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内部审计工作思路大全11篇

时间:2023-01-22 13:16:46

内部审计工作思路

内部审计工作思路篇(1)

      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企业的管理起着监督、防范、警示和促进的作用。作为企业的审计人员,应当转变观念,从以前陈旧的审计套路中解脱出来,不仅仅要开展后续审计,更重要的是要事前进行监督审计,防患于未然。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审计工作的新思路。

一、不断创新、建立新型的审计形式

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下,造成危害的局限性脱颖而出的传统审计,有一个计算机领域的会计舞弊和犯罪,以及与“非法功能”的会计软件,如果不能有效地发现问题及时隐藏的风险是非常巨大的。审核员将既面临着进不去的情况,而且无法获得帐户,而不是顺利的打开账户,不能读帐户,即将损失的审计资格的挑战。因此,努力探索新方法在信息环境审计中,而且对现在来说找到一个合适的信息环境、先进的审计是时代的要求。由于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远程网络对主流的计算机审计的审计已经出现。这种新型的审计不仅是适应审计信息的要求,也是对传统审计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和问题,研究证明策略,积极回应新的审计方法——计算机审计的挑战。

二、优化流程、构筑立体的审计网络

构筑立体化全程规范审计执法、审计管理是新形式下审计的必然模式。审计工作首先要着眼事前,防患于未然。《大唐山东发电有限公司内部审计管理规定》从来源,保证系统的内部控制、审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执法人员资质、质量执法和审计的要求来适应,提高透明度在法律的实施。其次是要着眼事中,保证审计质量。建立了公司内部的省份通过信息网络体系、实践的审计执法责任、宣传、审计系统的作战经验交流、审计程序精制、清楚执法责任,严把了质量关口,及时发现、解决了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了审计执法水平、审计质量的不断提升。三是要着眼事后,促进依法审计。公司已经建立了审计执法检查员、执法责任,优秀的审计审计项目质量检查,记录和审核工程项目评估、重大审计的惩罚,审计的奖惩体系,例如,在此基础上综合监测的审计执法,判断是非,惩罚坏,规范审计人员审计根据法律。

三、突出重点、重大项目的和谐统一

“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社会审计的审计是必不可缺的进步”。审核后国民经济、科学的审计,只有我们能有战斗精神鼓励审计人员盛行的时代,进而能够改革和创新。因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核心价值规范,把握审核工作的特点,把握需求的干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审计、凝聚力、个人素质提高和改善了审计工作水平的集成、统一审计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热情鼓励审计人员提出的干部审计的整体工作有助于实现个人价值。重视加强忠诚、审计、坚持依法的原则、工作作风的实事求是、诚实和自律,发展和构造过程。注重人文关怀,密切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一个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团结和共同进步的审计的和谐的气氛。作为一个审计主任,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别人,应该使用的原则,使需求奉献自己,来指导工作的监督和服务,以质量求生存,以塑造形象的廉政公署,捆绑到一个新的层次的审计。

四、加强培训、完整健全的审计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审计人员的言行举止也离不开制度的制约。审计人员除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之外,既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开展工作,又要具备高度的综合能力。在材料数据中在审计和分析,综合分析,确定审计判断标准的品质,依靠综合评判的审计,和判断的力量和直接影响到最终实现审计的目标。微观与宏观微观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判断自己,对物料在他处理高度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是明确的说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按照国家的政策和法律制定其本质的东西,依靠国家政策的评价和法律影响产业水平,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审计人员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的确是审计质量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反映的是一个人自身修养与业务实践的完美结合,更是一个人职业道德与专业知识的完美结合,在审计工作中牢记自己的责任,用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行动来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伴随着经济活动及其业务拓展领域的不断增加,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提高一个层次,在努力改进审计手段的同时,审计人员也需要培养发现风险的能力,这样才能防范风险隐患。在用人机制上,要重视审计人员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优秀的审计人员可以充实内部审计队伍。除外还要加强内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感性认识,学习掌握必要的工作方法,如内部控制的定位、识别、监督与评价等,最重要是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内审工作方法机制和体系,从事后问责转变为事先监督和事中防范,不仅能够防范宏观上的审计风险,将风险降到最低,还能减少审计成本,而且还能提出针对企业经营的合理化建议,使审计工作向高层次发展,发挥出现代审计的指导作用,使内审工作真正成为受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欢迎的“智囊”。

总之,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促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被重视起来,内部审计也逐渐变成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每一个企业都应该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建设,使企业有条不紊的高速运转,提高企业的获利空间。

参考文献:

内部审计工作思路篇(2)

1.工作思想观念陈旧

高速公路现场审计工作做得过于简单化,通常在核对账目时体现出工作方法的单一化,不能加深对客观事实的深层认识,对于现场的审计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致使审计工作问题的增多。加之工作思想观念的陈旧、落后,使得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屡屡出错,即便是进行工作整改,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2.缺乏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当前,在高速公路内部审计工作中,在很多个管理处,拥有独立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是非常少的,同时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专业基础较差,有的甚至并不是本专业的。这样就使内部审计工作十分混乱。此外,有些高速公路内部审计制度尚未完善,导致一些审计建议无法落实和兑现。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审计人员常常表现出力不从心,缺乏经验,无法律意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3.缺乏审计风险控制力度

由于有些高速公路审计项目在审前,没有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调查,或者具体工作做得浅显,不能合理安排审计力量,对审计工作计划、目标及工作方法没有 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说在执行预算控制制度时所体现出来的却是工作的片面化,虽然对公路养护所产生的费用进行了控制,但是却没有对相关费用进行一一核算。这样就会导致审计工作目标的盲目。高速公路审计工作风险种类多,如果不能有效控制风险,势必会影响到高速公路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发展。

二、强化高速公路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

通过分析高速公路内部审计工作问题得知,要想全面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一方面,必须将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对各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前制定防御策略,以使损失降到最低,进而使资金的运用、周转、效率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只有发挥了审计工作的实效,才能提高审计人员对工作的重视度,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得到人员的进一步认识了,才能增强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使各项工作予以全面落实。

2.大力建设审计机构,建立长效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建设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是为了使高速公路内部审计基础更加坚固,对于各个审计的工作环节,都应该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建立的独立性,反之,就不能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更好的执行和开展下去。对于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关领导必须提高工作责任,并落实人员审计工作职能,并从高速公路日常工作实况出发,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审计组织体系,优化内部审计工作方法,鼓励人员在工作中的创新,同时从高速公路运行的特征方面考虑,以实际情况为审计制度制定为标准,并根据相关工作程序和内容来做好审计工作,进而更加详细的规划高速公路内部审计工作。

3.合理利用建设资金,全面履行审计工作职能

做好内部审计的控制工作, 能够预测内部审计风险,以提高高速公路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能够完善高速公路审计组织及管理工作,及时处理审计工作中潜藏的问题,然后作出审计工作建设及管理方案,合理使用审计工作建设资金。另外,在建设高速公路项目过程中,由于所需要的建设周期很长,而且使用的资金多,加之项目本身及建设中所产生的费用,致使资金使用偏离了既定的目标。所以,高速公路内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完善,需要对建设资金进行合理使用和调配。

4.对内部审计进行全面审查及跟踪

内部审计工作思路篇(3)

近年来,我国公立医院建设的规模和形式逐渐出现了问题,在新的医疗改革模式之下,多元化的医疗格局对公立医院体系的发展也带来的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形式之下,需要强化医院建设工程的内审工作,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公立医院建设工程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题

1.传统的内部审计业务逐渐弱化

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包括检查和监督,业务的内容逐渐被淡化,公立医院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也逐渐降低,一些审计的工作和事务逐渐外包,并认为内部审计外包能够提升整个审计工作的效率,确保审计的质量从而降低设计的成本,甚至一些医院根本不进行内部财政收支等审计的业务。久而久之,内部的审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难题,审计部门所创造的价值也逐渐被削弱。

2.审计业务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公立医院在进行内部审计控制以及风险的管理时,其业务的开展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首先是内部的审计人员自身条件的限制,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人员一般具有较强的财务能力和基础,并具有多年的从业经历,但是却缺少一定的内部审计技能和操作能力,具备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对于内部控制和内部流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其审计的职能也不能得到准确的发挥。同时,医院的管理阶层对于内部的审计工作的定位已经成型,内部的审计部门一直以监督者的身份开展各项工作,难以控制内部的流程和内部意见的修改工作,不利于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展开,长此以往可能会埋下重大的隐患。

3.审计工作开展的不平衡

外部的审计工作通常以年度审计的形式开展后续的审计工作,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也通常会采取以账务报表为基本形式的审计工作,医院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时间上出现严重的冲突,造成了审计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医院日常的管理工作也受到了不必要的侵扰,不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从而造成医院内部的抵触和反抗情绪。与此同时,医院外部的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实现对具有一定深度的事前和事中的审计工作,对医院各事物的审计监督工作也缺乏一定的重视,审计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问题,一些差错或是损失已经难以避免。

二、公立医院建设工程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思路

1.转移审计工作的重点

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逐渐完善,事前的审计工作能够将整个系统中的信息加以整理,合理的降低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矛盾,从而降低纠错的成本。例如在公立医院具体的业务管理中,会计审计的系统与业务处理的系统存在各式各样的联系,包括门诊业务系统的收入数据,药品、血制品、耗材以及人力资源的数据接入等等。这些数据在没有经过审计之前就接入到医院的系统中是具备一定的风险的,因此需要审计人员将这些数据进行核实与计算之后,才能录入到实际的系统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据核实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从而减少由于数据错误造成的重大隐患。

然而仅仅控制审计系统是不完全的,审计人员需要对内部系统进行防御和控制,及时发现错误并进行积极的改进。

2.重视后续审计工作的开展

后续的审计工作是指内部审部门检查被审计的单位,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积极采取解决措施。当不合理的现象被审计出来之后,需要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改进。一旦错误未能及时修正,结果不堪设想。同时,后续的审计工作也是为了监督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及时的修正,这种工作的性质持续跟进以及监督的时间相对较长,对比外部的审计,内部审计工作更加具有优势,能够有效的监督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使各项工作得以有力的展开。

3.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工作需要协调展开

内部审计的工作与外部审计工作在监督内容和审计范围方面都具有相似之处,但是两者之间的目标和需要的结果不同,因此需要彼此相互贯通合作才能达到最优质的审计结果。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关注外部审计工作无法落实的小问题,针对其中不良的现象进行及时的修正和管理,关注医院日常的管理活动和经营范围,从而促进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

4.开展内部的专项审计工作

审计师再展开审计工作的同时,需要对医院内部的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实际的结果,确定整体的控制风险,从而促进整个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当审计人员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从而对整个审计工作进行透彻而全面的认识。一旦内部控制中的措施不足或是无效,审计人员需要对医院的管理阶层进行及时的汇报和警示,使其能够完善医院内部的审计标准,从而弥补漏洞和缺陷,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内部专项控制来解决问题。

三、总结

逐渐完善内部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需要逐渐积累工作的经验,使内外审计能够协调发展,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和工作,完善医院内部审计的系统和团队,减少错误的发生,从而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内部审计工作思路篇(4)

一、建筑安装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建筑安装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指企业内部通过监督企业内部会计工作是否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会计法律法规,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的一种办法。

建筑安装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目前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以及内部审计体系不完善,这是大部分企业都具有的问题。2)建筑安装企业最大的弊端就是财务工作很复杂,建筑安装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财务工作复杂,审计工作的难度很大,无法及时准确的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3)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领导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度不够,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局限在与财会等方面,使审计工作不全面无法发挥其作用。

二、建筑安装企业的风险管理

1.建筑安装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建筑安装企业所面临的的风险问题大致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的问题一般较小,而财务风险问题是建筑安装企业在市场竞争和企业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很大的问题,它深入影响建筑安装企业项目管理的所有过程,从投资者投入资本,设计者做出施工设计与规划,再到投入施工直至施工结算,都涉及到资金的使用问题,就会面临财务风险问题。它具有其存在的客观性以及不确定性。

2.建筑安装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建筑安装企业所面临的的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有:1)投标风险,建筑安装企业普遍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行业竞争太过激烈导致企业为了承包工程压低其价格,这大大降低了利润率,甚至于无法获得利润,给建筑安装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多的困难。2)资金短缺风险,建筑安装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每一个项目以及材料设备等都需要资金的使用,施工现场监管不严也很容易造成资金浪费,这就很容易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3)资金回收风险,工程在承包施工过程中,工程方或投资者不履行合同,拖欠投资工程的款项也时有发生,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坏账损失,使企业承受很大的资金回收风险。4)收入确认风险,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购买价格以及材料的使用量以及耗损量都是不可预计的,会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动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情况变化。这就会造成工程预算与现实支出不对等,在施工结算时,成本远远高于承包价格,导致企业亏损。

3.建筑安装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成因

建筑安装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有几个方面,例如,1)建筑安装企业工程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各类材料的价格问题,市场经济之后,价格涨跌情况复杂,当建筑工程使用的各类材料价格上涨,建筑安装企业的工程成本就会增加,利润就随之减少,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2)企业的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度以及客观的认识问题,财务人员的忽视很容易造成财务工作的效率不高,及时性不强,加大财务风险。3)企业内部下午管理关系混乱,管理不严,建筑安装企业的财务工作管理普遍呈现很疏散的状态,在资金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管理混乱,很容易造成资金不必要的损失。

三、解决建筑安装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以及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

1.应建立内审防范预警机制, 防审结合

建立建筑安装企业重大经济事项实施前审计参与制度,审计人员在重大经济事项实施之前要对工作进行研究,做好事前防范。经常进行审计工作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

2.内部审计的模式应与建筑安装企业改革和发展相适应

随着建筑安装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的模式必须与时俱进,适应企业的发展进度。要针对建筑行业和建筑安装企业的自身特点,设置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建筑安装企业内部审计模式,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降低财务风险。

3.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建筑安装企业必须对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进行严格控制,及时准确的了解项目资金的支配情况,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负责在施工过程中减少材料不必要的损耗,提高材料利用率,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内部审计部门对施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实时监督,有效防范财务管理风险。

4.加强内部审计,做好事前风险评估

内部审计工作思路篇(5)

有利于保护国家财产铁路资源是国家资源,铁路系统财产是国有财产,因此,提升铁路系统内部审计质量工作,将有利于规避国有资产流失,尽最大可能地保护国有财产,从而维护国家的利益。有利于规范行业发展行业能否规范健康发展,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行业发展环境。在实践中,提升行业审计质量和水平,将会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行业环境,从而打造良好的行业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铁路系统之中,拥有大量相关的企业,这些企业一方面与铁路运营有着业务往来和合作,另一方面,还参与市场竞争,显然,如果铁路系统风气不正,不是靠企业实力进行竞争,而是靠关系、行贿获得合同,那么,这些企业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思维,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升铁路系统内部审计质量,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提升铁路系统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建议从政府层面上,特别是审计署等政府部门,思想上更加重视,制定更加完善和详细的政策法规,以此规范铁路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系统内部要重视。实际上,从铁道部来看,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还是比较重视的,每年都出台内部审计工作要点,明确铁路内部审计工作的总体思路,并提出内部审计的重点工作。社会要高度关注。社会力量也是推动铁路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力量,例如,媒体舆论可以发挥监督作用,共同监督铁路系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同时,社会民众、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也可以发挥监督和促进作用,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转变审计观念和理念内部审计的观念和理念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先进的理念,那么内部审计工作就会失去方向。以往,铁路系统的内部审计都是以合规性审计为主,即审查铁路系统各项操作是否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然而,这种内部审计理念在计划经济时代比较适合。在市场经济时代,已经与时代不相符合,必须建立一种新的内部审计理念。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对于铁路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而言,最关键的是引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审计人员队伍,建议铁路系统下一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引进优秀人才。可以说,针对当前铁路系统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的问题,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引进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以往,铁路系统人才引进标准不统一,各个单位都是根据自身的实际确定选人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系统的人才引进混乱。因此,下一步,建议整个铁路系统制定统一的内部审计人员引进标准,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资历、素质等条件和标准,确保引进适合的内部审计人员。合理使用人才。内部审计人才使用是关键,对于铁路系统来讲,要确保合理使用内部审计人员,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明确岗位职责。没有责任就没有落实,因此,铁路系统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内部审计岗位的具体职责,确保内部审计人员按照职责进行操作。②加强人员培训。要正确使用人才,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③公平提拔人才。对于那些业务突出、能力较强的内部审计人员,要根据其作出的贡献,提拔到适合的岗位上。科学留住人才。当前,国有垄断性行业人才流失情况比较严重,铁路系统也不例外,越是有能力、高素质的人才,越容易流失。因此,建议铁路系统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留住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明确内部审计重点铁路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必须结合行业特点,确定自己的审计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重点加强经营业绩(财务收支)审计。对于铁路系统来讲,经营业绩最为关键,必须以效益为工作成绩衡量标准。因此,铁路系统主要是开展对运输企业经营业绩审计,大力开展对铁路局和专业运输公司的经营业绩审计,通过对年度经营结果的真实性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完整性,重大经济事项的合法、合规性及资金运用管理和资产安全性审计,评价铁路运输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完成结果和资产管理质量情况。要对非运输企业直属专业化公司和区域性公司等资产较多、规模较大的企业实施审计。重点加大建设项目审计力度。建设项目是问题的多发区域,要按照“全覆盖、无遗漏”和“分级负责、分阶段重点实施和落实责任制”的要求,统筹安排审计资源,加强对铁路大中型基建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的审计监督,保证项目在建设期内不留审计空白点。重点关注筹集的建设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是否存在风险,以及建设资金拨付是否合规等。重点加强铁路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在实践过程中,人为因素是发生问题的关键核心,因此,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者的审计工作。要结合铁路实际情况,补充完善铁路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要根据铁道部对领导人员任期管理的要求,加大对铁路领导人员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规范内部审计流程对于铁路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来讲,规范的流程非常重要,可以科学引导审计人员的行为,引导内部审计工作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建议铁路系统内部设计一套完整的内部审计规范流程,确定人财物的配置,制定内部审计标准要求,同时,建立完善奖励、惩罚等相关的制度措施,确保铁路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范高效运行。

内部审计工作思路篇(6)

现代内部审计是服务于组织经营管理的、以内部控制为中心的审计。现代内部审计的任务和范围随着企业组织性质、管理决策当局、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不同而相应变化、发展。内部审计应当包含更为广泛的控制环境,把重点放在帮助企业实现目标上。

一、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业务

内部审计部门每年都应当采取一定手段,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测试,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描述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内部控制评价都遵循三大基本步骤:调查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对内部控制进行综合评价。

1.开展审前调查

2.优选审计组成员

3.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方案

4.开展审前培训

5.实施现场测试评价

6.内部控制综合性评价

7.撰写评价报告

8.下达整改通知

9.开展落实整改后续检查

10.项目资料整理和归档

内部控制评价结果,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另一方面,通过提炼、储存还可以在其他审计项目运用。

二、提高内部审计的效能

企业内部审计是否能够有效发挥效能,首先取决于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职能、责任、效用的认识以及对内部审计授权和领导力度;其次决定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履行职能的责任心、素质、能力和水平。

1.内部审计建立方式带来的审计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

新中国内部审计制度是采取发文方式强制建立起来的,这种强迫性方式违背了企业意愿,客观上形成了惧怕、被动、不支持、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环境。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建立完善的领导问责制度,转变企业管理层主要是决策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二是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作用的宣传工作,使每名职工都认识到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有力工具,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2.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职能、责任、目标、任务不到位和敬业精神不佳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内部审计部门要把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目标管理控制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发现企业重大、宏观、整体层面的重大问题和风险,增加企业价值和经济效益作为恒久的奋斗方向和目标。内部审计工作对象定位在企业管理控制活动的整体和宏观层面,服务对象定位为企业的各级主要管理者。内部审计工作方式打破以往的只盯具体事项、账本、资料的局限性,工作态度打破查几个具体问题交差的应付思想,以更宏观、更开阔的视野对企业的整体管理控制活动进行探测、检查、分析,当好企业运行情况的检测“卫星”和“再生器”。内部审计方式应灵活多样,能大能小,注重现场、过程、时效。审计测试方式主要考虑实际效果,深入基层、深入员工、深入现场,当“经营监理”,做“管理监理”,更大层面上及时掌握企业整体宏观管理层面上的信息,堵漏挖潜,预报风险。

3.内部审计人员层次不高,结构单一,继续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目前内部审计人员主要会计人员和工程概、预算人员,来自企业领导、法律、信息的人员少,缺乏懂得企业管理和有综合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面和工作经验无法满足企业管理需要。在后续教育培训方面,不侧重于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国际内部审计新理念,不侧重于企业管理制度、内部生产流程、管理流程等实用知识和培训,主要关注会计核算、工程决算、审计业务规范等基本业务知识的培训。对内部审计人员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安排的培训时间短,应付差事。

4.内部审计的工作方式不能适应实现内部工作效能问题及解决途径

目前,内部审计开展的财务审计、工程决算审计、经济合同审计、专项审计、内部控制测试等具体审计活动,主要满足于在办公室看账本、看资料。

三、注重审计人员素质培养、加强队伍建设

组建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过得硬、适应形式发展要求的审计队伍,是实现内部审计的重要保证。一是注重政治素养。特别是领导班子的素质、作风和能力,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整个审计团队的精神风貌和工作水平。二是注重业务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使业务经营的全过程、各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监督,不留盲点。三是注重基本道德素养。内部审计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严于律已、洁身自好;要牢记岗位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敢于讲实话、说实情,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反映问题。

1.思路决定出路

做好审计工作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思路,好思路才能有好出路、好成果。我们要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高度上、哈局“高效、快速、和谐、发展”的层面上进行审计工作。坚持服务大局、促进发展。要始终把审计工作放在哈局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和把握,始终把服从、服务于全局工作作为首要任务,针对新设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进行财务审计,规范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针对多经企业发展参差不齐进行经济效益专项审计,直接促进企业增强经济效益意识、减少损失浪费;针对基层站段领导干部权责不清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提高单位第一管理者的管理意识,规范其管理行为。实践证明,只有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哈局发展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审计的职能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审计工作才能有为、有位。

2.思维决定行为

内部审计工作思路篇(7)

【中图分类号】 F23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10-0127-05

一、引言

内部审计体制是内部审计制度建构的重要内容,不同的体制会有不同的效率效果。内部审计体制涉及问题较多,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是一种重要的内部审计体制,我国不少单位也是这种情形①。那么,为什么会有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这种合署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从理论上搞清楚这些问题,是人们接受或拒绝合署体制的前提。

关于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的原因及利弊有一些工作性研究文献,但是,关于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的形成路径及效果,还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本文拟致力于此。随后的内容安排如下:首先是一个文献综述,梳理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的相关观点;其次,在厘清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概念及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关于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路径及效果的理论框架;然后,用这个理论框架来分析例证,以一定程度上验证这个理论框架的解释力;最后是结论和启示。

二、文献综述

关于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主要是一些工作性研究,学术性研究文献很少。研究主题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描述合署的状况,二是合署的原因,三是合署的效果。

关于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的状况,程新生、张宜[ 1 ]发现,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有11%是内部审计与财务合署。王玉兰、简燕玲[ 2 ]发现,沪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与监察、检查、法律合属办公现象较普遍。时现、毛勇[ 3 ]发现国有企业合署比例为13.64%。一些文献发现,内部审计与纪委监察合署是高校内部审计的主流体制[ 4-7 ]。施卓晨[ 8 ]对不同性质企业及金融机构的调查发现,合署比例为20.2%。

关于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的原因,尽管有不同的分析视角,但基本的共识是,内部审计和监察都是监督,二者合署,通过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能更好地发挥整体监督作用。信息互通是指各自都有不同的信息来源,二者互通,有利于各自监督作用之发挥;优势互补是指内部审计有查问题方面的优势,但处理处罚方面有劣势,而监察则在查问题方面有劣势,但在处理处罚方面有优势,二者合署,实现了优势互补[ 9-19 ]。

关于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的效果,多数文献认为,合署有助于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并能提升监督整体的效率效果[ 20-26 ]。也有文献认为,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既会产生正效应,也会产生负效应[ 27 ]。还有一些文献认为,内部审计与监察不宜合署。侯承春等[ 28 ]认为,从两个部门工作的性质、任务、职权和业务范围看,内部审计与监察合并也是不宜的。姜猛[ 11 ]认为,纪委、监察、审计合署不会产生“1+1+1>3”的递增效应,结果可能是问题查找不专业、处理结果不权威,内部审计停留在审核、检查功能,忽略增值功能。王炳燕、王超辉[ 29 ]认为,合署导致工作职责不明晰,造成被审计单位和人员可能把审计工作误认为是纪检监察工作,制约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王兵、刘力云[ 30 ]认为,合署有助于发挥审计在纪检监察中的作用,但这仅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一部分,保持内部审计独立性有助于内部审计专于业务,减少相关部门对内部审计的干预。

上述文献综述表明,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已经成为许多组织选择的内部审计体制,现有文献关于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的原因及效果研究结论,为进一步认知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提供了一定基础,但是,关于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的形成路径及效果,还是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本文拟致力于此。

三、理论框架

现实世界中,不少组织采取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的审计体制,针对这种审计体制现象,从审计主体理论来说,需要探究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会出现合署?第二,这种合署对内部审计会产生什么影响?关于合署的原因,有两种分析思路:一是分析影响合署的因素,找出与合署正相关及负相关的因素,这些研究需要相当规模的样本量及数据,这种思路实施起来较为困难;二是分析合署体制的形成路径,也许是形成路径导致了合署体制的出现,这种思路更具有可行性,本文选择这种思路。关于合署的效果,本文认为,需要具有权变观点,内部审计的不同定位下,效果可能不同;同时,还要从监察视角来考虑效果,进而考察内部审计与监察的整体效果。基于上述想法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一)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的概念及类型

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与监察机构合并为一个机构,在此合署机构内部,设置有专门负责内部审计和监察的亚层机构,也就是通常所谓的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许多单位的审计监察部、监察审计部等,都属于合署。两个机构合并之后,关键的问题是这个机构由谁来领导。这就使得合署出现两种类型:一是合署之后,内部审计与监察仍然分属不同的岗位或机构来领导,例如,内部审计由总经理领导,监察由纪委书记领导,合署机构要根据不同的事项报告不同的分管领导,这种合署对内部审计并无实质性影响,但是,合署机构的工作报告关系复杂了,现实生活中很少有这种类型的合署;二是合署之后,内部审计与监察由同一岗位或机构来领导,例如,由纪委书记来领导,这种合署就对内部审计有实质性影响,现实生活中的合署,主要是这种类型。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合署主要是影响内部审计的领导体制,进而影内部审计的效率效果。本文后续内容主要分析第二种类型的合署。

(二)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体制的形成路径

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作为一种审计现象,一定有其产生的原因。对这些原因的分析,一种思路是将合署体制作为依存变量,寻找其解释变量;另一种思路是寻找合署体制的产生路径,通过路径来解释合署出现的原因。本文采取第二种思路。

观察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其产生路径大致有三种,一是理性思考路径,二是理念路径,三是锚定路径。

理性思考路径指基于对内部审计和监察的深刻理解,根据本单位的权变因素,经过利弊权衡,选择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理性思考有三个核心内容:一是对内部审计和监察有深刻的理解,而不是只有片面的认识;二是根据本单位的相关权变因素,对本单位的内部审计和监察的一些重要事项作出了理性选择;三是在上述两个问题之后,对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的利弊得失进行权衡,当合署利大于弊时,就选择合署。

理念路径是指基于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来确定内部审计体制,就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来说,一些决策者认为,内部审计是监督,监察也是监督,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既有分工,也有高度相关,二者需要信息互通;另外,内部审计在查清问题方面具有专业优势,但在处理处罚方面有劣势,而监察则在处理处罚方面有权威,在查清问题方面有劣势,所以,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有利于信息互通、优势互补②。基于这种理念,一些单位就实行了内部审计与监察的合署。

理性思考路径和理念路径都要基于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二者有何区别呢?理性思考路径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是深刻的、全面的,并且根据本单位的权变因素对内部审计制度的一些重要事项已经作出了选择,在这些基础上,经过利弊权衡,发现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是利大于弊,就会选择合署。一般来说,理念路径是基于对内部审计的片面认识,并没有根据本单位的权变因素对内部审计制度作出针对性的选择,在多种情形下,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是迫于外界要求或某种压力。当然,由于二者都基于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在一些情形下,可能难以对二者作出区分,可以从合署的领导体制区分,凡是由主管监督工作的领导来分管这个合署机构的,说明决策者只是认识到内部审计的监督属性,这就很有可能属于理念路径,而不是理性思考路径。

锚定路径是指决策者对内部审计没有自己的认识,从而选择借鉴他人内部审计体制,通过借鉴,选择了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一般来说,这种情形下,决策者缺乏对内部审计的深刻认识,更缺乏基于本单位的权变因素而对内部审计制度重要事项的系统思考,而是模糊状态下为了避免错误决策的一种近似理性的决策方式[ 31 ]。采用锚定路径选择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有两个逻辑步骤:一是选择一个已经实行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的参照点或锚,选择参照点的原则可能是可比性,例如同地区、同行业、同性质、同规模等都可能是选择的基础;二是根据本单位的新信息,对这个参照体制进行调整,也就是根据本单位与内部审计体制相关的权变因素对参照的合署体制进行调整,调整后的体制就是本单位选择的体制。但是,由于决策者对内部审计体制缺乏清晰的认识,所以,难以识别本单位对内部审计体制有影响的权变因素,即使能找到一些,也难以确定这些因素对内部审计体制的影响。由于这个原因,决策者可能难以对参照体制进行调整,或者调整的幅度很小。这样一来,参照的合署体制就成为本单位选择的内部审计体制――合署体制了。

以上分析了内部审计合署体制形成的三种路径,正是这些不同的形成路径,导致内部审计合署体制在有些情形下产生好的效果,但在另外一些情形下,效果却不尽人意。

(三)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的效果

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的效果表现为内部审计效果和监察效果,这些效果的产生路径包括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如果这些路径存在,则内部计与监察合署会有积极效应,否则,就可能产生消极效应。正是这些效应,影响了内部审计和监察各自的效率效果(图2)。

内部审计与监察的工作有密切关系。信息互通是指内部审计与监察相互沟通一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沟通,能提高各自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没有合署,当然也可能有信息互通,但是,这种互通可能由于部门之间的障碍,使得渠道不畅,而合署之后,部门之间的障碍就不存在了。另外,在合署之后,一些人员可能同时参加审计和监察工作,这就做到了信息的自然互通。

优势互补是指内部审计和监察各有优势和劣势,合署之后,做到了互补,这能提升各自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有一种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在查问题方面有专业优势。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似是而非,专业优势是由工作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决定的,内部审计人员如果没有专业胜任能力,则内部审计部门也没有专业优势,监察部门完全可以配备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从而也具有专业优势。形成这种观点的主要原因是基于我国的现状,从现实来说,许多单位在配备监察人员时,并不注重专业胜任能力,从而使得监察队伍没有专业优势。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监察在对查出问题的处理处罚方面具有优势。笔者认为,这是将国家行政监察等同单位内部的监察,将我国的国家审计等同于内部审计,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就国家层面来说,我国的情形是国家行政监察可以直接处理处罚人,而国家审计并没有这种明文规定的权力。这不是法律禁止国家审计处理处罚个人,而是我国的国家审计立法者不要这种权力,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审计机关本身就是司法机关,具有司法裁决权,当然也能处理处罚责任人。就单位内部的监察和审计来说,单位内部的监察并不是国家行政监察,并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③,所以,也不是天然地具有处理处罚权,还是需要本单位通过一定的程序赋予监察机构这种权力。既然可以赋予内部监察机构这种权力,当然也可以赋予内部审计机构这种权力。所以,笔者认为,监察的这种优势、内部审计的这种劣势并不存在。但是,我国的国有单位,监察与纪检合署,而中国共产党党内制度则赋予了纪检机构处理处罚权,并且明文规定了设置纪委书记,从而使得与纪检合署后的监察也很方便对中国共产党党员进行处理处罚。

总体来说,在我国的特定背景下,由于监察人员的非专业性,使内部审计人员在查清楚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同时,由于监察与纪检合署,而纪检的处理处罚权及职级是有明文规定的,所以,纪检、监察、审计合署,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处罚力度。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在某些领域,能一定程度上实现优势互补。

资源整合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后,能统一协调两种工作,从而避免重复工作。不可否认,内部审计与监察都具有监督职能,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可能存在一些交叉,在各自独立的情形下,对于这些交叉领域可能形成重复监督,从而浪费资源。例如,对于管理层舞弊、员工舞弊,内部审计可以进行舞弊审计,监察部门可以进行舞弊调查,如果各自为政,可能造成重复,而合署之后,就可以避免这种重复。

那么,上述三种路径下是否会发挥作用呢?这与内部审计定位相关。一般来说,内部审计有三种定位:内部审计作为审核机构,内部审计作为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作为监视机制,不同定位下,其审计主题不同[ 32 ]。审计主题与监察的相关程度,决定了上述三种路径是否能发挥作用,内部审计不同定位下的审计主题及其与监察的关系如表1所示[ 33 ]。

表1显示,只有内部审计以经济行为作为审计主题时,内部审计才与监察存在交叉关系,这种情形下,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三种路径才会产生积极效应,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对于双方的效率效果都有提升作用。如果内部审计经济信息和制度为审计主题,这些审计主题并不是监察关注的内容,所以,这些主题就与监察无关,此时,炔可蠹朴爰嗖旌鲜穑对于内部审计来说,并不能从合署中提升其效率和效果;但是,很有可能协助监察对经济行为进行检查,对于监察来说,其效率效果可能有提升。对于内部审计来说,一方面,不能通过合署来发挥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作用;另一方面,内部审计资源还可能会被用于检查经济行为,从而减少了内部审计能用于经济信息审计和制度审计的资源,对这两种主题的审计来说,有消极效应[ 29-30 ]。

更有一种可能,就是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后,其审计主题就集中在经济行为上,基本放弃经济信息和制度这两类审计主题,如果本单位需要的恰恰是制度主题或经济信息主题的审计,则内部审计制度从审计内容上就发生了根本性错误,并且,这种选择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原因是由于我国的监察与纪检合署,而分管纪检的一般是纪委书记,这个岗位有明文的职级规定,所以,合署之后,通常都由纪委书记来领导。既然如此,纪委书记很有可能强调经济行为监督,而不是经济信息或制度监督,所以,真正影响审计资源被用于监察的不是合署,而是合署机构的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总体来说,当内部审计主题是经济行为时,审计与监察合署对双方都具有积极效应;当内部审计主题是经济信息或制度时,审计与监察合署,对监察有积极效应,对内部审计主要是消极效应。

关于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效果,有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是合署是否会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一些文献认为,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笔者认为,这可能是源于对独立性的理解不同。一种观点认为,独立性就是审计机构作为一个独立机构,不与其他单位合署。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可能有些偏颇。审计独立性主要是指审计人、审计委托人和审计客体之间的关系,如果审计人能独立于审计委托人和审计客体,称为超然独立;如果能独立于审计客体,则称为独立。对于内部审计部门来说,难以独立于委托人,其独立性主要是指独立于审计客体,根据这个观点,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并不会影响内部审计与审计客体的关系,所以,并不影响独立性。相反,如果只强调内部审计机构单独设立,而不考虑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关系,则反而有可能是设立了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但是,由审计客体来领导内部审计部门,这就从根本上失去了独立性。

四、例证分析

本文在厘清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概念及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关于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路径及效果的理论框架,下面用这个理论框架来分析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以一定程度上验证这个理论框架的解释力。

一些针对高校内部审计的调查发现,纪委监察审计合署在我国的高校较为盛行。阎银泉[ 4 ]发现,纪委监察审计合署办公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重要模式;张帆[ 5 ]发现,纪委书记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是我国高校的主流模式之一;吴国萍、朱君[ 7 ]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处于纪委书记的领导之下。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均未对高校内部审计领导体制作出明文规定,所以,出现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处于纪委书记的领导之下,这种状况的可能原因是源于高校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内部审计就是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行为合规性监督。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我国高校是政府审计的法定审计范围,而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对高校的审计,主要强调对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政府审计经常使用的词是“审计监督”,所以,高校领导透过政府审计所理解的审计本质,就是审计的监督功能。在这种认识下,监察、纪委就已成为审计的同类项,纪委、监察是有明文规定的领导岗位,而内部审计并没有这种明文规定,既然是同类项,由领导纪委、监察的岗位来领导内部审计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不少高校还出现了内部审计与上述这些部门合署办公。

总体来说,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领导体制主要是基于高校领导透过政府审计形成的内部审计本质认识,这种领导体制的形成路径是本文理论框架中的理念路径――本文的理论框架对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具有解释力。

五、结论与启示

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是一种重要的内部审计体制,本文在厘清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概念及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关于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路径及效果的理论框架,然后,用这个理论框架来分析例证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合署体制。

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与监察机构合并为一个机构。合署体制路径大致有三种,一是理性思考路径,二是理念路径,三是锚定路径。理性思考路径指基于对内部审计和监察的深刻理解,根据本单位的权变因素,经过利弊权衡,选择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理念路径是指基于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来确定内部审计体制。锚定路径是指决策者对内部审计没有自己的认识,从而选择借鉴他人内部审计体制,通过借鉴,选择了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

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的效果表现为内部审计效果和监察效果,这些效果的产生路径包括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如果这些路径存在,则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会有积极效应,否则,就可能产生消极效应。当内部审计以经济行为作为审计主题时,内部审计才与监察存在交叉关系,合署体制对于双方的效果都有提升作用;当内部审计以经济信息和制度为审计主题时,合署体制并不能提升内部审计的效果,但能提升监察的效果。纪委监察审计合署在我国的高校较为盛行,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高校领导透过政府审计形成的内部审计本质认识,在这种审计本质认识下,强调内部审计对经济行为合规性的监督,这种领导体制的形成路径是本文理论框架中的理念路径。

本文的研究结论启示我们,对于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要有权变观点,对于其效率效果不能一概而论,而要根据内部审计本质定位来分析。更为重要的是,真正影响合署体制效率效果的合署机构的领导体制,或者说是合署机构的领导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内部审计资源配置,如果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内部审计,不只是强调内部审计对经济行为合规性的监督,还能认识到内部审计的增值型功能,则合署至少不会主要是消极效应。

【参考文献】

[1] 程新生,张宜.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5(1):70-74.

[2] 王玉m,简燕玲.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履行职责情况研究[J].审计研究,2012(1):110-112.

[3] 时现,毛勇. 08’中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报告[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4] 阎银泉.对创新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9):35-38.

[5] 张帆.高校内部审计供求的体制性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审计月刊,2007(8):32-33.

[6] 赵群.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存在的问题之我见[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2(9):44-47.

[7] 吴国萍,朱君.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与客观性实证分析:基于吉林省高校的调查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4(5):18-23.

[8] 施卓晨.关于企业内部审计应用效果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05(6):50-53.

[9] 李超越,陈志学.从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入手强化纪检监察工作力度[J].质量天地,2003(10):22.

[10] 程元郎.高校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工作协调配合初探[J].莆田学院学报,2006(8):1-4.

[11] 姜猛.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其完善建议[J].财会通讯,2010(3):100-101.

[12] 王坚.内部审计预防高校职务犯罪有关问题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10(10):59-61.

[13] 林彬.非公企业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融合的路径设计[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6-9.

[14] 叶爱民.企业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工作联动的尝试[J].东方企业文化,2014(8):248.

[15] 何伯敏,张代明.如何发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效果[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7):181-182.

[16] 陈春梅.关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结合的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9):250-251.

[17] 文碧琪.国企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的有机结合[J].现代国企研究,2015(2):207.

[18] 陶平.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作用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5(12):7-8.

[19] 范钦.协同监督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研究[J].商业会计,2015(8):18-20.

[20] 赵春霞.国企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有机结合的思考[J].新长征,2006(18):35.

[21] 段周生.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间关系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7(23):128-129.

[22] 邹遥.浅谈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效能及关系[J].财会通讯,2010(12):95-96.

[23] 缪飞翔.国有单位发挥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联动作用的思考[J].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2012(2):50-51.

[24] 陈翠兰,谢小春.论高校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工作的相互关系[J].企业家天地,2012(9):58-59.

[25] 黄锋德.加强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2014(12):66-68.

[26] 梁秀华.浅析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职能融合[J].管理观察,2014(12):33-34.

[27] 冯赜.论高校内部审计与监察工作的关系[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35-36.

[28] 侯承春,王金萍,李丽玲.农行内部审计、监察机构不宜合并[J].农金纵横,1993(3):30-32.

[29] 王炳燕,王超辉.广州市属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初探[J].教育评论,2012(5):120-122.

[30] 王兵,刘力云.中国内部审计需求调查与发展方略[J].会计研究,2015(2):73-78.

内部审计工作思路篇(8)

随着铁路发展方式的转变,为确立铁路运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铁路系统一方面列车提速、增量;另一方面压缩成本、降低费用,同时铁路货运组织的改革也在加快步伐,这些深刻的变革,使铁路内部审计人员如何适应铁路行业经营方式的转变,规范经营管理工作,发挥审计人员监督的职能,促进企业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在新形式铁路内部审计工作面临新的课题。

一、开展铁路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铁路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如何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提升铁路运输能力、技术装备水平,还要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对防范风险、保障资金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是必要和有效的形式。审计人员从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资金资产管理、收入管理、成本管理、债权债务清理等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检查和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揭示,提出可行性审计建议,督促企业规范化管理,堵塞漏洞。

建立“财务收支审计”、“经营业绩资产安全审计”和“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等其他审计项目相结合的制度。审计机构在年初制定全年审计计划时,可以把不同类型的审计结合起来,进行“捆绑式”审计, 可以节省审计资源,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审计效率。

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服务作用。结合铁路改革运输经营的变化,要本着服务生产、满足一线的要求,铁路审计机构可对路局领导关注问题、沿线职工关注的问题, 企业经营中的瓶颈问题,结合其他项目开展的计工作同时,通过专项调查的方式一并进行调查了解,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使企业的管理决策层能够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当前,铁路内部审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

由于铁路行业是一个综合型企业,涉及到多个行业领域,经营模式和业务细节也千差万别, 现铁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评价机制还不健全,审计质量评价系统也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

(二)审前准备工作不充分

审前调查是审计部门在实施审计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由于每年都对运输站段和非运输企业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在思想上就对审前调查工作不认真,对被审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全面、不细致,审计重点抓不住,制度的审计方案流于形式,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

(三)对审计认识不足产生的影响

目前,仍有一些人对审计工作不理解,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由此在审计过程中,借故不配合,不能及时地提供资料或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使审计人员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被审单位经济业务的全貌,影响了审计工作进度和审计质量。

(四)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产生的影响

审计人员多数是从财务队伍中转行过来的,存在缺乏审计基础理论及审计实务经验;对铁路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知识了解的不很全面等问题。由于受综合业务素质局限性的影响,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更多地侧重于财务方面纠错防弊的工作,缺乏对经营管理工作方面的总结分析。审计人员业务视野的狭窄,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

(五)审计人员审计思维、审计方法的单一

懂生产、懂技术流程的审计人员较少,审计技术方法单一,主要是在检查财务收支的基础上开展的,仍停留在依次审查会计资料、核对账簿与报表、审查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是否正确的基础程序上,阻碍着审计监督职能发挥效应,从而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素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一)正确处理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审计的最终目的是要维护企业资产安全,提高企业经营质量和增收创效。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就是对内部审计的准确定位和工作要求。铁路企业内部审计也要努力达到这个工作要求,首先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内部审计不是单纯的检查与被检查关系,审计的过程也是服务的过程,因此,内部审计工作不但要监督也要重视服务;只有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辨证统一关系,与被审计单位虽工作岗位职责有所不同,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利益是相互关连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作用,最终实现铁路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的目标。

(二)确定审计重点

审计重点要从路局整体出发,紧紧围绕铁路总公司和路局的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来确定重点审计内容。面对铁路行业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铁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该开拓思路,创新方法,深入运输站段生产管理环节,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促进被审计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以更好的适应铁路运输企业深化改革和跨越式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三)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

审计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技能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要熟悉铁路运输经营的各个环节,所以,审计部门必须要采取多种途径来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是要从理论上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除了积极参加中国内审计协会、铁路总公司开办的培训班学习外,本部门也要有计划的组织业务学习。这类学习针对性要强,要着眼于提高审计人员现场审计工作能力,特别是部分同志被抽调参加到铁路总公司审计组的,在对其他路局实施经营业绩考核审计、建设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等工作后,应将其他局好的审计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宣讲,供全体审计人员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工作水平。二是要激励审计人员提高学历和取得更高的专业资格,对取得高学历和通过专业资格考试的审计人员应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审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审计人员到生产一线单位学习,提升审计人员的生产知识,了解新的管理方式实施动态、新工艺技术的运用情况,提升审计人员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四)要结合铁路行业发展的特性,不断改进审计工作方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一是熟练运用总公司开发的铁路审计软件,按审计程序查账,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二是充分利用以往审计的成果,调阅以前年度审计档案,了解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审计发现的问题,分析发现问题存在的可能性和识别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三是通过抽查单位会议纪要、各类合同的签订和履约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加大审计检查力度。核实实物资产是否真实完整、维修工程项目是否存在虚列成本等,找准切入点,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是性、合法性、效益性,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四是采用问题答卷,访谈等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作业流程,结合相关资料,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五)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审计监督行为

针对铁路发展经营的新形势、新变化,内部审计机构要树立不停顿改进的理念,加强审计工作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内部审计相关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修订和完善,建立健全符合内部审计的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部门职责权限和每一名审计工作人员的责任,完善审计监督体系,为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六)要在观念认识和工作思路上进行创新

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查找问题,发现违规、违纪问题和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找出问题的根源,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防患于未然,对经营风险和重大问题的规避和预防,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

总之,审计质量对于审计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审计人员只有提高法治意识,严格按照《审计法》、《铁路审计工作规定》及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的相关规定等规范审计工作,审计业务质量水平才能得以逐步提升,才能获得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认可,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内部审计工作思路篇(9)

市审计局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市委常委扩大会暨经济形势分析会议精神时,深刻的认识到:审计机关作为经济运行的“卫士”,政府的组成部门,职责所系,责无旁贷,理应在我市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好审计监督和为宏观决策服务的职能作用,真正地把思想统一到服务经济发展的战略中来,把精力集中到实现新阶段新发展这一目标上来,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精神认真搞好审计工作,在工作理念、作风、方法和效率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一是深入开展“抢抓振兴机遇,推动率先崛起大学讨论”、“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等系列主题活动,在机关掀起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热潮,认真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切实增强审计服务赣南振兴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解放思想,着眼大局,加强队伍作风建设,查找并整顿与我市经济发展战略不相适应的思想、作风等,整治庸懒散。三是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我局始终坚持长远谋事,以正确的思路引领审计事业发展。在审计业务上,摸家底、抓关键,逐步深化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抓重点、追主线,逐步探索经济责任审计新格局,强培训、敢创新,逐步普及计算机辅助审计,加力度、促规范,逐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力度,重服务、健机制,逐步强化各项审计调查成果转化。

二、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内部审计工作思路篇(10)

内部审计工作是加强内部管理,强化监督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要求。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促进我局党风廉政建设,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手段和举措。通过及时、有效的审计,加强监督和制约,发挥内审“监督和控制”职能,完善管理,保障资金合理、规范使用,进一步维护财经法纪,防止损失浪费。

二、抓好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审计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交通大发展、大建设、大投入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新的形势下,也对交通运输审计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抓好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审计,重点关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情况和建设资金筹措使用情况。市局将配合省厅、市审计局按照其授权或要求做好交通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2012年完成S101合相路K256+715-K269+500段水毁修复和S203淮六路K29+000-K33+650段大修工程的审计工作。按照《省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资金审计监督的意见》的规定,组织对2011年实施的危桥改造项目,濉溪县境内的雁鸣桥、C106一桥、曹桥等中桥进行审计。同时,要逐步扩大对在建和续建项目的跟踪审计,及时提出审计建议,促进整改落实。局属单位投资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项目由市局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审计。

三、做好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一)2012年配合市委组织部、市审计局做好胡亮、赵德志二同志的离任审计;配合市国资委做好杨青同志的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

(二)依照干部管理权限,每年度对局属二级机构市交通执法局、市运管处、市公路局(市县乡处)、市交通质监站、市汽运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三)积极利用和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为弥补审计力量不足,按照“被审计单位付费”的原则,委托中介机构开展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四、开展预算执行及专项资金审计

积极适应预算制度改革、规范资金管理、提高使用绩效为目标,重点关注预算执行、资金使用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加大对所属预算单位财经纪律、损失浪费和财务风险等问题的监督。按照省厅部署,组织做好2011年农村客运停靠站维护资金使用情况及公交、农村客运、出租车燃油价格补贴资金审计调查的迎检工作;做好皖交财【2011】390号文件和皖交财【2011】392号文件关于油补资金和源头治超经费审计调查通报的处理意见及建议,跟踪督促整改的落实工作;2010、2011年度干线公路养护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的迎检工作。

五、加强内审指导工作

内部审计工作思路篇(11)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4-0171-02

一、引言

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的新态势,全国公路网的建设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为了更加积极地应对公路发展的新情况、新发展,公路系统不断地拓宽了筹资渠道,但是随之而来的内部审计变得越发重要。在二零零五年元月一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出台了《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对内部审计工作做出了进一步的规范,并且指出了内部审计工作对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性。特别是公路系统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都逐步向市场化靠拢的今天,对公路系统采取“招标制”、“项目法人制”、“监理制”、和“合同制”的“四制”管理方式,公路系统内审工作的重要性就显得更加明显。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内部审计工作在一些公路系统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而其原因是多样性的。因此,怎样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趋势下,提升公路系统管理上的水平,实现公路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这就需要公路系统在内审工作中下功夫,寻找破解问题的关键、原因,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来解决公路系统内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二、公路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

(一)什么是公路系统

依照2004年8月国家相关部门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的规定,“公路”指的是连结城市与城市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以及城市、乡村与工矿基地之间的依照我国技术要求所修建的,被我国公路主管机关认证的道路。在我国主要指的是供汽车行使而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道路称之为公路。因此,“公路系统”指的就是所有的连结城市与城市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以及城市、乡村与工矿基地之间的依照我国技术要求所修建的,被我国公路主管机关认证的道路总和。

(二)什么是公路系统内审

“内审”也叫“内部审计(Internal Audit)”,指的是“对组织里各种类型的业务与控制进行独立的评价,以确定其是否遵循公认的程序与方针,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与相关规定,确定其是否对资源进行了有效、经济地使用,确定其是否符合组织规定的预定目标。”因此,以此类推,“公路系统内审”就是公路系统确定一套客观独立的鉴别系统与服务系统,通过一整套的系统来规范评价标准、促进公路系统防范管理风险、调节与控制可能诱发的危机,帮助公路系统实现预定目标,增加公路系统最大效益的方法。

(三)公路系统内审工作现存问题

1.独立性比较差。因为公路系统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比较差,根本不能把公路系统的全部经济环境与所掌握的公路信息融入到公路系统内审工作的调控系统当中,严重影响公路系统内部审计的监管职能,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公路系统内审工作的机构独立性不强。我们发现,在公路的内部系统里,虽然我们的公路内审部门是全部独立出来了,但是公路内审工作的各个环节的开展还是与其他各部门有一定联系,不能够在整个公路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中完全独立脱离,总要和公路系统内的人员打交道或者交流等,这就使得在实际当中,难免不要和一些人打交道,由于领导关系、人员情感联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内审工作对整个公路系统活动与公路系统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评价。

(2)公路系统内审工作对经费的依赖性强。由于内审工作机构的运营也需要经费,所以也导致了公路系统内审工作的财务和进行审计工作的经费必须归到负责生产经营管理的部门进行财务报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内审工作的展开,因为牵涉到各方利益,或者如果涉及到审查财务一方,那么狠容易被断绝内审工作的经费,使得内审工作进行不下去。这也充分说明了公路系统内审工作所需要的经费对系统提供者的依赖性。

(3)公路系统内审工作人员极其思想不够独立。公路系统内审人员在贯彻落实内部审计工作时,应当实事求是,依照国家法律、公路系统内的各项规章制度作为行动的准则,在执行过程中作出公证、合理的审计,并且不受任何系统和个人干扰。但是,我们发现,现在公路系统内的内审机构很大程度上均受到系统内的领导,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系统领导的意志与思想的影响,这就使得公路系统内审工作存在了不足的一面。

2.公路系统内审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审计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公路系统领导在配置高素质、专业化的审计人员不够。我国的公路系统目前大都存在内审人员知识储备不丰富,经验的匮乏,审计的手段落后,审计的方式过时,审计的内容过窄等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公路系统内审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有时侯,由于素质不高,不能够即使地发现收支里存在的问题,等到时候才发现,这样就使得公路系统经济蒙受了不必要的损失。而内部审计中的方法、技巧是造成损失的主要因素。

3.公路系统内审面较窄。因为内审工作往往更多的是强调内部的监管,忽视了内审的服务功能,导致很多内部审计机构在进行公路系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时,对公路系统的经营效益的审计以及经济责任的审计存在盲点,不能够正确地处理市场、效益、服务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实,我们认为,公路系统内审工作人员的职责应当有“审核”、“评价企业财务”、“建立合理有效的控制机制”、“查明公路系统的发展计划”、“监督公路系统计划的执行”、“稽核公路系统经营状况”、“核算公路系统内部管理数据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评估公路系统经营的绩效”、“为公路系统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等

4.公路系统内审工作的手段不够先进。任何工作的展开都离不开人,所以,当前在公路系统的各个单位、部门还有一些内审工作需要人工核算,再加上需将财务核算与现代化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融合在一起需要一定时间的建设以及完善,这就导致了公路系统内审效率在一定程度有点缓慢,不能满足日益加多的财务核算的需要。而且,即使有些公路系统提供了部分计算机,可是有关计算机方面的审计程序还未开发出来,这也从一个侧面限制了内审工作的效率。此外,公路各个系统的内审信息管理并没有实现互联网化的管理,这就导致了各个系统与各个系统之前的存在隔阂,严重影响了公路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

三、针对公路系统内审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质量

加强公路系统内审工作人员的从业资格审查,确保从事者具备必须的审计知识。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政治业务学习,例如,加强内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使他们能够恪守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开展审计业务学习,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内审工作培训,以及开展讲习班、技能比赛会、交流会、例会等加强交流与学习。尤其,在专业内审技能培训的时候要抓好“技术方法”、“计算机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审计案例”和“涉外经济业务审计”的学习。

(二)拓宽内审范围,大小一手抓

在开展公路系统内审工作时,适时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包括对“资金投向”、“技术改造”、“施工决策”、“施工组织”、“经营管理”方面的审计监督,善于抓住内审中的主要矛盾,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源头上遏制,以便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加强对“资产负债及损益审计”,重点在于公路系统资产完整性与增值状况的审查。再次,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健全公路系统的运营体制,成分调动领导干部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保证公路系统工作的顺利展开。最后,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其包括对“评审会计控制”、“管理控制”、“资本金保全控制”、“质量控制”的评审,查出经营管理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确定审计重点,从而促进单位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三)可以尝试创立复合型审计机制

社会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我们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破除旧思想,寻求问题谋略发展,可以进行大胆尝试,尝试创立复合型审计机制,不因领导或者上级、或者财务的经费而受到其他部门的限制,这样才能保证内审工作的展开。接着,内审结果只向上级内审部门负责。最后,其他部门权利和义务对内审机构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1] 赵晓合.浅谈当前公路内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交通科技,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