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课改演讲材料大全11篇

时间:2022-05-16 02:59:44

课改演讲材料

课改演讲材料篇(1)

一、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取舍

《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综合探究内容的编写上围绕着一个主题,对本单元所涉及的与此相关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概括与总结,并对一些综合性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强化。例如,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就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强化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每个单元都提供了探究活动目标、探究活动建议和探究路径参考。从内容上来看,每个单元的综合探究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都非常多,内容十分繁杂。从课时安排来看,每个单元的综合探究仅安排一个学时。如果按照教材提供的探究活动建议和探究路径参考进行教学,很显然课时不够,无法完成教学“三维”目标。因此,在综合探究课教学中,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整合、重组,根据自己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把握认识发展的规律,进行适当取舍。具体来说:对于所涉及的知识点应全部保留;但教材里对综合探究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多的探究活动建议和探究路径选择,授课教师则应对它们进行分类整合,该用的必须用,但要有选择地用;离学生生活较远、时代性差的就弃之不用,换用自己准备的合适时政例子;有的探究活动要根据学情进行转换。

以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为例,本单元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分歧对立的表现、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哲学依据等知识点,我们予以全部保留。但教材中提供了三个探究活动建议、四个探究路径。如果都做,时间上来不及,也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因为学生平常的课业负担重,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上学生课外是很难有时间保障的。所以,一般要求学生对政治课上所学的内容应当堂消化,布置作业的量也以半小时左右的量为宜。因此,我们在对第三单元综合探究教材内容进行处理时,根据学情,我们就删掉了两个探究活动和三个探究路径,只保留了“收集相关材料,组织一个小型交流会,就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谈谈自己看法”这一个探究活动和“对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的论述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这一个探究路径。而对于“收集相关材料,组织一个小型交流会,就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谈谈自己看法”这一个探究活动,我们也根据学情替换为“由一个时政演讲小组查找近期时政资料,其他小组同学派代表用所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评析”。这样既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保证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

在综合探究课的教材内容上进行这样的处理后,我们既遵循了教材,又不囿于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取舍,从而既提高课堂效率,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时政材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改的精神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求教师还课堂、时间、讨论给学生,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查资料、讨论等方式能解决的教师不讲,教师只讲非讲不可的关键之处。综合探究课的教学则更应该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由此,我们在综合探究课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即在教学方法上结合时政材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做法是:课前布置一个时政演讲小组(以3-4人一组为宜)查找、嫂集近期时政资料,选定一个时政演讲主题。在课上,由该时政演讲小组派一代表进行时政材料宣讲。班上的其他同学则按班级小组分为四组,分别选出一个代表用所学过的综合探究课涉及的单元知识点进行评析。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概括总结。这一过程中,从课前的时政选题到课堂时政演讲、学生评析,教师应该进行适时引导,最后教师应对所涉及的知识点予以概括总结。

以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为例。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时政演讲小组最初拟了三个题目――朝韩纷争、中美关系和我国近期物价波动。后经师生讨论,教师引导,最终定为“我国近期物价的上涨与回落”。在课上,由该时政演讲小组派一代表进行时政材料宣讲。班上的其他同学则按班级小组分为四组,分别选出一学生代表适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对这一材料进行评析,教师点评概括。这一过程,师生共同对第三单元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了温习。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到底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由于学生在第七~十课中已经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这两个问题由学生进行概括。教师适时放映ppt“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分歧对立的主要表现”的表格进行归纳,紧接着抛出问题“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根本对立和分歧是什么?”因为该问题仅仅出现在综合探究的理论评析中,学生在此之前并未学习过,所以由学生在教材中找到答案,教师做重点讲解。最后教师对三个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对“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的论述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这一个探究活动,则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时政材料分析出所包含的哲学依据,再由教师做重点归纳。这样,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的归纳分析等有益的合作探究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有关问题,提高能力,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掌握本单元的相关重难点知识,为今后的高三总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改演讲材料篇(2)

序号

时间

重点工作

主要工作

备注

内容

负责人

内容

负责人

1

9月3日-9月7日

(第一周)

根据上个学期期末预排课情况清理大学英语和应用文与演讲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缺老师数量。对所属课程进行排课

联系外聘老师及校内兼课老师,并对本学期的大学英语和应用文与演讲课程进行排课

2

9月10日-9月14日

(第二周)

 给新学期第一节课做准备

教研室全体老师

 进行期初教学检查,检查第一节的准备工作:整体教学设计、前两周的单元教学设计和其他教学用具的准备工作

3

9月17日-9月21日

(第三周)

 商务英语专业申报的准备工作

全体英语教师

 到企业和其他院校调研

4

9月24日-9月28日

(第四周)

 专业申报的材料汇总

全体英语教师

 向系部提交专业申报汇总材料初稿

5

10月1日-10月5日

(第五周)

 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准备工作

全体英语教师

 大学英语和应用文两门课程可实施方案制定

6

10月8日-10月12日

(第六周)

大学英语课程院级课改项目根据安排进行有序推进

 全体英语教师

课改推进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和完善

7

10月15日-10月19日

(第七周)

 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项目进行中期研讨

 全体英语教师

 

1.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 如何分项目、分层教学

 

8

10月22日-10月26日

(第八周)

9

10月29日-11月2日

(第九周)

 第三届技能节项目的申报

教研室全体成员

 申报项目的选取

10

11月5日-11月9日

(第十周)

期中教学检查

对大学英语、应用文与演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门课程的教学资料进行期中教学检查

11

11月12日-11月16日

(第十一周)

 新教师公开课

 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

12

11月19日-11月23日

(第十二周)

第三届技能节活动

 文科教研室承办项目的初赛和决赛的组织

13

11月26日-11月30日

(第十三周)

教研室教研活动

组织研讨新专业申报材料的汇总情况

14

12月3日-12月7日

(第十四周)

 新专业申报材料定稿

 正式向学院提交申报材料

15

12月10日-12月14日

(第十五周)

 教研室活动

 组织讨论应用文与演讲课程的改革可实施方案

16

12月17日-12月21日

(第十六周)

 教研室活动

 组织所有英语老师研讨课程改革项目的进展情况及问题解决情况以及所有应用文老师讨论应用文与演讲课程的改革

17

12月24日-12月28日

(第十七周)

 教研活动

 讨论期末考试考核方案

18

12月31日-1月4日

(第十八周)

 教研室活动

 向系部提交英语课程改革项目资料并由系部组织进行初次验收

19

2018年1月7日-11日

(第十九周)

 期末考试

 全体教研室成员

 组织做好教研室阅卷工作

20

1月14日-18日

(第二十周)

课改演讲材料篇(3)

1.准备阶段

要求学生订阅有关时事方面的报纸杂志,平时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多看报,多看电视,多听新闻,并用心搜集、摘录、整理时事新闻材料,了解时政和现实问题的内容和背景;在此基础上,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运用学过的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然后形成文字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评论和综述。要求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课外多辅导,课前先审阅。

2.实践阶段

利用每堂课课前10分钟进行时政演讲。每堂课都安排一位同学参加,保证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加。要求演讲者胆大声响、语言流畅、表达清楚,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积极思考。

3.评价阶段

学生演讲完后,由教师或学生进行简单点评。一是对演讲者所讲时政材料的中心内容进行简短归纳,二是对其所运用的原理、观点进行正误判断,三是指出其分析过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进行总体评价,并提出鼓励和表扬。要求教师要真正体现主导作用,精心评析,切忌“形式主义”。

二 时政演讲的作用

时政演讲自开办以来,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时政演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而政治课上用时政演讲把时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情感,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一次,学生在介绍完北非战局后,感慨道:正因为中国的强大以及在世界上的威望才使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里,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热爱我们的国家。我想,学生们在课堂上一起分享这些感悟,其教育效果是老师单纯的环保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教育无法比拟的。

2.时政演讲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只靠教师全盘灌输、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开展“课前时政演讲”活动,让学生通过听、看、说、议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外,学生为了搞好自己的小演讲,避免泛泛而谈、言之无物,就必须查找课外时政材料、时事素材来补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3.时政演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时政演讲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寻找典型素材。寻找素材的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问题并发挥想象力,对素材进行加工制作,学会质疑,有所创造。从时事资料中发现许多问题,这就必然要在一定知识铺垫的基础上产生对问题的探究之心,让学生自主学习,就能真正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

4.时政演讲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在时政演讲中,既有生生思维的碰撞,也有师生情感的交流,而这对增进师生感情非常有用。学生享受课堂、热爱老师,所以会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事实证明,时政演讲的班级考试成绩优秀。正因为有了时政演讲这个平台,让师生有了更多更细致的交流,留给我们更丰富的情感记忆。

三 时政演讲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对学生的演讲要适度点评,切不可置之不理,哪些应该肯定,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学生其实很需要老师指点。尤其是学生的观点有失偏颇过于极端的时候,更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来辩证地分析,对学生涉及的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教师切不可发牢骚,更不可思想偏激,一定要本着教会学生学习做人,朝着向善、向上的方向正面引导,做学生的引路人,慢慢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教师要关注时事和增加阅读量,不断更新和丰富知识

当代高中生生活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他们知识面宽,兴趣爱好广泛,对新事物、新知识、新社会现象充满好奇,作为政治教师一定要广泛阅读,勤于思考,能随时为学生提供新鲜的素材,也能对学生在演讲中提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分析问题游刃有余。

3.要合理把握学生的演讲时间,做到收放自如

按照计划时政演讲为10分钟左右,但有时学生们对某一问题争执不休,耗时过长,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问题把握好节奏,有意义或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延长时间,否则就要严格控制时间。教师要注意合理调配时间,做到收放自如,将时政演讲与课本知识学习协调统一。

课改演讲材料篇(4)

【内容提要】

一、课堂演示实验的意义;

二、课堂演示实验的特点;

三、课堂演示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生物学课堂演示实验 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正文】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用演示的方法进行的实验教学,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演示实验是学生进行观察和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源泉,是教师讲解生物学概念、规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的重要途径。

一、课堂演示实验的意义

课堂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巩固知识,加速新知识的掌握

生物学演示实验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获得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另一类是以验证巩固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直观性,它将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知识具体化,使学生首先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经过积极的思考,很快形成正确的概念并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点。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很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呼吸作用"演示实验,将点燃的蜡烛在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甲瓶)和煮熟的种子(乙瓶)里,观察蜡烛在两瓶内的燃烧情况。随着蜡烛的燃烧情况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不断被激发。观察形象生动的演示结果,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认识冲动,并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经过教师的讲解和自身的积极思考,能很快掌握有关的知识内容。在对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若采用一些适当的趣味性演示实验,可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学习的积极性都会有明显地提高。

3、有助于传授生物学技能和科学实验方法

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要求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有关演示实验的设计方法、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设备的准备、实验仪器的使用、药品的使用和配制等知识内容,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说明。通过演示实验的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在进行植物光合作用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介绍完光合作用的基本内容后,向学生提出如何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启发学生认识到由氧气的特性(不溶于水、并可使余烬的火柴复燃)出发来证明氧气的存在。然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用实验材料(为什么选用水生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如何确保实验成功。 在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认真讲解、不断启发引导、一丝不苟认真操作,学生会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也能逐步得到发展。

4、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注意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性地观察,使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减少了盲目性,通过启发学生很容易抓住要观察的重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通过观察所得到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归纳逐步形成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课堂演示实验的特点

课堂演示实验有许多特点,但其中最突出的是以下四个:

1、灵活性

一般演示实验所要求的设备比较简单,操作比较方便,可塑性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边演示边讲述或是边演示边谈话方法进行,也可以先演示后讲解,或是先讲解后演示;可以演示实验的全部过程,也可以演示其中的一部分。有些演示实验需要较长时间,因而在课堂上只能演示其中的一部分。可以只演示实验的开始几个步骤,也可只演示实验的最终结果。在实际教学中,要做的实验很多(例如初中生物学教学大纲中规定了52个实验和实习教学内容,以及18个演示教学内容),其中有些实验比较复杂,会因为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不足或者是由于实验设备、教学时间的限制而无法实施。将有关的学生实验进行一定的简化,改为课堂演示实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实验少给教学带来不足。

2、时间性

课堂演示实验是对时间要求比较强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时间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课堂演示实验应尽可能在一个单位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另一方面许多课堂演示实验对季节条件有一定要求。当有多个演示实验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考虑选择采用时间比较节省的演示实验。对于时间跨度比较长的演示实验,要尽可能让学生观察到完整的实验过程,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例如:演示"光合作用需要光"这一实验,可让学生提前完成植株的"饥饿"以及用遮光器对叶片的遮光处理等步骤,在课上教师只需做"检验遮光叶与非遮光叶中是否存在淀粉"的演示实验。演示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是相关联的,选择有关生物材料时,应考虑材料生长的季节性。如果有关的教学内容正好安排在秋季,那么选择演示实验有关生物材料时,必须考虑秋季生活的(动、植物)材料。在准备演示实验时,还要注意考虑到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情况下由温度和光照不同所带来的对演示实验结果的影响。许多教师在预备实验时,常能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但正式上课时,却可能由于天气的变化(如温度降低、天气转阴光线不足),而影响演示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光(用灯光照射)和增温(使用恒温设备)来改善实验效果。

3、简洁性

演示实验不包含复杂的操作过程、复杂的实验操作技巧和复杂的设备仪器,也不要求学生有复杂的知识背景。演示实验的目的是用已掌握的知识内容来解释较深奥的科学知识。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以及环境的限制,演示实验在设计上必须要精巧,演示结果要一目了然。将实验课中的有关实验简单地搬到课堂做为演示实验是不适当的。

4、直观性

演示实验不同于普通的实验课教学。多数情况下,课堂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讲台附近进行操作的。因而不论是在设计演示实验方案时、还是进行演示实验操作时,都应考虑到要保证使全班同学能够观察到演示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同时实验的结果也要清晰明了。

三、演示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1、精心选择,服从教学目的性

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有机整体的一部分,选择演示实验要以突出教学重点和解决教学难点为目标。要精心地选择演示实验的内容,使演示实验有助于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比如有关光合作用内容教学的演示就相当多,有的演示实验用于说明光合作用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的参与,有的演示实验用于说明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的产生,有的演示实验是用来说明光合作用过程是需要光的。在生物材料选择上,有的使用一片叶子,有的使用植物提取液,有的使用水生植物,还有的使用陆生植物。可用于光合作用演示实验的生物材料种类也千差万别。要善于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对材料进行合理地选择。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讲授内容与演示操作恰当地配合,充分启发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在演示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特别是要在思想上明确演示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因此,应该及时把学生在观察中所得到的感性认识提高、概括起来,形成概念和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切不可为演示而演示。

2、严格设计,确保科学准确性

演示实验设计要正确无误,操作步骤要合理,时间安排要得当。为确保实验效果良好,应严密控制实验条件,并可通过设置对照组等方法来增加的演示实验说服力。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不断地改进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使演示效果更加有效明显。对演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充分估计,对可能影响演示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都要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各种因素对演示实验结果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严格按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正确地操作,使整个演示真实可信,并确保演示实验的顺利成功。对于在演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一定要认真地科学地对待,要认真分析其原因,不要急于下结论,应当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找出发生这些情况的原因,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认真预备,增加成功把握性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演示实验成功的保证。要按照教学目的,根据演示实验的设计和实际条件,合理安排。认真做好实验器具、实验试剂药品、实验材料和一些必备辅助教具的准备工作。做好有关实验用品的清单卡片,上课前要逐一对照检查后带入课堂,以免影响演示实验的正常进行。做好预备实验,保证教师的实验操作娴熟规范,同时可以尽早发现演示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对实验进行改进。通过预备实验,还可以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处或忽略处,以便设计好有关的提示。

4、合理使用,提高直观有效性

演示用具的位置要适宜,注意有关仪器设备安放的角度,不要遮住学生观察的视线,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观察到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同时演示桌上只能放置与实验有关的材料和用具,暂时不用的材料的器具应放在学生视野以外,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可用染色法来提高演示物的颜色或用强化演示物背景颜色来增加反差等手段使观察的目标鲜明突出。例如:"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用的蔗糖溶液是无色透明的,增加颜色可使结果更加醒目。对于小型材料可以采用巡回演示法进行演示,也可借助投影设备将微观变为宏观。必要时,复杂的实验应先画好图解,或使用其它直观教学手段,辅助学生观察。

课改演讲材料篇(5)

我们的主要形式为:

1、一周要闻时政演讲。

内容包括国内国际,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体育等各个领域,也可讲有地方特色的内容,要求学生事先做好卡片,要求在内容相对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这种方式较适合低年级学生。

2、专题评析时政演讲。

一周要闻时政演讲由于内容多,演讲时间有限,不太可能对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因此专题评析时政演讲就成为重大事件、热点问题时政教育的较好形式。如朝鲜核问题,党的十四大、十四届二中全会、四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发行等。由于专题评析时政演讲有一定难度,也能体现学生的能力,适合让一些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高中学生担任评析员。

3、时事追踪评析。

国际、国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件。任何事件都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只有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把握事件发的全过程,才能认清事件的本质。当国际、国内的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成为热点问题时,我们不能满足于一周要闻演讲和专题评析,而是要按期发展的线索和趋势,作连续性的评述分析。

4、时政知识介绍演讲。

时事政策教育中,往往涉及许多时政知识。如我国的复关问题,教师就有意安排同学在时政演讲时专门介绍国际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有时是学生主动讲的。由于经常进行时政知识介绍,并与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相结合。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内外大事,也增加了知识面。

5、办好时政小报。

每年的几个重大节日(五一、国庆、元旦)是进行时事政策教育的重要时机,办好时政小报是一种较好的形式。小报由学生自己命题、设计、编排、摘抄、撰文。有时还举行竞赛。

二、时事政策教育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时政教育中,学生是主体,但由于中学生往往受到年龄、知识、能力、思想方法的局限,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大事、社会新闻,在时政演讲的选题、评论、分析中难免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有的学生在时政演讲中对我国政府在联合国对有些国际问题,像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彼黑问题等表决时投弃权票,感到不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

又如由于时政演讲的题目、内容、形式都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这就难免出现从个人兴趣出发,使演讲的内容比较散,或者遗漏重大事件,或者认识发生偏差。

这就需要教师从总体上加以把握。

另外,时事追踪评析是时政演讲各种形式中较难的一种。一是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动态件、连续性和时效性;二是需要多个学生连续一段时间进行配合,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显得重要。一是要选好题目,二是要组织的学生,三是教师在过程中适当的讲评及事件结束后的小结。

三、时事政策教育必须与教材有机结合。

时事政策教育具有时效性、丰富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是活的国情教育。把它和教材有机结合,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抽象性。时事政策教育是教材的延伸和补充。进行时事政策教育时,必须以教材中阐述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既提高对基本原理正确理解的程度,又加深了对所结合的时政问题本质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改演讲材料篇(6)

1、一周要闻时政演讲。

内容包括国内国际,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体育等各个领域,也可讲有地方特色的内容,要求学生事先做好卡片,要求在内容相对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这种方式较适合低年级学生。

2、专题评析时政演讲。

一周要闻时政演讲由于内容多,演讲时间有限,不太可能对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因此专题评析时政演讲就成为重大事件、热点问题时政教育的较好形式。如朝鲜核问题,党的十四大、十四届二中全会、四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发行等。由于专题评析时政演讲有一定难度,也能体现学生的能力,适合让一些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高中学生担任评析员。

3、时事追踪评析。

国际、国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件。任何事件都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只有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把握事件发的全过程,才能认清事件的本质。当国际、国内的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成为热点问题时,我们不能满足于一周要闻演讲和专题评析,而是要按期发展的线索和趋势,作连续性的评述分析。

4、时政知识介绍演讲。

时事政策教育中,往往涉及许多时政知识。如我国的复关问题,教师就有意安排同学在时政演讲时专门介绍国际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有时是学生主动讲的。由于经常进行时政知识介绍,并与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相结合。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内外大事,也增加了知识面。

5、办好时政小报。

每年的几个重大节日(五一、国庆、元旦)是进行时事政策教育的重要时机,办好时政小报是一种较好的形式。小报由学生自己命题、设计、编排、摘抄、撰文。有时还举行竞赛。

二、时事政策教育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时政教育中,学生是主体,但由于中学生往往受到年龄、知识、能力、思想方法的局限,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大事、社会新闻,在时政演讲的选题、评论、分析中难免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有的学生在时政演讲中对我国政府在联合国对有些国际问题,像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彼黑问题等表决时投弃权票,感到不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

又如由于时政演讲的题目、内容、形式都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这就难免出现从个人兴趣出发,使演讲的内容比较散,或者遗漏重大事件,或者认识发生偏差。

这就需要教师从总体上加以把握。

另外,时事追踪评析是时政演讲各种形式中较难的一种。一是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动态件、连续性和时效性;二是需要多个学生连续一段时间进行配合,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显得重要。一是要选好题目,二是要组织的学生,三是教师在过程中适当的讲评及事件结束后的小结。

三、时事政策教育必须与教材有机结合。时事政策教育具有时效性、丰富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是活的国情教育。把它和教材有机结合,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抽象性。时事政策教育是教材的延伸和补充。进行时事政策教育时,必须以教材中阐述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既提高对基本原理正确理解的程度,又加深了对所结合的时政问题本质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改演讲材料篇(7)

2教学内容设计

在本设计中,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目前高职院校广泛采用的教材大多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编写,既有文本、图片,也有磁带或光盘等音频和视频材料,因而能够并发挥基础资源的作用。Cunningsworth指出,教材最好应该看成是实现设定于学习者需求中的目的和目标的一种资源。作为范本,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如何正确使用语言的标本。因而,无论英语课程如何改革,教材不应当完全抛弃,但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有选择的使用。

(2)教材的加工产品。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或改写。根据每个单元或任务的需要,可以讲课文改写成对话、故事、演讲等多种文体,最大限度地服务课堂教学效果。

(3)与教材中的话题相关的资料。如新标准公共英语系列教材《实用综合教程》1的第一单元话题为Education,TextA是比尔盖茨谈对教育的看法,TextB是一个苏格拉底的故事,那么与比尔盖茨以及苏格拉底有关的任何以教育为题材的内容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作为教学内容。

(4)教学辅助资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资料、工具书、参考书等都可以作为课前辅助内容。鉴于教师在信息上有优势,这些内容在课前应该利用各种方式共享给学生,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熟悉教材内容,避免花费大量时间讲解单词和语法。

3教学方法设计

在本设计中,任何教学方法的使用,都服务于一个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做中学”。总体上看,最适合本设计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Project-OrientedApproach)和任务教学法(Task-BasedApproach)。

3.1项目教学法的使用

一般认为,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杜威认为教学“必须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实际的问题,必须是有意义有目的的单元活动;必须由学生负责计划和实行;包括一种有始有终,可以增长经验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设计获得主要的发展和良好的成长”。项目教学法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不是教师简单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本设计中,项目教学法的使用体现在用一个大的贯穿项目来组织一个学期的公共英语课,下设多个子项目来组织各个单元的教学。具体思路如下:语言学科的贯穿项目也可以是某种语言文化产品的制作。因此笔者认为,公共英语课程的贯穿项目可以定为拍摄一部系列剧,每个子项目即每个单元拍摄其中一集。在贯穿项目中,教师主要角色是导演,学生在各个子项目中的主要角色是编剧和演员,次要的角色可以是摄影师,或道具、服装、舞台布置人员等。系列剧的剧本以教材中的20篇课文为基础,导演确定总体思路,然后和编剧(每个学生淡然)讨论确定每一集的情节,并由编剧对相应课文进行改编,形成以对白或独白为主的舞台剧本。每一集可以让学生组织成一个或多个剧组,按照不同的创意和思路创作出不同的剧本,定稿后由剧组确定演员表演(每一集中学生轮流担任,确保每人都有机会参与)。多媒体教室就是拍摄现场,以讲台为舞台,活动桌椅的教室效果更好,表演者与观众距离更近。采用简易道具控制成本。一台DV是必要的教具。每次表演的视频既是可见的教学成果,也是评价和考核学生表现的重要依据。

3.2任务教学法的使用

任务教学法是20实际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JaneWillis认为,任务教学法有三个步骤:任务前准备,任务实施和语言聚焦。一个有意义、目的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有动力,更有积极性,效果也更容易检测。在本设计中,任务教学法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各个子项目中具体任务上。每一单元,或者每一集至少需要完成以下几个环节。

(1)理解教材内容。学生首先要占有学习资料,包括教材教辅资料和工具书,以自学为主,在教师的帮助下,完全理解课文内容,为改编课好准备。

(2)改写课文形成剧本。由于课文内容有限,需要增加大量内容。因此,学生必须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提取出有意义的易于表演的故事情节,充实到剧本中,剧本以对白和独白为主要形式。

(3)表演。把剧本内容搬上舞台,在全班同学面前阐释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这需要演员熟练掌握剧本,并反复记忆,练习,才能进行连续的演出。

(4)准备建议的道具布置舞台等。

3.3项目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使用举例

课改演讲材料篇(8)

在当前学校的政治课教学活动中,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政治教师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开展“课前时政演讲”活动,给政治课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开展这一活动的具体做法、好处,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开展“课前时政演讲”活动的具体做法

开展“课前时政演讲”活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时事政策教育相结合所提出的要求,也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我校在开展“时政演讲活动”时采取了两种形式:一种为“时政播报”,一种为“时政综述”。“时政播报”类似于“新闻联播”,要求学生把时政新闻按时间顺序或性质分类归纳后进行播报。这种形式要求不高,一般在低年级施行,“时政综述”要求学生在收集、整理时政新闻的基础上,精心挑选一二条时事,结合过去所学知识用理论观点对其进行分析评述。这种形式要求更高,一般在高年级各班施行。要开展好这项活动,必须做好以下三个阶段的工作:

(一)准备阶段:要求学生订阅有关时事方面的报刊杂志,平时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多看报,多看电视,多听新闻,并用心搜集、摘录、整理时事新闻材料,了解时政和现实问题的內容和背景;在此基础上,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形成文字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材料进行评论和综述。要求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课外多辅导,课前先审阅。

(二)实践阶段:利用每堂课课前五分钟进行时政演讲活动。每堂课都安排一位同学参加,保证每个同学都有参加的机会。要求演讲者做到胆大声响、语言流畅、表达清楚,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积极思考。

(三)评价阶段:学生演讲完后,由教师进行简单点评。一是对演讲者所讲时政材料的中心内容进行简短归纳,二是对其所运用的原理、观点进行正误判断,三是指出其分析过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进行总体评价,并提出鼓励和表扬。要求教师要真正体现主导作用,要精心评析,切忌“形式主义”。 转贴于

二、开展“课前时政演讲”活动的好处

第一,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美国有句格言说:“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到了就理解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只靠教师全盘灌输、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通过开展“课前时政演讲”活动,让学生通过听、看、说、议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外,学生为了搞好自己的小演讲,避免泛泛而谈、言之无物,就必须查找课外时政材料、时事素材来补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时政演讲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寻找典型的素材。寻找素材的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问题并发挥想象力,对素材进行加工制作,学会质疑,有所创造。从时事资料中能发现许多问题,这就必然会在一定知识铺垫的基础上产生对问题的探究之心,让他们自主学习,就能真正地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课改演讲材料篇(9)

所谓时政演讲,就是上课时由一名学生用演讲的形式,对全班同学进行一分钟左右的时事教育。开展时政演讲,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熟知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重大时事,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关心时事,积极搜集素材并认真整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进行时政演讲,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与时事教育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之一,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形式,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升华,是将时事教育分散化、教学理论实践化的重要方法。此举将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写作水平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可信度”,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时政演讲活动呢?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认为进行时政演讲活动,可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选择以下三种不同形式:

第一,学生自讲自评,然后教师简评。即学生自己搜集时事素材进行整理加工,然后撷取重要的内容进行演讲,同时还要运用已学知识对其进行简单的评论分析,最后教师进行简评总结。这样一方面对演讲者来说,为自己提供了一次主动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加深了对课本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对其他同学来说,也是一次了解国际国内时事、洞察世界变化发展、巩固课本理论知识的良好契机。这些无疑能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学生自讲自评后进行他评,最后教师简评。即在学生自讲自评的基础上,由全班同学对他的演讲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由教师予以简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同一素材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其思考的全面性、缜密性。这样就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他们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第三,教师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时事素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材料进行分析评论。这要求教师能够将社会热点、时事重点问题作为载体和背景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围绕时事热点、重点问题,把分散的、零星的知识串联起来,联结成新的知识结构网络图,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条件。

学生搜集时事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其实就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进行时政演讲的过程则是研究成果表达和交流的过程。通过交流,听取他人的演讲,学会分析思考社会问题,学会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及时指导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时政演讲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演讲内容不能是纯粹时事材料的堆砌。认为有了时事材料,就是时事教育,就能进行时政演讲,就能培养学生能力,这是对时事教育的不理解。这样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能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应当教育学生抓住时事材料中的一点或两点进行分析、说明,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

课改演讲材料篇(10)

针对近年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只讲理论不联系实际、学生“听无味、学无用”等问题,杭州市全面推广以“小课堂、大社会”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这种做法得到了参加,97全国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研讨会的专家与代表的高度评价。北师大教授、全国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贺允清等专家认为这一改革解决了中学政治课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途径和操作上探索了一条新路子,提供了好经验。

自1992年11月开始,杭州市进行了政治课教学改革,以课堂时政演讲、材料进课堂、课外实践活动和撰写小论文、改革原评价机制为“结构评分制”促“知、情、意、行”统一等为配套措施进行了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探索。至今,课堂内5分钟时政演讲已有时政要闻、时政追踪、时政专题评析、时政知识或背景材料演讲等序列化的4种类型。杭州市教委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引进活材料,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材料包括三类,即有关党和国家最近时期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材料及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和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规定每个教师每学年必须做100张卡片,并选送5张给市教研室。每张卡片均有原理观点、材料内容、使用说明三个项目。在此基础上市教委教研室汇编了初中、高中《教学素材集萃》各一册。

杭州市组织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思想教育与品德养成和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两种类型,开展了“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我家15年的变化”、“从蔬菜价格的变化看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和小论文,将课堂学习的理性知识与实践活动成果相联系,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写小论文——课堂宣讲”的教学活动系列。杭州市已建立了两年评选一次中学生优秀政治小论文的制度。近几年,获全国性中学生小论文一、二、三等奖5篇。同时,杭州市将学生学业成绩分成行为成绩、平时成绩、期末卷面成绩三项,按一定比例赋值进行评价机制的改革。其中行为成绩由班级学生组织行为考评小组认定。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和参加业余党校的表现纳入学习成绩的考核。

课改演讲材料篇(11)

一、原理课教学中采用随堂演讲的必要性

自从本科院校公共政治理论课采用《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实施方案以来,高校原理课的教学计划时数只有48学时,除去10节集中社会实践,能够用于班级教学的只有38学时,如何利用这38学时让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是非常考验教师的掌控能力的。解决课时少、内容多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课堂。十几年的教学试验告诉我,随堂演讲教学恰好能有所作为。

所谓随堂演讲,就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以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教学为手段,把某门课程(如原理课)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视学生演讲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按进度把学生演讲渗透到每一教学单元中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方式。随堂演讲教学重视课程的整体性,强调教师讲授和学生演讲的有机结合,要求教师从整体性思维出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并设置合适的演讲题目,做好课前辅导、课中组织以及课后反馈等环节。原理课教学中采用随堂演讲教学的意义突出表现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现教学相长两方面。

二、随堂演讲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以往的原理课教学中,教师即使采用演讲式教学,也只是在个别课堂上使用[1]。随堂演讲教学则试图把学生演讲作为常规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演讲渗透进大多数教学时间单元,确保让学生全员参与。因而,在一学期的学习中,每个学生至少对某一个相关问题作了深刻的思考,基本上学会用某一个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而这一方式能否让本来打算到教室应付听课的学生变得主动起来呢?关键在于演讲这一环节的设置。

与一般的随意发言不同,演讲既有时间限制又有主题要求,这就迫使学生必须在课前对其内容进行精心准备。只有经过多方收集材料,缜密安排结构,反复推敲语言,展示出来的演讲才能条理清楚,言之有物,富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正如有位学生在课后的反思作业中讲到的,他把整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认真读了一遍,才构思好演讲的思路。因为演讲是在老师、同学面前展示的,讲得对不对、好不好、精彩不精彩,一目了然,这就给承担演讲任务的小组学生施加了压力,迫使他们在课前做好功课。因为年轻人有好胜心、荣誉感,谁都希望得到掌声、得到好评,把任务落实到具体小组,相关的学生自然会卯足干劲,努力把演讲任务完成得尽善尽美。

总之,演讲环节的设置,顺应了青年学生获得认可的心理需要,从而能因势利导地让学生学理论、用理论,实现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学生脑袋的教学目标。

三、随堂演讲教学能有效实现教学相长

所谓教学相长,我国文化经典《礼记・学记》如是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 就是说,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与学共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4]强调,思想原理教学必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当下的高校原理课教学中,教与学仍然普遍处于疏离状态,教师不清楚学生的兴奋点在哪,学生则厌倦教师的陈词滥调。于是,大学政治理论课堂往往呈现出“你讲你的,我做我的”的无效状态。改善如此被动局面的关键是创设能有效促进教与学互制耦合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随堂演讲教学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贯彻“三贴近”原则。我们把部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统一规划下开展演讲活动,在这过程中,教师只做主题规划,而具体材料则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总能用他们感兴趣的、他们认为有说服力的材料去论证问题,于是,通过观看学生的演讲,教师立即能知道学生喜欢什么,能讲什么。而主题的设置,则需要教师很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熟知实时的社会问题并对学生的兴奋点和演讲能力有较准确的预测。可见,一个演讲主题,已经把教师、学生、教材、社会联系在一块了。

一个演讲主题的设置,除了要求教师做好理论研究,还要其主动走近学生、走进社会,以便恰到好处地把教材、学生、社会联结起来。而学生为了小组和自己的名誉,不得不按要求齐心合力地备好演讲材料,M织演讲演练。在这过程中,他们免不了要主动请教老师,围住教师问这问那,短信、QQ、微信、E-mail全天候在线成了常态。在课堂外、在校园里,当看到学生对原理课教师发出一声声热情的问好,教师即可领略到教学的成就感。而学生之所以能从原来的对科任教师毫不在乎转变到现在对科任教师由衷敬重,是因为他们在完成演讲的过程中真切地体会到教师对他们尽心尽力的指导所需要的付出,以及体会到教师驾驭课堂的不容易。正因为找到了沟通师生学习交流的桥梁,师生互动有了新的平台,相互之间的理解自然而然加深了,教师也从学生的进步和对自己的爱戴中获得了满足。可见,随堂演讲模式让教学变得美好、变得令人向往。

随堂演讲教学还促进了生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学习机制的形成:同组同学为了同一个目标,同心同德地分工协作,力求让自己小组的演讲更精彩。 多数学生在课后的实践总结论文中提到,他们感受最深之一就是领略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并以从中增强了友谊而开心。而不同组之间则为了荣誉而暗地里较着劲儿,谁都不愿意自己小组的演讲逊色于人,于是,一种力争上游的学习风气得以形成。这种又竞争又合作的学习氛围对整个教学班的学习效果的促进无疑是不可估量的。

总而言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高校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出路,随堂演讲教学开辟出一个生机勃勃的课堂,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它将为原理课教学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恭元芳.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调查分析[J].高教学刊,2016(7):229-230.

[2]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