技术进步及时更新。估算成分较多,真实性差。

2.1.4统计工作中受到人为干扰

各种考核干扰了环境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成考、创模、总量控制、减排等考核都与统计数据挂钩,有的地方为了考核取得好名次,对企业申报的数据,进行人为的调整,同时准备了几套数据应付各种考核。有的地方为了完成总量控制目标,根据总量控制计划,给企业分配污染物排放量填报指标。甚至有一些已停产一年多的企业,还按上年度的排污量上报。

2.1.5缺乏可靠的质量保障体系

现行的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对企业报送的报表数据准确性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审核方法,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现行的环境统计软件校验程序不科学,校验过程出现的有些逻辑错误不合理。比如有些企业有废气排放量但不一定有二氧化硫排放量,在校核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错误提示。统计软件校核程序不能分行业类别进行校核。

2.2企业存在的问题

2.2.1环境统计人员变动频繁

大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统计人员。统计工作人员多为兼职或借调人员。统计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而且环境统计人员不具备环境统计专业知识,统计业务素质低,企业统计人员调换频繁,难以严格执行各项统计制度。

2.2.2企业上报不及时

部分企业不能按照环境统计管理规定的要求及时上报年报及统计分析报告,给基层环保部门的环境统计人员带来大量的催收、反复统计更新工作的困难,又给统计工作及时性上报带来了影响。

2.2.3部分企业的报表数据质量不合格

部分企业统计人员不理解报表的各项指标解释,加上填报过程中不够认真,导致数据出现错误;部分企业对报表指标填报不完整,数据不完整,就不可能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和正确认识现象总体特征,最终也就难以对现象变化的规律性做出明确的判断,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如企业填报的材料,有烟尘的产生量和去除量,却没有粉煤灰的产生量,这明显是错误的,因为烟尘的去除过程必然会有粉煤灰的产生。统计分析报告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引起大的波动的原因为进行分析或分析不透彻。

2.2.4存在弄虚作假现象

一些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于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减排任务,不是采用清洁生产和积极治理的有效措施,而是采用虚报和瞒报手段,甚至针对不同的用途,用不同的数据敷衍环境统计人员,致使环境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2.2.5统计手段、方法还相对落后

目前许多企业统计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还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所作的统计分析也局限于事后分析,即对统计数据进行单纯的讲解说明;不能利用网络技术实行信息共享等方式进行事前分析和预测。换句话说,“统计预测”这一职能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缺乏对信息的收集、综合和系统化。统计计算方法每年改变,引起各年的统计数据相比出现大的波动。

3.对策措施

(1)基层环保部门从人员编制、科室配置、硬件配备、资金投入、业务培训等各方面加强建设,培养一支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作风好、业务素质强、善于分析、热爱本职工作的环境统计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真正提高统计工作地位和统计人员待遇。

(2)环境统计工作者应提高自身素质。环境统计人员要掌握环境监测和评价的相关知识,掌握统计法律及基本知识,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并应跟上时代及时进行知识储备及更新。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环境统计业务素质和水平,杜绝因业务不熟悉而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

(3)企业对环境统计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配备专门的环境统计人员,尽量保持人员稳定性,如人员有变动,及时向环保部门上报,支持统计人员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加强环境统计能力建设,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力度,真正的做好污染源达标排放和污染减排工作,力保提供的数据真实可靠。

(4)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地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今后应加强对在环境统计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对一些单位虚报、瞒报环境统计数据行为进行严肃查处。有效遏制弄虚作假,保障统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参考文献】

环境统计工作总结篇(5)

环境经济统计是指有关环境保护投资、产出和环境保护产业情况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构建环境经济指标统计制度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环境经济指标纳入我国环境统计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各国共同遵循的发展战略,其中最基本的命题是要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以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为了将环境纳入传统经济核算框架之中,为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非常有必要进行环境经济核算。中国近20年来是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将可持续发展观贯彻到实际管理步骤之中,为此需要建立起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为现实管理提供数据基础。这就要求在我们进行环境统计时,必须考虑到环境经济指标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的统计调查的制度和方法的设置。

环境经济指标纳入我国环境统计是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循环经济要求统计工作在基础和制度方法上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彻底改变重生产、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用循环经济概念指导统计工作,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这就要求统计工作建立一套能够准确、快速地反映循环经济发展过程和水平的有效机制,优化统计的经济指标,增加统计的环境指标,扩大经济社会对日的影响和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以人为本的指标。增加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原材料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统计指标,以充实和丰富有关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环境投资的统计信息。至少应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环境保护投资状况:资源节约状况;环保产业状况;技术创新状况。其中前三个指标是环境经济统计的内在要求。通过对指标的设定和统计,综合反映和评价循环经济的进程和水平,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情况。

环境经济指标纳入我国环境统计是进行绿色GDP核算的需要。我国从2004年开始绿色GDP核算的全国试点,北京、湖州等地已将绿色GDP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推行绿色GDP核算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计算绿色GDP必须要有环境经济统计数据,以考量环境成本投入和环境经济发展状况。我国多年来片面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忽视了保护环境及节约自然资源,经济增长的同时,给环境和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损失。因此,改革目前以GDP为核心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开展环境资源、经济综合核算指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更为突出。所谓绿色GDP,就是从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进行保护的费用,得到的经过资源、环境因素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DP直接要求将环境经济指标纳入统计体系,以得到合理的核算数据。绿色GDP通过将资源的损耗及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货币化,使人们认识到经济开发活动给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使人们寻求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的方法和措施。

环境经济指标纳入我国环境统计是环境统计体系完善的现实需要。我国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分为废水排放及治理、废气排放及治理、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及利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工业污染治理、自然生态保护、环境管理、环境系统能力建设。虽然有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指标,但没有明确环境经济指标的全部内容,不能准确的反映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不能反映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环境统计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环境统计在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以及综合分析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现行的环境统计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客观地反映经济发展与环境形势的变化,真正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服务。目前的指标体系只对工业企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缺少环境经济指标。这要求在提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环境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时,作为环境管理基础性制度的环境统计应当扩大统计指标范围,其中最主要的应将环境经济指标纳入体系,以更好的进行环境管理,更好的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服务。

环境经济指标纳入环境统计是环境统计的发展趋势。由于环境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在环境统计框架的设计中,都开始考虑和进行环境经济统计。目前各国使用较多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主要是联合国统计署(UNSD)开发的环境统计框架(FDES)和经济与合作组织开发的压力—状态—反应框架(PSR)。在1995年,环境统计进步政府间联合工作组根据FDES框架,提出了“环境和相关经济指标序列”,将环境经济纳入环境统计的序列。而最近,欧盟的统计部门根据FSR开发出的环境压力指数的权衡指标就包括环境经济指标。而联合国现在大力推荐的环境与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SEEA),要解决就是如何把环境资产、环保投入如何纳入国民帐户体系的问题,该体系分离国民帐户中所有与环境相关的流量和存量,特别是环境保护费用,因而在环境统计中,环境经济自然成为重要的指标要素。在德国,1996年就开始环境经济统计,其法律依据是《环境统计法》。

在德国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中,其统计内容是环保投资、环境保护经常性支出、环境保护产品及服务,主要在以下四个领域进行:固体废物、水、大气污染控制和环境经济。在环保投资调查方面,德国从1997年开始实施末端治理投资调查,2001年首次进行了污染预防投资调查。在环境保护经常性支出调查方面,每年进行一次,由联邦统计局以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从4万家企业中抽取1/3,因为环境统计法规定,调查最多只能调查15000家企业。在环保产品和服务方面,从1997年开始进行调查,每年进行一次。环保产品及服务调查主要调查环保产品和服务的营业额,相关产品均有编号,企业只需填入相应的号码即可。

二、环境经济统计的框架

环境经济指标纳入环境统计体系,即将环境经济指标与污染排放、生态保护的指标并列,其基本框架和运行体系包含以下因素:环境经济统计的对象。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环境保护投资,环境保护支出、环保产业。环境保护投资主要指政府和企业的污染治理投资和生态建设投资,前者包括大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污染治理投资,后者包括土壤整理、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生态恢复和保险的投资。环境保护支出主要指企业的日常性环境保护费用支出和发生突发性环境事故的支出。环保产业主要包括环保产品的市场与经营、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服务三大领域,如环保设备、环保服务和清洁技术与清洁产品。其提供者可分为指提供环保产品的生产性企业和提供环保服务的服务性企业。环境经济统计的机构与协调。环境经济统计涉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经济主管部门和统计主管部门,做好环境经济统计工作必须协调好三者关系,确立合理的环境经济统计工作机制。这个统计工作机制,应当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为主体,统计主管部门为指导,经济主管部门协助。环境主管部门的环境经济指标同时报告给统计部门,作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重要参数。当统计环境对经济的贡献以及经济对环境的影响,还需要增加相关的经济部门如海关、能源等部门配合时,这些部门负有协助之责。#p#分页标题#e#

环境统计工作总结篇(6)

一、环境统计培训日程安排

1.培训时间:年1月16日-17日

1月16日上午(9:00-12:00)市区及甘河工业企业

1月16日下午(14:00-17:30)三县工业企业

1月17日上午(9:00-12:00)四区三县环保局、农牧局,甘河环保分局,东川、南川及生物园区。

1月17日下午软件培训(14:00-17:30)四区三县环保局、甘河环保分局

2.培训地点:市环保局监测站六楼会议室

3.培训内容:“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原则、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统计方法及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相关内容,“十二五”环境统计软件培训(区县环保局请带国家配发的环境统计专用笔记本电脑)。

4.参加人员:

各区(县)、甘河环保局环境统计业务人员各1名;东川工业园区、生物园区、城南新区环境统计业务人员各1名;各区县农牧局各1名,各企业环境统计人员1名(见附件)。

二、年环境统计年报报送工作安排

年环境统计综合年报执行“十二五”环境统计综合报表制度(批准文号:国统制〔〕134号)。年环境统计年报指标包括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机动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环境管理6个部分,报表、填报说明及数据审核细则可从邮箱xnhbht@(密码xnhbht)中下载。具体报送要求如下:

(一)年报职责分工

1.环境管理指标由局各相关处室、单位负责数据填报、收集、审核、汇总,由监测与总量控制处负责数据库录入和上报工作。四区三县环保局、甘河环保分局按职责填报后于年1月18日前送交市级对口业务部门。

2.三县环保部门上报工业源、农业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基表和综表,纸件及数据库同时报送市环保局监测与总量控制处。

3.工业源非重点、生活源由市环保局统一核算,并将污染物排放量分解至各辖区县,各辖区县据此填报相关报表。机动车由市公安局负责填报。

4.区(县)农业部门负责农业源各种畜禽养殖量填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发表调查单位数据收集、审核工作,区(县)环保部门负责数据录入。

5.东川、南川、生物园区工业企业统计由园区经济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发放并报送年环境统计年报表。甘河环保分局上报工业源基表纸件及数据库。

(二)报送要求

数据库必须使用环境保护部统一下发的环境统计软件,库中基表各项指标代码填写规范、准确,综表完整且与基表保持一致。通过人工审核与软件审核相结合,全面细致审核数据,并将数据审核结果及未能整改问题进行说明。工业企业基层报表(excel或纸件)需附编制填报说明及监测报告、能耗票据、治理方案等附属材料。报送时间如下:

四区环保局,市区企业年1月20日前

东川、南川、生物园区年2月5日前

环境统计工作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TU981.7 文献标识码:A

1 关于报表的审核活动

1.1 经验审核法

通过平时对调查机构的了解开展审核工作。规定调查单位要结合所有的生产活动以及排污记录等做出真实的报告。统计工作者的审核活动要有依据,才可以确保活动精准,不出现失误。该项统计活动要不断的累积经验,工作者要强化基建力度,从根源处开展工作,切实的鉴定根基,强化单位的统计、初始记录等相关资料内容的设置。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对历史信息的查阅和分析,了解环境品质的变化性特征,分析该年份和之前时间段的详细信息,同时还要进行相关方面工作的查实,便于交接等事项的开展。为保证报表上报的真实性,必须切实提升统计人员的管控能力,负责统计的工作者就要积极地审核统计信息,而且要将它和管控活动联系在一起,只有切实按照相应的措施来开展工作,统计工作者才能够对自身管辖区域之中的信息有充足的了解,经由对该年份信息和之前信息做比对,才能保证填报信息的正确性,经验审核法是最先使用到基层报表相关的核查工作之中的。

1.2 完整性审核法

分析所有的填报信息和类型,看内容是不是精准,表格里的信息有没有遗漏,如果存在遗漏现象的话就要对其补充完整。对于下级机构提交的信息要积极的分析,确保其合乎相关原则和措施规定,分析其是不是合乎动态发展的规定,并对近年来“三同时”竣工验收的建设项目逐个进行排查并将有污染的企业纳入统计范围。在具体开展统计活动的时候,要切实提升统计调查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降低经验性分析估算。

1.3 逻辑性审核法

先是分析所有报表里的指标数量级别,分析是不是合乎报表的要求。分析单位换算是不是精准。结合所有的指标进行分析,看相关要素之间是否存在不矛盾的地方,检查所有的指标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所有信息间的关联性,相同报表在不同区域之间的作用,关联是不是合乎逻辑。比如废水治理设备、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三指标间是否符合要求;首先,根据不同行业的检查标准,其新鲜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是否合乎比例;将产值、产量与排污量进行定量分析。其次,通过工艺类比、与历史数据对比等进行审核,在时间上采用的是竖向比对,分析它是不是合理。进而经由检查措施依次比对所有的指标,通过技术层次来分析报表的具体事项。

1.4 计算检查法

以污染源为调查对象,将“三废”排放量及其各种污染物的计算方法应遵循以下顺序:实测法、排污系数、物料衡算法。

1.4.1 实测法:通过监测手段或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连续计量设施,测量废气、废水的流速、流量和污水及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用环保部门认可的测量数据来计算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统计计算方法。

凡安装自动在线监测设备(须由市级以上环境监测站标定)并与当地环境监测站联网的单位,应采用实时监测数据作为排污量数据。对于那些没有安装,在使用实测法的时候,为了确保监测信息可以更为精准的体现具体的状态,要时常分析样品,并经同级监测站认定。不要用1~2次监测数值来推算全年的排污量。

采用实测法计算的排污数据须与使用排放系数法计算的排污数据对照验证。如两者存在很大差异的话,就要对其再次验算分析并进行相关调节。

1.4.2 排放系数法:在相关经济以及管控背景下,生产方产生的污染物质的数量,可以通过这个措施结合单位报告,来分析排放的污染总数,它是一项在不具有实测信息的背景之下,比较优秀的一项计算措施。各个区域在使用该数值的时候,要切实的结合所在区域的生产数值和面积等,结合机构提供的数值,分析数值,确保数值稳定。

1.4.3 物料衡算法:根据企业能源、物料消耗进行物料衡算,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以报告中原材料消耗为基础进行污染物产排量的方式进行计算,在不具备实测条件和该生产工艺无排放系数,并对该生产工艺流程比较熟悉的情况下,采用此计算方法。基本原理是某一生产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物质的质量守恒。适用于整个生产过程的总物料衡算,也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或某一生产设备的局部衡算。

通过实测浓度、产品排放系数、物料衡算等计算审核填报污染物排放量数字是否准确。相关参数物料核算,如用煤耗与含硫率估算其二氧化硫排放量;利用监测数据核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利用日常对调查单位的掌握情况进行经验审核。同时还需参考排污申报登记资料、统计局、农业局、城建部门、乡镇企业局等宏观经济数据来审核统计数据的合理性与逻辑性。

1.5 环保“三大体系”管理法

将环境统计、监测监察、考核即“三大体系”相结合,从而达到审核数据的方法。建立统计以“量”为对象,监测以“质”为对象,考核以“效”为对象的指标统一的监测监察、统计和考核联动的减排管理体系。统计方面,加强对基层单位环保统计人员培训,建立并完善环境统计管理体系,规范管控,准确上报数据,严格考核。监测方面,建立一套装备完善、管控规范、及时高效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相结合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各主要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考核方面,以绩效考核为基础,专项整治活动为抓手,建立一套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体系,做到权责明确、监督有力、奖罚分明。

1.6 合理性审核法

通过质量守恒关系判断统计数据的合理性,即进行生产经营与排污量间的合理性审核。污染物间排放比例是否合理;污染物排放浓度是否合理;指标是否异常(突变检查)等审核。例如,无危险废物处理厂,但却有危险废物的处理量;企业有锅炉,有耗煤量,却没有二氧化硫、烟尘等排放量;有“废水排放量”必有废水中污染物的排放量;有“燃煤消费量”必有燃料燃烧过程中“废气排放量”、“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炉渣产生量”、“粉煤灰产生量”;有“原料煤消费量”必有生产工艺过程中“废气排放量”、“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根据主要行业的产品产量,审核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结合企业生产工艺、治理水平和产品产量(发电量)、工艺类比等,能够大体的得知单位的三废以及其他的一些污染物质的排放总数是不是真实,是不是精准。

1.7 计算机审核法

充分利用环境统计软件“逻辑校验”功能进行审核,打印出逻辑校验表,对照此表逐一核定每项内容。对比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数据进行审核,并要严格查对数据录入中是否存在有数据、代码(企业法人代码、登记注册类型、行业类别、主管部门、排水去向)错行录入、错误录入的现象,严格查对计算机中各统计指标的计量单位与填报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计量错误以及记录错误、抄录错误、虚报、瞒报、漏报等现象,尽量确保初始记录以及后续记录的信息准确真实,降低失误现象的发生几率,降低误差的发生几率。

1.8 类比法

目前实行的排污申报登记、重点污染源监测、污染源现场检查、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等工作都为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工作提供了依据。在统计结果中,污染物排放量大小应与监测结果污染物浓度高低成正比例关系,经由类比能够得知不合乎具体情况的数值。而且还要把统计信息与国家相关机构的信息综合化的比对,再与其他相关区域进行比较分析,看是否合乎其发展规律的要求。

1.9 四级审核法

一级是由各区、县(市)环保局统计人员及分管局领导对统计基层数据进行收集、初审、整理、上机录入、汇总、逻辑校验和对比分析后报送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二级是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统计人员对各区、县(市)环保局报送来的统计数据进行复审、汇总、逻辑校验和对比分析;市环保局统计主管部门召开全市统计会审会,各区、县(市)环保局进行统计交叉会审;然后统计结果提交环境监测中心站主管领导审查;三级是由市环保局相关业务处室进行第三次审查并反馈意见给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数据确认无误后进入第四步审查;四级是由市环保局分管、主管领导终审、签字、盖章上报。

改善统计工作质量要抓基础数据,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就要抓统计数据的审核,从逻辑性、技术性、全面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加强逐级核查;抓重点行业,科学核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抓使用现代化的统计手段,使统计基表编报程序化即统计数据进行光电自动录入、网络加密传输、超级汇总、逻辑审查,提高统计数据的录入质量,实现统计处理高速化、通信传输网络化、信息贮存数字化和信息处理、信息服务、综合决策系统化的目标。要以监测结果作为统计结果;以物料衡算作为辅查手段;新、改、扩建、技改项目对企业建立动态数据库管理;对基层报表要加强统计数据的审核,从源头严把数据质量关,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政府决策及时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信息服务。

2 关于年报表的审核活动

2.1 当年报表信息得到之后,结合环境间的平衡联系,分析环境统计信息里的各项关联,明确所在区域的环境品质以及管控活动中的不利现象。积极的开展深层次的测试和比对活动,跟之前的环境统计信息进行比对。由于此类信息有着较高的稳定性,所以要多进行一些比对,这样的话就能够得知其中的反差,进而应对。将关键的调查信息和非关键的估算放到一起分析,获取总的排放内容,工业污染总排放数据与社会生活污染排放数据相加,得到总的排放数据,必须认真核查,三者缺一不可。

2.2 在总的报表之后,对于信息的变动量超过五个百分点的内容要进行积极的查询,要将其落实到单位,此时才能得知统计信息变动的缘由,而且对其具体阐述。

2.3 要和所在区域的总值,尤其是工业总数进行比对,污染物的排放数值和之前的年份比对,排污总数和工业总数差距较大的要进行分析研究,弄清楚今年新增加的单位和所采用的设备装置,以及排放的污染物数量。

2.4 这里所说的环境统计并非是单纯的信息运算,而是要参考相关的数据来分析登记的。只有逻辑性符合实际,此时获取的信息才会是更为精准,更为真实。

2.5 查综合年报表是否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了各种类别的汇总(原始表汇总、排水去向汇总、行业汇总、注册类型汇总)等,经由如上的汇总,和之前的数据比对也可以得知排水的方向等事项。

2.6 综合年报表中要利用统计软件的功能,分区、县(市)打印出突变指标企业名单,主要统计数据分析对比表、各类排行榜、核查表等并与上年度的进行对比分析。当开展报表核查活动的时候也应该积极的分析基层信息,以此来明确信息变动的缘由,进而提升其品质。关注关键的领域,以此来明确关键污染物质的排放总数。对于关键污染物质变动量产生的原因,要确保能够查清楚。对于那些品质指标变动性高的要进行反复查询,在活动的时候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要认真的分析所有的统计信息指标。

3 专业报表审核方法

3.1 环境统计区间和要素牵扯到土地一级城建等多个机构,单纯的借助于环保机构的工作者来开展活动的话,其难度很高,所以要确保和国家相关机构积极的协调合作。

3.2 积极的审核统计信息,保证统计活动顺利开展。要分析其是不是完整。要检查其中的要素和类型是否有遗漏,假如有遗漏的话要及时补充。

3.3 分析信息的精准性,使用的措施有逻辑审核以及计算审核两类。实际的措施有如下的一些。分析报表的指标用到的计量数值是不是精准。结合所有指标的关联,分析其要素之间是不是存在矛盾问题,分析关联是不是精准。分析不一样报表间的关联,不应该急忙的修整处理。而且要分析其中的具体数据是不是精准,分析计量机构是不是合乎报表的要求,分析换算信息是不是精准的,假如有不正确的内容要认真修改,并积极的处理。还可以采用技术层次的有关信息来分析报表,如果有估算失误的现象,要尽快的对其处理。最后和历史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尤其是在时间上进行比对,检测其是否合理。

3.4 积极的使用年鉴信息,做好计量数据的换算。而且要确保排污申报登记资料、城考资料、统计局、农业局、城建部门、乡镇企业局等宏观经济数据来审核统计数据的合理性、逻辑性和一致性。

3.5 开展好专门的报表统计活动,通过多种措施来提升工作者的素养,确保其了解相关的知识,使相关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经验。

3.6 强化信息体系的创建工作,关注重点事项,保证品质,确保统计信息更为真实可靠。合理的体现出统计特点,进而为管控活动提供优秀的服务。

综上所述,环境统计信息的品质是统计活动的根基,怎样提升统计信息的效率和品质,对所有的报表开展综合审查,保证它的真实性以及精准性和综合性,并且对开展全方位的分析以及预测,为国家机构提供合理的参考信息,是所有的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者必须要分析的事情。统计活动非常繁琐,而且专业性很强,其时效意义也很显著,对于技术的规定非常严格,最主要的是时间紧张,任务繁琐,工作者的数量较少,此时就规定开展该项统计活动的人员要对该项活动有着非常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时间上的紧迫意识,要切实的落实自身的权责,秉承着严谨的思想来真实的开展该项统计活动,积极的做好分析,确保对所有的活动都有精准的了解。此时,才可开展好该项统计活动,实现其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环境统计工作总结篇(8)

1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egis)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其他信息技术对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一种空间信息系统。

2 大连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概念设计的意义

大连是中国唯一,亚洲第二个“世界环境500佳”城市。大连的环境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大连现辖3个县级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建立大连市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坚持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我们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局下,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业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使城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质量协调发展。

大连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投入大、时间长的系统过程。实施环境信息系统建设本着长远的、战略的、全面的观点,应分阶段分部门的进行,应坚持近期和远期目标,在投资开发和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国内外现有信息系统、环境监测系统、信息网络和数据处理设施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充分借鉴国内外有关系统的建设经验,尽快的使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

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互联网支持下的开放式系统,使环境信息能够跨地区的自由流通的空间信息系统,形成一个技术先进,性能完善,安全可靠,运行高效的网络化城市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体系,最终为环境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3 大连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设计内容

3.1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总体框架部分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总体框架一般由三个主体部分构成:数据库系统、平台和应用系统。其中数据库为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可由空间数据获取、空间数据组织存储和空间数据管理等部分组成;平台为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和开发环境,可由环境空间数据查询、编辑、分析、专题制图等部分组成;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系统为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应用和分析功能,可由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环境预测、污染事故应急、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环境污染模拟预测、自然生态管理等部分组成。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图见图1。

3.2 系统总体设计的其他相关部分

软硬件及其网络环境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系统数据库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客户机操作软件,工具软件及其他有关软件的选择。硬件设计包括客户机,图形工作站,数字化仪扫描仪,绘图仪,打印机以及其他相关设备的选择。

系统应用软件设计。应用软件设计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的设计、环境管理信息应用软件的设计以及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接口软件的设计等。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在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中占有主要地位,一方面它可能是整个系统的集成环境;另一方面一些环境决策分析必须依靠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来实现。

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的设计。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中一些决策信息的产生要依靠有关的环境模型,环境模型的重要作用在于其对原始信息的分析、模拟、评价、预测和优化功能上。模型库的开发非常重要,本部分的设计包括环境评价、环境预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模型的设计以及相应的模型库管理系统的设计。

3.3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结构如图2:

建成后的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应该具有:(1)信息显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可视化界面,为用户提供了许多用于显示地理、环境数据的工具。(2)信息查询、统计和分析:系统方便地实现各种矢量数据的空间和属性查询并且能够实现基于区县级行政区域的各种环境、社会经济信息查询。(3)环境分析的功能:环境分析是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分析结果将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4)环境信息的表达:将图形数据和分析结果以表格、图像、报表、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环境信息表示出来。

3.4 数据库设计内容

数据库的建设是城市环境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最重要的

骤。在设计中应遵守国家和省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提出的标准,以便信息共享。城市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管理如图3所示:

3.5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大连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基于gis、gps和rs的决策支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括以下子系统:资源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环境动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大气污染控制系统、水环境污染控制系统。

资源环境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显示以下信息:街区层(双线道路),街道线层,绿地层,水系层,工业点源,医院,水质监测断面,大气监测点以及相应的属性数据。

环境规划系统即根据环境现状和环境资源条件,给出最佳环境利用规划,在这个系统中环境适宜性评价是基础,影响环境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的地域变化很大,多种因素的地域组合构成了复杂多样地资源环境条件,通过gis和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和评价的模型可进行大连市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辅助规划。

环境动态监测系统是根据对污染源以及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以及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探索区域性污染整治工程的可行性,为分区部署污染整治骨干工程以及环境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大气污染控制系统,建立大气环境质量动态监测网络系统,研制大气污染物浓度值模型,为新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决策支持,建立大气环境-经济-能源系统规划模型,以便于定量研究能源结构合理布局问题,为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水环境污染控制系统,建立基于gis的水污染规划模型,实现排口处理最优化规划,建立水污染预测模型,为水污染预警服务,建立水污染分析专项系统,为污染源的确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4 结束语

大连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它从设计到实施都是比较复杂的,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系统,借鉴集成系统的经验,并得到各专业领域专家的支持,才能建立起一个真正发挥作用的区域性信息系统,为大连地区的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提供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桥,徐富春.环境信息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环境统计工作总结篇(9)

环境统计就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环境统计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环境统计数据则是编制发展规划,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统计在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以及综合分析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现行的环境统计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完善。

1当前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环境统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基层环保部门对环境统计工作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环境统计就是向企业要一些数字,填写几个报表,对上报数据进行简单汇总就完事了,没有把环境统计的基础报表重要性放到应有位置上。因此,在填写基础报表时,将报表发放到各企业,在一定时限内要求企业上报报表,没有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详实的审核,造成上报的基础报表数据填写不完整,前后项目之间逻辑性不匹配,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与企业的实际状况差别很大,甚至有些企业报表连续几年的排放量都没有变化,这些状况如不尽快改变,不但会直接制约环保工作的发展,还会导致政府和民众对环保资料失去信任,环保部门的权威性也会下降。另外,基层环保局均无独立的环境统计机构及岗位,统计工作人员多属兼职,统计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特别是在将环境统计工作交给监测站后,由于监测站不是执法部门,一些企业对监测站提出的数据填报要求,不予理会,在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上较为欠缺。

1.2环境统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统计力量薄弱

基层环境统计人员大多数都是非专业出身,统计基础知识非常薄弱,且基层统计人员多为兼职或借调人员,统计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到环境统计工作的衔接和有计划地开展。大多数市级环保部门有兼职环境统计1~2人,下辖各县区也都是一人,并都是兼职,且统计人员要么在局机关科室,要么在监测站,工作能力参差不齐,造成环境统计力量呈越往层越薄弱的趋势。基层环保部门要直接面对辖区内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统计工作任务繁重和统计力量薄弱矛盾十分突出。同时环境统计工作在硬件配置和资金投入方面严重不足(尤其在区县级环保部门),表现在环境统计人员没有专用计算机,参加培训不积极或根本不参加,造成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低,统计工作只停留在简单地季度末和年度末把基层报表和资料汇总上报而已,对环境统计数据的进一步分析非常欠缺,环境统计的基础作用还未充分体现。另外,环境统计工作技术支持单位不统一,技术支持力量不足,导致环境统计工作有效开展难度大,技术性支持力量缺乏。

1.3数据报送层次多,运行机制不畅

环境统计报表分为季报、专业年报和综合年报等几种形式,各种类型的报表均分布在不同处室,进行数据汇总和审核人员也都是兼职人员,环境统计人员相互联系少,对企业上报的数据不能很好地进行审核。就市环境统计来说,季报主要由计划处负责,由企业每季度上报一次;专业年报依据报表的归属,由省级、地市级和区县级的规划部门把报表发给同级各业务部门进行填写、审核,然后汇总上报。这种报送方式不仅层次多,而且每个层次都需要横向协调,即这种纵横交错的填报程序导致统计人员协调困难、审核困难和重复调查。综合年报采用逐级汇总的填报方式:每年年底前由省级、市级和区县级环境统计人员逐级将基础调查表发放到污染物排放重点调查企业,各企业根据其全年生产、排污的相关资料计算出所需数据进行填报;然后,由区县、地市、省环保局逐级上报、审核、汇总,于次年3月20日前报国家环保总局。这种依靠排污企业计算自报、然后层层汇总的报送方式,造成企业瞒报、少报排污总量,对环境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层层上报的方式导致环境统计工作效率低下,运行机制不畅。

1.4统计报表偏差大,数据质量不高

环境统计是开展环保工作的基础,但现行环境统计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环境统计数据质量不高。一是环境统计的基础数据基本上依靠企业自行上报,由于企事业单位受本单位利益驱动,采用虚报和瞒报等手段,加之环境统计人员不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状况及自身工作经验的制约,对企业上报的基础数据的合理性、真实性难以判断,造成环境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值得商榷,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的实际状况;二是基层环保部门由于监测能力不足,缺测的项目依然很多,导致一些规模小的企业估算成分较多,数据的准确性较差;三是环境统计数据被纳入各种政府考核的因素之中,受地方政府的干扰大。有些地方为了完成省市长目标责任制及总量控制目标,给企业分配污染物排放量填报指标;四是目前的环境统计软件中只有逻辑性校验程序,缺乏对数据准确性的有效监督手段和审核方法。

1.5指标体系不健全,环境统计数据完整性差

环境统计数据既能反映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又能反映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应包括环境、资源、生态在内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目前环境统计范畴只限于工业“三废”排放及治理状况,对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平衡现状等方面未作出科学的指标设置。同时,环境统计指标体系设置复杂,重点不突出,有些指标界定范围解释不明确,与统计部门的一些宏观指标不配套,适用性不强。

2完善环境统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2.1提高对环境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环境统计工作是环保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它对环境管理部门准确掌握环境动态、进行环境保护和规划的宏观决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基层环境统计是环境统计数据的源泉,所获得数据必须要仔细审核,对于出入较大的数据要亲自调查,重新核实,保证其数据的真实、可靠,能够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相符合,否则的话,“下坑百姓,上误国策”。

二是通过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提高各级环境统计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技知识素质,要求环境统计人员不仅具有必要的环境科学和统计的知识,还要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三是要加大环境法律、法规、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工业企业各级领导的环境意识和统计意识,使他们能够认识到环境统计工作在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实重视支持环境统计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2提高基层环境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基层环境统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是基层环境统计工作的基础性矛盾,因此应建立健全环境统计岗位责任制、人员变动通报制和岗位衔接制,配备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统计人员,稳定环境统计人员队伍,并选择具有一定环保统计专业技术的人员担任环境统计的负责人。同时要建立健全环境统计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对环境统计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分批次争取在3年内完成基层统计人员全方位培训,并要保持环境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逐步解决环境统计人员的工作环境、政治待遇和业务能力等问题,提高环境统计工作效率,形成稳定可靠的环境统计信息管理体系和工作能力。

2.3完善运行机制,提高环境统计工作效率

基层环境统计工作最好放在环保局科室内,任命专职人员负责环境统计工作,一方面便于上下协调,更顺利地开展环境统计工作,另一方面可与专业报表相互融合,更能有效地对企业上报的数据进行核实。避免基层环境监测站在面对各个企业时,执行力不强,工作人员在向下级环保局和有关企业布置统计任务时阻力大的弊端。另外,为适应当今环境统计发展的要求,基层环保部门应进一步健全环境统计体制,扩大统计范围、实行直报快报、进行综合分析、定期信息,以提高环境统计工作效率,体现环境统计工作的效能。

2.4源头把关,确保环境统计数据质量

目前,基层环境统计数据实行环境报表制度,主要表格包括: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情况、医院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等。各区县级环保部门从源头入手,加强对企业自己填报的基础报表的逐级核查。由于基层环境统计报表涉及的项目多,数据量大,要做到数据真实、准确、可靠,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对企业环境统计人员的培训。讲清数据填报应注意的事项和每一项指标含义,让企业统计人员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较高的专业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的填报报表;环保部门在审核企业统计数据时,根据企业基本信息、企业排污申报年度信息以及监测报告单,采取定时、分批、分组负责审核的方法进行核实。

第二,做好污染源监测。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扩展监测项目,增加监测频次,提高监测质量,对企业污染物的排放状况,最好用监测数据来计算,充分发挥监测部门为企业服务的作用。同时,加快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的推广,发挥在线监测的作用,综合各类监测结果,建立企业污染源档案和污染物排放数据库。

第三,加大数据核查的力度。对企业上报的数据除了进行本年度的

认真核查,还要与上年度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对变化幅度较大的数据进行跟踪核查,查明其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原因,并在上报数据时作适当的备注,确保环境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准确性。

2.5完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为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统计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满足环境统计数据为各级政府和环境保护以部门提供环境污染与防治、生态破坏与保护以及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环境统计应根据突出重点、服务管理、易于采用、保持连续4个设计原则。新增当前环境统计中缺少的生态、面源污染、环境经济、环保产业以及气候变化等重大环境问题和关注度较高的相关指标,适当地删除环境统计中重复的或不能很好地反映环境状况的指标,完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使环境统计能够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另外,对现行的环境统计数据库软件进行更新,以便能更好地为环境统计工作服务。

3 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及我国对环保工作力度的加大的大环境下,环境统计的工作任务也日益增多,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环境统计工作必须得到不断完善,确保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

环境统计工作总结篇(10)

【 abstract 】 pollution reduction has become China's environmental agenda. Pollution reduction,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s our country and national is the whole of challenge, but the environ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statistics pollution reduction, do a statistical work environment, verify the emissions of pollutants is serious pollution reduction to the cornerstone of the whole work.

【 key words 】 environmental statistics, pollution reduction

中图分类号:X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目前我国污染减排的形势严峻

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从主观上看, 我们有许多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 而各层级、各方面的工作, 仍存在认识不到位、政策不完善、措施不配套、责任不明确、协调不得力、投入不落实等等现实问题。从客观环境上看, 在“只有一个”的地球上, 亿万生物数不胜数, 可对环境的最大破坏者, 就是人类。掠夺型的人类进入了这样的循环:从自然界榨取一切好东西据为己有, 而将一切废物扔给大自然, 而被污染的大自然, 最后轻而易举就能报复人类。近年来的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赤潮等多种大气和水体污染事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威胁。4月份国家成立了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小组, 由总理出任组长。总理亲任一个小组的组长, 这样的情形还是不多见的。这也说明了我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形势之严峻, 环保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 虽然2008年污染减排目标有望完成,但今年一季度, 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依然呈现再抬头、快增长的趋势。要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将污染减排作为环境友好的支点, 没有这个支点, 就甭想撬动“地球”。污染减排已经成为我国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 我们的第一要务就是四个字:污染减排。

2、环境统计的涵义, 历年来的发展, 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环境统计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

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由于环境统计是以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 因此其研究范围涉及到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活动的全部条件, 包括影响生态平衡的诸多因素及其变化带来的后果。“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 实施统计监督”。我国的环境统计工作体系和信息系统自1981 年建立以来, 从无到有, 从人工系统发展到人机系统, 每年向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大量的统计信息, 已成为环境决策和管理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环境统计的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环境管理及其他有关环境保护事项。环境统计是环保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没有及时准确地环境统计的数据, 就无法进行环境决策和规划, 就无法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 也难能实现跨世纪绿色工程目标, 是各级政府及其环保部门进行决策和宏观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

在新形势下, 对环境统计工作有了新的要求, 下面就如何做好环境统计工作, 提出以下建议:

2.1 加强领导

加强领导, 充分发挥统计的调查、信息、监督三大功能, 形成在各级环保局分管局长领导下, 职能科室牵头组织协调, 信息、监测、监理及局内各科室相互配合, 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讲求方法, 要做到::首先, 坚持以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统计的生命在于真实, 统计数据的质量高低关系到统计工作的价值。其次, 突出科学性与强制性。用科学的监测技术和科学的核算方法, 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 使用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增强统计工作实用性。认真执行“统计法”、“环境保护法”及相关规定, 形成一个依法办统计、依法管统计的体系。第三, 以基础表格填报、统计数据核定、统计分析为重点。基础数据填报要根据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排放污染物的原始记录。各类原始记录是统计调查工作的基础。统计数据核定, 就是对基层报来的各类报表按行业进行严格审查。审查要与日常管理相结合, 主要是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统计分析, 就是运用统计资料积极开展统计分析的预测, 定期公布统计分析资料为政府决策及时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第四, 做到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要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思想, 总结推广在统计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和做法, 从源头上把好统计工作质量关; 加强创新工作。实现统计处理高速化、通信传输网络化、信息贮存数字化和信息处理、信息服务、综合决策系统的目标。

2.2 保证质量

统计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要把业务强、素质好的人员充实到

统计工作中, 加强统计业务的学习;合理确定统计调查范围;环保各部门都要为统计质量把关, 目前, 实行的排污申报登记、污染源监测、污染源现场检查等工作都要成为环境统计报表的核查依据;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加强污染源、排污口规范化和计量工作, 安装计量仪和在线监测设备及加强监测工作;发挥专业科室的审核把关作用。

2.3 保障手段

2.3.1 讲方法。统计方法的科学性是保证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关键。统计方法不同,统计数据会有差别,而且有时差别相当大。因此,采取哪种方法更能真实地反映排污状况就很关键。如何鉴别采用哪种方法更科学、更能真实地反映排污状况尤为重要,选择统计方法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环境统计人员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了解辖区内重点排污企业的行业特点、工艺特点,对企业的原辅料用量、产排污环节、污染物种类与数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二是要加强对基层环境统计人员的培训。因为一个地区的行业种类与数量有限,基层统计人员缺乏行业类比渠道,难以鉴别哪种方法得出的数据更能真实地反映排污状况。因此,要加强培训工作,特别是要使基层环境统计人员对各类排污行业的治理方法、工艺过程、产污环节及特点有所了解。

2.3.2 运用现代化手段。

环境统计工作总结篇(11)

我国的环境统计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国土、气象、矿产等方面的统计。从1980年建立第一套环境统计制度,20多年来环境统计范围不断扩展,环境统计制度不断完善。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制订了“十一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和“十一五”环境统计专业报表制度,并同时推出了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实施环境统计报表制度以来,各级环保部门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统计数据,为综合反映环境状况、服务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环境统计数据的要求越来越高。2012年国家环保部开始执行“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一方面实现了“十一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以及两年的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报表制度的衔接,加入了农业源、机动车等统计指标,掌握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加强同省级统计、农业和公安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同时细化了电力、钢铁、水泥和造纸行业的指标信息,减排项目核定数也具体落实在环境统计报表中,实现了与“十二五”污染减排的衔接。如何适应“十二五”规划要求,深化发展,是环境统计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重大挑战。文章从环境统计工作实际出发,从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等方面探讨包头市环境统计工作现状并提出工作建议。

2包头市环境统计工作的现状

2.1落实环境统计工作部门责任为了使环境统计工作进一步适应新形式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更好的为节能减排服务,结合本部门设置情况,包头市环境统计工作由市环保局污染防治科主管,市环境监测站承担具体环境统计技术和事务性工作;市环境监察支队负责督点企业环境统计季报和年报工作;各旗县区环保局、高新区环保局、各分局负责督查本辖区各企业环境统计季报、年报及专业报表报送工作。政策法规科、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科、规划财务科、环境影响评价科、自然生态保护科、市环境监察支队、市环境监测站、宣教中心等部门负责完成专业季报、年报的填报、汇总及软件录入工作。

2.2加大考核力度,确保数据质量为确保环境统计数据质量,将环境统计工作纳入到了包头市环保局目标管理体系中,从制度执行、机构建设、人员配备、资金保障和排污核查等方面进行考核,进一步强化了对各旗县区、高新区、环保分局、市环境监察支队环境统计督查工作的考核。要求各旗县区环保局、高新区环保局,局系统各单位要设置环境统计岗位,确定专兼职统计人员,保持环境统计工作人员相对稳定,环境统计工作人员变动要做好岗位衔接,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工作经费。要求数据上报前必须把好审核关。季报、年报上报前由市环境监测站初审后上报市局污染防治科,由污染防治科报请分管局领导,组织有关科室、部门通过对比统计数据年际间、指标间逻辑关系,对综合季报和年报数据集中会审后上报,确保了环境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保障了环境统计的数据质量。

3环境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统计力量薄弱1、包头市旗县区级行政机构中没有设置统计机构和环境统计岗位,环境统计人员大多是兼职和借用人员,缺少专职统计人员,导致环境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得不到保证,工作不衔接。企业环境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报表质量差,给环境统计审核工作带来很大困难。2、对污染源缺乏强有力的监控手段,环境监测站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频次低,监测面不能覆盖全部环境统计重点调查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刚起步,采用物料衡算和排放系数法进行核算的基础数据和方法标准未能随生产工艺和技术进步及时更新,环境统计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3、环境统计核查开展存在难度,具体环境统计人员日常数据汇总分析工作繁重,对具体企业运行状况了解不够全面,有关管理政策、要求不能及时掌握,只能靠企业报送、电话核实或凭经验来核实统计数据;有些旗县区没有配备必要的统计专用计算机,环境统计人员没有计算机录入数据,直接影响环境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2统计体制不顺1、质量保障体系缺乏,不能有效地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环境统计报表基本上靠企业自报,错报、漏报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提供真实环境统计数据,而现行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只能对统计数据进行逻辑校验,对企业报送的报表数据准确性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审核方法,直接影响了包头市统计数据的质量。2、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全市现有环境统计人员31人,学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和统计专业的人员不过半数;部分统计人员环境统计基础理论薄弱,环保知识面窄,工作责任心不强,审核把关不严,数据差错率高,对包头市环境统计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4意见建议包头市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这些问题由来已久,随着环保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问题产生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统计工作进行改革也被搬上了日程,作者结合过去一年统计工作的体会,提出以下建议:

4.1修改完善统计管理制度借助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的制定和修订,进一步明确企业如实报送和公开环境信息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环境统计基层信息工作,努力实现环境统计与污染源普查工作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