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美术课程总结发言大全11篇

时间:2022-07-01 08:53:56

美术课程总结发言

美术课程总结发言篇(1)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具有文字所不能比较的信息传递功能,美术所传达的信息比文字更加直观、形象、具体,美术教育是人类文化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和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美术课堂的需要。以下是笔者结合近几年的美术课程教学总结出的一些方法与大家共勉:

一、教师传授知识的有力工具来自良好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们日常交流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同时也是美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媒介,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语言素质有很大的因果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语言表达必须生动、富有感染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1教师语言要准确简单明了

教师语言的准确性要体现在发音标准,用普通话授课,不能有俚语或者方言掺杂在教学过程中,否则会误导学生。此外在授课过程中要避免照本宣科,好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用不上课本的,所传授的知识早已铭记于心,这样的老师善于用概括性语言传达知识。

2教师语言应生动具有感染力

古人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载体是语言,教师发问,学生答问必须通过语言完成,教师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可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且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1]。

二、互动教学是上好美术课的有效授课形式

为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由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教师、学生、课堂外部等要素结合而成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互动式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强调一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

1学生是互动教学的主体

传统的教育思想是“教师中心论”,即把教师放在教学的主要地位,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处于消极从属的地位。美术教育多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只按教师的示范画临摹,进行单纯的技能训练。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讲改为主导,以启发引导为主,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进行开放式、启发式教学。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2激励性评价是互动的保鲜剂

对学生的想像和创造成果,要从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并多给予激励性评价。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应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平等、公正地评价学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大面积地受到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肯定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极大的满足,他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加努力向上的愿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不足要及时给予谅解,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他们某些方面有所发展的学生都要给予激励。

三、现代教育技术是上好美术课的有力助手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科学提高教学效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技术,它通过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2]。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3优化了高职美术类专业教学的课程结构和内容

高职美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越来越接近现代社会行业发展的需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的迅猛发展,高职美术类专业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密切结合已成为必然趋势,而现代教育技术更是为美术类专业提供了现代化教学装备。如: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设计史等史论课程,引入视频、音效、动画、影像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后,就变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得到了全面渗透和广泛应用。

3促进了高职美术类专业教学模式的变革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基本结构、过程程序及实施方法体系。传统教学形成了教师集体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注重教师、教材和课程内容,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与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背道而驰的[3]。而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教学,使美术类专业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教学走出了黑板、粉笔时代,呈现出多媒体式、交互式新面貌。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内因外因共同作用才能发挥出最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总结发言篇(2)

近几年来,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理念更为有效地贯彻落实,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大潮流,国内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小班化教学改革。有关数据指出,小班化教学着实存在着许多明显的优势,例如,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课堂资源占有量低,而且由于人数众多,老师们对于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度也没那么高,学生受关注度就相对低。而开设小班教学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小班化的教学可以使得每个学生对于课堂的人均占有资源提高,而且老师会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发言机会也增加了。这一系列的改变带来的是让学生对于课堂上课兴趣更为浓厚,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老师能够真正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进而能够实现更为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创新课堂评价法,发挥小班化优势

然而,小班化却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很多教师仍旧守着传统的教学思想,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因而评价主体显得单一,而且教师评价仍旧占主导地位,学生的评价显得无关紧要。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如此做法不能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热情,甚至还有可能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受到束缚,想象力无法全面展开。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小班化的教学,使得该有的效果无法充分发挥,因此,课堂评价观念的更新显得至关重要。

基于此,在小班教学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小班化教学的评价模式也该顺应时代的大潮流进行一定的转变,应该尽量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堂,课堂评价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评价目的有效性;(2)评价方法多元化;(3)评价内容广泛性。

三、采用多元化课堂评价方法

如上述所讲,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小班化美术教学的优势,我们应当采用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方法,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善于利用评价表,并且增加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课堂教学中除了有教师的评价外,还应该加入学生的自评以及互评。在这个学生互评和自评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美术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学生首先对于自我做出评价,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对自己刚刚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汇总,并且能够做出客观的评价,知晓自己学到了多少。学生会进行反思,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对美的感悟力。而当进行学生互评时,学生对于身边同学也得有所认识,这一过程就夹杂着讨论,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总结发言篇(3)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113-01一、关于美术课堂语言艺术的感想

首先应该确定的是,美术课不是小学课程的主要科目,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艺术、放松身心,所以这样的课程并不需要非常严肃的进行,相反,它需要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小学美术课程包括很多内容,绘画、剪纸、作品欣赏都是其中的内容,教师应当根据课堂内容来进行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但是一切都需要用语言来表达出来,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将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所以对于美术教师来说,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必须拥有的,同时应该注意语言修养,用生动优美且精炼的语言来进行课堂教学。

语言时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媒介,在美术课堂上,面对一幅名画,可能学生看不懂这幅画的意思,这时就需要教师来对这幅画进行讲解,这就非常考验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艺术了,如果教师的能力优秀,那么学生可以很快了解这幅画的意境,课程就可以继续往下进行,如果教师能力普通,那么学生到时也会是一头雾水,并不了解那些名作的意义,教师为此所做的努力也就白费了。

二、美术课堂教学语言设计艺术的要求

1.使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对艺术进行阐述

教育无法离开艺术、无法离开美。美术课程基本理念、性质和价值在《美术课程标准》中都有着明晰的规定,其中包括“强调愉悦性”、“关注文化与生活”、“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抒感,表达艺术与创意”、“让学生在文化情景中认知美术”等,这些目标的实现与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分不开的,所以,教师必须因场景的不同展开灵活的教学方法,语言的组织应当做到有序、生动、形象,并且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调节自己的语调,时而舒缓悠扬,时而抑扬顿挫,形成动听的语境与优美的节奏。如果美术教师可以这样对课程进行讲解,那么课堂就会变化为艺术殿堂,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去进行学习,不知不觉便会融入到课堂之中,比如对作品进行赏析是,配合与之相应的背景音乐,用适合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描述,营造文化氛围与艺术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2.使用风趣、易懂的语言营造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中低年级的学生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因此,他们的精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一点,除了采取特殊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之外,还应该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无论教学环节再丰富还是教学方式再巧妙,最终都学要靠教学语言来进行实现,所以教师应该将幽默的语言与课程中的教学形象、知识以及教师对课程的间接巧妙结合起来,让原本复杂的教学形象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以一种轻松的状态来进行学习,例如在教授剪纸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剪纸的纪录片,在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是要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感到快乐。

3.使用规范、精炼的语言传授课程

有关教育思想的体现有很多种,教学语言是其中最为直接的,因为它是最基础、最广泛的信息载体,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应该是对课本一味的重停也不是脱离课本、无边无际的闲谈,而是应该用最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将课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语言要合乎逻辑,又要精炼准确,只有这样对美术知识的传授才能实现,学生才能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美术创作。

4.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措辞,不能打击孩子的信心

教师在美术课上,既要注意对美术知识的传授,也要注意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所以在评价学生时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其他因素而看高或看轻某位学生,评价学生时语言也要注意,对学生应当以鼓励为主,不能打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和热情。

三、美术教师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设计艺术

1.加强自身的学习,让自己拥有深厚的艺术素养与文化修养。

学习是提升自己、改变自己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代提高个人能力与修养境界的必备能力,教师决定着中国新一代人的素质,所以教师必须认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让学习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让学习成为生活习惯,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多读书是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名家名作、名言警句,还是与教育有关的著作,甚至是报刊杂志,都应该静下心来自己阅读,做到以书为友,书中总会有你想要的东西和你不知道的东西。

2.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

在教学中,为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让自己所说的每句话都可以发挥出作用,教师应该养成以下几种习惯。

首先,教师在每节课进行之前都应该写教案,在研究教材与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想课程的内容与进程,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其次,课程结束后需要认真进行总结,想想有哪些想要的没有讲出来?哪些语言表达的不生动、不具体?哪些环节的语言设计的比较好?善于反思,下次才可以做的更好。

再次,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讲座、课程、甚至是电视、广播都可以成为教师利用的资源,从别人的话语中吸取经验,把他人的东西变化成自己的东西。

最后,乐于同他人进行交流,所谓“三人同行有我师”,别人的经验可能正是你说欠缺的,应该虚心求教,把自己的课程教到最好。

结语

教师的劳动方式很特殊,它是通过语言来进行工作,进行表达与交流。幽默、生动的语言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富有想象力,还是一种美的享受,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美术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它对于语言的要求要高于其他学科,美术教师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语言艺术,在对学生的授课中引领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总结发言篇(4)

一、美术欣赏课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入理解、创造性使用教材

1.深层次理解教材

记得《美术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中提到:“美术教材的编写都有一定的编辑意图,我在理解这些教材时就要考虑这些意图与我所教的学生有哪些联系。学生怎么学习这些知识,怎么形成技能,所教的每一课在知识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点对我的启示颇深。

(1)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美术素养为理解教材作好准备

美术欣赏课的艺术含量较高,教材内容往往选取艺术史中最经典的艺术作品、杰出艺术家、突出的艺术门类,让学生欣赏了解、认识体会。教师面对这样的艺术内容时必须做足功课才能上好课程。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把自己修炼成湖泊。只有自身的美术素养到达一定的境界,才会对教材中的艺术作品有深度的理解,充分理解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精彩及美感。这就是所说的吃透教材,整体把握。

(2)深入研读教材,多角度的解读作品的艺术美

美术欣赏课教材博大而精深。书上看似简单的三五篇作品的出示,其实关系紧密、知识涵盖量极大、精彩纷呈。看似简单的文字介绍,其实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精炼的资源。教师吃透理解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教材分析非常重要。了解哪些艺术的美与学生关系最密切,是他们易于理解的;哪些艺术美对学生的技能形成有所帮助;哪些艺术美需要借助适合的教学策略帮助理解认识……多角度的解读艺术作品的美是教师备课授课的前提。

例如,在《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一课教学实践中,建立在多角度解读作品的基础上创设了精彩的导入环节。授课伊始,教师首先出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让学生欣赏体会感受作品的细腻的美,而后再出示马蒂斯的“戴帽的女人”追问有何感受?鲜明的对比之下,学生马上发现了马蒂斯绘画作品的色彩艳丽、笔触粗狂的美。短短的两分钟引领学生直入欣赏主题,自主参与,发现、体会欣赏到了作品的艺术特色。这就是基于对教材的充分理解才能如此准确地把握从哪一角度入手安排美术教材,并以最有效的方式呈现,帮助学生充分的感受、发现、体会。

2.美术欣赏课要适时的补充、重组、创造性使用教材

《精彩的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一书中曾指出:“在理解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运用教材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在使用教材的同时进行自己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基于此原则我在进行美术欣赏课《雕塑之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着重分析了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发现雕塑之美存在在雕塑的形式、主题、环境、年代、色彩里,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雕塑的艺术之美,把教材提供的内容按照:形式、主题、环境、年代、色彩重新组合出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自主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自主体会艺术作品的美。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发现感兴趣的雕塑作品,从其特点出发展开有效的研究学习。此环节体现了教材重组服务于学生的学,创造性地使用帮助学生的理解。每个学生都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展开了自主欣赏,每个学生都收获到了雕塑之美。

二、美术欣赏课教学语言要精致准确,传达美并呈现精彩

《美术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一书中提到:“教学语言是教学设计最外化的一部分。教师教学语言的精致、准确是课堂教学成败的重点。美术教学的语言要避免随意性,体现启发性、引领性、趣味性、艺术性。”

1.教学追问语言是艺术的

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语言中追问语言是最多的,常常用追问引领学生深入的思考赏析作品,体会作品独特的美感。因此教学追问是引领学生深入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研究中我发现追问要适时、要准确、要有方向性、要有启发性、语言语态更要优美。

例如,在《走进周思聪的艺术世界》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追问是这样体现的:他描述的是哪幅画?如果让你描述你想怎样说?总理没有画在画面的中间,但他却成为了整幅画的中心为什么?近景表现了倒塌的房屋,如果你不往后看这倒塌的房屋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的一点点红,出现在谁身上?又寓意着什么?

这样的教学追问,源于学生的回答,语言简练优美,目标明确,把学生的观察引向细节,把学生由观察引向思考,引向欣赏重点,把学生的体会引向深入,又一次深层次的解读了作品。

2.教学评价语言是艺术的

学生在美术欣赏课里要赏评艺术作品,而教师要以艺术、科学、美好的语言赏评自己的艺术作品:学生形成的认识、表述的观点。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凸显美术学科美的韵味,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要激励学生前行。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的价值。在《走进马格里特的艺术世界》一课的教学中,艺术而美好的评价是这样呈现的:“真想为你鼓掌,你把画家没有想到的都想到了”、“你用你的理解在感受这幅画”、“你已经成为了沉思者”、“你真棒,你说得很到位”、“你有你的理解”。

这样的评价语言紧紧围绕着学习主题。没有否定,只有引领;发自内心,美好热忱。激励了学生自信,可定了学生认识,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记得高景丽老师曾经说过:“教师要用真情真心去教育学生。”我认为教师的真情与真心要通过美好的教学语言贴近学生、引领学生。

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就要求教师重点考虑学生的“学法”问题。教师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技能,而且要使学生“会学”知识技能。教师要借助审美媒介,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架起学习知识和积极思维的桥梁。以促进学生多方面心理功能的协调活动,达到塑造审美心灵,培养审美情操的目的。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凸显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在学习与实践中我体会到:

1.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的运用要灵活丰富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的运用不是单一的,要根据教材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教学策略,体现学生“学”的有效过程。

在《走进马格里特的艺术世界》一课,首先出示了三幅画家的肖像作品,对比观察之下学生在认识画家形象的同时发现画家的独特构思。而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积极地交流发现,展开探究,总结认识。学生的自主参与、发现自然而生动。体现了:直观对比、探究发现的教学策略。学生被这样的教学策略所吸引,积极地参与,自主地发现,课堂教学围绕着品味马格里特的艺术美而生动活泼的进行。

在《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一课,以组织学生参观游览敦煌的形式出示相关内容。分结构呈现莫高窟的艺术门类,学生自主提出自己觉得最美的、最想了解的内容,教师适时地给与资料帮助其了解。在组织学生小组观察讨论时,给出讨论要填的表格题目,让小组探究主题、内容更明确,体现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实效性。

除此之外,对比观察探究、分层引领探究……教学策略的选择多种多样,但同样适合环节目标、同样精彩的双边活动、同样的达到了实效。

2.借助信息技术出示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信息技术以它独有的直观性、便捷性,在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运用已经非常广泛。美术欣赏课重点在欣赏评述,在授课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成为了很好的授课依托。教学资源可以多种形式的出示:出示作品、放大局部、分层次出示、让艺术作品变形、替换色彩、比较出示――这样有丰富变化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欣赏细致、多层次、多角度、可探究、易合作。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生动、丰富、活泼。

在《竹乡竹韵》一课,展示了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补充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将美好的富阳竹乡的画面与悠扬的旋律结合,带领学生走进美好的富阳竹乡,为学生了解竹文化打下了基础,创设了美好的教学情境。

在《走进周思聪的艺术世界》一课,看到了运用信息技术软件将教学资源切分、重组。将要欣赏的绘画作品切分,让学生分局部欣赏、近景远景欣赏、多层面有效的认识解读赏评作品。

(1)多媒体补充教学资源

出示1966年邢台大地震的资料图片,带领学生回到地震发生的情景,感受地震的悲痛。接着出示总理在地震灾区慰问视察的图片及总理去世时邢台乡亲的哭诉,感受总理在乡亲们心中的位置,为体会作品做好情感铺垫。从创作的事件背景解读作品。

(2)信息技术重组教学资源

分解出示作品观察体会:近景画了什么;中景画了什么;远景画了什么;给你什么感受?从构图解读作品。

(3)信息技术放大教学资源

出示作品多幅精彩的局部特写,请同学用语言形容你所看到的内容,大家观察寻找作品局部。从神态动作解读作品。接着引领学生观察作品的笔墨表现技法,分析重点技法及表现目的。从笔墨技法解读作品。然后定格在总理与大娘的局部,观察总理的动作,体会受到地震的巨大伤害后总理的支持与关心。从主要人物的动作解读作品。

(4)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资源

运用电脑技术给作品去色进行对比,体会色彩的寓意。从色彩运用解读作品。

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之下层层递进的解读理解,学生一点一点地走进作品,理解作品;走进画家,理解创意及艺术特色,师生完成了多层面的解读作品,深刻的体会让学生的收获极大。这才是真正读懂艺术作品,真正挖掘出艺术作品的价值,让课堂教学体现艺术的深度及魅力。

实践呈现的点点滴滴让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使用要适时、适度、灵活、丰富。借助信息技术出示教学资源的目的是突破教学重难点;借助信息技术出示教学资源的方式要结合教学环节意图;借助信息技术出示教学资源的作用要有利于学生的欣赏。在美术课上运用信息技术使美术的直观性凸现到极致,而直观的方法又可以以丰富的形式呈现,丰富的直观结果是为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搭设了很好的阶梯。

在围绕美术“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实践研究过程中,我领会到以科学的理念指导教学,用智慧的教学策略实践教学的目的是:由此,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意义,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至关重要。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沿着昨天的研究成功之路,开辟今天研究的新课题,未来的明天我要成就美术欣赏课的辉煌。

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总结发言篇(5)

“美术语言”一词近年来被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所广泛借用,对于其内涵,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美术课程标准》)是这样界定的:“美术语言,即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等。”[1]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有这样一个形象比喻:“美术语言中的词汇可以称为视觉元素或造型元素,而语法则可以称为组合原则或形式法则”[2]。可以说“美术语言是学习、了解美术最核心的知识,也是创作美术作品最基本造型方法”[3]。因此,美术语言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中学美术教师应了解美术语言教学现状,针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使美术教学更具有效性。

一、中学美术语言教学现状

(一)中学美术语言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特别是新课标的颁布,给美术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美术教学日益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关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我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客观地搜集中学美术语言教学现状信息,以了解学生对美术语言学习的态度及掌握程度,教师对美术语言教学的态度及认识,以及教师在美术语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在被试者选取方面,考虑到典型性问题,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南京市不同层次的7所中学作为样本群,于2011年3―4月间,通过实地走访,向上述7所中学的美术教师发放匿名问卷67份,收回问卷67份,其中有效问卷66份,有效率达98%。对问卷数据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用频数分布分析得到频率表分布中的百分比。(表1―3)

表1 被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

表2 教师对美术语言知识的理解及认识

表3 教师对美术语言教学的评价

我通过对部分教师进行个别访谈发现,教师们一般持三种态度:第一种认为美术语言对学生学习美术课有益。这些教师认为:“对学生来说,美术语言学习是新鲜的,虽然有时稍显枯燥,但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持这种观点的多为中年教师,他们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认识有一定基础,对于教改中的一些新理念有一定理解并愿意接纳。第二种认为对是否引入美术语言教学持无所谓态度。这类教师大多从事教学工作时间较短,教学经验有待积累。第三种反对引入美术语言教学,认为美术本体知识专业性强,难以引起学生兴趣,不宜进行常规数学。访谈还发现,教师们普遍反映了缺乏美术语言教学示范案例,基本不会对美术语言掌握进行评价等问题。

通过对学生美术作业的分析发现,学生对美术语言掌握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作业停留在低层次,呈现低龄化倾向。部分学生在用美术进行表达时千方百计地避开美术表现手段,或者只用一些简单的图式、色块来表达,可知学生美术表现能力发展程度很低。

(二)调查结论

从总体上看,大部分中学美术教师愿意将美术语言引入教学,认同美术语言教学对整体教学的意义,但在实施中还是不容乐观,一些不足亟待改善。

1.部分教师美术语言教学观念陈旧。从教学目标上看,仍有部分教师对美术本体价值缺乏足够认识,“我们的教学基本上忽视甚至放弃了看懂这一感受和欣赏‘美术语言’的阶段,试图达到运用水平”[4]。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对各课型美术语言教学方法探索缺乏兴趣,认为上课就是玩玩、做做、看看,迎合学生喜好,娱乐化倾向明显。在教学评价上,无明确的显性知识与技能目标,且评价流于形式,忽视实效评价,美术语言教学评价更无从谈起。

2.美术语言教学实施滞后。在教科书方面,新课改实施以来,中学美术实验教科书版本可谓众多,但在各版教科书知识体系编排中,编者倾向于回避美术语言解读,对美术语言知识缺乏系统性安排,这使不少教师和学生误以为美术语言知识并不重要。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目前各学段美术语言教学未形成一个渐进性教学内容体系,且不少教师在综合课中下力尤甚,过多加入非美术因素,使美术本体式微。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各课型美术语言教学案例开发滞后,这是阻碍美术语言教学的重要因素。

3.轻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存在。在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借其主导地位,使活动预设程度过高,用自己分析代替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大部分时间被无谓的教学繁琐分析和活动所占据,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美术语言实践的时间太少,导致难以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后续影响。

总之,美术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已被大多数教师所认同,但具体的实施效果不能让人乐观。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美术语言教学观念陈旧、美术语言教学实施滞后、轻视学生主体地位等造成的。为解决当前美术语言教学出现的问题,美术教师应寻找改进美术语言教学的对策。

二、新课标下改进中学美术语言教学的对策

美术语言教学开展不容乐观,为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必须按新课标要求把美术语言教学作为美术教学的重点,并提出改进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美术语言思维。

教师应重新解读新课标内涵,进一步提高对美术本体知识的认识。只有敢于打破原有教学观念束缚,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教师才能胜任美术语言教学任务。教师除了让学生学习美术课本中的美术语言知识外,还要引导其在后续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应用美术语言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目的。

(二)结合教科书修订工作,进行各课型美术语言教学实践研究。

2011年教育部启动了义务教育课标修订工作,实验教科书修订工作也开始展开,许多学者提出应在保持原有教科书特色前提下,突出美术语言知识的作用。对于教科书编排知识体系的选择,上海师范大学胡知凡教授提出:“以美术语言为主体的知识体系,来代替传统的以技法教学为主体的知识体系。”[3]教师要通过实践积累美术语言教学经验,打造不同课型的教学精品案例,在各课型学习中渗透美术元素和原则运用。

(三)注重美术语言教学的系统性和评价的有效性。

赫伯・里德这样论述美术课业:“如果在幼儿阶段,这些活动可称为‘游戏’活动,在小学阶段称为设计,然后在中学阶段合而为建设性课业。”[5]教师在美术语言教学中需遵循由浅入深、相互衔接、循序渐进的原则,明确美术语言掌握要通过长期学习和实践才能达成。美术语言教学目标应作为显性目标纳入目标维度,还可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对美术作品作分析性评价,以进一步掌握和巩固美术语言。

(四)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创设有效教学模式。

教师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真正使美术教学体现“授之以渔”的目的。我提出“引起学习意向明释学习内容调试学习形式关注学习结果”的教学模式,以期“抛砖引玉”,希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1.引起学习意向。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设置情境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处于激活状态的思维更易于满足学生对美术语言认知、情感方面的需求。教师在教科书相关内容基础上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身边大事件,提高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感知能力,使学生乐于接受。

2.明释学习内容。教师可尝试将文化主题和美术语言进行联系,让学生在感受人文性的同时,学习美术本体知识。同时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或流行影像,感受美术语言的丰富多彩,领略美术本体艺术魅力。

3.调试学习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将美术语言学以致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研讨等活动,激发探究美术语言的兴趣,发现知识、获得知识、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4.关注学习结果。教师要构建美术语言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尊重学生表达成果。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美术语言思维发展上,对作业中的闪光点进行有意识刺激。教师可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加深学生对美术语言理解。

当然,教师还应注意,美术语言教学是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的过程,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总之,要通过有效的美术教学使课堂真正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美术知识的占有者。

三、结语

新课标理念为我们进行美术语言教学指明了方向,而新课改的深入开展为其提供了平台。本文对中学美术语言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美术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掌握美术语言,形成良好的美术思维方式,使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实现,这才是新课标下中学美术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课标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

[2]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美术课程总结发言篇(6)

小学美术是有着强烈“技术”性的学科,它有来自传统的历史积累的经验以及技巧,有着自己规律性的独特的法门以及规则。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儿童来讲尤为关键,特别是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对孩子进行美育更是有着启发性作用。

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孩童的发展来讲,具有极大的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教学课程的建设,合理调整了课程结构,同时小学美术教育还是一门培养孩童全面发展的课程,影响着孩子们的发展。

1.小学美术提高了孩童们的审美情趣,增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促进了人类精神文明的提升。

2.小学美术教育使孩子们获得了最为基本的绘画能力,它不仅是让人们消遣时间,制造娱乐的工具,同时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际问题,它可以说是一门技能学科。

3.小学美术教育在孩子们的培养健全人格、历练个性方面有着关键性作用。它能够开发孩童们的智力,培养出一批具有观察力、构图能力以及创造力的适合现代化发展的人才。

4.小学美术教育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耐心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可以说,小学美术教育并不是要把孩子们培养成为职业的画家,它的主要核心任务在于培养具有健康精神、素质高尚的公民。

二、学习方式转变――小班化教学及创新评价

我们提及了创新性思维的引入是美术教学的一个奠基石,而学习方式的转变乃是核心所在,它能够适应时展,使美术教学更为人所接受,它发挥的作用也会更为明显。本章节以创新评价机制在小班化教学中的应用为例,简单阐述了学习方式转变带来的益处。

1.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这一段话从侧面反映了课堂评价在小学美术教育课堂中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理念更为有效地贯彻落实,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大潮流,国内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小班化教学改革。有关数据指出,小班化教学着实存在着许多明显的优势,例如,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课堂资源占有量低,而且由于人数众多,老师对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关注度也没那么高,学生受关注度就相对低。而开设小班化教学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小班化教学可以使课堂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而且老师会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发言机会也增加了,学生课堂教学兴趣更为浓厚。

2.采用多元化课堂评价方法

如上述所讲,为了充分发挥小班化美术教学的优势,我们应当采用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方法,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善于利用评价表,并且增加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新课改强调学生既是被评价的对象,同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有教师的评价外还应该加入学生的自评以及互评。在学生互评和自评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美术知识并加深印象。学生首先自我做出评价,客观地评价自己学到了多少知识。学生会进行反思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思考能力以及对美的感悟能力。而当进行学生互评时,学生对身边同学也有所认识,这一过程就夹杂着讨论,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

学生自评以及互评的相互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有新的感悟和认识。

(2)利用美术整理课,即时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美术课程总结发言篇(7)

《美术高中专业教材》指出:“学习美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策略。不仅能提高学习者的审美判断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整体的人文修养水准,而且还对我们的道德水准、生活情趣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如何充分把握短短四十五分钟,把大纲要求的内容清楚、明白地“传达”给学生,是每个美术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古人曾说过“教学相长”,即说明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活动。下面我就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与发展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视觉是人体各感官中最重要的一种。如黑格尔所说,必须通过视觉,才有力量从人的心灵深处唤起美。视觉感官最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最现实的、最活泼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源泉。心理学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它、认识它,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与发展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方面,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结合教材,讲有关故事

在课堂上讲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时,学生往往对这些干巴巴的条文感到枯燥并产生厌烦情绪,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将某些美术史或美术家的故事介绍给学生,就能克服满堂灌输枯燥条文的弊端。例如讲对罗丹的大理石雕塑《沉思》,我们会同时浮现双重的现实感:一种是通过洁白润泽的大理石,造型语言等材料和媒介透出的再现形象;另一种是由这个再现形象激起的对外部客观现实的联想。而在现实当中,罗丹对艺术的执著使他自己认为是“教徒”,他在遗嘱中对青年谆谆教导:要有耐心!不要依靠灵感,灵感是不存在的。艺术家的优良品质无非是智慧,专心,真挚,意志。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中动手学习要远远超过理论学习,所以要端正学生的思想,美术课不是灌输课,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课程。

首先要教学生怎样观察。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具有艺术素养的关键,作画主要靠观察,只有观察,才能获得感觉,才能抓住事物瞬间的美,从而表现出来,用以装饰生活、美化生活、增加人类的精神食粮。而敏锐的感觉是从认真观察和比较中锻炼出来的,所以,培养观察能力的教学是贯穿始终的内容;其次,是教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把事物外在的形、内在的质表现出来,达到表现美的目的。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归纳总结。学完某章节以后,我注意将支离破碎的知识系统化,将它们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有一个整体认识。

二、提高美术教学的课堂艺术

良好的课堂艺术需要教师大量细心的工作,在不断摸索中,使课堂教学知识化与艺术化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精炼的语言教育人,以优美的语言感染人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美术课堂教学与其它学科一样,需具有该学科特点的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了语言的简捷性和有效性,力争说话不罗嗦,少讲废话,在关键用语上“一锤定音”,不拖泥带水。当然教学中仅有精炼还远远不够,还应“博采众长,去吸收戏剧语言的生动、相声语言的幽默、演讲语言的激情、果断”,用优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提高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设计板书

教学板书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是完善教学和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精美的板书,不仅让人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能激发逻辑思维,拓展联想空间,充分发挥视觉的记忆功能,提高知识的概括能力,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可见,板书优劣(下转70页)

道,比如图书,报刊,互联网等方法应探讨具有普遍意义的专业技能教学的基本方法。

第二,应用互补效应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它可以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来体现出来。教学方法种类繁多,是个系统的工程,最好的方法就是具有互补效应的方法群。

第三.教学方法要具有一定的发展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教学内容、目的、对象服务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死板,我们应该利用发展的目光看事物。因此只有用发展的思维去看事物,借鉴国内外各个教育领域教学方法的成功经验,才能对教学方法有质的改革,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方法。为了学生的能力与生存技能,我们的教学方法应该遵循学生的发展进行教学,师生关系发生本质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转变成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应该更多扮演辅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角色。

第四.理论研究与实验开发相结合。我们要借鉴已有的宝贵经验,进行识别,比较,来取其所长。多方法,多视角,全方位地探讨教学方法问题,从整体上研究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以及适用原则和范围。同时要提倡各类型职业学校开发实验,从具体情况出发,注意共同,突出个性。

第五.职业技能竞赛对职业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教根据做与学,而学则是根据做的方法。在技能竞赛过程中,有来自群过各地的专家与参赛团队,他们将积累的实践教学方法,经验和做法,通过在技能大赛中即兴交流和学习,对于教学内容,方法都有很多益处。因此,近些年来,国家举行多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大赛,目的是“以赛促教”。各个学校踊跃参加大赛,对于本校的教学有之深远影响。

第六.教学方法的应用。目前,很多院校,开始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多种教学方法被利用到课堂。比如说问题导入法:教师提出问题和相关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再加以总结,给出准确表述的答案。重点讲解法:教师只详细讲解重要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从各方面阐述其内容与意义,解释其演绎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推演和理解其他次要问题。发现式教学:教师提出一些情景、现象和问题,然后逐一追索,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使学生感觉是自己发现了真理,学习兴趣和信心大增。研究式教学:教师提出课题,学生参与讨论、研究,共同得到科学结果等等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最终希望获得的目标无疑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启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最终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当然,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必须既能够满足全班同学的情况,又具有独特的个性,能够真正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来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与潜力。因此,为了实现这个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改进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所有师生共同努力,校内外活动的共同结合。

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总结发言篇(8)

教师要完成美术课程教学目标,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动手完成作品,还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学生可以借助语言描述提高观察能力

美术作品是视觉艺术,学生上美术课离不开眼睛的观察,因此美术课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课堂上,有经验的教师经常让学生通过观察后,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事物。如果老师能够事先指导学生掌握这类语言的描述方法,那么学生在感知的时候就更加有序、更加具体。例如,上《精细的描写》这一课,让几个同学一起观察一个转笔刀,可以引导同学用语言相互提示,比如“转笔刀大体的形状像什么?”,“螺旋刀的摇臂在什么位置、是什么形状?”,“螺旋刀的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底座的边缘有什么图案?”,“有几颗螺丝?”,“螺丝帽的形状是一字型还是十字型?”……通过这些语言引导学生的视线,由浅入深,由粗到细,全面又具体地进行观察。结合语言表述让感性的认知转化成理性认识,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2.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评价、交流需要语言参与

学生对美术课堂上教学内容的理解,往往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或语言讲解来获取,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完成。但是,不管是听来的还是想出来的,其对语言的依赖程度不言而喻,很难想象没有语言参与的学习是有效的。所以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回答、多提问、多描述,以消化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对作品的鉴赏水平也影响其作品效果,如果离开了美术语言,对美术作品进行正确的欣赏都将无从谈起。要提高鉴赏水平,教师可以运用美术语言评价作品来实现。平时美术课的前几分钟,教师经常把学生上一次的作品拿出来展示点评。刚开始,学生总是会“哇”的一声表示赞叹,但是作品具体好在哪里,学生就是说不清楚。这时候,展示作品的示范作用就打折扣了。后来,教师教给学生一些美术语言,让学生了解“构图是否饱满、有没有创意、线条是否简洁流畅、色彩搭配是否合理、造型是否奇特、效果是否突出”等美术语言,并运用这些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也描述别人的作品,对这些作品进行恰当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鉴赏能力就得到提升,好作品对他的启发作用就更加明显,这样的展示活动对学生的艺术发展就起了积极作用。为此,教师还经常组织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随意走动,到处交流。同学之间运用语言互相评价,谈谈自己的想法,听听别人的看法,互相借鉴,很容易取得共同成长的效果,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合作学习。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离不开语言表达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总希望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来培养其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思维需要内部语言,而丰富的口头语言可以促进内部语言。我们曾调查发现,美术创作能力强的学生明显比创作能力弱的学生知道更多美术语言,其美术语言表达能力也强,所以指导学生创作时要懂得巧妙运用语言。学生在创新构思时,表象往往是模糊的,脑海中情境也比较不稳定。这时候,如果能够运用语言加以引导,加以提炼,把脑海中的想象进一步具体化,赋予想象内容一定的逻辑性,使想象意境逐渐清晰。利用语言加以描述,还可以不断丰富想象内容,最终完成的作品也更加精彩。在这一过程中,重视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会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增强美术课的教育功能。

二、要用心培养学生的美术语言表达

小学美术课堂不仅仅要教学生动手画画、动手做手工,还要注意让学生动口说一说。但是,真正让学生动口说而且能够说得恰到好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以规范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学习

记得读师范的时候曾经有一位美术老师,他国画水平还不错,却不善于言谈。教学时他会示范,但是讲解时经常只是一句“要大胆地画”,其他的语言比较贫乏。我们对“大胆地画”理解是模糊的,结果,很多同学对技法掌握不透,在作品鉴赏时语言枯燥、单调,学习收获不大,最后同学们对这位老师的课都感到乏味了。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很明显,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语言,首先要讲究“精”,就是语言逻辑严谨,简洁明了;其次要追求“情”,是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以前我的课堂语言不够精练,而且比较口语化,教学语言缺乏艺术性,所以几年来我用心地注意语言表达,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希望通过追求语言的“精”与“情”来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2.教学想象画时可以让学生“先说再画”,“说”得自由,“画”得奇特

美术课程总结发言篇(9)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1]小学美术教学其实也是一样,它蕴涵着的情感和精妙之处。现代教育学同样也告诉我们,无论是对学生进行怎样的教育,缺少情感的教育总是不成功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性精神、完全人格等方面都是欠缺的。新的《美术课程标准》颁布以来,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的观点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2]过去有的教师认为,只有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更有质量的美术图片,丰富美术的教学资源,才能很好地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这些教师显然忽视了一个问题:美术课上的人文性,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解,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来体现。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融洽课堂氛围,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美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如果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会变被动为主动,师生双方融洽地交流情感,易达到教学目标。根据现代教学理论的观点,教学过程不同于简单的物质接受过程,而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活动。人性化教育认为:要尊重人的和谐发展,承认人自身具有发展潜能。儿童在10岁以前都具有创造符号表达认识和情感的潜能。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通过认知和感知启发,开启人的艺术创造潜能。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真诚地与学生交心、交流思想、交流意见。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在与人交往(特别是接受教师的教育)、接受知识与技能方面,情感不能说不丰富。如果教师对学生学习美术缺乏肯定的鼓励,而习惯于讽刺批评,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失败的自我消极心理”。当教师不经意地说:“你画得不行,这么差。”或“你看看别人是怎么画的。”时,这首先打击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往往会使学生认为艺术技巧复杂、高不可攀结果在其阴影中越陷越深,学生的创造力也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天分也就得不到充分的体现。由此可见,我们必须用情感组织教学,使情感教育贯穿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积极的鼓励,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形成对美术学科的兴趣爱好。

2.结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美术学科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教材优势,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许多美术作品中透露出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欣赏这些作品,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会得到升华。爱家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听取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如故宫、拙政园等这些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这些祖国的瑰宝,不仅具有艺术美,而且具有图画美、建筑美等内涵。过去祖国大量优秀美术作品被侵略者掠夺,有的至今不能回归祖国,留下千古遗憾。只有祖国强盛了,我们才不会被人欺负。介绍这些内容能激发学生爱我中华、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的情感。

3.借助教学媒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在许多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课堂教学活动是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及意志活动的有机统一。在课堂教学中,认识活动处于主导地位,而情感、意志活动是伴随认识活动进行的。学生主体在惊奇、惊讶、如饥似渴的情绪状态中进行认知活动,与在烦闷、厌倦的情绪状态中进行认识活动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为教学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能使学生在轻松、新奇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结合教材,运用图片、资料、幻灯、电视和录像让学生观察、想象、讨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才能。这样学习美术,形象、直观、有乐趣。

4.加强教学语言,感染学生的情感

教师授课是一场戏剧表演,教师要扮演一个角色,要在感情上让学生靠近你。[3]赞可夫有句名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一直领域以及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艺术的教学语言能起到感染学生情绪的催化剂作用。

根据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强调了学生活动的重要性。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也应该有所拓展,不能局限于教室,局限于课本。教师应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参观、调查、讨论等去发现知识、归纳结论,在那里获得审美经验。

师生间心与心的情感交流,这是师生间培养情感的重要渠道,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是学生接受知识和教育最佳过程。人性化教育认为,儿童的造型表现是由抽象向写实发展的。他们进行形象创造是由依靠记忆、想象向依靠观察、理解、推理发展的,是由主观向客观发展的。但如果我们的美术课只是追求外表形式的更新,单纯地让学生去课外观察、体验,而教师不加以适当的引导,同样不会产生理想的结果。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师生间产生共鸣,如此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语言要有感染力,师生才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儿童美术创作的主要特征是情感表现。其情感内容来源于对生活对美的体验和感受。因此上课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感受的教育。这种教育不应该是空洞的说教,而应该使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学生明白,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美。教师可以摘抄几段名言来感染熏陶学生,如:自然总是美的――罗丹。真正的美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的――老舍。然后向学生讲解,人的美丽侧重于内在的精神的美,当你对一个陌生人的内在精神方面还不甚了解的时候,这个人的体形、外貌、衣服、装饰等外表的美,也许会受到你较多的注意,一旦进一步了解到这个人的品质恶劣、趣味低俗、灵魂丑恶,那么他漂亮的外表,就会特别引人厌恶和反感,变成了“空有一具好皮囊”。相反,那些肢残的英雄,虽身体残缺,但仍然因具有崇高的内在精神而得到我们的尊敬和爱戴。在美的内外因素中,心灵应该是起决定作用的。我们注重外表美,但更应该注重心灵美。这样的语言幽默、风趣,能使学生明白道理,理解美的含义。所以,语言生动、简练能使学生开窍生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加深师生间的感情。

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总结发言篇(10)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可见评价的重要性。“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 这一理念简约而明确地要求教师构建一种全面完善的、有效评价的教学体系。

在美术教学中,根据需要巧用评价,能让孩子更加喜爱上美术课,能有效地提高美术教学效率,让美术课堂更加精彩。

一、巧说激励语言 让评价充满真爱

评价需要真诚,只有发自内心的评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而讲究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进行评价,更是饱含了真爱,可以让学生收获自信、提升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因此,教师要及时捕捉契机,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恰当巧妙地运用激励语言进行评价。比如,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评价:“李四的眼神专注地看着我,我很高兴!”比如提高学生美术技能的评价:“小明的变体美术字很有创意,运用了变结构、变外形和运用立体效果的综合方法!”

作为专职美术教师,一般要承担十几个班教学任务,每天都要面对一百多个不同的学生,不要说他们每个人的绘画水平、个性差异在短时间内很难把握,就连他们的名字,都得花好大心思去记。但是,对学生巧用激励性的评价,完全可以从记学生的名字开始。你能叫出他的名字,他就会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与关爱。如果美术教师再下点苦功,在学生名字上作点文章,那就更精彩了,如:雅洁同学,你的画面干净整洁,整体谐调,感觉很好,就像你的名字一样。又如,小威原本是个很沉默的孩子,最近变得活跃了,作业越来越好,也总喜欢拿他的画让我看。原来是几天前,我的激励性评价语言发挥了作用,那时我面批小威的一幅画时,认真地告诉他:“你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你的作业线条、结构和颜色都画得很细致,真棒!要是构图再饱满那就更好了”。就这样一句话,改变了小威。可见巧用激励性语言的作用。

当然,充满真爱的评价还包括送给孩子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抚摸等等,各种方法有机结合,交互运用,能使评价发挥更大作用。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把这种热爱充分的展现出来,让鼓励性的语言四处流淌,让师爱无处不在。当我们把激励语言贯穿于教育与教学的始终时,美术课就会更加精彩。

二、巧用成长星级表 让评价过程动态化

课堂的评价除了常用的口头评价之外,书面评价的合理运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写写批语、寄语、评语等,还可以探索寻找一种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体现学生成长态度的评价,让评价动态化、过程化,并有记载可循,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现评价的科学化。

2010年,我校兴起了设计和使用《学生成长星级表》的热潮。我设置的《成长星级表》从课前预习情况、课前用具准备情况、课堂参与情况、课堂纪律表现、美术作业的构图、造型结构和色彩与创意、课后拓展和各方面的进步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记录,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的多元方式,在评价中发现占用了课堂不少时间。于是,我进行了一番改革,力求简洁有效,具体是:1.成长表设计成一班一张,平时张贴在美术室一角,方便记录;2.记录不定期,据课而定,不成为负担;3. 简化记录,以画星表示,星多星少一目了然。以下是成长星级表(缩):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除了几次集体性的统一评价“加星”外,我也讲究灵活性,及时地“加星”,确实发挥其激励作用。可以是教师“加星”:如上课时,哪个小组纪律最好,最专注听课,就给那个组加星;哪个孩子回答积极了,就给他加星;哪个孩子纪律方面或绘画方面还是课前的预习情况进步了,就给他加星;可以是小组长“加星”;还可以是学生自己“加星”。相对应“加星”,就是“减星”,如果孩子调皮、懒惰、没控制好自己、课堂表现不好、作业没完成好、学习退步等等,就会被“减星”。通过动态管理,使评价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相连,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更有效的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一个阶段后,我会组织进行总评,评出得星最多的进行全班性褒奖,或奖励奖品。总之,《成长星级表》的使用坚持几年以来,不知不觉成了对学生评价的重要工具,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深受学生喜爱。

三、巧定努力目标 让评价富有指向性

当我们通过努力达到一个目标时,心中就会充满成就感和喜悦感,这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学生的学习生活莫不如此。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细心了解孩子,巧妙地帮孩子设定适合自己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并围绕着所定的目标,找到合适的时机进行评价,让评价富有指向性,也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中去获得成功的体验。

曾看过这样一则很有说服力的故事:1984年,在东京举办的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三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你看,赛道上的一个个标志性建筑、景物就是他一个个冲刺的努力目标,四十多公里的赛程,就被他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美术教学中我们也常有类似的情况,如:在美术作业展评时,孩子展示出来的作业参差不齐,不管好的、一般的或不够好的作业,老师和同学都要适时给作者一个评价,评价时,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一个今后努力的目标。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巧定目标努力方向:(略)。当一个目标完成后,再指导学生设定下一个目标,然后,再引导冲刺,再进行肯定性评价,如此循环往复。帮助孩子巧设目标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题材灵活设置,有的放失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如:四年级上册《色彩的对比》这一课,第一步目标可以设为:能用一组或两组对比色组织一幅画。不管孩子是否能突出主题,是否色彩搭配巧妙,是否结构准确,只要他们会用对比色组织,就要先给予肯定性评价,接着,再根据孩子的个性差异为他们设定下一个目标。

巧定努力目标能让评价富有指向性,能让孩子的美术学习更有方向感,能让孩子看到“奔头”,使学习过程具有挑战性,能激励孩子更好、更快地发展。

结语

评价是一门艺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巧妙评价将使美术课堂焕发出无限精彩。教师要将博大的爱和殷切的希望化作知心朋友般亲切的激励性语言,转化成一张张会说话的《成长星级表》和引导学生设定一个个努力的目标,不断融洽师生关系,不断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只要把充满爱心、耐心、信心的评价方式,巧妙地运用于美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美术课必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美术课程总结发言篇(11)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育 语言

Key word: Quality Fine arts education Language

作者简介:金松 鞍山市第一职业中专美术教师 担任素描、设计、色彩等美术教学工作。

美术是视觉艺术,具有文字所不能相比的信息传递功能,美术所传达的信息较文字更加直观、形象、具体,美术教育是人类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课堂需要。那么如何才能上好美术课呢?笔者在数年美术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点要素,以期为美术教学合理高效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一、 良好的语言艺术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有力工具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是美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中介,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语言素质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语言表达必须生动、富有感染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下是笔者对美术教师语言的几点看法:

1.1教师语言要准确简单明了

教师语言的准确性要体现在发音标准,用普通话授课,不能有俚语或者方言掺杂在教学过程中,否则会误导学生。此外在授课过程中要避免照本宣科,好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用不上课本的,所传授的知识早已铭记于心,这样的老师善于用概括性语言传达知识。

1.2教师语言应生动具有感染力

古人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载体是语言,教师发问,学生答问必须通过语言完成,教师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可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且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1]。

二、互动教学是上好美术课的有效授课形式

为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由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教师、学生、课堂外部等要素结合而成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互动式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强调一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

2.1学生是互动教学的主体

传统的教育思想是“教师中心论”,即把教师放在教学的主要地位,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处于消极从属的地位。美术教育多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只按教师的示范画临摹,进行单纯的技能训练。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讲改为主导,以启发引导为主,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进行开放式、启发式教学。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2.2激励性评价是互动的保鲜剂

对学生的想像和创造成果,要从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并多给予激励性评价。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应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平等、公正地评价学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大面积地受到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肯定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极大的满足,他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加努力向上的愿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不足要及时给予谅解,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他们某些方面有所发展的学生都要给予激励。

三、现代教育技术是上好美术课的有力助手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科学提高教学效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技术,它通过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2]。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3.1优化了高职美术类专业教学的课程结构和内容

高职美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越来越接近现代社会行业发展的需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的迅猛发展,高职美术类专业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密切结合已成为必然趋势,而现代教育技术更是为美术类专业提供了现代化教学装备。如: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设计史等史论课程,引入视频、音效、动画、影像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后,就变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得到了全面渗透和广泛应用。

3.2促进了高职美术类专业教学模式的变革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基本结构、过程程序及实施方法体系。传统教学形成了教师集体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注重教师、教材和课程内容,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与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背道而驰的[3]。而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教学,使美术类专业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教学走出了黑板、粉笔时代,呈现出多媒体式、交互式新面貌。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内因外因共同作用才能发挥出最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