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12-03 00:34:37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1)

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以农村和城市社区常见病、多发病防治为重点,发挥卫生科技优势,采取多种方式,自年起利用4年时间,面向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推广适宜卫生技术,培养一批基层卫生专业技术骨干,建立一批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形成一套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模式,在我县逐步建立起基层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的有效网络和机制,全面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大力提升我县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引进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其医疗、预防、保健技术服务水平。

二、项目实施范围和内容

(一)适宜卫生技术遴选。从卫生部及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目录、市、县内医药卫生科技成果项目、全县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及各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引进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中筛选适宜卫生技术进行推广。县卫生局定期组织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申报和评选,经专家评审后,确定推广项目,县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目录。

入选的适宜卫生技术需满足以下条件:

1、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2、实用安全、疗效确切;

3、成本低廉,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便于掌握,适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

(二)师资培训: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为我县适宜卫生技术培训基地,各单位要根据国家、省规定的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目录(见附件),结合本单位的特色、优势学科,积极培养专业人员进行推广,每单位每年推广不少于3项适宜技术及相关教学内容,尤其要增加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三)推广范围: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面向全县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为一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接受不少于6项的适宜卫生技术,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尤其是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人员每年要掌握不少于3项适宜技术。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任务分工

(1)按照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制定的《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实施意见》要求,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实行分级负责制和项目负责制的管理体制。省卫生厅负责全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的组织管理和监督评估。市卫生局负责辖区内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管理监督、考核及效果评价。

(2)县卫生局负责全县内医疗卫生单位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的具体组织实施,协助市卫生局做好培训和技术应用情况的监督考核,并做好项目推广情况年度统计工作。

(3)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具体负责适宜卫生技术的筛选、推广和培训工作,作为全县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各单位每年负责推广不少于3项适宜技术,于每年4月15日前将推广项目申报表报县卫生局业务股,并于每年11月15日前将所承担的推广项目进展情况报县卫生局业务股。

(4)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按照培训任务分配表选派本单位和本辖区的两级人员按时参加培训。

(二)组织形式

坚持按需推广、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培训对象、培训条件、培训内容,采取培训班、专业进修班、专题讲座及巡回指导等方式进行推广。各类技术推广应做到集中讲解、现场操作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训推广与临床使用相结合,确保推广效果。

四、实施的效果及效益

所有培训对象基本掌握相应的适宜卫生技术,具备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把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本单位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方案和计划,积极开展推广工作。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150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抽取辽宁省西丰县的郜家店、房木、安民等13个乡镇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基础的,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乡村医生约80人,进行该技术的集中培训。

方法:培训对象在培训前、课堂讲授后和互动强化后均采用同一试卷(授课专家拟题,满分为100分)按规定进行考试,获得培训成绩。培训结束后,使用由项目组统一编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培训对象进行答卷,获得主观认知情况。共发放认知问卷82份,回收有效问卷67份,问卷回收率817%;共发放满意度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问卷回收率10000%,培训对象在使用该技术时及时填写推广应用登记表和推广效果登记表,获得推广应用资料。记录该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并对培训对象和随访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推广应用效果。

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X2检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kendal'tau-b等级相关等统计学处理。

结 果

一般情况:本次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及现场指导方式,培训学员中,男女比例为2:1。本科及以上、大专、中专及非规定学历人员分别占2037%,5000%,2963%。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分别占7593%、1111%、1296%。

培训对象的平均成绩在培训前、课堂讲授后和互动强化后分别为4457±203、9262±106、9034±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35,P

培训对象主观认知情况:此次培训中,所有培训对象认为需求此技术,基本掌握了此技术,认为此技术适用,并对互动强化满意。仅有3462%的培训对象认为需要再培训。

推广使用情况:13个乡镇使用该技术的医务人员为80人,总的使用率为4074%(22/54)。钓鱼乡使用此技术为12人,使用率为4286%(12/28);和隆乡使用此技术为10人,使用率为3846%(10/26)。

推广使用效果:对该技术使用效果进行调查,从被培训医务人员的角度,有271例患者有效(治愈+好转),总有效率为9345%。而在接受随访的101例患者中,有85例患者认为有效,总有效率为8416%。

患者接纳技术的影响因素:在随访的290例患者中,70例曾接受过其他同类技术的患者将原来的技术与该技术比较结果显示,8710%的患者认为适宜技术效果更好,8140%的患者认为适宜技术疗程更短,7710%的患者认为适宜技术费用更省,8430%的患者认为适宜技术更易接受。

讨 论

培训对技术的推广至关重要。本次培训采用了课堂讲授和互动强化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后学员对该技术的掌握程度达到100%,仅有3462%的学员认为需要再培训。但因为互动强化与课堂讲授时间间隔稍短,学员没有充分理解课堂讲授的知识,互动强化效果不佳。今后的培训中,学员应在多次临床应用发现问题后再进行强化。

该技术的推广使用中,无论医生还是患者者认为,治疗效果均为80%以上,且随访患者中大部分都认为该技术比以前的技术好,表明该技术效果好。但技术培训人员对该技术的使用率仅为4074%。原因于在技术培训人员与患者双方,与西医相比较,中医所得效益低,医务人员倾向选择西医治疗,应采取相应激励机制。对于患者,中医疗效不确定、疗程长影响其接受。而影响农村中医适宜技术的因素中,百姓接受程度位居第2。因此,应加强宣传教育。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3)

1.1区域医疗现况

四川省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现已初步建立,已形成了由6000余个乡镇卫生院、70000余个村卫生站构成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但农村适宜卫生技术的推广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先进设备及优秀人才多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型医院,优势资源的分配差异导致较多的县乡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缺乏且水平较低,适宜技术推广基础设施缺乏。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继续培训、资源获取及技术提高途径,医疗卫生人员技术水平较低,适宜技术推广途径受限。同时因经济及地理环境特殊,复杂及疑难病例转诊和会诊困难,技术推广监督及指导工作难于实施。

1.2区域协同发展基础

课题负责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是西南地区疑难和急危重症、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医院于2000年8月开始在西部牵头组织建设区域性医疗机构发展协作网,并于2001年建立了覆盖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的远程医学网络-华西远程医学中心。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心已先后在在西部各省市开展协同医疗、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和远程医疗会诊咨询服务,进行医学及相关类专业的在职医务人员的非学历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和教学基地骨干师资培训,不断加强与加入协作网的各医疗服务机构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双向转接诊、技术培训、学科支持、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科研协作等方面的合作实践探索。以区域性的中心医院带动和辐射县、区级医院,县、区级医院再辐射到乡镇医疗机构及城镇社区医院,共同建立区域性的健康维持网络,起到合理分配卫生资源,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发展、实现双赢的良好效果。本课题选取农业人口比例大于85%的简阳市、名山县、德昌县、青川县、乐山市五通桥区为示范县。课题组示范县均已加入远程医疗网络,通过招标采购的百万元远程系统服务设备和器材已在示范县安装到位。上述工作及其成效和影响,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远程医疗协作,促进适宜技术推广

远程医疗指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远程的通信手段为辅助工具,建立不同区域的医疗单位之间、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医疗活动体系包括远程诊断、专家会诊、信息检索和远程教学等几个主要部分[1]。新医改中强调“优化布局和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城市大医院要与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在农村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中,我们结合四川省农村适宜技术推广的特点及现有区域协同医疗资源,创新性提出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及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及方法体系。

2.1远程教育,确保技术推广

在技术推广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区域协同医疗网络技术,以区域性数字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平台为支撑,在管理上采取县乡村三级负责制,即建立省、县、乡(村)三级技术应用培训基地,完善县、乡镇两级远程教育与培训中心,实行专人负责、分级管理,加强宣教和考核督导[2];在形式上创新“分级培训与有效应用”的机制和方法体系,即培训两阶段—基础与强化,两形式—集体培训与个别进修;在教育方法上开展多方法多途径培训,以适宜技术应用讲座为远程教育的主要方式,配合内科视频会议、多媒体课件点播等方式,积极开展点对点、点对多点的互动式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应用指导及医疗服务后援支持,系统提升技术培训和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降低技术培训和应用服务成本;在教育内容上,基本覆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康复科、心理疾病等临床专科,在培训适宜技术同时加强临床常见疾病讲座,开设医院运营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公共卫生教育培训等公共教育课程,保证了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长效性。同步开展远程教育的评估,采取继续教育学分制、培训工作“双考试”制度,建立了远程教育网管员队伍,努力抓好技术培训的查缺补漏、技术的有效应用和继续教育工作。项目自2008年开展以来,已建立示范县远程教育培训平台与技术培训应用基地20余个,据不完全统计,5个示范县参加远程教育培训达近两万人次,为基层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人才。

2.2远程会诊咨询,建立沟通平台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4)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山东省海阳、即墨、嘉祥、平阴、宁阳5个试点县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加培训的3087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87份,回收有效问卷3087份,有效率为100%。其中海阳896人,即墨1061人,嘉祥83人,宁阳538人,平阴509人;县级卫生机构181人,乡级卫生机构1397人,村级卫生机构1509人;培训西医类技术人员1684人,占54.54%,中医类技术人员1403人,占45.46%。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培训结束后,组织培训卫生人员在培训现场集体填写由国家课题组统一制定的卫生技术人员培训问卷,收集被培训卫生人员一般情况、培训影响因素及培训掌握程度。内容包括:被培训人员年龄、机构类别、执业类别、专业技术资格等个人信息,以及被培训者对适宜技术需要性、授课水平、适宜技术难易程度、培训时间、掌握程度等培训相关信息。其中被培训者对适宜技术需要性通过培训需求、单位是否具备使用条件及技术适用程度来衡量;适宜技术难易程度主要通过培训前技术熟悉程度、技术难易程度来衡量;培训掌握程度主要根据被培训人员单项技术考核成绩与总体培训效果考核成绩,折合成百分制后划分成3个等级:<60分为未掌握、60~80分为基本掌握、≥80分为熟练应用。

1.2.2培训内容本研究共培训卫生适宜技术15项,其中西医8项,中医7项。总体培训时间为1年,培训推广应用时间从2008年8月-2009年7月。各示范县基本采取由课题组统一制定的分级集中培训方式,即由山东省卫生适宜技术专家组对各项目县和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骨干进行培训师培训,再由经过培训的培训师对县和乡镇卫生院其他业务骨干进行培训,最后由经过培训的业务骨干对村医和其他卫生人员进行技术应用指导。每次培训时间约1周,省级培训1次,县级培训5次,乡级培训78次。

1.3统计分析

数据资料录入Access2003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表1)本研究共培训基层卫生人员3087人,20751人次。被培训卫生服务人员平均年龄为(45.13±11.95)岁,31~50岁年龄段占54.9%,98.8%卫生服务人员认为卫生适宜技术培训需要或很需要。

2.2卫生适宜技术掌握程度单因素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将因变量适宜技术的掌握程度分为未掌握、基本掌握、熟练应用3种情况(因变量为多分类有序资料,且分类水平>2,故选用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自变量赋值量化情况如下:机构类别分为县、乡、村级医疗机构3级,文化程度分为高中/中专及以下、专科、本科及以上3级,专业技术资格分为无职称、初级、中级、高级4级,培训需求分为不需要、一般需要、很需要3级,培训前技术熟悉程度分为未掌握、基本掌握、很熟练3级,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很难、比较难、一般、较容易、很容易5级,授课难易程度分成完全听不懂、较难听懂、基本听懂、完全听懂4级,技术适用程度分成不适用、不太适用、一般、较适用、很适用5级等,对照组均为第1级。采用单因素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α=0.10水平上,性别、年龄、机构类别、专业技术资格、文化程度、培训需求、培训前,技术熟悉程度、培训时间、技术难易、授课难易、单位是否具备使用条件、技术适用程度12个因素与卫生适宜技术掌握程度有关。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5)

中医药;社区健康服务;沙井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关于“积极发展社区健康服务” 和国务院十部委《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健康服务的若干意见》的精神[1,2],有必要对沙井街道21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为各级政府制定中医药参与社区健康服务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防病、治病、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 调查对象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21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2 调查方法与内容

2010年3月1日至2010年8月30日,利用结构式问卷调查形式,发放问卷21份,回收有效问卷21份,回收有效率为100%。调查内容:调查沙井街道21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中医药资源配置状况与中医药服务功能,重点调查中医药业务用房、科室设置、中药、中医药设备配置情况。

3 调查结果

3.1 基本情况

中医药业务用房及科室设置情况:2010年21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为20263 m2,其中中医药业务用房1035.7 m2,占总建筑面积的5.11%。各个中心中医药业务用房面积大小不一,最大的为马鞍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115.2 m2,占整个中心建筑面积的14.4%, 最小的为新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仅为16.1 m2,占整个中心建筑面积的0.49%。在中药房数量上,2010年开设中药房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仅有6家,中药房总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仅为0.58%,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中药房的地位呈下滑趋势。21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设有中医科的达85.71%,中药房的28.57%,针灸推拿科的80.95%。人员配备方面,中医医师共18人,其中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16人,占总人数的9.69%;助理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2人,占总数的1.21%;受过中医药知识培训的西医临床医生总数18人,占总数的10.9%。中医药知识普率总计达到56.58%。

3.2 患者对中医药防治疾病的态度及人群分布

数据统计显示,患者中相信中医药防治疾病较好的为53.7%,疗效一般的为36.2%,疗效比较差的为10.1%,在老年、中年、青年三类患者中,老年人最喜欢使用中医药来防治疾病,达80.1%。

3.3 社区服务中心目前开展的中医药服务基本情况及需求

调查显示,针灸、推拿、拔火罐三类适宜技术的开展率在90.47%以上;中医健康处方、中药熏蒸或药疗的开展率在50%以上;保健药疗、中医食疗、中医养生的开展率在35%左右。另外中医心身保健、冬病夏治、足疗等也有少量开展。

在中药健康宣教方面,全年开展中医药健康宣教讲座达讲座总数比例10%以上的占总数的68.36%; 20%以上的占23.93%; 30%以上的占22%。应用中医处方数占总处方数比例达10%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占总数的48.4%;达20%以上的占22.25%;达30%以上的占13.25%。在参与调查的21家社区服务中心中,认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运行成本中等的占总数的63.27%,低的占31.25%。认为中医药适宜技术对社区健康服务创收的贡献率高的占总数的10.6%,中等占36.5%,低的占52.9%。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需求率在70%以上的有颈椎病、腰腿痛、老年病、中风后遗症等疾病。培训需求率在60%~70%之间的有糖尿病、高血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高血脂、慢性胃病等;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肝炎、哮喘等疾病也有少量培训需求。

4 讨论与建议

4.1 中医药科室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条例》第十条规定:依法设立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应当能够提供中医医疗服务[3]。各级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室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建设,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比例。其中,中医诊室是社区中医药工作的枢纽和桥梁,如果没有开设中医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中医工作都将成为空中楼阁,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也就无从发挥,中医药就无立足之地[5]。从此次调查的科室设置情况来看,目前21家被调查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设有中医科的达85.71%,其中,设有中医内科的占76.19%,针灸推拿科的占80.95%。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平均每一中医诊疗室面积仅22.50 m2,社区的中医药阵地在日趋缩小,提示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医药的根基在基层,但现在这种优势已不复存在,中医的影响在市场上渐趋微势[6]。因此,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大力发展中医药迫在眉睫。

4.2 重视与加强社区中医药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快中医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与岗位培训,并落实培训专项经费。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现有中医药人员的业务水平,如选派医务人员到省、市级中医药特色重点专科进修,参加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以及继教班等。进一步提高西医人员接受中医药知识培训的比例,举办西学中函授班,在全科医师培训中增加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比重。

4.3 中医药社区健康服务在慢性病、老年病、亚健康和家庭病床等方面提供优质、经济、效果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应根据自身的服务特点,调整服务项目,提高社区卫生中医药资源的利用度。特别在亚健康、预防保健方面(如:保健药疗中医养生、中医食疗、中医心身保健、医疗及健康处方等)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特点与优势。

4.4 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防病、治病、计划生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的作用与知识宣传,提高中青年人群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信度,扩大中医药服务的市场需求。

4.5 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适宜技术参与社区健康服务的支持力度和中医适宜技术整理、推广和培训工作。各区县(市)政府与卫生主管部门应提供政策保证,在经费投入、基层中医药人员职务晋升、中医药适宜技术参与医保报销比例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重视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的征集、研究和整理工作,依靠相关中医药行业协会、重点中医药特色优势专科,在经费上予以支持,按照疾病谱需求整理出一系列质优、价廉、高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进行培训和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张晓玲, 童蒙应, 钱慧琳.杭州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现状调查.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 15(7):499450.

[2] 李长明.社区健康服务进展、问题及发展对策.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2004, 2(4):1012.

[3] 陆超娣, 施永兴, 严非.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现状调查附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日门诊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21):17861788.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6)

1重庆市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

乡镇卫生院是连接县级医院和村卫生室的中间力量,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核心,也是中国三级预防医疗网络的枢纽。因而,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重庆市共有乡镇卫生院1090所,其中中心卫生院304所,一般乡镇卫生院657所,非建制乡镇卫生院129所[2],但医疗人力资源现状令人忧心。据2008年调查数据显示全市乡镇卫生院仅有职工29552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5205名,占总人数85.29%;聘用临时人员5295名,退休职工13553名。

1.1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才结构

1.1.1本市乡镇卫生院人员学历结构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学历主要以中专学历以下为主,占总人数的比例为63.81%,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则比较少,还不足总数的4%,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不到1人;硕士则更是凤毛麟角。突出显示本市基层卫生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的现象,严重影响到适宜技术在农村地区推广的效果,见表1。表1、2是根据重庆市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整理得出。

1.1.2本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分布所占比重最大的前3项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无职称,其总和占卫生总人数的98.86%。其中仅初级职称就占到总人数的73.72%。可见本市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结构普遍偏低,见表2。

1.1.3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中执业资格分类截止2008年全市共有执业医师7549名,占29.95%,执业助理医师6444名,占25.57%,注册护士4481名,占17.78%,药剂人员1600名,占6.35%,检验人员755名,占3%,其他人员4376名,占17.36%。

2农村适宜技术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2.1乡镇卫生院体制混乱,卫生人员整体队伍不稳定,严重阻碍适宜技术推广进程基于各地财政状况的不尽相同和乡镇卫生院机构改革步伐不一致,致使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不能统一解决,呈现出乡镇卫生院所有制形式各异,同一个行政区域内乡镇的机构性质、人员身份、工资待遇等却不尽相同。目前,全市尚有60所卫生院未纳入机构编制管理。在已实施编制管理的乡镇卫生院中,大部分依然是集体所有制单位。大多数区县多年未对乡镇卫生院编制进行调整,由于没有统一的编制核定标准,造成乡镇卫生院编制极不平衡,核编最少的仅2名,多的达到180名,差异甚大,导致乡镇卫生院整体队伍很不稳定,随意性较大,严重阻碍了适宜技术的推广进程。

2.2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总体数量不够、结构偏失、整体素质低从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不难看出,目前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面临极大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整体数量不足、素质偏低,根本无法满足适宜技术对推广机构的需求,何谈更好地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1)卫技人才紧缺,2008年调查显示全市共有农村卫生技术人员54665名,其中乡镇卫生院29552名,乡村医生25113名,平均每千农业人口拥有卫生人员2.31名,低于全市每千人口3.0名和全国每千人口3.42名的水平。(2)医护人员比例偏失,WHO推荐的医护比标准是1∶2,而本市乡镇卫生院医护比例仅为1∶0.32;有关规定护士在医技术人员中不低于30%,但本市仅为17.78%,相差甚远。(3)职称分布不均,WHO推荐的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高、中、初级职称的比例是1∶3∶1,而本市乡镇卫生院高级职称人员仅288名,基本上以初级职称为主,占到总人数的73.72%,不符合标准的橄榄形分布[3]。

2.3年龄结构分化严重,内部学习和传授机制不全一般来讲,人员年龄结构呈橄榄型分布,从中心向两边逐渐减少,即人员数应以35~45岁年龄组为中心向两边逐渐减少为最好。这样的人员年龄结构,老、中、青梯队合理,能够通过卫生院自身人员的“传、教、帮、带”,使医院业务能力能够在较长时期保持一定的水平,有利于卫生院的长期发展[4]。但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几个示范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年龄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式分布,即年轻人比较多,不符合人员年龄结构呈橄榄型分布的特点。

2.4乡镇卫生院医生待遇和福利低,一定程度上影响适宜技术在基层的应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本市乡镇卫生院人员年平均收入仅为18883元,比重庆市职工年平均工资23098元低4215元。其中在职职工工资中财政补助所占比例平均为24.12%,最高的也仅为60%。全市有709个乡镇卫生院建立职工医疗保险,占总数的63.53%,未建立职工医疗保险的乡镇卫生院仍有407个,占总数的36.47%;有501个乡镇卫生院建立职工养老保险,占总数的44.89%,未实行养老保险的乡镇卫生院615个,占总数的55.11%。适宜技术推广的本质就是让基层医生在保证疾病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卫生适宜技术,来降低农村居民的医疗负担,从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当然这难免会影响到乡镇卫生院的效益及基层医生的个人收入,这对于本来就不富裕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更是“雪上加霜”,自然而然就会有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和个人对适宜技术产生抵制情绪,因此只有解决好乡镇卫生院职工的福利、待遇问题,才能使他们真正的全身心投入到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去。

2.5人力资源区域分布失衡,致使各地适宜技术应用掌握程度千差万别据2009年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县的卫生人力资源数据可知,各地卫生人力资源差别很大,卫生人力资源最好的铜梁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097名,占全市总数的2.36%,超过服务人口比例;荣昌县情况次之,拥有执业(助理)医师764名,占全市总数的2.29%,也超过服务人口的比例;情况最差的是秀山县,全县仅有卫生技术人员915名,占全市总数的1.03%,平均每千人口仅拥有0.78个卫生技术人员,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90名,注册护士156名,两者都不到全市数据的1%,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力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致使适宜技术在各地推广进度差别甚大,适宜技术应用掌握情况也千差万别,见表3。#p#分页标题#e#

3对策与建议

3.1加快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步伐,统一规划编制,稳定基层卫生队伍

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步伐必须做到两点:(1)要根据新形势发展要求和自身的功能定位,彻底改变陈旧的经营观念,建立新型农村卫生服务理念,强化农村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要把传统的“院内服务”、“坐等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服务、综合服务和终身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把传统的“医疗”服务功能转变为“公共卫生联合基本医疗”,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全面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2)政府要根据本市各地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服务人口、服务范围等为基础,开展全市范围的定岗、定编,实现岗位与权责对等的人才编制机制,同时公开招聘新型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充实和完善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保证基层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得到满足。

3.2增加财政投入,解决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

西方公共产品理论中,Samuelson曾指出公共产品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两种特性,根据是否完全具备以上两种特性公共产品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和产品具有明显的公益性,但它又有自身的特征,其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都是不完全的,属于准公共产品[5]。理论还指出只有政府成为公共产品的供给者,才能保证服务的公益性和可及性,而中国自1994年的财政体制改革以后,出现县乡两级政府履行事权与其可用财力严重脱节,导致乡镇卫生院的投入责任一直处于空缺状态,因此只有明确政府投入责任、增加财政投入、稳定职工收入才能稳定乡镇卫生院人员队伍,同时逐步解决职工住房、医疗、养老保险等,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卫生院人员的后顾之忧。

3.3通过各种政策,增加乡镇卫生人员数量,提高其素质

基层卫生队伍是农村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农村的基本保障之一。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履行职能,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医学教育资源,选择具备条件的中等卫生学校鼓励申办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门为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医学高等专科技术人才。对乡镇卫生机构定向培养的考生可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国家指定的边远、贫困地区可以安排定向服务招生计划;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定向招收的学生可优先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适当减免学费、优先获得勤工助学的机会[6]。在培养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同时,可将适宜技术的部分内容作为课堂内容或选修课,这样不仅增加了他们实际操作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卫生人员对适宜技术的知晓率。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1-0118-02

卫生适宜技术是指医药卫生成果中适用面广、可用性强、易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接受的卫生新技术、新产品或新方法[1]。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是国家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决策之一,是缓解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具体举措。卫生适宜技术操作简单、费用低廉,适合在县级以下的基层卫生工作中开展,但前提是必须有一批掌握这些技术的卫生工作人员,否则,再好的技术也无法在村级医疗机构中得以推广和应用[2]。丽水市中心医院是浙西南地区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于2009年 6月被浙江省卫生厅确定为第一批浙江省基层卫生适宜技术康复护理示范建设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牵头单位,与当地5家卫生院签订推广协议。根据《浙江省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基地考核指标》的要求,各项目小组负责人制定详细的推广计划并实施,2年内10项技术推广先后应用于5家联合体的医务人员及患者9398例次,提高了群众到社区等基层卫生院就诊率,降低了医疗费用,达到群众满意和政府满意,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现将2年来组织康复护理卫生适宜技术推广运行模式总结如下。

1 健全组织架构,明确职责任务

1.1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由基地建设牵头单位医院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护理部主任为副组长,医院相关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组织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检查和指导适宜技术各技术项目的推广工作。

1.2 成立项目协调小组

由牵头单位医院的书记任组长,区卫生局局长任副组长,各联合单位卫生院院长任组员。主要负责牵头单位与联合体单位之间协调工作。

1.3 成立项目推广工作小组

由护理专家任组长,每个工作小组由2~3名护理专家和1~2名医学专家组成。主要负责项目的推广工作,组织培训、授课,下基层医院实地指导、评估和考核推广使用情况。

2 根据基层需求,筛选推广项目

适宜技术筛选是适宜技术推广的前提,适宜技术的筛选直接影响到推广应用的效果,如何保证科学筛选并与基层实际需要相适应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关键[3]。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的适宜技术推广库中康复护理项目少,我们采取积极调研、广泛征求当地卫生局和基层卫生院的需求,遵循安全、有效、简便、适用的原则,推荐本院技术成熟、又符合基层卫生院需求的常见病、慢性病的康复治疗护理项目,同时又考虑到卫生院护士少、许多工作是医护人员共同完成,在选择项目时也选择了一些由医护共同完成的技术进行推广。由于选择的项目符合卫生院的需求,不仅调动了卫生院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调动了医生的学习热情。

3 卫生行政部门参与,加大推广力度

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政府在加快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5]。因此我们邀请了联合体单位的主管部门——卫生局作为协作单位,参与管理,三方(卫生局、牵头单位、联合体)共同签订了创建协议书,明确了三方职责和义务,卫生局将基地技术工作纳入基地卫生院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并对每个项目的培训和推广进行积极的布置,加大适宜技术推广力度。

4 采取多种多样的推广方式,提高推广质量

培训质量直接关系到技术推广应用品质与成败[6],为了提高推广质量我们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培训推广方式。

4.1 集中理论培训和技术示范

每月集中理论培训和技术示范一次,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对联合体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由各项目组护理专家和医学专家共同完成,并且利用晚上的时间,既省时又有利于各联合体成员之间的交流,同时不影响牵头单位和推广单位日常的工作,有更多的联合体成员可以参加培训,培训覆盖率达90%以上。在调查中学员们普遍反映这种教学方式好,以前学习医护分开,护士学不到医学进展,医生学不到护理知识,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更需要这种医护共同的合作项目[7]。

4.2 发放学习资料

每次培训前我们印制推广技术培训资料,培训时发给各联合体成员,便于他们继续学习和理解巩固。

4.3 实地指导

理论培训后,各项目组推广小组的专家分批分阶段下基层单位或患者家中实地指导及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及时给予指导,解决,进一步巩固理论培训效果,确保适宜技术在临床的正确应用。

4.4 接受进修培训

接受联合体单位医护人员到本院短期进修学习和参观,为项目的深层次推广培养业务骨干。

4.5 组织义诊

由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和联合体宣传,由项目组成员前往联合体义诊,协助适宜技术的推广,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上级医院医生和护士的治疗和护理,当地群众非常欢迎,也激励了联合体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 管理制度健全,组织工作到位

5.1 建立系列制度

系列制度包括基地培训制度、奖惩细则、架构、基地工作职责、基地工作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及会议制度[8]。定期召开领导小组、项目推广小组会议及联合单位座谈会等,讨论、研究如何提高培训效果和参与率等相关工作。

5.2 对理论培训建立考勤制度

每次集中理论培训前一周,推广单位将培训内容、授课老师的相关资料通过QQ群及卫生局的工作网站上进行,并由卫生局负责布置、组织培训人员,并派专人负责培训全过程的考勤监管工作,确保培训覆盖率。

6 实施学分管理,建立激励机制

由于各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学历、职称、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学员培训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一,很难保证培训、推广效果[9],为提高联合体医务人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每次培训后进行理论考试,考试合格者由牵头单位与协作单位卫生局颁发学分证书和培训合格证书。因此我们的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为激励基地人员不断创新,对各项目推广小组给予专项经费资助;推广项目能列入国家、省、市推广科技计划和适宜技术转化计划的项目,或获得省医药卫生技术成果转化奖者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撰写推广研究报告、项目技术应用绩效报告、研究论文等,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推广结束后,评选先进“基地联合体”,对卓有成效的卫生院给予精神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卫生局每年对基层卫生院适宜技术推广情况进行年度考核。

7 扩大辐射面,充分发挥资源

由于选择的项目符合基层卫生院的要求,经济而又实用,非联合体单位的卫生院也纷纷要求参加学习,因此我们接受区卫生局的要求,将技术辐射至23家非联合体单位,共培训非联合体医护人员448人,并组织专家到其他县市医院巡讲推广适宜技术。

总而言之,选好项目、卫生行政部门合作参与管理、做好组织宣传、严格培训和制度管理、定期指导的做法能有效提高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佳贵,王延中.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07)No13:转型中的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361.

[2] 王悦,李兆君,刘玉霞,等.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纳入学历教育的探讨与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2009,29(12):32.

[3] 李顺平,李雪梅,孟庆跃. 关于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思考[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25(9):623.

[4] 蒋健敏,朱炜,夏志俊,等.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中的政府角色定位[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9):921.

[5] 屈朝霞,苏金林. 社区服务康复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110-111.

[6] 孙荣国,曾智,饶莉. 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工作的探讨[J]. 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5):2841.

[7] 胡玉芝,李晶. 新农合实施后基层卫生院护理现状与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115-116.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 卫生适宜技术 中医 风湿性关节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146

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是中医适宜技术在西丰县农村推广项目之一。经过16个月技术培训及项目推广,我们作为推广该技术县级子课题负责人在工作中总结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以期在以后的项目推广及技术培训不断修正。

影响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推广因素及改进建议

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问题:风湿性关节炎作为病名已为较多的农民及乡村医生所了解,但是由于抗生素等西药的普及,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出现慢性化和非典型化,加上农村卫生条件发展滞后,100%村卫生所无检验类风湿因子、抗“O”、放射线的相关设备,70%乡镇卫生院至今还不能检验风湿因子、抗“O”。因此,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多凭经验的印象诊断,易出现误诊现象。据调查,不少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甚至一些慢性关节损伤等外科疾病也被诊断成风湿性关节炎,乃至出现了治疗错误,贻误治疗时机。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技术本身虽然具有安全、有效、经济、方便易行的特点,符合我县广大乡村医生和农民患者的需要,但是以上所谈到的诊断问题对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起到负面的作用。

建议:为给一些乡镇卫生院提供相应的检验设备并作一定的培训,给与参加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技术的乡村医生开检查单的权利。设备配置经费可由辽宁省卫生中医适宜技术省项目办统筹,相应检验技术培训可以在县卫生行政部门协调下在县医院进行。这样可以降低误诊率,提高疗效。

培训教材问题:包括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内容在内的农村卫生中医适宜技术教材确实言简意赅、图文并茂,但是教材语言叙述中医专业性明显,例如膏肓穴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但是绝大多数乡医是西医中专毕业从未受过中医系统教育。经过和一些乡医沟通,了解到他们有人连中医“寸”含义都不明白,这样取穴定位可能出现偏差,影响了治疗效果。

建议:教材中取穴定位可加上经验取穴叙述,例如,膏肓穴位于肩胛骨上下正中水平线上肩胛骨内侧缘处。这样可使乡医提高取穴准确性。我们县项目办的技术负责人也可以用这样方法和乡医沟通,协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技术推广工作。

乡村医生本身的问题:据统计参加培训的87名乡村医生中,,仅有10个左右医生受过中医教育,其他乡村医生都是接受西医大中专教育,从观念上就难以接受中医思维,不相信中医治疗效果,加上在这次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中,他们每个医生得承担西医中医计划生育在内共十一项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这些已经影响了原有的日常诊疗工作,工作之繁巨性使他们产生抵触中医技术情绪。这些都不利于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技术的开展。

建议:县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县项目办加大政策干预,建立包括中医适宜技术在内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检查奖惩制度,定期检查乡村医生完成推广病例数及治疗质量,还可以针对参加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乡村给予经济政策一定优惠,作为鼓励和优惠。希望省项目办针对一些中医农村适宜技术推广病例任务数量做一些调整。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有经验的中医师定期为乡村医师讲课,使乡村医生接受一些中医观念和中医知识,以便更好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

药物问题:包括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项目在内中医技术推广初期所应用外敷药物均由省项目办定期提供,这样往往跟不上乡村医生在一定时间应完成病例数量。也影响了推广工作,贻误一些患者的治疗。

建议:鉴于我县中医医院有正规的中医中药技术人员及质量可靠品种全备中药储备,省项目办可以授权我院制作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所用药物制剂。这样既能保质保量又能及时为乡村医生提供药物,使他们按时完成技术推广工作。

授课问题: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项目在我县农村推广是在县级专家组项目课题负责人指导协助乡村医生开展工作,县级专家组应该经常到农村指导乡村医生工作,但是县级专家组成员往往担负繁重的临床工作,很难抽出连续时间到各个乡镇村屯指导工作。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9)

抽取2013年10-12月接受湖南省卫生厅统一举办的“湖南省乡镇卫生院医生培训班”医生206名(每家卫生院1名),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1.2调查表设计

本课题组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经过5位相关专家(3位教授、2位副教授)论证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①医生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学习背景;②中医药知识知晓率调查,题目为闭合式,共10个题目,内容主要涉及中医药基本知识,如中医藏象、五行、八纲辨证、六淫、辨时给药、中医养生等知识,答对赋分为“1”,答错或不答赋分为“0”,超过2个题目未回答者视为无效问卷,满分为10分;③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及需求情况,内容包括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情况、迫切需要学习的中医适宜技术等。调查均采用封闭式提问,调查前进行预调查,一般10min可完成答卷,根据预调查反馈的信息,调整问题后,Cronbach'sα系数为0.84。

1.3调查方法

调查前,统一培训10名调查员,根据每期乡镇卫生院医生培训人数的50%随机现场发放问卷,以无记名方式,当场填写并检查后回收;若发现未填写或缺项,则当场要求补填。共调查4期,每期调查人数分别为49、51、53、53名,共发放问卷206份,回收有效问卷206份,有效回收率100%。10d后随机抽取15位乡镇卫生院医生重测,重测信度为0.86。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秩和检验等统计方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医药知识知晓率

乡镇卫生院医生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答对的题数/总题数)为63.83%,其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均对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无差异(P>0.05),但其学习背景对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有差异。

2.2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情况

乡镇卫生院医生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情况不容乐观,仅有20.39%的医生经常采用中药治疗疾病,不足20%的医生经常使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疾病。

2.3迫切需要学习的中医适宜技术

不同医生对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不一,大多数医生希望学习针灸、推拿、敷贴、拔火罐、刮痧等操作协助治疗疾病,96.60%的乡镇卫生院医生希望学习一种或多种中医适宜技术来帮助诊疗疾病。

3问题与对策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但本调查发现,湖南省乡镇卫生院中医院校毕业的医生仅占21.84%,接受过西学中培训的医生为18.45%,说明中医培训及中医继续教育的范围太窄。本次调查发现,乡镇卫生院医生具有“四低”特征,即低学历、低职称、低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低中药和中医适宜技术使用率。学历和职称是反映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的指标之一,本次调查的206名医生中,81.55%的医生学历为中专和大专,90.29%的医生职称为助理医师和医师,这与同类调查的数据较为接近。另外,乡镇卫生院医生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仅为63.83%,且具有中医背景的医生中医药知识知晓率要高,由此可见中医院校教育及中医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在低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的前提下,仅有少部分人经常采用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疾病。众所周知,中医适宜技术在治疗疾病方面不仅能够节省医疗费用,且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临床研究表明,中医适宜技术不仅可以配合西药较迅速、较长时间地控制血压,还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不适症状。因此,不少乡镇卫生院医生希望学习一种或多种中医适宜技术以帮助诊疗疾病。基于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四低”特征及乡镇卫生院医生迫切希望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的情况,建议卫生主管部门为乡镇卫生院医生提供中医继续教育的机会,使乡镇卫生院医生提高学历、职称、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中药和中医适宜技术使用率,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和降低基层医疗费用的目的。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3.1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及对口援助,拓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渠道

目前,我国常用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渠道为各类研修班、学习班、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及脱产进修等,但我国乡镇卫生院医生数量少、日常工作繁重,加之高昂的培训费用等,导致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生无法离岗学习,进而影响中医继续教育的开展。而网络远程教育可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使乡镇卫生院医生可随时随地学习,能有效帮助其提升学历和职称,提高中医药知识知晓率,并可节省费用。另外,卫生主管部门可指定省、市中医院对口援助县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定期选派中医药专家赴基层讲学,安排中医骨干到基层历练并指导县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中遇到的问题。

3.2合理选择中医药继续教育内容

根据乡镇卫生院医生呈“四低”的特征和迫切希望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的现实状况,在进行乡镇卫生院中医继续教育时,应首先夯实乡镇卫生院医生的中医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再开始加强中医适宜技术(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的培训,以实际满足乡镇卫生院医生的迫切需要。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10)

组 长:陈永雄

副组长:谢日升

成 员:谢文强、王岸、曾凡航、李育群、邹彩凤、

廖 剑、黎思财、何荣龙、严天琳及医共

体负责科教培训人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总院科教科。

主 任:谢日升

副主任:严天琳、何荣龙

秘 书:李春妤

二、培训组织:在医共体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医共体总院科教科负责制定年度业务培训、考核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培训形式:根据医共体成员单位工作需要,安排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专题讲座、短期培训、进修、远程培训等学习。

三、培训内容:以卫生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诊疗常规以及新项目、新技术推广、中医诊疗操作规范、医疗核心制度等以中医药知识为主的培训。

1、基础培训,包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培训。

2、知识更新培训,包括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为主的四新培训。

3、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学习全科医学基本概念和全科医学服务模式,掌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适宜技术。

4、中医特色康复技术,以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为主。

5、中医药知识。

四、人员范围:阳春市中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医、药、护、技人员

五、时间安排:原则上每月至少举行一次,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可增加培训次数。

六、培训考核:培训采取签到制,参加学习的医务人员不得无故缺席,如因工作需要或家中确有急事要按规定请假,学习中认真听讲,遵守学习纪律,不得随意走动或接听电话,并做好笔记。培训结束后以考试形式进行效果评估,并存档,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篇(11)

1.筛选适合中职在校生学习的中医适宜技术教学内容

中医适宜技术内容丰富,对于中职护生,应仔细筛选操作性强,易于掌握,在生活中常用,临床中广泛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加以教学;中医适宜技术是建立在辨证基础上的施治措施,使用中医适宜技术的医者必须有深厚的中医药底蕴,并且已确实领悟此项技术。调查显示,基层医护人员中西医医生和护士的中医理论知识基础薄弱,使用技术时只辨病不辨证,生搬书本,虽然操作规范,但是疗效却不佳。将中医适宜技术引入中医护理教学中,除了注重临床常用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的教授,还应注重中医思维、中医理论的教学设计。我校中医护理教学团队通过大量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确定在中医护理教学中增加相关中医适宜技术教学内容,尤其是常见病的按摩法、保健穴位按摩法、耳穴及冬病夏治等方面形成校本教材,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课堂上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漫画教学法、PBL教学法等。在中医护理教学中,学生容易感觉枯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值得中医教师思索。尝试以漫画形式进行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学生乐于接受,生动形象且妙趣横生的图画配上浅显通俗的文字,让学生记忆深刻。

3.重视实践技能课

依托我校中医护理实验室,进行实践技能训练,结合具体病案,锻炼学生中医护理技能应用的能力,如感冒患者如何使用刮痧法、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穴位敷贴法、治疗小儿腹泻的高氏揉捏法、治疗失眠的三部推拿法等。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任课老师集中备课,不断进行教学总结和教学反思。在中医护理的教学中形成以实践活动、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课堂上动起来,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