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08-13 10:16:54

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

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篇(1)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多部门密切配合,因地制宜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模式。

(二)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分工、密切协作,引导广大居民充分、合理使用城市社区医疗卫生资源,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

建立和完善具有可持续性的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工作任务

(一)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任务

1.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完善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和长效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

2.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和当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出医院支援辖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具体方案,并督导计划的落实。

(二)医院工作任务

1.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制订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年度和中长期工作计划。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任务。

2.落实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相关部门和卫生技术人员,保证外派支援人员的原工作岗位、待遇等不受影响。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任务

1.根据自身需求,提出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求及协作计划。

2.为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的支援活动提供工作条件。

3.制订合理的综合能力提高计划,有效利用医院的支持资源。

四、主要措施

1.医院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需求,制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年度工作计划,培训、安排具有相应工作资历的有关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诊、会诊并进行技术指导,接受、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技术、管理人员到本医疗机构进修、学习。

2.鼓励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原单位要保持其离退休待遇不变。

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篇(2)

中心目前处于创优过渡阶段。中心位于椒房街18-1号,建筑面积达1056平米。流动人口数1780人,低保人口数189人。中心共有工作人员26人,其中卫技人员16人,占总人数的61.54%;全科医生6名,全科护士6人;临床医生数的8 人,护士数6人。2011年中心全年门诊量12500人次,平均日门诊量34.7人次。

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情况:

(一)中心建有全科服务团队支,每支团队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和社区护师组成。以辖区内各居民委作为落脚点和辐射点,通过“中心-居民委-家庭”三站式服务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康复指导、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在部分有条件的社居委开设简易诊疗及中医、康复适宜技术等服务。与二、三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及执行情况:门诊自开展签约服务以来,开具门诊转诊单转往二、三级医院23人。病房2011年自二、三级医院转入138名病员。

中心自XX年开始,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2011年起全面实施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11年底,共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8400户、20717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专项档案4835人,残疾人专项档案61人。为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和有效使用。通过对已建档居民中进行干预的慢性病病人(包括高血压一、二、三级管理、糖尿病强化管理和常规管理)、传染病病人以及提供服务的家庭病床病人和残疾人等的专项管理,及时更新他们的健康信息,真正做到档案的动态管理和有效使用。

中心大力开展弱势人群服务,提供多项便民利民措施。与辖区内4835名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保健服务体系,每季度由团队公共卫生医生上门为老人提供健康保健服务;根据市、区卫生局和残联要求,做好“残疾人送康复服务”工作。全科团队与辖区内11名有康复需求的各类残疾人建立了康复服务体系,为每一位残疾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月为残疾人进行一次康复指导、提供健康教育等服务;为解决社区内独居、行动不便等老年人的看病难问题,中心在卫生服务站开设简易门诊,提供代配送药等服务;同时,积极开展慈善帮困助医活动,做好结核病人减免治疗及贫困精神病人免费服药工作。我们的服务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二)慢性病监测和管理方面:开展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防治,实行社区高血压一、二、三级管理和糖尿病常规和强化管理。

1.高血压方面:辖区区内共有高血压病人1211人,管理数为478人,管理率39.47%,一级管理数为242人,管理率24.82%,二级管理数129人,管理率100%,三级管理数107人,管理率100%;门诊首诊测血压680人次。其中: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人数520人,发病率为16.67%。危险因素调查641人;

2.糖尿病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本中心流行病学调查,2011年辖区内共有糖尿病病人468人,管理数为375人,管理率80.12%,常规管理数297人,管理率76.15%,强化管理数78人,管理率100%。糖尿病筛查人数2578人,60岁以上2228人;中心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帮助糖尿病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从而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缓解糖尿病给他们带来的伤害。

3.精神病人方面:将辖区内61名精神病人纳入社区管理,为23名精神病患者定期随访病情相对稳定的精神病人;对出现病情变化、反复者,及时联系住院治疗;定期下社区康复中心,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康复指导。

(三)健康教育方面:2011年我们尤其重视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把它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并以此带动社区慢病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医疗救助等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采取完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优化服务流程,加强措施落实,搞好健康教育队伍健设,增加经费投入等多项综合措施,使我们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形成有人才、有场所、有人气、有效果等“四有”局面。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年来,共开展22场次健康教育讲座,和卫生主题宣传活动,参加居民数千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1360余份,宣传材料1360余份,解答疑问560例,心理咨询639人,测血压804人,测血糖52人,心电图346人,共计收回健康问卷1130余份,使用宣传板20余块,黑板报4期。医务人员健康知识培训29场次,参加人数537人。健康教育累计免费体检(测血糖、血压)21942人;累计测心电图1126人;累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9266份,1670元;累计宣传材料挂历4465份,8641元;累计健康教育板块25块,625份;累计健康小礼品700份,14000元;累计健康教育投入总资金约47815余元。

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各种形式、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活动2次,从而使广大居民从中受益,有效地保证了健康教育有效和可持续性的开展。我们根据每个社区人文环境、经济条件和健康情况不同,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如根据椒中社区居民委困难户、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残疾人多等“五多”状况,制定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案,如内容以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保健为主;形式以各社居委为平台开展健康讲座或义诊咨询为主;指导用药以价廉、有效、副作用小的药物为主;同时结合开展免费查血糖、体检和节日送温暖等活动,使居民看到参加健康教育的好处,调动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其结果一些居民主动争先恐后来建立健康档案。如通过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可以使辖区内的老年人慢病和残疾居民都能积极参与得到了实惠。中心主任亲自抓健康教育,经常全程参与或做主讲人,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我中心真正做到了每次健康教育要有计划、通知、签到、讲稿或相关材料、图片和总结等五个方面资料。

(四)居民健康档案电子信息录入和纸式档案信息书写情况方面:为了落实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做好卫生信息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和规范化管理的需要,现将我们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如下:

适应信息化社区的需要,重视信息管理,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加快新式“纸质”信息和“电子档案”信息平稳过渡。目前,为新系统下的卫生信息管理初级阶段,即:以纸质档案书写为主,电子信息档案录入处于过渡。我们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项目详细明确,为了保证任务的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我中心聘进医学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作为主力,增添了办公室、档案室相关硬件设施。今年完成了户居民健康档案(新“纸质档案”),共计4200户,12502人,完成了建档总数的50%,新系统下的电子档案录入1449人,完成了新建档总数的11.6%。其中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共有4835人,建档数4835人,健康档案完成了建档率的100%。以上三项已达到了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再接再厉争取在2011年中旬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全部完善。

(五)传染病方面:传染病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是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关键。今年我中心共报告法定乙类传染病1例次(乙型病毒性肝炎),甲、丙类传染病0例次,无传染病漏报发现,在门诊设立预检、分诊制度,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发现呼吸道发热病人或腹泻病人安排到发热呼吸道门诊或肠道门诊就诊。我院全年开设发热门诊,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六)老年人保健方面:老年保健不仅是衡量老龄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坐标。根据中心实际情况,采取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办法,让老年保健健康有序、有声有色的开展。让老人感到真心关爱,实实在在,无处不在。我们为社区100% 60岁以上老年人建档并管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有平台和技术优势,推动老年保健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把党的温暖,政府的关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爱心实实在在送到居民家中,为社会和谐作出一份贡献。一年来,我们为社区60岁以上老年开展健康教育和义诊活动16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6870多份,免费体检297人次,免费查血糖2577人次,受到居民广泛好评。

今年,老年保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居民赞扬和领导的表扬,但工作中存在观念转变不够,经费、人力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多方面的问题。如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内容以慢病老人为主,单独为健康老人偏少,虽然为老年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但是管理不够规范,档案更新率不够。我们会继续努力出色完成老年人保健这项工程。

户籍家庭医生方面:我们社区建立了户籍医生责任负责制,一年来为辖区居民实行了走访和宣传共计参加人数4672人,心理咨询3965人,解答疑问4569,健康处方发放4672份,其他宣传材料4672份,免费测血压4672人次,免费测血糖3577人次。四个家庭团队,共管理约8378户,20637人,管理率90.5%。经过一年家庭医生的努力,圆满完成了一年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对于今后户籍家庭医生工作会更加努力高标准的完成的。

残疾人康复指导方面:在康复室一年来共开展了12次培训,参加人数43人次,共解答疑问516人次,心理咨询486人次,发放宣传材料516份,测血糖365人次,测血压516人次,做心电图516人次,在康复治疗方面我社区会加强管理为更多的残疾人服务。

计划生育指导方面:中心为孕产妇组织了培训和相关义诊,共参加人数645人,心理咨询596人次,解答疑问622人次,发放健康处方645份,其他宣传材料189份,测血压638人次,宣传板4块,发放避孕药具398人。

生命统计方面:辖区内死亡人数33人,其中心肌梗死死亡29人,其他原因死亡4人,培训2次,培训人数40次。都建立了殡仪馆火化、派出所调查和走访相关记录,临终关怀了33名患者。本年度生命统计工作圆满完成了,以后中心会继续高标准完成生命统计工作。

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篇(3)

二、工作目标

(一)理顺社区卫生管理体制,改变了“条条”为主的管理模式,形成"政府领导、街道办事处负责、社区居委会参与、卫生行业管理"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新型社区卫生组织管理体制。

(二)建立以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龙头,以街道社区卫生工作站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三级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三)整合各类资源,按照"政府规划、市场准入、政策保障、群众受益"的原则加快建设全科医生诊所、社区老年护理院、社区康复中心、社区照料中心四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构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四)深化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卫生监督七方面工作,努力实现社区卫生"七进社区"。

(五)建立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种渠道补偿并举的社区卫生财力补助机制。

(六)依法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保证人民群众获得安全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

三、主要任务

(一)理顺社区卫生工作组织管理体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区、街二级社区卫生组织管理机构和区、街、居三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成立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区医院、区疾病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为主体成立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全区的社区卫生管理和服务职能。中心下设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卫生监督七个工作组,工作组分别由五家单位按照各自服务功能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下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对街道和社区的社区卫生站进行行业管理或业务技术指导。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社区卫生服务科,承担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

2、街道办事处设立社区卫生管理和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设立社区卫生科,为正科级单位,与计划生育办公室合署办公,在办事处和卫生行政部门双重领导下管理本街道社区卫生工作,服务本街道居民。街道办事处要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标准,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选择辖区内具备条件的一级医院或区属医院门诊部(经卫生行政部门认可),建立本街道的社区卫生工作站,承担本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任务。街道原则上设一个社区卫生工作站,服务人口5万左右。街道社区卫生工作站站长由街道分管领导担任,办事处社区卫生科、计划生育办公室和所选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任副站长。

3、街道办事处要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标准,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指导社区居委会选择具备条件的全科医生诊所(经卫生行政部门认可),建立本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本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任务。3-5个社区居委会或1万人口左右原则上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继续深化中国-荷兰社区卫生合作项目,有计划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四类机构,构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四类机构与诊断中心之间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1、全科医生诊所:提高全科医生诊所的覆盖面,全科医生诊所实行动态管理,采取末几位淘汰方式。

2、社区老年护理院:根据市场需求,将区内闲置和资源利用不足的医疗机构改造成社区老年护理院,达到每个办事处1家。

3、社区康复中心:根据市场需求,以二级和二级以下医院为依托,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人员,建立布局合理的社区康复中心或社区康复站等社区康复机构。

4、社区照料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将区内闲置和资源利用不足的医疗机构改造成社区照料中心,建立一批社区照料中心和街、居社区照料站。

5、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引导四类机构与诊断中心签定《双向转诊协议书》,建立双向转诊制度。通过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使社区卫生服务各类机构形成一套功能清晰、运转通畅、分工合理的体系。

(三)按照依法行医的要求,重点从队伍建设抓起,抓好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卫生监督七方面工作,实现社区卫生"七进社区"。

1、队伍建设: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工作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为主体,由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社区志愿者组成。要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医护人员培训,逐步实现持证上岗,尽快形成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高素质的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更好地适应卫生改革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

2、医疗:以全科医疗为主,开展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积极挖掘潜在需求,开发适宜的服务项目,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

3、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纳入社区教育内容,结合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广泛、深入、持久地搞好"送健康知识进社区"活动。

4、慢性病社区干预:组织好以高血压为重点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干预,积极扩大干预数量,提高高血压家庭健康档案的数量和质量,街道要为医疗机构做好高血压后期跟踪干预提供便利。

5、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发挥社区计划生育网络和志愿者队伍作用,大力开展以新型生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开展生殖健康面对面的咨询,提供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指导与服务,普及优生优育知识,预防出生缺陷儿发生,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作用,开展生产、生活和生育服务。

6、社区康复:以区康复中心为主体,联合残联等有关部门,利用简单康复设备和中医手段做好社区康复。

7、卫生执法监督:卫生行政部门严格审批健康相关产品;坚决打击社区非法游医,取缔无证行医,查处假冒伪劣药品,整顿医疗市场;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行为;街道要协助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好辖区内的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工作。

保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具体体现,是我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卫生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是推进全区城市化进程的必要基础,也是与国际接轨,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有效途径。区社区卫生指导组是全区社区卫生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要定期研究解决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事项。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在区社区卫生指导组统一领导下,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努力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卫生的发展。卫生部门要切实发挥社区卫生行业管理的职能,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财政部门要研究制定社区卫生补助的方法和标准,逐步增加对社区卫生的投入。计划生育部门要针对行业特点做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与社区卫生结合的工作。民政部门要继续加大社区建设的工作力度,支持社区卫生的发展。街道办事处要发挥社区卫生工作的主体作用,建立组织,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目标,切实负起责任,将社区卫生纳入到街道全局工作,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有考评,并积极为发展社区卫生提供硬件条件。社区居委会要为本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支持与便利。新建居民小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要纳入公共建设配套内容。其他相关部门也要主动为社区卫生搞好服务。

全区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竞争意识,主动参与发展社区卫生。区属医疗机构、疾病控制部门、妇幼保健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要走在全区社区卫生工作的前列,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正确处理好部门和全局、当前和未来的关系,主动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区,将责、权、利下移到社区,把实施社区卫生作为本部门当前和今后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抓实。基层医疗机构要继续加快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将人、财、物向社区倾斜,特别是要鼓励素质高、技术好的医护人员定期到社区工作,对于在社区工作的医护人员,晋升职称时要给予适当加分。

(二)明确定位,引入竞争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以全科医学为主要工作手段,承担一定公共卫生任务由政府给予一定财政补助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引入竞争机制,为各种所有制成份的医疗机构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充分发挥和利用社会各方优质的卫生资源,剥离和淘汰劣质的卫生资源,通过合理和有序的竞争,达到社区卫生服务蓬勃发展的目的,最终让人民群众的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三)搞好示范,带动全局

1、积极组织开展争创社区卫生"示范街道"和"示范社区"活动。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总结、推广"社区卫生标志区"的经验做法,抓好"示范街道"的培育工作,街道办事处要抓好本街道"示范社区"的培育工作。

2、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中开展争创社区卫生"示范单位"和"十佳个人"活动,每年以区委区政府名义评比表彰。

(四)建立规章,完善制度

1、建立检查和民主评议制度。由街道负责开展社区居民对街道社区卫生工作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民主评议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将评议结果列为考核指标之一。

2、建立区、街两级社区卫生表彰奖励机制。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半年和年终两次考核。

街道要做好本街道社区卫生的考核评比。

3、建立社区卫生理论研究制度。每年召开一次社区卫生理论研讨会,交流发展社区卫生的经验,推动社区卫生工作的发展。

4、建立志愿服务制度。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每人每年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不少于规定时间。营利性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每人每年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应当达到规定时间。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开展志愿服务的情况列为考核指标之一。

(五)增加投入,确保补偿

1、健全社区卫生补偿机制。一是由财政部门根据公共卫生服务量制定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定额补助;二是由财政部门建立社区卫生专项补助,用于社区卫生发展的硬件建设等方面的投入。

2、建立社区卫生发展基金,基金来源途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从卫生系统预算外收入和医疗机构业务收入中提取%;二是财政部门适当补助;三是社会筹集。社区卫生发展基金由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和使用,用于社区卫生的发展。

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篇(4)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多部门密切配合,因地制宜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模式。

(二)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分工、密切协作,引导广大居民充分、合理使用城市社区医疗卫生资源,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

建立和完善具有可持续性的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工作任务

(一)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任务

1.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完善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和长效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

2.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和当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出医院支援辖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具体方案,并督导计划的落实。

(二)医院工作任务

1.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制订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年度和中长期工作计划。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任务。

2.落实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相关部门和卫生技术人员,保证外派支援人员的原工作岗位、待遇等不受影响。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任务

1.根据自身需求,提出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求及协作计划。

2.为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的支援活动提供工作条件。

3.制订合理的综合能力提高计划,有效利用医院的支持资源。

四、主要措施

1.医院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需求,制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年度工作计划,培训、安排具有相应工作资历的有关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诊、会诊并进行技术指导,接受、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技术、管理人员到本医疗机构进修、学习。

2.鼓励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原单位要保持其离退休待遇不变。

3.各地市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定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中医院等,负责辖区社区医疗与护理的培训工作。

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篇(5)

1、全区目前共建成8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73家;建成村卫生室148家。在已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中,由卫生院派出人员举办的48家,社会力量举办的13家,公立医院举办的6家。

2、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有卫技人员621人,其中:执业医生144人,护士69人,乡村医生164人。卫技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85人,占13.69%;初级职称360人,占57.97%;接受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有7人。

(二)社会经济现状

我区总面积988平方公里,是*市主城区,有8个街道、5个镇和6个乡,共有533个行政村,居委会36个。20*年底,全区总人口58.3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7.6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81.65%。20*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2.45万元。20*年,全区卫生事业费3624.77万元,人均卫生事业费62.71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设施与社区建设未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补偿机制不健全;医疗资源布局与结构不合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网络体系不够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够合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需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等。

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益性质,切实加大政府投入,转换运行机制,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坚持政府领导,强化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

——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现有卫生资源调整配置,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坚持防治结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

——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使社区卫生服务与城市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同步发展。

(三)规划区域范围、布局及期限

*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范围与*区行政区域范围一致。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以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区城卫生规划为指导,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统筹规划,通过重组、改建或功能转换等途径,建设成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到2010年前,全区建成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同时逐步将村卫生室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规划期限为20*-1010年

三、规划目标和任务

(一)目标

20*年积极开展创建省、市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2009年创建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争取到2010年,在全区建立起网络体系健全、机构布局合理、基本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运行管理科学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使社区居民切实享受到经济、有效、安全、便捷、综合、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实现“户户拥有社区责任医生、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二)主要任务

1、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积极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村卫生室等其它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原则上每个街道镇只举办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实际需要,中心下可设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对站实行一体化管理。20*年除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其余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设施要达到市级规范化建设标准,8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做到用房面积达标、人员落实到位、科室布局合理、诊疗设备齐全、服务功能完善。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70%,居民步行20-30分钟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时,规范发展和改造村卫生室,有条件的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站。

2、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按照《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试行)》要求,做到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房屋、设施三配套。根据中心、站的建筑面积分别不小于1000平方米和150平方米的要求,2009年前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达到标准要求。对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严格按标准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率达到100%。

3、配备高素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按照精简高效的要求,核定相应的事业编制,原则上每万居民配备医师5—6名(其中全科医师不少于3名),护士按与全科医师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核定编制总数的20%,按规划设康复护理床位的机构,按照每床0.7人的标准相应增加编制。

4、全面推行社区责任医生制度。按照服务区域划分和人均服务1000—2000人口的要求,建立以社区责任医生为骨干,社区护理等人员共同组成的社区责任医生团队。社区责任医生要转变服务模式,采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的方式,及时掌握责任居民健康信息,科学建立和利用健康档案,实施针对性健康服务,重点做好责任区内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妇幼和老年保健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工作。综合运用上门巡诊、家庭病床、全科门诊等措施,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社区责任医生对责任区内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巡诊等主动服务次数原则上每年不少于4次。根据服务对象的特殊需求,社区责任医生可通过签订健康合同等方式开展个性化的健康保健服务。社区责任医生对辖区居民健康状况的掌握率达90%以上;

5、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实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争取到2009年,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率达到95%以上。建立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定期进修制度,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卫技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区级接受进修单位应予以免费。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所需经费,财政等有关部门应给予适当补助,并根据是否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等考核结果核拨。实施区级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区级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卫技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半年以上。鼓励区级医院临床医生、离退休医护人员积极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

6、落实预防保健任务。开展预防保健和妇幼保健服务,对社区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施干预措施,并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口腔疾病等高发人群的监测和规范化管理工作。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不低于95%,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不低于95%,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不低于9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35周岁以上患者诊测血压比例不低于80%,60周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率不低于80%。

7、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技术机构。积极组织本社区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或公共卫生事件的先期处置能力,使临床医务人员掌握疫情报告、重大传染病识别和病例排查、院内感染防护等技能。指导、协助所在社区及驻社区各单位,村居委会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应急预案》和各类部门预案、专项预案。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积极做好本社区居民和外来人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类事故防控、自救互救等知识的宣传工作。

8、提供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配备开展康复服务的基本设施,并提供康复训练和理疗服务,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符合条件并经主管部门审批,可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9、为弱势人群提供服务。做好残疾人、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医疗、康复等工作;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低保贫困人员的医疗救助和职业病防治宣传培训工作。

10、完善中医药的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积极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社区卫生中心应开设中医诊室,在门诊、病房、出诊、家庭病床等社区工作中要充分体现中医药的服务内容。开展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50种以上)、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等在内的至少4种中医药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科普活动,开展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11、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执业监管,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人员服务项目的准入,明确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和内容,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作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实施。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在城市新建和改建居民区中,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要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二)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和投入机制,区财政及乡镇(街道)要加大投入力度,将城市新增卫生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

(三)深化改革,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原则,与全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同步,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事管理制度。遵循以事设岗、按岗聘任、责权对等、精简高效、配置合理的原则,实行全员聘用制。改革收入分配管理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四)落实部门职责。卫生行政部门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业务上的组织、指导、监督和规划管理。

民政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社区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把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筹建设。

机构编制部门按照有关标准落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

发展和改革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地区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财政部门要依据国家有关政策,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及更新、项目实施、人才培养,专职防保人员工资和业务经费等方面提供经费支持。

人劳社保部门要有计划地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并符合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引导鼓励参保职工在社区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实行社区医生首诊制,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

建设规划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在新建或改建城市居民小区时,安排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

计生部门要积极支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和适宜的技术服务的咨询和指导。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

工会、共青团、妇联、宣传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促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篇(6)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重要思想和党的*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结合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切实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基本原则:坚持公益性质,注重服务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坚持区域规划,全市统一布局,立足现有卫生资源,辅以其他卫生资源转型和新建,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以诊所、医务所(室)、护理院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逐步规范;坚持与社区建设、与城镇化进程同步。

(三)工作目标:到2010年,全市街道基本建成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适应社会需要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居民可就近便捷享受费用比较低廉、质量比较优良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实现“小病在社区、防病在社区、健康在社区”的目标。

二、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四)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城市卫生服务网公益性基层卫生组织,实行区(市)管理,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等综合服务,是独立事业法人单位。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街道设1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辖区社区居委和辖区内人口密度较大的新建小区,根据需要设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

街道范围内已有区级综合医院及大型综合门诊、镇转街道前的乡镇卫生院,由区(市)卫生行政部门按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和标准认定一个机构,进行转型、改造,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辖区社区居委和辖区内人口密度较大的新建小区,已有区综合医院或镇转街道前的乡镇卫生院门诊和历史形成的城中村卫生站,进行转型、改造,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

街道范围无区级综合医院及大型综合门诊、镇转街道前的乡镇卫生院,无区级综合医院或镇卫生院门诊的,由区(市)按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和标准,从辖区内已有其他卫生资源中,在同等条件下首选公立卫生机构进行转型、改造或新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街道范围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后,不再新设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层次相同的综合性医院、综合性医疗门诊(诊所)和服务中心。*区、*区政府不再办区级医院。

(五)坚持公益性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工作方式,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与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相关的中医药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

(六)按法规和标准,规范社区卫生机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应符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5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少于2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科室、床位设置和设施配置符合国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定要求。社区诊所、医务所(室)、护理院等其它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用房面积、设备、布局应达到提供专项服务规定要求。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原则上按照低于3万人口的街道(含3万),按每万居民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配备;大于3万人口的街道,按每万居民2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配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按1:1比例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5%。设病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5张病床增配1名执业医师和1名注册护士。设药房的应配备药剂士以上的相应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再核定人员编制。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技术等要素按设置条件和标准依法实行准入制度。

(七)建立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工协作关系。调整市级预防保健机构职能,逐步将适于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区、*区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区、*区范围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市级预防保健机构业务指导与评价,其他区(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所在区(市)级预防保健机构业务指导与评价。

*区、*区范围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区三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其他区(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所在区(市)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实行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部分疾病社区首诊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医院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对限于设备或技术条件难以安全、有效诊治的患者应及时转诊到相应医院诊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医院转诊病人,应按医院建议和病人要求,提供必要的随访、病例管理、康复等服务。公立医院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病人提供便利,要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临床业务指导、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命名和标志应符合规范要求,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不得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命名,不得使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则上不得使用两个及以上名称。

(八)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度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和业务培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建立健全以下规章制度: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人员聘用、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中、西医技术服务规范与工作制度,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服务质量管理制度,财务、药品、医疗器械、固定资产、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社区协作与民主监督制度,其他有关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积极探索建立与家庭或个人“契约式”服务制度。

(九)深化改革,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活力。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服务需要和精干、效能要求,实行定编定岗、绩效考核,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分别实行聘任制、合同制;制定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评体系,切实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服务绩效考核,对年度工作绩效考核优异的人员予以奖励,对考核不合格人员,进行离岗培训,对培训后仍达不到要求人员按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

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入分配管理制度,实行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得与服务直接挂钩。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独立核算,与其下伸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没有隶属关系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指导。

三、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

(十)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市卫生行政、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制定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有关区(市)人民政府制定本地社区卫生服务年度发展计划,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及区域卫生规划,落实政策措施。

(十一)加强准入管理,完善工作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准入由区(市)卫生行部门按市发展规划,征询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民委员会意见后,对符合要求的,依法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作为机构唯一名称进行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开项目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论证基础上,由区(市)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意见,报市卫生局审核,对符合规定的,依法定权限和程序办理项目行政许可。

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医疗机构信息平台,组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开展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医德医风建设,加强机构服务质量管理;要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接受服务的居民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进行年度考核;要协同有关卫生监督所加强机构日常监管,规范医疗行为;要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

(十二)加强编制管理,确保新进人员素质。区(市)编制部门要会同同级卫生、财政部门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卫生资源和卫生机构职能调整情况,以精干、高效为原则,落实人员编制,加强编制使用管理;要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和工作需要明确岗位名称、工作任务、工作标准、职责范围和任职条件,做好定编定岗工作;新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应在机构编制人数控制范围内,符合岗位要求,医生类应具备国民教育本科以上学历,医技类应具备国民教育大专以上学历,护理类应具备国民教育中专以上学历。要完善各类人员管理、奖惩和分配措施,吸引优秀卫生技术人员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

(十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区(市)发展和改革部门要根据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做好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工作,指导项目建设单位按要求报批项目建设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采购招标、投标工作实行公开。建设项目严格按批准规模、标准和内容建设。有关部门要按规定加强稽查、审计、竣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十四)落实财政投入经费,加强经费监管。区(市)财政部门要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和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业务培训、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按国家规定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服务费用原则上通过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及个人付费等方式补偿。

要积极开展药品零差价销售工作,逐步降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销售药品加价率,弱化药品收益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作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政策原因造成基本医疗服务亏损,由同级财政根据基本医疗服务成本与收费标准之间差额,统筹考虑整体收支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经费由区(市)、市按省有关规定共同承担。

区(市)财政部门要会同同级卫生、发展和改革部门依法对政府补助资金的分配、核拨、使用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加强追踪。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要在财政部门严格监督下,按卫生行政部门绩效考核情况予以核拨,对服务绩效好的给予适当奖励,对服务绩效差的相应扣减补助。

区(市)财政和卫生部门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管理办法,明确收入和支出范围、项目和标准,积极探索收支两条线管理;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管理,严格会计核算,提高财务收支透明度,规范收支行为。

(十五)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价格。区(市)物价部门要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和收付费措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严格控制政府定价药品实际零售价格,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价格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要进行严肃查处。

(十六)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保障措施。区(市)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按定点资格条件及规定程序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医保定点机构,并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布。要明确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社区医疗服务项目,适当拉开医疗保险基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的支付比例档次。要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办法,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对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参保人员的服务。

(*)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其他机制。区(市)民政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民主监督制度,加强监督;要探索建立以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医疗救助体系。

区(市)城市建设规划部门要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规划,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用房纳入城市新建小区或旧城区改造总体规划,在新建或改扩建居民小区时,按要求在公共服务设施中预留社区卫生服务用房,与市政公用设施同步建设。

区(市)人口计生部门要落实社区计划生育指导工作。

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质量、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管理。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

(十八)做好宣传,加强领导。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区(市)政府要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列入政府工作目标,统筹安排,加强领导。要把组织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措施,解决广大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为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要广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认识,争取社会各方和广大群众支持。

为加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市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发展和改革、卫生、城乡规划、物价、劳动社保、人事、民政、人口计生、教育等部门和*区、*区、曲江区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落实社区卫生服务配套政策,实施社区卫生服务规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对社区卫生工作进行综合评估,解决实施社区卫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根据上级要求,提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策略、年度工作计划,评价指标体系,对社区卫生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关区(市)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在市领导下,统一步调,加强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积极开展创建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确保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落实。

(十九)社区卫生工作实施步骤。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分三步实施:

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机制,切实加强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全区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在地方政府。强化区、镇两级政府责任,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把卫生投入重点、工作重心转向基层。

2、坚持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维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注重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与效率。

3、坚持保障基本。保持社区卫生服务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需求。

4、坚持资源整合。优化整合区域内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科学合理共享部分检查、检验项目结果,真正实现“双向转诊”和“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模式。

(三)改革目标

经过2-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机构布局合理、服务模式规范、运行机制科学、政府投入保障、医保预付管理、患者就医下沉、考核监督强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基本实现“医疗费用低廉、诊疗水平优质、服务功能规范、监督管理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切实降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费用

1、减免门(急)诊诊查费。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就诊的居民可享受减免门(急)诊诊查费个人自负部分的优惠,医保对象发生的减免费用由医保基金承担,其余居民由市、区两级财政按1∶1比例分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在村卫生室也享受门(急)诊诊查费减免,费用由市、区、镇财政分担。

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约定服务的对象,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向转诊至二、三级医院的,接收转诊的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并给予门急诊诊查费个人自负部分减半的优惠。

2、规范服务降低费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从机制上转变趋利性医疗行为,认真执行部分检查、检验项目结果互认制度,减轻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3、降低社区的药品零售价格。

依托药品联合采购平台,降低药品成本,控制药品加价率在15%以内,积极推广临床疗效好的廉价药品的使用,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4、巩固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各级政府加大对合作医疗的扶持力度,逐步提高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补偿标准,人均资金拥有量年增长幅度不低于15%,逐步缩小与城保之间的差距。

小城镇保险参保人员同时参加合作医疗门诊保险的,人均所需资金由医保部门按有关文件精神从其个人帐户中予以划拨。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确保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推进农村合作医疗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住院记帐式结算和村卫生室门诊实时结算工作,方便参保百姓。

(二)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

1、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

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机制。制订鼓励和引导三、二级医院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工作的有关政策。

完善骨干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三、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应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

推动建立上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制度,合理分流病人,力争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下沉到社区诊疗。

2、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

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执业医师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80%,在岗注册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35%,在岗医技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60%。

3、加快全科医师队伍建设。

加大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力度,加强全科医师社区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全科医师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和引导临床医生取得全科医师资格,到2010年,全科医师占社区执业医师数的5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需要返聘70岁以下的三、二级医院退休医师,转岗和返聘的医务人员都要经过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并建立管理制度。

4、加强社区公共卫生人才和乡村医生培养。

制定和实施社区公共卫生医师、护士岗位培训计划,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水平。以乡村医生学历教育为基础,加强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乡村医生技术水平。

5、吸引适宜医学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要落实有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吸引适宜医学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逐步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和乡村医生队伍结构。

(三)切实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和标准

1、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为社区人群和各类场所提供综合卫生服务的机构,主要功能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和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综合服务。

2、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各街镇(金山工业区)要根据区行政区划设置和区域卫生规划,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设置和布点。原则上一个街镇(金山工业区)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可根据社区地域、服务半径和人口分布状况合理设置分中心;原则上城区按3-5个居委会或1-2万人口设立1个服务站点,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卫生室,人口规模较大或偏远地区的原村卫生室可予以保留。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设置,门诊以全科门诊为主,不设专家门诊和联合病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规范服务项目。

3、推广全科团队服务模式。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居民家庭”“三站式”服务,落实责任区的健康管理责任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以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以户为单位的健康管理全覆盖,实现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间、临床与预防工作间的信息共享。

4、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巩固中医药服务社区示范点建设,加强达标创建单位建设,进一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全科医师培养和基层卫生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培训,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四)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改革

1、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

各街镇(金山工业区)要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经费、基本运行经费和专项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对核定的合理收入与合理支出的差额部分,政府要予以全额保障,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全部业务收入上缴区社区卫生服务结算中心专户。

区卫生局、财政局建立与收支两条线管理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督查制度,确保政府资金的有效利用。

2、实行医保费用预付制管理。

按照“保证医疗,减少浪费,促进发展”的原则,实行医保总额预付管理,科学合理确定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费用预付额度。加强管理,明确职责,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医保费用控制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医保门诊均次费用、复诊率和住院床日费用,将费用控制在规定的医保额度内,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保费用增幅控制在全市平均增幅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新增医保对象就医所发生的合理超支费用,可由医保基金补助。

3、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分配机制。

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可分配总量,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检查收入之间的直接联系,建立与服务工作数量、质量和社会满意度等挂钩的分配制度,并适度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医务人员收入增长机制。

4、推进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卫生室实现统一组织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的“五个统一”管理。村卫生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下从事“六位一体”服务。

建立与服务数量、质量和社会满意度挂钩的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办法,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收入,提高乡村医生积极性。按照有关政策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保证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

5、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考核监督机制。

建立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服务功能相匹配,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社会满意度为主要考核指标的绩效考核机制。

各街镇(金山工业区)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满意度的考核,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区卫生局要加强业务考核和指导,强化行业管理和质量控制,加强对医疗检查、治疗、用药的日常监管和监督执法。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和医用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规范采购行为。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组织,健全机构

组建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区政府办公室、区政研室、发展改革委、人口计生委、人事局、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卫生局、规划局、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各街镇(金山工业区)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社区卫生工作的检查指导。

成立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设在区卫生局内,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等工作。

(二)强化公益,确保投入

充分发挥区、镇两级政府在提供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作用,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建立全区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经费、基本运行经费和专项经费的补偿,并逐年递增。

20*年,确保预防保健经费达到户籍人口40元/人,外来常住人口20元/人;基本运行经费达到户籍人口50元/人,按实核拨,实行封顶;确保社区卫生基本设施建设、设备配置和维修、人员培训等专项经费的投入。其中预防保健经费按上级有关要求执行,基本运行经费逐年递增。

(三)明确责任,形成合力

区政研室负责政策调研,给予政策指导,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内容。

区卫生局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并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与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相适应的有关配套文件;推进区内卫生资源纵向整合,推进双向转诊和就医下沉;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和考核,切实保障各项改革措施的到位,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优先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设投资,研究制订促进基本医疗服务重心下沉的综合措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收费、药品价格的监督管理。

区财政局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和考核,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利民优惠政策专项经费。

区审计局负责对区、镇两级政府投入的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费使用情况加强审计和监管。

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

区人事局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定编定岗、岗位管理;制订吸引优秀卫生技术人才进社区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人才流动的有关政策。

区规划局负责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切实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业务用房,并依法加强监督。

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篇(8)

中图分类号:R197.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07-02

1 基本情况

新巴尔虎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北、西、南同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总人口近4万人,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是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牧业旗。

2 计划免疫工作面临的问题

2.1 由于牧区地域辽阔、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加上基层卫生防疫工作投入不足、人员不稳定、责任心不强的矛盾日益突出。

2.2 随着疫苗种类、接种剂次的不断增多,原有的到牧户流动接种的服务模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接种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3 分散接种点多且兼治疗为一体,一台多苗接种是常有的事,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和差错事故。同时以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预防接种服务的需求。因此,改革现有的接种模式势在必行。

3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免疫规划工作是控制和消除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我旗通过不断总结深刻认识到,建设以苏木、镇为单位的计划免疫规范化接种门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牧区预防接种管理体制、服务模式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实现计划免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2008年起,我旗按照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开展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工作的通知”和“全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的有关要求,解放思想、加大工作力度,加快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步伐。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切实把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新时期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来抓;组织全旗各医疗单位和接种点的负责人到以开展规范化门诊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地区参观学习。吸取先进经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请上级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对全旗的防疫人员进行培训,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对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迅速促进了全旗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的开展。

4 主要措施

按照上级要求,旗卫生局制定了“关于开展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把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列入目标管理,组织全旗各苏木、镇卫生院按照统一规划开展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2009年,全旗首先选房屋、场地、人员等条件相对较好的旗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门诊进行规范化门诊建设试点。按照“全旗开展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实施方案”,从基础设施上保障牧区预防接种服务的需求。由主要领导亲自来抓,(1)虽然我旗经济欠发达,但观念不能落后,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标准不能降低;想方设法增加经费投入,调整和增加预防接种门诊用房,落实各项配套设施。(2)组织专门指导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以此试点为模式,全旗各接种单位按要求统一采购各种设备、房屋布置的同时对全旗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专业人员资格进行一次全面审查,选择那些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工作认真负责和具备规定学历的人员从事预防接种工作,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经考试、考核合格后颁发上岗证,持证上岗。加强了业务培训,学习计划免疫专业技术、有关法律和法规,不断提高转移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统一了表、卡、册,固定了接种时间、固定接种房间和接种台、固定接种人员。至年底,首先旗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组织人员进行自查,选符合条件的单位向市里申请验收。市疾控中心依据自治区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制定出验收表,对主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通过严格的验收首批建设单位有4个单位验收合格。其它接种门诊按照免疫规划实施要求进行全面检查逐项评价,结果都达到了要求。

5 主要成效

通过规范化门诊建设门诊的开展,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以安全接种为核心,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加强了管理。首先完善了硬件建设,各单位按标准对接种场所进行了重新布局,调整和增加预防接种门诊用房,有了单独的侯种室、登记室、接种室和观察室,多数接种点在侯种室配备了电视、VCD等宣传设施,并备有饮用水、儿童玩具等,切实落实了方便群众的措施。其次是提高了预防接种门诊的软件水平,给每个接种门诊配备了电脑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工作得到了系统化管理,各接种点进一步完善了预防接种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增加了宣传画、册,印刷了各种宣传材料。规范了工作程序,加强冷链设备管理,提高了接种频次,使接种对象能够得到及时服务,做到计划内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相应疾病也得到有效控制。

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篇(9)

本次考核依据《市2013年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标准》,采取现场考核记录、事后评估打分的形式开展考核工作。现场考核主要为查阅资料、电话核实、问卷调查等形式。

二、总体情况

目前,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管理稳步执行,提档升级工程有序推进,积极开展国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坚持做好迎接国家中医药特色示范先进区复核等。

三、突出表现

此次考核发现,各中心都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将全年工作在考核中充分呈现。其中,社区的台账资料较为统一、规范;社区的住院病人逐月增加,医疗收入不断增加,医疗质量管理到位;社区、社区的中医药工作开展较好;社区的家庭病床管理规范;社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较好。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要求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病历封面有空项;检查申请单书写简单,无症状描述;输液皮条处理不规范,治疗室的物品放置不合理;临床路径管理缺少具体病种,无实施病例。公卫医师只有1人,不能达到1名/万人口;中心副主任未取得省级以上管理培训合格证书;支援社区的专家姓名和专长没有公示;居民对全科团队、家庭医生制度知晓率偏低。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面积局限,未开设病房;心电图、超声等相关辅助检查在市中医院进行,本中心没有开展;未实行基本药品零差价;未开展家庭病房;缺少临床路径管理病历的资料。缺少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无医德医风管理档案、检查记录和总结;全科医生4人、注册护士11人,均不能达到3名/万人口,无公卫医师;中心副主任未取得省级以上管理培训合格证书;信息化平台未投入使用;居民对全科团队、家庭医生制度知晓率偏低。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申请单书写简单,无症状描述;门诊病历中就诊时间、医院、科室等项目书写不齐全;未开展家庭病床;临床路径管理有台账资料,制度健全,但缺少实施病例;对于今年和去年的费用统计应按照检查标准制作一份对照表。公卫医师只有2人,不能达到1名/万人口;中心主任未取得省级以上管理培训合格证书;缺少中长期培训规划;信息化平台未投入使用;因内部装修,中心信息公开各项内容不能正常公示。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住院病房,相关工作未能开展;门诊日志登记本上不应记录所用药品;家庭病房管理不符合要求,只是家访;未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门诊病人处方抗生素使用比例高于50%,采用静脉滴注方式比例高于50%;临床路径管理无实施病例;输液室流程不合理。缺少①人员聘用、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②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③财务、药品、固定资产、档案、信息管理制度④社区协作与民主监督制度;公卫医师只有1人,不能达到1名/万人口;中心主任、副主任未取得省级以上管理培训合格证书;缺少中长期培训规划,继续教育学分不够;人员使用缺少聘用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信息化平台未投入使用;居民对全科团队、家庭医生制度知晓率偏低。

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篇(10)

关爱眼睛健康创建和谐社会

市十万家庭视力普查工程义诊社区行系列活动策划案(草案)

一活动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眼病也呈急剧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家人健康威胁人们的学习生活。为了有效遏制这一趋势,经过我院精心酝酿和筹备,决定开展眼病普查工作。由保定市卫生局发函

同意我院承办,保定晚报保定新生活健康报协办的全市性公益普查项目“保定市十万家庭视力普查工程”正式实施。工程计划在全市范围内选择100个左右的社区定点普查。工程计划用4个月左右的时间按国际通行标准为10万家庭检查,以实施对眼病早诊早治。并将建成保定最大的单项病种普查和病例数据库。

活动名称

主题活动:保定市十万家庭视力普查工程

系列活动:1社区图片展

2调查问卷

3社区普查

4医院开业庆典即活动启动仪式

活动主题

关爱眼睛健康创建和谐社会

活动性质

本次活动为公益性的义务检查和义务宣传活动

组织机构(拟定中)

指导单位保定市妇联保定卫生局保定市社区办

协办单位保定晚报保定新生活健康报

承办单位保定新视力眼科

策划单位待聘

公关顾问待聘

组委会名誉主任

组委会顾问

组委会主任

组委会副主任

组委会成员

组委会秘书长

组委会副秘书长

组委会工作人员由主办、承办和协办单位人员组成

组委会办公地点

支持媒体保定电视台保定晚报河北新生活社区报

活动概述

按“保定市十万家庭视力普查工程”流动普查车标准要求配置义诊车,根据“保定市十万家庭视力普查工程”定点实施社区广场门口门口或其它公共场所,面向公众人群,并进行义务宣传。并对保定市所有社区分批次发放100万份关于视力的调查问卷,同时建立数据库,对有问题的家庭进行跟踪服务。

活动特别安排(拟定中)

1,保定市为该项活动题字

2,义诊车冠名举行揭牌仪式

3,在每个城市请党政领导、妇联领导、卫生部门领导、为活动剪彩;

媒体安排

1,保定电视台、保定晚报、河北新生活全程跟踪报道;

2,建立本次活动的单独网页并

3,印制宣传画,在活动前一周由当地妇联组织张贴;

4,活动现场发放宣传品,河北新生活报发放本次活动特刊,宣传本次活动、眼睛保健防治知识以及有关视力健康的产品和知识;

5,普查工程文件资料袋、普查表、医院流动普查车身等媒体宣传本次活动。

人员组织

由承办单位派人员牵头,卫生部门和健康报系统、妇联、系统派人员组成专门小组承办,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费用安排

1、活动公关费用

2、活动前期宣传费用

3、活动实施费用

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篇(11)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连续、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努力满足群众基本卫生需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公益性质,转换运营机制和投入方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2、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参与,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3、坚持防治结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

4、坚持城乡统筹和资源综合利用,使社区卫生服务与新农村建设、社区建设同步发展。

(三)工作目标。以“户户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受卫生保健”为目标。到2010年,全市基本建成网络健全、配置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运行科学、监管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确保群众在社区可以享受到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困难群众为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基本医疗等服务,也可根据群众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2、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到2010年,全市每个乡镇(街道)建成1个设施先进、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的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街道社区每5000—10000、农村3000—5000居住人口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要求,对现有乡镇卫生院分院和村卫生室进行改造和新建,到2010年,全市完成120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其中中心村必须要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实行一体化管理。

3、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加强对现有医务人员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岗位培训等转型教育,有条件的单位要逐步引进全科医师,争取到2010年完成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人员相应的岗位培训。强化市级医院、疾控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有关学术活动。鼓励市级医疗单位的临床医生、离退休医务人员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4、大力推进社区责任医师制度。按照服务区域划分和人均服务1000—2000人口的要求,建立以社区责任医生为骨干、社区护理等人员共同组成的社区责任医生团队。社区责任医生要转变服务模式,采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的方式,及时掌握责任区居民健康信息,科学利用健康档案,实施针对性健康服务,重点做好责任区内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妇幼和老年保健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工作。综合运用上门巡诊、家庭病床、全科门诊等措施,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社区责任医生对责任区内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巡诊等主动服务次数原则上每年不少于4次。根据服务对象的特殊需求,社区责任医生可通过签订健康合同等方式开展个性化的健康保健服务。

5、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推行聘用制,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与服务数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相挂钩的分配制度,合理确定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使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安心在社区工作。

6、建立分工合理的纵向协作机制。加强市级医疗单位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实施“医院牵手社区行动”,组织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钩结对,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实行资源共享。市级医院要落实相应的职能科室和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来的患者优先提供科室选择、住院安排等服务,将适宜社区诊疗的患者及其就诊资料及时转回社区,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新格局。

7、积极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水平。在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积极利用中医药资源,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三、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

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各乡镇(街道)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并纳入当地城乡社区建设规划。对按规划已设置但用房未达标的,根据中心、站的建筑面积分别不小于1000平方米和150平方米的要求,结合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由各乡镇(街道)提出建设和改造方案,在20*年底前予以解决;对现租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租房属于乡镇(街道)所有的一律免收租金,不属于乡镇(街道)所有的,租金由市财政和乡镇(街道)共同分担。

在城市新建、扩建和旧城改造中,要充分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的需要,优先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用地,有关规费除上缴的,予以减免。城市房地产成片开发的,应当依据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专业规划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国家、省相关标准规范,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作为公益性配套设施建设要求,纳入规划设计条件,并作为土地出让的前提条件,由开发建设单位同步建设,竣工后作为国有资产无偿移交卫生部门统一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必须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不得挪作他用。

2、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健康保障作用。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社保和新农医定点医疗机构范围,逐步拉开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新农医基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二、三级医疗机构的起付标准和支付比例档次,引导群众优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

3、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市财政继续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的力度,切实帮助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房屋修膳、基本设备配套和信息化建设经费,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条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专项培训经费,加强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的培训;对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辖区内3大类12项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的,财政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2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其中省财政补助人均5元);对新增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市财政继续一次性拨款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对外来人口较多的乡镇(街道),按登记外来人口数,由市财政给予每人每年10元的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专项补助。各乡镇(街道)也要对社区卫生服务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四、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