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信息大全11篇

时间:2022-12-06 09:36:49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信息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信息篇(1)

本次调查,根据城乡居民的特点,分别设计了城市问卷和乡村问卷,但都按环境认知评价、环境行为、环境意愿等模块,并结合城市和乡村实际,设计了相关问题,以了解城乡居民在“知”“行”“意”方面的环境素质状况。城市问卷以主城九区样本为主,乡村问卷以渝东北的万州区、开州区、城口县、云阳县和渝东南的黔江区、武隆区、秀山县等区县为主。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5份,回收率96.1%。其中,收回城市问卷443份,乡村问卷422份,样本人群类别分布情况见表1。城市样本分布:性别均衡,中青年、受过高等教育、公职人员和企业职工均占绝大多数,中高收入者近一半。故样本人群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问卷涉及问题的真实状况,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乡村样本分布:性别、年龄分布接近于城市样本,但学历、行业身份、收入分布均略优于城市样本,这与乡村问卷调查是通过农村电商营销网络渠道开展有关,但样本人群长期工作生活在农村,对乡村环境治理情况体验深切且综合素质较高,所以更有利于客观地反映问卷涉及问题的真实状况,故乡村样本人群具有代表性。

二、调查结论分析

(一)环境认知。1.普遍具有参与环境治理的意识。城乡居民普遍都关注环境问题,认为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方式、气候变暖、人类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紧密相关,治理污染非常必要。分别有68.6%和65.7%的市民对我市实施机动车限号和垃圾分类政策非常看好。对治理环境的主要动力的认识,排在首位的是企业改革与自律(250人次),其次是政府引导及法制健全(224人次)、社会组织及公众力量(223人次),人数分布较为均匀。显然,大多数居民认为治理环境不光是政府的责任。2.环境认知不够全面准确。总体看,城乡居民对环境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准确,对环境治理的权力、义务和参与方式不够明确。城市问卷分析表明:城市居民对城市四大环境污染的认知准确率为52.4%,对PM2.5平均值标准值的认知准确率为54%;12369电话平均知晓率为69.1%。城市和乡村问卷总体分析表明:相较于偷排偷放、机动车尾气、化肥农药污染、噪声污染等,57.6%的城乡居民认为当前重庆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垃圾污染;8.9%的居民表示“了解并参与过环境影响评价”,但不少市民认为影响评价就是个人对周围环境状况好坏的评价。这充分表明,城乡居民整体环境认知还不够全面和深入。3.对环保社会组织认知度不高。443份城市问卷中,对“你所了解的我市民间环保组织”的调查,选择较多的是重庆市渝中区巴渝公益发展中心(83人次)、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43人次)和重庆市九龙坡区绿山墙志愿服务中心(41人次),还有15.2%的城市居民表示没接触过、不清楚。可见,城乡居民甚至城市居民对环保社会组织的认知度还不够高。(二)环境行为。1.了解环境信息大多选择官方渠道。城市问卷分析显示:市民获取环境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且通过大众传媒(电视广播、网络)的获取频率高于从各种环保宣教活动、宣传单等途径获取的频率;选择政府环保信息网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电视新闻等官方平台的人次明显高于选择论坛、热搜、个人微信、个人微博等非官方平台的人次,而对于参加过环境教育培训的选择最少,仅为11人次。2.对参与环境治理的信心不强。63.4%的城乡居民认为,治理环境征求公众意见重要且必要。在城市问卷中,对“愿意以哪种角色参与环境治理”,选择频率最高的是环境污染监督员(257人次),其次是环境决策民意代表(241人次)、环境信息宣传员(195人次),表明“前端”参与及“过程”参与的意愿强烈。对“参加环境保护、维护自身环境权益面临的困难”,选择频率最高的是环境信息掌握不够(303人次),其次是居民缺乏与政府、企业对话的力量(255人次)、没有合适的表达途径(195人次)。3.参与环境治理的行动力不足。分析显示:对身边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排序垃圾污染排第一位,大多数城乡居民都认为开展垃圾分类很有必要,但实际参与垃圾分类的行动力却不足。调查结果是实际参与过垃圾分类的市民仅82人次。乡村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村民对秸秆采用焚烧处理的为33.1%,对农业生产中地膜使用的处理作为垃圾单独处理的为39.3%。环境监督方面,面对身边环境问题拨打过12369电话的村民为31.2%,对周边存在环境污染及隐患的企业,18.2%的乡村居民认为“自己没办法管”,11.1%的城市居民选择“忍一忍或绕行避开”。(三)环境意愿与满意度。1.对政府推动环境治理满意度较高。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城乡居民对我市环境改善充满信心,81.0%的城乡居民认为我市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对城乡居民了解并认可的环境治理措施(多选),选择频率最高的是“碧水、蓝天、绿地、田园、宁静”五大行动(298人次),其次是河长制(260人次)、湖长制(219人次)、山长制(176人次)。2.城市居民对周边环境的满意度高于乡村居民。调查结果分析对比发现,大部分城市居民对周边环境表示满意(非常满意为54.9%,比较满意为24.8%),接近一半的乡村居民对周边环境表示不满意(不太满意的为31.5%,很不满意的为12.8%)。3.对环保维权的途径与方式了解不多。城市问卷中,对身边环境问题,187人次选择向环保部门投诉,82人次选择向环保组织求助,43人次选择无视。这与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环保社会组织或公众参与环境维权、环境诉讼多为原则性规定,对具体的参与方式、程序未作规定,对社会组织管理和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缺乏引导有关[1]。4.具有积极的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对“个人支付污染治理费用”,城市问卷中,分别有53.7%和34.1%的城市居民愿意承担因治理污染导致的个人消费支出5%以内和10%以内的增加;乡村问卷中,对于增加乡村环境治理资金,61.9%的乡村居民更倾向于通过增加财政补贴的方式实现环境污染治理。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信息篇(2)

一、疫情防控工作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区高度重视,社区工作人员、基层党员、志愿者明确自身职责,每日巡查走访,督查社区居民,及时掌握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状况,共同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二、以党建为核心推进社区建设

深化党员教育,提高队伍素质。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员支部的作用,社区党支部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按时组织党员上党课,对党员进行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国情教育,使每个党员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组织党员开展建党99周年“五个一”系列活动。

三、打造“精致社区”

社区始终致力于提升精致社区的精细化水平,不断促使辖区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狠抓环境治理,施行网格划分制度,对小区进行巡查管控,对小区内乱搭乱建、杂物堆放进行整治,优化提升社区环境。在清明节前期张贴文明祭祀宣传资料,设置文明祭祀点,引导居民进行文明祭祀,倡导文明之举,营造文明社会氛围,提升社区文化和现代文明程度。

四、诚信体系建设

为大力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加大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建设幸福社区良好的宣传氛围,三城社区多次开展“信用进社区”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居民下载“威海市民卡”APP,介绍信用积分机制。

为进一步促进社区工作,更好的打造“走遍千山万山,最美蔄山”适宜居民幸福生活的美丽社区,下一步,我们决心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居民疫情防范意识

继续提高居民对疫情防范意识不松懈,以网格为单位,对于无法联系上的居民,有网格员进行入户排查,对于仍然无法联系上的人员,在其家门口张贴温馨提示。力求不留死角,不放过任何线索,不发生任何遗漏。

二、扎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深化民情联系机制,联系群众。走门入户,及时处理、协调居民群众的难题和困难,把民情联系网向前推进,扩大影响面和覆盖面。

三、认真做好建设“精致社区”各项工作

对辖区内小区私搭乱建、楼道堆物、僵尸车停放、绿化带种菜等现象进行集中整治,优化提升软环境,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加强社区环境治理,做好社区绿化美化净化、垃圾分类处理、污染治理等工作,建设环境优美、宜居宜养社区,为居民创建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四、加强社区诚信建设

我社区将继续加强社区诚信建设,推进信用“五进”工作,让企业和群众时时处处都能切身感受到信用的存在。推进诚信建设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使我社区群众对诚信建设满意度得到提高,为构建完整的诚信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引导居民下载“威海市民卡”APP,推广和使用海贝分等内容。通过开展活动,增强市民的诚信意识,弘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进一步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信息篇(3)

【中图分类号】 F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0-0021-04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工业化而来的是日渐严重的雾霾污染问题。据中央气象台的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1月,“长株潭”23个监测站点PM2.5值一直保持在200以上,属于重度污染。现有研究表明,“长株潭”雾霾发生的主要根源有工业源排放和生活燃煤、机动车船尾气排放及建筑扬尘等。前两项直接与能源消耗有关,建筑扬尘则与工地环境管理相关。

雾霾治理的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外学者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关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前研究工作已深入到各个行业和各个相关领域,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已比较成熟。我国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较国外晚了整整30年,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内容、影响环境信息披露的因素以及环境信息披露产生的后果,而对于雾霾货币化信息披露模式与内容的研究较少。

当前“长株潭”雾霾治理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依据标准不统一,披露位置散乱、不成体系,披露模式不统一,披露内容不够全面且定性描述多于定量描述,所披露的信息大多没有经过专业部门的审计和认证等问题。本文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政府职能部门有效治理雾霾提供决策依据。

二、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机理探讨

(一)雾霾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

在雾霾治理实践中,利益相关者有三,即政府部门、企业和地域居民(见图1)。其中:政府肩负着环境保全、振兴地域经济等重任,对企业治理雾霾施加直接压力;企业作为工业废气的直接排放者,对所在地域的雾霾治理工作义不容辞;地域居民从自身的健康出发,通过拒绝购买企业产品,或者联合起来向相关部门投诉等方式,向重污染企业间接施压,以期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利益相关者之间雾霾治理报表体系的构建

实施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对政府而言,有利于环保部门准确评估企业在防治污染方面所作的努力,行政、立法部门及时修订环保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招商引资部门预防国外高污染企业向我国转移;对企业而言,有利于其准确定位,在决策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以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对地域居民而言,有利于保障其对企业排污治污的知情权,加强对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三个利益相关者之间雾霾治理报表体系的构建,应建立在自然资源由实物量转化为价值量的基础上,从各自角度对雾霾的成因、雾霾带来的影响及雾霾治理相关作业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雾霾治理会计信息的披露,具体内容随自身所处角度的不同而不同。

(三)基于雾霾治理的物质量和价值量的结合

在雾霾治理过程中,很多类型的雾霾成因与治理、雾霾带来的影响及雾霾治理相关作业等不适宜采用物质量计量,而通过物质量和价值量这两种计量方法的结合,能够互为补充,更清晰地了解雾霾治理物质量与价值量数据(见图2)。从纵向来看,期初物质量经过消耗与循环变动的各流量与存量数据,导致环境污染的废弃物排放量,以及相对应的外部生态环境损害价值等得出期末物质量,即表示了雾霾治理中物质的流动规律。横向则表示物质量变化对应的价值量变化,即雾霾治理中价值的流动规律。中间变动表示物质量的变动对应了价值量的变动,从而构建出基于雾霾治理的物质流与价值流二维表,旨在把整个雾霾治理成本系统中物质耗费量转换为货币量从而进行辨别分析与评价,其本质是从实物和金额两个方面来说明工业污染物、机动车船尾气排放及建筑扬尘等方面的成本计算规则,为政府、企业及地域居民三方提供环境管理服务和更具决策相关性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四)雾霾治理会计信息的物质量/价值量报表的编制

雾霾治理会计信息的物质量/价值量报表在编制手段上,坚持以“实物计量和价值计量”多计量属性,利用会计核算原理全面揭示某地域在会计期间内雾霾的成因。因而该报表不单纯的是一种“核算报表”,更类似于一套动静结合的“管理报表”,用以管理和监测雾霾治理状态,审计和考核政府生态绩效(见表1)。其表头分为几个部分:即雾霾的成因归纳为物质量和价值量两大类,每一类细分为工业污染物、机动车船污染物、建筑扬尘污染物及其他污染物等部分。各部分遵循“期初存量+本期增加量-本期减少量=期末存量”这一公式。例如:工业污染物期初存量+本期工业污染发生量-工业污染物本期减少量=工业污染物期末存量。

与传统会计仅披露货币性财务信息不同,在雾霾治理会计信息的披露中,主要有价值量信息、物质量信息与描述性信息三种信息披露类型;信息披露模式则有企业环境报告书披露模式、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披露模式及企业独立环境会计报告三种。针对我国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的不足,尝试性地构建了基于物质流与价值流变化的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机理机制,为企业内部资源损失、外部环境损害提供二维价值评估。表2把雾霾的成因、雾霾带来的影响及雾霾治理相关作业等构建成基于物质流、价值流循环的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的结构式分析模型,遵循物质量的变动对应着价值量的变动,实现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的动态优化与协调。

在表2中,纵列和横列从物质量和价值量两个角度来计算雾霾成因的实物变动及对应的价值量变动;从期初、期末存量以及流量变化引起雾霾增加、减少的原因进行分类核算,即表2的每一行及每一列可以得出雾霾每一种成因的存量及其动态关系,即满足“期初存量+本期增加量-本期减少量=期末存量”等式。总而言之,表2对于雾霾的成因从污染物的物质流和价值流两个层面来进行二维分析与评价,从而弥补了单一层面进行雾霾成因研究的不足。雾霾带来的影响与雾霾治理相关作业二维表依此类推,不再详述。

三、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构建

从环境会计角度进行雾霾治理信息的确认、计量与披露,有利于明确雾霾治理的责任主体,估算和合理分摊治污成本[1]。因此,不断完善环境会计核算制度,强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以及规范环境会计报告形式是环境会计领域前进的方向[2]。

针对目前我国对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缺乏统一的规定和标准的现状,笔者建议,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立足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构建涵盖能以货币单位计量的环境成本、环境收益以及不能以货币单位计量的环境绩效两方面指标的雾霾货币化环境指标体系来进行雾霾治理会计信息的披露。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考虑到与国民经济核算口径和主管单位的一致性,选择由统计部门来牵头完善专业统计制度,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统计与核算。统计部门可以与环境监管机构以及当地政府协同[3],从物量和货币信息的角度对雾霾的成因、雾霾带来的影响、雾霾治理相关作业、企业进行雾霾治理准备的设置、设施的安装及对地域居民的影响进行统计,并转化成雾霾货币化信息并进行披露,其具体指标如表3所示。

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2012版强调对资源的管理要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两种计量方式,雾霾货币化环境指标体系的定位在于如何用货币来衡量雾霾治理的成效,而非纯粹的会计指标,它以政府绩效考核为要求,将反映绩效考核数据要求的所有关键发生量和处理费用的数据进行列报。

表3从三个层面实施评价。一是从政府部门角度来进行评价。即从雾霾的成因、雾霾带来的影响及雾霾治理相关作业三个方面的环境物量信息指标向货币化信息指标的转化来进行评估。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对环境的影响,从物质量和货币量两个角度来进行评价。雾霾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从需求人数、营业潜力及产品的供应量等物量信息转换为营业额及总成本等货币信息来进行评价。雾霾治理相关作业中企业支付的成本或损失的利润等雾霾治理相关投入由政府进行必要的补助。

二是从企业角度来进行评价。包括装备的设置及设施的安装两个方面,对环境负荷发生量、环境负荷削减成本和削减效果由物量信息转化为货币信息进行评价。即企业应在时代的召唤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改造,提升环保技术的改进,提高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通过自身的技术改进与创新能力推进节能减排,减低企业的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不断提高工业能效和大气污染防治水平,从而解决过去粗放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雾霾问题。同时企业的耗费增加,利润减少。

三是从地域居民角度,包括环境影响和对策、PR效果和创造的就业机会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保护环境、治理雾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完全了解雾霾的危害,足以让公众意识到防治雾霾,应该全民动员、人人参与,才能有成效地治理雾霾天气。用最低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成效,在环境治理中最低的成本就是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大气环境的绿色生活理念,对雾霾治理能起到关键的作用。加深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促使公众加入到雾霾治理的队伍中来,地域居民生活的环境好了,该区域企业生产的产品相应地进行提价,由地域居民对企业雾霾治理的投入成本的增加或利润的减少实施分担。

四、对改进“长株潭”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对于减少污染而言,披露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比管制规定更有效。为了提高“长株潭”区域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督促区域内企业更好地履行环境责任,本文拟从政府部门、企业、地域居民三个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政府部门角度

一是要加强组织机构建设。重点是加强政府、科研高校、企业不同层面的环境会计管理、研究、实施等机构的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支持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领域的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发挥各职能部门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监管作用。

二是要完善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制度。针对区域内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的问题,建议采用国际通用的编制标准,制定统一的雾霾治理信息披露会计准则,对披露的项目、内容、计量口径、计量形式和方法做出明确的规定,使企业在进行信息披露时有统一的处理规则可遵循。此外,还可以单独设立审计部门对雾霾治理会计信息进行审计或鉴证,也可以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单独的雾霾治理会计信息审计工作,通过外部审计压力促使公司披露更多的雾霾治理会计信息。

三是要制定相关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长株潭”区域政府应明确企业必须披露的主要污染物指标数据和环境财务指标数据等物量信息,并及时转化为货币信息,加大环境污染物过度排放的处罚力度,对积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企业建立补助金制度,通过授予环保荣誉以及环保拨款等方式,促使企业的经营理念实现由“利润最大化”的传统理念向“在污染最小化的前提下创造财富最大化”的现念转变,引导企业由强制披露雾霾治理会计信息,逐渐向自愿披露的模式转变。

(二)企业角度

企业应按照完善的环境财务数据指标体系要求提供独立的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报告,以满足政府、投资者、债权人和公众等社会不同主体对雾霾治理会计信息的使用需求。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和管理体系会让公司以长期战略的策略来对待雾霾治理问题。株洲市清水塘区借鉴国内外先进治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提高独立董事在公司董事会中的比重,引进环保董事来对公司雾霾治理活动进行实时监控,从长期战略角度谋求公司、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对公司高管采取股票激励计划,通过对其持有股票交易时间的约束来限制其短期套利行为,从而使管理者的自身利益和公司的长久利益相一致。二是完善制度体系,编制围绕雾霾治理政策、雾霾治理绩效以及雾霾治理信息质量保证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贯穿落实。三是完善监测统计体系,依据政府制定的雾霾治理监测标准,进行定期监测,并把结果报送给相关部门,促进企业自觉履行雾霾治理责任。四是加大环保设备的研发和安装,尽量减少环境负荷发生量,让环境负荷削减效果最大化。

(三)地域居民角度

由于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严重损害了“长株潭”地域人民的身体健康,而目前“长株潭”社会公众的整体环境意识比较低下,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地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培养公众对雾霾治理会计信息的关注度。只有当公众开始关注雾霾治理会计信息并且要求企业披露相关信息时,才能够直接推动和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注重雾霾治理问题。

五、结语

本文从政府部门角度、企业角度和地域居民角度探讨了雾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机理,设置了一系列雾霾货币化环境指标体系,构建了物质量和货币量二维图表,创建了两个恒等式,在实现对雾霾成因的实物和价值双重计量模式后,通过汇总得出雾霾成因的存量及其变化情况,揭示了雾霾治理物质量和价值量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对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作用。相信在政府部门、企业及地域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雾霾治理会取得理想的成效。

【参考文献】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信息篇(4)

一、加强社区卫生长效管理,促进环境卫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1、加强对社区居民小区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集中清理乱堆放和清除卫生死角。

2、严格整治乱张贴、非法小广告,采取包干包段和集中行动的方法,对辖区内的楼院、小街巷等、店铺卷帘门处的乱张贴进行清理整治。建立长效机制,要求社区保洁员在保洁时,发现一处清除一处,并定期检查。加强宣传,鼓励居民向社区、城管举报乱张贴者等。努力为广大居民群众营造一个文明整洁的生活环境,将清理乱粘贴工作推向深入。

3、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4月份是全国爱国卫生月,爱国卫生运动的任务和目的是:“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振奋精神,移风易俗,改造国家。” 社区将积极配合巩固各项创卫成果、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卫生意识,预防各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搞好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卫生大清扫和除“四害”活动,防止虫媒传播疾病,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4、坚持加大除害防病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四害”防治覆盖面,有效降低全辖区“四害”密度。组织开展全辖区除“四害”统一行动。动员全社会参与,组织开展春、秋除“四害”行动以及夏季除害、秋季灭蚊、冬季灭蝇灭蟑周等专项行动,全面控制“四害”孳生、活动的高峰季节。同时,加大公共场所的消杀力度,组织义务消杀队伍定期做好道路绿化带、预留地、待建地等日常除“四害”工作,严格控制“四害”密度,防止病媒生物传染疾病在我辖区的发生和流行。

5、广泛开展社区卫生宣传教育活动,致力提高居民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通过设立爱国卫生宣传专栏、派发宣传资料、刊登宣传专版,广泛宣传爱国卫生工作。完善和丰富爱国卫生内容,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信息,提供咨询等服务;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卫生行为。

二、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绿色环保社区”的创建是一项为辖区居民创造舒适人居环境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具体事务性工作,需要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需要全体社区成员的共同维护。为此社区将积极配合区、街环保、卫生、城管部门加强对辖区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检查和督促。为引导广大社区居民的文明生活方式,倡议广大的社区居民使用环保、无公害的产品,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在社区内各小区和宿舍楼道倡导使用节能灯,公共场所使用节能水龙头等。

三、大力开展社区绿化工作

社区绿化工作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社区将重视抓好社区绿化工作。 督促各小区配备专业的园艺技术员,配备有关工具。发动社区居民共同对社区内树木、花草进行细心的管理,使社区的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不断提升创建“绿色社区”工作的水平。

四、继续加强无物业小区整治管理,巩固提升“一级社区”整体水平

我社区是旧小区没有物业,故社区计划于2012年继续加强对无物业小区的监督整治,在建立长效机制的同时,也对前期整治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巩固,确保整治效果的持续效用。

【社区环境卫生工作计划二】

使居民有一个健康、愉悦的生活环境,就要将卫生意识贯穿到每家每户每个人的心中,带领大家共同行动。以下是20xx年要执行的社区卫生工作计划。

讲卫生、讲文明、爱护自己的家园一直称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一点也没有错,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卫生做好了,就禁止了“病从口入”。然而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了保障的时候,就解决了“看病难,吃药贵”这一难题。所以作为社区的管理人员,做好居民的卫生工作重在必行。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X”大精神为指导,以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为体系为内容,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及内涵建设项目为重点,以完善服务功能和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使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明显提高。

二、目标

进一步完善、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本年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观念转变到位,充分发挥好“六位一体”的功能,强化社区卫生内涵建设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卫生服务覆盖面,本年度在条件成熟的片区力争新建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增设服务内容,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本年度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5%、75%的80%以上。

三、主要工作

1.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有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严格机构准入,完成09年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任务。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和高质量的居民健康档案,配备必要的基本设备,充实“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专业技术、社区适宜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培训,积极推广中医药服务,开展慢病防治、残疾人康复、健康教育等促进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使社区居民知晓率达到85%以上,享受服务在75%以上,逐步完善2014年民居民健康档案内容,新建健康档案达到10%以上。

3.继续加强社区卫生的宣传力度和与部门的协作,特别是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及部门间的联系,提高社区居民的知晓率;加强信息报送,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搭建社区信息平台,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接、信息共享的良好网络化,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社区卫生工作的全面落实。

四、工作步骤及要求

一是继续巩固2014年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成绩,打造社区卫生服务的亮点,突出各中心的特点,拓展服务功能,在服务观念上更新方式、方法,让社区居民更多更好地享受到社区卫生的服务。

二是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宣传,积极开展便民服务、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为居民提供多种形势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增强居民的自我防病意识,加强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联系,充分利用居委会的力量扩大宣传面。

三是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度,推广应用卫生部制定的"17项适宜技术"规范;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的一体化管理;建立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联接、便捷高效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共享信息平台、交流咨询平台和健康教育平台,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层级化和快速化,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效能。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在市政府城市社区卫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服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安排,落实专人管理社区卫生工作,明确责任,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紧密协调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共同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区卫生局成立建专家组,负责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项目监测、评估等工作。

2.严格机制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2014年年度目标任务,建立协调机构,定期与社区居委会进行工作协调和信息反馈,加强与居民的联系,及时了解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区卫生局将组织督导组,随时督察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中存在问题,确保社区卫生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

3.促进政策保障。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有关“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及其配套文件精神,完善相应政策和省、市、区配套资金,增加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加强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制定可行性操作方案,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全部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政策保障。

【社区环境卫生工作计划三】

一、全面加强社会卫生管理工作,促进环境卫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1、加强对全辖区各居民组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做好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的工作。同时,积极组织义务清扫队伍开展大扫除活动。防止出现管理松懈,卫生状况滑波等现象,进一步巩固、发展和提高创建成果。

2、在全辖区各单位开展创建“卫生单位”活动,推动各行各业爱国卫生工作的有效开展。树立典型,推广经验,营造整洁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

二、加大除害防病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四害”防治覆盖面,有效降低全辖区“四害”密度

1、组织开展全辖区除四害统一行动。动员全社会参与,组织开展春、秋除“四害”行动以及夏季除害、秋季灭蚊、冬季灭蝇灭蟑周等专项行动,全面控制“四害”孳生、活动的高峰季节。同时,加大公共场所的消杀力度,组织义务消杀队伍定期做好道路绿化带、预留地、待建地等日常除“四害”工作,严格控制“四害”密度,防止病媒生物传染疾病在我辖区的发生和流行。

2、积极开展“四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努力从源头上解决蚊虫孳生问题。根据上级的要求,在全辖区认真开展“四害”防治设施建设的组织和宣传发动工作。

三、与城管大队联动,抓好辖区的卫生整治工作

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确保门前环境卫生。社区与辖区内临街的单位、门店、住户签订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责任书,并建立了管理台帐;城管协管员每天对辖区内责任单位、门店、住户履行门前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对在检查中发现影响市容市貌的违规违章行为及时进行劝阻和制止,责令责任单位、门店、住户整改,对不及时整改的及时报告城管执法大队;积极配合城管执法大队查处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违法。

四、广泛开展社区卫生宣传教育活动,致力提高居民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

采取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模式,通过设立爱国卫生宣传专栏、派发宣传资料、刊登宣传专版,广泛宣传爱国卫生工作。完善和丰富爱国卫生内容,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信息,提供咨询等服务;组织人员在XXX小区、XXXX小区XXXX小区等派发健康教育资料,确保健康教育资料发放到每家每户,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卫生行为。

【社区环境卫生工作计划四】

在即将过去的20XX年里我社区卫生工作,以营造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为目标,发动组织居民群众和社区多方力量,在社区内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整治环境,消除“四害”,清理乱张贴,加强环保工作,创建绿色社区,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文明意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巩固所取得的成绩,落实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社区制定了20XX年社区卫生各项工作计划如下:

一、全面加强社区卫生长效管理,促进环境卫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1、加强对社区居民小区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做好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的工作。持之以恒的开展周末卫生劳动活动,集中清理乱堆放和清除卫生死角,通过街道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周末卫生劳动带动辖区单位、群众共同参与创建国家文明卫生城区工作中来。

2、继续开展整治乱张贴、非法小广告“牛皮癣”活动,采取包干包段和集中行动的方法,对辖区内所有楼院、小街巷等处的乱张贴进行清理整治。建立长效机制,要求社区保洁员在保洁时,发现一处清除一处,并定期检查。加强宣传,鼓励居民向社区、城管举报乱张贴者等。努力为广大居民群众营造一个文明整洁的生活环境,将 “治癣”工作推向深入。

3、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4月份是全国第爱国卫生月,社区将积极配合巩固各项创卫成果、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卫生意识,组织全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预防各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搞好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卫生大清扫和除“四害”活动,防止虫媒传播疾病,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4、加大除害防病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四害”防治覆盖面,有效降低全辖区“四害”密度。组织开展全辖区除四害统一行动。动员全社会参与,组织开展春、秋除“四害”行动以及夏季除害、秋季灭蚊、冬季灭蝇灭蟑周等专项行动,全面控制“四害”孳生、活动的高峰季节。同时,加大公共场所的消杀力度,组织义务消杀队伍定期做好道路绿化带、预留地、待建地等日常除“四害”工作,严格控制“四害”密度,防止病媒生物传染疾病在我辖区的发生和流行。

5、广泛开展社区卫生宣传教育活动,致力提高居民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采取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模式,通过设立爱国卫生宣传专栏、派发宣传资料、刊登宣传专版,广泛宣传爱国卫生工作。完善和丰富爱国卫生内容,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信息,提供咨询等服务;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卫生行为。

二、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绿色环保社区”的创建是一项为辖区居民创造舒适人居环境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具体事务性工作,需要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需要全体社区成员的共同维护。为此社区将积极配合区、街环保、卫生、城管部门加强对辖区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检查和督促。为引导广大社区居民的文明生活方式,社区将组织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活动。倡议广大的社区居民使用环保、无公害的产品,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自觉控制生活中的垃圾、噪声、污水、油烟的排放。在社区内各小区和宿舍楼道倡导使用节能灯,公共场所使用节能水龙头等。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信息篇(5)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并没有摆脱传统的应对路径,面对民众合理的利益诉求采取消极不作为的策略,甚至通过高压方式压制民意,结果导致民意更大规模的反抗,使得一些本来很容易化解的矛盾不断走向激化。最终,很多重大项目都经历了“政府拍板一居民抗议一项目搁浅”的反应模式,不仅浪费了前期投入的巨大成本,还牺牲了政府的公信力。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面对多个利益主体的矛盾,完全靠政府单中心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已不现实,迫切需要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发挥自身优势,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

2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2.1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浙江余杭环境群体性事件”作为分析对象,主要运用案例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对浙江余杭环境群体性事件案例进行分析,对其产生的背景、发展的过程以及导致的结果做客观公正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期为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2.2分析框架

多中心治理理论是由奥斯特罗姆夫妇为代表的制度分析学派在20世纪90年代共同创立的,正式形成于1998年《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的发表。其核心观点是政府作为单一中心治理公共事务具有局限性,从而主张在政府之外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中心合作治理体系,以有效克服政府单中心治理的不足。本文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中的多元主体为研究视域,建构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其具体内涵表现为:

(1)政府之维

从政府维度来看,多中心治理并不否定政府在公共物品生产和公共事务治理中的作用,而是反对政府的垄断地位,通过改变传统的依靠政策、命令等强制方式的单一管理,借助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对公共事务实现合作共治。政府更多地扮演一个中介者的角色,即制定多中心制度中的宏观框架和参与者的行为规则,同时运用经济、法律、政策等多种手段为公共物品的提供和公共事务的治理提供依据和便利。

(2)市场之维

从市场维度来看,盈利性的私人企业也可以参与到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公共事务的治理中。政府不可避免地存在低效率和寻租等政府失灵问题,而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会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提升供给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另外,企业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而社会责任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两者并不矛盾。这些都使市场成为公共事务治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社会之维

从社会维度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社会的壮大,社会逐渐摆脱了政府的控制,获得了公共事务的参与权和话语权。在现代民主社会中,随着利益的多元化,以自主治理、自主组织为特征的社会组织、大众传媒、居民等社会力量必将在利益冲突协调、公共事务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社会主体成为政府和市场之外另一治理公共事务的重要主体。

3浙江余杭环境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

3.1事件概况

2014年3月29日,杭州市规划局在其网站《杭州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修编(2008-2020年)修改完善稿》,其中包括在中泰乡九峰村建造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以解决杭州市日益严重的垃圾处理难题,公示截止日期是4月27日。但是,相关政府部门并未告知九峰村民,以致其在4月20日才得知消息。4月24日,九峰村民向杭州市规划局提交了一份2万多人反对垃圾焚烧厂建造联合签名书,并向乡政府讨要说法。当天,杭州市规划局做出一份受理书面答复,但后续并没有反馈。

5月7日一5月9日,群众开始抵制活动。期间,余杭官方于5月9日《关于九峰环境能源项目的通告》,声明:在项目没有履行完法定程序和征得大家理解支持的情况下,一定不开工。5月10日下午,大量群众涌上省道及杭徽高速公路。晚上,在不法分子的煽动蛊惑下,出现围殴执法人员和无辜群众、打砸车辆(包括警车)等暴力行为。在事件处置过程中,公安干警始终保持克制,以劝说和疏通为主。直到5月11日凌晨,高架桥上被警察清场,现场基本恢复正常秩序。

5月11日上午,司法部门联合通告,要求相关犯罪分子投案自首,并嫌疑人照片。11日下午,杭州市召开新闻会通报“5"10事件”情况,杭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立毅表示,全程确保群众知情权,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成能求取最大公约数的项目。2015年4月14日,垃圾焚烧厂经过多次环评后正式开工建设。

3.2浙江余杭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成因

为了有效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首先要对其成因进行分析。通过从多元主体视角分析浙江余杭环境群体性事件,我们不难看到,其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2.1政府单中心治理的局限

(1)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

公共项目的实施需要政府与居民真诚的信息沟通,需要政府与居民平等的协商对话。在信息飞速传播的今天,没有公开信息只会使谣言四起,政府传统的信息单向输送只会使事情更糟。在余杭事件中,九峰附近居民没有看到环评调查,也没有接到和专家进行沟通交流的邀请。专家们的讨论被作为信息沟通的一部分在媒体上。但是,这种信息单向输送得不到居民的及时反馈,也打消不了居民的困惑。没有真诚的信息沟通,而打着“修复矿坑”的口号悄悄施工,居民只会感觉受到欺骗,因而情绪激动并迅速进入非理性状态,暴力抗争变得不可避免。垃圾焚烧厂的建设本来是一件公益之事,但由于没有有效的信息沟通,使其化身为恶魔,人人避之而唯恐不及。

(2)公共政策缺乏公民参与

公共政策特别是与居民利益切身相关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如果没有公民参与,就不会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城市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公众的参与。无论认为是有公益的民生项目,还是有私利的污染项目,政府都不应该主观认为居民一定支持或一定反对而将其拒之政策制定门外。从有关的媒体信息中看出,当地政府在没有邀请公众参与垃圾厂选址的情况下,就把地址选在九峰。尽管杭州市表示,焚烧厂的选址规划综合考虑了地理环境、城市规划和对周边交通、市民生活的影响。但是没有必要的事前听证和征询环节,也没有充分考虑居民的意见,甚至直接屏蔽掉利益相关方参与政策论证和发言的机会,这种缺乏科学论证和咨询的公共政策的出台必然存在一定的利益偏差,甚至与居民的利益是冲突和矛盾的,更何论让公众支持。

(3)居民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

在大多数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居民并没有一开始就采取暴力手段来表达利益诉求,而是通过较为理性的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l句环境群体性事件之所以爆发,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利益诉求渠道的不畅通,也就是公众的合法利益诉求没有得到政府的(及时)回应。在此次事件中,由于担心垃圾焚烧厂的建立将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九峰附近村民采取了向杭州市规划局提交反建联合签名书和向各级政府正常上访等合法救济行为。但是除了杭州市规划局出具了一份受理书面答复外,并没有任何后续进展,正常上访也没有得到政府回应。这种回避性的态度使居民不满情绪积聚,最终导致非理性事件的爆发。

3.2.2市场基拙性调节作用不足

(1)市场发育不完全

我国虽然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但是市场发育仍然不完全。一方面,在很多时候,政府的行政命令、法律手段依旧主导了市场。此次九峰能源项目就没有进行公开的项目招标,只是在政府主导下企业施建。这种政府主导而缺乏市场竞争的模式会让公众产生“黑箱操作”之感,使得本来就不满的情绪更加恶化。另一方面,垃圾处理的产业市场也不健全。九峰能源项目本质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但是,杭州市并未形成以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为主要环节的产业链,这就可能导致各种有毒有害垃圾都通过焚烧处理从而加剧环境污染。同时,垃圾处理产业市场的不健全,使得当地居民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割裂开来,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抵制情绪。

(2)企业缺乏对邻避居民补偿

企业要想健康地发展必须同其所在的社会环境进行密切的联系。污染项目的建设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利益损害,理应给予合理的补偿。合理的补偿能够减少当地居民对企业的负面印象,保持企业与当地良好的伙伴关系。九峰垃圾焚烧厂的建设会给附近村民带来环境污染、身体健康受损等负外部效应。但是,企业并没有承诺对利益受到潜在损害的居民进行现金补偿,也没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例如提供就业机会、发展当地公益事业及设立专项基金等。利益只能被置换而不能被牺牲。当地居民的利益受损却没有得到合理的补偿,居民的反对情绪可想而知会高涨。

3.2.3社会参与不高,居民理性意识缺乏

(1)社会组织参与程度不高

由于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不足以及政府对集体行动的限制,很少有环保NPO在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中起重要作用。浙江余杭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并没有公开的环保组织或者积极分子参与、组织、策划集体行动,这就使得环境抗议活动呈现出弱组织化的特征。一方面,弱组织化导致没有统一的领导,使参与事件的人缺乏必要的纪律约束,很容易超出控制采取非理性方式维权;另一方面,抗议活动没有统一的领导,政府在面对情绪激动的居民时无法找出有效的谈判对象,政府不得不采取强制手段维稳。

(2)居民邻避效应心理

邻避效应(Not-In-My-Back-Yard)指居民或当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而采取的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n}事件中,当地村民组织宣传队对垃圾焚烧厂的抵制,就是基于担心垃圾焚烧厂的建立将给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带来负面影响。这些公共设施虽然能够给居民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但生活在周边的居民却不得不承担其可能产生的负外部效应,而远离邻避设施的居民却基本上不会受到影响。这种利益得失上的不均衡使得周边居民心理失衡,进而采取抵制措施迫使停建或迁址以弥补利益损失,由此引发邻避冲突。

(3)公众法制意识淡漠

大多数环境群体性事件特别是其中的暴力行为,都源于公众法制意识的淡漠。根据相关媒体信息可以看出,在余杭事件发生前,就有一些不法分子无视法律的威严,借助于互联网和微信平台,捏造谣言和传播虚假信息。的虚假内容,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愤葱之情,客观上促进了附近人员的大量聚集,完成了事件的初步“动员”。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居心巨测的不法分子打着“维护居民权益、保护生存环境”的幌子,煽动起诸如打砸抢烧等非理性行为,在“羊群效应”的推动下,造成了暴力事件的发生。

3.2.4多中心联动不足

多中心联动就是政府、市场、社会等多中心通过沟通与合作、整合与协调,形成合力来治理公共事务。多中心联动不足会导致各个主体行动分散或缺失,从而不能有效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造成治理效率的低下。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只有5月8日,杭州市召开垃圾处置专家媒体沟通会,政府与社会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与合作,但是并没有邀请当地群众,也没有协调一致的行动。政府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企业除了默默施工之外并没有有效的回应,非营利组织也没有介入事件过程中,当地居民也只是单方面抗争。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没有在各自领域内分工协作以及时、有效地进行事前预防,最终导致堵塞交通、打砸车辆、围殴执法人员等非理性行为的发生。

4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中多元协作机制的构建

一般而言,在一个整体的社会结构中有三种力量共存,分别是政府、市场和社会。这三种力量相互协调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在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中,政府已经不能独自发挥有效作用,唯有实行多元协作,才能实现环境群体性事件善治的目标。本文认为,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过程中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应着力构建如下协作机制。

4.1信息沟通机制

信息沟通是消除各利益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并打破“信息孤岛”的根本,也是避免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和事态扩大的关键。所谓信息沟通机制就是信息由发送人传递给接收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整套规则,主要包括信息公开、信息反馈等。

(1)落实信息公开制度

政府部门要自觉、主动地将重大环境污染项目从立项、环评到决策的相关信息及时、透明地向社会公示,保障居民知情权和参与权。对于事关特定居民特别是小群体居民切实利益的重大决定,政府除了利用新闻媒体、政府网站等方式传递信息外,最重要的是通过听证会、交流会等方式,与居民进行面对面的沟通,直接告知当事人。在政府信息未公开时,居民有权向政府部门提出申请,政府应及时回复并说明原因。

(2)健全信息反馈渠道

一方面,建立民意快速反馈渠道。信息沟通是双向的,政府部门在获取公众的诉求、想法等信息后要及时回应。政府要重视民意特别是网络舆情,在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潜伏期,第一时间通过媒体与公众进行互动,回应社会关切,而不是对相关信息进行屏蔽。}y}另一方面,构建第三方主体反馈方式,通过发挥社会组织的“沟通桥梁”作用加强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信息沟通。由于知识能力差距以及立场的不同,政府、企业和居民存在天然的沟通鸿沟。社会组织由于具有民间性,能够切身体会居民的利益诉求和感情期许,并反馈给政府部门;而其专业性又能够与政府在平等的基础上谈判、协商和博弈,并把政府的政策传递给居民。

4.2居民参与机制

居民是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破解环境群体性事件离不开居民的有效参与。居民参与机制指居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规则、方式的总和,可以分为直接参与机制和间接参与机制。

(1)健全直接参与机制

政府要完善公共政策居民参与、重大事项社会听证等规定,为居民直接参与提供制度化的渠道。通过提高居民的主体地位,促进居民从立项、选址、环评到监督等各项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媒体要对居民参与制度进行宣传,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提高居民的参与水平。环保社会组织可以把具有代表性的群众集中起来,增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重要的是,居民要提高自身素质,形成与直接参与相匹配的意识、能力和知识,合理、合法、有序地参与到重大环境项目的建设中来。

(2)完善间接参与机制

现实中,居民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有时面临困难,这就需要成熟专业的主体代为参与。因此,要建立居民通过环保组织、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途径间接参与重大污染项目建设的机制,发挥各类中介组织的作用。环保组织具有民间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在政府公信力不足的背景下,其民间性更容易得到居民的信任,成为代表民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选择。同时,环保组织利用自身的专业性,也可以代表居民参与环保民事公益诉讼。此外,环境污染项目的受害者都是与之相邻的一定区域的社区居民或村民,在当地没有社会组织介入的情况下,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完全可以利用自身职能,整合多元主体的利益,通过制度化的渠道,代表居民(村民)参与到事关环境污染项目建设的各项政策制定中。

4.3利益表达机制

环境群体性事件爆发的重要原因在于居民、企业、政府之间的环境利益冲突,而消除利益冲突的重要办法是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表达机制指居民、企业等主体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理性表达自己愿望的各种方式、途径等。首先,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信访、听证等制度,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必须积极、正面地回应居民、企业的利益诉求,不得回避、漠视这些利益诉求;同时畅通司法诉求渠道,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使司法成为居民、企业维护自身合法环境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其次,构建居民与媒体、专家、社会组织的多元合作方式,居民通过邀请专家和具有公信力的人士与政府交涉以及邀请媒体介入等多种方式,公开向外界表达诉求,提高自身话语权。

4.4风险补偿机制

风险补偿是基于人们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假设基础之上,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评估赔偿,减轻设施周边居民的损失,以降低居民抗争的一种手段。poi风险补偿机制就是有关风险补偿的各种原则、方式和体系的总称。

(1)确立有损必偿原则

无论居民的环境权益已经还是将要发生损失,政府和企业都必须给予相应的补偿。通过补偿最终实现居民利益、企业利益与政府利益的统一,减少项目建设的阻力。

(2)制定风险补偿办法

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在于邻避设施对居民利益产生侵害,但却没有明确的补偿规定。在污染项目立项的同时,政府与经营企业应该协同制定、风险补偿办法。

(3)构建多主体、多方式的风险补偿体系

除政府和企业之外,应该发挥基金会、社会组织和慈善家的作用,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对受到利益损害的居民进行补偿。同时形成现金补偿和非现金补偿等多样化补偿体系,例如政府和企业与当地居民进行谈判,以达成现金补偿协议或者为其购买健康保险,为当地居民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企业为居民提供就业培训和居民就业机会等。

4.5违法应对机制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总是伴随着各种违法行为,不仅有散布谣言和虚假信息等非理性行为,也有非法封堵高速公路、打砸抢烧及袭警等暴力行为。而违法应对机制就是对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这些违法行为进行预防以及对违法行为主体进行惩处的机制。

(1)构建违法预防机制

一方面,积极建立他律和自律相结合的长效预防方式,培育公民公共理性。政府联合媒体与社会组织对居民进行及时有效的环保宣传,消除因未知带来的不满情绪;通过常态化的法制教育使公众合理、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居民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及识别不良现象的能力,从根本上杜绝违法行为发生。另一方面,建立违法监控多元联动的即时预防机制。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都有一定的潜伏期,在这一段时间内对违法行为进行实时监控是避免事态扩大的关键。通过警企联动对网络谣言进行监控,及时引导舆论走向;通过公安和社会组织联动对集体行动进行监控,果断制止闹事行为。

(2)完善违法惩处机制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信息篇(6)

认真学习贯彻关于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把社区防控工作作为疫情防控的基础环节抓紧抓好,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工作优势和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联动机制协同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切实做好疫情防控监测、信息报送、宣传教育、环境整治、困难帮扶等工作,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

二、重点任务

(一)进一步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各社区要认真学习掌握疫情防控重大政策、重要信息和重点知识,切实增强政策意识和防范意识。根据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统一部署,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以“两委”成员、社区工作人员为骨干,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和网格化工作体系,分类制定并实施社区疫情防控策略,组织落实病例监测追踪、信息报告、科普宣教、健康提示、爱国卫生运动等防控措施。社区组织要创造条件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必要的支持,缓解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组织体系的组织动员能力,做到全员上阵、责任到人、联系到户,动员全体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防控工作,确保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各项防控措施切实得到落实、不留死角。

(二)进一步做好疫情监测和重点人群管理工作。社区组织要在疾控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指导下,会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追踪到人、登记在册、社区管理、上门观察、规范运转、异常就医”的原则,对来自疫情发生地区的人员、外地返回居住地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加强发热和症状监测,追踪、督促其居家医学观察14天。各社区要在社区、小区出入口对外来车辆、人员进行登记。组织发动社区服务机构和志愿者,为实施居家医学观察的人员提供生活便利。病例较多的社区,可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协调固定场所对相关人员就近开展集中医学观察。积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为疑似病例就医、就诊提供帮助和支持。加强对康复患者、疑似病例解除者的关心照顾,协助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回访,并配合相关部门落实综合保障政策。

(三)进一步做好信息报送工作。按照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统一要求,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紧急情况随时报告。动员居民小组长、楼门栋长等自治组织成员,物业服务企业和志愿者,对居民院落(楼、门、栋)、小区、驻区单位、商业企业等进行细致摸排;社区组织每天按要求实时报送疫情信息,决不允许迟报、漏报、瞒报。严格对社区各类活动的管理,在疫情解除前不得举办各类人员聚集性活动;确因工作需要在社区开展活动的均应严格按程序报批,并做好活动信息报告工作。加强社区间信息沟通,实现社区间人口流动信息的及时、有效衔接。引导社区居民运用社区信息平台反馈个人健康信息。

(四)进一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依托社区微信群、社区公众号、社区QQ群等社区信息平台,用好社区黑板报、标语、公示栏、LED电子屏等阵地,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养成佩戴口罩等卫生习惯,疫情防控期间不参与各类群体性活动,使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各社区要按照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统一要求,及时和更新当地疫情防控动态、联防联控的政策措施,引导社区居民关注权威,不信谣、不传谣,消除社区居民的忧虑和恐惧心理。

(五)进一步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大力开展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和消杀,严格对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和通风,注意加强对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日常消毒;疫情解除前暂停社区图书室、文体活动室、老年活动室等人员聚集型场所服务活动,对于确有需要的可探索采取电话预约等一对一服务方式;动员驻街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环境卫生整治,确保社区环境干净整洁。社区组织要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辖区内集贸市场的整治力度,对集贸市场、便民摊点群等进行环境卫生巡查,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和党工委、街道办事处要求,参与劝导人群聚集营业场所暂停营业。

(六)进一步做好困难家庭和人员帮扶工作。加强对社区特殊群体和困难家庭的关怀慰问工作,帮助解决疫情防控期间遇到的生产生活问题。社区组织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关心支持,主动了解并协调解决其家庭实际困难;对于家庭成员有医务人员且承担隔离治疗任务的,要组织社区服务机构和志愿者,协助做好其共同居住的父母、子女照顾工作。对于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社区居民,要重点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其预防交叉感染的意识和能力。对于有家庭成员接受隔离治疗的,要督促其他家庭成员做好居家医学观察,同时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有效纾解疫情的心理社会影响;对于生活不能自理、且子女亲属已接受隔离治疗的老年人,要协调相关养老服务机构为其提供专业服务。

三、组织保障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信息篇(7)

中图分类号f49;f127;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3-0039-02

areainformationizationsystemandappraisaltargetdesigninwestmulti-nationalregion

wangchen 1wenshu-ping 1 *fu xiang-tao 2

(1agricultural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in 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yinchuan ningxia 750021;

2 supply subdepartment of ningxia military area logistics department)

abstractcontents which involved on the multi-national area region informationization were descripted. it was proposed that area informat-ionization system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simultaneously,the western multi-national area region informationization evaluating indicator model was designed.

key wordswest multi-national region;area informationization system;appraisal target design

适应新形势的民族地区还处在转型过程之中,无论从组织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方面,还是基础设施、管理方式、沟通手段方面,都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民族地区区域信息化关注与居民个人相关的公共服务,着重基层民主建设,推动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居民自主解决矛盾。

1民族地区区域信息化内容

1.1民族地区区域信息化的基本涵义

一是实现基层工作信息化、组织活动信息化,加强居民沟通,提高自治能力的过程。二是由政府主导建设,代表居民和民族利益,促使部委、行业等信息与地域性信息整合的过程,以支持科学决策、消除信息孤岛,促进信息共享,实现服务目的。三是通过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对话,消除矛盾冲突,提高居民参与能力,实现以居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共治。

1.2西部民族地区区域信息化内容

一是资源和环境信息化。包括对土地、土壤、气候、水、农业生物品种等农业资源、环境信息数字化采集与处理。如遥感、航测、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各种监测农业资源的设施与仪器,以及建立资源环境数据库等。二是管理决策与生产经营信息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和装备各部门,建立信息网络体系。如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精准示范区,以及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产、供、求信息等。三是科技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互联网和电视为主要媒介的远程教育系统。开展技术、电脑网络、农业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等信息普级教育[1]。四是社会、经济信息化。包括人口、教育、科技状况,收入水平,道路、能源、卫生情况,就业、小集镇的发展等社会、经济信息化。

2西部民族地区区域信息化体系

2.1应用阶段

解决西部民族地区服务站电脑配备和工作文档电子化问题。主要完成民族地区信息化从无到有的过程。

2.2平台建设阶段

以建设一个连接国际国内,贯通县乡村组,集信息采集与加工传送服务为一体的信息服务网络为目标。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建设县级信息平台;以农村远程教育为依托,建立村级信息点;在省级网络服务平台下采用虚拟主机的方式,设立县级信息中心网站;依托农村信息科技特派员队伍、三农呼叫中心、12396信息网和农村信息化服务站相结合的农村信息化应用体系,加快农村信息化普及延伸。实现“零距离服务”的效果。这一阶段主要完成民族地区平台建设,满足民族自治需求,为扩大参与范围,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做好准备。

2.3系统对接阶段

采用国家中心制定的配置标准,实现电子政务系统、商业服务系统等与信息平台的对接。对本地区群众及服务站、点实施服务,实现跨部门的业务流程整合,同时也是本地区信息资源的存储及供给中心,成为县、乡、村三级之间的资源转换站。建立上下贯通的政民互动通道和居民诉求通道,让政府和社会公共资源围着居民百姓的需求和诉求转动。实现民族地区区域信息系统与社会应急系统、商业服务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公共管理系统的对接,搭建居民参与治理的桥梁,建立居民监督评价机制。这一阶段主要完成系统对接、扩展信息系统的功能应用,突出方便居民获得的政府公共服务,建设居民可参与的、突出共同治理理念的信息沟通渠道。

2.4应用联动阶段

实现西部民族地区区域信息跨系统的应用联动。突出的是后台应用流程重组,前台一站式无缝服务让每一个居民以最便利的方式获得最个性化的服务;西部民族地区区域信息化互动平台充分发挥沟通、对话、协调、化解矛盾的功能,保证决策听证制度落到实处,促使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区域建设,携手解决居民的需求和诉求,共建和谐社会。信息共享成为社会共识,建立起社会的共享数据库和统一的经各专业部门认证的共享数据,建立公共信息定期更新、制度;形成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商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公众监督、参与和评价机制[2]。

2.5良性运转阶段

持续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区域信息服务能力。信息技术与区域信息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服务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站式无缝服务成为普遍模式。共享、共治、共同参与成为主要特征。学习、创新、持续自我发展,成为区域信息建设的核心。这是一个前瞻性的发展阶段(图1)。

3西部民族地区区域信息化评价

3.1西部民族地区区域信息化评价模型

模型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区域信息化基础,反映民族地区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包括计算机配备、网络互联、系统安全、服务渠道和工作人员素质。第二部分为区域信息化应用,反映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业务当中,包括对基础业务、电子化办公和基础数据应用的评价。第三部分是信息化效果,反映各项应用技术对提高办事效率、方便居民生活所起到的作用。第四部分是与政府支持力度相关的信息化环境,主要包括与民族地区信息化相关的政策、组织和资金保障,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族地区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应用和效果(图2)。基础和应用模块是区域信息化指标体系模型的主要构成部分,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环境模块是对包括政策、组织和资金保障在内的社会大环境的描述。效果模块反映居民、组织对信息化的利用情况和主观感受。4个模块之间存在关联。基础与应用模块依赖于环境模块,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相应的经济社会效果,经济社会效果又反过来影响环境、改善环境,进而产生更大的效果[3]。

3.2评价指标设计

西部民族地区区域信息化评价指标设计见表1。

4结语

民族地区区域信息化应用效果尚未完全显现,很多应用还处于少数地区的探索阶段,因此很难用标准化的指标去衡量非标准化的应用[4-5]。如何实现分散化前提下的社会整合:彻底否定科层制,建立完全扁平化的组织?还是照搬西方模式,组织院外压力团体向政府施压,以反映民意?从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实践来看,西部民族地区有自己的社会传统,其正塑造着自己独特的治理模式,即在信息技术支撑下,以区域信息平台为聚焦点、全社会合作的共同治理模式。

5参考文献

[1] 费军,陈绵云.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决策支持系统分析与设计[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3,10(1):37-39.

[2] 费军,陈绵云.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139(18):25-27.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信息篇(8)

1、进一步推进新居民协管员网格化综合管理模式。促进协管员融入网格化管理体系,严格落实网格内综治、消防、安监等工作职责,加强协管员队伍业务培训,规范工作流程,加大考核力度,不断提升协管员队伍工作水平和整体素质。

2、着力加强基层站所工作制度建设。按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要求,完成一批规范所建设,发挥引领、示范和促进作用。同时,依托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整合多部门资源,设置“一站式”便捷服务大厅,为新居民提供教育、计生、社保、医疗、维权等全方位、一站式的捆绑服务。

3、进一步推进双向协作管理。进一步深化流出地、流入地政府部门间的协作联动,不断加强与已建立协作地市的沟通联络,定期进行工作情况交流和通报。继续与有关县市建立双向协作管理关系,签订协作协议书,形成对新居民的法制教育、计划生育、维权服务、矛盾化解等工作机制,实现信息互享、政策互通、管理互动、服务互补。协调相关部门,依托双向协作机制,创新外来劳动力招引方式,开展跨地区劳务合作,引进新型人力资源机构,建立稳定有质量的劳务输入渠道,有序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年轻技能型劳动力。

4、大力完善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机制。按照“分类指导、整体联动、优化结构、提质增效”的基本原则,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要求,以我市经济与人口统筹发展为目标,全面开展专项综合整治,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基础信息登记、出租房屋、劳动就业、市场秩序、子女就学、计划生育、安全生产、违法犯罪打击等管理工作力度,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科学优化人口结构,全力促进转型升级。

二、突出信息应用,着力提升精准化管理水平

5、落实以证(卡)管人,提高居住证登记发证率。按照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考核相关要求,定期不定期开展专项大排查行动和每月明查暗访工作,进一步规范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变更、注销工作。创优流动人口动态管理,推广使用流动人口移动采集查询系统(“流管通”),实施流动人口“e居卡”管理工作,通过配备先进设备,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6、落实以房管人,加强出租房屋登记管理。坚持“以房管人”的原则,全面实施居住出租房“旅业式、物业式、单位自管式”等管理模式。积极完善出租房“四色”管理模式,加强出租房分类管理,严格执行出租房屋登记备案制度,全面实现出租房动态化管理。大力加强出租房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及时排查流动人口违法犯罪行为,促进职能部门查处各种出租房屋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推广新居民居住意外保险,引导出租房房东主动参加居住意外保险,降低居住风险,改善新居民居住环境。2014年实现新居民意外保险1.8万人以上。

7、落实以业管人,发挥自主申报系统平台作用。进一步完善企业自主申报、QQ群、微信等信息申报平台,落实每月数据报送校对制度,加强企业联络员培训,提升企业新居民基础信息采集效率,提高信息精准度。

8、依托信息平台,开展信息数据监测分析。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综合效能,通过整合部门资源,互联共享信息,监测分析数据,切实加大信息化成果运用,准确把握人口流动中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建立完善高危、重点人员的管理机制,增强对犯罪高危人群的管控能力,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

2014年,新居民“五率”要达到:网上登记率90%以上,“人户一致”率80%以上,出租房登记率95%以上,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责任保证书签订率100%,信息及时注销率90%以上。

三、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升均等化服务水平

9、积极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大力推进公益性文体设施向新居民免费开放工作,通过开展体育比赛、文艺比赛、科学知识普及以及免费放映电影等适合新居民特点的各种文体活动,满足新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2014年全市要举办12场文体、120场电影进企业、入社区活动。进一步设置服务载体,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开展“爱心相伴·快乐暑期”、“夏送清凉·情系务工新居民”、“冬送温暖·情系困难新居民”等活动,营造关爱新居民的良好社会氛围。开展新居民工作者及新居民等评先活动,树立典型,引领激励,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全局,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促先进”的良好氛围。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信息篇(9)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生态环保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乡村绿色发展为主攻方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全镇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乡风文明不断提升,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二、强力推进环保工作

1.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按照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标对表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2.加快推进省三湖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问题整改工作。针对明确排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确定整改时限,组织实施整改。对非问题点位和已完成整改点位,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复核,合格的予以销号。

3.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村容容貌,使农村布局合理,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农村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4.狠抓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治理运行方案,构建农村生活垃圾运输处理体系,根治垃圾围村现象,改变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5.搞好绿化美化,保护生态环境。

6.加强宣教工作,提高乡村居民生态意识,执行环保制度,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7.加强水资源保护、农村水环境治理,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增强居民保护水源的意识,建立水域环境监测点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保护绿化生态环境。

8.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禁止秸秆燃烧,由农办牵头开展禁止秸秆焚烧专项联合执法,工地扬尘由城建办牵头治理,保证全镇大气质量达标。

9.组织召开环保会议及环保相关培训,提高居民生态意识和环保素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0.落实土壤行动工作职责。加大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弃农膜回收处理工作力度,全面开展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国土和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实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证生态功能用地需求,优先保护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地;加快水流域治理,减少水土流失。

三、积极开展生态宣传工作

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群,从学校、企业、政府及社会等多层次,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宣传活动,将利用“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举办以“环保”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努力将环境保护、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环境价值观念。

四、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1.建立和健全环境保护监管机构,落实工作职能、职责,保障环保工作争先创优。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信息篇(10)

    大家好!

我是科尔沁社区居委会的主任,自上任以来,在敕勒川路党工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社区两委班子和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积极进取,务实工作,稳步实施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使我社区的各项事业得到了健康发展。现将我居2018年以来的工作完成情况以及2019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2018年的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三城同创为契机,全力做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

按照部级卫生城的要求,为了使广大居民长期有一个舒适、整洁、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我社区专门成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社区书记主任为第一责任人,主抓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设立专职干部分管,8个网格长分片负责各个居民小区的环境卫生。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职责,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强化责任,加强考核制度。同时,我们利用大量的横幅、宣传栏、LED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进行全面宣传,使三城同创工作人人皆知、家喻户晓。

为了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能得到长效管理,我社区在2018年新添封闭式垃圾桶40多个,用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社会公益事业。2018年4月份召开居民代表大会,为安居小区选聘2名保洁人员,保证安居小区的垃圾日产日清。多次督促物业公司,积极与物业经理及部门主管进行沟通,在物业公司的配合下,共清理沿街装修、生活、施工类垃圾约50吨,清理住宅小区各类垃圾160余吨(其中建筑垃圾80吨、生活垃圾50吨、装修垃圾30吨);清理沿街商业店铺卷帘门广告168个,2千余条。有效改变了我社区的“脏、乱、差”现象。与区机关工委、区老干局及赛罕区组织部重点针对老旧小区进行定期扫街,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努力为社区居民创造了整洁、优美的环境。

二、信访稳定工作

信访稳定工作一直以来是我居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家都知道没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一纸空谈,更不要谈发展。为此,我社区成立了党支部书记云丛生同志为组长,居、支两委其他工作人员为成员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片网格长担任信访信息员,使我居信访稳定工作信息网络全覆盖。网格长每日巡查包片居民小区,对于发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及时处理、及时上报,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地方稳定。因为要在安居小区西面小公园和秋实第一城西面免费停车场上盖楼一事,小区居民与施工方发生矛盾,社区积极发现事情动态,积极联系如意执法局和公安派出所,并将事情发展动态及时上报上级领导部门,及时化解矛盾,保持了社会治安的稳定。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实行“三务公开”制度,对社区的“党务、政务、财务”实行公开,使我社区的“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化、透明化,让大家明白,使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的开展,让我们了解了居民家庭的实际困难、疾苦和需求,更好的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为居民解决困难、真正的做到和谐发展的工作目标。

三、党建工作

我社区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敕勒川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资源共享”的原则,以贴近生活、贴近居民、贴近实际开展社区党务工作,始终以党支部统领全局,围绕社区服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重民生、促和谐为目标,严抓党的建设,充分发扬团结一致、勇于争先的精神,扎实推进社区党建工作。

科尔沁社区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充实党建工作内容,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在2018年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1、健全党支部组织机构,成功了的完成了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

2、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召开党支部主题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为主题,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来进行,以强化学习效果,普遍谈心谈话,认真查摆问题等形式达到学习教育的目的。通过召开支委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召开党员大会,民主评议党员。进一步激发和凝聚党员的精气神,进一步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和工作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活动,使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促进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3、积极开展党员积分制管理,通过党员积分制进一步激励党员的工作积极性。

4、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党日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得到多方认可和好评,体现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在高考期间,组织社区志愿者,到赛罕区到点之一民族中学校门口为过路人指路,为考生及家长提供咨询等志愿服务。联系区委组织部、区机关工委、区老干局及驻区单位呼市运管局等单位在社区辖区12个小区进行经常性的徒步扫街,检查小区内的卫生死角、乱堆乱放等情况,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整改和清理。使辖区环境卫生工作得到有效提升。

五、繁荣社区文化,引领社区少儿艺校参加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总共组织了7次户外写生,3次户外演出,受到家长、居民的好评。

六、民政民族方面

社区严格按照民政部门要求,对辖区低保对象进行认定,今年共清退2户不符合申领条件的低保户,对生活困难的家族严格按照救助管理条例进行慰问救助,共计慰问30余户;对4名符合政策并达到80岁以上高龄的老人及时办理了高龄津贴;上报公租房申请4户;为10位老人办理了老年优待证;为社区特困残疾人家庭联系了帮扶单位或个人;为4户残疾人困难家庭慰问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在重大节假日,慰问贫困党员,多渠道,多方面解决党员的实际生活困难。

科尔沁社区联系上级党委及驻区单位党委开展多种形式的慰问活动。2月9号,科尔沁社区党支部对辖区内贫困老党员、支持社区工作党员、在环境卫生整治中作出贡献的老党员进行了慰问,给他们送上了慰问金和春节的祝福,使老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2月11号下午,科尔沁社区党支部携手呼和浩特市交通局党支部在辖区内贫困户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给他们送去了米、面、油慰问品和春节的祝福。2月11号下午,科尔沁社区党支部联合三工区党支部对辖区内贫困居民、残疾户进行走访慰问并叮嘱她遇到困难及时反映居委会,让居委会联系他们尽力给予解决。2月12日,科尔沁社区党支部联合呼市邮政局党支部对辖区内残疾贫困户进行了走访慰问。7月1日,联合新城区运管局慰问了辖区5名贫困老党员和5名贫困学生。通过走访慰问活动,使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体的关心和关怀。

六、社区劳动保障工作

我社区在劳动保障站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积极宣传劳动保障的政策,法规、认真完成上级主管部署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网络平台作用,全面完成街道劳动保障所下达的就业再就业任务,完成驻区学校及社区居民的医疗保险参加工作,完成纯居民的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完成了劳动力资源系统录入工作。办理就业失业证29本。认真开展离退休人员的生存认证工作,进一步推进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掌握离退人员信息,共为3名退休人员进行了生存认证。统筹城乡就业工作,认真做好《就业失业登记证》的登记工作,今年社区共为 19人进行登记,为将来能为失业人员在就业提供全面的就业帮扶和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社区计划生育工作

组织干部职工对辖区小区进行了春天和秋天两次大范围的入户登记工作。建立健全《内蒙古全员人口信息登记表》,及时掌握社区内人口变动,对出生、死亡、迁出、迁入、新婚、怀孕,流出、流入等相关信息准确无误的及时上报,为下一步开展各类社区服务工作提供了依据。通过发放各种宣传品,增强社区居民优生优育意识。免费发放避孕工具。对社区内一户特别扶助家庭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帮扶。

八、存在问题

1、两委班子成员,有待于加强团结,只有团结才能出凝聚力和战斗力。

2、党员干部有待于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

3、及时走访居民、贴近群众,更好地为民办好事办实事。 

九、 2019年工作计划

一、以呼和浩特市“三城同创”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和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对秋实第一城小区的管理和投入力度,确保整体工作顺利完成。

  

二、进一步加大信访稳定工作力度,充分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的把信访稳定工作落实到实处,认真做好不稳定因素排查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整体推进。

三、加大对计划生育工作宣传,杜绝计划外生育现象,关心和爱护妇女儿童,积极做好育龄妇女优生优育工作,继续做好人口入户登记工作。完善内蒙古全员人口信息户卡的填写。

四、更好地做好社区服务工作,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整体工作要求,严格执行“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制度,真正地做到让居民参与议事、让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把任何事情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使广大居组干部更好地了解群众,为群众解决困难,为他们“做好事、做实事”。

五、认真扎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腐败和道德底线,使广大党员干部能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坚持“三会一课”制度。

六、成立了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不定期的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后,我们将化压力为动力,更为努力地提高我们的服务能力,履行好我们的职责,我们相信有了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深切的关怀与支持,有我们社区员工共同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克服眼的困难,实现建设和谐文明社区的目标。

报告人:刘秀英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信息篇(11)

中图分类号:D9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306-01

治理城乡结合部垃圾污染问题根本方法:

真正做到城市化,不断缩小贫富差距。社科院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所副所长袁振龙曾指出,这部分在城乡结合部居住的“天量”流动人口,并不会因为城乡接合部的改造和城中村的拆除而离开城市,只是从一个地区又被挪到了另一个地区,始终生存在城市边缘,最终造成“城市烂边”的扩散效应。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难点,必须打破“不完全城市化”束缚,实现流动人口有条件、有秩序、低成本向城市转移。只有真正做到城市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结合部的垃圾污染问题。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要重点解决城乡结合部垃圾污染问题,还要从政府、社区和市民三方面来着手。

1、在政府方面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出租房制度。逐步实现以身份证管理制度替代户籍制度的转变;把房屋出租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产业来抓,有效地实施对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的管理。

(2)建立健全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体制。明确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责任划分,完善规划,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3)切实做好区域环境规划工作。根据城乡结合部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和功能定位,合理确定城乡结合部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要切实加强污染源头控制。

(4)大力开展环境执法工作。从污染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地解决环境问题;坚决打击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排污企业和无证经营企业。

(5)加强基层环保机构建设。在街道办事处设立隶属于环保分局的专业环保管理机构,对其进行科学定编和规范化建设;加强监测站基础设施建设,在污染严重的区域设立环境监测点,逐步建立完善的城乡结合部环境预警监控体系。

(6)强化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等形式,积极开展示范与推广工作;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深入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环境友好企业、绿色学校等系列创建活动。

(7)改革管理体制。由市环境部门统管全市的卫生,做到环卫设施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管理考核,实行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

(8)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增设必需的清运设施;对现有的环卫设施进行全面整修,以保证其正常使用。经费采取市里补一点、街道拿一点、村里贴一点的办法,由村具体组织实施整修,市环卫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组织验收,使“城中村”的环卫设施能基本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

(9)制定环境教育法,完善地方环境法律、法规。城市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要细化,加强可操作性;设置环境教育奖项,认可作出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努力;将环境教育设定为学校的必修课程。

(10)治理手段创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城乡结合部的环境治理现代化信息系统,可提高城市周边区域的环境治理水平。

(11)保障社区居民自治,鼓励民间环保组织发展。

一、通过法规和规章,赋予城乡结合部社区各类工作委员会以一定的权利。 二、要通过各项制度,确立社区内各类组织的职权范围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对各组织机构工作的内外监督制度。

三、切实保障居委会的自治性、相对的独立性。

四、政府部门给环保组织提供经济援助;与非政府环保组织加强合作。

2、 在社区方面

社区要高度自治。社区的自我管理主要是通过居委会和村委会来完成的。居委会和村委会应从中介、协调和自治三个方面来治理城乡结合部污染问题。

(1)中介。将社区内居民对环境治理意见整合和当地的环境情况及时反映给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另一方面,积极向社区居民传达国家关于环境的方针政策、环境保护知识。

(2) 协调。当发生矛盾时,居委会应及时协调社区居民之间、居民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达到和平共处。要使外地租赁者和本地人尽量融合,增强双方之间的交流。

(3)自治。一是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负责组织社区居民对本社区的环境建设规划和涉及全体社区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并作出决定。二是组织居民制定和修改村落环境自治的章程和民约,建立健全社区、村落的各项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完善社区的运行机制。三是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公共环境的管理,自己动手改善社区居住环境,提高社区生活质量。

3、对于公民

(1)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素质。不断通过广播、电视、杂志等社交媒体的学习和不断参加环保知识讲座等方式,了解生产、生活中的有害垃圾,学习生活中处理垃圾的环保方法,坚持分类丢弃垃圾。

(2)从自身做起,坚决不污染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注重保护和美化自己生活学习的环境。

(3)积极向自己熟悉的人和社会宣传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小君,《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治理研究--基于温州瓯海区梧田街道个案分析》,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6月21日

[2] 李元超,《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治理模式研究-----以济南市为例》,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10月20日

[3] 姜洪,《着力解决城边农村垃圾问题-----牡丹江市城乡结合部环卫工作调查与思考》,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4期

[4] 路全斌,《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机制研究----以新乡市渭滨区平原乡为例》,上海财经大学,2008

[5] 王雪梅,《社会治理的首都实践案例研究》,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实践与反思:社会管理价值体系的构建论文集,2012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