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5 15:02:41

工程项目管理案例

篇(1)

2工程成本虚增案例

例二:2010年2月甲企业成立S酒店工程项目组,2011年11月建成,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对S酒店进行竣工验收,但未编制财产清单办理资产移交手续。该工程建设完工后材料库房剩余大量的工程物资,且部分已在工程项目中核算,库房管理人员分不清该部分物资。2011年12月S酒店开始试营业,截止2012年12月工程未竣工决算。2011年12月经营期间亏损100万元;2012年全年经营亏损800万元,全部计入了在建工程。该S酒店工程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①物资需用计划编制不合理,导致工程完工后剩余大量工程物资,占用资金。②工程物资采购、收发、保管记录不完整导致工程物资管理混乱,工程价值虚增。③在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资产管理部门未暂估入账,计提折旧。④将经营性亏损900万元列入了工程项目,导致资产价值虚增。针对案例二存在问题的对策:

2.1抓好工程物资管理的源头:物资采购计划工程物资管理的源头是工程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编制物资采购计划:①施工单位(承包方)应在收到设计施工图后,按单项工程编制“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采购计划”(以下简称“施工用料计划单”)及编制说明,并及时移交项目监理机构审核。②项目监理机构收到承包方编制的《施工用料计划单》后,应对照设计施工图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一定期限内完成审核,并将审核结果通知承包方。③项目监理机构应及时地将审核签字后形成的正式“施工用料计划单”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后报建设方进行审批。④施工承包单位将工程监理部门和工程总监已经审批签字的《施工用料计划单》报项目部工程管理部,作为工程物资采购依据。

篇(2)

一.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国际公司对华都实施了各类大规模的项目投资,而对于为这些国际工程项目提供服务的设计及施工承包商来讲,如何与形形的国际投资方或国际工程公司在项目上开展合作?沟通是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是项目管理成败的关键,它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始终,并对项目的成功与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国际合作工程中,由于彼此工作方式、思维方式、文化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国际合作工程项目的沟通管理显得更为重要,沟通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败。

故本人结合我院在一些国际合作项目的具体实践,对于国际合作工程项目中的沟通管理问题进行了专题的探析与研究。

根据本人的工作实践情况,具体的参考案例有:

1.苏州惠氏制药二期工程设计项目(国际合作方1:美国惠氏 国际合作方2:澳大利亚某工程管理公司 我院施工图设计)

2.印度Diamond新厂房项目(国际合作方:印度Diamond集团,我院设计)

3.苏州首诺一期工程EPC(国际合作方1:美国SOLUTIA集团 国际合作方2 美国某方案设计公司 国际合作方3 新加坡某项目管理公司 我院实施EPC)

二.提出问题:

项目沟通管理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是由沟通规划、信息、绩效报告、利害关系者管理四个管理过程组成。而本人认为我在国际合作工程项目的沟通管理实践中,遇到了三个突出问题,故分三项叙述:

1.沟通规划:国际合作工程项目的沟通技术选择问题

案例: 印度Diamond项目设计合同谈判初期,因对印度方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故在沟通技术上选择的是采用的是重要工作节点的出国会议面谈+平时的电子邮件方式,结果因为海外的一些电子邮件传输上的问题,很多前期的邮件都没有收到,前期合同谈判受到了延误并产生了许多歧义。

在我院人员访问印度项目所在地清奈后,根据业主的现有装备,我院及时调整了合作双方的沟通技术,增加了一项沟通技术,建议业主利用internet网并安装SKP软件,加上摄像头可以实施网络在线电话会议与联络,这样弥补了电子邮件传输故障带来的问题,在后面的设计实施中提高了效率,保证了第一批施工图的按时出图。

分析:项目沟通计划是确定利害关系者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要求。作为沟通计划依据之一的沟通技术是指与项目干系人沟通或他们之间相互沟通的方法,他形式有书面的、口头的、电子邮件、正式情况报告、会议、在线数据库等,在国际合作项目中因为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合作的各方不可能经常性地开展经常的面对面沟通,而沟通技术选择错误会导致信息传递的障碍,从而影响项目沟通甚至整个项目实施。

2.信息:国际合作工程项目的信息紊乱的问题

案例:苏州惠氏制药二期工程项目牵涉到改造工程及洁净室等复杂空调系统,中间出现一个非技术因素造成的大问题:因为惠氏业主在美国与中国有两个项目组在参与设计参数与方案的确定,美国惠氏未及时将空调修改信息发给本应作为信息牵头单位的项目管理公司,我院就按原方案实施了施工图,当90%图纸审核时,业主提出质疑,结果空调重新设计导致进度延误一个月。

分析:信息涉及向项目干系人及时提供所需信息。这个问题与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也很有关系,在国际合作工程中,因为参与方较多,而且国际参与方对于国内的建设程序与习惯不清楚,承包方经常会发现项目信息紊乱,多方指令,各方信息不一致,承包方时常收不到一个权威的正确信息,所以国际合作项目的变更就很多。

3.利害关系者管理:国际合作工程项目的与外方利害关系者的沟通障碍问题,也是国际合作项目的最大问题。

案例:苏州Solutia工程项目EPC这是一个克服国际合作中与外方利害关系者沟通障碍的成功案例。我院在项目实施中面临三个国际合作方,三个主要的利害关系者为:SOLUTIA业主项目经理与方案设计师都是美国人,项目管理方是新加坡人。在投标前期过程中因为美国人对中国建设程序及国情等不了解及文化上的差异,一开始就有很多障碍,业主对我院不是很信任,我院也深刻认识到不是能说英语就表明能够沟通,在中标后我们的项目团队通过多种沟通方法来克服实施中的沟通障碍,如先与沟通较方便的新加坡人沟通好,再通过他们的理解与帮助去与另外俩美国的利害关系人沟通,最后我们的项目团队成功地完成了EPC工程。

分析:利害关系者管理系指对沟通进行管理,以满足利害关系者的需求并与利害关系者一起解决问题。国际合作工程中我认为最能影响项目成败的就是外方利害关系者的沟通问题,因为根据资料显示中外文化差异等是引起国际合作项目冲突的主要原因,而引起了这些冲突要去解决,还是要去做人的工作,如何去与这些外方利害关系人沟通是件一门艺术。

三.解决具体方案:

1. 保证国际合作工程项目沟通技术选择成功的三个措施:

a.采用何种技术要仔细分析项目对信息要求的紧迫程度。b.要因地制宜,考虑到项目的实施环境和国际合作双方的具体情况。c.在一些国际合作工程实践中根据项目情况尽可能地选择应用建立起项目管理网络平台、电话会议系统等许多现代化的沟通技术。

2.要解决信息的问题,就必须建立好信息系统的程序并严格管理,让所有国际合作方知道如何信息(WHO,WHAT,WHEN,HOW),谁来信息?哪些信息要?何时布信息?如何信息?

从沟通的路线上分析:沟通的参与者是n,则沟通线路Nx(N-1)/2 ,若五个沟通方,1.国际投资方2.设计方,3.国际项目管理公司 4.施工承包方,5.中国要求的监理公司,若互相都可直接沟通信息,则是5x4/2=10条线路,如果每一方都可信息,那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就很乱,也会造成管理混乱。如果项目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紊乱或信息不对称,这对项目沟通造成很大的障碍。为了减少或消除这种情况,可以合理应用网络沟通管理系统以及规范沟通制度和沟通形式,一般工程中都指定所有工程信息由一家负责作为单位,在国际合作项目上一般应是国际项目管理公司,负责与各家沟通,沟通完确认后再发给各家参与方,从而保证信息的正确。

3. 利害关系者管理中要在充分理解关系者需求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沟通方法,要使用好问题记录簿。

a.国际合作项目中要想能与外方利害关系者沟通好,首先要了解利害关系者的需求,外国人也是人,他们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个性,他在项目上的不同位置又决定了他的关注点,要实现好沟通,就应站在这些“利害关系者”的角度上,从他们的需要及利益出发,最大限度的通过项目实现他们的价值。

b. 沟通是门艺术,与外方沟通更是门艺术,要灵活使用沟通方法

与国际合作方沟通中充分利用非正式渠道沟通 ,非正式渠道沟通是我们与外方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在非正式场合下双方更容易敞开心扉,更容易真诚的进行交流,因而双方更有机会产生友谊,建立长久的沟通、合作关系。在一开始沟通中,由于彼此不熟悉,双方都表现得比较谨慎,而如果双方有过非正式场合的沟通,则可以很快拉近彼此的距离,有效地缩短双方在交往初期因为对彼此的不熟悉而产生距离感和沟通障碍的时间。我们如果在此基础上适时的展开正式沟通,则比较容易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建立起双方之间的信任,更顺利地开展工作。

c.国际合作工程项目别要注意用好问题登记簿

虽然面对面会议是与利害关系者沟通的最好办法,我们中方已对会议方法很熟悉,而许多国际工程公司就很重视问题登记簿,在国际合作项目中有两点就决定了问题登记簿的重要性:1国际合作项目重视书面的记录,它是今后工程索赔等的依据2.外方讲究对程序与过程的管理,而中方更关注结果。问题登记簿用书面对工程中问题进行澄清与陈述,分派工程问题的解决人,并规定问题的解决日期,从而避免问题未解决而导致冲突与项目延误,是一种与利害关系人沟通的有效工具。

以上都只是作者通过一些工作实践对国际合作工程项目中沟通管理的初步探析,国际合作工程项目中沟通管理虽然也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灵活实施,但确实也有许多共性可循,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去探索与学习!

篇(3)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逐渐迈向海外,承接国际项目,尤其是近几年海外工程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与国内工程相比,海外工程项目管理遇到很多困难与挑战,其中劳务的招聘、输出与管理是海外工程项目管理的难题之一。

1 合同不规范、用工混乱。

2009年在罗马尼亚某项目由于没有签订雇佣合同,工资待遇不明确,致使1000多名劳务罢工;2011年中海外联合体在波兰签订的A2高速公路项目停工后,对劳务未及时妥善安置,因未在合同中规定项目停工后如何安置劳务,致使五六百人劳务联合闹事,中国驻波商务参赞出面调解,致使中海外为此支付了一大笔赔款。据悉,这些劳务大概只工作了两个月左右,某人基本拿到了6万-7万元的补偿;同年,委内瑞拉社会住房项目,由于合同内容不完善,出现劳务滋事现象,致使项目管理不顺。通过以上案例可知,海外项目劳务的招聘在区域上过于集中,劳务合同内容不健全,致使劳务进场后出现怠工、分工不协调、罢工等现象。

2 忽视培训,劳务输出简单。

2006年5月份,四川40余名农民工在阿联酋务工,因为不适应其高温工作环境和在此环境下的工作工序,与国外雇主发生纠纷,最终由当地政府和外派经营公司共同拿出数十万元解决纠纷;2011年姜堰市淤溪镇的杨某曾经到以色列打过3年工,由于对异国风情的一切都觉得新鲜,忍不住要到街上闲逛。有一次,在街上碰倒了一个以色列人,说“抱歉”无法了事,还必须非常清晰地说出犯错的原因。由于语言不通,最后倍受当地人白眼;2012年4名中国劳务在津巴布吃掉40多只野生龟,同时许多进入津巴布韦参与工程建设和矿藏开发的中国工厂被指购买蛇、牛蛙和狗来食用,这些行为在当地是被禁止的,不仅触犯了动物保护法,而且致使整个国家的形象受损;委内瑞拉社会住房项目由于对劳务岗位技能工作培训不够,致使出现劳务队伍管理难,项目施工进度缓慢等问题。通过以上案例可知,劳务出国前文化知识、风土人情、社会环境、技能培训工作粗略,出国后的跟踪管理不及时,不仅造成项目管理难度大,而且危害到劳务自身的安全及国家的形象。

3 管理缺乏人性化。

2007年1月,罗马尼亚首家从中国输入女工的巴克乌县意大利WEAR制衣厂发生劳资纠纷,中国女工对厂方单方面提高劳动定额并变相降低加班费表示不满,在双方未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宣布罢工;2007年2月2日,约600名中国工人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沙迦工业区进行了一场示威集会,要求一家劳务输出公司返还他们所缴纳的高额费用;2008年3月8日,数百名在毛里求斯纺织有限公司工作的中国工人为抗议一名工友过度劳累而死,在毛首都路易港举行了游行。毛警方为了驱散游行队伍,使用了催泪弹; 2008年4月1日,在赤道几内亚承建工程项目的大连某公司的近百名劳务人员,由于日常伙食管理差、医疗环境差、工资拖欠权益屡被侵犯等原因,不顾当地法律进行罢工,冲突造成中方人员2死4伤。通过以上案例可知,只有将劳务管理纳入内部管理,同工同酬,选配管理人员担任工班长,配齐九大员,同时为工人购买工伤保险,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并且将人性化管理作为劳务管理的重要补充手段,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真情的关爱与团队的温暖,工作的严谨和生活的体贴,从情感上拉近与工人的距离,从侧面化解工人的矛盾。

在文章中,通过近年来对海外工程项目劳务招聘、输出和管理的案例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劳务招聘标准化。劳务人员招聘的年龄要适宜,不宜超过42周岁;健康状况要良好;区域化招聘;提供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复印件;机械操作手要有专业资格证书;综合表现好;技术能力强;并有熟人作担保,确保劳务来源有保障。

二要劳务管理系统化。一要建立劳务人员管理制度。对劳务实行实名签到制度,监控每天上工人数;劳务的施工内容由项目管理人员根据施工人员的技术特长和技能等实际情况而定,合理调剂劳动力的使用,对劳务进行培训、考核及奖罚;二要建立劳务质量管理制度。要经常对劳务进行质量教育,树立样板开路的观念,对质量保持优良的班组进行奖励,对创样板工程的班组提供优惠条件;三要建立劳务安全管理制度。劳务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安全施工知识。在施工中,严格遵守有关施工机械的操作规程,并进行相应的安全技术交底,提高务工者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并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

三要劳务管理人性化。工人进场时为工人购买工伤保险;办理工资卡;按时结算工作量、每月监督发放工资、严禁窝工;为劳务提供住宿、伙食、劳保防护用品、生活日用品等,进而缩短与工人之间的距离,增近情感。

四要劳务素质资源化。一要利用以往劳务资源,与有经验、有实力、配合好的劳务公司及劳务班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招募基地;二要从开工处就制定农民工夜校管理体系,成立农民工夜校,并利用夜间、雨天等空闲时间对已进场的劳务针对该工种的施工特点及环境做到每月一次的安全、技术培训和社会文化、当地法律学习,使其提高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五要劳务队伍稳定制度化。一要预先设置不低于机票价格的工作保证金,所招聘的海外工人,每人交2万元人民币押金,2年内信守约定即返还2.6万元人民币,用以约束劳务工出国后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的行为;二要工资发放应梯次计发适当扣押2至3个月,便于劳务工管理。

篇(4)

一、工程概况

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以下简称常减压工程)位于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占地22000平方米,是国内同类装置中最大的常减压装置。该工程主要包括:一脱四注、常压、减压、脱硫、轻烃回收等五个部分。安装范围如下:地下管网(包括给排水、消防水等安装、土方、井子等)和安装工程(钢结构、工艺设备、工艺及公用管道、电气、电信、自控仪表、消防、防腐、化验分析等安装工程)。该工程于2006年8月25日开工建设,2009年4月24日顺利实现安全、优质中交,并一次投产成功,生产出优良产品。该工程荣获中国石油优质工程金奖、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全国工程建设优秀项目管理成果一等奖、新中国成立60周年100项经典暨精品工程等多项荣誉。

二、项目管理实施

1.抓实项目管理过程控制

重点抓实以下六个方面的管理过程控制:

1.1抓实物资采购管理控制

项目部制定了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物资管理办法、设备材料进货产品验收及检验计划、进货产品标识策划、1000万吨常减压项目部测量过程台帐。细化物资部门、岗位职责;积极推行使用公司MIS物资管理系统,同时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工程物资到货动态信息管理台帐,确保随时能提供准确的材料信息,为施工生产和人员进场提供决策依据。

1.2抓实人力资源管理控制

一是抓劳动力投入。在工程主体安装阶段最高时投入人力1300多人,在试压吹扫保运、防腐保温阶段,最高时投入人力达到808人,劳动力投入人员工时累计4,108,364工时;二是抓人员能力评价。项目部累计进行人员能力评价2325人次;三是抓人员培训管理。开展各类入场职工教育培训,项目收尾消项等各类安全、质量管理培训合计5625人次,进场施工人员培训覆盖率100%;四是抓劳动纪律。制定劳动纪律规定,采取现场点名、不定期抽查、工作劳动观察等方式方法,确保了施工秩序。

1.3抓实技术管理控制

一是抓好技术前期准备工作。针对常减压工程施工特点、重点和难点,并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方案覆盖率100%;二是抓技术管理创新,通过创新施工技术,不断提高项目管理质量和效率。

我们再以常减压工程初馏塔、常压塔、减压塔(以下简称“三塔”)

在施工中,我们采取在“三塔”现场地面分段(分片)组焊、空中组对吊装的方法,对“三塔”到货的分片或分段的筒节采用立式组装法将待组对的筒节、封头上段和下段组对,逐段提升,直至整体组装完成。按照吊装方案的要求,采用400T履带吊将常压塔和减压塔分四段进行吊装、初馏塔分二段进行吊装,自下而上依次将每段中各筒节组对完,将各个控制参数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确保了施工效率、安全和质量。

1.4抓实质量管理控制

建立健全项目部质量保证体系、压力容器安装质量保证体系、压力管道安装质量保证体系及起重机安装质量保证体系,配备专职质量监督员,强化ISO9000质量体系运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签订质量责任书,层层落实质量责任。建立标准库,各专业施工标准覆盖率100%;各停检点、必检点报验一次合格率100%。

1.5抓实HSE管理控制

一是保障HSE管理资源,强化HSE管理体系运行;二是完善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夯实安全基础工作,体系运行程序化;三是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全员素质,从根本上保证施工安全;四是HSE检查监督制度化、日常化,确保项目安全受控;五是加大HSE投入,开展形式多样的HSE活动,充分调动员工参与HSE管理的积极性。项目实现了“零伤亡、零事故、零污染”的HSE管理目标,实现安全工时5294157工时。

2.抓牢项目管理风险控制

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项目部紧紧围绕工程施工中技术、质量、安全管理三大风险,加强项目管理风险的识别、控制与应对。

2.1抓牢技术风险识别与控制

在技术领域,主要面临着标识、专利、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方面的风险。一方面,组织职工学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落实相关岗位及职责,严格执行公司《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手册》。

2.2抓牢质量风险识别与控制

在质量方面,项目部主要面临材料/设备、停检点、见证点、分项工程等质量未达到相关法规、标准、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单机试运不合格;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不符合国家法规、标准规定;发生质量事故;顾客投诉等风险。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风险控制:(1)加强质量风险的预控和预警,以事前预控为基础,以过程监控为重点,以治理通病为手段,降低工程质量风险;(2)加强对员工进行质量安全培训和教育,明确质量与安全的关系,技术保证又是质量的基础,提高员工质量安全意识;(3)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管理制度;(4)落实岗位责任制,制定项目质量奖惩管理办法,严格岗位工作质量考核,做到奖罚分明;(5)强化过程管理,控制风险诱因。通过对现场人、机、料、法、环、检的有效控制,从资质审查、准入控制和质量通病的治理等环节着手;对关键、特殊过程、停检点、见证点、隐蔽工程等加强管理和控制,定期进行工艺纪律执行情况的检查,保证项目技术文件执行到位;(6)收集和分析各种质量信息、动态,捕捉质量风险的前奏信号,建立质量隐患登记管理台帐,针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编制详尽、完备的预防措施;(7)严格执行合同和相关标准规范及设计文件,保持与顾客的沟通,及时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和回访;(8)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已发生的质量风险,降低质量风险对工程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2.3抓牢安全风险识别与控制

篇(5)

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其中工程造价管理是所有项目最为重要、也是管理难度最大的环节。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管理水平,而由于很多建设单位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因此使得工程实际的造价缺乏有效的管理,造价的发生额远远高于立项投资额。

一、化纤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作用

每个工程项目的实施都需要严格参照施工图纸,而施工图纸中的内容也是体现工程项目造价的基本内容,所以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对后续的工作影响较大。实际的情况是,由于化纤工程项目在限额设计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而且有些工程项目的造价定额没有完全明确,所以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另外,由于设计阶段没有对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考察,所以设计变更的随意性也较大,不仅影响工期,而且容易导致工程成本费用的大幅增加。

(二)招投标工作的开展渠道单一

由于化纤工程项目的开展必须要充分运用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商机,因此有的工程在没有获得完善的施工图之前就已经开始施工,但是这种情况下就无法运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模式进行控制,必须要套用定额总价让利或者费用让利的方式来开展招投标工作,这必然会使得招标工作的开展渠道较为单一,而且以合理低价法为最终的评标标准,但是这种评标方法无法保证招标的科学性,也不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三)审计工作不充分

由于化纤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与审计人员之间的工作存在脱节现象,施工人员往往只关注工程项目的周期和结算,不能与审计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得审计人员无法及时深入到施工现场,无法开展有效的审计工作。在审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方面,审计人员无法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所以无法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的依据,很多审计工作的开展只能根据已经完工的项目进行费用的扣除,这就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四)工程材料结算不科学

工程材料价格是影响工程造价整体效率的重要因素,而施工单位在进行材料结算时,往往是凭借材料的购买发票进行结算,但是由于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虚开、乱开发票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进行材料结算时施工单位也会漫天要价,无形中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另外,由于工程材料的种类和数量都较为繁多,而且化纤工程中涉及到很多特殊的工业材料,这些材料的价格无法通过科学的审计工作进行确定,也增加了工程造价控制的难度。

二、加强化纤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工程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对于工程项目整体的造价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化纤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全面的论证和研究,收集丰富的数据资料,利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估算。同时,对于化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及工程完工后的收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并且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只有在决策项目决策阶段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保证其他阶段的工程造价得到合理的控制。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对造价的过分高估,需要坚持科学、全面、准确的原则,保证造价估算的合理性。

(二)加强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作为化纤工程项目的设计人员,基本的职责在于保证工程项目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且要尽量节约投资。为了对工程设计阶段实施有效的造价控制,一方面要对设计阶段的招标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不断优化工程项目的设计成果,在保证招投标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下,合理引入竞争机制,对于设计人员和施工图纸的设计进行严格把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监理,通过有效的监理工作可以避免设计阶段出现的缺陷和失误,保证项目设计的有效性。

(三)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

要严格设计变更、规范设计变更程序,工程建设严格按照投资计划执行,严禁擅自提高建设标准,严禁计划外开工项目。对必须变更的工程要先做出工程量和造价的增减分析,经建设单位同意,设计人员、监理人员的审查签证,发出相应的图纸和说明后,方可发出变更通知。若遇有重大设计变更,总造价突破原价还必需报原批准部门或单位批准后方可发出变更通知。

(四)加强工程竣工结算工作的管理

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合理确定的重要依据,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都十分重视工程价款的审核结算。工程竣工结算时必须收集、整理竣工结算资料等,资料的收集和取证必须注意其有效性。在进行工程结算时,必须到工地现场核对,严格审查工程量的准确性,材料调价是否有依据等。

(五)提高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化纤工程项目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除了做好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还需要注重造价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只有具备较强专业水平和丰富经验的造价管理人员,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的每个阶段造价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要定期对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开展学习和培训课程,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体系,除了造价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外,还应当掌握与之相关的工程技术、项目管理等学科知识,才能保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全面、有效的开展。

三、化纤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管理实例分析

为了更有效的探讨化纤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与控制,本文以江苏省某化纤纺织企业为例进行研究。江苏省某化纤集团公司投资20亿元人民币进行差别化晴纶纤维工程项目的建设,工程完成后将建成中国最大的腈纶生产基地。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该公司对市场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与分析,力求可以掌握最合适的商机完成投资项目。为了保证腈纶化纤工程的效益,公司实施了一系列工程造价的管理措施,具体包括:

第一,在工程招标方式上。由于无法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方式,无法吸引更多实力较强的单位参与,因此这时将价格要素提到首位,采用费率报价的招标方式,可以有效的发挥价格要素的作用,同时也避免了招标过程中不透明问题的发生。第二,对投标人的报价进行严格控制,投标人需要事先到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了解施工现场的道路、空间、水文等情况,如果由于对工程现场了解不清而影响工程工期,将无法获得招标批准。第三,工程项目的结算费用必须严格按照当地相关法律法规中的定额规定的内容,并且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百分积分制的方法,制定相应的评标和定标办法,以此来把握工程造价控制的主动权。

四、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化纤工程项目造价与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对于化纤工程项目来说,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工作是贯穿于整个项目的重要环节,不仅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同时也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必须要充分重视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并且通过有效的控制措施,加强化纤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从而持续提升化纤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丹.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2009(05).

[2]储亚云.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2002(05).

[3]戴振雪.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04).

[4]张豪严,姜宏亮.工程项目造价的内部管理及控制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

[5]王洪,方芳.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J].建设监理,2009(05).

篇(6)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建设地点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坎山镇,临近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总建筑面积160000平方米,规划性质为综合居住区,住宅建筑物最高为46.7米, 本工程地上结构均为框剪结构,层数为11-16层。结构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沿建筑竖向楼、电梯间井筒,设备管井,建筑外墙及适当部位的内隔墙布置剪力墙,楼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本工程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6 度,屋面防水等级和地下室防水等级为Ⅱ级,建筑类别为二类,建筑定位坐标采用城市坐标体系,室内±0.000相当于黄海高层+6.80,室内外高差0.3米,整个项目一次规划,分二期实施,一期为1~6#楼,二期为7~15#楼,1#办公大楼,2#商业办公楼,3#宾馆大楼及裙房,其中一期已经顺利交付,二期正在施工中。

二、加强住宅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广大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购房者的大军之中,但是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房地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也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首先要制定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并建立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制定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在施工现场必须抓好、督促及落实工作,明确工地管理人员的职责。

其次,要加强工人管理,工人上岗前进行“三级教育”,进场前作好各项安全和技术交底,在工程的管理上要做责任到人,思想到位。在质量管理中,对每一道工序都须进行验收。在施工前必须向生产工人做好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每道工序,实行跟踪管理,并且由专人填写施工日志,以方便日后查询。

第三,要加强对施工原材料的控制,工程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质量,从材料计划的编制、采购到进场后的验收等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控制。施工项目所有主材要严格按设计要求选材,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和材料不得使用,严格执行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制度,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最后,要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管理人员在施工操作过程中时刻进行检查和监督。对重要的施工环节,积极采取工程样板制度。监督检查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在施工单位自我质量意识的基础之上还需有一个健全的、有效完善的工程质量控制管理体制。

三、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住宅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质量的预防措施

1、局部楼板出现裂缝:

出现最多的是开间墙角处的45°斜裂缝,还有部分是楼板跨中的通长裂缝裂缝,部分为表层裂缝,后经过认真,仔细分析原因,这一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具体做法有:当楼板内埋置管线时,管线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管线的最大外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楼板双层配筋时,管线宜布置在楼板的上下层钢筋中间并固定牢固,在周围有梁、柱、墙等构件整浇且受约束较强的楼板。建筑物两端阳角处及山墙处的楼板及建筑物顶层的楼面板四周加设抗裂钢筋(一般规格为φ8@100)。加强混凝土现浇板的养护和保温,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初凝前开始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d;对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2、墙体及裂缝:

墙体裂缝也是主体结构验收时存在的通病之一,本工程所采用的是烧结页岩空心砌块(特拉快),后所采取的措施有: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的抹灰,采取在基层抹灰中部设置加强网等防止开裂的措施,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外墙抹灰面应设分格缝。顶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当砌筑完成的墙体上开洞、开槽时,应采用专用机具钻洞、切槽;墙砌至梁、板底时,应留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成至少间隔15d后,用柔性材料填嵌密实,或用斜砖补砌挤紧,其倾斜度宜为60°,并用细石混凝土塞缝。

3、标高和几何尺寸偏差:

由于杭州市目前对住宅实行分户验收制度,房屋几何尺寸的偏差大小直接影响了日后小业主的投诉率,对房产项目的影响巨大,根据实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一下几点:标高及几何尺寸应由专人进行测量,主体施工阶段应及时弹出标高和轴线的控制线,认真记录,并确保现场控制线标识清楚,对每块平板,每跨梁经行标高测量、复核,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板厚度的控制标记,装修阶段应严格按所弹出的标高和轴线控制线施工,发现超标时及时处理。

4、渗漏:

在整个工程中的渗漏,属于那种久治不愈型的疾病,也是工程管理人员最常见到的质量通病,基本上分为外墙渗漏、地下室渗漏,门窗渗漏,屋面渗漏及楼地面渗漏。外墙找平层表面应拉毛,并应采取措施防止表面产生浮浆;找平层按要求养护时间。抗裂层中耐碱玻纤网格布不得干铺。外墙外保温粘贴饰面砖系统应结合立面设计合理设置分格缝,砌体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梁底、柱边)抹灰时应采取加强措施。门窗窗框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固定点间距符合要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施打密封胶应在基层干净干燥后实施,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外墙铝合金门窗框与墙体连接处应双面打胶。门、窗洞口外饰面应按不同外装饰材料分设外低、内高的滴水线或滴水槽。屋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小高层及高层屋面应按二道防水设防,铺设屋面刚性防水层应设分格缝。出屋面管道及各种突出屋面的结构周围必须与屋面分离,并用防水油膏嵌缝,卫生间的烟道、井道四周和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150mm。厕所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层。厕所间等有排水要求的房间与相邻房间建筑地面面层间应有高差。有防水要求的楼板中的预埋套管中间宜增设止水环。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

5、安全功能常见缺陷:

首先是人们最近非常关注的安全玻璃使用问题,近期常有安全玻璃自爆所引发的伤人事故,所以在安全玻璃使用和原材料的控制上,应尤为注意。建筑玻璃应满足《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及《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的规定,尤其是当栏板玻璃最低点离一侧楼地面高度大于5m时,不得使用承受水平荷载的栏板玻璃,我方在玻璃内部增设铁栏杆,满足安全要求。

篇(7)

“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基础课程,从工程意义上讲是指软件开发、维护、管理等,从学科意义上讲是指软件开发相关的理论、原理、方法、技术等,所涉及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都很多。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是计算机现代教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目前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文字性内容及说明指导性的教学内容过多,教学过程比较枯燥,教学过程脱离实际应用,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反映课堂上讲授时能听懂,但课后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等。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以寻找创新人才培养新路。

刘强等人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施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通过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项目开发全过程,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软件工程基础知识,具备应用所学技术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陈长清等人以企业实际软件项目贯穿软件工程的相关课程,引入企业工程师,合作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将企业的真实要求和企业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由文献分析可知,当前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研究中尽管引入了项目开发,但仅通过让学生参加项目来学习软件工程课程知识,还不足以快速掌握软件工程的技术与原理,需要对项目开发中的一些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以加快学生掌握软件工程课程知识的速度。如何使软件工程项目开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本文研究项目驱动下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结合软件工程知识点,对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案例式组织,从而实现对项目开发过程进行知识显性化处理,以克服传统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增强软件工程的知识可见性、具体性、生动性和针对性。

1 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内容设计

在项目驱动下,通过案例设计来突出每堂课的教学重点非常重要,因此针对选取的具体项目,如何设计典型案例来组织教学内容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采用的解决办法是:首先收集软件开发所需要的项目信息,然后针对项目软件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如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 细设计、编码与单元测试、集成测试、运行与维护),结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课堂教学时长,分段式选择和设计项目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案例,借助UML、Visio图形、图表和动画等方式予以表达,并存储于案例库中。针对目前比较流行的两种方法学:传统的方法学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学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如图1所示。

在图1中,由于传统的方法学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学各有优势、各有侧重,在项目驱动下,需要以这两种方法学为主线,并以软件工程的过程模型(由于两种方法学的模型又分成多种,因此需要根据项目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过程模型。图1中主要给出了传统方法学的瀑布模型和面向对象方法学的RUP模型)作为设计案例的基础依据,借助各模型体现的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分阶段设计案例以组织、联系软件工程课程的重要知识点。针对两种方法学所采用的不同技术、工具和方法,可以针对相同的项目内容,设计不同的案例,重点突出两种方法学各自的特点。

2 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方式研究

为提高软件工程课程讲授的效果,达到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需要把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首先,针对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知识的程度和教学计划进度,从项目库中选择合适的项目,并选择针对该项目而设计的相应案例;其次,通过基于案例的分段情景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并掌握项目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软件工程化方法,通过情景教学增加交互性,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教学过程中,选择并围绕所设计的案例式教学内容,设计分段情景教学的指导、控制与交流脚本,对分段情景教学进行编排,包括组织小型项目研究团队、从团队管理者和团队成员的不同角色设计情景会话、教学过程模拟项目开发的实际场景等。通过研究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方式,借助所设计的案例进行分段情景模拟,增加团队成员间的情景会话,加强该课程的易学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达到“练中学”的效果。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可以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扎实的实用实践技能,锻炼学生独立胜任项目小组成员角色的能力,并能独挡一面地完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项目角色任务。另外,针对课堂上的分段情景教学内容,课后组织学生以组建团队形式进行项目软件的分段式实践开发,让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掌握软件工程化开发方法。

3 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过程管理

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对教学计划的制定、项目的选定、案例的设置、分段情景教学过程的控制(包括教学内容的选定、案例的选定、角色的安排、任务的安排、时间的安排、教学效果反馈)等内容进行管理。为对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过程进行连续有序管理,学院依托信息技术开发相关管理软件,实现对教学过程和课后实践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尤其是促进了个性发展,扩大了学生自主选择空间。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过程管理系统的框架图如图3所示。

在图3中,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访问和使用该过程管理系统的功能。图3中所示的功能主要包括:项目的选取并添加到项目库、项目驱动的案例式教学内容的设计、情景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过程管理、教学效果的评价和信息反馈等。开发该过程管理系统的关键是底层的项目库、案例库及教学资源库等基础资源的建设,其中,项目库和案例库的建设来自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内容设计部分。

4 结语

篇(8)

当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不断涌现,急需大批在生产第一线从事制造、维修、管理、营销及技术服务等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培养这一层次人才的历史使命就由高等职业教育来承担,但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还不能承担起相应的使命,主要原因是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本文主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从建立“工程项目案例知识库”的角度,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

1、国外先进经验介绍——以南洋理工学院的“经验积累与分享库”为例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NanYang Polytechnic) 成立于1992年,是新加坡政府所属的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教育学府。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其成功的关键,其中“经验积累与分享(AES:Accumulated Experience Sharing)”,理念是南洋理工学院知识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其所开发的一套完整的经验知识库,也是学院的独特标志之一。

AES是一种有效的知识与经验管理系统,它由AES资源中心、AES讨论和设计、AES项目程序组成,其中积累了众多的实际项目,通过项目概念、设计思路的综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项目设计资料,帮助学生以项目为基础进行学习、设计、制造,缩短了学习过程和项目开发周期,并可以培养学生自学、创新精神。一个AES项目的产生过程是在AES项目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学生选择并下载AES范例,写出方案背景、项目信息,并向项目负责人提出方案。项目负责人审核后写出项目研究情况,并进行讨论、评估、教学指导,最后完成项目设计与制造。

2、建设工程项目案例知识库的意义

2.1 为教师提供间接工程经验

大学的功能是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及文化的传承,作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首先要具备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能够在工作实践中运用关键技术来解决复杂工艺,能够在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故此,通过建设工程项目案例知识库将与专业相关的项目案例搜集起来,教师对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转化成教学案例,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2.2 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案例

培养一大批区域经济需要及产业升级,特别是一些新技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既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素养与知识水平,又具有比较高超的操作技艺与动手能力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要实现此目标,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非常重视实训项目的设计。通过工程项目案例知识库的建设,将真实的工程案例集中起来,选择符合课程实训的案例库中项目作为实训案例进行教学分析,通过“教A做B(即教给学生A项目的做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对项目的分析设计B项目)”,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缩短了教学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毕业后即能胜任岗位工作。

2.3 为毕业生工作提供技术服务

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工作过程中难免碰到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工程项目案例知识库在这个时候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毕业生工作提供技术服务,毕业生可以通过授权的账号登录到知识库平台,去搜索相关技术文档、工程案例,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3、工程项目案例知识库的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建立工程项目案例知识库的主要目的是为教师提供间接的工程经验、为学生提出学习案例、为毕业生提供后续技术服务,因此该知识库建设的主要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内容:(1)来自院内教师的完整的技术应用项目;(2)来自毕业生、企业工程师失败的项目案例;(3)来自毕业生、企业工程师成功的项目案例;来自毕业生、企业工程师某一单一技术的实施要点等;(4)学生优秀的作品。

4、如何建设工程项目案例知识库

4.1 前瞻性的考虑知识库管理平台建设

知识库管理平台应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程实践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南洋理工学院的AES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案例管理平台,学校师生都通过该系统按项目方便地将教学资源与科技开发经验上传积累。目前已建立AES的局部网站,储存了超过3000个精品AES项目资料,来自数千个AES项目的数以千计的工程设计图纸在系统中存档。因此工程项目案例知识库建设的成功与否,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建设是其成败的关键,应该保障知识库平台建设的易用性、先进性、科学性、技术性、安全性。

借助于强大的网络知识库平台,师生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网上服务,有效地借鉴他人经验,同时将自己的项目开发经验、教学心得、教案、论文、课件、外界信息等放在网上与他人共享,构建起一个共同维护、共同分享的案例知识库。

4.2 严格的选择项目案例

知识库中的项目案例是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毕业生咨询提供服务的,因此入库项目的选择应该严格把关。一个入库项目的产生首先应该由项目负责人提出入库申请,然后经过相关专业负责人从专业需求角度进行审核,最后经过知识库建设委员会专家从项目的应用价值、教学价值等方面进行讨论、评估,最终确定该项目是否入选知识库。

5、结语

师生通过项目案例知识库的建立,积累了宝贵项目开发经验,同时也提升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祖华.借鉴NYP教学理念,探究职教新模式[J].文教资料2010(19)

[2]姜建成.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矛盾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0(4).

篇(9)

一、引言

软件工程课程是高职软件专业类学生的专业核心课,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典型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缺乏明确工作任务并涵盖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项目,学生对软件工程理论感到十分抽象,对实践操作也只是囫囵吞枣,根本体会不到软件工程在企业项目开发中的宝贵作用。

针对软件工程课程,国内职业教育课程在借鉴外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的创新。有一部分学校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但大多是单一的、松散地进行,这一状况的形成,一部分是因为现实客观条件的制约,另一部分还在于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的不全面、不深入所致,因此重视和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多元整合是提高高职职教课程开发质量的一个中心环节。

本文将以高职软件工程课程为例,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多元整合的创新教学理念引领教学过程,强调动手能力,将工作过程的职业环境融入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对知识、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提高到了实践这一层面,使得学生能真正进入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理想学习环境中。

二、多元整合创新教学理念

软件工程课程涉及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等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所在浙江省高新中小企业众多,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以及科技来推动,对人才的需求也明显高移。经调查发现,目前浙江省软件行业在软件设计、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方面的人才缺口大,供不应求。因此,我们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软件设计、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方面。以一个典型、完整、实用的项目“学生选课管理系统”为载体,将软件工程项目开发中用到的各项工作技能按照工作过程分布阶段任务,将项目分解成一个个案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技能的案例教学,同时也体现了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多元整合的创新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

(一)明确工作岗位,分析工作任务,任务驱动学习

任务驱动学习是让学生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培养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确定软件工程课程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是进行任务驱动学习首先要解决的课题。

为此,我们邀请软件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参照国家相关职业标准一起分析、论证软件工程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和技能要求。在进行分析论证过程中,根据我院所在浙江省高新中小企业发展实际,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将软件工程课程培养的人才方向定位在软件设计、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三个岗位。我们明确了这三个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并详细分析了典型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

1 软件设计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主要包括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阶段。这些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有:(1)软件项目计划包括:软件项目计划内容的描述;度量项目的成本、规模、工作量和开发周期;确定项目开发过程模型;制订软件项目计划;(2)软件需求分析包括:定义需求工程过程模型;采用UML获取项目需求;采用UML分析项目需求;编写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3)软件设计阶段包括:策划项目的设计阶段;应用设计模式,执行系统的架构设计。

2 软件测试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主要是软件测试阶段。其典型工作任务包括:软件项目单元测试用例设计;执行软件项目单元测试;软件项目功能测试用例设计;执行软件项目功能测试;软件项目性能测试用例设计;执行软件项目性能测试;软件项目压力测试用例设计;执行软件项目压力测试。

3 软件维护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主要包括软件配置阶段和软件项目管理阶段。这些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有:(1)软件配置阶段包括:创建软件项目配置管理计划;对软件项目实施版本控制;(2)软件项目管理阶段包括:对软件项目进行项目估算;对软件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对软件项目进行质量管理。

(二)设计教学项目,培养职业能力,项目导向教学

项目导向教学是指通过一项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它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引领教学过程,强调实训环节,将工作过程的职业环境融入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到了实践这一层面,使得学生能真正进入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理想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工作岗位职业能力。

我院软件工程课程定位的软件设计、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三个岗位有不同的职业能力要求,通过与专家分析论证,我们明确了三个岗位要培养的职业能力:

1 软件设计岗位。要求要培养的职业能力有:理解、实施软件项目计划的能力,编写、制定软件项目计划文档的能力;获取、分析软件项目需求的能力,编写软件项目需求分析文档的能力:理解项目数据模型、项目的架构设计的能力;编写软件项目设计规格说明书的能力。

2 软件测试岗位。要求要培养的职业能力有:设计和实施单元测试用例、功能测试用例、性能测试用例、压力测试用例的能力;撰写测试计划、报告的能力。

3 软件维护岗位。要求要培养的职业能力有:实施软件项目配置计划、管理的能力;实施软件版本控制的能力;估算项目成本、规模、进度的能力;预测、监控、计划、管理软件风险,实施软件质量保证计划的能力。

为了与岗位工作过程相适应,能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设计教学项目的选择上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第一,项目必须包含上述岗位的基本工作过程,能够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第二,项目难度适中,符合高职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特点;第三,项目开发周期相对较短,能够在教学时间内完成;第四,项目内容容易理解,贴近学生经验,以便学生集中精力完成软件工程工作过程的学习。

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学生选课管理系统”来进行项目教学,引入企业真实项目“网上书城”系统来进行模拟训练。这两个项目背景高职学生易理解、掌握和操作,并且包含了上述三个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通过几个学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基本能掌握三个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并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所侧重,完全达到了我们项目导向教学的目的。

(三)分解教学项目,激发学习兴趣,典型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在经验和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增进才干。软件工程案例教学的实践反映出,案例选择是否合适、案例运用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作用的发挥。

对于软件工程这样一门理论和实践都比较注重的课程来说,案例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在案例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第一,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删繁就简,能适应课程教学时限要求;第二,案例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能基本涵盖基本的工作任务;第三,案例能让学生参与并易于模仿实践。如讲解软件项目计划时,针对学生选课管理系统这个项目,由老师描述项目计划应该要确定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确定项目中角色一人员责任矩阵,利用甘特图等工具制订初步软件项目计划。这样学生不仅仅是去强记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学生通过案例更深刻地理解了工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能。

三、多元整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各有特色,如何将这些教学方法整合在一个具体的教学项目中并让各种教学方法发挥其优点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按照软件工程项目开发中典型的工作过程,我们将“学生选课管理系统”项目分解成一个个的小项目,每一个小项目对应着一个具体工作过程。对每一个小项目我们分成六个步骤进行项目教学:

第一步,确定每一个小项目的工作任务。不同的小项目对应的工作任务不同,有的工作任务比较独立、花费时间少,可以在—个教学单元中完成,我们称之为小任务;有的工作任务需要多个教学单元的综合实践才能完成,我们称之为大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对大任务我们又将其分为若干小任务,并在各个小任务完成后进行分析总结,以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

第二步,教师进行案例场景描述,并通过典型案例演示项目中的具体任务。教师先对案例进行场景描述,让学生明白真实工作过程中这个小项目要做什么。然后通过典型案例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小项目要怎么做。

第三步,学生分组讨论,明确项目分工。软件的开发过程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将学生从成绩、性格、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分组,让不同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团队进行项目的开发,既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又让学生能发挥各自特长,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此步骤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班组从整体上对团队的组合进行优化调整,对于一些比较难分工的项目,教师可以对团队进行指导,帮助团队进行分工。

篇(10)

0.引言

近年来,在我国的计算机高等教育领域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计算机高等教育要以专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尽快完成从知识型教育到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的转变。要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必须首先准确地归纳出专业人才的学科或专业能力,在此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知识作为能力培养的“载体”。在具有了良好专业能力的情况下,可以顺利地学习和应用新的知识,而完全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教学则忽视了学习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且难以适应计算机专业知识迅速更新的现状。

软件项目管理是一門软件工程专业课,对软件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受到了普遍重视,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均开设了该课程。但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例如,软件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较为庞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筛选;另外,软件项目管理知识是从大量的项目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原则和方法,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而在校学生普遍缺乏真实软件项目的实践,因此以推理和分析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适应课程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者大多只是在教学方法上作一些局部改进,缺乏方向性和系统性研究。笔者首先分析了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应注重哪些专业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为导向系统地探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方法。

1.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要求

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2011年3月)提出工程教育培养出的毕业生必须具有10个基本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其中第8个要求是:“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该标准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具体能力要求中也明确包含了“软件过程改进和项目管理能力”。由此可见项目管理能力对工程型人才的重要性。我国教育部制订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把计算机专业的基本学科能力归纳为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能力。其中系统能力是指“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开发与应用能力”。这里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项目管理能力要求,但绝大多数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和开发不是一个人的短期技术劳动,而是以项目形式实施的群体行为,涉及团队的组织和协作、进度和成本的控制、产品的规划和运营、风险的识别和规避等。因此从构建系统的动态过程来看,为了提高系统能力,不能仅注重系统开发技术能力的培养,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把项目管理能力归属于广义的系统能力。

以上对项目管理能力的要求作了宏观上的描述和界定,但具体到某一門课程,必须对其能力培养要求有明确的定位和详细的描述,才能对教学提供指导。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是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高等院校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一般是在软件专业的本科高年级或研究生阶段开设,在此之前的各門课程,如程序设计语言、算法、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等,已基本完成了软件开发技术能力的培养。前导课程软件工程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上的重点一般也是技术层面的,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工程活动的技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学生以团队的形式从事大规模软件开发所需要的管理能力。具体来说,该课程的能力培养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产品规划。识别市场和用户需求,对软件产品进行定义和市场定位,根据市场营销策略和用户需要,制订产品计划,适时推出新版本。

(2)技术策划。根据软件产品的特点确定项目的技术路线、开发方法和过程模型等。

(3)项目工作计划和监控。制订项目的进度、成本、配置管理、风险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计划,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控计划的执行,通过度量和分析发现计划和实际执行的偏差并及时调整。

(4)人员组织和团队协作。组建项目团队,分配人员职责;确定项目的组织形式;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人员沟通、绩效考核和激励;解决冲突,保证项目成员的工作协调一致;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人力资源的调配。

(5)质量保证。确定产品的质量标准,通过测试、评审、缺陷预防、质量度量、过程和产品审计等手段保证软件达到质量标准。

(6)过程管理。软件过程的定义、剪裁、过程度量和监控、过程改进。

以上几种能力是一个合格的软件人才在从事软件开发(特别是大规模软件开发)时所必须具备的。

2.教学内容的选择

软件项目管理既包含传统项目管理学科的许多知识,也包含软件项目的特殊规律和方法,因此内容广泛,知识体系较为庞杂。另外,国内外各种软件项目管理教材的内容都有所差别,这就为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带来了一定困难。怎样避免教学内容选择的随意性,从而在有限的课时内向学生传授最有价值的知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软件项目管理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对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和筛选,按照上一节所述的能力培养要求确定了该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和可选教学内容。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及其所针对的能力培养要求见表1。

我们根据表1中所列内容编写了《软件项目管理》教材,使其更适合本科阶段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要求。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一般应保证完成表1中的核心内容的教学。除了这些内容外,表2所示的可选教学内容对能力培养也是非常有益的,可根据课时的多少灵活选择。

3.案例教学的应用

实践证明,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如果只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方法进行授课,不仅非常枯燥乏味,而且无法完成专业能力的培养。管理类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必须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文第2节所述的各项专业能力必须在分析和解决真实软件项目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加强。因此在软件项目管理的教学中,必须注重实例的讲解。此外案例教学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案例教学在法律和医学领域已有长期的应用,而在管理类教育中最早应用该方法的是哈佛商学院。该方法在哈佛商学院的商业管理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之后被逐步推广到全世界,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但有关案例教学在软件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及在软件项目管理教学中的使用,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才刚刚开始。

案例是对实际情况的描述,通常包含了一个组织中某个人或某些人遇到的决策、挑战、机遇、问题等。案例教学方法同时与案例的教与学有关。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前要向学生布置案例和相关阅读材料,并完成备课,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在课后要评价学生的参与和案例的使用效果等;对于学生来说,要设身处地站在某个决策者的立场上进行思考,完成资料阅读和分析、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回顾与总结等学习环节(有关案例教学方法的具体内容可参考文献[5-6])。将案例教学应用于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在课堂和实验室的环境中实践管理活动的机会,使学生担当起某个组织中某个人的职位和责任,深度参与解决真实组织中真实软件项目管理的问题,从而很好地测试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熟悉产业界的情况,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案例教学富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习的主动性。

但案例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怎样建立高质量的案例库。案例必须是对已发生过的实际情况的描述,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使用一个不真实的案例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创建一个优秀的案例,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详尽的研究,制订案例计划,并在企业或组织中进行现场调研,完成案例的采编和写作。案例在使用前还必须得到当事人的许可,并经过课堂测试。因此案例库的建立是一个耗费时间和资源的工作。目前商业管理领域的案例库(例如,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案例库)已经比较完善,包含的案例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达到了很高标准。但在软件项目管理领域,目前还不存在这样完善的案例库,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动手编写案例,积极与软件产业界交流,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实训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平台来完成案例的调研和采编。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付出更大的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和企业给予必要的支持。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对科研方面的调研有足够的重视,但对教学方面的调研则缺少支持。此外,应借鉴成功的商业管理案例库的组织经验,在不同教师甚至不同院校之间进行案例共享,节约资源,共同提高案例教学水平。

将案例教学方法应用于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是可行的,但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在案例库的建立、课程计划的制订、课堂流程的控制、课堂评估、反馈与辅导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经验积累。案例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4.实践环节教学

目前各高校所开设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有相当一部分课时属于实践环节。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怎样选择,实践过程怎样执行,同样需要从专业能力培养的角度进行探讨。

为了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训练,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学应尽量让学生参与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的管理过程(从项目立项到项目收尾的全过程)。但一些高校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采用了规模很小的项目作为实践对象,笔者认为这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不够的。小型项目和大型项目在开发方法和管理过程上通常有较大的差别。软件项目管理的许多原则和方法在规模较大的项目中能充分体现出其作用,但对项目人员的要求会更高,而小型项目容易把问题简单化,因此在实践环节中宜采用中到大型项目。但这同时带来了一个问题,即在一門课程极为有限的时间和资源约束下,学生很难完成一个完整的中到大型项目。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是采用“项目模拟”的方式,即在软件项目的各个环节都进行真实的演练,但忽略软件系统的具体技术实现过程,使学生把精力集中在软件项目的管理过程,避免过多的资源消耗。

与案例一样,作为模拟对象的软件项目也应该是真实的,是产业界软件组织曾经完成的一个真实项目,而不应是一个“设计”出来的教学项目。真实项目能够反映产业界千变万化的项目环境。学生在解决真实的项目管理问题时,才能最大程度地锻炼实践能力,积累经验,而假项目有可能对学生造成误导。另外,有实际的项目情况作为参照,可以更客观地判断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各种问题的处理方式是否适当。最后,从学生的学习心理来看,真实项目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篇(11)

[前言]我校软件工程课程群包括“软件工程”“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高级软件工程”“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软件测试与质量控制”等多门课程,面向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任职培训等多个层次,课程门数多、内容交错、衔接紧密,培训要求差别较大。为使软件工程系列课程更好地服务于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我们积极开展实践平台和案例库建设,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等。通过设计不同粒度、不同类别的案例,构建软件开发全过程案例库,以适应多层次多类型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基于案例的情景体验教学、基于项目牵引的工程实践教学、基于角色扮演和团队协作的项目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使得每个学员都能参与到项目开发过程中,保证了软件工程实践的规范化;同时建立基于框架的可扩展实践平台,学生自主设计开发软件程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一、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提炼,构建软件开发全过程案例库

为了将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实例化,案例教学对于保证软件工程课程授课效果至关重要。案例教学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存在较大不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主要是教员向学生传授知识,沟通的渠道是单向的,而案例教学不仅有教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还有学生之间的沟通,沟通的渠道是多向的。同时,讲授教学侧重理论,并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案例教学则侧重启发式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因此,探索软件工程类课程的案例式教学方法,总结、提炼、归纳、设计相关的教学案例,构建一个贯穿始终、设计合理、资源丰富的软件开发全过程案例库十分必要。

(一)案例的选取和设计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和设计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好的教学案例应该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同时在维度、粒度和内容上精心设计,既要相互衔接,体现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要求,又要大小适中,适合单个教学模块的教学需求。从实际工程项目中精心选取、提炼、设计开发涵盖软件分析、设计、测试、项目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教学案例库,可为软件工程系列课程的案例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撑条件,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案例的设计应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群各模块知识点的所处阶段、应用场景和授课目标的差异,既要有覆盖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案例,又要有体现全生命周期工程化要求的系统案例和综合应用案例。案例内容包括软件过程中的工程案例、管理案例,贯穿全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

案例的选取应以全生命周期软件项目为主,从实际工程项目中挑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能突出授课要求的素材,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和补充开发,最终构建满足教学要求的系列案例。如从自主研制的“软件过程管理平台”中选取典型模块作为测试对象,针对不同测试类型的教学实验需求,对软件代码进行有针对性的变异和缺陷注入,编写对应的测试需求、测试计划、测试设计和测试报告,形成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单元测试等测试案例。

软件工程课程要强调软件设计和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对软件设计和软件测试方法进行讲解时,除了要有设计合适的案例,还可以通过当前主流工具(如软件设计的RationalRose建模工具、单元测试的JUINT工具、功能测试的QTP工具等)的演示,使学员加强对软件设计和软件测试过程的可操作性的理解,并将其运用于实践项目中。

(二)案例库规范化设计

软件工程课程群的多门课程需要多样化的案例,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映射出不同的知识点。为了规范这些案例,需提取其公共要素,定义案例库规范化设计的基本元素。

案例库规范化设计基本元素中的“案例表现形式”可将案例设置为文档、代码框架、原型系统等。如在本科生的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中,案例是为学生搭建的一个OpenFrame框架,即一个半成品的代码框架,学生可从半成品框架中学习相应开发技术,然后自己完善半成品的代码框架,将学习与实践过程融入案例中。

案例库规范化设计基本元素中的“案例类型”可分为工程类案例、管理类案例、支持类案例等。工程类案例包括不同项目不同阶段的工程类开发案例,如客户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软件代码、软件测试计划和测试报告。管理类案例包括项目策划、项目监控、风险管理、需求管理等。支持类案例包括配置管理、质量保证、测量分析等。根据案例的规模及适用情况,可将案例分为:基本案例、模块案例、系统案例。基本案例覆盖一个知识点,简单、清晰地通过一个实例展现知识点的具体应用,适合于基础理论知识传授阶段;模块案例覆盖多个相关联的知识点,通过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将知识串起来,适合综合理论知识的应用阶段;系统案例覆盖的是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通过完整具体的实例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操作,适合实践教学阶段。

例如,在“软件测试”中,通过判定三角形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等价类划分法,这是一个基本案例,穿插在知识点讲授过程中。在三角形实例中补充边界值法、错误猜测法等测试用例,形成黑盒测试案例,这就是一个模块案例。而系统案例内容多、设计比较复杂,例如功能测试案例的设计,要包含测试计划、测试策略、测试设计的方法、测试用例的生成、测试用例的执行、自动化脚本的设计、测试运行结果分析以及测试报告等内容。

二、融合多种教学形式,紧密衔接理论和实践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员在课堂上讲授软件工程方法、技术等理论知识,但由于这些理论较抽象难懂,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传统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采用分组模式进行项目开发,但由于没有过程监督控制,通常是由一个能力稍微突出的学员完成所有过程,缺乏讨论、协作,最后往往把精力放在代码实现中,提交一套漏洞百出的代码。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笔者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先进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应用基于案例的情景体验教学、基于项目牵引的工程实践教学、基于角色扮演和团队协作的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加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耦合度,培养学生工程化理念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基于案例的情景体验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用案例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并逐步上升到理论,用理论来概括、归纳、指导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以鲜活生动的实例吸引学员,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从案例中吸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以“做中学”为指导,以实际案例项目的生命周期为主线,通过搭建的实践平台和设计的实践项目,使学员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技术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自身的实战素质能力。基于案例的情景体验教学通过借助来源于实际工程的典型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工程项目情景之中,给予他们恰当的引导,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贴近实战的学习环境。

(二)基于项目牵引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

基于项目牵引的工程实践教学,将工程项目与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有机融合,以工程项目为牵引,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同步开展生命周期相应阶段的各项任务实践,实现了创新实践与工程认知导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次上课要求学员分组,各组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后续根据授课进度按阶段完成该项目的整个开发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和做足需求分析,选取项目时,应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需求场景熟悉的项目,如公差勤务系统、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等。如果是从零开始的项目,需要多方面多手段进行软件需求分析,并重点做好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另外,选做的项目也可以是已有软件,因为大部分软件开发工作是在老版本的软件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已有软件可以是网上开源软件或往届学生留下的作业,要引导学生分析其功能上的缺陷后对其进行改进。通过项目牵引,可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深刻理解软件工程基本理论知识。

(三)基于角色扮演和团队协作的项目研讨式教学模式

学生以团队协作方式进行项目开发,通过扮演团队中客户、软件需求人员、软件设计人员、编码人员、软件测试人员等不同角色,完成特定任务,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对项目开发进程和工作产品进行研讨和评审,真正体验一种有序、可控和协作的软件开发过程。描述了软件过程中角色职能及软件开发各阶段的工作产品,并将项目开发活动和项目管理过程映射到课程各知识点,使学员在动态角色参与的项目演练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针对实践能力培养需求,构建基于框架的可扩展实践平台

软件工程学科课程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对提高课程整体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部分学生系统设计能力较弱,加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程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在现实教学中急需加强学生动手实践环节的时间投入和条件建设。

传统实践教学通常要求学生全程自主完成程序开发并提交相应实践报告。这种“从零开始”的实践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编程能力、实践学时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缺乏大型项目的工程实践经验,如果仅以小规模程序为对象开展实践教学,也会严重制约其对软件工程思想的理解和掌握。为此,我们构建了基于OpenFrame框架的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该平台采用当今主流的面向对象技术和框架进行开发,既实现了跟系统结构紧密相关的核心公共模块,又支持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灵活添加符合接口规范的功能应用模块,从而完成整体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有效支持学生根据小组任务分工快速开发上层应用功能模块,协同完成整体系统的设计、开发与集成。该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将教师课堂授课与学生情景体验有机结合,使得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同时既能让学生了解到框架技术、敏捷软件开发等面向对象新技术,又能培养学生基于公共体系结构进行团队化工程开发的能力。

通过搭建满足教学需求的实践平台,设计合理有效的实验项目,构建“做中学”的环境,使学员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在实践过程中快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不断积累实战经验,培养专业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我们鼓励学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注重学员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参与、实践,引导学员更深刻地体会和理解软件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任务、技术和方法。

四、基于项目过程的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软件工程课程考核存在着实践考核不足、学习效果测试不及时、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可采用多元考核和评价方式,弱化期末考试成绩,加强过程考核,着重考核项目开发过程中学员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包括期末考试和实践项目两部分,期末考试成绩占30%,采用开卷笔试方式,实践项目成绩占70%,采用阶段评审方式对各小组阶段产出的工作产品进行评审,通过学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团队成绩(40%)和个人成绩(30%)。学员分组进行讲解、答辩、成果演示,学员和教师分别对各组进行整体评价,获得团队成绩,个人成绩由组长根据组员在项目开发中的表现以及对项目的贡献大小获得。

五、结语

通过梳理软件工程课程群理论知识点,构建软件开发全过程案例库,并在案例库基础上,对实践教学方法进行研究,融合、应用基于案例的情景体验教学、基于项目牵引的工程实践教学、基于角色扮演和团队协作的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加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耦合度,并构建了基于框架的可扩展实践平台,通过项目牵引和角色扮演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直接应用于实际项目开发,培养了学员的工程化理念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学员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邹红,王健,苏丹.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8(12).

[2]张爱玲,周世生.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