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4-29 03:37:46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篇(1)

学校是未成年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对未成年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但未成年学生的健康、健全成长,仅依靠学校和老师是不行的,还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的便利及通讯工具的普及,密切了教师与家长的联系。由于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免会发生冲突。如何减少家校冲突,化解矛盾,成为当前学校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与不同文化价值观家长沟通,教师应怎样做呢?回顾多年的工作经历及与同事交流,得到一些体会。

一、学会尊重

常言道:“敬人者,人恒敬之。”不论与哪种文化价值观家长沟通,教师都不能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因为在家长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最棒的,这样做会伤了家长的自尊心;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对待家长的不满、抱怨甚至愤怒,应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以得到家长的信任和理解;如果家长的嗓门越大,自己讲话的声调就要越轻,速度要越慢;向家长询问一些可以自由回答的问题,如,“这是如何发生的?”“如果您是我,应该怎样做才好呢?”尽量不要反问,否则会让家长反感。如,“为什么别的家长没意见?”“为什么你要我这样做?”等。学会尊重,是教师与不同文化价值观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在教育学生上目的是一致的。教师要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对学生要轻短期观察,重长期发展。学生的种种表现,都是发展中的现象,而不是问题,对于一些不良现象要视之为正常,注意正确引导就是了,不要轻易或不经意间当着家长的面给学生贴标签、下结论。在与不同文化价值观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始终是真心关爱其孩子的话,肯定是不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的。所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与不同文化价值观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内在要求。

三、掌握沟通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收集家长和学生的信息。为使沟通工作科学化、系统化,与家长沟通前要收集家长和学生的信息。内容包括:学生的情绪状况、每日常规方面、认知方面、个性方面等;家长的职业、学历背景、教子态度等。其次,做到礼貌待人。讲究文明礼貌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亲切、和睦的关系。因此,在与不同文化价值观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语言文明和行为文明。第三,学会表达与倾听。与家长面谈时要尽量简单明了,不要嗦;说话时,态度要客观,不要武断;对于他人的反对意见要给予宽容,不要针锋相对;倾听时,要保持专心、尊重与体谅的态度,同时注意运用倾听的言语技巧和非言语技巧等。第四,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沟通。除了传统的家访、、召开家长会等途径外,美国中小学教师的一些做法我们可以借鉴:定期发放时事通讯,告诉家长有关学校教育的情况及如何参与等方面的信息;好消息电话;教师对学生个人阶段性的简短评论,每学期或年终时发放;特殊情况卡,包括生日祝贺、节日祝贺或特殊问题等。此外,与家长面谈时要约定恰当的时间与地点等。

教师与不同文化价值观家长的沟通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良好的家校沟通,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的文化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教师与不同文化价值观家长沟通的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篇(2)

孩子是天之娇子,更是家长们的宝贝。我们为孩子们付出了很多,看着孩子们逐渐成熟的脸庞,我们有收获的喜悦,也有难以释怀的烦恼。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但孩子的教育更多的还是得依靠家长自己。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家都有烦心事。但是每个家庭也有很多教育孩子的心得和体会。孩子们在学校一起学习,取长补短,我们家长能不能也跟孩子们一样集合起来取长补短呢?根据部分家长的建议,在班主任老师的倡议下,拟于近期组织一次关于孩子教育的家长交流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交流活动的内容

(一)讨论并交流关于孩子学习上存的问题

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各科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等等;

(二)讨论并交流关于孩子生活上存在的问题

包括孩子们的个人生活自理情况,同学间的交流和沟通、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课外活动的安排等等;

(三)讨论并交流关于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校、学生与老师的互动问题

包括家长与各科老师的交流沟通方式与渠道,学生及家长与学校班主任老师、心理辅导老师的交流沟通方式与渠道,家长之间交流沟通长效方式等等。

二、交流活动形式

以网络交流为主,家长聚会交流为辅,借助家长飞信群、公共邮箱,充分发挥家委会、热心家长的作用。

(一)拟于月日晚6:00至晚10:30在QQ群里开展家长交流活动,就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话题进行讨论和沟通。

(二)根据此次QQ信群讨论的情况,及家长们的需求,确定家长聚会交流的时间、地点和形式。

三、交流活动的要求

(一)希望家长们能在本周一晚10:00点前对本次QQ信流的时间安排反馈意见。如不反馈,视同同意。

(二)我们在后面列举了一些家长反映比较集中的话题,大家可以提前准备一下。实际讨论时不用局限于这些话题。

(三)希望参加聚会交流的家长请预报名。

(四)希望各科代表的家长能就本科目的学习和复习方法做一些准备。

四、几个讨论话题

(一)学习方面

1、孩子不爱做作业怎么办?

2、孩子老马虎怎么办?

3、孩子学习不专心怎么办?

4、**科目应该怎样学习和复习?

(二)生活方面

1、孩子特别逆反怎么办?

2、孩子着迷打游戏机、QQ聊天怎么办?

3、怎样安排孩子们在家里的课外活动?

4、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

5、怎样对待孩子早恋问题?

6、怎样鼓励孩子们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活动?

(三)互动方面

1、怎样建立家长互动长效机制?

2、怎样实现家长与各科老师的沟通?

3、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平台?

新学期家长经验交流会方案范文2

一、活动目的:

1、进一步利用“家长会”这一载体,增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共同关注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活泼的成长。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学校的管理与发展趋势,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形成有效的“三结合”教育。

2、主动展现校园风貌,展示师生风采。加强沟通,调动家长参与学校、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吸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

3、通过优秀家长成功家教经验交流,努力提高广大家长的家教水平,正确有效的培养孩子,努力推动和谐教育,加强家校沟通,办家长满意教育,放心教育。(家长发言选取几点优秀家教事例、方式方法进行交流,比如如何培养孩子学习能力、自觉自制能力、好习惯好方法等)

二、活动时间:20XX年5月14日星期六上午9:00

三、活动形式:班级为单位探讨——会后个别交流

四、活动要求:

1、各班班主任和跟班教师要向学生家长讲明我校的办学思路和宗旨,要向学生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2、班主任要做好学校、少先队对纪律、安全等工作的要求。

3、各班班主任和跟班教师要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加强沟通,并认真作好记载,对家长的问题要做好解释和引导。

4、各班班主任要精心准备好家长会的发言材料及问题预设。

5、要选好家长代表发言,以便给我们学校工作做好疏通和引导。

五、活动领导组织分工:

(一)家长会领导小组

组长:于连振副组长:张宏斌

成员:张正中、张元涛、尹祚喜、于海东、张冬梅

(二)家长会分工情况

1、家长会分工负责安排:

张元涛\张冬梅(负责调度)

范莹莹(一年级)、宫丽敏(二年级)

邢艳红(三年级)、张艳丽(四年级)

苏峰(五年级)、谷雷(后勤协调)

2、摄像:李媛媛带美术教师一名

五、活动实施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发放实施方案(全体教职工、相关班主任)

(二)准备布置阶段:

1、校园环境:清洁打扫,整洁无死角。(谷雷)

2、班级准备:教室布置,家长会材料准备。(班主任、跟班教师)

3、安全保卫(纪律巡查,主要是班级家长会期间学生在操场的情况):

冉平祥、魏兆征、樊浩、姜建民

*要求重视各活动之间的衔接,每项活动负责人与参与教师全力保证活动有序地进行。

新学期家长经验交流会方案范文3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建设,提高家校工作水平,挖掘工作亮点,加强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办学规律的科学研究,配合区市"举办家长学校论文与典型经验研讨、评选、表奖活动",请各班主任和家长撰写有关论文与经验,要求如下:

一、稿件内容要求:

稿件应注重班级家长委员会工作的突出特色、创新家长委员会工作新局面、提高家长委员会工作实效,以及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以下简称"双合格"活动)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创建活动情况。

指导教师的稿件应注重通过学习和钻研家庭教育理论,参加指导培训、科研、实验等活动,本篇文章来自。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教学水平,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对家庭教育理论的深刻理解。

家长的稿件应侧重通过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家庭教育的观念更新和能力提高情况,以及学习家庭教育教材的体会和感受。

内容的中心是努力从家长培训活动、家教咨询活动、家校沟通活动、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典型个案跟踪活动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索家长学校的办学规律,使家长学校工作在科学的轨道上持续发展。

撰写的论文应紧贴家庭教育实际,观点鲜明,逻辑严密,案例典型,结论合理。

二、稿件作者要求:

作者必须是稿件的第一作者,已被评定过的稿件不得重复报送。40岁以下班主任必须参加该项活动,40岁以上班主任自愿参加。本篇文章来自。家长论文以班级家长委员会成员为主,其他家长也可参加,每班级家长上交论文不少于3份。

三、稿件格式要求: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篇(3)

关键词

幼儿教育 信息不对称 家园沟通 对策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某些参与人拥有另外一些参与人所不拥有的信息,即一方拥有对另一方的信息优势。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即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隐瞒相关信息,获取额外利益,客观上导致不合理的市场分配行为。道德风险指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利用被对方观察不到的相关隐蔽行动而使得对方受到损失的行为。

幼教服务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例如,幼儿园(教师)拥有幼儿学生无法完全观察到的隐瞒信息。幼儿园的这种信息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内容上的信息优势。在决定“教什么”问题上,幼儿园比学生、家长通常更有发言权,教学内容安排也主要是由园方做出决定。二是教育教学方式上的信息优势。在“如何教”的问题上,园方也同样占优势。学校可以以自己认为适当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学生与家长很难确切了解教育服务过程中会采取哪些服务方式。三是教育服务质量上的信息优势。幼儿教育具有差异性的特征,缺乏一个公认的质量评价标准,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认知能力,就很难对服务本身做出评价。因此,幼儿与家长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幼教服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一方面,幼儿家长出于降低信息劣势而带来的更大的潜在风险.往往寻求在相对较低的价格水平上接受教育服务,而学校则以更低的教育服务质量来回应家长的选择,导致整个幼教市场平均服务质量的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学校隐蔽信息的存在使得学校能够轻易地减少服务提供数量或者降低服务质量的方式来谋求信息租金。学校组织通过各种途径来谋求信息租金,结果只能是减少学生消费教育服务的数量或者降低其消费的教育服务质量,从而损害了广大学生与家长的利益。

一、信息不对称在家园沟通中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信息不对称综合体现在家园沟通的以下三个方面:

1.幼儿教育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这样一个局面:提供教育服务的是幼儿园,得到服务的是家长,本来市场交易是一方缴费一方提供服务,前提条件是买卖双方都能对服务的“认同”,能够评估服务到底是多少、值多少钱。可是家长将孩子入园之后,没法亲自观察、监督、判断幼儿园的服务好不好,他们只能通过询问孩子来评价幼儿园的服务质量,但是幼儿年龄小,不能清楚的表达他在园的感受、所得到的教育如何,所以,就出现了提供教育的、得到教育的、为教育付钱的是完全不同的三方,而三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并且难以互相信任或沟通;于是家长无法知道付的学费到底值不值,而老师又觉得做得再好也没人知道,反正幼儿没法判断,也没法给父母讲清楚。

2.幼儿家长的教育旨趣、教育意向通过市场中介成为影响幼儿园各方面运行的重要因素,家长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期待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对幼儿园服务价值的评价,与此同时未接受过正规幼儿教育的幼儿家长涉足、谈论、评价幼儿教育活动,并提出自己关于幼儿教育见解的现象,将随着幼教市场进一步开放,愈演愈烈。幼儿家长的这种“客串”无需太多的教育理论支持,大多源于自己的主观判断与经验,但是这种“客串”会通过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活动对幼儿教师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并潜在地改变幼儿教师的某些教学行为。这种家长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预期与实际教师教学能力构成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3.现如今相当一部分祖辈家长担负起接送甚至抚育孙子女的责任,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祖辈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看不懂幼儿园的通知、宣传板报、家长园地宣传栏等。在幼儿教师主动与其沟通的时候,教师对家长的要求、希望等信息不能直接与幼儿的父母沟通,只能通过祖辈这个媒介,然而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极易失真,老人传达幼儿园的信息可能是内容不详,甚至不传达,孩子的父母不能及时、真实地掌握幼儿园的信息、了解孩子在园情况等。祖辈家长一般比较固执,溺爱孩子,对孙辈有过度隔代亲现象,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更易加入感彩,使信息扭曲。以上原因使得家园信息沟通不畅,形成信息的不对称。

二、家园沟通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为了研究清楚在家园沟通中是如何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我们利用数学家申农及其助手韦佛在提出的沟通模型,如下图:

图一:申农沟通模型

申农沟通模型中提出了噪音概念。正是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着噪音,使得发出的信息和接受者收到的信息并不总是相同。

图二 家园信息不对称(虚线代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噪音)

由上图分析我们得出,由于在家园信息传递中存在着噪音,使得家园的沟通渠道不畅,信息失真。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噪音一:家长和教师之间有没有进行有效的直接沟通。首先从沟通主观因素分析,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沟通意识是沟通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不论家长还是教师对于沟通的必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但交流意识的缺乏影响了沟通的效果。家长和教师都存在沟通前准备不足,在表达之际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本意,在现实中表现出言不达意,沟通目的不明确。除此之外,教师与家长之间互不信任、教育观念不同、角色不同、沟通方式等因素也导致沟通不畅。其次,从客观因素分析,幼儿园是大部分教师和家长沟通发生的地方,对沟通产生重大的影响,可是幼儿园对于平时沟通时间、地点通常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在走廊里,教师除了要一边照看幼儿,一边与家长沟通,还受到喧闹环境的打扰,限制了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效果。通常家长都是双职工,他们迫于工作生活压力和日程上的安排,而很少有时间和教师沟通。此外还有一些社会因素也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家园沟通。

噪音二:在幼儿教育中由于学生年龄太小,根本不具备正常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而教育服务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和不可储存性,使得幼儿无法将教育服务“成果”供他人检验。家长无法对孩子在校受到的教育做出合理的判断,加之孩子禀赋不同导致学习能力有差异,当家长检查幼儿学习及询问在校情况时,幼儿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水平,家长可能会怀疑教师对自己孩子“照顾不周”,教师对别的孩子“开小灶”,这样会引起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不信任甚至矛盾。

噪音三:研究表明,家庭规模越小,家庭在教育上则越占优势,其父母在参与子女教育、配合学校工作上所表现的热情就相对更高。与核心家庭相比,大家庭的家长对其子女的影响和控制较难把握,配合教师工作的力度较低。目前来看,在幼儿阶段,核心家庭偏少,而大家庭较多,很多幼儿由祖辈家长看护。教师和祖辈家长之间的沟通常常会因为祖辈家长的身体状况、陈旧教育观念,和教师缺乏对于祖辈家长的理解,而产生隔阂,影响沟通。

幼儿教育想要取得成功,需幼儿园、家庭与幼儿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如何消除家园沟通中的信息不对称,促进家园关系和谐发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消除家园沟通中信息不对称的对策研究

1.家长与园方应加强直接沟通。首先,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双方要形成共同的责任均等的权利意识。家长要认识到参与子女的教育是自己的义务,热心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明确自身的义务,消除各种顾虑。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让家长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这样不仅有助于家长摆正自己的角色,明确职责,而且还能学会如何互相合作,理解和尊重对方,有助于双方的沟通。其次,园方应营造良好沟通环境,进一步拓宽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渠道。除了传统的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外,通过网络的即时性、敏捷性、协作互动性等特征,建立育儿论坛和建设、及时更新幼儿园网站,教师和家长通过QQ或者MSN等方式沟通。最后,教师加强自身素质、转变态度及沟通方式。教师的自身素质如何影响了家长对教师的信任程度。这就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视家长为重要的教育伙伴,而且教师要尊重家长的社会背景、生活经验和文化,接受不同的教养方式,主动寻求与家长沟通的机会。教师应直接与家长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直接保持联系,尽量减少信息在其他环节的失真问题。

2.合理处理家长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期待之间的差异可以转化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更可以成为提高家园沟通有效性的有利契机。有研究发现,家长和教师在儿童观、教育观、知识观、能力观等教育观念上存在差异,构建家园沟通平台就显得非常必要。园方可以通过进行家长调研、举办“家长主题”座谈会、建立与及时更新幼儿园网站等方式构建多渠道的沟通平台。

与此同时,幼儿园也应该有目的、有范围地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去,组织家长不定期观摩幼儿园的教学,甚至参与到教学中去,这样不仅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老师的辛苦,而且可以增进家长对幼儿教师工作专业性的了解。建立这种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可以化解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为家园沟通及合作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

3.在处理与祖辈家长沟通的问题上,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1)呼吁祖辈家长群体主动与学生父母、园方沟通。祖辈家长普遍与教师、园方沟通较少,而教师的精力有限,在一天的忙碌之后不可能体察到每一位祖辈家长的每一个想法和需求,祖辈家长如果能把自己的想法以及时与教师交流,同时祖辈家长应该及时与孩子父母沟通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做好园方与孩子父母之间的沟通桥梁,这样对于双方、孩子都是有益的。(2)园方应建立一个以“老”带“新”的互助团队。新任的教师在入园伊始,在处理与祖辈家长沟通的问题上往往经验不足。幼儿园领导可以不定期举办教师经验交流会,对“怎样与祖辈家长沟通”这一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和经验交流,建立一种一对一,以“老”带“新”的帮扶机制,帮助新入园教师快速成长。(3)教师与祖辈家长沟通需要耐心,并且注重沟通方式。与祖辈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需要教师日积月累点点滴滴对家长及幼儿的主动付出,只有教师主动付出才能与祖辈家长建立牢固的信任感。同时,教师也应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夯实了专业知识才能在祖辈家长在育儿方面的一些问题和困惑给予专业、科学、可行的建议,祖辈家长也就在感情上逐渐信服教师。

参考文献

[1]桂学文,娄策群.信息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应飞虎.信息失灵的制度克服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2002.

[3]张东娇.教育沟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

[4]朱琳琳.接送幼儿过程中家长与教师交流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史大胜.与家长言语沟通的策略[J].幼儿教育,2005(6)

[6]杨海丽.沟通家园同步教育的关键[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1(12).

[7]戈柔.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Jl.学前教育研究,2003(2)

[8]刘小蕊等.尊重家长权利,促进家长参与―来自美国学前教育法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8.

[9]张师辰的祖辈家长等.祖辈家长谈家教[J].山东教育(幼教版),2000(11).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篇(4)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互助互促。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因此,教师要善于沟通家长,形成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合力。下面笔者就新时期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沟通的内容

要把学生各方面表现作为沟通的主要内容,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作为沟通的主要目标,紧紧围绕以下五个主要方面加强交流、密切联系,增进彼此理解和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一)与家长沟通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情况;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习特点。

(二)与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难点和困惑、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及措施。

(三)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目标及学校建设情况,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四)向家长宣传各级各类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及教育发展思路和改革方向等。

(五)围绕教育热点问题,接受家长及社会的咨询,争取家长对学校和教育的理解与支持。

二、沟通的原则

(一)平等交流原则

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心态,与家长开展沟通交流活动。要尊重家长的人格与观点,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或建议,努力营造和谐、坦诚、友好的交流环境,让家长轻松、愉快、积极地面对学校和教师。

(二)互相配合原则

教师要树立协作意识,与家长沟通时,不能只从自身角度出发,一味要求家长配合。要把家长当做亲密合作的伙伴,站在家长的立场想问题,与家长亲切交换意见,共同商讨解决学生问题的办法。

(三)主动性原则

教师是家校沟通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实施者。各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发挥教师在家校沟通中的主导作用,主动与家长沟通,积极听取家长意见,提出学生教育的建议。

(四)差异性原则

坚持差异主义,根源在于沟通主体、沟通客体、沟通对象、沟通内容、沟通情境本身是多样化的。在与家长交谈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判断家长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方法策略。

三、沟通的形式

(一)个别沟通

1.电话联系

常用的沟通形式,长处是及时方便,简单的问题(如迟到、缺课)一说就明,效率较高,但沟通有很大局限性,不易把复杂的问题说清,效果一般。

2.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的优点是信息持久、有形、可以核实。这种沟通虽然周密、逻辑性强、条理清楚,但比较耗时,而且缺乏及时反馈。教师无法直接听到家长的意见,无法确保所发出的信息能被接收到;即使被接收到,也无法保证家长对信息的理解正好是教师的本意。

3.约请谈话

请家长在约定的时间到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告之情况,共商对策,处理发生的问题。这往往是问题发生后不得不做的补救措施。

4.适时家访

家访是教师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适时适度、恰到好处地进行家访,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之间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融洽感情,在教育学生问题上达成共识,使双方都对学生有更全面准确的了解,从而相互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教育。

(二)集体沟通

1.家校路路通、家校E通等的使用

家长平时最关心的正是学生的表现、作业、成绩等基本信息,由表及里,得知学生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可以寻求提高措施。家校路路通、家校E通短信是家校沟通的一条重要渠道。教师在使用家校路路通、家校E通的过程中,会给家长发送一些当天作业布置,生活、安全提醒类的信息;教师也会将班级取得的突出成绩,有针对性地发送给家长,与家长分享学生进步的喜悦。

2.组织好“开放日”活动

原则上每学期安排1天或2天的时间作为“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进课堂,参观学生作业、试卷、书画展等,参与主题班队会、家庭知识竞赛、亲子活动,参加听课、评教等活动,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校的工作,争取家长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精心组织好家长会

组织家长会是家校教育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班主任同家长沟通,凝聚教育合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学校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计划,并向家长提出教育的具体要求,听取家长意见,共同研究改进工作,从而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家长通过家长会,不仅能了解到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思想表现,还能了解子女所在班级其他学生的成绩与表现等,从而能更客观地了解自己子女发展水平在集体中的位置。

4.利用家长学校与家长沟通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家长普遍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老师可以利用家长学校,为家长举办各种教育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这既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又能让家长了解老师的责任感、业务水平,因而更主动、更有效地配合老师的工作,也能避免因家长与老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的差异产生矛盾。

(三)网络沟通

家长都很想从老师的口中了解小孩在学校的一举一动,但苦于找不到适合的时间与老师沟通交流。现代信息技术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多方便和快捷,如QQ群,微信群、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班级主页等,老师可以在QQ群、微信群的空间发讨论帖,把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写在讨论帖里,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们在学校表现。老师可以在论坛上、QQ群等上听到一些家长的真实声音,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学校情况。

四、沟通的艺术

(一)沟通的准备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

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家庭状况,有助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对症下药,便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在以后的各类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尤其是对那些生活困难、单亲离异家庭的学生,给以加倍的关心与爱护,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2.教师要了解家长的个性与喜欢

要想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教师需要“知己知彼”,在平时的观察和交往中做个有心人。例如,了解家长的个性,是外向型的还是内向型的,是开朗豁达的还是担忧焦虑的。对于外向型的家长,教师可以以包容的心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与之充分交流;对于内向型家长,教师适当放慢讲话的节奏,注意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引导并鼓励家长表达看法;对于开朗豁达的家长,教师可以较为直接、坦诚地与之探讨孩子的问题;对于容易焦虑担忧的家长,则要考虑孩子的问题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的压力,注意用委婉的方式和家长讨论孩子的问题。

3.教师要准备好相关材料

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作业、试卷、作品、活动时教师拍摄的照片或做的文字记录及孩子的成长档案等,以帮助家长更直观、更客观地看待孩子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书籍、文章,引导家长情绪,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总之,教师在沟通前做好“功课”,一方面可为谈话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能赢得家长的尊重和认同,从而为和谐的家园关系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4.教师要选择适宜的地点和时机

通常来讲,人都爱面子,家长也不例外,家长既需要在孩子面前有面子,更需要在其他孩子的家长面前有面子。所以教师与家长沟通时,既要注意时机,更要考虑地点,做到保护好学生及家长的隐私,以尽量让家长感到轻松、安全为原则。

(二)沟通的技巧

1.尊重是沟通的前提

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要尊重家长,要面带微笑,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家长,这样会使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事实上,一方面,我们能从家长的谈话中得到学生的大量信息。另一方面,很多家长能从老师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教师与家长结成联盟,才能共同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重任。

2.真诚是沟通的基础

与学生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你合作,有效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不管是家访还是家长来校交换意见,我们都应该立即转换角色,把自己当做家长的朋友,千万不要板起面孔教育家长怎么样,否则很难解决问题。只要老师以真诚为基础,把自己对学生的那份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觉得你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孩子,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成为一个优秀学生,并以平常人的心态,用朋友的方式与家长交谈,就一定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3.分寸是沟通的关键

老师千万不可把家长与学生等同看待。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应是平等的同志关系,班主任与家长的谈话,切忌用教训口气,而应像对待同志或客人那样用商量或交流的口气:态度要随和,语气要婉和,语态要真诚,语调要亲切,语势要平稳,语境要清楚,语感要分明,使家长一听就明,能准确把握要旨,从你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4.倾听是沟通的良药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要学会聆听。聆听也是一门艺术,与家长沟通,班主任既要主动告知学生在校的有关情况,更要能诚恳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家长提出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从你的认真聆听中,家长可以体会到你对他们的尊重,从而有利于沟通的深入;从聆听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教育态度、期望水平、价值观念等,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诊断学生问题之所在。

5.时序是沟通的策略

“哪壶先开提哪壶”,教师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可以先请家长谈谈学生在校外的表现,而后教师再谈学生校内的表现。先说说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等家长有了愉快的情绪,再逐渐提一些建议,家长会更乐于接受。可以采取“避逆取顺”的策略,避免触动对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顺情心理的策略;也可以采用变换语言或变换角度的手法叙述。

6.鼓励是沟通的目的

老师和家长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棍子将学生“打死”。老师和家长沟通应该以鼓励为主,给家长以教育好孩子的信心。所以,老师要客观地、全面地、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想方设法找出学生的几个哪怕是一两个闪光点加以赞赏,给孩子点儿掌声,增强家长的信心,就会形成教育的合力,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篇(5)

在幼儿园的家园共育中,教师与家长的融洽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幼儿园教师年轻化现象越来越显现,众多“90后”教师成了幼儿园的教学先锋。但是,许多家长在面对“90后”教师时都会抱怨“老师太年轻、没有经历、静不下心来”等等,众多的“90后”教师更是受到了强烈的质疑。要改善这一现象,就需要教师自己思考如何进行家园沟通,思考自己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所特有的优势与劣势,并学会强化优势、改善劣势,促进工作能力发展的同时,也让家园沟通的健康进行为幼儿的发展铺设一条大道。本文通过分析“90后”教师在家园沟通工作中的优势与劣势,谈谈如何有效地通过自我改善提高家园沟通的效果,使家园共育形成对幼儿发展的有效促进。

一、“90后”教师在家园沟通中的优劣分析

“90后”教师目前在很多幼儿园中都成为班级教育教学的重要力量,在家园沟通中,这股力量显现出了明显的优劣现象。

1.优势――亲近与活力的交流新感受

充满了活力、激情与创新是很多人对“90后”的看法,刚进入工作岗位的他们并没有完全受到“教师为主”观念的影响,在进行家园沟通的过程中,“90后”教师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亲和性、商议性,他们与家长的沟通是比较坦诚而直率的。在从前的家园沟通中,很大程度上都是家长在配合教师的工作,但是对于“90后”教师来讲,家园共育却真正达到了互促互进,他们在沟通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寻找适宜的沟通方式,也更愿意尝试新事物。亲近感与活力都在这些新沟通方式的尝试中渐渐形成。如:“90后”的沈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大量使用了很多现代化方式,不管是QQ、微博、微信还是电话、短信,只要是能够有效地与家长沟通的教师即尝试进行,为了给家长更好的沟通感受,沈老师还刻意地记下了不同的家长使用什么沟通比较好,这让家长觉得非常亲切。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沈老师的有话直说也给了家长很好的印象。有活力、亲切是班里很多家长对沈老师的客观印象。“90后”教师的成长空间非常大,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仅靠亲切与活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多的学习,而这些学习空间给了家园沟通更多的可能,这同样是“90后”教师的一大优势。

2.劣势――经验与专业的不信任压力

“90后”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的新新力量,大多刚进入幼儿园参与工作,经验的不足是他们在家园沟通中的最大劣势。如,在新教师吴老师进入班级工作以后,了解到其是一名“90后”教师,许多家长都觉得她没有足够的带班经验,相对的专业知识也不够扎实,在平时来园时往往都和“老”教师或班主任沟通而忽略了新教师的存在,有时候李老师恰巧不在时,家长在与“90后”的吴老师沟通时都会加一句:“吴老师,你跟李老师说……”,这些语言的出现一度让吴老师十分彷徨。这种不信任的想法让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常常受到质疑,而家长对家园共育的配合度也相对地没有那么高了。当然,在很大程度上,对“90后”教师专业的怀疑是一个不够了解下的误区,这个误区的出现给了教师很大的沟通压力,不管是家长质疑的态度、眼光还是家长在配合进行家园合作过程中的不在意,都会让教师个人对自身能力产生一定的怀疑,可见“信任”是“90后”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工作问题。

家长对“90后”教师的不信任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工作经验的缺乏确实是“90后”教师的一个劣势,但是在这样的不信任中,教师更需要尽力展现自己对幼儿的了解、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在幼儿的教育工作中,经验是重要的依凭,同时与时代共同发展的育儿知识、在爱的指引下拥有的细心、关注与责任心更是不可或缺的。在家园沟通中,教师要抱着向家长学习的态度去了解幼儿的表现,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幼儿真正的关心。有爱心、责任心,又同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家长一定会对教师充满了信任,用表现迎接看法的改变,这样一来,会大大降低家长对“90后”教师群体的质疑。

二、展现活力与专业相结合的工作能力

在家园沟通中,“90后”教师在了解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以后,就应当更好地发挥出优势,同时也要将劣势进行针对性的改善,让属于“90后”教师的活力与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相结合,给予家长不同的沟通感受。

1.展现现代化教育方法与理念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专业知识包括了对幼儿年龄段的了解、对幼儿行为的解读与解决等等;而专业技能则包括了上课的技巧、沟通的方式等等,教师应当重点提升知识与技能,在家园沟通的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专业性、洞察力,用积极、专业的语言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对教师产生信任的感觉。如,在一次亲子活动中,教师组织了亲子音乐游戏,在活动中,教师向家长说明了每一个活动背后的教育原因,同时说明了幼儿的行为背后可能蕴含的教育契机,这让家长体验了一次专业的亲子活动,让家长了解了幼儿音乐智能的发展情况。而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则单独与家长进行了一系列的针对教学中家长出现的指导问题给予建议,“90后”教师特有的活泼与直率让家长感觉亲切,而对专业知识的解读、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对自己的关注也让家长更了解了教师个人在专业方面的发展、在现代教育背景下的理念认识,这是一种非常有利的家园共育局面。

2.以专业学习促进沟通信任

每一位教师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不管在学校中,教师学到了多么深入的理论知识,不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来都是“假大空”的,“90后”教师在理论的学习中具有年轻、思维活泛的优势,教师应当勤学习、勤实践、常观察、常发问与反思,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获得专业知识的发展,才能够在家园沟通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表现获得更多家长的信任,促进家园工作的顺利开展。学习是需要在真正的运用中才能掌握的,而在沟通中真正运用的机会是非常多的。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家长接送幼儿时的简单沟通、电话访问时的深入了解、网络沟通时的共享沟通、组织活动时的针对性沟通等时候进行学习的实际运用,这些都是家园沟通的平台,教师需要把握契机,适当展现“90后”教师的风采,用良好的态度、专业的知识让家长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

参考文献: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篇(6)

和谐是现代学校发展所追求的目标,而教师之间的“和”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教师之间的“和”,会带来整个校园的“和”,包括师生的“和”,家校的“和”,也会激发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作为学校,一定要努力创造一种温馨的、宽容的工作、学习、生活气氛,让师生愉悦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2004年2月,湾头小学搬入大闸路,成立江花小学。由于学校正处于扩张时期,每年有部分教师退休和新教师加盟,新加盟的教师大多来自于不同的学校,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也千差万别,在工作中不可避免产生矛盾,产生误解。而“误解”“矛盾”往往会排斥教师之间的融合。解决矛盾的最好方式就是沟通。有效沟通必须建立在人与人相互真诚、尊重、信任的基础之上的,通过沟通达成理解、形成共识、达成统一,实现双赢。因此,学校通过讲座、录像、讨论等形式向全体教师介绍有效沟通的理念和技巧,提高教师的沟通意识和能力。我平时经常深入教师队伍去与教师交流沟通,关心教师,了解教师的需求;调整教师办公室,把分散的小办公室,合并成3个大办公室,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开展各种参观、旅游、运动、学习等有益教师之间沟通的群体活动;建立教师QQ群,增加沟通渠道,赋予教师更多的言语权。努力建立一个开放、民主、人文的沟通体系,为教师之间、教师和领导之间的各种沟通提供条件。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把沟通理念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内化成广大教师的一种情感、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作为校长,和教师的良好沟通,不仅排除了执行中的障碍,杜绝了内耗,使价值取向一致,目标统一,校长的执行力得到了真正的提升。沟通还使得我校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日渐融合。

二、沟通――提炼出学校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学校在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中逐渐积累下来的一种学校群体意识和学校气氛。因此提炼出学校的精神文化是现代学校形成办学特色的一个基础任务。

北师大张东娇教授的学术著作《教育沟通论》提出的“教育即沟通”的观点,“现代教育虽然复杂而浩大,但各式各样的沟通,特别是师生间的沟通,却是构成教育运行的最基本的‘细胞’。正是无数种、无数次沟通的有序展开、聚合和积淀,才引发受教育者内心世界的变化、发展乃至文化积淀和精神成长”。我校在小班化教育改革探索中发现,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在于班级学生人数减少了,其实质在于增加了沟通时间和渠道,师生沟通的频率提高,沟通效果增强,师生关系也和谐了。又如,中华传统文化强调“贵和”,和而不同是一种可以选择的艺术化的沟通策略,和而不同意味着求同存异,意味着取长补短,意味着事事持宽容的态度。我想这就是“和谐”的内涵,这就是“共生”的内涵。因此我们提出了学校的核心理念:“和谐共生”。这种理念尊重“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崇尚多样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教师、家长相互促进、相互沟通,“教学相长”。这个理念得到了全体教师和家长们的认同。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将“主动沟通”作为校训,作为我校全体师生的行动口号和行动策略。在精神文化的引领下,我们将打造一个温馨、多元、健康、快乐的人文学校作为学校的发展愿景。

三、沟通――满足了学生成长的需求

传统教育有一种“圆满”的心态――不留一丝空间,这种心态主宰着学校教育――教师担忧学生在校园内无事可做,因此用上课、占课、补课、考试等填充学生的每一秒时间和每一寸空间,形成繁忙而无空白的景象。事物繁忙的表象必然产生精神和意义上的枯竭,他直接带来了“学校繁荣,教育精神衰败”的沧桑感。为此,要改变这一局面,学校必须从文化高度理解学生、影响学生,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一)把时空还给学生

“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这是搞好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在长期传统教育的抑制下,学校需要有毅力、有恒心去冲破世俗观念的禁锢,真正做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因此,我们倡导教学要劳逸结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规范教学常规,要求教师做到不拖课,给学生课间的休息时间;做到不集体补课,给学生有午间活动的时间,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时间的存在――时间并不完全属于教师控制,让他们自己意识到如何亲历时间和抓紧时间。要求课余时间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操场、走廊、庭院活动,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

(二)让心灵回归自由

孩子是在自我调适、自我沟通、自我心灵对话的过程中成长的。在现实的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的感受,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最终将是:学生逐渐变得唯唯诺诺,不能说出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不能抒发真实经历的内心感受。为此2006年年初,我们开设了《亲近母语经典阅读》指导课和午间自由阅读课,要求全体师生读好书,提出“每生每年读书20本。”“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读书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通过人与人本的沟通,引导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让他们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追求美好的理想。这一课程的开设使广大学生爱上了读书,也让他们懂得和书沟通,和自己的心灵对话。阅读课程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在2008年、2009年连续两次被宁波市教育局评为“阅读明星学校”。

(三)用活动充实学习

现代学校必须具有多元化的教育观念,多元化的教育观念所包含的内容并不仅仅是多元智能理论中对人的多种潜能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人的特质,尊重人,以人文本,培养出多样性的人才,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因此,学校除了规定的国家课程以外,应大力开发校本课程,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和各种学生实践活动。到目前为止,学校设置主题活动周、“江花”课程、兴趣小组(社团)活动、专题教育与社会实践四个板块。详见学校校本课程实施安排表: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设、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张,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实了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活动,大大改善了师生、生生的人际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促进学校沟通文化的建设。

四、沟通――满足了教师发展的需求

优质的学校,关键是要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优秀的教师团队需要教师的自治和个人的主动发展,更加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同伴互动、合作文化和进取精神。教师的主动发展需要学校为他们创设温馨、宽容的工作、学习氛围,如增添生活及办公设备,让教师感到了安全感、归属感,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同时学校还积极鼓励教师在相互合作中共同提高。2008年,为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学校在语文、数学两个科目中开展了基于网络平台的323课例研究。通过两年的实践,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对话能力、反思能力和合作能力,教研组成员的能力得到整体提升。2008学年语文组被评为区局级党员示范岗,2009年数学组被评为江北区星级教研组。学校积极开展合作型的群体活动,如随机分组进行乒乓球、排球、游泳等团体性比赛,分组进行教师厨艺比赛等等,通过活动增进教师间的友谊,促进教师间的沟通等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五、沟通――满足了家校“共生”的需求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因此沟通不能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我们要求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之间的真诚沟通,只有畅通全方位、立体化的沟通网络,才能满足师生、家长“共生”的需求。

(一)校园环境促“共生”

走到校门口,稍抬头就可以看到教学楼上一排金黄色的学校发展愿景的铜字,大厅门口上方有变化的电子屏幕,大厅内有“宽容大气 合作进取”的校风宣传牌和师生的发展目标,花园的中心处有握手形状的“主动沟通”校训石雕,每天中餐必经之路上有母子鹿石雕――母子在亲密地沟通,每天进教室必经之路有――带笑脸的师生沟通语录宣传牌。每次上下楼必经之路――照片墙、亲近母语经典阅读书目。一楼长廊都是七彩长廊,每层楼都有学生的平面作品,有折纸社的展示厅,有学校荣誉的陈列柜。班级内的后墙都去掉了黑板,取而代之的是整幅的“沟通生态墙”。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让学校的走廊、墙壁、庭院、操场等场所都具有教育意义,并且这一切的营造都是围绕学校文化的精神,站在文化发展的角度进行创意设计。校园环境不仅对学生、教师有教育意义,并且我们经常通过家长会、家长接待日等形式,邀请家长到学校参观、浏览,让家长也认同我校的文化,以达到“共生”之目的。

(二)沟通平台促“共生”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家长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学生家长对学校发展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因此学校必须搭建多通道、立体化的家校交流沟通平台。五年来,学校通过温馨服务卡、学校网站、教师OA系统、校讯通、QQ群、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教育议事会、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长、社会的沟通。2006年我校推出了温馨服务卡,把学校教师、校长的联系方式做成一张名片,每学年一次发给全校学生,方便家长和校长、教师之间沟通。今年,学校网站荣获了江北区中小学校园网站评比一等奖,我们认为获得殊荣的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活动都在网站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及时放到网上,让更多的家长了解了学生的动态,让家长感到学校对学生的重视。我校教师始终以真诚、尊重、信任的态度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与家长沟通,达到相互理解,实现双赢。

(三)沟通活动促“共生”

要有效推行沟通文化,师生、家长的沟通意识和能力要同步、共同提高,因此,学校通过读书、论坛、实践等形式,来提高教师沟通技巧。2009年下半年,学校开设了小学生沟通教育课程,编写校本课程,利用每学期两次的时间,采用小班互动体验式的教学形式,学习关于沟通的理念、知识、礼仪、技巧,关注学生的生命意义,培养学生从容自信、善于表达、乐于沟通的健康心理品质。学校通过学校文化讲座、发放沟通资料、推荐沟通书籍、专家讲座、家长论坛等形式,提高家长们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

学校文化活动需要师生参与,也需要学生家长参与,提高学校文化的活力和意义。因此,我校的很多活动都有学生家长的参与,像春游、运动会、文艺演出、学生成果汇报等等。例如,今年的学生社团成果汇报演出,我校邀请了近200名的家长参与我们的活动。学校也利用传统节日积极为学生和家长搭建沟通桥梁,如今年的母亲节前一星期,学校发出了号召全体同学参加“我为妈妈做道菜,传递我的爱”的活动,在5月7日学校举行3-6年级的学生厨艺比赛,活动情况用“妈妈感言、我的作文、照片、视频录像”等方法记录下来,反馈到学校与同学一起共享爱的喜悦。活动统计有450位学生参与了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很多家长在妈妈感言中表示感谢学校的这次活动,为亲子沟通创造了很好的途径。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篇(7)

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与家长沟通,就是要积极寻找相互沟通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提高教育质量,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这里的沟通,是指在孩子发展与教育上,家园双方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以求全面了解孩子发展的情况,在教育上取得共识,从而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教育。那么,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找到家园共育的切入点呢?

1 寻求策略性、艺术性是家园共育的重要方式

1.1 做好准备工作

要及早告知家长谈话的时间、地点与内容,征得家长的同意。在谈话前,教师要汇集、查阅这个孩子各方面发展情况的材料,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事例。实际上,这项准备工作在孩子入园后就已开始。

1.2 营造宽松的气氛

有些家长,对谈话会感到拘束、不自在,所以,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的气氛,比如:先倒一杯茶,说一些孩子和班上有趣的事。在交谈时也要自然一些,显得亲切,像开始时可先问一句:“孩子近来在家怎么样?”这样的问题家长好回答,从而能自然地进入交谈。

1.3 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

教师切勿以专家自居,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教训家长,不要发号施令似的老是说“必须”、“应该”怎样,更不能责怪家长,要尊重家长,多倾听家长的话。教师提出共同促进孩子发展的措施时,宜采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家长的意见。有时讲话注意一些艺术,既有利于给家长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环境,也有利于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

1.4 谈孩子缺点时要注意方式

对孩子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全面,既要肯定优点与进步,也要真诚地提出不足之处。在谈孩子的缺点时,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如果与家长很熟悉,可以说得直率一些。有些家长自尊心强,把谈孩子的缺点视为对自己的批评,感到有压力。所以,教师特别要注意方式,不要用“迟钝”、“调皮”等字眼来形容孩子,以免家长听了不舒服。

1.5 交谈时不要谈及别的孩子

与家长不要谈论别的孩子,也不要随意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说长道短。因为这样做会使家长产生疑问,不知老师在别人面前怎样说自己的孩子。

2 教师的耐心辅导、科学的育儿方式,可以增进家园关系

2.1 善于倾听家长的叙述,不要随便打断、反对家长的讲话。当家长说完后,教师可进行不同方式的辅导。如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一紧张就会出现“口吃”。教师可对家长提出如下建议:一是丰富孩子的词汇,丰富的词汇是孩子流利表达的基础。二是不要强其所难,以免孩子产生心理压力。三是不要要求太高,要根据孩子的言语发展规律和特点学说话。

2.2 注意方式方法、教育家长不能一味的对孩子溺爱,甚至放纵。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时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当,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教师是有一定育儿知识的专业人员,遇到问题应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

3 掌握基本原则,在多姿多彩的方法中体现共识

3.1 利用室内活动时间进行记录

如:每学年开学初,我们都要接一个新班。由于家长对老师不了解,所以关注的一般都是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即吃的怎么样,水喝的多不多,中午睡觉了没有等等。根据家长的需求,我们指导幼儿制作了一张生活卡,贴在楼道里。内容包括:今天我吃饭了、今天我喝水了、今天我大便了,今天我睡觉了。指导幼儿利用室内活动时间进行信息记录。这样,家长就能利用接送孩子的短暂时间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又因为是孩子们自己记录的,孩子们还可以向家长解释,从而让家长了解的更清楚,更真实。

3.2 认真观察幼儿、有的放矢的促成家园沟通的共识。随着时间的流逝,家长关心的重点就转移到幼儿的发展进步上了。这时的沟通需要老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对幼儿各方面详细的了解。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强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幼儿,熟悉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进步及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家长们职业、性格、文化修养以及教育观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沟通的方法。 对观念陈旧的家长沟通,我们直接给与教育措施,他们就很难接受,所以,我就直接向他们反映幼儿的学习效果,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孩子掌握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把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慢慢渗透,逐步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高,具有相当程度教育观念的家长,我先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再在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上指导家长。

4 教师应通过多渠道,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沟通升华情感

4.1 家长委员会

我们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幼儿园大型家园共育活动,可请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制定方案并一起组织实施。还可通过家长委员会真实了解家长们的心声。

4.2 家长辩论会

以往的家长会多以老师说教为主,家长兴趣不大。我们可以改变老的形式把家长会改为家教辩论会。老师举出几个班上幼儿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以家长为主,让家长分析讨论,各抒己见。在激烈的辩论中,家长们更新教育观,对照事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产生学习和参与各种教育活动的兴趣。待家长们发言完毕,教师再有的放矢的发表意见,表明观点,介绍经验,其效果事半功倍。4.3 家长园地

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似乎已习惯于用更多的心思来设计栏目、寻找内容,而忽略了家长参与的深度与广度。我们为什么不准备一块小天地,将家长请到家长园地中来。如“夸宝宝”栏目可写孩子在家的表现;“我的育儿心得”让家长畅所欲言;“我的问题”可写上家长的困惑等等。家长园地不能只是教师唱“独角戏”,要调动家长积极参与的兴趣,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搭起一座彩桥。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41-03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这句话强调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要善于与家长沟通,进行有效的家校联系,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赢得家长的信任,学生的理解——有效家校沟通的基础

1.用尊重、真诚、专业赢得家长的信任。班主任只有赢得家长的信任才能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而赢得家长的信任的首先是要尊重家长。平时与家长沟通,对家长的称呼要得体,要记准家长的姓名、职业及家庭基本情况;语气要平和、热情、真诚,尤其是在学生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与家长沟通;沟通时间尽量选择家长下班以后的时间,不影响家长平时的上班、休息,让家长有足够的时间与平静的心态和教师交流;在对孩子作出批评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因为每个孩子是家长心中的太阳。其次态度要真诚,每一次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真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着想,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教育方法,耐心细致地解答家长的困惑,每时每刻保持微笑,用真诚和爱心换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了解家长、理解家长,为孩子的每一点点进步感到欣喜,为孩子的每一点失误而着急。再次,能不能赢得家长信任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当家长切身体会到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如家长在教育子女遇到困难时,班主任能给予适时指导,解决家长的难题,那么家长毫无疑问就会信服我们,而且这种信任是一般事件无法的。班主任在平时要善于利用家长会、电话等途径,充分展示班主任的形象、素质和能力,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2.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班主任进行家校联系时,不要让学生认为老师又要告状了,应该让学生知道,和家长联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其成长和学习。想想自己处于学生时代时是多么渴望老师对我们的理解,总是高呼:理解万岁!现在回忆起来那种理解,其实最需要的就是和班主任之间以朋友身份的沟通,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方面,可以和班主任像朋友一样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得到班主任的理解和赞同。因此,平时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多进行一些朋友式的交谈,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那么学生也能正确理解家校联系的真正意义,即使指出学生的错误,批评学生的缺点,学生也会把它看成是一种“赏识”,一种“督促”,从而发出感激之情,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针对实际,拓展互通渠道——有效家校沟通的桥梁纽带

1.班级博客——家长的“网络学校”、家校沟通的新阵地。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可教育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家长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凭着自己的美好愿望,根据自己孩童世代的感受或眼下大家所热衷的“教育模式”一厢情愿、自以为是地指导孩子做这做那,不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不了解孩子能否接受、是否快乐接受,而强迫孩子、压迫孩子,最终陷入家庭教育的误区,导致家长的话孩子不听,孩子的心思家长不懂。面对家长这种“有心却无力”的状态,我们教师在教育好孩子同时,更不能忽视教育好孩子的家长。因为家长的成长,家长观念的转变,家长素质的提高,最终会促进孩子健康和谐的成长。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在网络上创建属于班级自己的博客,每天更新学校、班级动态,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每天上传或转载一些经典博文,为家长们介绍一些最实用、最前沿的家庭教育文章,供家长们学习,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规律,发挥教育的最大潜能;有关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学习的不同情况的一些学习方法经验介绍的好文章,也可发到班级博客中与大家一起分享,方便家长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孩子解除学习上的烦恼,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等。班级博客是向家长传达学校信息,记录孩子成长足迹的好平台,更是向家长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前沿的教育思想的好窗口,也是家长们一起交流家教经验,共聊育儿话题,分享成功教子经验的好阵地。在班级博客中,通过家长和老师们的真情留言、经验分享、评论回复等多种方式,促进了家校沟通。可以说,班级博客是家长的“网络学校”,使家长快速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也是家校沟通的新阵地。

2.校讯通——家校沟通的好帮手。校讯通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沟通渠道,它的普及利用,极大地方便了学校老师与家长的沟通,特别是方便了班主任与家长的相互联系。学校有什么事情、什么通知可以直接通过校讯通发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情况,譬如五一放假学校如何安排,哪几天放假,学生放学时间几点,返校时间是什么时候,假期作业有哪些,需要家长注意什么问题等,都可以通过校讯通发给家长,方便家长及时做出妥善的假期安排,配合老师完成督促工作,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安全。每次学校组织的大型考试成绩、单元测试成绩都可很方便地通过校讯通及时发送给家长,并给出班级总体情况分析、各学科情况分析,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及时做出反馈,帮助孩子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指明后阶段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也可以将孩子近期在学校表现,如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听讲情况等通过校讯通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每到过年过节时,还可利用校讯通平台,给家长送去温馨的节日问候,拉近教师和家长的心灵距离。校讯通既方便又快捷,既可以和全班同学的家长发送信息,也可以单独对某个或某几个家长发送信息,比手机短信方便又省钱,真是家校沟通的好帮手。

3.家长QQ群——家校沟通的新形式。传统的家长会一学期就一次两次,各行各业的家长为生活而忙碌奔波,很难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集中那么多家长参与家长会,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且家长会多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性互动,家长被动参与,家校互动受到很大的局限。因此,建立班级家长QQ群,可以尽情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关于孩子的性格脾气、孩子在家的习惯、家里发生的事情、孩子的情绪变化等都可以和班主任交流,促使班主任及时了解孩子情况,在遇到事情时能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什么困惑、难题,家长也可以和班主任讨论、交流,寻找对孩子成长最有益的好办法,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对症下药,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佳。同时也可和其他家长一起探讨、交流孩子的教育心得,分享教子经验,促使家长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尤其是一些优秀家长、成功家长的经验、做法,值得在QQ群里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家长借鉴、学习。班级家长QQ群的建立,给教师和家长们提供了一个方便相互交流的平台,不仅家长能积极参与进来,教师也方便与各位家长联系。如果班级里出现了什么问题,班主任可以发个信息通知家长某个时间到QQ群里集合讨论,召开网络家长会,避免某些家长因工作忙碌或出差而不能到校的问题,保证了家校交流的及时有效,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语音、视频会议,免除了时间、地点的束缚,免除了双方打字的麻烦。班内有问题孩子需要个别对待时,班主任也可以利用QQ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力争统一思想,寻求最佳的教育方案,引导孩子走出成长的低谷。

4.电话联系——家校沟通的便捷方式。随现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手机、电话已经进入家家户户,它在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也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方便、快捷是电话联系最大的特点,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拨打电话,联系家长,让教师、家长双方能及时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行为的动态,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教育孩子的好办法。目前电话联系还是家校沟通的主要方式,在学校家访情况登记表上看到的,70%左右的家访是电话家访。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电话联系仍然发挥着其他家校联系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

5.传统家访——家校沟通的重要保障。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方式多种多样,随着通讯和网络为家校联系带来诸多方便,传统家访还有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其实那些不到家的家校联系,永远无法代替传统家访的作用。“央校”校长李庆明说:“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现代家校联系方式一方面缩短了家校的时空距离,但同时人与人之间一种真实真切真情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了。因为现代家校联系滤掉了许多语言无法传达的信息,这对于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感情是一个不小的缺憾。”真正的教育以情动人、以情暖心,家访到家,一方面让学生获得一种尊重感,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处在同一空间,谈论的焦点与重点集中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思想动态上。教师放弃休息时间,不辞辛苦地到家里是为了让孩子及时改正缺点,督促孩子进步,家长和孩子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家长更愿意配合教师工作,孩子更愿意听老师的话。因为在“家”的环境里,容易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叫作“亲情”。有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氛围中会迎刃而解。这就是传统家访的魅力所在,这就是其他家校联系无法替代的原因所在,传统家访虽然传统,但并未过时,恰恰相反,家访到家才是家访的真正含义,家访也只有到家才能体现出家访的真正目的,传统家访才是家校沟通的重要保障。

总之,无论何种家校沟通方式,都是为了实现家校合力的目标。班主任要善于运用各种家校沟通方式,尽可能发挥各自所长,调动家长积极主动参与,让家校沟通更有效,让教学教育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张咏梅.把家校沟通当回事[J].中华家教,2011,(10).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篇(9)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家校合作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小学家校合作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本文从学校、教师、家长等三个层面分析目前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前不断深化的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出具有实践价值的应对措施,切实调动家长和教师的积极性,形成教育合力。

一、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

1.对家校合作的研究不够深入。学校管理者对于家校合作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没能形成由理论到实践的完整体系。

2.对家长的培训不够全面。学校缺乏对家长进行全面培训和指导,使家长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权力和义务,缺乏主动性。

3.对教师的指导不够细致。许多教师误认为家校合作是搞形式、加重负担,学校没有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没有做好对教师的动员和指引,导致家校合作活动形式僵硬。

4.工作制度不够规范。教育主管部门对家校合作工作缺乏监管,没有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对家校合作的活动内容、参与程度、沟通情况等进行指导。

5.家校沟通渠道不够畅通。学校大都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进行家校沟通,没有把家长作为教育决策的自愿参与者,家校合作只停留在最简单最初级的层面。

(二)教师层面

1.缺乏对学生成长的全面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点和与家长联系的重点往往都是学生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方面健康成长的关心。

2.缺乏对突发事件的沟通方法。对于孩子出现严重问题等突发事件不能及时主动地与家长沟通,错过对学生教育和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最佳时机。

(三)家长层面

1.参与家校合作活动不积极。部分家长参加学校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但觉得目前的家校活动不能满足对子女教育的需要,希望学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2.对权利和义务认识不明确。有的家长不清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地位是平等的,没弄清自己的权力和义务,以为家长参与只能服从学校需要。

3.家长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只负责给孩子做好物质保障,教育是学校教师的事;有的只关心孩子智育发展而漠视德育发展;有的因文化程度不高不敢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

二、家校合作的应对措施

(一)教育行政部门方面

1.成立专业研究机构。借鉴国外经验,成立专业研究机构,对学校教师、家长参与的方式、程度等进行可行性论证,形成有效方案、实施计划并及时总结归纳家校合作的经验和不足。

2.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设立专门的机构监督和管理家校合作工作,切实保障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权利。

3.设立专门的教育课程。教育的主管单位开设专门的课程,对教师开展家校活动的相关培训,宣传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使教师了解家长应有的教育权利,与家长成为合作伙伴。

(二)学校方面

1.加强教育实践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聘请专业科研机构的专家参与指导,组织教育专业人员结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实践研究。

2.建立健全家校合作制度。明文规定学校、教师、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良性运行机制,建立监管机构,保障家校工作的有效推进。

3.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学校给予正确指导,引导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随时与教师联系,让教师与家长成为合作伙伴。

4.强化对家长的培训。通过亲职教育、课程培训计划等,使父母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孩子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以便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三)家庭方面

1.明确参与的权利与义务。家长明确自己的权力与义务,克服心理障碍,把学校教育当成自己的事,成为学校的合作者。

2.提高参与的主动性。在家校合作活动中了解学校教育现状,获取学生教育的信息,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积极向学校建言献策,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3.努力提升个人素质。家长应加强教育方式方法的学习,提高教育能力,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和引导孩子。

【参考文献】

[1] 马忠虎. 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

[2] 张希希. 美国“家长参与教育”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1996,5.

[3] 岳瑛.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J]. 班主任之友,2002,(2):14-15.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篇(10)

关键词:幼儿教师;家庭教育;沟通技巧;家园合力

沟通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人们进行心与心交流的主要途

径,通过沟通,我们能够对彼此的思想以及爱好等进行了解,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家长是幼儿教师教育重要的伙伴,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够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对达到有效的育人合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就是工作成功的基石。

一、巧妙运用语言,发挥表扬的价值

在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谈论的内容无非就是关于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每一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所以,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投其所好,这样才能与家长顺利进行沟通。并且在开展沟通活动前,必须对幼儿家长的年龄、职业状况、教育理念乃至家长的近况等做详细调查了解,然后选择有针对性的沟通方式和沟通内容。对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家长,教师应尽量采取浅显直白的话语和家长沟通,不要用一些深奥晦涩的词语,以免引起家长反感;而对一些性格急躁的家长反映幼儿情况时,应控制好说话的语气、语调,不要夸大事情的严重程度,以免在一开始就引起家长焦虑,不利于沟通。

二、丰富沟通方式,达到多效沟通

1.开展家长会

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有效沟通的重要手段,为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此,应定期组织,积极召开。由于很多幼儿长期在外务工,一般很难有时间来开家长会,因此,可以安排在年初或年底,争取大部分外出工作的家长都能参加。

2.建立班级博客

为了能够让家长及时直观地关注到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在幼儿园的表现,班主任可建立班级博客。在博客上,教师经常贴出和更新班级日志,学生的制作、作业、作文、活动照片等,让忙碌的家长,也能有时间、有机会看到孩子的点滴成长与进步,分享教育的喜悦。

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篇(11)

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危机期”,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会发生一系列的显著变化。而这些生理和心理的特殊变化使得学生面临一些性心理健康问题。性话题本身是一个教育话题,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此阶段学生的特殊心理活动,同伴沟通比代际沟通在学生性话题谈论中更普遍存在。

处于高一的学生,正经历青春期中的“接近期”向“依恋期”的转变。“依恋期”大约从十五六岁开始,此时学生的性生理发育完成、性机能也日趋成熟,产生望。他们对恋爱十分向往,渴望接近异性,有一个异性对象。这个时期青少年性的自然性与性的社会性构成了一对矛盾,即生理上性的成熟产生了强烈的性要求,但由于他们尚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社会和家庭都要求他们继续长知识、长身体,进一步社会化。在此阶段,社会、家庭对女生的社会性别角色要求明确,与男生的性别角色差异区分显著,此外,女生的性格特点较男生更内敛,其性心理特征更具有隐藏性。

在同伴性话题沟通中,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沟通对象的选择上都趋于一致。大一新生性话题沟通对象研究中女生与朋友谈论性话题比与母亲谈论得更多;性活跃的学生比禁欲的学生讨论性话题更为频繁;与朋友谈论性话题是了解和性信仰的重要途径(Eva S Lefkowitz,2007)。

我国上海市19 区县38 所大中学校在读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当学生有心理问题时,43. 3% 的学生选择与朋友倾诉,只有21. 7%学生会找心理咨询机构咨询,19. 1%的学生会做自我反省,15. 8% 的学生自行找书学习解决(傅伟忠,2005)。另据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调查显示(1997):独生子女目前最好的朋友依次为:同班同学、母亲、同校同学,其中同班同学占 80. 8%。此调查表明,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更倾向于与同伴进行沟通。中学生更愿意与同伴之间进行性话题交流,并且同伴交谈是青少年形成性观念的重要因素(龚爱群,2012;陈敏燕,王进鑫,2012)。

因此,本研究旨在用质化研究方式,对高一女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现状进行探讨,主要探讨高一女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现状和性话题沟通的影响因素。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以珠海市重点高中高一女生为研究对象。访谈对象选取高一女生20人,其中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均为10人。

2.研究工具

自编半结构化访谈提纲,维度划分:

(1)性话题沟通态度,如:同伴愿意和你谈论性话题吗,你自己愿意和同伴谈论吗等。

(2)性话题沟通动机(原因),如:什么情况下会和同伴谈论性话题,为什么选择和同伴谈论等。

(3)性话题沟通频率和内容,如:一般什么时间会和同伴谈论性话题,一般谈论什么内容等。

(4)其他,如:获取性知识的途径。

3.资料收集与数据整理

(1)访谈过程的控制

由于本研究访谈过程涉及隐私,访谈前向受访者说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以征求受访者同意,与受访者协商选定访谈时间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进行访谈,以确保访谈过程不受外界环境打扰。在访谈进行前向受访者征求录音许可,并申明访谈者会遵守自愿和保密原则,访谈录音仅供研究者研究所用,不会向外界或者在研究者论文成品中透露个人信息。

(2)访谈数据整理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的进行访谈材料分析,所以访谈材料的收集和分析是同步进行的。并且,本研究采用分析质性资料使用NVivo10软件进行编码。步骤如下:

①对访谈录因、访谈笔记进行整理,做资料转录,形成电子版。

②阅读资料,并且对资料使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③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

④对编码数据进行列联表分析。

⑤得出研究结论

二、研究结果

从质性研究分析中看出,20名高一女生,25%女生上过除生物课以外的性相关课程。学校教育中学生仅通过生物课上学习性知识,而生物课本中的学习内容仅仅是人体结构表层知识,如男性与女性的内部生殖结构以及胚胎的形成。在与家人谈论过的性话题中,有35%受访者表示没有与家长讨论过任何性话题,学生与家长谈论性话题的比率占65% (见表1)。

为了了解同伴性话题沟通的总体情况,对质性研究进行量化分析,对话题沟通动机、内容、态度,获取性知识途径,家长对“性”的态度,学生对“性”的认识这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差异分析。

1.性话题沟通动机

性话题沟通动机主要有4类,其中每一类动机通过分析得出提及频数。

为了进一步分析受访者提及频数在4个沟通动机中是否有差异,对提及频次进行列χ2检验(见表 2)。

分析结果表明,受访者提及频数在4个沟通动机中有显著差异(χ2(3 )=10.91, p

2.性话题沟通内容

性话题沟通内容主要有4类,其中每一内容通过分析得出提及频数。分析结果表明,高一女生与同伴谈论性话题的内容,主要是有“生殖” “性与生殖健康” “人体发育” “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这4类话题,各话题谈论无显著差异。

3.性话题沟通态度

性话题沟通态度主要有2类,其中每一类态度通过分析得出提及频数。为了进一步分析受访者提及频数在2个沟通态度中是否有差异,对提及频次进行列χ2检验(见表3)。

分析结果表明,受访者提及频数在沟通态度上有显著差异(χ2(1 )=10.10, p

4.性知识获取途径

性知识获取途径主要有6类,其中每一类途径通过分析得出提及频数。为了进一步分析受访者提及频数在6个获取性知识途径中是否有差异,对提及频次进行列χ2检验(见表 4)。

分析结果表明,受访者提及频数在6个获取性知识途径上有显著差异(χ2(5 )=16.67, p

5.家长对“性”的态度

家长对性的态度主要有2类,其中每一类态度通过分析得出提及频数。分析结果表明,家长对性的态度上,家长开明与保守的态度无显著差异。表明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性教育重视,对性的态度不再如以前般保守、避而不谈。

6.学生对“性”的认识

学生对性的认识主要有2类,其中每一类通过分析得出提及频数。分析结果表明,受访者提及频数在对“性”的认识上无差异。

三、讨论

1.高一女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现状

(1)性话题沟通态度。中学生更愿意与同伴进行性话题交流,并且同伴的性观念对学生有正影响作用。同伴与学生自身处于同一心理阶段,并且经历相似,更能引起自身与同伴的共鸣(傅伟忠,2005;龚爱群,2012;陈敏燕,王进鑫,2012)。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同,在现今社会的教育背景下,家长更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部分家长对性的态度导致学生无法开口与家人谈论性话题。

(2)性话题沟通动机。本研究表明,高一女生谈论某类性话题的动机主要有3种,包括:与自身相关、性知识的求知欲和认为掌握性知识是重要的。而她们不谈论某类性话题的动机主要是认为此话题与自己无关,距离她们的生活比较遥远,也就无需谈论。通过列联表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主要动机之中,以学生对性知识的求知欲和认为性知识的重要性这2种动机为主,表明,学生愿意涉及某类性话题更可能是存在这两种动机产生的行为。

(3)性话题沟通内容。中学生与同伴性话题沟通话题主要有:、艾滋病、避孕、爱情以及怀孕等话题(刘薪,2012)。在本研究中发现,68%的受访者与家人谈论过性话题,其中85%的受访者与家人谈论的性话题停留在“月经”、“青春期恋爱”和“”这类话题;此外,仅有27%的受访者曾接受过除生物课以外的性教育内容学习。高一女生与同伴间谈论过的性话题主要有:男女生身体结构、月经、、避孕、怀孕、艾滋病等话题。这与刘薪研究结果相似。其中,月经、同性身体结构讨论最为普遍。表明,被试的性话题沟通内容相对单一,多数谈论与自身密切相关的话题,这除了有学生自身对性的认识的原因外,还有就是整个社会背景下,性是一个难以公开谈论的话题,学校、家庭也对性教育的忽视,导致学生更羞涩于主动谈论。

(4)性知识获取途径。青少年性知识主要来源于同伴(王丽,2009;赵夕春,2005;,2007),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学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有6个方面,包括:家长、同伴、学校教育、电子媒体、书本、生活所见。研究者把这6个方面划分为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从中看出,学校教育所占的比例很小,而非学校教育占了大部分的比例,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同伴和家长获取性知识。从而也表明了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对学生获取性知识有一定的意义。

2.高一女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的影响因素

(1)学生对“性”的认识。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与受访者对“性”的认识有显著相关。如受访者经常与同伴谈论性话题,包含、避孕等方面的性话题,受访者自身对于谈论这些话题是很乐意的,所以在访谈过程中表现得积极、愉悦。而有的受访者对“性”的认识是片面的,从而不愿意谈论特定话题,甚至是有抵触心理。有的受访者因自己的朋友发生过而受到伤害,认为性知识应该成为普及教育的一部分,谈论性话题是可以提高对自己的性保护。

(2)家长对“性”的态度。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与家长对“性”的态度有显著相关。家长对性的态度对学生对性的认识产生一定的影响(赵雪,2012;赵冬艳、王争艳等,2007;耿瑞瑾、谢雪妮等,2013),这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相似。家长对性的态度、观念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对性的禁言,或者在学生提及性话题时出言责骂,导致学生对性产生不好的想法。因此,学生在同伴间进行性话题的态度上会有所不同。有个别受访者在访谈的一开始就言明拒绝谈论“”等性话题。通过深入访谈发现受访者家长对“性”的态度是很保守的,受访者曾经因为在商场不小心错把当零食而深深受到家长的责骂。家长对性的避忌,影响了受访者对性的认识。导致受访者很抗拒性话题。而有的家长经常向受访者普及性知识,在访谈过程中,受访者对于访问者的问题也回答自然,没有觉得不好意思。家长对“性”的态度和学生对“性”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谈论性话题的意愿产生影响。

四、结论

本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高一女生与同伴间谈论最多的性话题主要有:生殖、性与生殖健康、人体发育、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

2.高一女生沟通动机以学生对性知识的求知欲和认为性知识的重要性为主。

3.高一女生性话题沟通对象以同伴为主。

4.高一女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以同伴为主。

5.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的影响因素有:学生对“性”的认识、家长对“性”的态度。

五、建议

个体的成长,首先接触到的受教育场所就是家庭,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家长对“性”的态度影响学生对“性”的认识,而这两个因素对高一女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产生影响。可见,家庭对高一女生性教育启蒙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学生能否得到科学的、正确的性知识,学校性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因此,本研究为家长、心理教师提出以下建议。

家长

1.家长自身树立正确的性认识、性价值观。业余时间,可参考关于性心理的书籍,如格雷・F・凯利编写的《性心理学》、胡佩诚主译的《人类性学》等。

2.家长要做好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性教育,可参考: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编写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

心理教师

在访谈的过程中,受访者表示,她们上课时老师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无非就是讲授法,老师不顾学生是否在听课,一味的埋头照着PPT苦读。本来“性”在学生耳中已然是敏感话题,每每讲到性话题,学生在台下就会哄堂大笑,有些女生甚至会略显尴尬。而教师的讲课方式,恰恰给学生灌输老师也不愿意讲性话题的观念,学生对性话题更为尴尬。

1.采用同伴教育的交流方式。教师对通过一对一或团体辅导的学生提供科学的资料和准确的信息后,让这些学生在同伴中开展有关性知识的各方面内容的讨论和活动,成立性教育分享、交流小组会,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引导同伴交换观点和意见,对可能发生的情境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法,通过同伴间的互相影响,来加强她们的性教育知识普及,优化学生的性认识,形成独立的、科学的性价值观。

2.其教育的内容可参考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编写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性知识的引导和教学。

3.教师在与学生性信息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性”不是单纯的表示、生殖器官,它从外延到内涵包括人体发育、性解剖和生理学、生殖、避孕、文化、赋予的人权、性别角色和性别平等、待等等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建民,尚燕杉,张红军.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新概念[M].人民出版社.2001.9.

[2]刘薪.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现状调查[J].学术探索,2012,10:73~75.

[3]赵雪.高中生性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2:79~80.

[4]王丽,楼超华,王筱金,刘宁,高尔生. 家庭及同伴因素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影响[J]. 生殖与避孕. 2008, 28(10):612~616.

[5] ES Lefkowitz,G Espinosa-Hernandez.Sex-related communication with mothers and close friends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J].Journal of Sex Research.2007

[6]傅伟忠. 4007 名大中学生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的现状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

[7]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课题组.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报告[J].青年研究,1997,(6).

[8]龚爱群.中学性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9]陈敏燕,王进鑫.社会转型期青少年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调查[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63~66.

[10]刘薪.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2.08,Vol.25 No.8

[11]郑夕春.当代大学生性观念与性道德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5,09:56~59.

[12].普通高中实施性教育的初步尝试[D].东北师范大学,2007.

[13]王争艳,赵冬艳,雷雳.亲子性话题沟通风格对青少年和性态度的预测:依恋的调节效应[J].心理学报,2007,06:1063~1073.

[14]耿瑞瑾,谢雪妮,韩云涛,朱敏,焦锋.昆明市大学生性健康知识情况及信息来源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09:38~41.

[15]王丽.中国青少年性生理及性心理研究状况[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