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三物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5-04 15:49:18

初三物理论文

初三物理论文篇(1)

生命教育主要是处理个人与自我的关系,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生命、真爱生命和发展生命。要以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为基础,才能更好的认识人类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更好的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最终达到生命教育的目标。在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用生活实际案例,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要接受生命安全教育,规范日常行为,加强并培养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从而能有效的避免危害事故的发生。在物理教学中最普及的知识是电力知识,它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安全,如怎样安全用电和噪声的控制,碰到路人触电或者在家因手上含水而触碰电源产生的触电行为要怎样有效处理,这些都是关于安全教育的。

(二)物理课上的生存教育

三生教育中的生存教育是关键,主要处理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存意识属于人生观和心理问题,它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生存和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物理教学通过对受教育者的生存教育,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生存的知识和技能,把握生存规律,学会判断并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物理知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好物理知识,对学生的生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了解许多自然现象,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观念。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同时造成的自然资源耗费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如能源与人类环境、电子产品对人类身心发展的影响、如何安装避雷设施等,以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电灯、各种家用电器以及电脑的使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电力的知识都是从物理教学中得到的,如生活中用电的常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利用,又如生活中常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在物理学中教师对车速与刹车后滑行距离的计算方法的传授能够帮助受教育者分析交通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生存能力,普及了生存教育。

(三)物理课上的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主要是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三生教育的核心。它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学习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并树立正确的生活观。物理教学具有很强的试验性和实用性,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小实验,使学生能够亲自试验制作并展开调查并产生互动,直接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动脑和动手的习惯。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生活教育的案例包括光的反射与折射、惯性、热学、电学、声学以及先看见闪电而后看到雷声的原因等,这些都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现象。其中电力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怎样安全用电;热力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海边及大森林一年气候宜人的原因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社会、对自然界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最终理解生活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初三物理论文篇(2)

邓小平在1985年4月,从世界观的高度深刻总结了怎样搞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究竟怎么搞?……中国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1]他还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2]又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3]邓小平的这些论断,至少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搞社会主义,必须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是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总概括,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的哲学思想就是实事求是。诚如邓小平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所言: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在《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中,论及实事求是哲学之处就达80余次。正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时代特征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即实事求是是邓小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石。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的出发点

邓小平认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必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有三:一是生产力不发达,二是生产关系不成熟,三是上层建筑不完善。党的十三大前夕,邓小平明确地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4]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既克服了过去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拒绝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

邓小平对中国这样落后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课题的探索过程中,正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国情相结合,提出和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系统地回答和解决了中国这样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等一系列重大课题,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出、反复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他说:“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5]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从实际出发,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1980年、邓小平指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6]1986年,邓小平进一步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7]1990年底,邓小平又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8]在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9]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核心的问题。这一科学概括,内含着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社会主义原则、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等基本问题的解决。这一科学概括,揭示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来发展生产力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辩证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邓小平同志正是通过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的探索和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把握,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

邓小平强调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10]而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又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从80年代到90年代,邓小平最强调也是强调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关键性的问题。他说:“我们的政治路线是把四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除非打起世界战争。即使打世界战争,打完了还搞建设。”[1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还必须把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统一起来,邓小平明确指出:“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还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邓小平说:“中国主要目标是发展”,

因此“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但是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离开国家的稳定就谈不上改革开放。”[12]即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和改革是稳定的基础,而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邓小平理论围绕其核心的三大理论系统。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明了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经济繁荣、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的三位一体的总的奋斗目标,必然要求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一,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

1、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邓小平多次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阶段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13]而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尤为突出,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14]

2、经济发展出发点论。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15]

而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3、经济发展格局论,即邓小平多次论述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

4、经济发展战略论。邓小平以跨世纪的战略眼光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30年到50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16]邓小平还在1982年就指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17]同时也是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5、经济发展动力论。邓小平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因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8]

同时,邓小平还从生产力诸要素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中,揭示了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经济发展手段论,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

7、经济发展条件论。和平与稳定是发展的基本条件。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要发展,“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国际上的和平环境,另一个是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20]

8、经济发展立足点论。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在坚持这一立足点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21]

9、经济发展保证论。邓小平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发展的政治保证,“教育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就为我们事业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提供了保证”。[22]

10、经济发展协调论。邓小平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出一系列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建设,一手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严厉打击经济犯罪”;“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等等。

第二,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理论。

邓小平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邓小平明确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3]“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快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24]

2、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协调论。邓小平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的成果”。[25]

3、政治体制改革目标论。邓小平指出:“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26]“要继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是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27]

4、民主与法制统一论。邓小平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我们的民主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令和条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不可分

的。”[28]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律化的统一,是民主政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领导有秩序地进行。邓小平指出:“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29]

第三,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

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邓小平在1979年就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0]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针。

1、“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方针。邓小平始终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提供物质基础,精神文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31]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32]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同时还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吸收和借鉴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5、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力保证,邓小平指出:“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要切实搞好党风和廉政建设;要靠教育和法律两个手段消除党内和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和一切丑恶现象。[33]

六、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的理论、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关于外交战略的理论,也都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贯串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出发,都是围绕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即围绕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而展开的,都是保证、有利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实现的,都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

注释:

以下引文出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第118页; [3]第101页; [4]第252页 [5]第116页; [7]第171、172页;

[8]第364页; [9]第373页; [10]第370-371页; [11]第64页; [12]第244、284页;

[13]第116、63页; [15]第2页; [16]第251页; [17] 第9页; [18]第370页;

[19]第373页; [20]第210页; [21]第3、78页; [22]第202页; [23]第379页;

[25]第164、176页; [26]第221页; [32]第110页; [33] 第156页。

初三物理论文篇(3)

第三十六条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2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2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3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3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4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由考点和招生单位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条初试的组织工作和考务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及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单独考试须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考点组织进行。

第三十九条因试卷错寄、漏寄、邮递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无法正常考试的考生可参加补考。

补考程序为:招生单位将初步审查同意补考的考生姓名、报考单位、补考科目及补考原因一一写明,报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批准后,自行安排或协商有关考点在规定时间内组织补考。

各补考科目均由招生单位命题。补考试题的形式和难易程度应与原试题相一致。

补考一般安排在考试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具体时间由相关招生单位确定。

【各科满分】

第三十二条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第三十三条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体育、应用心理、文物与博物馆、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公共卫生、护理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图书情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审计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第三单元业务课一设置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供试点学校选考,满分为150分。

第三十四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全国联考科目为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其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由招生单位自主选择使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既可选用统一命题的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也可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业务课科目由招生单位按一级学科自主命题。

第三十五条招生单位必须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确定考试科目并使用相关试题。

【崇文考研初试时间】

2019年崇文考研初试时间为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4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附:

初三物理论文篇(4)

在一线学校调研期间,发现教师在讲授新课过程中导入较为生硬,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新课中部分内容在生物课中已经学到过,为什么不可以用生物知识作为桥梁导入新课呢?通过后续调研,又进一步发现有许多化学知识点与生物学相联系。所以,将研究方向锁定在生物化学两学科的联系上,为便于研究进行,以调研地区使用的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和鲁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为研究对象,从两者知识联系出发作对比研究。

通过网络搜索及资料库查询发现对生物和化学两科目的知识联系研究集中在应试备考领域,而在教学领域,对生物、化学知识联系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少,笔者试图通过研究得出新的化学备课新模式。

一、初中生物学与化学的课程编排联系

调研地区义务教育阶段采用“五四制”教学模式。“五四制”与 “六三制”相比较,其优势在于可以将大量知识点分散到四年教学时间中去,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优化学生知识基础,对于化学教师而言,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新教学实践和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初中生物课程按照要求利用初一到初三三个学年的时间进行授课,在初三下学期进行总复习,准备结业考试。而初中化学课程则要求在初三初四两年授课,在初四下学期进行总复习,准备中考。

众所周知,化学与生物、物理、地理这三门学科之间的知识都有互相关联的地方。仔细分析,生物和地理同时在初一开设;化学与物理同时在初三开设,想要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化学有很大难度,例如:化学第一单元学习天平的使用,物理却要到初三下学期才学习质量及物体的称量;化学第二单元学习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却要到初四才学习热学知识。初中地理与化学联系最为紧密的只有水循环和环境保护,而且地理课在化学开设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结业考试。所以在生物、物理、地理三门课中,对初中化学最具有铺垫作用、可以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去的只有生物学科。

现在的新课程标准教材与课改前相比,知识的系统性降低、而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不论是生物教材还是化学教材,知识体系编排都脱离传统编排逻辑,趋向于社会中心的课程观。

需要做出说明的是:在开设化学课之前生物科已经学完了第五章,即生物前五章内容均可直接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去,生物第六章的教学与化学第一、二单元的教学同步进行,部分生物知识也可以应用于化学教学。

二、初中生物学知识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在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的应用

毫无疑问,在理化生这三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生们最先进入的是生物实验室,也是在生物实验室最早接触到实验室注意事项。自从我国引入西方的科目划分体系以来,“生化不分家”的提法一直延续至今,生物通过显微镜探究生物的亚微观结构,化学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实验室是生物和化学两个学科不断发展的基础。初中生物知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走进实验室,认识实验室的布局,了解实验室学生安全守则等;

(2)进行实验前的准备、试验后的仪器及材料处置;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的注意事项及步骤;

(4)生物第二章第一节所涉及的显微镜的使用在化学初三第二章水的人工净化部分的应用……

2.在化学理论教学方面的应用

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逻辑顺序,化学方面: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生物方面:物质组成细胞器,细胞器组成细胞,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生物圈。两学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生物学中,构成细胞的物质,种子的组成等均涉及化学物质的分类;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涉及到了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内容;人体消化系统部分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分。诸如以上的例证不胜枚举,为便于阅读将研究结果列入下表。

表格以鲁教版初中化学(54制)目录为底本,在章节后列出了联系到的初中生物学章节编号。与生物知识练习较少的化学章节未显示在下表,为便于数据分析:按“章号.节号”编号,例如第四章第二节编号为(4.2)。

初中三年级化学教学中可以应用的生物学知识

初中四年级化学教学中可以应用的生物学知识

三、初中生物知识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溶液“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是化学学科第一次涉及到计算,将该节课与生物学知识点“质壁分离”相结合,导入案例如下: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复习一点生物学的知识。(“化学课上复习生物?真的么?”调动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板书:植物细胞)谁可以告诉我植物细胞的结构?

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师:回答的非常好。我们还学过质壁分离,谁又能告诉我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是什么?

生:浓度差(引导学生回顾浓度的概念,将生物学知识成功前移到化学课堂上来)

师:很好,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如果100g水溶解10g食盐所得的溶液刚好可以使一个细胞处于发生质壁分离的边缘。同学们考虑一下:细胞质的浓度是多少?(仍然是生物学内容,但已经引出了课题“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鲁教版初中化学(54制)教材和鲁科版初中生物教材(54制)教材的对比研究,从课堂编排和学科知识结构出发论证了将生物学知识引入化学课堂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无论是从新课的导入方面还是知识点过渡方面都可以引用生物学相关知识,弥补单纯使用化学教学法的不足。另外,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引用化学知识,如上文案例:一方面,可以调动起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求知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展示出教师博学的一面,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增强教师自信,从而提高教师的授课热情。

另外通过对两部教材的分析,两门学科知识虽联系紧密,但相互之间缺乏照应,在进一步的课程改革、学科融合方面需要加以调整。通过对化学教材的分析还可以看出,前后只是逻辑性不强,从知识中心到社会中心的过渡略显形式化,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应加以改进。

要将生物学知识成功的运用到化学学科教学中去,需要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具备一定的生物知识储备,在教学之余,多与生物教师交流,互通有无,阅读基础生物教材,提高授课水平,遵循并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贡炳臣.化学教学中和生物学联系的探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06):61.

初三物理论文篇(5)

一、初中学生因何怕写议论文

初中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接触最多、练习最多的是记叙文。对于写简单的记叙文,他们已经驾轻就熟。而议论文与记叙文虽然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它们在反映客观事物的方式和方法上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议论文是陌生的、生涩的,甚至是乏味的。那么,议论文与记叙文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在写法上,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叙述、描写,或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而议论文则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论证和阐明客观事物的道理。其次,记叙文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和刻画的人物形象总是个别的、具体的、生动的,这种个别形象和具体事物中往往体现着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和本质:而议论文虽然也必须用丰富的、个别的材料作为基础,但它在论证客观事物的真理时,却总是作概括性、抽象性、一般性的论述,从大量的具体的事实中直接引申出普遍性的结论来。最后。记叙文要求以情感人,它不仅影响人们的理智,而且影响人们的情感,激发人们强烈的爱憎之情;而议论文则主要是以理服人,虽然有不少议论文也蕴藏着充沛的情感,但它更重要的仍然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以无可争辩的道理说服人。正因如此,对于习惯了写记叙文的学生来说,议论文写作是个陌生领域。加之许多学生平时阅读面窄,缺少材料积累。缺少自己的个人体验和认知.所以要从原来记叙文的“有事说事”到议论文的“因事而议”大都会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自然会产生惧怕和畏难的心理。

初三物理论文篇(6)

从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和过程来看,许多历史教师满腹经纶、学车五富,在历史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授历史知识,学生也是听得津津有味,从教学的应试角度来说,学生能够很好的完成历史知识点的学习任务,阶段性的学习完成后,许多学生就把课本一扔,加上历史并非主课程,在升学考试中的比例不高等因素,也导致学生关注度不高,笔者从调研中发现,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一般还是死记硬背,并没有对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关系,形成自我的历史观,这种缺失导致历史教学效果的落后,直接影响到历史课对于学生学习的价值。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和培养学生历史观的重要意义

初中的历史课涉及到了一些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变迁,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对应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背景,学习历史知识不通过事物发生的本来面貌去了解,学习就成为了形式,在每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中,都有起主导因素的历史推动力和破坏力,从哲学上说,历史观本身也是对立而统一的,历史事件发生过程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状况,由这种状况所形成的价值观决定了历史观的形成,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就是要通过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从而分析出这种历史背景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历史事件,我们说三国,首先会阐述的是三国的文化,为什么要说三国的文化,就是不说三国的文化不足说以三足鼎力的局面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这种背景下所发生的政治事件,形成了三国特有的历史观,所以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不深入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就不能准确的形成和判断当时的历史观,当时的历史观同样对当时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反作用。所以历史教学中注重历史观就是注重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核心,反之就是形式主义,表面文章。而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又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自然学生更能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观的形成的条件和意义,从学习思维上说,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学往往能唤醒学生对于历史的好感,对于历史人物的评论,不管这种评论对与错,都与学生本身的世界观形成了对照和冲突,把历史还原为历史,把文化还原为文化,把历史文化与学生自我的世界观相互作用,就能发现,历史并不是古老的,古老的并不一定是历名,从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来看,过去的历史对学生的世界观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初中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的形成,他们通过知识的学习,通过知识的积累,更通过思维和训练和历史观的培养来达到对自我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完善,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学除了授知也要授智,这个智是智力的智,更是智慧的智。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和培养学生历史观存在问题分析

初中开展历史教学是符合现代教学发展理念的,初中需要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来开阔眼界,历史不是陈旧的,特别是要明白这一点,许多学生认为历史是陈旧的,从而觉得学习过去的东西有用吗?笔者从调研中发现,历史知识学习好的都是对人生特别有规划的,因为这些学生明白,对于今天来说昨天就是历史了,所以学习要规划,人生更要规划,从目前历史教学的现状来看,主要是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历史教师缺乏历史观的教学意识

许多历史教师,非常认真的进行备课,很用心的在课堂上讲课,把历史知识传播给学生,但是并没有意识到在传播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历史观并培养历史观,这与我国教育方式有关,我们更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播,目的是为了考试过关,缺乏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来达到和满足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历史观的深入了解,什么样的历史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历史观,物质决定意识,历史观也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历史教师的这种缺乏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深度不感,更无从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许多成年人可能会有这种体会,当我们今天再回顾历史知识时,或者我们看到某部由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时,我们会记得这个人,这个事件,但是很少有人会说出这个事件和人物的历史观,这就是我们教学的不足和遗憾。

2、历史观并不是历史事件的起因

许多历史老师也会讲到历史事件时去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讲到为什么会引起这个事件,这就是历史事件起因说,把起因说定义为历史观是狭隘的,历史起因可以说是历史观的一个变因,但并不是成熟的历史观,成熟的历史观是由真实不可逆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及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哲学的、社会的、心理的、政治的、文化的诸多因素对立和统一形成。那么教师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历史观,从历史观形成的条件入手,去寻找和发现当时社会的历史观,从历史观进行深入解剖,深入浅出,让学生掌握这些历史观对当时社会所形成的冲击以及由这些冲击决定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和终结。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和培养学生历史观的方法

1、让学生扮演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角色

让学生扮演人物角色只是第一步,最为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在扮演前要掌握这个历史人物的特点以及由这种特点决定的,思维和语言的习惯,特别是要对学生扮演人物角色进行人物解读,包括人物的心理动态、人物的社会地位决定的社会价值,以及人物对过去和未来的判断,这种判断是基于什么样的历史观,所以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展现人物的历史观对人物所掌控的事件的作用。对于扮演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知识并从中明白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历史观。

初三物理论文篇(7)

关键词 生活教育;初中生物;资源;开发;实践

相对于一般课程而言,初中生物课程的灵活性较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不同学生的思维存在差异,因此在理解和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绩也不同。生活教育理论主要指的是将日常生活中的案例、生活方式、便捷窍门作为初中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在系统整理后,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又健全了日常的教学体系,为后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生物教学内容编排与生活联系

初中生物课程比较多元化,与高中不同的是,初中生物讲究深入浅出,让学生对生物这一课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要培养学习生物的兴趣。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应用生活教育理论进行指导,开发初中生物课程资源,首先应该将生物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例如,首次学习生物课程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喜爱生物吗?能举例说出生物和人类的关系吗?”接着联系学生的答案,指出: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现在的生物学正飞速发展,涉及到的行业越来越多,对人类的影响也与日俱增。学生可以举例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生物学的研究事例,并对现在我们生存环境中面临的危机畅所欲言,比如说:环境问题、资源匮乏、森林破坏、转基因食品安全等问题。由此可见,生活教育理论中的初中生物课程资源比较丰富,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发现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课程资源,能否与学生缩短师生距离。

(二)生物教学情境创设与生活接轨

对于初中生物而言,多数学生并没有抱着非常专业的态度去学习,仅仅是作为辅助科目去了解,而且初中生物也不会影响学生的升学考试和一些重要的课程学习。为此,教师尽量不要通过硬性灌输来进行教学。按照生活教育理论的要求,要想开发出更多的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就必须在教学情境创设上与日常生活接轨。第一,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不要采取古板的教学方法。而是要与学生多沟通,多列举一些自身的生活感触和生物案例,鼓励学生去联想他们的生物案例和生活方式,找出其中的差异,提高生物学习的互动性。例如,在《人体的激素调节》一节的教学中,讲到激素调节作用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片、列举事例等方式让学生分析各激素的作用。教师再结合学校要求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在8—9小时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白:生长激素在青春期有一个分泌高峰,一天中晚上分泌的生长激素比较多。如果睡眠受到干扰,除了影响第二天的学习之外,由于生长激素分泌减少,身高的增长也有可能受到影响。因此,睡眠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作用很大。第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才是整个课堂的掌控者,不要让学生有束缚感,更加不要让学生过于亢奋,应利用生活语言和生活动作行为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兴趣学习。例如在开展《人的生殖》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母亲怀孕辛苦时,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一些道具来演绎母亲怀孕时的各个不方便动作,促使学生感受到母亲怀孕的艰辛。第三,生物教学情境创设,可以适当的邀请家长前来听课,提高教师、学生、家长三方沟通,为教学添彩。

二、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实践

(一)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生物课外实践活动

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全新的理论,应用该理论指导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实践,其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多个方面的细节。第一,必须保证联系生活实际。很多教师的确列举了生活实际,但与学生的距离较短,炒饭、做菜这一类的生物原理,家长几乎不会让学生去实践,因此该类课程资源仍属于理论。第二,应广泛开展生物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课外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了解生物资源。例如,教师可以举办生物知识讲座,以拓展和延伸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饲养家蚕、果蝇等;观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在学校的空地上种植当季的蔬菜,可以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认识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情况以及播种条件等等。此外,生物教师还可以将探究活动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并开展讨论。

(二)结合生物探究课题开发校本课程

生物课程资源的实践,还应该结合生物探究课题,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通过开发全新的研究领域和课程,可推动初中生物教学的全面进步,为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水平的进步,提供更大的保障。本文认为,结合生物探究课题开发校本课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展开:第一,研究与社会贴近的课程,包括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等,这些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第二,校本课程在实践前,需经过大量的调查与研究,不可直接投入,避免对学生固有的知识体系造成影响。第三,校本课程仍然要遵循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超出指导范围的课程可做研究,但暂时不要投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否则会与当下的教学构成冲突,不利于教学工作发展。

三、总结

本研究对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实践展开讨论。从目前取得的成果来看,很多学生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都获得了一定的提升,教学工作不再枯燥、乏味,课堂积极、有趣,所有的教学都在朝着良性循环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健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深入挖掘初中生物课程资源,为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哲.国培生物教师教育能力创新培训探讨[J].继续教育,2012,03:26-28

[2]潘洁.“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市场论坛,2011,05:93-94

初三物理论文篇(8)

第三十六条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2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2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3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3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4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由考点和招生单位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条初试的组织工作和考务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及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单独考试须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考点组织进行。

第三十九条因试卷错寄、漏寄、邮递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无法正常考试的考生可参加补考。

补考程序为:招生单位将初步审查同意补考的考生姓名、报考单位、补考科目及补考原因一一写明,报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批准后,自行安排或协商有关考点在规定时间内组织补考。

各补考科目均由招生单位命题。补考试题的形式和难易程度应与原试题相一致。

补考一般安排在考试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具体时间由相关招生单位确定。

【各科满分】

第三十二条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第三十三条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体育、应用心理、文物与博物馆、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公共卫生、护理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图书情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审计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第三单元业务课一设置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供试点学校选考,满分为150分。

第三十四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全国联考科目为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其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由招生单位自主选择使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既可选用统一命题的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也可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业务课科目由招生单位按一级学科自主命题。

第三十五条招生单位必须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确定考试科目并使用相关试题。

【三门峡考研初试时间】

2019年三门峡考研初试时间为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4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附:

初三物理论文篇(9)

第三十六条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2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2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3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3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4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由考点和招生单位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条初试的组织工作和考务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及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单独考试须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考点组织进行。

第三十九条因试卷错寄、漏寄、邮递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无法正常考试的考生可参加补考。

补考程序为:招生单位将初步审查同意补考的考生姓名、报考单位、补考科目及补考原因一一写明,报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批准后,自行安排或协商有关考点在规定时间内组织补考。

各补考科目均由招生单位命题。补考试题的形式和难易程度应与原试题相一致。

补考一般安排在考试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具体时间由相关招生单位确定。

【各科满分】

第三十二条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第三十三条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体育、应用心理、文物与博物馆、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公共卫生、护理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图书情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审计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第三单元业务课一设置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供试点学校选考,满分为150分。

第三十四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全国联考科目为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其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由招生单位自主选择使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既可选用统一命题的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也可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业务课科目由招生单位按一级学科自主命题。

第三十五条招生单位必须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确定考试科目并使用相关试题。

【三明考研初试时间】

2019年三明考研初试时间为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4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附:

初三物理论文篇(10)

第三十六条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2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2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3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3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4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由考点和招生单位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条初试的组织工作和考务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及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单独考试须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考点组织进行。

第三十九条因试卷错寄、漏寄、邮递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无法正常考试的考生可参加补考。

补考程序为:招生单位将初步审查同意补考的考生姓名、报考单位、补考科目及补考原因一一写明,报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批准后,自行安排或协商有关考点在规定时间内组织补考。

各补考科目均由招生单位命题。补考试题的形式和难易程度应与原试题相一致。

补考一般安排在考试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具体时间由相关招生单位确定。

【各科满分】

第三十二条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第三十三条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体育、应用心理、文物与博物馆、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公共卫生、护理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图书情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审计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第三单元业务课一设置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供试点学校选考,满分为150分。

第三十四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全国联考科目为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其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由招生单位自主选择使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既可选用统一命题的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也可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业务课科目由招生单位按一级学科自主命题。

第三十五条招生单位必须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确定考试科目并使用相关试题。

【临沂考研初试时间】

2019年临沂考研初试时间为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4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附:

初三物理论文篇(11)

第三十六条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2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2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3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3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4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由考点和招生单位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条初试的组织工作和考务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及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单独考试须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考点组织进行。

第三十九条因试卷错寄、漏寄、邮递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无法正常考试的考生可参加补考。

补考程序为:招生单位将初步审查同意补考的考生姓名、报考单位、补考科目及补考原因一一写明,报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批准后,自行安排或协商有关考点在规定时间内组织补考。

各补考科目均由招生单位命题。补考试题的形式和难易程度应与原试题相一致。

补考一般安排在考试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具体时间由相关招生单位确定。

【各科满分】

第三十二条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第三十三条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体育、应用心理、文物与博物馆、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公共卫生、护理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图书情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审计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第三单元业务课一设置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供试点学校选考,满分为150分。

第三十四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全国联考科目为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其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由招生单位自主选择使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既可选用统一命题的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也可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业务课科目由招生单位按一级学科自主命题。

第三十五条招生单位必须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确定考试科目并使用相关试题。

【韶关考研初试时间】

2019年韶关考研初试时间为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4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