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贸易公司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8-26 20:33:44

贸易公司工作总结

贸易公司工作总结篇(1)

全力开拓经营一年来,面对国际、国内经贸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形势,公司上下进一步树立主动出击、积极进取的观念,坚持“三外并举,全面发展”的方针,全力开拓经贸业务,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1、广开渠道,扩大新的创收门路

20xx年,我们一方面利用出国洽谈、国内接待、信函往来等方式及时同客户沟通信息,广泛征求客户意见和要求,妥善解决同国外客户在以往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巩固与xx国xx公司等一些老客户在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又采取走访、联谊等方式,接待xx个新的外商团组,同近xx名外商进行了经贸洽谈,并主动加强同省、市各对外窗口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发展结识了一批新客户,多方开拓了信息渠道和合作渠道,为进一步开展对外经贸工作,扩大创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进一步开拓市场和项目,努力增加创汇一年来,我们通过市外经委、市总工会、市侨办等十几个单位以及目前在国外工作、学习的同志的联系、介绍,继续探索扩展国外市场,特别是加强了同美国、日本、阿联酋、韩国、匈牙利等国家和地方扩展劳务业务及经贸业务的合作,在行业工种上除向海外继续增派厨师、面点师、服务员外,我们还同日本xx学校达成了外派美容、美发、建筑开修生的使用合作,组织我市饮食服务业管理人员赴日本、美国考察项目。全年共向海外增援劳务人员xx人,派出考察研修人员xx名,创汇xx万美元,比上年增加xx万美元,增长x%。

3、加强了海外投资设点工作为适应继续在xx国开拓市场的需要,年初我们投资xx万元与xx方客户合资合资建设了xx会社,并派驻专人作为商务人员,从而为继续扩展同xx国的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全年达成外贸业务xx万元,并达成了xx项新的劳务输出意向。

4、认真总结经验教育,继续扩展国内贸易

今年除重点抓好对去年各项贸易的收尾工作,及时处理遗留问题之外,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搞好市场调查、了解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开展了粮油外贸供货业务,实现了销售收入xx万元,获利xx万元。

二,加强对全局外向型经济工作的指导

本年,公司在搞好自身实体经营的同时,还积极承担了饮食服务系统的对外招商、办理涉外手续及传递外经贸信息等项工作。先后为xx宾馆、xx饭店、xx学校等家企业联系招商引资事宜,并为xx宾馆等x家企业办理了出国考察、洽谈劳务输出业务的手续。并组织x家企业参加了“xx市xx联谊会”。由本公司参与指导、筹办的“中x合作xx餐饮有限公司”项目也于x月x日正式签约,由x方投资的xxxx万元也已经全部到位,预计明年年初即可运行营业。此外,我们还按主管局的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xxxx-xxxx年引进外资扩展大中型饮食服务企业的规划》,为进一步发展饮食服务系统外身型经济提出了具体的构想和意向。

三、在深化企业改革中,进一步完善了承包经营责任制

xxxx年,我们在深化公司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中,本着“承包到部、责任到人”的总原则,进一步完成了承包经营责任制,与劳务部了以“包死原有项目,确保利润基数,开拓新上项目,创收净利分成,实行责任抵押,事故差错扣补”为主要内容的承包合同,同贸易部签订了“包死基数,保证上缴,超额分成”为主要内容的承包合同,同时与办公室等综合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进一步明确公司与各部门、各部门与每一名职工的责、权、利的划分,有利地调动和激发了公司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财务制度,加强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管理。

xxxx年,在强化企业财务账目、资金、外币、现金管理的同时,起草通过了《财务部工作职责》、《出纳员岗位责任制》、《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医药费报销制度》等,进一步完善和理顺了财务管理体制。xxxx年,我们虽然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讲,仍存在着工作抓得不实、不细、不深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1、在思想观念转变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没有真正形成一切以市场为中心的观念,危机感不强,纪律松懈。

贸易公司工作总结篇(2)

外贸业务工作是办公室工作的重头戏。两年以来,各种单据,材料不计其数,我把工作的压力下当成是领导对我的信任、工作给予我的历练。我认真地对待每一份单据,按照领导的要求反复修改,直到领导满意为止。文秘站网-

我积极参与工厂的各项工作,包括准备元旦文艺晚会的筹备材料、致信职工家属等,并积极参加办公室及工厂组织的各项活动,受到了同事们的欢迎和好评。

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积极发挥年轻人的优势,热情帮助其他同事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如解决电脑网络方面的问题和文件打印等工作,这使我越来越感到帮助别人的乐趣。

回首往日,我觉得可以用几个词来形容我心中的感受,第一个便是收获。是的,我只作了我应该做的,却收获了太多东西。在我有限付出的同时,我收获了成果,收获了成长,收获了大家的信任,收获了围绕在身边的浓浓的公司温情。这是__x所给予我的,也是激励我迅速成长的源泉。

贸易公司工作总结篇(3)

上海外贸改革真正的大动作,还是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特别是中央明确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定位后,上海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了实施“大外贸”战略。所谓“大外贸”战略,就是通过着力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以进出口贸易为基础,商品、资金、技术、服务的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外经贸、生产、科技、金融等部门逐步形成共同参与的大发展战略格局。它的关键和核心就是打破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仅有各级外贸行政管理部门和外贸企业参与的“小外贸”格局,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对外经济贸易良性发展。

在实施“大外贸”战略过程中,我们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调整变化,特别是妥善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上海外经贸工作的巨大冲击,按照“四个转变、一个加强”的要求,即推动对外贸易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从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从单一经营向多元经营转变、从坐商经营向跨国经营转变,加强口岸贸易吸引全国货源,迎难而上、奋力拼搏,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等,推动外贸、外资、外经、外技、外服“五个外”相互促进,使上海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现在看,大概有这几件事情是重点。

首先是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实施“大外贸”战略的关键环节。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根据国家放开经营的外贸体制改革原则,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自营权,形成几路外贸大军齐头并进的“大外贸”框架。比如说,我们赋予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外贸自营权,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为增强国有大中型商业、物资企业的活力,赋予中百一店、华联商厦、友谊商店等国营大中型商业、物资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此外,我们还赋予科技单位以进出口经营权,推动上海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总之就是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自营权,促使更多的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真正成为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的进出口商品经营者。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集团)从1992年的40多家增加到2001年的3万多家。至此,上海形成了包括专业外贸公司、工业自营企业、工贸公司、地方综合企业、中央在沪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在内的六路大军,它们都在扩大外贸出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着力转变政府职能。除统一下放企业的外贸经营权外,我们政府部门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对自己在外贸活动中的职能进行了新的定位,即“该管的管,该放的放”,不断强化经济调控手段,加强立法手段,改革行政手段。1995年起,率先实行市场机制与企业自主、政府监督相结合的分配方式,给企业以劳动用工和分配自,这项改革极大地鼓励了企业经营出口的积极性。1997年,我们又在浦东先行先试,推动工业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权从审批制向登记制过渡试点,进一步壮大了自营出口队伍。从1998年起,外贸管理手续进一步简化,许多区、县都获得了部分审批权,“网上年检”“网上审批”等新的管理方式,提高了自营出口权审批工作的效率。到2001年,全市大部分区县都试行了“工商受理、抄告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完成”的并联审批制。与此同时,我们市外经贸委积极会同银行、海关、外管、商检等部门,帮助出口企业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外贸行业的律师、会计和审计事务所及咨询服务机制,着力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与此同时,为适应世界经济国际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上海结合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推动组建外贸企业大集团。我记得当时吴仪同志担任外经贸部长,她允许外贸公司可以试点,组建几个大的企业集团。于是我们上海就结合自身实际,经过积极改革创新,组建了一批企业集团,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贸贸结合模式,如东方国际(集团)公司。集团由上海丝绸、服装、纺织、家纺、针织5家进出口公司M成,1995年完成改制工作后,积极优化资产和盘活存量,加快合资合作步伐。经营的产品品种从纺织服装逐步向机电、轻工、化工等领域伸展,初步实现从单一的专业外贸公司向多功能有机结合的综合商社转变。至1996底,集团已从组建初的5家二级公司发展到16家,成为唯一获准进入全国120家企业集团试点行列的地方外贸企业。二是贸工结合模式,如上海市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公司1994年经市政府批复同意实行改制,吸纳本市工业、科技、投资、商业等行业14家大型骨干企业共同出资,产权主体多元,体现贸工科结合特色。公司改制后紧紧依托上海机电工业,迅速扩大机电产品,特别是成套设备的出口。同时致力于轻工、纺织品进出口业务,成为上海外经贸系统的一支重要力量。三是贸股结合,如兰生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上市后,吸纳关联企业上海兰生大酒店、上海兴生实业有限公司、深圳蛇口开源企业有限公司,组建上海兰生(集团)有限公司,并经市国资委和市外经贸委联合授权,统一经营和管理各成员企业的国有资产,进一步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152个。四是中外结合,如东菱贸易公司。该公司由东方国际集团和日本三菱商事株式会社、美国大陆谷物公司等合资组建,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内设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公司成立后,扩大机电设备、电子和高科技产品出口,逐步实现跨国经营,为新世纪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展对外贸易运作发挥了探路作用。到2001年,上海已形成了一批以东方国际、兰生、外经和东浩为代表的外贸企业集团,这些集团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具有国际竞争力,并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其次是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这是实施“大经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过去形成的高成本、低效益的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上海从1994年起制订并着手实施外贸出口“龙头计划”,强调涉及外贸出口的项目和产品,必须有利于尽快形成规模经济,有利于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实施的效果很明显,仅仅经过1年的努力,上海的货物贸易结构已经转变为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从1997年开始,我们又开始实施“双高”产品开发计划和“品牌”计划,努力扩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同时通过利用国外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塑造自己的品牌。这些计划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上海货物贸易中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新技术产品在贸易中的比重逐年上升,2001年达到51%。除不断调整货物贸易的内部结构外,我们还制定实施《上海技术出口发展目标及对策》《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目标及对策》等政策文件,把加快发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作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从技术贸易层面来说,上海的技术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技术出口获得了突破性发展,通信、交运、计算机软件等高技术出口增幅较大,在1998年已发展成为上海技术出口的主要力量。从服务贸易层面来说,人力资源、房地产、会展、电脑软件服务成为上世纪90年代上海服务贸易的主体。此外,法律服务、商业、房地产等服务行业的对外开放度有所扩大,吸收外资份额不断增加。

再次是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这是实施“大经贸”战略的一个重要子战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减少市场过于集中带来的风险。我们继续巩固和扩大欧盟、美国、日本和香港等传统市场,同时不断开拓亚洲、中东、拉美、非洲、东欧等新兴市场,推动上海外贸市场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为进一步加强西欧、北美出口市场的开拓,市政府在1994年成立欧洲海外集团公司,与上海在美国的海外集团公司共同形成覆盖北美、西欧地区的营销网络。从1995年开始,上海每年组织一支由一名副市长带队的经贸团对西欧、北美地区进行经贸访问,为开拓这两大市场奠定了基础。亚太地区一直是上海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上海除继续稳固在香港、日本等地的出口份额外,积极发展对台湾、东盟的贸易,使亚太地区所占份额成为上海所有出口市场中最高的。此外,我们还积极推进拉美、中东、非洲、大洋洲等新兴外贸市场的开拓,推动形成外贸市场多元化格局。2001年,与上海有经贸来往的国家和地区发展到217个,对外贸易的金额达到609亿美元。

从实践看,我感到这一轮“大外经贸”战略的实施,它的意义除了从政策上对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外贸大集团等予以明确支持,以及着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开拓外贸市场外,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百舸争流”的态势。换言之,当国有外贸企业发现,工业企业、科技单位甚至民营企业都能来“争抢”订单了,这种态势“倒逼”它们不得不进行改革。事实上,中国的外贸企业与全球领先企业、发达经济体以及世界市场直接联系的特点,促进了国有外贸企业进一步加快自身改革的步伐。

所谓“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吸引国内外跨国公司、大公司的总部、职能总部或区域性总部,发挥这些机构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以此来带动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一般而言,“总部经济”企业,主要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外资研发中心等构成。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上海把大力推进“总部经济”发展战略,视为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四个中心”建设的重大举措。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首先是从投资性公司中认定并升格的,可以说是外商投资性公司的升级版。谈“总部经济”,可先从外商投资性公司说起。外商投资性公司在上海的发展有一个渐进发展的历程。改革开放初期,国外大企业通常先在沪设代表处或贸易公司,推销其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了,才投资开办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产业链。随着投资业务的扩大,一些跨公司开始考虑在中国设立具有地区总部功能的投资性公司。于是,集投资、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投资性公司应运而生。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浦东开发开放的实质性启动,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以吸引《财富》500强企业进入为目标的高起点引资战略,加快吸引外商在沪设立投资性公司的步伐。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一批知名跨国公司在沪设立投资性公司,比如我们大家都熟知美国的3M、强生,英国的欧文斯科宁,瑞典的斯凯孚,日本的三得利,法国的阿尔卡特朗讯等。这些在沪外商投资性公司投资规模大,投资总额大都在3000万美元以上,其中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上的66家,许多都集中在制造业领域。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服务业领域设立投资性公司的趋势明显,宜家、百安居、欧尚等投资性公司落户上海。这些投资性公司集聚辐射功能强大,对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辐射融合和溢出效应明显。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上海发展“总部经济”正当时。一方面,随着外商在沪投资企业越来越多,上海从以往注重项目数量规模向更加注重引进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变,明确提出“吸引海外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和著名企业集团将地区总部迁至上海”;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通过在上海的投资实践,意识到以上海为中心向中国扩大投资,有利于发掘国内外两项资源两个市场的潜力。

为更好地吸引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发展总部经济,在外经贸部的指导下,上海市外经贸委、外资委在2002年出台了上海市《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这也是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出台此项政策,我和我的同事是这项工作的经历者。该规定赋予跨国公司总部经营决策、市场营销服务、资金运作与财务管理、技术支持和研究开发、信息服务等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权,对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3年1月,上海又推出了《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细化了四项政策,即扩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资金管理功能;赋予符合条件的地区总部进出口经营权;经认定的具有研发功能的地区总部,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优惠政策;改进对地区总部人员的出入境管理。此后,我们又学习新加坡和香港的做法,规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可以申请设立管理性总部,门槛是所授权管理的中国境内外企业不少于3个,已缴付注册资本总额不低于1000万美元。此外,上海还首张总部经济地图,圈定16个跨国公司总部基地。这些政策和措施有力地推进跨国公司总部机构落户上海。

贸易公司工作总结篇(4)

一、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定义及特征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指跨国公司内部的产品、原材料、技术与服务的国际间流动,即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以及同一系统子公司之间跨国界的贸易关系。

内部贸易主要是在转移定价发挥作用的前提下以商品的内部调拨形式存在。在内部贸易中,商品的所有权仅在企业的内部流动。一个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是在世界范围内由其子公司以及附属机构所组成的内部交易体系中将公开市场上的交易转化为公司内部交易,从而避免由于各国政治、经济以及环境差异造成企业面临不完全竞争或有缺陷的公开市场而难以通过公开市场交易实现全球利益最大化的情况。wwW.133229.cOm内部交易和转移定价为跨国公司克服贸易障碍、减轻税收负担、降低交易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合法有效的手段,使跨国公司在市场中获得了竞争优势。

二、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进行现实分析

1、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形成原因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必然结果,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可分为自然导向型投资、节约成本型投资、开拓市场型投资、防御型投资、绕开贸易壁垒型投资、全球战略型投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正是基于以上的企业内部经济关系而形成的。同时,技术进步、国际分工的发展、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导致了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形成。

2、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现状分析

跨国公司空前壮大,其以雄厚的资金支持、强大的技术力量、多变的市场策略以及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为后盾,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中,技术贸易占大部分,由于在公开市场上存在风险以及高成本支出问题,跨国公司的高科技产品往往采取内部交易的方式完成。研究表明,技术密集程度与内部贸易规模呈正相关关系:越是高技术产业,其贸易内部化程度越高。在技术密集程度高的部门,跨国公司出口内部化率平均为5.5%,其中电子行业为9%,化学品和药品行业为7.3%;而在技术密集度低的部门,出口内部化率平均为0.9%,其中食品部门仅为0.6%。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一国的经济发展与其跨国公司贸易内部化率成正比。例如在电子机械产品行业,发展中国家平均内部化率为75.2%,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却高达97%,墨西哥为95.6%;在非电子机械产品行业,来自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平均内部化率为63.5%,而新加坡高达90.5%,墨西哥为87.8%,马来西亚为83.2%。

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运作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主要特点在于实行计划管理与转移价格。而这两大特点决定了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运作机制是围绕投资决策以及转移价格制定的。

在考察转移型内部贸易方式时,我们发现,从生产成本的角度观察就可以得出内部贸易决策的结论。理论上我们可以得到跨国公司各子公司对于同一产品所需要的成本函数如下:

pc(x)=mc+fc(x)+lc(x)+me(x)+ac+cd(x)

其中:pc为生产成本;x为子公司代号;mc为原材料采购成本;fc为原材料及产品运费;lc为人t~z

转贴于 http://

[z;me为制造费用;ac为投资分摊成本;cd为附加的零件及产品进出口关税成本。

我们常用成本加权法来计算内部贸易的转移价格,并通过实际生产成本进行调整。从企业宏观角度来看,由于转移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据子公司所在国的实际情况以及母公司在全球战略目标和经营管理需要方面所制定的,而不受市场价格影响,因此商品的价格并非重要因素。内部交易和转移定价为跨国公司克服贸易障碍、减轻税收负担、降低交易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合法有效的手段,使跨国公司在市场中获得了竞争优势。

4、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贸易直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根据对有关国家跨国公司的抽样调查推算,内部贸易在有关国家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瑞典为36.1%,德国为34.6%,英国为29.6%,日本为17%,欧盟平均为29.6%;二是内部贸易在一定程度e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并使得国际贸易总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跨国公司进行内部贸易大大减少了贸易壁垒从而降低了成本。

同时,随着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以及内部贸易的扩大,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逐步发生了变化。初级产品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制成品和中间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日益突出。

另外,内部贸易模糊了国际贸易的利益关系。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产生以后,由于转移价格的运用、进出口国地位的改变、东道国的国http://际贸易政策制定等,使国际贸易利益关系变得模糊。

三、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我国经济利益的负面影响

首先,跨国公司通过转移价格侵吞我国经济利益。由于转移价格机制的运用使得商品价格脱离了市场供求关系,改变了正常市场秩序。据国家税务总局估计,跨国公司转移定价使我国每年税收减少约300亿元。其次,跨国公司通过技术垄断限制我国技术引进。跨国公司控制着国际技术转让 75%的份额和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贸易90%的份额,为了防止技术泄漏和竞争者模仿带来的利润损失,跨国公司采取的技术内部转让模式使得我国在支付高额的专利费之后却限制对我国最新科技技术的出售,约制了我国技术的发展。再次,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由于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建设阶段,跨国公司利用我国环境保护意识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到位以及话语权不平等等劣势因素,将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型工业转移到我国,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最后,跨国公司在不同程度上控制我国的生产贸易,影响了我国的经济主权。跨国公司凭借其垄断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我国的生产和出口贸易。我国对海外投资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制成品工业的生产和出口也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跨国公司所控制,其中贸易利益的损失不言而喻。

四、我国政府应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所采取的对策分析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有利的—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一方面可以利用内部贸易提升我国加工贸易水平,通过给予跨国公司一定的优惠政策来扩大我国出口。另一方面则要采取一定政策法规限制调整加工贸易原材料采购、技术转让、环境监控、出口返销的比例等,加强

转贴于 http://

对跨国公司的监督和管理,特别是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中转移价格的运用加以监控。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了三资企业(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并进行了大量的国际贸易,其中相当大部分属于内部贸易,这就为转移价格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据有关部门http://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境内三资企业的“亏损”面高达40%以上,有些地区甚至高达75%,令人深思的是,许多长期亏损的三资企业中,外商却在不断增加投资。可见,三资企业的“亏损”往往只是一种假象,亏损的是我国,赢利的是外国投资者。因此,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及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税制,出台相关法律,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中的转移价格予以监控。利用日益成熟的网络技术,建立国家的反转移定价数据库,为国家监管机构提供充分、全面的外资信息。与此同时应尽快建立多部门合作制度,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针对技术垄断,我国要合理有效地引进高新科技,在引进高新技术时要注意从产业转移转变为技术改造。跨国公司为了维护其利润最大化原则,避免竞争者学习模仿其垄断技术,不会将最前沿技术直接转让给我国,我国则应想办法将产业中的技术转移转变为技术改造,同时也应加强科技产业自主开发,并与转让技术相结合,提升我国研发水平。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目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只有跨国经营企业,而发展我国本土跨国公司显得尤为重要。

五、结语

贸易公司工作总结篇(5)

一、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定义及特征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指跨国公司内部的产品、原材料、技术与服务的国际间流动,即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以及同一系统子公司之间跨国界的贸易关系。

内部贸易主要是在转移定价发挥作用的前提下以商品的内部调拨形式存在。在内部贸易中,商品的所有权仅在企业的内部流动。一个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是在世界范围内由其子公司以及附属机构所组成的内部交易体系中将公开市场上的交易转化为公司内部交易,从而避免由于各国政治、经济以及环境差异造成企业面临不完全竞争或有缺陷的公开市场而难以通过公开市场交易实现全球利益最大化的情况。内部交易和转移定价为跨国公司克服贸易障碍、减轻税收负担、降低交易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合法有效的手段,使跨国公司在市场中获得了竞争优势。

二、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进行现实分析

1、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形成原因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必然结果,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可分为自然导向型投资、节约成本型投资、开拓市场型投资、防御型投资、绕开贸易壁垒型投资、全球战略型投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正是基于以上的企业内部经济关系而形成的。同时,技术进步、国际分工的发展、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导致了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形成。

2、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现状分析

跨国公司空前壮大,其以雄厚的资金支持、强大的技术力量、多变的市场策略以及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为后盾,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中,技术贸易占大部分,由于在公开市场上存在风险以及高成本支出问题,跨国公司的高科技产品往往采取内部交易的方式完成。研究表明,技术密集程度与内部贸易规模呈正相关关系:越是高技术产业,其贸易内部化程度越高。在技术密集程度高的部门,跨国公司出口内部化率平均为5.5%,其中电子行业为9%,化学品和药品行业为7.3%;而在技术密集度低的部门,出口内部化率平均为0.9%,其中食品部门仅为0.6%。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一国的经济发展与其跨国公司贸易内部化率成正比。例如在电子机械产品行业,发展中国家平均内部化率为75.2%,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却高达97%,墨西哥为95.6%;在非电子机械产品行业,来自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平均内部化率为63.5%,而新加坡高达90.5%,墨西哥为87.8%,马来西亚为83.2%。

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运作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主要特点在于实行计划管理与转移价格。而这两大特点决定了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运作机制是围绕投资决策以及转移价格制定的。

在考察转移型内部贸易方式时,我们发现,从生产成本的角度观察就可以得出内部贸易决策的结论。理论上我们可以得到跨国公司各子公司对于同一产品所需要的成本函数如下:

pc(x)=mc+fc(x)+lc(x)+me(x)+ac+cd(x)

其中:pc为生产成本;x为子公司代号;mc为原材料采购成本;fc为原材料及产品运费;lc为人t~z

转贴于 http://

[z;me为制造费用;ac为投资分摊成本;cd为附加的零件及产品进出口关税成本。

我们常用成本加权法来计算内部贸易的转移价格,并通过实际生产成本进行调整。从企业宏观角度来看,由于转移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据子公司所在国的实际情况以及母公司在全球战略目标和经营管理需要方面所制定的,而不受市场价格影响,因此商品的价格并非重要因素。内部交易和转移定价为跨国公司克服贸易障碍、减轻税收负担、降低交易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合法有效的手段,使跨国公司在市场中获得了竞争优势。

4、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贸易直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根据对有关国家跨国公司的抽样调查推算,内部贸易在有关国家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瑞典为36.1%,德国为34.6%,英国为29.6%,日本为17%,欧盟平均为29.6%;二是内部贸易在一定程度e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并使得国际贸易总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跨国公司进行内部贸易大大减少了贸易壁垒从而降低了成本。

同时,随着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以及内部贸易的扩大,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逐步发生了变化。初级产品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制成品和中间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日益突出。

另外,内部贸易模糊了国际贸易的利益关系。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产生以后,由于转移价格的运用、进出口国地位的改变、东道国的国http://际贸易政策制定等,使国际贸易利益关系变得模糊。

三、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我国经济利益的负面影响

首先,跨国公司通过转移价格侵吞我国经济利益。由于转移价格机制的运用使得商品价格脱离了市场供求关系,改变了正常市场秩序。据国家税务总局估计,跨国公司转移定价使我国每年税收减少约300亿元。其次,跨国公司通过技术垄断限制我国技术引进。跨国公司控制着国际技术转让 75%的份额和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贸易90%的份额,为了防止技术泄漏和竞争者模仿带来的利润损失,跨国公司采取的技术内部转让模式使得我国在支付高额的专利费之后却限制对我国最新科技技术的出售,约制了我国技术的发展。再次,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由于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建设阶段,跨国公司利用我国环境保护意识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到位以及话语权不平等等劣势因素,将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型工业转移到我国,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最后,跨国公司在不同程度上控制我国的生产贸易,影响了我国的经济主权。跨国公司凭借其垄断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我国的生产和出口贸易。我国对海外投资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制成品工业的生产和出口也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跨国公司所控制,其中贸易利益的损失不言而喻。

四、我国政府应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所采取的对策分析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有利的—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一方面可以利用内部贸易提升我国加工贸易水平,通过给予跨国公司一定的优惠政策来扩大我国出口。另一方面则要采取一定政策法规限制调整加工贸易原材料采购、技术转让、环境监控、出口返销的比例等,加强

转贴于 http://

对跨国公司的监督和管理,特别是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中转移价格的运用加以监控。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了三资企业(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并进行了大量的国际贸易,其中相当大部分属于内部贸易,这就为转移价格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据有关部门http://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境内三资企业的“亏损”面高达40%以上,有些地区甚至高达75%,令人深思的是,许多长期亏损的三资企业中,外商却在不断增加投资。可见,三资企业的“亏损”往往只是一种假象,亏损的是我国,赢利的是外国投资者。因此,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及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税制,出台相关法律,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中的转移价格予以监控。利用日益成熟的网络技术,建立国家的反转移定价数据库,为国家监管机构提供充分、全面的外资信息。与此同时应尽快建立多部门合作制度,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针对技术垄断,我国要合理有效地引进高新科技,在引进高新技术时要注意从产业转移转变为技术改造。跨国公司为了维护其利润最大化原则,避免竞争者学习模仿其垄断技术,不会将最前沿技术直接转让给我国,我国则应想办法将产业中的技术转移转变为技术改造,同时也应加强科技产业自主开发,并与转让技术相结合,提升我国研发水平。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目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只有跨国经营企业,而发展我国本土跨国公司显得尤为重要。

五、结语

贸易公司工作总结篇(6)

大家好!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我这次展示自我的平台。我叫——,现年43岁,中国共产党党员,大专学历,工程师职称,1998年进入__集团。

今天我竞聘的岗位是贸易公司总经理职务。之所以竞聘这个岗位,是因为我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是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贸易公司于1998年底在集团公司领导的正确决策下开始筹备,我有幸参加了贸易公司从无到如今的经营规模。贸易公司从集团公司的工程采购处起步,历经8年的时间,已成长为今天__经营建筑用钢材的龙头企业。目前,贸易公司是涟钢、新钢、水钢、冷钢等大钢厂的重点经销商,囊括__区域70的主要资源,主导着__钢材市场。并分别于2002年、2004年创建了贵州黔东分公司、重庆分公司,其销售网络遍布整个西南市场。现在的贸易公司赢利能力大、独立性强,是一个发展比较成熟的公司。

而我在贸易公司工作多年,熟悉本部门的职责任务和规范,具备了本部门工作的素质和要求,掌握了搞好本部门的方法和策略。

二是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工作以来,始终不忘读书,勤钻研,善思考,多研究,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众所周知,做贸易离不开营销、金融、时事等多方面知识。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不断的充实自己在这些方面的知识,为做好贸易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

三是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不断地加强个人修养和党性修养的培养,以“明明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工作,实实在在作事”为信条,言行一致,踏实干事,诚实待人。经过多年学习和锻炼,在组织协调能力、判断分析能力、领导部署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能够推动贸易公司创一流业绩。

四是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我正值壮年,是干事创业的大好时机。充沛的精力、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使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中去。

假若我此次能够竞聘成功,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科学领导、规范管理,全面提高贸易公司的管理水平和销售业绩。

一、加强公司内部管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公司离规范管理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进行解决。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让员工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达到“令行禁止”的目的,提升企业形象、培育独特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工作的效率,产生最大效益。

二、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观念新、思路对,发展就有希望,我认为做贸易最重要的是变化、做“活”。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树立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等具有前瞻性的管理理念,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规律,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进取达到新的销售业绩。积极鼓励员工发挥自主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各部门的整体素质、工作效率、人才培养等,使贸易公司的工作始终处于发展与进步的前沿,以大无畏的姿态勇敢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

三、与时俱进,学习创新。学习是一个人吸取知识和养分的最佳手段,而创新是一个企业进步的灵魂。作为公司领导者不仅要加强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向其他优秀企业学习经验;不仅个人要学习更要带动公司全体员工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积累、推陈出新,把学习创新作为工作进步的永恒主题,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在学习中求进步,在学习中求创新。在创新中生存,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壮大。

四、以身作则,勇当模范榜样。受员工拥护的领导在工作中必然会充分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我在工作中事事都要以身作则,以高度的热情感染人,以精湛的业务带动人,以高尚的情操教育人,以博大的胸怀团结人,处处争当排头兵。

五、执行董事会、董事长的方针政策,支持公司主业的健康发展。面对今天的挑战,我若能胜出,那我会以满腔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前瞻的管理理念、规范的管理运作、科学的工作方法、高度的敬业精神带领贸易公司创一流工作业绩。

贸易公司工作总结篇(7)

一、公司内贸易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积极影响

1. 扩大国际贸易规模,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一方面,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扩张的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内开设子公司、兼并收购其他公司、与其他公司组建战略联盟等,之后与海外子公司或者战略伙伴之间开展频繁的内部贸易,以使母公司或者子公司不用通过市场交易便可获取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完成品、技术、咨询、信息等资源,这大大地带动了国际商品贸易及服务贸易等国际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使跨国公司各个子公司或者联盟成员之间的生产专业化程度和协作程度向更高更深发展,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涉及更多种类的商品或服务,许多生产要素通过内部贸易在跨国公司内部流通,内部贸易促进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更快地提高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内部贸易的广泛开展丰富了国际贸易的品种以及国际贸易的方式。总之,公司内部贸易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规模,推动了国际贸易的总体发展。

2. 深化国际分工,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通过跨国公司内部市场调节的国际分工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在此条件上的国际分工更加精细,表现在对产品的一个部件、零件或者工序的专业化生产。另一方面,促进国际交流合作与协作的开展,使国际分工更加深化,公司内部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国际分工的深化。另外,越来越多新产品的生产要求来自多方面的科技力量的通力合作,并且产品在世界范围的市场上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在技术设备先进、技术水平较高的部门中,分工必然会越出国界,部门内的国际分工会广泛开展,在此基础上的国际贸易日渐频繁。为了更好地生产只有通过多个国家的企业的联合研制才能顺利开发的产品,客观上要求各国政府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减少贸易限制,以使各国生产要素或产品在国际自由流动。因此,公司内国际贸易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3. 推动了国际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

跨国公司进行公司内部贸易的一个主要动因就是为了防止自身技术优势的丧失,为了保持公司在技术领域的优势,获得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跨国公司往往选择通过内部贸易来转让技术或者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国际技术贸易中最活跃的力量来自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如果通过内部贸易来转让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泄密的风险,还可以获得技术贸易的倍数效应,即由于技术优势而带来的数倍于技术自身价值的收益。内部贸易获得的巨额效益会刺激跨国公司不断开展研发、追求最新科技的热情,也为跨国公司从事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优渥的资金,为国际技术贸易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公司内贸易对国际经济和贸易的消极影响

1. 影响国际贸易中商品的地理流向,改变贸易差额意义

公司内贸易出现之前,国际贸易的商品流向一般是先在母国生产,然后通过国际市场流向世界各地,但是公司内贸易改变了这种商品流向结构,通过母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协调安排,各个子公司的分工配合,原材料、配件、技术等通过内部贸易流向最具有成本优势的子公司,生产成半成品或者成品后再流向其他子公司或者母公司,这使得国际商品的流向发生了变化。

因此,在国际商品流向发生变化的基础上,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账户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母公司的利润可以通过子公司产品回销额的增加而增加,由此造成的国家外汇的顺差或者逆差已经与传统的贸易差额所代表的意义发生了偏离,传统的贸易顺差是外汇的净收入,而在公司内贸易参与的国际贸易中,造成的外汇账户与实际贸易情况并不严格相符。比如美国贸易状况显示出巨额逆差,一定程度归因于美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产品跨国公司安排海外子公司生产,然后将半成品或制成品通过内部贸易回购,造成美国进口增加。

2. 国际贸易关系复杂化,促使世界市场结构变化

首先,跨国公司设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之间的贸易表现为国际贸易,实际上买卖双方是同一家公司,这样的贸易行为常被统计为一般市场贸易行为;其次,跨国公司内部贸易通过转移定价等方式逃避东道国税收,转移巨额利润,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破坏,并且一些跨国公司转移的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会对东道国经济、环境、资源等造成掠夺性损失;另外,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各地的子公司的贸易往来,会表现为东道国的进出口,而实际上与东道国经济体并没有多大关系,对外贸易统计上表现出的漂亮数据也许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而一些发达国家却借口贸易逆差等问题向贸易伙伴施压,这会导致国家间贸易关系紧张。

3. 阻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干扰正常国际贸易秩序

公司内国际贸易属于拒绝市场这“看不见的手”的调配,价格机制的配置受到限制,而是人为地进行资源配额,并且将优势资源等垄断在公司内部,不利于市场竞争的开展,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市场进入者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活动的繁荣开展。虽然跨国公司的公司内贸易是以全球战略调配资源,但这只限于跨国公司内部,在全球范围内跨国公司的人为配置资源也许并不是最优化的。国际贸易秩序的正常形成需要市场化的自由配置,有利于优胜劣汰,促进市场竞争的开展,推进技术升级换代,为国际贸易各方面的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而公司内贸易的开展干扰了正常国际贸易秩序的建立,有可能导致畸形的贸易秩序。

三、小结

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公司内贸易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贸易公司工作总结篇(8)

一方面,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扩张的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内开设子公司、兼并收购其他公司、与其他公司组建战略联盟等,之后与海外子公司或者战略伙伴之间开展频繁的内部贸易,以使母公司或者子公司不用通过市场交易便可获取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完成品、技术、咨询、信息等资源,这大大地带动了国际商品贸易及服务贸易等国际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使跨国公司各个子公司或者联盟成员之间的生产专业化程度和协作程度向更高更深发展,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涉及更多种类的商品或服务,许多生产要素通过内部贸易在跨国公司内部流通,内部贸易促进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更快地提高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内部贸易的广泛开展丰富了国际贸易的品种以及国际贸易的方式。总之,公司内部贸易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规模,推动了国际贸易的总体发展。

2. 深化国际分工,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通过跨国公司内部市场调节的国际分工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在此条件上的国际分工更加精细,表现在对产品的一个部件、零件或者工序的专业化生产。另一方面,促进国际交流合作与协作的开展,使国际分工更加深化,公司内部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国际分工的深化。另外,越来越多新产品的生产要求来自多方面的科技力量的通力合作,并且产品在世界范围的市场上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在技术设备先进、技术水平较高的部门中,分工必然会越出国界,部门内的国际分工会广泛开展,在此基础上的国际贸易日渐频繁。为了更好地生产只有通过多个国家的企业的联合研制才能顺利开发的产品,客观上要求各国政府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减少贸易限制,以使各国生产要素或产品在国际自由流动。因此,公司内国际贸易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3. 推动了国际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

跨国公司进行公司内部贸易的一个主要动因就是为了防止自身技术优势的丧失,为了保持公司在技术领域的优势,获得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跨国公司往往选择通过内部贸易来转让技术或者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国际技术贸易中最活跃的力量来自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如果通过内部贸易来转让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泄密的风险,还可以获得技术贸易的倍数效应,即由于技术优势而带来的数倍于技术自身价值的收益。内部贸易获得的巨额效益会刺激跨国公司不断开展研发、追求最新科技的热情,也为跨国公司从事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优渥的资金,为国际技术贸易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公司内贸易对国际经济和贸易的消极影响

1. 影响国际贸易中商品的地理流向,改变贸易差额意义

公司内贸易出现之前,国际贸易的商品流向一般是先在母国生产,然后通过国际市场流向世界各地,但是公司内贸易改变了这种商品流向结构,通过母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协调安排,各个子公司的分工配合,原材料、配件、技术等通过内部贸易流向最具有成本优势的子公司,生产成半成品或者成品后再流向其他子公司或者母公司,这使得国际商品的流向发生了变化。

因此,在国际商品流向发生变化的基础上,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账户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母公司的利润可以通过子公司产品回销额的增加而增加,由此造成的国家外汇的顺差或者逆差已经与传统的贸易差额所代表的意义发生了偏离,传统的贸易顺差是外汇的净收入,而在公司内贸易参与的国际贸易中,造成的外汇账户与实际贸易情况并不严格相符。比如美国贸易状况显示出巨额逆差,一定程度归因于美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产品跨国公司安排海外子公司生产,然后将半成品或制成品通过内部贸易回购,造成美国进口增加。

2. 国际贸易关系复杂化,促使世界市场结构变化

首先,跨国公司设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之间的贸易表现为国际贸易,实际上买卖双方是同一家公司,这样的贸易行为常被统计为一般市场贸易行为;其次,跨国公司内部贸易通过转移定价等方式逃避东道国税收,转移巨额利润,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破坏,并且一些跨国公司转移的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会对东道国经济、环境、资源等造成掠夺性损失;另外,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各地的子公司的贸易往来,会表现为东道国的进出口,而实际上与东道国经济体并没有多大关系,对外贸易统计上表现出的漂亮数据也许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而一些发达国家却借口贸易逆差等问题向贸易伙伴施压,这会导致国家间贸易关系紧张。

3. 阻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干扰正常国际贸易秩序

贸易公司工作总结篇(9)

组建食品贸易(集团)公司是特区财贸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中央领导同志曾指示特区要“新事新办,特事特办,立场不变,方法全新”,要“跳出现行体制之外”,为全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探索道路。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特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就副食品系统而言:改革了经营体制,实行产供销一条龙、内外贸一体化;改革了流通渠道,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多条流通渠道和少环节的开放式的流通体制;实行专业化与多元化相结合,改单一经营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这几方面改革,带来了副食品市场繁荣、品种增多、价格稳定的大好局面,使副食品行业较快地发展了起来,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外向型、产销结合和内外一体的新型企业规模。但改革还仅仅是初步的,还有许多不完善、不全面和不深入的地方。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的:“城市经济体制中严重妨碍生产力发展的种种弊端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而现行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恰恰集中表现为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只有通过全面地深入地改革,经济体制的弊端才能得到进一步消除,企业才有生机和活力。组建食品贸易(集团)公司是副食品系统全面、探入改革的重大措施,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有效手段。随着特区的进一步开放,特区经济外向型特征更加明显,竞争对手更加多,既有国内对手又有国外对手。一方面特区产供销环节已逐步进入国际轨道运行,企业只有靠增强经济实力才能与外抗争;另方面国外一些大财团和国内中央部属经济单位涌进特区,参与特区的经济活动势必使竞争更加激烈。这就客观上要求在现行经营体制上有一个新的转变,而食品贸易(集团)公司的组建将有利于政企职责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具有自、独立经营,有活力的实体;有利于集中分散资金办大事业,开展大型开发性工作,向多元化发展;有利于形成拳头,增强竞争的实力,打进香港市场和国际市场。所以组建食品贸易(集团)公司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食品贸易(集团)公司的构成层次

组建食品贸易(集团)公司是一项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贸易(集团)公司作为一个经济实体而存在,必须有其科学的组织和领导层次。联系副食品行业的特点和贸(集团)公司的性质、任务及作用,初步确定食品贸易(集团)公司主要由如下三个层次构成:

第一层次:贸易(集团)公司。它的特征是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和进取性,主要任务:(一)搞大型开发性工作(如食品加工区、辐射中心等大型项目的开发)。(二)搞大型综合性经营。贸易(集团)公司应该有这样的若干个商场大厦,经营国内的士特产品和世界各地的名牌商品;(三)贸易(集团)公司担负建立经济信息、建立商品经济体系、培训和科研的职责,设置信息、培训和科研机构,走“科研生产结合的道路。”同时对属下专业公司负有服务、协调、指导及支持其业务发展的责任。贸易(集团)公司本部拟设“两室七部三中心”,“两室七部”即总经理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总务部、人事保卫部、经营部、贸易部、进出口部、联营企业部和基地发展部;“三中心”即员工培训中心、信息中心和科研中心。贸易(集团)公司设总经理助理,总经理办公室由若干名经理助理组成,包括有法律助理、业务助理、财务助理、文字助理和行政助理悼;经理助理的职责是协助总经理处理分管范围的日常事务,受总经理的委托,行使总经理职权。党委办公室职权范围包括政工、纪检、工、青、妇、档案保密等,设两名书记助理协助书记工作。总务部包括行政管理、基建、汽车、总务后勤等;经营部包括一计划、财务、物价以及检查督促下属专业公司的经营管理;贸易部和进出口部是经营业务机关,主要搞大宗商品贸易和进出口贸易;联营企业部、基地发展部分别负责联营企业的引进、管理和基地发展的规划以及落实。各部、室、中心,根据业务需要可设若干个科,分别具体负责有关工作。

第二层次:专业公司。贸易(集团)公司属下的各专业公司(属处级扁制)实行以专亚经营为主,重点抓好批发和中小型的食品加工、生产(厂场)。各专业公司组成若干个批发贸易中心,搞好批发业务,以发挥国营商业在一市场的主导作用。各专业公司的主业搞好了,贸易(集团)公司的专业性也就突出起来了。

第三层次:各专业公司属下的门店、商场。主妥负责商品零售,是经营的最小单位。由于副食品系统的门店多数是在3。人以内,年利润12万元以下,符合国家规定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故实行“国家所有,集体承包,照章交费,自负盈亏,三五年不变”,从而调动小企业的积极性。贸易(集团)公司不部、各专业公司以及属下的门店、商场这三层次组成一个大系统。贸易(集团)公司是决策层,指挥整个(集团)公司的经营;专业公司负责经营,按职能专业化分工各司其职。原则上“一级指挥一级”,一切问题通过一条联系渠道去解决。上层对下可以越级调查研究,但不能跨级直接指挥;下面对上只接受一个头领一导,可以越级告发、提建议;各职能部门对专业公司有建议、说明、解释、指导、劝告等权力,但不能行使指挥命令权。做到分工严密,职责分清,同时密切的协作,使高层管理摆脱行政事务,成为强有力的决策机构;使专业公司发挥经营管理的主动性。

三、集资办法。组建贸易(集团)公司

的资金筹集除银行贷款和开展外引内联外,主要采取如下两种办法:

1、新公司以发动各单位投资入股,组成股份公司。选择个别典型企业或一些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发动私人投资,先系统内后系统外,然后扩展开去,发行股票,搞国际集资。

2、老公司以固定资产折价作股。股份到期计还本自、(年息15厘),按股分红,盈亏按股权分担。

四、贸易(集团)公司与专业公司的关系

贸易(集团)公司和专业公司同样承担市场供应及服务、提高社会效果的责任。他们的关系是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遵循两条原则:(一)“对下逐级承包,对上一个口子纳税”。在经济上体现为贸易(集团)公司直接向市财政纳税,专业公司不再直接交纳税而向贸易(集团)公司承包。(二)“对下大胆放权,对上适当集中”。体现为贸易(集团)公司只保留最必要、最重要的权力(包括确定经营方针、计划指标、资金安排和重大经营决策等),继续下放权力给专业公司,专业公司享有内部机构设置权、人员定编使用权,资金使用权、商品购销汉,物价浮动权和有限度的进出口权等。专业公司经理对贸易(集团)公司负责,对企业经挤效益和员工报酬负责。

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为搞好食品贸易(集团)公司的组建,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注意解决几个间题,关键是扩大贸易(集团)公司的自。

(一)要有人权,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负责。

1、贸易(集团)公司成立董事局,实行董事局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董事局正副主席由市委任命,总经理实行委任或招聘制;总经理以下的各专业公司、各部室和各中心的经理由总经理提名,由董事局聘请或任命。

贸易公司工作总结篇(10)

二、“三三三”教学模式的具体内涵

“三三三”教?W模式指的是“三种岗位、三门课程、三个教学方式”,即开设三门课程,采用三个教学方式,对接三种岗位的教学模式。

(一)“三种岗位”

“三种岗位”即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

在外贸企业中,外贸业务员与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完成进出口贸易工作。其中外贸单证员主要负责商检、运输、保险、报关、结汇等环节的单证事务;外贸跟单员主要负责合同签订后对货物生产、检验、运输、保险、报关、结汇等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操作。可见,外贸单证员和外贸跟单员是外贸业务员的左膀右臂,共同协助外贸业务员做好履约工作。[1]

(二)“三门课程”

“三门课程”即《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课程,也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电商专业把本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国际贸易的特点和要求,从实践和法律的角度分析研究国际贸易适用的有关法律与惯例和国际商品交换过程的各种实际运作,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和吸收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习惯做法,以便掌握从事国际贸易的本领;学会在进出口业务中,既能正确贯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经营意图,确保最佳经济效益,又能按国际规范办事,使我们的贸易做法能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做到同国际接轨;研究如何协调国际货物买卖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在平等互利、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达成交易,完成约定的进出口任务。

《外贸单证实务》是一门建立在国际贸易实务基础上着重研究国际贸易交易具体操作过程的一门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外贸单证实务》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正确地理解与掌握进出口单证业务的基本知识,了解外贸单证工作的具体流程,熟练掌握合同订立、商品报关、报检、运输、保险办理、外贸单据缮制、相关证书办理,掌握外贸单证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具备从事外贸单证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良好的专业能力,并在课程的教授学习中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信息处理、与人沟通、数字应用等职业核心能力。

《外贸跟单实务》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处理外贸订单、转化生产订单、跟踪订单进程的能力以及在履行订单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外贸跟单实务》采取以学生为主体,职业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做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相应工作任务中体会具体的跟单工作过程,构建相关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培养成为符合企业外贸跟单岗位要求的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三)“三个教学方式”

“三个教学方式”即项目教学法、模拟公司教学法、课证融合教学法。

1、项目教学法

三门课程均设计若干个教学项目,项目以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工作流程为主线。每个项目都以工作任务驱动,要求教师讲评、学生训练、项目考核,突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模拟公司教学法

教师在实施“模拟公司”教学时,根据外贸公司的工作内容,将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成立若干个外贸模拟公司。公司成员由学生担任的总经理和外贸业务员组成,公司内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模拟公司成立后,确定公司的经营产品和服务范围,各公司在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外贸业务活动。

3、课证融合教学法

贸易公司工作总结篇(11)

二、国有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特殊的经济体制让国有外贸企业享有进出口经营权、许可证、配额、贷款等政策优惠。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力度逐步加大,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步伐加快,特别是在中国加入 WTO 后,国有外贸企业不再独享外贸经营权,集体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包括个体经济组织等都纷纷获得了对外进出口经营权,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以及透明化。故国有外贸企业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落后的观念以及不适宜的运营管理机制等原因导致国企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因此,战略转型也就成为国有外贸企业寻求生机的必然。

三、国有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的路径

1.专业服务型模式

国有外贸企业起步早、积淀深,与新兴的其他形式的外贸企业相比,依然具有资源优势、经验优势和渠道优势,国有外贸企业可将优势继续发挥得淋漓尽致,即以产业价值链的某个环节为核心的战略转型思路,围绕服务环节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即以客户为中心,为国内外生产企业的国际营销、终端用户的国际采购提供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

2.实业化模式

国有外贸企业可以从整条价值链考?],例如向供应链的上游,即关键生产环节进行延伸,采用工贸相结合的方式,涉足实业,控制货源,稳定客户,续写生存与发展之道。可以直接建工厂,自己生产;也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方式投资入股生产企业,按股比取得货源;还可以采用战略联盟的方式,与生产厂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等等。这样一来,国有外贸企业能够充分掌握客户和市场需求,有的放矢地按需生产和提供商品,同时,也能够改善资产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最终扩展价值链条,增加盈利空间。

3.综合商社模式

综合商社诞生于日本,发展于日韩。综合商社是一种国际化的大型多功能贸易企业,是以贸易为主的流通类企业、多功能有机结合的综合性企业、外向发展的跨国企业、经营规模领先的特大型企业。其中,以贸易、金融、产业三者有机结合、三位一体为主要内容的多功能特点,是综合商社的基石。

4.跨国公司模式

跨国公司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它是以本国的工业企业为基础,纵向向前或向后延伸至整条价值链,横向涉足其他相关行业,拥有完整的生产、销售、研发和服务机构及功能。实力雄厚、规模庞大、具有强大的生产经营和技术开发能力,抗风险能力强。

以上几种模式是常见的国有外贸企业战略转型路径,还有以电子商务为主导的新兴转型模式,国有外贸企业可以从以上几种模式进行选择,也可选择其他转型模式,但不能生搬硬套、贴标签,最终的定位还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也可搭配使用。

四、X公司现状分析

1.X公司简介

X公司是云南省原一家供销公司在1981年改制成立的国有外贸企业。先后几次改制后,目前主要为Y集团控股,其主要业务是在专业为Y集团生产企业提供大宗原材料、设备、产品进出口及国内贸易、物流服务的同时,专注于发挥自身优势,面向国内外各界客户经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以及一些大宗原材料等商品,从事公路、铁路、海运及仓储等物流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X公司在省国资委、Y集团的带领下,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树立了良好形象:1997年实现进出口总额超1亿美元,成为公司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006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64亿美元,成为云南省第二家进出口总额上6亿美元的企业。2013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26亿美元,营业收入59.31亿元,利润2173万元,后两项指标创历史新高。但也就是在此刻,为了实现“依托集团、形成特色、服务社会”的目标,其服务重心逐渐从服务Y集团内企业转向服务集团外企业,获得收益的同时,风险也随之增大。

2.X公司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

(1)威胁(Treat)

①宏观市场环境:世界经济仍处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深度调整阶段。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贸易格局继续深刻演变,全球价值链进入重构期。“逆全球化”升温、国际贸易投资环境恶化。因此,外贸发展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国际市场需求疲弱,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投资活动低迷,对能源资源、中间产品、机械设备的需求不振,使得投资品国际贸易增长显著放缓。中国外贸传统竞争优势正在减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正处于“青黄不接”阶段;贸易摩擦加剧,中国已成为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首要对象,中国的钢铁、铝业和光伏等领域成为遭受国外贸易摩擦的重灾区,严重影响X企业的出口。

②外贸行业环境分析:外贸专营权取消。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我国逐渐对外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2004年正式开始实行外贸经营权自然人备案登记制度,国有外贸企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国内其他性质的企业迅速加入外贸大军,竞争异常激烈。财税体制的改革。国家为统筹考虑产品结构,调低或者取消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X企业的出口创汇和利润指标。

③Y集团内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外贸企业。为了降低企业的流转成本,Y集团控股的五大生产企业已有三家实力雄厚的企业建立了外贸公司,X公司受此影响收益大大缩水。

(2)机会(Opportunity)

①宏观政策:为巩固货物进出口大国地位,提升质量效益,优化贸易结构,国家、省政府每年陆续出台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相关政策。中央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是指导主线。年初,云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22条措施的意见》中提出,加大进出口奖励力度,同时,鼓励企业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零部件、紧缺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对用于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省内进口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进行奖励;规范银行承兑汇票的使用,避免变相提高企业贴现成本等。

②Y集团发展战略。Y集团的“十三五”规划发展中提到,要紧紧围绕“一体两翼”的产业战略布局要求,积极构建“互联网+”、物流、贸易、套期保值、金融等相互融合的运营模式及运营体系,努力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实现集团贸易物流业务以实体产业为依托、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多元、开放、持续稳健发展的新局面。同时,在不断的发展中,对X公司提出了“平台+中心”的构想,归集集团内大宗同质化原材料采购业务,以降低企业成本,打造“内循环经济圈”。

(3)劣势(Weakness)

①贸易模式单一,盈利水平低:X公司目前主营业务还在延续传统的“收购制”或者“制”。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加之互联网+的信息爆炸时代,让市场越来越透明化,依靠原来“背靠背”自营赚取信息不对称的差价或者费,这种传统的业务模式利润点并不高。

②抗风险能力差:进出口贸易业务常常面临政策、价格、汇率、通胀、突发事件等变化带来的系统风险。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寻找新的生存空间,2012年,X公司将贸易重心从集团内企业转向集团外企业,由于银行银根紧缩,同时,X公司自身市场经验不足,抗风险能力弱,导致系统风险,客户违约,造成大量的逾期账款。X公司受到重创。

(4)优势(Strength)

①人才优势:为了适应国际经济贸易环境,X公司招聘人才的门槛较高,进入X公司的基本条件是重点本科学历及以上,同时具备外语、外贸、计算机等水平。X公司培养了一批熟悉国内外贸易和物流经营的专业人才,成为一笔宝贵财富。

②渠道优势:长期的外经贸工作经验,促使X公司与欧、美、亚、澳、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家外商建立了经济贸易往来。例如知名的道康宁公司、日本信越等。

③品牌优势:X公司是国家商务部重点联系的云南省外贸骨干企业之一,在云南及西南地区首家通过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首批获得中国海关AA评级资质,进出口总额连续多年位居云南省外贸企业前列。其主要控股股东Y集团是中国520户重点企业和云南省政府重点支持的10户大型工业企业之一,连续多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④信誉和资金优势:X公司多年来累积的信誉,使得X公司具有海关、商检等通关便利,且与中国银行、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着良好关系,能够获得银行的授信支持。

五、X公司战略转型的实践与探索

在分析了X公司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后,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抓住机会、避开威胁,扬长避短等方式的运用,来实现X公司转型求存。

1.战略定位:围绕Y集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两翼”中轻资产的作用,调整贸易结构、转变贸易方式,做好两头贴近(贴近客户、贴近生产)服务工作,强化专业化模式,逐步向实业化模式发展,努力打造“工贸物融”一体化大平台。

2.战略目标:力争到2020年,X公司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8亿美元;营业总收入100亿元;利润总额3000万元。

3.具体措施

(1)战略转型

①全面收缩战略,调整发展方向。退出集团外关联度不高且不擅长的业务;坚决停止高风险业务。为保证经营贸易业务的可计划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将近年来90%左右的营业收入靠集团外业务所获,逐步调整转变成集团内营业收入为主要支撑。

②实业化发展模式

B公司是Y集团的子公司,也是X公司的控股股东之一,是上市生产企业,也就是优良的实体企。X公司投资参股B公司成立的C采购平台公司,通过股权控股形式,介入实体企业。按照Y集团业务归集精神,以B公司为切入口,先行归集B公司原材料采购,争取获得其部分产品的出口。同时,逐步归集协同集团内其他生产企业原材料采购,努力打造内循环经济。

(2)业务模式转型

①调整贸易结构,内贸与外贸并举。发挥专业优势,为集团内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内贸业务:由于全球市场环境低迷,内需不足,X公司可以转出一部分精力在内贸业务上,依法依规为集团内企业采、供、销做好内贸服务。外贸业务:发挥其品牌、渠道、海关商检便利等优势,为集团内企业做好大宗原料、设备进口以及产品出口业务。虽然集团内有些企业已有自己的外贸公司,但是并不能占据整个市场,同时专业性也不一定强,所以X公司依然有优势和机会从中提升服务水平,获得附加值利润。

②“互联网+”业务模式,信息时代,既是危机也是商机,X公司必然抓住机会,成立电子商务中心,发挥融资优势,议价能力,在电子商务平台归集集团内大宗原材料采购业务,为集团内企业提供阳光、优质、高效的服务,从而降低企业采购成本,降低成本即增效也。

③盘活资产。成立资本运营部,盘活公司闲置的仓库用地、房产用地,在资产评估的前提下,采取租赁、托管等形式为公司获取收益,同时,也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④追债工作。成立追债工作组,专职追回逾期账款,订立目标,限?r追回,并与考核机制联动挂钩,奖惩匹配。

(3)保障措施

①优化组织架构。调整组织构架,与C采购平台进行协同,合并两公司的职能部门及部分业务部门,一方面盘活人力资源,降低人力成本。另一方面还可形成相互间业务的协同。撤销风险业务部门,成立原料部、材料部,专门负责与集团内各企业原材料采购工作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