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3 17:20:59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

篇(1)

一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要提质增效,由规模发展向质量内涵发展转轨,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但总有许多高职院校更多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其质量效益不高、受众面不广也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境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其实施方式单一狭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多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主要局限在心理咨询、讲座、选修课渠道,加之这些方式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时常不通畅、质量效益得不到保证。如心理咨询在场所布置、人员配备、制度建立等方面尚不完备,很多时候心理咨询工作是有名无实的。又如,选修课方面,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选修课,但并未把选修课纳入必修课的管理,学生出勤率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教学随意性相对较大,其质量大打折扣。

其次,实施方式的单一导致许多学生处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盲区。通过选修课、心理咨询等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即便是在其本身质量能够保证的前提下,其受众也相当有限,绝大多数学生也不能拥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这种情况与高职院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是分不开的。

结合这些实际情况,顺应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要进一步增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扩大其受众面,必须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用系统思维统领其工作开展,又好又快地开发出相对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 完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做到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学校要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要采取选修课、讲座、心理辅导网站、热线电话等形式,对高职学生进行宣传,普及应对心理危机的基本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危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防范心理危机的意识,帮助他们提高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使他们能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并懂得当靠自身不能解决心理危机时如何寻求帮助。

2.高水准化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要求高职院校应大力培养心理危机干预的专门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要积极开展对从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辅导的方法、心理危机的干预等,使他们了解什么是心理危机,高职生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哪类个性特点的高职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危机,怎样救助等。学校应制订培训计划,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的总体规划,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要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逐步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的、有较高素质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

高职院校的班主任与学生联系密切,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在高职学生品德的形成、学业成绩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的塑造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3.心理健康档案完备化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资料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序,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学校心理健康档案为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它是每个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与辅导,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矫治,仍可通过心理健康档案来考察效果。因此,它能对每位学生的心理成长、心理潜能开发提供帮助,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提供重要保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还可以筛选出高危人群,对这些可能发生或正处于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重点帮助。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档案;建设

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步入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心理档案是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性资料,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从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着手。

1高职院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重要意义

1.1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前提

心理档案作为能反映大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心理测试结果、心理咨询辅导记录等材料的集合体。高职院校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是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学生心理档案具有动态监测学生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功能,能够为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以及学生心理咨询、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有助于学校及时进行有效干预与控制,提高心理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2是高职院校学生了解自我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这要求高职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而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素质是否了解,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按照社会的需求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更好地调节个性特点以及个性心理特征。为高职院校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有助于学生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正确认识自己的劣势和长处,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3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要求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主要目标,这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较大,且90后普遍自我意识较强,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合作精神淡薄、团队意识较弱、功利主义浓厚等问题。建立心理档案可以让学校更好地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与疏导,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2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档案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高职院校在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中应遵循以下原则:2.1保密性与整体性原则心理档案是为学生个人建立的档案,是学生个人心理历程的原始记录,具有隐私性,首先需要遵循保密性原则。在收集学生档案资料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必须树立整体观念,不仅要为全校每位学生建立档案,还需关注心理活动各要素的之间的联系,考虑其他因素,如生活、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2.2客观性与真实性原则

建立心理档案要确保心理档案材料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要基于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尽可能克服各类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地记录档案建设过程中所采集的所有信息,不主观臆断、不妄下结论。同时,慎重使用心理量表,测量结果由专业人员进行解释。

2.3动态性与发展性原则

学生的心理时刻处于发展变化的状态,要系统、真实地反映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就必须动态地来看待学生,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收集相关信息,补充、修改心理健康档案。同时还要牢固树立发展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成长中的不同心理历程,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阳光的心态。

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档案建设应包含的内容

与普通高校学生心理档案一样,高职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也要尽可能客观、全面地反映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为学生管理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依据。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应包含以下内容:

3.1静态信息

由学生基本情况、生活环境、学习生活情况、重大社会生活事件以及心理测验信息等几部分组成,也是学生心理档案的主体。基本情况是学生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民族、所学专业、政治面貌、参加学生社团情况、、兴趣爱好等;生活环境主要指学生家庭生活环境,即家庭结构、居住环境、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家长的教育方式、亲子关系、是否独生子女、在家庭各种的行为表现等;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思想表现、行为习惯以及与师生的关系、社会实践情况、获奖情况等;重大社会生活事件主要是指为学生本人的学习、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如父母离异、家庭成员亡故、家庭突遭天灾人祸、人际关系紧张、遭受重大挫折等;心理测验信息主要是学生参加诸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职业测验等一些测验量表的日期、结果及分析等。

3.2动态信息

主要是一些阶段性的信息,是反映学生心理变化的材料,包括学生的阶段性自评、同学或老师的阶段性评价、心理健康阶段性测评、是否进行过心理咨询及咨询记录等,用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及时进行补充、修改。

3.3预警信息

包括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综合起来形成的分析报告、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报告及偏离常态学生的个体预警信息等,这部分信息是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中尤其要关注的部分,偏离常态的学生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

总之,为高职院校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措施,可以为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工作以及学生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等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依据,能够动态监测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情况,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不断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一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高等职业教育正迅速突起,尤其近几年,已经接近高校学生的半壁江山。随着高校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等各类恶性事件的增多,引起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通过出台文件等各类形式加大了干预力度。 之所以恶性事件频发,与学生教育和管理难度加大有必然的联系,同时由于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教育中面临的窘迫(夹缝中生存)导致现状令人担忧。例如心理咨询师不足、心理测评软件没有、没有专门心理咨询室、不开展团体辅导或个体辅导、不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生心理工作专项资金匮乏等。正确认识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相应的对策对于做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高职院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1]

二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侧面反映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总体上来说不容乐观,其主要问题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落实不力。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其大多数的理论主要借鉴美国高校引进的心理辅导初期的矫正模式,多停留在行为研究与心理分析的表面。心理问题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渐进性,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对学生进行生理健康教育、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简单的看成是“后进生”和“问题学生”的教育,常常错误地估计“有心理问题者毕竟是极少数”,没有特别明显的反常行为便难以被觉察。所以,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实质性地疏导,导致问题积蓄越来越多,这无异于为日后埋下了一颗“隐形炸弹”。认为只要保证学生别出事、别走极端就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干多干少无所谓。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专职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许多学校教育水平,数据收集和档案整理完全停留在手工阶段,严重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层次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原始,没有借助于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也没有的理念和技术作支撑,既没有订阅心理健康教育刊物杂志和各类心理测试软件,也没有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去培训进修。有的学校仅仅依靠教师自己的主动性,任其自由发展,有的心理咨询辅导室仅是一种摆设,对工作没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等。[2]完全受到了教学、师资、经费等方面的制约。

(三)各方协调不利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高职院校单一的作用行为。它需要社会、家庭的共同参与。良性的社会竞争和投入,良好的家庭引导与配合,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力的保障。但遗憾的是,三者目前还无法保持统一,没有很好的协调。

三 推进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坚持整体性原则,要求各方面协调配合、相互支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将从以下多个方面探讨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一) 完善高校心理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 建设

首先,要强化硬件建设,建立符合国家标准、功能齐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持久的开展。其次,积极开展对从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职教师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对班主任以及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逐步建立从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资格认定体系,逐步做到持证上岗。同时各级教育领导应重视学校教师配置与课程开设相对应,适时调整专业教师数量,以此满足健康教育教学。

(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充实教育形式和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使其正常有序地运转,就必须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体系。通过进一步研究,寻找符合校情的心理健康研究理论,要组织和鼓励开展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将其纳入高校德育评估体系之一。由校领导牵头成立专门小组,检查工作的落实情况,在财务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大一新生的必修课,努力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不拘泥于书本知识的讲授,注重通过案例教学行为训练等形式,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使健康的生活理念深入学生心里,形成健康的生活、处事态度。[3]

(三)加大资金投入,更新教育形式和内容

经费是确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只有资金到位才能保证人员到位、设备到位。国家规定,每生每年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标准10元,此为高校在财务处成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应将此项纳入财务的预算之中。目前,除去课堂教学外,校园活动已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只有资金作为保证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心理工作。例如,心理文化节的举办、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邀请专家讲座、心理电影赏析等,都是很好的教育项目。此外还可以经常性的做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中,可以运用艾森克个性量表测量、人际关系测量、考试焦虑测量等,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长、智力测试及分析、非智力因素测试及分析和心理咨询记录等可以顺利开展,把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个案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个人心理档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参考文献

[1] 黄轲.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初探[J]. 宜春医专学报 , 2000,(S1)

篇(4)

1.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感、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以及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贡献、成就、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从事社会活动以及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心理健康可以使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培养自信、自强、自立、自律、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2.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高职学生存在着三个心理问题敏感期。一是新生入校的心理断奶期。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年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进入大学后,远离父母,面对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心理上有较多的矛盾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的人际交往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自豪感和自卑感的矛盾等。二是专升本的心理调适期。许多高职学生进校后,不满足现有的专科学历,想继续升本的学习。可是由于他们基础较差,竞争实力不强,在专升本考试中大部分学生落榜,这给高职学生造成很大的打击,觉得自己前途渺茫。三是毕业前的择业期。现在有些企业、机构、单位在选用人才时盲目追求高学历、名牌大学,再加上毕业生自身专业上的结构性矛盾等原因,使部分高职学生就业面临一定的困难和压力。找到单位的毕业生,有的嫌月工资给的少,有的对岗位不满意;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整天四处奔波,为找单位发愁。在毕业前表现出困惑、茫然、焦躁的情绪。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高职学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地段”。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是转制或合并而成的,建校时间不长,办学经验不够丰富,学校大都忙于生存和发展,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又缺乏专业咨询教师,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致使学生患有心理疾病、精神障碍而被迫休学、退学以及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件呈上升趋势。因此,各高职院校应把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来抓。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等学校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专门人才,必须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培养造就和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关注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品质,在心理认识、情感、意志三个方面及个性心理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四个方面有较大差异,如从学校教育管理的角度科学、详细地用心理档案记录下学生的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心理状态,就能准确地分析学生个性特征,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将对学生的后续心理素质教育提供连续完善的材料,为进入新的环境帮助新的教育管理人员迅速掌握了解学生并及时实施转换期的心理教育措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二、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1.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涉及到学生的隐私权,是一项很严肃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学校应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规范》及相关档案管理知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建立严格的归档制度,由专人负责保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到一人一袋,封面要写请学生姓名、性别、班级、建档日期,并将其编上序号,存放于档案柜中。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能随意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借给他人,如学生自己要看,可在咨询老师的指导、解释下查看。

2.客观真实地设计档案内容。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内容的设计,不能只是流于形式,或是简单的履历表,而是应较完整、准确、系统地记录下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应包括:(1)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本人、家庭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学生心理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件等。(2)学生在校表现。包括身体情况、生活情况、学习情况、政治表现等。(3)心理素质及教育辅导措施、过程。包括能力状况、人格特征分析、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分析、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以及采取的教育、培养建议、心理辅导过程和就业指导等内容。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学生心理成长轨迹的反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档案。它记录的是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要随着学生心理发展而不断变化,特别是人格、智力、心理健康等方面,应定期测试、分析,提出可行性的教育、辅导建议,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的问题与困惑。

3.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档案管理队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因此,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严重缺乏,必须走专兼结合的路子。学校可设2-3名心理咨询师作为专职人员,其主要任务:一是解决疑难的心理问题;二是对学校思政教师、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使其具备及时处理和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能力,协助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中出现的一般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和处理。另外,还可聘请社会上的心理医师在中心作兼职教师,他们既有医学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他们参与管理,一定能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实力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篇(5)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受到各种社会压力机学业压力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意志力薄弱与感情困惑的现象,对于学业与人生有一种迷茫感;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精神较为涣散;生活学习态度消极悲观,情绪状况较差;自我情绪心理调控能力较差,抑郁、焦虑、强迫和恐惧等情绪状态普遍,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格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缺乏细致全面的考察,对不良心理精神状态对学生的危害缺乏认识,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不够,只重视学生专业课与文化课的教学而严重忽视了学生精神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难得到改善。心理健康教学从业教师队伍建设薄弱,很难达到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三、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牢固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新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高职院校领导应深刻意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教育部门关于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严格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人格修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教学成果[2]。2.对高职院校内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活动,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心理健康教育期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提高心理健康教学实效性与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心理档案的建立需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测试调查结果,通过心理档案的建立为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并对各类心理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帮助学生接触心理精神问题症状。可以对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帮助和预防,以减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3.逐渐开设全方位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扩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开设全方位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扩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项目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心理教育不应当只以预防、咨询与矫正为主,而应当充分对学生进行心理精神健康方面的知识常识教育,加深学生们对心理健康疾病的了解,并逐渐提高自身心理保健能力,有效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3]。可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坛与座谈会,增加各项心理健康知识教育项目。4.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俱乐部根据心理问题的性质、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要求,灵活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咨询活动,面谈、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等形式。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俱乐部,实现学生之间的有效心理沟通,学生之间采用互相心理疏导、安慰的方式达到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学生也可以直接向心理教师求教,向心理教师倾诉自己的心理困境,得到教师的细心引导与宽慰,从而逐渐走出精神心理困境。

篇(6)

在社会生存压力日趋增大的今天,对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给予更多的关注是十分有必要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是职校学生心

理健康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一大尝试,它有哪些益处,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就来做简单的分析。

一、案例教学法在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与

作用

在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诸多益处,首先它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指导学生在教师提供的问题情境中

进行探索和研究,使学生灵活运用自己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去解

决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使他们有效参与了社会实践活

动,可谓一举多得。其次,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这是因为案例教学法是建立在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之上

的,这无疑增加了教学的感染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并把

它与自己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应该把握好的几点原则

1.做好对隐私的保护

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在进行案例设计的过程中,肯定或多或少地涉及当事人的隐私。鉴于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加强对当事人隐私的保护,这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学生在咨询心理问题的时候,教师只有征得学生的同意,才能对咨询过程进行录

音,甚至录像,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些问题,或者是明明意识到了却故意违反,那么将会对当事人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是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务必要高度重视对隐私的保护。

2.案例设计过程中要加入情感因素

在案例设计的过程中,只有加入情感因素,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因为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情感的唤起是开展一切活动的起源,情感的体验是过程,情感的升华是目的,因此只有把情感贯穿于案例设计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取得我们想要的效果。

3.案例设计要选择合适的人和事

人和事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案例设计的成功与否,因此在选择人和事时一定要慎之又慎,一般来讲失败的人和事更具有研究的价值,但世事无绝对,很多成功的人和事同样具有这样的作用,关键还是在于选择是否科学、合理。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知道,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运用

案例教学法需要把握的方面有很多,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做出积极努力,就一定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将直接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然而对于这一群毫无社会经验的少男少女来说,融入社会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这就需要考验他们的工作能力,处事能力,心理能力……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的心理能力。心理健康指数及心理承受能力将直接或间接的决定学生的处事态度,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多数中职生心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阴暗角落,若妥善处理,便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发展,但若放任不管,也许这个阴暗角落就会无限扩张,以致于学生从此迷失,从而失去自我,在消极、负面的状态下成长,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健康等方面。因此,中职生的心理问题至关重要,需要老师正确地引导,才能走出心理的阴暗角落,迈向充满积极、正能量的未来。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所需,其教育内容也是大势所趋,所以,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个人道德素质,进而提高整个集体和谐、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积极、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首先,就学生的身体健康而言。中职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成熟的时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而后,就学生学习效率而言。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对实用技能的应用更为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气蓬勃,开朗乐观,学习和工作就有劲,效率就高。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虑过多,不能集中精力于学习和工作上,既影响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碍创造才能的发挥。

最后,就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而言。心理素质是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个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个体的潜能。但长期以来,我国中职教育实践中,往往只重视智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意志、兴趣、个性等因素的培养,这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中职教育改革,强调课程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项素质的一个载体。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在一切教育活动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地区、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最佳的途径和方法。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最佳的能够广泛覆盖多数学生的方法。通过这个途径的心理知识传播,能够给学生指出健康心理的大概轮廓,使学生不会太过偏离健康心理的“轨道”,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大部分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这表示我们对心理疾病的预防程度还不够,因此有必要在种植课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帮助学生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中能够健康成长。

2.开设心理咨询平台

心理咨询主要是通过咨询员与来访者之间的面谈来完成的。咨询面谈的基本任务是在良好的咨询关系中,澄清来访者的真正问题,进而找到适当的改变现状的途径和方法。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学生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介,向心理咨询师进行述说、询问与商讨,在其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共同的讨论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进而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以便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在中职学校中开设心理咨询平台能够有效、及时地为学生排除可能危害学生身心的心理问题。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建立心理档案,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因材施教提供科学依据。中职生所面对的社会中的考验较多,受社会影响也越大,他们的心理健康随时都受到各个方面的挑战,因此需要对他们建立专属的心理健康档案,以随时把握每一个中职生的心理动态,便于及时作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建立心理档案也是向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以及管理者提供资料(包括智力、能力倾向、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特长、职业倾向、心理健康水平等),以全面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状况,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可预防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发生。学生也可通过心理档案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心理潜能,扬长补短。可见,心理档案是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好帮手。目前,已有一些学校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从新生进校起就为他们建立心理档案。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今后中职院校的发展趋向也会愈来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广大人民教师应当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重视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以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让心理学的“光点”闪耀在每一个中职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谢炳清,伍自强,秦秀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3

篇(8)

目前,关于心理亚健康,多以描述某方面的症状来界定。不少研究者运用量表的方法来筛查心理亚健康者,并对其筛查方法进行了效度检验,以此来界定心理亚健康。如:研究者裴雯运用“SCL-90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研究,并界定了其研究的心理亚健康概念;刘欢欢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 对心理亚健康人群界定的方法是进行调查界定,并对其心理亚健康筛查方法的效度进行检验,结果具有良好的效度。笔者发现,研究心理亚健康,基本使用的量表有康奈尔医学指数(CMI)、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社会应激评价量表(P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尊量表(SES)等。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现状

《心理危机干预及健康教育》指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青少年大约3000万,其中心理和行为障碍者占16%-25.40%。陈军发现,广州地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17.4%,且在性别、专业、居住地、年级、是否有工作经历等各个因素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组对广东某所医科大学412名医学生,运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进行心理亚健康筛查,结果表明:心理亚健康的发生率为19.3%。山西农业大学曾对182名生命科学院的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水平测查,发现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的学生有12.79%。内蒙古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对新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发现有21.70%的新生心理问题明显,需要尽快约请进行心理咨询。

2008年的《山东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调查与内化教育研究》,调查对象为山东省10所学校在校高职生,发现高职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大多为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依次为:记忆力减退、担心自己的健康、注意力难以集中、失眠多梦、情绪不稳、烦躁不安、长期持续疲劳、困倦、四肢无力等。研究还发现,心理负担过大、饮食起居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不良嗜好等是造成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本市高校20余万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评,结果显示:约50%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山西6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中,雷军发现,在学习和工作中有疲劳感的学生占到76.70%,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感觉压抑等状态的比率较高。

2009年,占华、卢晓文对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对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样,亚健康的检出率为42.36%。其中,女性亚健康检出率为47.4%;男性亚健康检出率为25.15%。李力生等在《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中,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各专业大一至大四共215名学生被试,研究发现该校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61.8%,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性调查结果的75%。

综上所述,大学生群体中心理亚健康的状态已经比较普遍。心理亚健康未达到心理疾病的诊断标准,症状不明显,很难诊断,它还有可能转化为心理疾病状态,也容易与心境、性格等日常心理实践混淆,且与身体亚健康相似,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及时进行有效干预。

心理亚健康的干预研究

国内研究者运用了生理反馈治疗、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运动疗法、音乐疗法、认知疗法、舞动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法等等方式,对心理亚健康进行干预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干预方式对于心理亚健康症状都各有侧重,且具有一定的效果。

贵州师范大学的裴雯在《不同放松训练方法对改善研究生心理亚健康状况的研究》中,探讨了自生法、腹式呼吸法和瑜伽语音冥想法等3种放松训练的方法,对高校高学历的硕士生、博士生的心理亚健康症状开展干预效果。实验发现,这3种放松训练法对于改善情绪、睡眠和人际关系等都有效。因此,很值得推广采用放松训练法,改善心理亚健康症状。

干预心理亚健康的另一种常见方法是运动疗法。例如,夏洪安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成因与运动疗法探析运动亚健康样》,刘波的《高校新生亚健康状态及其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研究》,还有刘君雯的《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分析与运动处方对策》等。尚明玉在《不同体育项目教学对低年级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作用的研究》的研究发现:网球运动对学生的抑郁症状、恐怖症状和精神病性方面,羽毛球运动对学生的恐怖症状方面,足球运动和橄榄球运动对躯体化和恐怖症状方面,排球运动对学生的焦虑症状方面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差异具有显著性。

李晓明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中医调适方法:精神情志调摄、四时养生、饮食健康、保健运动、辨证论治。孙淑彩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提出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用以情制情、重视心疗等进行调摄精神,以顺应自然、四气调神等实现形神兼养,更好地运用中医养生、保健等方法对有心理亚健康状况的学生进行干预。

金虹在《高职心理亚健康大学生不同干预方法实验对照》中,采用太极拳锻炼、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及综合干预等3种方案,对高职院校75名心理亚健康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干预。结论:3种干预方案可操作性强,适合在高职院校心理亚健康大学生推广,但通过设计的团体治疗与有氧运动结合方案远期疗效更为明显,对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效果显著。

陈瑜、张小远《广州某医科大学新生心理亚健康综合干预效果评价》,采用音乐放松训练、健身操锻炼、心理健康课教育以及综合干预4种方案,对广州某医科大学168名心理亚健康大一学生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量表进行测评,发现4种干预方案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对改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短期效果显著。

此外,薛冰等采用道教认知疗法干预具有神经质人格倾向的大学生,效果较好;李传银运用团体心理咨询组织对有高孤独程度的大学生进行干预,有效地缓解了孤独情绪;高文凤等采用观察阅读疗法,有效地缓解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等。这些干预方法都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基本上采用的是单一的干预方法。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对于症状的缓解都有积极影响,对心理亚健康症状的某一种或某些方面有改善。

有研究发现,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干预的疗法效果会更好。潘立等采用太极拳锻炼、保健刮疼广播操、中医中药诊疗、饮食指导及心理咨询等综合治疗方法,对心理亚健康者实施干预,干预前后比较发现,综合运用多种干预方法能有效地改善心理亚健康症状。

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研究的思考

现有研究成果与不足 一是通过综述文献表明,关于亚健康的研究,多是临床方面的、身体亚健康方面的研究;再有就多是对于特殊群体的心理亚健康的研究,如医务工作者、医学专业学生、教师、师范类学生、体育专业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心理亚健康研究,而对于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很少。关于心理亚健康产生的原因研究,也仅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来研究,没有具体到某一因素的详细分析与比较。二是“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发现,搜索到相关文献80余篇;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为主题,仅搜索到文献3篇。这说明关于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对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关于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不丰富,特别是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还没有检索到。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其心理亚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以及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方式方法等亦应得到重视,以便更为有效地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相关研究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生在学业上和社会上都会遇到很大的挑战,开展相关研究,调查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路径,在理论创新以及实际价值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在理论价值上,文献检索发现关于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还是比较匮乏,特别是对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参考文献还比较少,再加上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开展高职生心理亚健康教育影响因素调查与干预措施研究,有利于丰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填补研究不足与空白。在实践价值上,研究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和相关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心理亚健康干预方案策略和建议,提高实施干预的效果,有利于高职院校制定适宜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开发其心理潜能,提升其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心理健康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研究的思路方法 项目研究思路是提出研究假设,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总结分析,推出可行性方案以及等。本课题研究假设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与睡眠质量、人格、生活事件和心理资本等因素相关;对这些因素进行干预,有利于心理健康由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利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发的《中国人亚健康诊断量表》等量表进行测试,选择若干高职院校各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对比筛选出的亚健康状态群体与非亚健康状态群体在性别、民族、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等人口学变量因素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比较心理亚健康状态群体与非心理亚健康状态群体在心理资本、人格、生活事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探究心理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心理亚健康的干预策略和建议。

参考文献

[1]王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及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尚明玉.不同体育项目教学对低年级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作用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3]王俏.我国不同层次学生心理亚健康调查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3)

[4]张乐.基于集对分析的心理亚健康筛选及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

[5]李力生,井蕊,王泓午.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8)

[6]唐峥华,刘婕,唐耀华等.广西医科大学本科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6)

篇(9)

一、条件保障机制:提供经费支持,完善硬件设施

大学生(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日常教育、课堂教学、心理问题筛查、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需要必要的人、财、物、工作场所等方面的保障。

(一)完善场地建设,健全机构设置

机构和场地的设置、办公用品的购置以及业务经费的配备是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障机制长效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高职院校应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并为全校学生及其家长服务。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应设在校园中心地段,要做到就近、方便咨询。同时,要保证有专门的办公用房作为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的办公场所,并规划建设预约接待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评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常设机构[4]。

(二)及时划拨专项经费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实体单位,应有固定的经费。除场地和机构设置外,高职院校应拨出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心理咨询人员的培训和购置部分心理测量软件。部分经费用于中心装修和室内办公设施建设,如购置电脑、办公桌椅、文件柜、开通咨询电话、添置部分心理测量软件等。其余部分经费可用作中心阅览室购置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书籍等。

(三)保障工作人员待遇

高职院校应保证对工作人员待遇兑现的连续性,由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奉献型无偿劳动、临时性支付形式转化为制度化的固定性待遇支付形式。高职院校还应提供工作人员的编制,解除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管理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高职院校应建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机构

高职院校应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可设在学生工作部(处)。所有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保障有关的工作,直接受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督察,学校学生工作部(处)负责日常工作管理,其它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应有一定的行政级别,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5]。此外,学校应该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校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完善各项心理咨询中心的岗位职责,加强咨询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高职院校逐渐应形成“学校心理咨询———年级心理教育———班级心理辅导(以发展辅导委员为核心)”的三级功能单位,形成这样的网络机制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有效的开展[6]。

(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训

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支素质过硬、职责分明、锐意进取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工作团队。根据国外数据显示,学生与心理工作者之比为400∶1,但针对中国国情和我国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笔者认为,2000∶1的资源配置可以使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紧缺的状况得到逐步缓解。同时,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兼职老师和专家进行专业教学和心理咨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职院校专、兼职教师的专业知识背景、年龄与职称结构应相对合理,对专、兼职教师应实行按能设岗,他们在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任务以外,同时还应承担相应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任务。培训可分为校外专业师资培训、短期专业培训和校内自主培训,应能确保专职教师和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持证上岗。同时要积极提供条件让其参加由教育部门和相关心理学会组织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不定期地在校内开展短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尤其是要广泛参与各兄弟院校特别是知名院校的先进经验的交流和业务学习[7]。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正是“打铁先要本身硬”,所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也必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才能使他们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互渗透。

三、实践机制:注重教学、科研、咨询与辅导的结合,力求实效

(一)规范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高职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应主要以定点咨询为主,以网络、电话、信函为辅。定点咨询与辅导实行学生预约制度,并设置固定的时间免费接待校内学生和家长的咨询与访问。个体与团体心理咨询与辅导可将“人际关系”“、压力处理”“、婚姻恋爱”、“新生适应”、“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心理”、“女生特殊问题”等专题与咨询教师擅长的领域相结合,实行专题咨询,以实现“专职、专业、专心”的服务理念[同4]。#p#分页标题#e#

(二)实行重点案例,重点分析对于咨询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案例,笔者认为可实行咨询教师集体讨论的制度。每周安排固定时间组织咨询教师讨论分析。这样既可以提高咨询教师的技术水平,又能更准确地找到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与辅导方法。

(三)其它辅助渠道

把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建设,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还可采取一些其他有效的辅助渠道来辅助构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机制:

1.通过开设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指导学生心理协会,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健康心理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高职学生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能力。

2.开通心理健康咨询热线与心理健康咨询信箱。但是,这二者并未被各高职院校广泛采用。笔者认为,作为一种心理咨询的方式,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可以全天候地随时进行,尤其是在紧急性的心理危机的干预方面,它就具有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优越性。

3.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利用校园文化这一载体,开展主题鲜明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编演心理话剧、心理影片展播、心理沙龙、校园对话、专题报告会、大型心理咨询、心理测量、情感交流会、心理科普知识竞赛、征集心理格言、主题班会、第二课堂、素质拓展训练、创办网页和校报专栏等均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渗透其中,可有效地拓展心理教育的空间,使得课程教育、咨询辅导有了来自基层的力量[8]。如“成长你我他”、“心灵之约”、“心灵港湾”、“靠近我,温暖你”等主题都可作为校园文化的形式进行发展。同时,可在校内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尤其是对刚入校的新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很有必要,不仅能增进新生班级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还能加快新生的适应能力。在素质拓战训练、征集心理格言方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职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做的很有特色,值得借鉴。通过这些辅助渠道,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从中受到熏陶,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理念和方式方法,还能满足其精神需要。

四、过程督导机制

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实现其目标和要求并取得成效,必须进行监控和督导,以保证每个环节工作任务符合要求。由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织专门机构和有关专家,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工作标准,及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的各环节进行检查、督促、指导、调控,实现工作目标,为分学期(或学年)全面工作评估打下基础。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岗位履职、工作绩效及时予以评价,并纠正过失,加强和改进其工作。每学期至少应组织三次以上关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主动邀请他们到咨询中心指导工作、现场办公或召开座谈会等[同4]。

篇(10)

作为心理教师兼辅导员的我发现,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正处在青年中期,学生心性比较浮躁,也是生理和心理矛盾的多发时期。有资料显示,50%左右的高职高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也就是说大约有一半的高职高专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同时,高职高专学生与本科生不同,他们有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所以,加强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侧面反映了当前各个学校的心理教育体系有待优化和提高。本文主要从构建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三大体系:即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心理健康危机预警干预体系等进行了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打造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精英团队。

1.在校领导、学生工作部和心理健康教育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成立学校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强化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这是做好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2.首先,组建心理咨询室,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设立心里咨询部门,隶属于学生工作处。其次,加强对教育工作者如各个系学生主管、老师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培训,提高领导和老师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重视,掌握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领导和老师更好的掌握和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后,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认识和制度的水平,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落实到广大的学生当中。例如,可以组建学生心理小组,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关怀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并能够将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的情况及时反应给辅导员,以避免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

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于强化和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是司法类院校,针对我们学校自身的特点,我认为应该以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基础、以“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主要手段、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全面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利用校园网系统对全校学生做心理普查,根据心理咨询室的专业分析和评定划分心理健康和亚健康和不正常的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并建立好心理健康档案,以便于时刻对比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情况,也为接下来的教育工作打好基础。对于有自杀、暴力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第一时间预约并予以开导和处理,以便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保证周边同学的安全。

2.在对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有了宏观的了解后,心理工作室为核心,学生主管和学生处一起研究打造适合学生的、高效的、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主的思想道德课程,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打好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二者同等重要,不能忽视一方而重视另一方,只有将二者合理的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例如开展“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在活动月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 动。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活动,如心理 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心理剧表演、心理健康电影 赏析、展板宣传、发放宣传单、广播、电视等,大 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再次,编写心理健康 教育教材,开设“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 系学”等公共选修课,并纳入学校正规教学计划。 后,开展职业测评,使大学生了解自己。为了搞 好学生的发展性辅导与咨询,在二年级使用“霍兰 德职业能力问卷”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评,让大 家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即了解自己到 底重视什么、喜欢什么、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从而帮助学生在毕业求职择业时做出科学的选择。

4.学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利用网络平台覆盖面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优点,帮助学校做好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校园网上开设“心理知识”、“咨询指南”、“校园心理”、“心理测评” 等多个栏目,是学生们乐意去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寻求有效地解决方案,在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不愿面对面咨询的学生的心理要求,他们可以往 咨询员信箱发邮件,由咨询员为他们做网上咨询。

三、建立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和干预体系

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和干预体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 学生管理的重要一环。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检测、评估和快速反应意味着对学生深入的关心和了解。

1.各班应选举心理素质好的同学担任心理委员,并能够及时的将同学的心理问题反映给辅导员,是辅导员做出及时反应和对问题同学的辅导,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延伸到每个学生中去。

2.对于有自杀倾向、暴力倾向、抑郁症、精神分裂等高危人群的动态进行实时的关注,并适时予以管理和正确的辅导,主动预约同学进行心理访谈,对其给予有效有心理干预,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使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

3.关注弱势群体,加强个别辅导 把降级和退学群体、网络成瘾群体、失恋群体、 性心理困惑群体、特困生群体这五大群体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危机群体,给予重点关注。

4.要建立多渠道信息平台,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存在要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积极的予以干预。辅导员要联合心理健康委员,积极掌握和处理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准确的实施正确的心理援助方案,在各个班级形成早发现、早评估、 早预防、早干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参考文献:

篇(11)

健康预警是指根据搜集来的数据对当前的健康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对未来的健康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预测,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干预措施,以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它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健康管理理念,也是高职院校健康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健康校园建设推进到今天,尽管各校均制定了“健康校园”的建设方案,体育卫生基础条件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改善,健康教育得到了推广,但是健康预警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体系研究,特别缺乏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应用性强的预警机制方面的研究。与“健康校园”建设进程严重不匹配,从而制约了“健康校园”的发展和完善。

一、制度建设落后,健康预警缺乏法规保障

目前,我国与健康校园建设有关的文件从数量上讲不算少,远的如教育部于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近的如中央国务院于2007年提出的《关于加强

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际的如WHO“健康促进校园”,国内的如中关工委“关于开展中国校园健康行动”的通知等,不一而论。但在众多的法规文件中,要么是比较宏观的强调学校要开设健康课程、建设健康校园,要么是具体的规划措施,但几乎没有关于健康预警的内容,更没有强制性规定学校应建立健康预警系统及如何建立健康预警系统,这就使健康预警系统的建立带有强烈的随意性----学校要不要建立健康预警系统,如何建立,建成什么样,完全由各学校自行确定。

二、健康预警教育缺失,健康预警理念未能普及

人的理念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而形成的。高职院校作为高职学生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除了指导和培养学生掌握强身健体的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全面健康的理念,其中就包括健康预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各高职院校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均开设有健康教育课程,且总课时数不低于120课时。但目前各院校的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流于体育课的形式,仅仅在于指导学生身体锻炼和进行达标测试,少有传播健康及健康预警的理念。作为培养健康理念的“主战场”都没能承担起这个任务,要让学生树立健康及健康预警的理念就更难了。

三、健康预警内容片面,针对性不强,与高职健康管理不适应

在仅有高职健康预警中,无外乎针对的是“流行病”、“传染病”“食物中毒”“心理健康”这几个方面。前三者是关于躯体的,后者是关于心理的。而“健康校园”中的健康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不仅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指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这其中包括健康的躯体、心理、社会方面和环境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健康预警不是单个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预警,而是整体的全面的预警,除了关于躯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预警,还应包括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和道德健康。

对高职学生而言,除了可能与“传染病”“流行病”“心理疾病”有关的健康问题外,还存在一些与高职学生特有的健康问题。比如,由于部分高职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自我控制力较差,变通性和灵活性差,又脱离了父母的监管和帮助,可能在社会环境的适应方面、道德建设方面出现一些问题。而目前各院校的健康预警都是泛泛而谈,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不管是用于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没有错,但却不能解决高职学生独有的健康问题。

四、健康预警范围狭窄,未建成完善的预警系统

完善的健康预警系统包括健康预警制度建设、健康预警信息管理、健康预警指标评估、健康预警反应能力等。健康预警制度建设是指通过立法和公共政策等途径建立健康预警的基本制度,使健康预警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健康预警的信息管理是指通过对健康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将健康知识资源统筹起来,综合利用。健康预警指标评估是指预警部门针对所有潜在的健康风险,依据所收集健康预警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判断健康风险的发展趋势,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方案。健康预警的反应能力是指组织和公众在接到预警信息后对危机的应对能力。

从目前高职院校与健康有关的预警来看,如“流行病”预警、“公共卫生安全”预警、“心理预警”等方面可看出,这些预警较侧重于预警的反应措施,即发生状况后的应对。但对于如何建立流畅的预警信息的沟通渠道,预警指标应如何分解和评估却没有详细、完善的规定。

五、健康预警主体单一,未形成“大社区”预警系统

“健康校园”要创建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适当的健康服务。同时,促进家庭和社区更广泛参与,以便最大限度地促进和保障学生和社区成员的健康。这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参加建设的主体不仅仅是指学生,还包括学校全体教职工及学校所在社区的家长和社区机构的全体成员。

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健康校园”预警尚未走出主体单一性、空间封闭性套路,仅囿于内部教职员工和学生,没有形成政府、学校、社区、用人单位、家长、媒体等利益相关方的联动机制。各方的信息成孤立状态,没有联通。

六、健康预警应急管理薄弱,限制了预警系统作用的发挥

健康预警应急预案是健康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控制紧急情况的发展并尽可能预防和消除突发健康风险的产生,将突发健康风险对人、财产的危害减少至最小程度。目前各高职院校编制的健康预警存在着应急预案内容粗略,缺乏核心内容;偏重责任划分,缺乏针对性;注重理论指导,缺乏可操作性;应急分级不清晰,缺乏可协调性;预案演习不到位,缺乏有效性等问题,与完善的健康预警系统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使预案成为一纸空文,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课题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高职院校健康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探索(11SKO08)》。

参考文献:

[1]陈香红,党红:论高校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信息系统的建立[J].通化师院院报,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