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网上学习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4-01 00:42:05

网上学习总结

网上学习总结篇(1)

“三校生”高考总复习,要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采取良好的复习方法。复习既要抓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既要提高理论素养又要增强考试能力,既要归纳总结又要强化模拟训练。下面,笔者就自己组织中职生应对“三校生”高考的数学总复习方法谈点粗浅的心得体会。

一.坚持回顾、筑网和演练有机结合

1.回顾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总复习,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温故”,就是将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在大脑中不断再现,以便强化记忆,巩固学习效果。回顾知识是开展总复习的最基本环节。当学生面对一道数学习题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回顾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当学生回忆不起时,要指导他们打开课本或总复习资料书的目录,通过看目录回忆、查找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做到由一个知识点的回忆带动一个单元的回忆,以一个单元的回忆带动相关几个单元的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开展讨论交流,之后复述归纳,这样可以系统全面地回顾所学内容。

2.构筑数学知识网络,理清解题方法和技巧。在回顾所学数学知识基础上,构筑数学知识网络,是应对“三校生”数学高考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梳理、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理清知识线索,弄清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要在回顾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以点连线,以线结网,以网筑面,做到以典型的例题之点带动一线知识的掌握,再以线带面,强化知识间横向纵向的联系和对比,构筑知识网络。

3.强化数学习题的演练。学生的数学能力最终还得体现在解题能力和水平上。因此,强化数学习题的演练是中职生应对“三校生”高考不可缺少的环节。本环节的主要做法是:对过去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回顾、筑网的基础上,选取典型习题和适量题目进行课内外训练,以巩固和掌握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二.做到总结归纳、理论习题化

1.总结归纳,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数学总复习时强调总结归纳,目的不在于机械地重复和死记硬背,而在于深化认识、扩展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认识和遵循数学学习规律,真正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同时,将总结归纳知识和解题训练相结合,以总结归纳推动解题速度和能力提升,以解题深化总结归纳的落实。通过训练适当适量的习题,达到熟能生巧、触类旁通的目的。做一道习题,就应该认识到是在训练某一类题型,总结归纳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就要马上联想到与这一类题型相关的知识点、定理及公式等。

2.使数学理论习题化。数学理论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有数学概念、相关性质判定、推理及数学公式等。数学理论的复习不是简单重复和死记硬背,而是要建立数学理论之间以及理论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使数学知识系统化,并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如,中职数学中涉及到“集合”、“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概念,涉及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等性质判定,还涉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等数学公式,教师要针对这些概念、性质判定和公式,要求学生训练一些相关题型,熟悉这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3.使数学知识系统化

网上学习总结篇(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层面和环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引起了广泛关注。2016年4月19日,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要适应这个大趋势,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我国有7亿网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强调了发挥好互联网作用的重要性。

 

2016年年初,党中央提出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活动(以下简称“两学一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方案中指出“要发挥媒体作用,充分利用共产党员网、手机报、电视栏目、微信易信和远程教育平台等,开发制作形象直观、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及时推送学习内容;引导党员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扩大学习教育覆盖面。”可见,各级党组织应充分运用互联网,助推“两学一做”扎实有效开展好。

 

互联网的运用对开展“两学一做”具有极大的优势,我们应该遵循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等原则,积极建立“互联网+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新模式。鉴于此,本文进一步提出了运用互联网深入开展“两学一做”的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的从事者、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二、运用互联网开展“两学一做”的优势

 

(一)互联网让“两学一做”更便捷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学习教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通过党建网站、微信、QQ等平台上传“两学一做”学习资源,让广大党员随时随地、动动手指就能轻松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理论、新思想,信息获取更加及时,为积极践行“两学一做”创造了极大的便利。

 

(二)互联网让“两学一做”更高效

 

将互联网和“两学一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党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的即时互动,让党能够及时了解党员们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让党员能够畅谈学习心得和建言献策。另外,利用互联网,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覆盖面,让“两学一做”在全党范围内迅速得到普及,甚至流动党员也可不受地域的局限性通过网上支部参与学习。

 

(三)互联网让“两学一做”更有力

 

利用网络平台实时上传党支部学习情况、学习教育成果、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树立标杆典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所有党员同志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号召大家向优秀党员看齐,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和党性修养,争做一名合格党员,不断扩大“两学一做”的影响力。

 

三、运用互联网实施“两学一做”的原则

 

(一)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关于党内学习教育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传统工作方式,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三会一课制、民主生活会等。传承好的做法、强化传统优势是“两学一做”的有效保障。同时,也要讲究创新,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两学一做”,以满足当今时代的新特点和新需求,实现传统方式与网络形式的协同发展。

 

(二)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调在全体党员中推进,范围广,层级多。根据中央组织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党员总数为8779.3万名,党的基层组织436万个。但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有自己固有的特点和基本行事方法,应该针对实际情况和具体工作需要,注意突出重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两学一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虚拟与现实相结合

 

虚拟性是互联网的特性之一,能够有效解决学习教育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性。但是,虚拟的“两学一做”不能代替现实的“两学一做”,不然会使得广大党员丧失对党的澎湃情感,弱化对党的信仰。因此,打造“互联网+两学一做”,要将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相结合,虚拟的“两学一做”侧重于理论学习、思想交流和舆论引导,现实的“两学一做”侧重于实践活动、组织工作和具体问题的解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四、有效运用互联网推进“两学一做”的对策

 

(一)增强互联网意识

 

如今,互联网已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工作、生活和交流习惯。因此,各级党组织必须首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正面迎接新知识、新技术的到来与挑战,不断提高对互联网的认识,紧跟时代节奏,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主动运用互联网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让党始终走在前列。

 

(二)开拓移动互联

 

目前,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媒介,只要开通移动数据或连接wifi,就能实现信息接收和互动交流,打破了传统课堂和计算机网络学习的空间限制,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教育的灵活性。所以,各级党组织应注重手机网络层面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手机联动的方式搭建网站、微博、QQ、微信等学习阵地,打造“指尖上的‘两学一做’”,完善“互联网+两学一做”模式,为党员们“时时开展学习、处处接受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三)创新学习形式

 

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超大容量、图文并茂、覆盖面广等优势,开展个性化、多样化学习。例如,可以利用网上聊天室,聘请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网上教学、专题讲座、在线答疑;可以建立网上学习教程,重点解读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等内容;可以针对近期支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国内外时事热点问题进行网上讨论;可以将党章党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编辑成测试题,进行网上“两学一做”每日一测,检查广大党员的学用水平。这样,既可以增强“两学一做”的吸引力,又可以提高党员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网络引导

 

互联网为广大党员信息交换、观点沟通、自由表达、实践参与提供了新平台。然而,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的开放性,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集聚效应,产生较大的舆论影响力。所以,各级党组织在运用互联网开展工作时,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党员培养网络自律意识,强调管好自己的“麦克风”;另一方面通过让先进在各类网络平台上积极发声,带动广大党员学好、用好互联网。

 

网上学习总结篇(3)

[作者简介]李继红,吉首大学医学院主治医师。湖南吉首416000

[中图分类号]0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6-0192-03

在临床医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希望减少理论课讲授的时间,使在病房里接触病人的时间分配达到最佳化。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每一个医学生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作出正确的诊断。多媒体网络教学也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手段。对于医学生来说,在存在部分病人对教学不配合及某些季节相关疾病与见习内容脱节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技术要比其他教学方式显得更有效,因为下载相关资料是很快的。网络课程教学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学生可以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自由学习,比单纯的课堂说教更能提供活跃的学习经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提高临床技能Ⅲ,而且,少部分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学习医学知识的过程中,对一些可以接受的概念、知识的获取显示出信心,提高了临床诊断推理的决断能力。

我们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实验诊断等资料的分析,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出正确的诊断。

一、对象

吉首大学医学院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2名,男生62人,女生40人。

二、方法

1 教学方法。(1)在线学习。学生打开电脑登陆后,教师在教师机上对风湿性心脏病简单介绍,然后电脑屏幕上出现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对患者作出“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2)在线答疑。学生在电脑上直接进行在线答疑,学生提交问题和知识点,教师进行解答,答案展示给学生。(3)在线考试。教师按教学目的出题组卷,通过网络系统传给每位学生,待学生考试结束后,再将答题文件传回教师机中。(4)病案总结。要求学生对他们所诊断的病人的病情写一份分析式的病案总结,电脑将把在线答疑、在线考试的信息和病案总结储存在数据库中,并进行修改和分级评定。

2 教学效果评价。(1)完成教学后,在学生中发放问卷,对教学的质量和使用感受进行调查。(2)在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中进行匿名问卷调查。(3)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和实习结束后进行考试,查阅试卷中相关内容的答题情况,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结果

1 病案总结的等级评定的结果。在已经完成的102份病案总结中,94名学生正确地对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进行了详细、正确的分析;8名学生不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中提供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诊断结果对疾病作出正确的分析诊断。

2 在线考试成绩、临床实习前和实习结束后医学考试成绩见表1。

3 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四、讨论

1 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提高学习兴趣。2006级临床专业中102名学生完成了风湿性心脏病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课程,他们认为多媒体网络教学对教学有积极意义。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很容易掌握这个模板系统的操作,易激发兴趣,简单,有效,实用,直接,还增加了书本外的知识。而且在线答疑,回答明确,学生认为这个模板系统帮助他们学习了风湿性心脏病,重点掌握了相关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诊断。多媒体网络课程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于一体,表现方式多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很快理解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安排学生在完成了风湿性心脏病多媒体网络教学课程后到病房里直接见习病人(3名学生因为某种原因缺课,之后在网络上补上完成了风湿性心脏病模块的教学课程),学生们都认为自己能很轻松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病人的诊断上。学生可以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进入网络系统自由学习,或者复习,再理解。学生认为风湿性心脏病媒体网络的教学课程是有必要的,比其他的教学方式如课堂上的说教和家庭作业的设计等教学方法效果要好。

2 多媒体网络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在已经完成的102份病案总结中,可以看出,92.16%的学生临床思维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能够正确地对风湿性心脏病进行诊断。在线考试成绩、临床实习前和实习结束后医学考试成绩中答题正确率高,问卷调查也显示这种教学方式对临床实习前和实习结束后医学考试有帮助。

3 教学规范化。在教学中给学生播放大量的资料,演示规范化的临床操作方法,可以减少教师之间的教学差异,使学生能够全面、正确地掌握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较好地贯彻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我们把考试用的标本或模型数字化后上网,利用数据库技术组卷,把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的标本合二为一,可以使整个教学规范化,形式和内容更加统一。

4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不足。8名学生完成风湿性心脏病媒体网络模型的教学课程后,书写病案总结不合格,包括格式不规范、医学术语错误、临床思维无逻辑及诊断错误。考虑原因:部分学生操作模板系统中键盘数码不熟练,有些同学知识掌握不完全。所以我们让学生可以选择把他们的总结通过E-mail发送给老师,同时要求学生尽早进行风湿性心脏病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型课程的学习,而且通过网络系统反复学习,以保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充足的时间进入病房,直接把学习到的信息应用到病人诊断分析中。

网上学习总结篇(4)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性与操作性都很强,其中设计是前提,操作是实现设计的过程.从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目标出发,对课程的结构与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把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素养的培养融入在思维中,使知识、思维、可实现的思维成为课程的主线,并把该思想贯穿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中.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与“面向社会,针对岗位,强化能力,促进发展”教改指导方针的“接轨”,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及其它能力的提高紧密结合.根据我省教改成果《网页设计与制作》立体化教材和我校特点,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实践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框架式教学模式,对框架式教学模式进行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按任务进行框架设计、框架支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等具体工作,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强化其设计与实践能力.

2.框架式教学模式

2.1框架式教学概述

“框架”在这里有两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网站的总体结构及网页区域中的框架技术.首先,网站都是由相关网页通过“关系”构成,“站点”则是放置各网页及各相关元素的地方;对网站总体结构与站点的结构进行设计是网站制作的前提.其次,网页框架技术是常用的布局网页工具之一,在进行网页设计时利用框架进行网页布局,使用该技术实现多个页面同时集中在同一个网页中呈现.因此,网页总体结构与框架技术是网页设计与制作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二种含义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架式教学”中的“概念框架”.建构主义根据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借用建筑行业的“脚手架”作为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对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支架式”概念框架,使得学习者自己(学习过程中通过同伴、成人和有能力的人对其学习所进行的有效干预)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复杂概念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策略.

它所描述的是在最近发展区中有效的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学习者被看作是一座建筑,学习者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建筑物”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习者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建造新的能力.它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教学的进行,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一种支持帮助,帮助学习者完成学习,使学习者建构、掌握和内化所学的知识;但随着学习者学习能力的逐渐提高这种支持帮助是逐渐减少的,教师要将管理调控学习的任务逐渐转移给学习者,使学习者最终能够独立学习.学习者的独立自主学习是支架式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也就是说,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支架式教学过程一般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组成.

2.2《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框架式教学模式

框架式教学模式的任务首先是从抽象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结合实际进行“任务”整体“框架”设计;然后对各任务框架进行支点设计,将知识点融入其中.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总体框架分三个部分:首先,让学生了解网站的体系结构,清楚WWW客户机和WWW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过程,初步明白课程所要进行的工作特质.这样,学生能够从整体、抽象的角度去思考网站框架结构.其次,按从抽象到具体逐步细化的思维方式,先确立网站建设的总任务,如设计一个“新疆之旅”专题网站,接着构思总任务下各子任务及相关内容.最后,进入网站建设步骤流程:第一步,网站的规划与设计.第二步,准备素材.第三步,制作网页并形成网站.第四步,网站,第五步,网站的管理与维护.在总体框架中,第三部分至关重要,其中第一步“网站规划与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网站的总体结构(网站框架),而网站的总体结构是网站设计的关键所在,是后面的站点建设等知识点与任务能够进行的前提,也就是从任务框架到支点设计的过程.“新疆之旅”网站结构如图1所示.当网站总体结构确定后,即可按步进行搜集、设计、制作各栏目素材、制作网页并形成网站等工作,整个设计与制作流程有序地进行.我们把教学过程设计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三条主线.

(1)课堂教学主线.教师可以依托教材的描述以实例演示的方式从头到尾带领学生学习感受范例网站“新疆之旅”从无到有步步搭建的全过程:从“新疆之旅”网站主题的确立,网站总体结构的设计;到站点结构设计,各种素材的准备;然后是网页效果图,网页模板设计,不同网页的设计与制作等工作;最后则是网站的与维护工作.这就是完成教学过程的“搭脚手架”与“进入情境”环节工作.由于是课堂授课,老师可以更系统地讲授相关理论知识,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实验教学主线.配合课堂教学主线,学生自主选题,设计开发一个网站作品,即确立一个贯穿整个学期的项目任务.学生可以独立探索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项目任务.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应由大到小,从有到无,逐步消解概念框架的支撑作用.合作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不超4人,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在个性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教学过程可以安排一至二次“作品公开展示评价”活动,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小组间的相互学习借鉴.这过程是完成教学过程“独立探索”、“合作学习”与“效果评价”环节的工作.

(3)网络自主学习主线.学生可以通过如下所介绍的ICT“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或其它教学系统,按照各自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如浏览学习资料、工具操作技能学习、师生或生生互动、作品上传与下载等,极大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表明,本课程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使其能够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出发,分析各项需求,提出总体设计任务,细化任务设计,构建网站总体框架与各网页结构.从抽象到具体,再从个体到整体;从整体思维到具体设计与制作技能,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基于能力培养的ICT课程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与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有给力的教学环境.ICT(信息通讯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和交往方式.ICT应用于教学不但作为储存、检索、表达的工具,而且支持人们认知学习、研究探索和协作交流.它打破学校、课堂、实验室的地域范围,使学生与社会及世界相连通.学习者按自己的习惯学习和思考,并从指导者那里获得个别反馈;学习者通过网上交谈、电子邮件、小组讨论等方式与教师和同学讨论交流.在ICT教学系统中,信息技术、教师、学生和教材四大要素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学组织结构.信息技术是这种教学组织结构中的基础,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环境.要建设基于ICT的教学平台,关键是构建好信息资源、网络平台和应用软件.

课程平台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建立“主教材、电子教案与视频、实验系统”等多位一体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设计以“问题与任务”的解决为主线,在每个知识点的学习中首先提出任务,分析任务需要,编制任务案例,将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融合到案例中,使学生学习过程切合实际、针对性强.平台建设注重交互性与灵活性,师生可以通过“答疑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师生都是平台的建设者与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通过平台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与.课程平台适合“移动”的学习过程.老师把任务所需素材等资源上传在平台“教学材料”的“课程任务”与“教学资源”等栏目中,让学生按需下载利用;学生把每次完成的操作结果保存在“站点”并上传平台“课程作业”栏目保存,可随时、随地下载使用.

网上学习总结篇(5)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课程网站;教学思维;学习思维

Key words: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course website;teaching thinking;learning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C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189-03

1 需要构建新的课程网站评价模式

当前对课程网站的设计方法、技术应用、平台搭建、资源建设、课程评价方面的研究比较多,这些主要是从教育者或网站建设者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没有将课程网站做为一种特殊的网络传媒形式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课程网站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教育者和学习者是课程网站的两大应用主体,两大主体的思维方式不同也导致了他们对待课程网站的方式不同。教育者是课程网站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教学思维的不同,影响了课程网站的呈现形式;学习者是课程网站的使用者,学习思维的不同,影响了学习者对课程网站的认同程度。因此有必要从网络媒体的双主体因素的角度对影响课程网站应用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构建出新的课程网站系统应用因素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课程网站构建及应用的主要因素,构建出新的评价体系。

2 影响课程网站应用因素评价层次结构

从教育者的教育思维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行为影响因素有建设目标、网站搭建、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监控五个方面。其中建设目标主要分析的是网络传媒的传播特性,网站搭建分析的是网站的技术特性,其余是教育特性的分析。从学习者学习思维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影响因素有学习选择、学习评价、学习工具、学习方式四个方面,其中学习选择是从传播特性和技术特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其余的主要是从学习特性进行分析。由于课程网站做为网络传媒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在从教育者的教育思维和学习者学习思维产生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均要考虑网络传媒的传播特性、网站的技术特性和教育特性(学习特性)。这三种特性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在一起。每个因素下面又各有影响因素,各种因素不仅受到传播特性、技术特性和教育特性的影响和作用,而且因素与因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其评价是一个多目标,多属性的问题。如果我们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指标权,能够从影响课程网站应用行为因素中总结为5个维度、107个因素指标,并由此可建立影响课程网站应用行为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以及影响课程网站应用行为因素的思维树模型(如图2所示)。

3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3.1 建立判断矩阵 为了比较定量化,应用1-9表度法(见表1),通过逐对两两比较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生成判断矩阵,表2为B1判断矩阵。

3.2 各层因素的权重计算 根据判断矩阵给出的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值,计算每个指标在其所在判断矩阵中的权重。以判断矩阵B1为例,计算C1~C5的权重,即可判断出准则层中的传播、技术和教学对于目标层—“影响课程网站应用因素”的权重。具体计算步骤为:

①将判断矩阵A—B中的元素按行相乘,即Mi=■aij,i=1,2,…n

可算出MC1=0.125,MC2=0.125,MC3=1,MC4=8,MC5=8

②计算权重,即Wi=■,i=1,2,…n

可算出WBC1=0.123,WBC2=0.123,WBC3=0.187,WBC4=0.283,WBC5=0.283

将判断矩阵B1中的权重向量WB1=[WBC1,WBC2,WBC3,WBC4,WCB5]T填入表2中,得到五个准则指标的对于目标层的重要排序,如表2所示。

3.3 进行一致性检验 得到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后,需要对其有效性进行一致性检验,确保该判断矩阵的有效性,进而科学地反映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以B1矩阵为例,具体检验步骤为:

①将判断矩阵与其对应权重向量相乘。如计算AW。

②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i=1,2,…n。

③计算一致性指标CI和选定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其中CI=■;RI见表3中的对应值。

④计算一致性指标比率:CR=■。

通常当CR=0时为完全满意的一致性;当CR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AW=1 1 1/2 1/2 1/21 1 1/2 1/2 1/22 2 1 1/2 1/22 2 2 1 12 2 2 1 10.1230.1230.1870.2830.283=0.6230.6230.9631.4341.434

λmax=5.077,CI=0.019,CR=0.017

影响课程网站应用因素评价体系A~C层次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及权重如表4~5所示。

3.4 层次总排序与检验 总排序是指每一个判断矩阵各因素针对目标层(最上层)的相对权重。这一权重的计算采用从上而下的方法,逐层合成。如C1的总排序值为0.5×0.123=0.0615同理可计算出C~E层所有因素的的总排序值,因篇幅所限不一一罗列。根据各因素的总排序值选出各层最主要因素的分布情况(如表6所示)。

4 结果分析

4.1 从结果可以看出,利用层次分析法能得到影响课程网站建设与应用因素的量化值,可以从整体上对课程网站的建设进行直观的评价。在课程网站建设前可根据各影响因素进行选择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改进,使课程网站更符合学习者的实际学习需求,让教育者更好地利用课程网站进行教学。

4.2 由表6结合图2影响课程网站应用因素的思维树模型,在C层影响课程网站建设与应用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选择,其次是学习评价,然后才是教学内容、教学监控、教学分析分析等因素。在D层影响课程网站建设与应用的主要因素有网站使用目的、学习检测、教学资源、教育者能力、学习者控制等因素。在E层影响课程网站建设与应用的主要因素有强制学习、信息教育能力、测试反馈、教学内容控制、自制资源、资源扩展、内容质量、教学模式选择、检测手段、反馈工具等因素。因此在进行课程网站建设时要多从以上所列出这些因素出发进行设计和改进。

4.3 从各层最主要因素统计情况来看,教学思维产生的影响的因素总数比学习思维产生的影响的因素总数稍高,学习思维产生的影响的因素名次比较靠前,因此从总体上看两种思维产生的影响基本持平,说明影响课程网站的传播应用、技术选择、内容表达等方面是教育者的教育思维与学习者的学习思维相互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董肇君,系统工程与运筹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2]孙宏才、田平、王莲芬,网络层次分析法与决策科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网上学习总结篇(6)

问题提出

在网络学习日益普及化的今天,中学生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等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探究中学生网络学习现状有助于促进网络学习环境的改进,最终提高网络学习效果。

研究中学生网络学习首先需要界定的是网络学习的概念,然而,对于什么是网络学习环境,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解释。与此相关的关键词有远程学习、E-Learning、online learning、Web-based Learning等,即使是E-Learning亦有不同的写法,有研究者梳理了50多篇文章,总结了二十几种关于E-Learning的定义。[1][2]基于此,笔者总结了与本文相关的网络学习的定义:网络学习是个体或者群体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或者各相关支持设备进行实时或者异步学习的过程。

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文章结合半开放式问卷以及访谈的方法进行研究。我们首先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学匡衡网络学习平台的负责教师进行沟通,在其引荐下与该校校长以及学生进行了交流并做了访谈。统计数据采用SPSS16.0作为分析工具,对多项选择的结果进行频率分析,并对开放式的题目进行了归类和总结。

2.问卷设计

问卷主要设置了两部分的问题,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信息。第二部分主要包括:①网络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变化。②对网络学习的期望。③影响网络自主学习最关键的因素。

3.问卷发放

问卷在鸣凰中学进行发放,采用现场作答的方式。共发放129份问卷,回收129份,回收率100%,有效率为100%。从初一至高三各个年级的学生均包括,但大部分人数主要集中在高二,占填报信息总人数的69.5%。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网络学习给中学生带来的变化

表1的数据表明匡衡网络自主学习给中学生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假期生活规律的调节以及网络学习意识转变方面,而匡衡网络自主学习所追求的学习自主性的提高相对略低。最后,我们统计了个案百分比,从中分析到每位受访者平均有2.8个选择。此外,我们还统计了被访学生的笔述,其中“提高了其自主学习技能”是表述中描述最多的。值得注意的是参加网络学习后带来的变化不止于积极的方面,其负面影响也在被访者的表述中呈现,6位学习者认为参加网络学习后出现了眼睛近视加深,上课困乏、缺乏耐心等不适应的状况,占总比例的4.8%。综合表明,网络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变化是多样的,且总体表现是积极的。

2.中学生对网络学习的需求

(1)希望获得的帮助

表2中呈现了学习者对网络学习的期望,其中,总计个案百分比为291.9%,表明受访者在该项题目的答题中分别有2.91个选择。在其他选项中,网络学习能够帮助“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有7人,占所有被访学生的5.6%,此外,有被访学生认为网络学习能够帮助其复习、解决疑难问题、拓展知识、促进交流等。综合表明,学生需求呈现多样化与个性化,对网络学习的提高学习等相关的帮助的愿望较强烈,这也间接表明了中学生开展网络学习的必要性。

(2)希望开设的课程

表3呈现了学习者对匡衡网络学习课程设置的期望,目前的匡衡网络学习只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高考主科目,其中,总计个案百分比为238.4%,表明每个被访学生平均有2.38个选择。综合表明,学习者希望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教授复习类的课程。此外,还包括作文、讨论课以及文科类知识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参与回答该项的学生中没有人写数学、物理或者化学等课程。有学者认为网络学习以及传统的新教育形式应该是帮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以及学习什么,鼓励他们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及创新。而分析恰恰表明现有中学生网络学习在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开放性思训练方面的缺失。

3.对网络学习平台功能改进意见

表4中呈现了被访学生对匡衡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功能的改进意见,其中总计个案百分比为220.2%,表明每个学生平均有2.2个选择。从中,我们发现被访学生对网络学习平台资源供给功能改进的意见最强烈,进一步论证了上文中提到的中学生对自主性学习技能提高的愿望以及匡衡网络学习平台资源建设与满足学生网络自主学习需要之间的差距。

被访学生还描述了其他的一些功能需求,如表情交流功能、模拟考场的功能、评价功能、签到功能。综合表明,学生对资源供给功能、课堂录像功能、与教师一对一辅导以及师生、生生自由交流功能的需求较大。

研究结论

我们通过以上对中学生网络学习的相关问题的统计与分析,发现中学生网络学体呈现以下特点:

1.缺乏自觉性与期待更自主的网络学习环境相矛盾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学生对网络学习满足其自主性学习的期望较高,如对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期望、对举手功能的改进的建议、对提高自主学习技能的愿望等都表明学习者对提高网络学习自主性的愿望。但是,亦有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平台缺乏外在的监督。

2.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

从数据搜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反映的很多问题集中在网络学习中的授课教师本身,包括其网络平台的操控能力等。我们认为,要改善中学生网络学习的效果,还需要学校层面加强对教师教学水平、网络教学应变能力、技术准备能力的培训。同时,教师也应当提高与学生交互的频率、及时给学生以反馈、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3.资源的建设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对以上图表进行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学生对网络学习平台资源供给功能的需求很大,因此依据鸣凰中学的设想,其导师资源可以采取校际合作的方式,定期给学生上课或者辅导。鉴于课堂录制功能在技术方面的缺陷,可以额外安装屏幕录制软件,实现课堂的实时录制。就固定资源而言,我们认为开发个性化的资源推送模块和教师辅助推送的方法是实现固定资源功能的有效途径。

4.符合中学生传统学习习惯的平台功能最受学生欢迎

我们在对匡衡网络学习平台改进意见的搜集时发现,被访学生对匡衡网络学习平台的课堂录制功能和举手功能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被访学生中很多反映课堂录制功能需要改进,因为课堂中经常会因为教师或者平台的原因,让课堂录制功能和举手功能不能正常运行,阻碍了其对上课内容的复习与巩固,以及与教师的交流或者自我表现的愿望的满足。诸如此类的功能改进需求还体现在期待与同学自由交流等方面。从中学生对这些功能的需求中可以看出,这些功能一致突出了传统课堂学习的特征。课堂录制功能反映了中学生记笔记和复习的习惯;而举手功能表现了其自我表现和期待得到师生肯定的心理。

总结与展望

我们认为当前鸣凰中学的网络学习是狭义上的网络学习,其本质是传统课堂在网络学习平台中的转移,而更广泛意义上的网络学习不仅是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更主要是在整个大的网络环境的学习,而网络学习平台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工具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AJ Romiszowski.How’s the E-learning Baby? Factors Leading to Success or Failure of 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novation.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4(1-2):2.

网上学习总结篇(7)

HTML标记语言的认知,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学习ASP动态网页的基础,也是《ASP动态网页设计与应用》中的一章节内容。但职中招收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通过传统讲授法让学生掌握HTML标记语言,会令他们厌学。因此,在教学当中,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1 做法

通过三年的《ASP动态网页设计与应用》的教学实践,笔者逐渐总结到比较学习法对于学生学习HTML标记语言是比较适合的。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ASP动态网页设计与应用》之前,学习了用Dreamweaver软件制作静态网页。因此,课堂教学时,笔者让学生通过一做二看三总结的方法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以学习“表格”标记为例:

一做 让学生应用之前学习过的Dreamweaver知识,在“设计”视图下设计一个本班本学期“课程表”的网页。

二看 就是应用比较法认知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完成“课程表”后,切换到“代码”视图下,查看该网页所对应的HTML标记,与前面所学过的HTML标记相比较,找出不认识的HTML标记,也就是需要学习的内容,接下来让学生切换到“拆分”视图下,分别选中不认识的HTML标记,看一下它们在“设计”视图中分别所对应的内容,从而认知“表格”标记内容及它们所表示的意思。

三总结 学生应用所认知的“表格”标记,在“代码”视图下,重新设计一个“商品清单”表格。通过应用,进而系统化地总结出“表格”标记。

2 体会

笔者认为比较学习法有如下特点:

网上学习总结篇(8)

2.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理解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认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充分认识江门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新形势下我们推动江门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最关键的是始终不能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各级干部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实践者和拥护者。

3.狠抓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全面了解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的位置,通过横向、纵向比较,寻找差距、发现不足,变压力为动力,增强加快发展的使命感、紧迫感。充分认识到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仍然要靠发展,要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按照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的工作部署,抓住实体经济发展这个牛鼻子,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在全市形成加快发展的热潮。

二、学习篇目

1.:《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重要讲话(2012年11月29日);

3.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4.刘海:《在中国共产党江门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5.刘海:《在江门市委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所作的破危难共谋发展,稳增长励志奋进主题报告》(2013年2月21日);

6.庞国梅: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三、研究与思考的问题

认真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研究和解决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学习安排

1.以自学为主学习有关篇目,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安排一次集中专题学习和一次深入的讨论。

2.各市、区委,市直副处以上单位党委(党组)中心组可参照此计划,结合实际,制定各自的具体学习方案。有关学习情况要及时报送市委宣传部。

2017党组中心组第二季度学习计划【2】 为扎实开展中心组学习,确保学习成效,根据上级的学习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我局党组中心组第二季度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章党规为主线,把理论学习同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结合起来,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

二、学习内容

(一)全国两会精神专题。深刻领会全国两会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切实把握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和思路措施。

(二)系列重要讲话专题。深入学习关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系列论述和讲话,领会其精神实质。

(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深入学习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战略部署、内容要求和推进路径。

(四)党组领导班子建设专题。深入学习科学的工作方法、领导艺术和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切实把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总体要求。

(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专题。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和党纪条规,明确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六)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握做合格党员的总体要求。

三、学习篇目

(一)中央重要会议文件和领导讲话等学习篇目。

1.《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2015年10月18日,参阅人民网);

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15年10月18日,参阅人民网);

3.《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2016年3月28日,参阅人民网);

4.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主要精神(2016年3月,参阅人民网);

5.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2016年2月28日,参阅人民网);

6.中共中央宣传部:《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2016年1月);

7.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2016年4月5日);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2016年4月5日);

9.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1949年3月)

10.:《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2016年1月,参阅人民网);

11.: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2016年4月,参阅人民网);

12.:《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2016年2月19日,参阅人民网);

13.:《论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摘编》(2016年2月25日,参阅人民网);

14.:《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1月19日,参阅人民网);

15.:《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6日,参阅人民网);

16.李克强:《共绘充满活力的亚洲新愿景――在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2016年3月24日,参阅人民网);

17.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2016年3月5日,参阅人民网);

18.李克强:《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3月5日,参阅人民网);

19.刘云山:《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6日,参阅人民网);

20.赵乐际:《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6日,参阅人民网)。

(二)广东省重要会议文件和领导讲话等学习篇目。

1.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2月1日,参阅南方网);

2.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及五个行动计划的通知》(2016年3月8日,参阅南方网);

3.胡春华:《在广东省委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2月24日,参阅南方网);

4.胡春华:《在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2月18日,参阅南方网);

5. 胡春华:《 广东省传达贯彻十全国两会精神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2月18日,参阅南方网);

6.朱小丹:《在全省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4月5日,参阅南方网)。

(三)江门市重要会议文件和领导讲话等学习篇目。

1. 毛荣楷:《在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3月24日,参阅江门网);

2.毛荣楷:《在江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4月12日,参阅江门网);

3. 毛荣楷:《在2016年江门市第一季度经济分析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1日,参阅江门网);

4.邓伟根:《在2016年江门市第一季度经济分析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1日,参阅江门网)。

(四)恩平市重要会议文件和领导讲话等学习篇目。

1. 李灼冰:《在恩平市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大会暨市纪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2016年2月4日,参阅恩平信息网);

2.李灼冰:《贯彻江门市委书记在恩平调研时的讲话精神》(2016年3月17日,参阅恩平信息网);

3.李灼冰:《在中共恩平市委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4月6日,参阅恩平信息网);

4. 李灼冰:《在中共恩平市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0日,参阅恩平信息网);

5.李灼冰:《在全市创文再出发、创卫迎复审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0日,参阅恩平信息网);

6.李灼冰:《在2016年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5日,参阅恩平信息网);

7.薛卫东:《在恩平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3月2日,参阅恩平信息网);

8.薛卫东:《在2016年第二季度防范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暨消防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3月2日,参阅恩平信息网);

9.薛卫东:《在2016年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5日,参阅恩平信息网)。

四、思考问题

(一)如何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把握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认真谋划和落实好今年各项工作,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二)如何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领会讲话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用讲话精神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三)如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刻认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要求,健全与供给侧相适应的政策体系,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如何加强党组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党组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如何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六)如何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抓好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实践,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党的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五、学习要求

(一)端正学风,做好表率。坚持带头学习,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和引领创新、科学决策能力,推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

(二)丰富内容,务求实效。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地调研相结合,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网上学习总结篇(9)

 

利用网络学习成为成人继续学习的主要方式,但网络引诱太多,容易使人偏离原来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被其他信息所吸引,注意力无法集中,导致偏离上网学习的目标,认知效率降低,从而影响学生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甚至忘记了自己最初上网的目的。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网络能轻而易举地把有目的地寻找变成一种无目的的漫游。这种现象就是网络学习环境中常见的网络迷航。笔者对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101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大多数的网络学习者都承认有过这样的经历,出现过网络迷航现象。 

 

一、网络迷航的成因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这种本身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的特点就注定了蕴涵着迷航现象发生的可能。我们从学习者对网络的依赖性,能否进行自我控制,上网前有无明确的计划,是否焦虑,是否进行总结等方面为调查内容,选择不同专业背景的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表现为以下原因: 

 

(一)客观原因 

1. 网络推送信息太多 

现在的网络都推崇推送的理念,其目的是为方便浏览者及时了解新的信息,将即时发生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推”到用户终端。但它同时是把双刃剑,在推送的同时,无休止地将非目标信息也送到了读者面前,导致学习者时时被这些计划外的信息所吸引,使自己的思维偏离原来的状态。如qq软件、飞信、邮件客户端、网页等经常弹出消息窗口。 

2. 缺乏高效的搜索和筛选机制 

通过搜索引擎,人们可以获取“海量信息”,但这只是问题的表面。在这些“海量信息”的背后,人们面临的是如何从众多信息中快速获取真正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目前的主流搜索引擎对信息搜索的相关性和区分度还不能令人满意。如何辨别那些信息的真伪和质量的优劣,如何避免在“海量信息”里迷航。这就要靠学习者自己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人们常常为了某个特定的信息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搜索,最终却不得其所,无从获知。这就需要高效的信息搜索和筛选机制来支持,目前,网络学习者经常面对的就是这种矛盾,直接影响了学习效率。 

 

(二)主观原因 

1. 学习者对网络依赖太大 

很多被调查者表现为对网络的依赖,无论在讨论问题或者自己查资料、写作时,都习惯于在网上找,有些甚至在自己写作时习惯于开着电脑,严重表现为对电脑、网络的依赖。因此,最好在上网时不要打开网页和具有推送等弹出信息的软件,减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 

2. 上网前学习目标策略不明确 

研究发现,上网目标越明确,则越不容易偏离主航向,网络的有效利用率越高。由于大多学习者上网目标不明确,有价值信息的获取也就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导致上网者的意识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散,使得认知活动的效率降低,同时还可能伴随其他方面的负面影响。如长期陷入网络迷航模式,容易产生个体的依赖性强而自制力弱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同时网络上的各种新异刺激也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不必要的情绪起伏,这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上网前的详细计划、任务界定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迷航出现的程度。总体查询计划不明确,查询目标的描述不够精细、准确。容易打开过多的网页,在相关站点之间跳转,难以稳定,信息过滤、筛选能力较差,面对多重链接的信息结构产生困惑;我们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点击搜索,就会出现上百上千条相关的链接。我们会顺着这些链接一路走下去,直到偏离了我们原定的目标。 

3. 学习者自我控制力不够 

学习中自我监控能力较差导致信息迷航,根据问卷调查,这种迷航不仅在控制力较弱的群体中经常出现,即使是有一定控制力的成年人也容易受其影响。选择性是注意的本质特征之一,注意的转移能力是注意的必要成分。但由于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而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也是相对不足的。也就是说,人对信息的选择和转移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面对大量的信息,如果人的加工能力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信息,就会出现网络迷航。 

4. 上网后对迷航原因不善于总结 

越是善于经常总结上网经验的人越不容易出现网络迷航现象。有相当多成人学习者缺乏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素养,且不善于总结,造成迷航的现象屡屡发生。网络信息素养贫乏主要分为三个层面:首先,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即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处理、呈现交流信息的技能缺乏。例如,学习者缺乏相应的网络知识,对网络工具使用不熟练等。其次,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不足,比如,对所要检索和利用的信息源、对所获得的信息内容的评估能力差等。最后,缺乏对网络学习的认识、技巧和经验,不知道在网络上如何寻求帮助,也容易导致网络迷航。如果能经常对上网的技巧和策略进行总结,迷航概率将大大降低。 

 

二、网络迷航的化解对策 

 

(一)合理组织,加强对网络资源的管理 

根据认知负载理论,人的工作记忆在处理新信息容量时是有限的,当信息量过大或未经过组织时,就会超过工作记忆的处理能力,从而使学习者不可避免地出现认知困难,迷航现象便由此产生。良好的设计应能帮助学习者有效分配时间和注意力,使其能迅速找到所需资料并能快速领会。因此,在内容上应做到结构清楚、知识分类明确;在形式上做到简洁一致、自然和易于理解。一方面,让成人学习者逐步适应网络环境、提高自身技能;另一方面,目前的网络结构、资源配置方式、链接形式、检索智能化等方面也需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二)善于总结,培养信息选择能力 

网络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其信息极其丰富。学习者在运用它进行学习时,需要提高自身认识,加强对信息的处理和判断能力,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能力和导航能力。在主观上,要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被无关的信息所干扰,根据学习主题需要,在众多信息中进行选择。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出经验,最终形成选择的能力。这样面对茫茫的信息海洋,学习者才能轻松地从重重信息包围圈中突围出来,达到自己所期待的效果。 

 

(三)自我调节,培养学习者的网络元认知能力 

首先,提高网络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知,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丰富且杂乱,所有的信息随时会被更新、组织或移位。因此,在学习开始前,学习者应清楚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识,根据网络提示信息或通过与教师交流把握学习任务的性质、特点、要求,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习时间和注意力得到合理分配。其次,提高网络学习者对认知策略的认知,网络学习者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一定的学习策略,在进行学习时应根据学习材料的特点和自身学习特点选择达到目标的最合适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提高自身选择和运用策略的自觉性。能够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并且具备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在信息社会中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将这些信息技能用于信息问题的解决,并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网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强化信息意识,注重自身信息能力的培养,培养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拓展自身的认知空间,利用一切有用的信息技能和认知策略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的监控与调解,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三、总结 

 

网络化学习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重要,而学生的信息超载和网络迷航将是学习者要面对的主要问题。随着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将会更加丰富、形式会更加多样化、更新会更加频繁。学习者面对的选择将会更多,出现迷航的几率也会随之变大。为了让学习者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技术发展的同时完善搜索机制,完善信息分类制度,方便学习者对信息的搜索,让学习者少走弯路;二是提高学习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让学习者在能花较少的时间就筛选出有用信息;三是提高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增强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伟敏,网络学习中的“信息迷航”问题初探[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1,(2). 

网上学习总结篇(10)

优质的培训内容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远程网络培训过程中,为了确保培训内容的质量和切合本地教师的实际需求,我们首先通过大量的调查问卷,了解中小学教师和班主任最需要什么,再确定相关培训专题。在授课教师方面,我们着重于当地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授课教师以本地的名特优教师和富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优秀班主任以及精通教学的专家为主,外聘专家为辅。然后组织讲师团成员学习研讨国家、省市有关教师培训的最新政策和文件精神,并且组织他们深入一线学校调研、访谈,结合培训内容形成专题教案。最后经过试讲试听,确定优秀的专题为课程内容。如在“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专题研修”专题中,确定了67名本地的名师和骨干教师为“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和“新课程教学评价”讲师团成员,采用课件录制软件,共录制了116个讲座与互动专题,传到宁海教师教育网,供全县教师在线学习。班主任培训中,先后有“班主任工作艺术的探究”等9个专题被选中,录制成网络专题视频,上传到宁海教师教育网,供参训班主任“点菜”。这种对课程内容的精益求精,有效保障了远程网络培训的质量。

二、过程管理精细化

科学的管理是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针对远程网络培训中学校众多、教师涉及面广且分散的特点,我们在开展远程网络培训的过程中实施了环环相扣的精细化管理,做到层层要求、层层推进,确保培训实效。首先,我们建立了层次分明、职责到人的管理体系: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办公室―班级管理员―校本培训学校―培训导师―参训教师。其次,我们还专门印发了《宁海县中小学教师网上学习记录表》,规定了网上学习的起止时间、研修的内容、讲课教师和学校审核意见。学员要把每天的学习情况详细记录在表上,并写上体会和总结,交给学校审核属实后,上交给县师资培训中心进行复核存档。再次,我们将收获大又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体会总结,传到网上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最后,对班级管理员、辅导教师和各位学员提出了严格的培训学习要求。一是要求班级管理员要做到“三个保证”,即保证每天上网一次,保证每天记录一次,保证每星期小结一次。二是要求辅导教师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每天上网查看学员的学习进度,坚持每天完成当天的辅导任务,坚持每周汇报总结。三是要求参训学员要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每天观看视频课程,必须完成每个课程的作业,必须反思总结学以致用。

三、网络研修校本化

为了通过远程网络培训切实提高一线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岗位职责的履行能力,在组织参训教师进行网络学习的同时,我们还要求各位参训教师把网络研修与校本实践相结合,做好行动研究。(1)制订行动研究方案。第一是发现问题,通过远程培训,发现自己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要求每个学员至少提出一个问题)。第二是确定主题,在组员提出的问题中,通过讨论筛选出1~2个问题作为行动研究主题。第三是解决策略,根据研究主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步骤和措施。(2)方案实施。每位学员根据行动方案进行实践,记录实践过程。(3)总结反思。每位学员通过对行动过程的回顾与分析,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或经验,写出行动研究总结。通过行动研究,提升参训教师理论与实际转化水平,提高教师的岗位实践能力。

四、终结考核规范化

参照省市教师培训工程的标准和要求,结合远程网络培训的特点,每项培训结束之后,我们都实行了规范的考核。首先,设计比较科学规范的培训考核方案,包括培训考核细则和培训考核量化表;然后实行分项考核。考核评分标准按照《考核方案》执行,具体内容包括网上学习出勤、有效学习时间、课程作业质量、互动交流评价、培训反思总结等。辅导教师负责对参训教师作业的评定,班级管理员负责对参训教师有效学习时间的统计。同时,对参训教师的学习效果还采取多元主体的考核方式,包括学校评价、教师互评、教师自评及学生评价相结合。一门培训课程的考核过程如下:一个学期后学员完成网上作业,由讲课教师进行网上批改;然后学员进行网上自我评价,并申请结业,所在学校对学员培训期间的表现进行考核;最后由县师资培训中心考核后同意结业、核发学分。

五、培训服务人文化

网上学习总结篇(11)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在黄山市某中学高一到高三3个年级的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共获取有效问卷120份。调查主要结果如下:

(一)中学生网络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首先对被试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做了调查,主要包括是否拥有自己的电脑、上网的时间以及进行网络学习的时间,在调查的120名中学生中发现只有28%的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每天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占总人数的47.5%,可见上网还不是中学生的主要课外活动,这可能是由于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这也可能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管教太严格,为了能够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控制他们的上网时间。进一步调查发现,81.7%的中学生利用网络来学习的时间在1小时以下,表明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利用网络来学习的意识。调查发现,44.2%的学生进行网络学习仅仅是出于单纯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只有在老师的要求下才在课下花时间去阅读与课程有关的课外读物或者登陆网站去寻找相关资料;42.5%的学生运用网络学习的目的是用来完成老师或父母布置的作业。仅有3.3%的中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主要原因是学多点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他们认为利用网络来学习比较方便,比单纯的传统授课效率高。由此可以看出,中学生网络学习的主动性也较差,基本上都是为了完成老师和父母布置的任务才进行网络学习,很少有学生想通过不断的网络学习来发展和完善自己。调查发现,仅有10%的学生在上网时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其余学生则易被网络中丰富多样信息吸引,自控能力普遍较差,这也大大影响了网络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进行网络学习时遇到困难是否会灰心丧气,失去信心”问题上,64.4%的中学生回答会,进行网络学习时86.3%的学生会借助老师、父母或同学的帮助。经调查发现,他们在网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网络操作技能的不熟练、求助的渠道少、缺乏网络学习方法的指导等。调查发现,69.1%的中学生有依赖网络解决任何问题的想法。由于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既方便又快捷,能够很快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学生会越来越依赖网络。他们将越来越不愿意认真思考,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认为网络能解决所有自己不会的问题,甚至于连考试都想借助于网络,这将给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带来较多负面影响。总之,网络学习目前对于中学生而言只是类似于百科全书或是参考答案一样的工具,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型高效的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还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网络学习,也还不能完全接受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二)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经问卷调查和访谈后发现,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外部因素有网络自身状况与教师指导两方面。56.3%的中学生同意在网络学习中某些网页指示不明确,让他们不清楚自己该做些什么,64.9%的中学生同意过慢的网速严重影响他们的网络学习效果。而老师在网络学习中的作用极其显著,82.7%的学生认为在网络学习中,老师的作用很大,他们认为自己只有在老师的带领下才能提高自己的网络学习效率,有的人认为,只有老师给自己提供相应的网站或者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他们的目标才会更明确。但调查也发现,69.5%的中学生并不认可在以往的网络学习中,教师确实曾提供了有用的帮助,这表明当前中学教师自身网络素养与网络学习能力不足,不能为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从学习者个人因素层面看,首先,中学生往往不重视对网络学习方法的总结。调查中发现,57.5%的中学生很少总结自己的网络学习方法,还有9.2%的学生从未考虑过总结学习方法对提高网络学习的作用,可见中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较差。其次,中学生没有明确的网络学习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88.4%的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不明确自己该怎样实现自己的希望,目标和满足自己的需要,仅有11.6%的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之前有个明确的规划,明确自己进行网络学习的目的。这说明中学生在网络学习中比较茫然,对网络学习的过程还不是很了解,自然网络学习的效率不高。再次,中学生网络学习的内容较为单一。绝大部分学生在网络学习时,局限于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兴趣联系比较大的内容,这就导致了中学生网络学习的内容比较单一,这样的学习对中学生知识面扩大的作用是有限的。最后,网络学习效果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69.2%的学生都没有对网络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自身很少对自己的学习效果给予反思、总结和评价。这说明,大部分中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对网络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研究结果,黄山市中学生网络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很多问题,网络学习基本上是家庭环境内进行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优良个性的同时,也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使中学生更好地使用网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而笔者从家庭教育的层面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家长应提高自身网络学习技能和信息素养

很多中学生不能科学地利用网络,对网络学习缺乏系统的认识与家长的指导与监管不够直接相关。针对这一问题,家长应该多学习一点网络学习的知识,对中学生的网络学习现状有详细的了解,知道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网络学习效率,而且知道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对孩子进行引导。家长还要知道网上哪些资源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有利,知道哪些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哪些资源不利于中学生浏览。另外,家长在自己熟练掌握网络学习技能的基础上,应多向孩子讲解示范,让其了解网络学习的本质和意义,积极努力地引导其正确开展网络学习,帮助其少走弯路,从而更加顺利地达到网络学习的目的。

(二)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进行适时引导

网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也是影响中学生网络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对那些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7家长应该给予更严格的监督,加强其网络学习意识。家长应指导孩子形成科学的网络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效率。根据孩子的网络学习能力,给其布置略高于其能力范围的学习任务,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从而增强其意志力和网络学习的技能。家长应鼓励孩子在家中上网,以便进行及时的监督和引导,同时也便于传授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技能,教给他们各种网络学习的技巧。

(三)积极地总结和评价孩子的网络学习效果

再多的练习都比不上一次的反思,只有进行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地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直至掌握正确的网络学习方法。经调查发现,中学生网络学习过程中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与评价,针对这一问题,家长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方法指导。刚开始,家长应该带着孩子在每一次网络学习后进行评价和总结,并逐步过渡到由学生独立完成这个过程,逐渐地使学生养成这一良好的习惯。对网络学习效果的反馈与评价不仅能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能促进孩子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从而使网络学习成为中学生一种新型高效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