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贸易产业融合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2 09:14:20

贸易产业融合

贸易产业融合篇(1)

结构贸易融资实际是一种金融工具(产品)的组合,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工具有出口信贷、银团贷款、银行保函、福费廷、保理、出口信用保险、进、出口信用证押汇,以及外汇汇率风险控制类产品论如远期外汇买卖、掉期交易、期权、期货、货币(利率)互换,等等。商业银如何在实践中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将不同的产品进行组合,为企业/银行带来最大化的效益,成为银行拓展业务能力的分水岭。

以下是某一著名外资银行(在广州)2008年处理的一个案例:A企业是广东顺德一个著名的家电企业,有大量的家电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需要银行的金融支持。该企业的金融需求是:尽快回收出口货款,以办理出口退税,加速资金周转,尽量降低应收帐款,减少资金成本及资金占用;另外因为人民币在最近几年升值明显,需要控制外汇应收帐款的汇率风险。

国内某著名的外资银行广州分行(以下简称银行B)分析了A企业的出口情况后,提供以下的金融融资服务方案:

1.A企业美洲市场的最大买家 C和D,是全球性的大企业,而且在B银行纽约总部有额度,经过与总行协调,对于A企业出口给C和D货款,(结算方式是装运后90天电汇),B银行采用无追索权发票贴现融资(类似单保理,Single Factoring)。

分析:B银行是如何来管理和控制此部分资产风险的?

因为A企业的买家C和D客户,在B银行纽约总部有信用额度,也就是说,B银行纽约总部对C和D客户信贷风险有相应的管理。只要C和D客户额度正常,在正常情况下,A企业出口给C和D 客户的货款就是安全的,也就是说B银行对A企业的此部分融资是安全的。B银行通过其纽约总部对C/D 客户的风险管理来实现此部分的融资风险管理,发挥了了其集团优势。

2.对于 A企业美洲市场另外两个买家E和F,(结算方式是装运后60天电汇),则和A企业协商,由E和F的银行开出的备用信用证对其应付货款做担保,(按照国际备用信用证惯例ISP98 开出),A企业签署相关的转让应收货款权利及备用信用证项下权利的文件,将备用信用证下的权利转让给B银行,B银行则采用无追索权发票贴现融资形式,对A企业以融资的支持。

分析:B银行是如何来管理和控制此部分资产风险的?

关键在于A企业的买家E和F 的银行开出的备用信用证 Standby Letter of Credit。根据ISP98,“备用信用证是在开立后即是一项不可撤销的、独立的、要求单据的、具有约束力的承诺。”由于有了E和F的银行开出的E和F对A企业的应付货款的备用信用证担保,B银行对A企业该部分的融资风险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3.对于其他买家,则采用出口信用证项下押汇。

也就是说,对于其他的买家,则要求其银行开出跟单信用证,有B银行对信用证下的单证进行押汇融资。

分析: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是银行根据申请人(一般是进口商)的申请和指示,向受益人(一般是出口商)开立的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文件。由于有了买家银行开出来的信用证作为付款的保证,B银行对A企业此部分的信用证下出口押汇融资,风险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4.此外,为了提高对A企业出口业务服务效率,B银行采取了各种方法。例如:专门与快递公司签定协议,由该快递公司每天在A企业与B银行之间往返收取文件,保证单据传送的及时性。对A企业交来的出口单据,安排专门审单人员,用最短的周转时间处理,(当天12:00收到的单据,如果没有不符点/或者不符点能及时改好,B银行承诺 在当天下班前寄出单据。)同时,对于出口单据一些非实质性的不符点,A企业签署授权书,由B银行代为修改,减少了单据在银行/企业之间传递的时间。

5.同时,因人民币有长期升值的趋势,所以对A企业出口收汇敞口部分,推介其买入期权/外汇远期产品,以锁定汇率,控制风险。

因为B银行的方案解决了A企业尽早收汇和办理出口退税,控制应收账款资金占用,化解汇率波动风险的需求,银企合作愉快,银行也从此业务中获得丰厚的中间业务收入/利息差收益/汇率差价,赢得客户的信赖。

此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1.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商业银行市场上,银行面对要求越来越高的客户,既存在控制信贷风险的要求,同时又受到利润指标的压力和监管当局复杂严格的约束等等。如果商业银行能够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推出“择身定做”产品组合给我们的客户;对重点优质客户,提供一揽子的银行金融服务解决方案,让客户与银行“双赢”,那商业银行将更有机会赢得客户,赢得市场。目前国内企业的发展正朝着国际化进程推进,国内采购和销售比例正逐步上升,对于既有国内业务,又有国际业务的客户,商业银行既考虑国内信用证、票据包买、国内保理、货押等国内贸易融资类产品,也结合信用证押汇、国际保理/福费廷、远期外汇买卖、期权等涉外的国际业务产品。另外,在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的当前,多考虑控制外汇汇率风险类产品,将使商业银行的客户在接受银行的服务中,得到收益。

2.对银行产品选择而言,银行可以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一批优势产品,加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招商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已取得一定优势;国内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在提供给跨国企业服务现金类产品(Cash product,主要包括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现金池等,企业与银行计算机系统直接对接等)处于领先地位。对于一些中资的中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如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自身的优势:不仅可以参考外资银行B的一些思路,而且,可以利用国内商业银行国内贸易融资产品的相对优势,针对A企业国内供应链上游企业,为A企业的国内应付款安排国内信用证、国内保理、票据包买、国内发票融资等产品,拓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而内外贸的结合恰恰又是外资银行目前产品结构的短板,如果能实现内外贸结合、本外币结合的综合营销,有利于中资的中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和个性化营销。

针对目前人民币跨境结算推出以及人民币远期汇率上升的形势,以下是一个新产品组合初步思路:

人民币远期信用证+境外合作银行的福费廷+远期外汇交易(NDF)

(NDF即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常用于衡量海外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常被称为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

目标客户:需要用人民币购汇、付汇的客户,且境外卖方为其关联公司。

产品基本流程:

1.对于有购汇、付出需求的客户,客户先将人民币资金作定期存款存在银行质押,商业银行开出人民币远期信用证(一年期或半年)。

2.信用证项单证相符的,商业银行对外承兑。

3.境外受益人凭商业银行的承兑向境外银行申请美元(或其他外币)福费廷融资,并购入远期NDF,买入远期美元,卖出远期人民。

4.信用证到期时,商业银行付出人民币;境外受益人用人民币和NDF 偿还美元(或其他外币)贷款。

贸易产业融合篇(2)

一、国际金融危机下湖南中小外经贸企业贸易融资现状分析

(一)湖南贸易融资基本情况分析

1.从总量看,湖南贸易融资发生萎缩

从湖南省人民银行长沙支行贸易融资额的变化来看,贸易融资额从2008年11月份开始持续下降,到2009年4月降到最低点,贸易融资余额为40多个亿。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进出口贸易总量下降和客户贸易结算量减少是造成贸易融资规模萎缩的主要原因。4月之后随着国家及湖南扶持外贸,稳定外需政策发挥效用,以及商业银行等各方面的重视,贸易融资额缓慢上升,至2009年底贸易融资余额为60多个亿,仍低于2008年底的80多个亿。

2.从结构看,信用证项下的贸易融资和长期贸易融资方式增加

以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为例,国际金融危机前采用出口TT汇款融资和出口托收融资的比较多,而国际金融危机后采用信用证方式的比较多。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加大,促使企业加强风险管理,重新审视收汇风险,将信用证作为降低交易风险的首选。另外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外企业的支付能力下降,资金比较紧张,长期贸易融资方式如福费廷、出口信贷增多了。

3.从投向看,贸易融资更加集中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额占比很小

目前,大部分进出口商尤其是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产品出口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往往因为信用评级、抵押担保等条件限制而与银行贷款无缘。大企业抗风险能力较高,是银行的重点客户,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银行的贸易融资资源更加向大企业集中。

(二)湖南中小外经贸企业贸易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从湖南外经贸企业及中国银行或工商银行贸易融资情况的调查来看,有80%的中小外经贸企业由于规模小、信用评级不高等原因,贸易融资受到很大的影响,普遍希望获得担保及贴息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以降低融资成本,得到快捷方便的贸易融资。目前湖南中小外经贸企业在贸易融资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中小外经贸企业贸易融资需求大却难以得到满足

中小外经贸企业自身资金实力较弱,信用评级较低,缺少银行认可的抵押或担保,加之银行在经营业务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在授信审批的过程中,除了要严格审查企业资产情况、经营情况、盈利能力和企业的上下游客户情况以及业务真实贸易背景外,往往还要求企业提供第二还款来源,因此中小外经贸企业要想从银行获得贸易融资相当困难,就算是能够获得一点微薄的融资,也都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审查,往往在时效性上很难满足企业的需要。

2.适合中小外经贸企业贸易融资产品较少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长期“抓大放小”指导思想下,都把大型外经贸企业作为其核心客户,认为大型外经贸企业经营稳定,贡献度高,其贸易融资产品主要是为大型外经贸企业设计和服务,为中小外经贸企业进行贸易融资的产品很少。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小外经贸企业收汇风险普遍提高,收汇逾期和信用证被外国银行无理拒付的现象明显增多,各银行对中小外经贸企业的贸易融资更是严格,使得中小外经贸企业的贸易融资更加困难重重。

(三)湖南中小外经贸企业贸易融资的需求分析

通过对湖南近30多家中小外经贸企业的调查,我们选定其中有代表性17家企业对其贸易融资需求分析如下:

1.中小外经贸企业贸易融资需求额度分析

从所调查企业贸易融资年需求额度来看,最低为50万元,最高为4 000万元,17家企业所需贸易融资额具体区间分布如下表:

从企业贸易融资额区间分布表可知,30%左右的企业所需融资额在100万元以下(包括100万元),77%左右的企业贸易融资额在1 000万元以下(包括1 000万元)。需求额达2 000万元以上(不包括2 000万元)的企业仅1家,占企业总数的6%左右。由此可见中小外经贸企业贸易融资所需额度并不算高,主要集中在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但却很难满足。

2.中小外经贸企业对贸易融资的主要建议意见分析

从所调查的17家中小外经贸企业对贸易融资的主要建议意见来看,都提出希望获得贸易融资,而且融资的需求相当迫切。这些建议意见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一是能获得贸易融资担保,二是能享受到贸易融资担保费率补贴及贴息方面的优惠政策,三是简化贸易融资手续,四是降低贸易融资门槛,五是减少贸易融资费用。

17多家企业对这5方面建议意见提出的频次如下:绝大部分企业都期望获得贸易融资担保资金,提出的频次最高,有12家企业;这主要是因为中小外经企业可用于抵押融资的资产有限,很难获得银行的授信,迫切需要得到第三者的担保获得融资。其次是简化贸易融资手续,提出的频次有8家企业;这主要是因为交易机会不等人,融资速度太慢将失去交易机会。然后是要求享受贸易融资担保费率补贴及贴息方面的优惠政策,提出的频次有7家企业;金融危机发生后,面对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式,上至国家,下至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些扶持外贸企业的临时性政策,如提供出口信保保费补贴,对保单融资进行贴息等,这些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优惠政策,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困局。最后是减少贸易融资费用和降低贸易融资门槛,提出的频次有6家企业;因为中小外经贸企业每笔业务的利润是有限的,如贸易融资费用太高,则外经贸企业难以承受。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湖南为中小外经贸企业贸易融资新举措

针对当前湖南贸易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政府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对稳定湖南外经贸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推动银企合作,改善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湖南制定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意见》(湘政发[2009]10号),提出加快调整中小企业结汇管理标准。要求省内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在国家外汇管理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湖南中小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从2009年开始,一般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由10%提高到25%,对单笔金额较小的出口预收货款,不纳入结汇额度管理范围。调整企业延期付款年度发生额规模,将原来不得超过企业上年度进口付汇额的10%提高到25%,船舶、大型成套设备等企业货款预收汇比例和延期付汇比例可在此基础上按现行规定调整;来料加工收汇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为中小外经贸企业的贸易融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积极为中小外贸企业安排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缓解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难问题

2009年,根据国家财政部、商务部出台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湖南商务部门和财政部门积极为中小外贸企业争取并安排融资担保专项资金,一是对担保机构开展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按照不超过担保额的2%给予资助;二是在不提高其他费用标准的前提下,对担保费率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50%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给予奖励,奖励比例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50%与实际担保费率之差;三是支持信用担保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出资设立担保机构,开展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按照不超过地方政府出资额的30%给予资助,对用于注资支持设立担保机构的资助额按最高不超过中央下达当地专项资金的30%。这些融资担保专项资金,使一些中小外经贸企业在资金周转最困难的时刻获得了融资,为稳定湖南外经贸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加强“信贸协作”,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扶持力度

配合国家“抓紧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的措施,省商务厅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长沙营业管理部签署了“协作备忘录”,建立了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外贸企业、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三者之间的合作,帮助外贸办理了出口信用保险,规避外贸风险,较容易地获得银行的贸易融资支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市场,保份额,稳定外需,解决企业风险大,不敢接单;成本高,不愿接单;融资难,无力接单的问题,在国家要求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保费率的前提下,省商务厅、省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大对出口信贷扶持力度》的通知,制定了具体措施:一是提高出口信保保费补贴,一般产品的保费补贴由25%提高到50%,农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保费补贴由50%提高到75%,新兴国际市场的保费补贴为75%,全年单个企业的保费补贴不超过100万元。二是保单融资贴息,2008年出口额在1 500万美元以下有出口业绩的中小企业,对其出口信保项下的融资,按国家一年期贷款利率贴息50%,2009年按贴息2.8%执行,全年单个企业的贴息补贴不超过50万元。三是加快资金拨付速度,项目资金申报拨付由一年两次改为分季度申报拨付。目前,这三项措施刚刚实施,已经对推动企业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举办“湖南省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担保公司、银行三方对接会”

2010年3月,湖南省商务厅、财政厅联合成功举办了“湖南省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担保公司、银行三方对接会”。接待会包括融资担保政策解读,网上融资对接平台介绍,银行、融资担保公司和中小外经贸企业三方对接洽谈等内容。

通过以上新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湖南部分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的问题。目前,湖南外贸额已基本恢复至2008年同期水平,出口额缺口逐渐回补,进口延续了去年下半年来的强劲增长势头。加工贸易表现抢眼,发展持续好于一般贸易。2010年1至2月,湖南省加工贸易进出口2.2亿美元,占同期全省贸易总额的比重提升至12.7%。机电产品出口继续强劲回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加速。1~2月,湖南机电产品出口3.1亿美元,增长38.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 572万美元,增长65%。据长沙海关专家分析,湖南外贸已开始走出低迷。

三、后危机时代促进湖南中小外经贸企业贸易融资的对策

(一)后危机时代湖南贸易融资的资金投向

湖南省政府、各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贸易融资优惠待遇的供给,来引导贸易融资的资金投向有利于湖南经济发展的方向,加强湖南与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合作,深化合作方式,重点对出口高新技术商品、具有加工贸易优势、服务外包业务拓展能力较强的中小外经贸企业提供融资或担保,力争用60~80亿元贷款融资数额,全面缓解湖南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难的状况。

1.在贸易融资方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实施倾斜性政策。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机电产品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优先解决这些产业的融资困难,如采取优先为中小外经贸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贸易贷款和担保等措施,以全面促进外经贸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品结构的优化,从而促进湖南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和促进湖南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

2.适度向中小外经贸企业倾斜。金融危机下湖南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小外经贸企业,其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短缺,且融资难,企业迫切希望得到政策性的融资支持,因此政府应在贸易融资上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融通困难。

(二)湖南贸易融资方式的发展方向

为适应湖南对外贸易的发展,满足中小外经贸企业的融资需求,贸易融资方式应在有效落实风险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尽快同国际接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湖南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由于出口信用保险基金不足,客观上制约了其信用保险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湖南的外贸发展。因此,政府应大力宣传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的利处,进一步加大承保力度,并且尽量降低中小外经贸企业的投保费用,简化投保手续,提高效率,以提高湖南中小外经贸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中小外经贸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

2.大力推广国际保理。国际保理是一种集融资、结算、账务管理和风险担保于一体的综合,国际保理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融资结算方式,以其独特的应用优势顺应了当今贸易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国际保理业务是国内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目前在湖南的保理业务发展得不是很顺利,银行的保理业务规模很小。随着湖南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商业银行要大力推广国际保理业务,使其成为湖南中小外经贸企业在贸易融资中优先考虑的方式。

3.积极开展结构性贸易融资。各种融资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单一的融资方式仅仅能满足外贸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资金不足而产生的融资需求,它无法解决中小外经贸企业整体资金缺口问题。结构性贸易融资能够根据中小外经贸企业具体情况,安排最佳融资方式,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湖南中小外经贸企业单笔出口金额偏小、且企业结算很大比例为汇付的情况,银行可以着重开发T/T项下的贸易融资方式组合,如: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业务;或出口信用保险、担保与其他信贷方式相结合,通过保险手段解除出口企业的后顾之忧,这种做法越来越为国际上所接受和广泛采用,也是今后贸易融资的一个发展趋势。

(三)后危机时代湖南贸易融资政府层面的对策

1.加大对中小外经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扶持力度

为满足湖南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需要,建议政府(1)要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的财政补贴力度,进一步降低保险费率,简化投保手续,以帮助更多中小外经贸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获得担保和贸易融资。(2)要加强银行与融资担保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保单融资规模。(3)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融资担保经营,主导或推动建设一批为中小外经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中介机构,以解决中小外经贸企业的融资之忧。

2.加强对中小外经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政府要从宏观上充分发挥其纽带、桥梁作用,进一步完善由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和银行三方参加的对接会,加强三方的沟通,以畅通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渠道,同时在现有的政策融资支持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政府促进中小外经贸企业贸易融资的多样化手段,并进一步细化支持目标和支持领域,鼓励银行专门为中小外经贸企业设计贸易融资产品,再由政府制定配套的政策进行财政补贴,以方便中小外经贸企业进行融资和降低融资成本。

(四)后危机时代湖南贸易融资商业银行层面的对策

1.建立科学的信用等级制度,确保融资产品的安全性和及时性

国际金融危机下跨境资金流动具有较强的复杂性,贸易融资产品尤其是组合类融资产品蕴含的风险不可避免,银行应加强对产品风险的评价与估测,做好业务转型和客户结构优化,并建立适应中小外经贸企业经营特点的信用评级制度,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外经贸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创建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授信管理新模式,重点对中小外经贸企业的外销渠道、经营者素质、结算方式、产品科技含量、市场潜力等进行全方位的评级定等,及时解决那些有订单、有市场但财务暂时有困难的外经贸企业的融资需求,将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提高重点区域、重点产品、重点客户的贡献度,同时审慎稳步退出淘汰类客户,提升信贷资金的安全水平。

2.顺应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着力开发适合中小外经贸企业的贸易融资产品

抵押物缺失或不足一直是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的“软肋”,许多中小外经贸企业因为缺少抵押物、贷款风险较大被商业银行拒之门外,银行要创新融资模式、着力开发适合中小外经贸企业的贸易融资产品,为中小外经贸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目前一些融资产品值得各银行借鉴,如交通银行对连续3年按时、足额纳税,信用优良但缺少抵押物的小企业推出了“税融通”业务,最高贷款额度达500万元。贷款金额方面,如果申请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可获得年纳税金额3倍的贷款,如果采取第三方担保形式,则可获得年纳税金额5倍贷款。总之,银行应配合国家的货币政策,把握好规避风险和满足客户融资需求的关系,更新观念,调整方向,通过整体营销策略、优势产品和资源倾斜,适时拓展贸易融资业务市场,多开发适合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产品,通过理顺产品体系、业务创新,为中小外经贸企业的贸易融资提供便利。

3.商业银行要介入商品交易的全部环节,形成供应链融资的新理念

现在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比过去愈发关注商业银行或其他机构提供的服务是否便利。企业对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的要求,已经从最初的交易支付和现金流量控制的需求,发展到对资金利用率及财务管理增值功能的需求。这种变化意味着对现金流、贸易流、物流、信息流的趋同管理要求,因此在国际贸易中,银行要从仅仅提供商品交易中传统的交易服务,发展到介入交易的全部环节、形成供应链融资的新理念,将供应环节中商品、信息、资金三方面的循环进行一体整合管理,将国际贸易周期各个环节上的所有服务综合为一个产品包。

(五)后危机时代湖南中小外经贸企业层面贸易融资对策

1.中小外经贸企业要进一步充分利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来融资和规避风险

中小外经贸企业要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来化解风险,要认真仔细地研究国家出口信贷政策及相关机构的运作情况,通过改变结算方式、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来融资和化解风险。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企业可以在成本不变甚至降低的情况下,一方面可获得类似于信用证的风险保障和融资便利,另一方面还能简化手续、降低管理费用、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

2.中小外经贸企业要进一步强化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

由于国内目前社会信用机制还不完善,很多银行只愿意向大型优质企业提供贸易融资,其实这也是银行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因此中小外经贸企业必须努力增强信用意识,要以实际行动取信于银行,同时规范自身的开户行为,使存款、贷款、结算以及经营活动都置于银行的监督、了解之下,以获得银行的信任,从而获得贸易融资服务。

3.中小外经贸企业要进一步加强与资金供给方尤其是银行之间的沟通

中小外经贸企业应密切关注银行依据新形势推出的贸易融资产品,了解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及其审批条件、过程和重点。积极主动配合银行了解自己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前景等,并按时付息还款,有效利用银行贸易融资,缓解企业营运资金。

4.中小外经贸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贸易融资业务人员素质

贸易融资业务是一项知识面较广、技术性强,操作复杂的业务,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很高,要求既懂国际惯例、懂操作技术又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中小外经贸企业要引进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抓好岗位培训,不断提高贸易融资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人员要全面掌握国家出口信贷、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熟悉各种贸易融资产品,了解各种业务操作程序和相关机构的运作情况,充分利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和其他途径规避风险,为企业及时争取贸易融资。

主要参考文献:

[1]关溪溪.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浅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

[2]湖南对外贸易形势统计分析报告.湖南省商务厅网站,2009.

贸易产业融合篇(3)

在人们的传统概念中,贸易融资指的便是国际贸易融资,其实不然。贸易本身就包括了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贸易融资自然也包括了国际贸易融资和国内贸易融资,二者有区别,但又密切联系。二者的区别体现在业务背景,产品种类,行业惯例,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二者之间的联系则有以下特点

从本质看:同根同源。不论是国际贸易融资还是国内贸易融资,本质上都是银行基于真实交易背景,以交易项下款项回笼为还款来源,按交易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客户的短期资金融通或信用支持服务。二者都具备“自偿性”这一最重要的本质特征。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和国内贸易融资在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组织架构设计和人员安排、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等方面基本上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呈现出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现状。

从趋势看:相互融合。国际,国内贸易融资的同质性决定其必然走向融合,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推进了其融合进程。近年来,在借鉴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国内保理、国内信用证,应收账款融资等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相当迅速。不少银行也开始对国际,国内贸易融资进行整台。如,部分商业银行将国内保理,国内信用证等国内贸易融资业务与国际贸易融资归口到同一部门管理;某银行采用不同于当地同业做法,将本外币保函业务全部集中至一个业务团队办理,广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等则直接设立贸易融资部,整合本外币贸易融资。

推进国际、国内贸易融资一体化的发展措施

业务发展是业务资源有效组合而产生的结果。通过整合人才,产品客户、组织,流程等有形或无形的资源,可以促进国际、国内贸易融资一体化发展。

人才资源整合。精通本外币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实现国际、国内贸易融资一体化发展的根本保障。银行应当对现有的从事国际、国内贸易融资的从业人员进行整合,具体来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在人员选拔时要充分考虑未来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将合适的人员安排到贸易融资岗位;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应同时覆盖国际、国内贸易融资领域;

三是加强国际和国内贸易融资人才的相互交流;

四是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全面发展,做到国际,国内贸易融资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五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尽早建立统一的贸易融资人才队伍,真正从机制上为国际、国内贸易融资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保障。

产品资源整合。国际贸易融资已经拥有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涵盖交易链条的各个环节。国内贸易融资尽管发展较慢,但产品线也日渐丰富,其中有许多产品与国际贸易融资都是相似甚至是雷同的。换言之,国际贸易融资和国内贸易融资存在大量产品交叉的情况,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客户乃至银行客户经理在产品认识上的混乱,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以某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产品为例,既有国际业务部门推出的供应链融资产品体系,也有公司业务部门推出的供应链融资产品体系,二者有大量产品在功能和目标客户上都是重叠的,甚至连名称都极为相似,但产品却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有不同的运作体系,难免让客户产生误解。类似情况在国内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

从“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及本外币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考虑,银行应当加快对国际、国内贸易融资产品的整合。一方面,应对现有产品进行梳理,对功能相似,目标客户重叠的产品进行整合,实行本外币一体化的品牌建设,统一宣传,统一营销,重塑客户对产品的认知;另一方面,在产品开发时,相关部门应进行沟通协调,尽量在产品设计环节就打通国际,国内贸易环节。产品资源整合最终是要实现国际,国内贸易融资产品在同一平台上的管理。

客户资源整合。国际贸易融资和国内贸易融资的客户群体经常是处在同一交易链条的不同环节的客户,因此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有时甚至就是重叠的。客户资源整合重点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在客户营销方面,要推行“链式营销”,也就是从现有客户(特别是处于交易链条中的核心企业)出发,顺着其上下游交易链条,从其关联企业中挖掘出新的贸易融资目标客户;

贸易产业融合篇(4)

abstract: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e business has provided a broad space. 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e business products richness handling efficiency and the quality of work, commercial bank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business development. however, commercial banks, 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ing business, there are still some rather more obscure places, and compared the development of import and export business, 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ing business development is not very satisfactory.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ing business

目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目前银行办理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形式仍相对比较简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挖掘仍嫌不够深入充分,银行虽然都在不同程度上倡导创新,但是业务人员通常忙于具体工作,对业务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高。各行办理的业务主要集中于进口开证、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商票融资等基本形式,对比较复杂的进出口保理、福费廷、买(卖)方信贷等业务,因其涉及环节较多,风险难以控制则数量有限。

近年来,根据市场的需要,各家银行也在不断推出新的融资产品,但因对业务理解的差异,在业务操作上各有不同,如对出口商提供的商业发票为背景的融资,就有出口商业发票融资、出口商业发票押汇、商票贴现、汇款押汇等多种不同的称谓,各家银行的制度规定也各不相同,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严格统一的标准,更缺少对各项业务相对比较规范、明细的统计资料。

2.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影响业务操作效率和质量。在业务初期,部分对国际贸易融资缺乏足够了解的业务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加之市场竞争、业务营销的需要,在没有深入了解贸易背景和客户资信的情况下,降低条件为客户提供了打包贷款、授信开证等国际贸易融资,导致部分银行出现了较大额度的不良贷款及信用证被动垫款。基于这一情况,部分银行业务人员认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更加难以控制,操作难度更大,再加上贸易合同、信用证、保函等均涉及英语资料,更觉陌生与深奥,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敬而远之,为其设置了较高的条件和环节要求,导致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比普通流动资金贷款业务更难申请,审批环节更多、时间更久,致使客户错失商机,进而影响了银行相关业务。

3.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授信规模核定随意性强,标准不一。在实际业务中,银行和客户更习惯于选择传统的贷款品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总体发展规模与市场提供的空间和需求相比很不相称。

各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有较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同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订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和风险控制上,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有明显区别,如对打包贷款这一传统业务,外资银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续上要简化得多,他们更注重通过控制贸易全程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而不是过分关注企业本身的规模和实力。相对而言,国内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流程设计相对不够科学,手续烦琐,可操作性不强。

4.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担保难问题。一方面企业在找第三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申请国际贸易融资的企业为贸易公司,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如厂房、土地等,生产型出口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不符合国际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第三,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对各种金融工具不能合理运用。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国际贸易融资名词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业务产品,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

5.贸易融业务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使银行在操作业务时可能面临法律风险。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借鉴了国外及港台银行做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法律基础的不同,如果不根据我国的法律规范银行、客户及国外银行间的法律关系,就可能产生业务风险。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金融和商业票据、货权、货物、担保、信托等,要求法律上对上述各种行为的责权有具体的法律规定,但相关的立法对上述方面缺乏非常明确的规范。

对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建议

1.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在产品创新和扩展中,首先,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设计要与贸易链有机结合,从贸易环节出发设计产品,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在采购和销售中的融资需求。银行可通过对企业上下游贸易链所产生的资金流、物流的跟踪,设计符合客户需求的融资产品。银行可通过与物流公司的合作,设计物流融资产品,由专业的物流公司负责进出口商品的报关、报检、运输、监管、以实现银行对物权的有效控制。而如果有物权为保障,银行就可以不仅着眼于企业的规模等方面,可适当放宽授信条件,为企业进行资金融通。

其次,要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将传统方式与新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结合起来,使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增值”。例如,根据部分大客户的出口项目需要,银行为企业提供集预付款保函、信用证保兑、打包贷款、出口押汇、福费廷于一体的综合。亦可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包括定单融资,动产质押开证、进出口保理、全球互联网托收、网上开证等不同类型的创新产品,解决客户在不同的贸易环节中的个性化需求,利用科技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增值服务。

2.优化资源配置,理顺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管理。国际贸易融资专业性较强,风险因素涉及层面相对较多,其风险管理是整个银行风险管理的有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具有自身的不同特性,必须在风险管理的内容、管理方式、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转变,树立理性和符合市场需求的风险管理理念,健全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

国际贸易融资需要从业人员具有相应的信贷业务知识,以分析评价客户的信用,具备国际结算知识,能够分析辨别国际结算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的风险,并掌握国际贸易知识以了解国际市场的变化特点,银行众多的分支机构难以配备足够的具备各种专业知识的人员,因此必须集中银行内部的精通国际结算业务及信贷业务的人才资源以评估客户的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根据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建立专业科学化的国际贸易融资信用评估体系,可成立与信用审批中心为并列或隶属关系的押汇中心以专业处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根据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和要求,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评估客户信用,控制风险。在对国际贸易融资产品进行梳理和整合的基础上,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整合和优化,提高产品的操作效率。

3.实行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授信规模控制方法。与流动资金贷款业务需关注企业的资产规模、财务状况和担保方式不同,国际贸易融资更应关注进出口项目本身贸易背景是否真实可靠,是否能够有效控制资金流或物流。选择从业时间长、信用良好、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客户提供融资,是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最佳途径。由于客户正常贸易产生的现金流为还款的第一来源,而公司的利润积累只是第二还款来源,客户在银行国际结算和国际贸易融资的记录可为银行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因此,国际贸易融资的客户评价标准应有别于对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评价标准。评价时更多地根据客户以前在海关、银行、外汇局、工商、税务等办理业务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再参考客户的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业绩和整体实力。银行应着手开发建立国际贸易融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建立详尽的业务档案,通过业务了解客户及客户的交易对手,分析其实际履约能力,为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提供依据。

根据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判别标准。不同种类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及该业务所能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质押要求都有区别,银行所承担的业务风险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银行应根据不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制订相应的产品标准及对客户的授信标准。

4.采取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担保方式,丰富业务内涵。首先,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创新思维,制订操作性强的担保方案。可由企业联保或提供个人担保,或开展与社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对有条件提供抵质押的企业,可采取动产等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等融资担保方式。

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进口国的国家风险。如根据企业改善财务报表和加快核销退税的需求,推荐使用无须担保的福费廷、应收账款买断、无追索权的国际保理业务等。

第三,积极鼓励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短期出口信用险项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集保险与融资于一身,投保企业既可得到付款的保证,又可得到融资的便利,出口商在向银行申请办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之前投保短期出口信用险,无疑给融资银行多了一层保障,有利于申请企业取得银行的融资支持。

第四,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和实质,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如在进口信用证业务中,进口商可利用银行提供的假远期信用证方式实现远期付汇的目的。

贸易产业融合篇(5)

中图分类号:F712 文献标识码:A

一、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的重要性

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贷后管理是资产质量的生命线。对贸易融资来说,贷后管理工作更加重要,因为贸易资金的回笼是贸易融资还款的第一来源,也是贸易融资还款的主要来源,贷后管理造成的风险将直接影响融资安全性。但实际业务中,贸易融资贷后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的特点

贸易融资特点:1.期限短,一般为90天,不超过180天;2.货物的物权,易于监控;3.自偿性,有自我清偿的能力,销售货款即还款来源;4.贸易融资品种只能用于与贸易有关的交易;5.银行将检查每笔交易申请,确认客户是否正当使用融资手段;6.进出口贸易每笔平均金额相对较小,如果其中一笔出现问题,银行的损失也比较容易控制。

通过贸易融资的特点来看,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的特点就是以其业务流程本身进行风险防范,在加强对贸易融资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定期审核的同时,特别强调结合贸易融资的业务特性进行贷后管理。具体如下:

(一)贸易融资贷后管理前置性。贸易融资的贷后管理部分只是对前期贸易环节控制的延续,贸易贷后管理起点贸易的起点是一致的,是贸易开始的时候,所以,贸易融资的贷后管理需要前置。

(二)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环节性。贸易融资贷后管理是从融资发放环节入手,对贸易环节进行有效监控的过程,重点工作在于环节控制上。

(三)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的时效性。贸易融资贷后对环节的监控是实时的,这与一般贷后管理的定期检查有很大的区别。贸易融资的期限较短,一般不超过6个月,在融资款项收回之前,需要时时刻刻关注贸易合作,随时监控贸易过程。

三、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的重点

根据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的特点,控制贸易回笼资金,做好贸易环节监控对贸易融资贷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贸易回笼资金是贸易融资主要还款来源。贸易融资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贸易融资的“自偿性”,也就是说,贸易资金的回笼是归还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和主要来源。贸易融资授信和支用时,重点考查客户贸易自身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安全性。客户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及担保情况,只是办理贸易融资的辅助条件。

(二)贸易环节监控是贸易资金回笼的重要保障。贸易一般是在贸易双方履行各自的义务,通过有效的渠道完成的“资金流”、“单据流”和“物流”的交互过程。规避贸易融资风险的首要环节就是协助贸易双方履行“物流”和“单据流”,同时要有效控制“资金流”。正常的“物流”和“单据流”是资金回笼的前提,控制“资金流”是保证回笼资金归还融资的手段。以上措施是对贸易过程中的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落实和控制。

四、贸易融资贷后管理思路

(一)加强贷后管理环节监控。根据贸易融资发放的流程来看,可分为“核准、审批、投放、贷后”等几个环节,具体环节控制如下:1.核准。贸易融资的核准是对发放贸易融资产品的“期限”、“价格”、“规模”、“担保”等合规性条件的审查,是对发放贸易融资产品的初步审核和研判。这一环节主要对产品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审查。2.审批。是对经办行落实产品条件和审批条件的审查。这一环节主要对贸易真实性、产品合理性和审批条件落实情况的审查。这也是对“贷前环节”贸易执行情况的检查。3.投放。是将贸易融资资金按规定进行发放的过程。这一环节主要控制融资资金按照产品特点或合同规定的路线进行流转,保障贸易正常进行。这一“贷中环节”是按照贸易合同履行义务的控制手段。4.贷后。是落实贸易融资贷后条件和我行贷后管理规定,监控融资资金回笼,及时归还融资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既要执行我行贷后管理的有关规定,还要监控贷后贸易的顺利进行,并有效控制回笼资金的重要过程。这是环节控制中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我行能否顺利收汇融资。贸易融资的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对贸易过程管理。以上“核准”、“审批”和“投放”环节控制,是对发放前贸易流程的检查和核实,“贷后”环节的重点是对发放后流程的监控。在保证整过贸易过程均正常完成,贸易融资的风险将大大降低。

(二)完善贸易融资贷后管理制度。贸易融资业务应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信用记录、交易对手、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并关注贸易过程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及期限严格与贸易周期匹配等。根据业务本身特点,对贸易融资业务实施全面动态化管理。目前,尚没有针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办法,目前多数客户经理仍按照传统的贷后管理模式对贸易融资业务进行贷后管理。这会产生两种风险:其一,一旦企业发生违约,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货物可能已经被企业处置掉;其二,即使银行手中掌握物权,但是缺少物权处置的能力和经验,最终只能通过追索担保的方式进行财产保全,处于比较被动局面。另一方面,在贷后管理方面,国际业务人员和信贷管理人员责任界定不清,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针对以上情况,对贸易融资贷后管理制度建议如下:1.贸易融资支用核准制度。贸易融资产品要求和核准的方面太多,制度管理性强,为了减轻二级分支行合规性压力,省分行国际可以完善“贸易融资支用制度”,将所有贸易融资支用归口国际部进行审核,国际对产品的价格、期限、担保、规模等要求核准的项目一次性核准。2.贸易融资贷后管理指引。贸易融资的贷后管理尚无系统的差别化管理指引,制定一套匹配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特点,适合其要求的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贸易融资贷后管理指引有利指导对贸易融资业务实施全面动态化管理。贸易融资的贷后管理指引重点指明贸易过程重要监控点,并留下监控记录。3.完善贸易融资责任认定制度。贸易融资重要手段是过程管理,责任不清,过程管理将无法落实。所以,加强责任认定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原擒龙.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中国金融出版社

贸易产业融合篇(6)

国际贸易融资是商业银行最为常见的传统信贷品种之一,它与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紧密相连。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贷款。一方面,它收益率高,利润丰厚,具有综合性效益,是现代银行有效运用资金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增强了在谈判中的优势,使之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上发展国际贸易;同时,它也是国家贸易政策的组成部分,是鼓励出口的积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调节进出口结构,而且对一国参与国际经济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尤其在这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刻,国际贸易融资的合理发展运用,将对企业对银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普遍开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繁荣和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得到很大发展。据统计,2007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是1978年的85倍多,已经稳居世界第三位。据海关总署统计,2001至2006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了179%,2007年增长23.8%,其中出口增长27.2%,进口增长20%,全年实现贸易规模1.76亿美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使得企业对银行融资需求增加,为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但从整体上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仍然较慢,从国际贸易融资额仅占银行贷款余额3%的比例中就可看出端倪,对应地贸易融资的收入在银行的总收入中也是微乎其微,而国外的一些银行该项业务已占到收入的四至八成。具体分析,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1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授信规模核定随意性强,标准不一

各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有较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同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订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和风险控制上,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有明显区别,如对打包贷款这一传统业务,外资银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续上要简化得多,他们更①本文作者:赵阳,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07级硕士研究生注重通过控制贸易全程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而不是过分关注企业本身的规模和实力。相对而言,国内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流程设计相对不够科学,手续烦琐,可操作性不强。

2 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担保难问题

一方面企业在找第三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申请国际贸易融资的企业为贸易公司,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如厂房、土地等,生产型出口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不符合国际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第三,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对各种金融工具不能合理运用。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国际贸易融资名词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业务产品,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 3 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客户风险、国家风险、国外行风险、国际市场风险和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分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起来。而目前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的经营模式,外汇业务处理系统较为落后,国际结算与外汇信贷、外汇信贷与会计独自运行,缺乏网络资源的共享和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致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

4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式简单,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基本仍维持传统融资方式,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而较为复杂的业务如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则开展有限。随着银行业务国际化和我国加入WTO,国内银行在科技和管理水平、金融服务及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日益显现,据统计外资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已经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40%左右。近年来,根据市场的需要,各家银行也在不断推出新的融资产品,但因对业务理解的差异,在业务操作上各有不同,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严格统一的标准,更缺少对各项业务相对比较规范、明细的统计资料。

5 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

受传统授信业务理念影响,国内银行融资业务对象集中于优质大中型企业。目前,各大银行对优质大企业客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已经逐渐趋向饱和。而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左右由中小企业实现,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多户我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对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建议:

(1)实行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授信规模控制方法。

国际贸易融资的客户评价标准应有别于对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评价标准。评价时更多地根据客户以前在海关、银行、外汇局、工商、税务等办理业务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再参考客户的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业绩和整体实力。银行应着手开发建立国际贸易融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建立详尽的业务档案,通过业务了解客户及客户的交易对手,分析其实际履约能力,为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提供依据。根据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判别标准。不同种类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及该业务所能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质押要求都有区别,银行所承担的业务风险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银行应根据不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制订相应的产品标准及对客户的授信标准。

(2)采取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担保方式,丰富业务内涵。

首先,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创新思维,制订操作性强的担保方案。可由企业联保或提供个人担保,或开展与社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对有条件提供抵质押的企业,可采取动产等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等融资担保方式。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进口国的国家风险。第三,积极鼓励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第四,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和实质,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

(3)建立科学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风险,是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提条件之一。如确定融资条件和标准,建立风险指标监督体系,使用外汇交易以保值或降低风险;完善分层授权设置、加强密码管理;严格审查真实贸易背景、认真按照操作规程和审批程序处理;定期与客户进行沟通,追踪业务状况;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集中商业银行内部有限的信贷业务专家,成立独立的信用审批中心,以评估客户的信用;集中目标结算和贸易融资人才资源,成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部门以专业处理贸易融资业务及其可能形成的业务风险,利用人才优势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种业务风险。

(4)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首先,应在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如L/C、托收、信用证等业务的基础上,根据对国际市场的分析,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如保理、福费廷等新业务在我国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应适当引导客户对贸易融资的产品需求,逐步推出国内保理、福费廷、票据贴现等有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其次,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设计要与贸易链有机结合,从贸易环节出发设计产品,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在采购和销售中的融资需求。再次,要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将传统方式与新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结合起来,使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增值”。亦可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包括定单融资,动产质押开证、进出口保理、全球互联网托收、网上开证等不同类型的创新产品,解决客户在不同的贸易环节中的个性化需求,利用科技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增值服务。

贸易产业融合篇(7)

国际贸易业务是以真实的贸易背景为业务基础的,具有业务自偿性的特点,只要充分掌握了信息流,能够确定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可以实现货物流和资金流的封闭式运转,在大多数情况下便可以实现货物资金的按时回笼,保障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在通常情况下,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性应比大多数人民币信贷产品要低。这是该项融资业务与其他传统信贷业务产品相比的最大特点。因此,国际贸易融资的信贷政策不应与其他传统信贷产品一致,金融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国际贸易信贷管理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政策倾斜力度,对具有贸易融资需求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实行系统性的管理,在有效规避信贷业务风险的基础上达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目的。首先,对于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的国际融资业务,银行在融资业务申请流程和准入条件上应提供一定的便利,保证融资的时效性与业务相匹配。国际贸易受市场形势变化影响较大,其获得市场机会的大小程度与国际商品价格的涨跌幅度成正关联,一旦国际市场出现获利空间,就应尽快锁定价格完成交易,以免错过最佳的交易时间。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该与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等传统人民币信贷产品也有不同之处。国际贸易融资类产品重点关注的并不是企业自身的抵押担保强度,而是企业单笔业务的贸易背景真实性、结算方式的风险性和贸易双方的履约信用记录。因此,金融机构应针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特点的信用评级以及授信管理制度,提高业务办理的时效性,加强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查,降低对其须提供较高价值的抵押品的硬性要求,为其提供合适的、专业化的和全方位的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抓住市场机会,获得发展良机,推动银企之间的良好合作与持续发展。其次,我国金融机构应对中小型进出口贸易企业实行系统化管理,在国际业务管理部门或者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设立专门负责中小企业国际融资业务的管理团队,负责与中小型贸易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研发,并在团队内设置专门负责考察评估中小型进出口贸易企业风险的专业人员,能够实现与信贷审批部门及时有效的业务沟通,保证业务的时效性;在各分支机构的考核指标中加入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发展银行与进出口贸易中小企业合作机制提供组织架构上的保障。

二、建立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体系,加强国际业务人才的培养

贸易产业融合篇(8)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及风险控制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追求长远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面对问题,商业银行应该主动采取措施,创新产品、流程设计,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国家应该构建完善的国际贸易融资法律体系,推动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进一步开展,也为国家进出口贸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一、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环境分析

传统信贷业务市场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基本稳定的市场分割,优质企业及项目的稀缺使商业银行在融资业务上很难取得新的突破,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为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提供了新的出路。与普通融资产品相比,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产品期限短、流动快及具备应收账款及票据作为质押的优点可以使信贷风险变得相对可控。贸易融资的自偿性将商业银行从繁杂的企业基本资料中解脱出来,重点关注单笔进出口贸易的单证、交易真实性及贸易资金偿还性,使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及业务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将贷款业务与中间业务相结合,可以实现表内及表外的叠加收益,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收益增长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可以短时间内与企业开展业务往来,建立合作关系,进而与企业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但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技术、制度及人员配置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动态监测业务风险,实现稳健的经营目标。由于国际贸易融资以真实交易作为业务背景,对整个社会来说,将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会为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增添助力。随着国际贸易活动日益频繁,跨境投融资业务的广泛开展,急需商业银行提供匹配的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对外贸易发展需求。另外,现有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多为针对以外币作为结算货币的交易,对于以本币作为结算货币的进出口贸易尚未形成专门的产品类别。随着2016年12月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跨境人民币交易将变得日益频繁,商业银行急需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品种,为人民币资金跨境支付结算提供对应的金融服务。

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往来过程中发挥了缓解企业短期资金周转压力、降低财务成本、为企业提供信用支持等重要作用。贸易融资业务将商业银行传统的融资业务与中间业务紧密联结,把贷款和结算融合一体,可以使商业银行实现表内表外的双重收益。相较与西方完善的业务流程及管理制度,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起步于上世纪末,发展历程较短,且在日益增加的国际贸易往来过程中融资问题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

(一)业务品种单一。国际结算主要有汇款、托收、信用证等方式,在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实践过程中,主要以信用证类的融资方式为主,对于汇款、托收等结算方式虽然具备相应的业务种类,但业务规模较小,不能提供及时、有效的资金融通。我国商业银行在融资业务品种方面,多为单笔业务的短期融资,没有形成综合性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不利于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业务往来。

(二)业务流程及人力资源配置有待优化。目前,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操作相比普通信贷业务流程较为复杂,业务资料繁杂,中间审查及审批环节多,融资效率低,并不能及时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导致这种情况的一部分原因是现有渠道可以查询到的企业经营状况及征信信息不足以反映企业的经营全貌或该笔融资业务的实际情况。同时,商业银行数据动态分析能力较弱,不能即时了解企业现状,思路僵化在企业提供的三个报表中,过分强调形式上的合规,这也导致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中由于企业在提供资料格式不符合要求而拒贷等情况的产生。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而目前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专业人员多集中在操作及审批人员,但目前操作人员对于业务资料审核多有主观性,仅实现了“表面合规”“单证一致”等基本要求,受技术水平限制,并不能对企业进行动态风险评估。国际贸易发展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日新月异,但商业银行缺乏能够为融资业务提供支持的创新型人才,特别需要提升产品种类与业务操作流程设置的管理水平。目前进行商业银行系统研发的多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人员,而进行业务品种开发多为经济金融学科的人员,这种系统与业务分离的后台创新模式无法真正对前台业务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三)业务发展受经济及法律环境制约。受近年经济下行因素影响,参与进出口贸易企业经营状况并不乐观,部分中小企业破产,特别是进口贸易企业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商业银行参与贸易融资的积极性收到打击。资金链、担保链的风险频发导致商业银行在贸易融资业务操作上更为谨慎,业务营销及客户维护上困难重重。自2015年国家外汇管理局频繁出台相关政策,企业跨境投资、海外并购、大型涉外工程的融资需求不断攀升,商业银行的传统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多元化的国际贸易融资需求,创新业务品种及整合业务方案势在必行。我国金融领域的的法律法国并没有形成有机整体,国际上对于贸易融资的准则及规定已经多次作出重大调整,而相对国内的规定调整幅度较小,进出口贸易及贸易融资的法律法规会出现许多真空地带,无法为国际贸易及融资业务的发展构建一个完善的法治环境,这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项因素。

三、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管理水平提升对策建议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变得愈加重要,但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融资难、融资品种受限等问题日益凸显,面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应该抓住问题源头,加大创新力度,强化风险管理才能实现国际业务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商业银行首先需要将创新意识融入到业务品种创新、操作流程整合、业务人员管理、业务风险控制、业务制度维护等“全员全过程”中。

(一)产品种类的创新。业务产品的创新过程中,商业银行应该秉承“以企业交易为核心”的业务理念,增强业务产品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匹配性。灵活性强、风险小、表内外收益可观的贸易融资产品应是银行创新产品设计的首选。在产品设计上,应该将企业的结算方式与融资产品进行合理匹配,同时充分考虑到企业生产的周期性,保证企业的现金流稳定,防止期限错配导致企业过度占用银行信用。同时,综合化的融资方案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之外的财务管理、理财顾问、风险分析、管理咨询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更有助于银企双方建立长勤稳定的合作关系,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多的创收机会。另外,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设计不应局限在单笔的交易上,应该将视野扩大到该笔交易的整个贸易链条中,打造贸易链企业综合服务方案,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二)业务流程及人员配置优化。商业银行内部甚至商业银行之间应该建立统一的进出口企业数据平台,进行企业风险的系统性评估,增加银企之间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确定性风险。在企业风险评估方面,商业银行需要提升数据动态分析及处理能力,建立企业风险数据分析模型,动态反映企业当期的风险状况以及自身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主要从企业盈利水平、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单笔进出口贸易对手企业的稳定性来进行风险评估。传统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通常将融资前对企业的授信评级作为业务的核心环节,而在贷后并未能即时掌握交易的具体情况,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对此商业银行加强对整个贸易流程的跟踪监测,及时了解该笔贸易的进度,关注是否有贸易摩擦等问题的出现,强化对贸易货权的控制。对单笔交易应该进行封闭式的管理,封锁该笔业务的资金流,使银行的债权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另外,商业银行更应该提高国际贸易融资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提升从业人员发现风险及防控风险的水平,建立系统保送及人工反馈相结合的风险预警制度,提升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水平。商业银行应该在现有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流程基础上与时俱进,整合过于复杂的审批流程,把握实质风险,优化人力资源结构,降低人工成本。对于国际贸易融资相关的业务营销岗、信贷员岗、会计交易岗加大业务培训,明确岗位责任和业务分工,使岗位之间业务相互制约、信息共享、有机配合。

(三)法律环境及制度建设。从国家法律法规层面来讲,应该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构建适合现阶段国际贸易及贸易融资的法律环境,保证国际贸易发展的合法性、规范性。另外,国家应该着手建立银行业统一的国际贸易融资信息平台,增强企业信息的透明度,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从银行自身方面,应该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根据国家出台的法律条例制定本单位的业务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业务的合规性。

参考文献

[1]庄艳华.浅议境内商业银行近期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创新与风险[J].经营管理者,2015(08)

贸易产业融合篇(9)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1.1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1-40-03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贸易多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贸易业务迅猛发展,当前近八成的世界贸易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尝试利用各种金融手段和贸易方式从金融机构取得信用便利和短期借贷,增加现金流量,缓解资金压力,解决资金约束问题。中国的贸易融资在依托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变革的基础上,伴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中国进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转型,已经从一项基础的功能型银行业务逐步发展成为多种综合型的金融活动。

商贸领域已经进入实力竞争、透明化竞争的阶段,流动性过剩和金融资本的大举介入,资金实力成为构建竞争企业优势的先决条件,企业要想长期稳定经营迅速形成规模做大做强,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做支撑,需要金融机构在贸易融资上的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针对每个企业开发创新,提供足够充分足够新颖的融资品种,做好市场建设,规避各类风险。

一、贸易融资的理论分析

(一)贸易融资的定义

贸易融资指在商品交易中,银行对进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是企业在贸易过程中运用各种贸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增加现金流量的融资方式。

(二)贸易融资的方式

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包括:综合授信额度、打包放款、提货担保、进出口押汇、福费廷、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出口保理业务、外汇票据贴现、出口买方信贷等产品。随着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之间贸易的迅速增长,传统贸易融资产品无法满足对一些高风险地区的出口、期限长达数年的资本品出口、金额巨大的基础能源和大宗商品出口等的融资需求,促使结构性贸易融资兴起。它以货权为核心,通过整合商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包括:供应链贸易融资、订单融资、物流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保对仓融资等产品。

二、企业在贸易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企业自身发展规模受限

企业由于注册资本金偏小、经营规模有限,很难获得银行的直接授信。虽然有些企业获得了间接的贸易融资额度后,但银行给予的授信品种的规定和条件都较为苛刻死板,例如授信方案中没有流动资金贷款、授信只能用于进口开证,而且开证保证金比例要保持在30%以上的较高水平,导致企业在实际业务当中很难使用。此外,想在短期内搭建自身的融资平台,迅速提升和改善公司的实力、对外形象以及融资能力,直接从银行获得授信支持,需要通过企业不断的业绩积累才能实现。

(二)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居不下

企业资产规模中自有资金占比较少,部分资金需要依靠银行的信贷资金以及企业的结算资金做支撑。财务数据中资产负债比例偏高,也引起了部分给予企业信用担保、授信的银行对于资金风险的重新考虑。出现了少数银行虽然通过了增加给予授信规模的内部贷审会,但向其总行报送材料时,因其风险管理部门认为资金投入量过大,资产负债率指标攀升过快而遭到否决的事件。

(三)企业融资资金使用效率不足

银行给予企业的授信品种中流动资金贷款数量有限,交易双方在合作前期,往往需要充足的流动贷款作为必要的资金支持,从而影响到部分新业务的开拓。有些银行的综合授信中虽然包括流动资金贷款,但受制于国内信贷资金规模紧张,在使用时出现“有指标、难提款”的状况,更有以提高贷款利率或抬高融资条件变相拒绝企业提款要求的情况发生。

此外,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在协助企业开展国际进出口业务时,由于国际银行间排名顺序问题,出现过国外客户不接受该行信用证的情况,导致企业不得不重新调整资金配比,延误了业务进度。

(四)企业个性化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大多数银行的授信品种属于打包提供给资金需求者,就存在缺乏对企业个性需求的尊重,贸易融资产品的开发缺少创新,与客户需求不对接,针对性不强,从而影响到企业在有资金使用需求时找不到配比的融资产品,从而影响到资金使用效率。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企业自身层面

一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二是降低可预测成本费用,监控资金流向,逐步建立起资金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三是进一步与银行沟通,探索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多样化融资方式。目前企业与银行的沟通方式是通过介绍需要资金支持的贸易品种的业务情况,由银行决定套用哪些融资产品。但是各家银行开发的融资产品差异性很小,通常是打包销售,缺少对企业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更缺少服务升级和创新。四是借助母公司实力,逐步建立起自身信用。鉴于在开拓业务前期,交易双方信用度不公开的情况下,需要必要的流动贷款作为资金支持,母公司可以将获得的授信额度切分给子公司使用,待子公司增强自身融资能力、建立起自身的信用之后再逐步退出。此外,以母公司直接投资、资产股权划拨的方式增加子公司注册资本金,增加实收资本,改善资本结构,以此来提高子公司的银行信用等级。

(二)政府应加强贸易融资的立法建设和法律法规环境的完善

当前中国贸易融资发展的政策环境,政府从开始正面鼓励中国的贸易企业调结构走转型之路,更应该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改进和加强贸易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和多元化融资方式,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门槛高和切实帮助企业达到有效解决资金需求不足的难题,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喊口号上。

同时,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提出了严峻考验,特别是以政府为主导解决贸易摩擦和贸易歧视,特别是防范、解决政策性贸易融资工具引发的贸易争端。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必须建立政府的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商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付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为中国的贸易企业搭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

(三)银行应该抓紧解决融资客户差异性选择问题和融资产品创新问题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和贸易转型的快速发展,银行必须重视多元化的贸易融资客户的培育,不能局限的把贸易融资客户的营销范围限制在传统的大型国营外贸公司上,对于规模小、性质多样、行业千差万别的中小型外贸公司或民营企业拒之门外。商业银行应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和发展现状决定他们在风险评估、担保措施、操作流程方面的区别,帮助他们建立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各种类型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

如今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大多数企业的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应该根据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企业融资的实际需求创新贸易融资方式,实现产品为支撑、业务为手段的客户营销方式,通过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不断开发和拓展业务覆盖面,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贸易融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四)银行应该解决贸易融资人才培养问题

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管理力量,使国际贸易融资部门管理人员具备整合国际贸易融资授信管理、单证审核、客户尽职调查等综合型技能;信贷审查、出账审核、单证项下物流管理等重要岗位应配备国际贸易融资专业人员;对于国际贸易融资全流程各环节的岗位设置、职责落实要定期评估,加强检查监督;加强对从业人员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特点、贸易习惯、全过程物流控制的日常培训,增强其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

(五)银行和企业共同解决融资风险控制问题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点有三方面,即融资主体、担保条件和贸易过程中的资金流。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银行发生过对客户及其关联企业通过过度授信拉动业务超常规的经营模式,在把握风险尺度上不够严格合理,可能出现对银行的冲击。

贸易过程中,银行掌握货权凭证,企业有着清晰的贸易背景,利用贸易本身的现金流偿还银行融资,银行贷出的资金并不进入企业的生产过程,对于实质关联客户的实际经营和贸易状况变化有必要进行深入调查和及时反映,对客户的整体授信额度、授信资金用途增加控制手段,以此来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对于部分企业没有真实的货物进口利用国际贸易融资套取资金的不良行为,诸如:采用先由进口信用证境内申请人通过低保证金,以信用证项下对应货物质押(通常没有其他担保条件)在银行申请开立远期信用证,而信用证的受益人实质为申请人的海外关联公司(通常位于亚洲主要贸易城市或中东地区国家)。境外受益人(即境内申请人的海外关联公司)在收到信用证后,通过各种途径提供虚假的开证所需要的各种单据,在国内银行信用证承兑后,在境外金融机构进行出口融资,再将融资获得的款项通过地下钱庄或转口贸易方式汇入境内公司。境内公司套取资金后将大部分资金进行房地产开发、股权投资等。此外,还有境内公司通过在银行滚动开出远期信用证,来支持其中长期的项目资金需求。在出口融资业务中也存在通过虚构产品价格,增大授信资金需求从而套取贷款的问题,也急需银行提高警惕,抓紧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六)解决中小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问题

贸易融资业务对银行控制风险,减少风险资本占用,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具有重要意义。随(下转49页)(上接41页)着各家银行纷纷开展贸易融资业务,贸易融资业务的市场规模和竞争日趋激烈。在实践中,中国中小商业缺乏贸易融资专业化经营的重要保障,仍然把贸易融资业务定位在依附于公司业务的产品线条,业务主线不明确,流程环节多,难以形成合力和整体竞争力,也不能满足贸易融资专业化服务和时效性要求。

因此中小商业银行有必要先从学习借鉴国际银行的机构设置做起,成立自己的贸易融资的专业化机构,充分发挥其贸易融资业务的营销中心、专业审查中心、产品定价中心、服务指导中心以及创新开发中心的职能,制定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目标、营销计划、产品创新和推广以及相关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打造自身的软实力,提升国际银行排名,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 戴魁早.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研究[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贸易产业融合篇(10)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授信规模核定随意性强,标准不一

各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有较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同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订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和风险控制上,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有明显区别,如对打包贷款这一传统业务,外资银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续上要简化得多,他们更①本文作者:赵阳,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07级硕士研究生注重通过控制贸易全程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而不是过分关注企业本身的规模和实力。相对而言,国内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流程设计相对不够科学,手续烦琐,可操作性不强。

2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担保难问题

一方面企业在找第三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申请国际贸易融资的企业为贸易公司,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如厂房、土地等,生产型出口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不符合国际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第三,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对各种金融工具不能合理运用。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国际贸易融资名词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业务产品,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

3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客户风险、国家风险、国外行风险、国际市场风险和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分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起来。而目前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的经营模式,外汇业务处理系统较为落后,国际结算与外汇信贷、外汇信贷与会计独自运行,缺乏网络资源的共享和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致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

4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式简单,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基本仍维持传统融资方式,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而较为复杂的业务如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则开展有限。随着银行业务国际化和我国加入WTO,国内银行在科技和管理水平、金融服务及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日益显现,据统计外资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已经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40%左右。近年来,根据市场的需要,各家银行也在不断推出新的融资产品,但因对业务理解的差异,在业务操作上各有不同,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严格统一的标准,更缺少对各项业务相对比较规范、明细的统计资料。

5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

受传统授信业务理念影响,国内银行融资业务对象集中于优质大中型企业。目前,各大银行对优质大企业客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已经逐渐趋向饱和。而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左右由中小企业实现,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多户我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对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建议:

(1)实行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授信规模控制方法。

国际贸易融资的客户评价标准应有别于对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评价标准。评价时更多地根据客户以前在海关、银行、外汇局、工商、税务等办理业务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再参考客户的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业绩和整体实力。银行应着手开发建立国际贸易融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建立详尽的业务档案,通过业务了解客户及客户的交易对手,分析其实际履约能力,为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提供依据。

根据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判别标准。不同种类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及该业务所能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质押要求都有区别,银行所承担的业务风险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银行应根据不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制订相应的产品标准及对客户的授信标准。

(2)采取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担保方式,丰富业务内涵。

首先,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创新思维,制订操作性强的担保方案。可由企业联保或提供个人担保,或开展与社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对有条件提供抵质押的企业,可采取动产等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等融资担保方式。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进口国的国家风险。第三,积极鼓励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第四,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和实质,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

(3)建立科学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风险,是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提条件之一。如确定融资条件和标准,建立风险指标监督体系,使用外汇交易以保值或降低风险;完善分层授权设置、加强密码管理;严格审查真实贸易背景、认真按照操作规程和审批程序处理;定期与客户进行沟通,追踪业务状况;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集中商业银行内部有限的信贷业务专家,成立独立的信用审批中心,以评估客户的信用;集中目标结算和贸易融资人才资源,成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部门以专业处理贸易融资业务及其可能形成的业务风险,利用人才优势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种业务风险。

(4)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首先,应在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如L/C、托收、信用证等业务的基础上,根据对国际市场的分析,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如保理、福费廷等新业务在我国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应适当引导客户对贸易融资的产品需求,逐步推出国内保理、福费廷、票据贴现等有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其次,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设计要与贸易链有机结合,从贸易环节出发设计产品,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在采购和销售中的融资需求。再次,要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将传统方式与新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结合起来,使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增值”。亦可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包括定单融资,动产质押开证、进出口保理、全球互联网托收、网上开证等不同类型的创新产品,解决客户在不同的贸易环节中的个性化需求,利用科技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增值服务。

贸易产业融合篇(11)

Abstract:The dramatic contraction in trade finance compromis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ntional trade during the finance crisis.This article explores why and how much trade finance flows decline during finance crisis with case studies of several banks in Shandong province,and looks forward to potential polici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trade finance,exports and imports,banks

中图分类号:F8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7-0007-03

当前, 90%以上的全球贸易依赖贸易融资。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贸易受到重大冲击,贸易金融服务停滞不前。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贸易融资流动性缺口已经从2008年初的250亿美元骤增至目前的3000亿美元,直接影响了全球经济复苏。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贸易融资业务大幅萎缩,对外贸进出口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在对山东省17家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贸易融资业务萎缩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贸易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金融危机发生后山东省贸易融资业务的基本情况

(一)从总量看,贸易融资同比大幅萎缩,贸易融资缺口可能继续扩大

数据显示,进出口贸易融资余额在2009年前4个月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截至2009年4月底,山东省金融机构进出口贸易融资余额为36.64亿美元,较年初下降5.3亿美元,降幅达12.8%。贸易融资资金缺口有进一步扩大之势。2009年前4个月,17家被调查银行贸易融资产品总业务量为73.51亿美元,同比减少15.75亿美元,降幅为18%(见表1)。调查发现,金融危机发生后,大宗商品价格跳水、进出口贸易总量下降和客户贸易结算量减少是造成贸易融资规模迅速萎缩的主要原因。同时,2009年上半年,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明显减弱,企业负债外币化意愿降低也推动了贸易融资规模的萎缩。

(二)从结构看,出口贸易融资规模缩减速度快于进口业务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前4个月,17家被调查银行出口贸易融资业务量同比下降48%,而进口贸易融资仅同比下降6%。出口贸易融资产品包括出口押汇和打包放款等,主要用于支持境内企业产品出口;进口贸易融资产品包括进口押汇等,主要用于支持境内企业产品进口。当前,出口融资产品缩减速度快于进口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与出口业务相比,进口业务对贸易融资依赖性大,随着进出口规模的萎缩,部分出口业务不再使用贸易融资,转向流动资金贷款,而进口仍需依靠贸易融资支持;二是山东省从事铁矿石、大豆等大宗商品进口的企业都是当地支柱企业,这些企业的进口业务较容易得到当地银行的大力扶持。

(三)从币种看,本币贸易融资降幅大于外币业务

数据显示,外币融资产品业务量降幅为13%,而本币降幅则达到49%。2009年上半年,国内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本币流动性相对充裕,企业取得本币短期贷款相对容易,短期贷款规模的迅速增长对打包放款等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形成了替代作用。打包放款约占本币贸易融资规模的50%,这类产品规模的下降是本币贸易融资快速萎缩的重要原因。

(四)从投向看,贸易融资产品更加集中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额占比很小

2009年前4个月,山东省各大型银行的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额均不超过其业务量的30%。目前,大部分进出口商尤其是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产品出口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往往因为信用评级、抵押担保等条件限制而与银行贷款无缘。大企业抗风险能力较高,是银行的重点客户,金融危机发生后银行的贸易融资资源更加向大企业集中。个别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资源高度集中于当地大企业。2009年前5个月,山东省某地方性商业银行对当地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余额不到80万美元,仅占该行贸易融资余额的1.78%。

(五)从产品看,银行普遍加大贸易融资产品开发推广力度

金融危机发生后,如何防范信用风险和加快资金周转是企业面临的两个突出问题。各银行纷纷加大了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和推介力度。如某银行贸易融资产品具有无追索权买断、不占用卖方授信额度的特点,较传统的保理业务有了很大突破,能解决作为卖方的中小企业对买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融资问题。部分银行抓住境外并购热的时机推出了一些新产品,如某银行针对境外上市收购企业,提供内保外贷、外保内贷、外汇理财、专业咨询等专业服务。

二、贸易融资业务萎缩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银行为防范风险而对部分企业提高业务门槛

金融危机发生后,企业收汇风险普遍提高,企业收汇逾期和信用证被外国银行无理拒付的现象明显增多。据某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反映,截至2009年4月上旬,该公司接到客户报损案件47宗,涉及投保金额1300万美元,金额同比增长近两倍。各银行纷纷采取措施加大风险控制力度,部分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门槛提高,而且面临不平等融资价格。部分银行变相提高贸易融资门槛。据某公司反映,银行对当地进口大户的贸易融资利率为年利率3%左右,但对中小出口企业的贸易融资年利率大多超过6%。融资门槛的提高对企业经营造成了较大不利影响。

(二)银行贸易融资收益降低不利于提高银行对贸易融资的重视程度

当前,各家银行将工作重点放在落实刺激经济政策和加大信贷投放上,在本币信贷投放规模出现井喷式增长的同时,贸易融资产品规模明显萎缩。同时,银行外币资金相对充裕使贸易融资产品报价降低,九成以上银行表示贸易融资业务收益同比下降,导致银行对开发推广贸易融资产品积极性不高。例如,某银行对客户发放贸易融资的利率由2008年同期的LIBOR+500BPS左右下降到现在的LIBOR+100BPS左右。

(三)政策性银行对贸易融资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进出口银行在支持大型设备进出口等中长期贸易融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其贸易融资属于自营业务,风险自担,财政不会对相应的风险予以补偿,因此,面对信用风险不断加大的贸易融资,进出口银行比较谨慎。

(四)商业银行与信用保险合作公司在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的合作不到位

出口信用保险能够帮助企业较好地规避外贸风险,同时办理了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容易获得银行的贸易融资支持。当前,被调查银行普遍表示愿意与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以降低贸易融资产品坏账率。部分银行已开始了有益尝试。如某银行与进出口保险公司合作推出新型产品,在较少甚至无需占用客户授信额度的情况下,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企业投保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投保率显著上升,但由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实力有限,出口信用保险费率较高,保险覆盖率仍然较低。出口信用保险与商业银行在贸易融资领域的合作亟待加强。

三、促进贸易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当前,贸易金融对经济发展和贸易活动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近期,20国集团领导人已经同意在未来两年内提供2500亿美元用于贸易融资,以提振颇显颓势的全球贸易。我们应以此为契机,通过发展贸易融资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一)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和银行贸易融资产品的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的财政补贴力度,帮助更多中小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获得担保以取得银行贸易融资支持。对银行推出的针对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产品,政府可以进行财政补贴,以降低中小企业费用负担。由政府主导或推动建设一批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中介机构,解决贸易融资经营的后顾之忧。

(二)建立科学的外贸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努力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

商业银行应探索建立适应外贸企业经营特点的信用评级制度,科学合理地反映涉外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创建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授信管理新模式。在进行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外销渠道、经营者素质、结算方式、产品科技含量、市场潜力等方面的审查,对基本面好、有订单、有市场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中小企业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三)顺应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结合企业实际加大贸易融资产品开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