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学学习经验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2-10 03:56:38

小学学习经验总结

小学学习经验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42-01

1.课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黄金时期,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非常重要。我们希望通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能有效地调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改善班级面貌,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2.课题研究目标

(1)施一系列的培养实践,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使我校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发生可喜的变化。

(2)研究,提高老师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学水平,让教师善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3)可实践操作学生自我、家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途径、方法,提炼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终极目标、载体及内容,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3.研究的具体内容:

(1)调查并分析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成因。

(2)对成功的家庭教育和不满意的家庭教育进行个案分析。

(3)探究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

(4)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其养成教育的一般方法和措施,探索建立班级和学生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细则)。

(5)编写培养学生习惯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

4.课题的研究方法

(1)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生明白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好习惯是自己成人成才的需要。

(2)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反复训练,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不能企图只提醒两三次学生们就能做好。

(3)自我约束:利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记录在养成某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自己的想法及克服困难的心情和养成好习惯的措施。

(4)教育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不同时间段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

(5)成立“红领巾文明礼仪监督岗”,在学校、社区、家庭中争做小宣传员,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监督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起止时间及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起步探索研究阶段。选题,撰写课题申请评审书;成立课题组、确立研究人员;撰写实施方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前期调查与分析;收集资料,初步开始研究。

第二阶段 (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为实施试验阶段。分工合作,分头行动,集中研究。做好阶段性组织实施工作,撰写阶段性总结,不断提高研究质量,总结经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艺术和水平。成果形式:阶段性总结、个案分析等。

第三阶段(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全面研究阶段。研究内容: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总结经验,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典型个案材料进行研究,集结素材,整理成相关的有价值的文集。 成果形式:阶段性总结、论文、调研报告、教师教育随笔等。

第四阶段(2014年9月至2014年11月)总结升华阶段。成果形式:论文、课题结题、课例、典型个案、校本教材等。

6.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6.1通过研究,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其养成教育的一般方法和措施,探索建立班级和学生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细则),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6.2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育人观念得到转变,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习惯的管理为基础,以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重点,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关注学生的健康和发展”;

6.3提高家长、教师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重要性的认识。

6.4教师工作札记、反思、案例、故事等。

6.5形成一套培养学生习惯、文明、礼仪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

7.课题研究的条件保障

7.1经验保障。课题组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从事教育科研的愿望,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养成教育经验,具有进一步研究的能力。

7.2组织健全。有专职或者兼职负责教育科研工作人员,学校有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为课题提供硬件支持。

7.3领导重视。学校领导班子科研意识强,学校领导在人员、经费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7.4措施得力。①实行责任人负责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②实行定期检查,期末总结。③定期召开教学经验交流和研讨,及时总结经验,交流方法,互相学习。

8.课题研究对象和课题组成员分工

小学学习经验总结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我们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科学这门学科。学习科学最好的阶段是小学阶段,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最大。因此,我国应提高对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重视,更要重视小学科学的教学,让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对科学研究起重要作用,而良好的观察能力是要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获得的。善于观察是人们获取智慧的重要方法,很多科学家和发明家都善于观察,从很细小、很普遍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然后从这些现象中发现了真理。例如,瓦特通过观察水烧开时蒸汽顶开壶盖现象,仔细思考研究,然后发明了蒸汽机。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十分重要,好的观察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不懈,有耐心。有价值的科学发明和真理,都是科学家们经过若干年坚持不懈的观察思考和不断实验的结果。例如,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几十年的观察与实验才向人们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观察的持久性和耐心性,从而培养学生坚持不懈、耐心的观察精神。

(二)客观真实性。在探究科学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观察的真实性,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真实记录所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培养他们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三)目光敏锐。观察力敏锐是做很多事情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科学探究中,观察力敏锐尤为重要。在观察某个事物或现象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忽略每一个细节,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

(四)有目的性。很多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或现象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别的事情所吸引,而忽视他们真正要观察的事物和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事物或现象,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品质。

(五)学会全面观察。学生在观察同一个事物时,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往往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不一样的角度观察事物和现象,让学生学会全面观察事物。

二、手与脑结合,让学生养成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手与脑相结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喜欢动手做实验,但是他们往往不善于动脑,很多学生做科学实验可能就是因为好奇或者觉得有趣,并不会思考在实验中得到了什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实验时思考问题,让学生手脑结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可以针对实验内容,给学生提几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思考,做完实验后,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预测实验结果,策划实验方案,在实验之前,让学生动脑思考实验的结果是什么,思考出一个实验方案,然后再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束后对比预测结果,思考预测结果与实验为何不同,然后写实验总结,从而让学生养成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好习惯

学习科学必须要有探究精神,在学习小学科学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很多小学生在碰到难题时,不会自己主动思考和探究,而是直接去向家长或老师寻求答案,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会主动去思考探究问题了。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能力,在他们遇到学习中的难题时,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或者做实验等方法自己主动思考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他们主动思考、习惯钻研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学会总结,学会反思

总结反思在科学研究中很重要,只有在实验后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从实验中取得经验,才会有进步和提高,才会成功。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做完实验后学会反思和总结。当学生实验失败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而是要帮助学生分析,让学生自己寻找到底是哪一个实验步骤出错了,然后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出实验失败的原因,才能吸取教训,避免下一次再出错;学生实验成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总结,要问学生在这个实验中有哪些收获,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养成善于观察思考、学会手脑结合、主动思考探究、懂得反思总结的良好习惯。

作者:何金海 单位:吉林省东辽县金州小学

小学学习经验总结篇(3)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实验与研究,给教师创造一个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评价学生的平台。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小组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主要原因有三:

(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三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意义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课题实验与研究人员

1.花沟镇研究人员:组长贾美忠

主要成员王君峰贾学燕陈秀荣高春燕

2.实验与研究人员分工

王君峰理论研究、材料整理、成果积累、实验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贾学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1)

陈秀荣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2)

高春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验中数据的整理与收集

五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报刊资料,上网搜索等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资料,研究内容,内化吸收,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好理论准备。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方法。实验教师作为首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注意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及时把经验汇总,传递给第二批实验教师,使第二批教师能够更充分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来。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内容

1.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①将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②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④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程序。

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总结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营造合作氛围——明确合作目标——指导合作过程——汇报合作成果——评价合作结果。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实验与研究中,重点做了如下几点:①在评价态度上,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②在评价内容上,既肯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鼓励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③在评价的视角上,站在了学生的高度上。④在评价的标准上,以个体纵向比较为主。⑤在评价的公正上,让学生有发展的信心。⑥在评价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成长记录袋等。

七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第一步:(20*.1——20*.6)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第二步:(20*.9——20*.6)在总结和改革第一步的同时,我们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第三步:(20*.9——20*.6)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第四步:(20*.9——20*.12)我们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研究和实验,深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第五步:(20*.1——20*.12)我们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成果,召开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与交流会议,并撰写了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

八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边是我们对陈秀荣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实验班进行的学习行为问卷调查:

由上表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能力。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下面是我们对贾学燕老师实验前和实验中学生进行严格的问卷调查,所取得的一些数据

由以上对照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下面是实验教师王君峰与对照班教师教学同一内容的比较表:

班级实验班对照班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教学法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直接讲授时间10分钟22分钟

学生发言人数23人16人

讨论时间10分钟0

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练习和提高性题完成“做一做”和课本练习

做题正确率95%83%

从而可以看出:王君峰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此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面是王君峰老师与对照班的一次成绩对比统计表

小学学习经验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31

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以及新课改的需求,也是小学数学学习的要求。分组合作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在轻松地合作中愉快的学习,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每个学生能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轻松愉悦。分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学生在明确分工下,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小组合作还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小组学习还能让学生看见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相互学习,与学生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

一、了解人数、划分小组、明确教学意义

划分小组是教师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在进行分组训练之前,教师应该明确教学对象和教学人数。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将班上同学分为人数较为合适的几个小组。分组进行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还为了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的方法,与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学习,取长补短,促成良好的竞争学习关系,提升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一,在小组学习中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其他同学的方法进行对比,从中获取经验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明白自己的长处和弱势,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改进总结,达到分组学习效能的最大化;第二,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长时间和同学交流,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同学之间能够相处的更加融洽,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自己获得同学的认可,从中也能获得自信,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

二、选定内容、分清角色、合理安排任务

教师要树立目标意识,教学计划要将该讨论的内容提前安排好,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首先教师要将教案和每个小组的预计讨论情况做好备案,看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否讨论出新的方法,以便在总结学习经验时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其次,教师要提前将学习小组组长进行确认,以便学生听从安排,听从组长的指挥,接受自己的任务,为小组学习的全面开展打好基础,并为学生的任务探讨设立好一个总结人,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乱作一团,不知所措的情况。

最后,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组内学生的情况,适当增加难度或则减轻难度,学生要男女均衡,人数合理,这样即使小组内部学习能力有差距,也能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促进彼此互相学习,才能发挥各自最大的才能。

三、引导分工、各司其职、养成合作习惯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总结者,引导学生做好分组工作和任务安排,能为接下来开展的分组学习做好准备。小组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划分,比如,在小组内部设立组长、记录员、监督员、奖励员、总结报告员等。明确每个学生的职责和任务,能为学生开展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保证。与此同时,学生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还能收获知识和操作经验,这样不但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小组成员的认同,增加了学生的信心,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合作学习的习惯是需要培养的,教师在多次开展学习小组活动后,学生会习惯性的主动探究问题,并在合作中寻求答案,使得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求知习惯,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为今后的自主探究学习做好准备,也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培养良好的品质。在习惯的培养中,离不开角色的转换,学生与学生之间要轮流更换角色,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在不同的工作中获得经验,体味到学习的新鲜感和趣味感,小组学习的优势就能在合作中体现出来。

四、教师解惑,及时总结,获取宝贵经验

在小组学习合作以后,学生会出现一些困惑,这时就是教师答疑解惑的最佳时机,因为此时是学生求知欲最浓的时候,这时的答疑解惑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起到“柳暗花明”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具有指导性,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习学生的思考方式,使学生在下一次探究中按图索骥,对知识进行类比,从而获得学习力。教师教学的对象毕竟还是小孩子,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仍然存在一些局限,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不是那么透彻,所以,此时教师的总结和评价对学生理解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也可以在总结时,先让同学之间进行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别的同学进行对比,学习别人的长处,保留自己的优点,同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五、对比成果,寻找优秀 ,奖励突出小组

按照预计的结果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有想到好的方法或则更好地解决方式,将各个小组的成果进行对比,选出完成最好的几个小组,在全班面前展示成果,分享经验,以其他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在差距中找不足,形成良性模式,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

小学学习经验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87-02

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即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作为物理教师,教师的教不仅应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物理的规律,强调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他们亲身经历从问题的提出一直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知识理解、掌握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完善和发展。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在经历探究过程,在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的同时,不断积累知识和学习方法。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一、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把物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浮力概念之前,学生己从小学科学课本、生活经验及相关媒体中形成了“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观念,可能存在“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的错误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学生已有“浮力”模糊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漂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了吗?然后充分利用实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思考、归纳的基础上,正确认识浮力,从而掌握浮力概念。这样,学生不但经历了问题的探究过程,明确了浮力产生的原因,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探究和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二、把教师教的过程设计成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探究、解决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提供许多生活中的、趣味性的、有争议性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取材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的还是他们感到迷惑的东西,学生会主动去观察、猜想、实验、合作探究,其内容往往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实践中去。如:在“液体的压强”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在提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后,应当组织学生先进行假设猜想,学生的猜想是“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深度、容器形状、液体的种类有关,方向都认为是向下的”。接着参照课本,设计实验验证。用微小压强计测定同种液体在容器形状相同但不同深度的压强值,认真记录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原先的猜想是正确的;再用压强计测量相同深度只是容器形状不同的液体的内部压强,观察、记录数据,发现压强的大小无变化,从而否定了猜想;再用压强计演示液体内部同一点各个方向的压强,测定后发现各个方向都有,并且压强值相等。这样,通过探究实验既否定了原来的猜想又总结出了正确的结论;最后再设计深度相同、容器形状相同的不同液体的实验,通过测定发现,此时压强是不相同的。在完成实验探究之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三、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要利用多种途径充分激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之间讨论;师生之间的相互探讨等。恰当利用网络媒体、远程资源等现代信息技术为问题的探究创设恰当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时教师要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实验设备、资料信息等。

2.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物理课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因素是要求学生能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最后通过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这个阶段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阶段,它包括以下两个因素: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或通过搜集资料信息得出的结论,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假设并设计恰当的探究方案。学生要带着问题和已设计好的实验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包括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师预先设置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也可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汇总。

小学学习经验总结篇(6)

一、实行小学语文分组学习时常见情况分析

现就结合教育实际,谈一下小学语文分组学习时的一些情景及情况,提出一些问题,并探析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小学语文分组学习,一则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孩子们的语文水平;二则为了增强孩子的合作意识、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

1、问题情景

在小学一年级的学习阶段,所有的教育者都知道,这时的孩子们还不十分懂得遵守课堂纪律,所以在实施分组教学之前,更要懂得把纪律先调整好,好的课堂纪律是实现分组学习的第一前提。除此之外,在学生们对分组学习的意图贯彻的不到位、不彻底,例如,在实行《乌鸦喝水》学习感受的分组讨论时,有的学习小组开始进行,有的学习小组还在东张西望,不知道如何学习讨论,或者应该做什么。

2、相关事件

在小学低年级实施的分组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已经强调或者要求得很明白,但是依然有学生在举手询问相关的事宜,有的问题甚至是刚刚讲过或者强调过的,这是就需要广大教师要用耐心和爱心去一一告知、一一的重复解释一遍的,从而确保此次分组学习的成功,也是为了保证小学语文分组学习的有序性。

3、教学困惑

这时教育工作者就会针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课时产生困惑。困惑一,就是孩子的纪律如何保证;困惑二,就是如何在强调教学任务和目标时一次性告知,或者如何能少告知几遍;困惑三,就是如何把稍微明白事理或者理解能力稍强的孩子均衡划分,从而确保各个学习小组的力量都是相对均衡的,这样更有利于有序性语文教学的开展。

4、教学改革政策及法规要求

希望学校在小学语文分组教学实施的初期,对课堂力量予以适当的增强,或者实行大班额学习尝试,这样就可以有2―3名教师共同服务于教育教学。总之,小学语文分组教学中,教学力量不足是一个主要的困难,再则就是学生们课堂纪律的问题。

5、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一一解决:孩子纪律的问题,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注意对孩子们在平时纪律强化、群体性的纪律意识提高和训练,从而满足日常分组教学需要,也要确保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序性;教学力量不足的问题,需要校方和班级之间互相帮助和协调,解决初期开展分组学习不好管理的问题;需要多次告知的问题,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观察,把了解能力强、学习成绩强的同学,均衡地分布到各个小组中去。

二、研究范围、方法、周期、步骤

研究范围:南充市顺庆区渔溪乡小学一年级学生。

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对比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等。

研究周期:2013年12月到2014年6月。

研究步骤:

小学学习经验总结篇(7)

针对以上问题,我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发现国内学者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课堂教学气氛、从学校和家长等方面系统地对现阶段普遍忽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他们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因而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基于以上做法和经验,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有:

1.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2.大胆放手操作,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如能把学和玩有机地结合起来,则既能满足学生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开发智力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教内容的特点,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

3.加强合作交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

课堂中尽量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合作交流,在相互交谈中探究新知。只有不断地交流、反馈,思维相互碰撞,才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逐步形成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教他们以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研究对象、内容及目标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我校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1)调查与研究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现状

(2)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3.研究目标

(1)教师方面

①教师要做学习内容的驾驭者。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②教师应是学习方式的设计者。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如何克服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和盲目性,养成遇事进取、独立钻研、勇于负责、大胆创新的良好个性。

③教师应是学习时空的提供者。教师应把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2)学生方面

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总结经验法。

1.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教学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2.调查研究法

以本校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文献研究法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他人的成功教学经验,借鉴外地的教改成果,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总结经验法

不断探索与总结,对实验学生进行学习进步的总结,一阶段一总结。总结其成功,总结出不足,择其善而从之,取其精华,修正不足。

四、研究的计划安排

本课题研究时间确定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1月~12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讨论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安排。

第二阶段:问卷调查阶段(2015年1月~2月)

制订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全面问卷调查。(1)问卷调查;(2)数据统计;进行课题分解,分工合作开展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5年3月~5月)

课题组成员交流实验情况,研究布置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并分阶段开展以“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总结交流情况,做好教学反思和小结。

第四阶段:课题阶段性总结(2015年5月~6月)

收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反思撰写阶段性总结。

第五阶段:再实验阶段(2015年7月~10月)

结合前期实验,修改实验方案,再实验。

第六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5年11月)

进行反思总结,交流经验,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效果

1.研究的预期成果

问卷调查报告、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经验总结(随笔论文)、课堂研究报告。

2.研究的预期效果

(1)学生方面

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能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教学,课外也能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教师方面

通过研究,教师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以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学习经验总结篇(8)

近年来,医学检验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逐渐开展,同时检验医师岗位在不少大型三甲医院给予设立,医学检验转变为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中成了重要诊断平台学科,这种转变使得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更加迫切和重要[1]。但检验与临床沟通问题是长期存在且未能有效解决的临床检验科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如何对在读检验专业大学生、实习生及参加工作的年轻检验医师开展沟通培训的问题更加凸显。角色扮演是利用演戏或想象创造情景,以启发学生对自己及他人行为、信念、价值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2]。笔者针对检验科实习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提出树立行动学习理念,实施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对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培养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1级检验专业本科实习生共24人,上下半年各入科一组,均为12人。其中上半年入科实习为对照组,下半年入科实习为实验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实习生的性别、年龄、实习前考核成绩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在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培养上分别对实验组实施行动学习理念下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对对照组采取传统实习带教培养。实习结束后采用改良SEGUE评价表进行检验与临床沟通技能考核。

1.2.1传统教学法

由实习带教老师采取理论小讲课方式,就检验与临床沟通内容、方法、技巧等予以教学;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面临的问题采取提问方式提高沟通技能。

1.2.2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

(1)选取教学案例:围绕《临床检验基础》课程中的“尿常规检查”教学章节,参考我们研究小组编著的《检验与临床沟通学案例教程》[3]选取了“茶水门”、“孕妇HCG阴性”等4个案例,设置集中理论授课2学时,以案例加角色扮演的行动学习6学时。(2)成立学习小组:首先选取1名专业老师为行动学习小组指导老师,按照实习生编号随机成组,可避免自愿成组的随意性和趋同性。每组4名同学,设小组长1名。(3)树立行动学习理念:“行动学习法”(Action Learning)简称“干中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行动来学习,即让学习者参与一些实际或模拟的活动项目,以解决工作实践中最常见的困难问题为重点,有利于提升学习者的组织、协调、行动能力[4]。通过集体理论学习,统一认知。

1.2.3角色扮演情景案例

各小组同学商定案例中检验师、患者、医生、护师等人员角色扮演者,按照案例内容情景演示,并分析出现临床与检验沟通方面的矛盾或误解的理论原因、管理因素等,提出解决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1.2.4强化学习后反馈

指导老师在各小组行动学习后评选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案例解决方案,并予以表扬鼓励,但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同学都要注意化反馈总结。一方面指导教师在行动学习教学后不断反思,优化案例,课堂设计,形成螺旋式反思、分享、行动、变化。另一方面学生们也注重行动学习反思,特别是各小组长,在课前组织、课堂引导方面总结得失。

1.3运用改良SEGUE评价表量化评分

根据汪宇鹏等的研究[5],设计适合检验与临床沟通技能评价的改良SEGUE评价表,从准备及信息收集,分别与护士、医师、护工三个对象沟通信息收集等四个方面、10个评分点量化评分,总分10分,按照评分要点,未做到时酌情扣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

经考核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实习后考核平均成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与临床沟通技能改良SEGUE平均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比较(n=12,分,±s)

组别改良SEGUE平均评分实习后考核平均成绩

实验组8.65±0.7291.14±7.41

对照组6.52±0.6488.38±6.73

t7.6590.955

P

3讨论

当前,多数开设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及部分大型医院检验科已经认识到沟通技能培训对于培养合格检验医师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开设一些具有检验特色的沟通技能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提高检验专业学生与临床有效沟通能力做了有益尝试[6]。但是多数医学院校没有开设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培养专项课程,开设的少数院校也仅为选修课。我校医学检验学院在医学检验本科实习生中开设8个学时的检验与临床沟通技能培训专项课程,以案例为基础,行动学习及角色扮演为特色开展沟通能力培养。通过对照研究后发现行动学习理念下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实习生检验与临床沟通技能。我们在实施中体会到如下两点。

一是开展“行动学习法”的理论学习,需强化师生统一认知;在实施过程中倡导团队精神,强调成员间相互支持,利于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融入学科团队;通过实施“计划、实施、总结、反思、再计划”的循环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临床带教老师反思改善能力。总之,具备行动学习能力将提升岗位胜任力,更好地适应检验医学模式转变的新需要。

二是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引导学生树立身份意识,情景中角色扮演,使他们能够在模拟沟通环境下,掌握辩证思维、明白沟通技能、思考换位感受,为实习生过渡到临床检验者角色起到桥梁作用。(2)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轻易打断学生发言,要避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要适当设计一些临床常见、社会热点的讨论话题,尽量无标准答案,引导学生创新思维。(4)要重视讨论后各小组小结性发言,点评和评选优秀小组,提高师生协,以便共同完成好教学任务。(5)指导老师需做好案例教学后理论总结,结合教学大纲将此次课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强化给学生。

总之,为适应检验医学模式转变和医学检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需求,通过引导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树立行动学习理念,实施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可有效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检验与临床沟通技能。今后,仍需进一步丰富各亚组角色扮演案例库,提高互动教学设计环节,建立适合医学检验大学生、住培生、年轻检验者的检验与临床沟通技能培养体系课程。

参考文献

[1]王俊利,农乐根,韦叶生,等.加强检验专业实习生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右江医学,2011,39(6):793795.

[2]张丽萍,任建立,于彩霞,等.角色扮演法在儿科学实践技能考试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5):5354.

[3]王俊利,韦叶生,陈文成.检验与临床沟通学案例教程[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112130.

[4]伊 恩・麦吉尔,利兹・贝蒂.中国高级人事管理官员培训中心译.行动学习法[M].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2:810.

小学学习经验总结篇(9)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党员教师,师德培训总结系统地接受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培训活动,政治理论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师德师风学结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

和刚走上工作单位时相比,自己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教师师德总结作为第二班主任,自己能够协助第一班主任参与班级管理。小学教师师德体会关心班级班风、学风的建设,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班级工作无小事,就是在每天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自己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

三、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小学教师师德总结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新教师工作总结,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学校教学工作总结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小学学习经验总结篇(10)

论文摘要:邓小平不仅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实践者。其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思想具有如下特征: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立足本国与放眼世界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把握实质与探索创新相结合;重视学习与不断学习相结合。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1]2010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则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2]的重要论断。邓小平就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讲话,提出了许多颇有新意的见解,回顾总结邓小平关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思想,分析其主要特征,对于今天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学习内容: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邓小平提出,我们党首先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1962年初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着重讲了四个问题,其中第四个问题重点讲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毛泽东同志著作的重要性。他说,“这几年的教训是,我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体会不够。我们有许多错误是从这里来的。我们忙于事务,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我们还是要造成一个学习的空气,学习理论的空气,学习实际的空气,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党风,我们党的一个好的传统作风。”[3]3161978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强调,理论学习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学习什么?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4]153

面对十年动乱造成的大大落后于世界发展的严峻形势,针对党的干部队伍不能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状况,邓小平提醒全党不仅要高度重视理论学习,而且要特别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他强调,“当前大多数干部还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153他还指出,“目前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干部太多,而是不对路,懂得各行各业的专业的人太少。办法就是学”,“要下苦功夫学。在哪一行的,不管年龄多大,必须力求使自己学会本行。学不会的或不愿学的,只能调整,没有别的办法,你耽误事业嘛。今后的干部选择,特别要重视专业知识”。[4]263-264

二、学习视野:立足本国与放眼世界相结合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验时指出,我们“既要善于学习国际的经验,也要学习自己的经验”。[3]264学习中国的经验,除了纵的方面向历史学习,还有从横的方面向其他部门、其他地区学习。时刻立足本国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5]3例如,解放初期,邓小平就向省委同志提出建议,“最好去上海看一看,那里有些企业确实是艰苦奋斗出来的,搞得既经济又实用,参观后可以改变一下观念,那里可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效法的宝贵经验”。[5]266他认为,“我们既要接受成功的经验,也要接受犯错误的教训”[5]264,“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5]234-235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组织,要贯彻和体现世界眼光的视野。早在1957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要继续学习苏联,还要会学。学习苏联好的东西对我们用处很大,借鉴苏联错误的东西,对我们也有很大的益处”,“当然我们也要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经验,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在内,有先进的东西我们也要学”。[3]263-264改革开放后,他进一步强调,“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不仅新引进的企业要按人家的先进方法去办,原有企业的改造也要采用先进的方法”[4]150,“现在科学技术发展了,国际交流发展了,我们的经济一定要在国际上有竞争力,要拿国际水平的尺度来衡量一下”[4]270。

三、学习方式: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

邓小平认为,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他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照搬照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在书本上学习,更从实践中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邓小平特别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问题。他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4]114,“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我们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要把中央的指示、上级的指示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当’收发室’,简单地照抄照转”[4]118。他认为,理论脱离实际、照抄照转是我们学习的大敌,它已经使我党和人民吃尽了苦头。邓小平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他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5]258-259

四、学习要求:把握实质与探索创新相结合

善于把握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例如,邓小平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善于把握社会主义的实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等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任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富有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具有的理论品质和政治勇气。邓小平总是善于把握时代脉搏,从新的实践和条件中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观点、拓展新视野、开辟新道路。他谆谆告诫我们,“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4]143“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6]在学习型政党建设思想中,邓小平特别提到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有时也表述为克服本本主义和保守主义。他认为,“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猛将”[4]143。总之,“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4]270

五、学习态度:重视学习与不断学习相结合

在一个学习型政党组织内,每一个党员都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生存状态、生活常识和工作常态。邓小平呼吁,“希望党中央作出切实可行的决定,使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4]147,“各级党组织的任务,就是要认真加强对于广大新党员的教育”[7]。这表明我们党开始注重建设长效性的学习机制和完善学习制度。

邓小平在号召全国人民努力学习的同时,对党员干部提出不断学习的目标任务。他曾多次要求党内的老干部、高级干部首先要努力学习,成为学习的模范。带头学习是领导干部自身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首要的条件就是加强不断加强自己的学习。从干部自身来讲,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从干部的作用发挥来讲,只有不断加强学习,领导干部才能领导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邓小平本人就是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的模范。广安上学阶段,奠定了邓小平扎实的文化知识功底。欧洲留学阶段,邓小平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在江西读书阶段,邓小平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邓小平善于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他所读的书中,除了大量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著作外,还有不少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以及哲学时政等方面的书。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创的”[8]。其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思想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7(1).

[2]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J].党建, 2010,(3).

[3]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小学学习经验总结篇(11)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体验式教学 实施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以呈现或再现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感知更真切,思维更通达,进而为实现高效数学课堂奠定基础。那么,在小数课堂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应该如何入手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一、直观呈现,在观察中体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学条件的改善,在一些教学设施设备上已日趋完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一些直观的教具、学具、挂图等让学生亲自去观察,这样教学,不仅学生觉得好玩、有趣,而且在学生的观察中,在学生的亲自触摸下,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也会变得直观起来,进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教学《间隔排列》这部分知识时,教学的重难点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并且运用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想突破这个教学难点,体验就是一种很不错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时,笔者充分借助学具向学生展示间隔排列的具体过程。首先,教师拿出一些小正方体和一些乒乓球让它们隔一个摆一个,在这些学具的摆放上,从两端都摆正方形到一端摆放,再到两端都不摆放的过程中,教师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正方体的个数与间隔的个数上来,在观察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总结出在每种情况下个数与间隔数的关系。由于有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体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非常深刻。由此可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想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感受,教师就要借助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提升,很快就能达到学会知识的目的。

二、动手实践,在操作中体验

在小数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除了让学生亲自观察触摸外,动手实践也是一种可以使学生获得深刻学习体验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亲自参与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自去做一做,这样教学,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手脑并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也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认识厘米》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认识长度单位可以对我们的学习生活起到莫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在引领学生对直尺上的刻度表示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数学课本是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教材,你知道这本书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吗?有学生说10厘米,有学生说15厘米,在争执不下的时候,教师及时补充道:用你们手中的直尺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在教师的鼓励与支持下,学生们马上投入到了亲自动手实践的学习中,这样教学,教学效果十分显著。人们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学习也是这样,要想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就要提供给学生去参与、去实践的机会。如此一来,在学生的亲身参与中,他们的体验感受会更加深刻,进而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三、总结回顾,在反思中体验

在数学教学内容学完后,在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下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回顾与反思是体验式学习的核心与关键。在反思与回顾中,学生可以将已经形成的低层次经验在反思与内化中提升为高层次的学习经验,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形成学生自我检查、反思自我的习惯,还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知识时,在教学完毕以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了这一节课后有什么收获。学生经过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与回顾以后认为: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其实并不难,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上就行了。在学生总结出这点以后,教师再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如果遇到四位数、五位数……多位数的乘法你会吗?计算这些乘法的本质规律你懂得了吗?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在学生的反思中,学生自行总结出了“数位对齐,分位相乘,合并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等计算经验,这样教学,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帮助学生在反思中提升了学习体验,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论学习什么知识,教师都要注重让学生及时进行反思,在反思中,经过对问题的全面梳理,学生心中的体验感受会更深刻,并且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四、总结

总之,对于数学学习而言,体验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创造体验条件,让学生亲历观察、实践、交流、反思等过程,以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从而为学生一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徐雁 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新洋农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