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工业化与环境保护关系研究

时间:2022-11-15 09:16:33

工业化与环境保护关系研究

一、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具体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18世纪中叶以来,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科技促进工具的发展,人在自然科学中有了一系列重大发现。人们对自然界的了解加深,人们认识到世界是永恒运动的,持续发展的,这些认识直接导致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诞生。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经历了从物理科学到生物科学、从理论科学到技术科学的一系列革命,更广泛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所固有的辩证法,从而更加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世界是永恒运动的,任何物质形态都处于不停顿的运动变化之中。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的整体,一切自然事物都是由各种不同要素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自身和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事物的功能和特性。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和自然的关系,但是人不是自然现象的旁观者,人和自然处于一个整体中,人和自然环境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人是自然过程的参与者人们在自己的生产生活中改变着自然环境,但是根据辩证法的思维,自然环境同时又反作用于人类社会,所以人也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改造自己。这就提醒人们,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无限制地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而应该调节自己同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满足自己的需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世界是由人和自然共同构成的,人们应该在人和自然的接触中充分认识自然界和认清自己的位置,建立人同自然相统一的辩证世界图景。

二、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下的工业化与环境保护

马克思在19世纪时就曾经就对生产力和环境保护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从生态的角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矛盾问题,这个矛盾问题由于马克思对人类生存和人类的数量与土壤的关系以及资本主义农业的关注得到加强。这个矛盾问题没有被马克思忽略,因为在未来数十年的著作中,随着他对史前问题和原始公社的形式问题,人类工业发展和土壤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中一次次被提及,而这个主题也呈现出了更深层次的含义。而马克思对人类发展和土壤问题的思考,发展到今天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所以如今看来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对我们解决今天的生态问题的指导在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思想、经济、价值观念、文化、生产方式等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由其引发的环境问题要想得到根本的解决,仅仅依靠人们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治理是远远不够的。

(一)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实践关系

生态环境的变化实际上是一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生产力进步的一种体现。马克思曾经在他的观点里明确表达:我们周围的感性的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社会因为有了人的存在才能被称之为社会,社会是人们在一定的物质生产基础上形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是因为“人”在社会的群体活动中进行了“实践”所以才发展成为我们所谓意义上的“人”。人类通过实践形成社会,其中包括人类关系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共同活动以及各类社会实践的综合。因此,人和社会因为实践这种媒介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关联的整体。自然作为人们生产生活活动的对象,体现了人们的本质力量和价值,同时他也是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纽带和桥梁,同时又是人类和社会历史发展的环境生活条件。

(二)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应用不是实践关系的最终目的

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认识和改变世界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只是为了人们去实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的手段,换句话说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不是人们所最终追求的,人们只是想利用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工具的进步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科技的发展只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一种在社会生产中的表现形式,他会受到来自这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而人们所追求的行为又是多种多样的,而制约人们达到自己目的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人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工具能力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个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我们就无法保证人们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和途径就都是合理的,就算人们的最终的目的是合理的,但是在到达这个目的的过程中,发展的手段合不合理是很难得到保证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从来就没有否认过工业的、农业的发展相伴随发展的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他毕生研究的、追求的、宣扬的都是自然和科学生产力的发展保持一致。马克思认为工业的发展是人类科技的进步、是人类自我力量的展示,是自然科学和人类建立的一种现实的历史关系,而自然科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日益的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为人们所利用,为人们解放生产力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在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发展的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又破坏着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社会的人和进步都不应该是以掠夺劳动力和自然环境作为交换而得来的。所以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虽然创造了生产力,但是他却破坏了一切生产力的源泉。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是人们的目的性的表现,但是这种目的性行为又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限制。所以,我们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在人们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道路上仅仅可以提供技术支持。近些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的传统观念下只顾发展生产力的价值观念必须得到改变,社会经济、政治、经济、文化从内涵到发展方式也必须从根本上做出重大改革。

三、工业化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辩证联系关系

20世纪以来,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的世界,生产力有了很大的进步,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有了现代工具的帮助,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但是人们无节制的开发自然资源,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随之而来的就是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的到来。人类社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人类同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矛盾也日益加剧。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到了一种人们无法忽略的状况,人们出于对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的发展,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人们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所以人们在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开始致力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和复原。人们用现有的生产力技术、现有理论发展出了“生态学化”趋势。传统的自然科学开始进行环境方面的研究实践,除此之外还形成了由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地理学、环境生物学等学科融合创新的新学科。人们开始有意识的去认识生产力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将对环境的影响加入到的成本之中。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将先进的技术运用到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方面。对于世界上现有的环境问题,以及可能会出现的环境资源问题,人们致力于研究,发展生产力,发展新材料技术、新生物技术、新信息技术、新电子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致力于实现生产力和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未建立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四、工业化发展与环境保护辩证发展关系

人们有意识的保护环境,重视工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实际上意味着社会观念的进步,是一种建立在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现代的文明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使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的观念潜移默化到人们的观念之中。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角度来看,环境保护观念的产生是一种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返璞归真”现象的产生,注重环境保护并不是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工业的发展,这是对以往的工业发展方式的一种“扬弃”,保留工业发展中对社会积极的方面,将以往那种不顾环境只顾发展工业经济的观念和发展方式给与观念上的改变。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新型社会发展方式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人与社会之间的发展关系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包容、共同发展的关系。这种保护环境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保护环境与工业化共生的关系我们可以称之为生态文明建设。所谓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通过文化制度的建设让人们去自发地去接受环境保护的观念,为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文化的支持。通过加强对人们保护环境自觉意识的觉醒和加强对保护环境思想的宣传以及对有关于生态学化的大学科的建设,构建一个强大、完善的信息技术操作系统,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文化技术支持。以我们国家来说,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我国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要做到:

1.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体系,建立健全以劳动为主导的多种分配形式共存的利益分配机制、制度管理机制和文化保障机制。这是我们坚定不移始终要坚持的,必须做到的。

2.积极培养人民的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地提高群众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能力。环境资源作为一种公共资源,每个公民都以责任和义务去参与到环境保护事业中来。只有让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根本途径。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角度来看,现代的生产力的应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我们如今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就是错误的生产发展方式导致的,人们以往认为的发展社会生产力,被破坏了的环境可以通过生产力来改善的思想是错误的。要想真正意义上、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最根本的是改变现存的生产力发展观念,对整个社会制度进行完全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