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2-02-21 15:27:20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篇(1)

一、改善学习被动性,调动学习主动性,加强沟通能力,改善表达障碍

处于高中期阶段的学生,是将叛逆特性发挥的最淋漓尽致的年龄,如果教学方式是受排斥的,是让高中生处于被动受学的,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甚至受社会不良风气所染,怕求学好问被身边不爱学习的朋友孤立,甚至嘲笑。多媒体教学的第一项优势不仅表现在改善学习被动性,调动学习主动性,而且加强沟通能力,改善表达障碍。这种多媒体教学将文字,画面音频视频等用科技结晶完美的凝结在一起,多媒体声情并茂,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盛宴,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同学的兴趣,有了兴趣对学习的被动转化成了主动,使学习成为一种效应。而且多媒体与语文的整合,大幅度增加了互动环节,这不仅仅是作为师生,也是作为同学与同学之间沟通的渠道,敢说话、敢表达,真正促进心智与专业知识一同成长的双赢效果。

二、师生角色换位,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由老师作为主导带领学生摘取知识的果实,老师摘取,学生得到。这种方式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学生只懂得应该获得知识果实,却不会摘取知识果实,这种过分的依赖行为是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而导致的,所以在这一点上,整合多媒体的应用做到了完善。它通过现代科技教育手段以丰富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在学生面前塑造出了一个更佳的学习天地。在这主体氛围强烈的环境中,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综合能力,选择适合自己领域的教材进行选修,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知识去了解自我想要什么,然后实践是否适合自己,使整个选修学习中生成一个完善的学习体系。而不是被动地把一切交给老师实践,认为自己只要遵循老师的安排就是听话的好学生这种错误观念。老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个选修体系,为学生做一个参谋长给予宝贵意见,去指引,根据自身能力引导其走向正确美好的学习道路。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主导权,树立主导意识,这样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知识传播受益,还能通过自学的方式获取知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网络,真正做到知识双渠道吸收。

三、跨越课文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的导入阶段,导语的设计充分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语设计得好,学习兴趣也会受到激发,并潜意识地想要进行下去。多媒体在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一关节,可以说面面俱到,举个例子:如果将鼠标轻轻点击提前设计好的文字,可以出现新颖的图片动画,如点击“魔幻”这个用语言无法准确言传的单词,就会出现一组唯美的神奇的色彩丰富的烟雾图片,这种无法言喻的景象,可以很轻松地将学生的好奇心全部激发到临界点,使其气氛高涨、欢呼鼓掌,这样主动意识自然就提高了,有了问题,就会主动去寻找解决途径。

在教学的初期,最重要的是灵活运用多媒体资源,使学生在智慧的结晶中充分发挥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运用此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一定得到提高。

四、明确背景,突出课文核心

俗语说,熟读三遍其义自现。从这句话的分析可以得出,对文章的理解在语文上的重要性有多大,语文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理解课文上,而时代背景对语文来说更是需要理解的重点,只有理解课文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掌握课文知识,对课文理解得更透彻。

以往的语文对课文的题解主要是通过阅读的方式,虽然这有增加朗读的能力,但是就孰轻孰重而言,理解课文在考学中往往比朗读课文更实用,所以站在以理解课文为首要目的时,传统的阅读就显得枯涩无味,甚至没进入理解课文的状态就失去对了对课文理解的兴趣。导致本应该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演变成一次45分钟的刑罚。多媒体彻底解决了以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为必须路径的局势,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生动形象地将需要理解的背景知识展示出来,还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背景知识深入了解,大幅度提高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五、强化作文写作能力,做到触类旁通

多媒体可以应用在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写作上,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出关于写作的模拟,如情节、场景与人物等素材,不但可以因素材激发出写作的灵感,还将语文与多媒体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

六、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与专业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不仅是文科,而是整个教育机构大力支持的对象。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现在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和必备条件。要想高中语文与多媒体整合,就必须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落实学生作为主体的理念,自主、自律、自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严格遵循多媒体的实用性原则,恰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辅原则,使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只有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才有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篇(2)

在新课改、新形势下,广大教师日益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教学再也不能只以单一手段向学生灌输知识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传递教学信息,以发展学生的信息加工、认知构建及创造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才是教学的重要目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综合图像、动画、音响、文本等多种效果,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复杂的事物简约化、微观的事物宏观化,具有手段灵活、方式多样、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途径多、感知效果好等优点,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而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青睐。然而笔者认为,无论使用多少种媒体,运用怎样的工具和手段,都只有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否则都有可能走入误区。语文教学对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误区。

误区之一:对现代教育技术概念的模糊。将多媒体“黑板化”,认为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越多越好 。很多教师为迎合当今教育改革中鼓励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潮流,凡课必用,整节课就是把电脑当作黑板、幻灯、投影使用。看似提高了效率,其实耽误了时间。例如讲课文《春》赏析时,几个简单的拓展题就做一个课件,其中文字、图像显示花样百出,这样学生感到很新鲜,一种方式演示完后,都在议论下一个会以什么方式出现,学生完全脱离了赏析语句的层界面,精力被分散了,教学效果也提不上来。

实际上,并不是每节课都有使用电脑多媒体的必要。电脑多媒体只是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虽有无可质疑的优越性,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使用电脑多媒体,关键是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决不能仅仅为了使用而使用。

误区之二:对基础教学理解不够。越俎代庖,语言文字教学不是赏析语言,有表演作秀之嫌语文的媒介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水平的。而课堂上,教师常越俎代庖,急于使用课件,直化语言,替代学生的感悟。如《济南的冬天》一文描绘的迷人景象,凭借文字,不同的学生会重构出不同的具体化形态。正如霍拉勃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中所说:“既定作品的具体化形态,由于读者不同便会不同。甚至同一读者的这次阅读与下次阅读也不同。”可我们的老师呢?常常是每教一段,就迫不及待地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景物的照片,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感悟,阻碍了学生独特的想象与体验。

误区之三:不能正确处理图像与语文文字关系。喧宾夺主,忽视其它教学手段的全面组合,把多媒体辅助手段变成了教学目的。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确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它主要是刺激学生的感观,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但如果刺激时间过长,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针对以上存在误区以及以后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趋势,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多媒体辅助教学。

首先,按照学生认知规律教学,精心设计课件,可用可不用图片即删除

语文学习需要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对蕴含其中的感情进行体验,要重视语文学科本身的张力和创造性,不能过分依赖画面代替文字的品味和领悟。如笔者听过一节利用课件讲述《论语》的随堂课,课件中利用大量图片展示,有孔子,老子,庄子,诸葛亮,等等,诸葛亮,等图片与本节教学内容联系不密切(此展示放在名人集锦较为合适),这样的图片放在课堂中,冲淡了主题,浪费了时间,影响了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这样的课件也易对学生产生误导,引起思维的混乱。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大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研讨活动 “三人行必有我师”,多媒体教学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正处于发展、探索中,又由于一个人的认知范围、认知水平、环境、条件因素等限制,其思维方式、视野范围也是有限的。所以走出去、请进来,相互借鉴,更有助于思路的开阔,水平的提高。教师之间互相探讨运用经验,互相学习,达到促进作用。

最后,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还必须它只是辅助的功能。尽量少运用声音辅助课件,

多媒体课件常以“图文声”并茂而自豪。许多课件音乐之声不绝于耳,一些语文课件为了追求作品的完整性,不仅使用大量的背景音乐,还将教师的朗读乃至重点部分的讲解全都录入其中。殊不知,这既造成了学生听觉的疲劳,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我们呼吁,还语文课堂以清静,请去除课件中不必要的音效,谨记“沉默”是金。 加快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信息资源库可以有效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普及和推广。信息资源库中丰富的信息和大量的课件制作素材,为教师的课件开发提供了依据。有了信息资源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出必要的素材和信息进行整合,制作出适合自己教学的课件。

总之,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地滥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 《多媒体教学培训课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篇(3)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强,极大的增强教学效果。善于把握多媒体课件呈现的时机,可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1.激发学习兴趣时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当板书完课题后,教师提出问题:“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到底是怎样的?你想不想看一看呢?”此时,学生们情绪处于渴望了解桂林山水具体情景的状态,适时放映“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等特写镜头,带领学生进入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的意境中,激发起他们对桂林山水之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后面课文中词句的学习埋下伏笔,同时也提供了鲜明生动的形象。这样的情景设计,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饱满的学习动机,有效强化了学习效果。

2.突破重点、难点时

例如:《詹天佑》一课, “人字形”铁路的设计是最能表现詹天佑杰出才能的一个片断。但“这条线路相比平常线路的优势以及火车是怎样在 “人字形”线路上行驶的?”这些教学中的难点,单凭教师对文字的解释以及版画的讲解都很难突破。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有效地将此难点化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在屏幕上出现青龙桥陡峭的坡势,让学生了解此处的地形特点,然后演示出“人字形”的线路,一列火车在人字形线路的行驶过程,用直观演示,动静结合的效果,无须教师任何的讲解,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完全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从内心自然而然地产生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正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巧妙运用,才将教师由讲解者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

3.陶冶情感时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课文第三段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在教学时,教师首先播放圆明园胜景时的视频,引导学生产生自豪之情。陡然一转,通过大屏幕放映《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直观、鲜明的图像对比,生动精炼的语言,具体再现了当年那残酷的一幕。学生亲眼目睹了侵略军的强盗行径,亲耳听到了那一声声愤怒地谴责,愤怒之情油然而生。教师成功地运用了视频手段,使学生的自豪之情转化为愤怒之情,不动声色地完成了学生情感的转折,使学生的爱国情绪达到高潮。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情感共鸣,才能真正读懂课文,陶冶情操。

4.课外拓展时

计算机多媒体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社会情景中,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如学习《海底世界》,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供海底的真实资料,既能帮助学生深切理解课文描述的内容,又能丰富小学生关于海洋的知识。

这些多媒体制作的阅读资料,既配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又有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能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

二、把握多媒体课件呈现的度

信息技术的参与,使得很多的教学环节变得轻松、高效,于是,多媒体技术广泛地触及教学的各个层面,各种环节。教师的示范板书被电脑动画代替,学生手中的课文被搬上了电脑屏幕,优美的语言文字被转化成直观画面让学生欣赏……多媒体乃至网络课件充斥课堂的现象,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浮躁、奢华起来。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运用多媒体手段的度呢?教师必须以教学实效为准,一是画面力求简洁明了,单幅画面信息容量不宜过大,画面的数量不易过多。因为纷繁的色彩和过多的信息会影响学生注意的广度,变换不停的画面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较差,把握不好,会使他们失去对文字的关注。二是在缩短抽象文字与形象生活画面的同时注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多媒体课件虽然可以更直接、更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但容易培养学生的思维惰性,定格学生的思维,有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三、结合教学实际,避免喧宾夺主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篇(4)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50-02

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而又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有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倦情绪,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成绩。而多媒体教学则突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局限性,它集声音、图片、视频、动画、文字等于一体,具有图文并茂、操作简便、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直观性强等特点。一些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使同学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它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也就是说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这里,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口才绝佳的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口干舌燥,歇斯底里也力所不能及的。正所谓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将新的生命力,让兴趣成为了学生最好的老师。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语文教学的信息资源,扩大课堂容量

现代的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就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收新鲜资料,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陈列、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所有知识点,只是根据课文教学有选择,有目的地侧重录用一些信息。一节课紧紧巴巴,仅板书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资源的最大化,使学生的视野只能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受到了限制,其语言思维能力就不能放得很开阔。而运用多媒体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只要用鼠标轻轻点击,所要板书的内容就投影到大屏幕上了。决不会因为书写潦草杂乱而带来视觉困难,可以轻松地做到一目了然,重点突出。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教师有着充裕的时间讲析更多的内容,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课的容量自然加大。 除了完成既定任务外,可以补充阅读练习,适当地将网络中优秀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上,配以图像、声音、动画等效果,极大地扩大了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直接体现,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可以对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行洗礼,完成感染——打动——共鸣的情感历程。想象和联想是创新的翅膀,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呈现出各种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画面,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驱使他们更积极地开展创造活动。

4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朗读激发丰富的情感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篇(5)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日益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课堂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就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技术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把电视、幻灯投影、电脑、录像、录音机等声光电先进教学设备用于教学过程之中。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释疑解难,而且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1.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直观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创新欲望和潜能。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篇(6)

多媒体教学并不排斥传统教学,两者应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对立的。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态度,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特别是在当前,在传统教学占优势的情况下,进行多媒体教学更离不开那些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如讲解、谈话、读书指导、参观、实验、实习、练习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科学的态度,将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整合,使其避短扬长、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2.多媒体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不管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师都处于主导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教师所用,属“教具”。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出现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错位的现象,有的教师从头到尾使用多媒体,从组织教学到新授、从练习巩固到作业、从导入到评价都由电脑包揽,教师变成了课件制作员,在课堂上变成了操作员、解说员,只要敲一下键盘,一节课就流水作业似的完成,冷冰冰的机器代替了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导者,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

3.多媒体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篇(7)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了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练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的,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和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处于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

它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对它的性能的了解还不很清楚,驾驭起来难免会不顺手。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想象,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三、解决之道

1.明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性质

语文教学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有着自己不同的特点性质,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用电教媒体,不但不会获得理想的应用效果,而且会影响对教学内容的表现。文言文的教学内容距现在的年代久远,涉及的资料多而杂,知识点多信息量大,用传统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方式,“少慢差费”的弊端很明显,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能使这些现象完全改观。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常为大量的板书所累,文学常识,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等,无所不用板书,学生还觉得乏味。我在实践中发现,将现成的教学软件与自制的教学软件组合应用,效果相当好。

2.了解学习者的状态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篇(8)

【摘要】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构建起了新型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难以相比的,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亲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多媒体、信息技术、中学语文教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当今信息激增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教育越来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影响,也促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深思、去实践。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因为没有哪一个学科的学习不涉及到语文,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其实也同时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结合具有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就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几年来,通过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我深刻体会到计算机在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深深感到计算机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下面就我的上课实践,谈谈一点体会。

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象、景象等多媒体信息,把多媒体信息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对话,完成教学、训练以及借助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实现教学活动的过程。

多媒体教学比起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其独特之处,传统教学的教学内容一般都限制于课本和教师积累的课外知识。学生的可读量十分有限,但多媒体却可以补足传统教学的这一缺陷,它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能快而准呈现我们所需的信息或资料。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构建起了新型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我认为,有以下好处:

1.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个教育家曾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2.借助音频朗读材料,可以强化学生的语音训练

语音这东西,一旦离开了发声体,稍纵即逝,无踪可觅,只有通过感性示范,才能给学生以明晰的印象。教师由于自己的口语素质以及对课文朗读的理解和把握程度,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而课文朗读音频素材是语言专业工作者经过认真揣摩、反复推敲后制作而成的优秀语言作品,它用准确、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转换了书本上的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旨意,且具有可重复操作性,从而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在纯正的普通话语言环境熏陶中,学生较容易学好普通话,也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教学时,我事先从网上下载了课文的朗读示范,学生们也能够绘声绘色地读出文中所包含的味道了

3.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导入新课之前或是进行拓展延伸时,我喜欢让学生听一些歌曲或是音乐,从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小说时,我先让学生听《水浒》的主题曲,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带入了小说中创设的社会环境之中,再来学习小说,把握人物形象就比较容易了,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还如在学习朦胧派诗人舒婷写的《致橡树》时,教材安排这一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以及怎样去做一位新时代的女性。分析完整篇文章之后,我让学生听了一首歌曲《最浪漫的事》,在优美的旋律之中更强化了学生对爱情真谛的理解,让他们说的时候也就能侃侃而谈了。另外,在学生朗读某些优美的散文的时候,再配上恰当的音乐,就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激发学生思维,创设无限遐想的空间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教学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情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例如古诗的语言非常精炼概括,具有跳跃性,给人留有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充分领会诗的美感,并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学习诗歌《蒹葭》的时候,意境优美是诗歌一大特点,但是由于学生眼界狭小,见识短浅,根本想象不出诗歌中间的意境,所以,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欣赏画面,配以柔美的音乐,然后,再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形容,学生说得就头头是道,饶有兴趣。

再者,利用多媒体的放映功能,收集与语文相关的各种影视资料,在阅读欣赏课中进行播放,开阔学生的文学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特别是与语文课文相关的那些影片,以及教育部规定学生要看的影片,当然,也播放一些有关祖国建设成就、科技成果以及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及其科研成果的影片,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热情。例如:根据语文课本中的小说戏剧而改编的电影电视,我们都尽量为学生找来,并让他们去看,使他们形象直观的了解课文、理解课文,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感悟,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为语文教学改革增添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也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他们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构建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思维的角度,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发生了一个飞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就会产生辐射作用,促使其它各种能力的提高。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只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去开发、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语文教学就会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教学研究》?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篇(9)

当前,我国教育正经历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程,这就直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冲击,即以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向多元化的教学,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的渗透及发展,这一重大进步,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普及,丰富了课堂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因此,如何发挥积极,克服消极,是它健康成长的关键。[1]

一、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构建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初中语文课堂中,老师主要以简单的文字教学及教师的讲授为主,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没有新的突破,更不能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而我们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在这一背景之下闪亮登场,解决了大家的难题。多媒体教学包含了文字、图像和声音,可以最大程度地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调动起来,这就使得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更加有趣,构建了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屏幕展示课文描述的内容,在文本中插入音频和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最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2]

2.信息资源丰富

传统教学模式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单一,这种教学模式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需要,初中语文教学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应当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多媒体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知识,在技术上也能做到快速切换,学生也可以提供丰富的知识内容,这样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对于课文进行解释时,学生可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然后使用多媒体进行展示,更好的让学生体验课文描写的场景,可以加入真实生活部分,用于延伸课堂,同时加入一些课外知识可以在无形中拓宽课外知识,并能及时有效地传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和知识面,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进行学习,还能将学习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3.容量大,密度高,渠道广

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向来以难点多,分布杂被众多教师认同,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的优点,而且传输速度快,渠道多,多媒体设备能运用语言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课上往往需要记住很多知识点,诸如大量的名人名家名作,利用多媒体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由于语音和图形形象生动,改变以往静态的灌输形式,以动态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听声音,看到图形,就能在大脑皮层形成和保持持久的兴奋,能多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增加了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4.多重刺激,提高信息吸收率

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并不只是单一的刺激,是由多种感官共同刺激形成的,这种形式对于提高初中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可知,人类视觉听觉都是获得信息的源头,其中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视觉,占了约74%,另外有22%来自听觉,这两者占了96%,剩下的4%则是从其他的感官而来,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必须调动视听感官,以此获得更多有效信息。实践证明,通过结合多种感官的刺激引起的认知经验,通常比听老师单一的讲课获得的效果更佳。多媒体与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大量的信息源来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1.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应用之后极大的方便了教师日常的备课和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不能因为多媒体的存在,而减低了对教师的要求。事实上,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仍旧需要认真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通过选择合适的媒体展示方式,学会如何使用媒体,准备相关软件和展示信息,包括板书设计,教学挂图,视频,光盘等,必要时,教师还必须亲自动手制作课件。除了上述这些,教师也需要仔细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及时合理地应对课堂上发生的情况,目的是为了增加信息量,增加知识密度,提高课堂效率。[3]

2.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多媒体教学开展以来,已逐渐渗透到了各门课程教学中,无形中对传统教育模式产生了挑战,尤其是以历史长远的语文课堂影响最大。但这种优势之下,两样这种形势下,弊端同在。首先,成本过高,不管是在校方购买硬件还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阶段,都要求有一定的资金为基础,这对于一些经济落后地区而言,根本无力承担这笔费用,因此多媒体教学在这些地区将无法实现,从长期来看,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将进一步增加不同地区之间的教学水平的差异,继而导致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其次,多媒体教学非常依赖于电力,可以说所有的现代设施,几乎都是依靠电力作为动力来实现其运行的,一旦发生断电,即使再先进的设备也不能发挥其作用,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这是中国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的一个限制因素。

当然,不能因为多媒体教学存在上述弊端而停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发挥优势,减少并改进不足。[4]

三、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要适应时展的潮流,就必须进行改革,传统模式下的语文教学限制了课堂效率的提高,阻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多媒体教学必须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到底,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参与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并不断进行发现和探索多媒体教学的内在规律,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更加现代化。[5]

总之,新课改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众多的一线教师不断的实战,不断的改进最终使它趋于成熟。相信我们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与改进,会给我们语文教学一个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李本军. 论语文多媒体教学优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4.

[2]高燕. 中学语文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效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3]范远波,王晓平.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12:47-49.

[4]安雪琦. 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多媒体教学[J]. 读与写(教师教育),2008,04:47-49.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篇(10)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应该引起广大同行的重视,但这种重视必须坚持适量、适当的原则。有一些教育者夸大了多媒体作为辅手段的作用,一味的追求,盲目地认为优质课少不了多媒体,用多媒体才能体现出老师的现代性。这势必使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产生了许多误区。【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语文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之一,它和“信息高速公路”一起,改变着当今的世界。教育要赶上时代潮流,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正如陈至立部长所说:“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并积极投入到这一新生事物中来。本文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以浅谈,以引起语文界同行的关注,希望共谋良策,趋利避害,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充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展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

但是,如果因为有这些特点就将多媒体课单纯理解为整堂课就是听听音乐,看看图像放映,出示出示板书,解放了教师,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刺激那就错了。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万能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是包含了教师对教育思想的理解,教师的经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使用,以及实施过程中复杂微妙的师生双边活动等等在内的过程,不是一两个课件就能解决问题的。

1、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学生一看一目了然,学生只需要“看”,不需要去听、去读、去说、去写。学生省事了,课堂效率看似提高了,而实际上扼杀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2、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

课件制作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当学生需要发挥想象的时候,教师适时出示了多媒体课件,学生马上停止思考、想象。比如说,文中有一段文字是描述沙漠环境的恶劣,学生没见过沙漠,这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学生结合课文中文字描述,展开合理的想象,然后组织好文字把它说出来或写出来,这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读说或写的能力和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

3、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学生通过读书,会有自己的发现,也会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与人进行交流,通过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解决了读书中大部分的问题,个别问题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师生合作,共同解决。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就省去了交流、探讨的过程,阻碍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4、多媒体教学阻碍了师生对语言的推敲

学习语文,实际上就是学会运用语言,恰当用词,准确组织句子和段落的过程,古人贾岛在文字推敲上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现今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很多描述都可以通过演示直观、方便的表达,这就使我们往往忽视了对语言的组织与推敲,总以为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所授知识,而在没有多媒体教学的时代,老师总会精心设计、深入思考如何用一句准确的语言描述,一个合适的比喻,一句有启发的笑话等等,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事实上比单纯的演示更能让学生铭记于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6-0061-02

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多媒体网络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由于其具有操作方便、信息量大、视频音频并举、动画演示等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创设出有声有色、形象直观、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营造出主动学习的氛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多做一些尝试,以充分利用语文与多媒体的整合资源,来促进语文教学。

1 语文网络教学的有效策略设想

1.1 抽象化变形象化

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决定了其思维仍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而抽象思维的形成要靠生动的、直观的形象进行思维训练。因此,在教学中尝试运用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小学生会很快产生兴趣,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思维也活跃起来,学习效率自然能得到提高。所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制作课件时要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形象性。如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有许多学生从来没有见过涨潮是什么样子,教师可以将各种涨潮视频,特别是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学生会立刻被壮观的涨潮景象吸引住,对神秘的大自然力量充满好奇,其学习探究的兴趣也会顺势被激发。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演示,呆板的教材会变得绘声绘色,枯燥的文章会变得活灵活现,学生对于语文课的学习就会产生巨大的兴趣,学习效率也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1.2 平淡化变多彩化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上,往往只凭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配以粉笔、黑板进行教学,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波澜不惊。而小学课文教材中描写祖国的壮丽山川、美丽景色、自然景观的文字绝不是仅仅靠粉笔或一张嘴就能描绘出来的。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多使用色彩亮丽、活泼生动的画面,调动学生的思维,才能达到收获知识、培养能力、熏陶感情的教学目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教师可以根据诗的意境,选择图片制作课件,然后加上背景音乐,边读边播:“被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一幅瑰丽多彩的画面映入学生眼帘,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1.3 有效利用资源整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网络多媒体的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借机突出重难点。1)借势突破重难点。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内涵,即使教师投入很多精力进行突破,很多情况下,教学效果依旧差强人意。这些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一直陷入困扰中。而多媒体的优势就是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简单化,教师可以将这些教学中的重难点与多媒体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迎刃而解。2)开拓创新思维。将网络多媒体合理运用在语言应用训练中,不但能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而且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1.4 多学科融合促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学科融合能构建一个开放又有活力的“大语文”课堂。音乐、美术、计算机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同时使学科之间也得到相互交流、促进。如《四个太阳》这节课,首先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并解释自己的意图。结果发现,学生想法各具特色,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接着又和学生一起唱《种太阳》。这种多学科巧妙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2 多媒体教学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避免的误区

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多媒体的广泛应用给语文课堂带来很多好处。当然,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促进语文教学的同时,要避免走进误区,以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健康、有序进行。

2.1 切忌“拿来主义”

由于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等多种因素的差异,语文课件没有模板可以借鉴,所以教师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制作适合自己的教学课件。但是目前真正能自己操作计算机、制作课件进行教学的语文教师为数并不多。那么,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呢?“拿来主义”。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教学对象不同、上课时间不同、教学进度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环节的设置和教学目标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借用他人课件的结果,只能使课堂僵化死板、缺乏个性、墨守成规。拿来主义不但不会让小学语文课堂增色,而且会让课堂失去自己的独特魅力。

2.2 切忌违背语文教学规律与课改理念

当教师在教学中尽情发挥多媒体无比强大的信息功能时,却在无形中将教学过程变得“模式化”了。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教师长期使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引导学生按照自己设定好的路子走,一旦学生思路没跟上,就只好由教师代替他们回答。这种模式化的课件,无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按部就班的模式抹煞了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动、活泼、灵活、机智,这是不符合课改理念与教学规律的。所以,在制作课件时,既要进行教育目标性的思考,更要进行教学手段性的思考。同时还要注意多媒体与教材的关系,教材是根本,课件是辅助,必须以新课标为主、以教材为主。再者,还要合理有度地使用多媒体,要适时、适处、适量、适度地运用,力求科学合理、生动有效,不可盲目滥用,一味地依赖多媒体。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3 结语

总而言之,只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利用多媒体,在教学环节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状况,达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是指日可待的。

参考文献

[1]徐松坤.运用多媒体教活小学语文[J].小学教学参考,2009(6):34-35.

[2]徐素敏.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6):149.

[3]党明玉.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青海教育,2008(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