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言语艺术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10-18 10:01:45

言语艺术论文

言语艺术论文篇(1)

二、基于文化视角中的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

山水画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山水画文化中蕴含着集体性并在特定习俗情境展演,能够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事象,因此将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表达形式研究纳入文化研究领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文在研究人参文化词汇过程中,从“文化生活说”、“文化传承论”以及“文化语境论”这三个方面来对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表达形式的特征、形态以及意义进行分析,通过文化视角下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挖掘出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表达形式的内在本质,为将中国山水画文化推向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文化生活说”中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特征文化生活是劳动人民将自己的生活投入到文化方式而形成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是研究文化生活的重要研究方法。“文化生活说”是各种文化的基本表现,也是体现文化特征最基本的生活活动。中国山水画文化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研究中重点强调文化生活过程性、继承性和集体模式性,这也是中国山水画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具有的多样性、传承性、适应性以及持续性等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1)地方的特色性。不同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对于该地区的山水画地域性艺术语言的形成起到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的根基所在。通过一代又一代文化传承者不断对其进行书写和建构,使得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征以及历史文化特征。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已经作为地区的生活文化体系,融入到当地人的精神生活中去,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2)主体的生活性。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山水画文化,是经过一代又一代文化主体行为和心灵的创造传承,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起到影响的文化事项。通过以主体的生活型的视角,研究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地方关于人参的故事、传说以及人们各项活动,将当地民众群体日常的婚丧嫁娶、日常起居以及风土人情等内容在中国山水画中展现出来,经过不断升华,演变为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有的文化含义,进而将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中精华的部分用语言艺术来进行描述和传承。

(二)“文化传承论”中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特征传承性是中国山水画文化最基本的特征,也是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文化发展至今的原因。文化传承,不仅仅是通过口耳相传或者是文字记录来传递、传接人参文化的文化内容,更重要的是传承本身就形成了一种文化,是一种“传递”的文化,是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不断演变的文化。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文化传承是通过传承地方、传承链、传承载体、传承方式以及传承内容等因素构成,这一完整的传承体系是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得到不断传承以及演变的根本原因。从“文化传承论”的视角,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表达形式呈现出动态、具有很强生命力的传承形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1)传承方式的多样性。在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不断传承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多样的传递方式来进行传递,其中包括诗歌唱诵以及音乐表演,戏剧、舞台剧等肢体行为表演,书籍文字记载以及观念意识传承。这些传递方式丰富了文化传承的途径,是人类的生理身体和精神意识等反应的核心。(2)传承过程中的流动性。人参文化词汇兼具传统的深厚和现实的活力。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精髓和新旧融合而实现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文化亘古长青。(3)传递机制上的和谐性。非物质文化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具有传递机制上的和谐性。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传递机制上也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在形成关系以及运转机制上的和谐型。

(三)“文化语境论”中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的文本意义“文化语境论”是将整个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文化放在整个文化系统中进行研究,主张在具体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来对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进行描述、解释和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点:(1)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具有具体的针对性,而不是针对某个地区所有的文化传统以及文化。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进行解读,要考虑到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以及接受群体不同所带来的文化理解差异。(2)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本身表达具有习俗性,它是通过民众的生活实践以及生活习惯方面所形成的,其内在本质是民众的习俗化在传承过程中的传达,在表达方式上,或以悄然变化的方式,或以公开化的宣讲方式来进行传递。

言语艺术论文篇(2)

作为艺术的标准,从大的方面主要有两项:一个是思想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思想标准主要指作品的内容,艺术标准主要指表现形式。播音主持艺术的思想标准,实际就是指创作者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语言作品中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反映。如对文字内容或节目宗旨的深刻理解、清晰的表达;对受众思想能否产生正确的引导力量;语言表达的分寸是否得当等。在播音语言的运用上,由于理解的不同,可能会有多种表达方式,它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有时还会产生完全相反的传播效果。如在陈述反面意见时,我们常会运用一种“故作反语”的表达方法;在转述一种并不十分鲜明的观点时,我们会把它的实质性问题强调得很清楚;一个平淡无奇的情节,却可以表现得跌宕起伏这样的表达往往基于播音创作者个人的理解和评鉴能力,当然由此产生的传达效果各不相同。我们在评鉴播音语言艺术作品时,在很多情况下不仅仅存在理解上的问题,而是表达技巧或者说是表现能力上的不足,一些很好的思想内容会成为“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去”,这样的艺术效果显然就暴露出创作者表现手段的贫乏,需要努力加以锤炼和提髙。播音艺术十分强调创作者的语言基本功训练、语言能力。播音教学中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吐字归音、练气发声的方法,提倡正确处理好“情、声、气”的关系。基本功是否扎实,在播音创作中反映得十分明显,它直接影响创作者能否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表现节目的内容。近些年,出现了一些观众十分喜爱的节目主持人形式。主持人亲切、自如的话语,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亲切自如并不是放任随意。实践证明,语言形象是需要塑造的,如同“包装”一样,如果仅追求一种随意、浅白的语言形式,就会失去语言的魅力,也谈不上审美艺术效果。

言语艺术论文篇(3)

二、语言艺术对提高政工工作影响力的意义

语言艺术对政工工作的影响力体现在政工干部组织领导行为的实施、处理干群关系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政工干部通过语言艺术,可以获得他人的信任,获取群体成员对其心甘情愿地追随。政工干部在对某一群体进行引导时,面临的干群环境是千变万化的,每个人都有不可预知的一面,身份各异、教育文化差异以及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动态变化,而语言艺术具有心灵的穿透力,可以化解尖锐的问题。所以政工干部的影响力是一种语言艺术贯穿的过程。语言艺术的修养越高,处理问题的方法越多,影响力也就越深远,人们也就越情愿而非无奈地,热情地而非勉强地接受其领导组织,以及传播的方针政策等。政工干部工作的重心就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通过语言艺术处理这种关系,有利于化解矛盾、问题、尴尬、疑惑等,进而对干群的行为进行有目的地引导、指挥和协调,调动人的积极性。

三、语言艺术表达方式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

思想工作具有灵活性,语言艺术是我们思维方式的外延,其艺术性可以迁移为应变的能力,运用者通过不拘一格的表达方式而获得预期的谈话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政工干部是党的工作的执行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说真话,避免假、大、空的套话。我们在运用语言时,会因不同的地点、场合、人员状况,而随机应变,不可机械片面地理解为说真话就是直言不讳,这样有时不仅得不到预想的效果,甚至有掩耳盗铃的错觉。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把实话换一种方式说出来,以期收到理想的艺术效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真话巧说,归纳起来有三方面。

1.夸赞警示法

看到并抓住人们的优点,有意地肯定表扬其长处,增强其成就感和兴趣性。对于敏感心理较重的人,在工作中哪怕做出了一点小小的成绩,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政工干部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把其当做一件重要的事情进行适宜的夸奖,以促进其建立自信心;而对于自傲的人,适当适时地给予语言的警示提醒,也有助于帮助他们正视自己,认识不足。

2.铺衬减压法

语言艺术就是在娓娓道来中让听者不经意间步入主题,这样有利于那些性格急躁、承压差的人,缓解进入谈话主题之前的紧张。所以良好的语言引导,有利于缓解谈话者的紧张心理,从而说出心里话,告知事实真相。

3.就事暗示迂回法

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政工干部在面对问题不得不说时,要针对谈话者的性格特点,选择一种暗示或者迂回的方法将谈话过程进行包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解,这就是语言艺术中说的“道破不说破”,因为尖锐的问题当众得留那层“窗户纸”,私底下做到你知我知,心照不宣,让其自省。

四、政工干部加强语言素养的几点建议

有时领导者在与人沟通时,会不自觉地用一些否定式、命令式或上对下的说话方式,无意间流露出“自我中心主义”,虽然这是出于真心帮助他人或者与别人真诚交流,但这会在不知不觉中使听者处于不愉悦的交谈过程中,社会转型时期的政工干部如何迅速把握语言沟通的技巧,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与表达能力?在此,笔者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1.强素质,勤学习,提高语言艺术

每一位成功的政工干部都应该重视和加强语言艺术的学习和修养,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要素,活学活用精妙的语言艺术,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统揽全局的能力。当前,大多数政工干部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提升语言素养,掌握新的、先进的交流工具,比如网络交流中的媒体语言。这种网络语言艺术诙谐,与时俱进,在沟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工干部应紧跟时代步伐,勤练内功,强化素质。

2.重品德修养,提升政工干部的思想素质

道德品质高尚本身就是一种极强的说服力。常言道:“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焦裕禄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求别人不去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去做,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政工干部要树立高尚的品德,对党忠诚,客观而公正,不忘为民服务、立党为公的宗旨,修炼崇高的人格,使之转化成非权力影响力。重品德修养,就是巩固语言艺术的立身之本,“德”为先,“行”相伴。提升了自身的品德修养,语言艺术才能有立地之根、固本之源,才能发挥应有作用。

3.以人为本,促进干群间的互信

言语艺术论文篇(4)

二、严谨准确,体现信息技术专业性

小学信息技术有众多概念、原理,教师需要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加以陈述,才能传递给学生正确信息,帮助学生强化理解。教师要在备课时就做好语言设计,对关键环节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准备,反复推敲相关概念的内涵,找到突破点。在语言阐述时,要注意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学生能够在教师讲解后,获得确切信息,并建立相关学习信息体系,形成认知基础。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接触众多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术语。教师面对这些难以理解的概念时,要注意对技术要领进行重点突破,强调技术关键环节。可以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尽快启动思维。在学习《插入图片》时,要让学生在文档中插入图片,还要掌握设置图片与文字的环绕方式,学生大多会感觉难度较大。我在进行相关指导时,主要是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建立相关认知。先打开“插入”菜单,对相关内容进行解释;找到“图片”并对下拉选项进行解读;示范操作演示,讲解示范过程;学生实际操作尝试练习;教师针对性指导点拨纠偏。由于教师讲解示范比较到位,课堂教学比较顺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自行进行相关操作,教学效果良好。

三、生动幽默,激发学习信息积极性

言语艺术论文篇(5)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即使错了,也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当然,表扬、激励、鼓舞都必须有的放矢,不失分寸。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由厌恶数学老师到厌恶数学学科,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失败。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语言精练,提高效率

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客。

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讲课语言繁琐罗嗦,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须知,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如在讲解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时,教师只需讲清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扇形都对应着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圆心,顶角是扇形的圆心角,底边是扇形的圆心角所对的弦,两腰是扇形的半径,至于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自己去导出。

语言精练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三、语言生动,确保通俗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追求语言的生动、通俗,但不要出现粗俚的语言,而应该是文明、规范、高雅,蕴含着丰富知识乳汁的语言。

四、语言幽默,增加趣味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如讲有理数的运算,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幽默他说:“有理数的运算,先问一问你的得数,有没有姓?若有,它是姓‘正’,还是姓‘负’?”

言语艺术论文篇(6)

绘画呈现儿童心灵的面貌,他们毫无掩饰、毫无保留地将内心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示出来,儿童画率真、直接,传递的内容和情感生动感人。

2.儿童画的夸张大胆

儿童的世界很简单,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对自己喜爱的对象会进行夸张的处理,大胆凭借自己的想象描绘着这个世界。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只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3.儿童画的求多求全

儿童对世界认识的不完整性形成了儿童画的求全性,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会把自己所看、所知、所想都罗列出来。他们不会考虑视点、构图、排版、主次之分,只是单纯地涂满画纸。这样的创作思维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美感。

4.儿童画的浮想联翩

想象是创作的动力和源泉。儿童的奇思妙想往往无章可循,表现在绘画中更是趣味横生。儿童的世界可以逾越现实的界限,他们纤尘不染的心灵正是幻想的源泉,他们看似无稽的幻想也正是当代艺术家所缺失的。

5.儿童画的简单稚拙

观察儿童画不难发现,简单的线条和稚拙的图形是儿童画最突出的特点。由于认知和描绘能力有限,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概括看到的事物。但是看似简单稚拙的图画往往生动地体现出描绘对象的本质特征,儿童画简单稚拙的特性还原绘画本真,值得艺术家深思。

二、当代绘画中呈现的儿童画艺术语言

对儿童画艺术的关注早在20世纪初便开始了,来自不同画派的艺术家们为了突破自我,开始追寻艺术本源,儿童画作也曾同大师作品同时摆放在画展中。毕加索曾经说过:“每次见到小孩子在街上、在沥青路面或在墙上乱涂乱画,我都会停住脚步,他们笔下的东西往往令人感到意外,总可以让我学到一些东西。”又如法国画家杜比菲也曾收集过未受过教育的儿童绘画作品来为自己的创作寻找灵感。儿童画也深深吸引了当代艺术家的目光,他们由衷地感叹儿童画艺术语言的奇异与真实之美,致力于回归真我,试求以儿童的视角及艺术语言进行艺术创作。如今,儿童画艺术语言在当代绘画作品中的运用为画坛带来一派生机。

1.当代绘画中呈现的儿童画元素

儿童画点、线、面的构成超乎常理,画面大胆夸张,简单却生动有趣。儿童画的色彩运用完全靠直觉,忽略事物的固有色,色彩对比性强,饱和度高,极富跳跃性与生命力。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霍安•米罗,他的作品所描绘的人物、动物和静物都采用儿童简化的几何线条和形状进行表达,画面简洁而又不失生动,如他的《加泰隆风景》中的幻想,极富神秘色彩,又不失生动,画面中黄色和橙黄的两块平面,相交于一条曲线。猎人和猎物都用几何的线条和形状描绘,一些不可思议的物体散置在大地上,有些可以辨认,有些好像暗示海上的生物或显微镜下的生物,颇具儿童般的烂漫色彩。中国漫画艺术的奠基人丰子恺创作的漫画造型也展现着他的童心未泯,其画风天真质朴,饶富幽默,童趣十足,如他的《花生米不满足》。当代还有许多画家的作品呈现着十足的童趣,受到世人的喜爱,如卢梭的《梦》、夏加尔的《我与村庄》、保罗•克利的《唠叨的机器》、齐白石的《牧牛图》等,这些画作无一不流露出画家天真烂漫的情怀,亲切自然,饶有情趣。

2.当代绘画中呈现的儿童画创作情感

当代艺术家的绘画创作受到社会文明发展的束缚和商业的同化,艺术家的真情实感或多或少地被无意识地隐藏。而儿童画就是自己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绘画本身自然而然变成了单纯的情感创作,观者更容易被作品所感染。所以当代艺术家模仿儿童的视角,期望能回归真我,直接坦诚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在20世纪当代绘画流派中,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中,画家的作品呈现出新的生命力,这源于画家对内心情感的尊重、慷慨的表达以及对儿童绘画的“模仿”和“借鉴”。

3.当代绘画中呈现的儿童画创作思维

当代绘画与儿童画之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研究表明,儿童画表面吸引人们的是其想象大胆,色彩明快,趣味盎然,而实际上儿童画最珍贵的是暗含在这些表象特征之下的儿童精神和儿童情怀。他们不染世俗的心灵、纯真自由的“无意识”思维模式是人类对生命的美好诉求,是绘画艺术的本质和根源,这都与艺术大师的追求不谋而合。

4.当代绘画中呈现的儿童画创作内容

儿童画呈现的是一个没有束缚、没有疆界,纯净、自由的世界。一切事物在一个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儿童眼里都可以成为创作的内容。他们没有被学院派的理论锚定,没有高超的绘画技艺;可是他们以独特视角、充满好奇的目光,为我们定格出了一个纯真、瑰丽的世界。当代艺术家尝试着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回归真我,感受生命和自然自身的美。中国国画大师齐白石擅长描绘花鸟鱼虫和山水,他笔下是一片清新真切的自然世界,他用儿童般单纯的心态看待人生,其作品常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漫画大师丰子恺很爱儿童,他的绘画选材理由很单纯,只因看到了好玩有趣的事情便画下来,作品亲和力强,在各个阶层都广受欢迎。

5.当代绘画中呈现的儿童画创作技法

绘画不单纯是技法的表达,更强调技法与画家心灵的结合。通过对儿童画艺术语言的研究,当代艺术家将儿童画极具生命力与创造力的创作技法与自身对生命和世界的感悟结合于一体,形成自己美好的艺术愿景。儿童绘画艺术彰显着艺术的本质,是原创性最高的艺术形式。对儿童画艺术语言的探索是许多艺术家终生研究的课题。国内外众多艺术大师大胆地放弃了理性的创作与对技法的揣摩,他们开始思考绘画的初衷和艺术的本源。他们的作品呈现着鲜活的色彩、交错的构图、怪诞的想象。艺术家们应保持不泯的童心,将跳跃的生命力注入当代绘画中。

言语艺术论文篇(7)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语言艺术运用的方法

(一)规范地使用教学语言

有的教师在授课中往往不注意规范的使用语言,只有在有听课活动时才用普通话授课,平时上课多用方言,而且在授课的过程中还会夹杂很多口头用语。在这种语言氛围下,有的学生会跟着起哄,有的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必须要使用规范的授课语言。在授课过程中和学生的交流中都要使用普通话,教师要精确的用普通话传递课堂内容,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表达情感,同时,要注重语言的美感,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语言美的环境。如在讲《白杨树》的时候,就要在教同学们的朗读的过程中对文章的每一句话都进行标准的示范阅读,运用普通话进行讲解,同时,可以让学生分组用普通话朗读,让小组成员相互监督,找到彼此的错误或者发音不标准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二)老师讲课时运用的语言一定要有依据

避免虚浮的夸夸其谈。也就是说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言尽于实,不能空发议论,不能偏离文章的主题,进行不必要的渲染。不能给学生一种语言的虚浮感,要在语言优美的同时给学生一种真实感,感觉到语言的真正艺术,领悟到语言的真谛。例如,在讲解《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书本和实际的内容对为人民服务的做法和一些相关的内容进行解读,要让学生明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不能言过其实,让学生反感,要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文章的内容,一定要注意语言艺术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在课程讲解结束后,还可以举行讨论会,讨论的内容围绕着在当前这个讲究利益的经济社会,是否还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通过这个讨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观念,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并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学会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体会到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三)在授课时运用具有丰富感情的语言

从而增强语言艺术性的运用。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强语言的感情,语言的感情是语言艺术的一种,把有感情的语言融入到课堂之中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语言艺术的运用。例如,在对《少年闰土》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运用丰富优美的语言对闰土进行详尽的介绍,因为闰土是一个小英雄的形象,把这样的一个角色用艺术的语言进行描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想要去深入的了解闰土这个人物形象,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的兴趣,使语言艺术很好的融入到课堂之中。

言语艺术论文篇(8)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一个最基本条件是要准确无误。语音是口语表达的第一要素,教师准确、清晰、流畅而富有节奏变化的语音,能够刺激学生听觉神经的兴奋,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教师要善于组织自己的语言,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配上相应的语声、语调,使语声高低错落,或高昂、或低沉、或激越、或舒缓,抑扬顿挫,各得其妙;轻重缓急,各领其趣。语言的准确性,还表现在用词准确上,遣词造句,要有法度。此外,语法也要合乎规则,前后连贯,语脉相承;上下衔接,过渡自然;立论精辟,推导有致。

二、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要生动形象

教师在做到语言准确的同时,还要强调语言的生动形象。因为形象生动的语言,能激发孩子们大脑中的表象,进而形成新的兴奋点,产生无穷的遐想。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能根据课本的内容,时刻联系生活的实际,用身边的人物、事物作参照,生动形象地描述或讲解。在讲到有情境的文章段落时,要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把孩子们带入文中设定的特定的情境中去,让他们身临其境。例如:我在教学《船长》一文时,当学生读到哈尔威船长如同一尊雕塑随着轮船缓缓下沉时,我就问学生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学生们摇头,他们没有见过这种大场面啊。我就结合泰坦尼克号的内容模拟当时的情景,讲述当时那可怕的情景,学生仿佛看见了那惊心动魄的场景,听得目瞪口呆。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再来引导他们体会船长那可贵的精神就容易了。

三、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要感情丰富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教师的教学语言如果缺少感情就会苍白无力,缺乏激动人心的力量。而只有融进了情感的语言才能触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其智慧的火花。总览小学语文教材,有多少文章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人生画卷啊。他们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用富有感情的语言、用心灵去引导学生,去分析、理解、感悟文中美的人和物。通过学习,孩子们会知道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认识到大海的广阔,天空的高远。也会因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可贵品质,而从小立下雄心壮志。由此可见,教学中运用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能产生惊人的艺术魅力。

四、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能循循善诱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文课堂中,老师的教学语言一定有启发性。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能引起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去探求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语文老师要能讲究设疑提问,掌握提问艺术。教师无论讲授或组织讨论或指导练习,都要注重启发性。准确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像钥匙,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我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当学生在学完文章都在责怪狐狸的狡猾时,我就问学生:这个故事仅仅是告诉我们狐狸太狡猾吗?乌鸦就没有错误的地方吗?这一问,无疑启发了学生的思维翅膀,他们又陷入疑惑之中。我就要孩子们再次通读全文,重新思考。读完以后,我就适时有效地引导他们思索。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乌鸦也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它如果能及时看破狐狸的诡计,不听信它的花言巧语,也不至于上当受骗啊。

五、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要目标明确

言语艺术论文篇(9)

二、董卿的主持风格与主持人的语言运用技能

主持人语言能力的好坏,以及能否把自己的主持语言变为一门艺术,是衡量主持人好坏的最重要的评判标准。董卿的老师,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副院长,主持艺术硕士生导师吴洪林对于主持人有过这么一段论述:“主持人不仅仅是吐字发声声情并茂,而且要遣词造句妙语生辉;‘流畅’只是主持人的最低水平,聪明的主持人说的是经过选择的、精心组织过的精炼语言。”董卿在其主持实践中,就将这段话灵活运用到其主持的节目中。她在自己主持的多档综艺节目中,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的综艺节目主持人所应有的语言艺术修养。从对董卿的主持中,我们来总结一下综艺节目主持人所具有的语言艺术。

(一)董卿主持语言的特点和风格

观者经常被董卿主持的节目深深吸引,并被她出色的语言功力所征服,这是因为董卿在她主持传播的过程中充分地做到了“有效沟通”,这是主持传播要追求的目标即“传必求通”。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就需要主持人具有高超的语言艺术修养和深厚的语言功底。董卿就以她流畅的而富有内涵的主持语言,很好地把握了节目中的情感,掌控并推进着节目流程,为观众们呈现了一档又一档精彩而经典的节目。董卿主持语言的特点就是:语言表达流畅、语言表达富有内涵、语言对于情感恰到好处的把握与沟通和语言对于节目现场的掌控与推进。

(二)董卿的主持语言艺术

我们总结了董卿的主持语言所具有的四大特点,下面就让我们从这四大特点出发,结合董卿主持的实例,论述并总结董卿的主持语言艺术。

1.主持语言的语感、语流、语形与语义

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功力具体表现在主持人的语感和主持语言的语流、语形和语义中。语感,顾名思义便是对于语言的感知和感觉。以唱歌或演奏作为表演方式的音乐家和歌手需要有良好的乐感,同样的,以语言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节目主持人理应具有很好的语感。只有具有良好的语感,主持语言才会更具有表现力。董卿的主持语言极具表现力,也正是因为她有着很好的语感。语流、语形和语义是主持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三点,只有具备这三点,语言才会具有魅力。语流是口语成线性结构的连贯顺畅的表达。主持人在口语表达中就应当有连贯顺畅的语流,这样,语言才更能够直达受众的内心。语形指的是语言的句式结构,语句结构的精心设计,对于语言的表达会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语义,可以从字面上直接理解即语言的含义。恰切的遣词造句,正确的表达语义,才能使语言达到其需要的传播效果。所以说,好的主持语言的表达,必然是要顺畅的语流、精心设计的语形和准确优美的遣词造句表达的语义三者的完美结合。看过董卿主持节目的观众都会有这种感觉,即董卿在场上的语言不仅接得好,而且接得巧。这就是因为董卿有着很好的语感,而且其语言的语流、语形和语义结合得非常好,受到观众朋友的喜欢,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2.主持语言的内涵

文化内涵的丰富,文化品位的高尚,是优秀节目主持人主持语言所应追求的目标,也是高水平的主持语言所具有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词语的选择上。选用富有文化品位与内涵的词语,在语言中融入典故、成语和诗词,都可以极大地丰富主持语言的内涵。主持人是语言文化的传播者,良好的文化修养是提升语言内涵的重要基础。董卿在主持中就很好地体现出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她在主持的语言中经常会引经据典或是加入诗词成语,既恰到好处地抒情,又很好地用诗词典故总结评论现场,更表现出了一名综艺节目主持人主持语言所应具有的文化内涵。董卿在主持青歌赛时,有这样一名选手,他为了自己的演唱理想离家数载,这位选手在比赛中的演唱曲目是《梦回家乡》。在表演完后,董卿说了这么一段话:“这首《梦回家乡》我想也唱出了你对家乡、对家人的一份情感。”当董卿得知这名选手已经三年未见过自己的父母,这次比赛特意把父母接到了北京,而父母的头发都白了许多,董卿说:130-“我们的大奖赛期间,该有多少白了头发的爹和娘守在电视机前啊。为了他们的儿女能够踏上我们今天的这个舞台,他们也紧张着、激动着、担忧着、不安着,真的让我们想到了那首流传了很久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所以我也希望孩子们结束这场比赛之后,回到他们父母的身边的时候,向他们表达你们内心的感谢还有心中的那份爱。”董卿的这段话,不仅恰切地点评了现场,也很好地配合了现场的气氛,更是表现出了一个优秀的综艺节目主持人那极高的语言修养和内涵。

3.主持语言对情感的沟通和把握

作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应当具有良好的情感沟通与把握能力。一个好的主持人可以建立起全方位的情感联系,抓住重点深化情感抒发,把握情感节奏,创造情感高潮。主持人应具备自己的情感诉求技巧,创造出亲切、自然、朴实的形象。节目主持人高超的情感诉求艺术,取决于主持人对于观众是不是具有真情实感,能不能够深入地了解、熟悉观众的艺术品位和对于美的追求。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的制片人王铮说过:“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第一就是对人的关怀。”主持人只有具有了人文关怀,才可能将真情实感融入主持语言之中,才可能“以情动人”。董卿的主持语言很能打动观众,正是董卿本人有着一颗人文关爱的心,所以她才可以在自己的主持中与观众和嘉宾建立起情感联系的渠道。她在主持谈话节目《音乐人生》的时候,与嘉宾的交谈真情实意,与观众的交流亲切自然,整个节目的气氛非常的热烈融洽。在这里举一个主持人情感沟通把握做得很不好的例子。在2001年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的一期节目中,著名音乐人谭盾在节目现场录制过程中“愤然离席”,退出了仍在录制中的节目。这期节目播出后引发了许多的争论,主持人姚长盛在节目中的失误与控场的不力造成了节目的混乱与失败。其实,主持人在节目的沟通与控场不力,正是因为他的情感沟通和把握没有做好,所以嘉宾、观众与主持人三方的语言沟通才会失败。可见,主持语言的情感沟通与把握是极为重要的。

4.主持语言对于节目的掌控作用

说到主持语言的情感沟通与把握,我们举了2001年北京电视台《国际双星线》的那期“谭盾来了,谭盾走了”作为反例。从这一反例,我们就可以看出主持语言对于节目掌控的决定性作用。主持人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掌控节目,而语言是主持人最主要的工具,所以主持语言的运用直接决定着节目的成败。董卿无疑是综艺节目主持人中控场能力极强的一位。她可以用语言将现场的氛围和整个节目很好地把握与掌控。这里依然用她在青年歌手大奖赛的主持举例。在一场比赛中,有一支来自山区的少数民族原生态合唱队,他们在演唱环节得分很高,但是在综合知识上却得了零分。当时现场的气氛十分尴尬,这时候身为主持人的董卿说了一段堪称是语言控场典范的话:“我现在啊想来考考各位评委,你们知道这些身着民族服饰的歌手们身上挂的这个小袋子是做什么用的吗?”评委们都表示不知道,于是董卿就让其中的一位歌手解答说这是他们上山打猎时装盐巴的袋子。董卿这时候说:“看来,每个人都有他知识的盲点。”就这么一问一答一点评,董卿用“每个人都有知识的盲点”这么一句话,化解了当时场上气氛的尴尬。可见,主持人的机智和选择恰当的语言对于节目的掌控有着很大的作用。

(三)董卿的主持艺术对于主持人语言运用的借鉴作用

通过对于董卿主持艺术实例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出综艺节目主持人在主持之中应当具有这样几点语言艺术,即:(1)良好的语感和语言中对于语流、语形、语义的结合;(2)主持语言中应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尚的文化品位;(3)语言中无处不体现出的人文关怀,重视语言情感的沟通和把握;(4)主持语言对于节目场面与氛围的掌控。那么,我们也自然可以得出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是以对语言的高度敏感为基础,将文化修养与真情实感融入到精心设计的语言结构之中,并用顺畅的语流表达出来,与受众全方位的沟通,同时调动、推进、掌控节目的艺术。董卿在她的主持之中充分体现了她作为一名优秀综艺节目主持人的高超的语言艺术修养,值得我们去探究、学习、思考和借鉴。

言语艺术论文篇(10)

教师在讲课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在语音、音量、声调、语速、停顿时间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可利用昂扬顿挫的语言创设独特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执教《安塞腰鼓》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把作者描述的我国西北的腰鼓声转化为课堂语言。文中的腰鼓声有时是“铿锵的节奏,心灵的激荡”,有时是“慷慨激昂”,有时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变化中彰显魅力,与语言的艺术如出一辙。教师不妨思考,如何运用这种抑扬顿挫,在语文课堂上创设充满心灵震撼的语言环境,洗涤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享受学习获取知识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稍瞬即逝的,而是深层次的内在收获。

二、用巧妙生动的评价语言激励学生

精妙的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教师的一句评语会对学生的心境产生不同的影响,他们或因教师的评价更加积极学习,或因教师的评价消极应付,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执教九年级上册《雨说》这篇抒情诗时,一位学生把诗读得很平淡,笔者在反馈中并没有简单地指出他朗读时的缺点,而是针对他的朗读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这首诗对儿童的叮咛还不够,作者希望中国儿童能够快乐幸福、充满朝气的愿望表达还欠缺一些,如果你在朗读时语气再缓和、温柔一些就更好了,你能再尝试吗?”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明白了该如何读这首诗,朗读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当他第二遍朗读时,笔者感觉到了他感情的运用。教学中,评价无处不在,教师不能忽略哪怕是很简短的评价语。当学生回答完教师的提问后,如果学生答得好,教师要及时表扬,可以用“见解独到”“对了,你很会看文章”“说得很有道理”等语言进行评价;如果学生发言不太好,说不到要点,品味不到位时,为了不使学生感到挫败,教师可以竖起拇指说:“你这样回答已经很棒了”“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你真行”“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好吗”“你说得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呢”等等。实践证明,教师运用语言艺术进行生动巧妙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课堂也因此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三、用博学多闻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语言文库

良好的语言修养是教师必备的条件,无论教育方式多么的现代化,都替代不了教师的“讲”。“讲”的艺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锤炼。

掌握娴熟的语言艺术需要有强大的语言文库作为支撑。更新、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库是现代语文教师必须做的。现代的语文教师要通晓电脑、科技、网络、哲学等,更要集百家之所长,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更新自己的语言文库。只有才华横溢、博学多闻的语文教师,才能以个人的才学“征服”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教师不仅仅要学习经典,还要跟得上时代,不断更新自己的语言文库,学习网络用语。一方面,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网络用语应用广泛,教师要学习网络用语,便于使用网络;另一方面,学生往往喜欢网络化的语言,在生活中他们也经常使用,教师要懂得学生就要懂得学生的语言。网络是现代教师要不断学习的方向,也是这个时代教师应具有的一个重要能力。一个才华横溢和博学多闻的教师引经据典、睿智幽默,必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如沐春风。

四、适当采用幽默的语言

人每天都要说话,但要把“话”说好,说得精彩,却不容易。

教师每天授课,要做到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语言幽默诙谐,课堂气氛就会轻松愉快,学生就会兴趣倍增,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幽默的课堂语言,能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它可以使泪水盈眶的人眉开眼笑,心思凝重的人心情舒畅。魏书生老师的课能够如此吸引学生,就是因为他适当地采用了幽默的语言,营造了一种欢乐向上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例如,笔者在执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一课时,在导入部分借用了小品《钟点工》中赵本山的开场白:“睡得腰生疼,吃得直反胃,脑袋直迷糊,瞅啥啥不对。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在笔者模仿了小品中的这一情节后,学生都笑了,并开始思考幸福的含义。这样类似的引用往往能让学生开怀大笑,起到了妙趣横生的幽默效果,不仅能烘托课堂气氛,还能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笔者发现,课堂内容与小品相结合,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师合情合理地把小品中的流行俏皮话穿插在教学中,学生会感到兴奋,对教师而言,这也是对语言艺术的一种追求。如何借用当下的流行语、网络语言、影视小品作品中的幽默语,是教师需要思考的运用语言的艺术。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博学多闻,运用抑扬顿挫、机智幽默的语言,巧妙生动的评价,才能使教育成为一门艺术,而不是一种技术。教师面对的是人的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因此,课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要有生命。只有运用语言的艺术,语文课才能焕发生机。语文教师用语应该在规范化的同时具有艺术性,就像综艺节目的主持人一样,让丰富的语言艺术给语文课堂注入一股股春风,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语言氛围中如沐春风,这也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长久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孙绍振.幽默答辨50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

言语艺术论文篇(11)

二、语言形象

在文学领域范围内,文学语言是主宰文学的命脉的,因此文学语言对于文学而言有着不容小觑、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外国文学也是一样。在文学语言中,形象性是最基本的一个语言特征也是语言艺术应用中的基本特征。所谓语言的形象,与生动是有差别的,语言的生动可以使读者了解作品中作者表达的内容,而语言的形象能使文学在更高的层次上。这就涉及到一个词汇——感知。

对比语言生动而言,形象有两个方面的性质。首先是其抽象性,换句话说,形象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感知能力在思维中幻想出来的形象;第二就是表象性,无论是在读者还是作者的头脑中,都形成了固定的形象,从这一点上来讲,形象具有表象性。这两个性质是形象矛盾的两个极端,但是又符合外国文学中的语言艺术。

这实际上作者通过这里用这种语言艺术方法对自己想要表达的事物进行描绘,展现给读者,成功的让读者在其中体会深意。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19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简•奥斯丁创作的《傲慢与偏见》,在这本书中,作者对人物的性格没有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内容和行为等表现出来,详细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把作品中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具象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