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的模式与传承

时间:2022-01-07 11:58:33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的模式与传承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深厚历史底蕴和智慧的结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养料。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任务,教育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精髓薪火相传,提升广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全面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文章主要围绕儒家“五常”思想,即仁、义、礼、智、信,按照具体的要求开展相关的传承与发展工作。

一、新时代赋予高校大学生新要求

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将其视为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总书记多次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他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仁爱”、“大义”、“明智”、“礼让”、“诚信”等方面的引导,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并促其全面发展。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及十八大、等重要活动中发表讲话,均提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沉淀大国精神、培育大国智慧、蕴含大国价值。近几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些文件,要求各地深入研究阐发、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根据新时代的具体形势进行发扬。

1.教育部2014年3月26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1月25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中华文化学习接触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以技术技能为主的人才,课程设置侧重技能培养,包含传统优秀文化通识课程设置很少。高等职业院校严峻的招生形势决定生源结构变化,多区域、多民族、多方式录取导致文化知识积累存在差异,对中华传统文化一知半解,再加上发展迅猛的掌上自媒体让文化传播多元文化,部分学生极易受到不良内容的侵袭。尽管校园文化会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一些活动,但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有难度,因此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任重道远。

四、“三横三纵一平台”模式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三横三纵一平台”模式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结合高职院校实际状况,整合相应的资源,教育引导学生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常”思想的认知层面,发展成为认同层面,继而能够自发地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1.遵循职教规律,分层次、针对性开展工作。“三横”是结合学生对环境适应和专业认知程度,分年级、班级、学生社团定期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具体如下:大学一年级:涉及优秀传统文化“五常”思想的接触与认知层面;大学二年级重点是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常”思想,并作广泛地宣传;大学三年级,是经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常”思想的熏陶,树立自发保护文化瑰宝的意识,并乐于传承优秀文化精髓。

2.全员全方位参与,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三纵”在资源、平台上下文章,有效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成立一个领导组织,组建一支校内讲师团,聘几个客座专家(民俗方面、人文方面、文保方面、非遗传承方面);拓展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如:传统名居、园林亭桥、历史建筑、各类博物馆、美术馆等;建立与优秀传统文化中“五常”思想、非遗文化相关的学生社团。

3.强化阵地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学院牢牢把握网络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网络平台,推动“五常”思想传播,微信公众号、微博、QQ群等微媒体是广大学生的交流思想、沟通心得的主平台,各学校、学院自己的网站可设置传统文化学习栏,扩大宣传范围。

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做法

在实现文化自信的道路上,作为在校的大学生,教育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高等职教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开创高职职业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做法具体:

1.以班级为单位,班团项目作支撑。发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开展此项工作除了在学校层面建立相关领导小组,体现重视以往,更重要地是如何落实。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校三年期间理论储备、技能提升的水平都不相同,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也有一定差异,实现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必须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项目化,通过年级、班级为单位,对中华诗词、古典园林建筑桥梁、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古典文学、代表人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遗产的认知行动具体化,每学期班级要对项目建设的内容及取得成效进行汇报,以此推动学生的积极性。

2.以活动为载体,扩大项目影响力。高校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生自发组织的各项活动最容易为广大学生所接受。高职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学校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实实在在地开展一系列与之相关联的活动,如:中华诗词大赛、书法比赛、古建筑摄影作品展、传统戏曲赏析、非遗文化宣讲、优秀绘画作品展等,让学生耳濡目染中无形地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自我实现的需求结合起来,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以基地为平台,提升项目成效。高职院校学生接收信息的范围广、信息量大,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会出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现象。单纯利用校内课堂教育、课外校园活动来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传统文化,力量稍显薄弱。以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发表了“中华名族伟大复兴需要文化的繁荣兴盛,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实到要求继承创新”等相关论断,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了解目前全国上下都在深入推进《发展工程意见》的文件精神,因此走出去整合校外有利资源:园林、古建筑、博物馆、非遗文化等,搭建学生沟通、交流、研讨、参观的途径与平台,促进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4.以奖助为抓手,推动项目开展。高职院校各类型项目的实施与推进,必须要有一定的抓手,否则项目落不到实处,更不谈效果如何。发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教育引导想取得实际的效果,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学生从进校开始接触传统文化到最后主动传承、宣传,必须经过认知、认同到践行。实现大部分学生体验到优秀文化带来的影响,首先要夯实各班级作为基层单位的堡垒。一方面将班级活动开展的实效与先进班集体的评比挂钩,另外一方面还可以评比出优秀的班团项目,在奖助名额上给予适当地增加,在各项评优中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给予一定倾斜,从面上要求大家集思广益,创新开展此项工作。

5.以互联网为阵地,做实传承发扬。掌上自媒体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必不可少的物品,每天学生都从各种网络平台上获取海量信息。高等职业院校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工作中,必须要充分意识到互联网的优越性,学院牢牢把握网络教育的主阵地,利用“会贸之声”“指尖上的会贸”微媒体平台,开设诸如:班团风采、人物访谈、作品欣赏、戏曲赏析、民俗园地、传统佳节等模块,充分发挥学生团学组织的宣传力量,在平台上传递正能量。利用学院网站建立专题模块,设置传统理论、文化传承、名家风采、视频展示等专栏,确保线下有活动、线上有宣传。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繁荣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民族特色人才的伟大任务。新时代,职业教育人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在高职院校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和研究,实现职业技术人才具备高尚的人文精神,胸怀民族情结,具备文化素养和民族意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坚信,随着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必能真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滋养学生身心,全面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