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工程技术与医学人才培养比较及思考

时间:2022-11-24 16:45:02

工程技术与医学人才培养比较及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整体发展,社会对医疗服务的安全性、精准度以及便利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也倒逼医疗机构对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提出更多新的要求。医院在不断引进新技术及设备的同时,医院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现有设备的临床使用进行安全管理,这对医疗行业提了新的要求。目前国内医疗机构在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和管理维护上涌现出很多新的方法及模式,如第三方托管、信息化管理等,但医疗设备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应用管理这“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而系统的解决。

1临床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及储备现状

基于目前的临床需求,国家出台的《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中对于医院的工程技术人员配置做了具体要求,另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底,我国各级各类医院总数约为3.3万多所,按照医院等级划分,其中二级医院9280所,三级医院2639所。根据《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保守估计,每家二级医院需配备15名临床工程师,每家三级医院需配备20名临床工程师,预计全国需求总数约为192000人[1]。而人才培养方面,开办临床工程技术专业的高校目前全国仅一家,人才缺口极大。在此基础上,现有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储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模式来满足:

(1)厂家延伸管理服务。该种模式常见于通过厂家提供驻院工程师,开展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的设置、记录及管理等工作。但该模式由于常与医疗设备品牌相关,当设备品牌更换或调整后维护管理团队相应改变,因此临床管理连续性、系统性受到影响,在医疗责任划分上不够明确清晰。

(2)医生或护士代为管理。该模式常出现在设备品种相对集中的专业科室,设备的日常设置及管理由相应科室的医生或护士代为管理。由于临床医学和护理教育培养体系中虽有涉及医疗设备相关内容,但是系统性不强,在处理设备问题时显现出工程综合能力局限,同时医护人员的工作核心是临床诊疗,对于医疗设备相关的管理维护工作很难做到专业化,对设备技术故障所产生的隐患也很难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3)专机专人管理模式。该种模式主要是在具有复杂设备的科室或专业中,特别是在与患者生命直接相关的设备维护的岗位上,如血透设备、人工心肺技术(ECMO)和呼吸机等,由专业的工程师通过系统性培训后开展设备临床管理工作,但由于该种模式的专业性,因此在人员配置及管理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工程师的流转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存在人才可持续发展困难等问题[2]。综合以上的人才储备模式,医院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在人才储备及人才专业性方面都显现出亟待提升的需求。

2临床工程技术专业与全科医学专业比较

临床工程技术专业与全科医学专业虽然在学科归属及培养内容方面有所差异,但在培养目标及岗位特征等方面有一定相似之处,现将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岗位职责以及学科内涵等进行比较。

2.1人才培养目标比较

全科医学专业根据全科医生的岗位能力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各年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评估、心理健康状态评估方法等;掌握多发病、慢性病的发病原因、发病过程,认识到外部因素及内部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掌握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等[3]。临床工程技术专业根据临床工程师的岗位能力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为:具备临床医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综合能力;具备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功能拓展、技术管理、故障判断、维护保养等能力以及以工程思维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过程的风险及效果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的能力[4]。两者比较得出,两个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具备相似性,都体现出对服务对象(全科医学———人;临床工程技术———医疗器械)整体健康程度的判断、功能异常的发现、常见疾病(故障)的排除等能力的培养。全科医学的服务范围包括各种年龄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各种病变,这与医疗设备的各个科室专业设备以及不同型号规格的功能管理在理念上有共同之处。

2.2岗位职责与能力需求比较

全科医生面向社区提供基础性、综合性医疗服务,包括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常见病诊疗、患者分诊等。能力需求方面全科医生既需要掌握慢性病、常见病、一般急症的诊断及处置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社区人员医疗健康档案建立及管理能力[5]。临床工程技术人员面向临床的医疗设备提供使用状态判断、维护保养、全周期安全管理服务,需要具备医疗设备一般突发故障的处置及恢复能力,同时掌握基于全流程管理的医疗设备安全状态的预防性维护以及设备数据档案管理等能力,以确保医疗仪器设备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6]。全科医学的宗旨是提倡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工作单元,以社会为服务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主要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型健康管理及监控;而临床工程技术则以诊疗仪器设备的临床应用为中心,以设备为工作单元,以临床科室为主要业务区域,以构建诊疗仪器及设备整体安全、有效为发展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并通过技术服务,以工程视角与临床医疗服务融为一体,从而提升医疗设备在临床应用中的整体效益。在岗位职能方面,全科医生与临床工程技术人员都体现出一定的预防性、保障性特征[7]。
2.3学科内涵比较

临床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内涵是利用工科思维,确保临床医疗设备安全有效。医学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临床使用多涉及电子电工、机械制造、生物材料、生物力学、生物光学、医疗信息技术等多个专业交叉领域。而全科医学是在临床医学的基础上,涉及内科、外科、儿科、康复、护理等多个专业交叉领域,在跨学科方面,还涉及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等领域的相关内容,这与临床工程技术的学科内涵“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有相似之处。通过比较,临床工程技术专业在岗位要求、工作内容及胜任力等方面与全科医学专业有相似之处,两者都体现出综合、学科交叉、宽口径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是规范化培养方面可借鉴全科医学专业的成功经验。

3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模式借鉴

3.1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基于目前医疗模式在分级诊疗以及医疗服务可及性方面的考量,全科医学体系提出了“为社会个人及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持续、全方位、协同及整体综合性关怀”的学科特点,其核心理念“以社会人为中心”较“以病人为中心”更易为群众所认同。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说明了建设国家全科医学服务和分类治疗体系的重要意义[8]。例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就把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并做出了顶层设计。其所培育的全科医学硕士不仅仅是当前全科医学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更是未来全科医学领域的教育家、学者与领军人物,构建了一个集医学、教育、研发于一体的,全面推动全科医学蓬勃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拓展了全科医学的毕业后教育体系(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即全科医学硕士教育和全科医师标准化培养合并进行,按统一的要求培训人才,对硕士与住院医师进行全方位、标准化、高质量的培养和锻炼,使其具备职业胜任力[9]。

3.2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体系

基于临床需要和专业特色,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印发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设置指导标准(试行)》以及《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施意见(试行)》等系列文件,对全科医生的标准化培养在培训时间、培训科室、培训基地建设、师资配备、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要求及规范。在具体实施细则方面,规定一般学生整体的医学临床培养时间为2~3年,内容包括全科医学及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临床各科轮转和社会教育基地实践活动等[10]。学习内容设置方面,以东北某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为例,理论课程总计约400个课时,其中全科医学概述44学时、医疗人际关系与医学伦理学24学时、健康医疗36学时、临床心理咨询24学时、内科学研究76学时、临床诊断学76学时、社会防治卫生保健24学时、健康统计与传染病学基本原理与办法40学时、科研工作项目设计与学术论文写作16学时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工作40学时。在临床各科轮转方面,临床各科轮转时间共32个月,包括临床专业技能培训和综合专业技能训练两个部分。通过临床技术规范化培训,了解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发病因素、发生机理、临床表现、检查内容、鉴别诊断、处理办法等[11]。在临床各科室轮转过程中的时间分配根据各专科的特点以及具体临床复杂程度进行了一定的划分,具体见表1。

4临床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4.1临床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规范化培养体系设计

临床工程技术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2017年教育部首次批复了临床工程硕士层次专业,现在的医院临床工程技术人员从本科专业背景上来看,大多以计算机、工科等专业背景人才居多,面对医院设备类型多、数量大、工作原理各不相同,缺乏临床知识以及卫生管理经验,使得相关临床设备工程管理的价值难以体现[12]。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我国目前开设临床工程技术专业的本科院校仅1所,这体现出临床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方面的不足。同时由于医疗器械技术应用存在着高技术壁垒和专利保护等原因限制,在岗的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只能了解到相关医疗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基本故障排除,但对基于临床需求的最新技术发展及功能创新方面以及基于临床数据的设备、诊疗、卫生技术评价等的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13]。因此,医院应在从业人员后期继续教育方面建设系统性的培养体系,探索制订符合临床需求以及数字化转型的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在岗人员周期性的继续教育及能力提升计划,并与相关院校合作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结合临床工程技术岗位对人才能力提出的需求,深入分析医院临床医疗设备保障管理人员工作模式及岗位职责,构建从业人员“在校(OnCam-pus,OC)—职业导向专业教育”“在岗(OnDuty,OD)—问题导向继续教育”的“OC+OD”人才培养体系,体现出“信息科学+工程技术+临床医学”的综合能力培养,见图1。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构建“高校+医疗机构”互相促进优化的创新模式。在培养内容方面,围绕信息科学、工程技术以及临床医学的相关核心知识及理论构建“信息科学+工程技术+临床医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内容,见图2。在教学内容选取方面,结合临床服务过程中对设备保障的具体需求,培养工程思维,以解决临床服务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工程技术方法实现设备功能优化目标。另外,课程设置注重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对接,注重专业课程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的对接;开展整合式教学,医学和工学整合,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均围绕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进行设置。同时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优化实验、实训项目,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操作技能。增加医院岗位实习时间,联合医院相关科室,梳理真实环境下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内容、业务范围和岗位职责等内容,制订完善的科室轮转及规范化培养内容。

4.2临床工程技术专业岗位能力培养

基于以上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体系的分析,寻找全科医生与临床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内容的相似之处,结合临床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基于临床设备的应用特点,探索以配合医生开展诊疗全过程的设备保障为主要任务的专业人才规范化培养模式[14]。将临床工程技术专业与全科医学专业的岗位胜任力进行比对,找出其中的相似之处,并对相关性进行深入讨论,从而提出临床工程技术专业的规范化培养模式参考[15]。全科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与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岗位胜任力比较见表2。

4.3临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

所培养的临床工程技术人才应能根据临床业务流程中对设备维护方面的具体要求,以系统工程思路分析处理临床业务中的具体问题,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开拓性思维,运用工程技术方法实现设备功能优化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实行医工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临床医学基础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可在临床医疗应用技术岗位开展医用仪器设备的临床使用、功能研究、技术管理、技术维修与培训等工作,也可到医学售后服务组织开展医用仪器设备的服务等技术管理工作,以确保医用仪器设备在临床中的有效应用。通过能力矩阵的方法进行课程类别及实践环节设计,具体见表3。根据临床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科背景及专业岗位的能力需求进行课程设计,以达到岗位能力与课程类型模块相匹配。具体体现在:如医疗器械维护主要是为确保临床诊疗安全及有效,通过对医疗器械的性能研判开展的一系列维修保养工作,因此在课程中应设置工程类课程以及临床课程,体现出医工结合的特征;针对医院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应设置管理类课程以及信息化技术课程;在医疗设备绩效管理以及医疗物资供应方面,需要增加医学统计学课程;医疗器械功能开发是指在现有的设备基础上,与临床结合拓展设备的功能价值,这体现出用工程思维解决临床问题的技术路径,因此需要开设研究拓展类课程。另外,还要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实践及科室轮转,实现岗位能力的训练及提升。

5结语

临床工程师在我国医疗行业内作为新生岗位,其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而系统性的任务。临床工程技术专业在保障医疗服务安全、有效、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阶段我国仍存在临床工程师培养机制不健全、岗位体系不明确、师资不足等问题。临床工程师作为跨学科跨专业人才,其培养的规范化体系构建还需多部门多系统合作发力,为进一步满足人民健康需求做出贡献。

作者:刘杨 丁皓 吕杰 郭世俊 单位:上海健康医学院医疗器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