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自主招生校长推荐信大全11篇

时间:2022-07-12 12:26:5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自主招生校长推荐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自主招生校长推荐信

篇(1)

2.“囧”是什么意思?”

3.“你知道武汉现在的猪肉价格和油价分别是多少吗?”

4.“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助谁?”

5.“你怎么看待开心农场的‘偷菜’行为?”

看到以上问题,你能答上几题?

你或许认为这些问题很变态,很是无厘头。但,假如,这些问题出现在某高校的自主招生试卷上呢?你又会是什么看法?

谈到自主招生,我们通常都知道那是一项扩大高校自主权、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但,事实上,自主招生的这些目的能够真正达到吗?我看未必,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以下我的观点……

自主招生偏离了初衷。我国实行自主招生选拔录取制度,目的是给予部分高校人才选拔方面更多的自主权,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办学理念,通过一定的选拔方式和程序,招收适合本校培养的优秀学生。这些学生的加盟不仅有助于高校的因材施教,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结构,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还可以促进高校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发展,使高校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改变现在存在的高校“千校一面”的状态,提高高校的竞争力。然而从目前各高校公布的自主招生简章来看,高校还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各高校无不把报考考生限定在竞赛获奖、重点中学品学兼优学生的范围,限定在招收自己“分数段”的考生范围。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定位相似,对考生要求共性较多,生源特色体现不明显,自主招生成为另一种形式高考。自主招生的“加分效应”使得自主招生一定程度上演变成高校倾向优秀生源基地一项优惠政策,自主招生不再定义招收特殊类人才,而逐渐有演变成争抢优秀生源的预备战之势。

自主招生中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始终是高考与自主招生中的核心问题。在自主招生选拔中,首先是地区差异问题,虽然自主招生面向全国,但事实证明,自主招生高校更多把名额留给周边城区的名牌、重点中学,许多外省、农村和非重点学校学生,很难获得与城市、名牌重点中学学生同样的机会。其次由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悬殊,不利于弱势群体、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考生的公平选择。在考试公平方面,也存在考试内容侧重本地化,或者高校注重对获全国竞赛名次理科生的选拔,文科生因缺乏类似的比赛在竞赛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等情形。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能否确保公平,关系到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成败。

篇(2)

深圳市领导就在那时去到南方科技大学召集了干部会议,一位副市长在会上宣布:朱清时不再担任校长和法人代表,党委委员的职务也一并免除。“早上一宣布这两个文件,我突然才意识到,哦,我已经免了,我不应该再去开那些会了。”对于紧绷了太久的改革者来说,那个时刻几乎有顿悟之感。他回忆当时“还有个思想准备”,如果学校相关部门坚持要求按原计划开会,“我就还是去”。“但是没有人再来跟我说要我去开会了……”他显得有些惆怅,又有些庆幸,“所以,我真的就放下了。”

2014年,作为中国最具声望的大学校长和教育改革者,朱清时为其坚持十数年的事业画上句号。2009年深圳市政府创办南方科技大学,朱清时任创校校长,在他的蓝图中,南科大的目标是成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那样的研究型大学,建校123年来仅仅培养了22000余名学生,其中,却有31人32次获得诺贝尔奖。

人们曾对南科大抱以厚望―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国始终未能发展出与其蓬勃崛起的经济体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机制,在USNEWS10月28日最新的全球前百名大学名单中,中国仅占2席。

朱清时的教育思路与中国大部分高校所崇尚的规模发展不同,它要求学校和政府层面的两级改革者都具备充分的耐心和远大的目标。朱清时最初颇具信心。此前他曾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10年,已因坚定的批判者形象获得盛誉,被称为“中国最牛大学校长”―尽管他发现体制框架内的改革难以触及根本。而南科大从零开始,没有体制的包袱,他提出明确的目标:“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去行政化”。前两个口号帮助他绕开高考,避免学生成为机械的考试机器,葬送自己的创造力。最后一个口号则直指备受诟病的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拒绝大学“官本位”,使南科大获得真正的自治和学术自由。2011年12月,美国《科学》杂志将“南方科技大学开学”与“日本大地震”并列选为当年3月份影响世界的重大事件。

赴任之前,朱清时要求同时任校长和党委书记,获得全面掌控改革进程的权力,同时也要求行政权力不介入学校管理,这意味着政府不再拥有对于大学高层人员的任命权。他获得舆论的支持,《科学》杂志将南科大称为中国大学中的“一艘海盗船”,中国学者则更具体地描述它为“几乎是进行实质性的高校体制改革的唯一试点”。

但抛开舆论,朱清时和他领导的南科大一直谨慎而缓慢地在困局中穿行,既有外患―2012年南科大放弃完全的自主招生,高考成绩占录取成绩的60%;今年年初,深圳市公安局原局长李铭接任朱的党委书记之位,标志着行政力量进入学校;亦有内忧―早期与朱清时并肩创校的顶尖华人学者,因各种原因风流云散,其中3位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在《南方周末》发文公开批评朱的改革路径。它们共同证明了人们所期待的用一所大学去挑战整个教育系统可能遭遇的重重困境。

南科大尚未真正为中国高教探索出一种可堪复制的成功。9月这位对改革最强势也最具话语权的校长卸任,学校现状被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从改革者来说是遗憾”。但在南科大,第一届也是唯一一届没有教育部颁发文凭的学生中已有人拿到欧洲名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学校也极大程度地实现了远远领先于其他体制内大学的“教授治校”。因此熊丙奇在判断改革充满遗憾的同时也认为,朱清时的真正意义在于以切实、具体的姿态向政府宣告了高教改革的雏形。

朱清时并非未曾预料到这一切。2009年他接受《科学》杂志采访时说,“我已准备好做尝试真正教育改革的第一人,但也许成功的第一人要属于后来者。”卸任后,对于这一切成败评说,朱清时回应,“能做的我已经都做了。”

正确性

9月24日在南科大的最后一次演讲,朱清时再一次把核心主题定为“钱学森之问”,钱学森在2005年向提出过一个著名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演讲结束,学生们很多都站了起来。朱清时鞠躬,再鞠躬,三鞠躬,掌声依旧没有停歇的迹象,工作人员只好上台把他硬搀下来。

朱清时说自己在退休之后压力顿减,“醒来之后我可以享受,我不用看表,我想躺就躺,而且晚上呢,想第二天我可以随便睡到多久。”但他实际上还是保持着多年养成的工作习惯,每天早上7点自然醒,失眠的毛病还在,安眠药依旧吃着。

2009年初,为深圳市投入巨资的新大学遴选校长的猎头公司约见朱清时。朱清时拒绝见面,态度鲜明―他正在故宫博物院研究古陶瓷,毫无做校长的意愿。深圳市政府的领导打电话来劝,他这才勉强同意见见。双方约在故宫旁边的红墙宾馆,晚上8点,朱清时留给猎头公司一个钟头时间,一分钟也没有多说。那次谈话没有什么打动他的地方。他“很客气地”答应考虑,心中却无所谓。后来两位老院士来劝他:中国大学校长奋斗了十几年想做教改,条件都不具备,深圳市这次真的下了决心,这个机会你千万不能放弃,否则中国教改又会要停很多年。

2014年5月中旬接受《人物》采访时,朱清时表现得紧张、严肃,蕴藏于教改事业中的障碍很难让他感到愉快,只有提及生活上的爱好―书法、古玩以及科技考古―才会轻松地笑起来。但这一次又问起来,他对那些爱好的兴致明显淡了。他说书法只是偶尔写写,古玩都运回了合肥。只有话题转回南科大,刚刚卸任的校长才重新有了表达欲。

跟着朱清时一起从深圳回到合肥的还有二三十个纸箱子,全部是南科大的相关文件材料,塞满了两辆商务面包车。一位南科大管理人员对《人物》记者说,南科大所经历的跌宕起伏“一部电视连续剧都讲不完”,并且很多事情现在还“不能拿出来”。朱清时计划用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来整理这些材料,他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所在,“我想全社会如此高度地关注南科大,我理所当然有责任把我们这5年,把要关注的这些东西整理清楚,给大家交代清楚。”

他主动向《人物》提起南科大最大的一次人动,2011年6月,李泽湘、李晓原、厉建书3位前来帮助筹建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在《南方周末》联名发表公开信《要改革,不要口号》阐述他们与朱对于高等教育的理念分歧,并集体出走。朱清时称之为“南科大最困难的时期”。这一事件也让外界开始重新思考此前对于南科大的浪漫主义美好想象。

如今回忆起来,朱清时承认自己在人际沟通上的短板,“我确实有这个问题,就是不是很会勾兑,把事情都搞得很圆滑,很平衡。这个呢,也是我的一个缺点。”但是他更坚信南科大改革大方向的正确性,“打个比喻,如果我是一个马拉松运动员,要冲刺最后的终点,然后周围的观众有很多人就在抗议、反感、骂。这个时候你停下来跟观众去吵架干什么?你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去理他们……南科大5年,就像赛跑一样,我目标紧紧盯住这个终点,看清这个道路。”

在南科大的最后一天

11月10日,朱清时重新回到南科大,他要在这天清空位于行政楼309的校长办公室。早上9点,工作人员还没有来,朱清时又是最早到的。办公桌上散着没来得及收拾好的文件,其中掩着一封来自广西一所大学大二学生的手写信件:“……幸运的是,中国还有您这一位有强烈的教育改革思想的人。”朱清时说他没有回信,类似的信件太多,精力不够。

这次返校,他最主要的精力用于给教改班的学生写推荐信。教改班是南科大最早、也是承受最大力度改革的一批学生。他们总共45人,在2012年3月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而非统一高考入读南科大,将成为1949年后第一批获得学校自授学位的本科生。他们正面临毕业,由于没有教育部授权颁发的文凭,大多数人选择出国继续深造。

保安和清洁工陆陆续续进来收拾东西,拖来两辆小推车和若干纸箱,办公室正陷入一片有秩序的混乱。有教改班的男生来找朱清时,他昨天约好了校长修改推荐信。朱清时让学生坐到还没被杂物淹没的沙发上,在人进人出的噪声里强调推荐信必须突出的3个要点:第一,要说明我们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第二,突出南科大是中国教改的试验田;第三,校长自己说自己的学校好是不管用的,要把《科学》杂志的几次报道附在后面,一起寄过去。

“我在南科大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把你们都推荐出去。”朱清时记得这个他曾亲自面试过的男孩,4年前报到那天,是父亲把他送来的。

在任的最后几个月,舆论希望盖棺定论,评价他的功过成败。在录制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访谈节目时,主持人将出现频率最高的媒体标题收集起来贴在一块白板上,包括“妥协”、“身心俱疲”、“最牛校长”、“遗憾”、“惨胜”等等。他问朱清时,让您选一个,您会选哪个?朱清时一个也没选。他拿起放在面前的马克笔和白板,毫不犹豫地写了两个字,“无憾”。那位主持人在电视圈以洞察和犀利著称,朱清时告诉《人物》记者,他当时感觉到对方不满意,“他觉得我答得不痛快”,“他一再逼问我,但是不可能,我在那种情况下不可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

时至今日,媒体依旧难以从朱清时处获得毫无负担的自我评价,他需要考虑的因素并没有随着卸任而减少,“让我的学生、学校老师看见了,我要说学校负面的东西,他们心里头怎么想啊?会想我这一生完了。所以我只能说正面的给他们鼓劲。”他又说,“也许过几十年之后,大家才能都公平地看。”

办公室几乎全部清完后,朱清时打开身后一整面墙那么大的白色立柜,“里面原来全是文件”,但如今柜子中空空如也。他回过身,表情复杂地笑了笑,“你看,这就是我在南科大最后的场景了。”

朱清时还了钥匙,这天他唯一随身带走的东西是一张橘色卡纸,那是2014级6班向他道别的集体签名,朱清时把它平展在胸口展示,“我要留着,万一他们以后有人得了诺贝尔奖呢!”

篇(3)

尊敬的XX大学招生办老师:

您好。

我校_____同学是一位为人真诚、学习刻苦、多才多艺的学生。

___同学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积极参加班级及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热爱集体,团结同学,有极强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在班级和学校的活动上能发挥班级干部的带头作用。

在学习方面,她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对自己要求严格,学习刻苦,在学习过程中,她富有钻研精神,每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够及时与同学和老师沟通讨论,在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她能保持努力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学习成绩理想时,她也能不骄不躁,坚持严谨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_____同学是一位富有才华的学生,她爱好音乐,有乐器特长,获得古筝八级证书,多次在学校活动中展示才艺,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总之, 同学是一位知书达理、好学上进、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学校愿意推荐她参加贵校体育新闻系方面的考试,并希望贵校能给她继续深造的机会。

此致

敬礼

推荐人:

2013年1月15日

推荐信02(申请国外大学,其中括号由孩子及家长补充)

尊敬的 老师:

您好!

我很荣幸地向您推荐我校学生-- ,这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____是一名自信的学生。她兴趣广泛,擅长指挥、主持、演奏,爱好演唱、绘画、动画制作(根据孩子情况补充) ,在高中阶段,她参与了图书馆义务帮工、中欧艺术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的积累使她在学习和活动中充满自信,她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校和班级各项活动,在学生干部竞职演讲、全校合唱比赛等活动中,她优异的表现既展示了她乐观自信的性格,也展示了她全面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学校的大型演出活动更少不了她的身影,她精湛的演奏、激情的指挥、优美的歌声总能赢得台下师生的阵阵掌声。

____是一名自律的学生。她关心同学,热爱集体,尽心尽职地做好本职工作。在班级里,作为班级的信息委员,她长期负责班级投影设备的管理工作,这是一项需要毅力和耐心的工作,每节课,她总是第一时间帮老师们连上电脑,每节下课按时切断电源,在她负责管理期间,从未出现过一次疏漏现象,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是十分难得的,是强烈责任心的反映;她对自己严格要求,在各项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高一学军活动中烈日炎炎下认真训练,被评为军训标兵,在高二学农实践中带病下乡参加劳动,由于在活动中表现出色,她被评为班级“劳动标兵”、“文明标兵”等。

____是一名自强的学生。在学习上她不甘落后,在历次考试中均取得较好成绩,(此处根据校办能提供的成绩单填写形容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在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情况下坚持上课,坚持参加各项活动,在治疗过程中她仍然不放松学习,保持了优秀的学业成绩

____是一名懂得感恩的学生,尊师敬长、乐于助人的她总是对他人充满感激,她总是力图给身边的老师、同学和家人带来快乐,她善解人意,谦和有礼,博得了与之相识的所有人的喜爱。

总之, ____同学是一名可爱可信的学生,是一位能令师长和学校为之自豪的学生。

学校教育就象接力棒,我衷心地感谢贵校给高畅这个坚强勇敢、多才多艺的孩子以深造的机会,也希望她能在贵校得到她应得的赏识,她以往的突出表现让我相信,她不会让贵校失望的。

此致诚挚的敬意和谢意。

推荐人:XXX

2012年12月5日

推 荐 信03

尊敬的 招生办老师:

您好!

我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向您推荐我校的学生 。该生初中毕业于吉林大学附属中学,成绩优秀,曾获得优秀学生的荣誉称号。该生在高一时曾担任班级的组织委员,积极为班组服务,是老师的得力助手。高二时,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努力学习,关心班级,热爱集体,参与班级管理,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踊跃参加学校活动。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强,曾在学校组织的两次手工大赛上与组员共同努力获得特等奖。在升入高三后,更加侧重于学习,在第一次摸底考试中就进步了很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令老师和爱长倍感欣慰。现在仍然一如既往的为高考而努力奋斗。该生口才好,交际能力强,曾在班组织的小组辩论赛中获得最佳辩手的荣誉称号。该生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深受同学的欢迎和老师的喜爱,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希望考入贵校的体育新闻系,性格外向的她十分喜欢体育类活动和节目,时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和体育活动。表达能力强,口才好,擅交际也为她未来的人生增添了不少优势。她经常在班级内展示自己的才华,相信以后加入贵校,也能为贵校争光添彩。三年来,近千个日子里,作为老师的我,一直希望她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寻找更适合的未来,更开放的学习氛围,更多优秀老师的指导。而贵校无疑是她最好的选择。

在这里,我保证我向贵校推荐的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一个杰出的人才,她不会让贵校失望。我衷心的祝愿她能够通过贵校的选择,也希望贵校能给她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我相信她会用自己的实力带给贵校更多的惊喜。

此致

篇(4)

美国是综合选拔制的典型代表国家。

(一)美国的综合选拔制

美国高等教育选拔标准是综合性的,不单以统一入学考试的成绩作为选择标准,而是全面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群体性来确定是否录取该学生。综合选拔考察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大学统一入学考试成绩。美国大学招生所参考的量化成绩分为“学术性向测验”和“美国大学测验”。绝大多数高校都要求考生提交SAT或ACT成绩单。学生要想考入名牌研究大学,必须具有很好的SAT或ACT成绩,但这只是选拔时的一项参考指标。

2、中学成绩。对美国学生来说,要想考入大学,必须注重整个中学的成绩,时刻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表现。大学对中学成绩看重的是成绩的走势和年级或班级排名。

3、课外活动、社会志愿活动情况及其特殊才能。美国高校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领导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特殊才能等。

4、个人陈述材料及论文(或文章)。高校一般是通过学生的陈述材料、论文来考察其表达能力、思想水平和创造能力等,全面、客观地了解考生的优缺点,为录取提供参考依据。

5、推荐信。一流的大学都要求申请者提供至少两封推荐信,由比较熟悉考生的教师或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准确评价,内容主要涉及思想道德、学习行为、实践能力、兴趣特长等方面。

6、面试。大多高校一般都提供面试的机会,高校通过面试来更加全面地了解、考察考生。

美国高校选拔学生既要求有较好的学习成绩等智力因素,也要求具备较强的非智力素质;既考虑个人条件,也考虑班级乃至年级甚至学校整个集体的互补性。因此,就像很多著名高校所说:依靠一整套综合选拔的制度,但没有一个固定的录取标准。

(二)特点

1、招生标准综合化。美国高校入学考试本身已具有很强的综合考察性,测验的分数重要,但不是唯一的参考。高校将学生中学成绩、教师的评价和校长推荐信、学生个人申请和面试表现、课外活动与社会活动、特殊才能,以及其他因素如地区性、国际性、种族、文化背景、家庭情况等加以综合考虑,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侧重。

2、招生方式多样化。美国高校选拔是完全自主的,不同层次的高校有不同的招生方式,社区学院实行的是开放式入学方式,普通教学型大学是选择性招生方式,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实行的是竞争性的招生方式。

3、招生对象国际化。随着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发展,美国高校也越来越注重吸引国外留学生,竞争国际生源已成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题。

4、招生考试科学化。美国统一考试是由非官方社会团体建立的非营利性机构承担,他们注重教育测验科学的研究,使考试更科学、更全面的反映考生实际。

二、证书制

实行证书制选拔方式的代表国家非英国莫属。

(一)英国的证书制

英国是证书制典型的代表。英国没有专门的全国性大学入学考试,学生入学主要依据中学阶段的各种证书考试成绩。各大学在录取新生时,还要参考中学介绍学生全面情况的推荐书或鉴定书。有些名牌大学除要求考生参加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外,学校还要单独举行入学考试,进行严格的挑选。

1、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GCSE)。英国的中学生在接受5年的中学教育后,要参加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然后,学生可以选择工作或者上技术学校等,而那些希望继续深造的学生可以进行两年的免费学习。在这两年中,学校提供给学生报考院校及报考专业所要求的相应课程。

2、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A-level)。该考试有近30个考试科目,采用单科结业的方式,学生可自愿选择,一年举行两次。各校对学生所应达到的成绩要求不尽相同,一般要求学生在高级水平的考试中有三门主科在及格以上水平。由于考生报考的科目不同,学校比较注重其已通过的考试课程与大学的专业是否对口。

3、考试机构。英国的考试是由校外考试机构承办的,全国有8个考试委员会,这些机构是经政府批准的非盈利机构,它们所颁发的合格证书全国通用,成绩也是等值的。

4、个人简历及推荐信。在申请大学的时候,除考生提供个人简历外,学校负责人也会给学生写一封保密的推荐信,考生不允许看,以便大学了解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和兴趣等。

(二)特点

1、中等教育实行双轨分流制。英国的中学毕业考试分为两次, 第一次在义务教育后进行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合格者可继续学习,不合格者授予中等教育证书,离校就业。第二次考试在第六年级结束后,进行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考试合格者获此证书,可申请进入高校学习。

2、高校招生进行严格筛选。中学毕业证书上记载有毕业考试分数、平时学业成绩以及毕业时排名,持有证书只是具有入学资格,并不能保证有上大学的机会,尤其是名牌高校。还要进一步审查和考核,以面试等手段了解申请者对所报专业的学习能力和学生中学时各方面的表现。越是名牌大学,对学生的录取标准就越高, 对证书上的成绩要求也越高。

三、高考制

日本是高考制选拔制度体现突出的代表国家。

(一)日本的高考制

日本的高等教育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国立大学、公立大学、私立大学。国立和公立大学的选拔制度采用高考制度,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次统考的目的是考核学生在高中阶段基本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由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命题委员会命题,并组织国立、公立大学第一次统考的全部工作。考试过关后,还将进行第二次考试。

第二次考试由各大学自行拟题,方式可任意选择,主要考查考生对所报考学校和专业的特殊要求所应具备的能力。全国考试成绩公布后,大学各自设定有资格参加本校第二次考试的最低分数线,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分数决定报考哪几个学校和哪几个学科。学校组织的第二次考试还包括面试,面试在日本非常重要。各大学根据这两次考试的成绩,参考学生鉴定书、身体检查表等择优录取。

日本的部分国立大学的某些专业,在招生名额中留出一定数量的推荐名额。收不收推荐学生是根据大学某些专业同高中之间的协议来确定的,有的大学特别欢迎对口高中的毕业生入学。

日本全国统一考试只限于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有的私立大学以全国统一考试办法选拔自己的新生,有些私立大学采用单独考试、单独招生的办法招收新生。

(二)特点

1、入学考试中心网络组织健全。国家设有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地方、国立和公立大学都设有相应的大学入学考试机构,在全国形成了考试组织网络。

2、考试程序规范。每年大学入学考试都分两个阶段进行,各阶段都有明确的目的和日程安排,一年两次高考,减少了一考定终身可能产生的一些偶然性。。

篇(5)

尊敬的老师:

你好!高考结束了,作为学生、家长、老师都松了一口气。但大家心里都还堵着些什么,纠结着什么,是什么呢?当然是成绩。现在这个功利至上的社会,高考成绩才是根本的标准。但我想在这指标还没有出来前,就来写这封感谢信,以示我的诚意,无关乎成绩好坏,无关乎成败。这是一个高三家长写孩子老师真诚的感谢!

在儿子还没有踏进XX中学一班前,老师您就踏进了我家的门,虽然没跟你交流太长时间,但我从你的言行谈吐中,感受到一种真诚,感受到一种温暖,感受到了一个好老师应有的气度,心中暗暗窃喜,这可能就是能帮助我儿子健康成长的好老师。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儿子就回来讲,王老师挺好,能尊重我们。听到这话,我放心了。

对现在家长来说,孩子可能是唯一的;对老师来说,学生可不是唯一的,他(她)会有N多的学生,只要不离开这个岗位,每年或每几年就有一批新学生来到他(她)身边。所以这就产生了一个不等式,也是如我这类家长所最担心的,生怕在对孩子要人格习惯培养过程中老师家长的不同步,更可怕的或者是逆向,带来的冲击,那后果就难说了。

对一个孩子人格的塑造,家长与老师缺一不可。许多时候,家长苦口婆心的教育,会因为老师不经意的言行,彻底崩溃;而同样,老师的谆谆教导,也会很轻易地毁在家长的言行之中。幸运的是,因为你的宽容与鼓励,在这三年中,很好地保持了与我们家长的同步教育,让他在健康与快乐中成长。

知子莫若父,对自己的儿子德行,当爹的心中最清楚。我了解他内心中强大的地方,也明白他心中最软弱之处;当然也最清楚孩子优点与缺点。但因为我们是他的父母,我们会最大限度包容他的缺点,我们会给予最无私的帮助。但作为没有血缘关系的老师,能包容学生不合时宜的个性,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下,可就太不容易了。从小我儿子就是一个有各种各样奇异想法的人,说他守规矩吧,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守规矩的人;说他古板吧,他却是一个思维非常活跃之人;特别是他时不时会在老师讲课时,提出他自认为正确的东西,全然不顾老师授课的节奏与其他同学听课的感受。这就需要当老师的有非凡的控制能力与宽容之心,既维护好正常的课堂秩序又不打击学生的这种思维激情。

从孩子高中三年的信息反馈来看,你与你老师团队做到了,我由衷地感谢你们,也由衷地为我儿子的幸运感到高兴。你们既教给了他知识,又鼓励了他的思维激情;你们既给了他数分,又给了他做人的品行。特别是后者,更是我这个当家长所要的。

记得一二年前,儿子回家跟我讲,在一件事的处理上,我儿子跟你的想法与做法不一致,对你的做法产生了一定的抵制。从他的叙说中,我知道了原由,但我完全明白你这当班主任的正确想法,你正是用一颗母亲般的宽容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不单单来对待部分你认同的学生,这才是你最为可贵之处。

前天下午我早早地把儿子送到校门口,本来想停下来,跟你聊几句,但看到你全神关注地留意着每一个你的学生,一一把准考证发给他们,并且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个同学交待,考试中的点点滴滴,我再次被你感动。

我们也是从孩子、从学生中成长起来的,在我们这个年龄,完全能体会到,人的一生中,一个良师对自己一生的影响与帮助。对好的老师,我们一辈心存感激,一辈子受益无穷,反之亦然。

这封信本应孩子自己来写,但原谅他吧,他现在还没有这个深刻的体会,体会到好老师言传身教给他一生的帮助。但在以后的岁月中,他相信会感受到的。

再次说声谢谢,王老师及其他一起帮助我儿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稽山中学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祝愿你们心想事成,合家快乐!

高中毕业感谢信给老师【二】

高中三年,无疑是我生命中一段刻骨铭心的时光,这里,想感谢一些人。

最要感谢的自然是xx中学。学校对我,就像父母一样。给了我很多机会,给了我在校团委和学生会工作的机会,给了我做校广播站播音员的机会,给了我做经典诵读活动和元旦文艺晚会的主持人的机会,给了我参加演讲比赛的机会,也给了我去上海参观世博会的机会。

感谢王小华校长,记得在自主招生期间您在我的各种推荐材料上签的字,记得在每一次月考和诊断性考试后您帮我认真的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也记得您特地跑到双桂堂帮我烧了一炷香祈求我高考好运,还记得您在填志愿时不厌其烦的为我分析和指导,各种铭记,各种感动。您是教育专家,这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不过固执的我仍然坚持自己对中国高考和应试教育的看法,虽然我无法抵抗和改变。

还要感谢清泉中学高XXXX级12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郭老师,感谢您三年来对我的各种照顾,信任的把各种重要的事情交给我去做,锻炼了我的能力;感谢您在杨校长的办公室不厌其烦的听我阐述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对各种事情的理解感悟与困惑,整整两节课。

李老师,感谢您对我的教育,表面严苛,却透着慈父般的淡然。少抽点烟,少上点课,把清中的中流砥柱累垮了,王校情何以堪嘛。顺便,老师还有多余的草稿纸吗?要不然再发我点儿,清中牌儿草稿纸,确实好用,呵呵。

林老师,您不知道,您在我们眼中就是一特先进的中国人。面对自由和民主,您深切理解,高声宣扬,碰壁而不悔;面对南海的局势,您痛心疾首,慷慨陈词;面对难题,您眉头紧锁,咦,这个问题很有走斩性的这个,这个不好整啊,这个

张老师,在我们刚接触高中物理的时候,您在我们心里,跟神的形象没有两样的,遇见什么难题一概秒杀,我们集体表示,压力很大。对象、过程、模型、规律,等效的观点加微元的思想。物理学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不知道以后当我面对各种纠结的物理难题的时候,这些东西还是否适用。还有一件事我不得不提及,那就是我在申请圆梦行动的资助时,您给我的无私帮助。

廖老师,您是我在高中见到的性格最为平和的老师,可能是因为家有高三孩子的缘故吧,您就特能理解高三学生的困苦和无助,说话也十分小心地不伤害到任何同学。感谢您对我的教育,您每一次都会万分用心的批改我的作业,有时连我都不好意思不认真做,责任感之重,莫过于此。有时我会想,您是哪儿来的那么好的记忆力,记得一两个月前的某一套试卷上出过同一类型的题,记得谁犯过相同的错误。直到现在,我仍觉得,理综里的化学是我最有底气的学科,题目多难都如此。您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谢谢。

易老师,一件短袖,一条短裤,一双拖鞋,镜片厚如酒瓶底,开口皆是故事,张嘴都成文章,人生常笑,万事随缘,平平淡淡,有滋有味地生活,勒个不叫潇洒,撒子才叫潇洒?易老师,最喜欢你吹牛皮了。教书教得不错,但毫无疑问,吹牛皮的水平比教书的级别高得多。你说,高考是人生中一朵小小的浪花。你说,记得同学的去向,以后好翻院墙。你吹牛时,总是带着一种曾今沧海的成熟和大气,带着一种登高远眺的超然和豁达,听你吹牛,就会觉得生活充满光明,生命一片绚烂,感觉就是好。不过麻烦您老也注意一下,不要老记错数据好不好,这样很削弱吹牛的说服力的,我都找到十几处了,淡定,淡定。

当然,还要感谢各位亲爱的同学们,你们陪我走过了人生中最充实、最劳累、最迷茫、最黑暗、最快乐、最刻骨铭心的时光。还记得我们在元旦文艺晚会上表演的那个节目,当我站在一旁,看着你们在舞台上,歌唱着我们的青春,舞动着我们的青春,评说着我们的青春,尽情的挥洒着我们的青春,心中就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欣喜和激动。你们说,我们的青春和花儿相比,谁更灿烂?

篇(6)

学生急功近利――“总希望找秘诀、走捷径”

“我深刻地感受到现在许多学生对成功的理解非常偏颇。”杨玉良举了个例子:2010年6月底,复旦大学邀请加拿大总督米夏埃尔・让女士来校作演讲,在互动环节好几位学生一再追问,“从海地移民到加拿大,当了总督,你是怎么成功的?”

“这样的问题,粗听之下没什么,仔细想想,就暴露出不少学生急功近利的心态,总希望找秘诀、走捷径。”杨玉良说。

还有一种现象让杨玉良印象深刻,学校邀请大学者作报告,总有些学生在报告结束后一拥而上,把事先准备好的推荐信拿出来,直截了当地说:“请您签个名,我要去美国。”

杨玉良认为:“像这样不惜投机、只求成功的学生,将来从事学术研究,或者当官、做事,恐怕都不能让人放心。”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对整个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杨玉良对此有着强烈的危机感。

教师心态浮躁――“四处吃请,夸夸其谈”

杨玉良认为,当前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功利化心态,与当前教育过度注重知识传授、轻忽人的根本德性培养,部分教师心态功利、浮躁,缺少“身正为范”的自觉自律有关。

有些教师除了与个人科研有关的文献外,少有时间读书,布置给学生的学习资料,自己并未查证、读透,以致学生抄袭也无从发现;有些教师不仅做不到学问起点高于学生,连实事求是的基本态度也不具备,如此师道,必然危害学生的成长。

对于大学教授的“走穴之风”,杨玉良有过亲身经历。当年他还是副校长的时候,曾经参加过一个论坛,从主持人处知道一位大学教授40分钟的“出场费”高达20万元,这位教授再将当地吃请、参观过程中获得的某些案例移用到另一场演讲中,外行听来效果不错,内行听来只是夸夸其谈。这种情况在经济学家中并不罕见。“这种风气对学生的危害很大。对于教师来说,‘身正为范’比‘学高为师’更重要。”杨玉良说。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任徐淀芳也将“诚信品质”列为当代学生培养中最重要的基本素养之一。除了整个社会诚信缺失的环境影响之外,教育者自身的某些弄虚作假行为也时常给学生带来不良示范。比如学校为了应付教育督导、检查而准备多套方案;家长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而写事实虚假的请假条,社会为学生“过关”而出具含有“水分”的社会实践证明等等。

“诚信教育不在于讲了多少大道理,更加重要的是教育者用什么样的行为,影响受教育者。以虚伪行为教导诚信,结出的只能是虚伪的果实。”徐淀芳举了自己听的一堂课为例。那堂课上,老师请学生连续几个月观察记录家中的用水量。一个农民工子女诚实地回答,家里几个月用水量都一样,水表不转,结果引来教师的指责和同学的哄笑。“教师只关注学科知识应用,却未尽到育人职责。这个孩子很可能以后再也不讲真话了。”徐淀芳说。

丰富思想教育――“超越知识的教养”

除了外部功利性动机过强,在徐淀芳看来,缺乏内在的学习兴趣与激情,也是阻碍中国学生成才的一大病症。国外专家曾进行过一项调查,发现中国的中学生选择大学专业时,绝大部分都是听从父母意见或者教师建议,很少基于个人兴趣,而国外学生正好相反。他们认为,中国学生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将缺乏持久的竞争力和创新动力。

“每周一早上7时,我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们。十五六岁的年纪,他们却时常一脸沉重,没精打采的。想想等待着他们的一周五天生活,每天在教室里从早坐到晚,面对的就是一道道题目、一份份试卷;从高一到高三,所有人生活单调划一,只为了考大学。想想都沉重,怎么能兴奋开心?”担任校长才一年的郑方贤,这样讲述在复旦附中推行课程改革的初衷。

从2010年9月起,复旦附中高一年级的学生只需要每天上午学习规定的语数外物化史地等课程,下午至晚上的时间,被更多留给了体育、艺术类课程、自主学习和拓展活动。每周一、三下午,来自复旦大学的教授为学生开设数理逻辑、《圣经》选读等选修课。学校在国内率先将每班人数从原来的45人减少到35人,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得到更多关注”。学校要求学生全部住宿,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多上课,而是希望能让教育延伸到他们的整个生活。

复旦附中还要求,凡进校3年以上、40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在相邻的复旦大学选修一门课程,目的主要不在于学到专业知识,而是为了让中学老师感受大学文化,逐渐摆脱多数人出身于应试教育体系的“先天不足”,以便给中学教学带来启发。

篇(7)

世上本没有高考,考的人多了,便成了高考。所谓高考,其实就是“考高”,就是当高材生,考高分,考高等学校,实现自己的高级理想。高考成了实现理想的分水岭,胜者“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矣”,败者“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由于受几千年传统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学校依旧把“应试教育”作为衡量一个学校、一个地区教育成效的标准。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日益凸显,比如“一考定终身”,苦读十年,一纸试卷,几天考试,人的一生,具有极大的偶然性,人才会因分而流失。比如“高分低能”,智商很高,但是社会阅历极其贫乏,交往能力欠缺,自理能力差,媒体曾经有如下报道:女大学生被拐卖;女博士被只有初中文化的人骗财骗情;38岁的湖南某高校一名历史专业的研究生,日前在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求职时,竟当场跪倒在院长的面前,同样的情形还发生在湖南女子大学校长办公室里;大学生不会叠被子、洗袜子,等等。又比如应试教育只重视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考查,一些名校毕业的“三高”(工资高、地位高、眼光高)人员做的却是“三不”(不孝敬老人、不做善事、不管家庭)的事情。我们不由得不思考:在恢复高考后的那几年,录取学生尽管考分不是很高,怎么水平那么高呢?现在的考生,考分超过了当年恢复高考时的考生分数两倍、三倍甚至四倍,怎么水平那么差?这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

看着我的学生一个个在苦学,有能力的学,没能力的也在学,我有时确实觉得,他们的优点长处都被扼杀了。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新课改对高考提出一个新的要求,就是要砍掉“独木桥”,建设“立交桥”,就是使更多的人能够受到高等教育。高中在改,那么相应的考试制度包括考试科目、内容、方法、招生等方面都得改革。现在很多省份都在探讨上述内容,但还未形成统一的方案,我认为新课改下的高考应该是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认为,评价孩子的成长,不能只看一次高考成绩,还要看平时的学习情况,就是学业水平测试,同时,还要看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这就是综合性评价。

在此,我就对新课改下的高考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学业成绩

1.高考成绩

继续采取3+X模式,就是必考的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但是要弱化公共课(语数外),强化专业课。

语文是国语,语文考试应该多考基层题,学语文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一个人如果言谈举止都不怎样的话,很难想象他能做出什么大事来。学数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现在都在提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缺乏逻辑分析能力,怎么发展科技?但是对于英语,应该弱化分值,因为生活中毕竟用得不是很多,而学生却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学。另外根据高考学校的要求,比如说你考物理加物理,考化学加化学,加试的科目能够突出学生的特长,有利于将来的专业方向。因为业术有专攻,人才并非都是样样精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关键是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所以,语文、数学分值可以缩减为120分,英语缩减为100分,多出来的分数加到专业课里去。

2.高中会考成绩

目前,会考成绩的高低不影响高考的参加与否,因此很多学生甚至学校并不重视,我建议高中会考成绩可以计入考生电子档案,在统招录取、自主招生中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

3.高中三年的成绩

变一考为多次考,这也是避免“一考定终身”的良策。为了公正起见,每学年考一次,监考、改卷、登分异地对调,然后加密存档,三年一个周期,高考成绩出来后再解禁,按照一定比例加入高考总分内,这就使学生高中期间须认真对待平时的每次考试和作业,避免偶然性。

以上三方面在录取时分别按一定比例,作为高考综合学业成绩,择优录取。

二、综合素质

1.社会实践

长期以来,高考偏重对知识记忆的考查,忽视对考生实际能力的考查,结果造就了一批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考试机器”。所以高中阶段应该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脱离学习,参加完全的社会实践、生产劳动,不能走过场,学习一些实实在在的技能,锻炼体力、毅力和经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吃苦精神,感受父母辛苦等等。现在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小学、中学时都参加过学校农场的劳动,“”时知识青年到农村接受教育,也不能说是没有一点好处,那时的人文化知识绝对没有现在高,但是自理能力绝对比现在的青年人强得多。现在世界上公认有几大方面的能力:观察能力、适应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与人合作的能力,这些能力在社会实践中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2.注重品德的考查

我国在古代选拔官员非常注重品德修养,比如“孝廉”的举荐。如果我们放开眼界,就会发现,德才兼备实际上也是很多国家教育部门对于学生录取的共同要求。在美国,虽然其社会主流道德观念跟我们的有很大的不同,但大学在录取时,除了考查学生的“学业能力”外,还要通过推荐信等方式审核其品行和参加社区服务等情况。相比之下,我们的高校对学生的考查,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其他方面的几乎没有。思想品德考核虽一直有所规定,但却只是停留在查查档案的层次上。古人说:“知书达理。”可当今社会,很多不道德行为却发生在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身上,有才无德的人其实对社会的危害更大,本应造福社会的知识、技能却被用来作奸犯科,这是很悲哀的事情。

品德考核应当有三个基本点,一要守法,二要诚信,三要公平公正。

品德考核首先要确立行之有效的品德评价体系,要有依据。学校要健全学生高中三年日常行为考评制度,让应届毕业生的在校表现,如违法、违纪情况,立功、受奖,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记录,等等,都能成为考核的基础。

其次,社会要建立个人诚信制度,所谓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重建诚信体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这个措施,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考虑。

最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必须通过长期接触和交往才能判别出来,通过几页文档恐怕很难判断出考生的道德品质。目前,招生单位主要是调阅考生档案,对考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考核,这种无法量化的道德考核如何才能保证公平、公正,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老师必须客观公正地给学生以评价,抛弃私心,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监督,力求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