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社区门诊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10-14 10:29:26

社区门诊工作计划

社区门诊工作计划篇(1)

我国城市社区医院从1997年开始试点,发展到今天已经覆盖到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地级市覆盖率达到90%以上。对于社区医院的定位和功能,我们从模糊到逐渐清晰。根据卫生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2008讨论稿)》,城市社区医院的基本服务内容包括“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教育、计划生育”等。在内部结构上,围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形成“医防相结合、条块相结合、团队相结合、医院内外服务相结合”的格局,主要分为医疗康复、预防保健、医技部和后勤办公等功能。其中,医疗康复功能主要包括门、急诊和康复医疗、日间观察病房,主要职能是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失能老人和残疾人康复医疗,老年人护理和临终关怀,安宁护理。预防保健功能主要包括计划免疫、生命统计、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主要职能是负责辖区内各类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伤残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医技部分主要指放射用房、B超、心电、化验等,主要为各临床医疗提供诊疗依据,或配合治疗,直接或间接为门诊、急诊提供技术服务。后勤办公主要负责后勤工作,包括物资和财务管理,负责中心内外联系协调,档案统计与下属社区卫生站管理工作。

新江湾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功能构成上,除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外,又根据所服务区域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要求,增加了高端体检功能,主要包括体检中心以及配套的服务设施和体检病房等。

二、城市社区医院的设计理念

城市社区医院首先应立足于社区,从城市、医院和建筑各个层面加以把握,使设计既能满足医院对规模和功能的需求,又能优化资源,保证功能的合理性、流程的体系化和资源的共享性。同时,城市社区医院也应以人为本,通过设计合理的平面布局,创造宜人的环境氛围,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一)流线组织与功能配置

组织合理的流线和配置稳定的功能是本方案设计的重点。城市社区医院的各部分功能既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为确保流线便捷,体系稳定,效率更高,在医疗流程布局上,设计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流线分离

城市社区医院的主要流线分为人流和物流,按照洁净程度又可分为洁、污流线,设计要求各种流线相互分离。首先,总平面的出入口分别设置了体检人员(出入口3)和各类诊疗患者(出入口1)使用的出入口,保障健康人群和非健康人群相互分离;同时,独立设置污物出口(出入口2),使院区产生的废弃物流线与其他流线分离,避免交叉。

其次,将人流流线进行分类设计,主要分为普通门诊流线、儿保流线、妇保流线、感染科门诊流线以及体检流线等,在流线的起始点进行分类分离,分别设置各类独立的出入口,避免不必要的交叉干扰。

最后,对于独立的感染科门诊来说,按区域划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三区,三区分区明确,避免交叉。在流线的设置上,把医生专用通道和患者通道加以分离,同时强化医护人员的卫生通过,以便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减少院内感染的几率。

2.区域稳定

医疗功能的稳定,可以使各类人群的使用空间明确,以便形成良好的医疗秩序。对于社区卫生医院来说,首先要合理地布置门诊、检查、保健、预防等功能,把相关的功能集中布置,使服务半径更加合理化。新江湾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医疗功能为单位划分楼层分区,底层设置挂号、收费、药房、全科门诊、感染科门诊以及门诊和体检公用的B超、心电、X光;二层设置儿保、妇保、康复教育以及门诊和体检公用的五官科等功能;三层设置行政办公和体检配套的设施;四层、五层主要为体检区域。楼层功能分区明确,避免了人流交叉,创造出清晰高效的内部医疗环境。

3.资源共享

在医疗流程设计中,考虑部分门诊、体检都会用到医技资源,将医技用房进行共享,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集约化资源,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缩短医疗流程,实现医疗功能运行的高效化。医技资源的共享主要体现在门诊和体检区域之间,设计了共用功能模块,主要为B超、心电、X光、五官科、口腔科,供门诊患者和体检人员使用。

(二)流程布局与人文关怀

社区医院主要服务的对象为该区域的老人、儿童和妇女,所以在医疗流程布局和空间的设计上,首先要分析患者的行为和心理,一方面要注重流程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为患者和医护人员营造亲切宜人的医疗空间,让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消除紧张的心理。具体到建筑设计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医疗流程

使患者的流线变得清晰,降低交叉感染的几率,进一步方便了患者的就诊流程。首先,在管理机制上,可以在社区医院挂号、收费、门诊、检查、取药的流程中,采用类似“一卡通”服务流程和智能型“医生工作站”的有效机制,将患者的就诊、检查和等候的时间降至最少。其次,在流程布局上,采取分区、共享的模式,既分散人流,又可以提供高效的专科化服务。

2.营造宜人空间

为患者和医护人员营造宜人的医疗空间,创造优美的医疗环境,是“以人为本”最直接的设计体现。社区医院主要服务对象为老人、孩子、妇女和体检人员,为这些人群提供高品质的空间环境,是本方案的设计重点。在空间营造上,借助自然采光、人工照明、文字、色彩、配合绿化的植栽景观,设置舒适的家具,提供轻松的背景音乐、区划亲切尺度的候诊空间,来创造人性化空间。一方面缩短了患者从家庭到社区中心的心理距离和适应过程,另一方面也使前来体检的人员进行了一次短暂的“假期式的体检”。

3.空间的识别性

社区卫生中心中各功能空间的设置应具有高度的可识别性,以减少患者盲目的流动和由此产生的焦躁情绪。因此要根据使用者的动线规划便捷、清晰的标识系统,以便缩短步行距离,为患者提供方便。

三、结束语

城市社区医院将是未来医疗服务设施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有着不同于诊所与中心医院的基本功能要求,建筑师不仅要满足其功能和技术的诸多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提供一个“以健康为中心”的人性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空间。 (编辑 吕志新)

参考文献

社区门诊工作计划篇(2)

2.计免专线黄雪、王捍红、张丽莉协助做好“预防接种规范门诊”的申报工作,按要求开展登革热监测,以及日常散居儿童(有户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管理,包括通知、资料报表整理汇总上报。完成7岁以下儿童、周岁内儿童建卡率≥98%、“四苗”全程接种率≥95%,周岁内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95%、及时率≥95%,儿童计免入保率≥98%等指标。

3.由庞健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对每月区疾控反馈的法定传染病名单认真访视,填写传染病访视表,乙类传染病访视率≥95%。协助站长开展指令性疫点处理工作,合格率100%。

4.儿保妇保专线梁可容负责辖区内7间托幼园所的集体儿童系统管理和预防接种工作,以及散居儿童体检、资料报表整理汇总上报。完成婴幼期保健保偿入保率≥95%,儿童系统管理率≥95%,新生儿访视率≥95%的要求。每季举办托幼园所卫生保健、科学育儿、常见病防治知识讲座。

5.1)妇保专线李纪梅要求必须加强与街道计生办的沟通联系,争取各社区居委的支持配合,提高外地流动孕妇和随夫孕妇的建卡率、户籍孕妇的早孕(孕13周前)建卡率和重点项目中外街外区产妇访视数,以增加业务收入和完成绩效考核指标,使围产保健建卡率≥95%,,早孕建卡率≥70%,,产后访视率≥95%,早孕期产后期保健保偿入保率≥95%。

2)日常围产建卡、产检、妇女保健门诊中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避孕药具发放和咨询服务,做好原始资料记录。

3)对重点项目中散居育龄妇女查环查孕后常见妇科病诊治应积极与计生部门和妇科门诊医生联系,做好资料的搜集记录统计工作。

4)每季举办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散居育龄妇女生育调节知识讲座、更年期保健知识讲座,每学年举办小学初高中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课。

6.小学专线王捍红继续做好小学生入学计免接种证的验证审核工作,并制定详细9月开学后百白破、乙肝疫苗的群体接种计划。二、医疗护理工作

1.把社区诊断①社区一般状况、②社会人口学诊断、③社区卫生资源诊断、④现有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诊断、⑤慢非传染病流行病学诊断、⑥行为因素诊断)等六大方面的内容,逐步转化为市健康档案的基础资料,并录入罡正社区电脑系统的个人健康档案内(具体按区卫生局统一部署)。由蔡慧敏负责整理社区诊断的资料,并撰写论文。2)组织社区医生学习高血压糖尿病人随访册的填写要求,对病人实施规范化系统管理,并在管理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具体分工为蔡慧敏负责长乐、广雅社区,付绍彬负责协和、环市西苑社区,庞健负责增埗、大岗元社区,杨健负责西湾东、西湾社区。

3.社区肿瘤每半年随访工作由庞健负责。8月将资料上报区疾控。三、康复、为弱势人群提供服务

1.针对近期街道为特困户发放慈爱医疗卡的患者到中心就诊人次增多,中心将组织医务人员(医、护、药)学习有关持慈爱医疗卡就医的用药治疗规定,并积极向街道民政科搜集持卡人的资料,解释相关医疗救治的规定等,开展对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等贫困人员的医疗救助。

2.在中医科、康复科协助下,积极开展中成药、针灸、推拿、火罐、敷帖、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等中医适宜技术。

3.由付绍彬负责每季残疾人、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医疗、康复随访工作,要求精神病人检出率≥总人口数6‰,精神病人管理率≥95%。四、健康教育

由蔡慧敏负责健康教育各类资料的搜集、整理及每年度健康教育的大事记、计划总结、健教处方编写、义诊咨询等全面工作。

1)每季/每学年各专线健教讲座的资料、照片;

2)按医教科安排组织每月两次周二的社区居民健康教育课。

3)每季更换固定宣传栏内容;

4)社区控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等有关健康教育资料;

5)根据季节特点,举办有关传染病防治的义诊咨询活动,内容主题围绕登革热、肠道传染病等;

社区门诊工作计划篇(3)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多部门密切配合,因地制宜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模式。

(二)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分工、密切协作,引导广大居民充分、合理使用城市社区医疗卫生资源,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

建立和完善具有可持续性的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工作任务

(一)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任务

1.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完善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和长效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

2.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和当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出医院支援辖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具体方案,并督导计划的落实。

(二)医院工作任务

1.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制订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年度和中长期工作计划。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任务。

2.落实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相关部门和卫生技术人员,保证外派支援人员的原工作岗位、待遇等不受影响。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任务

1.根据自身需求,提出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求及协作计划。

2.为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的支援活动提供工作条件。

3.制订合理的综合能力提高计划,有效利用医院的支持资源。

四、主要措施

1.医院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需求,制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年度工作计划,培训、安排具有相应工作资历的有关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诊、会诊并进行技术指导,接受、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技术、管理人员到本医疗机构进修、学习。

2.鼓励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原单位要保持其离退休待遇不变。

社区门诊工作计划篇(4)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免疫规划管理机制,充分动员和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围绕为适龄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的总体目标,有效预防和控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实施免疫规划能力建设、健康宣传、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流动人口管理、接种服务网络建设等5个免疫规划专项工程,争取在机构人员经费、宣传、信息化管理、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至年底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率以乡镇(街道办)为单位达到90%以上;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实现预防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客户端实施率达到100%,为95%以上的新生儿建立电子档案;100%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达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的要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

三、组织领导

(一)为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的领导,对原南宁市免疫规划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调整后成员名单如下:

四、工作步骤

城市免疫规划管理攻坚工程分5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年6-7月中旬,起草、印发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启动城市免疫规划管理攻坚工程项目;

第二阶段:年8月-年8月,具体实施城市免疫规划管理攻坚工程项目;

第三阶段:年9-10月进行中期评估;

第四阶段:年11月-年10月深入实施攻坚工程;

第五阶段:年11-12月,进行终期评估考核验收。

五、工作任务和责任

(一)加强免疫规划能力建设

1.加强免疫规划机构建设

(1)工作内容

在城区疾控中心建立免疫规划科,按照1/10万的标准配备专业人员,基数不少于4人;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1/万标准配置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基数不少于2人。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编委办。负责组织协调和落实城区免疫规划机构和人员编制。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

市卫生局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综合评估方案的通知》(桂卫疾控〔〕79号)人员配置要求,提出我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配置方案报市编委办,市编委办负责审核报批,各有关配合部门共同协作,按照职责分工落实机构人员编制。

(3)工作要求

各城区疾控中心要建立免疫规划科,业务人员按标准配置;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标准配置。从事免疫规划业务工作的自治区级地段医院的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建议由自治区卫生厅协调落实。相关人员要于年12月底前到位。从事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要获得相关执业资格。

2.建立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1)工作内容。

建立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平台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负责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总体协调。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财政局、市政府采购办。

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南宁市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经费预算商财政局,市政府采购办配合做好相关硬件、软件设备购置的招投标工作。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好配套资金。

(3)工作要求

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平台相关硬件、软件在于年6月完成采购,年9月底前完成调试,年12月底前正式投入使用。

3.免疫规划冷链系统建设

(1)工作内容

落实冷链经费;加强免疫规划冷链系统建设,保障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冷链运转。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财政局。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市卫生局、市政府采购办。

贯彻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区财政厅、卫生厅《关于落实计划免疫冷链经费的报告的通知》(桂政发〔〕119号)精神,相关经费按辖区人口每年人均0.1-0.15元,纳入年度各级财政预算,并保证及时拨付到位。

市财政局负责组织开展免疫规划冷链设备情况调研,落实免疫规划业务单位购置冷链设备所需资金;由市政府采购办负责冷链设备的招投标工作;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购置冷链设备的资金。

(3)工作要求

冷链经费按按照财政预算及时拨付到位。年12月底前完成冷链设备调研工作,年3月底完成冷链设备的招投标工作,所有设备必须在年6月底投入使用。

4.免疫规划培训

(1)工作内容

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培训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开展全市免疫规划人员业务培训。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市卫生局组织制定我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培训计划,组织相关专家逐级对免疫规划工作人员进行免疫规划业务技术培训。

(3)工作要求

按照逐级分期培训原则,结合岗前培训和继续再教育等方式对疾控机构、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所从事免疫规划及相关工作的人员实行全员培训,每年至少进行2次免疫规划相关知识培训。

(二)免疫规划宣传

1.工作内容

大力开展免疫规划大众宣传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负责牵头制定我市免疫规划宣传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协作,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具体落实。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广电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

3.工作要求

(1)报纸、电台、电视台每2个月刊播1次免疫规划公益广告或新闻报道。

(2)印制免疫规划相关宣传材料、宣传挂图。

(3)辖区内100%的村卫生所设立固定免疫规划宣传栏,并有1条以上固定免疫规划宣传标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有5条以上固定免疫规划宣传标语,标语要在年6月底前制作完毕。

(4)在小学、托幼机构设立专人负责单位内的卫生保健工作,设立卫生知识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落实。

(5)报纸、电视台、电台刊播所涉及的免疫规划宣传材料由市卫生局负责提供。

(三)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1.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1)工作内容

预防接种门诊“四室”建设

(2)部门职责

牵头单位:市卫生局,负责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四室”建设组织实施。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市卫生局负责制定我市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方案,组织编制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各室上墙资料(制度、图表、公示等)、规范门诊及示范门诊牌匾统一标识等。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做好业务用房设置、布局,设备配备、工作流程,保障预防接种工作安全。

(3)工作要求

各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要求落实预防接种门诊“四室”建设用房,配备足够人员。要求接种门诊设置、布局合理,工作流程清楚,建立有接种门诊各项管理制度、告知制度,并上墙公示。上述工作要求在年10月底完成,市卫生局在12月份组织评审验收。

2.规范免疫规划工作资料管理

(1)工作内容

规范免疫规划工作资料管理。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免疫规划工作资料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督促辖区相关部门做好免疫规划工作资料收集整理相关工作。

(3)工作要求

各城区疾控中心、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要求做好免疫规划工作资料收集整理。要求免疫规划办公室至少有2个以上资料柜用于存放相关资料。相关资料柜、文件柜要在年12月底购置完毕。

需收集资料内容及保存期限参照自治区卫生厅要求,由基础资料、冷链设备和生物制品、新生儿及接种情况登记簿3个部分组成,各自成册。基础资料包括预防接种程序、辖区内免疫规划相关本底资料、文件和例会登记、查验预防接种证以及预防接种统计表;冷链设备和生物制品包括冷链温度记录、生物制品及注射器领发记录;新生儿及接种情况登记簿包括新生儿出生登记表和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等。

(四)加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

1.工作内容。

通过多部门协作,加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确保居住在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能够及时建卡、建证、按照免疫程序接受预防接种;建立流动儿童主动搜索、定期查漏补种和追踪流动儿童接种状况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流动儿童全程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负责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组织实施;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公安局、工商局、教育局、人口计生委、房产局、建委、人力和社会保障、市流动人口办,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

3.工作要求

市卫生局要将流动儿童纳入本地免疫规划常规管理,负责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做好牵头联络工作,根据市政府要求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免疫规划协调会议;疾控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区域内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不断完善和改进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定期到当地公安机关、流动人口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村(居)委会收集流动人口儿童资料,督促未接种人员及时进行免疫接种。

公安机关在为流动人口办理落户、登记、流动人口居住证等手续时,应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向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所需的流动人口儿童有关信息。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时,应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同时,应和市场开办者一起协助辖区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动员入场经营者的适龄流动人口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教育部门要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将查验接种证制度纳入学校传染病防治重要内容。在办理流动人口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手续时,学校、托幼机构应查验其预防接种证,发现未办理预防接种证或未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及时向辖区疾控机构或儿童居住地的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报告,并督促其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和补种疫苗。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在对流动人口实施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时,应查验其家庭内儿童的预防接种证,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和补种疫苗。

房产管理部门在流动人口租用房屋申请登记备案时,应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各类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要积极配合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做好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

建设管理部门应要求建设施工单位加强对单位内流动人口的管理,督促单位内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为流动人口提供职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时,应进行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市流动人口办要及时向辖区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通报对流动人口儿童的迁入、迁出情况,并做好记录,随时掌握其变动情况。

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督促辖区内的街道办(乡镇政府)通过社区、居委会(村)及时收集并向当地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所需的流动人口儿童有关资料、信息。切实发挥公共卫生协管员和社区(村)公共卫生联络员作用,加强对流动儿童管理,督促其监护人前往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办证或补种疫苗,使流动儿童享受常住儿童同样的免疫服务。

(五)完善预防接种服务网络

1.工作内容

建立健全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将免疫规划工作从城市地段医院转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市卫生局负责完善预防保健区域,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整合医疗资源,重新调整城区预防保健区域,将城市地段医院免疫规划工作转移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工作要求

在市区开展预防接种的地段医院中选择1-2个作为试点,试点工作在年8月底前正式启动,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后逐步实施。

社区门诊工作计划篇(5)

徐汇区华泾镇是一个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镇,地处上海市徐汇区西南,是徐汇区与闵行区的交界处,属于典型的城乡接合部。自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以来,主要靠人工管理模式工作,但是随着华泾镇人口出生率的上升,以及2003年底和2004年初因房屋拆迁、大量居民的迁入,华泾镇学龄前儿童人口数逐渐增多,预防接种工作量不断增加,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的工作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华泾镇作为徐汇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试点社区之一,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自2006年2月9日起开始使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通过2年时间的工作运行,现将该系统使用初步成效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徐汇区华泾镇所辖区域内的常住人儿童和流动人口儿童。全镇设有11个居委,5个村委。本镇户籍人口28 760人,非本镇户籍人口12 000人,外来流动人口23 732人(外来流动人口较多是本社区的一个显著特征)。

1.2 方法

1.2.1 设施和设备 对原有的接种门诊进行规范化建设,使门诊面积增加至100平方米,预检区、候诊区、登记区、接种区、留观区各区分开。信息化设备的建立:接种门诊配备3台电脑,分别位于预检区(收费区)、登记区、接种区,3台打印机连接至中心局域网;候诊区内安装电子叫号显示屏和宣教电子显示屏。

1.2.2 人员培训 预防接种门诊专、兼职人员共10名,分批参加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的计划免疫上岗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全部持证上岗。

1.2.3 建立数据库 使用《中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1],建立徐汇区华泾镇儿童个人接种档案数据库,由中心组织专门人员于2006年2月始,将以往所有建卡儿童书面记录统一录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

1.2.4 调查方法 我们于2005年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193名200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常住人口儿童、448名200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流动人口儿童进行了建证、建卡以及“五苗”基础接种情况和儿童家长就诊满意度的调查。于2007年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194名200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常住人口儿童、562名200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流动人口儿童进行了建证、建卡以及“五苗”基础接种情况和就诊满意度的调查。最后对两组情况进行分析。

2 结果

2005年底共随机调查常住人口儿童193人,建证、建卡率为100.00%;2007年底共随机调查常住人口儿童194人,建证、建卡率为100.00%,比较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前后建证、建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5年底共随机调查流动人口儿童448人,建证、建卡422人(94.20%);2007年底共随机调查流动人口儿童562人,建证、建卡558人(99.29%),比较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前后建证、建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

使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前后“五苗”基础接种率结果:2005年底共随机调查常住人口儿童193人,平均接种率99.90%;2007年底共随机调查常住人口儿童194人,平均接种率99.48%,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前后“五苗”基础接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05)。2005年底共随机调查流动人口儿童448人,平均接种率94.96%;2007年底共随机调查流动人口儿童562人,平均接种率99.54%,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前后“五苗”基础接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

2005年,在所调查的193名常住人口儿童和448名流动人口儿童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儿童,对儿童家长进行了预防接种门诊服务满意度调查,发放了100张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9张。2007年,在所调查的194名常住人口儿童和562名流动人口儿童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儿童,对儿童家长进行了预防接种门诊服务满意度调查,发放了100张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9张。比较2005年与2007年的调查结果,儿童家长对挂号收费服务的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5,P<0.05);对预检服务的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P<0.05);对登记服务的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9,P>0.05);对接种服务的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P<0.05),见表1。对接种门诊整体服务满意率比较:2005年感到满意的有87人(87.88%),2007年感到满意的有95人(9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5)。

表1 儿童家长对接种门诊各项服务的满意率 [人数(%)]

3 讨论

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把儿童预防接种系统与华泾镇居民健康档案系统、门诊系统、儿童保健系统等全部连接起来,使得儿童的数据档案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利用,也增加了建证、建卡途径,从而提高了流动人口儿童的建证、建卡率。

使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后,除了发放预防接种通知单和预防接种证内书面预约等方式外,还可以通过短信群发的方式为儿童家长提供接种信息和疫苗相关信息。信息管理系统可自行计算接种程序,避免了错种、漏种和重复接种等现象的发生。由于接种程序计算的准确性和通知发放途径的多样性、及时性,流动人口儿童的“五苗”接种率获得了提高。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挂号收费的速度,通过电子叫号显示屏解决了候诊区的秩序问题,改善了候诊区环境,同时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也提高了其他环节的工作效率[2],节省了儿童的就诊时间,因此儿童家长的就诊满意率得到提高。

该系统有效地解决了过去人工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是数据统计问题,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后,可以避免人为造成的差错,数据上传及时且准确、可靠。其次是资料的管理问题,计划免疫资料繁杂,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后,手工资料电脑化,节省了资料管理的人力,且使得数据更加准确。另外,该系统还有效地解决了生物制品管理的问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生物制品出入库及有效期等进行管理,防止了人为疏忽所造成的差错,使生物制品的管理更为严谨。

随着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量逐年不断加大,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工作已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3]。该信息管理系统的初步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华泾镇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原有状况,也为计划免疫工作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逐步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并更好地加以使用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今后努力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李春华,柳国锋.承德市某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效果评价[J].河北医学,2008, 4(14):502-503.

社区门诊工作计划篇(6)

自2008年5月1日起,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在我区不断深入开展,群众对健康需求日益提高,为日益提升我区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科学评价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有效控制相关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我区根据关于“开展创建南京市预防接种工作示范区”活动的通知(宁卫疾控〔2008〕28号文件)积极开展创建南京市预防接种工作示范区,2008年12月雨花台区首家通过南京市卫生局审核,率先成为南京市预防接种工作示范区。

1 创建预防接种工作示范区的可能性、评价内容及评价标准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省卫生厅颁发的《江苏省预防接种门诊基本条件》以及南京市预防接种工作的相关要求,区政府、卫生局高度重视我区计划免疫预防接种门诊各项建设,不断加大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计划免疫体系建设,塑精创优,将计划免疫工作纳入政府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指标之一,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街道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划片包干,分工协作,层层落实整体推进我区计划免疫工作发展;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财政支撑,社会支持”的工作机制,不断加大投入,全面加强我区预防接种门诊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管理,同时按照南京市卫生局《关于加快儿童计划免疫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通知》要求,全区各预防接种单位按时按质完成计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各项要求,全面提升我区计免工作软、硬件服务水平;我区率先在南京市准入计划免疫绩效考核机制,按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分期考评预防接种单位各项计免工作落实完成情况,并将考评标准与经济效益分配相挂钩,规范化、高标准完成计免各项工作,充分提高计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 创建预防接种工作示范区

2.1雨花台区行政划分

雨花台区位处南京市南,总面积约134.6平方千米(不包含江域面积),户籍总人口约20.83万人。共设有雨花新村、宁南、赛虹桥、西善桥、板桥、铁心桥、梅山、开发区共计7个街道48个社区居委会、15个村委会,全区设立10家一般接种单位,分别为雨花新村街道的市一院南院、区保健所、宁南街道的宁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赛虹桥街道的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善桥街道的西善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板桥街道的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船绿洲职工医院、铁心桥街道的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梅山街道的梅山医院、梅山医院分院共计10家接种单位,开发区不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接种任务由西善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梅山医院和梅山分院实为一家单位的2个接种点,接种数据按1家合计上报。

2.2创建预防接种工作示范区评价内容及标准

预防接种工作示范区评价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免疫规划整体工作质量,二是预防接种示范门诊的达标率。预防接种工作示范区必须达到预防接种工作质量综合评价指标考核优秀、预防接种示范门诊的达标率100%。预防接种工作质量综合评价指标采取日常评价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预防接种工作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总分为100分,其中日常评价占30分,专项检查占70分。日常评价是根据我市的预防接种工作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完成的工作指标,由市疾控中心每月做出评价;专项检查每年组织一次,对全年的预防接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总分在95分以上为优秀。

2.3创建预防接种工作示范区前后计划免疫工作指标比较

创建预防接种工作示范区前后计划免疫工作指标变化情况,如下表:

3 讨论

我区自2008年12月成功创建预防接种工作示范区,对我区计免接种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接种整体环境、接种秩序有较大改观,实现预防接种面积达标、流程合理、公示上墙。②接种工作软、硬件配备齐全,各接种单位均配备电信ADSL上网,针式打印机能在接种证上方便打印接种记录。接种记录上传及时、准确、完整。③接种一类疫苗针次数量逐年提升④接种率质量指标逐年提高,为辖区儿童提供有效的免疫屏障⑤接种服务水平有很大提升,在2008年后我区先后有3家单位安装计免叫号系统,对问询候诊、接种疫苗信息录入、接种留观要求更趋严格规范,杜绝接种工作盲区和漏洞⑥通过创建预防接种工作示范区,并依托省市疾控中心和全区良好的公共卫生网底建设,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每月组织召开全区计免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例会,开展 “零距离”的业务指导、督导,加强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责任心的培养,全区未发生1例接种差错事故。

参 考 文 献

[1]汪金鹏,江启程,当前卫生管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管理.2002,18(9):543-544.

[2]许彬,王海梁,冯雁等,嘉定区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探索[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404-4406.

社区门诊工作计划篇(7)

1.引言

国内医院建设由于医疗资源紧张,主要就医集中在部分大医院,造成全国许多大医院进行扩张建设,大医院人满为患,使得很多医院项目仓促建设,以满足病人的需求,厦门在探索社区医疗体制改革,加大投入改善社区就医环境,岛内社区服务中心由三家三甲医院管理(厦门市第一医院、中山医院和中医院),不仅能提高医疗诊治水平,也为社区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在此背景下,福建(厦门)-新加坡友好医疗服务中心项目由新加坡驻闽团体发起,厦门市政府与新加坡驻厦总领事馆组织建设资金,由厦门市第一医院管理,参照新加坡诊疗所并融入中国元素兴建,在2011年7月投入运行,每日门诊量在1200人以上,服务人群达周边16万人,作为中国社区医疗改革的示范点,远超投资预期日均800人,其包含妇产、骨伤、儿科、皮肤、中医、内科、全科、肠道、发热诊室、日间手术室、公共卫生、健康小屋(提供病人自测项目)、B超室、X光室、DR机房、中西医药房、排队叫号系统,大大提高病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内容和医疗水平,刚运行5个月在前埔社区取得了很好的声誉。同时该服务中心提供优质的全科医生及社区医疗培训,为厦门市后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和技术支持,在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提供一个全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模式。

在设计福建(厦门)-新加坡友好医疗服务中心时,设计师及项目管理筹建组赴新加坡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理念,对医院流程进行梳理,加大候诊区域及公共通道,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加大对人关怀和照顾,体现以人文本病人就是上帝的思想。在此基础上,能够建成更加人性化的医院,让百姓心情愉快,高兴而来满意而归[1]。投入运行期间接待了卫生部、省内医院、省外医院30多个团体参观,得到了多方的赞誉,为后续装修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设和流程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在此成功案例后,厦门市决定投资2亿元资金,对全市岛内其它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照新加坡诊疗所2000-3000平方米的规模进行重新选择房源,并进行流程的梳理及装修改造,厦门市原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800-1200平方米,诊室及科目少,设施设备简单,这次提升改造将大大的提高诊治水平及就医环境。

新加坡诊疗所较国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范围广、就医水平高,在新加坡病人首先要去诊疗所救治,如遇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由诊疗所转诊至中央医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等综合性大医院救治,普通病人不能直接就诊到综合性大医院,大大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能够集中精力救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提高高精尖技术水平。国内病人无论大病、小病大多直接去大医院,造成大医院病人人满为患,社区服务中心患者寥寥无几,造成大医院专家看小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无病人的局面,对于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是浪费医疗资源,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水平可以改善这种局面,厦门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善医疗环境和救治水平目标引导病人小病进社区,一旦成功,将为中国医疗改革提供新的改革模式。同时来自资金紧张、天气原因、征地补偿和法律法规政策变化等均对项目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医院正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与内部管理,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日益重视。本文针对现行医院在风险管理上尚存在的缺陷,提出拟在投资风险[2],厦门市决定在岛内装修改造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资面临着来自技术、经济、自然和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风险,应考虑细致周到,形成一套健全的制度和规范应对,减少因为风险因素影响而被迫停工现象。医院基建工程造价管理是贯穿于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项目设计、招标投标、建设过程和竣工验收各阶段,以投资风险管理为关键点,并以社会化专业机构为辅助,具有医院基建工程管理特点的全过程管理模式[3],本文针对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程投资进行分析及控制。

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工作。它自始至终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工程投资管理是以投资计划、投资监督和投资实现为三位一体的投资管理模式[4]。随着经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工程项目建设技术的迅速发展,投资渠道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方式的多样化,投资决策与管理已对投资管理体系提出更高要求。工程项目的投资变化状况已与国际工程类似[5]。

2.医院建设项目的投资分析

考虑到医院建设项目投资的资本压力大及要求早日投入使用的特殊性,笔者选择近2年来厦门岛内装修改造的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些具体建设项目作为分析其投资成本的样本。这些项目分布地域广泛,分布在岛内各个社区;项目装修的类型丰富,同时,建设项目投资来源为财政投融资,具有代表性。我们项目投资总成本用PI表示,建设投资总成本分项因素用PIi表示。经过建成后分析,医院建设工程投资成本分为如下项目:PI1为结构加固费用,PI2为设计、监理、勘察费用,PI3其它费用,PI4为装修工程费,PI5为配套工程费,PI6为利息。即PI=PIi=PI1+PI2+PI3+PI4+PI5+PI6。

3.对投资的分析研究

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修改造工程楼房由市政府划拨,工程建筑面积、楼房情况及工程投资情况存在差异,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考值为中新合作的福建(厦门)-新加坡友好医疗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及装修造价,因此,以投资各分项因素占建设项目总投资中的份额作为研究对象,更能准确反映投资各分项因素PIi 与建设项目总投资PI 间的关系。

取PPi PPi为投资各分项因素与建设项目总投资的平均比值百分(Project Proportion),即:PPi =(PIi/PI)*100%。

根据实际预算得出图1投资比例,从分布中的研究看出,在装修改造工程项目投资成本中,装修工程费、结构加固费用、其它费用是最重要的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是控制装修改造工程投资成本的主要因素,对于这次财政投资社区中心投资影响最大。

通过计算和比较,在装修改造工程项目投资的最关键性影响因素,结构加固费用所占比例的变化和波动最大,说明各装修改造项目的加固成本由于所选楼房结构类型、建筑年份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结构安全性能好与危房加固成本所占投资比例最多相差33%,是一笔相差很大的投资比重。

4.投资控制方法

在装修改造项目建设期间, 基建管理部门除主动配合政府相关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外,还要时刻抓紧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同时,做好工程建设中所发生的整改及变更的论证和审批工作,避免随意性[5] ,确保建设项目按照预期的投资规模和建设规模实施。

在资金一定的条件下,如何实现装修改造项目管理的工期、成本、质量综合均衡优化,建立了资源约束条件下工期、成本、质量的综合均衡优化与控制[7]。在控制过程中, 都要经过投入、转换、反馈、对比、纠正等基本环节。如果缺少其中的某一个环节, 动态控制过程就不健全, 就会降低控制的有效性。

反馈是控制的基础工作。每个变化都会给预定目标的实现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 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在计划与执行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 及时捕捉工程进展信息并反馈给控制部门, 为控制服务。对比是将实际目标成果与计划目标相比较, 以确定是否有偏离。

当实际投资目标偏离计划目标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如果是轻度偏离, 通常可采用较简单的措施进行纠偏。如果目标有较大偏离时, 则需要改变内部投资比例及构成得以实现。如果已经确定的计划目标不能实现, 那就需要重新确定目标, 然后根据新目标制定新计划, 使工程在新的计划状态下运行 [8]。

总之, 每一次控制循环结束都有可能使工程呈现出一种新的状态, 或者是重新修订计划, 或者是重新调整目标, 使其在这种状态下继续开展。

5.控制建设工程投资成本的目标

控制造价,节约成本,在控制中按重要性进行分项控制,达到了预期目标。

5.1从计算结果得出,控制装修改造项目投资的最重要目标是严格限制结构加固费用的过高。医疗用房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达到抗震等级要求,而本次社区改造多为多层砖混结构,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需要加固处理,但投资从个体差异900元/平方米到3000元/平方米不等,对投资影响很大,作为首要控制对象。

5.2其二,其次控制装修改造项目投资的目标是控制好装修改造工程造价。控制装修改造工程费主要依靠控制设计、材料选择、尽可能利用现状改造来实现,重点是规范化设计、控制价招投标、规范施工管理、减少签证及变更。

5.3控制装修改造工程投资的第三目标是尽量减少的其它费用。对成本的管理就会趋于严格投资分析及控制步骤:中国的建筑企业和建设单位仍大都处于粗放型管理阶段,管理的改进大有潜力,应从规范管理程序、丰富科技含量、创新管理手段、落实监督制度入手,提高管理的水平,努力降低不合理的其它费用。

6.小结

由以上分析、计算可以看出,装修改造项目投资总成本中包括结构加固费用、“设计、监理、勘察”费用、其它费用、装修改造工程费、配套工程费、利息等因素。各分项因素按照对装修改造项目投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结构加固费用、装修改造工程费、其它费用、“设计、监理、勘察”费用、利息、配套工程费。这表明了装修改造工程费、结构加固费用、其它费用是是装修改造工程投资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结构加固费用所占投资总成本比例的标准差系数最大,说明各装修改造项目的加固成本由于所选楼房结构类型、建筑年份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结构安全性能好与危房加固成本所占投资比例最多相差33%,是一笔相差很大的投资比重,在选择楼房加固过程中,2家加固费用超过新建费用建筑安装成本,决定取消投资。

参考文献:

[1]黄锡.为医院建筑设计明天.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9,3:34-37

[2]袁征.构建系统化的医院风险评估机制.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8: 712-713

[3]胡建峰,陈景. 医院基建工程的造价管理.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940-941

[4]胡志根,肖焕雄.工程项目投资动态控制方法研究.基建优化.1997,18(2):23-26

[5]丁小英,彭志明. 建设工程风险分析方法. 黄山学院学报.2009,11(5):61-63

社区门诊工作计划篇(8)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引入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相协调的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二)工作目标

到2007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成率达《*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2003-2010)》所定标准的95%,95%的居民从住所步行15分钟可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得到需要的卫生服务;到2008年,建立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体系,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率达100%,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7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达95%以上,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达95%以上,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到2010年,建立起在管理体系、服务模式、运作机制、人才培训等方面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三)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根据《*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2003-2010)》要求,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现有的区级医疗机构和部分二级医院按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进行结构和功能改造,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益性质。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通过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各区人民政府和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等部门要采取措施,整合公共卫生资源,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移。将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各项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如慢病调查与管理、免疫接种、疫情报告、部分妇幼卫生工作(围产期保健、儿童保健工作)、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咨询和技术服务、药具发放等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实行费随事走,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相应公共卫生服务创造必要条件。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五)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为社区居民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门诊、住院、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服务,要积极应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做好对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上岗培训、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和各类继续教育,加快正规化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制定实施大中型医院对口帮扶社区卫生制度,划分服务责任社区,建立“帮扶”关系,大中型医院定期下派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坐诊,开展健康讲座及不定期地参加会诊和指导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技人员有计划地定期到帮扶医院参加业务知识学习或进修,具体办法由市卫生部门制定。

(七)严格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依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实行准入管理,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执业监管,明确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和内容,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严禁超范围行医和无证行医,建立清退淘汰制,规范服务行为;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人员要依法严肃查处,确保医疗安全,提高服务质量。

(八)深化和完善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完善相关政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药品(含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生产、供应质优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开展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药品和医药分开试点。

三、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

(九)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从2006年起,建立市、区两级财政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专项经费补助机制,按照服务人口和服务项目安排社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补助,市、区两级财政以城市社区人口计算,按每人每年5元的标准予以补助。所需经费按市财政40%、区财政60%的比例分级负担,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适时、适当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财政补助标准。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对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考核,根据其任务完成情况划拨经费。对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应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给予补偿。

(十)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费,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收费使用财政票据。财政票据按行政事权由所属的财政部门发放。市、区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入不进行政府调剂。

(十一)引导基本医疗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对病人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报销范围。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费用报销的起付标准,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费用的个人自付比例应分别低于在二级、三级医院就诊自付比例的10%、20%;社区卫生服务开设的家庭病床、上门服务等医疗费用应在基本医疗保险及生育保险经费支付,具体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十二)切实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城市规划部门在批准新建或扩建居民小区时,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在公共服务设施中按标准预留小区医疗卫生用房,并鼓励优先和优惠提供给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由所在区政府、街道办事处无偿或按成本价提供。

(十三)落实有关部门职责,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卫生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督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机构编制部门负责牵头研究制订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的意见。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价格部门负责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

——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收支管理办法。

——人事部门负责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订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根据《*市引进人才实施办法》,做好优秀人才进社区工作。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制订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

——规划部门负责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并依法加强监督。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

社区门诊工作计划篇(9)

中图分类号:R197.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07-02

1 基本情况

新巴尔虎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北、西、南同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总人口近4万人,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是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牧业旗。

2 计划免疫工作面临的问题

2.1 由于牧区地域辽阔、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加上基层卫生防疫工作投入不足、人员不稳定、责任心不强的矛盾日益突出。

2.2 随着疫苗种类、接种剂次的不断增多,原有的到牧户流动接种的服务模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接种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3 分散接种点多且兼治疗为一体,一台多苗接种是常有的事,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和差错事故。同时以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预防接种服务的需求。因此,改革现有的接种模式势在必行。

3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免疫规划工作是控制和消除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我旗通过不断总结深刻认识到,建设以苏木、镇为单位的计划免疫规范化接种门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牧区预防接种管理体制、服务模式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实现计划免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2008年起,我旗按照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开展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工作的通知”和“全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的有关要求,解放思想、加大工作力度,加快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步伐。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切实把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新时期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来抓;组织全旗各医疗单位和接种点的负责人到以开展规范化门诊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地区参观学习。吸取先进经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请上级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对全旗的防疫人员进行培训,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对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迅速促进了全旗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的开展。

4 主要措施

按照上级要求,旗卫生局制定了“关于开展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把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列入目标管理,组织全旗各苏木、镇卫生院按照统一规划开展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2009年,全旗首先选房屋、场地、人员等条件相对较好的旗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门诊进行规范化门诊建设试点。按照“全旗开展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实施方案”,从基础设施上保障牧区预防接种服务的需求。由主要领导亲自来抓,(1)虽然我旗经济欠发达,但观念不能落后,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标准不能降低;想方设法增加经费投入,调整和增加预防接种门诊用房,落实各项配套设施。(2)组织专门指导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以此试点为模式,全旗各接种单位按要求统一采购各种设备、房屋布置的同时对全旗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专业人员资格进行一次全面审查,选择那些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工作认真负责和具备规定学历的人员从事预防接种工作,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经考试、考核合格后颁发上岗证,持证上岗。加强了业务培训,学习计划免疫专业技术、有关法律和法规,不断提高转移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统一了表、卡、册,固定了接种时间、固定接种房间和接种台、固定接种人员。至年底,首先旗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组织人员进行自查,选符合条件的单位向市里申请验收。市疾控中心依据自治区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制定出验收表,对主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通过严格的验收首批建设单位有4个单位验收合格。其它接种门诊按照免疫规划实施要求进行全面检查逐项评价,结果都达到了要求。

5 主要成效

通过规范化门诊建设门诊的开展,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以安全接种为核心,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加强了管理。首先完善了硬件建设,各单位按标准对接种场所进行了重新布局,调整和增加预防接种门诊用房,有了单独的侯种室、登记室、接种室和观察室,多数接种点在侯种室配备了电视、VCD等宣传设施,并备有饮用水、儿童玩具等,切实落实了方便群众的措施。其次是提高了预防接种门诊的软件水平,给每个接种门诊配备了电脑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工作得到了系统化管理,各接种点进一步完善了预防接种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增加了宣传画、册,印刷了各种宣传材料。规范了工作程序,加强冷链设备管理,提高了接种频次,使接种对象能够得到及时服务,做到计划内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相应疾病也得到有效控制。

社区门诊工作计划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机制,切实加强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全区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在地方政府。强化区、镇两级政府责任,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把卫生投入重点、工作重心转向基层。

2、坚持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维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注重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与效率。

3、坚持保障基本。保持社区卫生服务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需求。

4、坚持资源整合。优化整合区域内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科学合理共享部分检查、检验项目结果,真正实现“双向转诊”和“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模式。

(三)改革目标

经过2-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机构布局合理、服务模式规范、运行机制科学、政府投入保障、医保预付管理、患者就医下沉、考核监督强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基本实现“医疗费用低廉、诊疗水平优质、服务功能规范、监督管理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切实降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费用

1、减免门(急)诊诊查费。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就诊的居民可享受减免门(急)诊诊查费个人自负部分的优惠,医保对象发生的减免费用由医保基金承担,其余居民由市、区两级财政按1∶1比例分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在村卫生室也享受门(急)诊诊查费减免,费用由市、区、镇财政分担。

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约定服务的对象,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向转诊至二、三级医院的,接收转诊的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并给予门急诊诊查费个人自负部分减半的优惠。

2、规范服务降低费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从机制上转变趋利性医疗行为,认真执行部分检查、检验项目结果互认制度,减轻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3、降低社区的药品零售价格。

依托药品联合采购平台,降低药品成本,控制药品加价率在15%以内,积极推广临床疗效好的廉价药品的使用,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4、巩固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各级政府加大对合作医疗的扶持力度,逐步提高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补偿标准,人均资金拥有量年增长幅度不低于15%,逐步缩小与城保之间的差距。

小城镇保险参保人员同时参加合作医疗门诊保险的,人均所需资金由医保部门按有关文件精神从其个人帐户中予以划拨。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确保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推进农村合作医疗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住院记帐式结算和村卫生室门诊实时结算工作,方便参保百姓。

(二)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

1、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

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机制。制订鼓励和引导三、二级医院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工作的有关政策。

完善骨干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三、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应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

推动建立上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制度,合理分流病人,力争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下沉到社区诊疗。

2、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

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执业医师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80%,在岗注册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35%,在岗医技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60%。

3、加快全科医师队伍建设。

加大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力度,加强全科医师社区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全科医师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和引导临床医生取得全科医师资格,到2010年,全科医师占社区执业医师数的5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需要返聘70岁以下的三、二级医院退休医师,转岗和返聘的医务人员都要经过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并建立管理制度。

4、加强社区公共卫生人才和乡村医生培养。

制定和实施社区公共卫生医师、护士岗位培训计划,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水平。以乡村医生学历教育为基础,加强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乡村医生技术水平。

5、吸引适宜医学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要落实有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吸引适宜医学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逐步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和乡村医生队伍结构。

(三)切实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和标准

1、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为社区人群和各类场所提供综合卫生服务的机构,主要功能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和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综合服务。

2、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各街镇(金山工业区)要根据区行政区划设置和区域卫生规划,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设置和布点。原则上一个街镇(金山工业区)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可根据社区地域、服务半径和人口分布状况合理设置分中心;原则上城区按3-5个居委会或1-2万人口设立1个服务站点,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卫生室,人口规模较大或偏远地区的原村卫生室可予以保留。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设置,门诊以全科门诊为主,不设专家门诊和联合病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规范服务项目。

3、推广全科团队服务模式。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居民家庭”“三站式”服务,落实责任区的健康管理责任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以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以户为单位的健康管理全覆盖,实现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间、临床与预防工作间的信息共享。

4、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巩固中医药服务社区示范点建设,加强达标创建单位建设,进一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全科医师培养和基层卫生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培训,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四)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改革

1、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

各街镇(金山工业区)要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经费、基本运行经费和专项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对核定的合理收入与合理支出的差额部分,政府要予以全额保障,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全部业务收入上缴区社区卫生服务结算中心专户。

区卫生局、财政局建立与收支两条线管理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督查制度,确保政府资金的有效利用。

2、实行医保费用预付制管理。

按照“保证医疗,减少浪费,促进发展”的原则,实行医保总额预付管理,科学合理确定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费用预付额度。加强管理,明确职责,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医保费用控制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医保门诊均次费用、复诊率和住院床日费用,将费用控制在规定的医保额度内,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保费用增幅控制在全市平均增幅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新增医保对象就医所发生的合理超支费用,可由医保基金补助。

3、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分配机制。

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可分配总量,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检查收入之间的直接联系,建立与服务工作数量、质量和社会满意度等挂钩的分配制度,并适度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医务人员收入增长机制。

4、推进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卫生室实现统一组织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的“五个统一”管理。村卫生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下从事“六位一体”服务。

建立与服务数量、质量和社会满意度挂钩的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办法,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收入,提高乡村医生积极性。按照有关政策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保证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

5、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考核监督机制。

建立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服务功能相匹配,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社会满意度为主要考核指标的绩效考核机制。

各街镇(金山工业区)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满意度的考核,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区卫生局要加强业务考核和指导,强化行业管理和质量控制,加强对医疗检查、治疗、用药的日常监管和监督执法。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和医用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规范采购行为。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组织,健全机构

组建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区政府办公室、区政研室、发展改革委、人口计生委、人事局、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卫生局、规划局、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各街镇(金山工业区)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社区卫生工作的检查指导。

成立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设在区卫生局内,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等工作。

(二)强化公益,确保投入

充分发挥区、镇两级政府在提供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作用,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建立全区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经费、基本运行经费和专项经费的补偿,并逐年递增。

20*年,确保预防保健经费达到户籍人口40元/人,外来常住人口20元/人;基本运行经费达到户籍人口50元/人,按实核拨,实行封顶;确保社区卫生基本设施建设、设备配置和维修、人员培训等专项经费的投入。其中预防保健经费按上级有关要求执行,基本运行经费逐年递增。

(三)明确责任,形成合力

区政研室负责政策调研,给予政策指导,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内容。

区卫生局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并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与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相适应的有关配套文件;推进区内卫生资源纵向整合,推进双向转诊和就医下沉;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和考核,切实保障各项改革措施的到位,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优先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设投资,研究制订促进基本医疗服务重心下沉的综合措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收费、药品价格的监督管理。

区财政局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和考核,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利民优惠政策专项经费。

区审计局负责对区、镇两级政府投入的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费使用情况加强审计和监管。

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

区人事局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定编定岗、岗位管理;制订吸引优秀卫生技术人才进社区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人才流动的有关政策。

区规划局负责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切实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业务用房,并依法加强监督。

社区门诊工作计划篇(1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机制,切实加强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全区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在地方政府。强化区、镇两级政府责任,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把卫生投入重点、工作重心转向基层。

2、坚持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维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注重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与效率。

3、坚持保障基本。保持社区卫生服务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需求。

4、坚持资源整合。优化整合区域内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科学合理共享部分检查、检验项目结果,真正实现“双向转诊”和“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模式。

(三)改革目标

经过2-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机构布局合理、服务模式规范、运行机制科学、政府投入保障、医保预付管理、患者就医下沉、考核监督强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基本实现“医疗费用低廉、诊疗水平优质、服务功能规范、监督管理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切实降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费用

1、减免门(急)诊诊查费。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就诊的居民可享受减免门(急)诊诊查费个人自负部分的优惠,医保对象发生的减免费用由医保基金承担,其余居民由市、区两级财政按1∶1比例分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在村卫生室也享受门(急)诊诊查费减免,费用由市、区、镇财政分担。

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约定服务的对象,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向转诊至二、三级医院的,接收转诊的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并给予门急诊诊查费个人自负部分减半的优惠。

2、规范服务降低费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从机制上转变趋利性医疗行为,认真执行部分检查、检验项目结果互认制度,减轻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3、降低社区的药品零售价格。

依托药品联合采购平台,降低药品成本,控制药品加价率在15%以内,积极推广临床疗效好的廉价药品的使用,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4、巩固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各级政府加大对合作医疗的扶持力度,逐步提高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补偿标准,人均资金拥有量年增长幅度不低于15%,逐步缩小与城保之间的差距。

小城镇保险参保人员同时参加合作医疗门诊保险的,人均所需资金由医保部门按有关文件精神从其个人帐户中予以划拨。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确保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推进农村合作医疗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住院记帐式结算和村卫生室门诊实时结算工作,方便参保百姓。

(二)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

1、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

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机制。制订鼓励和引导三、二级医院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工作的有关政策。

完善骨干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三、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应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

推动建立上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制度,合理分流病人,力争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下沉到社区诊疗。

2、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

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执业医师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80%,在岗注册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35%,在岗医技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60%。

3、加快全科医师队伍建设。

加大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力度,加强全科医师社区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全科医师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和引导临床医生取得全科医师资格,到2010年,全科医师占社区执业医师数的5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需要返聘70岁以下的三、二级医院退休医师,转岗和返聘的医务人员都要经过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并建立管理制度。

4、加强社区公共卫生人才和乡村医生培养。

制定和实施社区公共卫生医师、护士岗位培训计划,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水平。以乡村医生学历教育为基础,加强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乡村医生技术水平。

5、吸引适宜医学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要落实有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吸引适宜医学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逐步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和乡村医生队伍结构。

(三)切实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和标准

1、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为社区人群和各类场所提供综合卫生服务的机构,主要功能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和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综合服务。

2、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各街镇(*工业区)要根据区行政区划设置和区域卫生规划,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设置和布点。原则上一个街镇(*工业区)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可根据社区地域、服务半径和人口分布状况合理设置分中心;原则上城区按3-5个居委会或1-2万人口设立1个服务站点,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卫生室,人口规模较大或偏远地区的原村卫生室可予以保留。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设置,门诊以全科门诊为主,不设专家门诊和联合病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规范服务项目。

3、推广全科团队服务模式。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居民家庭”“三站式”服务,落实责任区的健康管理责任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以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以户为单位的健康管理全覆盖,实现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间、临床与预防工作间的信息共享。

4、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巩固中医药服务社区示范点建设,加强达标创建单位建设,进一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全科医师培养和基层卫生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培训,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四)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改革

1、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

各街镇(*工业区)要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经费、基本运行经费和专项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对核定的合理收入与合理支出的差额部分,政府要予以全额保障,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全部业务收入上缴区社区卫生服务结算中心专户。

区卫生局、财政局建立与收支两条线管理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督查制度,确保政府资金的有效利用。

2、实行医保费用预付制管理。

按照“保证医疗,减少浪费,促进发展”的原则,实行医保总额预付管理,科学合理确定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费用预付额度。加强管理,明确职责,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医保费用控制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医保门诊均次费用、复诊率和住院床日费用,将费用控制在规定的医保额度内,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保费用增幅控制在全市平均增幅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新增医保对象就医所发生的合理超支费用,可由医保基金补助。

3、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分配机制。

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可分配总量,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检查收入之间的直接联系,建立与服务工作数量、质量和社会满意度等挂钩的分配制度,并适度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医务人员收入增长机制。

4、推进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卫生室实现统一组织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的“五个统一”管理。村卫生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下从事“六位一体”服务。

建立与服务数量、质量和社会满意度挂钩的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办法,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收入,提高乡村医生积极性。按照有关政策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保证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

5、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考核监督机制。

建立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服务功能相匹配,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社会满意度为主要考核指标的绩效考核机制。

各街镇(*工业区)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满意度的考核,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区卫生局要加强业务考核和指导,强化行业管理和质量控制,加强对医疗检查、治疗、用药的日常监管和监督执法。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和医用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规范采购行为。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组织,健全机构

组建*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区政府办公室、区政研室、发展改革委、人口计生委、人事局、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卫生局、规划局、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各街镇(*工业区)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社区卫生工作的检查指导。

成立*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设在区卫生局内,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等工作。

(二)强化公益,确保投入

充分发挥区、镇两级政府在提供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作用,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建立全区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经费、基本运行经费和专项经费的补偿,并逐年递增。

20*年,确保预防保健经费达到户籍人口40元/人,外来常住人口20元/人;基本运行经费达到户籍人口50元/人,按实核拨,实行封顶;确保社区卫生基本设施建设、设备配置和维修、人员培训等专项经费的投入。其中预防保健经费按上级有关要求执行,基本运行经费逐年递增。

(三)明确责任,形成合力

区政研室负责政策调研,给予政策指导,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内容。

区卫生局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并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与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相适应的有关配套文件;推进区内卫生资源纵向整合,推进双向转诊和就医下沉;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和考核,切实保障各项改革措施的到位,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优先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设投资,研究制订促进基本医疗服务重心下沉的综合措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收费、药品价格的监督管理。

区财政局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和考核,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利民优惠政策专项经费。

区审计局负责对区、镇两级政府投入的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费使用情况加强审计和监管。

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

区人事局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定编定岗、岗位管理;制订吸引优秀卫生技术人才进社区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人才流动的有关政策。

区规划局负责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切实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业务用房,并依法加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