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印刷技术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10-02 23:34:01

印刷技术论文

印刷技术论文篇(1)

1.设备状态的优化

设备状态的优化包括印刷生产环境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在印刷生产车间里,要严格执行国家印刷行业的相关标准,将车间的照明条件、车间温度调节到最佳状态,保持车间设备、印版上的清洁,以免使之受到污染,从而影响到生产质量。通过对印刷环境的标准化优化,使得纸张始终处于稳定性状态。在车间中使用标准灯箱和标准光源,为生产过程创造良好的观察环境。在印刷生产之前,选择的印刷材料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要求,选购规范化的材料,确保材料测试、性能数据等都符合要求,对材料、设备的兼容性进行测试,,规范化的管理印刷材料。在印刷生产之前,印前环境要求显示器要具有良好的呈色特性,印刷生产过程中将窗户用暗色窗帘遮住,以免强光进入干扰到印刷环境,采用屏幕校正仪来校准显示器,确保显示器的的良好特性。校准扫描仪,大多扫描仪具有自动校准功能,如果没有此功能,则要手动校准,保证扫描仪的规范化使用。为了尽量提高软片输出的质量,就要选择合适的软片,测试软片的性能,有效控制好显影液的温度和浓度等。提高传统晒版工序的质量,保证车间温度和湿度,确保车间的整洁性,使晒版机性能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利用好各种检测工具等。

2.印刷生产过程的优化

印刷生产过程的优化包括对油墨预设定和色彩还原过程控制的优化。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确定印刷机油墨的预设值,可以通过印版扫描设定、人为经验设定等方式。印版扫描仪通过扫描并分析四色印版中的图文信息,确定油墨预设数据,通过网络或者相关的存储设备将预设数据传递到印刷机控制中心,进而在印刷机上得以反映,这就是印版扫描设定方法。印刷生产人员根据自身的从业经验来设定油墨预设值是人为经验设定,这种方法的效率和准确性主要在于生产人员的经验可靠性,难以保证数据的规范化和准确性。印刷生产过程中优化色彩还原过程的控制,是指将印刷图像通过在线印刷质量监测系统收集到一起,并进行分析,向印前环节和印刷控制台反馈分析到的结果,及时进行修改和校正。实现色彩还原过程的控制主要是要建立高效率的控制系统,建立起印前和印刷之间良好的沟通体系,从而有效提升印刷机的运行时间。此外,还有一种方式是在印前环节直接产生油墨预设数据,实现数字化工作流程,这种方法具有速度快、稳定性好等优势。

印刷技术论文篇(2)

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存世量极大,为探讨其印刷技术提供了较多便利条件。《中国古钞图辑》刊载“大清宝钞伍百文”印版拓片一幅,但未有文字说明,仅注孙仲汇供拓。根据对宋、金、元、明历代纸币印版的制版材料研究可知,这块大清宝钞印版也可能是金属版。因明代中后期以来大量采用黄铜代替传统青铜合金[4],所以,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印版采用黄铜作为制版材料的可能性较大,其制版技术与明代纸币制版技术相近,如前文所述。户部官票京票采用白色苔笺纸,颁外省用高丽纸,大清宝钞用白色山西双抄毛头纸。官票与宝钞票面以蓝色为主色调,可能用传统靛青作为色料,也有可能采用某种从西方进口的合成颜料。由于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须有较强的防伪功能,所以其印刷及印后加工与普通印刷品相比差异较大。概括地说,官票和宝钞主体图文部分刷印而成,与普通木雕版的刷印工序基本一致。图1为咸丰四年(1854年)户部官票伍拾两,户部官票的主体图文部分刷印完成之后,再以墨戳加盖或墨书面额,面额之上加盖满汉文红色“户部官票永远通行”官印。左边与号簿骑缝加盖红色“户部官票所关防”官印并戳印黑色花押,号簿编记号数,留存户部官票所。印造时,官票右边加宽一寸,作为票根,官票连同右边票根发付银库或外省藩库,右边骑缝盖户部堂印,亦编记号数,发行时由银库或藩库裁下票根,以便核查。图2为咸丰七年(1857年)大清宝钞伍拾千文,大清宝钞的印刷和印后加工较户部官票略微简单,其面额与主体图文一次印成,无需再戳印或手填。且大清宝钞右边不留票根,仅在票右边与号簿骑缝加盖“宝钞流通”圆印一方,并用棕笔刷为墨丝。宝钞“字号”为墨书手填,有的“字”为墨书戳印,票左年号下加盖长方形“节以利度”、“源远流长”等墨记,颁外省者于左边骑缝加盖地方关防。关于户部官票的印刷效率,咸丰三年(1953年)七月初三日户部奏折称:“造(户部官)票以十二万两为率,自五月初二日造起,至六月三十日如数制造齐全”,也就是说60日印刷了12万两官票,官票初印面额为壹两、伍两、拾两及伍拾两,假设官票印刷总量以6万张计,每日印刷量约为1000张,那么每日印造的各种面额官票仅为数百张。

印刷技术论文篇(3)

伴随着电子书媒介与“无纸阅读”方式的盛行,基于纸质媒介的印刷书与纸本阅读方式本身则成为了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逐渐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作为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国的我国,对于印刷史的研究一直在不温不火地进行着,其中,图书馆界的研究者和印刷界的研究者成为两大学术主力。

1 图书馆学界的“印书史”研究

图书馆学家们关注书籍的印制与形成是自然发生的研究缘起。以曾经在北京图书馆工作多年的张秀民(已故)老先生和钱存训博士为代表的一些学养深厚的图书馆学者们,把对印书史的研究扩展到对印刷史的研究,分别著有传世的关于印刷史研究的代表作。正如钱先生所说:“现代印刷并非单指印书,除用纸张印刷的纸币、纸牌等以外,还包括在纺织品、金属、塑料、皮革、木版、玻璃、陶瓷等表面上的各种印刷。但是一般学者对印刷术的研究,主要对象是书籍,因为文字和图画的复印乃是人类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体,在文明史上自有其特殊的意义和影响。”…所以,被誉为“文明之母”的印刷术的发展历史在图书馆界的研究者们看来,就是一部书籍图文的印刷史。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为中国印刷史研究的成长时期,这个时期的书史研究与教学开始兴盛,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的图书馆学系都开设了中国书史课程,书史内容中融合了印刷史(主要是印书史)的内容,所以可称之为以图书出版印刷史为主流的研究阶段。

1956年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两校图书馆学系都给新招收的一年级本科生开设中国书史课,并编出了新的书史讲义,其中以北京大学刘国钧先生的《中国书史简编》影响最大。

武汉大学皮高品先生也于1956年推出《中国图书史讲义》油印本,书中提出按社会发展的五种形态对中国书史进行分期,故在材料和观点上都有所创新和突破。1964年修订增补后铅印,1986年又以《中国图书史纲》为题由吉林省图书馆学会出版发行。

专门研究印刷史的当数北京图书馆张秀民先生于1958年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一书。作者在广泛收集古今中外有关印刷术的文献资料和实物例证的基础上,提出雕版印刷发明于唐初贞观年间之说,论述了印刷术对亚洲与非洲、欧洲的影响,编制了“世界印刷术发展年表”,“朝鲜金属活字史料”等。

张静庐先生(1898—1969)历时20年苦心收集、精心整理、辑注,推出了七部专题出版史料,全书共250万字,收录了自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7年间出版事业的重要资料。

除上述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和大型史料集之外,这一时期还出版了一批有关中国出版史的通俗性普及性读物,如刘国钧著的《可爱的中国书》(1952年)、《中国书的故事》(1955年)、《中国的印刷》(1960年)、《中国古代书籍史话》(1962年),陈国庆著《古书版本浅说》(1957年),阿英著《中国年画发展史略》(1954年)、《中国连环画史话》(1957年)等。

这个时期突出的特点是出版史、印刷史的研究互相交叉融合,由于研究者都来自图书馆界、出版界等文史领域,所以印刷史研究实际上是着眼于图书文献范围,书史、出版史、印刷史研究融为一体。

20世纪60年代中至70年代是我国印刷史研究的萧条时期。除刘国钧、张秀民等又编写出几本有关书史、印刷史的通俗小册子,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内部编印几本“中国书史”讲义外,几乎没有出版印刷史学术新著发表。尤其是1966年至1976年间大陆内地的出版印刷史研究基本陷入停滞状态。

就在内地处于停滞状态之时,港台及海外学者没有停止出版印刷史的研究工作,编辑出版了一批著作和论文集,这一时期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及图书馆学研究院的名誉教授、兼东亚图书馆馆长钱存训先生撰写的《中国古代书史》一书。该书原名《书于竹帛》(Wtitten on Bambooand Silk)英文本完成于1957年底,1962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

20世纪80年代为复苏壮大时期,五年内出版了三部以出版史、报刊史、印刷史为名的通史著作,各具特色,均有建树,标志着这一阶段的高起点,也预示出版印刷史研究经长期蓄积、准备,盛期将临。这一时期国内也是以出版史研究为主流,但海外的钱存训博士为印刷史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钱存训的《纸和印刷》(Paper and Printing)是英国学者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第五卷“化学及相关技术”(Chemistry and Chemical Technolo-gy)的第一分册。该书出版后在海内外影响巨大。

1987年,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在中国图书史研究上又迈出新的步伐,郑如斯、肖东发编著了成套的教材,即《中国书史》、《中国书史教学参考文选》、《中国书史教学指导书》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这三本书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专业教材,故发行量较大,被多次印刷,广泛流传。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的教授谢灼华主编的《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注意从广泛的文化领域去说明图书出版、编纂和图书馆发展轨迹及相互关系,分析中国图书对世界文明发展史的贡献,局部理顺典籍发展的线索。

1989年最突出的成果是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张秀民的又一鸿篇力作——64万言的《中国印刷史》。该书详细、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自唐初贞观年间印刷术发明后,迄清末1 300余年的印刷事业的源流演进。不仅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更有许多新鲜资料和独到之处,被美国印刷史专家钱存训称为“划时代的作品”。

20世纪90年代为中国出版印刷史研究的丰收时期。研究的深入还表现在一些学术专著视野开阔,角度新颖,富有论辩性。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教授曹之先生的《中国印刷术的起源》一书是中国出版印刷史专题研究的新成果,开拓了研究印刷术起源的新思路,其方法是通过对各种文化现象的多角度扫描,全方位、多学科地论证“唐明说”。

2 20世纪后期“大印刷观”的印刷史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刷工业界的一些学者专家们在对印刷史文化积累与保护措施的关注、印刷史知识的教学普及方面也有新动向,如1982年6月王益、王仿子先生联名提出《关于建立印刷技术博物馆的建议》,经过各方面的长期努力,1993年底举行了中国印刷博物馆奠基典礼,1996年6月举行了隆重的中国印刷博物馆落成典礼。1985年9月,北京印刷学院首次开设《中国印刷史》课程,由张树栋、张耀昆合编教材《中国印刷史(讲义)》。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印刷科技界专家对印刷史研究领域的加入,倡导“大印刷观”、从科技史角度研究印刷史问题的观念逐渐彰显,成为与传统的图书出版印刷史研究的观念相并列的另一流派。

1976年后,王益、王仿子、范慕韩等先生倡导建立“中国印刷博物馆”。在鼓励学术研究之下,印刷史学研究成果迭出,先后出版了多种重要的印刷史书,1993—1999年举办了6次印刷史学术研讨会(北京5次,台北1次)、百余篇,出版5册论文集等。

1991年6月南开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隋唐史方向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国印刷术的起源》,赵永东著,作者从雕版印刷术的定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物质条件、古代社会技术发明的一般机制和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技术背景等方面全面探讨了雕版印刷术的起源问题。1998年4月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方向方晓阳的博士毕业论文《中国古代特技印刷工艺研究》,从印刷工艺角度研究了古代的特技印刷。

1999年出版的张树栋等印刷科技专家合著的《中华印刷通史》填补了印刷史上的大部分空白,赢得了业界同行专家的高度赞誉。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的肖东发教授盛赞该书是用大印刷史观、横跨中华各民族、纵贯历史五千年,视野开阔、有史有论、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该书后来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简明浓缩的版本。

以上约10年之间,印刷史学之研究成果远胜往昔。呈现如下突破:①由书史、印书史向印刷文化史转进;②由印刷文化史向印刷科技史转移;③由传统印刷史观向大印刷史观转移;④由争论“发明”年代向探讨“起源”时间转进;⑤由唐初向上延伸至隋代、南北朝、新石器时代;⑥由清末向下延伸至当代;⑦填补历史空白的《中国印刷近代史》及《中华印刷通史》问世;⑧中国印刷史由1 300年往上延伸5 000年,往下延伸百年。由雕刻凸版延伸到雕刻孔板、由汉民族延伸到各少数民族、由印纸延伸到印织物;⑨确认了与韩国的雕版纸上印刷品的发明先后之争,及多项模糊不清的史实结论。

3 印刷史研究的认识观和方法论

如前所述,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出版印刷史研究的学者大都来自图书馆界、文化学术界,对印刷史的研究其实是关于印书史的研究。钱存训《纸与印刷》、《书于竹帛》,从书名就可显示图书馆界的学者将印刷史视为印书史。张秀民、曹之等先生的研究也关注的是印书史。研究者们在历史唯物论认识观与方法论指导下,注重实物考证与史料查证,这也是出版印刷史学领域通用的研究方法。90年代后,随着“大印刷观”的推行,研究界开始扩展史料考证范围,并进行了工艺史、专题史研究。

1993年在全国第一次印刷史研讨会上,郑如斯教授《书史研究与印刷史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一文辨析了两门独立学科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她认为,书史与印刷史是交叉学科,两者研究的内容都涉及到图书的印刷。当然,两者研究的角度和侧重点是不相同的:在书史研究中,图书是主体。对印刷的研究是第二位的。在印刷史研究中,印刷术本身的发展变化是主体,图书只是印刷品成果之一种,对图书的研究是第二位的,透过图书探索印刷技术发展的成就和水平。

印刷的起源,历来是中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诸多论断,大都根据文献上的记载加以解释。大部分意见分歧,只是由于对早期文献中镌刻或印刷的关键名词解释不同。研究的方法在突破了印书史的套路后,强调探讨“起源”。中国是世界上发明印刷术最早的国家,但无法确切知道中国的印刷术是何时由何人发明的。它是一种经验的长期累积,是一种源流的演进发展。从横的方向看,是相互重叠、综合应用的工艺。所以,探讨中国印刷史的源流演变,可将其看作一条光谱的谱带,李兴才先生更确切地比喻为一条调子丰富的连续调灰色尺,它可以概分为暗部、中间调、光部三大部分,但无法截然地明确分界。张树栋先生在《试论中国印刷史的历史分期问题》中,主张将中国印刷史分为四个时期:准备与发明时期;手工刷印的发展与繁荣时期(古代史);近代印刷术的传人与发展时期(近代史);现代印刷术的兴起时期(现代史)。

印刷史研究中观点的歧义,往往源自技术分析的差异。由流溯源,使得近年来的印刷史研究更加倾向于技术的分析。如周广学、宋青梅整体勾勒出活字印刷的技术演进过程及变化的原因,并首次对不同阶段泥活字印刷技术进行了类型分析;而杨玲通过对宋代雕版印刷的基本要素纸、墨与基本工艺的考察,结合文献与考古资料,揭示宋代雕版印刷业繁荣背后的物质技术原因。

在实证研究方面上,北京印刷学院尹铁虎先生对毕升泥活字的仿真复原研究,是近年来我国在印刷史实证研究方面的一次方法创新。

从大印刷史观研究中国印刷史,即从整体的、全面的、全程的、全方位的角度来研究。

1996年6月1日中国印刷博物馆落成典礼之时,召开了第二届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落实论文49篇。论题进一步深化、细化、方位更广阔。会上延续了对印刷史研究的历史观、方法论的探讨。自然地显现出图书馆界与印刷科技界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着眼点差异。

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曹之教授《关于印刷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探讨了印刷史研究的关于“印刷术”的概念问题。曹教授列举古今中外的例子说明,认为印刷术不是印染术,适宜采用约定俗成的“印字术”、“印书术”。钱博士也认为,一般学者对印刷术的研究,主要对象是书籍,因为文字和图画的复印乃是人类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体,在文明史上自有其特殊的意义和影响。

关于印刷术的起源问题,曹先生认为其发明时限范围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不可能有千年之久。不能把印刷术的发明时间同应用时间混为一谈。印刷术就是印书术,但在研究印刷术起源的时候,就不能从研究印刷图书开始。

对于“大印刷史观”,曹先生认为要从造纸史、制墨史、制笔史、藏书史、目录学史、教育史、抄书史、书业贸易史、图书亡佚史、佛教史、石刻史、外交史、篆刻史、拓印史、文字演变史、印染史、货币史等多方研究,全面考察。印刷史研究是一个巨大的综合工程,需要由一支考古工作者、印刷工作者、文献工作者等组成的一支“大”的队伍,要努力改变各自为战,信息闭塞的研究现状。

印刷工艺界人士与图书馆界人士的认识观与方法论各有特点。海外与内地的观点也略有不同。范慕韩先生的“大印刷观”和李兴才、张树栋先生的“大印刷史观”大同小异。“以印刷为伍,着眼点自然是印刷”,“对中国印刷历史的研究,理应、也只有沿着印刷工艺技术的发生、发展这条主线,顺藤摸瓜,才能逐步接近历史的真实,再现中国印刷术的发展过程。”印刷工业出版社的黄浮云、张子谦在《用大印刷史观研究印刷史势在必行》一文中指出,“印刷虽是以新闻出版为中心的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但从根本上讲,它是工艺技术,是工业,它的起源和发展,是沿着印刷工艺技术发展这条主线进行的。”

印刷工艺界人士认为,印刷术的导源和历程,织物印刷的起源,套印术的肇始和发展,近代印刷术的传人和发展,以及印刷设备、器材、科研、教育等一系列与印刷相关的领域的研究和考证,都是印刷史研究的内容和对象,一个全面、系统、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中国印刷史的局面将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图书馆学界“大印刷观”的重点是强调方法论体系的博大,印刷工业界“大印刷观”的重点是强调研究对象范围的扩大延展。

4 印刷史研究的现状和未来态势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现了“盛世修史”的繁荣气象,印刷史研究也得到新的发展。笔者曾在2005年通过对国家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检索,得知馆藏现有关于印刷史方面的各类图书资料近30种,其中部分在2000年以后出版的专著举例如下:①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钱存训著,郑如斯编订.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②简明中华印刷通史/张树栋、庞多益、郑如斯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③插图本中国图书史/萧东发、杨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④近代西欧印刷媒介研究——从古腾堡到启蒙运动/项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⑤古代版印通论/李致忠著.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0.11;⑥中国版本文化丛书/任继愈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12。

印刷技术论文篇(4)

1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基本原则

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要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印刷生产任务和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

1.1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印刷相关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印刷技术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1.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印刷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1.3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2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索

我们学院开办印刷技术专业已有六年多,整个课程体系以《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按照培养中级平版印刷工、高级平版印刷工为目标,不断探索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模式。经过我们师生的默默耕耘,在2008年首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我们的学生取得全国决赛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我们往届的毕业生在印刷企业工作也受到一致好评。

2.1要以《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明确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培养目标。平版印刷工是使用平版印刷机(胶印机)将印版上的图文信息转印到承印物(纸张)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具备学习、判断和交流能力,颜色识辨能力,无色盲、色弱,动作协调。培养印刷技术专业学生要遵守法律、印刷行业法规和有关规定;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合作;爱护设备及相关器材;注重环保,保持环境整洁有序,文明生产等。这些职业能力及素养贯穿于印刷技术专业理论及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全过程。

高级平版印刷工的学生工作技能目标要求。首先要掌握印刷基础知识包括:平版印刷基本原理,平版印刷工艺流程,平版胶印机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印刷常用材料,色彩学基础,印刷质量管理基础等。这些内容主要在印刷技术专业理论教学中体现,也辅之于实践教学,作为一体化教学内容的基础知识。其次是工作项目的操作标准及相关理论,比如准备印刷材料的工作内容要求操作者能够根据胶印机条件和印件质量要求,选用相应的纸张、油墨、润版液、橡皮布等;相关知识包括纸张、油墨、润版液等的印刷适性。这些内容主要在印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体现,也辅之于理论教学,作为一体化教学内容的核心目标。

2.2按照培养目标实施以工作任务过程为导向的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1)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材内容要突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模式,采用任务驱动型的以工作过程中技能要求和理论知识连结的模式。教材内容中充分体现《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标准》要求,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相关教材中要以印刷生产过程为主线,以图片配合文字形式再现印刷技能操作过程及要领;并对相关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问答形式整理要点;另外配合教材内容制作视频CAI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通过学习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材内容要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操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

(2)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活动要以具体的工作任务过程为导向组织学生“做中学”。打破理论课和实践课授课相分离的传统模式,力争创设真实的印刷生产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进行。比如在学院印刷培训中心学习印刷前准备印刷材料的工作内容,首先,学生观摩企业印刷生产准备材料的视频CAI课件;其次,结合教材内容由教师强调操作要领及知识点,并给学生安排具体工作任务;再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在平版印刷机生产现场分别准备纸张、油墨、润版液、橡皮布等,遇到问题小组成员先互相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解答;最后,对各组学生准备印刷材料的工作情况由教师点评总结,做的好的给予肯定鼓励,做的不好的指出改进意见,要求所有学生写出工作小结。

(3)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师队伍要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目前,大部分印刷专业教师要么是懂理论、弱实操能力,要么是强实操、弱理论及表达能力。要根据各教师的自身特点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教学能力,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要。聘请印刷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作兼职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招聘新的专职教师优先考虑在印刷企业有工作经历的人员及印刷企业离退休人员,他们都有丰富的印刷生产实践经验,熟悉印刷企业的岗位要求,可以传授给学生实用的技能知识。

3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需要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校内实训不能完全再现印刷生产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利用校企合作有助于开展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但是目前许多印刷企业不是十分乐意接受学生生产实习,一方面,担心学生到厂后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不愿意给学生提供真正上手操作的机会,或者将学生安排在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劳动岗位上;另一方面,有些企业的工人也排斥学生,把他们视为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更别提会有师傅来传帮带了,还有一些企业对学生在生产实习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质量安全顾虑重重。

上述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技工院校与印刷企业建立良好的深层合作关系,也不利于培养印刷高技能人才。为了真正实现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势在必行。

(1)国家要建立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明确企业和学校双方在校企合作办学、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2)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印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困难,技工院校的师生要积极帮其解决;为企业员工开展短期培训及“委培”业务,探索“订单式”印刷人才培养等。

(3)印刷专业教师可到印刷企业顶岗锻炼、技术交流、现场教学;印刷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也可邀请来校进行技术交流、开展技术讲座、讨论技术难题、协商解决技术问题。

(4)开设校办工厂,一方面承接社会业务;另一方面也和教学部门配合,满足印刷技术专业学生生产实习的要求。

总之,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指导、行业支持、企业参与、学校投入;需要印刷专业教师长期努力探索,不断完善提高。实现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培养印刷高技能人才,还有待我们共同去探讨。

印刷技术论文篇(5)

Abstrct:Labor productivity of print enterprises in northeast of China is very low because of lagged technique and disqualified diathesis of employees. In this paper, from my point of view, the causes of lack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are analyzed in both aspects of administration of print enterprises and technician training.

Keywords: lagged technique; lagged administration; technical talent; labor intensity; law ensure; college-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由于种种原因,东北各省的传统包装、书刊印刷业近期处于较不景气的状态,而广告印刷业的发展也没有达到与现代商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速度。纠其原因,除地理位置等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外,还有劳动生产率低和生产工艺技术落后的因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企业缺乏有效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和可靠的生产管理体制。

在东北,年产值几千万元就可以算比较大的印刷企业了,它们是东北印刷包装业的主体,也是本文的分析和讨论的对象。

一、东北印刷企业的人才现状

在东北印刷企业中受过印刷专业高等教育的技术人员寥寥无几,印刷企业的技术骨干多是完全没有接受过印刷专业教育的工人。很难相信的一个例证是,一个年产值几千万的印刷企业,当印刷机需要维修时,印刷机长和车间主任却都读不懂零件上面几个简单的英文字母。

总体来看,东北印刷企业的人才基本现状是员工普遍文化水平较低,而受过印刷专业教育的人材更是极度缺乏。

二、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人材缺乏的真正原因

为弄清楚东北印刷企业人材缺乏的真正原因,我们首先对在辽沈地区印刷企业中的工资情况进行了调查,下表是各类印刷专业毕业生工资的基本情况。

我们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我们的统计表中所谓A、B类高职是这样一个概念,由于发展的历史不同,实事上的高职高专院校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A类高职这类学校的前身多半是中专(或技校)层次的学校。其特点为:有较深厚操作训练的教学传统,在学生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以设备操作为主线。

B类高职这类学校的前身多半是大专层次的院校。其特点为:有较深厚的学术分为,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所占比例较高,学生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较好,有发展潜力,但实训教学环节略显不足。

从我们的统计表上反映的情况来看,在北方印刷企业中各类印刷专业毕业生的工资相对于其它行业的技术人员并不低。

那么,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人材缺乏的原因是不是因为缺少培养印刷工艺类人才的学校呢?通过我们的调查,结果也是否定的。截止到现在,全国除老牌的几个印刷工程本科专业外,几乎每省都有本科院校开设的印刷工程专业,而高职高专的印刷技术专业则更多。那么,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人材现状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通过近几年我对东北(特别是沈阳地区)大、中型印刷企业调查后发现,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专业人材极度缺乏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1.东北印刷企业多半没有科学的企业管理系统,印刷工程或印刷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缺乏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东北,印刷企业间的竞争一直是无序和非理性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印刷品的竞争力只看价格是否低,很少把提高产品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在此背景下,决大多数印刷企业没有正常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没有能够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团队。一般企业多采用增大劳动强度或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来维持印刷企业的生存。在东北的印刷厂中,员工需要没日没夜的上班,即使是办公室的管理人员一周一般也要上六天班,而且这六天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在机台上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是,一周白班,一周夜班,每天也要工作12个小时,没有休息,只有倒班。另一方面,由于现行印刷企业多半为民营性质,工人(或职员)的生存竞争很残酷,常会发生新来的大学生受排挤的情况,因此,印刷类专业的毕业生真正在印刷企业就业的很少。印刷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原本的就业方向应该是印刷企业,但有一统计,某老牌印刷工程本科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两年后在印刷企业工作的不到毕业生总数的20%。实际上印刷工程本科生从事的工作主要并不是在印刷厂里,他(她)们大部分从事的都是和印刷相关的行业,比如销售、网络、出版社等等较为轻松的工作。

客观的讲,印刷工程或印刷技术专业的大学生,其优势在于综合素质高,善于思考、学习和理解新技术,能够较快的接受新工艺。但由于企业生存理念的问题,印刷企业内缺少技术及相关管理岗位。在东北,印刷企业中的大学生多半只能或在劳动强度大的纯体力岗位,或在非技术的管理岗位上就业。印刷工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北方印刷企业的生产方式及管理现状间的矛盾是造成北方的印刷企业缺少印刷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2.在东北的印刷企业中缺乏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学生无法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在东北绝大多数印刷企业中,传授专业技术一直还保持着口传心授的方法。而这种传授技术方法的致命缺点是周期长且缺乏系统性,这也是在东北印刷企业中新技术推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客观上讲,现在东北地区许多印刷企业已经感受到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想培养一些有专业基础的大学生。但由于企业中缺乏科学的管理系统和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对新入职的大学生既没有系统的培养计划,也没有好的导师来带他们。近两年,沈阳地区许多印刷企业都成立了自己的生产计划部门,也吸收了一些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但运行的结果多半不十分理想。其实,这种失败的原因很简单,由于企业管理者自己都对生产计划部门具体职能和管理规律缺少了解,没有好的指导者也没有相关技术规范,让大学生们自己去摸索,生产计划和质量控制部门的运行效果可想而知。而这类失败的负面影响是企业认为大学生没有作为,而大学生的感觉则是怀才不遇,这一恶性循环是使学生无法成长为印刷企业的技术骨干,甚至改行的重要原因。其实在这方面,我们北方的许多企业可以多向外资印刷企业、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大型印刷企业去学习,在一个有合理人才培养系统的现代印刷企业中,学生在每个岗位都应该有榜样可以学习,遇到问题有前辈们可以咨询,同时也有相关的政策作为保证,这样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少走很多弯路,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快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3. 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专业人材极度缺乏的另一原因是在东北的印刷企业中,技术人员的基本权益得不到政策和法律的基本保证。虽然现在国家有相关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但在传统民营企业中,由于没有独立的工会作为监督机构,国家在此方面也缺少力度,现在北方很多印刷企业员工的权益没有基本保障,这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劳动时间与收益不成比例,老板随意安排员工加班却很少给加班费。工人的工伤、生病缺少合理合法的治疗和保障等。此情况近期虽有改进的趋势,但还很不够,这种生存环境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讲是一般是难以接受的。

三、东北印刷企业要振兴,高职毕业生理应成为主力军

以上我们对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专业人材极度缺乏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那么,阻碍东北印刷企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问题的解决方案又是什么呢?

为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对东北地区印刷企业的人才结构进行了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东北印刷企业主要有这样四个用工来源,1、印刷工程本科生;2、高职高专毕业生;3、中职毕业生;4、社会。

下表是我们对若干印刷院校(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的结果。由于中职毕业生在印刷企业的岗位以操作类岗位为主,故我们仅列出了印刷工程本科生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自从国家取消印刷工艺硕士学位以后,印刷工程本科便是印刷行业的最高学历。

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由于印刷工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北方印刷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现状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至少在近期,印刷工程本科生在东北印刷企业中生存空间难有大的拓展。在沈阳地区,现在工作在印刷企业的印刷工程专业本科生不过只有数十人。

高职高专的毕业生的情况则不同,他们即具有一定印刷专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面向生产一线的基本素质和心理准备。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有一定印刷技术专业理论的高职高专生近期将成为振兴东北印刷业的中坚力量。

四、印刷专业的高职教育任重道远

印刷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印刷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其主要特征为:

(1)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和计算机印前设计和图文处理已成为印前领域的基本技术。

(2)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TP)被广泛采用。

(3)在印刷和后期加工方面越来越多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和质量检测技术。

印刷是一门综合了众多学科的应用技术, 印刷技术专业教学的特点是:

(1)涉及的相关理论多而杂。

(2)学生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规范多且周期较长。

(3)实验和实训设备种类多且昂贵。

大力发展印刷技术的高职教育,有两个问题是需要用心解决的,其一是印刷专业理论基础教学问题,其二是印刷工艺实训问题。

对具有一定历史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讲,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问题一般不难解决,但印刷工艺训练问题的解决却绝非易事。为解决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做法是:

(1)提早开设专业课,尽可能发挥高职高专学生基础好,学校教学系统性、专业性强的特点。

(2)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践体系和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基地,提倡“按需教学”的原则,强化学生的单项技能。

(3)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多年的印刷专业教学,我们的经验是,校企合作是决定高职高专印刷技术专业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因为许多印刷工艺技术主要应该是在企业中学的,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印刷设备,特别是彩色印刷设备不仅价格昂贵,其维护等方面要求也使其不适合成为学校的教学设备。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即使是在国内一流的印刷工程或印刷技术院校中,其设备与印刷企业的一线设备一般也都要有十至二十年以上的差距。另一方面,学校工艺实验室的教师,与生产一线的工艺师的水平相比也不可能同日而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海德宝、曼罗兰为代表的世界知名品牌印刷机大量进入我国印刷市场参与竞争,传统的印刷工艺技术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发展和变化的严峻挑战,这必将使我国印刷行业对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中国印刷杂志社,《中国印刷》杂志2008.12.新生:《新劳动合同法给印企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思索等》。

印刷技术论文篇(6)

明星展商 先睹为快

作为国内印刷包装行业的大型专业展会,全印展的参展阵容向来备受行业瞩目。本届全印展重量级参展商不一而足,各个主题展馆的明星展商让我们先睹为快!

数字印前主题馆:富士施乐、富士胶片、理光、爱普生、EFI、JHF、网屏、柯尼卡美能达、方正等知名展商将展出最新的数字和印前解决方案;

综合印刷主题馆:出版印刷和商业印刷的最新设备将如约联合亮相,小森、曼罗兰、柯尔布斯(Kolbus)、联强集团、大族冠华等也将携最新技术闪亮登场;

包装印后主题馆:汇集了博斯特、天津长荣、上海耀科、中德集团、国望等国内外顶尖品牌,让人分外期待;

标签产业主题馆:国内外标签产业的近百家代表企业,如浙江炜冈、、欧米特、美国联合等都将携推动标签业前进的各类创新技术亮相;

柔印主题专馆:太阳机械携手产业链众多合作伙伴和配套展商,重磅打造柔印主题专馆,将柔印这一环保技术应用进行全方位展示;

3D打印及创新材料馆:东洋油墨、盛威科、杭华油墨等知名油墨展商,中科纳新、康得新等多家领先企业进驻该馆,呈上他们最前沿的产品;还有3D打印云平台、3D打印设备及材料、3D打印产品应用案例集中展示;

印刷梦工厂:一站式网罗印刷未来、网络印刷、印刷文化、绿色印刷四大模块。小森、艾司科、裕同、GMG等品牌将共同展示印刷未来,印刷家、小羚羊、快印客等电商先锋将云集在网络印刷模块;中国印刷博物馆将携“中国印刷之光”深度诠释印刷文化;绿色印刷专区也将再次聚焦热点环保解决方案。此外,金牌赞助商惠普也将携十款创新应用解决方案惊艳亮相。

同期活动 精彩无限

据统计,全印展同期将召开40余场专业印刷论坛和技术交流会,均为行业各个细分领域的顶级会议,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贯穿整个展期,让展商和观众全方位接触和互动。来看一下都有哪些重要同期活动吧!

第十四届两岸四地印刷业交流联谊会。两岸四地印刷行业协会共聚一堂,共商合作大计。

第十六届亚太印刷论坛FAPGA委员会会议。亚太区域协会大佬内部会议,共探印刷未来。

中国印刷论坛暨第十六届亚太印刷论坛。业内最高端的国际交流盛会、学习型论坛。本次论坛以“发现印刷未来――绿色・智能・创意・互联”为主题,以国际化、高端化、前瞻性为主旨,邀请政府主管领导以及来自欧盟及亚太等国家和地区的印刷行业组织负责人共聚一堂,解读全球行业趋势。

亚洲喷印论坛。首次举办的亚洲喷印论坛,围绕“喷印新时代下的产业升级”话题,共同探讨在新经济环境下如何驱动新技术、新思路、新方向,建立“新常态”喷印生态圈。同期还将举行“JHF”杯亚洲喷印大奖赛颁奖典礼。

3D lab+print中国研讨会。全球工业3D打印与制造交流盛会。面向全球工业3D打印及增材制造业内人士,研讨会将紧扣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3D打印如何带给2D印刷业新的契机等主题,展开互动交流。

数字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通过权威报告解读当下数字印刷市场发展态势,呈现最新数字印刷技术和应用案例。数字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自2005年开始每年举办,多年累积的丰富资源使其成为国内最具权威性、专业性的数字印刷学习型交流论坛。本届论坛以“融合、思辨、突破――创造数字印刷新商机”为主题,同期还将举行“科印杯”数字印刷作品大奖赛颁奖典礼,领略数字印刷顶尖技术和印品风采,见证获奖企业的荣耀时刻。

印刷技术论文篇(7)

但我们仍然不应就此满足,虽然我们并不能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定义,但探寻一个适合现有科技发展水平的定义,却是我们的责任,不然只会使大家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印刷工作者有必要经常审视新学科、新技术对印刷的冲击和提升,使印刷疆域不断扩大,让印刷定义不断更新。

对于上述定义,我们还应不断地进行推敲,以便使它更准确地涵盖印刷的特征,更迅速地反映印刷技术的新突破。

以下,笔者以开放性的心态重新审视这个定义,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印版、承印物

印刷的定义中出现“印版”、“承印物”是明显的硬伤。因为印版是用于传递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承印物是能接受油墨或吸附色料并呈现图文的各种物质。从中可以看到,印版和承印物的概念是建立在印刷的基础之上,是先有印刷,后有印版和承印物的,它们是从印刷中派生出来的概念。因此,用印版、承印物来解释印刷,就像用白马、黑马来解释什么是马一样,犯了定义的大忌。

也许我们可以用“固体物质的表面”来代替“承印物”,“印版”则留到下面再讨论。

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

“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这个词组的潜在含义,笔者是这样理解的:印版在传统印刷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时无法放弃,但除了印版方式外,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因为我们不可能在定义中列举出印刷中现有的所有方式,在未指明具体方式的情况下,就不能排除其中任何一种。这时,为避免定义可能把其他非印刷的复制方式包括其中,我们就必须搜寻有没有这样的方式,它是非印刷的,但也可以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进行复制。的确有一如照相,以感光的方式将图文信息转移到另一个固体的表面。但印刷的定义如果不包含“印版”和“承印物”,是无法排斥照相技术的,这是不能容许的。但同时如上所述,“印版”和“承印物”这两个词不应出现在印刷的定义中。

既然不能使用“印版”,又不限定任何方式,就不如去掉“印版或其他方式”。那如何把印刷和照相区别开来呢?考查这两者的区别,可以发现,印刷的图文转移是有实体的物质转移(笔者以为,定义中疏忽了印刷的这一特征),而照相只是光或能量的转移,最后的成像物质是已有的相纸和底片,并没有实体物质转移。所以,可以加上“用色料的形式”,这样就把照相从印刷定义中剔除。

原稿

笔者对“原稿”的疑问类似于“印版”和“承印物”,因为它是印刷的原稿,是印刷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文信息。不同的是,原稿这个词并非印刷所独有,在日常生活工作的许多方面也都能用到它,所以用它来定义印刷,并不像使用“印版”和“承印物”那样,使定义陷入明显的逻辑错误。

但是,问题出现在另一个方面,在印刷之前,是不是都有一个肯定存在的原稿?我们不否认,大多数情况下,原稿是存在的,甚至是有形的实体;而对于版面设计师来说,他可以运用各种资源,直接在电脑上制作出版面,他的原稿,只是头脑中出现的模糊的、不断调整的图景而已;另外,早期印刷工作者也可能通过直接在版材上描绘来制作印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要坚持原稿的存在,就显得有些牵强了。

所以,应该把“原稿上的”改成“所需要的”。

图文信息

“图文”,顾名思义,指图和文两方面,外延很广,但是加上“信息”二字之后,就显得有点“清高”,意欲排斥装饰印刷、织物印刷(染)、电路板印刷等印刷形式了。无论是在印刷教科书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印刷方式也确实或多或少受到排斥。如长期以来,织物印刷从来就不被承认为印刷业的一部分,而冠以“印染”之名,这个极大的偏见已经直接影响到印刷历史的溯源,使众多学者对织物印刷视而不见,而只将雕版印刷作为印刷的始祖了。

虽然任何图形图案都包含着某种信息,但是由于人们对这些信息的盲视和误解,所以建议取消“信息”二字。

工艺技术

“工艺技术”通常这是口语向术语定义的渗透,这种说法,可见于口头上,也可见于一般书面上,但是出现在严格的定义中,则是不妥的。

印刷技术论文篇(8)

2011年的印刷电子工业全球市场价值只有24亿美元,主要来自电子书和部分电子视频标签等的应用。但2021年印刷电子工业的市场值将达到千亿美元以上,和现在的3000亿美元的以硅为基础的微电子工业的全球市场值处于同一数量级之上。

中国是电子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世界印刷大国,中国目前有18万家与印刷相关的企业,印刷业年产值占中国GDP的5%。到2015年,中国有机印刷电子产品与技术将集中在智能产品,有机传感器、显示器柔性0-TFT、柔性电池、印刷RFID、印刷存储和有机光伏等领域发展。主要产品涉及大面积游戏传感器、电位传感器、柔性彩色电子阅读器、柔性高容量连续应用电池以及自供电建筑等。

印刷企业如何结合当前产业发展新趋势,突破和寻求企业革新和升级,获取利润新蓝海?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印刷技术发展论坛应时而生。该论坛将特别邀请来自欧美和中国在功能材料印刷设备和技术的著名企业以及行业研究专家,围绕世界和中国功能材料印刷的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力以及功能印刷技术和材料深入探讨。

传达真知灼见

印刷技术论文篇(9)

七大主题专馆展示前沿技术引领印刷行业未来发展

本届全印展共使用室内馆5个、室外馆6个,涵盖七大主题专馆:数字印前主题馆、综合印刷主题馆、包装印后主题馆、标签产业主题馆、柔印专馆,以及结合当下行业最热门技术和前沿领域,开辟的两个特色主题专区――创新材料馆、印刷梦工厂。

数字印刷方面,国际国内品牌齐亮相,富士施乐、理光、柯尼卡美能达、网屏、爱普生、富士胶片、EFI、方正电子等悉数到场,其中理光RICOH Pro VC60000解决方案、富士施乐Versant? 3100 Press和Versant? 180 Press、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1cf生产型标签数字印刷系统、富士胶片Acuity LED 3200R宽幅UV喷绘机均为中国市场首发。各家展示的解决方案应用范围广泛,图书印刷、商业文档印刷、包装印刷、标签印刷、大幅面喷墨解决方案一应俱全,涵盖了大部分细分市场。

顺应数字印刷的纵深发展趋势,多种数字印后技术在本届全印展获得了极大关注,大族冠华、柯尼卡美能达、太阳机械、泰克正通、经纬科技、爱科科技等纷纷亮相。大族冠华展出的激光模切雕刻机,应用范围覆盖纸壳、标签、包装;柯尼卡美能达JETvarnish 3DS自动摄像头捕捉对准技术(ARC)可对所有的数字打印件进行高精度的局部上光,还可赋予其各种触感效果;太阳机械TRD型多功能标签印后加工机集放卷、纠偏、冷烫、柔版上光、热覆膜、UV胶覆膜、模切、切单张、排废、分条、收卷于一体,成为标签印后市场上的一款重磅全能产品。

凭借持续创新与扎实品质,传统胶印品牌小森、大族冠华、曼罗兰、北人集团、中景集团、威海印机等依然深受行业信任。小森带领观众深入了解其在 drupa2016上展示的全新解决方案,大族冠华的筱原92、加装杭州科雷EZcolor系统的数码化胶印设备、中景JD4920对开多色机、威海印机WIN924等成为观众热议的产品。

本届全印展上,柔印及包装印后技术吸睛指数更为惊人。太阳机械联合多家合作伙伴打造柔印专馆,其定位窄幅标签印刷领域的STF-340机组式柔印机表现不俗;浙江炜冈展出ZJR-330机组式柔印机,麦安迪的美国联合带来2200柔印机、P系列柔印机和数码柔印机的创新应用,台湾坤裕将适用于薄膜软包装、烟包印刷领域的柔凹组合式机组带上全印展舞台。

包装印后板块,“全清废”成为创新热点,模切自动化程度再次升级。长荣股份展出了“双机组+全清废”的MK21060FCSB双机组全清废模切烫金机,首发同海德堡战略合作后推出的首台全能型全清废模切机MK1060CSB;博斯特首次展出了专为中国市场研发的SP106 ER全清废模切机,可实现连线自动纸盒分离,博斯特集团成员之一旭恒精工也展出了3款精品包装印后设备;上海耀科展出的JY-106EB全自动模切机清成品、清废两用,颇受瞩目。

无绿色不印刷。不论是胶印、数字印刷、柔印,还是印前、印后工艺,国际国内品牌矢志不渝践行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理念。作为印刷源头的原辅材料供应商,更是纷纷加大绿色产品的研发力度。本届全印展上,油墨类的洋紫荆、杭华、阿尔斯、盛威科、海中辉,版材类的杜邦、重庆华丰、乐凯华光,都带来了各自的研发成果,成为展馆中一道优雅的绿色风景线。

各领域技术、产品独立呈现,分类更清晰,主题更突出,且紧扣行业热点,本届全印展为观众奉上了一场多角度综合展示印刷创新未来的盛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集中展示印刷未来技术的“印刷梦工厂”,从“印刷未来”“网络印刷”“创新应用”“绿色印刷”“印刷文化”5个维度,集中展示了最新、最潮的前沿技术和应用方案,1500平方米超大未来展示区、N1馆入口黄金位置、绚丽的展台设计、30项印刷包装解决方案、22场演讲分享,开展第一天就引爆现场。

60余场专业活动汇集行业精英 共话印刷新未来

据不完全统计,全印展同期贯穿全程的印刷论坛和技术交流会、会共计60余场,为观众提供了大量信息交流、思想碰撞的机会。

16日,第十四届两岸四地印刷业交流联谊会暨2016丝路印刷发展论坛和2016亚太印刷论坛成员国会议成功举办。

17日,全印展主论坛“2016中国印刷论坛暨第十六届亚太印刷论坛”汇聚了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印度、菲律宾等国印刷行业组织的专家,以及雅昌、长荣股份、阳光印网等优秀企业在绿色、智能、创意和互联4个方面的宝贵经验,为观众带来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先进的创新理念。

18日,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信息系统应用分会第二届第三次理事会(扩大)会议暨“认知印刷?智造未来”高峰论坛隆重举行,围绕“印刷智能制造”“互联网+印刷”“智能产品(包装、出版)”进行了深度探讨与交流;首届亚洲喷印论坛和“JHF杯”亚洲喷印大奖赛颁奖典礼聚焦大幅面喷绘领域,邀请行业顶尖专家和供应商共同解析喷印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技术、新思路和新方向;2016版《绿色原辅材料产品目录》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领导、各省区市印刷协会领导、印刷企业代表、原辅材料供应商代表、电商平台代表、媒体代表等200多人的见证下举行了仪式。

19日,“数字印刷在中国”高峰论坛与“富士施乐?科印杯”数字印刷作品大奖赛颁奖典礼成功举办,让业界同仁领略到了数字印刷技术的创新应用与发展步伐。

20日,全印展主办方举办了“印度日”暨印度参观团欢迎仪式,全印度印刷商联合会主席Kamal Chopra先生携百余位来自印度印刷行业的同仁出席;2016“太阳杯”亚洲标签大奖颁奖典礼及全球标签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从新业态、新技术、新服务等多个角度出发,深度解析了转型期我国标签印刷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途径,为标签产业链拓展思路、拓宽视野提供了宝贵信息。

印刷技术论文篇(10)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印刷技术在中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内印刷媒体设计与印刷行业机构、企业、从业队伍人数众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印刷媒体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虽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从业队伍的整体水平与西方先进国家还有一定差距。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印刷设计的发展也遭到了一定的质疑,在数字媒体时代,印刷媒体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事实证明,市场及消费者观念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中成熟,并走向个性化与后工业化的时代,印刷媒体设计仍将成为人性化、情感化的重要载体而持续存在。中国品牌塑造,从制造到创造、知识产权意识在迅速觉醒,中国产业转型迫切需要印刷媒体设计、制造、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平面艺术设计在商业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促销的主要手段,它通过图案、文字、色彩等来表达作品的内容与创意。平面艺术设计通过印刷过程而制作的设计又被称为印刷设计。我国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奠基人、设计理论家王受之先生对平面设计的定义表述为“平面设计是设计范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平面上的活动这个涵义之外,还具有与印刷密切相关的意义。平面设计是把平面上的几个基本元素,包括图形、字体、文字、插图、色彩、标志等等以符合传达目的的方式组合起来,使之成为批量生产的印刷,使之具有进行准确的视觉传达的功能,同时给观众以设计需要达到的视觉心理满足”[1]。对于以印刷媒体为载体的平面设计师来说,必须熟悉了解和掌握印刷流程。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印刷工艺知识,掌握印刷的基本常识,了解印刷制作技术,了解印刷材料、印刷字体、印刷前后工艺、印刷色序等等。从而在设计作品时全面考虑其后续的印刷制作过程以及使用的技术手段,使其设计符合印刷技术的特点。

2印刷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市场调查显示,虽然电子网络、数字媒体等行业迅猛发展,但平面设计行业仍然长盛不衰,对平面设计的人才需求很大,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许多设计公司常常抱怨招到的人才不能即时发挥效用,抱怨他们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在大学教育里缺失,招到的毕业生不能马上适应工作要求。他们必须将每年新入职的员工派往印刷厂学习印刷知识,了解印刷流程和工艺。这种现象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的重视。纵观我们的课程设置,近几年来在平面设计专业几乎所有院校都增设了印刷设计工艺,这充分表明了我们的平面设计专业培养与社会实际要求开始接轨。不过毕业后不能为企业所用的状况还在延续。造成印刷设计工艺教学缺失的原因很多,一方面部分学生对专业理解不深,以为设计就是创意,或是对平面设计软件的操作,平面设计的图案处理技巧,对素材的组合以及常识性的罗列。比如,如何突出主题,如何设定颜色的主色调,如何将各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合理地安排在有限的结构范围内等,但是对相关课程不重视;客观上,很多学校教学资源缺乏,无法提供一些实践教学平台。另外下面几个方面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2.1师资队伍。高职高专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双师素质,但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短缺,缺乏商业设计的实践工作经验和市场敏感性;从企业找的技能型人才又由于学历、职称等条件限制,无法被学校所录用,造成双师型人才缺乏,而印刷设计是十分强调实际工作经验积累和技能的。因此,导致课程的教学流于理论讲授,对其实际运用茫然,授课效果显微。

2.2行业了解不深,不能适应印刷行业的变化,教学内容更新慢

2.3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重,一方面工作量大,多数学校规定每周12课时以上,但受很多因素影响,大部分教师工作量达到每周16课时,甚至有个别院校达到每周30课时;另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同一专业班级少,因此教师上课课头多,备课压力大。本科院校一般规定每学期教师课头不能多于2科,而在高职高专,教师课头普遍偏多,甚者超过4个。鉴于这些原因,使教师疲于应付课程教学,缺少社会实践和交流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对行业动态发展、先进技术和材料的应用等缺乏认识,教学内容、教学体系不能得到及时更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印刷技术中来,新的印刷材料和载体也不断的涌现。比如我国印刷工业经过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印刷工艺和人才储备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在数字印刷技术方面更是突飞猛进。但我们的教学内容并不能即时更新,教学过程中也难以对这些新兴技术进行深入讲解。由于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教师的科研也普遍都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对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产生,新材料的使用,新手段的出现不能及时地了解,更不能及时地融入在教学的课程中。这就造成了理论与现实的脱节。

3印刷设计实践教学的实施

为适应市场发展,培养优秀的印刷媒体设计实用型技能人才,提高专业设计与制造人员的印刷媒体创新意识、市场意识与服务意识。首先要对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探索与改革,对印刷媒体设计类课程的界定与分析,确定改革课程与方向,分解理论、剖析案例、融入实训。实施同一实践课程多平台、系统化实践教学、同一实践课程多阶段、多教师、校企结合开展教学。首先,要加强教师社会实践的机会,为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要组织教师定期出外学习,并适当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让教师们下工厂,进企业,了解行业的最新趋势和动态,掌握最新术材料和技术手段;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主动地走访设计企业和制版印刷单位,了解印刷技术的新变化,对印刷媒体设计的新要求,使印刷工艺课程内容真正为平面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段服务。其次,应加强印刷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比例。在课程教学中,按照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教高[2004]1号),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3.1变传统的理论讲授为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观摩考察。首先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引用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掌握有关印刷的一些专用名词,减少实践过程中的困惑。如:标准文档、色彩模式、三原色、印刷四原色、专色、加色法、减色法、分辨率、公制、英制、线条版、层次版、网点、网线、网角、平网、渐变网、撞龟、裁切线、套版线、色标、光电点、压印、图案规格、成品规格、出血、反白、托白、字体、套印、承印物、后期加工等。介绍、讲解制版、印刷种类及原理和主要特点,其中又以平版胶印和数字印刷为主要内容,了解印刷色彩知识,色彩模式、印刷材料及特性、印刷流程及其相关工艺要求等[2]。结合一些生产现场的视频资料,将印刷理论知识深入浅出、生动直观地传授给学生,避免理论学习的枯燥与乏味。在理论知识讲解基本完成后可组织学生深入到印刷现场参观,了解从原稿电子分色、制版到印刷半成品、后期加工的印刷工作流程全过程,指导教师适时根据各工序的特点与工艺要求告知学生各项注意事项与技术标准,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课堂、企业、实训室的理论与技能实操一体化教学。同时邀请制版、印刷师傅现场讲解各工序的技术特点与工艺要求,使这些知识成为课堂教学很好的补充。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让学习产生兴趣,调动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也让印刷知识更容易理解与掌握。另外,鼓励学生走进材料市场,了解印刷材料的种类和发展;走近一些专业市场,如纸品年货市场、烟酒市场、化妆品市场等等,了解印刷设计工艺的最新发展。这样不仅能准确地让学生了解到印刷工艺的应用范围,又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开拓了眼界,丰富了自身的实践经验,也为今后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了认识。

印刷技术论文篇(11)

北京印刷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一览表(学术学位)

学科门类 招生专业名称和代码 研究方向名称和代码 所在学院 初试考试科目 文学(05) 新闻传播学(050300) 01传播学 新闻出版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新闻传播理论

④新闻传播实务

02出版学 03新闻学 传媒经济与管理(0503Z2) 01传媒产业经济 经济管理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新闻传播理论

④管理学基础

02传媒企业管理 03传媒数字资源管理 04文化产业管理 理学(07) 科学技术史(071200) 01印刷科技史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印刷概论

④科学技术概论

02印刷品保护修复 03印刷产业政策 工学(08) 机械工程(080200) 01印刷机械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 机电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一

④机械设计基础

02机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03印刷装备创新设计与仿真技术 04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技术 物流工程(0802Z1) 01物流装备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 02物流系统安全与信息化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 01信息与有机光电子材料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二

④材料科学综合

02等离子体与材料制备 03环保包装材料与加工 04印刷电子材料与技术 05先进油墨与流变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0) 01信号检测与智能控制 信息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一

④信息与通信工程综合基础

02图像处理与视频分析 03 嵌入式系统及与物联网技术 04数字内容安全与版权管理 05大数据处理与云出版 图像科学与工程(0810J1) 01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一

④数字化印前图文处理

02集成化印刷生产与管理 03跨媒体颜色再现技术 04印刷标准与过程控制 管理学(12) 企业管理(120202) 01管理理论与财务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三

④管理学

02 市场营销 03人力资源管理 04信息资源管理 艺术学(13) 美术学(130400) 01中西绘画艺术研究 设计艺术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美术理论

④造型基础

02动漫艺术研究 03影像艺术研究 04美术史论研究 设计学 (130500) 01新媒体艺术研究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设计理论

④设计实践

北京印刷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一览表(专业学位)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研究方向名称 所在学院 备注 出版(055300) 01编辑出版 新闻出版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

④出版专业基础

02出版产业与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03数字出版 新闻出版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艺术设计(135108) 01新媒体艺术 设计艺术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艺术基础理论

④设计实践

02平面设计艺术 03绘画艺术 会计(125300) 01会计制度与会计实务 经济管理学院 ①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英语二

02资本运营与财务管理实务 03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实务 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01 机器人与智能印刷系统 信息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数学二

④电子与通信工程综合基础

02 数字印刷技术与防伪印刷 03 可变信息与印品质量检测 04 移动应用与系统安全 05 大数据与云出版技术 新闻与传播(055200) 01数字出版与传播 新闻出版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