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卫生健康行业作风大全11篇

时间:2022-09-20 00:51:57

卫生健康行业作风

卫生健康行业作风篇(1)

在8月19日至20日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要求做到以基层为重点,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识,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为人民提供最好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一、爱岗敬业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其基本职责,是衡量爱岗敬业的重要标准。医务工作者爱岗敬业就是秉持严谨求实的诊疗作风,决不敷衍塞责。而高校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更是琐碎繁杂,认真、精心、细致、具体,杜绝治疗上因轻率、随意造成的差错是工作的基本标准。勤奋钻研医术,认真施治。正确运用诊疗规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总结诊疗规律是爱岗敬业的具体表现。

“爱人者,人恒有爱;敬人者,人恒敬之”。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情真意切奉献社会。爱岗敬业是人生价值的最佳体现。爱岗敬业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高校医务工作者要发扬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投身到卫生事业建设中。在平凡的诊疗岗位上能长期爱岗敬业,为高校师生的健康做出不平凡的贡献,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恒心为我们卫生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贡献。

从自己做起,工作自律,注重自身医德医风,为学生们树立爱岗敬业的好榜样。爱岗敬业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要以人为本,真心交流。爱岗敬业要以治病救人为乐,忠于卫生事业。

二、健全健康教育体系 注重高校心理健康服务

坚持以健康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校医工作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把上课、宣传、活动等内容融为一体,使健康教育能从多面向学生进行教育。认真做好学生的体质监测及体质监测后的统计工作。防止有关学生的病情因此延误。使学校健康教育真正起到普及和预防作用。

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

准确认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即不是心理治疗,也非心理门诊。不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混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治疗学等心理疾病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尤其是那些平时不太引人注意的学生。

加强与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的联系,使每一位教师实都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们正确的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挫折,珍爱生命,提高面对危机的应对能力,增强勇气和信心,学会与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成功地走向社会。

抓好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健康教育网络,健全健康教育监控评价,使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得以加强。为全体师生营造健康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健全高校公共卫生安全体系 树立高校卫生安全发展理念

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是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公共卫生安全以实现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为基本目标,高校公共安全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高校医务人员要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健康教育、校园环境及公共场所卫生等涉及高校卫生安全的工作。

高校公共卫生安全要重视源头治理 加强预警机制建设,强化公共卫生风险意识教育。健全高校公共卫生安全,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参与。因此,高校医务人员应加强公共卫生教育和预防;加强学生责任教育和应急意识教育;加强师生危机意识教育和训练;加强对处置公共卫生事件医疗队伍的培训。

充分发挥高校医务室在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监督和技术指导职能,健全师生健康档案,及时跟进健康体检,发现及时疾病,做到疫情防控有力,各类卫生安全防治有效。加强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合作,建设基础医疗卫生制度,倡导健康文明的卫生生活。为我国的社会基础医疗事业做出贡献。

卫生健康行业作风篇(2)

一、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加快__人民医院一期改扩建工程,争取年内完成。启动度假区卫生院、太平街道卫生院新建工程和区中医医院二期工程。启用新建的阳澄湖卫生院,完成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北桥街道卫生院争创二级综合医院。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省示范中心复核评审。创建省示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

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做好__年卫生系统人才招聘工作,分步分批组织实施卫生系统人事人员考核录用工作。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完成省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务实进修项目。组织好__年度新职工岗前培训和院级后备干部挂职锻炼和轮训。

3、加快智慧卫生建设。完成“数字化医院升级与服务”和“区域卫生中心平台”建设,完成与市卫生中心平台对接。开设公众健康平台,提供个人档案查询,检验检查自我查阅和预约挂号导航服务。进一步拓展信息化建设内涵,全面启动B操、内镜、手术室等系统,完成全科医生及社区管理一体化服务。

二、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1、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以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为抓手,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水平。完成血寄地防查螺任务。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做好H7N9禽流感防控,完成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治疗与管理任务,落实国家第三轮艾滋病综合示范区项目。推进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规范二类疫苗准入制度。加大精神障碍患者发现力度,管理率达到90%以上。加强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建设,年内创建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镇(街道)2个。加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建档率达70%以上。完成一年一次的65岁以上老年居民免费健康体检。

2、加强卫生监督工作。抓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重点开展学校食堂、单位企业食堂、农家乐、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城乡结合部餐饮服务单位专项整治,并在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推广“五常”、“6T”管理。抓好公共场所卫生和生活饮用水卫生,实现住宿场所、游泳场所、美容美发场所量化分级全覆盖。加强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涉水产品生产使用单位管理,定期抽样检测。抓好学校卫生监督,监督覆盖率、建档率达100%。抓好医疗服务安全,继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

3、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深化母婴阳光工程,启动婴幼儿健康促进项目,进一步提高全区高危婴幼儿的风险监测、早期预防干预、优化促进发展及健康管理水平。规范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母婴安全管理,针对“单独二孩”生育政策调整,加强产、儿科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和畅通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继续加强出生缺陷综合管理,全面提升出生缺陷干预水平。杜绝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三、增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1、完善健康管理团队服务。进一步规范全科团队服务管理,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思路,强化对社区重点人群、慢性病人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服务。推进家庭责任医生制度,重点人群签约率在60%以上,并加强签约项目后续服务和管理。定期开展进社区、进家庭的上门服务,在社区及重点场所开设全科医生工作室,使广大群众能就近接受方便、快捷的社区卫生服务。

2、推进中医药服务。认真实施《__区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设置中医科、中药房(或实行中药饮片集中配送) ,综合医院中医科室标准化建设达100%,9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中医诊疗设备。继续开展对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和0-36个月儿童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 健康管理服务。大力传播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知识在社区(村)、家庭的普及率分别达到85%以上和80%以上。

3、加强社区特色专科建设。深入推进元和、太平、黄桥专科建设工作,鼓励其他社区积极开展老年护理、康复、肛肠、“治未病”等特色医疗服务,逐步形成各自品牌,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四、提高医政综合管理水平

1、加强医疗行业监管。认真执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规范审批程序,严把科室设置、诊疗项目关。加强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及校验工作,强化档案和信息化管理,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人员准入和执业行为管理,认真实施《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开展全区执业(助理)医师定期考核,把好注册关。

2、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以核心制度、关键部门、薄弱环节为重点,通过医疗质量目标考核、专项检查、明察暗访等方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合理用药管理,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控制门诊输液率。认真组织开展征兵、中高考体检工作,高质量完成征兵、中高考体检任务。做好干部保健工作。完成全区各类大型活动医疗保障。

3、提高护理、院感整体水平。打造优质护理服务,重视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加强三基三严训练,全面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的监管与考核,积极组织开展培训,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控制意识和综合管理能力。

4、积极开展无偿献血。制定并下达无偿献血工作计划,全年完成无偿献血1600人次。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志愿者采样报名不少于50人,并引导居民开展遗体及器官捐献。认真做好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积极打造品牌募捐救助活动,加强捐赠资金规范管理,做好对特殊人群的救助。

五、强化食品药械安全监管

1、强化食品安全监督。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集中治理整顿“天安行动”,实施好“四项治理”(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地产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农村地区食品市场治理、学校食品安全治理)。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点分析研究,为决策部署和日常监管提供风险舆情预警服务。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力度,全年完成1900批次。深入开展打击保健食品“四非”工作,加快推进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制度建设,对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实现100%日常监管覆盖率。

2、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加快推进新版药品GMP的实施,督导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按要求完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加强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监管,开展中药饮片经营专项整治,加强对含麻黄碱等特殊药品制剂经营的监督检查。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药品不良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认真做好新版药品GSP的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落实基本药物和药品电子监管责任。推广普及新版江苏省零售药店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评价标准。

3、加强医疗器械监管。对辖区内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开展日常监管,监管率不低于省、市相关要求。对高风险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对国家及省重点监管医疗器械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督检查实现100%全覆盖。按国家和省市部署推进医疗器械GMP实施工作。推进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提高不良事件监测报告率和报告质量。

4、加大药械稽查力度。积极开展GMP、GSP飞行检查、医疗器械“五整治”等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狠抓大案要案查处。完成省局和市局下达的评价性抽样、监督性抽样指标任务。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举报投诉处理答复率达到100%,违法广告移送率100%,确保不发生源头性重大药品安全事故。

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1、加强创建工作。积极开展省卫生镇、卫生村的复审工作,确保阳澄湖镇和6个省卫生村通过省级复审。全力推进创建健康村、健康社区、健康先进单位等工作,年内创建省级健康村1个,市级健康村10个,健康社区4个。进一步深化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年内完成1所金奖、2—3所银奖及1所铜奖学校的创建。开展单位卫生达标管理活动,__年争创卫生达标单位30个。

2、深化全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深入实施“健康促进百千万工程”,组织健康讲师团讲师和省、市健康教育知名专家开展健康大讲堂、健康知识的巡回演讲和大型义诊活动。继续利用短信平台,每周发送一条健康短信。大力推进健康教育场馆和阵地建设,新建健康教育园(健康小屋)2个,健康步道2条。大力开展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无烟公共场所等创建活动,鼓励党政机关争创无烟机关。

3、加强城乡病媒生物防治。配合__市爱健办全面做好全国灭鼠、灭蟑、灭蝇先进城市的复审。在春冬两季开展灭鼠工作,在夏秋两季开展灭蝇、灭蚊、灭蟑工作,并进一步完善城乡病媒生物防治运作保障机制。

4、加强农村改厕。重点加强对已建成的无害化卫生户厕的管理,做好生态卫生户厕建设,推广生态湿地和集中式粪水处理技术,__年计划完成200户生态卫生户厕。

七、提高医药卫生行业形象

1、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从基层和群众中收集 一批好的工作建议,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出一批利民惠民服务措施,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医药卫生工作能力。

卫生健康行业作风篇(3)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有力有序有效。建立了市公共卫生委员会,加强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完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体系。组建传染病疫情预警信息网络,开展处置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我市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5种2507例,比去年同期下降1.88%;丙类传染病6种2610例,比去年上升17.41%。一是全力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高度重视,及早部署,科学应对,严抓落实,对照应急预案,层层组织培训,全面督查落实医疗机构防治措施,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及时向市公共卫生委员会、市政府和市委常务会议汇报,同时,广泛宣传教育,协调相关部门单位,群防群控抗击疫情。目前,我市共报告确诊病例1例,累计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22名,预防服药2名,一般接触者健康监测85名,处置可疑报告事件4起,接听社会咨询电话1000余条。二是手足口病防控纳入我市重点传染病常态化管理。按照“分类管理、突出重点、一个关键”的防控策略,将早期发现并救治重症患儿作为重点对象和关键目标,加强人员培训,严密监测,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社区重点随访,积极开展健康宣教。累计报告病例627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三是霍乱、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防控平稳,无肠道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活动,加大检测力度。免费治疗新发结核病涂阳病人317人。继续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开展流脑、乙脑等新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启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前5个月共接种19.5万人次。开展乙肝、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2、农民健康工程实施服务为民。一是新农合工作再创亮点。新农合政策不断完善,均筹资标准不断提高,参保群众报销比例和报销水平大幅提高。2009年度全市97.4万人参保,参保率达99.1%,参保人数连续两年居浙江省县市首位。截止6月底,共有37.96万人次享受到新农合政策的实惠,累计报销新农合基金8337.73万元,基金使用率61.15%。同时,不断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了从村到省五级联网实时结报,5月中旬实现了在省人民医院住院直接刷卡报销。全市16镇(街道)138家村级医疗机构已开通门诊刷卡报销。中央电视台大型文献记录片《辉煌60年》摄制组专门到我市拍摄农医保工作。二是农民健康体检有序规范开展。启动第二轮体检工作,应检55.6万人,累计已完成26.7万人,疾病检出率32.8%。进一步健全体检管理制度,加强体检单位和人员资格督查,落实体检医生责任追究制。及时开展体检对象追踪服务和健康干预。三是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质量逐步提高。推行社区责任团队服务制度,组建了80个社区责任团队,成员由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组成,实行团队长划片分区负责制。开展团队长、疾控、妇幼保健医师、卫生监督协管员、责任医师等分类分层培训会,有效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3、推进居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出台《温岭市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09-2011)》,到2011年,我市要实现“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网络覆盖率100%;建立市、镇、村三级培训制度,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培训率达100%;建立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讲师团,巡讲活动以村(社区)为单位覆盖率100%。目前,我市已建立健康素养监测机构和监测评价体系,开展了公众健康素养项目干预及监测调查,分发《居民健康知识读本》每户一册,开展公民健康素养知识巡讲和健康“五送”服务活动,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水平。

市政府实事工程之一“关爱女性健康——粉红丝带”行动顺利开展。由政府买单为群众购买健康,主要对象为我市户籍且40周岁以上的妇女免费普查包括乳腺钼靶摄影检查、乳腺外科触诊和B超检查和妇科检查等价值200元的项目。普查活动按照16个镇、街道“定时定片”进行,主要通过当地政府妇联组织,向各村居、企业、学校等单位妇女发放检查卡,凭卡在市二院检查。市政府将补贴500万元用于检查费用,其余费用由市二院直接减免。普查活动为时两年,到2011年5月底结束。到6月底,已检查妇女人数2017人,今年预计3.5万人将成为受惠对象。

4、切实提高卫生监督执法能力。高度重视食品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监管,全面整治小餐饮、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餐饮单位,督查整治全市小型餐饮单位和食堂1335家,其中无证经整改合格发证185家,取缔无证476户次。严把食品安全关,确保春节、“两考”等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的食品卫生安全。全面实施校园卫生健康行动,建立健全食品定点采购配送制度和索证索票验收台帐制度,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督促指导落实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措施。推进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和“五常法”管理,207家新批餐饮单位实施量化分级评审,开展餐饮业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加大《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力度,提高用人单位管理人员和劳动者职业卫生法制意识和卫生水平。

(二)科学发展求实学明实情

局党委在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中,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局机关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学、自学、专家辅学和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丰富学习内容,深化学习效果。全系统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局班子深入基层开展蹲点调研,通过走访、座谈、民主恳谈等形式,听民声、访民情、查问题,征意见,认真梳理卫生科学发展思路,努力消除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期间,局班子和各医疗卫生单位撰写了10多篇调研文章,为卫生事业发展积极献言献策。

(三)构建和谐卫生重实践

1、积极开展“公共卫生规范年”和“公共卫生人员素质提高年”活动,提高公共卫生水平。不断深化公共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所档案规范化管理,实行公卫人员年度学习学分制,开展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公卫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进一步优化卫生行政审批工作,完善提前介入指导服务和一线办证,严格规范审批发证,优化服务,累计受理1022件,无超期和违规审批。

2、积极探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研究制定《我市医疗资源整合方案》,引导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今年重点加快地名卫生院改革,顺利完成东浦、高龙、贯庄和山市四家地名卫生院归并,实现区域中心卫生院统一管理。调整全市村级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制定了今后三年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计划,进一步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3、抓医患和谐,完善医疗纠纷调解新机制。年初制订出台了《温岭市医疗纠纷预防处置暂行办法》,成立市医疗纠纷调处中心,全市地名卫生院以上医疗单位全部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正式实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截止6月1日,共调处纠纷14起。

4、抓队伍建设,提高卫技队伍和卫生管理人员素质。调整充实了31名局管干部,加强了医疗卫生管理力量,优化了结构。顺利完成了首轮2100名医师定期考核和67名副高级职称人员推荐评审。充分发挥市医疗质控中心和农村卫生协会作用,面向基层,开展业务培训。完成217名基层骨干医生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考核,组织436名乡村医生注册培训和考试。

5、抓卫生行风,完善惩防体系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卫生系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12年工作细则》,分解任务,明确分工,强化责任。试行《党风廉政建设三书两报告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卫生效率年”活动,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降低公务支出,降低行政成本。加大医疗单位监管,进一步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开展医疗服务收费检查,加强中央、省投资项目资金监管。妥善处理投诉件61件。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1、卫生改革滞后,体制机制不畅。《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后,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职能未落实到位,对餐饮业卫生监管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未全面到位,特别是职业卫生监管体制改革滞后,制约着监督工作全面有效开展;2、公共卫生形势严峻,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伤寒、霍乱等传染病防控应急应对压力巨大,公共卫生规范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3、健康工程面广量大,提升水平仍需努力;4、医疗资源配置不佳,调整优化难度较大,基层卫生院建设任务艰巨;5、医患关系十分紧张,和谐卫生步履艰难,队伍素质面临考验,行风建设任重道远等。

三、重点工作

1、紧抓改革机遇,全面推进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围绕国家和省即将出台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和配套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全力争取国家支持项目,重点改善基层卫生院基础设施,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努力创建卫生强市,着力提升卫生创业创新能力。

2、紧抓疾病防控,保障群众健康安全。继续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全力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确保不发生死亡病例。进一步抓好手足口病、伤寒、霍乱、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继续开展镇村干部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严防输入性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认真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强化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管理,配合教育部门落实好9月份的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继续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发挥公共卫生委员会和学校卫生协调小组的作用,落实好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按省政府办公厅和卫生厅的部署,继续开展以餐饮卫生监管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卫生监管,保障市民餐饮消费安全。开展以制鞋业为重点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及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等监督检查,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

3、紧抓“两年”建设,增强公共卫生综合管理能力。推进“公共卫生规范年”、“公共卫生人员素质提高年”活动,深化公共卫生所规范化建设。继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助理监督员、村级卫生监督协管员的管理与指导,组织公共卫生规范化建设现场交流会及疾控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公共卫生整体服务水平。

卫生健康行业作风篇(4)

坚持政府主导和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基本形成了以城市综合医院为主导、以中心城镇区域医院为枢纽,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以功能性专科医院为特色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

1.1在城市综合性医疗机构方面市一院立足三个院区不同特点,切实加强管理,努力形成医院集团化发展框架;市中医医院在大力抓好中医药特色服务的同时,添置MRI并加强与上级医院合作,努力形成中西医融合发展新格局。

1.2在区镇医疗机构方面随着新一轮区镇医疗机构建设逐步到位,周市、花桥、巴城等中心城镇医疗机构服务环境、功能得到不断优化,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1.3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围绕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规划,目前已完成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29家,分别完成三年建设规划目标的82%和90%。

1.4在专科性、功能性医疗机构方面着力推进市一院传染病分院、市三院精神病分院、医学观察基地和老年护理院等一批专科性、功能性、公益性医疗救治机构建设,不断完善医疗救治整体功能。

2坚持以技术创新为第一动力,进一步加大质量内涵建设力度

围绕“质量提升年”的主题,坚持狠抓医院管理,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科学发展。

2.1强化技术内涵狠抓教育培训,促进医务人员确立遵循技术规范、严守核心制度和注重医患沟通的理念;依托专业学术组织,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评估的体系;坚持行政督查、业务指导、考核评估、技能竞赛相结合,促进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2.2深化学科建设努力形成以重点学科为主导,以特色专科为补充,以基层基础科室和社区特色项目为基础的学科发展体系。以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为抓手,深化中医学科建设。目前已拥有省级重点学专科3个、苏州市级9个。

2.3提升学术层次承办各类全国性、高层次的研讨会、培训班,加强与上海、苏州等知名科研院所的科技交流合作,营造良好学术氛围。认真实施卫生科技项目,今年新增苏州市科技进步奖、新技术项目奖和“双杯奖”7项,昆山市科技进步奖10项,向上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02项。

3坚持勤廉为民为第一保障 ,进一步加大惩防体系建设力度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形成“勤廉为民,和谐兴卫”的良好氛围。

3.1 制度保廉针对卫生采购,药品使用、医疗执业行为等重点领域新建和完善了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药品采购与使用监管工作方案等一批重点制度,初步形成了具有卫生特色的系统惩防体系基本框架。

3.2监管促廉建立医德医风、卫生行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督查机制,狠抓各项制度规范的执行和落实,推进医疗卫生管理、服务的法制化、科学化进程。不断完善卫生采购、药品使用廉政风险信息平台建设,强化科技监控。同时,注重发挥社会群众的监督作用,协力推进各项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的落实。

3.3文化倡廉突出重点对象、重点时段和重点领域,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和医德医风教育。形成了以《卫生清风》杂志为核心,以市一院“茧园清风”和中医院“清风苑”为主阵地,以各基层单位廉洁文化角、廉洁文化展示板块、廉洁文化长廊、廉洁文化网页等为基础的廉洁文化宣教体系。

4坚持惠民便民为第一导向,进一步加大卫生公益建设力度

围绕新医改“惠民利民、增进健康”的本质要求,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努力让城乡居民感受到新医改的惠民成效。

4.1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以扩大覆盖面和促进均等化为要求,建立具有昆山特色的“公共卫生服务包”,进一步明确基本、重大和特色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范围和种类。突出以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等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向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员覆盖。

4.2关爱重点人群健康扎实推进母婴阳光工程,近40万人次享受到了以“六免三关怀”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服务。认真落实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两癌”检查、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切实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完成了近16万名儿童的麻疹强化疫苗接种。继续抓好困难人群的“九全免、九减半”收费和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工作。

4.3健全卫生应急体系以创建省卫生应急示范市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一案三制”建设。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投入运行,卫生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成功应对和有效防范了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坚持和谐发展为第一追求,进一步加大行业文明建设力度

围绕“博爱、温馨、诚信、优质”的健康关爱服务品牌内涵,立足创新,发挥优势,不断优化卫生行业形象。

卫生健康行业作风篇(5)

“选购卫生杀虫剂首先要查看三证。”“使用蚊香类产品时要注意开窗通风,并不一定要把蚊虫杀死,只要能把它们驱走就可以了。”“被蚊虫叮咬后就不要再使用驱蚊花露水了。”7月6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在北京举办的卫生杀虫剂安全使用新闻会上,专家给出了这样的提醒。当天,主办方《常用卫生杀虫剂产品安全使用指南》《卫生杀虫剂使用手册》系列宣传册和挂图,这是技术管理部门第一次针对卫生杀虫剂安全使用指南。

会上,主办方还了一条重要信息――农业部近日并实施了《蚊香类产品健康风险评估指南》(NY/T2875-2015),这是卫生杀虫剂居民健康风险评估领域的第一个行业标准,标志着我国卫生杀虫剂居民健康风险评估进入了标准化时代。

据介绍,《蚊香类产品健康风险评估指南》规定了使用蚊香、电热片蚊香、电热液体蚊香等蚊香类产品居民健康风险评估的程序、方法和评价标准。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严端祥指出,该标准的与实施有三个重要意义。一是我国卫生杀虫剂居民健康风险评估研究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引进到自行研究”的转变和提升。二是登记的卫生杀虫剂产品的安全性又新增一重保障。企业登记产品时,除按要求进行大量科学试验外,还要综合考虑产品特性和使用情况,并进行居民健康风险评估,把好登记入口关。三是引导卫生杀虫剂企业研发更加安全的产品。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以特定形式,行业内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不仅管理部门可以用它来评价登记产品的安全性,而且企业研发时也有章可循,提高研发的针对性,少走弯路,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安全性评价技术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有了保障,但要发挥产品的效力,合理使用是关键。为了加强对消费者安全使用卫生杀虫剂的指导,作为技术管理部门,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了《常用卫生杀虫剂产品使用指南》,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告知消费者如何科学选购、如何正确使用卫生杀虫剂产品;同时,与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编写了《安全选用驱蚊花露水》宣传手册和挂图,形成了《卫生杀虫剂使用手册》系列宣传图册和挂图。分别是:《科学认知卫生杀虫剂》《安全选用电热片蚊香》《安全选用杀虫气雾剂》《安全选用电热液体蚊香》《安全选用蚊香》《安全选用驱蚊花露水》。

在谈到安全使用时,严端祥强调,卫生杀虫剂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商品。登记时,技术管理部门专家对企业提交的试验进行科学评审,最后的精华都体现在产品标签上。所以,消费者在使用前认真阅读标签或说明书,是安全使用、发挥产品效力的重要保障。 活动主办方同时表示,包括卫生杀虫剂在内的农药风险评估工作任重道远,为了建立、健全我国农药风险评估体系,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专门成立了农药风险评估推进工作组,全面推进我国农药风险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目前,在卫生杀虫剂方面,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正在研究杀虫气雾剂和驱避剂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将陆续实施,全面地为卫生杀虫剂的安全性把关。此外,科普宣传材料将会在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官方网站“中国农药信息网”上公开,消费者可随时免费在线阅读。

卫生健康行业作风篇(6)

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目标,结合卫生系统实际,紧紧围绕实现人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真抓实干,狠抓落实。

二、工作目标

*年实施“135”工作目标思路:即一个目标,三个进一步,五个着力。紧紧围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农村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原则,加快卫生事业的发展,深化卫生事业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建设;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医疗卫生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建设,着力推进科学管理和创新意识,着力强化医疗卫生服务的执法监督管理,着力创建和谐平安、人民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单位,着力提升医疗、卫生、保健质量水准,全面提高我县人民的健康水平。

(一)一个目标

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卫生工作总的目标。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为保证居民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们一要继续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一步提高参合率,提高农民受益水平,扩大农民受益面。二要切实加强乡(镇)、村级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三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建设。四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管和医德医风建设,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进一步推进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建设。

农村卫生、社区卫生涉及最基层的农民和普通居民的健康,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年要重点加强乡(镇)、村级医疗机构的硬件建设和人才培养,重点办好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卫生院的业务用房改扩建任务。配齐配强设备,中心卫生院添置千元以上设备5件以上,普通卫生院添置千元以上设备3个以上。实施人才兴医战略,制定和实施卫技人员培训计划,培训合格率95%以上。完成39个村卫生室的改扩建任务,村卫生所达标率80%上。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合格率95%以上。同时抓好乡(镇)、村级的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结核病防治、卫生支农等工作。建制镇的圩镇设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完善相关服务制度和措施,配备必要的场所、设备、人员。

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和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起比较完整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坚持以乡村两级为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保健体系建设,落实职能、人员和工作经费,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卫生工作,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功能。

建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深入社区,深入家庭,以促进健康为核心,实施有效的健康干预工程,控制社区健康危险因素,并对疾病实施早期诊断和治疗。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吸引和组织高素质医务人员到社区服务,改善服务质量。

(三)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行业作风建设。

医德医风和行业作风建设关系到卫生部门的形象和声誉,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健康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全。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德医风、行业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着重在制度、教育、监督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一套便民、利民、惠民的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健康,一切为了群众利益的观念。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为目标,以考核记录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状况为内容,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态度、优化医疗环境为重点,强化教育,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严肃纪律,树立行业新风,开展争创群众满意医务工作者竞赛活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重点整治服务态度差、开大处方、开高价药、小病大治、轻病重治、多收费乱收费、乱开药滥检查、收受回扣和提成等不良现象,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进一步完善公共医疗卫生建设。

一要努力争取增加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经费,指导公共卫生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各项服务。二要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提高人员技能,改善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要达到规范化建设。计划免疫接种要达到省、市要求。三要建立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农村和城镇社区卫生机构的合作机制,构建城乡公共卫生安全网。四要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健全卫生应急管理和协调机制,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完善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健全监测预警系统、医疗救治系统和指挥系统,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医疗救治体系,以及公共卫生信息预警、监测和报告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的工作任务。

要认真落实艾滋病、肺结核、乙肝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政策,落实鼠疫、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急性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完善联动机制;构建慢性病防控体系,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或恶性疾病实施有效预防、控制和康复。县、乡、村三级高危、急重孕产妇转诊管理规范,住院分娩率90%以上,以基层卫生院为单位“母婴安全乡卫生院”达标巩固率达100%。

继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卫生面貌。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促进心理健康。帮助群众掌握保健知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

继续深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发动工作,让农民群众充分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关政策和措施,让农民理解、信任和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在巩固合作医疗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扩大实施范围。进一步加强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强化人员培训工作,推进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严格合作医疗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防范基金风险,保证基金安全。加强医疗服务和医药费用的监管。切实加强农村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疾病检查、治疗、用药方面的规范、制度及行之有效的自律机制,同时,有效开展农村卫生机构及其服务行为的外部监管,对医疗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服务职能,增加投入,改善医疗卫生单位服务条件,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推广适宜医用技术,采用安全、有效、价廉药品,遏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逐步规范合作医疗补偿方案,扩大农民受益面,减少资金过多结余。积极配合做好城镇医疗保险工作,加快发展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相关政策,引导群众合理就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不同人群医疗需求,合理确定保障方式和保障待遇。同步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对经办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进一步提高对新农合的管理能力。

(六)着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管理创新。

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

一是充实医院管理内涵。医院要转变发展思路,端正服务理念,从片面注重外延发展和硬件建设,转移到充实内涵,加强医院思想道德建设、人员素质建设、文化建设和学科建设上来。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先进的管理理念、忠诚的服务精神和人道的服务文化。县级医疗机构要扩大知名度,争取将县医院挂靠成为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或省级医院分院,与技术力量强、实力雄厚的医疗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获得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功能。要坚决杜绝医疗差错和医疗缺陷,切实保证医疗安全。一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健全规章制度。二要加强执业准入管理,明确凡在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有相应的执业资格和上岗资格。三要修订完善医疗事故防范处理工作预案,强化医疗安全责任追究制,规范医患纠纷处理程序,并要求各医疗单位设置专门的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室,配置相应的设备。

二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卫生人才的选拔机制、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和落实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有利于卫生人才健康成长的机制、体制和环境。管理上进一步完善院(站、所)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观: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继续完善和实行基层卫生院长和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层领导岗位的公开选拔制度。要以满足推进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需求为目标,加快管理人才培养,培养适用型人才。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增强服务能力。以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加快基层实用型人才培养,组织具有全科医学特点的、实用性强的继续教育项目,实施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基层农村卫生人才队伍。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充实基层卫技人员。县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力争引进医学专业研究生学历医生,对引进的研究生实行一次性重奖。

三是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意见,改善医院管理。

四是加强中医药工作。促进中医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加强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掘、整理、总结、提高民族医药。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培养基层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专业人员,推广中医带徒弟等有效措施。加强中医院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

五是调整优化医疗服务资源。加快县医院、妇保院的整体搬迁工作步伐,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环境。

(七)着力强化医疗卫生执法监督职能。

一是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在广泛深入开展学法、守法活动的同时,要向社会各界特别是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广泛宣传卫生法律法规。二是加强卫生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三是逐步配齐配强检验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水平和执法能力。四是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确保医疗安全、食品卫生安全。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强化医疗安全,规范诊疗行为,继续开展整治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活动,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以落实惩防体系为重点,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积极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继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加强采供血机构血液安全监督,打击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违法行为。会同有关部门整顿医疗广告市场,严厉打击违法医疗广告,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八)着力创建和谐平安、人民满意医疗卫生单位。

要围绕“民生工程”,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行业作风,深化便民举措,畅通投诉渠道,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要与群众评议医院行风活动相结合,贯彻实施医疗卫生惠民政策,要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相结合,全力推动卫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各级医院要努力做到“环境公园化,服务宾馆化”。全面实施县中心医院、县中医院、县妇保院建设工程项目,在硬件建设、设施投入、服务水平、服务态度等方面有新的突破。继续开展“创群众满意医疗卫生单位”,要围绕让群众满意这个主题,制定本单位的工作制度和措施;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务人员的社会氛围。

(九)着力提升医疗、卫生、保健质量水准,全面提高我县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积极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和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均要达到95%以上。在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愈率的同时,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实施有效预防控制和康复。通过开展“医院管理年,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活动,切实加强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建立医德医风考核档案,医疗质量稳步提高。严格履行输血审批手续,有指征输血比例明显提高,成分输血比例稳定在95%,病历抽查合格率达100%,甲级率为88.5%,无丙级病历,模式病房开展率达100%,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金额超过药品总量的70%,指令性急救、扶贫、防病任务完成率达到100%。各医疗机构采取完善收费公示和投诉举报查处制度,增加服务窗口,通过设立导诊咨询台,配置轮椅、担架,为病人提供费用查询及费用清单等服务措施,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改进服务流程。

三、工作措施

1、落实领导责任。单位一把手负总责,要围绕“民生工程”,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行业作风,深化便民举措,畅通投诉渠道,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2、提升加快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切实做好改善民生这篇大文章。改革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加投入,维护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卫生健康行业作风篇(7)

今天我们召开2017年卫生计生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以及省市“两会”精神,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全面推进2017年卫生计生工作。刚才,市卫计委副主任李玉堂同志全面总结了2017年度卫生计生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并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会议还签订了2017年卫生计生系统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就进一步做好今年卫生计生各项工作,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卫生计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17年,全市卫生计生系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及省卫计委的决策部署,突出重点,创新特色,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深入推进健康促进模式改革,推动卫生工作向健康管理转变;注重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特色得到有效发挥;加强疾病预防工作,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成,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实施两孩政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卫生计生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并呈现诸多亮点,有的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得到了省卫计委的肯定,在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也是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卫生计生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和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疫情的能力还不足;公立医院收支矛盾突出、改革推进难度较大;卫生人才结构不合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不稳定;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任务还很艰巨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和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去年以来,从中央到省上,都高规格的召开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省委书记王三运同志对卫生计生工作作出专门的批示,这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深入推进的决心,也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强力推进健康甘肃建设的坚定信心,加快推进卫生与健康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随着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甘肃省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意见》、《“健康甘肃2030”规划》、《深入开展大健康产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制定实施,各级政府对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卫生与健康工作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全市卫生计生系统迎来了凝聚合力、加快发展的新机遇。全市各级卫生计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攻坚克难,用改革的思维、发展的眼光、有效的举措全力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突出重点,攻坚克难,着力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全面发展

2017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和市委八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健康金昌建设为主线,抓住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保支付、药品供应、分级诊疗等重点,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统筹推进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生育服务管理、中医药和健康产业发展等各项事业。

(一)统筹推动“三医”联动,在深化医改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医改目前已进入巩固成果和攻坚克难的关键性阶段,全市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抓住重点难点,完善细化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让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和改革红利。一要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在补偿机制创新、管理机制改革、人员编制管理改革、行业薪酬制度设计、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费用控制等方面下功夫。要注重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医疗行为,改善群众就医环境。通过深化改革,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医务人员获得合理合法的待遇和社会的尊重,更好的服务于群众健康。二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全市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健全完善以强基层为重点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沉、资源下沉、人才下沉,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要在坚持基层首诊的基础上,强化县级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群众感受到基层首诊的优越性。三要深化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机制,将社会医疗救助关口前移,用足用好医疗救助资金,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最大限度地缓解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要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按病种、床日、人头和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等复合型支付方式。四要深化药品和医用耗材供应保障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药品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加快实行从药品生产企业到流动企业开一次票和从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票的药品流通“两票制”,深入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二)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在健康促进改革上取得新进展。我们要抢抓国家和省上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的重大机遇,以创新的理念培育发展健康产业新业态,推进健康促进模式改革。一要推动医疗与养老融合。要创新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好医疗机构养老床位补助、养老机构医保报销、医养结合机构准入等问题,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家庭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康复护理、老年病和临终关怀服务。二要推动中医药与健康产业融合。全市卫生计生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推广药膳、药菜两用蔬菜种植、中医药养生旅游、中医药文化、医养结合等健康产业发展,利用中医药治未病优势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三要大力推进健康促进。开展公共政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等健康影响评价评估,重点职业病、放射卫生、饮用水水质和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监测的覆盖率要达到国家要求。推进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行动,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三)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上取得新跨越。我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虽然做得比较扎实,但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一些传统传染病发病率仍较高,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病人数也呈上升趋势。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切实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全市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情况的督导考核和培训指导,同时配合财政部门做好资金监管。要在落实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完善疾病谱分析制度,对发现的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提前介入,及早干预。要认真做好防治艾滋病、肺结核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健康知识普及和教育促进活动,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上升势头要给予高度重视,做好防治宣传工作。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

(四)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上取得新提升。医疗质量就是医院管理的生命线,各级医疗机构要始终把患者利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措施,围绕改善病人就医感受和就医环境,创新医院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推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增强服务能力。要通过优化诊疗流程,规范诊疗行为,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缩短病人等候时间等多种办法,为群众看病提供便利。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严格遵守工作程序,提升工作效率,强化核心制度落实,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逐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医疗服务和质量的全面改善和提升,有效防控医疗纠纷发生,切实维护卫生系统稳定。医疗服务优化民生行动的一项重点工作是要抓好卫生重点建设项目,县、区中医院迁建项目年底主体完工,市中心医院住院部综合楼、市人民医院和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等项目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各项目单位要将项目建设放到重要位置上,切实抓紧抓好,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五)围绕人口协调发展,在生育服务管理上取得新改进。一是夯实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强政策宣传,积极构建鼓励按政策生育的制度体系和社会环境。健全生育登记服务制度,推进“一次登记、全程服务”,不断优化办事程序,推行网上办事,加强出生人口统计监测,科学研判出生人口变动趋势,确保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约束性责任指标。二是提升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强化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特别扶助、一次性奖励工作质量,推动幸福家庭创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健康发展。三是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开展以新生代农民工、流动育龄妇女、流动学龄儿童为重点的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及促进行动,促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四是全面改善妇幼健康服务。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推广使用母子健康手册,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三、强化意识,提升能力,努力形成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合力

今年的卫生计生工作任务已经明确,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必须振奋精神,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卫生计生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一)增强大局意识,提升工作的推动力。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卫生与健康事业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全市卫生计生系统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正确的工作方针,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工作的推动力,动员和依靠各方面的力量解决主要问题,从而有效推进卫生计生工作。

(二)增强责任意识,提升工作的执行力。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各单位主要领导要肩负起抓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分管领导要各负其责,协调配合,抓好具体落实。要建立有效的问责问效机制,坚持目标管理,对各项重点工作,逐项细化量化,层层分解任务,不断强化工作督查,严格兑现奖惩,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卫生健康行业作风篇(8)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环境与卫生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问题关联、认知关联、政策法规关联、机构关联和内外关联5个方面,呈现出日益紧密和日益复杂的发展趋势。环境与卫生治理体系不够健全和高效以及应对环境与健康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是当前中国环境与卫生治理面临的两大主要挑战。

关键词 全球卫生; 环境; 关联性; 中国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2982.2015.07.003

基金项目:中英全球卫生支持项目三——“中国全球卫生战略研究”子课题“全球环境与卫生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简介:胡王云,女(1989年—),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环境政治。E-mail:helena_hu1989@163.com

通讯作者:张海滨。E-mail: zhanghb@pku.edu.cn

深刻理解全球环境与卫生的关联性,既需要宏观视野,也需要微观视角。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以中国为例,探讨环境与卫生的关联性在中国的表现以及中国环境与卫生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充实和丰富中国参与全球环境与治理的利益诉求的认识。以中国为研究对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国际上看,中国是当今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经济第二大国,能耗第一大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这些基本事实揭示了中国在全球环境与卫生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从国内看,目前中国正面临环境质量恶化与健康风险增大的挑战,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损害已经进入长期积累之后的集中高发期,威胁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在环境与卫生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政策响应力度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全球环境与卫生的治理。

1 中国环境与卫生的关联性

自建国以来,中国环境与卫生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问题关联、认知关联、政策法规关联、机构关联和内外关联5个方面,呈现出日益紧密和日益复杂的发展趋势。

1.1 问题关联

就问题本身而言,中国的环境与健康问题之间的关联性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建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工业规模不大、污染排放量总体较小,污染程度较轻。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缺乏饮水、排污等基础生活设施,人们对能源、食材、水源的净化处理不足,从而导致水、土等环境中的寄生虫、血吸虫、疟疾、鼠疫等健康风险增加。传统型环境污染产业的健康风险主要为与生活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密切相关的环境健康问题,对公共卫生和人体健康的损害较轻。[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但由于发展方式粗放,面临严峻的环境与健康挑战。2006年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值分别为:二氧化硫2 588万吨、氮氧化物1 523万吨、化学需氧量1 428万吨、氨氮141万吨,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3]近年来,由于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的长期积累,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引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集中爆发,中国的环境和卫生问题之间的关联性空前紧密。从世界范围看,中国面临的环境与健康问题有其独特性,具体表现在:(1)复杂性。中国的环境问题逐渐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和压缩型特点,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集中爆发,导致中国居民暴露于现代和传统双重的环境健康风险压力之中。与此同时,中国城乡和地区差异显著,健康风险分布不均。[4]城市地区主要为大气污染,农村地区主要为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中东部地区为现代型环境恶化所困时,西部仍在与传统型健康问题做斗争。(2)严重性。研究表明,近年来,一些与环境污染相关的疾病总体呈上升趋势,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公众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 2004—2005年)结果显示, 我国居民的死因谱已较30年前发生了明显变化, 由于基础设施不良等造成的传染病死因顺位大幅后移,而与环境污染关系密切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顺位前移,说明环境污染对我国人群健康的影响显著增加。[5-6](3)长期性。我国环境污染健康风险将长期存在。究其原因,一是中国工业占比大的产业结构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中国环境问题的结构性特征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二是中国环境问题历史欠账多,环境污染范围广,暴露人口多,暴露时间长,污染物暴露水平高等,短期内对健康的影响难以消除;三是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有滞后性。未来可能还有更多与健康损害有关的环境问题暴露出来,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损害将长期存在。此外,中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例上涨将进一步凸显环境污染健康风险。

与此同时,中国环境与健康问题所具有的复杂性、严重性和长期性特点导致社会动荡的风险升高。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发生的232起较大环境事件中,56起为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损害事件;37起由环境事件发展为群体性事件,涉及环境与健康问题的有19起。[7] “十一五”以来发生的Ⅲ级及以上环境事件中,25%存在健康损害风险。[8]

1.2 认知关联

这里的认知关联是指关于环境问题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特点及发展趋势的科学知识以及人们对环境与健康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建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环境卫生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局部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事件的调查,并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毒理作用以及所造成的健康损害进行了初步研究。早期的监测调查主要由各地相关部门自主承担,如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上海、沈阳、天津等大城市率先开展大气污染调查;60年代,各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有关高等医学院校对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渤海、黄海的污染状况进行持续监测。1972年,中国参加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后,开始参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监测系统中的大气监测和水质监测。[9]

1979年、1984年、1990年、2001年先后召开了4次全国环境卫生学学术会议,中国环境卫生学、环境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研究领域也逐渐拓展到对化学和物理性因素的研究、环境因素与卫生和健康关联性的基础研究以及环境和健康相结合的监测、调查以及宏观人群调查与微观实验室相结合的调查研究。[10-11]

从“六五”开始,环保部门逐渐通过开展调查研究,为环境和健康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十一五”以来,环保部门进一步加大了调研力度,开展了一系列的基础调查和研究工作,如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调查、大气污染对城市居民死亡影响研究、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等,建立了反映我国居民环境暴露行为特点的暴露参数数据库、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学、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体系等,基于我国的实际,在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不良影响方面获得了一些研究结果,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8]

2012年,原卫生部与环保部联合开展“全国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专项调查”,投资17.5亿元对全国多个重点地区开展摸底调查,年底基本完成8省试点调查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12]2013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工作方案》,提出用3~5年的时间,建立覆盖全国的空气污染健康影响监测网络。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委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明确建立气候变化与健康监测网络,开展健康风险分析和公众信息服务,实施预警和应急响应。为支持环境与健康问题的科学研究,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特别设立了“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健康影响与应对机制”联合重大研究计划。上述项目已经并正在扩大中国政府对环境与健康问题的科学认知,从而为决策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撑。

从思想认识上看,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环境与健康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升至政治高度。2013年5月24日,主席主持第六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13]李克强则指出,“基本的环境质量、不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一条底线,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14]

1.3 政策法规关联

从政策层面看,建国初期中国并没有提出“环境与健康”这一概念,相关的工作主要体现为环境卫生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总体规划与落实、科学研究、相关标准的制定三方面。从1952年起,中国发起爱国卫生运动,50年代中期,配合大规模工业建设和城市建设,确定了“预防为主”的工作指导方针,开始预防性卫生监督。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则进一步明确“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造福人民”的24字方针,随着“两管、五改”活动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国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人均期望寿命已从解放前35岁增长至74.8岁。[15]

改革开放以来,环境卫生领域的政策稳中有变。1983年、1986年、1991年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环境卫生工作会议,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一方面,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将改善饮水卫生条件、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指导、把环境卫生建设纳入村镇规划和建设、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法规作为四大工作重点。[16]另一方面,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新挑战,原卫生部于1980年颁发《全国环境卫生监测站暂行工作条例》,在全国19个省、市防疫站环境卫生科或职业病防治院(所)的基础上建立起环境卫生监测站。2003年SARS以后中国政府已将环境卫生体系建设纳人国家长远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目标。与此同时,中国环境与健康工作的范围逐步超出传统的环境卫生领域,2007年11月,原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等18部委联合制订并颁布了《国家环境与健康计划(2007—2015)》(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该计划是指导国家环境与健康工作科学开展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不仅要求卫生、环境部门和其它相关部门加强合作,还设计出目标明确、策略清晰、保障完备的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17]2011年9月,环保部《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将体系建设、风险管理能力、统筹规划、重点地区主要环境污染物健康影响调查、决策的财政支撑与科学支撑、宣传教育七个方面作为工作重点。在具体细节上,结合新形势、新挑战做了调整: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更强调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源头控制,在实际工作中照顾地区差异;明确将立足风险管理作为核心任务,强调从技术支撑机构、人才培养、信息基础和共享能力平台、国际交流与合作、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强能力建设;部际协调方面,更注重信息通报制度的完善、不同部门各自规划目标之间的融合、统筹,如将原卫生部健康规划、疾病防治与环境部、工业部《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相结合。[18]

从法律层面看,建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涉及环境与卫生的法律很少。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中包含减少环境污染所致人体健康损害的目标与手段,但不同类型法律法规在目标的明确性、手段的针对性、机制的系统性上有所不同。宪法对环境、人体健康分别给予重视,但这两种目标并没有明确联系在一起,只是在环境保护中暗含了健康保护的目的;环境领域的法律法规在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具有保护人类健康免遭环境污染影响的功能。2015年生效的新《环境保护法》在总则第1条中明确提出要“保障公众健康”,并新增第39条,规定国家要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这是第一次在法律层面对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进行了明确,开启了中国环境与健康保护工作法制化的新局面。各环境单行法则致力于通过监管各种媒介或农业、粮食产品本身带有的污染物、有害物质来降低环境健康风险。卫生领域的一些法律法规如《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均涉及环境与人体健康。此外,《刑法》、《民法》、《劳动法》、《中国可再生能源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等其它非环境、卫生领域的法律法规中亦包含有环境卫生相关条款,对前述法律法规起补充、辅助作用。

从环境与健康标准看,中国目前的环境与健康标准主要由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的环境标准体系及卫生部门制定的环境卫生标准组成。20世纪70年代以前制定的标准比较少。第一部全国性管理生活饮用水的技术规范是1955 年5 月颁布的《自来水水质暂行标准》。第一部环境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于1973 年颁布。截至2010 年6 月,在不同领域制定或修订的部级环境标准达1 351项,环境标准体系已初具规模。现有的环境卫生标准则涵盖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环境空气卫生标准、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等。此外,质检总局和建设部也制定了一些相关标准,如《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等。

1.4 机构关联

建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环境与健康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环境卫生工作,基本上由卫生系统承担。[19]改革开放后,随着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中国的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逐渐超出原来的环境卫生工作范围,机构建设不断加强。2003年非典之后,原卫生部在卫生监督局设立环境卫生处,加强对全国环境卫生监督管理的组织和领导。2005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在科技标准司下设立了环境健康与监测处作为专门的环境健康管理机构,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下属单位成立了专门的环境健康研究机构。为加强卫生部门与环保部门之间的合作与部际协调, 2007年2月,原卫生部和环保总局联合制定《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健康工作协作机构》,决定建立环境与健康工作领导小组、环境与健康工作联合办公室、环境与健康专家咨询委员会、环境与健康主题工作组。领导小组采取双组长制,组长由原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分管领导担任。该协调机制还建立了领导小组例会制度、联合办公室工作制度、共同协调地方工作制度。在环境与卫生的监测、调查和研究方面也进行了初步分工。[20]

2007年11月,《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出台。为推进该计划的实施,先后成立了国家环境与健康领导小组、跨部门工作协调小组和国家环境与健康专家咨询委员会,并相继召开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国家环境与健康领导小组会议。目前,在中央层面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环保部共同牵头、其它相关部门共同协作的国家环境与健康管理体制基本成型。

1.5内外关联

与国际组织的互动越来越密切是中国环境与卫生关联性的一个重要特点。从全球层面看,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是全球环境与卫生治理中最重要的两个专业性多边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对环境引发的健康问题的关注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所引发的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并超出了这些国家自身的控制能力,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专门对环境健康进行了定义,强调环境健康是指“在理论与实践中,评估、校正、控制和预防这些潜在的环境因素对当代和后代的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2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也开始将环境与卫生问题列入议事日程。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在东亚地区发起应对环境与健康挑战的倡议。中国作为这两个机构的重要成员,做出了积极响应。2004年11月24—26日,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区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召开东盟与东亚国家健康与环境高层会议。会议的目的:一是审视、评价东南亚和东亚区域共同面临的环境卫生问题和挑战;二是探讨如何加强卫生、环境两部门以及亚洲区域的合作,促进区域和国家环境卫生政策制定,解决共同面临的环境污染以及由此产生的健康危害问题,中国政府派团出席了会议并当选为会议主席。迄今为止,已举行了四届东盟与东亚国家健康与环境高层会议,推动了《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的颁布和实施。

2 中国环境与卫生治理面临的挑战

2.1 环境与卫生治理体系不够健全和高效

一是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的现代环境与健康治理理念尚未真正树立起来。传统上中国的环境治理主要以污染防治为主,重点在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尚未在政策层面充分体现以人群健康为中心的环境治理思想。二是环境与健康治理的机构设置不全。目前,尽管已经在国家层面设立了专门机构,配置了相应的专业人员,在卫生部门和环保部门之间形成了协作机制,并且初步明确了行动计划涉及的18个部门之间的责任,但在地方层面这一机制尚未形成,也未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目前在地方层面既无专门机构,也无专门人员,工作主要由其它机构代管,工作效率低下。[19]三是部门之间的行政管理职能不够明确清晰。在国家“三定”方案中,环境与健康的管理职能既没有授权国家卫生计生委,也没有授权环保部。由于环境与健康工作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职能分工对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应对环境与健康风险至关重要。四是中国环境与卫生治理体系中的环境与健康的预防体系、监测体系、风险管理与预警机制以及应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2.2 应对环境与健康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

一是应对环境与健康问题的技术支撑能力不强。从科研方面看,长期的系统化基础研究不足,缺少规范的环境与健康调查方法。一些重要的领域如环境污染导致人体健康损害的致病机理、暴露途径、暴露生物标识物的确定,有害污染物的健康危害评价指标和分析测试技术以及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研究成果对决策的支持不够,不能为有效应对环境健康事件、开展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提供有效支撑。从对中国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国情了解程度来看,基础数据匮乏严重制约了中国解决环境与健康问题的能力。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再开展全国性或区域大规模环境与健康调查工作,基础性、连续性的调查和监测也未能纳入常规工作。由于基础调查不足和基础数据缺乏,难以摸清中国环境污染导致人群健康损害的地区分布、健康损害程度和趋势演变等情况,难以出台有效的应对措施。[8]

二是政策执行力比较薄弱。由于资金短缺、人员不足、重视不够、法规不完善等多种原因,各级政府在实施国家制定的环境与健康政策方面不到位。今年是《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年)实施的最后一年,但迄今只有云南等少数几个省份制定了地方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凸显了中国环境与健康政策执行力比较弱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怎样应对后工业时代健康风险 [EB/OL]. [2015-06-21]. http://qstheory.cn/sh/wsyjk/200910/t20091023_13623.htm

[2] 健康风险与暴露行为有何关联?[EB/OL]. [2015-06-21]. http://cenews.com.cn/kp/hjkp/201403/t20140319_771638.html

[3] 曲格平:环保投资占GDP比重须达到2%以上[EB/OL]. (2014-06-05)[2015-06-21]. http://chinatimes.cc/hxsb/comment/sheping/140604/1406042038-135707.html

[4] 王五一, 叶敬忠, 张世秋, 等. 环境与健康:跨学科视角[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5] 陈竺.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M].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

[6] 柯屾, 于云江, 侯雪松. 我国环境与健康现状的文献调研[J]. 环境保护, 2005(8): 68-71.

[7] 刘鉴强.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3)[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 熊跃辉. 加强环境与健康工作是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必然趋势[J]. 环境保护, 2014(23): 29-32.

[9] 郭新彪. 环境健康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

[10] 韩京秀, 武薇. 我国环境与健康研究现状与未来[C].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文集, 2005.

[11] 陈学敏. 环境卫生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2] 廖琴, 曾静静, 曲建升. 国外环境与健康发展战略计划及其启示[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4, 31(7): 635-639.

[13] :决不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EB/OL]. [2015-06-21].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3_05/24/25692521_0.shtml

[14] 李克强:不损害民众健康的环境质量是底线 [EB/OL]. [2015-06-21].http://news.eastday.com/c/20120105/ u1a6293243.html

[15]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EB/OL]. [2015-06-21]. http://gov.cn/jrzg/2012-12/26/content_2299538.htm

[16] 陈学敏. 环境卫生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7] 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正式启动 十八部门共同应对环境疾病 将开展不同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风险评估[EB/OL]. [2015-06-21]. http://news.sina.com.cn/o/2007-12-03/094513011382s.shtml

[18] 关于印发第二次国家环境与健康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有关文件的通知[EB/OL]. [2015-06-21]. http://zhb. gov.cn/gkml/hbb/bgth/201203/t20120305_224243.htm

[19] 苏杨. 中国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的过去、现在与未来[C]. 第四届国家环境与健康论坛文集, 2009.

[20] 关于印发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健康工作协作机制的通知[EB/OL]. [2015-06-21]. http://zhb. gov.cn/gkml/hbb/gwy/200910/t20091030_180706.htm

卫生健康行业作风篇(9)

2020年以来,市卫健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法委的安排部署,全面落实平安创建的各项工作措施,重点整治行业突出问题,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以过硬的举措推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平安创建顺利开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

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以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把平安创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局党组把平安创建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班子成员分片包点责任到人。狠抓工作落实,力争在深挖整治上见成效,在长效常治上下功夫,推动医疗监管长效机制建设,从制度上实现医疗乱象的源头治理。

二、聚焦行业突出问题,开展“荆楚卫健清风行动”

6月8日,市卫健局印发《XX市开展“荆楚卫健清风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卫生健康发〔2020〕12号),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问题导向、协调推进”的工作原则,系统开展“五个一”活动,推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自我检视,促进卫生健康行业突出问题整改落实。

一是开展行业价值观大讨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关于卫生健康系列讲话精神以及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系列文件精神,紧扣“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开展大讨论。

二是开展行业作风大体检。聚焦卫生健康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自查自纠、立行立改。

三是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按照“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总要求,开展医疗风险隐患大排查。

四是开展医疗服务大改进。紧紧围绕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有关要求,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健全质控体系,落实核心制度,加大关键部门、关键环节风险防控,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五是开展综合监管大提质。深入开展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充分运用卫生执法监督职能,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执业行为,严肃查处违规医疗广告和虚假信息行为,维护医疗秩序。充分运用医疗服务智能监管系统对医疗机构实施全流程监管。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将结果运用于等级医院评审、医院绩效评价、重点专科遴选、执业行为积分、职务职称晋升之中。

三、聚焦平安创建,深入推进“平安医院”创建

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平安创建常态化、长效化,持续巩固提升平安创建成果,在源头治理,从根本上遏制黑恶势力滋生。

一是加强考核评价。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及考核评价标准的通知》(国卫医函[2019] 209号)文件精神,加强考核评价。督促各类医疗机构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完善医院内保系统,着力解决医院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加强医院规范化管理,强化重点线索排查移送,防范发生违法案件和舆情事件,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

卫生健康行业作风篇(10)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及2009年卫生工作的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全县卫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城镇医疗卫生改革和农村卫生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全县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卫生资源、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越上了一个新台阶。

1、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显著加强,重大疾病、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救治和控制。全县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2岁,人口出生率7.4‰,死亡率4.2‰,人口自然增长率3.2‰,婴儿死亡率13.26‰,孕产妇死亡率95.6/10万,初步达到“十五”计划规定的目标。

2、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2009年底,我县成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局,2009年8月,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了《关于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经费供给方式改革的通知》,将乡镇卫生院的人、财、物、经费划归县卫生局按职责管理,标志着我县全面完成了农村两项体制改革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为我县农村卫生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全县现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294家,其中综合性医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保健、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机构1所,乡镇卫生院7所(其中3所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所,卫生所10所,村生室109所,地名卫生室70所,其他医疗机构89所;全县编制床位共383张,千人床位数2.1张;卫技人员794人,千人医生数2.1人,千人护士数1.2人。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3、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强,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全县卫生系统抢抓移民搬迁机遇,加大政策争取和对口支援力度,共完成公建房面积16470平方米,宿舍楼44913平方米,医疗卫生机构面貌得以根本改善。拥有ct、彩超等先进医疗设备,能开展脑外、胸外等疑难手术,120急救服务得到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均能进行常见病诊治和一般急诊救治。边远农村缺医少药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4、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通过近五年来的努力,全县基本做到了村村建有卫生室,初步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农村的卫生状况得到较大改观,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农村安全卫生饮用水、卫生厕所覆盖率分别达到87.47%、53.1%,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开课率100%。

5、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预防保健得以强化。“十五”期间,抓住非典防治契机,大力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共争取医疗救治体系国债项目、世行贷款项目、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项目等公共卫生建设项目12个,累计投资900万元。重点加强县紧急救援中心、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区、发热门诊建设,初步改善了公共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地方病、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全县共报告传染病591例,发病率319.09/10万(比往年上升,主要原因是将丙类传染病纳入了报告范畴),传染病漏报率3.1%,传染病死亡率为0,“五苗”接种率96.65%。全县实现了血液“三统一”管理,无偿献血比例达100%,年采供血量达16万毫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取得突出成就,2009年新县城荣获“全国卫生县城”称号。

6、卫生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通过贯彻实施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母婴保健、执业医师、医疗机构管理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起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组建了××县卫生监督局,加强了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了卫生执法水平,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正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7、行业作风进一步好转,医疗服务行为逐步规范。狠抓医院运转机制改革,扎实开展了“医院管理年”活动。围绕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不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少医患矛盾。进一步规范完善了药品和卫生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大力整治开单提成、收受“红包”等不良行为,切实树立了“窗口”行业的良好形象。

五年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卫生部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行业作风进一步好转,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工作职能、工作观念、工作作风、工作重点发生了明显转变,研究、探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今后卫生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志们,五年来卫生工作取得的成就,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卫生工作者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卫生局向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县委、县政府,向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向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我县卫生改革与发展,着力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果。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要求,要重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全面推进我县卫生改革与发展,努力开创卫生工作新局面。

“十五”期间,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力的发展保障,尤其是我们抓住移民搬迁机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我县人民的就医条件,进一步提高了疾病诊治水平,推动了卫生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与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卫生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资源配置不太合理。急救能力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卫生投入的有效机制尚未建立,难以满足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落实国家卫生经济政策的难度较大。三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相对缓慢,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卫生人才缺乏、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农民医疗保障制度未建立等问题。四是突发公共卫生应对能力需进一步加强,防病治病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环境变化、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公共卫生任重道远。五是广大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映还比较强烈。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且要切实加以解决。

总之,对当前卫生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既不能只看到成绩;也不能只看到问题和困难。我县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同时一些突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机遇与困难同在。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在制订规划、政策和措施上下大气力。一方面,要深刻地认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既有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也有受现阶段条件限制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艰苦的过程。另一方面,更要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信心,深化改革,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做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卫士,不辜负党和政府的重托,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

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县的卫生事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县委、县政府对卫生事业高度重视,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予以倾斜,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二是宏观政策的机遇,从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等都被提到重要议程,卫生事业将有更全面、更有力的政策保证;三是我县处于中西部结合区,县域经济获得跨越式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不断转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医疗保健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将直接拉动卫生事业发展;四是我县作为三峡库区县,区位优势明显,这必将带动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五是医疗卫生体制

改革已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为三级卫生网络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六是经过非典的洗礼,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精的卫生专业队伍,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

我们要善于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大趋势下把握全局、找准位置,抢抓机遇、谋划未来,朝着更加宏伟的目标乘胜前进。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十一五”时期我县卫生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卫生发展框架,构筑起费用相对低廉的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服务、康复保健网络。到2010年,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反映居民健康的主要指标达到“两个走在前列”的目标。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制定了《××县卫生事业“十一五”及2020年远景规划纲要》,已经县委县政府批准。提出的主要指标

包括: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4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传染病发病率比“十一五”期间下降10个百分点;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着眼大局,抓住关键,把握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我们要深刻认识卫生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对卫生工作的要求,深刻认识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渴求和对广大卫生工作的期盼。我们一定要从对党和国家负责,对人民健康负责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进一步转变职能。一是预防控制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是发挥主导作用,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三是加强卫生行业监管,维护群众经济利益和就医安全;四是加大卫生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五是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改善群众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和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

第三,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一是要提高从宏观战略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认识做好卫生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解决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问题。二是要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要用发展的眼光、理性的智慧和改革的思路促进卫生工作。三是要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既要能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又要善于处理好各种复杂利益关系。四是要提高统筹、协调发展卫生事业的能力,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发展卫生事业。

第四,要把握重点。一是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全面落实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把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二是把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为重大历史使命,加大工作力度,力争有所突破。

第五,要明确要求。一是坚持科学发展。采取更加积极、更加有力的措施,乘势而上,抢抓机遇,保持卫生事业平稳较快地发展。既要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又要有较好的发展质量;既要注重卫生服务的水平与效率,更要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与和谐。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医疗卫生服务公平,使人民群众共享卫生发展成果;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将维护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反对盲目追求单位和个人利益,切实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中,落实到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各个方面。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提高改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的问题,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第六,切实加强卫生系统自身建设。一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重点专科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强卫生管理理论和政策研究,着力提高卫生管理的水平,加大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部门支持协调的力度,为卫生事业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三是不断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着力解决卫生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加强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促进医疗服务行业风气的好转。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做好2009年各项卫生工作

根据全国全省全市卫生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结合市政府与县政府签定的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我县今年的工作重点是: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督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要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健全职能、落实责任、增强能力、提高水平、改善服务、完善机制上来。一是抓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完善疫情报告制度,确保全县网络直报率达100%。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漏报率控制在5%以内。二是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和应急处置指挥系统。我局制订了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控应急预案,成立有应急处理办公室,每一个医疗卫生机构都要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和检查。三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开展技术能力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充实现场处置力量。四是加强卫生检验检测支撑体系建设,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提高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五是积极主动向政府汇报争取落实卫生投入政策。六是建立健全目标责任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实行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一是加强以非典、人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等为重点的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准备。按照《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加强与流感防治有关的健康教育和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的监测,及早发现非典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提高工作水平。加强乙脑、流脑、钩体、疟疾、出血热等重点疾病和三峡库区疾病监测。加强农村地区及农村学校的呼吸道与肠道传染病突发疫情的防控与应急处置。二是整体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全县在80%以上的娱乐场所实施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孕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达到95%以上,监测高危人群3000人,一次性注射器使用率达到100%,杜绝非法采供血,无偿献血率达到100%,自愿无偿献血率达到75%;“四免一关怀”救助政策落实率达到100%。三是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和防治措施,全县发现新涂阳肺结核病人82人,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督导治疗(dots)覆盖率达到100%,综合性医院肺结核病和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率达到90%以上,采取形式多样的结核病科普知识宣传活动,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城区达到70%,农村力争达到60%。四是继续宣传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落实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免费政策。加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和流动人口的管理,确保安全接种,提高免疫接种率,“五苗”全程接种率达95%以上。

(三)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夯实基层卫生组织,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和完善“四个体系”。一是要按照宜昌市卫生局等六部门印发的《宜昌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方案(2001-2010年)》要求,全面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为全市提前一年实现省政府提出的“到2010年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部地区先进水平”的奋斗目标而奠定良好基础。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卫生室创建工作,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今年是创建甲级村卫生室关键年,要巩固2009年的创建成果,继续做好村卫生室创建工作,确保今年完成40个村卫生室的创建任务。大力提倡县直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巩固和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提升农村卫生服务的综合能力和水平,重点是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传染病、地方病、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信息直报系统和医疗救治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救治预案,做好防治经费,药品和物质的储备,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重大疾病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救治能力。四是认真贯彻“一法两纲”,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为目标,巩固降消项目的成果,提高住院分娩率,确保母婴安全,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34/10万以下,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加强产科建设及妇幼保健人材培养。五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实施县、乡卫生监督管理一体化,加强农村卫生监督网络和队伍建设,完善乡镇卫生监督员的配备,及时开展培训,依法加大对农村医疗市场、食品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饮用水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管理力度。六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力争2009年在我县全面实施,切实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积极争取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早日实施。尽快组建高阳镇卫生院筹备组,争取高阳镇卫生院与高阳镇集镇同步建设。

(四)深化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各医疗单位要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作为主要目标,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需要各方面的紧密配合、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深层次原因,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部门协调,采取综合措施,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是改革医院内部运行机制,规范收支管理和人员分配管理,严禁个人收入与业务收入挂钩。二是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规范医疗服务项目,严格执行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三是改进药品采购管理,规范药品采购行为,降低采购成本和药品价格。四是完善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医疗服务费用查询制度和一日清单制度。五是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单病种费用限价制、抗生素类药物限用制和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各单位对医生的处方进行定期评估,监督合理用药,切实降低病人负担。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要确定每门诊人次、出院人次的医药费用的下降比例。六是大力整顿药品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进一步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和投诉处理制度,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七是加大卫生院院长、中心主任的职责,对“一把手”实行任期目标考核,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医院院长的第一责任,院长要把提高医疗质量,加强科学管理,提供安全服务,控制医药费用作为当前管理工作的重点。对管理混乱、医疗纠纷不断、群众意见大、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严肃批评和处理。

(五)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确保医疗安全。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轻病人负担”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全县医疗卫生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和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制度,制定便民利民措施方便患者就医。一是按照《宜昌市医院管理综合评价实施细则》的标准,对全县医疗卫生单位进行综合评价。二是探索和建立医院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三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卫生局关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思路和办法;组织推行医疗机构四合理制度(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病人负担。四是进一步加大《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执法力度,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对发生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必须依法处理,处理结果要与年终考核、评先挂钩。继续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湖北省发展中医条例》,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加强中医药工作。

(六)加强卫生法制建设,推进卫生监督工作。2009年全县卫生监督工作要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行政。要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观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以食品安全、医疗安全、职业卫生安全等为重点,依法开展各项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全面推进卫生行政综合执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卫生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今年卫生监督工作要认真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高综合执法能力。要按照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以机构建设、执法能力建设和人员培训为重点,进一步理顺关系,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县、乡两级卫生监督网络,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确保社会监管和行业监管两大职能的履行。二是加强卫生监督机构管理,不断优化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加强层级监管,落实责任。贯彻实施卫生部《卫生监督稽查规范》,做好培训、指导、督查、考核、评估等工作,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追究制,强化责任意识、营造竞争氛围,增强卫生监督机构活

力,树立卫生监督良好的社会形象。三是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履行卫生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要职责,要扎实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行动,做好餐饮单位、学校食堂等集体用餐企业的食品卫生监管,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今年古夫镇大中型餐饮单位、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定率要达到100%,加强重大接待和重要活动期间的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做好食品卫生监测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告抽检信息,加强食物中毒预防、预警、预报、预测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无偿献血法》,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采供血各个环节的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行为,保证人民群众用血安全。深入贯彻《职业病防治法》,依据职能分工,以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实施劳动者健康监护的情况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情况为重点,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做好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加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重点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小旅馆、小美容美发、浴室的管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贯彻《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全县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任务,做好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七)以创建为龙头,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为先导,促进城乡爱国卫生工作的同步推进。一是巩固古夫镇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继续开展创建卫生镇(村)活动,峡口、南阳、黄粮要争创市级卫生城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结合生态农业和能源建设工程,以建设美好环境、健康教育、除害防病为主要内容,提高群众的卫生文明素质,改善农村卫生面貌和农民生活质量。二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全民健康意识。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健康教育示范医院活动。县预防保健中心要创建市级健康教育示范医院。广泛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抓好艾滋病、结核病、禽流感等重点疾病防治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三是组织开展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四害工作,防止病媒疾病的传播。要加强以环境防制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强化管理,改变过分依靠化学药物杀灭的方法。四是以“营造清洁环境,创造美好家园”为主题,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要广泛动员群众和社会力量,针对群众反映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有重点地改善环境卫生面貌。农村以治“五乱”为重点,改善村容村貌。

卫生健康行业作风篇(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劳动者的作业环境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由于部分行业和地区,过度重视经济的发展,部分企业对工人的保护和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明显滞后,职业病中毒事件接连发生,劳动者的职业性危害已经成为了我国政府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和公共安全问题。作为全球最大的木制家具制造供应的国家,我国年家具出口总量位居全球第一,与家具制造企业快速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木制家具制造行业作业环境和劳动者职业健康总体形势不甚乐观。作为一个传统产业,木制家具制造业存在着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我国多数木制家具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简陋,多以人工操作为主,企业规模小,受害人数多,职业病危害防控形势严峻。

1木制家具企业职业危害及防护调查分析

1.1木制家具制造

企业主要生产工艺流程木制家具制造企业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基本相同,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基本工艺为木材的切、打孔、刨、开榫、组装等。油漆饰面工艺大都是烘干、喷漆等,部分企业有缝纫、喷胶等工艺,设计金属部件的企业存在钣金、电焊等工艺。使用到的主要生产设备有板材锯、下料锯、开槽机、雕刻机、刨床、打孔机、打磨设备等,作业方式为机械自动化作业与人工操作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原辅材料有板材、木材以及不同种类的胶、稀释剂、油漆等。

1.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木制家具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主要有:木料加工打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振动、粉尘;喷胶工序中使用到胶,会释放甲醛等有害气体;喷漆、调漆过程中使用的稀释剂及油漆,含有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丙酮、正己烷、环己烷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焊接维修过程中存在电焊弧光、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等有害因素。

1.3职业病防护设施

多数木制家具企业在木工岗位仅设置了局部排风除尘设施,打磨场所一般是使用排风扇或者轴流风机进行通风除尘,打磨、木工岗位的防护设施大都不能满足实际除尘的需要;一些企业车间地面、机器上的积尘没及时清扫,易导致二次扬尘的发生。喷漆房的防护设施参差不齐,大都不能完全具备水幕、上进风下出风和正负压结合的通风排毒设施。绝大多数企业存在未给稀释剂、油漆桶加盖封闭的问题,开封过的稀释剂和油漆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1.4个人防护用品

作为劳动者健康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个人防护用品是预防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重要措施。多数劳动者和企业对油漆、稀释剂等化学物品的危害较为重视,对噪声和粉尘的危害重视不够,使得防尘口罩和防噪耳塞配备率高于油漆工人防毒口罩的配备率。但企业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型号、性能千差万别,也使得防护效果变得参差不齐,有的防护用品并不能起到防噪、防尘、防毒的作用,不能有效保护劳动者健康。

1.5应急救援设施

木制家具制造企业大都要进行喷漆作业,设置有喷漆房、油漆及稀释剂储存室,由于油漆、稀释剂是有机溶剂,含有挥发性气体,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易造成急性中毒,但部分企业并未在喷漆房、油漆及稀释剂储存室等室内作业场所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露报警装置,一旦遇到突发急性情况,容易导致劳动者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2木制家具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调查分析

2.1管理制度计划欠缺

很多木制家具企业对职业卫生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使制定有关制度与计划,但大都未能有效落实。

2.2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程度对职业健康促进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具备一定的职业卫生知识,才能在工作过程中按照操作规程合理操作,并能有效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防护设施。由于多数木制家具行业规模小,劳动者知识文化水平偏低,对职业卫生知识了解不多。而且企业没有组织劳动者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使得劳动者不能及时学习职业卫生有关知识。

2.3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多数企业未开展上岗前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开展的企业较多,但体检率较低,接害较重的劳动者进行了体检,部分劳动者未能进行体检,体检的项目内容不全,未能完全覆盖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4职业卫生认识不到位

一些企业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不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及职业卫生“三同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动接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意识不强,由于担心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等,可能招致监管部门的处罚,不能积极协调配合职业卫生检测与调查工作,资料提供不全,停开部分生产设施,使评价检测的结果不能有效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职业危害状况。

3对策及建议

3.1加强职业病防护和应急救援措施

(1)尽量优先选用低毒或无毒的油漆、稀释剂、胶黏剂等化学用品,避免使用含有甲醛、苯等高毒物质的以及非正规厂商生产的产品。

(2)在总体布局上,应将可能接触的化学毒物的作业与可能接触的粉尘、噪声作业分开布置,尽量避免尘毒交叉接触。

(3)粉尘较大的打磨作业应单独隔离布置,并设置局部通风除尘设施;对有可能产生粉尘的作业岗位设置中央除尘系统。

(4)使用油漆、胶黏剂、稀释剂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场所,如喷漆房、擦色修色场所,应单独密闭设置,尽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工艺,避免人工直接操作;在喷漆房等场所设置侧吸罩或者上送风下排风装置,并采用正负压相结合的通风方式,确保新鲜空气通畅;使用水帘机进一步对油雾、漆雾等进行吸附,确保喷漆房毒物能及时有效排出;安装冲淋洗设施,对地面和墙壁的油漆污垢进行定期清理。

(5)油漆、稀释剂、胶粘剂等化学毒物应储存在专门的库房中,储存量、储存方式、储存条件等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作业场所盛放的稀释剂、油漆等容器应密闭,在使用后应加盖密封或者存放到通风柜中。

(6)在喷漆房、油漆储存室等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燃易爆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

(7)尽量选用噪声较低的设备,并对打磨、刨面、切割等高噪声设备采取相应的吸声、消声、隔声等措施。将设备合理布局,并对高噪声设备集中布置,尽量避免噪声的叠加。

(8)加强个体防护,进行锯、铣、刨、钻等作业时,劳动者应佩戴防噪耳塞、防尘口罩、防护眼镜、工作服等个人防护用品;喷漆、喷胶、擦色作业时,劳动者应佩戴防毒面具、液态化学品防护服、护发帽、防渗透手套等。

3.2职业病危害防治关键岗位

木制家具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机械加工、开料、打磨工序会产生噪声和木粉尘,可能引起的法定职业病为职业性噪声和木工尘肺病;喷漆、晾漆、拼板等工序会存在酯类、苯、甲苯、二甲苯、异氰酸酯、醇类、甲醛等多种化学有毒物质,可能引起的法定职业病包括二甲苯中毒、甲苯中毒、苯所致白血病及、苯中毒、甲醛中毒等。因此,上述岗位为木制家具制造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关键岗位。

3.3深入宣传职业病防治工作,提高职业卫生认识

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职业卫生知识水平。要利用多种形式比如讲座、画报、专题培训、电视短片等深入宣传《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的知识、行为和意识。

3.4加强过程管理,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

由于木制家具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较多,而且危害情况较重,易对劳动者健康造成损害,因此作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企业,应有效落实职业病防护措施,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各项制度的过程管理并确保实施,切实有效的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3.5定期开展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工作

企业应定期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及时了解自身的职业卫生状况,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公布岗位的检测数据,告知劳动者。

3.6定期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定期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对上岗前和离岗时的劳动者也须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体检,将检查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劳动者个人监护档案,对劳动者职业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监管。

4结束语

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原则,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加强安全防护能力,确保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勇毅,王希,姜亢.家具制造企业尘、毒及噪声控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37(6):6-10.

[2]陈薇,周雪薇.中小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J].安全,2013,(1):42-46.

[3]刘筱婕,王静宇.论我国职业安全监管体制的变革、现状问题与完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4):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