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医院调研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04-07 16:10:37

医院调研报告

医院调研报告篇(1)

1、适应模式转变,强化教育引导,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工作也由以医疗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这一转变,对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医院的文化建设也要以此为中心,必须把以人为本,全方位提高职工素质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着力培育精神文化。采取加大舆论宣传,积极引导职工认清形势,增强服务意识。开展“争做新时期白求恩”、“病人在我心中”、“向吴登云同志学习”等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评比活动,着力培养职工的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爱院如家的主人翁精神。关心体贴职工生活是医院一贯坚持的做法,凡因病住院和家庭生活困难职工,院领导和工会等均及时慰问。近几年在医院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每年均投入一定的经费组织全院职工外出春游。适时开展职工歌咏联欢、球类比赛等有益活动,陶冶了职工情操,增强了凝聚力,激发了职工爱岗敬业热情。

2、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就医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立院之本。

近几年,医院通过连续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不断完善各项医疗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不断强化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制订并落实《医疗、护理质量综合管理方案》,细化量化医疗护理质量考核内容,按月进行督查,将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年终评优等挂钩,促进医疗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医院每年均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环境。如对病房进行装修,添置空调、微波炉、有线电视、太阳能热水器等,绿化美化医院环境,为病人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疗养环境。在服务上简化流程,门诊配有导医并采取弹性调节措施,尽力避免门诊病人“三长一短”的现象发生。全院上下坚持挂牌上岗,文明服务,杜绝服务忌语,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疗投诉和纠纷逐年递减,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医院调研报告篇(2)

调研地点:湖南大学医院

调研人员: 医院科学发展观学习领导小组

调研对象:共产党员,民主党派人员,无党派群众

调研目的:结合我院实际,切实找准并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医院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明确科学发展的方向

调研课题:

(一)影响和制约我院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怎样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怎样建立健全流行病预警预测和公共卫生管理机制;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解决与师生员工利益息息相关的突出问题;

(五)如何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建立医德医风教育长效机制;

(六)怎样加强特殊行业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调研形式:

1、召开座谈会,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查找突出问题

2、发放问卷调查

3、走访群众,个别交谈

调研结果分析:

一、学习认识

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成员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以及组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调研,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学会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实际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们应该看到,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各要素,是统一的整体,任何要素都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对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显得非常必要。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可持续发展,在任何领域,任何时间都是适用的,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

二、调研课题

调研课题一:影响和制约我院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问题1:人才短缺

问题2:人才培养

问题分析:医疗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高风险职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很高,如本科培养一般为5年,少数为6-8年制。在调研和座谈中,许多同志谈到,医院要发展硬件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视软件,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医学知识更新也加快了节奏,许多观点和知识都在更新,而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这就迫使我们需要加快知识更新。近几年来医院虽然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如院方组织副高以上人员讲课,请专家来院会诊或讲座,短期专业培训或鼓励参加全科医生培训等,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缺乏系统培训,不能引进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来院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随着配偶调入安置进来的,这样的人员一是专业不对口,二是因陪读或其他原因脱离临床时间太长或者专业太专不适合基层工作,如学中医的改行从事西医,从事心血管内科的看不了其他疾病等,再加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不断规范医疗执业,不允许跨专业执业行医,而学校人事部门从严控制单位编制,而忽略了医疗专业的工作特点,使得高校医院的医疗工作安排调度遇到困境。

问题3:经费短缺

问题分析:学校每年所拨医疗专项经费470万,担负着3万多学生的公费医疗、离休干部、职工住院及工伤报销等,其中离休干部一年所支付的费用就达390万左右,年支出约700余万元,不足部分全部由医院自筹补贴.设备购置、更新和维修学校未列入预算计划,也无专项经费,完全靠医院自筹解决,导致医疗设备陈旧,不能及时更新和升级换代,因此,医院无法完全满足临床医疗和病人的需求。不仅限制了医院诊疗水平整体提升,也阻碍了医院的发展。

整改措施:

1、为了满足师生员工就医的基本需求,希望学校能在编制内从县级以上医院引进相应的急需专业技术人员若干名;通过自然减员、人才引进、培训学习来优化我院的专业技术队伍。

2、医院有计划、有目的的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短期专业培训;继续组织职工业务学习,改善授课条件,提高授课效果;加强专科医生的培养,培养出一批小专科大综合、适应能力较强的全科医师。

3、在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同时,希望学校增加医疗经费的投入,以满足师生员工基本医疗需求。

4、新进技术人员在没有到位之前,医院仍采取优化组合、内部调整、加班加点来保证工作正常运转,保障一方平安。

调研课题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怎样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两校合并以来,医院始终坚持五个一(一块牌子、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个财务、一套制度职责)的管理原则,但北院同志仍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在调研中意见比较集中的有以下两点:

1、资源不能共享

2、劳务分配不统一

问题分析2:劳务分配有方案,包括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在两校合并后进行了统一修订,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南北两院由于历史原因和各自的具体情况略有差异。该方案使用了6年,职工也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2007年底进行了修订,在2007年度职代会上没有通过,现正在委托部门工会进行修订。

整改措施:

2、劳务分配方案正在统一修订中。

调研课题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怎样建立健全流行病预警预测和公共卫生管理机制;

目前,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不可忽视的心理卫生和精神卫生等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正常生活,成为损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传染病也一直是高校公共卫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如结核病、乙型肝炎等一些常见的传染病,近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通过科学的分析,必须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因为高校是一个人口居住密度较高的社区,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是不可忽视的一大隐患,一旦失控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加强医疗预防保健科室的建设,引进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队伍,学校增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项经费等显得尤为重要。

整改措施:

1、加强传染病预防的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利用宣传栏、专题讲座、局域网等宣传工具或形式开展社区卫生宣传,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不断提高师生员工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应急能力。

2、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熟练掌握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诊疗技术及预防措施和应急办法。

3、健全应急预案和公共卫生管理及疫情报告制度,完善机构设置、明确责任人及各类应急机构、人员职责,并认真组织落实,定期检查督促。

4、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颁发的4件公共卫生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建议学校每年应单列专项公共卫生和传染病监控应急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传染病宣传、监控和应急事件的处理。

根据国务院办颁发的4件公共卫生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医院已经成立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和抢救小组,制定了公共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相应制度、职责正在建立和完善中。

调研课题四: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与师生员工利益息息相关的突出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改善医院就医环境和住院条件,为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患者服务

2、口腔科不符合院感管理要求,工作环境太差

3、解决职工活动场地和午休用房

4、制定合理的劳务分配方案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都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和职工的切身利益,有些问题在职代会上多次提出,因用房紧张或经费困难,都没有及时加以解决,通过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院活动领导小组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论证,并设法调整工作用房和积极筹措资金逐步加以解决。

整改措施:

1、医院千方百计自筹资金10余万元,为南北两院诊室、病房及相关工作场所新安装空调40余台,使医院的就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缓解病人住院床位紧张,近期对综合病房医生办公室进行了调整,新增病房一间。

2、根据CDC要求并结合医院实际,对南北两院口腔科全面进行提质改造,现诊室已交付使用,其他部分预计四月底以前全部完工, 改造后的口腔科不仅符合院感管理要求,而且也将成为医院的窗口诊室和新的亮点。

3、解决职工活动场地和午休用房。院工会2001年创建先进职工之家建了多个活动场地,如羽毛球场、室、乒乓球室等,因无专人负责管理,因此利用较低。近期院工会拟制定相关制度,确保活动场所的开放和有效利用。

午休用房医院于去年医疗用房维修以后,合理调配,为南北两院住院外的职工各安排午休用房2-3间,解决了部分职工的午休问题。

4、医院用于劳务分配经费虽数量很少,但涉及到职工个人利益,也影响工作积极性的调动。2007年制定了一个方案,由于职代会没有通过,也没有再作修订。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后,领导小组已作了专题研究,已委托院工会尽快制定或修订出劳务分配方案,提交职工代表讨论实施。

调研课题五:如何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建立医德医风教育长效机制

存在问题:在调研中许多职工提出,要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在我们的职工中确实有少数同志存在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较差、服务不到位等现象,也包括个别共产党员,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坚持长期不懈的素质教育和社会的共同监督。

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重点是抓好五个方面的教育: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教育。按照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推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营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要紧密结合卫生系统实际,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要求,分析问题,寻找差距,积极促进发展的各项举措,推动我校卫生事业向前发展。

二是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服务宗旨教育。采取专题讲座、外出参观、个别谈心、家庭走访多种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和五心(爱心、细心、耐心、同情心和责任心)的教育;进一步明确医疗卫生单位的服务宗旨和价值取向,把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作为医疗卫生单位永恒的追求,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和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白求恩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提高全体员工的社会主义道德水准和文化素质,自觉养成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习惯,不断增强医务人员廉洁行医意识和抵制不正之风侵袭的能力。

三是加强患者权利、医生责任与义务的教育。教育医务人员正确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增强责任义务感,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功利观、义务观;同情病人、关心病人、服务病人,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知情权和隐私权,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四是加强诚信服务的教育。要结合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信用意识,努力营造信守承诺、诚信为本的氛围,积极培养和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推动诚信服务不断深化。

五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教育职工树立人文关怀意识,建立关心人、尊重人的服务理念,一切从服务对象的合理需求来考虑问题,加强与服务对象的交流与沟通,切实履行对病人的告知义务,努力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为服务对象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医患共同配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基本方法:一是强化职业道德典型事迹和理论学习,增强服务意识;二是通过医德医风讲评和专题辅导报告讲座,提高责任意识;三是加强社会监督力度,通过社会舆论改善服务态度;四是及时处理好患者投诉,协调好医患之间的矛盾,给患者一个满意的答复。

总之,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是院医疗卫生工作的一项长期的、永恒的主题,无论高校后勤系统管理机制如何变革,我们服务育人的宗旨始终不变,我们将在今后的各项服务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提高。

调研课题六:怎样加强特殊行业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存在问题:在调研中,群众反映个别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够好,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群众。根据分析,在医院34名党员中确实有个别党员存在办事不认真,无一定计划,无一定方向,敷衍了事 ,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工作不够积极,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好,甚至还带有消极情绪。

原因分析:一是正面教育不够,党员意识淡薄。自党员先进性教育之后,党支部每年都举行一次集体入党宣誓,目的就是增强党员意识,但还是有个别党员把自己和一般同志混为一谈,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二是责任意识不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如果缺少荣誉感和责任感,就不可能在工作中做到积极、主动,就不可能事事处处以自己的模范作用带动和影响周围的群众,也不可能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三是党的信念不够坚定。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不会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以及很强的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也不会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的分配不公和不良风气等因素的影响,对信念产生动摇,甚至对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产生怀疑,虽是个别人,但影响力比较大。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是党的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条件,党员的状况如何,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样,直接关系到党风与院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形象,因此,加强基础党的建设和党员教育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的政治保证。

整改措施:

一是加强学习: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增强素质、提高本领、适应社会的最基本手段。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经常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一种使命和境界来对待,持之以恒地抓好学习。学习是为了增长知识、掌握工作方法、把握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坚持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以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使命、目标任务凝聚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动员能力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建设融入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问题。基层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人民群众置于党建工作的中心位置,通过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医院调研报告篇(3)

调研地点:湖南大学医院

调研人员: 医院科学发展观学习领导小组

调研对象:共产党员,派人员,无党派群众

调研目的:结合我院实际,切实找准并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医院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明确科学发展的方向

调研课题:

(一)影响和制约我院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怎样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怎样建立健全流行病预警预测和公共卫生管理机制;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解决与师生员工利益息息相关的突出问题;

(五)如何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建立医德医风教育长效机制;

(六)怎样加强特殊行业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调研形式:

1、召开座谈会,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查找突出问题

2、发放问卷调查

3、走访群众,个别交谈

调研结果分析:

一、学习认识

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成员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以及组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调研,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学会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实际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们应该看到,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各要素,是统一的整体,任何要素都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对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显得非常必要。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可持续发展,在任何领域,任何时间都是适用的,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

二、调研课题

调研课题一:影响和制约我院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问题1:人才短缺

问题2:人才培养

问题分析:医疗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高风险职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很高,如本科培养一般为5年,少数为6-8年制。在调研和座谈中,许多同志谈到,医院要发展硬件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视软件,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医学知识更新也加快了节奏,许多观点和知识都在更新,而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这就迫使我们需要加快知识更新。近几年来医院虽然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如院方组织副高以上人员讲课,请专家来院会诊或讲座,短期专业培训或鼓励参加全科医生培训等,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缺乏系统培训,不能引进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来院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随着配偶调入安置进来的,这样的人员一是专业不对口,二是因陪读或其他原因脱离临床时间太长或者专业太专不适合基层工作,如学中医的改行从事西医,从事心血管内科的看不了其他疾病等,再加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不断规范医疗执业,不允许跨专业执业行医,而学校人事部门从严控制单位编制,而忽略了医疗专业的工作特点,使得高校医院的医疗工作安排调度遇到困境。

问题3:经费短缺

问题分析:学校每年所拨医疗专项经费470万,担负着3万多学生的公费医疗、离休干部、职工住院及工伤报销等,其中离休干部一年所支付的费用就达390万左右,年支出约700余万元,不足部分全部由医院自筹补贴.设备购置、更新和维修学校未列入预算计划,也无专项经费,完全靠医院自筹解决,导致医疗设备陈旧,不能及时更新和升级换代,因此,医院无法完全满足临床医疗和病人的需求。不仅限制了医院诊疗水平整体提升,也阻碍了医院的发展。

整改措施:

1、为了满足师生员工就医的基本需求,希望学校能在编制内从县级以上医院引进相应的急需专业技术人员若干名;通过自然减员、人才引进、培训学习来优化我院的专业技术队伍。

2、医院有计划、有目的的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短期专业培训;继续组织职工业务学习,改善授课条件,提高授课效果;加强专科医生的培养,培养出一批小专科大综合、适应能力较强的全科医师。

3、在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同时,希望学校增加医疗经费的投入,以满足师生员工基本医疗需求。

4、新进技术人员在没有到位之前,医院仍采取优化组合、内部调整、加班加点来保证工作正常运转,保障一方平安。

调研课题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怎样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两校合并以来,医院始终坚持五个一(一块牌子、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个财务、一套制度职责)的管理原则,但北院同志仍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在调研中意见比较集中的有以下两点:

1、资源不能共享

2、劳务分配不统一

问题分析2:劳务分配有方案,包括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在两校合并后进行了统一修订,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南北两院由于历史原因和各自的具体情况略有差异。该方案使用了6年,职工也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2007年底进行了修订,在2007年度职代会上没有通过,现正在委托部门工会进行修订。

整改措施:

2、劳务分配方案正在统一修订中。

调研课题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怎样建立健全流行病预警预测和公共卫生管理机制;

目前,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不可忽视的心理卫生和精神卫生等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正常生活,成为损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传染病也一直是高校公共卫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如结核病、乙型肝炎等一些常见的传染病,近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通过科学的分析,必须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因为高校是一个人口居住密度较高的社区,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是不可忽视的一大隐患,一旦失控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加强医疗预防保健科室的建设,引进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队伍,学校增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项经费等显得尤为重要。

整改措施:

1、加强传染病预防的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利用宣传栏、专题讲座、局域网等宣传工具或形式开展社区卫生宣传,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不断提高师生员工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应急能力。

2、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熟练掌握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诊疗技术及预防措施和应急办法。

3、健全应急预案和公共卫生管理及疫情报告制度,完善机构设置、明确责任人及各类应急机构、人员职责,并认真组织落实,定期检查督促。

4、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颁发的4件公共卫生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建议学校每年应单列专项公共卫生和传染病监控应急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传染病宣传、监控和应急事件的处理。

根据国务院办颁发的4件公共卫生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医院已经成立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和抢救小组,制定了公共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相应制度、职责正在建立和完善中。

调研课题四: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与师生员工利益息息相关的突出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改善医院就医环境和住院条件,为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患者服务

2、口腔科不符合院感管理要求,工作环境太差

3、解决职工活动场地和午休用房

4、制定合理的劳务分配方案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都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和职工的切身利益,有些问题在职代会上多次提出,因用房紧张或经费困难,都没有及时加以解决,通过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院活动领导小组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论证,并设法调整工作用房和积极筹措资金逐步加以解决。

整改措施:

1、医院千方百计自筹资金10余万元,为南北两院诊室、病房及相关工作场所新安装空调40余台,使医院的就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缓解病人住院床位紧张,近期对综合病房医生办公室进行了调整,新增病房一间。

2、根据CDC要求并结合医院实际,对南北两院口腔科全面进行提质改造,现诊室已交付使用,其他部分预计四月底以前全部完工, 改造后的口腔科不仅符合院感管理要求,而且也将成为医院的窗口诊室和新的亮点。

3、解决职工活动场地和午休用房。院工会2001年创建先进职工之家建了多个活动场地,如羽毛球场、室、乒乓球室等,因无专人负责管理,因此利用较低。近期院工会拟制定相关制度,确保活动场所的开放和有效利用。

午休用房医院于去年医疗用房维修以后,合理调配,为南北两院住院外的职工各安排午休用房2-3间,解决了部分职工的午休问题。

4、医院用于劳务分配经费虽数量很少,但涉及到职工个人利益,也影响工作积极性的调动。2007年制定了一个方案,由于职代会没有通过,也没有再作修订。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后,领导小组已作了专题研究,已委托院工会尽快制定或修订出劳务分配方案,提交职工代表讨论实施。

调研课题五:如何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建立医德医风教育长效机制

存在问题:在调研中许多职工提出,要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在我们的职工中确实有少数同志存在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较差、服务不到位等现象,也包括个别共产党员,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坚持长期不懈的素质教育和社会的共同监督。

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重点是抓好五个方面的教育: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教育。按照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推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营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要紧密结合卫生系统实际,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要求,分析问题,寻找差距,积极促进发展的各项举措,推动我校卫生事业向前发展。

二是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服务宗旨教育。采取专题讲座、外出参观、个别谈心、家庭走访多种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和五心(爱心、细心、耐心、同情心和责任心)的教育;进一步明确医疗卫生单位的服务宗旨和价值取向,把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作为医疗卫生单位永恒的追求,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和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白求恩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提高全体员工的社会主义道德水准和文化素质,自觉养成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习惯,不断增强医务人员廉洁行医意识和抵制不正之风侵袭的能力。

三是加强患者权利、医生责任与义务的教育。教育医务人员正确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增强责任义务感,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功利观、义务观;同情病人、关心病人、服务病人,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知情权和隐私权,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四是加强诚信服务的教育。要结合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信用意识,努力营造信守承诺、诚信为本的氛围,积极培养和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推动诚信服务不断深化。

五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教育职工树立人文关怀意识,建立关心人、尊重人的服务理念,一切从服务对象的合理需求来考虑问题,加强与服务对象的交流与沟通,切实履行对病人的告知义务,努力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为服务对象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医患共同配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基本方法:一是强化职业道德典型事迹和理论学习,增强服务意识;二是通过医德医风讲评和专题辅导报告讲座,提高责任意识;三是加强社会监督力度,通过社会舆论改善服务态度;四是及时处理好患者投诉,协调好医患之间的矛盾,给患者一个满意的答复。

总之,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是院医疗卫生工作的一项长期的、永恒的主题,无论高校后勤系统管理机制如何变革,我们服务育人的宗旨始终不变,我们将在今后的各项服务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提高。

调研课题六:怎样加强特殊行业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存在问题:在调研中,群众反映个别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够好,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群众。根据分析,在医院34名党员中确实有个别党员存在办事不认真,无一定计划,无一定方向,敷衍了事 ,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工作不够积极,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好,甚至还带有消极情绪。

原因分析:一是正面教育不够,党员意识淡薄。自党员先进性教育之后,党支部每年都举行一次集体入党宣誓,目的就是增强党员意识,但还是有个别党员把自己和一般同志混为一谈,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二是责任意识不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如果缺少荣誉感和责任感,就不可能在工作中做到积极、主动,就不可能事事处处以自己的模范作用带动和影响周围的群众,也不可能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三是党的信念不够坚定。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不会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以及很强的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也不会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的分配不公和不良风气等因素的影响,对信念产生动摇,甚至对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产生怀疑,虽是个别人,但影响力比较大。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是党的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条件,党员的状况如何,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样,直接关系到党风与院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形象,因此,加强基础党的建设和党员教育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的政治保证。

整改措施:

一是加强学习: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增强素质、提高本领、适应社会的最基本手段。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经常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一种使命和境界来对待,持之以恒地抓好学习。学习是为了增长知识、掌握工作方法、把握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坚持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以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使命、目标任务凝聚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动员能力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建设融入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问题。基层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人民群众置于党建工作的中心位置,通过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医院调研报告篇(4)

(一)医院的职业道德教育未能与时俱进

经济体制的变革致使医务人员的自我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医务人员不再以病人为中心,在给病人看病的同时可能更多地考虑自己的经济效益,而医院管理工作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不能将经济考核与职业道德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可能过多地考核经济指标,使职业道德教育离开了经济这个基础,成为了一种形式。

(二)医疗管理部门相应的惩处制度执行不严

当今社会的“看病贵”问题的实质就是红包问题和药品回扣问题,而红包问题和药品回扣问题就是医德医风问题。红包问题和药品回扣问题为何至今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当今社会虽然红包问题和药品回扣问题比较严重,但是这两个问题还是具有一定的隐藏性的,一般情况下很难被查出;二是即使被查出了,由于医疗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惩处机制,对收受红包和药品回扣的医务人员大多是批评教育而已,无法从根本上刹死红包和药品回扣问题。

(三)政府对医疗卫生行业投入的严重不足

现在医德医风滑坡的现象,有医生、护士个人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够。尽管国家说投入有所增加,但是这个增加只是字面上的,并没有按照国民经济增长的比例来增加。现有的绝大多数的医院是国有的,所谓国有就是国家所有,但是实际上是医院自己在解决生存问题,因为国家的支持有限。那么这就把医疗推向市场,实际上这就有意无意地导致医院市场化。所谓市场化就是必须有利润,这些利润就是病人在医院里面就诊制造的。对于医院来说既要考虑生存又要考虑发展,医院从国家拿不到支持,就只能从社会拿,这就造成院方更多地考虑增加收入,很少考虑治疗效果,或者根本不考虑预防。因为预防工作做得越好,患者就越少,医院的收入就越少。这是一个败笔,一个畸形的机制。

(四)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后,过去一大批享受公费医疗的患者负担的个人部分也明显提高,引起了患者的不満。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在医院和患者之间没有第三者作为中介人来形成缓冲区,医院及其所属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还要直接和患者发生经济上的联系;患者来医院就医,不仅关心健康、关心生命、关心服务,而且还非常关注经济上的支出;在很大一部分患者看来,花钱多与少是仅次于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病治不好、服务不到位,患者有意见;病治好了、服务也不错,但花钱多了,患者还是有意见,如果有健全、发达、广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患者就医只关心健康、关心生命,不用去关心费用,费用花多少由第三方--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医患之间的矛盾纠纷就会大幅减少。

(五)医疗法制不健全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实行‘举证倒置’,要求医疗方提供证据,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为了尽可能准确地诊断病情并避免纠纷,不得不做细致周全的检查,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出现医疗纠纷,只要狠狠折腾医院,狮子大开口,就能得到巨额赔偿,甚至有人认为把治不好的病人抬到医院去,死在医院就可以要求医院赔偿。有的病人在就医过程中,横挑鼻子竖挑眼,千方百计找岔子,一旦发现过失,不管该过失与造成的危害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就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要求赔偿。媒体上也曾披露过社会上专门有人负责帮助患者折腾医院而中对牟利的事例。

(六)医患双方沟通不畅

有一位伦理学家说过,现在的医疗活动术科学化而忽视人格,术技术化而缺乏人情,太市场化而失去人道。在患者一方,普遍存在着就医期望值过高,往往有人要求医生如何如何,做不到就如何如何,对医学科学的未知性、风险性和可变性严重缺乏了解和承受力,导致医患矛盾发生。

二、切实增强对医德医风重要性的认识

医德医风是指医疗卫生行业的道德素养和道德风气,是医务人员思想观念、文化知识、职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特定职业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行为的具体表现。医务人员拥有了良好的医德,这种道德责任感就会成为一种内心的信念,促使医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时时处处以病人利益为重,表现出对医疗事业的忠诚和工作中的主动精神,从而保证医院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医德医风是医院管理的思想基础。良好的医德是医务人员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同不良倾向作斗争的强大精神力量,会使医务人员从崇高的道德信念出发,同形形的不正之风自觉地进行斗争,从而形成良好的院风。

医德医风也是医疗服务质量的保证。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医务人员对病人认真负责,遇到问题认真钻研,虚心求教,采取治疗措施之前经过深思熟虑,治疗效果好。而有的医务人员对病人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粗心大意,敷衍了事,操作粗暴,这样的医务人员即使技术水平较高,也常常出现责任性差错和事故,给病人增加痛苦,甚至造成伤残和死亡。

医德医风还是医务人员之间协调关系的重要条件。现代化的医院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整体。在医疗实践中,医务人员由于各自所处的地位不同、工作条件不同,难免会发生矛盾,妨碍工作的顺利进行。只有加强医德教育,才能协调医务人员之间、科室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协作,互相为对方提供优质服务,保证医疗工作和谐一致地顺利进行。

三、加强医风医德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措施

(一)探索医德医风教育新途径,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

一是坚持教育的整体性。把医德医风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渗透到医务人员的思想中,做到认识上明确,思想上重视、行为上遵守。教育要坚持全员培训,搞好系统灌输,采用系统理论与典型案例相结合,上大课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远学近比相结合,倡优驳劣相结合等灵活方式,形成教育的整体性系统化模式。二是坚持教育的实践性。把医德医风教育渗透到医疗实践中,重视医疗实践中误诊病例的具体分析,使临床医德医风教育有的放矢,深化医务人员医德意识和道德观念,促进整体临床医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同时针对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具体环节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对医疗护理缺陷、医疗纠纷要记录个人医疗档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强化教育效果。三是坚持教育的层次性。定期举办支部书记、科主任、护士长等行政干部参加的理论培训班,重点对中层干部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和讨论,侧重效益观和宗旨观相统一的教育,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为医院建设起到桥梁的作用。在党团员中要加强医德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党纪、党规等有关文件精神,组织评选优秀党员活动,并通过他们的模范事迹教育全体医务人员,牢记职责,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并影响普通群众共创医德新风。加强对中青年医务人员教育。启发教育年轻一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观念如何更新、价值取向如何转变,作为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神圣道德观念不能改变。

(二)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化优质服务

一是加强质量建设。加强医风医德建设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保证,医务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才会更深入地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精益求精,更好地解除病人痛苦。医疗护理质量是医院各部门和全体医务人员劳动结果的具体体现,是从院长到机关、科室,从临床到医技,从科主任、普通医生到护理人员的共同责任,是整个医疗工作运行的结果。为此,需要在全院上下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打牢质量建设的基础工程。提高质量管理工作关键在机关,机关一定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主动为科室排忧解难。作为医院管理者,尤其要抓住科主任这个科室建设的关键因素。科室领导要在评奖、晋级、评职称等方面,为大家创造出一个能者上,庸者下的公平竞争氛围,引导医务人员使出最大的力量,提高自己的诊疗技术和业务能力。要不断学习和引进新的医疗技术,如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医务人员提供外出学习、进修和交流的机会与经费等。医护质量取决于医德医风、医疗设备、医院管理水平,医德规范可以长期维护医院的信誉,而精湛的医疗技术是靠良好的信誉支持的。医德规范可以使医务人员造就好的医德,有了好的医德,医院就会有信誉,有了信誉,医院就拥有了病源,有了病源医院就获得经济效益,良好的信誉是医院的无形资产。随着医院的发展,社会赋予医德规范以新的内涵,这就要求医院遵守医德规范,要求每一个科室、每一名医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都要维护医院的信誉,对病人要极端热忱,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赢得病人满意。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念。医德医风建设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上要正确认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才能吸引更多的患者,提高就诊率,增加住院人数,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的出发点,也是医德医风建设工作的着力点,促进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增长是医院全面工作的落脚点。抓经济效益是提高社会效益的基础条件,社会效益可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经济效益又可促进医院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提高医院建设的整体水平

一是领导重视,真抓实干。医院领导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治国方略实施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抓好医德医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医德医风建设必须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主管配合,医务人员积极参与的格局。注重发挥院科两级领导的带头作用,认真学习本单位的医疗技术规范和医德医风建设等管理制度,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创优质服务”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要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有关制度,定期分析医院医德医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有规范、有标准、有措施,有落实,做到人人身上有职责,个个行为有准则,件件工作有标准,事事规范有评价。二是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医德医风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组织。把医德医风建设纳入医院整体建设之中,纳入医院的管理范畴。实行医德医风院科两级责任制,院内监督即通过设立意见箱、举报箱,召开伤病员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接待患者来信来访等,了解病人对医院的客观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院外监督,通过聘请军地监督员,召开监督员座谈会,走访体系部队等形式,开展自查自纠,宣扬正面典型,弘扬正气,宣传医院的医德医风制度和措施,形成从院内到院外,从医院机关到科室相结合的监督网络系统。强化制度建设。制定有关医德医风建设的规章制度,确立目标,使医务人员医疗行为规范,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纠,奖罚分明,发挥制度监督的功能。制定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效能的医德建设行为规范。同时,把医德医风问题和医德医风考评与科室达标、个人晋升、奖金分配等切身利益挂钩,使软件约束与考核要求结合起来。把“以德治院”与“以法治院”结合起来,把个人自律与制度约束统一起来,特别是新形势下医务人员行为规范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完善医德医风规范,坚持用制度管住人、管好人,使医德医风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轨道。强化考核制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采用自我评价和组织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把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作为医德医风考核的具体内容,从而使医务人员有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可以有效地保证制度的落实,约束医务人员的言行。抓医德医风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官兵和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建立新型的良好的医德医风,形成“一切以病人为中心”,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医德医风。3、建立监督激励机制

(四)呼吁政府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实施惠民政策是构建医患和谐的坚实基础

医院调研报告篇(5)

1、适应模式转变,强化教育引导,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工作也由以医疗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这一转变,对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医院的文化建设也要以此为中心,必须把以人为本,全方位提高职工素质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着力培育精神文化。采取加大舆论宣传,积极引导职工认清形势,增强服务意识。开展“争做新时期白求恩”、“病人在我心中”、“向吴登云同志学习”等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评比活动,着力培养职工的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爱院如家的主人翁精神。关心体贴职工生活是医院一贯坚持的做法,凡因病住院和家庭生活困难职工,院领导和工会等均及时慰问。近几年在医院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每年均投入一定的经费组织全院职工外出春游。适时开展职工歌咏联欢、球类比赛等有益活动,陶冶了职工情操,增强了凝聚力,激发了职工爱岗敬业热情。

2、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就医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立院之本。

近几年,医院通过连续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不断完善各项医疗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不断强化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制订并落实《医疗、护理质量综合管理方案》,细化量化医疗护理质量考核内容,按月进行督查,将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年终评优等挂钩,促进医疗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医院每年均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环境。如对病房进行装修,添置空调、微波炉、有线电视、太阳能热水器等,绿化美化医院环境,为病人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疗养环境。在服务上简化流程,门诊配有导医并采取弹性调节措施,尽力避免门诊病人“三长一短”的现象发生。全院上下坚持挂牌上岗,文明服务,杜绝服务忌语,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疗投诉和纠纷逐年递减,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医院调研报告篇(6)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安排部署,卫生厅高度重视公立医院改革。成立了医改领导小组和公立医院改革推进领导小组,确定了*市、*市作为自治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各盟市确定了24个旗县的28所医院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旗县,开展试点工作。经自治区政府同意,卫生厅、财政厅、编办、发改委、人社厅联合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卫生厅起草了《关于推进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准备与有关部门联合下发。卫生厅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并将公立医院改革任务纳入责任状与各盟市卫生局主要负责人签订,同时将主要任务给厅内各处室分工,落实责任抓落实。卫生厅和各地多次举办培训班,加强对公立医院试点政策的解读,采取考察学习的方法,学习公立医院改革经验。卫生厅多次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并开展了全区公立医院改革监测工作,有力推动了试点工作的开展。

各地、各试点医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改革措施积极推进,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改革效果逐步显现。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各地紧紧围绕公立医院改革目标、领域和主要任务,积极探索,积累了经验。

(一)公立医院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1.加强统筹规划。在自治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指导下,各盟市制定出台了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各地坚持政府主导、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立足当前、谋划未来的原则,统筹医疗资源配置,确定公立医院数量、规模和功能定位,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年卫生厅确定了六大体系建设规划,已经在呼伦贝尔市先行试点。全区在现有重点专科基础上,有计划地加强慢性病、老年病以及妇女、儿童医疗服务等专科建设,形成基本覆盖居民所有主要健康问题的专科体系。目前,全区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有三级综合医院*所,三级专科医院19所,每个旗县均设立综合医院,多数旗县设立蒙中医院,部分旗县设立专科医院。

2.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促进不同级别公立医院合作,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目前,我区三级医院托管二级医院的有7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组建医疗联合体的有6个;__市成立功能、体格检查诊断中心,有4个旗县实行了一体化管理;__市乌审旗推行“三制五统一”的运行机制;呼市和__推行县乡五个一体化管理;__市莫力达瓦旗人民医院伸腿举办中心卫生院的成功经验在全区医院院长培训班上进行大会交流;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实行医保、医疗服务、公共卫生、食药监管、财政保障、卫生信息六个一体化管理,推进城乡卫生统筹;全区有70所旗县医院与区内外三级医院自主建立技术合作关系。通过分工协作机制的建立,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3.加强公立医院能力建设。近年来,全区公立医院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基本建设和设备装备,近三年的固定资产额占到固定资产总额的43%,医疗服务条件明显改善。在加强公立医院能力建设过程中,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把旗县级医院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重点抓好旗县级医院能力建设。一是,从__年开始实施了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每年投入项目经费__万元。我区74所旗县级综合医院分别与北京市26所三级医院和我区__所三级医院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我区部分旗县级蒙中医院分别与北京市13所医院和我区4所三级蒙中医院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通过派出医疗队接诊、手术、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专题讲座,接受骨干医师培训和其他人员进修,提高了受援医院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北京医院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中医院、包钢医院被卫生部表彰为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先进集体。二是,从__年开始实施了骨干医师培训项目,每年投入项目经费240万元。

我区__所旗县级医院选派240名医师,分别由北京市38所医院和我区29所医院承担导师制专科规范化培训。三是,__年实施了县医院能力建设项目,投入项目经费__亿元,在87个旗县级医院重点进行了信息化建设。四是,实施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__年投入项目经费361万元。我区两所三级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建立远程高端会诊系统,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与5所旗县医院建立区级远程会诊系统。__年投入经费1235万元,扩展了三所三级医院和25所旗县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监护、远程技术指导、远程教育等,有效提升旗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此项工作得到卫生部医管司领导的肯定,并奖励三台病理扫描仪。五是,__年实施农村巡回医疗车购置项目,投入项目经费1400万元。给35所旗县医院各购置一台巡回医疗车,每台车配置11种医疗设备。

(二)创新公立医院体制机制

1.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我区改革的重点是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各地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实践。一是,明确了各级政府举办和管理公立医院的职责。政府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制定并落实医院建设、编制、投入、价格、管理等政策措施,为公立医院履行职能提供保障。二是,推进政府其他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公立医院属地化业务管理。三是,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加强医院监管。__年6月卫生厅设立了医疗服务监管处,主要职责是建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组织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服务、财务监督和评价工作,建立健全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监督制度。有部分盟市卫生局设立了医管科。__市和通辽市已经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加的医院管理委员会,下设医管办,挂靠卫生局。主要职责是受政府委托,负责公立医院资产管理、财务、业务、编制等监管。四是,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我区在公立医院中实行了院长负责制。通辽市按照“决策、执行、监督”协调统一的原则,建立健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准备在公立医院成立理事会,监事会,院务会,合理确定政府作为所有者与医院管理者之间的权责。我区兴安盟、乌海市、霍林郭勒市积极研究制定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制度,推行了公开竞聘院长,实行了任期目标管理和院长年薪制。自治区和各地加强对院长的培训,推行院长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

2.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补偿机制的改革是难点,也是重点。是关系到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改变过去“以药养医”、趋利经营方式的关键。我区各地通过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和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等综合措施,破除“以药养医”机制。

(1)明确政府对公立医院举办的责任,加大政府投入。包括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政府性亏损等运行经费,离退休人员工资等。__市对二、三级综合公立医院按编制人数工资额70%补贴,中医院按90%补贴,其他医院实行全额补贴,同时给予专项补助;全市对公立医院的补助额占医院总收入的__%,对所产生的水、电、暖等日常费用全部列入财政预算。__市从__年开始,将市直属公立医院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全额纳入政府财政预算。__年阿拉善盟财政补助__万元用于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比例达到90%,阿右旗人民医院财政补助100%。乌海市财政补贴医疗服务人员工资达到70%。

(2)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推进医药分开。全区实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旗县,实行了收支两条线,取消了药品加成。目前,全区已经有26所旗县医院取消了全部药品的加成,有5个旗县医院取消了基本药物加成。__市在所有旗县级公立医院中取消了药品加成,由此减少的收入由政府每年进行一次性补助。地方财政按药品销售总额的15%给予补偿。准格尔旗在取消药品加成后,旗财政采取“先减后补”和“以奖代补”的方式,依托“财政补医”和“医保补医”两个途径,专项投入870万元用于补偿公立医院取消医药补医及价格因素造成的政策性亏损。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两年来,共让利群众2600万元,有效地降低了群众医疗负担。通辽市霍林郭勒市所有公立医院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__年市政府投入300万元予以补偿。

(3)合理调整医疗收费标准,建立价格调整联动机制。__年5月卫生厅召开了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和成本核算工作培训会议,为制定公立医院补偿政策奠定基础。

(4)完善医保支付机制,推进总额预付、按病种、按人头付费等复合支付方式改革。我区25个旗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探索按病种和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结合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流程,加强成本控制,规范合理用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

3.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医院运行机制的改革推进了医院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医疗质量、效率,对患者顺利安全就医起到了保障作用。一是,各医院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各项制度完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二是,不断完善了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执行了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集体讨论报批制度,实行了院务分开,推进民主管理。三是,进一步完善了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为了使医院报表更全面,信息决策相关度更高,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医院的监管,有利于降低成本和绩效考核,卫生厅举办培训班,推行了卫生部制定的新会计制度,各医院正在筹备实施。部分三级医院实行了总会计师制度。四是,改革人事和分配制度。各医院实行了全员聘用制,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了以服务质量、岗位工作量、服务效率和岗位责任为基础的综合绩效考核制度,做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临床一线医师和护士的待遇,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4. 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卫生厅指导各地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医务服务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实现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均依法实行全行业统一监管,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准入和退出机制。一是,建立医院评审评价机制。卫生厅按照卫生部《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评审评价标准》,制定了《__自治区医院评审实施办法(暂行)》,并根据自治区实际,遵循卫生部“内容只增不减,标准只升不降”的原则,研究制定、印发了《__自治区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开展全区新周期医院评审工作。新周期的评审机制包括了自我评价、现场专家评价、 统计评价、社会评价和跟踪评价环节,通过对医院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的评审评价,推进医院标准化管理,提高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规范医院评审专家的遴选与管理工作,提高医院评审质量,充分发挥医疗卫生管理技术专家在本领域工作的作用,确保医院评审的科学性和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卫生厅制定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医院评审专家管理实施办法(暂行)》,对专家的遴选、管理、培训、派出、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的规定。为了规范评审,卫生厅组织专家编写了《医院评审手册》。确定评审要素10380条,开发了管理和评审软件,此项工作受到卫生部医管司的肯定,决定派员参加我区第4次专家论证会。为切实推进和指导各盟市开展好新一轮医院评审评价工作,卫生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医院评审工作的通知》,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于20__年7月至9月期间举办了两期医院管理干部培训班和一期医院评审骨干专家培训班,对医院管理和医院评审、评价进行了培训,接受培训人员近600名。二是,建立医师定期考核机制。去年卫生厅制定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考核领导组织、办事机构,认定了考核机构并开展了医师考核工作。三是,建立日常监管机制。我区各地按照统一安排,依据《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及配套文件、《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医疗器械临床合理使用与安全管理方案》、《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及指导工作规范》、《内镜与微创器械消毒灭菌质量评价指南》等法规、规章,开展了监管工作。尤其今年,按照卫生部要求,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工作,重点加强了机构、人员执业资格监管和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四是,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20__年自治区司法厅、卫生厅、保监局联合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实施意见》,全区已有7个盟市建立调处机构55个,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建平安医院。同时在医院中落实《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在卫生行政部门落实《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制度暂行规定》。五是,建立医院运行监测机制。确定了信息统计指标、开发软件,为及时、准确汇总分析医疗服务信息,为各医院统计评价工作打基础。

(三)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

1.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近几年,卫生厅按照卫生部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优质医院创建”、“医疗质量万里行”、“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三好一满意”等专项活动,有力推进了各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服务行为逐步规范。一是,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组织,加强了重点质量管理培训,通过评价、分析、反馈、整改、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二是,各医院加强了临床科室建设,三级医院临床科室756个,已经二级分科的有__个。同时加强重点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建成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和重点学科65个,盟市重点专科141个。今年在74所旗县医院中,每所确定了3个重点专科由对口支援的医院帮助扶持建立,并明确了责任。三是,开展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卫生厅21所三级医院开展了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评估方案。通过推行临床路径,加强了病种质量管理,规范了临床检查、诊断、治疗和使用药物,控制了成本。四是,各医院规范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执行了基本药物采购供应管理制度。卫生厅推进了医疗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五是,部分医院在加强规范和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试行了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

2.完善医院服务。各地各医院努力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从患者最急需、最关切的问题抓起,创造患者良好的就医环境,采取各项便民利民措施,缩短患者就医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社会反响较好。一是,新建改造门诊设施,标识醒目,优化服务流程,提供导医服务,方便群众就医。通辽市医院院内的标识使用了蒙汉两种文字;包钢妇产医院在门诊各楼层增设收费点;包医附院成立客服队,为患者就医提供服务;__县医院建立急救联动协调机制,提高了急救能力。二是,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延长了门诊时间,实行了双休日和节假日全天门诊。三是,三级医院全面实行了预约诊疗服务,制定了工作规范,丰富了预约形式。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和包医一附院通过12320信息平台开展预约诊疗服务试点后,卫生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区以12320为统一平台实施预约诊疗服务的通知》,要求全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分步统一到12320的平台上运行。

3.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卫生厅去年实施五项工程之一就是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本着建设一个信息平台、打造急诊急救和信息传输两个通道的思路,启动了“3533”卫生信息化工程。3级平台、5大系统、3个基础数据库,3项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卫生厅实施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的要求,全区各医院加强了医院信息化建设。一是,三级医院加大投入,改、扩建医院信息化平台。增添医疗信息系统软件,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逐步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对接,实现支持日常监测信息自动采集、上报和开展远程会诊。二是,卫生厅规范了全区医疗机构ICD编码和住院病案首页。在三甲医院中先行推广应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开展医院评价工作。此项工作已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8个试点省区。三是,利用20__年县医院能力建设项目,在87个旗县医院中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各地按照卫生部县医院能力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要求,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要达到三级部署中的高级部署,实现临床服务、医疗管理、运营管理系统功能。同时,卫生厅要求增加临床路径模块功能,提高各医院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四是,利用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加强了医院信息化建设。五是,卫生厅高度重视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院评审实施细则中规定,二、三级甲等医院信息化建设不达标一票否决。

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改革试点工作进展不平衡。从我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来看,一方面地区进展不平衡,试点地区和试点旗县对推进改革有差异,包括领导认识上的差异和地区内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原因,决定了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推动的力度。另一方面,改革任务进展不平衡,公立医院改革中体系建设、医院内部管理成效多一些,涉及管理体制、补偿机制改革成效少一些。按照公立医院改革目标来看,改革是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只有坚持公益性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试点的政策框架,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大有作为,才能让群众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区公立医院机构不尽合理,综合医院多,专科医院少。优势医疗卫生资源城市多,旗县少,而且地区分布不均。三级医院患者多,基层医院患者少,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到二级 以上医院就诊,加重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二级医院医疗资源的差距制约着医院评审标准的落实。

3.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健全。公立医院公益性必须有健全的补偿机制支撑。由于我区没有公立医院财政补助统一政策规定,致使各医院财政补助政策标准不一。鄂尔多斯市公立医院补助占到医院总收入的31.8%,而__市公立医院补助仅占医院总收入的6.1%,全区公立医院财政补助占人头费的比例从4%至100%不等,差距极大,造成各公立医院不在同一管理的平台上。一些医院为了生存、发展,出现趋利行为,药品费用占到住院费的一半,严重制约了公立医院的改革推进。只有政府职责明晰、责任到位,取消药品加成,各级政府建立稳定的补偿机制,才能破除逐利机制,回归公益性。

4.政府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改革的深化,任务将更加繁重,难度将逐步加大,需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统一协调解决改革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管理体制改革需深入研究。从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来看,各地建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做法不一。因此,建立统一、高效、权责一致的“管办分开”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还需要深入探索实践,借鉴经验,形成共识。

三、下一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思路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和卫生部五部办《关于做好__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通知》精神,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程中,重点组织开展旗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下发关于推进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改革试点思路和目标是在实践中探索、完善,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分层推进、先易后难、重点突破。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围绕政事、管办、医药、营利与非营利性四个分开的改革要求,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旗县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旗县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力争使旗县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

1.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为指导,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制止公立医院盲目扩张和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要优先建设发展旗县级医院,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__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实现30万人口以上的旗县至少有一所达到二级甲等水平的县级医院目标,争取对国家没有基建投入的旗县级医院由自治区发改委立项投入。争取自治区财政在“十二五”期间对每所旗县级医院增加投入,用于医院能力建设。2013年继续组织实施好全区对口支援、骨干医师培训、远程会诊项目,加强对县医院能力建设项目实施的督查。

医院调研报告篇(7)

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院按照有关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要求,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预防和制度建设,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一)主要做法。一是夯实基础,认真组织排查廉政风险点。结合医院实际,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认真组织各部门、各科室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确保医院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贯彻落实。各部门、各科室通过自查的形式,认真查找本科室、本部门的廉政风险点。截止目前,全院按高、中、低风险等级共梳理权力数75个,查找廉政风险点85个,其中高风险15个,中风险32个,低风险38个。二是教育先行,建立廉政文化引领机制。以警示教育、廉政党课为主要载体,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认真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紧盯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处理顶风违纪人员并通报曝光,发挥了警示和教育作用。三严格过错问责,注重廉政风险防控预警工作。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纳入行政问责的重要内容,切实转变机关作风,促进机关效能提速。把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为问责重点,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权力监督制约原则,提高干部职工履行职责的自觉性,促进领导干部以良好的作风和形象履行好职责。

(二)取得的成效。一是教育了干部职工。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是一次广泛深入的廉政和预防腐败教育。有的部门随着内控机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廉政教育不断深化,风险点逐渐清晰,党员干部普遍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走到每个人的身边,有关工作任务真正落实到了每个人的肩上,廉政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增强了反腐倡廉建设的合力。通过查找廉政风险,加强防范管理,基本建立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制度,廉政风险防控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对违纪违规事件由事后的惩处转变为事前、事中监督和警示提醒,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融入到了科室、部门的业务工作之中。

二、存在主要问题

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查找风险点方面。存在针对性不强、覆盖面不广、形式主义多等问题。正面提要求的多,针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关键环节有的放矢的少。二是在思想认识方面。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部署、轻落实”的现象。三是在工作机制方面。核定权力清单、绘制权力流程图、权力公开透明仍然是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短板”,主要表现为廉政风险防控与业务工作的融合不够。四是制度建设方面。导致腐败行为发生的体制机制因素在一定范围内还仍然存在,廉政风险信息收集、定期分析、教育提醒、责任追究、考核评估等工作机制有待建立健全。五是在宣传教育方面。宣传工作还不到位,教育效果还不够好,导致风险点查找不精细,存在查找廉政风险“泛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风险防控工作的质量。六是在预警处置方面。监控措施不到位,虚监、弱监、失监、难监等现象依然存在,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外部监督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推进我院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强化“两个责任”,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把廉政风险防控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强力推进、纪委组织督促、单位创新驱动、全员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是切实落实“两个责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要强化各级党委(党组)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的主体责任意识,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列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同考虑、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正确把握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关系,既不能用纪委的监督责任代替党委的主体责任,也不能以党委的主体责任包揽纪委的监督责任。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党组)应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党委(党组)书记当好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还要定期专题研究部署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建立健全有关领导体制,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逐级分解落实责任,推动廉政风险防控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确保工作取得成效。

(二)注重思想教育,提高防控工作的实效性。一是强化思想宣传教育。一些党员干部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存在不正确的认识,而导致不愿查、不想查、不敢查的思想障碍,根子还是对开展这项工作的基本要求、政策界限认识不全面,认识不清楚,因此,我们应当让党员干部有正确认识。即:排查廉政风险,查的是权力运行过程当中可能发生的滥用权力的问题,不是领导干部个人的问题;查的是可能导致不廉洁问题和腐败的因素和条件,不是查每个人的不廉洁问题和腐败问题;查的是岗位职权这把椅子,不是坐在椅子上的人。应当把客观风险和主观问题严格区分开来,查廉政风险是对事不对人,搞的是岗位职权过关,不是人人过关。以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干部群众才能放下包袱,打消思想顾虑,更好配合有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不断丰富学习和教育方式。始终坚持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为内容,扎实开展岗位廉政教育、道德教育、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筑牢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中纪委全会精神和《廉政准则》、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培训计划,纳入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等过程。党委主要负责人坚持定期与班子成员谈话,切实落实领导干部“四重分片包干负责制”,领导班子成员就廉洁从政做出公开承诺、上廉政党课、开展警示教育等,抓早抓小,对苗头性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提醒,做到预防在前。三是指定专人动态防控管理。各级各部门应指定专人,以参加集体学习或个人自学的方式,结合风险防控“回头看、回头查、回头改”工作,从实施廉政风险防控动态管理的工作重点开展学习,掌握基本业务知识,确保动态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医院调研报告篇(8)

(2019年10月  日)

按照市委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为把主题教育落到实处,真正解决医院后勤工作中存在的影响和制约医院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升后勤保障能力”的调研课题,自主题教育开始至10月10日带领总务科及相关职能科室人员,在全院范围内,通过巡查、检修、访谈、个别交谈等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地梳理了医院后勤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现就如何提高医院后勤保障工作问题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基本情况

后勤工作是医院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医院保障工作的基础,更是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撑。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基础规模的扩大、患者与职工需求的变化,对后勤保障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们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主要涉及公共场地的清扫、院内绿化及养护、供暖及设施维护、职工的餐饮、安全保卫、公用车辆的管理、氧气供应、日常物资采购和管理以及水电保障等事关广大职工和患者的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

二、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分析

1、后勤保障工作的服务意识还不够强。个别后勤保障工作人员依然受到固有思想和习惯的束缚,思想上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意识中,不能做到主动去发现问题,开展服务,在面向临床、服务大局上缺乏进一步开拓的工作思路,服务意识有待提升。

2、后勤保障队伍建设不足,业务技术能力有待提升。随着医院的发展扩大,对后勤保障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后勤保障队伍的不协调显露出很大的差距。职工队伍老龄化,岗位人员配备不齐,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技术不能完全跟上新形势发展要求等,这些因素束缚了后勤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转。作为后勤保障部门,是医院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很多重要岗位都需要持证上岗。例如:全院现在只有1名电工,无法执行24小时值班制,存在重大安全风险隐患;锅炉、水暖等管道维修维护人员趋于老龄化,技术保障人员严重匮乏等。

3、医院基础设备及应急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隐患问题明显。一是供暖问题隐患突出。因医院地处郊区无法接入市区大供暖,长期以来医院采取燃煤锅炉进行供暖,但医院现有燃煤锅炉老化,同时不满足环保要求;二是电力设施负荷严重,电改不够彻底,部分电力线路老化,无法满足当前医院需求;三是供水系统年久老化不完善,饮用水供应不稳定。存在水体浑浊、水压不足等问题。对在医院运营过程中面临严重的重大问题和安全隐患。

4、后勤保障运行成本投入不足,控管办法较为单一。后勤管理是保障医院业务工作正常运转,保障患者有良好的就医条件,保障医务人员在院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物质条件。因医院资金紧张,不能很好的满足患者就医期间的需求。同时在资金投入上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地提升后勤保障投入的效率和效益,用必要的钱尽量多办实事、急事,需进一步探索。

5、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能力须进一步增强。部分职工对于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普遍认为医院的后勤工作局限于医院日常水、电、暖的维护,物资发放以及设施环境的管理等。认为常规性管理关系不大,缺乏必要的信息管理技能,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但事实上若采用信息化手段可以使后勤管理工作更加简捷高效。

三、影响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内外因素

1、内在因素主要是干部职工对于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思想认识不深刻,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资金保障不充足等。

2、外在因素主要是上级部门对于传染性医院的政策支持,法律法规、社会需求以及后勤人员招聘过程中存在的约束性。

四、对医院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及今后工作思路

1、加强科室建设,提升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每位职工潜能,自觉培养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后勤保障及服务技能。制定完善医院后勤保障制度,特别涉及物资、设备等物质的采购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院内成本核算执行,保证工作效能最大化。

2、进一步加强后勤保障部门职工队伍建设。合理配置人员,规范岗位职责要求。尤其对目前不可替代性工作岗位,加强内部人才的培训、培养。加强内部各岗位工作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尝试一人多岗,以应对处理不确定的应急情况。当然,对于职工队伍老龄化、文化素质不高、业务技术不能完全跟上形势发展需要等问题,还需要医院有院党委关注,对于进一步提高后勤保障人员的业务素质,可以通过引进人才、第三方派遣、送出去培训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地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医院调研报告篇(9)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课题 新形势下上饶县公立医院 规范管理与发展调研报告国务院批转的卫生部制定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当前中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卫生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社区卫生资源不足、人才短缺、服务能力不强,各级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合理,公益性质淡化。《规划》确定了在20__年基本建成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并坚持公益性质,国家即将推出的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也确定了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发展方向,根据上述要求,我局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就我县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规范管理与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公立医院规范管理问题(一)公立医院运行现状一是继续在全系统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明确办院宗旨,端正办院方向,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包括临床用药公示制度,医院单品种用药总量监控公示制度、医师用药情况通报制度、医师合理用药评价通报制度等“四项制度”;二是继续加强行风建设,我局以行风评议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改进并完善“卫生行风大家评”活动的方式,自觉主动地接受社会各界对卫生行风的监管与评价,继续深入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行为,在抓好自查自纠、查办案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治理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医德医风、院务公开、公开承诺等方面的经常性检查,坚持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督导、同考核,促使卫生系统行风进一步好转,同时,我们还着手抓了医院管理内涵建设,包括简化就医流程、推进检查互认制度、医院文化、学科建设,以科学的发展思路、先进的管理理念、人性化的服务文化,推进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三是继续加强药事管理工作,规范药品采购与使用。由于行业监管有力,新农合工作深入开展,全行业业务稳中有升,业务总收入年增长达到了20%以上。(二)公立医院运行存在问题一是卫生管理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卫生惠民成果城乡共享还需更大突破,城乡卫生资源统筹互动实效还需继续加强;二是现有卫生资源总量还不足,质量还不优,配置还更待合理;三是卫生人才还比较匮乏。四是医患关系还存在不和谐因素,医务人员执业环境有待提高。五是少数单位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还不适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要求的需要。(三)加强医院管理的政策背景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卫生工作方向,这充分说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为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的期盼和需求不断提高,群众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落实群众就医质量好的在医院,因此在强化政府责任,强调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质的新形势下探讨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如何进一步强化,如何规范公立医院管理,如何体现公益性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四)公立医院规范应对之策一是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载体,规范医院管理。首先以创建和谐医院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医院内部关系。一要树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理念,营造人性化服务氛围,彻底转变服务观念和态度,真正确立“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服务理念,并贯穿于整个医疗服务全过程;其次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众所周知,往往医患关系不和谐最大的问题是医疗服务质量不高,一些医疗纠纷和投诉中总存在着医务人员服务不到位,医疗质量有缺陷等,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层次、减少医疗服务中的差错和缺陷;三要不断拓宽医患构通渠道和内容,使病患者或其家人对其病情、治疗方案、费用等信息增加了解,从而增进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和信任;四要端正行业风气,持久地深化医疗卫生系统反商业贿赂的专项治理工作,医务人员中存在的不正之风直接影响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因此要不断深化医德医风建设,扎实地开展医疗卫生系统商业贿赂的专项治理工作,杜绝“红包”、“开单提成”、“大处方”、“药品回扣”、“乱检查”、“乱开药”、“乱收费”等问题,保护病患者的利益不受损害;五要转变思维方式,善待低收入、弱势人群病患者,这方面人群包括困难职工、下岗失业和低保人员、农民及各种急诊危重病患者等,为其提高基本医疗,严格医疗费用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保证和巩固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改进服务流程和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医,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转变服务作风,注重诚信服务,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医德医风,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六要强化医院内部制度建设。医院内部的制度建设带有长期性、根本性和稳定性,有法可依、依法办院是医院的基本方针。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医德观,以为病患者热忱服务解除病痛为荣,以损害病患者利益为耻,以廉洁行医为荣,以行医谋私为耻。实施责任追究,在提高自警自律能力上下功夫,对败坏医德医风,违反行业行风纪律、严重侵害病患者利益、有损医院形象的违规者实行责任追究,不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自警自律能力为构建和谐医院提供良好的保障环境。二是加强药品管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一是把好用药关,药品严格实行招标采购制度。虽然近年来,我县医疗机构实行了药品 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但是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在有的地方有的单位还不同程度存在,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加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损害党和政府的声誉,败坏卫生行业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形象,是医药管理混乱、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认识商业贿赂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严格规范医院采购药品的行为,建立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要发挥医院药事委员会作用,医院的药品采购和使用必须由药事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要实行科室民主管理,将科室的人事安排、资金使用、设备购买等比较重大的事项纳入科室民主管理,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坚决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内。二是狠抓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促进医疗机构使用药品的行为进一步规范。当前,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最不满意的问题服务质量差和医疗费用高。而医疗费用高的主要原因又是药品价格虚高。实行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办法后,不仅使虚高的药品价格进一步降低,还将质优价廉的一些药品纳入不限价不竞价目录,挂网后直接供医疗机构采购,这对于满足不同层次的病人就诊需求提供了条件。各医疗卫生单位在抓好网上采购药品使用情况监管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开方用药监督制度。完善临床诊疗技术规范,二级以上医院要建立常见病、多发病和费用高的诊疗项目临床路径,促进临床诊疗工作规范化、程序化。要大力推行大型设备检查报告互认制度,推进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和医德医风档案制度,二级以上医院要实行医生不当处方院内公示和点评制度,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医生诊疗行为,切实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防止和纠正开大处方、乱用药、滥检查等增加病人负担的行为。三是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医药收费的行为。价格和收费是病人及其家属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医药收费上级已有明显的作价规定,各医疗卫生机构要认真执行。要按照院务公开、医务公开的要求,及时将价格的变化情况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要坚持住院用费清单制度,实行医疗收费、药品价格公示和查询制度。增加收费透明度,住院病人每日清单要按统一的《住院病人费用明细清单》格式,做到一日一清。要在二级以上医院实行门诊费用清单制度,医院在向患者出具发票的同时,必须向患者出示门诊和住院费用明细清单,让医院清清楚楚收费,病人明明白白消费。二、公立医院如何体现公益性近年来各公立医院以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等热点和难点问题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机构公益性质弱化、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公立医院内部监督薄弱等方面问题仍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针对这一热点问题,我们就“怎样理解、落实及充分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进行探讨。(一)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原因首先是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难以体现大型公立医院及医务人员对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技术与劳务报酬;其次是公益性事件所需要的收费支撑不够,医院无法通过医疗服务收入获取合理收益,大型公立医院肩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等公益性责任,将很难落实;三是人员编制、人力成本和激励机制存在老大难问题,人事管理存在体制和机制的约束,成为激发公益性的老大难问题;四是补偿机制不健全,目前国家正处于转型期,落实公立医院公益的突出难点是国家投入不足,加上鼓励创收、收入归己、自行支配的运营机制,导致维持公立医院转动主要依靠医疗服务和药品收入,不仅公益性淡化,也加剧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所以,财政补偿机制不健全,是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重要根源;五是待遇政策定位不明确,从理论上讲,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是明确的,但实际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定位仍不清晰。目前状态下的公立医疗梦见实际上是国有的架构,事业单位的职工,企业化的管理,半事业半企业的待遇,这种政策定位不明确的情况,影响公立医院保持其公益特点。(二)公立医院如何保证和体现公益性一是根据我国的实际,通过明确公益性目标、强化政府责任,增加政府投入、加强监管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可以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即将出台的新医改的核心是改变现行管理体制和机制,国家须加大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至少每年的国家卫生支出不低于当年财政支出的增长比重,同时解决好投入的有效性问题;二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医院管理者职业资格制度,解决院长职业路径和身份问题,是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的关键;三是公立医院改革也要顺应形势进行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转变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医疗模式,建立考核质量及为患者、医务人员和管理者提供支持的信息系统,通过共享性信息化管理,对医院运营状况、医生医疗行为、财务流程等做到实时监管,同时通过成本控制,资金的有效配置,物流的有效整合等,降低医疗成本。通过标准化的临床诊断路径,帮助医务人员进行最优化的工作,并进行综合绩效评估;四是用信息化创新医院管理模式,解决目前公立医院的管理瓶颈;五是立足公益,完善监督约束制度,公立医院所提供的产品是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所需的医疗保健服务,公立医院管理制度的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的监督约束机制,保证公立医院履行公益职责监督制度。 领题人:罗敏华 课题组成员:徐声东 陈晓康于学能执笔人:陈重文

医院调研报告篇(10)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基于编制数量限制,在之前机制的存留下仍有一批编外人员,他们在养老金、薪酬待遇、職称晋升上都存在不小差距,他们融入医院集体中来仍缺乏支撑及心理上的归属感。而如何解决他们切身利益,保障他们需求,是维持医院长久治安的关键性工作。文章就编外人员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他们在几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与对策。

虽然近些年在医疗类事业单位同工同酬的改革下编内与编外人员差距有了一定的缩小,但在风险性与稳定性方面仍有差距。因此,在人事方面如何防范化解医院编制外人员不稳定风险,争取最大限度降低不稳定风险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切实维护医院职工的根本利益,维护医院的稳定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就针对编外人员风险性与稳定性问题进行探析及对策研究。

一、目前医院编外人员现状分析

XX市第二医院在职职工X人,其中编外人员X人,约占比达44%,编外用工已成为当前公立医院普遍的用工形式。但就编外人员在人事关系上特有的不稳定性加上职称晋升、薪酬水平上的差异又带来了更多的思想上压力,导致凝聚力较低,人事管理难度重重。鉴于这种情况,医院必须从公平合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和系统研究公立医院编外人员的薪资管理状况,合理弥补现有缺陷,确保编外人员工资可以达到公平和公正的标准。

(一)年龄构成

从年龄构成来看,年龄层次在30周岁以下的有451人,占68%,31—40岁的有209人,占总人数的31%,40周岁以下人占总人数的99%。编外人员呈现年轻化趋势,99%的编外员工集中在40周岁以下。青年人虽思想活跃,工作富有热情,但多为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大部分具有以自我为中心,服务意识淡薄的特点,工作易出现散漫,跳跃且专注力与忍耐力较差,且与父辈们不同,很少有勤恳踏实,干一行是一行心理,思想上不稳定,基本上会想着跳槽,一山更比一山高,也就相对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责任心不强。

(二)学历构成

从学历情况来看,硕士学历X人,占2%,本科学历X人,占X%,大专及以下学历XX人,占23%。由于编外人员学历层次在逐渐提高,以本科为主,随着编外人员素质的提高,也相应地需要为他们的发展道路添砖加瓦,提供更好的舞台以供他们实现更高的价值,一方面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医院的大家庭中来,一方面激发他们业务的创造力、主动性,为医院更好发展注入活力。

(三)职称构成

从职称情况来看,副高职称2人,中初级职称557人,占编外人员的84%,编外人员的职称大多集中在中初级职称,高层次的人员不多。由于培训、深造机会的缺失,导致知识储备、技能锻炼都跟不上,因此,普遍编外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二、编外人员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心理不稳定,人事管理方面遭遇难题

一方面,用人体制与方式不同的限制加上身份的“标签”,使得编外人员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失衡,平时工作也会将自己与编内人员区分开,事不关己,漠视工作,会导致很难融入集体中来;另一方面,编外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存在是否续签的风险,也导致他们随意性较大,加上职工权益意识不断增强,维权行为使得劳动争议发生频率大大增大,劳动争议矛盾也日益激烈。

(二)职称认定受限,职业升值空间小

职称评定一般就是让具有竞争优势的人聘任上岗,但目前XX市第二医院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数大于现有职数,而需要注意的是,给定的中、高级职数主要是向在编人员倾斜的。因此,竞聘是必然趋势,而其中的矛盾也会凸显出来,这也会对编外人员产生制约,大多数编外人员也会因为意识到这个问题而丧失积极性以及对于学术的钻研性。

当前的规定要求中高级职称的任命必须在上级批准的职位数量之内进行,而职称的核查又非常严格。但是,考虑到编外人员的职业规划问题,医院大多数文件政策是根据医院实际需求制定的,对职称的内部认可等同于同等的职称,但这也严重扼制了编外人员的职业发展。许多编外人员意识到晋升空间有限,大大降低了工作热情。执业医师的专业发展与其实际专业水平和职称密切相关。对职称评估的限制已成为编外人员职业规划道路上的“绊脚石”,严重影响了他们对医学学术研究的热情。

(三)在职与退休薪酬待遇差距大,影响团队凝聚力

基本工资在公立医院中,仅适用于员工作为员工整体薪酬的一部分,创建此系统可以使员工有了足够的热情,努力工作和赚钱的心态已经深深扎根于员工心中,而这样的经营理念是非常正确的。对于编外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奖金制度和晋升机制,并强调医院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使员工在职业生涯中拥有多种技能,并且继续保持。增加编外人员薪金的方面可通过丰富赔偿内容模式,适当增加编外人员的薪水,减少他们的工作松弛度,增强工作积极性,促进医院整体发展。

养老保险的“双轨制”长期以来都是横亘于在职与退休职工中间的一道“桥梁”,由于“双轨制”的存在,人事上编外人员缴纳的企业养老金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与在编人员缴纳的相处甚远,这也让大部分编外人员心理失衡,而这就会造成编外人员工作不投入,积极性不高,也会影响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同一单位,不同身份的员工在养老金制度下如果平衡更容易体现社会公平,也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当然,养老金整合体系不仅仅是将业务部门合并,而是通过充分研究并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来寻求平衡,其中编外人员的利益就应该放在重要位置。

三、完善编外人员用工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树立“主人翁”精神

来自五湖四海的编外员工汇聚在二院的大家庭中,应当促进职工了解医院历史沿革及发展规划并对“奉献、精诚、博术、仁爱”的医院精神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更好促进融入大家庭中来,真正做到二院的“主人翁”。通过医院团委开展各种文化建设活动,例如英语演讲比赛,各种专项技能操作比赛等同台竞技,涵盖医院全体职工,增进情感交流互动并各自展示自我才华,也为医院打造出浓烈的积极向上健康的人文环境与氛围。

(二)建立健全考核与培训机制

编外人员可以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规划培训,锻炼他们专业水平以适合岗位,并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在人事专业技术岗位竞聘机制上逐步打破身份认定,引入考核竞争机制,设定系统化与精准化的考核机制,并结合信息化、数据化等手段,内容可涵盖专业技术能力、医德医风考评、教学科研工作等各大模块,不断全面提高各方面大素质,并对于优秀者给予一定程度技术上的支持与鼓励;可加大多渠道培训与教育,将编外人员的价值定位与医院站位统一起来,使他们真正担起“主人翁”身份。

(三)提供合理薪酬福利,缩小待遇差距

医院调研报告篇(11)

1.1建立质量管理考评体系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制定出一套科学、规范、严谨、符合实际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管理的效果。这套考评体系应结合个别质量控制、科室质量控制、院级质量控制及综合质量控制来制定,并把全程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个体控制和组织控制相结合,科内控制和科间控制相结合,最后精心组织考评工作,确保考评不流于形式。运用以病例为质量单元的管理评价方式,建立具有选择性、实用性、即时性、可操作性的病例分型指标模式,将效果和过程、质量和费用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科学地评价。实行“临床医师综合评价”法,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工作态度、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8项内容,每名被评价的医师最终都有一个综合得分,在科室内部和全院相同职务范围内进行排序,让每个人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定位。

1.2合格的管理人才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医院应有专业化的医疗技术管理者和专业化的行政管理者。医疗技术管理者要把握所在医院的医疗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行政管理者要负责做好医院内部行政、后勤等各项管理,做好保障工作。面对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全球经济等新经济理念和格局,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引入强大竞争,面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院文化内涵建设,面对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人员政策、技术、协作、商业、控制等综合能力提出的特殊要求,而我国现行的医院管理者非职业化的现状难以胜任。医院管理者的素质已不单纯只是决定医院的质量水平,而是决定医院的生死存亡,决定我国卫生事业改革成败和现代化进程。所以,尽快实现医院管理者职业化势在必行。

1.3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是医院竞争的手段医院要适应市场变化,对社会需求高的项目要扩展、强化;对社会需求少,正在萎缩的项目,要坚决压缩、合并;要结合实际,开展具有特色专科、专病门诊或新技术、新项目,以特色吸引病人,以特色培育新的增长点,激发医院生存的活力。医院要在不增加病房、人员的基础上,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决定了医院的成本和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医院的长期生存能力。要实现此目标,医院必须对可用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及时发现潜在的瓶颈,并通过平衡流程中各组成部分来减少重复和浪费,使医院现有硬件和软件达到较大的利用率和较好的利用水平,尽可能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满足病人的需求,取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要实行医疗服务流程的动态分析和管理,使医疗服务处于动态的适应医疗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可以在低谷时不浪费医疗服务供给,在高峰时增加服务的提供量,构建高效、精干并充满活力的新型医疗机构模型。

1.4健全的制度和机制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目前,我国已出台了《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20多部卫生法规,数百部卫生法规和规章,这些法律法规规范了医疗服务行为,强化了对医院的质量监管,保证了患者利益。要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服务标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使医疗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卫生法律手段为卫生法制建设,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了法律武器,为医院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竞争的公平环境。同时,还需要加强医疗服务监督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建立医疗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通行的准入和退出标准,净化医疗机构队伍,塑造卫生系统良好形象。

1.5实施全面监控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保障(1)全员监控:人人都是监控接受者,人人又都是监控实施者,使医务人员始终处在认真自控和自觉互控之中。(2)全岗监控:门诊、临床、医技科室,以及医疗行政职能部门,都有明确的质量指标和具体的监控措施。使医院各个岗位的工作都在严密监控之中正常运行。(3)全项监控:检诊、治疗、护理工作中各项质量达标情况,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所有质量项目都在监控之列。(4)全日制监控:对医疗质量实行24h跟踪监控,全天候监控。在医疗质量监控上没有节假日;不论上级检查或检查过后,质控工作都不放松;不论总结评比或平时,质控工作都无空档[5]。

2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2.1成立CQI(质量持续改进)小组以临床诊疗技术质控为重点质控方法研究,通过“临床路径”研究,按相同病种若干病例自始至终的检查、诊断、治疗(含处置、处方用药、手术等)、护理、膳食等医疗全过程的技术和服务项目、医疗效果和服务满意度进行登记、统计、分析、比较和评价,以确定病种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促进医疗行为规范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质量管理的责任不仅要由管理人员承担,更主要是由医护人员广泛参与,组成超越学科界限的质量控制小组(QC),开展专题立项的质量改进研究。这种群众性的研究改进活动,将与临床科研工作同步进行,持续不断地提高医疗质量,同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推进医药科技发展[6]。医院持续质量改进可以包括:评估现状、建立改进目标,寻找、评价和实施解决方法,测量、验评和分析结果。具体表现在对医院考核指标的有效评估后,从而保证考核指标对医院全面管理的改进与提高具有持续的指导意义。

2.2实行全程、全方位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质量全面质控,包括临床各科、医技科室和医疗功能达标、“三基”培训、系统化整体护理等基础质量管理;加强三级医师查房、护理查房、手术、急救等医疗技术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医技专业的室内质控,狠抓单病种质量管理,采用有效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和带动医院各方面的工作质量。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护理质量管理有机结合,将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体系。临床药学、医学检验、病理、营养及麻醉等专业将普遍采用质控技术,并完善各专业质量体系。要以病人为中心,其中医疗技术质量是内在质量,优质服务则是医疗服务的外在质量。如果只有医疗技术的全面质控,而忽视医疗服务作风、服务态度的重要性,是不能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的。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差错事故、减少纠纷是医院全方位质量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医院经营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杜绝片面追求医院自己的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效益和社会效益,否则医疗服务质量必然全面滑坡。控制医疗成本,就是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医疗消耗和医疗费用,用较少的医疗费用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