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混凝土技术大全11篇

时间:2022-11-28 11:40:52

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技术篇(1)

前言:科学技术作为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第一生产力,在当今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其中单以建筑工程中的活动为案例,混凝土作为构件产品的技术材料,越来越受到用户与厂方的欢迎和重视。钢管混凝土就是把混凝土灌入钢管中并捣实以加大钢管的强度和刚度。一般的,我们把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以下的钢管混凝土称为普通钢管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以上的钢管混凝土称为钢管高强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100以上的钢管混凝土称为钢管超高强混凝土。

一、钢管混凝土的应用历史

钢管混凝土称得上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建筑领域之内研发与应用的结晶与产物。在家居设备基本实现电力化的基础上,建筑设施的设计与建造领域之内则实现了钢管混凝土设备的广泛应用[1]。早在十九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钢管混凝土的结构及使用就率先在英国出现。1879年,英国的塞文铁路桥的竣工,便主要借助了这种新兴技术的成果,在钢管中注入了混凝土,有效防止了内部的生锈腐蚀甚至产生了极大的抗压成果。英国之后,法国在桥梁建筑和营造的过程中也开始广泛应用这种钢管混凝土。及至二战之后的日本、瑞士等国也是如此,在大量节省建筑钢材的前提下,也使得本国的建筑技巧大大提高,并为战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战结束后引发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对大型工程项目的指导和辅助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巅峰。将近一个多世纪以来,钢管混凝土这种组合性的材料取得了了科学原理的理论研究层面的不断深入,施工技巧在应用实践中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进,全世界的高层居民楼、机关单位的办公楼抑或是高速公路与桥梁等均离不开这种组合技术材料[2]。由于钢管混凝土的抗压能力极强、承载力量大,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自身的实用价值在不断得到多元化的挖掘和运用,使得上个世纪末期钢管混凝土的产量与销售利润大大提升,也在生活细节中处处可见。拒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到1994年,短短的五年之内含有钢管混凝土技术参与的拱桥就超过了二百架,其中我国占据二十多架,而到了1998年又增加到了六十多架,科学地位与实用价值在不断得以提高和利用。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高层建筑工程、地铁车站工程和大跨度桥梁工程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此外在多层、高层民用住宅建筑中也已开始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和钢梁组成的框筒(剪)结构体系,并且经济效益显著。

二、钢管混凝土柱的科学原理与技术结构

(一)科学原理

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钢管混凝土是指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而形成、且钢管及其核心混凝土能共同承受外荷载作用的结构构件,按截面形式不同,可分为圆钢管混凝土,方、矩形钢管混凝土和多边形钢管混凝土等。其中钢管混凝土便是混凝土应用技术与实用价值中的升华载体。钢管混凝土在应用中兼具金属和土质的双重优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但抗弯能力很弱,而钢材,特别是型钢的抗弯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弹塑性,但在受压时容易失稳而丧失轴向抗压能力。而钢管混凝土在结构上能够将二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可使混凝土处于侧向受压状态,其抗压强度可成倍提高.同时由于混凝土的存在,提高了钢管的刚度,两者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承载能力[3]。

钢管混凝土是无缝钢管与混凝土两种精华材料的精华凝合之作,其英文简称为CFST,在世界和中国的范围内知名度颇高。在高强度的混凝土中贯入薄壁圆钢管内而形成的组合结构材料,在两种或两种不同力学性能的材料产生中发生紧箍式的作用,并有助于工程施工体系之内实现技术性的巩固和协调,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以及抗震性能优越等突出的特点和优点。

(二)技术结构

钢管混凝土的施工结构主要包括钢管的制作和安装、钢管内混凝土浇筑和钢管外部外钢筋混凝土的施工等三个主要构成方式。三大部分的施工应当在具体的实践施工过程中呈现无形的三叉戟格局,通过相互衔接与密切配合,将混凝土柱的应用价值和技术功效达到最大化[4]。而究其原理则具体体现为相互之间产生的一种粘合力的牵制作用,使得钢管与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力状态,如图1所示。

图1 钢管混凝土柱三向受力图示

钢管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三方受力原理为主要技术动力,在施工建筑的体系中使产品的稳定性能大大增强。钢管混凝土在实行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以无缝钢管的刚性力量承担起施工阶段的结构重量,同时还要保证其不受到混凝土柔性养护力量与时间所带来的摩擦影响。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钢管内部填充的大量混凝土,能吸收大量的热能,因此遭受火灾时管柱截面温度场的分布很不均匀,增加了柱子的耐火时间,减慢钢柱的升温速度,对于钢管抵抗燃烧也能起到相当程度的缓解作用,具有防火和抗火的功效[5]。此外由于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形式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施工难易程度、施工工期和工程造价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这种技术在耐腐蚀的能力上也令人叹为观止。

三、钢管混凝土柱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主要问题

虽然钢管混凝土在施工技术的运用活动中的实用价值得到了科学界的关注与认同,但是由于我国在这一层的科学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于钢管混凝土的技术原理的认识没有突破感性认识的局限,虽然在实践工程项目活动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总体拉看特别是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比较而言,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剖析能力上显示出很大程度上的不成熟。

这种不成熟主要体现在两个侧面。第一,在针对钢管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的处理上,中国境内的研究水平至今仍然缺乏体系化的构建,对于钢管混凝土内在的力学原理和力学行为的剖析了解仍然不够深入。除了三方受力分析外,其余的理论常识几乎完全空白。加之国内工程企业管理上的短板,使得这种技术的运用在国内市场或多或少显得不接地气。第二,传统的工程实践中,压浆和微膨胀的混凝土用来解决混凝土收缩的问题一度普遍运用,但是这种技术手段随着建筑要求和标准的越发严格与提高,其内在的局限性已经越发明显[6]。这种局限主要体现为压浆和微膨胀作为一种低端技术的操控技法,使其对钢管混凝土的本身无法进行系统而又精准的有限元计算,现有的计算模型除了矩阵位移的方法之外,别无其他的理论建树。这就导致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随着日光照射的强烈与加剧,混凝土会在温差变动之下受到负面影响而出现结构上的缝隙,进而削弱自身的套箍力量,最终使得整体建筑质量受到一定损害。

(二)控制对策

面对着国内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短板,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应当以加强对钢管混凝土的理论学术研究和多元化、多渠道的实践能力飞跃为主,实现良性而又可靠的控制对策[7]。首先在学术研究层面上,面临自身的成就局限要采取两重性的心态和态度。一方面,面对着业已取得的部分成就,需要加强其实践指导,并且在必要时刻实行一些实验性质的建筑,以具体的现成的试验产品为模板,进行全面化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科技研究活动;另一方面对于大部分的不足,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在钢管混凝土的技术应用过程中常用的经验。在混凝土的有限元计算的能力上、混凝土与钢管器材的构建方法上,都要实现绝对强度的精湛与熟稔。

四、钢管混凝土柱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实用价值

(一)扩大混凝土使用范围

尽管混凝土的科学原理和应用价值在国内仍然还要经历比较漫长的挖掘阶段和研发过程,但是站在世界科学发展史的高度上看,钢管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体系中所具备的实用价值仍然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对于混凝土这种工程原料来看,它至少是扩大了混凝土的使用范围。混凝土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其所用的胶凝材料为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根据考古人员的发现和研究,得出了早在五千年前的凌家滩先民的生活中,便开始将混凝土作为房屋建设的原材料,并利用木骨撑起泥墙,这种格局的运用就已经具备了钢管混凝土的雏形。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英、法、德、美等国的科学家都认识到这种技术在建筑领域内的价值,于是纷纷展开深入研究,从家居生活的家具一直到今天的桥梁道路、高楼大厦,钢管混凝土以其刚性力量与柔的完美结合,逐渐成为混凝土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甚至成为了改变可这个世界景观的技术材料[8]。

(二)固化建筑产品的质量

钢管混凝土实现了钢管技术与混凝土建筑功能的完美合一,在社会生活与工程实践的体系中取得的最大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因为在质量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上实现了质变化的飞跃[9]。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空前活跃为建筑行业的进步带来了客观上的契机,但是由于住宅工程在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的束缚之下仍然凸显出质量问题上的牵制与桎梏,使得居民的居住和出行均面临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拓展对于这种安全隐患正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而钢管混凝土的推广与普及尤为混凝土的浇筑技术带来了崭新的技术支持,从根本上便对建筑产品的浇筑质量起到了釜底抽薪的固化作用。即便遭遇地震,大凡7.0级以下,基本不会造成重大损失。

结论:钢管混凝土以其自身非凡的实用价值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时代,具有很大程度上的里程碑意义。技术层面的广泛运用,不但保障了建筑产品的全面进步和质量安全性能的大幅度进展,更使得居民生活水平在物质层面和需求上的提高,对于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也提供着潜在的保障作用和稳定功能。

参考文献:

[1]彭伟,汪再红.复杂钢管混凝土柱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建材世界,2010,2(3):64-67.

[2]朱家荣.自应力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0.

[3]李江.超高层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施工质量控制及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4.

[4]吕乃刚.钢管混凝土粘结脱落检测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5]未晓丽.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施工力学性能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3.

[6]周烨.钢管混凝土柱在水电站厂房结构中的应用[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3.

混凝土技术篇(2)

关键词:混凝土冬季特点原理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我国许多地方有较长的寒冷季节。由于受工期制约,许多工程的混凝土冬季施工是不可避免的。国内外对混凝土冬季施工理论和方法的探索研究认为,当环境温度降到4℃时,只要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避免新浇混凝土早期浸冻,使外露混凝土与冬季气温保持较小温差,也会取得像在天暖施工时的效果。

一、进入混凝土冬期施工的特点

1、进入冬季施工前应组织专人编制冬季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方案人员,要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及工程所处地理位置, 编制相应的冬季施工方案。方案的编制要保证工程质量, 经济合理, 所需的热源和材料有可靠的来源, 施工方案的工期要与计划工期相符。 施工方案中应体现施工程序, 施工方法, 现场布置, 设备、 材料、 工具等的供应计划, 安全防火措施, 测温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等。

2、进入冬季施工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 学习冬季施工方案并向班组进行交底, 学习冬季施工的有关技术知识, 重点学习防火知识, 明确职责, 经考试合格后, 方可上岗。

3、在进入冬季前对所有机械设备做全面的维修和保养, 及时更换机械设备的油, 检查机械设备防冻液是否充足, 未使用防冻液的机械设备, 当停止工作时要将设备停放在暖棚车间内。对加水、 加油部件勤检查、 勤更换, 防止冻裂设备。

4、在进入冬季施工前施工现场要作好防寒保暖工作, 职工住房及仓库必须达到过冬条件, 检查施工仓库中冬季用品是否充足。 排除现场积水, 对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修整, 保证道路的畅通, 截断流入现场的水源, 做好排水措施, 消除现场施工用水、 用气造成的场地结冰现象。 对人行道路、 脚手架上、 跳板和作业场所采取必要的防滑措施。

二、 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原理

冬季混凝土施工,水形态的变化是抑制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因素。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混凝土浇筑后逐渐凝结、硬化,直至达到设计强度。水化作用速度与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有关,主要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温度升高,水化作用加快,强度增长也快。温度降低到0 ℃时,混凝土中部分水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变为固相,参与水化作用的水减少,水化作用减慢,强度增长相应较慢;温度继续下降,混凝土中的水完全结冰,水化作用基本停止,混凝土强度不再增长。水变成冰后,体积增大9 %,当混凝土毛细孔含水率超过91.7 %时,结冰会产生2 500 kg/cm2 的冰胀应力,大于水泥内部形成的初期强度值,使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其强度降低。水变成冰后,骨料和钢筋表面产生颗粒较大的冰凌,减弱水泥浆与骨料、钢筋的黏结力,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冰凌融化后,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空隙,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及耐久性。新浇混凝土冻结前有一段预养期,对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极为重要。可增加混凝土内部液相,减少固相。混凝土受冻前预养期愈长,强度损失愈小。预养期长、获得初期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几乎没有损失。预养期短、获得初期强度比较低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三、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技术

1、原材料的选用

(1)水泥:选取质量较好的硅酸盐水泥作为混凝土的主要原料,其强度等级应大于42.5 级,且水泥用量不低于300 kg/m3。水泥使用前1~2 d 置于暖房内预热,不能过早,同时注意保持水泥周围环境干燥。

(2)石子:粒径5~25 mm 的碎石,含泥量为0.7%。泥块含量为0.2%。

(3)砂子:细度模数为2.5,含泥量为2.2%,泥块含量为0.6%。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不能含有冰块、雪团以及易冻裂的物质。

(4)早强减水剂:混凝土中加入早强减水剂1‰~3‰(根据实际温度和实验配比),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工作性能进行观察和抽检,严格控制坍落度。

2 、防冻外加剂法

为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可在材料中加入防冻外加剂。使用较多的是氯盐类早强剂, 它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 延缓冰冻, 但它对强筋有锈蚀作用, 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高湿环境中的结构、靠近电源的结构等工程不能使用氯盐类早强剂。在掺用氯化钙时, 要加入2~5%的亚硝酸钠阻锈剂, 我国多年广泛使用的亚硝酸钠―――三乙醇胺复合早强剂对钢筋无锈蚀作用。同种水泥制成晶胚, 以促进结晶成长, 能加速水泥硬强并提高SB 度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混凝土的拌制

拌制混凝土用的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和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在掺有含钾,钠离子的外加剂时,不得使用活性骨料。在有条件的时候,砂石筛洗应抢在零上温度时做,并用塑料纸,油布盖好。拌制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如外加剂为粉剂,可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如外加剂为液体,使用时应先配制成规定浓度溶液,然后根据使用要求,用规定浓度溶液配制成施工溶液。各溶液要分别置于有明显标志的容器中,不得混淆。每班使用的外加剂溶液应一次配成。

4、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冬季混凝土浇筑尽量安排在上午,因为此时的大气温度逐渐上升,与出机温差相对较小,减少温度散失,对混凝土早期正常养护非常有利。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散失,混凝土运输车外包裹保温措施,并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和距离。

混凝土浇筑前,先清理模板(尽量避免使用铁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在施工操作上,冬季施工混凝土应该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时间应比常温时有所增加、振捣时不留死角,保证混凝土能充分填满模板的各个角落,尽可能提高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分层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层在未被上一层的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计算的温度,也不得低于2℃

5、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中外加剂的掺量按负温混凝土要求施工,应根据混凝土浇筑5 天内的预计日最低气温来选用防冻剂。当预计日最低气温为 15℃ ~ 10℃、 10℃ ~ 5℃ 时宜分别采用规定的 10℃、 5℃ 的防冻剂。当预计日最低气温为 5℃时,可采用早强减水剂并用保温材料覆盖。

冬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后,在负温下硬化是缓慢的,硬化过程可能出现受冻过程。也就是说,硬化过程和受冻过程同时发生。在负温养护时,由于热交换作用,水泥凝结硬化过程受温度的影响要做相应的后移,温度越低水泥的硬化过程越慢,养护期越长。若混凝土在初凝之前受冻、水泥水化处于刚刚开始阶段,混凝土仍保持其塑性性质,此时受冻只影响其可施工性,而损坏不了混凝土本身物理性质。若混凝土进入凝结期以后受冻。而混凝土结构正在形成阶段。受冻既要破坏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又会导致混凝土本身强度及耐久性显著降低。

负温养护期间,混凝土由初温受冻不会突然出现,在施工现场也不会出现所谓速冻的条件。即使在严寒的条件下有剧烈降温的可能性,混凝土也会有一个适当的水化过程。冬期施工中经常出现的冻害事故,多数是在初凝期以后受冻所致。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至终凝期间采取强有力的养护措施,会取得良好的质量效果。

结语: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屋建筑业与基础建设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作为混凝土生产单位,必须提前做好冬期生产施工准备,以便顺利进入正常的冬季生产施工状态。低温季节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是否要防止混凝土是早期受冻,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需从原材料、混凝土的生产及运输、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几个方面进行控制,以确保混凝土低温季节的施工质量。

混凝土技术篇(3)

1.混凝土施工的准备阶段施工的准备阶段主要是为了准备施工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器具、技术等要素,施工材料是保证施工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在准备施工材料时,要保证采用低水化热或者中水化热的水泥来进行混凝土的配置在骨料的选择方面要使得骨料占大体积混凝土体积的80%一83%之间,并且保证表面清洁无弱包裹层、线膨胀系数小对于外加剂并不是完全杜绝的,但要尽可能地按照施工的规范和具体的设计来掺加外加剂,尽量减少水泥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入外加剂的时候,要在外加剂有复验单和质保书的前提下来进行计量的配置,并且要保证使用的水也是不含有毒物质的水源其次,在准备施工器具的环节中,要针对具体的施工来准备所需要的各种器具,比如白线、平锹、尖锹、水泵、配电箱等

2.混凝土的制备混凝土的制备效果如何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有很大影响在进行混凝土制备时,要根据理论计算和试配两种方式一起来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在进行混凝土试配时,要按照设计的强度要求,尽可能地减少水泥用量以及水泥水热化。一般说来,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保持在450kg/m最宜防止建筑裂缝的出现与此同时,在混凝土制备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入外加剂、粉煤灰等物质这些物质的量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原料的投放同时,在制备混凝土的过程中,还要保证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一般说来,每次搅拌混凝土的时间需要30mni时间

3.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浇筑一般有三种形式,即全面分层浇筑、分段分层浇筑以及斜面分层浇筑全面分层浇筑指的是等第一层浇筑完毕之后再进行第二层的浇筑,并且在进行第二层浇筑时要保证第一层没有出现初凝的现象,然后以此类推进行第三层、第四层的浇筑,直至浇筑完成全面分层浇筑的方法比较适用于结构平面尺寸不大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一般是沿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而分段分层浇筑指的是从底层开始的浇筑方法,一般从底层开始浇筑一段距离之和就可以开始第二层的浇筑,并且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斜面分层浇筑适则适用于结构的厚度是长度1/3的情况下,并且要求斜面的坡度也要小于或者等于1/3,这种浇筑的方法一般是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步往上移

4.混凝土的运输在制备混凝土的过程中,为了降低水化热,在制备时要加入减水剂、沸石粉或者粉煤灰等原料,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合易性运输方式对混凝土质量也会有很大影响,如果采用的是泵输送并浇筑的话,则可以再混凝土中掺加泵送剂在使用泵车进行运输之前要先进行调试,以保证泵车正常才能进行运输而且每一台泵车都要专人进行操作,并且按照具体的施工要求来确定泵送的速度

5.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之后的养护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养护技术的好坏也会对混凝土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混凝土的养护方法一般有保温和保湿两种保温法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不会降得过快,以减少温度梯度现象的发生,从而防止表面出现裂缝同时,要保证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大于其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以防贯穿裂缝的产生保湿法养护主要是为了防止混凝土的表面因为脱水产生干缩裂缝而进行的一种养护方法,一般说来,顺利的使水泥水化,并且在浇筑完毕之后的6一18h内对混凝土进行浇水且覆盖,都可以防止由于干缩而出现的裂痕另外,混凝土的养护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8天如果有特殊的部位需要特殊养护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者缩短时间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对混凝土外露的挂帘、错台等都需要及时的进行养护处理

6.混凝土强度控制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混凝土的强度控制,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达标也适应性建筑工程质量能否符合要求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能符合建筑设计要求,在具体的混凝土施工中,技术人员应该按照相关的规定以及当地的质量标准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配比,使得混凝土的强度能满足施工的要求以及施工设计的标准。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还要注意含水量的控制,要保证含水量能满足相应的要求,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中强度能符合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定期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混凝土的配比、原料等方面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

混凝土技术篇(4)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混凝土是现代工业与民用建筑实施工程中的主要建筑材料,它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工民建中的民用住宅、办公楼(梁、板、拄、基础)、水工建筑中的厂房(基础、梁、板、柱)、大坝、隧洞衬砌、渡槽、桥梁等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绝大多数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水平、施工队伍的素质、原材料的质量等因素是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本文将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与技术作简要分析。

1.混凝土施工工艺及特点

1.1 混凝土施工工艺

1.1.1 施工工序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通常包括以下施工流程:准备工作—测量与放样、模板架立—钢筋架立—埋件安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等。这些工序工作面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给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

1.1.2 施工工艺要点

在确保原材料质量合理的基础上,根据施工环境和施工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机在搅拌过程中要计量上料,以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同时还要分批次的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验,做好混凝土的取样、运输、现场施工、养护等工作,施工中要严格的对施工工序进行控制和检查,做到不偷工减料,确保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完整性。

1.1.3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是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混凝土开裂主要有温度和湿度变化引起混凝土收缩,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结构设计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基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由于混凝土约束条件的存在导致了在其内部出现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出现了裂缝。当混凝土处在无约束状态下时没有拉应力,即使再大的收缩也不会出现裂缝。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差和和改善约束条件两方面着手解决。

混凝土浇筑凝结有一个升温和降温的过程。由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小,抗拉强度低而抗压强度高。混凝土升温时体积膨胀,形成压应力,不会对混凝土造成有害的影响;降温时,混凝土收缩形成拉应力,常常超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形成裂缝,破坏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整体性。混凝土在硬化初期应减慢降温的速度,避免产生过大的应力。混凝土松弛也可以抵消部分应力,减少裂缝的产生。

1.2混凝土浇筑特点

1.2.1 混凝土配合比

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原材料的重量比例就是混凝土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要求既要尽量降低水化热,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和易性,还要保证设计强度。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的三个基本参数为砂率、水灰比和单位用水量,要在满足混凝土耐久性和强度的基础上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确定水灰比后,混凝土单位用水量根据粗骨料的规格确定,砂率的确定原则是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混凝土配合比必须经审核后签发,在施工过程中要按要求进行配料,不得随意更改。

1.2.2混凝土浇筑方案

混凝土在初凝前进行振捣,但是初凝以后不能受到振动。当下层混凝土接近初凝时进行二次振捣,有利于保证混凝土质量,也不致出现初凝现象。二次振捣可以消除一次振捣的气泡、水分上升在混凝土中所造成的孔隙,也可以避免一次振捣后下沉的混凝土与钢筋脱离,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和抗渗性。

1.2.3混凝土表面温度的控制

混凝土的内表温差一般规定不大于25℃,如果混凝土较厚可以适当放宽温差值。在降温阶段,混凝土保温护理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盖一层防水岩棉被或一层塑料薄膜,另一种是蓄水养护(2cm-12cm)。第一种方法的养护效果较好,塑料薄膜保证了表层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及混凝土表面的潮湿度,使微膨胀剂充分发挥作用补偿收缩。使用防水岩棉被时,可以通过局部揭开岩棉被加快降温,方便地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第二种方法可以减小混凝土内表温差,有效避免裂缝的出现,但是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如遇环境温度骤降、养护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内表温差过大。

2混凝土浇筑技术控制

2.1建筑基础浇筑

建筑基础浇筑包括在各种类型的地基基础上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将垃圾清理和排水工作落实到位,以防对混凝土密实度和初凝时间造成影响,导致返工,严重影响施工成本和施工进度,对工程总体利益造成损害。

2.1.1桩基础施工

在台阶形状的桩基础进行混凝土浇筑工序时,应按照台阶分布将浇筑一次性完成,不能留有任何缝隙;在对凝固混凝土进行拆卸时也要一次性完成,以保证砂浆能够充分填满模版。在杯口形状的桩基础进行混凝土浇筑工序时,要先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振实其杯口底部的混凝土,之后稍微暂停一下再继续浇筑混凝土,这样做可以有效控制杯口标高在指定范围内;杯口模板的位置也要特别注意,尽量采用两侧对称的方法进行浇筑,可以有效避免因一侧混凝土过重使芯模上升的不良施工现象出现。

2.1.2大体积基础施工

大体积基础对混凝土的整体性要求较高,所以宜采用连续不间断的方式进行分层浇筑。在一层浇筑完毕以后就将其捣实,然后才能再进行下一层的浇筑工序;相邻层与层之间应结合密切无缝隙直至混凝土初凝完成。如果有特殊情况不能一次浇筑完成的话可以设置基础后浇带,后浇带的尺寸应综合考虑到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膨胀及收缩情况。

2.1.3条形基础施工

考虑到条形基础的水平距离较长,应该在建筑开始前在基础两侧的木模板上画出合理的标高线;浇筑应采用逐段逐层推进的方法,依照梯形来对基础每个层段间进行全面衔接的浇筑,同时段与段之间的浇筑混凝土应严格控制在2~3m之内,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从每一处细节上保证混凝土浇筑技术发挥出它应有的效用。

2.2建筑物剪力墙浇筑

在对建筑物的剪力墙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比较常用的浇筑手段就是长条形流水线浇筑作业,随着每一段的浇筑作业完成而逐渐提升高度。在入模操作时要用铁锹将混凝土和砂浆装入模板,绝对不能用料斗直接灌入,尽量避免对混凝土结构的损坏。首先要在墙体的地面浇筑厚约5cm 的均匀混凝土,然后才能对墙体进行混凝土浇筑或者层面混凝土结合工序。此种情况下的混凝土浇筑工序可以留设施工缝,但是需要注意缝隙的主要位置应该为门洞和窗洞上。浇筑施工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有间断,同时加强接口处混凝土的振捣力度,保证其密实度。

在墙体一些孔洞位置进行混凝土浇筑工序时,首先需要一致的就是洞口周围混凝土高度,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内墙和外墙接口的墙柱部分应与墙体同时完成混凝土浇筑工序。振捣过程中,振捣棒与洞口最好相隔30cm以上,应保持洞口两侧振动的同步性,以减少振捣力对洞口形变的影响。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能移动钢筋,要对其做好严密的保护措施并定期检查保护层厚度,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工序不会对剪力墙的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2.3建筑物框架浇筑

如果建筑物是多重框架形式,那么就要相应采取分层浇筑的方法,其中层次的划分根据水平或垂直方向又有着不同的标准。层与层之间的浇筑工序顺序应该是从柱到梁,首先考虑到柱,其次才是梁板。这方面的浇筑工序最好在柱模板安装之后、梁板钢筋捆扎之前进行,这样可以为混凝土浇筑提供一个已经安装好的平台,对其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时刻注意钢筋的位置是否正确。如果一旦发现有偏移就要及时地矫正钢筋,以保证建筑物结构稳定。

3总 结

总而言之,混凝土施工是房屋建筑质量问题中的关键。其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成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的还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重视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掌握,并且不断的总结、分析,提高自身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促进建筑业的全面发展、进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施工技术的科技化将不断提高。今后,要大力发展绿色混凝土、智能混凝土等新型混凝土,增加混凝土运用的科技含量,提高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宇,李国伟,姚东敏.论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J].科技资讯,2008

混凝土技术篇(5)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本特性分析

(一)水泥混凝土组成成分及类型

水泥混凝土的组成成分主要包含水、水泥、细集料、粗集料、矿物掺和料、化学外加剂等,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将水泥混凝土主要组成成分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拌合作业,继而形成一混合料进行道路铺筑,最终获得高级刚性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包括常规混凝土路面、接缝钢筋混凝土路面、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碾压混凝土路面等四种。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性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拥有着良好的使用性能,其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承载能力强,刚度很大

水泥混凝土化学性能优越,在抗弯、抗拉、抗压等强度上均有极大的优势,承载能力强,具备极好的扩散荷载的能力,使用寿命较长;

2.耐水、耐火性能优越

水泥混凝土具有着优越的耐水、耐火能力,其水稳定性及火稳定性良好,尤其是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地区,水泥混凝土不容易发生热稳定性不足而导致路面受损;

3.具备良好的耐久性、耐候性

水泥混凝土的材料都是属于无机材料,在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标准并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的前提下,水泥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候性,使用寿命较长;

4.耐腐蚀性较强

水泥混凝土的化学性能较为稳定,对盐碱、油等化学物质反应不敏感,具有相当强的抗腐蚀能力;

5.性价比较高,道路养护费用较少

综合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及沥青路面施工,可以发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性价比是相当的高的,其工作量及养护费用不足沥青路面费用的1/3。

虽然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着不错的优势,但在实际水泥混凝土施工中,仍然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地产生,主要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不足有关:

1. 水泥混凝土平整度不容易控制,道路舒适性相对沥青路面来说较低;

2. 水泥混凝土具有板体性,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层的抗冲刷性有着较高地要求;

3. 水泥混凝土修筑后养护时间较长,一般要求在14-21d范围内;

4. 水泥混凝土道路修补较为困难。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措施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准备

1. 水泥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准备

在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之前,需要将施工所需要的原材料准备妥当。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的原材料为水、水泥、细集料、粗集料、矿物掺和料、化学外加剂、钢筋、粉煤灰等。对每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行检验,保证每项原材料符合标准,并做好保存工作,确保在原材料质量上不出现问题。混凝土配合比,直接的关系着混凝土的强度及各种性能,影响着整体路面施工的质量,在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之前,需要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实验,保证混凝土性能符合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

2. 水泥混凝土路面下垫面的检验工作

水泥混凝土路面下垫面包含垫层、基层、封层,在进行下垫面检验工作的时候,需要对垫层的高度、宽度、设置、材料进行检验;对基层厚度、排出渗水能力、路拱控制、横坡等指标进行检验;对封层设计标准进行检验。其中封层的检验尤为重要,封层设计的情况直接关系着路面的耐久性,对路面断板及半刚性基层冲刷有着重要的防护作用。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模板的架设与安装技术措施

1.测量放样

在支模作业之前,需要针对模板安装及摊铺位置进行测量放样的工作,以20m的间隔放置一个中心桩,以100m的间隔设置临时水准点,对路面标高、构造物位置、面板分块进行多次复核测量,保证设计符合标准。

2.模板架设、安装及防黏措施

模板架设之前,一般选择长度为3m的钢制轨模先行架设,并与模板支座连接,利用钢钎将模板与基层固定;进行模板安装时,需要注意模板安装是否稳固,并注意平整度,保持顺直、无扭曲状态,做到相邻模板之间连接紧密不出现较大缝隙,不能有底部漏浆及高低错台现象发生;,模板安装之后,使用施工机械进行振实、平整的过程中要保持模板位置不发生移动;模板安装完毕之后需要进行检验,合格之后需要在与混凝土进行接触的表面涂抹脱模剂或隔离剂,防止漏浆并为后续拆模提供方便。

(三)混凝土浇筑

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及原材料符合标准之后,进行混凝土拌合作业。

1.混凝土摊铺与振捣工序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尽量使用自卸车进行混凝土准确卸料,避免出现混凝土离析现象,如在混凝土离析情况下进行摊铺、振捣工序,容易在靠近模板处出现蜂窝现象,可以使用人工补料的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需要振捣连续,并避免振捣棒接触到拉杆、模板、钢筋等。

2.在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整平饰面作业,整平饰面主要分为滚杠提浆平整、抹面机压浆整平、精整饰面三道程序。整平饰面的效果需要达到路面无抹面痕迹、平整度符合设计标准。

3.模板拆除

在混凝土抗压强度大于8MPa的时才可以进行拆模作业,并注意不可损伤板边、板角周围混凝土,模板拆除后需要进行清理工作。

(四)切缝施工

当前进行混凝土路面切缝的设备有普通切缝机、软切缝机、支架切缝机等,切缝方式包括全部软切缝、全部硬切缝及软硬结合切缝。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施工现状,选择切缝设备,进行切缝方式的选择。

(五)路面养护

路面养护工作直接关系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强度问题,可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发生。目前主要的路面养护方式为保湿覆盖结合喷洒养生剂的方式。根据混凝土强度确定路面养护时间,一般来说混凝土路面养护的时间不少于14天,路面养护期间禁止车辆通行。

(六)混凝土路面质量检测

在进行混凝土路面质量检测的时候,需要重视关键质量指标的检测,影响整体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关键指标包括弯拉强度、板厚及平整度。在完成全面的质量检测之后,进行交工验收申请。

三、结语

随着公路交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路面建设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施工前各项准备,并按照施工规范合理安排工期,进行各项工作的质量检测,保证混凝土路面各项指标符合设计的标准,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任树春.浅谈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2,(12):218-218.

混凝土技术篇(6)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292-02

混凝土,作为全世界各种工程建设首选的建筑材料,这主要是由它的经济性所决定:原材料来源广泛、便宜,施工与维修费用较低廉。在近几年来,混凝土技术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添加高效减水剂制备的“超塑化拌合物”,即用水量较低,而流动性还非常好的拌合物,硬化后由于孔隙率小,因而强度高且耐久性优异。为使暴露于侵蚀环境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寿命长久的目的,运用阻锈剂、环氧涂层钢筋和阴极保护等,也是同期出现,并且已为众所周知的先进技术途径。

一、高效减水剂

高效减水剂是混凝土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在今后许多年里将对混凝土的生产与应用带来重大的影响。上世纪60年代萘磺酸盐与磺化蜜胺树脂,是高效减水剂代表性产品。目前,高效减水剂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生产高强、高流动性和耐久性的混凝土。但萘磺酸盐与磺化蜜胺树脂通常存在坍落度损失快的问题,虽然可以通过在现场后添加的方式来解决,但这样既费钱又费事。1986年,日本开发了长效的高效减水剂,它是含羧酸盐、酰胺或羧酸酐的水溶性化合物。硅酸盐水泥水化形成的碱性溶液逐渐激活高效减水剂,生成水溶性分散剂,有助于坍落度长时间维持。含有环状聚合物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开发,使拌合物能够同时具有高流动度、坍落度长时间保持且高抗离析。萘系与蜜胺系的长效减水剂商品现在也已问世。

二、高强混凝土

CBC(化学粘结陶瓷)、MDF(无宏观缺陷)水泥制品和DSP(微粒压实产品)是新的一族高强水泥基材料,它们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但限于非结构应用。为达到高强结构应用的高韧性要求,法国Richard等人开发出掺有钢纤维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实际是超塑化的活性粉末砂浆。其水泥用量为1000Kg/m3;细砂与煅烧石英230Kg/m3;水150~180Kg/m3;和微纤维630Kg/m3。用机械压实的试件经400℃热处理后,抗压强度可达680MPa、抗折强度100MPa、弹性模量75GPa。现在预测活性粉末混凝土未来的发展还为时过早,因为尽管它的初始费用高昂、加工技术复杂,但在建筑业还是有适当的用途,特别是在高侵蚀环境中,大掺量的微纤维使其抗裂性能提高,保证了它的水密性。

三、高性能混凝土

所谓高性能混凝土,开始是用于表征具有高工作度、高强度和高耐久性的混凝土。因此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首要区别是后者强调高耐久性。Aitcin曾预言:掺矿渣、粉煤灰、硅粉、亚粘土、稻壳灰和石灰石粉的三元混合水泥除了可以使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更经济外,还能发挥它们的超叠作用,改善其新拌与硬化时的性质。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另一领域是高性能轻混凝土,由于骨料的质量不同,密度为2000Kg/m3、抗压强度在70~80MPa的高性能轻混凝土在一些国家已经商品化并用于构件生产。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挪威和美国,高性能轻混凝土已用于固定式和漂浮式钻井平台;因为水泥浆和骨料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高,它可以不透水,所以在侵蚀环境中能够很耐久。

采用掺10%~15%硅粉甚至更高的混合水泥配制的超塑化混凝土,具有优良的粘附力,因此适用于湿喷的喷射混凝土进行结构修补,这也是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领域之一。

四、自密实混凝土

技术工人短缺和节省施工时间,是日本开发和应用自密实混凝土的主要原因。由于这种混凝土要有足够的粘聚性,以保证其浇注过程不致离析,粉体需用量较大,如果全用水泥,容易导致开裂,因此粉煤灰、矿渣或石灰石粉的掺量通常较高。如日本明石大桥的锚固墩290000方混凝土里均掺有150Kg/m3石灰石粉。在法国,预拌混凝土厂生产供应自密实混凝土,作为无噪音产品,可用于城市街区一带的混凝土浇注。由于减小噪音、节约劳力并延长钢模板使用寿命,预制混凝土业也对其感到兴趣。

五、延长使用寿命的另一些技术

钢筋锈蚀已使得大量混凝土结构出现劣化。除了上述高性能混凝土以外,还有一些技术,包括阻锈剂、环氧涂层钢筋、阴极保护和混凝土表面的保护性涂层,分别叙述如下:

1.阻锈剂:目前,常用的阻锈剂主要是以亚硝酸根离子为主体,如:硝酸钙。最新研究表明:以胺基脂为阻锈剂,不仅有降低氯离子穿透混凝土保护层能力的作用,还能在钢材表面形成一保护膜,其阻锈作用要优于以亚硝酸钙为阻锈剂,用量为20L/ m3的效果。

2.环氧涂层钢筋(ECR):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将其用于桥面板;80年代用于停车场坡道。最新研究表明:采用ECR,只能延长10~15年钢筋不生锈。对于ECR在价格性能比方面,是否适宜作为长期阻锈的措施下定论还为时尚早。

3.钢筋混凝土的阴极保护:阴极保护技术包括在相反方向外加电流和牺牲阳极来抑制电池电流。外加电流法通常用于受氯盐污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锈;一些研究者报道:钢材与混凝土间粘结力的劣化,很可能是由于钠钾离子的积聚,它造成钢—混凝土界面的软化;劣化程度随外加电流的密度和混凝土中含氯量的增大而加剧。

混凝土技术篇(7)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基础建设也得到了突飞猛进,建筑工程中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目前,许多建筑如大型工业厂房、地下超市和车库、大型展馆工程中广泛采用大面积混凝土整体地面,并且其施工质量要求也非常严格,不仅有承载力方面的要求,还有整体平整度(混凝土地面2m范围平整度不得超过2mm甚至更高),地面裂缝控制以及美观的要求,这些严格的要求就必须使我们在施工之前做好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准备,方可取得良好的施工质量效果。

一、 大面积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

大面积混凝土施工首先需要挑选合适的原材料,原材料的质量是提高一切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对于混凝土的水泥、粗骨料、细骨料以及外掺加料,钢筋的品种和规格以及数量,都要进行仔细挑选,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经历了从引进到发展的过程,混凝土已然是建筑工程中使用范围最大,最普遍的墙面材料,作为这样普遍运用在大面积工程中的材料,混凝土不受各种冻融的侵蚀,因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和耐久性能。但是仍存在修补难度大以及施工期长的缺点。

由于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本身的质量问题或保管不善,导致大面积混凝土在施工时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混凝土地面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倾斜、和地面空鼓甚至坍塌等问题出现。配料要严格控制好水灰比,才能使大面积混凝土施工顺利进行。在整个大面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都要求人员要密切配合,进行明确的分工,对人员进行统一指挥,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一气呵成,实验证明,一次性快速灌注成功的大面积混凝土施工建筑体通常质量较好,如果灌注过程当中不连续进行,往往比较容易出现质量上的问题。

大面积混凝土工程进行施工时需要使用到大型的起重设备,以及沙石骨料等的生产设备,混凝土的搅拌和输送器械,为避免器械的在操作时出现错误,误伤相关人员和财产,对于这些器械在进行施工时,进行现场的跟进和管理非常关键。关于机械施工这个部分在现场准备步骤非常的多,从机械进入施工现场的线路修建和确定开始,到机械设备的安装和组织使用,搭建机械的临时安放点等等,合理布置机械工作的地点,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这种种的准备都需要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及时跟进和处理。

对于器械设备的用油量、用电量以及用水量等等数据都要提前做好收集工作,以确保在机械进入大面积混凝土施工现场进行作业的时候,有足够的燃料和电力、水等等。大面积的钢筋混凝土进行施工也常常会出现许多质量问题,尤其是在冬季进行施工时,常常由于混凝土混合物的水灰比不合理,导致大面积混凝土工程保水性差以及骨料离析一系列表面起灰的情况,或者外加剂剂液渗透入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水分蒸发等等问题。

但是在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出现裂缝的问题,以下就结合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产生原因说说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中的预防裂缝的措施。

二、大面积混凝土施工工程中的裂缝预防措施

(一)大面积混凝土工程中出现裂缝的原因

大面积混凝土施工出现裂缝可能由两个方面造成。一是使用劣质原材料以及机械设备使用不当,原材料的质量是提高一切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但一些缺乏良知的商家为追求经济效益,抓住市场体制以及竞争机制尚未完善等方面的缺陷和漏洞,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使用劣质原材料或保管不善的混凝土和钢筋,导致大面积混凝土在施工时出现墙体裂缝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在冬季进行施工时,常常由于混凝土混合物的水灰比不合理,导致工程保水性差以及骨料离析一系列表面起灰的情况,或者外加剂剂液渗透入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水分蒸发,造成混凝土施工中出现裂缝。

二是施工人员素质的问题,由于我国参与大面积混凝土施工工程的人员大部分为农民工,这些农民工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缺乏专业的大面积混凝土施工安全知识。这也是为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以及产生裂缝带来潜在威胁的因素,这种后天教育的不足,大部分来自于大面积混凝土工程负责单位缺乏就业前的技术指导。此外,一些高级工程师,即使受到高等教育,也深知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细节,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意识,也给施工安全带来隐患。施工管理层存在的问题,将直接导致裂缝的产生。混乱的管理机制,个别管理人员的别有用心等等问题将导致管理层的决策带来风险,增加在大面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上的隐患,影响整个管理层的质量。

(二)针对以上两个问题要采取的预防措施

1、要选择优质材料和专业设备操作人员

要对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使之不产生非结构性裂缝,首先要选好材料。只有质量好的材料才能制造出高品质混凝土工程。对到场的材料要进行检验、妥善保管。事先做好防雨防潮灯措施,未雨绸缪。如若发现有已经腐蚀生锈的材料要报废处理,不可使用。在原材料的运输过程中,安放各种建设材料的时候要尽量减少摩擦和外力作用。对于入库和收到的原材料质量要进行严格排除和抽检,记录每个批次的数量和抽检结果,如果发现原材料受损或质变要杜绝使用。

除了控制好材料的质量,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使用到的机械设备的选择方面也要进行综合比较。对设备要进行认真检测核查后才能进行施工。机械设备仪器和之类应由专人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正确使用,并定期维护。在进场时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校验以确保张拉设备要与锚具配套使用。每种器具都有各自的使用和校验期限,要注意各类仪器的最佳使用时间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校验。

2、加强人员培训

对于先天教育缺陷的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的问题,应该做好就业前的培训宣传工作,不能填鸭式的灌输思想,必须有层次,有次数的由上级往下级的传达安全意识,必要时可以隔间断的开展技术宣讲大会。对于拥有先天教育却缺乏后天加强的高级施工人员,进行学术研讨大会宣传,一方面加强专业知识的同时,另一方面进行大面积混凝土工程安全质量的思想灌输,达到宣传目的的同时又避免伤害某些高级施工人员过分自我的自尊心。

结束语

总之,大面积混凝土施工问题十分复杂,涉及到岩土、结构、建筑材料、施工、环境等多专业。并且随着各种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以及各种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所以,施工人员对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也需要不断更新变化。

参考文献

[1]王璐 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施工中无缝施工技术应用分析.中国房地产业,2012(11).

[2]姚学为.无缝施工技术在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9)

混凝土技术篇(8)

Abstract: the concrete cast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 of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concrete casting technology from the preparation, pouring and crack processing and matters of attention was studied, with strong valu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concrete; Casting technology; crack

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浇筑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浇筑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的质量。混凝土浇筑的各个环节中的技术要点往往被人忽略。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是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不但要具有良好的几何尺寸,而且要获得设计要求的强度、密实性和整体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外光实,因此在施工中如何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整体结构的浇筑质量是比较难控制的,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混凝土整体结构有框架结构和大体积混凝土。

1混凝土浇筑前期准备

1)混凝土浇筑前要将基础面清理干净,基础面是岩石面要清除松动岩石并且清洗干净,如果基础面是混凝土面,就要凿毛或冲毛,然后冲洗干净,达到设计要求。

2)仓号准备立模是很重要的环节,依据施工图纸,按照测量放线立模后,测量复测合格,打支撑、焊拉杆加固牢,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要求。模板表面要除锈、除灰尘打磨刷脱模剂。房建上使用胶合板时,可以省去这道工序。

3)埋件是混凝土浇筑前期必须完成的一项,按照施工图纸安装钢筋、预埋件、管路等,并且验收合格。

4)验收浇筑,完成埋件、模板、基础面的施工并且每道工序都具备验收条件后方可组织验仓浇筑。振捣设备,人员到位,防雨降温排水设备是否齐全,措施是否可行。

5)为保证新老混凝土施工缝面结合良好,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前,应铺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2~3 cm,铺设的砂浆面积应与混凝土浇筑强度相适应,铺设厚度要均匀,避免产生过厚或过薄现象。在实际施工中也可以用铺富浆混凝土来代替砂浆(拉西瓦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浇筑中就采用这种结合方法)。

6)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平铺法或台阶法施工,严禁采用滚仓浇筑法,应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层进行,且浇筑层面平整,浇筑墙体时应对称均匀上升,浇筑厚度为30~50 cm。为了保证振捣棒的有效工作深度,铺料厚度不大于50 cm。

7)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将混凝土内的气泡振捣排出,避免振捣时间太短或过长,造成欠振、漏振及过振,振捣完应慢慢拔出,严禁速度过快。混凝土的振捣半径应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 cm左右,不应过深,以免造成下层混凝土的过振。

8)混凝土浇筑期间,如表面溢水较多,应及时清除,并采取措施减少溢水。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以免带走灰浆。下雨天要搭防雨棚,浇筑完的混凝土面上要盖塑料薄膜和彩条布。

9)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尤其是浇筑顶板,应设置位移变形观测点,设专人定期观测模板是否偏移,设专人检查、加固模板。

10)为减少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运输导致的离析,混凝土的制备应该尽可能靠近最后浇筑的地方。它应该分层浇筑以使每层可被均匀压实。每层浇筑间隔的时间应该限制在能够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与前面浇筑的有良好的结合。每层下料的间隔时间要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11)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应立即用手提振捣器或机器振捣器进行振捣密实后移走,否则就会发生骨料离析。一般来说,振捣器不应该集中在先前浇筑完的混凝土上。

2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要求较高,通常不允许留施工缝,特别是水池施工中,这种要求更严格。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的连续性,采用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因此,必须保证混凝土搅拌、运输、入仓浇筑、振捣各工序协调配合,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结构大小、钢筋疏密等具体情况,选择如下浇筑方案:

2.1全面分层

在整个结构内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要做到第一层全部浇筑完毕,在初凝前再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采用此方案,结构平面尽量不宜过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必要时亦可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原则是入仓强度与混凝土摊铺面积相匹配

2.2分段分层

当采用全面分层方案时,浇筑强度很大,拌合设备、运输设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分段分层方案。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再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层,在垂直方向上达到施工要求的混凝土面已收盘,沿水平浇筑方向继续向前摊铺下一段混凝土,合理的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面积,以防止发生初凝,产生冷缝。分段分层浇筑方案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

2.3余面分层

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由于混凝土自然形成斜面,斜面坡度为1:3,施工时混凝土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截面大,易使混凝土产生结构裂缝。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是降温和收缩。任一降温差包含水化热引起的温差和收缩当量,又都可以分解为均匀降温差和非均匀降温差两类。前者产生外约束力,它成为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后者引起自约束力,形成表面裂缝;只有同时控制好这两类降温差,才能减小和避免裂缝的产生。因此,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必须采取如下适当措施:尽量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抗裂能力,即抗拉强度大,线膨胀系数小。为此选用低热硅酸盐水泥并掺入粉煤灰和外加的减水剂,引气、缓凝、早强等多种添加剂,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和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一般采用中粗砂和大粒径、级配良好的石子,在气温较高时,可在砂、石块场、运输设备上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覆盖草包等隔热材料,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一般的大型拌合楼都设有制冷楼;扩大浇筑面和散热面,减少浇筑层厚度和浇筑速度,必要时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用循环水来降低混凝土温度,也有用喷雾机喷雾来降低浇筑仓号的环境温度,使得日晒天气里混凝土入仓浇筑的温度设计温度内;在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排除污水,必要时进行二次振捣;加强混凝土的测温工作,为施工组织者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的采取温控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开展,在特殊情况下,可在施工期间设置作为临时伸缩缝的“后浇带”,将结构分成若干段以有效削减温度收缩应力;待所浇筑的混凝土经一段时间的养护干缩后,在后浇带中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使分块的混凝土连成一个整体。

2.4振捣的要求

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 m,浇筑高度如超过3 m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 cm。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 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 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3混凝土裂缝处理

①一般性表面细小裂缝,可将裂缝部位清洗干净,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表面涂刷封闭。②裂缝开裂较大时,将裂缝凿成V字形凹槽、洗净湿润,刷水泥浆一遍,用1:2或是1:2.5水泥砂浆分层压实抹光,或干燥后用环氧胶泥嵌补。③温度、干燥收缩、徐变等结构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可视情况采用环氡腔泥或防腐蚀涂料涂裂缝部位或加玻璃丝布进行表面封闭处理。④对影响结构整体防水防渗要求的结构裂缝,可根据裂缝宽度、深度情况采用造孔水泥压力灌浆、化学灌浆的方法修补,或表面封闭与注浆同时使用;明显降低结构刚度、承载力的严重裂缝,应根据情况采用预应力加固。

4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1)混凝土入模,不得集中倾倒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严格保护预埋件,下料冲击或振捣碰击致使埋件移位的,要及时调整校正,必要时还得测量复测。当浇筑高度大于2 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浇筑层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于1.5 m。

2)混凝土必须在5小时内浇筑完毕(从发车时起),为防止混凝土浇筑出现冷缝(冷缝:指上下两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超过初凝时间而形成的施工质量缝),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不超过1.5小时,交接处用振捣棒不间断的搅动。

3)浇筑过程中,振捣持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振捣器插点呈梅花形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40 cm,保证不漏振,不过振。

4)浇筑梁、板、柱混凝土时,先浇筑梁混凝土,从梁柱节点部位开始,保证梁柱节点部位的振捣密实,在用赶浆法循环向前和板一起浇筑,但不得出现冷缝;梁柱节点处不同标号(强度等级相差10 MPa)的混凝土进行混浇时,先浇筑高标号混凝土,再浇筑低标号混凝土,且始终保持高标号混凝土浇筑高度高于周边低标号混凝土浇筑高度;加强梁柱节点等钢筋密实处的振捣,振捣采用直径30 mm振捣棒,振捣间距为100 mm~200 mm,避免出现混凝土蜂窝等严重质量问题。

5)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压抹及三次抹压后,及时进行覆盖养护。待混凝土终凝后,先洒水充分润湿后,用塑料薄膜进行密封覆盖,并经常检查塑料薄膜表面,但薄膜表面无水珠时,应再洒水。地下3层至地下夹层顶板养护时间为7天,地下1层顶板养护时间为14天。

6)在我国北方冬季施工时,要做好保温工作,开盘浇筑前要用暖风机、电热毯等加热使仓号处于正温环境中才能浇筑,且在浇筑过程中继续加热。仓号收盘后混凝土表面要用保温材料覆盖严实,仓号四周的模板也要用保温材料裹严实。

总结

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要求控制在标准值上,当混凝土入仓时禁止破坏混凝土的粘聚性,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入仓时要均匀铺入,每层厚度大约控制在20~30 cm之间,一般不大于50 cm。这样有利振捣器振捣,振捣时,振捣棒要迅速进入混凝土内部,缓慢提出,使混凝土中气泡均匀返出,至混凝土表面不再有气泡逸出。振捣棒插入点间距要均匀排列,以防漏振。振捣方法一般采用斜向振捣,其特点是操作省力、效率高、出浆快,易于排出空气,不会产生严重的离析现象。

参考文献:

[11李宏博.混凝土浇筑工程施工技术控制[J].科技资讯,2008,10.

[2]刘宏伟.工业厂房混凝土浇筑工程施工管理[J].建筑工业,2008,11.

混凝土技术篇(9)

【 abstract 】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will b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tand or fall of quality and safety of buildings. Therefore, we must grasp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is paper mainly divided into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concrete mixing ingredients and the maintenance technology, concrete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of the key points of several parts.

【 key words 】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U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混凝土的配料和搅拌

制备混凝土,就是依照混凝土的配合比,通过搅拌水泥、水、砂、石、矿物掺和料及外加剂等,使其成为比较均质的混凝土。在水泥进场的时候,要检查水泥的种类、级别、出厂日期、包装及散装仓号等,并且要复验水泥的强度、安定性以及其他性能指标。如果对使用中的水泥质量有疑惑或者水泥的出厂期超过3个月的话,就应该对其进行复验,并按照复验的结果来使用。

1.1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应该根据其采用的具体原材料来进行配合比的设计,并且按照普通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等标准来进行试验和试配,以便满足混凝土对于工作性能、强度、耐久性等的要求,而不能仅凭经验来设计配合比。此外,配合比还应该符合经济性及合理性。在混凝土的生产中,砂、石等材料实际的含水率有时会和配合比的设计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拌制混凝土之前应该检测和确定砂、石的含水率,根据测试的结果来调整材料的实际用量,提出恰当的混凝土施工的配合比。

1.2混凝土的搅拌

为了能够拌制出比较均匀的优质混凝土,除了要合理选择搅拌机以外,还要正确确定搅拌的制度,即一次的投料量、搅拌的时间以及投料的顺序等。一次的投料量控制在搅拌机额定的容量之下,施工的配料主要就是根据施工的配合比及搅拌机型号来确定搅拌时材料一次的投入量;在搅拌混凝土的时候,要依据计算得出的材料一次的投料量,按照重量来投料;此外,搅拌混凝土时最短的时间应该符合规范的规定;投料的顺序也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以及搅拌机的生产效率,按原材料加入到搅拌筒的投料顺序,投料顺序通常可以分为:一次投料法、二次投料法以及两次加水法三种。

2.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凝结及硬化,是水泥和水所产生的水化反应的结果,在浇筑混凝土之后的初期,要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其目的就是给混凝土的硬化创造需要的湿度及温度等条件,以保证水泥的水化过程可以正常地进行。养护的主要方法有:自然养护、标准性养护以及热养护方法,依照不同的施工状况采取不同的养护方法。由于水泥的水化只会在被水填充的毛细管里出现,所以,一定要创造必要的条件避免水分从毛细管里蒸发而失去,同时,水泥的水化中所产生的水泥凝胶有非常大的表面积,大量的自由水会变成表面的吸附水,如果此时不能够使水分进入到水泥石中,那么供应水化反应的水就会不断减少,直至水化不能够继续进行。所以,在水泥的养护期里一定要使混凝土保持饱水的状念,或接近此状态,因为只有处在饱水状态中,水泥的水化速度才能够达到最大。当然,要让混凝土达到应有的强度不需要水泥全部都水化,这主要是由于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上很少可以达到这种的强度。混凝土质量主要是有水泥石里的胶空比决定的,混凝土在浇筑以后的水分蒸发,主要是由周围空气的温度、湿度以及使混凝土表面的空气湿度发生变化的风度所决定的。混凝土与空气的温差,也会造成失水,快速的初期混凝土水化反应会造成水化物分布的不均匀。水化物稠密度比较低的地方会成为水泥石里的薄弱点,降低混凝土的整体强度;而水化物稠密度较高的区域则会包裹在水泥粒子周围,阻碍水化反应的进行,进而降低水化物的量。

3.建筑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3.1建筑工程建设混凝土的基础施工

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施工,主要指在建筑物的地基施工以及在地基础的开挖中应该从浅人深,首先进行浅基础施工,然后再进行深基础施工,以便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在施工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基础基坑的降水及排水,还应该确保施工中的地基安全。

3.2建筑工程建设混凝土的承台施工

混凝土的承台施工要依据楼体标高来做有针对性的测量,通常楼体承台应该设计成3.5米,施工的方式则主要以间隙水平的分隔为主,即主楼的基础是以两层施工为主的,且两层都要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时间也应该以6d间隔比较恰当,层与层间的厚度在1.5米以上,而且层与层间也要采取一定的间隔措施,通常是用抗拉伸的钢筋网片来间隔,如果施工的条件允许,用承台施工的方式能够使混凝土内部的高温降低,还能够减少施工的成本及机械的投入。

4.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要点的分析

4.1混凝土施工的工作要点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在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基础上,要依照施工的环境及要求决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搅拌机在搅拌中对于原材料的计算一定要严谨、严格及严密,以保证混凝土质量,同时还要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分层次的检验,并严格监督混凝土的施工过程,认真做好混凝土的现场施工、取样、养护及运输等具体工作,防止任何环节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及科学,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不出现质量问题。

4.2钢纤维混凝土施工的要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我们常会用到钢纤维的混凝土,在进行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重点监督钢纤维混凝土搅拌的方式,在搅拌中一定要保证钢纤维的分布均匀, 其均匀搅拌的程度一定要达到施工要求,同时还应该不定期的进行抽样检查,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在具体施工时,要严格要求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主要是采取干拌及湿拌的搅拌方式,投放混凝土原材料的顺序也要严格按施工标准进行,对搅拌时间也有严格具体的要求,以保证混凝土中钢纤维不出现结团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4.3混凝土运输及泵送的要点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的具体施工,混凝土通常是用搅拌运输车来运送的,在运送中,运送的时间会影响到混凝土强度,因此,在运送混凝土时对混凝土的运送距离及运送时间必须要有完整而具体的计划,以保证混凝土的运送不会影响到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若混凝土运送的时间太长,会使混凝土发生凝固,导致卸料困难,进而会影响施工速度。为防止混凝土运送中发生凝固,可以在运输中进行桶内搅拌,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在运输中可以保持均匀,有时还可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二次搅拌来实现混凝土结构的均匀。

4.4混凝土在浇筑中应注意的要点

在混凝土的浇筑中要重视冷缝问题,混凝土的施工中很容易出现冷缝问题,若混凝土在浇筑中不实的话,冷缝就会产生一些空隙。如果出现了冷缝,我们一般要采取振捣方式来解决,振捣的过程通常是以机械振捣为主,这主要是因为人工振捣会导致混凝土分布的不均匀,在混凝土施工中,振捣时间要根据施工要求来确定,如果出现了冷缝就要适当延长振捣时间,要把混凝土的表面出现浮浆及混凝土不出现下沉做为标准,这样就可以有效确保混凝土浇筑中质量的安全。

5.结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千家万户及国计民生,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正确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这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也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秦振刚.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8,(15).

[2]柏德新.某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江苏建筑,2006,(9).

混凝土技术篇(10)

一、浇筑的一般要求

1、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若出现初凝与离析现象,应再次进行强力搅拌,使其恢复流动性后,方可浇筑入模。

2、为防止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分层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时自由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对于竖向结构(如柱、墙),浇筑混凝土的自由高度不得超过3m;对于配筋较密或不便捣实的结构,不宜超过600m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和溜管等下料。

3、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爱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以避免产生蜂窝、麻面、露石等质量缺陷。

4、混凝土应分层浇筑。

5、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应连续进行。因技术上或施工组织上的原因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尽可能缩短,并保证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其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施工气温确定。

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模板及其支架、钢筋、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情况,发现有异常的变形、移位时,应及时擦去措施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认真填写施工记录,它是施工验收的依据。

二、施工缝与后浇带

1、施工缝的留设。

混凝土结构多要求整体连续浇筑,若受技术、设备、人力的限制,不能连续浇筑时,且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应按事先确定的位置留置施工缝。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约为其抗压强度的0.1倍,故施工缝是构件中的薄弱环节,宜留置在结构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应留垂直缝。

柱子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框架结构中,如果梁的负筋向下弯曲入柱内,施工缝也可设置在这些钢筋的下端,以便于绑扎。

与板连接成整体的大断面梁,应留在楼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单向板应留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楼盖宜顺着楼梯长度中间1/3长度范围内。墙可留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的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薄壳、多层框架等及其他复杂结构,应按设计要留置施工缝。

在施工缝出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除掉水泥浮浆和松动石子,表面加以湿润并冲洗干净,先铺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浆一层,待已浇筑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低于1.2M/m㎡方可继续浇筑,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施工缝应细致捣实,使其结合紧密。

2、后浇带设置。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设置后浇带是为了克服由于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后浇带的设置距离及位置,应在有效降低温差和收缩应力条件下通过计算来确定。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位于室内和土中的混凝土为30mm;露天则为后浇带的宽度一般为800~1000mm,后浇带内的钢筋施工时应注意保护完好。

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应将后浇带表面清理干净,整理好所留置的钢筋。后浇带宜选用早强、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要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浇筑时的温度宜与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接近,并保持至少28d的湿润养护。后浇带附近的结构构件应采取可靠支撑措施,以防止出现过大变形损坏结构构件。

三、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除对模板、钢筋和预埋管线进行检查和清理及隐蔽工程的验收外,还应做好搭设浇筑用脚手架、栈道(马道)、材料准备、落实水电供应情况,施工用具准备等工作。

1、多、高层框架结构的浇筑。

框架结构的主要构件包括基础、柱、梁、板等,其中框架梁、板柱等构件是沿垂直方向重复出现。应按竖向结构分层施工。若平面尺寸较大,还应在横向上划施工段。对每一施工层中施工段的划分,则需考虑工序数量、技术要求、结构特点等,尽可能组织分层分段流水施工。施工层与施工段确定后,即可求出每班或每小时应完成的工作量,据此选择施工机具和设备并计算其数量。

在每层每段的施工中,应先浇柱、后浇梁、板。柱基础浇筑时,应先边角后中间,按台阶分层浇筑,确保混凝土充满模板各个角落。

柱子宜在梁板模板安装后钢筋未绑扎前浇筑,。以利用梁板模板作为横向支撑和柱浇筑操作平台;一个施工段内每排柱子的浇筑顺序,婴幼外向内对称地逐根浇筑,以防柱模板受推倾斜造成误差累积不易纠正。柱子浇筑应分段进行,断面在400mmX400mm以内,或有较差箍筋时,可在柱模板侧面开孔以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不超过2m;断面在400mmX400mm以上,且无交叉箍筋时,每段的高度不应大于3.5m。

在浇筑与柱墙练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或墙浇筑完毕后1~1.5h,再继续浇筑,使柱浑天充分沉实。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其顺序是现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当梁高大于1m时,可先单独浇筑梁的混凝土,施工缝可留在板底面以下2~30mm处。

2、剪力墙浇筑。

剪力墙浇筑应采用长条流水作业,分段浇筑,均匀上升。新浇筑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地面均匀浇筑50m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0nn左右。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一般宜设在门窗洞口上,接槎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保证接槎严密。

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保证钢筋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并经常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预埋件的牢固程度和位置的准确性。

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工业建筑中多为设备基础,在高层建筑中多为厚大的桩基承台或基础底板等,承受上部较大的荷载,因而整体性要求较高,一般不允许留设施工缝。

混凝土技术篇(11)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伴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材料行业的发展也在逐步的发展,其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运用于在土木建筑工程也会是建筑行业的一个发展的诉求。这样的新型的混凝土结构比起以往的材料明显的在强度和渗透性方面都是很好的改善了的。再加上对于裂缝的防治上新型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也有了改善,不但能够抗治外来原因的干扰,还能借以协调结构之间的功能。但是对于最近几年的监测发现,还是存在问题的,这些就是需要整个建筑工程关注的问题了。

一、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水泥水化热因素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必然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导致水泥释放的热量不易扩散而聚集在结构内部,以致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越来越高,与外界形成较大的温差,因此出现裂缝问题。

(二)外界温度变化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每当气温骤降的情况下,都会增加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差,形成温度应力。温差越大,温度应力越大,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就越大。其实,温度应力与水泥水化热因素有着共同点,就是造成裂缝的主要因素都归结于温差。

(三)混凝土自缩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中大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需要的,其余的都应当被蒸发掉。当蒸发掉的水分超过本应该蒸发的水分——自缩值,就会引起混凝土发生收缩。因此,混凝土自缩与自缩值有着必然关系。通常而言,混凝土的自缩值与其材料有着很大关联。比如,矿渣制成的混凝土的自缩值后期比较大,使用较细材料制成的混凝土的自缩值早期较大。

除此之外,大体积混凝土材料中的添加剂、矿物质掺合物(矿渣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大体积混凝土中添加的高效减水剂增加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的自缩值;干缩剂的添加可以将自缩值降低50%左右;膨胀剂等。通过这些例子,足见添加剂对大体积混凝土自缩值的影响。另外,水灰比、骨料的含量与种类也会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自缩值。因此,在思考如何设计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缓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将导致混凝土裂缝、自缩的因素考虑其中,才能够保证施工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四)较强的约束力

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往往都是厚重的整体浇筑物结构,导致地基对其有着明显的约束力。这种来自于外部的约束力会导致混凝土产生严重裂缝现象。大体积混凝土除了外部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内部也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当然,这种约束力主要来自于温度效应,温度效应是形成内部约束力的主要因素。

二、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设计

(一)施工方案设计原理

尽管关于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的原因的论述较多,但是总结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温度应力,二是自缩性。基于以上两种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施工方案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如何组织施工,还要考虑减少以上两种因素的不良影响。

(二)施工技术分析

1、控制温度应力

(1)减少水泥用量。基于水泥水化热现象的重要影响,应当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减少水泥的使用量,相当于减少可水化的热源,水化热现象的影响也会相对较低一些。当水泥较少的情况下,还需要添加一些其他材料来保证混凝土具有符合施工标准的强度。比如,可以添加一些减水剂、混合材料,还可采用比较先进的搅拌技术,既使混凝土内部热量充分散发,又能保证具有良好的搅拌效果。

当前,水泥市场上出现一种新型的低热水泥。比如,选择大坝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类型的地热水泥。使用该种类型的水泥,可以降低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温度变化。

(2)控制浇筑温度。由于混凝土浇筑温度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上升的浇注温度会影响混凝土发生温度应力。因此,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应当尽量避免在炎热的夏天进行,尽量避免正午施工。倘若一定需要在仲夏正午施工,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原材料温度,进行有效的冷却处理来降低浇筑温度。

(3)强制降温。必要时刻,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比如,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向管中排放冷水,利用冷水的温度来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2、提高抗裂性能

(1)掺加添加剂。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自缩值,必须采取适当措施补偿收缩混凝土,将混凝土的自缩性严格在适合施工的范围之内。因此,应当严格按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标准要求来进行补偿措施。要想得知准确的限制膨胀率,必须在实验中进行限制膨胀率实验。只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得到的限制膨胀率才能够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裂性。

(2)添加增强材料。所谓的增强材料就是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材料。比如,有机纤维、无机纤维、金属纤等材料。倘若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广泛应用这种材料,能够显著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3)添加配筋。科学实验证明,在混凝土在添加合理的配筋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倘若使用的配筋直径较小、分布间距较小,抗裂效果会更加显著。比如,配筋分布间距小于10cm时,混凝土的裂缝宽度就可以控制在0.005cm以内。由于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中间配筋较少,可以适当地在中间添加一些温度筋,增强对薄弱部分的有效控制与管理。

(4)控制混凝土材料配比。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并不随意的,需要依据科学的技术手段来获得。在正式施工之前,技术人员应当在试验进行混凝土材料配比试验和验证,经过多方比较后方可确定较为合理的配比。这样制作出来的混凝土的强度才会满足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同时,在搅拌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程序进行工作,保证混凝土材料充分融合,避免产生离析现象。

(5)其他方式

除了以上几种方式,还应当注意其他方面。比如,骨料配比、骨料种类、水灰比等。其中,骨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沙砾的大小、光滑度等因素都将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3、减少约束力

(1)减少内部约束力。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约束来自于温度应力,那么只有减少温度应力才有可能减少内部约束。较少温度应力影响的有效措施,上述内容中已经有详细地论述,在此不进行过多论述。除了上述内容中论述的方法,还有一种保温的方法,比如暖棚发、覆盖法和蓄水法等。这些方式都是经过实践论述的、非常有效的保温方法,能够将混凝土内部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少与外部温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