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3-18 07:31:52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篇(1)

关键词:数学美;高职数学教育;应用

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总是重视了教学,却往往忽视了其实数学中的美是客观存在的。比如,我们经常会感叹对称的函数表达式,也会被美丽的三维立体图形而折服,归根结底数学美主要借助于美丽的数学结构加以具体呈现,其四大特征在于其简洁性、对称性,还有统一性以及奇异性。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倘若教师能挖掘出并能够恰当运用课程中的数学美,明确其特征与规律,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进而推动素质教育改革,提升自身创造力。本文主要针对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数学美的内涵与提出背景。

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出现较晚,因此许多人对职业教育不能给出一个全面的定义,再加之经验的不足,所以在相应的人才培养方面表现出来诸多不足之处。高职教育的数学课程,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只是普通本科数学课程的精简与压缩,教学模式也是遵循数学课程本身的传统模式,却没有针对专业岗位进行具体的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差,因此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对数学课程本身就产生了一种排斥心理,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课程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也有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依然延续中学的学习方式“题海战术”,消耗大量时间及精力来研究题型与解法,学生学得非常茫然,不知道究竟学数学有何用,更不要谈如何将数学应用到生活,应用到专业,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

在大多数学生的眼中,数学属于一门理论知识较强、且十分枯燥乏味的科目。在数学课程上也提出了很多改革,比如项目化教学,比如转变教学方法与手段,比如分层教学,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效果,培养数学素养。实际上,有句话说的非常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美好的事物与人总是更喜欢多看两眼,对于课程是一样的,喜欢的课程自然更喜欢学,课堂效果自然相对较好。数学本就是一门处处存在着美的学科。数学美凭借其自身独有的内涵以及多变的内容体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数学家,如果我们能带领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并将美的内涵与实质贯彻落实于高职数学教学中,进而懂得如何运用这种美,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能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这也不失为一种数学课程的改革举措。

二、数学美在高职数学课程中的体现。

1、数学的简洁美。

数学的简洁美体现的是本身的简单与易懂,简洁而生动的数学符号更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学者曾说过:“符号常常比发明它们的数学家更能推理”。举个简单的例子,函数求和符号“∑”的产生,包括积分号“∫”就是从Sum中的首个字母“S”进行转化的,这一符号看起来既简单明了,同时又十分的形象。

除此之外,数学美的简洁性也体现在针对命题的表述,包括相应的论证以及逻辑体系中。比如微分公式,以y为因变量,来求关于u的导数,不管u是自变量,亦或是因变量,微分公式的这一形式均不会由于这些变化而改变,这也是我们微分中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性质: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这个公式的出现,一方面使得复合函数微分法则更加的简单易懂,同时又对积分计算中的换元法的理解与分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篇(2)

二、利用教育资源,打造有效课堂

1.校内教学资源的采集与利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两个层面采集并利用校内资源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第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环境是制约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如,在吵闹的环境下,任何人肯定都不可能专心学习,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学生才能专注于听讲,以及专注于吸收知识.同理,创设蕴涵着丰富知识的课堂环境,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如,在教室的墙壁上设立活动的宣传栏,并制作与课题相关的漫画或小故事,在每堂课的开始前通过宣传栏展示出来,漫画或故事的内容随着课题的变化而变化.如此,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第二,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同时,对于教师而言,学生也是一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讲“函数的概念”时,教师可挑选四个学生,并给他们提供几个明星的名字,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喜欢的明星,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最后根据他们的选择分别以集合A和集合B的形式画出对应关系.图略.利用好“学生”资源,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利用校外数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校外数学采集活动.每一堂数学课都有一些特定的知识,这些知识与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存在着重要联系.由此,教师可结合数学教材中的课题内容,让学生在课前采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生活中的数学案例.例如,在讲“抽样方法”前,让学生去超市采集与抽样方法相关的实例,如人们怎样挑选商品,超市怎样抽查供货商送来的货物,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记录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现象,并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将学生所采集的数学现象在小组内整合、评比,其次在课堂上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并给予表现优秀的小组适当的奖励.如此,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资源,从而实现师生的“共赢”.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篇(3)

二、利用教育资源,打造有效课堂

1.校内教学资源的采集与利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两个层面采集并利用校内资源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1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

环境是制约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如,在吵闹的环境下,任何人肯定都不可能专心学习,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学生才能专注于听讲,以及专注于吸收知识.同理,创设蕴涵着丰富知识的课堂环境,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如,在教室的墙壁上设立活动的宣传栏,并制作与课题相关的漫画或小故事,在每堂课的开始前通过宣传栏展示出来,漫画或故事的内容随着课题的变化而变化.如此,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1.2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同时,对于教师而言,学生也是一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讲“函数的概念”时,教师可挑选四个学生,并给他们提供几个明星的名字,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喜欢的明星,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最后根据他们的选择分别以集合A和集合B的形式画出对应关系.图略.利用好“学生”资源,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利用校外数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校外数学采集活动.每一堂数学课都有一些特定的知识,这些知识与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存在着重要联系.由此,教师可结合数学教材中的课题内容,让学生在课前采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生活中的数学案例.例如,在讲“抽样方法”前,让学生去超市采集与抽样方法相关的实例,如人们怎样挑选商品,超市怎样抽查供货商送来的货物,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记录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现象,并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将学生所采集的数学现象在小组内整合、评比,其次在课堂上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并给予表现优秀的小组适当的奖励.如此,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资源,从而实现师生的“共赢”.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打造有效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很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而通过多媒体,可将教师的口语转化为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语言,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因此,多媒体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工具.例如,在讲“等差数列”时,用口语诠释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教师可将这种口述转化为多媒体:播放一架梯子的图片,标明梯子的最高一级宽度为50cm,最低一级宽度为130cm,提出问题:梯子中间各级的宽度是多少厘米?如此,将概念性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从而引导学生探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篇(4)

二、实施情感教育,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认知过程,也是一项情感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尽情猜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烈,思维能力比较发散,在课堂上要允许和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活跃创新思维和思维模式。例如可以进行师生互换角色,先将学生容易出现的数学问题提炼出来,然后请学生上台讲解,教师在适当时候提供合理的解释,这样以来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向科学观点迈进。另一方面,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不但可以促进师生感情,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做出针对性指导,还能在师生讨论中,引导学生质疑、独立查找资料、积极探索的习惯,从而逐渐养成学生不盲从、有主见、敢于探索的精神。

三、加强数学教师个人素质,做好教学的引导者

教师作为贯彻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作为高中教师,不但要掌握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对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容忽视。在教学态度方面,教师要具备端正的职业道德,建立健全的人格,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积极配合和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时刻走在时代的尖端;在专业知识方面,数学教师首先要有熟练的数学知识技能,精通教材、选取教材中的精髓内容,另外还要在业余时间扩大知识面,为今后的数学发展奠定基础。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科研,尽自己最大力量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在班级管理方面,教师要根据班内学生的发展特点,切合实际地安排学生的教育情况,教师要做好为人师表的榜样,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篇(5)

数学课程是一门连贯性极强的学科,每一堂课之间的知识点环环相扣,且每一堂课的重点与难点又紧密联系。高中数学作为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课程,其连贯性更为明显。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突出出来,这不仅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数学学科层层学习的必然要求。所以,为保障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将教学的重点与教学的难点突出出来,并且做到将知识点系统化,主次分明。下面以椭圆与椭圆标准方程为例讲述:在学习椭圆与椭圆标准方程章节时,教师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具体内容如表一所示。通过这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具体化以及明确化,来设计教学方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有重点、有目的的开展教学。

坚持直观化教学原则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篇(6)

高中数学的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提高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需要我们积极构建欢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数学教师的负担,使数学教师在付出同样的精力的前提下,取得更多的教学成果。高中数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数学教师一定要想办法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目的。所以,活跃课堂气氛是第一位的。为此,我们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让高中数学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目前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最缺乏的就是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因此,要想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就要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之内学习数学知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掌握能力,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明确这一点,并把构建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放在教学的首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其次,特色高效教学方法的指导。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篇(7)

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习惯及解题方法仍停留在初中阶段,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具体表现在只是听课,不记老师讲课的要点,对存在的问题不及时弄清,更谈不上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对概念性质,定理一知半解,课后赶做作业,乱套题型,机械模仿,于是形成学习的障碍.因此,一进入高一阶段就要求我们老师,首先要做好学习习惯上的指导,把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要求,学习方法与初中阶段的区别讲清楚,使学生有思想准备.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目标,课前预习,圈出疑点,课堂上积极思考,紧跟思路,敢于向老师挑战,使其思维与老师同步,课后先复习总结,分析知识点的联系,区别.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次,做好解题方法上的指导,初中阶段题型中理论要求低,重直观理解及运算,已知条件,结论要求明确.而高中阶段题型理论要求高,重逻辑推理,限制条件往往隐含在概念,已知条件之中.所以,在解题过程中,就不能象初中阶段学习时,套老师例题,而要求学生弄清题意,挖掘题目中的概念,性质之间的联系及限制条件,然后动笔解题,再分析,验证自己的解题过程的正确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把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等数学素质的内容有机地溶于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数学素质,其内容包括数学知识,主要是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技能,数学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应用数学的意识等。

二、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俗语说得好,爱好出能手.只要本人有爱好,兴趣,于是拼命学习,努力用功,自然就会进步了.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求老师要多准备素材,随时改变问题的部分条件,让学生亲自去猜测,探索结论的变化,成为应得结论或规律的发现者.或引导学生对所学的问题加以拓广,深化,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果这种情况一再发生,就会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及对数学老师的好感.与此相反,遇到问题,成绩不佳,又受到教师的批评,不但会失去对数学的兴趣,还会疏远数学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在学习上的闪光点.做到因材施教,加强挫折教育,能使他们有勇气,有信心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成绩.

三、加强课后辅导,解决疑难,增强信心

高中数学一开始学习,就会碰到集合,幂函数,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单调性,奇偶性.这些知识点,概念多,逻辑推理高,灵活性强,难度大,学生一接触就会出现分层.所以,要求我们老师要加强课后辅导,及时分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初中基础差,还是一开始不适应高中段学习.如果是基础差,就要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初高中衔接内容,使他们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及技能,能适应高中段学习.如果是对高中段新学习方法不适应,就要求及时将学生遇到的困难及错误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起参与讨论,明辨是非,逐步解决学习难点,以扫清学习上的障碍,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指导学生自己讲课,在数学辅导课或数学课堂上,经常指导成绩较好的学生(课前细心指导、安排)轮流讲解学习体会、内容要点、问题回答;还有指导学生成立数学学习小组,数学学习小组既可开展互帮互助,又可加强数学学习的探讨,有多方面的效能,同时轮流由学生自己主办数学小报,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富有成效的。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篇(8)

我认为数学课的高效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师生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

教师对教学拥有饱满的热情师生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使学习布满乐趣。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既能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娴熟的专业知识与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师需密切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娴熟的专业知识是搞好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上的交流和合作主要体现在集体备课上.教师集体备课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减轻劳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以往各自备各自的课,有时会出现知识错误和思路狭窄。可以引发所有备课者思想和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也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对我们物理学科而言,其效果更是显著。

教师集体备课能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的质量。也可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集体研讨、教后反思的过程,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教师集体备课能很好地落实新课称改要求。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相长。教师集体备课能大力整合学校各科的教师资源和营造科研氛围。而目前基层学校,应该也必须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否则易流于假、大、空,枯燥无味。集体备课中,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思想和智慧的碰撞而得到理性的升华,理性认识又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使教学效果更显著。

三、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那么,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课堂调控,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数学被好多人认为枯燥乏味,因此需要数学教师能够在数学课上创设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怀着求知的欲望和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知识,就会使学生变苦为乐、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课堂就会充满朝气和活力。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育人环境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达到全身心的和谐。

留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让学生进行积极合作交流,寻找时机让学生进行自我表现,在学生的表现中,教师创造一个布满活跃、愉快的教学氛围,发挥好情感教育的活跃性、愉快性的作用。

师生关系的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愉悦的心境,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畅所欲言,使师生间达到心与心的交流。

师生同体才能同声同气,相互吸引,相互影响,才能同心同德,配合默契。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要能够随时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有不少教师总是埋怨学生在课堂上不与自己配合,殊不知,你的眼睛,老是盯着书本、教案、黑板,就是舍不得把目光投向学生,目中无人,学生如何会与你配合?久而久之,课堂上那种“你讲你的,我做我的,师生互不相干”的不和谐局面也就自然形成了,所以课堂上教师要时时刻刻留意与学生眼神的对接,透过心灵的窗户判定学生在想什么。——是专心了,走神了,心领神会了,碰到尴尬了,情绪高涨了,还是若有所思……然后适时作出决策,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及课堂关注点。

五、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分小组学习的作用一是便于合作学习,拓宽学生参与面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湿,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假如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还要用到刀刃上”。

小组讨论是合作、探索学习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但不是散漫地进行讨论,而是要选择好时机,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讨论。首先合作学习中,在得出规律性结论之前,要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达到动手、动口、动脑,只有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展过程,学生才会对知识达到理解和把握。其次是出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讨论;或优秀学生提出新的见解和其他大部分学生不理解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给他们提供独立探索的机会、讨论的机会、大展其才的机会,这样的讨论会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六.改造数学教学课堂教学,让我们的数学课堂飘荡着研究性学习的芬芳

一是让学生成为主角。课堂上的学习活动主要是讨论、探索与交流,课堂始终洋溢着民主、活跃的气氛。

二是让教师成为配角。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共同研究者,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完成研究、探索的过程,鼓励创新,并与学生平等交流和讨论,促进教学相长。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篇(9)

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同时高职教育具有典型的特点,在高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难以有效地塑造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鉴于此,在高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教学改革,有效融入文化教育,着力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数学思想,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努力打造科学完善的高职数学教学体系,综合性提升高职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高职数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高职数学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受限于高职教育的传统方式,受限于高职教育僵硬化的管理模式,高职数学教育中凸显着严重的弊端和问题,尤其是高职数学教育缺乏文化教育的支撑,缺乏文化教育的比重,难以提升高职数学教育的整体质量。首先,在高职数学教育中,文化教育与数学知识是相互割裂的。在高职数学教育中,很多高职院校,很多高职数学教师肆意将数学知识及理论作为教学的重点,无论是课堂讲解,还是课后演练,抑或是校外实践等,数学理论和知识都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这种传统的高职数学教育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扎实学生的数学理论,但难以发掘出高职数学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这恰恰是高职数学教育中存在的软肋,恰恰是高职数学教育中凸显的主要问题。高职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这些文化内容包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包含着丰富的数学创造性,这恰好是高职学生所缺乏的。其次,高职数学教育缺乏数学素养和数学思想的培育,在高职数学教育中,教师仍然将理论知识的传授,将数学方法的灌输作为教学的重点。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按部就班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流程来进行数学理论的灌输,忽略学生个性的发挥,忽略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忽略学生数学认知水平的提升。最后,在高职数学教育中,数学教育的目的仅仅停留在应试和就业等方面。这本身无可厚非,但高职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培育机械化的数学技能人才,更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具有开拓性视野、具备丰富数学素养的全方位人才,这恰恰是高职数学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可见,在当前高职数学教育中,缺乏人文素养的培育,缺乏数学思维的培养,直接影响数学人才的发展。

二、文化教育在高职数学教育中的改革与实施策略

在高职数学教育中,渗透科学的文化教育意义重大,渗透科学的文化教育作用明显,结合当前高职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提升高职数学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高职数学教育的方法,实施科学持续的文化教育。

(一)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渗透科学的文化教育

高职数学教育不能仅仅是皱巴巴的理论教育,也不能是干巴巴的应试教育,而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文化教育。高职数学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这些都可以成为文化教育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文化教育的方向。因此,作为高职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以数学知识为依托,在讲解数学知识或理论的过程中,有效挖掘这些知识背后的文化成分,以此来渗透文化教育,着力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数学精神

在高职数学教育中,教师作为数学教育的引导者,必须强化自身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转变数学教学的模式,不断优化高职数学教育的水平。一方面,高职数学教师应该熟悉并了解数学教材,善于利用数学教材来渗透文化教育。数学教材离学生比较近,学生可以很便捷地利用数学教材来学习数学背后的文化内容。另一方面,高职数学教师还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的数学精神。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学生未来就业的实践性和技能性。学生只有具备了科学严谨的数学精神,才能在未来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三)提升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自行探索数学文化

在高职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在讲解数学知识或理论的过程中,高职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知识及数学理论,主动探究背后的数学文化,并将数学文化的学习作为高职数学教育的重要补充。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来建立数学文化角,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活动,以此来推动数学文化的广泛扩散,综合性提升高职生的数学素养。

三、结语

在高职数学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难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难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鉴于此,在高职数学教育改革中,必须渗透文化教育,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利用好数学素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内容。

作者:殷珊 单位: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篇(10)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8―038-04

一、问题提出

新疆南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数学课程于2001年和2009年进入新课程改革实施阶段。新课程改革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公平。一是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目标、实施评价等方面的根本性变化,需要教师教学实践的转变。二是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和获得自我发展能力。新疆南疆是民族聚居地区,其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与之相应的是,教师需要面对多元文化和新课程理念的挑战。继续教育是教师面对挑战的重要形式。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来分析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内容、结构和教学理念的针对性有效性,以及教师的主体地位、学习特点和需求,为新形势下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对象与方法

(一)问卷对象及特征

问卷对象的教师来自新疆南疆地区两所重点中学:喀什民族完全中学和汉族完全中学;三所普通中学:一所市属中学、一所师院附属中学和一所县属完全中学。共发放问卷155份,回收152份,回收率为98%。

(二)问卷方法及数据处理

问卷设计关注五个方面:第一,教师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教龄、基本情况和学源结构;第二,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状况的评估,包括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和数学学科素养;第三,教师接受的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及培训的基本情况;第四,教师对参加继续教育课程的评价;第五,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期望。为避免问卷设计的片面性,并减少在实施中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尽量获取客观数据,研究采用个别访谈、实地考察、案例分析、资料分析、座谈和专家咨询的方法。访谈主要内容关注教师多元文化意识和素养。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数学教师的结构及基本情况

五所学校基本情况显示,在教师学源结构中,90%毕业于喀什师范学院,以及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西部师范类与综合性高校。在师资结构中,学历为本科及以上教师99.15%,青年教师85.08%。其中,教龄为1―3年占43.28%,4―8年占29.85%,高级职称的教师占29.85%,且较均匀地分布于中学各年级段。数据分析表明:其一,喀什师范学院作为地方师范院校对新疆南疆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贡献;其二,凸显了师资学源结构单一,阻碍了教师与其他地区和高校教育信息、资源互通和交流;其三,虽然师资队伍学历达标,但教师呈现年轻、教龄短、职称低的特征,存在各分类层次分配不均的问题,大部分教师处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步和成长阶段。因此,通过继续教育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的引路人是课程设置的核心问题。

(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自我评价

调查数据表明,56.52%的教师近三年没有公开发表文章,且75.41%的文章发表非核心和省级期刊。但86.36%的教师认为职前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或基本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82.61%的教师对专业发展现状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且访谈中从教3年左右的教师了解教师专业化发展重要性,却不知从何做起。“教育是一项丰富复杂困难,且持续发展的职业。无论初期培训的时间和质量如何,认为这已足够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新课程对教师提出新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定了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专业能力以及在能力发展中提升自我专业化水平。以上要求决定了教师专业化能力不限于教师上好一节课,处理好教学常规,而应具备课程意识,成为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者、反思者和研究者。因此,帮助中学教师认同和深刻理解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理念是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重点。

(三)已接受继续教育课程的基本情况

数据显示,教师已参加的继续教育课程较多地涉及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学数学中的数学史、中学数学教学思想提炼等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继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后,继续教育又增开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数学新课程研究、中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学实施等基于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仍存在部分课程开设不足问题,包括数学教学课件制作、数学文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选修内容选讲、高中数学模块教学与课例分析等。继续教育的有效性有赖于采用多样化实施方式,并互为补充,如系统数学教育理论讲授、教学实践问题专题讨论、数学教学艺术专题讲座、中学数学新课程理论及专题讲座和实地参观访问等教学组织形式。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已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见表1)呈单一化而非多样化,其中:47.17%的教师表示课程实施较少或很少采用“中学数学新课程理论及专题讲座”方式;71.11%的教师表示课程实施较少或很少采用“实地参观访问”方式。

(四)教师对所参加继续教育课程的评价

调查数据显示,41.79%的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不满意。其中,32.84%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中现代信息技术所占比重的评价偏大,31.35%的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所占的比重不足。教师是继续教育学习的主体,课程设置只有满足教师的需求,教师才能通过课程的学习达到主动的自我建构。访谈表明,教师评价继续教育缺乏指导实践的价值,存在实现“学习一学用一指导教学”之间的矛盾。另外,对继续教育占用寒暑假时间、施加人事和职称评聘制度强制性,影响课程教学和学习效率。

(五)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期望

数据表明,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性质问题,有72.73%与18.18%的教师认为应体现实践性与创新性上。在知识结构上,58.33%的教师对数学的最新进展缺乏了解,25.00%的教师认为知识面太窄。对于教师继续教育重点问题(见表2),分别有75.00%、59.01%、79.66%和82.54%的教师认为是拓宽数学学科领域知识、提高综合数学素养、培养数学教育研究能力和发展数学教学能力。设置数学教学技能课程,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语言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多媒体的制作及运用技能和开发课程资源技能,教师认可度(见表3)分别为67.21%、63.93%、61.90%、76.36%和57.41%。调查可知,教师关注自身综合数学素养、教学技能和能力的提高,对自我专业化发展有着较高的预期,66.67%的教师有通过教师继续教育提高学历的意愿。

(六)教师对多元文化背景的审视

研究表明,新疆南疆地区的多元文化特征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必然。教师应具备多元文化素养,在任教的学科领域形成多元文化基础,成为面向所有学习者的高效率的教师。数据显示(见表4、表5、表6),多数教师具备多元文化的自觉意识,表现在:43.54%的教师认为非常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85.48%的教师认为学生文化背景对中学数学教学是挑战;72.59%的教师偶尔或经常检视对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态度或偏见。针对民族地区对于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适应性问题的研究,14.52%的教师认为现行中学数学课程和教材对于民族多元文化是非常重视的;77.42%的教师认可学校有必要开设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或开发相应的教材。应该说,教师多元文化素养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的,是知识、方法、理念和能力等方面合力的结果。调查表明,56.45%的教师不了解所教班级里学生的文化背景;69.35%的教师有意将本地不同民族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满足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需要,但在文化融入教学实践中不知怎样做。在访谈中,在民族中学执教四年的汉族教师谈及自己的成功经验,认为与民族学生搞好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获取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是学生投入数学学习兴趣的动力。在与“双语”实验班教师的座谈中,教师关注如何才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教师的教育需求体现在:第一,教师职业发展的需求。面对教育计划的变更、专业领域内的发展(教学的数学概念和其他学科新的互动等);面对教育的诸多发展及成果(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化带来挑战),教师需要适应新的不同的多元异质化的教学对象,确保不同学段学习的连贯性、多学科之间合作的需要。第二,个人因素需求。新人职教师对职业认识不足,在自我身份的转变上存在困难,专业化发展需要引导,数学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有待提高等。

四、课程设置探析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对学生的主观偏见和好恶放置一旁,不因学习者的语言、家庭经济条件、外貌、性别、民族、信仰等差异而区别对待,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对不同文化背景、个性特征、性别特征的学生进行教学与指导,实现多元文化理念、价值观的渗透。MPCK理论框架从四个方面构建教师“数学教学内容知识”:数学学科知识(MK);一般教学法知识(PK);有关数学学习的知识(CK);教育技术知识(TK)。基于以上两个理论的应用,初步探求民族地区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

(一)多元文化课程

1.多元文化理论课程

多元文化理论课程设置的目的:加深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增进文化多样性的历史洞察;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与学校教育有关的行为和态度;认识并消除个人的偏见,积极与其他民族群体进行交往;在教学中尊重文化多元性。对教师意识形态、性格等方面的研究与培养,使教师能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是否存在民族偏见,重新认识在社会中角色以及改善师生关系,课程设置包括多元文化教育、文化多元论、多元民族意识、人际关系等专题。

2.多元文化实践课程

多元文化实践课程设置的目的:培养教师对数学学科知识及教材的审视态度,使他们在教室中创造多元文化的氛围,帮助学生理解相互之间的文化。借助有关多元文化数学教育典范和概念知识、主要族群团体的数学文化知识,平衡数学课程、教材和教法,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考虑学生的文化环境,需要教师与学生家庭的有效沟通,吸收和利用家庭资源,帮助学生了解所面对文化、班级的沟通方式。多元文化实践作为物质一时空特点的隐性课程,课程实施需要家长、社区的充分参与,以及学校环境、图书资源、课外活动的相应配合。

(二)数学专业知识

1.数学专业课程

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不断更新和拓展教师的数学知识(主要包括数学概念、数学法则、数学公式、数学题目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包括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史知识),提高数学素养,能够从高观点看中学数学教学。课程设置包括:现代数学(离散数学、组合数学、模糊数学、数值分析、分形几何等发展动态、基本内容、重要思想方法及其应用)概览;经典高等数学(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等的结构与思想)专题;数学思想发展史精讲;数学建模与问题解决导读;数学方法论选讲等。

2.数学教育类课程

数学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目的: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观,认识数学教育发展历史趋势,具备合理的数学教育基础理论结构、基本技能和有关数学学习的知识,能有意识地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成为会思考研究的科研型教师。课程设置包括: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探讨;近现代数学教育思想研究;中学数学教育基础理论与实践;数学教育哲学专题;数学教育心理学;中学数学教材与学法分析;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中学数学中的数学史;数学文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选修内容选讲;中学数学教学思想提炼;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实施;高中数学模块教学与课例分析;中学数学习题理论与解题研究;中学数学学业测试与评估;中学数学教学专题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数学教学与个性发展研究)等。

(三)教育与教研课程

教育与教研课程设置的目的:增强教师对于教育价值、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本质的认识,从整体上了解教育现象,加强中学教育的纵横联系能力,加深对于学科教育的理解,拓宽教育研究和课程开发的视野和思路,实现将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自觉。课程设置包括:现代教育思想专题;国外教育改革动态;教育社会心理学专题;教育生态学或教育环境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等。

(四)现代教育技术类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类课程设置的目的:具备传统教学媒体的知识以及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和相关教学软件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教师实现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会用软件展示平面和空间图形,表达并探究函数关系、无限现象,表达并探究数学建模,利用软件探究几何构造,作为启发式工具解决数学应用问题或反思批判其应用性。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开阔学生知识视野,调动听觉、视觉,获得全面而深刻的感受。课程设置包括: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专题(几何画板的制作、z+z智能平台);数学专业文献检索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专题等。

(五)通识类课程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篇(11)

职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其中职业学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属于初中后的职业教育。“中职教育”的全称是“中等职业教育”。实施这一教育的学校有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和技工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一般为二至三年。主要培养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其他从业人员。

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为引人瞩目的成就,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但是近几年高校扩招导致普高升温,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形势严峻。特别是2000年以来生源的整体文化素质、综合素质下降,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没有具备初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行为习惯,个体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道德品质的低下令人堪忧。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无论专业实力,还是个人素质都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人文素质严重缺失,不能满足社会要求。迫于形势,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只能急功近利,奉行“实用主义”教育观、人才观,对人的培养从属于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强调准职业人才的工具性、效用性,缺乏对人本主义的追求,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情感教学有助于促进人的认知发展,近年来心理科学的研究表明,情绪可以调节认知的加工过程和人的行为。因此,如何通过良好的情感教学对中职学生进行教学就成为了当前中职教师面对的一个问题,而数学对一个学生的思维、情感的开发具有良好的效用,如何能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结合情感教学的情景体检,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情感教学方式、模式就成为了本研究之目的所在。

二、研究意义:

情感教育是一个崭新的,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课题。未来的情感教育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情感教育目标体系,形成完整的情感教育链条,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为我所用,才能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本研究从提高职校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情境创设其实质就是推动情境教学更好地走入课堂,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适应新课改.改变数学难教,数学难学的现状。使数学教学更好地服务职校职业化、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文献综述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情愫影响对信息的选择,监视信息的流动,促进或组织工作以及,干涉决策、推理和问题的解决。同时认知加工对信息的评价、神经激活而诱导的产生。一般来说,积极的情绪在任职过程中起到协调、组织作用,工作效率高;而消极的情绪起到蒲怀、瓦解或是阻断的作用,工作效率低。愉悦的情绪体验能促进人与人关系的融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乐趣,并能积极引导他们以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与学习。

西方学者有关的情感教学的一些论文是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的,而且有的概念还是直接来源于宗教生活,如“精神关怀”等。这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情感教学理论在科学性及实践价值。

情感教育的理念近年来颇受各国教育界的重视。不少国家、地区都进行过重视学生情感体验的教育实践,其中较为成功的有英国的“夏山快乐教育”、“体谅教育”、美国的教师临床服务、荷兰的激励学校。而国内成功的情感教育实验有李吉林老师所创的“情境教学”实验、上海市“成功教育”的教育探索实验以及无锡师范附小等学校的“愉快教育”实验等。

我国的研究学者认为情感教学是完整的教育过程中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这里、体制、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他们认为情感教学的倾向具体表现就是: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知识的获得或是智力训练的目标占据教育目标系列的中心位置。情感教育是一个与其他教育概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国内研究情感教学的论文选题基本围绕“怎样利用情感手段搞好学科教学或借助学科教学进行情感教育”展开,从以下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论文题目即可窥见一斑:“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谈情感教育对高考教学的催化作用”;“地理教学情感教育初探”;“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影响因素及意义”;“论中学历史课的情感教育”;“浅谈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等等。

硕博论文数据库收录的学位论文中,硕士学位论文占据了情感教育论文的主体,而且大部分论文侧重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将情感作为一种手段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曹涛涛在其毕业的硕士论文中,就结合其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数学学习情感目标;提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则及以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策略;认为高中数学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用满腔的热情、真诚的爱心去激励、感染学生,要充分挖掘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情感因素、激活课堂教学、改善评价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绝大多数文章的作者缺乏对情感及情感教育理论的基本把握和重视,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有待进一步考察和检验。报纸文章多为对当前情感匮乏状态的揭示和加强情感教育的呼吁,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唤醒人们对情感及情感教育问题注意的作用,而对情感及情感教育本身的问题涉及甚少。总体而言,当前的情感教育研究中,关于情感及情感教育本身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所展开的探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显得相当不足。对于情感和情感教育的含义、本质,当代中国情感教育的目标、功能、内容、过程、方法与规律,以及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等问题,都需要从不同的视阈、角度,用不同的提问和言说方式,不同的研究方法做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系统回答。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情感教育这一刚刚开拓的研究领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探讨。”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本研究的目标:本次论文详细阐述发挥教师情感作用,让数学教学与情感教学相结合,成为一种新型教学策略。该策略在职校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实施途径将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益处分析

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有助于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可以间接激发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1)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价值所在

由于职中生学习基础多数较差,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因此在职校数学教学中,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就显得非常有价值。

(2)不实行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弊端。

其一在于没有情感教学,数学的本身具有枯燥性、乏味性,这使得学生听听不喜欢听了,新旧知识的连接不好,学生不懂新的知识,就不乐于、不易于接受新知识信息。相当于丧失了学习内部的驱动力,表现为学习消极、缺乏信心,虽经补课,不仅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失败心态的发展,致使教师束手无策。其二,在情感教学中,实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尤其是差生,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往往取决于师生间有无相互尊重和信赖的情感。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是建立教学情感的重要因素。

2、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的实施

(1)教学应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给予特别关注.首先探讨了情感与态度对教学学习的意义,进而从教师的积极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研究的价值和必备的品质以及数学与科学精神、世界观的形成五个方面具体阐述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途径。

(2)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感情地教,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体验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通过实验操作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教师可揭示数学本身的内在美,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通过增强数学探究意识,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用风趣、幽默、富有情趣的言语讲解相关教学内容,数学课堂应提示数学知识背后隐藏着的人物轶事,将数学知识与人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会使学生对数学内容产生亲切感。

(3)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的实施,尽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获取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要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和运用,一切都要易而渐难,由浅入深,让学生对知识始终处于可望、可及、有收获、想进取的积极学习状态。

论文的框架结构:

提出研究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意义,查阅文献,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和方法,提出中职数学情感教学构思,通过举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统计分析数据,得出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的益处分析及实施方案。

论文的提纲:

一情感教学的提出

1.1情感教学的历史渊源

1.2情感教学的价值

二职校数学情感教学的理论探讨

2.1情感教学的内涵

2.2数学情感教学的内涵

2.3情感教学的理论基础

三运用情感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及措施

3.1、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尊重的原则

(三)激励的原则

(四)个性化原则

(五)爱的原则

3.2、措施

(一)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人格魅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三)改进教学行为艺术,引导学生知情协调发展

(四)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情感教育载体,数学课教育教学效果

四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

4.1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的目标

4.2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4.3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的教学案例分析

研究地点、年度计划及经费预算:

论文完成的时间安排:

1、4周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存在的不足。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2、2周明确本研究命题的初步框架结构,

3、1周完成开题报告撰写

4、4周研究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及得出的研究结论

论文新意预测或论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测及成果应用设想:

当前的情感教学研究主要是针对高中教学,对职业教育的情感教学研究较少,而职业学校因其教学的特殊性,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模式,采取的策略应当与高中、大学的教学不一致,本研究希望能通过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情感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以提供相关部门,特别是职业教育学校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卢文学姜红娟罗尔曼《学生个性心理健康教育新概念》153页

2.胡淑飞情感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地理学习主动性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

3.彭杰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情感策略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6月

4.乔丽芳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2月

5.张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