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探究

时间:2022-04-01 11:52:14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探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构成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智慧环境下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索,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水平,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互联网技术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从网络直播课堂、在线学习,到移动支付、自动导航以及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送货,均体现出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也凸显出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重要性。信息意识作为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部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的观察和体验,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学生营造智慧课堂环境,将学习和生活通过智慧课堂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增强信息意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有趣的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应用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例如,教学“数据与信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机打开常用的购物网站,如淘宝、京东等,让学生思考和探讨“为什么购物网站给每个人推荐的商品不一样”,从而感受大数据时代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生通过互相对比,发现购物网站推荐的商品都是他们自己浏览或购买过的类似商品,浏览的次数越多,推荐的概率就越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通过对“数据与信息”的学习,便能够弄清上述问题的本质,轻松掌握教学内容,提高信息意识。

二、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学生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能力,也是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部分。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有关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活动,鼓励学生在参与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创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例如,在学生学习“数据与信息”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构建智慧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到程序设计活动中,探究计算机语言三大结构“循环结构、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的特点和具体应用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算法能力。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投出两枚骰子,点数之和为8或9的概率,哪个更大一些”等枚举问题进行程序设计,或者设计一些简单的智力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计算思维。

三、数字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结合智慧校园环境,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开展各项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智慧环境下进行数字化学习和创新,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例如,教学“网络基础”的时候,教材上的网络模式已经和现实有些脱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智慧校园环境中感受新型网络的应用,开展关于网络技术的各种学习和创新活动,促进学生对网络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熟悉相关软硬件,了解网络最新发展动态。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各种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的流程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各种网络的差异性及优缺点,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网络的正确搭建,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四、运用智慧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素养

智慧课堂环境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素养,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智慧环境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智慧环境,提升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素养。例如,教学“信息系统与社会”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智慧课堂创设相应的情境。一方面要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及应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各主要部件的功能,以及计算机软件分类等,让学生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提升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认识。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让学生养成科学、文明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遵守计算机使用的安全制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充分发掘教育素材,将信息社会责任的养成教育贯穿始终,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培养品学兼优、遵规守纪的人才。总而言之,高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非常实用的科学,教师要在智慧环境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姚丽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

[2]李维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7(05).

作者:吕静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