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05-09 17:37:39

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篇(1)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所教的物理知识并学会简单应用。同时能够运用英语表述主要物理概念、定理等并熟练地解决相关问题。对于SATⅡ物理考试所了解,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授课模式。

二、教材选择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教材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主,并加入CrackingtheSATPhysicsSubjectTest(PrincectionReview)的内容以辅助。这样有助于让学生在扎实得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英文物理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在整个SATⅡ物理考试中,力学和电磁学部分的相关试题占整个考试的60%左右,其中本学期涉及力学知识的学习,因此力学知识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这部分知识不易理解,且相关应用很多,应用情形复杂,因此这一部分也是本学期的学习难点。而鉴于学生第一次接触英语授课形式的物理课,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种学习形式,也是本学期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本学期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英语授课形式的.物理课,对于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因此在学期开始会适当降低授课速度,并用双语授课的形式(也就是课程中适当加入中文讲解)授课,等到学生适应之后逐渐增加英文授课的比重。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除了应用多种讲授形式(如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图片等)进行教学外,还适当安排讨论环节或讨论课、趣味比赛等,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适当安排实验课,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高中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学生现状和部颁教学计划,狠抓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搞好基础知识,基本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大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达到学生"三基"过关,能力增强的目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上的习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新作业》上的习题,能做其他参考书上的部分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于课后辅导相结合,集体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坚持每次课后有一定量的作业,并全批全改(部分面改),将"创新"上部分习题和参考书中的有典型性的例,习题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后进生的转化

1、培养基础较差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多读,多想,多动笔(特别是教材,教材中的例,习题)良好的学习习惯。

2、要求每位学生认真作好课本上的每一道题,督促学生更正错题,及时辅导作业有困难者,杜绝抄袭作业的现象。

3、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困难,帮助其解决困难并给以学法上的指导。设立进步目标,鼓励,表扬进步者。

4、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加强教

高中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为了搞好本期工作,我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认真学习《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得到更大的提高,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继续加强对老教师的学习,注重教与学的结合。

做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年青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首先,要提前备课,赶在教学进度之前对后几节课的内容有个大体的掌握;在讲课之前一定要先听老教师的课,找出不足,及时补充;讲完一节课后,一定有不满意的地方,要写一下心得,及时总结。经过两年不间断的学习,我感觉自己在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作为一名新教师,还存在许多缺点。

比如,往往只过分关注自身,即满足于教案写好,自己讲得很顺畅就可以。对学生“学”的一方面关注不够,不敢将学生的思路拓宽,控制课堂节奏的能力差,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这学期要注重与学生的课上交流,调动同学们的上课积极性。

三、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高一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

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篇(2)

二、《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开设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课程在内容设置上缺乏针对性。该门课程在传统的教授过程中还存在过于侧重生产理论知识、缺乏足够的实践内容、许多内容还停留在概念层次上等问题,忽视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比如生产计划的制订,内容中着重讲的是生产计划制订的方法,而没有考虑到该方法是否就是企业制订生产计划时所使用的,更没考虑到学生毕业时能否靠这些技能打动企业。还有一些教师在授课中不按照教学目标授课,课程内容杂乱无序,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技能以及将来从事物流工作岗位需要何种生产管理知识缺乏认真调研、分析及论证。

第二,课程实训场地建设所需的教学资金紧张。《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的很多实践内容都是离不开车间、生产线和工作地的,但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场地的投入集中在仓储、配送等方面,往往缺乏足够资金来建设《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实践所需的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模拟实训室,因而教师们在讲授课程时更多地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授课。

第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过于单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该门课程的教学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当做生产管理专业的学生来培养,没有充分考虑到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针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目标的要求,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和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如ERP、企业沙盘模拟等软件工具)。

第四,教学效果评价手段过于陈旧,评价面过窄。一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所开设的生产管理类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大多集中于最终的结果评价,缺乏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及行为的评价。教学考核的手段基本以试卷考核为主,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手段。这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效果的提高。

第五,教师缺乏生产管理实践经验。很多担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的教师根本无任何企业工作经验,在课堂上通常是传授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强调书本知识的灌输和纯理论的探讨,忽视了对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能力的培养。由于老师对企业缺乏感性认识,在案例分析中也做不到深入浅出,使知识变得生硬而抽象。这种状况往往会使学生对课程感到索然无味,产生厌学心理。

第六,教材建设滞后,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需要。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所使用的生产管理类教材种类繁多,但大多都是纯理论性教材,并且知识过于陈旧。有一些高职课改教材往往是在教材内容中插入案例或习题等内容来凸显教材的实践性,没有考虑到该教材是否真正适用于企业,也没有考虑生产管理知识各个部分内容间的关联性,如编制主生产计划这一部分内容,仅仅谈编制主生产计划的方法,而没有谈综合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如何结合起来,这样就会使学生学习课程时缺乏系统性。

三、《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改革对策

1.课程改革基本思路

《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改革可以借鉴“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依托行业、企业进行行业调研和行业实践专家访谈,在确定工作岗位群的基础上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并归纳制造企业中物流管理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中所需要的生产计划与组织方面的知识、能力、素质,然后由行业和学校组成的教学团队共同开发课程,面向生产物流、生产管理职业岗位设置课程结构与内容,以物流管理工作所需的知识来精心选取教学内容。按照“认识生产及生产过程———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计划编制———生产作业控制———生产计划软件训练”的顺序组织教学,着重培养生产计划制订、生产作业控制、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计划软件的运用四个方面的关键能力。

2.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

将整个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企业生产计划与组织职业情境体验实训》(校内实训)、《生产计划与组织》(理论课程)、《企业生产计划与组织综合实训》(校外实训)三个教学单元。《企业生产计划与组织职业情境体验实训》共40学时,此实习一般宜安排在《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教学前期。通过组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到企业现场参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生产物流及相应的工作岗位和现场管理的情况。通过体验实训,可以使学生对企业物流管理中所涉及到的生产管理知识有初步感性认识,了解企业组织架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使学生对职业有一定的认识,具备职业的心态和素质,为该课程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生产计划与组织》共64学时,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组织,并按项目教学法将课程内容分为八个项目,每个项目下分为一些具体的任务,见附表。按照附表的知识技能要求,学生通过完成学习型工作任务来学习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相应的课内技能训练。课程主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进行教学,有效培养企业物流管理人员所需具备的生产管理知识、技能。《企业生产计划与组织综合实训》共40学时,在《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包括课程设计实习和企业生产实践两个部分。课程设计实习,由教师组织学生到企业进一步熟悉企业的生产计划制订和生产过程组织控制的方法,调查企业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手段,理论联系实际,找出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和方法,完成课程设计。企业生产实践是指通过让学生参与学校内外部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工作,使他们对实习企业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现场管理、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作业控制、生产方式等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与学习,并形成书面的实结报告。

3.教学方法与手段

首先,课程的教学应主要通过建立适应教学改革需要的教材及电子课件、实训指导书、案例库、习题库等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来表现,有效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贯彻任务驱动法,按照课程的八个项目中的各个任务展开教学,使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达到学习的目标,这有利于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以后从事生产计划、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控制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课程实行应遵循“工学交替”的思想,采用将任务驱动与项目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校内设立真实仿真的职业情境,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内容,将学习内容整合到真实工作环境中,以项目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也通过参加校内外的实训、生产管理知识相关的技能大赛、顶岗实习等,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另外,课程应采用行动导向法实施教学,针对课程的不同内容,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模拟教学、情境模拟、工作体验等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的生产工作情境中的演练,掌握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的计划、组织、控制等方面的实践知识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生产管理岗位上的职业能力。最后,课程中应注意综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如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教具及软件、ERP模拟软件以及企业生产实训模拟室,结合模拟教学手段以有效的课程教学资源网来进行教学。教学资源网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库、习题库、拓展训练资源库等在内的课程教学资源。

4.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的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评价与岗位技能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甚至可以引入与生产管理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进行课程评价。这种评价体系能体现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和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学评价准确度和教学改革的效果。

5.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篇(3)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在新形势下,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是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浙江科技学院作为教育部“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的10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结合我校借鉴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制订了相应的培养标准和实施方案。作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单位,物理实验中心担负着全校8个学院、2000多名学生物理实验必修课教学任务及相关开放性实验任务,是培养学生基本科学实验技能和工程素质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进校后基础实验培训及了解基本测量仪器设备使用主要场所。作为基础实验室,更好地为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服务,是物理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二、国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经验

美国欧林工学院教育项目被认为是美国高等教育界近几十年来最大胆的试验。它提出了“欧林三角”这一独特的课程理念,并将跨学科教学设计和“基于项目”的教学贯通全学程,尤为关注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团队能力的培养,欧林工学院独辟蹊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道,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1]。又如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合教育”模式,建立了遍布世界各地的3000多个合教育用人单位网络,合作单位中既有中小企业,也有日本田汽车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既有本国的企业,也有国外的企业。滑铁大学的合作教育项目,值得我国基础工程教育实验教学的借鉴[2]。在德国实行的是“双元制”教育,即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教学活动在企业与高校交替进行双方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德国的高校教育的特色是以实践为导向,企业为导向,德国大学工程技术领域里的教授,必须来自企业,来自工业界,不能直接从高校的毕业生或博士生中聘用,这一举措保证了大学教育与企业界的紧密联系。

三、国内物理实验示范中心建设情况及特点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为了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为实验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通过各种方法优化课程设置,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加大实验资金投入,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成为了建设省级甚至是部级示范中心的重点。如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在加强常规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集综合性、设计性、开发性为一体的自主实验室,由学生在课余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自主设计、自己完成。购置了现代高科技的实验设备,如模拟磁悬浮实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光纤通讯系统等,用于教师与学生科研与实验中,同时还购置在配合大学物理的演示实验仪器,并已经成为了浙江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师范大学物理教育实验教学中心自成立以来投入1200多万元的资金,对实验室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形成了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物理科技馆、近代物理实验室和家用电器实验室等几大特色。被列为省级第二批重点建设的实验教学中心。温州大学物理学院建有浙江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教育技术和电子信息专业的一系列专业实验室。浙江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在基础实验、近代实验和开放实验方面尤为突出,在每个实验室配备电脑辅助物理实验教学,而且依托大学物理教学建立了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已经成为了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中心已成为了国家工科基础课教学基地

四、我校物理实验中心建设内容

1.以“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为导向,建设有应用型特色信息化实验教学平台。我校借鉴德国技术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通过强化基础课堂实验、课外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注重实践活动的环境建设,建设实践平台,提升育人理念。作为基础实验基地,为其他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目标提供支持。

2.以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相结合,建设实验中心。通过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和丰富实践教学模式来完善实验室建设内涵。如增加开放性实验个数以及开放实验方式、过程管理等方面尝试,形成一个完整的开放实践教学模式。并从实验目的、内容、实施模式等方面,积极进行研究、改革实验考核体系。在常规实验课堂方面,完善实验课程信息化,方便学生在实验的系统中学习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搜索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等,提高学习效率。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提高实验室管理与效能,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提供良好环境。

3.加强基于开放性实验为基础的项目教学方式。开放性实验项目教学是我校加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创新举措。“物理实验技能基地”成立以来,以物理实验中心为基础,每学期开设了近20项开放实验,每学年参与开放实验的学生达2400多人次;同时也为各类学科竞赛及创新提高提供支持,如学生参加校“春萌计划”、省“新苗计划”等课外科技创活动。通过校企实验仪器共同开发项目,建立了学生与生产仪器企业联系渠道,使走出校门,了解相关企业生产情况,亲身体会企业生产活动[3]。

4.建立物理创新竞赛平台。科技竞赛是学生提高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竞赛可以融汇学生专业知识,激发灵感。加强竞赛组织管理始终是物理实验教学一个重点,自2007年物理实验技能竞赛为开端,通过广泛宣传和动员,参与物理创新竞赛的人数不断增加,已成为物理及实验教学中一件大事。学生积极参与,报名参赛人数不断增加。建立结合物理创新竞赛的开放项目实验教学平台,这是为学生参与物理创新竞赛提供理论培训交流场地及实验操作、创新设计场所一个迫切的任务。

五、结论

浙江科技学院作为教育部“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的10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之一,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工作方案”要求并结合校情,并制订《浙江科技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方案》和各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标准和实施方案。建设符合学校学科建设及学校整体的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支持的基础实验示范中心,对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有重要的意义,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篇(4)

1、实习地点:xxx中学。

2、实习时间:9月19日—11月10日。

3、授课科目:高二物理。

4、实习主要内容: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研。

二、教育实习目的:

1、通过教育实习,使自身更好地认识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当人民教师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进一步热爱教育事业。

2、通过教学工作实习,将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教学实践,培养从事学科教学的独立工作能力。

3、通过班主任工作实习,了解班级管理的各种常规工作,熟悉班主任工作的技能与方法,增强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从而独立开展班级活动的能力。

4、通过教育科研实习,引导实践教育科研方法,熟悉教育研究基本程序,探索教育规律,为造就研究型教师打下良好的教育科研基础。

5、通过教育实习,深入了解中学实际情况,提高师范技能水平和质量。

三、教育实习的计划

1、物理教学实习工作:

物理教学实习是教育实习的中心任务,教学实习在物理任教师叶老师为主的金一中物理教研组老师指导下进行,计划如下:

(1)充分锻炼提高自已的物理教学水平,多听课(物理学科的不同老师的课以及其他非物理的优秀教师的的课),做好听课记录,写好教学设计,并主动虚心向物理教师学习,做到多思、多问、多做。

(2)认真钻研高中物理的教材、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对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实验,弄懂弄清,扎实掌握。

(3)利用实习时机,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写出详细教案,并主动向科任教师请教,完善教案。每节课上课前进行检查性试讲,同组队员参加听课,并邀请指导教师参加,试讲后由听课师生提出意见,然后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送指导老师批阅后再进行教学。

(4)及时的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设计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总结,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技能。

(5)坚持互相听课和评议制度。在说客、试讲、上课等活动中,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发扬团结互助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6)认真做好作业批改和下班辅导学生的工作,认真研究作业的正确答案,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疑难问题,经过集体研究,作出统一正确答案,然后才着手批改作业。作业批改后,送回指导老师审阅后再发给学生,对于作业中的普遍错误,进行集体辅导,个别错误,当面指导。

(7)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主要是开展与物理学科知识相关的研究活动,注重提高学生的物理兴趣,教导学生物理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物理研究能力。

2、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实习生初步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细心、耐心、用心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如下:

(1)尽快熟悉学生特点,了解本班情况和各个学生的背景,性格和品行等,尽可能把学生的名字和本人对上号,记住学生的名字。积极参与班级工作,虚心向班主任请教各类班级管理经验,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活动,协助学校开展各种活动。

(2)坚持每天早读,早操,晚自习都到班级里督促指导学生学习,抓好自修课纪律,提高效率。

(3)提高板报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利用班级刊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

(4)开展有意义的主题班会,为每个同学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尽力动员每一个同学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

(5)定期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解决学生的问题。配合班主任做好后进生工作,热心帮助走出困境,不断进步。

(6)积极向优秀的班主任学习,请教他们的成功经验和管理班级的新的体验。

(7)做好班主任日记。把自己的班级工作的心得经验与其他队友交流。

(8)班主任日常工作计划

6:20早操,班主任在签到后到达操场,检查学生出操情况。

6:35早读,检查学生早自习纪律以及早读情况,让他们安静下来等老师来领读。

12:35查寝,检查学生的午睡情况,让他们安静下来睡觉后者看书。

14:00预备,检查学生是否安静下来听第一节课。

16:30答疑,解答学生对物理的疑难问题。

20:30眼保健操,检查学生眼保健操做的情况。

22:00就寝熄灯,走访寝室,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且让他们动作快点上床睡觉。

对班级日常发生的突发状况,本着热爱学生的原则,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且教会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育调查和教育科研

在搞好教学和教育实习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教育调查或教育科研,锻炼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

(1)从学校和当地情况出发开展调查。

(2)写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

4、总结阶段

(1)完成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总结;

(2)汇报提交个人总结报告、完成实习成绩考核与评定;

(3)协助队长和实习队其他成员编写一本“金中实习简讯”;

(4)配合队长安排搞好实习生办公室和宿舍的清洁卫生工作,归还各种借用的材料、物品,付清各种实习费用。

教师的实习计划我是一个热情开朗的女孩,来到了红光农场幼儿园实习,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怎样与家长沟通、怎样管理好班级等,在此我感谢园长以及各位老师在这些日子里对我的指导与帮助。我也为自己今后的实习制定了一份计划。我会按照这份计划认真做好我所要做的工作。

1、严格遵守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

2、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3、服从领导,尊重他人。

4、热爱幼儿,尊重幼儿。

5、增强团结,互帮合作。

6、虚心好学,尊敬师长。

7、勤学好问,勤记勤干。

8、不迟到、不早退。

9、认真并及时做好领导交下来的工作。

10、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教科研活动。

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篇(5)

1.1健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心理

对于重要的创业精神、冒险精神、新事业开拓与创造能力、创业心理等品质要素的培养和教育是当前创业教育的关键。ERP沙盘模拟课程在课程介绍环节中加入创业教育知识内容,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使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切实感受到创业的紧迫性,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树立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让创业教育理念贯穿整个课程学习。通过ERP沙盘模拟平台,使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多年的模拟企业管理工作中切身体会创业的艰辛,感受挫折,能够承受失败,也可以享受成功,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促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性,能够健全学生的创业心理。

1.2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

ERP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改革注重通过强化战略管理、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增加各经济关系人沟通情景等方面,结合原ERP沙盘模拟平台中的财务预算、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事管理、生产运作等环节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使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以及能够及时抓住商机、创建优秀团队、善于与各关系人沟通等必备的能力。

2ERP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及过程

2.1ERP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改革内容“三结合”

基于ERP沙盘模拟平台的创业实践教育教学内容由课堂理论教学、创业案例教学、实战模拟创业三个基本内容构成,该课程内容从实现创业教学目标出发,应结合创业理念、创业实践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开展。

2.1.1结合创业理念的课堂理论教学。课堂理论教学属于基础知识的积累过程,通过这一环节,把创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给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创业基本素质。如果学校有创业教育的普适课程,则该内容课时不应安排过多,以知识够用为主,教师讲授要精炼,主要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树立完整、科学的创业教育观和创业意识,改变学生就业观念,形成一套完整的创业理念应用在未来的工作中。

2.1.2结合创业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创业案例教学属于参照学习内容,通过这一环节,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熟练应用ERP教学网站、资料库和案例库的信息,快速并准确找到与创业项目相关的案例,通过创业案例的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创业知识和理论的理解,体会创业的成与败,通过成熟案例讲授,学生能少走弯路,不做重复工作,顺利进行下一个实战模拟环节。

2.1.3结合专业实践课程进行实战模拟教学。实战模拟属于创业实践教学的重点内容,以ERP沙盘模拟为平台,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性强的实践课,如条码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实训、国际物流实训、国际陆港仓储与物流配送实训等内容,在专业课程基础上实现创业教育实践,从寻找商机开始,到制定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融资和创业管理的全过程模拟,并将企业行为仿真应用于该过程中,弥补ERP沙盘模拟自身缺陷,让实战模拟真正和现实创业相一致,检验学生学习掌握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等水平。

2.2ERP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三推进”

基于ERP沙盘模拟平台的创业实践教育教学过程由创业计划设计、ERP沙盘模拟实训和企业行为仿真三个基本过程构成,该过程可以推进创业项目的开展、有效管理和实施效果。

2.2.1创业计划设计推进创业项目的开展。创业计划设计首先是撰写创业计划书,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撰写创业计划书前,应从物流管理专业出发,进行前期市场调研,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撰写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其次是可行性研究论证,对创业计划在经济上、技术上、团队管理、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可行性分析,得出可行性论证结果,对不可行的创业计划应进行修正或更换创业计划内容;最后是创业计划实践验证,对通过理论论证的创业计划书用实际行动来进行验证,但大学生创业机会很少,经费不足,一旦失败,风险较大,因此创业计划付诸实施应先进行试验,ERP沙盘模拟和企业行为仿真为创业计划实践验证提供了一个平台,对创业计划项目进行实战前的模拟演练。

2.2.2ERP沙盘模拟推进创业项目的有效管理。ERP沙盘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运用不仅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而且通过模拟物流管理运行流程,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体会物流企业物流运作和操作的全过程,学习、巩固和融会贯通各种物流管理知识,掌握物流管理技巧。ERP沙盘模拟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建立在同一市场环境下竞争的多家企业,分别模拟扮演企业的采购经理、生产经理、财务经理、营销经理、总经理等角色,让学生通过深入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并做出各种决策,尤其是对物流活动—需求预测、用户服务、定单处理、配送、运输、仓库管理、存货控制、搬运装卸、采购、生产、情报信息等工作进行实战演练,体验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体会企业资源的有限性,认识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掌握企业成功经营的核心要素,提高学生战略决策和有效管理的能力。

2.2.3企业行为仿真推进创业项目的实施效果。ERP沙盘模拟主要模拟企业内部运作过程,而现实环境中企业存在许多对外的业务运作。因此,需要在ERP沙盘模拟过程中增加企业外部行为,达到企业行为全过程仿真。基于实物流的企业运作仿真模拟实验体系需要依托4个方面:产品和物料构成实物流;业务流程规定了仿真实验的具体过程;运作规则构建了仿真模拟实验需要共同遵循的规定;虚拟社会环境中实现价值链的循环使得实验能够持续不断进行下去。企业行为仿真通过建立模拟的银行、工商局、税务局、海关等组织,让学生模拟完成开办企业的注册、贷款、报税、报关、托运等业务。学生要创业,就要先了解企业是如何运作的,ERP沙盘模拟和企业行为仿真都是学生创业前要做好的能力准备,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效果。

3ERP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改革评价标准

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决定着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人才培养目标能否落实、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而且影响着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些都对提高教学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物流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至关重要。基于ERP平台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抓好实践教学质量要求必须制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用评价标准来预测、考查、追踪、控制教与学的优化过程,使其达到最佳状态,进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1资料齐备度高和设计合理

教师拥有完整的教案、适合物流管理学生创业的企业物流管理的案例、设计合理的创业设计大纲和指导书,以及齐备的ERP沙盘模拟指导材料与适合物流专业学生的操作手册。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独立完成创业计划设计任务书,要求设计方案科学、合理,所涉及的说明书、图纸、程序、预测等完成质量好。学生能够将每年实战演练的全过程填写在ERP沙盘模拟操作手册中,并要求填写准确,会议记录详实,帐表平整,物流活动记录清晰,能够做好物流管理的总结评价工作,形成书面报告,为后续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

3.2注重新颖和创新性

学生设计题目明确且有创新和发挥,内容难易适当,能反映物流管理新成就、新知识,有足够量的物流管理项目供学生选择;沙盘模拟大纲能根据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随时加以修订,体现沙盘模拟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模拟教材符合沙盘模拟大纲的要求,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成绩有明确的考核办法,不局限传统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全面、合理,成绩呈正态分布。

3.3教师指导的专业性

创业计划、ERP沙盘模拟实验和企业仿真内容讲授熟练,重点、难点处理得当,操作过程讲授清楚;所有过程组织周密、指导认真;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科学;教师指导认真,有足够的在岗指导和答疑时间,认真批阅每份报告;教师总结到位,年度总结和课程总结能针对不同公司的优劣势提出物流管理专业性指导意见。

4ERP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改革的保障机制

4.1建设过硬的师资队伍

大力培养和稳定创业教育教学科研师资队伍,从师资结构来看,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部分组成,先要根据专业需求确定专职教师的数量,专职教师队伍应具有创业培训师资格的专业教师组成,并通过院校交流学习培养高素质的ERP教师团队,鼓励和支持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学习,熟悉物流实践环节,既能够从理论上进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也能够从实际工作出发带动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同时吸收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人士进行兼职教学和研究工作,特别是利用成功的创业家作为客座讲师,建立起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应邀请企业、工商、税务等各界专家作为课程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不仅可以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更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训的机会。

4.2设立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创业机构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政府在这个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行业的职责是对行业进行规划,提出职业标准,规范人才需求;企业职责是提供岗位任务,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场地;学校是这个系统的主体,连接着政府企业行业,是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主要职责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同时四个主体应加大对学生创业团体的扶持力度,为学生创业实训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资金、政策支持。通过同学自发地集合在一起,在校园内建立一个有围墙的社会竞争环境,分工协作,在准社会化的环境中锻炼各种职业技能,培养创业能力,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构建必要的校园环境。成立由创业咨询、培训专家组成的常设机构,为促进学生成功创业提供各项创业后续培训工作,帮助其选择项目,评审、修改创业计划,解决大学生创业者在开业登记、贷款、招工、广告及业务经营策略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利用学校现有的实习基地、校友创办成功的企业,及和学校建立友好关系的企事业单位积极为学生设立实训基地。

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篇(6)

1 我校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基本情况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1999年招收第一届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科专业,实施的教学计划是《贵州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试行),并于2000年、2003年两次修订。2005年学校升格为铜仁学院,于2007年申报了师范教育方向生物科学本科专业。在原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

2 教学计划改革应反映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2.1 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

1999年招收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业时,中学的生物学教师十分紧缺,同时,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也需要大量生物学教师。在此形势下,把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21世纪,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初中生物教师。

与此培养目标相对应,所实施教学计划的课程结构主要以初中生物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着眼点,该教学计划的课程由公共课、学科课程、教育课程、特设课程和实践构成。各部分学时占总学时的26.03%、45.24%、14.24%、14.49%。主要专业课程有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初中生物教师的角色,2000年对该教学计划进行了首次修订,把学科课程中的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删除,而增加与中学生物联系更为紧密的动物学、植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2003年又再次修订,主要基于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初中生物教师已日趋饱和,同时随着高校扩招,学生就业日益困难。这次修订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的思路,着重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在课程结构上新开设了选修课。

2.2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

在确定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时,考虑培养的学生既要充实中学生物教师,又能对本地区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对高效生态农业和蓄牧养殖的进一步发展有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为此,把培养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实验技能,具备在中学进行生物学教学、研究的教师以及农、林、牧、渔、卫生、环保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作为目标。

该教学计划的课程结构包括普通教育类课程、师范教育类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与专科教学计划相比,该计划的特点是:每类课程都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占总学时的17.04%;专业课程的门数增多,范围更广;实验学时增多;开设与生产结合的选修课程。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计划中,不仅加强基础、突出师范教育,也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

3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计划中体现的重要关系

教学计划的修订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根本原则,就生物科学专业而言,修订的教学计划要突出体现传统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学、生物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职前学习与终身学习及就业的重要关系。

3.1 体现传统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学的关系

生物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形成了众多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同时生物学的发展又十分迅速。面向21世纪的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生物科学知识应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等特点。在众多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如何选择课程体现这一要求,是在修订教学计划中必须解决的。

3.2 体现生物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的关系

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实践。生物科学专业以培养中学生物教师为重要目标,因而加强教学技能的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不仅要有宽广扎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更要掌握教育理论,懂得运用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学的方法、手段,了解学生的心理,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管理工作。因此教学计划中突出了师范性,除开设师范教育必修课程外,还开设选修课程如中学生心理咨询、学校管理学等。师范教育课程306学时,占总学时的10.97%。

3.3 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生物科学从来就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生物科学专业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实践。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掌握,也是对理论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学风的生动课堂。新的教学计划中,实践课程包括:实验教学420学时,占专业必修课学时的35.35%,专业实习4周,教育实习6周,毕业论文6周,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2周。

3.4 体现职前学习与终身学习及就业的关系

21世纪,知识老化周期日益缩短,传统的 “一次性教育”的概念已经过时,“一张文凭,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人在大学毕业时实际上只学到他今后几十年所需知识的10%,其余的90%的知识还需要边工作边学习。21世纪,终身学习将不仅代表一个人的优良品德,同时也成为生存发展所必须的手段。因此,教学计划中设置的课程不仅是职前学习所必须的,更要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高等学校应以修订教学计划为切入点,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着重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加强宣传就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和到基层就业。新制定的教学计划中,既注重基础又拓宽专业,既强化实践又兼顾理论,以使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在教师岗位的竞争中拥有优势,也能参行业与生物相关的其他行业岗位的竞争。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对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必定会有更多的认识,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会越来越完善,为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质量上一个台阶”的目标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篇(7)

临床实习是护生通过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环节。供应室负责医院各科室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重要任务,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部门,也是护生实习的特殊场所。但由于护生年纪小、实习目的不明确,供应室相关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缺乏等问题,影响护生的顺利实习,因此,严格加强带教管理是带教工作的重点。

实习生及其存在问题

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我室实习的护生有78人,中专生76人,大专生2人,年龄在18~19周岁,其中有1名男生,其余均为女生。大部分护生对供应室感到陌生;基础知识水平偏低和缺乏学习主动性(部分护生未上完理论课程便进入实习);组织纪律性较差,缺乏工作责任心;不注重职业形象,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心理素质差,自信心不足[1];每天从事下收下送的重体力劳动等。上述因素导致护生对供应室实习不感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存在应付实习的心理,不能很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带教管理方法

针对存在问题,为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使护生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科室根据护理部教学计划及护生实纲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本科室教学工作计划,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带教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指定一名教学管理员 科室安排一名教学管理员,协助护士长做好供应室教学管理工作。要求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强,有高度责任心和教学热情,爱岗敬业,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担任教学管理员。其职责是全面负责教学管理工作,制定护生的实习计划,对每批护生均进行专科理论授课以及理论与操作的培训和考核,平时多了解教学进展程度,对带教老师的工作给予指导,转科前组织带教老师和护生召开评教评学会议,会同带教老师一起,根据理论、技能考试成绩及护生平时的工作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完善教学记录本及护生鉴定,护生全部实习结束参加护理部组织的评学会议,评选年优秀实习生,并传达会议精神等。

2.制定带教计划 护士长和教学管理员根据护理部教学工作计划及护生实纲要求,结合供应室专业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

(1)第一天,由护士长安排带教老师,并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介绍供应室的设置及工作环境与布局,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各区域之间的特点及规范要求,工作流程,供应室护理工作的特点,各班职责及工作制度,要求实习生按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组织纪律、规范的礼仪、团结协作精神、服务态度,特别强调工作期间做好职业防护措施,防止发生意外,如锐器伤等,各项工作均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供应室实习相对临床压力稍小,让护生尽快进入角色,能轻松、愉快地完成实习任务。

(2)第二天,掌握回收服务流程,器械的分类及手工清洗流程,多酶清洗液的配制浓度及所需温度和浸泡时间,下收车的清洁消毒及消毒液的配制,各类物品的消毒方法、时间和温度等。

(3)第三天,熟悉常用医疗器械的名称、性能及用途,掌握其检查与保养方法,熟悉常用包装材料的名称,常用器械包的装配及打包方法、要领,包内、包外化学指示卡的放置要求,会判断何为灭菌合格的灭菌包等。

(4)第四天,了解蒸汽发生器工作的原理及高压灭菌器灭菌原理,熟悉BD测试的意义、温度、时间和压力,掌握灭菌物品的装载要求,各种物品灭菌所需的温度、时间及压力范围,掌握灭菌效能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等方面的知识。在这期间加强自我防护,防止烫伤。

(5)第五天,掌握无菌物品存放区内无菌物品的存放及温度与湿度的要求,无菌物品的有效期及发放原则。掌握下送工作流程,礼貌用语及交接方法。

(6)第六天,进行考核,分为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试两种,主要考察护生在这1周的学习收获情况。理论考试内容包括:供应室的布局划区,清洗、消毒、灭菌的定义,紫外线消毒的使用方法,包装材料的要求,洗手和使用手消的指征,特殊感染性疾病器械包的处理方法,无菌物品标准生产的7个流程,无菌物品发放原则等。技术操作有一般洗手法、穿脱隔离衣等,根据两种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工作能力表现进行综合评定。

3.一对一、专人专带 带教老师一对一、专人专带的带教方法,根据每天带教计划进行。带教老师一边示范操作一边讲解理论,进而训练护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并将需要掌握的知识,即考试的内容融会于工作中,如在发放无菌物品时,讲解无菌物品的发放原则:先进先出,严禁发放过期的无菌物品等,以加深护生的记忆力。

实习效果

1.顺利完成实习计划,满意度明显提高 通过每天一个计划的实施,一对一 、专人专带的实习带教,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护生快速掌握了消毒供应专业知识,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实习结束,根据带教老师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带教能力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2011年到2012年在供应室实习的78名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为97%。

2.激发护生对供应室的工作热情 护生通过尽快地熟悉供应室环境,使陌生感得以消除,尽早进入工作状态。在工作中给予护生肯定,给予鼓励和表扬,以增强护生的自信心及工作的热情。老师在平时的带教工作中,不但讲解规范的操作流程,还将未按规范要求操作带来的严重后果的案例告知护生,使其认识到供应室工作与医疗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护生工作的责任心,让护生对供应室的实习有了更深的认识。

3.提高老师带教水平和业务素质 带教老师的工作作风、职业素质、道德修养、专业理论知识、工作经验、工作态度对护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必须自觉地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新业务、新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带教能力,从而也提高了带教老师的个人综合素质。

4.教学管理得到加强 护士长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带教情况,了解护生对供应室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评教评学会议中,了解护生在供应室实习期间对老师带教方法的意见或建议,从而不断地修改、完善带教计划,不但促进了带教水平,同时又提高了带教质量。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带教计划,根据计划一步步实施,护生不但圆满完成实习计划,同时也增强了动手的能力和工作责任心,还提高了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达97%。

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篇(8)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职业性教育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职业学校普遍开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水平为目的的专业化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传统的学科内容转化为若干个不同的教学项目。要求教师能够围绕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展开教学,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学项目的全过程,其注重的是参与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学生可以自主组织安排自身的学习行为,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处理教学项目工作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为日后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中职物流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成果不明显

中职学校陆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物流专业的教师数量有限,远远满足不了目前中职学校的需求。而且现有的物流专业教师大多数都是刚转行过来的,很少有科班出身的,这样导致物流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理论知识不充足,教学质量较低,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

很多中职学校虽然已经开设了物流专业,但缺乏基本的教学设施和器材,教师不能发挥正常的教学能力,加上物流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正确,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对待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中,阻碍了学生实操能力的发展。

(三)专业教材不完善

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教材还不够成熟,大多数是照搬专科学校的物流课本,不会进行整合优化,东拼西凑,没有属于中职学校自己的物流教材。教材偏重理论知识,缺少实践性的东西,不符合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教学需求。

(四)参与一线实践的机会少

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学生单纯只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到一线的实践操作中去,需要从基本的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而且,不仅学生需要投入实践,物流专业的教师更加需要重视一线实践的作用。

三、项目教学法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确定项目并制订计划

首先由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师提出相关的项目任务假设,学生共同参与,一起讨论确定项目目标和任务。中职学校物流教师应该以实践生产过程为中心,根据基础的教学知识点,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模式,选择并确定指导项目,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制订项目工作的具体计划,确定项目工作的步骤和实施程序。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实践项目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工作的全过程,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要保证学生都能理解所做的项目工作的内容,并保证其实际可操作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二)实施项目计划

实施项目计划的过程中,中职学校物流教师可以采用分小组执行项目任务的形式,确定学生在各自小组中的具体分工、各小组成员之间合作的模式,从而按照之前确定好的项目工作计划和步骤展开工作。例如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需要,进行自由组合,4~6个人为一组,按照创业者的心态进行市场调研,可以先了解市场上的部分仓储企业的经营模式,了解运输企业的服务流程,以及市场主要客户的实际需求,最后一起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研究。

(三)项目的检查和评估

当一个项目工作实施结束以后,需要及时地进行检查和评估,汲取经验,总结教训,进一步改良项目工作。项目的检查评估工作分两部分,先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是中职物流教师对项目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进项目课程设计,学生共享学习成果,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努力学习以提高物流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可以通过一个项目计划的选择、实施和评价来开展教学活动,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鲜明的教育特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积极参加项目活动的主动性,并且通过中职物流教师和学生的互相检查评估,可以有效地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篇(9)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50年到1965年,我国共招收研究生22700多人。[1]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迈入了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西北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距离研究生教育强国相差甚远;与国际和国内一流大学相比,西北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在创新方面仍存在巨大差距。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实现两个百年发展目标”、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实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对创新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实现创新的路径之一就是从历史中进行借鉴。本文以西北大学馆藏档案为依据,试图从历史和个案的视角,对1956-1966年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研究生教育的经验和教训,以期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实践

1、西北大学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基础

(1)国家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为高等学校开展研究生教育提供了现实需要。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为适应国家各项建设突飞猛进的新形势,高等教育必须迅速地培养大量忠实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技术干部、管理干部、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并保证提高培养干部的质量,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政治水平,以赶上国家的需要。”[2]部分高校和中国科学院为满足这一需要,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时全国十四所综合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

(2)学校拥有一批著名教授,为开展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师资力量。1956-1966年,历史学科有侯外庐教授、陈直教授、陈登原教授、马长寿教授,文学学科有付庚生教授、刘持生教授,地质学科有张伯声教授、杨钟健教授、夏开儒教授、霍世诚教授、王永焱教授,物理学科有岳潞憬淌凇⒔仁寿教授、田渠教授,化学学科有冯师颜教授、数学学科有杨永芳教授、刘亦珩教授、刘书琴教授,生物学科有吴养增教授、李中宪教授、陈兆骝教授等一批著名教授在西北大学执教,为学校开展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师资保障。

(3)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为开展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条件保障。学校立足西部,主动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地质、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科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成绩。以地质系为例,1949-1959年,地质系教师完成科学论文77篇,完成调查和研究近50项。[3]科学研究不仅推动了学科发展,也为开展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条件保障。

2、研究生招生政策

1949-1966年研究生招生政策,经历了“从最初的推荐、审查,以政治素质为主的政策,到严格的政治审查基础上的选拔考试政策,然后重回政治审查的老路,接着是教育大革命下的研究生扩招,然后又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采用严格的选拔考试,接着又回到四清运动下的推荐、审查方式,直到最后的停止招生”。[4]西北大学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认真做好招生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研究生招生质量。

3、研究生招生专业、招生计划和录取情况

1956年7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公布了《1956―1957学年综合大学等院校招收副博士研究生计划》,批准西北大学在光学(旋光方面)招收2名副博士研究生,由岳潞阒傅迹煌时批准西北大学在几何、函数论、普通物理、光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政治经济学共计7个专业招收二年制进修师资研究生共计13人。[5]经过考试选拔,最终录取副博士研究生3名,其中光学2名、中国哲学和社会思想史1名;录取师资进修研究生13名。这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西北大学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正式开始了研究生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说明:1.本表数据根据1956-1966年西北大学馆藏档案统计。2.光学、自然地理、构造地质、民族史4个专业分别包括1957年招收研究生的5名计划,其中物理1名、地理1名、地质1名、历史2名。

4、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的特点

(1)计划性。1956-1966年,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具有非常明显的计划性特点。从中央到各单位,不仅有长期的规划,而且有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高等教育部先后制定了《高等教育十二年规划(草案)》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等。计划在十二年内招收研究生35500人,[6]其中,下达给西北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为9个专业195人;[7]计划在1953-1957年每年分别招收研究生2887人、1145人、1824人、2363人、2575人。[8]

西北大学也制定了《西北大学十二年规划》《西北大学第一个五年计划》和《西北大学1963-1972年培养研究生规划》。1956-1967年,学校在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地质学共计10个专业计划招收研究生201人,毕业研究生总数113人。同时,计划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招收研究生13人。[9]

此外,招收研究生的各个高等学校还需要制定年度研究生招生计划并上报高等教育部审核批准。以1956年为例,西北大学上报高等教育部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为:中国哲学和社会思想史、光学专业招收四年制副博士研究生各2名;计划招收光学1名、几何1名、函数论2名二年制进修师资研究生。[10]教育部最终批准西北大学在中国哲学和社会思想史、光学专业分别招收2名副博士研究生,招收二年制进修师资研究生几何1名、函数论2名、普通物理2名、光学2名、分析化学2名、物理化学3名、政治经济学1名。[11]

(2)多样性。首先,从研究生的称谓看,既有副博士研究生,也有进修师资研究生,还有普通研究生。1956年,西北大学计划招收副博士研究生4名,其中光学2名、中国哲学和社会思想史2名;最终录取了光学2名、中国哲学和社会思想史1名;计划招收进修师资研究生13名,最终录取了13名。1957年3月25日,高等教育部“决定不用‘副博士研究生’这个名称,去年招收副博士研究生一律称为研究生。”[12]西北大学的进修师资研究生也仅仅招了一届。

其次,从学制看,有二年制、三年制、也有四年制。1956年,西北大学招收的师资研究生学制为二年,副博士研究生学制为四年。1957年,高等教育部决定暂不招收二、三年制的研究生,只招收四年制研究生。1959-1966年,研究生的学制均为三年。

第三,从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的计分标准看,有四级计分和百分制计分。1956年招收的副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列主义基础》成绩按照四级计分,外语和专业课成绩按照百分制计分。

(3)不均衡性。首先,从学科门类和专业看,研究生招生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从表一可以看出,招收研究生的专业数和录取人数,文科远远低于理科。仅有4个文科专业专业招收了6名研究生,所占比例分别为21.1%和13.0%;15个理科专业招收了40名研究生,所占比例分别为78.9%和87%。从图一和图二可以看,无论是分专业招收研究,还是分年度招收研究生,均呈现出剧烈震荡的特点。就年度招收研究生的特点而言,这是由于“1953年完成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产生许多单科院校,急需大量补充师资,所以对应的师资研究生数量激增。……同时从1955年开始招收四年制的副博士研究生,极大地激励了广大知识分子积极向现代科学进军的爱国热情和激情,所以招生人数持续增加,到1956年重新达到了一个新高。”[13]1961年,陕西省高教局为了给省属高校培养师资,除了给教育部批准的专业和导师增加为省内培养研究生计划4名外,又增加了7个专业和8名导计划招收12名研究生,使得该年研究生招生达到了历史最高。

其次,从各专业完成招生计划看,也表现为不均衡的特点。期间有7个专业没有完成招生任务,少录取研究生11名。具体为:1956年的中国哲学和社会思想史专业1名,1957年的物理专业1名、地理专业1名、地质专业1名、历史2名,1959年的分析化学专业1名,1964年的地貌学专业1名、民族史专业2名,1965年的区域地质专业1名。究其原因,一是报考人数太少甚至无人报考,如1957年报考全部4个专业的人仅有1人;1959年报考物理化学的仅2人,而分析化学专业没有人报考。二是严格坚持“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如1964年“由于民族史和地貌学考生成绩很差,离最低录取标准较远,决定不予录取。”[14]

(4)不连续性。从表二可以看出,西北大学共有四年没有招收研究生,分别是1957年、1958年、1963年、1966年。具体原因各有不同:1957年,西北大学计划招收收研究生5名,其中物理1名、地理1名、地质1名、历史2名。1957年是由于“我校本学年招考研究生,只有一人报考,未录取。”[15]1958年是由于招收研究生来源困难,高等教育部停止了绝大多数高校的招收研究生工作,其中就包括西北大学。当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275名,其中农科9名、林科6名、师范242名、文科13名、理科5名;工科、医药、财经、政法、体育、艺术均停止招生。[16]1963年是由于西北大学发现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而主动停止招生。1966年,西北大学在分子物理等6个专业计划招收研究生10名,但是由于“”开始,从此开始停止研究生招生工作长达12年之久。

(5)重视导师的意见。研究生指导教师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教育部明确要求,“高等学校研究生的录取名单,应由研究生的导师提出意见,经教研室和系主任审核,报校长和校务委员会批准。”[17]“录取时应该充分尊重导师的意见,录取名单最后应交由校委会通过。如果导师意见与其他方面意见有不同时,应该共同商讨研究,力求做出的决定,确有充足的依据,各方面满意。”[18]同时,还对导师带研究生的人数做出了如下规定:“业务水平高,科学研究开展得好,对研究生培养有经验的导师,如条件许可,一般在同一时期可带4-5名研究生,不能再多;业务水平高,但对培养研究生的经验不够,科学研究开展得还不够好的导师,如条件许可,一般可只带1-2名研究生;业务水平一般的教师,不应招收研究生。”[19]此外,“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导师挑学生,学生选导师”。西北大学在录取研究生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如地质系、历史系经过系务会议讨论并征得指导教师的意见,提出了初步录取意见。

三、结论和启示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于1956年7月11日、1956年8月9日批准西北大学在光学、中国哲学和社会思想史专业分别招收副博士研究生2名。这标志着西北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正式开始了研究生教育工作。

2、西北大学立足西部,肩负建设西北的使命,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严把招生质量关,研究生招生工作总体良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在考试和录取中,实行推荐报考、政治理论课以平时成绩代替、重视导师在录取中的作用、规定导师的招生人数、重视对导师的考核等做法,对今天的研究生教育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受当时环境的影响,研究生招生工作还处于探索期,在制度设计、执行操作等方面还有不足。如没有指定参考书目,不利于考试备考;一些专业不能完成研究生招生计划,还不时出现研究生停招现象等。因此,今天的研究生教育需要吸取教训、不忘初心、回归本质,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需要一个健康、和谐、有序的发展环境,需要充分发挥高校的办学自。

【注 释】

[1][4] 谷秀娟.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考察(1949―1966)[D].湘潭: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2007.Ⅰ.24-25.

[2][6] 高等教育部.高等教育十二年规划(草案),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56-1-永久,41、2,西北:西北大学档案馆.

[3] 安三元.西北大学地质系十年来科学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9.2.107-116.

[5] 高等教育部.1956―1957学年综合大学等院校招收副博士研究生计划,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56-8-定期,111,243-244,西安:西北大学档案馆.

[7] 西北大学.进行规划工作的几个文件,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56-1-永久,87,西安:西北大学档案馆.

[8] 高等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下达第一个五年计划,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56-1-长期,10,西安:西北大学档案馆.

[9] 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十二年规划(草案),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56-1-永久,71,西安:西北大学档案馆.

[10] 西北大学.西北大学上报高等教育部1956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的电报稿,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56-8-定期,63.

[11] 高等教育部.1956年暑假高等学校招考副博士研究生、进修师资研究生选拔专业、人数,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56-8-定期,243-244、246.

[12] 高等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通知关于研究生的名称问题,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57-4B-长期,5,西安:西北大学档案馆.

[13][16] 谷秀娟.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考察(1949―1966)[D].湘潭: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2007.5.26、25.

[14] 西北大学.关于报送1964年研究生初步录取名单的函,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64-25A-永久,51,西安:西北大学档案馆.

[15] 西北大学.我校1957学年度未录取研究生的报告,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57-4A-永久,132.

[17] 教育部.1962年研究生选拔考试办法,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63-36B-永久,6,西安:西北大学档案馆.

[18] 教育部.关于今年高等学校研究生新生录取工作问题,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62-25-永久,9,西安:西北大学档案馆.

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篇(10)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举措,教育部自2010年起启动了“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卓越计划”的提出,旨在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和人才强国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随着国家“卓越计划”的提出,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在此背景下,作为一所省属地方本科院校,我校根据自身特点及特色,将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良好人文科学素养、较高创新实践能力、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生物工程专业优秀人才作为“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此,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效果,本文探讨了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几点思考。

1生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探索

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长江大学依据教育部关于“未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标准和要求,结合生物工程专业的特色,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

1.1“1+2+1”的培养模式

在实施生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时,采用了校企联合实行“1+2+1”的培养模式。具体来讲,一年级新生入学时打破专业限制,先学习1年以综合教育和文理基础教育为主要特色的通识课,围绕“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习惯,学好基础理论”的宗旨,全面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第2-3学年主要学习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第4年时间在工程单位实习实训,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相关课程授课,通过现场的实践与学习,结合生物工程工厂的产品生产、管理、分析检测等过程中的工程实际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和解决生物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实现学生培养、就业及企业人力资源选拔的有机结合。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

1.2具体实施措施

首先,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的调整。由于实施“1+2+1”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较普通生物工程专业有所区别。在第一、二学期时,学生主要学习英语、政治、数学及人文素质教育等通识课程,并开设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普通生物学及生物工程概论等基础课程;第三学期开始学习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专业基础课,到第五、六学期时,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已经全部学习,为后面的企业顶岗实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课程建设方面,增设了发酵工程综合实验、细胞工程综合实验、酶工程综合实验等实践课程,以学生为主体,自行设计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求教师调整授课方式及考核方式,采用分组讨论、反思法等教学方法,并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完善考核方式,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校企联合培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优质资源,有效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继续加强与大型骨干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聘请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的工程师作为顾问,制定联合培养实施办法,探索“双师型”人才队伍教育模式,让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该培养环节是学生在校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之后进入大型生物技术和产品相关企业完成总共44周的工程实践培训,主要包括认知实习、课程实习、岗前培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在此阶段,要求学生对所在企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熟悉车间各工作岗位的技术和管理特点,掌握所在车间的详细工艺流程等,并熟悉车间的管理体制和方法,完成毕业设计。

2生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通过近几年生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以及对学生的走访座谈,发现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培养模式方面,卓越班与普通班的最大区别在于课程的设置及最后一年的企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对于课程的设置,部分学生表示课程有点少,没有体现出与普通班相比的优越性。而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出现了实习内容与预期不符、学生考研与否与实习的矛盾等问题。如何发挥企业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作用需要认真思考一下。

3生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及建议

针对生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改进:1)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合理安排相关课程的上课时间,缓解学生考研和实习之间的矛盾;2)对卓越班的学生实行导师制,从进入一年级开始,便给每个学生配备了一名导师,负责其三年的课程学习和一年的实习,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有目的有时间参与到导师的科研工作中,增加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机会,并能够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总之,我国的卓越计划还处于摸索阶段,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结合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特色,创建适合高校、企业、学生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才是进行生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有效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篇(11)

教学计划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和管理教学的基本依据,它反映国家对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并对整个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作了科学而具体的安排。它应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专业计划和本专业的具体实际来拟定,同时还要照顾到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考试等具体内容。多年来,我校的生物工程专业以转变教学思想为先导,以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契机,以我校的优势学科为龙头,以满足市场需要为目的,以教学计划修订为突然口,进行了平台课程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建设、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以培养应用型生物工程技术人才为目的的教学特色。

1 指导思想

以“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为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为重点,力求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把生物工程专业近几年来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固化到教学计划的修订过程中,借鉴和学习国内外高校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和办学模式,整合、调整学科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优化培养过程,建立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双模式系统,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形成专业教学特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培养目标

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是终极目标,改革后的教学计划模式,其培养目标是由文化基础目标、学科基础目标、专业目标和创新目标构成,这个目标是:培养具有设计、生产、管理、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能力,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应用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会创新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1文化基础目标

要求所有毕业生都必须具备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身体健康,有顽强拼搏精神,掌握初步的国防和军事知识。具有坚实的计算机基础。

2.2学科基础目标

作为专业技术岗位及相近专业技术岗位所必须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能力,要求所有毕业生都必须熟练掌握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工程原理、生物工艺学、生物产品分析等主干专业学科基础的基本理论、实验操作技能和工程设计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3专业目标

作为生物工程专业方向必须的专业理论和应用能力培养目标,要求所的毕业生都必须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程基本训练,系统掌握生物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所需的专业知识,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物工程中遇到的研究、开发、管理、营销及国际贸易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2.4创新目标

从学生未来的发展所需的知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要求所有毕业生都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市场经经济、经营管理和生物产品国际法规知识,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3 课程设置

课程是构成教学计划的基本元素,课程体系则是教学计划的具体体现,它对学生素质、知识结构、知识储备的深度和广度起决定作用,同时强烈影响学生毕业后在社会的竞争力。遵循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学校办学的整体要求和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新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由公共必修课、公共限选课、公共任选课、学科基础必修课、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八部分组成,四年总学时2486学时,实践教学41周,各类课程中,公共必修课38.39%,公共公共限选课与公共任选课5.08%,、学科基础必修课27.38%、学科基础选修课3.81%,专业必修课19.62%、专业限选课与专业任选课5.7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占四年总周数的25.63%。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公共必修课、公共限选课、学科基础必修课、学科基础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用1个学期左右的时间完成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的教学,公共任选课穿插在1-7学期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在第8学期完成。

3.1修订后教学计划的课程特点

3.1.1组建了系级课程平台

为了加强公共课和基础课的教学,我校在理工科教学中组建了英语、数学、物理和两课的校级教学平台,根据我系有生物工程、化学、化学工程和工艺、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实际,我们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实用电工学、CAD辅助设计、仪器分析、工程原理、物理化学等课程作为系级平台课,使学生有一个宽厚扎实的的基础。

3.1.2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修订后的生物工程教学计划,基课程设置框架结构合理、各类课程的课时比例适当、设置目的十分明确。其中校级教学平台课程能保证实现文化素质的培养目的,同时对学生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程的学习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系级课程平台能保证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1.3体现了专业特色

专业必修课体现了“整体优化、拓宽基础、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精选、整合、优化、调整和改造。通过增设生物工艺学、生物制品分离与纯化、生物制品分析、生物制品分离设备等特色课程,既体现了生物工程专业的科学特色,又体现了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时代气息,既保证充分形成我校生物工程专业以生物制品生产、分离、提纯、分析为主线的专业特点,又保证能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完生物工程某一方向的课程后,具备该方向一定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3.1.4形成了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和集中实习教学二个方面,为了形成一个系统组成完整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上打破了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课程设置模式,独立设置了基础化学实验、生物技术实验、生物工程基础实验、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和生物产品分析实验等结构层次明显,独立性强的实验课程;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上,除保留工程类专业传统的军训、公益劳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外,增设了生物技术实习、生物制品提取工艺与设备实习、生物制品分析实习等特色实习课程。实周数达到41周。

因为实践性教学相对独立并自成体系,加上有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有了坚实的基础。新计划强调实践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改进了实践教学的内容,生物工程开出的实验项目,基本上不含验证理论的实验,并根据专业特色提高了综合性、设计性、生产性、,研究性实验(实习)的开出比例,重视学生仪器使用、操作技能、实验方法的训练,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计划修订后的思考

4.1教学计划应有自身的特色

修订教学计划,改革课程设置,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构建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新观念、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尝试和探索。由于不同院校办学条件和教师科研特色不同,我国各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目标和培养模式不尽相同,在遵循学科科学规律的同时,根据社会需要和院校自身的特点整合新的教学内容,开设特色课程,才能形成科学而特色明显的教学计划。

4.2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计划实施的保证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要素,是改革的主力军,教师队伍的的素质是教学改革能否顺利实施,能否向纵深推进的关键,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方面。而师资队伍建设除了建设一支稳定、梯队合理、结构优化的队伍外,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水平及教学技能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

4.3加大教学投入是教学改革的基础

独立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目的是为了根据学科发展和生产需要设计教学内容,而这些内容通常带有研究性、生产性的特点,对实验设备的技术性能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大教学投入,否则,再好的教学计划,也只是一纸空文。

4.4应加大教学研究投入力度

修订教学计划,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一定在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但不能拘泥于传统习惯,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教学研究。通过教学研究,一方面为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可以把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及时上升为理论,从而促进教学改革。

4.5应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计划正确实施

教学计划只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配备详细的教学大纲。合适的教材,合理的教法,周密的课程安排等实施方法和手段,才能有效地实施教学计划,完成培养目标。要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教学管理,同时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效果跟踪调查,教学信息收集反馈机制,适时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计划的科学性,使教学计划成为专业教学改革的龙头。

教学计划虽然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优化而相对固化的教学计划是在发展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但教学计划必须具有时代性,必须顺应国情和校情的变化,必须在不断的探索中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建明,医学教育综合性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的优化及比较分析[J].医学教育.20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