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教师音乐实习见习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7-20 19:16:54

教师音乐实习见习总结

教师音乐实习见习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31

音乐使单调的生活变得趣味,音乐使平静的心灵变得热情;音乐使悲观的人相信希望,音乐使乐观的人积极向上。音乐就是有一种魔力,它能向人们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世界,即使这是一种想象的世界,人们也可以在音乐的世界中翱翔、洒脱。学生们选择学习音乐,有的是爱上了乐器,有的是爱上了唱歌,但是无论出于怎样的目的,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就有责任将音乐知识进行传递。总结多年的音乐教学历程,我觉得在音乐教学中要讲究“读”与“独”。

一、读

音乐的学习并不是学唱一首歌,学弹一首曲子那么简单。音乐学习又包括多个方面,例如声乐、器乐。不同的学习方向,也就存在着不同的教学方向。但是,只要是选择学习音乐,学生们都必须先学习基础。“千里之提,始于足下”的道理就是让学生们重视基础的学习,好高骛远与脚踏实地的选择也将改变学生们学习的成果。作为音乐教师,我觉得要先教育学生们脚踏实地地“读”。

(一)读理论

很明显,音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强大的理论基础是学生们练习音乐的前提。因此,读理论知识是学习音乐的重要程序之一。理论知识能帮助学生们从根本上去了解音乐,能帮助学生们从客观的、理性的眼光看待音乐。即使音乐与情感、思想等感性观念密不可分,但是掌握理论知识学生们才能学会鉴赏、分析音乐。并且,就目前学生们的情况来看,他们对于音乐理论知识了解基本为零。至于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甚少,而且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并不在意。并且,由于家庭环境与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们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也参差不齐。如果教师们贸然开始进行音乐深层次学习,就会造成大多数学生学习吃力的想象。因而,在教学音乐时,教师们首要提出的是理论学习。作为教师,我们都理解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因而教师们还要挖掘有趣的理论教学方法,从而协助学生们更为轻松、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

(二)读“历史”

音乐是情感的诉说,音乐是思想的表达,音乐是故事的讲述,音乐是人生的总结。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我们就要追溯到底,这就是我所说的读“历史”。不管学习什么音乐,摇滚、爵士、民歌等等,首先我们要学习的是它的起源、发展。学习一种音乐,要领是掌握它的特点,而音乐特点的把握就是从音乐的成长中去汲取。当然,每一种音乐的特点我们都可以在各种各样的教科书中找到。但是,这种特点的呈现只是字眼的呈现,它只是一种纯粹的观点,它不是音乐的代表。换一句话说,学生们只能理解这种特点字面意义,但是在学习音乐时他们就不能有很好的感受,不能从情感上与音乐的特点产生共鸣。读“历史”能让学生们对音乐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楚,经历了才会有所感悟,有感悟才会有情感,有情感的学习才是学习音乐的最佳状态。读“历史”的根本之意就是让学生们对音乐产生情感,然后带着情感去学习音乐。当然,读“历史”是学习音乐的过去,音乐未来的发展还是需要年轻学生们的参与,培养音乐情感能让他们在前进改革中勿忘音乐的初衷。

二、独

音乐很奇妙,它可以说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感受。面对同样的音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音乐的独特之处。作为教师,我们既要保留自己的独特之处,又要看到学生们的独特之处。

(一)“独”教学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有独特的魅力,这也是吸引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法宝。而独特魅力的体现就是在我们的教学上。很多的学生在选择音乐专业时兴致勃勃,觉得终于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但是,或许是由于知识的复杂,或许是由于现实与理想的出入,渐渐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消失了。当然了,我们考虑更多的是我们的个人教学原因。独特的教学方式既是我们的特征,也是教学经验所要成就的结晶。音乐教学是复杂的,有理论,有实践,有争论,有探索。相对其他的专业来说,音乐更加灵活、丰富,教师们要抓住音乐的特点展开教学。学习音乐的学生有文静的,也有活泼的,教师们要抓住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展开教学。总结来说,教师们要根据音乐和学生们的特性开展教学活动,并且要突出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希望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教师音乐实习见习总结篇(2)

本世纪伊始,我国开展了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教育实践亦是该指导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中,教育实践环节包括见习和实习两种。它们是培养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形成教学实践能力的两种重要途径;同时也反馈出学生在专业课程上的学习效果,及在体验教学实践时遇到的问题。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换言之,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中的“透视机”。透过这种机制,学生体验实际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再次完善自我;学校从学生的实践反馈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课程建设及课程教学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是否重视教育实践,将是直接影响我国学校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伴随着新一轮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步伐,使得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教育实践的不足。

笔者拟从对现状的分析与改进设想两方面来谈:

一、对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见习、实习现状的分析

1.整体布局的缺憾:教育实践缺乏系统的周期性整体规划

首先,缺少科学、缜密的教育实践方案。在为期四年的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应为四年内的见习和实习做出科学的合理的安排与布局,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实践体系。并根据不同学年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结合中小学的教材和教学进度,提出相应的见习或实习目标。据笔者所知,有这样教育实践规划的院校实属凤毛麟角。

其次,时间安排的现状:根据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教育实践安排10-12周。其中见习1-2周,实习8-10周。根据某些高师音乐教育实践的经验,在本科四年中,每个学期都会安排一定的教育见习活动。本科学习的第三、四年进行教育实习。就笔者而知,做到教育见习贯穿本科学习的四年,教育实习在第三、四学年进行的院校屈指可数。当然,一个教师真正的成长及其自身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是需要倾其毕生去追求的。但无论从哪种角度讲,作为培养教师的高师教育,理应为培育教师的健康成长创造一切条件并使其尽快缩短“成长期”。大家都知道,教学是教育实践的积累。也只有积攒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课堂教学水平才能逐渐提高。

2.音乐教育类课程薄弱

这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区别于专业音乐院校的特色课程。因此在今天看来,由于过去对培养目标认识的模糊,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类课程设置显得薄弱。然而,国外的许多师资培养的专业机构都十分重视此类课程类别。实践也证明,忽视音乐教育类课程的设置,无疑会制约将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水平。

3.教育实践师资的缺失

在我们的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中,从事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者为数不多。而在教育实践中,各院校担任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往往一至两位,但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基于学生的人数,我们往往是分成若干组进行教育实践。这就需要增加教育实践的指导教师。各院校通常的做法是非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参与教育实践的指导。这就需要对参与教育实践的非音乐教育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培训。

4.完善评价机制

在以培养高素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音乐师资为出发点的教育实践,应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涵盖学生、指导教师、教育实践成效(见习与实习)、本科课程学习的反馈。只有通过建立一个具有规范性、科学性的综合评价机制把四年中的见习与实习进行全程化跟踪评价,高师教育实践才能真正起到促进未来教师成长与不断提高高师教育水平的作用。

上述分析,使我们认识到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实践,在整体布局、师资储备、课程设置、评价机制等方面亟待完善。在新的困惑与挑战昭示下,我们必须更新办学理念,勇于探索。

二、音乐教育实践的改进设想

1.改进教育实践的整体布局

首先,建立科学、缜密的教育实践方案。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指导下,组织中小学音乐教育专家、教学能手。高师音乐教育专家、音乐教育类教师及在校学生进行座谈、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当下中小学音乐教育需求的高师音乐教育实践方案。

其次,加大教育实习与见习的强度和时间的投入,以保证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环节的充分实施。

见习:见习的频率应该是从第一学年到第三学年逐年递增,这种分布是有充分依据的,也是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因为每学期,都应制定出不同的见习目的与任务,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教育见习体系。如第一学年的见习目的和任务,就可以是“以教师身份初步感知中小学校环境,教育教学常规和音乐课堂教学”。在相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的在前两学年多安排见习活动,多观摩一些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样就能使学生更早更多地了解音乐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教师职业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教育实习打好基础。

实习:传统教育体系中的师范生教育实习是到第四学年才进行。作为培养教师这一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特殊职业来说,自然就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笔者曾多次在带领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实习的时间太迟了。实习点的指导教师也都指出,学生在实习中暴露出的人文素养的欠缺、专业课程综合应用能力与音乐教学技能的不足。由于时间关系,随着实习的结束就再也没有机会更正和完善,自然难以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提高。因此,能否将教育实习增加为两次,安排在第三、第四学年;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将实习点选为中学、小学各一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习中,充分经受一个音乐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锻炼,从而加快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增加音乐教育类课程的开设

最大限度地彰显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特性。据调查,我国目前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极不平衡。除几所国家重点高师院校。有能力开设《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中外音乐教育史》、《中外音乐教育比较》、《音乐教学课件制作》等课程。多数地方院校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往往只开设《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就算完成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任务。很显然,它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音乐教师教育的需求。因此,应加大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如《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师教育技能》、《音乐课程教学设计》、《现代音乐教育技术》等课程,以构建完备的、科学的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3.提高教育实践师资的指导水平与科研能力

前文已提到专业的教育实践师资的缺失。当然,非专业的教育实践的教师,由于在其专业教学领域都有丰富的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所以,还是有能力指导教育实践的。为了保证和提高教育实践的水平,笔者建议,在不增加教育经费支出的前提下,利用校内的教育专业资源,有计划地对所有或部分认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培训,并经常性地开展教育教学交流。从而,全面提高高师院校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不仅仅提高了教育实践的水平,也相应地提高了教师其专业课程的教学科研能力。

4.完善教育实践的评价机制

建立有效的综合评价机制,从而有效保证教育实践提升未来教师的教育素养与教学能力,及促进高师教育的办学水平。综合评价机制分为四层次:学生、指导教师、成效、反馈。

学生:按照教育实践方案,完成教育实践工作,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帮助、评价。

教师:由任课教师、实习点教师指导构成。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担负组织、指导、评价三方面的职责。

校内任课教师的指导。在教育类课程授课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培养与指导。尤其在教材处理与教学环节设计给予具体指导帮助,其中包括教案写作指导和现代音

乐教育手段的灵活应用,为下一步“教学实战”扫清障碍。

实习点教师指导。应注重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等教学能力的指导,其中包括检查各项教学准备工作、教案编写、教具的准备和应用、教学中各环节之间的连接与过度,还包括试讲中教师的教态,教学中的语言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控制课堂教学的技巧和处理意外状况的能力,为实习教师较为顺利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

成效:包含指导教师对学生教育实践的评价,与全体指导教师对于当次教育实践的评价。

反馈:由全体指导教师总结在教育实践中发生的现象与遇到的问题,回馈和反思当下高师教育的现状。

综合评价机制可采用评语、等级等形式全程考核,以此来促使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与高师办学水平的提高。

我们期待,通过高师音乐教育实践的改进,使得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获得一定的教学能力,初步熟悉和掌握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步骤、方法、特点,及不断创新的勇气。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说明.

[2]查有梁.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科学.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3]《中学教学教材教法》十三院校协编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4]陈漠开.高等教育评价概论.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5]刘本固.中学教育评价.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6]瞿晓勇.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中的见习与实习.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6).

教师音乐实习见习总结篇(3)

我国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明确提出: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人的发展”,倡导不断拓展音乐教学领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事先体验、表现、创造的音乐学习,然而,我国高中音乐教育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与这一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高中音乐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相对滞后与音乐新课程改革幅度大、跨度大、难度大,让现阶段高中音乐教学中一些问题显得特别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不足,学习被动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音乐教学成了特长班式的准专业音乐课,高考生的高考预备班。学生音乐学习存在功利思想,音乐学习动力不足,大部分缺失预习和复习环节,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2.音乐教学内容改动随意,偏离教学目标

目前许多地区的普通高中的音乐课,教学内容随意改动,学习的内容被声乐、器乐、乐理和视唱练习所替代,完全偏离了高中音乐教育的目标。这不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3.音乐教师素质和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目前,部分音乐教师教学理念相对滞后,仍扮演着知识技能传授者的角色。教学以“老师讲、学生听”,“重讲授、轻参与”,“重结果、轻兴趣”为主。音乐课程教授过程死板、教学方法教条,没有给学生参与、创作的空间。

二、高中音乐教学创新的几点建议

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完善科学的教育体制,成为了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音乐教学理论的研究、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以及教学的反思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并针对如何创新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1.丰富高中音乐学习内容,为音乐学习方式转变创造条件

我们知道,单一的、远离现实生活的学习内容影响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多元化需求和兴趣爱好、适宜地整合必修课(例如教师在必修课的音乐剧欣赏部分,可以调整单元结构,设置专门的《音乐剧赏析》单元,而适当保留教材中的经典歌曲《哆来咪》《孤独的牧羊人》等),或拓展选修课,丰富音乐课程学习内容,为学生转变音乐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2.转变教师角色,搭建表现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针对高中学生学习过度依赖教师,学生没有自我规划,被动学习音乐的问题。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是音乐学习与学生的桥梁,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内外加以引导,搭建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平台,从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如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能反映学生生活的音乐作品,在课堂播放时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聆听,相互交流,感受乐曲的意境,在比较中发现,从发现中提高,鼓励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开设师生互动的点评等。

要使自主学习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为学生搭建课外表现平台也是不可忽视的。笔者曾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设施组织了一次年级学生的才艺比赛。参赛选手自主选定比赛曲目、确定演出形式、求教老师和同学反复练习,修正和提高自己;而不参赛的学生中亦有很多自发参与到活动中,群策群力,为参赛选手出主意、想办法、构思演出形式,反馈表演的意见等。这次活动的举办,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且调动了参赛学生和非参赛选手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使其对音乐的学习意识得到了提高。

3.实施差异性评价,推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音乐新课程强调学生评价要立足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不仅要对学习结果进行考评,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时间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评价。因此,教师应关注差异,打破传统的知识技能的单一评价,设置开放的、多元的评价项目,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和选择权,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考核项目,充分利用兴趣的作用,推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总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基本理念是通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为原则而开立的一门基础课程。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建设,完善科学的教育体系,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积极作用,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慧冰. 试看高中音乐课程改革. 在线学科教学[J]. 2008年2月.

教师音乐实习见习总结篇(4)

黄淮学院作为地方性的本科高校,培养目标定位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为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音乐表演专业进行近三年的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理论教学改革从调查学生的学习基础、态度、兴趣等入手,经过集体讨论,制定实践教学原则,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过程。黄淮学院音乐表演系经过改革实践,本科音乐表演专业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应用型技术大学提供了可借鉴的转型发展的案例。

一、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调查显示,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喜欢技巧课,不喜欢理论课的现象,特别是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大多形象思维活跃、抽象思维相对消极,理论课学习困难表现突出,理论课的逃课率较高,考试不及格率也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讨厌理论课,由于学生不重视理论课、不尊重理论课教师,导致理论课教师教学兴趣不高,给教师安排理论课时教学主任也很为难。理论课不重要吗?回答是否定的。然而,如何提高大学生对理论课的兴趣,提高理论素质,是摆在大学教师面前的课题。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教师的思想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校运行多年,大多认为理论课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谁都不愿改变已有的教学方法。黄淮学院从2010年开始,为了适应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发展,要求各专业进行改革的探索,特别是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教师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思想得到了解放,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应用能力。教师头脑转型,行动转型,经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小组讨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师生形成共识,共同参与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改革。目前,形成了理论课的教师爱教、学生爱学的良好局面。

二、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不同课程采用不同教学模式。教师即是导演,学生即是演员,通过设计不同的实践环节及实践内容,让学生在合作、表演、观赏、评论中获得感性知识,通过讨论总结形成理性知识,从而巩固系统化的音乐知识体系。为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技巧提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改革后的理论学习克服了传统的死记硬背,创设愉快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总结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最后形成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

(一)“讲+演”模式

“讲”,即是学生当教师给同学讲课,在上课前教师与学生沟通,指定主讲学生提前准备讲课内容,由学生讲课小组学生共同备课,设计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具等。“演”,即是全体或小组学生表演(唱、奏、舞等)以配合讲课内容,通过表演验证讲授的理论知识。比如音乐基础理论课程中的“中国民族调式”备课、上课环节设计:

1.在教师指导下由讲课小组提前备课: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工具、制作教学课件等。(全体学生预习指定的教学内容,并且准备相关的乐器、各类民族调式的曲目,提前准备演奏练习曲目);

2.指定一名学生用教学课件讲课;

3.分组对学生讲课的内容进行实际演奏、演唱,对中国民族五声调式进行归类表演;

4.分讨论小组3至5个,其中一名小组长引导小组学生对演奏、演唱的五声音阶曲目进行归类、分析、总结;

5.小组长发言:大家讨论的结果讲解;

6.讲课学生小结本节课重点内容、讨论结果;

7.教师最后总结:对本节课的总体评价、强调教学重点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

课堂上由学生的“讲”和学生的“演”共同组成上课环节,经历完成上课过程。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讲+演”模式的上课环节设计是:教师指导―学生主讲―学生表演―小组讨论―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二)“学+练”模式

“学”即是学生主动学习,“练”即是学生课堂练习,课堂学习过程即是练习过程,练习过程也是学习过程,“学中练”“练中学”。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时间不能过多,练习是课堂的主旋律,教师处于指导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比如和声学课程的学习,教师讲授时间要尽可能的少,必须讲的内容讲到即可,主要是学生参与课堂练习,在练习中检验教师所讲的知识,边学边用,把理论变成可听可看的东西,或唱,或奏,避免纸上谈兵,课前做好相关的练习乐器、道具服装等的准备工作。“学+练”模式的上课过程设计是:教师指导―感性入手―小组讨论―技能练习―验证知识―教师总结。

(三)“观+评”模式

“观”,即是学生观察、观看,通过直观地看获得丰富的教学信息,从而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评”,即是学生评论或教师评论,通过评论辨别知识的真伪。比如学习中外音乐史理论课程时,由于对历史音乐家没有感性认识,出现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看教材也是文字记录,不好记、不愿记,学生学习出现困难,为了解决现实与历史的时空距离感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查找各个时期典型有代表性的音乐家相关影视资料,在课堂上观看,增强学生对音乐家的感性认识,避免课堂上的抽象文字的学习与背诵,在观看过程中加以评论,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评论,发表自己对音乐家的看法或对学生评论的看法,学生课堂学习时不仅仅是一本书,通过观赏、评论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料,提高了理论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观+评”模式的上课环节设计是: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小组讨论―学生评价―师生互评―教师总结。

三、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设计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是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新”“奇”是引起大学生兴趣的“点”。“新”,可以是内容新、方法新、形式新;“奇”,即是出人意料,很少见的,主要是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学习的材料收集展示等。学生需要在愉快的情绪环境下乐学、想学,不断探索性地发现新知识。把已有的前人总结的理论知识,通过设计,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总结前人的成果,学习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的。实现学生的学习没压力这一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的教学要有创新性、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不管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都要精心设计,达到学生上课愿意提前去、听课积极性高、积极探索理论知识、课下研究相关的理论课题的教学效果。教学的趣味性要有连续性,每一次都要有突破、有创新,不能因为一次的教学效果失败而影响下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有责任意识、危机意识,通过不断自学、互学才能做到实践教学的趣味性。

2.实用性原则

音乐表演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要注重实用性,理论学习目的要明确,学习理论不是为理论而学习理论,费时费力学习后无用或用处不大的理论内容可不学,教学内容要有轻重之分,当前或今后用得多的理论知识要重点学习。非重点的可学可不学,或者以学生自学为主。教材作为课程的参考而不是唯一,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教材中没有的新知识也要及时补充、更新学习。

3.形象性原则

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对形象思维较为见长,因此,要把音乐理论课程中的文字与数字变成“视、听”的东西才易被学生接受。如何把一本书变成形象化的材料,要求教师会设计、会创作,利用业余时间,和学生一起把一本书分为若干大模块,大模块再分为各个小模块,把各个小模块找到对应的视听形象材料。为实践教学做好基础工作。另外,教师上课时的语言也要尽可能的形象化,把书面语言口语化、音乐知识生活化,一方面提高学习兴趣,一方面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不费劲的情况下记忆,不知不觉中形成对音乐理论知识感性知识结构,经过积累、总结而形成牢固的理论知识体系。

4.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主要是指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是实践教学的切入点也是落脚点,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践教学的实施,学生都要参与其中,在实践教学的设计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不仅具有“学”的角色观念,还有“教”的观念。在教学活动各个环节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要有自主的观念,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达到一个目的,让学生形成巩固的知识结构与理论应用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教”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教”即是“学”,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并且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科学性原则

所有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有科学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有科学性。避免实践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这就要求设计的环节要合理科学,不是只要兴趣不要科学的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从集体专业教师讨论开始,经过教师与教师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教师的讨论,课程模块整体设计,从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教学规范,个人在整体设计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中个人实施,在次周的教研活动时间,专业教师集体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在实践教学与教学研究中反复进行,同时注重学生对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评价,如果学生评价结果连续较低,将逐步取消该教师的上课资格,以保证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得到落实。

结语

通过三年的改革与探索,黄淮学院音乐表演系的音乐理论课程受到多数学生的喜爱。调查显示:95%以上的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由原来的逃课变为积极参与音乐理论课程学习,基本上避免了学生理论课不及格的现象。由于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成绩的提高,音乐表演专业的技能课成绩也得到了大的提升,学生的就业率逐年提高,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受到社会上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注:本文为黄淮学院2012年度校级教改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践,项目编号:2012XJGLX0914。)

参考文献:

[1]葛玉辉.人力资源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汤百智.杜皓.优化实践教学过程突出高职教育特色[J].职教通讯,2006(02).

[3]邓红珍.刘荣才.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课程模式的构建[J].职教通讯,2006(01).

教师音乐实习见习总结篇(5)

音乐教育实习的目的至少包含四个方面,第一,师德教育,即通过实习树立学生敬岗爱业、献身教育的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第二,锻炼教师技能,即通过实习让学生将其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初步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第三,发展教育研究能力,即通过实习让学生了解基础音乐教育的原则、方法和规律,引导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探索教育规律,发现、研究并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第四,提升高师的人才培养质量。即通过实习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改进高师的培养方案、办学思想及课程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要达到这四个目标,就要改革音乐教育实习的内容体系,完善音乐教育实习的整体结构。三三制全程教育实习模式以见习、实习、研习三个阶段结构为框架,每一个阶段里所包含的三个基本内容相互依存,循序发展。体现了完整的音乐教育实习宏观架构,内容完整、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

(二)保证了实习时间三三制

全程音乐教育实习模式,以循环递进式的方式,层层深入。实习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贯穿整个大学四年,每个学年都有不同的实习内容和方式,组成一个科学合理、完整有序的实习过程。具体而言,大一、大二、大三第二学期,进行三个阶段为期一个星期的教育见习,主要通过对学校环境、上课形式、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课外活动、班级管理等进行学习和观摩,了解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为以后实习打下前期基础,同时为进一步的专业课程学习理顺思路、指明方向。大四第一学期进行为期八个星期的教育实习,在此期间,学生们可以根据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安排,把教学内容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既遵循了教育实习的发展趋势,又契合了音乐专业实习的连贯性、持续性的特点。这种以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进行验证的做法,不但整合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资源,而且强化了教育实习的系统性与延续性。实习阶段性和时间上的合理安为音乐教育实习目标的全方位实现提供了保障。

(三)实现了内容的全面性和形式的多样化

音乐教育实习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实践课程。一方面它需要调动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观察能力、协调能力、分析能力与应变能力等,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检验与锻炼。另一方面,它需要给学生提供观摩、学习、借鉴、指导、实践、评价、提高等全方位的体验与实习,这就要求在整个音乐教育实习过程中内容与形式要具备全面性与多样化。三三制全程音乐教育实习模式正是基于健全和完善音乐教育实习的整个过程而提出的。在这个过程体系中,首先,预备性见习、实践性实习以及反思性的研习相结合,形成一条符合音乐专业学科发展逻辑的实习内容体系。教育见习是前期基础性的工作,通过见习熟悉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了解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技能,为学生的大学学习树立目标、指明方向。教学见习、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见习和艺术实践见习三个基本内容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让学生分阶段完整了解基础教育的各个环节,为实习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教育实习包括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与活动组织等三个方面的实践工作。教育实习阶段中的三个基本内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为目标,在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艺术实践实习三个环节中依序安排好各项实习工作。尤其是艺术实践实习,这是音乐专业学科的特色实习内容,也是专业技能服务于实践的最佳检阅平台。音乐专业学生可以在这个环节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特长,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在节目设计,排练的组织与舞台表演的实施等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高。教育研习是对实习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反思的阶段。学生经历了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两个阶段的学习和实践之后,通过分析与总结,反思整个实习阶段的成功与失误,总结经验教训,为继续完善个人的专业技能、教育教学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找到努力的方向与目标,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加强和提高,为今后从事实际教学工作做好准备。音乐专业学生从研习过程中,学会更加有条理、有规划、有逻辑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理论修养。在整个实习模式中,教学环境的熟悉、教学管理的要求、艺术实践的形式、教学技能的锻炼,班级管理经验的积累、学习效果的反思、实习工作总结等等,形式多样,分期进行,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其次,在实习过程中,音乐教育实习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的组织、艺术实践节目的编排与舞台演出,以艺术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力、想象力与表现力,也是重要的实习内容之一。各种实习内容呈螺旋式上升、阶段式发展的态势,凸显音乐教育实习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性和多样化。

二、高师音乐学专业“三三制”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的实施

(一)学校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自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生源的扩大给音乐教育实习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实习学校的安排与协调,实习生大队人马的组织与管理、实习内容的安排与布置等等都需要学校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鉴于音乐课程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从属地位,开设的课时不多的现实情况,音乐学专业单独组队进驻实习学校,既给实习学校带来课程教学实习安排的压力,又难以保证每个实习生专业对口的实习量,因此,学校统一组织,混合编队进行实习是最佳的选择方式。所有这些都要求学校从整体大局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各项实习工作,这是保证实习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

(二)高师与实习学校双方齐心协力

共同发展音乐教育实习是涉及人员多、覆盖面广、对实习生和实习对象都有较大影响的实践教学活动。因此,它不只是高师内部的一门教育教学实践课程。实际上,这项教学实践活动与实习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息息相关。从目前的一些信息反馈可以了解到,有些实习学校对实习生疏于管理,安排随意,许多实习内容流于形式,甚至不能落实到位,导致实习生得不到真正的实习指导与锻炼,达不到预期效果,同时给实习学校的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三三制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高师学校与实习学校之间应该进行良好的沟通,达成默契,让整个实习的过程有一个科学系统严谨的安排。这不仅对实习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更能有效避免实习生的安排不当对实习学校造成的负面影响,保证实习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实现“双赢”。

教师音乐实习见习总结篇(6)

(一)学习中应抓重点、记纲要,积极调整观念,逐步提升认识。

在《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除掌握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模块内容和学分分配、课程目标等内容外,还要深刻地领会“音乐鉴赏模块的内容标准”。牢记“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发表独立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又指出:“在信息量较大的鉴赏模块教学中需要教师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联想与想象,鼓励学生,交流鉴赏心得与体会,要求上好每一课,确保教学质量。”通过学习,我们能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积极调整观念,逐步提升认识。

(二)领会新课程教学的关键。

只有明确其目标意义,才能增强对新课程教学的信心,才能为新课程鉴赏模块的教学做好准备。要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出与之相符的音乐教学工作计划、鉴赏模块教学进度(计划)等,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时间和目标上的准备。

二、集体备课,听课互评,反思教研,促进教学

(一)课前集体备课。

首先要明确单元目标,细化课时目标;围绕目标,探究目标过程的实施;紧紧围绕教学的时效性,探讨教学的方式、方法。另外,集体备课,除确定中心发言人外,其他教师也要求发言,说出不同的观点、建议。备课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内容:

1.说出你所理解的教材思路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该作品,目的用意所在,说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对于不理解的地方也要提出来。例如:《音乐与人生》这一课,为什么把“草原英雄小姐妹”这一主题音乐和柴可夫斯基的“悲怆”放在同一课题中?从音乐中能感受到什么?音乐的语言又都有哪些特点?音乐用怎样的表现手段实现了情感的传达、体验……

2.说出预设学习目标和实践中的难点;要求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上,确立目标,应具体、易于操作,明确管法,要能体现出学生学习行为变化等,所定的目标教学起到导向、激励、调控的作用。希望教师能对音乐作品的人文内涵、情感意蕴、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目标做一些创新挖掘和提炼。

3.说出目标过程及教学策略、方式方法;所谓目标过程,就是实现学生――目标学习的过程。即第一、第二、一切是学生实现哪一个目标的学习或者是为哪一个目标学习进行的铺垫,结合的又是哪一个音乐作品、哪一个问题实现的。采用的教学策略、方式方法是什么,是否体现出体验、比较、探究、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否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参与探索,等等,要有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在每一环节的教学中所体现出的学生的学法过程是什么?

4.集体交流探讨,综合优势设计,确定课前教学目标和目标的学法过程。而这一切都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才能验证其可行性。

(二)课堂教学实践与听评课。

怎样教学才能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把学生学习目标变成一种情境、一种挑战、一种发现或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并以此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呢?首先,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策略,发现学生兴趣与学习目标的结合点,努力营造最佳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氛围。其次,在教学及听评课中,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所有的教学方法及策略,能否激活学生思维,能否让学生感兴趣,并逐步引向深层思考。

2.教师课堂的导语、连接语、证据、表情等,能否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

3.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表现和回答问题中看是否抓住了音乐内容所在。

4.在教学中哪些方法是有效的,哪些方法是无效的。

5.要看老师在教学中,是否具有独创性,能够激活课堂教学,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生成、开放、发展的活动过程。这也是鉴赏模块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6.课后要及时总结或交流。对教学目标实践中的可靠性及设计过高、过低等现象进行及时调整修正,提高教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用反思性教研提高教学。

反思性教研,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制定与实施的检测,更是对有效教学提出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指导建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在集体教研中,尤显重要性,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反思性教研应关注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你认为最佳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2.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有无效、低效或资源浪费的情况?是否需要有补充目标?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生成目标?

3.对教学内容、容量有无增减、补充意见?

4.存在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在教学实践中,经过集体反思性教研,使其对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对教学策略、方法、学生心理、情感、意愿要求等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学习了多种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经验,并把反思中的收获转变成了教学行为并落到实处,形成了教学教研的宝贵资料。

三、考核评价、完善机制、关注学生、检验教学

随着教学的深入,考核评价是检验教学的关键一环。鉴于学校的考核办法,考虑音乐学科特点,具体考核如下:

(一)出勤考核:记录学生的缺课的原因、次数、学号、姓名。

(二)学习态度考核:通过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情感认知、价值取向、理解想象、实践运用及联想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

(三)作业考核:由于音乐学科特点没有固定作业要求,但由于新课程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深层性,课后的一些具有情感认知价值取向意义的拓展与探究题有时在课堂难以完成,若作为课后作业,是很好的教学延续。每半学期可留2―3次作业。另外,也可将校本教学所探究的内容留为作业。

教师音乐实习见习总结篇(7)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要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1.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合适的互动方式激发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音乐创新教学的基础和源泉,课堂教学中的愉悦,会极大地引发学生学习的冲动,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师适时恰当的开放性评价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在我每次上音乐课时总是激励学生上台来表演唱,并准备了很多宝石花、小五星来鼓励大胆的学生。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感觉是最乏味的,我在设计学生认枯燥的力度标记时,采用了分组进行抢答,表演的比赛形式来争夺红旗,从而营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每个学年段的学生都有不同需求,小学生们总希望,音乐课就是他们的游戏课,而初中生们总希望,音乐课老师能教些流行歌曲,希望老师能不断的给他们带来惊喜。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所以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兴趣来实施教学,比如初中音乐课程中,可以在一节课快结束时播放一些流行音乐作为学生们本节课表现好的奖励,还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创编、即兴表演等活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创编的动作或者表演的节目,进行评价、总结,这样就能做到“教”与“学”很好的互动。

2.采用科学合理的互动活动,创设“乐学”的氛围

“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要求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来获得教学效果的最佳。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我一改以往教学风格,不让学生听着音乐进教室。事先带领学生像节日搞活动那样,扎起彩绸,吊起彩花,伴以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要求学生扭着秧歌进教室。学生兴趣盎然,自我表现强烈。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讲授乐理知识或开门见山地教唱新歌,也不要在欣赏音乐时,将自己或前人的思维过程或见解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营造一种宽松、平和、平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乐于与教师及学习伙伴们“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火车开啦》这首歌时,课前先让坐过火车的学生谈谈坐火车时的所见所闻,交流坐火车时的亲身感受,然后教师作为火车乘客一员,参与学生们合作自编自演的开火车、坐火车游戏。这样结合学生自己生活实际的音乐活动,在没有教师事先安排、也没有一味教师“主宰”的情景下,学生们就乐于与教师互动起来。因此,“互动”教学方法,不光要求教师讲究教的艺术,还要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精心设置、创设适合每节音乐课内容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敢于互动,乐于互动。

此外,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通过游戏、分组比赛、课堂外教学等等,让学生们在游戏中轻松快乐的学习。课堂上注入了快乐的灵魂,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更加默契、融洽,课堂也变得生动。

上器乐课时,教师除了讲课辅导外,可与学生一起齐奏、合奏。如需要配打击乐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设计相关的锣鼓点外,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奏各种打击乐器,甚至与学生演唱的歌曲作伴奏。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合适的伴奏音型,让他们用自己的乐器为教师演奏的乐曲进行伴奏……这种作法不但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颇有兴趣,而且还达到了师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良好教学氛围的目的。例如:我上的《森林奏鸣曲》这一节音乐活动课,由欣赏乐曲入手,感受和分析乐曲每一段的情感特点,再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说、演、画、打击乐器伴奏这四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这样的活动集中了文学、艺术的内容,学生通过活动就更能理解乐曲情感,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所以,活动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加强情感感染,增强互动实效,提高学生兴趣

教师音乐实习见习总结篇(8)

研究性学习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在高中阶段,特别是在高中音乐学科领域中开展研究性课题的研究,对于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接受性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高中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其次,提供发展的广阔空间。高中音乐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在收集和聆听大量音像资料的过程中,分析作品,体验情感,辨别良莠,从而提高音乐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形成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尊重和热爱。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多种能力及创新发展的广阔空间。再次,学会学习的终身能力。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与情感的最艺术化的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们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音乐。高中音乐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音乐生活的丰富性,探寻和了解音乐,掌握获取欣赏音乐的手段和方法,对丰富其阅历,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逐步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愿望具有积极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创设情景,激发动机,确定研究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问题是思维的产物,也是引发思考的动机。通过一些音乐情景创设,设计出高质量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运用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动学生的思维。确立带有兴趣和疑问的研究专题是开展这项工作的关键。

2.收集数据,感受音乐,展开研究主题――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这也是真正使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而非塑造学生,是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有效举措。这些活动,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3.启发引导,分析音乐,深入研究内容――研究性学习的中期阶段。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有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这时,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通过集思广益,互相合作,引导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互相补充与启发,在讨论中逐步弄清问题的思路和结论。当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不能置之度外,要参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信息反馈,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进行综合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及时给予辅导和点拨。

4.展示成果,理解音乐,总结研究内容――研究性学习的后期阶段。每个小组研究的子课题,相对来说比较零散,不够系统。因此,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总结,教师要把这些知识加以总结和巩固,构建起“知识树”。要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二、充分行使教师权力,灵活处理模块与教材

教师音乐实习见习总结篇(9)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在体验学习的基础上,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回归音乐本体,提高音乐素养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从多年的实践看,以这种教育教学理念开展音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科素养、培养综合性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启发式教学在音乐教学创新中的作用

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对启发式教学曾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按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可见,孔子关于“启”与“发”的表述,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因果关系。如果没有教师的“启”,自然也就没有学生的“发”。所以,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启发式教育,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为音乐教学创新提供了好的思想基础。其次,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好的教学方法。可见,启发式教学,顺应时代要求,把学生放到了主体位置,这样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结论不唯一,过程很重要”的观念为音乐教学创新提供了厚实的土壤。

二、启发式教学在音乐创新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创新的过程。作为教师该如何巧妙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收到实效?笔者有几点心得:

(一)认真备课将启发式教学穿插到音乐教学设计中

这个环节是搞好音乐教学创新的根本。教材是施教之材,是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依据。所以,要想很好的将启发式教学贯穿于教学设计当中,教师必须紧扣主题,钻研教材,细致了解学生。只有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形式、题材、体裁有深刻的理解、把握纯熟,对学生的思维状况、学习习惯、能力水平了然于胸,才能在课前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设计、组织好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根据情况变化,因势利导,启发得当。

(二)形式多样把启发式教学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

启发式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进而培养探究精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教师所选的案例要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所用的方法要易于学生接受。那么,在创设情境引发兴趣之后,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1.问题教学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应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地假设、提出问题。因为,只有发现问题才有机会去认识它、解决它。让学生通过“欣赏一提问一对比一讨论一结论”的过程,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探究、实践,这样不仅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目的,还可以逐步养成善思、勤问、积极合作的良好习惯。2.讨论教学法:在教学中,学生常会出现对欣赏作品的理解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的教学方法。具体形式可以是生生分组,也可以是师生分组。如:在对比欣赏贝多芬和德彪西的《月光》时,学生对作品表现的情境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老师给出一个标题音乐,一个非标题音乐,学生一下就理解了两者的区别。我们看,这样的讨论不仅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对标题音乐以及两部作品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3.探究实验法:在老师引、学生学的过程之后,答案似乎若隐若现,但它是否唯一,需要对其进行探究。在这里老师应以领路者的身份,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其多思、多做。比如:在讲授古典与流行音乐的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改变一些音乐要素或特点来进行分析,在此之后,学生积极创新,有的改变节奏、有的改变风格,最后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得出,两种音乐并无明显界限,可以相互转化的答案。通过这样的启发,引导实践,不仅使学生对于两种音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有了新的理解。4.对比总结法:学生处于学习阶段,对于所学知识没有系统的概念,这个时候,教师不妨运用对比总结法教学,将所学知识进行区分归类。如:学完中国歌剧《白毛女》之后,让学生学习外国歌剧《卡门》,并将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在经过小组讨论、对比总结之后,学生能总结出歌剧是以歌唱和音乐来表现剧情的舞台艺术,而中外歌剧因为文化与创作背景的不同,各自又在作品题材、演唱、演奏乐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样的对比讨论,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对今后学生的自主归纳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师音乐实习见习总结篇(10)

笔者这几年一直教授师范高专音乐教育专业的小学音乐教学法课程,有种现象一直让笔者感到困惑:有一部分学生各科专业成绩都还不错,可为什么试讲一节小学音乐课总是一塌糊涂呢?有的学生站在讲台上不敢抬头,语无伦次,甚至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表达不出来;有的学生教学中姿态倒是很自然,可是教学过程没有头绪;有的学生教材内容很熟练,可是歌唱教学不会弹伴奏;有的学生面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不知如何处理……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几个方面:一是学生本身对自己“准教师”的身份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教学法的重要性;二是学校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帮助他们做好当教师的准备;三是各专业教师只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教学能力的渗透。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想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小学音乐教学法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师范高专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教学法课程是培养学生从“学生”到“教师”转变的一门关键性学科。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进来”,还得要“讲出去”。

可是长期以来,师范音乐教育专业一直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把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当作主要任务,而忽视了教学法的重要性。师范音乐教育培养的是音乐教师,而不是表演人才,弹得再好,唱得再棒,却不知道怎样把学到的知识传达给学生,就不能胜任音乐教师这一职业,如果是这样,我们学校的师范性又体现在哪里?所以,作为师范音乐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还必须很好地加强从教能力的培养。

因此,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确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学法课程的重要性,把教学法的传授、学习放到跟音乐专业知识、技能同等重要的核心地位,最终形成教师注重学生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致力于音乐教学能力掌握的局面。

二、改变旧的课程设置模式,实施全程教育实践法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也正在经历着这场改革,并以令人瞩目的速度顺利推进,而新课程的实施正落到了我们这一代师范生的肩上。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是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和对新音乐课程实践的探索与总结,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音乐新课程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阐述新理念的音乐教学方法。目的是为广大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一个实施新课程的有益思路和可供参考与借鉴的教学实践范例。

一直以来,大多数学校都把教学法课程安排在最后一年,其中上学期学习教学法理论,大约40课时,中间有1到2周的见习;下学期自己找地方进行教育实习,大约10到12周。这样的课程设置把小学音乐教学法安排在最后一年进行“短期训练”,无论是教学法课程的理论学习还是教育实践都比较仓促,学生难以消化,对提高学生的实际音乐课堂水平来说,是不太理想的。如果能长期分散训练,把教育实习的战线拉长,把它贯穿在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效果会更好。因为师范高专音乐专业的学生进校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所以要尽早让学生进入“教师角色”,就必须“实施全程教育实践法”,使学生能尽早确立“教师角色”意识,从一进校门到毕业,心中始终怀着“教师”这一崇高信念,从而有利于学生教学能力的创新和教师人格的完善。

全程教育实践法实施如下:

一年级进行音乐教师的审美规范训练,主要包括教学仪态和教学语言。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一个美好的音乐教师形象,不仅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增强向师性,还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影响和熏陶。所以,作为“美的使者”,音乐教师应十分注重自己的仪表,在课堂上的动作举止、表情姿态都要充分展示教师的审美修养。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板书设计,音乐课堂语言要特别注意简洁并具有启发性,板书方面文字要端庄秀美,设计要精巧,布局要合理。而这些要求不经过严格的训练很难做到。二年级进入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的理论学习和掌握以及听课和见习阶段。上学期用足够的时间系统学习小学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基本理论,并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小学音乐教材,选择具体内容编写完整的教学设计。下学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小学观摩课堂音乐教学,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轮流到小学实践音乐课堂教学若干次,体验“准教师”的角色感。三年级上学期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综合技能训练,主要包括音乐教学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模拟试讲训练。可以贯穿小组试讲、全班试讲、学生各自评讲、教师听课评讲等环节。下学期是教育实习和教学总结研究阶段,让学生到小学进行实际课堂教学、音乐课外活动辅导、排练节目、担任班主任等,返校后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总结和研究。

三、把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教学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传统的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包揽在专职任课教师一个人身上,可是教学过程中许多专业内容都有其独特的专业性。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全体专业教师都能认识到所教学生“准教师”的角色,把专业技能训练和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授课,大家共同完成对学生教育教学实践的辅导,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呢?比如,钢琴教师在辅导学生熟练弹奏各种钢琴曲、解决弹奏技巧的同时,指导学生如何为儿童歌曲弹即兴伴奏;声乐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发声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儿童歌曲;舞蹈教师在纠正学生舞蹈动作的同时,多讲一些舞蹈的编排知识;等等。这样,我们的“准教师”就能在专业学习的同时也学到了许多教育教学的实践技能,并通过“全程教育实践模式”逐步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为自己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师范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如果能朝着这样的教学目标发展下去,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范性音乐教育,我们培养的一批批小学音乐教师才能担当起新世纪、新课改赋予他们的重任。

教师音乐实习见习总结篇(11)

此次培训主要针对小、中班音乐课程内容,分别探究适合这两个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老师们积极研讨,认真地做着笔记,同时还踊跃参与音乐游戏互动,并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向老师提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伴随着优美、欢快的音乐,老师们按“歌唱歌谣、韵律游戏、玩奏乐器、音乐欣赏”等专题,探究了先进、有趣的音乐教学方法。

本次园本培训及研讨,开拓了教师们的视野,掌握了前沿的幼教资讯和先进的幼儿音乐教学法。让老师们对音乐教育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大家纷纷表示:园本课程培训对今后的实践教学很有帮助。

亿童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结束了为期五天的亿童培训,亿童老师给我们的印象深刻,依次学习了阅读,蒙数,英语等。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全面提出日常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大家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这是我们常说的话,但我们如何真正地运用起来,那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在课堂的设计上还是游戏的规划中,要注重每一个“细节”,照顾到每个孩子。总之,英语教学必须遵循幼儿学习英语的规律,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重环境熏陶,开展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的英语教学活动,既可以控制学生亢奋的情绪又可以保证幼儿的正常学习,这将是我下一步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让幼儿真正地参与到活泼、生动的英语学习中来,体会学习的快乐!

亿童英语是以游戏和TPR表演形式来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语感和初步使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亿童讲师首先讲的是如何营造一个幼儿轻松学习的环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发现一种吸引自己的物品时,他的接受能力和感受力是最快的。再次也讲到了突显个体幼儿和重视集体幼儿,如何以表演的形式让个体幼儿施展自己,同时也要高度重视集体幼儿的展示。

培训中,培训老师围绕“亿童幼儿英语课堂教学”的主题,结合英语教学流程,从热身活动,内容呈现,活动操练,创造巩固四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以课为例,当场展示了一节英语活动课,从活动总体设计与组织、活动流程、课堂组织、教学方法与技巧、亿童英语教学法的运用等方面对老师们进行全方面的培训。此外,老师还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与老师们互动,增强了幼儿英语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本次培训“寓教于乐”提高了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对于教师开阔教学思路,丰富课堂内容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这次学习收获颇丰,我会把所学知识正确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也很感谢园长给了我学习的机会。

亿童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为了提高教师们对新教材的授课能力,有效提升幼儿园艺术教育质量,3月31日上午,幼教中心主配班教师对《我的身体会唱歌》音乐教材进行了培训,此次培训活动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此次培训邀请亿童教育机构刘老师进行讲解,刘老师首先讲解了音乐活动的四个类型:《歌唱歌谣》《韵律游戏》《玩奏乐器》《音乐欣赏》,其次又每一个题材中对重、难点的把握,之后又对教学活动的总流程(四个流程:预备导入、感知体验、音乐表现、结束活动),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刘老师将理论知识和现场体验相结合,是我们对该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经过对音乐课的培训学习,我回顾原来的教授方法,有很多不足的方面。有的时候给幼儿预设的目标太简单,不知道怎样一层一层加难度;有的时候给幼儿预设的目标又太难,幼儿根本完成不了。回顾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的理解了在唱歌音乐活动中,不仅要教会幼儿唱歌,还要教会孩子们歌唱的技巧,体验和表达音乐情趣,养成比较自觉地从音乐舞蹈欣赏过程中获取认知满足和情感体验满足的习惯,并从中获得快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自发地去感受音乐,去理解音乐,幼儿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提高了感受音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求成的需要,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又增强了幼儿的学习自信心。

丰富精彩的讲座内容、先进领先的学科理念、令人震撼的音乐动画和互动式的氛围……给大家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今后一定将把学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逐步地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创新,让孩子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亿童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4为了提高全园教师们对《我的身体会唱歌》教材的授课能力,有效提升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质量,8月23日下午,武汉亿童音乐培训中心的王老师到我们幼教中心对《我的身体会唱歌》音乐教材进行了培训,此次培训活动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王老师首先讲解了在音乐活动中作为教师应关注哪些重难点,又针对教材中音乐活动的四个类型:歌唱歌谣、韵律游戏、玩奏乐器、音乐欣赏,其次又每一个题材中对重、难点的把握,之后又对教学活动的总流程(四个流程:预备导入、感知体验、音乐表现、结束活动)进行了系统的讲解,王老师将理论知识和现场体验相结合,使我们对该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经过对《我的身体会唱歌》教材的培训学习,我回顾原来的授课方法,还有很多不足的方面。有的时候给幼儿预设的目标太简单,不知道怎样一层一层加难度;有的时候给幼儿预设的目标又太难,幼儿根本完成不了。回顾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的理解了在唱歌音乐活动中,不仅要教会幼儿唱歌,还要教会孩子们歌唱的技巧,体验和表达音乐情趣,养成比较自觉地从音乐舞蹈欣赏过程中获取认知满足和情感体验满足的习惯,并从中获得快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自发地去感受音乐,去理解音乐,幼儿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提高了感受音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求成的需要,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又增强了幼儿的学习自信心。

一个下午精彩的学习活动,先进领先的教学理念、互动式的氛围……给大家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今后一定将把学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逐步地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创新,让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亿童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4月31日上午,亿童教材培训中心的刘老师给我们幼儿园的全体主配班老师进行了音乐教学《我的身体会唱歌》的培训。培训老师用她特有的艺术风格,给一线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丰盛的精神大餐,穿插着有趣的互动游戏,不仅让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还愉悦了身心。老师们聆听着,学习着,思考着…… 都沉醉其中。

刘老师从玩奏乐器、歌唱歌谣、音乐欣赏、律动游戏四个内容的易难点进行的细致的分享。随后现场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大班音乐欣赏展示课《眼镜蛇与老鹰》,一直以来都没有见过音乐课能上的这么轻松自如,感觉像玩一样,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孩子们的音乐素养。也让全体参训老师和孩子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艺术性的快乐。这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音乐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对我们自身的教学有了很大提高。

通过刘老师的示范课使我们老师体会到《我的身体会唱歌》真正能做到将音乐与身体乐器相结合,此次培训活动,开阔了教师的眼界,提升了教师的音乐教学理念,教师掌握了更实际的教学技能,相信此次培训一定会让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全新的提高。

亿童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620xx年3月2日,亿童培训中心的音乐教师徐秋老师来到天山实验幼儿园为老师们做音乐教学的培训。

首先,徐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一节示范课玩奏乐器《快乐的波尔卡》。我们班的孩子有幸参加这节活动。整个活动徐老师完全是平常的问题、简单的游戏,如“小朋友下午好”“你平时和爸爸妈妈说话吗?用身体的哪里说话?”“我们的身体除了嘴巴能说话,还可以用哪里说话?”孩子们拍手、跺脚的边说边做。徐老师带着孩子们“慢慢的说、快快的说”这边做,那边合。朴实中带着真诚,深深的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快乐,更愿意听从徐老师的指令。平时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总是想尽办法的编织情景和游戏,却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徐老师这样做恰恰是以幼儿为本出发,才收获孩子的积极参与。一个简单的节奏X X|X ~~|徐老师用身体语言、模仿动物的叫声、乐器的声音,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这正是《指南》解读中的“尊重幼儿艺术表现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许卓娅老师的“玩音乐”的教学理论。活动在徐老师的歌唱发声练习中结束,老师唱“小朋友再见!”孩子们虽然是“老师再见!”但音准却相差很远。这让我反思日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