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信用社主任履职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07-08 06:14:44

信用社主任履职报告

信用社主任履职报告篇(1)

一、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原则和分类

(一)企业社会责任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有两类定义,一是广义社会责任,例如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archie b. carroll(1979,1991)提出,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乃公司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之和。另一种是狭义社会责任,1948年,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戴维·普卡德提出“企业不仅要赢利,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是赢利之外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

本制度设计采用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认为本制度涉及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企业经济责任、人力资源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安全责任和创新责任。

(二)社会责任会计

社会责任会计(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术语是美国戴利教授在1972年的学位论文中首创的,他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一般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从社会角度,利用会计核算形式衡量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中有关社会性质的经济活动,从而揭示和测定这些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在于指导经济资源的最佳分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提高社会的总体资产。

根据社会责任划分为广义和狭义,可以将社会责任会计也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完成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人力资源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安全责任和创新责任的成本和效益为对象所进行的会计处理。狭义的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所承担的、除经济责任(赢利责任)之外的人力资源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安全责任和创新责任的成本和效益为对象所进行的会计处理。本制度设计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广义的社会责任会计,是从社会的角度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其对象是企业,属于微观会计。

(三)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评价指标的原则

1.构建

二、各类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一)企业经济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企业经济责任定义

企业经济责任最早仅仅被界定为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渐变化,企业经济责任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将企业经济责任定位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构成部分是近年来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的一种新观念。本报告采用国际经济伦理学会主席、美国圣母大学多萨商学院国际商务伦理学教授乔治·恩德勒的观点,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中的经济责任主要包括:(1)赢利或利润的最大化:短期的和长期的;(2)生产率的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生产过程的质量、产品和服务质量;(3)所有者与投资人的财富的保值和增值;(4)尊重供应商;(5)公平对待竞争者;(6)保护雇员利益,包括保留和增加工作岗位、公平支付工资和社会福利、对雇员进行再教育并向雇员授权;(7)服务消费者。

企业的经济责任是以使投资者满意并维持企业运行的价格,按社会需求高效率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

2.经济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企业经济责任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中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方面义务的成本和效益。经济责任报告与传统的财务报告在内容方面有着重叠之处,但在原有通过披露企业财务数据来反映经营绩效的基础上,经济责任报告还应侧重于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公司治理、资源配置、产业优化、管控能力、风险防范、客户服务、核心竞争力等信息的披露,从而达到全面、系统、及时反映、评价和预测企业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合理决策的目的。

3.经济责任的指标分解

根据上述分析,本报告将经济责任分为以下6类:经营理念类指标、经营目标类指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类指标、强化经营管理类指标、完善客户服务类指标和经营绩效指标。

(二)企业人力资源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人力资源责任定义

社会责任会计中人力资源的责任是企业对其人力资源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责任。人力资源是企业一项不可或缺的发展资源,员工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引擎,是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具体说,人力资源责任包括:维护劳资雇佣关系,保护员工身心健康,提高员工素质进行培训,人才的晋升,关爱弱势员工和家庭。企业有责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发挥员工在企业中的利益攸关者地位,维护好劳资、雇佣关系;企业有责任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落实员工的保险保障权益,给员工提供归属感;充分发展员工的潜力,提供再培训再晋升通道;企业有责任关爱贫困员工及其家庭。

2.人力资源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社会责任会计中报告企业对人力资源责任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对其人力资源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方面义务的成本和效益。其中通过支付员工工资、激励机制等完成其承担的依法支付现金或股权等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通过员工培训、按时足额为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等,完成企业对员工的道德伦理责任。

3.人力资源责任的指标分解

社会责任会计中人力资源责任的指标可以划分为:工会与业主的劳资关系、个人与企业的雇佣关系、职工保障、工伤率、职工素质、培训、人才晋升通道、贫困救助等8项。

(三)企业社区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社区责任定义

社区责任指企业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和企业自身盈利目的的过程中,对其所在社区应尽的义务,或企业对所在社区整体繁荣发展的责任。具体表现在企业带动所在地区的发展,为所在地区政府贡献财税收入,为当地居民谋福祉,促进当地经济整体均衡良性发展等。

2.社区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社区责任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对所在社区所负担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伦理责任的成本和效益情况。企业发展源于社会,回报社会是企业应尽的责任。企业应该把促进社会创造繁荣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承诺,以自身发展影响和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对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和地区,作为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上承担的一种责任,对公益事业进行捐赠,以期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3.社区责任的指标分解

考核企业社区责任完成情况的指标包括:贡献地方发展和公益事业捐款两个方面。

(四)企业环境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环境责任定义

企业的环境责任是指在追求股东最大利益和谋求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兼顾环境保护的社会需要,使公司的行为最大可能地符合环境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并自觉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是公司的一种社会责任,其产生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性、企业目的实现的客观性、公司权利的社会性及股东利益的相对性。

2.环境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环境责任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对社会环境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方面义务的成本和效益。通过建立环境保护理念和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通过环境保护设备、环境保护技术、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企业三废的治理等,努力减少对企业周边生态环境、百姓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履行企业的环境责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完善环保管理及监督制度,加强环保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使环保设施与主机同步高效运行。同时,积极探索企业与周边环境友好发展、和谐共赢的有效途径,力争实现和谐共赢、共享共生的发展模式。

报告公司环境责任的情况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在环境责任方面所做的成绩以及不足之处,有利于各方监督企业的环境责任实施现状,通过报告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监督,有利于达到企业环境责任目标,实现环境、社会和企业三者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3.环境责任的指标分解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环境责任指标可以分解为:环境保护理念、环境治理目标、环保设备投入、环保技术投入、“三废”治理情况、厂区环保投入等。企业可以根据特殊情况设定特殊指标。

(五)企业安全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安全责任定义

安全责任是企业对其安全生产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责任,包括应做好分内之事的安全义务和职责,以及未做好分内之事应受到的惩罚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某个岗位上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时,根据个人社会角色的不同而承担相应的安全义务和职责,不同岗位的人员履行相应的安全生产义务,即职责;另一方面是对未能按照安全规范作出相应行为的安全主体给予相应的批评、惩罚。安全职责包括:(1)安全职位和安全职责,即一定岗位上的人员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义务;(2)职业道德定位,即安全生产责任的存在可以避免利用职务之便的徇私行为;(3)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2.安全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安全责任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在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安全责任的成本和效益。通过落实安全责任的理念,制定安全生产总目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通过对职工的安全生产培训,通过安全监查体系,安全奖惩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等落实责任,检查安全责任履行情况,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安全责任的指标分解

安全责任会计报告的指标可以分解为:安全理念、年度安全生产总目标、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制度、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监察体系、安全奖惩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监控体系、安全文化、安全绩效等。

(六)企业创新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创新责任定义

企业的创新责任是承担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生产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等责任。企业的生产创新可以通过进行研究开发投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加技术创新储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等实现;企业的经营创新可以通过采用新的运营模式,实现产业升级,取得结构优化等;企业的管理创新可以通过建立新的管理理念、创造新的管理流程、管理系统、管理方法等实现。

企业的创新责任,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品技术上和应用技术上的创新,例如产品的设计、在组合功能方面的创新等;另一面创新就是企业的经营体制、管理体制、业务流程的创新,这个创新也是集中在如何提高效率、提高速度、提高竞争力方面。

2.创新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创新责任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社会公布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成本和效益。

3.创新责任的指标分解

创新责任会计报告的指标可以分解为:技术创新、设备创新、项目创新、财务创新、管理创新等。

三、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财务会计报告设想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至少应包括:企业对投资者、债权人的责任,对职工的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对周围社会的责任,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也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披露的主要内容。

(一)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告格式设想

本制度将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分为六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责任。具体应当披露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目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绩效等。这是传统财务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基本内容,经济责任是一种基础责任,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既是企业追求的首要经济目标,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目标。

2.人力资源责任。披露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情况的信息,如劳资关系、企业职工结构、技术培训、劳动小时、薪酬水平、福利待遇、人才晋升通道等。

3.社区责任。披露企业对地方发展的贡献、对公益事业投入以及企业的公益捐赠等。

4.环境责任。主要披露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影响,如空气污染、饮用水污染、沙漠化等,以及企业为优化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减少稀有资源的耗用等活动。

5.安全责任,主要披露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安全培训体系、安全监察体系、安全奖惩体系、安全监控体系和安全绩效。

6.创新责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推动企业自身发展和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根本出路,也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二)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告的披露

1.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多渠道采集数据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实际付出代价,可以采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核算和管理,社会责任相关指标的投入金额、成本费用以及实际收益可以从企业财务部门所掌握的财务数据中进行分离整理,因此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数据来源主要是财务数据;而对于一些难以用货币计量的指标数据,也可以采用实物量或者相对数指标进行披露;同时,财务部也不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唯一信息来源,一些财务部门难以掌握的指标数据,可以从企业的其他相关部门获得。例如,人力资源责任方面的数据可以由企业人事部门提供,创新责任方面的数据可以由企业技术部门提供等等。

2.兼用数据分析、文字说明等方法进行信息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主要由数据指标构成,但对于无法用数据计量的信息,可以采用文字说明的方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定性说明。例如,环保责任指标中,某企业“环保先行,绿色生产”的环保理念,以及多年来将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共完成绿化面积87.33公顷,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良好,达到了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目标值,并获得了“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等,需要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以文字的方式进行说明。

3.特殊指标的计算公式说明

本文所提出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中,除了要求企业披露各项指标的上年数据和本年数据外,还单独设立了“贡献率”这个报表项目,用来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各项指标的投入产出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此外,由于企业组织形式和所处行业等方面的差异,还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增加专业性较强的指标,对于这些指标的计算公式与数据来源,应在报告中予以独立说明。

(1)履行经济责任的指标

1)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缴利税等经济责任指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资产总额、净资产及总资产报酬率经济责任指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3)主要产品产量、生产动力、工作效率、计划完成度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4)产品销量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5)企业履行经济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2)履行人力资源责任的指标

1)技术人员比例对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

2)人均培训对利润总额的影响。

3)累计培训人数与违章作业的次数的影响。

4)高级工的人数对环保技术投入和废气废水减排的影响。

5)企业履行人力资源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3)履行环境责任的指标

1)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资源节约对企业生产能力、产品产量、销量的影响。

3)环保技术投入和废水废气的减排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

4)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4)履行社区责任的指标

1)企业履行社区责任指标对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企业修建城乡公路对当地区的社会贡献。

3)为当地建设消防站、防疫站、希望小学等公益事业投入对地区的贡献。

4)企业履行社区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5)履行安全责任的指标

1)企业安全检查机制和安全事故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安检次数对企业的年生产能力的影响。

3)违章作业的次数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4)专职安全管理队的规模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5)工伤率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

6)企业履行安全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6)履行创新责任的指标

1)创新责任指标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创新项目开发成本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3)创新项目开发收益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4)企业履行安全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三)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设计

1.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

为了报告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企业必须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建立必要的科目收集汇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数据。这些账户可以在企业财务会计账外单独设账户进行会计信息的归集。

根据以上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表的结构,分别设计:

(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总账账户。例如:企业履行经济责任成本、企业履行人力资源责任成本、企业履行社区责任成本、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成本、企业履行安全责任成本、企业履行创新责任成本。

(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贡献总账账户。例如:企业履行经济责任贡献、企业履行人力资源责任贡献、企业履行社区责任贡献、企业履行环境责任贡献、企业履行安全责任贡献、企业履行创新责任贡献。

账户格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和贡献账户可以采用棋盘式格式。在账簿中,根据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项目的详略情况分类设置栏目,根据企业经营范围和管理的特点设置项目,分别累计企业的各种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

计量基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账户的数据可以采用历史成本进行会计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账户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或贴现值进行会计计量。

企业定期随财务报告对外公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及时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同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财务部门应随时更新和完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具体指标项目,使报告可以同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保持同步。

2.非财务类指标数据与本企业其他部门数据的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指标数据不仅来源于财务部门,与企业其他各职能部门的生产经营和产出成果也息息相关。因此,财务部门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编制时,应注意各种非财务数据的日常积累,并且与其他数据来源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做到数据共享,从而保证所披露的数据可以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各方面情况。

【参考文献】

信用社主任履职报告篇(2)

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已普遍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但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尚处于认识与探索阶段。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和谐社会,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首次把单位GDP能耗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等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体系中;一些组织和地方政府也正在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2005年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发起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联盟正式成立,联合与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推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事业有组织地开展,并为中国企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提供理论指导与支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于2005年颁布了《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并正采取措施在全国行业范围内推广实施。深圳市2006年在全国率先制订了《深圳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意见》(讨论稿),目前正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和市民征求的意见,准备在全市全面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许多报纸、电台、网站等媒体越来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光明日报》正通过“光明公益报告”专栏系列报道跨国公司和我国一些大型企业的企业价值观、社会责任理念及其履行社会责任的事迹;越多的企业注重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有些跨国公司也开始在我国推出专门的社会责任报告,国家电网公司也在2006年3月正式对外了我国中央企业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国家电网公司2005社会责任报告》。种种迹象表明,在我国推行社会责任披露制度的时机已趋于成熟。

一、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政府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宏观监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需要加强宏观调控作用。“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纲要提出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首次把单位GDP能耗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耕地保有量等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纳入指标体系,这不仅显示出党中央、对建设和谐社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心,也凸显了政府强化人口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人民生活等方面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首先要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要运用行政力量,加强执法监督,采取有效的政策手段促进企业从职工、消费者、社区、环境等方面全面履行社会责任。政府要运用行政力量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要求企业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全面、准确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而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无法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只有通过社会责任会计客观、公允地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政府有关部门才能全面评价企业的业绩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同时,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披露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可为政府部门制定国家经济政策、配置社会资源提供决策依据,促进经济、人文、环境、社会和谐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观念还不强,有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差,生产事故频频发生;有的企业依靠减少职工收入福利来谋取利润,忽视职工工作条件和教育培训;有的企业缺乏环境意识,随意排放废弃物;有的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有损身心健康的产品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有的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偷逃国家税收等。这些企业行为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相违背的,也严重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建立社会责任披露制度有利于企业经营者树立企业社会责任观念,按照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开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虽然企业社会责任必然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但履行社会责任将有利于吸引人才和提高员工积极性,使企业与广大相关利益群体形成和谐关系,改善企业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社会责任披露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增强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将企业社会责任落到实处。

(三)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提出了社会责任观念,近年来更进一步演化为社会责任运动,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重要竞争策略。纵观国内、外各种公司声望调查、最佳公司排名都显示出使用社会责任标准评价公司的趋势。2004年至今,欧美的跨国企业纷纷对供应链上的中国企业实施诸如SA8000等社会责任标准认证,许多企业因为不符合要求而被取消了供应商资格,广东省社科院调研统计显示,目前深圳市大约有六成的出口企业遭遇跨国公司不定期的社会责任审核。因此,我国企业要尽快应对国际环境挑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确认、记录和计量,并及时对外报告和披露,反映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进行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为企业开展国际竞争创建良好的国际环境。

(四)建立社会责任披露制度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企业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 和谐社会要求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职工、供应商、顾客、消费者和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群体负责,企业要与各利益相关群体形成互惠合作及互相信任的关系。

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深入人心及社会责任运动在国际社会的普及,各利益相关群体越来越希望通过企业财务报告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信息。跨国公司等采购商需要了解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以确定是否保持其供应商资格;顾客需要了解企业能否提供优质、安全、可信赖的产品和服务;职工更需要了解企业在权益保障、薪金待遇和教育培训等信息;社区居民需要了解企业在环境保护、社区建设、公益事业等方面的贡献情况;咨询中介机构、研究机构和宣传媒体需要在了解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开展的各项工作及取得成效基础上对企业进行全面公正评价。企业根据各相关利益群体的需要迅速建立起制度化和成熟化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及时报告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提高企业形象,与企业各利益相关群体建立起和谐关系。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公开机制能够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在全社会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

二、我国推行社会责任披露制度的对策

(一)企业要转变观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及时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 企业作为市场独立经营的主体,需要通过合法、公平的经济活动获取必要的利润,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用浮躁、短期的眼光来看,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似乎是同企业的经济利益对立的,但是如果用长远的、可持续的视角来观察,两者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并不只是一个盈利组织,更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追求经济利益仍然是企业的主要目标之一,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协调发展过程中才能实现。虽然履行社会责任意味着企业要增加资金投入和提高生产经营成本,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证明,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美国Curtis C.Verschoor2002年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表明,《商业伦理》杂志基于社会责任评出的100家“最佳公民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要明显优于“标准普尔500强”中的其他企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完全可以转化为现实竞争力。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履行社会责任已经不是企业可做、可不做的“善举”,而是企业要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来讲,要积极通过适当的方式披露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让企业社会责任价值“显性化”,使公众认识到企业的努力,认可企业价值,同时给予企业足够的回报。

(二)制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会计制度 企业的社会责任,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往往会流于形式。虽然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自身的事,但企业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和运作的,企业社会责任不能仅靠企业家自身的觉醒形成,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动,政府主导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顺应世界潮流的客观需要,更是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诸多不稳定、不和谐难题,引导企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的迫切要求。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已首次成为我国“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规定的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新公司法也明确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这也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义务。但是,如果没有相配套的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披露社会责任的相关措施,国家的这些政策和法规就会成为“纸上谈兵”。同时,这些政策法规也为制定强制企业披露社会责任的会计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75年的《公司报告》中也要求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增值表。目前,欧美跨国企业纷纷对我国出口企业实施社会责任认证,我国应制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强制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规定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最低信息要求,并鼓励社会责任意识强的企业做更多的自愿性披露。强制性社会责任披露制度可以在上市公司和出口企业中实施,然后在全国所有企业推广使用,推动全部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

(三)完善社会责任披露内容 目前,虽然我国有一些企业正通过媒体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情况,但披露内容还更多体现在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方面上,披露内容的深度、广度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讲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国际会计界对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内容尚无统一的认识。受宏观经济导向和社会福利主义影响,法国社会责任披露内容强调职工利益;德国社会责任会计则非常重视披露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贡献。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企业除要向股东、债权人、供应商承担责任外,还要对职工、消费者、资源环境、社区和政府全面承担社会责任。对职工的社会责任应包括工资福利、职工医疗、健康和安全保护、教育培训等;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包括企业诚信、公平竞争、产品的性能与安全性等;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能源及原料利用、企业环境保护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环境保护设备资本性投入、环境保护费用支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研究费用等;对社区的社会责任包括企业参与所在城市的改造与开发、公民权利和就业、公益性捐赠等;对政府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法规、纳税情况等。为提高社会责任信息的可比性,建议国家应适时制定相关法规,明确规定社会责任披露的内容,促使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

信用社主任履职报告篇(3)

一、引言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只盲目追求产值和利润,而忽视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引发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枯竭、诚信危机、工人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这也使人们开始意识到,企业不能一味地追求高额利润,也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简称,是指企业为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遵循法律法规、社会规范和商业道德,有效管理企业运营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在报表中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始于20世纪60年代。1997年全球首个社会责任认定标准SA8000(socialAccountability 8000)提出,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应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问题进行关注,并逐步成为企业、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社会分配不公、消费者权益被侵、职工健康受损、资源浪费严重以及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求企业的发展不能再以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的污染为代价,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应用于企业这一微观经济活动主体,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推出了首份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了公司2005年度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从而掀起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浪潮。本文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通过介绍其社会责任报告的相关内容,设计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框架,为我国企业提供借鉴。

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

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经国务院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单位,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公司以“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努力实践着“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和社会责任观。公司的社会责任观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发展公司、服务社会、以人为本、共同成长”,具体表现为:以公司的发展实现员工成长、客户满意、政府放心,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善待员T、善待客户、善待伙伴、真诚服务,共谋发展,实现公司利益、行业利益、社会利益的协调统一。

(一)提供优质服务,对用户(消费者)负责

“消费者(用户)是企业的上帝”道出了企业的价值和利润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消费者)的选择。消费者f用户)“用脚投票”,把“拒绝购买”作为手段,只有当企业提供了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时,才能得到消费者(客户)的认可并获得“投票”,企业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因此,企业应该承担对消费者(客户)的社会责任。除了向消费者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和公平的价格外,还应赋予其充分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并且尊重消费者(客户)的弱势地位,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企业研发和管理等方面,将尊重和保护消费者(客户)更多的权益作为重要因素参与其中。国家电网公司通过“全面落实始于用户需求、终于用户满意的服务要求,不断提升优质服务理念。健全完善优质服务机制”,认真履行优质服务责任,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公司价值。

(二)实现员工成长。对员工负责

员工作为企业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为了保障企业员工的利益,更为了促进企业的永续发展,各国无一例外地将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列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项主要内容。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劳动法意义上保证员工实现其就业和择业权、劳动报酬索取权、休息权、劳动安全卫生保障权、社会保障取得权等法律义务。也包括公司按照高于法律规定的标准对雇员承担的道德责任。员工需要了解企业对其承担责任的信息,以评估自身的利益、评估自身的职业前景。做出是否继续为企业服务的决策。

国家电网公司在履行员工发展责任时,深入贯彻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公司通过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员工常规体检制度化、改善环境和条件、保证作业环境安全,使员工人身健康与安全得到充分保障:通过规范劳动合同管理,维护员工合法劳动权益。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使员工劳动权利与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满足;通过深入开展全员培训、开展建功立业和岗位练兵活动。建立员工职业成长机制,促使员工持续提升个人能力、激发员工创造活力,实现员工价值。

(三)倡导协作共赢,对伙伴负责

合作伙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与合作伙伴展开友好合作和公平竞争。共同维护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企业要承担对合作伙伴的社会责任,除依据契约履行相应的经济义务外,还应自觉维护商业伦理,摒弃恶性竞争,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电网公司在履行协作共赢责任时,坚持着眼长远、合作共赢,加强与发电企业、供应商、科研设计建设单位、银行金融机构等业务伙伴的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四)争做“企业公民”,对社区负责

与社区的和谐相处以及对公益事业的贡献是社会公众评判公司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的标尺,慈善责任虽然是非强制性的社会责任。但体现了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慈善责任体现的是一种企业文化和人文精神,这些支出虽不能直接给企业创造财务收益,但能给企业创造好的声誉,使企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总体价值得以提升。国家电网公司履行企业公民责任,依法合规经营。确保诚信和廉洁自律。自觉发挥中央企业履责表率作用:大力弘扬社会道德风尚。热心社会公益。成立爱心管理委员会,出台爱心基金管理办法,提高公司公益事业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建立员工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完善公司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促进社会公平进步,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五)履行环保节约,对环境负责

环境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是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环保节约责任。积极推进全面环境管理,努力推行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运用全寿命周期环境管理,推进能源的高效使用和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全方位落实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要求,服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六)完善公司治理。激发企业价值创造潜能

公司治理结构通常被认为是公司内部的责权体制安

排,事实上,治理结构安排会涉及到股东与管理人员的权利制衡,从而影响公司对投资者、管理者的责任履行。国家电网公司贯彻落实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决策机制,提高利益相关方满意度,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公司建立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成立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担任主任,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副主任,公司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公司制定并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指南》。把“安全、高效、绿色、和谐”的履责要求融入建设和运营电网的全过程和管理体系,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全面、全员、全过程履行社会责任。

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框架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企业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履行社会责任有关的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书面材料。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应包括:披露目标、披露原则、披露内容、披露方式等基本要素。

(一)披露目标

葛家澍在《建立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总体构想》一文中认为,财务会计目标的关键是:1,谁是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2,使用者对信息主要用途是什么:3,现行财务报告能提供哪些主要信息。作为会计信息的一部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同样涉及上述三个问题。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要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与传统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相比,社会责任信息的使用者更为广泛。企业社会责任主要调节企业与除股东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和环境之间的利益关系,信息的使用者除了股东、债权人、税务部门外,还包括广大消费者、企业员工、环保部门、社会团体以及社区居民等。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另一个目标是社会效益最大化。这也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区别于传统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一个显著特征。传统会计主要向企业的投资者、经营管理者提供信息,目的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追求股东财富或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主要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社会影响进行反映,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社会成本进行正确计量和评价,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消除企业外部“不经济”。实现企业社会效益最大化。

总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目标有别于传统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目标,其是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他们所需的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谋求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披露原则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应遵循:可靠性(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八个原则。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作为会计信息的一部分也应遵循上述8个原则。同时,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其具有自身特征,因此,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社会性原则。社会性要求企业站在社会角度,而不是自身角度来反映经济活动,对企业进行考核,在核算中应把社会净贡献作为重要指标。

2 充分性原则。充分性原则要求企业披露的信息能全面地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社会责任信息,服务于消费者(用户)、合作伙伴、员工、社区、政府等相关的团体和个人,以减少投资的盲目性,降低决策的风险性。

3 成本效益原则。与传统会计信息披露相比,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具有范围广、内容多、确认要求高、货币计量难等特点,因此在进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时应在成本和效益之间进行权衡,从而保证企业信息披露的积极性和长期性。

(三)披露内容

2008年1月4日国务院国资委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从8个方面概括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即“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不断提高持续盈利能力、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可以说,国家有关部门已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内容作了一个概括性指导。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要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使用者的需求决定了社会责任信息应披露的内容,信息需求者需要什么信息,就披露什么信息。因此,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应包括:1企业收益方面的贡献。主要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向税务机关缴纳的税款等。2环境保护方面的情况。披露的内容有环境成本、环境负债、环境资产等,具体包括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支出,因积极改善环境受到的奖励以及因破坏环境受到的罚款等。3人力资源开发的情况。包括职工的招聘、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改善职工的劳动保护条件和工作环境:保证职工职务的稳定性,积极实施提升政策等。4参加公益事业活动的情况。主要包括:在本社区为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医疗保健服务、市政建设、游乐设施等方面提供人财物的支持;对文化、教育、体育以及慈善事业的捐赠: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并对失业者、少数民族、妇女、残疾人等就业方面提供的方便。5反映所提品或服务的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包括产品的使用效能、产品的安全性、社会咨询服务等。

(四)披露形式(方式)

如何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披露,各国、各企业做法都不相同,目前,主要的披露形式包括文字叙述模式、依附传统报表披露模式和独立报告模式三种。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按照企业的不同规模分别采用不同的披露模式。

1 对于小型和一些中型企业可以采用文字叙述模式,以非正规的形式或文字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基本不用货币计量,这是报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简单的方法。

信用社主任履职报告篇(4)

一、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国外研究: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维斯-(David F Linowes)在《社会经济会计》的文章中,首创了“社会责任会计”一词,之后社会责任会计在美国得到很大重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会计师协会((NAA)和美国会计学会(AAA)等会计机构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发展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尽管美国会计理论界对社会责任会计的探讨是最早的,但是美国社会责任会计实务的发展过程却比较缓慢,尤其是与西欧各国相比较,处于落后的状态。据统计,目前美国有90%的企业在披露企业年度报表时披露了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数据,但数据通常是不完整的,其中大多数数据是关于治理环境污染的,例如对废水、废气、废料等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从整体上来看美国企业尚未公布内容完整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与美国的社会责任会计的缓慢发展相比西欧各国发展较快,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都是比较重视社会责任会计的。英国会计准则委员(ASSC)早在1980年就出版了《公司报告》,鼓励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在传统财务报表之外,另增编制增值报告、就业报告、公司前景表、公司目标表等一系列社会报告,以满足股东以外的关企业的社会各界的信息需要.而在法国,1977年以正式的法规,要求企业必须以货币金额反映职工福利措施的实施情况,其中包括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专业技术培费、改善劳动条件支出,以及向职工提供服务的支出等项目。

国内研究:在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社会责任会计”一词引入中国最早出现在常勋教授编写的《国际会计学》教材中。并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企业经济活动对于社会所带来影响的计量和报告。由宋献中、李皎予主编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则介绍了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具体分析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结构,提出了在我国实践中运用的若干建议。在学术界,阳秋林2003年发表的《当议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一文中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其计量是涉及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等主要内容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3]。黎精明在《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中对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提出了建议,主张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尽可能单列,并与传统会计科目相对应,会计基础型和非会计基础型并举,以传统的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并在必要时附加辅助报表和说明,提倡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归纳起来,由于我国社会责任会计起步晚、发展缓慢,研究局限于理论方面,急需在社会责任会计实务方面实现突破。

(二)研究意义

(1)有助于完善我国电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促我国电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2)推进我国电力企业企业建立一套有效的方法来协调企业与其他相关者的利益,有利于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同时也对我国其他企业起积极引导作用。

(3)开拓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实务,促使我国社会责任披露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与国际社会责任会计接轨奠定基础。

二、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会计披露存在问题的分析

国家电网公司是国内较早重视社会责任的企业,2006年至2008年的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基本内容为国家电网公司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对履行社会责任行动进行承诺。2009年的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首次使用了联合国“全球契约”标识。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社会责任标准。2010年的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在回顾总结了公司五年来社会责任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完善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系统披露了公司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科学发展的年度实践和具体绩效。2013年的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报告内容框架更加完整。报告采用“履责意愿、履责行为、履责绩效、履责承诺”的内容框架,按照履行社会责任的完整逻辑,披露公司履责实践和承诺,这在中国企业是首次。

虽然国家电网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内容越来越全面,披露越来越详细,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大多数报告侧重于文字叙述的方式,即非会计基础型,已披露的会计信息中以货币计量的财务数据较少。导致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有关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核算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会计人员对于己经发生的社会责任事项不能明确其记帐金额,不知道该把它往哪里记和怎样记。其次,在日常的会计处理过程中,与社会责任有关的问题通常是作为常规的财务会计问题处理,几乎没有企业设置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例如按环保机关的规定交纳的排污费直接列入到企业的管理费用之中;企业因社会责任问题而交纳的罚款、因此而造成的停业损失或因此对他人造成的损害赔偿等,列入营业外支出;为承担社会责任而进行新设备的投资或固定资产的购建,都作为一般的固定资产支出处理等账务处理。上述现象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企业虽然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但是,相关的信息却无法在会计报告中体现出来。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事项纳入常规的财务会计事项进行核算,这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这不但不利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和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也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最后,在披露工具上,还缺乏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独立报告的意识。我国电力企业企业还没有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进行独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是社会责任会计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覆盖面远比传统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覆盖面广得多,并且他们更关心和要求的是精炼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给信息使用者提供庞杂的会计信息,然后让其进行“大海捞针”式的筛选显然是不合适的。我国电力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客观上也说明了我国电力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水平。

三、国外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经验借鉴及我国电力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的对策

(一)国外社会责任会计披露经验

社会责任会计在国际上己经有三十来年的发展历史,在会计信息的披露问题上,国外很多会计学者和研究机构曾进行过大胆而有益的探索,为社会责任会计学科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主要包括:非会计基础型和会计基础型。

(1)非会计基础型主要以文字表述的方法对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和履行情况加以说明和评价。这种披露形式广泛存在于国外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实务中。这种模式披露易为人们所了解,但这种模式省略了很多社会关心的若干项目,同时所用的计量单位也不尽一致,难以算出单一的结果。

(2)会计基础型。会计基础型形式主要是通过规定相应的会计科目,运用社会收益、社会成本、社会资产等概念,以及会计有的程序和方法来反映企业活动的社会责任。目前,已有“社会影响报告表”、“社会资产负债表”和“增值表”等形式。

①社会影响报告表。莱弗·埃斯坦斯(Ralph Estes)认为:会计模式应有系统的反映出所有己耗资源的价值。所消耗的资源包括组织无需付款的资源(非内部化的成本或外部不经济)以及所产生的所有效益的价值(包括对提供效益的组织未支付报偿的那些效益,即外部经济)。该社会影响报告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社会贡献,但对社会的效益仍然用社会实际获得的价值或效用来衡量,社会成本则反映出了对社会的损害,而不仅仅限于组织实际支付的部分。②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平衡表,只是反映企业年度内社会责任资产和社会责任负债构成情况的报表.该表具有如下的特点:以公司的四个主要赞助者(股东、员工、顾客及公司所在地的社区民众)为主要对象,确定最受注目的社会工作,通过调查以确定那些没有市场价值的社会利益和社会成本的影子价格,将这些项目用货币金额表示,以社会资产减去社会负债可求得社会净值。增值表(Value Added Statement,简称VA表)是计算和反映增值额及其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在欧洲普遍流行,并且也较为完善。在国际范围内,曾有很多学者、机构力求奠定其“第四报表”的地位但没有形成共识。一般说来,增值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增值额的形成,具体计算方法是销售收入减外购材料、劳务与折旧,另一部分反映增值的分配,具体包括职工所得、债权人所得(即利息)、投资者所得、政府所得、企业所得。增值表旨在反映企业受益者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仅仅反映某一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这与现代企业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也符合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目的。编制增值表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资料来源可靠,易为报表使用者所接受,在增值额分配过程中,可以清晰地了解职工、债权人、股东、政府及公司留利等各受益者分配到的金额由此可得到企业经营活动所创造的增值额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大小。

(二)我国电力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对策

我国电力企业在选择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披露模式时,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并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己有报告模式优点的基础上,进行披露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我国电力企业企业大多已采用文字表述的方式了社会责任报告,缺乏对会计基础性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但从目前电力企业会计体系的完善程度来看,大部分企业已经具备了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能力,所以编制会计基础型的社会责任报告也是可行的。

因此,建议电力企业可以编制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社会责任成本费用表和增值表来披露能确认和计量的社会责任信息,对于不能确认计量的社会责任信息则采用传统的文字叙述方式报告,从而全面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

参考文献:

[1]常勋.国际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宋献中,李皎予.企业社会责任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信用社主任履职报告篇(5)

由此可见,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它产生并存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下,其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地丰富,很难给它下一个绝对的定论。但总体上企业社会责任倡导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不仅要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更要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不能仅仅局限在股东,还要对债权人、对消费者、员工、公众等承担社会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 “责任”包含三种含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即应履行的“义务”;二是指因未能完成分内的事而形成的过错或过失,即应承担的“过错”;三是指由于未能完成分内的事而应承担的惩罚,即被追究的责任。根据责任定义的解释,可以得出“责任”包括“应尽的责任”和“应追究的责任”。因此,责任的实现也应该包括“责任意识培养”和“责任履行制约”。(1)责任意识培养。一般情况下,责任主体对自己应承担的某种责任有一个认识过程。最初某种责任意识是建立在一定外力的强迫之上,表现为被动服从。发展到后来上升为一种主动责任意识,表现为主动承担。因此,只有责任主体对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内容及意义有了深入的理解,具有明确的责任认识,才会将外在的责任意识转化为内在的责任感。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情形即使责任主体有责任意识,也不一定履行,只有通过外在的他律培养和强制最终才能得以履行和承担。(2)责任履行制约。为了使某种社会责任得以实现,也需要法律、制度、道德教育等社会规范予以制约。道德规范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等来导向,只有在人们主观上愿意接受才能发挥作用。反之,只有借助于制度规范和法律规范。法律规范规定了社会成员应该履行的基本责任要求,也明确规定了不履行基本责任所应承担的后果。它是对社会成员的一种底线要求,而制度规范是介于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之间,社会责任的实现还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保证。社会舆论也是促进社会责任实现的有效机制。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离不开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法律责任的制约、道德规范的导向、制度规范调控、社会舆论的引导。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实质上包含了披露内容和披露方式两方面的问题,即披露什么和怎么披露。其中,披露内容会因行业特点、企业规模不同而有所差异,披露方式也会因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能否量化而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披露的最基本的内容和模式应该统一。从目前我国实际工作来看,由于我国没有有关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要求,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属于自愿披露的信息,所以企业在是否披露、如何披露以及披露什么等问题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随意性。虽然近年来人们日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一些企业开始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相关披露,但总的来说披露的内容和力度还不够充分,披露的程度也无法满足有关各方对信息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披露内容不全面且缺乏相关性。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来看,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内容至少应反映企业对债权人、对消费者、对员工、对公众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但从已公告的社会责任信息报告来看,几乎没有一个企业对与自己相关的以上四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内容进行全面披露,更多的是披露对社会的奉献,如对政府税收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以及对员工的责任。而且基本披露的都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正面信息、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很少披露企业对社会的不利影响或者应该承担而未承担的社会责任。即使披露了,也只是简单的陈述,缺乏对问题的实质分析或对未来影响的分析。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没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专门要求,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处于自愿披露的阶段,必然造成披露内容不一,相关性差。

(2)披露方式不同且可量化信息少。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类型多种多样,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报告、环境与社会管理计划监测报告及健康、安全与环境报告等。其主要差别在于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关注点不同,更多的是从企业自己的利益出发。因而,所采用的报告模式也就不同。

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方式。理论上讲可以量化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可以在财务报表上作为正式项目反映;不能量化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可以以其他形式披露,如作为会计报表的附注反映。但从已公告的社会责任信息报告来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是以文字性的叙述和说明为主,以货币计量的财务数据较少。大部分企业除了对税金问题提供了较详实的会计数据以及对社会公益福利事业的捐资和污染治理支出有一些定量数据外,其他相关社会责任信息几乎没有。导致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是企业有关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处理问题通常是作为常规的会计问题处理, 并没有进行独立核算,无法在会计报告中体现出来。如企业按环保机关要求交纳的排污费直接列入“管理费用”;企业因社会责任问题而交纳的罚款、因此而造成的停工损失或因此对他人造成的损害赔偿等列入“营业外支出”;企业对社会公益和社会福利事业提供的赞助和捐赠列入“营业外支出”;“三废”处理而得到的税收减免,体现在少缴纳的税款中等。

(3)连续性差且内容披露随意。大多数企业没有认识到社会责任是每个企业应尽的责任,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对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企业自身品牌、形象的树立和价值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往往是在政策要求或市场反映比较明显的情况下披露有关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产品质量、消费者和职工利益保护、捐赠与慈善活动等社会责任信息,一旦政策或市场没有要求,企业就不主动披露。即使同一企业每年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一样,完全取决于政策或市场的需要,以至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是一种短期、临时的、随意的行为,缺乏连续性和规范性。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原因分析

(1)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不健全。2001年12 月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规则第2 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和2002 年1 月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制定并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开辟了我国披露有关社会责任信息的先河,首次明确了公司要“尊重”和“维护”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并“重视社会责任”。2005 年10 月修订的《公司法》规定公司要“承担社会责任”。2006 年深交所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其中提到“本所鼓励公司根据本指引的要求建立社会责任制度,定期检查和评价公司社会责任的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 形成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并要求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评价报告”与年度报告同时对外披露,同时还明确了社会责任报告“至少”应包括的内容。2008 年国资委颁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对我国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要求。2008 年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等11 个工业行业协会联合了《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要求企业定期社会责任报告,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和报告制度,具体落实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承诺,接受全行业和全社会的监督。

上述不同组织要求的社会责任报告模式有差别,都是从各自部门或者行业的角度对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提出了要求,但要使社会责任报告逐渐像财务会计报告那样成为国际商业语言这远远不够。所以,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督促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主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成为必要。

(2)企业及其外部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近年来由于国家重视经济发展,企业以追求最大经济利润为目标,而无视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忽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以至于不断有侵犯消费者权益、侵犯职工权益、环境污染等问题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也同时反映了外部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助长了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宗旨,导致这样一些企业“质”的变化和“堕落”。因此,首要的是要让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和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及会计理论界充分意识到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企业和企业会计人员的自愿披露习惯。

(3)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成本较大。社会责任内容复杂多样,包括企业收益的社会贡献、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对社会公益的责任、对人力资源的责任及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责任等,其中有些内容客观上不能单纯地使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确认和计量难度较大。这样企业就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致使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成本过高。面对这种状况,国家如果不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来强制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企业一般不会主动、认真、全面地披露相关会计信息。

三、我国现阶段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思考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应从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出发,披露企业相关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笔者认为披露范围主要应包括以下五方面:

(1)企业收益方面的信息。企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首先应是能够满足股东及债权人的要求,保证企业实现预定的收益目标。可设置净资产收益率、经济增加值增长率、主营业务增长率等指标。

(2)企业职工权益保护方面的信息。包括职工招聘录用、技术和职业道德培训、薪资水平、日常福利方面的信息,尤其是要披露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职工社会保险、离退休人员劳动保险、职工劳动保护及劳动条件方面的信息。可设置劳动合同签订率、职工培训费占工资比、职工工资水平率、职工工资支付率、劳动保护条件比率、职工安全事故率等指标。

(3)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包括企业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防护,减轻并消除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的信息。可设置环境保护投入率、能源净利润率、能耗比、企业罚款支出比率、重特大安全生产污染环境事故次数等指标。

(4)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和性能、产品价格、产品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可设置顾客满意度、商业伙伴满意度、融资机构满意度、退货返修率、消费者投诉次数等指标。

(5)公益事业贡献方面的信息。除企业依法向国家上交税金外,包括企业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创造就业机会以及支持社区活动方面的信息。可设置社会捐助占税前利润百分比、慈善捐赠金额占税前利润百分比、企业每元总资产纳税额、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年增长率等指标。

(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方式 对于可以量化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可直接列示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中,不能量化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以文字叙述列示。两者互相补充,组成完整的信息披露整体,让信息使用者完整地了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从而得到正确结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可以量化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企业可以单独设置一级或者明细会计科目核算,从而为编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提供依据。

(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载体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以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为好。根据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建议企业披露收益方面的信息、职工权益保护方面的信息、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信息、公益事业贡献方面的信息,社会责任报告相应设置以下指标予以披露。

(1)反映企业收益方面的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经济增加值增长率(本期经济增加值增长额/上期经济增加值)、主营业务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增长额/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2)反映企业职工权益保护方面的指标。包括:劳动合同签订率(企业当期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数/企业当期从业员工数)、职工培训费占工资比(职工培训费/职工工资总额)、职工工资水平率(企业职工工资平均值/同行业职工工资平均值)、职工工资支付率(全部已发放工资/全部应发放工资)、劳动保护条件比率(年劳保支出总数/各项劳动保护措施的总值)、职工安全事故率(工作中职工出现伤、残、病、亡的人数/职工总人数)。

(3)反映环境保护方面的指标。包括:环境保护投入率(环境保护投入占当期销售额比重)、能源净利润率(能源消耗量/净利润)、能耗比(能源消耗费用/当期销售额)、企业罚款支出比率(企业罚款支出/本期销售额)、安全生产污染环境事故次数。

(4)反映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指标。包括:顾客满意度、商业伙伴满意度、融资机构满意度、退货返修率(当期退货返修量/当期销售量)、消费者投诉次数。

(5)反映公益事业贡献方面的指标。包括:社会捐助占税前利润百分比(社会捐助额/税前利润)、慈善捐赠金额占税前利润百分比(慈善捐赠金额/税前利润)、企业每元总资产纳税额(企业当期上缴的税收总额/企业总资产)、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年增长率(本期企业员工总数增长额/上期企业员工总数。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要从为数不多、没有统一要求、由企业自愿披露过渡到所有企业必须按统一要求披露,并且能使企业的各种社会责任活动得到充分描述,从而使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实现全社会多个层面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张国庆、吴有家:《企业社会责任与中国市场经济前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信用社主任履职报告篇(6)

社会责任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得到升华。大部分中央企业都深刻认识到开展社会责任工作的重要意义,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一些企业探索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使命、价值观和愿景,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社会责任观。国家电网、中国移动等企业专门制定了社会责任工作规划,宝钢、中国华电等企业在公司发展规划中专门体现出社会责任战略目标,为稳步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中央企业普遍建立了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明确了归口管理部门,多数企业在公司治理层面建立了有关社会责任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许多企业制定了社会责任工作制度,并根据社会责任工作要求对相关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一些企业积极探索创新社会责任管理新模式,建立完善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管理体系,取得显著成效。许多企业建立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并与国际知名企业进行对标,发现自身缺项弱项指标,通过改进完善“短板”指标,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2006年仅有5家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截至目前,已有75家中央企业了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不少中央企业的报告获得了国内外有关机构的高度评价。许多企业通过设立“社会责任日”、建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聘请社会监督员等形式,创新社会责任沟通机制。

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中央企业坚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加大环保投入,推进节能减排,积极探索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产出的发展道路。到2010年底,中央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按可比价计算)比2005年下降20.3%;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36.3%,降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36.1%,降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3.7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

积极探索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新模式。许多企业结合自身优势业务,创新生产流程,实现绿色发展。宝钢坚持环境经营理念,努力建设绿色产业链,覆盖绿色研发、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营销、资源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鞍钢集团钢渣处理率和利用率分别达到100%和70%,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中铝集团等企业坚持矿产开发与环境治理同步进行,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中电投建设两处黄河土著鱼类增殖站,对保护黄河上游珍稀野生土著鱼类和生物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带动全社会节能减排。中央企业积极发挥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节能环保装备、技术和服务。中冶集团等企业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提供节能环保专业化服务,推动所在行业的绿色转型。南方电网2008年开始大力推进节能发电调度工作,截至2010年底,节能发电调度工作累计折合节约标准煤700万吨。

职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央企业坚持完善和落实职代会、厂务公开等职工民主管理制度,60%的企业在集团层面建立了职代会,所属二级及以下单位绝大部分建立了职代会,境内企业普遍实行了厂务公开,董事会试点企业普遍建立了职工董事制度。依法与职工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保证合理的薪酬待遇,基本实现了职工五大类基本保险的全员覆盖。通过建立工资保证金制度、办理农民工工资卡等措施,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积极为农民工办理工伤、医疗、养老等保险,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措施,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积极开展职工素质工程。中央企业不断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广泛开展职工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2003年以来,中央企业职工已有1682.7万人次参加了各类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315.1万人次参加了职业资格等级培训,127.7万人取得职业资格。积极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央企业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40.1%;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人才比例由2003年的3.07%提升到2010年的7.9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94个百分点。不断深化班组建设,一大批优秀班组长脱颖而出。

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职业健康。中央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全面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水平。2010年中央企业百亿元销售收入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53%。建立完善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为职工提供安全、健康、卫生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有效预防各种可能的伤害,切实保护职工群众职业健康安全。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中央企业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影响,在保障市场供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抗击雨雪冰冻、汶川和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特殊时期,在保障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信得过、拉得动、打得赢,充分发挥了中央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积极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中央企业积极创新扶贫形式,通过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等多种方式,在产业开发、整村推进、劳务输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93家中央企业定点扶贫189个国家重点贫困县,涉及全国21个省市区、8300万人口。许多中央企业在新疆、开展文化、教育、环保、卫生、医疗、援建、技改、抗灾、捐助等各类援疆工作,为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地区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2008―2010年中央企业累计对外公益捐赠133.7亿元。宝钢、中国移动等企业建立了企业基金会,探索企业慈善公益事业的规范化管理模式。东风汽车捐资1000万元设立东风帮扶大学生“村官”专项基金,帮扶大学生“村官”开展建设新农村工作。港中旅集团积极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开展“薪火相传”国民教育活动。

中央企业在海外投资贸易活动中,模范遵守所在国法律,尊重所在国习俗,保护当地环境,维护当地员工权益,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例如,葛洲坝集团在非洲大力实施“属地化”发展战略,成为我国企业“走出 大提高。要进一步规范企业捐赠,提升透明度,增强企业公益事业的主动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切实提高企业慈善水平。三是积极推进社会责任投资。社会责任投资在近年来得到高速发展。中央企业在吸引战略投资者,开展并购重组、产业链上下游业务合作时,要注意对合作伙伴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评估,选择社会责任绩效好的企业开展合作。我们在考虑国有资本收益的使用方向时,也将把社会责任绩效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依据,鼓励、支持模范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中央企业重组、并购中发挥领头羊作用。

强化沟通和透明运营,提高企业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企业社会责任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和支持。中央企业要大力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交流,增强运营的透明度。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我们明确要求所有的中央企业要在2012年底前社会责任报告,目前大部分企业已经社会责任报告,没有报告的40多家企业要抓紧开展这项工作,按时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已经报告的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提高报告质量,增强报告的时效性,提升报告的规范化程度。国际业务比较多的企业要创造条件社会责任国别报告,提升企业在全球负责任运营的形象,增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二是积极开展“走进央企”活动。要创新与利益相关方有效沟通的方式,有条件的企业要通过社会责任示范基地、开放日等形式,主动邀请社会各界走进央企,增进理解和共识。三是进一步加强社会责任日常信息披露。要围绕利益相关方关注的重大问题,及时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信息。要提高突发事件的管理能力,及时披露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依法合规处置好突发事件。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宣传中央企业模范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效,积极主动地回应社会关切,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信用社主任履职报告篇(7)

1、煤企社会责任的内涵

David认为CSR是决策和行动的采取,至少要部分考虑企业直接的经济和技术利益以外的原因。后来,戴维斯与他的合作者布洛姆斯特朗进一步明确指出社会责任是决策者在考虑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也有义务采取措施以保护和改善社会福利。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卡罗尔(Archie B. Carroll)认为CSR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之义务;社会不仅要求企业实现其经济上的使命,而且期望其能够遵法度、重伦理、行公益。卢代富认为CSR 就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对雇员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对环境、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责任、对所在社区经济发展的责任、对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叶祥松、黎友焕在《广东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中说“ 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两个特征,第一是法律和制度要求的强制性的社会责任,这类企业社会责任往往是通过相应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制度的制定来强制推行的。第二是道德和价值观念要求的自发的社会责任,这类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是建立在企业文化中对人、自然、社会和谐关系的认可上,体现了企业家自身的人文素质与价值观念。”

由此,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为:煤炭企业在谋求利润最大化之外对利益相关方包括员工、消费者、债权人、政府、所在社区、当地环境和社会等承担的责任。包括法律和制度对煤炭企业要求的社会责任和煤炭企业道德和价值观方面自发履行的社会责任。

2、煤企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1)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CSR是煤炭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CSR有助于企业吸引、培养和保留人才。一支综合素质高、热爱企业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CSR的内容之一就是对员工负责。包括为其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条件和职业发展空间;建立制度化、多层次的培训和员工发展体系,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为员工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将遵守劳动合同法,保证员工享有合法权益等,这些都有助企业吸引、培养和保留人才。

CSR会给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产品品牌和持续创造力。这些是企业可利用的无形资产,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更加有利的地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CSR意味着企业将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符合时代要求,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政企关系。CSR意味着煤企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包括《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CSR意味着煤企的重大决策会注重体现政府战略。这些都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政企关系。

(3)有利于建设和谐社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吸收当地居民就业,兴建公益项目,改善当地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为当地排忧解难,有利于赢得民心,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4)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以前,煤炭企业在开采中忽视生态保护,造成地下水渗漏、地面坍塌、土壤干旱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CSR要求煤炭企业在开发中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和谐。

此外,CSR也为企业之间有效沟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加信任,促进合作。

二、当前煤企CSR所面临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

CSR虽然从上世纪初就被提出来作为一大理论来研究,但是直到近几年,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企业发展中产生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的出现,比如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CSR才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

目前,一些煤炭企业对CSR认识上的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煤企对CSR的内涵了解不全面,他们简单地认为,企业CSR就是照章纳税,创造就业,就是向社会捐款,投资兴建公益项目;二是没有深刻认识到CSR关系着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没有形成煤企CSR的理论体系

目前,许多煤炭企业已经承担了很多的社会责任,比如,在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员工待遇、职业健康和安全、教育培训、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都有很详细的规章制度,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没有形成符合本行业特色的CSR理论体系。

3、缺乏煤企CSR的报告体系

CSR报告的必要性。一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比如,2004年根据原统配煤矿的调查统计发现煤企的安全欠账达550亿元后,出台了煤企按吨煤成本提取33元的安全费用专用于安全设施改造。二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通过报告向社会公布CSR履行情况,可增进社会各界对企业的了解,提高社会信誉;同时督促企业不断完善CSR。三是CSR也是监督政府行为的需要。比如,煤炭企业向政府部门支付了排污费,政府理应用企业支付的资金进行治污管理。

目前,专门的煤企CSR报告未见。首先,社会责任信息主要分散在董事会报告、会计报表附注等项目,未曾发现有单独报告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其次,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仅限于对社会责任的关注程度以及履行情况的文字说明,即局限于非会计基础型的披露形式。

4、缺乏CSR评价体系

目前,政府对煤炭企业主要的考核指标是产量利润和安全指标。而在员工健康、安全、资源、环境以及当地社会均无考核评价体系。缺乏了社会责任考核评价体系,会使企业管理者忽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就像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对政府业绩考核以GDP为主要指标一样,忽视了资源环境的代价。

5、缺乏CSR审计制度

欧洲会计专家协会可持续性审核主席Lars OlleLarsson认为“ 没有经过审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广告好不了多少” 。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该通过审计确立公信力。目前我国还未推行CSR审计制度。

三、推进煤企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

1、转变观念,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

煤企要对CSR的内涵有准确的把握,并进一步认识到CSR关系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自觉把CSR作为企业的价值追求和战略目标。例如,三鹿乳业集团无视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遭到了破产;而以生产尖端汽车电池和电动汽车为主的比亚迪,其主要持股人著名投资家巴菲特预言:比亚迪凭借在电动汽车方面的实力,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商。

2、建立煤企CSR理论体系

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除传统经济效益方面内容外,还应包括人力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内容。针对煤炭行业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企业收益方面的履行责任情况。

(1)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一个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任何一个企业组织首先要获得财务上的盈余,可持续地生存下去,才有可能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因此,收益目标是企业效率和素质的全面检验,它既是一个财务目标,又是一个社会目标,因而应该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加以反映。

(2)资源和能源的消耗状况。煤炭行业本身是资源型行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本身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的煤炭及伴生资源。其资源的回采率、伴生资源的利用效率等既影响当代人的生活福利,也影响到后代人的生活福利,因此,煤炭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项主要内容。

(3)员工待遇方面。一支热爱企业、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对员工的责任包括对员工的招募录用、为其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条件和职业发展空间、建立制度化、多层次的技术培训体系、提高工薪水平、改进职工福利、改善劳动条件等多个方面。这不仅对本企业有重要的微观意义,而且对于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重要的宏观意义。

(4)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在煤炭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地下水渗漏、植被的破坏、空气中煤尘的飞扬等都是煤炭企业应关注的环境问题。建议企业建立专门的生态保育基金,逐渐修复煤炭开采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企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和谐统一。

(5)反映企业对消费者履行责任情况。主要包括产品质量与性能、广告的忠实程度、向公众及用户报告企业产品的使用效能、产品的安全性等信息,了解顾客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和满意程度等。

(6)反映企业对政府、公众的履行责任情况。包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对本地区公益事业提供财力、人力支持,对文化、体育、教育事业及公益活动的捐赠情况等。这些行为对于提高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未来发展也非常重要。

(7)对产品整个生命流程承担责任,建立以“生产者延伸责任”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体系。对产品整个生命流程承担责任,即企业承担“生产者延伸责任”。欧盟将“生产者延伸责任”定义为:生产者必须负责产品使用完毕后的回收、再生或弃置的责任,将生产者责任向下游延伸。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生产者的责任向上游和下游都进行了延伸,其定义是:生产者应承担废弃物回收消除处理责任及产品废物管理责任,应从以“产品”为中心的责任转向原材料选择、产品制造、使用和产品废物回收、再生和处置全过程的责任。对煤炭企业来说,企业应该对煤炭开采过程中附属物煤矸石等进行再生利用。

(8)与供应链体系的上下游企业特别是供应商共同承担责任,建立共同承担社会责任的合作共赢机制。与供应链体系的上下游企业共同承担责任,实质上是使产品生产流通链条上的所有参与者,通过一致性战略和一体化标准,建立共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链。在这个方面,瑞典企业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建立上下游企业可追溯体系,确保供应链体系全过程的一致性;二是鉴定与供应商的责任契约,确保供应商共同履行社会责任;三是设计供应商管理项目,确保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供应商履行责任;四是建立对供应商的核查和评估机制,确保形成与供应商共同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体化战略。

3、依法经营,规范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

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环保法》、《劳动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它们涉及环保、安全生产、职工权益保障、消费者权益以及市场经济秩序等各个方面,煤炭企业要严格按照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4、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美国的一些企业为了更好地对有关社会责任的问题进行管理,纷纷设置了直属董事会领导下的企业道德委员会或道德责任者等专门机构。道德委员会是企业定期召开的处理经营道德问题的专门会议,当企业准备进入新领域或做出重大决策时,由该会议做出应当遵循的道德基准,对报告的道德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改善方案,委员会大多数由经营层人员构成,吸收人事、销售、财务、生产等部门的负责人参加。因此,道德委员会是企业道德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

目前,我国的煤企中有保障负责员工权益的工会组织、销售部、采购部等。建议煤企业建立统一的CSR部门,统筹规划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并计划和汇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5、逐步建立和完善煤企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建议企业按照规定定期向社会报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报告采用文字和会计基础的数字详细、客观地报告企业在收益、遵守法规、执行政策、员工权益保障、资源消耗利用、废弃物的处理回收利用、环境的保护和开发、消费者服务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开销等。

6、构建煤炭企业CSR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985年,财政部公布的评价国有企业效益指标中仅有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两个指标,从经济角度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 而没有涉及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为推动各种所有制企业积极建设和谐社会环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我国政府应构建适用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按年度定期公布,使煤炭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都能被实时监控,通过将企业指标与同行业乃至全国企业进行比较, 政府、企业及利益相关群体能及时发现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满足政府、员工、客户、投资者、债权人、广大公民及企业本身了解和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需要,这对推进企业克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积极参与建设和谐社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7、实行企业CSR的审计制度

信用社主任履职报告篇(8)

一、引言

吴俊(1994)对社会责任会计的本质、对象、内容及我国研究社会责任会计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与论述。黎精明(2004)通过选择分属于不同行业的典型企业为对象,对我国企业目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我国“理论上急需,实务上空白”的现状,并指出“我国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应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特点,并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已有披露模式优点的基础上,进行披露方法的创新”。阳秋林(2005)归纳了国外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充分考虑了我国企业所处的实际情况,架构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陈玉清、马丽丽(2005)总结归纳了国外各学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并抽样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实证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市场反应不明显、不同行业所反应出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不相同等结论,从而推出“国内和国外信息使用者在观念和意识上对现代企业的要求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存在匪浅的差别”的论断。刘长翠、孔晓婷(2006)以沪市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样本公司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对社会的贡献考虑较少、消极对待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公司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规范不完整等结论。钱红光(2009)对美、法、英、德等西方国家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践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了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特点,并得出了有关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若干启示。国外研究社会责任会计早于我国,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均比较先进;重视国外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研究,有利于我们吸收先进的理论和经验。李正、向锐(2007)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包括的内容进行了界定;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许家林、刘海英(2010)选取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的125家中央企业作为分析对象,以2006年至2010年间的100份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对披露概况、编制依据报告结构及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我国央企社会责任报告偏低、报告数量逐年递增、现行报告披露不规范、报告缺乏强制性的第三方审计制度等结论。黎文靖(2012)认为,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是“政府官员为了其自身的政治利益对企业进行政治干预以及企业相应进行政治寻租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行社会责任报告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构建社会责任报告体系的若干建议。为更加快速地推动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应该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与现实,以及我国所处的经济转型阶段,避免全盘照搬国外,以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可操作的规则。本文拟在综述中国借鉴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改进社会责任会计实务的若干建议。

二、社会责任会计现状分析

( 一 )社会责任会计自愿性信息披露方式不适合我国国情 根据相关的研究,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采取自愿性方式还是强制性方式,取决于信息披露的动机。如前所述,陈玉清、马丽丽(2005)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市场反应不明显。杨熠、沈洪涛(2008)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认识和实践;其中对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47份有效样本中,有55.1%的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是管理层自主决定的;有46.9%的企业是在主管部门的要求下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从而推断国有企业积极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主要的原因“很可能是来自作为主管部门的国资委的推动”。可见公众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不强烈。作为一种具有生产成本的产品――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企业披露其的积极性势必不会太高,从而推断出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自愿性动机不强烈。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及广大社会公众尽管对社会责任会计有了广泛的认同,但是在实质性的操作层面上,依然是没有落实到实处。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若要摈弃传统的“经济利益至上”,转为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经营管理,需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因此,在现阶段推行自愿性信息披露模式不具备可行性。而现阶段,无论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站在社会公众的角度,亦或是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角度,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已是大势所趋。因此,目前我国必须建立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强制性披露制度,规范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行为,来推动社会责任会计在中国的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二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尚待提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论述。(1)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对信息需求方而言价值相关性不高。宋献中、龚明晓(2006)对公司会计年报中有代表性的17条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年报中社会责任信息的决策价值和公共关系价值都不高,专业人士对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进行评价时,认为信息的性质、形式、质量特征对决策和公共关系的作用是不相同的。这说明我国企业尽管了社会责任报告,但报告所提供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对于利益相关者而言价值量不高,所提供的信息并非是所需要的信息,或是所提供的信息比较粗浅,达不到利益相关者据此作出决策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宋献中、龚明晓(2006)在研究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是负面的量化信息对决策的价值和对公共关系的价值都比较高。而我国企业目前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时,往往是从利己的角度出发,把社会责任报告当做是宣传企业自身经营理念、提高自身形象的“宣传书”,大多披露那些对企业形象和声誉都有利的社会责任信息,如捐赠、公司内部职工福利等。而信息质量较高的负面量化信息,企业往往没有自愿性披露的动机,往往是由社会公众或媒体通过不同的途径公布的。这就使得那些公众非常重视的、对其决策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被企业有意地“屏蔽”掉,导致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最近经媒体公布的沸沸扬扬的“毒胶囊”事件,使得修正药业“伤筋动骨”,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负面信息使其资金链面临危机,势必殃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重视并加强对负面量化信息的监管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企业本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大多采用非数量化形式。2007年12月29日,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正式下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以文件形式规范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事项。此后,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明显多于往年。但是,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上看,大多数采用的是文字叙述式、图片式等非数量化形式。笔者手中有一份某中央企业发电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内容包括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内容;但是在披露时,大多数都采用了文字叙述性的语言。这种非数量化的社会责任会计披露形式难以说明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的本质,不容易界定清楚会计信息所要反映的内容,也非常不利于各公司间的比较,不利于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会计循环包括四个主要的环节和步骤: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社会责任会计属于会计的一个新分支,计量问题至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因此在披露和报告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时,数量化问题亦会受到影响。今后,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问题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3)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大多是未经第三方认证的信息。目前公开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所披露的信息,多数是未经第三方认证的信息,其可靠性备受质疑。如前所述,企业在其社会责任报告时,多采用非数量化的形式予以披露,将其报告变成了宣传企业自身经营理念、提高自身形象的“宣传书”。在这些“宣传书”中,诸如职工福利待遇的提高、环境污染与恢复甚至是产品安全与质量的提高等信息,都是企业自身的叙述,可夸大可缩小,没有权威性可言。当然,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国家对这方面的规定尚属空白,没有强制性规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信息的第三方认证机制;其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若要经第三方认证,必然要产生认证成本,若社会责任报告对者而言产生的受益微乎其微,则不会有企业愿意生产经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信息。由此可见,目前我国企业仅靠自愿去推进社会责任会计,是不切合实际的,政府力量在此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三 )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未予以充分的宏观指导和监管 尽管社会责任会计的推行在我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社会责任观念已被广泛接受,但是在实务操作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改进。有些问题在改进时,靠企业单个力量是不可行的,如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标准,社会责任会计履行的考评等。企业注重的是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可持续发展理论则要求企业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兼顾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后代子孙的长远利益,不能以牺牲当前的环境、生态、资源来换取经济短期的快速发展。只有政府才能在企业短期利益与社会、环境长期利益之间起到宏观调控、监管和协调的作用。根据相关的报道:2006年我国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仅有4份;2010年前十个月,的各类社会责任报告达663分,超过了2009年全年数量总额,并预计保持全球报告总量15%左右的份额。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数量激增的原因固然有企业对社会责任意识广泛接受这一因素,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应该是2007年12月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敦促中央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起到示范的作用。由此可见,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宏观指导和监管作用非常重要的。我国政府目前对社会责任会计规范的重点放在了中央企业上,事实上,中小企业也是社会经济体中不容忽视的力量,对其亦应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监管,促使其社会责任的履行及社会责任会计的推进有更大的提高。

三、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社会责任会计构建

( 一 )实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强制性披露方式 尽管目前我国社会责任意识已广泛为公众所接受,中央企业作为实践社会责任会计的先进力量推动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但从总体上来看,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加之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亦不是很高,这就导致我国实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自愿性披露方式在实务中行不通。再有就是,对于价值相关度较高的社会责任会计负面信息,若没有强制性信息披露的规范,企业不会有动力去主动披露这些负面信息。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实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强制性披露方式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目前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应以强制性披露为主。目前政府及相关部门已经颁布了若干制度来保障社会责任的履行及信息的披露。深圳证交易所于2006年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以此来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07年国资委又了相关的社会责任指南。这些指南的及之后中央企业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进步,充分说明了制度规范的重要性,说明了政府在推进社会责任会计方面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 二 )全面提升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 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必须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并定义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以使利益相关者及政府等部门、社会公众充分了解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企业必须提高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结合我国实际及前述原因分析,企业在实务中提高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途径有如下几点。(1)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负面信息进行科学地披露和管理。负面信息对企业而言是不利的,有时是“致命”的,能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是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没有主动披露负面信息的积极性。但是负面信息对利益相关者及广大公众而言,却是价值相关度很高的信息,是企业应当充分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在不可调和的二者之间,必须有第三方发挥作用,才能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负面信息充分披露出来。公众传媒比如新闻界、网络、报纸等在此可以充分发挥第三方作用。负面信息质量高,是因为负面信息源于与企业无利益关联的外部第三方,是站在独立的第三方角度看问题的。这些负面信息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吸引眼球”度,不但受到广大公众的关注,也会引起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关注;政府等职能部门对负面信息中涉及到的当事企业的处置情况更会受到公众的关注与监督。科学地管理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负面信息披露,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引起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联动效应,消除社会公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反过来促使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上的改进。建议政府或某个职能部门建立一个以“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为名的网络平台,由按年份、定期地在上面公布各企业有关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负面信息。这个网络平台是开放式的,社会公众可以将某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上传到网络平台中,经有关部门核实后予以公布,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公众传媒的监督作用。该网络平台也可对某一事件进行后续的跟踪,并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价。(2)积极推进社会责任会计计量研究全面数量化信息披露内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企业长远的利益及利益相关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影响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政府的宏观决策。河北三鹿集团不严格履行社会责任,无视产品所含的“三聚氰胺”而继续违规生产,最终导致其破产,国人无不震惊。这一事件也波及到了其他奶制品企业,对整个行业都是一次大的冲击。因此,不但要使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深入人心,更要积极推进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问题,以全面推进社会责任会计内容的数量化披露方式。我国尚未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进行统一规定,也尚未对其披露内容确立统一标准,企业在披露其社会责任报告时大多用叙述式语言表述其所履行的社会责任。这不但会造成各企业信息间的不可比,还容易使企业大玩“文字游戏”,对事关重大的社会责任避重就轻,轻描淡写,而对维护企业形象有益的正面信息大肆渲染,造成“避重就轻”的现象。社会责任会计属会计领域的一个新分支,必须要解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循环中的关键一环:计量。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问题是该领域目前面临的难题之一,因为其计量问题不但要用到会计本专业领域的知识,还要用到其它学科的知识,如计量经济学等。计量问题推进后,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上,数量化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就应该有一个更大的提升,用数字描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就会更加准确、可靠,更具有信服力。(3)尽快推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第三方认证机制。近两年的研究中,推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第三方认证机制的呼声越来越高。没有经第三方认证的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其权威性和可靠性都备受质疑,这也势必影响社会责任报告的可靠性和可比性,进而影响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实施。第三方认证机制既要在社会责任会计领域尽快推进,使信息来源更加权威可靠,呈现一种“以事实为依据”的状态;同时也要在审计领域加快推行社会责任审计制度,加强对第三方认证的审计制度,以此来全面提升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 三 )政府要有长效的激励机制及事后的惩戒机制 基于我国目前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上空白、实践上缺乏的状况,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监管的主导作用,不但要对社会责任会计的披露内容、披露方式、披露质量标准作统一的规定,更要建立起长效的激励机制及事后的惩戒机制来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在前述提及的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中,应定期公布“黑红榜”,以公示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良好的和较差的企业,消除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对于“红榜”企业,政府应有长效的激励机制使得这些企业比其他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更容易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并为企业的信贷、融资等营运方面提供信誉支持,使企业切实分享到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效应,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带来的收益。对于“黑榜”企业,政府亦应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建立起完善的事后惩戒机制。企业因忽视社会责任而导致的影响重大的社会责任事件,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积极介入事后的处理工作中,并且将事件公布于信息平台上。不但如此,政府还应组织相关部门,或委托第三方定期地对企业进行后续的跟踪考核和评价,促使其完善后续的社会责任治理工作。同时,也要将因企业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后果作为融资、信贷的参考依据。通过这些激励与惩戒机制,来促使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俊:《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几点思考》,《会计研究》1994年第6期。

[2]黎精明:《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9期。

[3]阳秋林:《中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架构》,《当代财经》2005年第6期。

[4]陈玉清、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5年第11期。

[5]刘长翠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2002年-2004年度的经验数据》,《会计研究》2006年第10期。

[6]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会计研究》2007年第3期。

[7]许家林、刘海英:《我国央企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信用社主任履职报告篇(9)

       人大代表述职报告1

尊敬的领导、同志们:

20--年8月,我荣幸地当选为--区第--届人大代表,深感肩负的职责和重担,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始终觉得有无数双热烈、期盼和信任的目光盯着我,无时无刻不在鞭策、提醒我既是一名普通公民,更是一名要为群众讲实话、做实事的人大代表。下面我把一年来的履职状况汇报如下:

一、用心参加学习,努力提高素质

为了使自己能更好地履职,一方面,我坚持自学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认真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和有关的其他法律法规,不仅仅增强了政治的坚定性和履职的自觉性,也拓宽了知识领域,提高了履职潜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我用心参加区人大组织的代表培训学习,系统学习党的精神和人大依法履职的相关法律和规范文件,了解人大基本制度理论,掌握人大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

透过学习,增强了我的政治敏锐潜力和政治鉴别潜力,提高了思想理论水平,对如何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如何审议计划、预算报告,如何提出代表议案和推荐,如何参加闭会期间的活动等代表履职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了系统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依法履职的职责感、使命感增强了,群众意识、权力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代表意识、监督意识增强了,为履行好代表职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用心参加活动,依法行使权利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既要用心参加人代会,认真审议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投好每一张“神圣的一票”,更要参加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在履行代表职务中,我坚持做到勤写推荐。为了收集各种写推荐的素材,为了掌握民情,广泛集中民智,准确反映民意,提交的推荐具有前瞻性、代表性、针对性、准确性、可操作性,我坚持做到“四个勤”:勤于动脑、勤于动腿、勤于动耳、勤于动手,深入基层、深入百姓征询群众意见,掌握到第一手的资料,为出席人代会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酝酿、起草、提出高质量的议案、推荐、批评和意见做好准备,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工作。

三、履行职责,用心参加代表活动

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各项报告和议案、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依法行使代表各项职权的基本要求。按照这一基本要求,我用心参加区人民代表大会和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在会议期间认真审议各项工作报告,用心提出推荐,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在代表会议期间,结合全区状况,反映相关问题现状,每次人代会上用心发言,提出急待解决的问题,较好的履行了一个人大代表的职责。

四、收获和体会

在依法履职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人大代表既要敢于为人民群众说话,又要善于为政府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建言献策。无论是参加人代会、视察活动、专项调研,还是执法检查、小组活动,都是依法履行代表职务。要当好人大代表.

第一,要职责到位。要有职责与义务,才有动力和主动性去认真履职,完成自己应尽的职责。

第二,要安排到位。要学会弹钢琴,分清轻、重、缓、急,少一些被动,多一些主动,科学安排,挤出时间和精力去履职,参加代表活动。

第三,要尺度到位。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议案、推荐、意见和批评,在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时作审议发言,在参加执法检查和视察等工作中指出问题、提出意见,在开展监督工作中对评议对象进行评议等等,这些都需要真实意思的表达。要把真实的意思表达好,就要尺度到位,在讲究方式,选取履职角度上要多琢磨,做到敢于说话,多说实话、真话,不说套话、空话,同时要真心实意,要让人听得进去,觉得言之有理、心悦诚服,才能促进“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改善工作、解决问题,提高履职的实效。

肩负着广大选民托付的重任,在本届代表任职期间,我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选民的期望必须还有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为广大群众的利益,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更好地履行了一个人大代表的职责。

人大代表述职报告2

各位同志、各位选民:

我于--年1月当选--区人大代表,下面我就几年来履行代表职责情况,从提高能力,为民代言、为民办事,务实工作三个方面作如下汇报,请予评议。

一、坚持加强自身学习,积极提高履职能力

作为--区人大代表,我充满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我从“充电”学习开始,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一是自觉学习《宪法》、《代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人才》、《天职》(人才代表的神圣使命和职责)等重要学习资料;二是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当选以来,积极参加区人大举办的各类人大代表培训班学习,学习中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三是向老代表学习,虚心向老代表请教,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通过多方面的学习,使我对人大代表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法律意识有明显增强,工作方法、调研能力,献言献策水平逐步提高,履行代表职务能力得到锻炼和增强。

二、坚持依法行使职权,热心为人民群众代言办事

人大代表行使职权,就是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不充分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就不能履行好代表的职责。几年来,我围绕为人民群众代言,围绕--区的经济发展、中心城区建设、平安社区建设,广泛听取和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反映,依法行使代表职权。

一是积极联系选民,认真掌握真实民意。坚持到人大代表联系点,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意见和反映。二是积极参加会议,认真行使代表权力。会上预先阅读,认真听取专心审议各项报告。同时积极参加代表发言,与街道代表团共同研究讨论,精心准备,积极提出议案。三是积极参加代表活动,认真完成各项职责。几年来积极参加区人大和街道人大举办的各项活动,视察安置房工地、察看安置房分配,监察社区居委会选举等。

三、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贴心为人民群众办事

我认为,人大代表不应该是走访选民握握手、听听报告拍拍手、选举表决举举手,会议闭幕挥挥手的“四手”代表,而应是为人民鼓与呼,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全权代表。几年来,我把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作为履行代表职务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走访调查,接待群众,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积极协调尽快尽力解决,出现新问题,积极想办法解决,比如对包家河整治,目前只整治一面,北面还未整治,还要积极提出议案。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自己在监狱工作,事务较忙,在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方面还不够。

2、因为事务忙,工作和日常人民生活相关的事务不多,所以提出的议案范围、深度不够,质量不高。

今后,要加强学习,积极了解和走访,认真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体现人大代表参政议政职能,为--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和创和谐--、平安--而努力工作。

人大代表述职报告3

各位选民大家好:

我20--年12月

15日当选为--区第--届人大代表。当选以来,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和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处处模范带头,积极履行代表职责,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协助政府推行工作,带领社区广大居民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创建文明、和谐社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认真学习,切实增强执行代表职务的责任感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社区党委书记,肩负着代表社区广大居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管理、服务居民的重任,要胜任代表职务,就必须切实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此,我把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作为首要任务

做到心里时刻想着广大居民的重托,把居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当好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分析问题,善于从法治的角度搞好监督,善于密切联系群众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影响和带动广大居民创建祥和文明社区。

二、积极建言献策,协助政府推行工作

作为代表就应该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努力为民负责,为政府排忧,协助政府推行工作。日常工作中,我坚持深入群众听取反映,密切联系广大选民,做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会议期间,认真审议各项工作报告,立足大局,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提出意见和建议。一直以来,结合墟沟街道开展带头学习,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履行职责,带头发展经济,带头扶贫帮困。选择课题进行专题调研,选择了社区居民需求的文化建设活动中心和社区老小区管理两项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固定联系群众23名。

三、履行职责,为居民做实事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社区党委书记积极以党建为引领,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一)、创优工作新机制,增强社区凝聚力,彰显基层党组织先进性

一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新模式。西园社区积极构建服务新载体,今年成立社区大党委,并设立特色党支部,为突出文化宣传特色服务的宣传党支部、突出社区服务特色的服务中心党支部、突出环境保护特色的环保党支部以及夕阳红党支部、青年志愿者党支部。

二是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推行在社区党委领导下,社区议事会、社区联系会、社区监事会的“三会共治”新机制,进一步提升社区整合资源、统筹各方的能力和水平,实行“六步”工作法,加大社区党务公开、居务公开和民主评议力度,规范社区干部工作行为,有效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二)、拓展服务新渠道,强化服务功能性,扩大社区为民服务的覆盖面

在平时工作中时刻关心关注群众生活,为居民群众创造便捷舒适的人居环境和生活服务。

一是构筑社区互帮互助平台,解决特困人群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把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作为扶贫解困的“民心工程”来抓,目前社区共有13户、31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二是构筑社区卫生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平台,以居家养老为载体,积极关注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建立的《老年人健康服务档案》,开设家庭病床,定期开展义诊和保健咨询,拓展代办老年证、医疗保险卡,进行定期与不定期上门访视。积极鼓励老年人参加社区的“艺术团”,真正做到使社区的老年群体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三是构筑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服务。从构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入手,把劳动保障网络延伸到社区单位、家庭,扩大劳动保障覆盖面,今年以来,办理退休人员资格认证1087人、就业创业证70人、4050人员困难认定21人、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申请79人、城市医疗保险缴费人数40人、城乡居保领取待遇资格认证人员63人。

四是

通过创卫生城市和创文明城市提升居民的居住环境。一是创卫常态化,抓好小区长效管理,清理居民区反弹乱堆乱放30余处、建筑垃圾120余吨、楼面及楼栋内墙体广告100余处,更换嘉年华盖板10余块

。二是更换健康教育知识图版100余块。三是做好辖区内病媒生物防制,树木白蛾监测与防治工作,并根据情况进行树枝修剪焚烧和喷药20余处

。四是处理12345数字平台待办案卷121余例。五是统计居民无产权证用房366间,登记了经济房1家,排查居民区污水管道3620户,反馈居民违搭违建情况5起。六是做好护林防火和地质灾害巡查工作。巡查辖区地质灾害,2处。

二是“创文点位”出靓点。1、营造宣传氛围,召开创文动员会、推进会6次,制作创文宣传和健康教育专栏12处,更新版面180块,精神文明宣传栏1处,发放市民一封信3000余份。2、以“睦邻活力中心”为平台,围绕“活力西园、邻里守望、和谐社区”为主题,进行创文点位建设,投入近20万元,在800米主路,沿路安装20多米的墟沟好人榜、近百米的传统励志故事以及近500平方的核心价值观宣传图、8米长的核心价值观小景观、在2000平方米的“活力”广场设立励志的3个小景观、绿化带设置15个涉及保护绿化、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等内容的宣传牌,制作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楼道温馨提示栏85个。邀请外国留学生参访睦邻中心开展的“一带一路”民俗文化展,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五是构筑社区维稳平台,为广大居民提供和谐生活环境。

以“建设平安社区、创建最安全地区”活动为载体,建立社区警务室,成立由社区党员、离退休人员、青年志愿者组成的40人治安巡逻队伍,建立五大工作机制:一是完善了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真正把各类社会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社区无一件集体上访或矛盾激发的事件。二是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机制。不定期向流动人口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与房屋出租户签定房屋出租合同,对外来人口进行登记、信息采集等工作,共登记在册流动人口530人,真正做到“人数清、底数明”。三是建立安置帮教服务工作机制。健全了工作台帐,每月帮教小组成员与刑释解教人员谈心。四是建立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青少年法制学校和暑期学校的作用,邀请社区民警举行青少年法制知识讲座,使青少年知法懂法,有效扼制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五是建立治安防范工作机制。在辖区内开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号召社区居民积极参加治安志愿者队伍,开展邻里守望、义务巡逻等群防群治活动。发放宣传单

3000 余份,《治安防范指南》1200份,为社区居民创造了一个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三)、创新活动新载体,繁荣社区文化, 推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

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居民的凝聚力。端午前夕,开展“粽香端午、情暖睦邻”主题活动,组织妇女姐妹开展包粽子庆端午关爱活动,向困难居民送去节日的温馨、社会的关爱。学校放假社区开学,暑期间,每个星期四上下午。老师免费教学葫芦丝、吉他,期间开展社区民警、老党员给未成年人上安全知识讲座、书法、正能量的故事

,五老人员巡查网吧等活动。--港市微笑行动—单亲特困母亲援助专项资金4人每人1000元,

信用社主任履职报告篇(10)

Abstract:this paper listed company of China a-shar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 situation survey and study found that our country enterprise society responsibility reports there are two major problems:report rate is low;To report to quality improvement.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is are:relevant legal system is not sound;The lack of uniform reporting requirements;The lack of uniform reporting standards;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concept needs further promotion;Social responsibility information to disclose the existence higher costs.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five Suggestions:to set up a special research institutions,perfect the enterprise society responsibility theory system;Formulate relevant regulations,standardize enterprise society responsibility report content formats;Increase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audit,to prevent fals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formation release;Vigorously develop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personnel,popularize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Perfect,widen the rewards and punishment system of social duty channels.

Key words: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Enterprise social responsibility;Problems and analysis

从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到2010年的紫金“毒水”,从富士康“十三连跳”到双汇“瘦肉精”,一个个食品安全问题,环境安全问题,职业安全问题,使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我们熟悉但是却未曾认真关注的词汇走向舆论的浪顶峰尖。公众想要获取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最直接渠道就是查看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书。然而,绝大多数的人都无法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下面笔者将向大家介绍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从宏观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建议。

一、我国现流行的社会责任报告普遍存的问题

(一)报告率低

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网的统计,1556家A股上市公司以2007年为基期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状况如下表:

可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越来越受到上市公司的重视,且报告率的增长是显著的。但报告率还是偏低。

(二)报告质量有待提高

笔者对上述有出示报告的364家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研究,发现报告质量是比较低的,并且出现下面普遍问题。下面以双汇集团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加以说明。

纵向比较双汇集团2008至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

1.常规披露流于形式。对于某些自愿性披露的信息披露总体状况不理想,并且披露的不够深入,如在三年营业净利润中,仅提到营业利润的数额,并无相关明细,也没有对投资者的回报率等,缺乏实质性的意义。

2.报喜不报忧。高度赞扬企业取得的经济效益,却对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鲜有提及。

3.对于公司治理、衍生金融工具、环境信息披露的不够充分。

4.报告的披露缺乏创新,太过于依赖之前年份的内容和数据。

5.套用模板。两年所披露的信息除了个别数据不同之外其他完全一样。

横向比较2009年度双汇集团、中国银行集团的社会责任报告:

1.报告结构差异大。对比2009年度双汇集团和中国银行社会责任报告:双汇分为两部分:“综述”,“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中国银行分为这七部分:“对国家的责任”“对股东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展望”,结构差异大,为信息需求者迅速攫取信息设置了障碍。

2.报告内容文字为主。对比同时企业,发现它们的报告95%以上是以文字陈述,缺乏会计数据支撑,同时关注的重点亦有所不同。不同行业之间,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缺乏可比性,同时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无法判断出那些企业做得“好”,那些企业做得“不好”。

二、社会责任报告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在立法上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也作了规定,尤其是最近修订或颁布的几部法律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和新《劳动法》等都引进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理念,《产品质量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也对企业的责任作了相应的规定,《环境保护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法》要求企业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利用资源,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但是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涉及诸多法律和法规,没有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等。另外,企业违责任付出的代价较低。就算是有我国环保史上最昂贵的罚单之称的紫金矿业毒水泄露罚单也才956.3万元,对于2009年净利润高达35.41亿元的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不过九牛一毛。

2.缺乏统一报告要求

虽然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标准》中第七章信息披露与透明,第八十八条“上市公司除按照强制性规定披露信息外,应主动、及时地披露所有可能对股东和其它利益相关者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信息,并保证所有股东有平等的机会获得信息”,却并未规定企业社会责任是信息披露中的必要一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否也没有明确规定。目前,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更多的是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指引建议,只有部分的大型的上市公司在递交年度报告的时候同时递交社会责任报告书,而其他的小型的上市公司以及其他所有的普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是没有向外界递交社会责任报告书的。

3.缺乏统一报告标准

虽然自入世以来,我国陆续引进了SA8000国际社会责任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认证体系等对企业管理以及履行其社会责任起指导作用的标准,但却一直没有专属于我国的的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标准。首先,是缺乏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和报表。虽然传统的会计信息有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体现,例如管理费用中的排污费、城市建设维护费,应付职工薪酬中的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等,但是却没有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将每个项目单独、清晰地呈现。其次,是缺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相关指标。比如,接受评价的报告多数都没有“报告的编写部门或机构”、“企业最高决策者或管理者关于报告内容及数据真实性的声明”、“企业最高决策者或管理者关于接受利益相关方监督和质疑的声明”、“关于报告外部认证或审计的方针及本报告的做法”、“本次报告在内容范围、采用标准、评估及批准方式方面的重大变化”、“报告的获取方式”、“关于报告问题的联系方式”、“数据来源、计算基准与评价依据”等相关内容。

4.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有待进一步推广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此我国企业功不可没。但是,长期以来“先污染后治理”“追求利润最大化”等思维,使企业忽视了其对于环境保护,人力资源保障等的职责,造成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另外,部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地方经济效益,包庇重污染企业,也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产生消极影响。最后,公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局限于企业的纳税、公益、环保等环节,缺乏对企业履行其它社会责任的有力监督。

5.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较高成本

成本高体现在两方面。其一,社会责任会计所要求的内容更为广泛,性质更为复杂: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对提供就业的责任,对员工职业安全和教育的责任,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责任,对社会公共环境以及公益活动支持的责任。这些方面的内容相当广泛,而且还没有统一的界限,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财会人员收集、处理、提供这些信息的难度。其二,企业会计人员素质难以应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处理工作。但是据调查,中国高校本科中并无高校专设社会责任会计课程,而在社会上亦无提供这类知识的培训教育。然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多方面知识和经验,传统会计环境下的会计人员已不可能满足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要求。综上两点,企业出示一份完整合格的社会责任报告需要付出大于一般年度报告信息数倍的无论是时间上还是金钱上的成本,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不愿意做的。

三、改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的建议

(一)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体系

在美国,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和会计学会在20世纪70年代就组成了“生态环境委员会”、“社会成本委员会”、“社会衡量委员会”,着手研究社会责任会计问题,并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而我国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仍处于发展期,虽然阳秋林、黎精明、沈洪涛教授等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也取得杰出的成绩,但是他们的研究都是个人化的,无法形成体系的。我们应该积极向美国等对于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研究前沿的国家学习,成立专门研究机构,设立专项研究基金,研制出一套适用于中国的统一的规范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制度。

(二)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格式

美国会计学会(AAA)也要求企业在年报中披露社会责任活动业绩、人力资源、社会费用及企业活动对社会的影响信息。英国,在法律上要求各公司在社会报告中应当披露有关环境保护、人力资源、职工福利、慈善捐赠等信息。把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上升到发了法律高度,能够有效地提高信息披露的覆盖率。然而,硬性的规定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循序渐进的,毕竟有些中小企业的确不具备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从硬性规定那些具备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公司为起点,逐渐普遍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统一规范的报告标准使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便于信息使用者快速取得有效信息,同时也益于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进行评判。

(三)增加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审计,防止虚假社会责任信息的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具有树立正面企业形象,获取公众忠信的作用,不少企业未能客观地、公正地出示、甚至出示虚假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或者对重大社会责任事故隐瞒不报等状况。因此,为核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真实性,政府应相应的建立社会责任审计制度,增设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项目,同时对民间与官方审计机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进行该项审计的能力。

(四)大力培养社会责任会计人才,普及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还是处于小众的研究阶段,无论是企业还是公众对它都不甚了解。因此,在此强烈呼吁政府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宣传教育力度,建议先从高校作为社会责任会计普及的起点,设立社会责任会计课程,教授社会责任会计相关理论知识。积极与西方在社会责任会计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引进先进理念和研究成果。

(五)完善奖惩制度,拓宽社会责任履行渠道

环境污染企业,漠视员工生命安全健康的企业,之所以屡教不改,除了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成熟存在漏洞之外,更重要是因为其惩罚的成本远比犯罪的成本要低。在此建议立法机关在完善相关法令时可以适当提高违反相关社会责任法规的惩罚行为,而对于那些良好履行相关制度或者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部分免税或者进行表彰等奖赏措施,促进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履行概率与效率。另外,目前存在于我国的社会责任履行渠道是比较少的,除了保护环境、改善劳资关系,最主要的就是慈善捐款,建议我国政府可以引导拓宽社会责任的履行渠道,指引企业在其所在领域有所建树,服务社会。例如,引导房地产公司建造廉租房,食品公司向低收入阶层提供低价食品,矿产开发公司植树造林等等。

参考文献:

[1]胡明娟.SA8000的引入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建立[J].企业改革与发展,2005(2).

[2]赵怜荣.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变和趋势[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2).

[3]陈李宏.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2(6).

信用社主任履职报告篇(11)

一、引言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首要前提。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是现代审计制度在中国的一种创新。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确立的基本依据可以用审计动因学说之“受托经济责任观”给予恰当的解释,它是审计产生之历史本原的回归。当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还处于探索与完善阶段。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理论方面深入、系统的研究仍然缺乏,尚待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确立为我们创新审计导向模式提供了现实可能。本文提出的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是适应受托经济责任内涵的拓展而对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理论创新,有利于更加有效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和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免疫系统”功能。

二、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是关于审计前提与目标的一种普遍认同的审计动因理论。受托经济责任是现代会计、审计之魂。受托经济责任内涵的不断拓展,是推动审计理论不断创新的内在依据。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委托人对受托人经管受托经济资源的要求不断变化,致使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从受托财产保管责任扩展到受托经营责任、受托管理责任,使审计目标从查错防弊转向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可信性,审计模式从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发展到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再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审计种类从单纯的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管理审计、“3E”审计、绩效审计发展,甚至使审计超越了传统审计的领域,如环境审计、社会责任审计等。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认为,现代审计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其本质目标是保证和促进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就是按照特定要求或原则经管受托经济资源并报告其经管状况的义务。审计产生、发展的首要前提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

在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中,委托人自然希望受托人能够诚实地、令人满意地履行受托经济责任,不仅要实现其受托财产(资本)的保值,而且要实现其财产(资本)的增值;而受托人也具有向委托人交待或表明其在诚实地、认真地履行受托经济责任,以便继续获得委托(投资)的内在需要与动机。基于受托人的需要与动机产生了会计的需要,即借助于会计来反映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基于委托人的愿望和保证受托人会计反映的真实公允性或可信性,产生了对审计的需要,即委托人借助于审计来控制受托人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过程和状况,以及受托人提供的会计报告的质量(即真实公允性或可信性)。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与受托人特别是经营管理活动存在着法律上、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离性,以及专业知识障碍和时间、成本方面的若干限制,委托人往往不能直接控制受托人的受托经济责任履行过程和会计报告的质量,必须借助于一个独立的第三者来实现这种控制,即审计产生的重要原因。而受托人为了表明其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并取信于委托人,也愿意接受此种控制。

为了保证和促使受托经济责任得到有效的履行,就需要有相应的审计模式对委托人所掌管的经济资源及其投入和产出的结果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如实反映受托人履行职责的情况。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着重研究了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本文的系统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受托经济责任狭义与广义的阐释

1.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受托经济责任狭义的解释

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狭义的受托经济责任是一种法律概念,它是指经济责任人对资源的法定的直接利益所有者(委托人)的责任。这种法定的利益所有者包括股份企业或公司的股东、国有企业的国家(政府)、政府的纳税人、慈善机构的捐赠者等。按照狭义的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也称为传统受托经济责任理论),经济责任人应该向也只向委托人即直接利益所有者报告资源的经管状况――其所应承担并履行的受托经济责任。因此,在狭义的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下,责任的指向是单一的,因为其委托人是单一的。

2.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受托经济责任广义的解释

在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广义的受托经济责任是一种社会概念,它是指经济责任人对其有关的所有的利益关系人的责任。这些利益关系人是一个群体,除了特定的直接利益所有者外,还包括虽然不具有法定所有权但与经济责任人所代表的组织有着某种经济或社会联系的其他利益关系人。对于企业而言,除了作为其直接利益所有者的股东或国家之外,其他利益关系人还包括投资者、债权人、贷款人、供应商、雇员、消费者、政府部门、地方团体、银行、税务机关等等。按照广义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也称为现代受托经济责任理论),所有这些方面都是经济责任人应予负责的对象。这是因为,任何经济责任人及其所代表的组织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一方面,其行为将影响到其各种利益关系人;另一方面,其生存与发展又必然依赖于各种利益关系人,所以,其行为必须对包括直接利益所有者在内的所有的利益关系人负责。显然,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所指的受托经济责任是广义的。

3.保证和促进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

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和解除特定组织之经济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的状况,其本质是保证和促进其承担的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所谓“全面”,是指全面履行“行为责任”与“报告责任”,包括行为责任与报告责任的各项内容;所谓“有效”,是指每一项责任都必须得到切实履行,都要真正符合要求。在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就是要通过独立、客观、公正的检查,对经济责任人履行的经济责任状况予以确认,看其是否符合“全面有效”的目标要求,一旦发现偏离此目标要求的情形,即通过审计反馈进行纠偏,以促使经济责任人全面有效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

在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由于在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流程、审计方法、审计评价标准和审计报告等方面均没有明确针对受托人行为本身,因而对经济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的状况的纠偏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见,本文构建的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理论创新,是汲取账项导向、制度导向和风险导向等审计模式的成果,基于受托经济责任内涵的拓展,形成的针对特定组织之经济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状况的一种新型的组织审计行为活动的审计方式。

三、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内涵剖析

具体来说,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就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以界定、评价特定组织的经济责任人的目标经济责任为重点,在确定目标经济责任的前提下,决定审计测试的范围与程度,通过审查经济责任人的履责报告,对经济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的状况发表审计意见、作出审计评价、出具审计报告的一种审计组织方式。

对于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内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与理解:

1.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主体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按照审计主体划分,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类型包括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三种。

2.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客体是特定组织的经济责任人。本文所指的特定组织主要包括各级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按照对特定组织类型的划分,经济责任人包括从事公共管理的各级政府官员和非营利组织的各级负责人、从事营利活动的企业各级负责人。从理论上讲,凡是存在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受托方,均可作为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客体。

3.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和评价经济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的状况。经济责任人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包括行为责任和报告责任,其中,行为责任是经济责任人经管经济资源的责任,目标经济责任是行为责任的具体表现形式;报告责任是经济责任人通过履责报告解释说明其履行经济责任状况的责任。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目标表明经济责任人不仅应当全面履行包括行为责任与报告责任的各项内容,而且每一项责任都必须得到切实履行,都要真正符合要求。

4.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策略是为了实现确认和解除经济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状况的审计目标而设计安排的一整套措施。具体包括审计计划和流程的设计、审计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审计报告体系的改进等。

四、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的概念框架

(一)责任的涵义辨析

研究责任的涵义有助于界定经济责任的内涵,因为经济责任与其他责任的涵义之所以不同,并不在于责任的涵义发生变化,而在于责任前面的修饰词“经济”,在理解责任的涵义的基础上才能理解经济责任的涵义。

在古代汉语中,“责”与“任”连接形成“责任”的用法并不多见,常见单用“责”字。现代汉语中的“责任”是从古代汉语中的“责”发展而来的。“责”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多义的概念,至少有六种涵义:一是求、索取;二是诘斥、非难、谴责;三是要求、督促;四是处罚、处理;五是义务、责任、负责;六是债。

在现代汉语中,《汉语大词典》认为,汉语中“责任”有三层涵义:其一,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其二,分内应做之事;其三,做不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承担的过失。第一层涵义,实际上仍然把“责任”作为复合词,大都见于古代汉语中。在现代汉语中,“责任”的涵义一般是指后两种。

张文显认为“责任”一词的基本语义有三方面:其一,“责任”即为分内应做的事,如“岗位责任”、“尽职尽责”等。这种责任实际上是―种角色义务,在这种意义上使用“责任”,其中心意思仍为“义务”。其二,对特定事项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成果负有义务。如“担保责任”、“举证责任”。其三,因没有做好分内之事(没有履行角色义务)或没有履行义务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如“违约责任”、“侵权责任”、“赔偿责任”等。

冯军收集了《法制日报》1993年4月1日至30日76个有关“责任”的用语例,并对所收集的用语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责任’一词是在三种意义上被使用的,即‘义务’、‘过错、谴责’、‘处罚、后果’”。

刘作翔、龚向和认为,“从语义的角度来分析,‘责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责任一般是指在政治、道德或在法律方面所应为的行为的程度和范围,在这里,责任是主体的角色义务或职责,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特定主体分内应做的事。狭义的责任是主体违反某种义务时所要承担的不利后果或不利的状态,也就是有的学者所言的‘基于一定的义务而产生的合理负担’”。

张贤明认为责任包括两层涵义。第一层涵义属于积极意义上的责任,说明责任与责任主体的社会角色是相联系的,是各种社会规范要求社会成员负担与自己的社会角色相适应的行为,表明了社会对责任主体的行为预期;第二层涵义属于消极意义上的责任,说明社会对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成员所给予的谴责和制裁,反映社会对其成员不履行或没有履行好积极意义上的责任进行的处置,是社会成员因为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引起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只有首先界定了前者,才有可能界定后者。

张贤明进一步指出,责任的两层涵义中包含着评价的因素,即对责任主体的行为是否做好了分内之事以及没有做好分内之事时应该受到何种处置进行评价。

审计署审计科研所认为,责任是一个人应尽的职责,应该承担的过失。或者说是一个领导干部应当做的事做了没有,做的效果如何。

综上所述,责任的内涵具有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它包括三个有机组成部分:第一,责任主体的分内之事;第二,责任主体没有做好分内之事时应受的谴责和制裁;第三,对责任主体行为的评价。这三部分都与责任主体的社会角色相关。在社会中的角色不一样,责任主体的分内之事、评价的标准、应受的处置就不同,责任的具体内涵也就有所区别。

(二)经济责任涵义的界定

姜彦秋认为,经济责任主要是指作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全部法人财产及其净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承担的经营责任及其他经济责任 。

2010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规定把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定义为:“本规定所称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

陈波认为,经济责任其更为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受托经济责任”,即由于受托管理他人资产而承担的相对于委托人的责任 。

李三喜认为,经济责任分为三类:一是经济责任应当是当事人基于特定的职务而应承担或履行的与经济相关的职责、义务;二是经济责任应当是当事人对其与经济责任相关的职务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三是经济责任是当事人应当承担的经济上的后果,如经济上的赔偿、补偿等。

笔者分析认为,上述有关经济责任涵义的界定并不是很完整,但对本文研究界定经济责任的涵义是有启发意义的。

事实上,经济责任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源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资源委托与受托关系引起的经济权力与经济义务。在社会的分工协作体系日益细密的情况下,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也是现代审计赖以产生的基础。可以说,社会上的每个组织、每个人都承担着各种性质不同、内容不一的受托经济责任。从历史上看,基于产权关系和市场交易所产生的受托经济责任,很早就在人们的经济交往中得到承认和履行。因此,笔者认为在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将经济责任的涵义界定为受托经济责任更为完整和恰当。

(三)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受托经济责任的概念体系

根据现代受托经济责任理论,笔者认为,在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受托经济责任是指经济责任人按照特定要求或原则经管受托经济资源并报告其经管状况的义务。由此推论,在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应该明确界定包括经济责任人、行为责任和报告责任三位一体的受托经济责任的概念体系。

1.经济责任人

在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受托经济责任存在于一种委托与受托关系之中。在这种关系中,至少存在委托人和作为受托人的经济责任人两方,委托人授予经济责任人管理和经营经济资源的权力并要求其对管好、用好该种资源负责;经济责任人接受委托人的授权或委托并承担起履行相应责任的义务。根据前文对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内涵的剖析,笔者认为,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中的经济责任人是指特定组织中受托经管经济资源的行为人,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官员、企业负责人和非营利组织负责人。作为承担并履行经济责任的主体,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中的经济责任人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委托受托关系以及与受托经济责任的关系如图2所示。

2.经济责任人的行为责任

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的经济责任人的行为责任是按照委托人关于治理性、控制性、合法合规性、效益性、环境性、社会性等要求经管受托经济资源的责任。委托人的要求代表了其对经济责任人之理想行为所持的期望,反映的是社会的客观需要,而社会需要的层次与水平总是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因此,受托经济责任的内涵自然呈现出不断拓展的趋势。

经济责任人的行为责任一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予以确立,从而形成行为责任的目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目标经济责任。目标经济责任既可以通过法律、法规、预算、计划或合同、契约等形式确立;也可以由习惯或习俗确立;可以是书面的形式,也可以是口头的形式。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治理责任、经济权力控制责任、管理舞弊控制责任、绩效责任、环境保护责任和社会责任。

3.经济责任人的报告责任

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受托经济责任应具有可计量性,即能够通过货币形式或其他标准予以计量,并通过报告的形式(如财政财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对计量结果予以报告。报告的形式也将随着受托经济责任内涵的变化而变化。

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的经济责任人的报告责任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公允性或可信性的要求编报履责报告,以公允反映经济责任人履行行为责任方面的内容。

由于目标经济责任是行为责任目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履责报告实质上应该是解释说明经济责任人履行目标经济责任状况的报告体系,为了全面反映治理责任、经济权力控制责任、管理舞弊控制责任、绩效责任、环境保护责任和社会责任,履责报告体系应当包括财政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治理结构报告、财经法纪遵循报告、经济权力行使报告、经营活动报告、经营目标报告、舞弊防范报告、环境责任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 蔡春,田秋蓉,刘雷.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J].审计研究,2011(2):9-12.

[2] 蔡春.受托经济责任――现代会计、审计之魂[J].会计之友,2002(10):15.

[3] 蔡春.论现代审计特征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J].审计研究,1998(5):1-8.

[4] 王成栋.政府责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3.

[5] 汉语大词典[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91.

[6] 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184.

[7] 冯军.刑事责任论[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5:10-15.

[8] 刘作翔,龚向和.法律责任的概念分析[J].法学,1997(10):10.

[9] 张贤明.论政治责任――民主理论的一个视角[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1998:2-3.

[10] 审计署审计科研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6.

[11] 姜彦秋.谈谈经济责任审计[J].审计研究,1999(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