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电力系统自动化大全11篇

时间:2022-07-16 09:36:29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篇(1)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内容

电力系统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为电能,供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装置总称。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电力系统不仅要负责电能的生产,还要承担着电能的输送、变压、配置等功能,只有经过上述一系列环节,发电厂生产出来的电能才能够转换为适合用电单位电力使用需求的规格,从而安全稳定地投入到日常生产、生活中去。这个过程涉及海量的数据采集、运算和管理,需要对电能进行若干次的调整、保护,对电力运行进行频繁精准的调度和控制,以此确保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减少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预设好的程序对电力系统实现自动运行和管理,对系统运行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自动化处理,从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反应速度,使得电力系统运行更加趋向于安全、准确和稳定。从具体执行层面上看,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管理包含电脑生产、电能输送和配置等环节,在这些环节和过中,电力系统自动化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的有电网调度自动化、火力发电厂自动化、水力发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系统信息传输自动化、电力系统反事故自动化、供电系统自动化、电力工业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等,这些自动化系统彼此联系并相互协调,从而构成一个分层式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体系。比如一个地区的变电站和发电厂及其位于中间部分的省、市调度中心、枢纽变电站就构成了一个自动化管理系统中,最高级别的调度中心负责对整个系统的调度与管理,是整个系统的管理中枢。

2电力系统的基本特点

2.1供电安全稳定的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电能是社会活动开展的主要能源种类,电力设备的应用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电力供应是否稳定正常,对于国计民生,乃至国防安全都有着至观重要的影响。电力正常供应得不到保障,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甚至会给国家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社会、国家的角度看,都必须想方设法保证电力供应正常稳定。

2.2电能的非存储性对于电能使用管理的影响

由于电能自身特性的原因,电能不能大量储存,电能的使用、输送和生产一般都是等量进行的。电力系统生产出来的电能总量和电力使用端使用消耗的电能与输电线路上消耗的能量之和相等。基于这些原因,要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必须确保电源功率平衡。不仅同一时刻发出的总电能要等于消费的总电能,还要保证电能在中间环节的顺利传输。如果这期间有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给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分析

3.1发电厂测控系统自动化技术分析

发电厂的控制系统基本上采用的是分层分布式结构,整个控制系统包括多个控制单元,主控模件和智能模件共同组成了过程控制单元的主体,二者之间以智能总线为通信通道,负责主控模件和智能模件间的通信业务。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运行数据汇集到过程控制单元,由其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实现对电力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与控制。

3.2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分析

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最主要的特点是通过管理机制的改变,消除人为因素在变电站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影响,从而提高变电站运营管理的长期性、稳定系和高效性。大量先进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使得变电站由人工操作方式转为自动操作方式,使得变电站长期无人值守的工作模式得以实现。在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实现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光纤、电缆等设备的使用是其主要内容。藉由这些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控制中心对变电站设备运行情况予以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对各部位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并汇集到控制中心,实现信息的共享,大幅提高变电站信息的使用效率,促进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此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也是电力运行调度自动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3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分析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一个重要形式。电网运行调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这电网运行情况的好坏。通过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的工作信息得以在电网各层级控制中心间迅速传递和共享,使得控制中心得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掌握,并对出现的问题做出迅速反应,使得电力系统运行维持在安全范围内。

4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展望

4.1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电力系统自动化前进的内在动力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控技术等都是构成自动化技术的重要单元。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有赖于这些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4.2电力系统自动化有赖于电力设施自动化

电力设备是电力系统的客观载体。要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首先要实现电力设施、设备的自动化。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正以电力运行调度自动化为中心,以构建动态、静态相结合的监测机制为着力点,建立全面实时数字控制体系。自动化系统在事故检查、自动合闸等部分拥有智能化特征。自动化配电装置的发展会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整体快速发展。

电力系统自动化篇(2)

一、自动化控制技术分析

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从软硬件上分层分级考虑了变电站的控制与防误操作,提高了变电站的可控性及控制与操作的可靠性。综合自动化站可采用远方、当地、就地3级控制,而常规站只能通过控制屏KK把手控制;常规站电气联锁设计联系复杂,在实际使用中,设备提供的接点有限且各电压等级间的联系很不方便,使得闭锁回路的设计出现多余闭锁及闭锁不到的情况。综合自动化站可方便地实现多级操作闭锁,可靠性高。

1.常规站,人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人的感官对信息的接受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其结果就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处理。人接受信息的速度有一定限制,对于变化快的信息,有时来不及反应,可能导致不正确的处理。而且个人的文化水平、工作经验、责任心等因素都会影响信息的处理,可以说常规站人处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不高的。运行的实践证明,值班人员的误判断、误处理常有发生。综合自动化站的核心为系统监控主机,用成熟可靠的计算机系统实现整个变电站的控制与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运行监视、事件记录等功能,可靠性高且功能齐全。

2.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简化了变电站的运行操作,可方便地实现各种类型步骤复杂的顺控操作,且操作安全快速,对于全控的变电站,线路的倒闸操作几分钟便可完成;而常规站实现同样的操作往往需要几个小时,且仍存在误操作的隐患。

3.常规变电站控制一般采用强电一对一的控制方式,信息及控制命令都是通过控制电缆传输。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命令的传输由模拟式变成数字指令,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各保护小间与主控室之间采用光缆传输,提高了信息传输回路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分散式布置,控制电缆长度大为缩减,在相同控制电缆截面时,断路器控制回路的电压降减少,有利于断路器的准确动作。规划院最近将全国5个500 kV站作为综合自动化的试点,也从侧面反应电力系统业内人士对自动化监控系统可靠性的认同。

二、我国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我国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就是全面建立DMS系统,通过DMS系统,一,可以提高电气综合管理水平,适应现代电力系统技术发展的需要;二,使电气设备保护控制得到优化,消除大面积停电故障,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三,能够建立快速电气事故处理机制,使故障停电时间减到最短,对生产装置的影响也可以大大降低;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整个电力系统运行情况以及电流。电压、电量、功率等各种运行参数,实现电力平衡、负荷监控、精确计量和节约用电等多种功能;四,改变了现行的运行操作及变电值班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方式,达到大幅度减员增效的目的。

三、对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几点思考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是一个集传统技术改造与现代技术进步于一体的技术总体推进过程。虽然,当前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已经进入以计算机技术和监控技术开发为主要标志内的阶段,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电力需求大、电网建设复杂而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改革开始较晚的国家来说,在追赶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对传统技术和设备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早日全面实现。

四、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新技术

1.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

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

(1)电力系统是一个具有强非线性的、变参数(包含多种随机和不确定因素的、多种运行方式和故障方式并存)的动态大系统。

(2)具有多目标寻优和在多种运行方式及故障方式下的鲁棒性要求。

(3)不仅需要本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也需要异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控制。

智能控制是当今控制理论发展的新的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特别适于那些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具有强非线性、要求高度适应性的复杂系统。

智能控制在电力系统工程应用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其具体应用有快关汽门的人工神经网络适应控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励磁、电掣动、快关综合控制系统结构,多机系统中的ASVG(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自学习功能等。

2.FACTS和DFACTS

(1)FACTS概念的提出

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迫切需要先进的输配电技术来提高电压质量和系统稳定性的时候,一种改变传统输电能力的新技术——柔流输电系统(FACTS)技术悄然兴起。

所谓“柔流输电系统”技术又称“灵活交流输电系统”技术简称FACTS,就是在输电系统的重要部位,采用具有单独或综合功能的电力电子装置,对输电系统的主要参数(如电压、相位差、电抗等)进行调整控制,使输电更加可靠,具有更大的可控性和更高的效率。这是一种将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高压输电系统,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可控性、运行性能和电能质量,并可获取大量节电效益的新型综合技术。

(2)FACTS的核心装置之一——ASVC的研究现状

各种FACTS装置的共同特点是:基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快速开关作用和所组成逆变器的逆变作用。ASVC是包含了FACTS装置的各种核心技术且结构比较简单的一种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

ASVC由二相逆变器和并联电容器构成,其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压与所接电网的三相电压同步。它不仅可校正稳态运行电压,而且可以在故障后的恢复期间稳定电压,因此对电网电压的控制能力很强。与旋转同步调相机相比,ASVC的调节范围大,反应速度快,不会发生响应迟缓,没有转动设备的机械惯性、机械损耗和旋转噪声,并且因为ASVC是一种固态装置,所以能响应网络中的暂态也能响应稳态变化,因此其控制能力大大优于同步调相机。

(3)DFACTS的研究态势

随着高科技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电力用户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越来越敏感,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使用寿命也与之越来越息息相关。可以说,信息时代对电能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电力系统自动化篇(3)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应用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总的发展趋势

1.1 当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

①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

②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

③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

④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

⑤在研究人员的构成上益需要多“兵种”的联合作战。

1.2 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①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

②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

③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

④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⑤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

⑥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

⑦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完成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MIS(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力系统已成为一个计算机(Computer)、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和电力装备及电力电子(Power System Equiqments and Power Electronics)的统一体,简称为“CCCP”。其内涵不断深入,外延不断扩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直接可观可测的范围越来越广,能够闭环控制的对象越来越丰富。

2 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三项新技术

2.1 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

①电力系统是一个具有强非线性的、变参数(包含多种随机和不确定因素的、多种运行方式和故障方式并存)的动态大系统。

②具有多目标寻优和在多种运行方式及故障方式下的鲁棒性要求。

③不仅需要本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也需要异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控制。

智能控制是当今控制理论发展的新的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特别适于那些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具有强非线性、要求高度适应性的复杂系统。

智能控制在电力系统工程应用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其具体应用有快关汽门的人工神经网络适应控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励磁、电掣动、快关综合控制系统结构,多机系统中的ASVG(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自学习功能等。

2.2 FACTS和DFACTS。

2.2.1 FACTS概念的提出。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迫切需要先进的输配电技术来提高电压质量和系统稳定性的时候,一种改变传统输电能力的新技术――柔流输电系统(FACTS)技术悄然兴起。

所谓“柔流输电系统”技术又称“灵活交流输电系统”技术简称FACTS,就是在输电系统的重要部位,采用具有单独或综合功能的电力电子装置,对输电系统的主要参数(如电压、相位差、电抗等)进行调整控制,使输电更加可靠,具有更大的可控性和更高的效率。这是一种将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高压输电系统,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可控性、运行性能和电能质量,并可获取大量节电效益的新型综合技术。

2.2.2 FACTS的核心装置之一――ASVC的研究现状。各种FACTS装置的共同特点是:基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快速开关作用和所组成逆变器的逆变作用。ASVC是包含了FACTS装置的各种核心技术且结构比较简单的一种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

ASVC由二相逆变器和并联电容器构成,其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压与所接电网的三相电压同步。它不仅可校正稳态运行电压,而且可以在故障后的恢复期间稳定电压,因此对电网电压的控制能力很强。与旋转同步调相机相比,ASVC的调节范围大,反应速度快,不会发生响应迟缓,没有转动设备的机械惯性、机械损耗和旋转噪声,并且因为ASVC是一种固态装置,所以能响应网络中的暂态也能响应稳态变化,因此其控制能力大大优于同步调相机。

2.2.3 DFACTS的研究态势。随着高科技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电力用户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越来越敏感,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使用寿命也与之越来越息息相关。可以说,信息时代对电能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DFACTS是指应用于配电系统中的灵活交流技术,它是Hingorani于1988年针对配电网中供电质量提出的新概念。其主要内容是:对供电质量的各种问题采用综合的解决办法,在配电网和大量商业用户的供电端使用新型电力电子控制器。

2.3 基于GPS统一时钟的新一代EMS和动态安全监控系统。

2.3.1 基于GPS统一时钟的新一代EMS。目前应用的电力系统监测手段主要有侧重于记录电磁暂态过程的各种故障录波仪和侧重于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SCADA)系统。前者记录数据冗余,记录时间较短,不同记录仪之间缺乏通信,使得对于系统整体动态特性分析困难;后者数据刷新间隔较长,只能用于分析系统的稳态特性。两者还具有一个共同的不足,即不同地点之间缺乏准确的共同时间标记,记录数据只是局部有效,难以用于对全系统动态行为的分析。

电力系统自动化篇(4)

1.1根据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用电量逐渐增大,限制了电网的容量也增大。随着变电站不断地兴起,其带来的社会建设和改造存在着很大的故障隐患。从部级颁布CDT以及积极推广的IEC60870系列规约,远动规约争逐渐走向电网信息量的发展要求。而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越来越得到重视。只有具备了突发的事故信息的判断、分析、处理才能达到相应的监视效果,发挥出应该具备的作用。

1.2但提升电网可靠性要求过程中还要重视电力系统对运行的经济效益的影响,变电站需要展开大规模的无人值守综合自动化的改造。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计算机、电子以及通信技术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而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等每个措施也具备了良好运行能力。变电站的信息量不断增长带来的是微机保护的应用,变电站的遥信信息与以前相比出现了显著的差异。而设备的各种型号能具备自己的作用,如:位置信号、保护信号、压板信息、直流信号。随着保护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力系统运行的监控要求也不断增加,异常信息得到了缓解。

1.3电网容量的不断增大以及运行效益的关注,使得电网调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改善,这样才能对相关的设备进行检查,并对相应的信息进行信号分析,出现异常后必须做出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结合这些情况不难看出,调度人员和监控人员实施电网的监控时应该时刻保持高度注意力,这样才能保证电网的有效使用。

目前变电站信号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很多异常信号的出现,这使得大量的异常信号被接受但大部分信号都是没有作用的。当发生电网事故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大量的信号,这就给调度员的查看带来麻烦。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析方式,对故障进行科学地处理。这项工作的实现应该依赖于自动化系统能够对各种事件做出处理,主要是针对调度人员和集控人员展开深入的技术差异。

2事故判断的基本实现

当前的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在判断开关事故时,主要是利用开关跳闸变位信息和事故总信号变位信息实现的,主要是将开关跳闸的前后时间规定好,这样能够观察出相应的故障信号病做出相应的处理,但检测到了动作信号,需要将其划定为事故跳闸,启动事故追忆(PDR),并进行相应的图形、语音等报警功能。

由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信息的技术改进,事故总信号也逐渐被新型的事物代替。这些使得各种保护动作信号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使用,这就提醒我们在判断时要根据科学的理论知识展开。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判断方式:

2.1根据定义厂站是否为无人值守变电站。若开关跳闸所属厂站是无人值守变电站,并且开关并非利用本系统遥控操作变位的,需要根据开关检修状态、开关对应远方就地压板信息来实现事故的科学判断。使用这种方法能够满足监控中心系统使用,但不能在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使用。

2.2根据保护信息对应开关。观察事故的保护信息对应相应的开关,若为保护动作需要根据对应的是否存在分闸变位,出现后要展开事故判断。根据各种不同的信息数据进行判断,对于一些极为特殊的信息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主变的保护信息,一旦某个保护信息出现变动将使得主变各侧开关的公共判据,加上该类型保护信息数量较大。因此,在判断此类保护信息的事故时出现了较负责的对应关系,在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就难以直接处理。

3综合保护信息在事故判断的应用

综合保护信号,也可以理解为虚拟事故总信号,该信号不一定针对整个变电站,也可以针对某一个间隔装置,如开关、母线、主变压器等。在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具备逻辑运算的功能,可以通过定义运算,将各种保护信号通过逻辑或计算为一个综合保护信号。如果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信息众多,则此种方法将大大地增加自动化人员对系统的维护。而在系统的实时处理中直接引入综合保护信号的概念,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该问题。

实现:需要保护表中等保护综合信号定义,其名称需要按照相关的间隔进行区别;再根据不同的具体保护信号于保护表中的对应部件来取得有效的保护综合信号;需要根据开关表来选择对应的保护综合信号,以此当成开关变位的判断依据。新晨

在实时处理上的实现:当保护信号上传后需要根据保护信号所属的部件类型和所属部件做出判断及其对应的部件,并检验其对应的保护综合信号是否为ID。当保护信号为1,则把所对应的部件保护综合信号置为1;即将对应开关事故总保护(SGZId)对应的保护表中保护状态置为1;若保护信号为0,则仔细检查该保护综合信号,以及其在保护表中的一切保护信号,若全为0,则把保护综合信号置为0,若有一个为1,则将其置为1,这就使得保护信号状态处于正确的围位置。

4结语

综上所述,对对信息实现全面监控时,也使得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信息量增加,这就很容易出现信息疲劳的状态,经常发生对紧急告警信息的疏漏。针对这一情况,笔者结合了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关的措施,以与各位同行互相探讨交流。

参考文献:

[1]辛耀中.新世纪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01.(12):1-10.

[2]孙宏斌.调度控制中心功能的发展-电网实时安全预警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15):1-6.

电力系统自动化篇(5)

居住地:苏州

电 话:188********(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2年]

公 司:XX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行 业:原材料和加工

职 位:部长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学 校:华南理工大学

自我评价

熟悉电厂、变电所、工厂、大型建筑设施的电力系统及其附属电气系统、热网自控系统,能够独立地或在相关技术人员协同下完成相关工程的安装、试验和调试工作,具备设计、管理及协调任务的能力。熟练掌握微机系统、AUTOCAD、MICROSTATION、及各种应用软件。工作踏实、细心,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进取心,能够不断努力和学习。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主管

工作经验

2011/7—至今:XX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2年]

所属行业:原材料和加工

生产部 部长

1、负责工厂全部动电力、给排水、水处理等的改造及技术管理工作;

2、负责协调外部制作,进行安装调试等;

3、负责全体电气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制作和安装等;

4、负责协调工厂与供电局、承包商的关系,管理和维护全厂电力设备;

5、负责定期进行设备检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

2009/7--2011 /7:XX能源实业有限公司[ 2年]

所属行业: 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电气试验室 科长

1、负责了解电厂全部新型电气设备的电气性能,做好日常调试和维护,能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

2、负责指导、监督、检查部门工作及完成情况;

3、负责制定项目计划,负责各相关部门间及供应商的沟通,联系实验,并制定各阶段项目报告;

4、负责试验室日常的运营和维护,涵盖测试,设备计量,维护,新设备采购等;

5、负责撰写电气试验报告,对项目做好指导和技术支持。

教育经历

2005/9--2009 /7 华南理工大学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本科

证 书

2008/4 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

2007/12大学英语六级

电力系统自动化篇(6)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1-0000-01

Power System 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 Debugging

Yan Xudong

(Danyang Power Company,Danyang212300,China)

Abstract:Power substation integrated automation is an increased security,and stable operation,reduc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sts,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and provide users with a measure of high-energy services.With the automation technology,communication technology,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 technology,while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to replace or update the traditional substation secondary system,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On the other hand,needs to protect itself from the inspection,fault recorder,event log,monitor and control management to run a more robust feature.

Keywords:Power system;Substation;Automation

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介绍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典型结构和技术特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按设计思想分可分为分布式、集中式和分散(层)分布式。

(一)分布式结构。分布式结构:按变电站被监控对象或系统功能分布的多台计算机单功能设备,将它们连接到能共享资源的网络上实现分布式处理。该系统结构最大特点是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分散给多台计算机来完成。分布式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自问世以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目前,在抗电磁干扰、信息传输途径及可靠性保证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集中式结构。集中式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则按信息类型划分其功能。使用这类结构的系统其功能模块与硬件无关,各个功能模块的连接通过模块化软件实现,信息是集中采集、处理和运算的。

(三)分散(层)分布式结构。分散(层)分布式结构则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所谓面向对象,即面向电气一次回路设备或电气间隔设备,间隔层中数据、采集、控制单元和保护单元就地分散安装在开关柜上或其他一次设备附近,相互间通过通信网络相连,与监控主机通信。

二、变电站自动化的调试内容、目的和常见的困难及故障

(一)调试的内容。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对象不仅包括对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相应屏柜及IMO装置、后台计算机、总控,网络设备、远动设备等主要设备和继电器、网络交换机等辅助配套设备,而且还包括上述设备之间及其与其它站内设备连接的二次电缆及通讯线等的安装调试工作。同时安装调试工作不仅仅针对上述设备的硬件连接,还应包括自动化监控系统内部软件、数据库及装置参数设置等方面的工作。

(二)调试的目的。变电站的自动化调试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各变电站无人值班自动化系统的各部分。包括各部分控制对象的各种参数的测量、计量及其控制、自动装置动作的信号、继电保护以及位置状态信号灯有关信息是否正确,运行是否能正常,规约是否能一直,设备问的连接是否是正确的,以及各功能能否达到技术指标的具体要求。假如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及时排除故障,最终让系统达到正常的工作状态,满足技术的要求。

(三)调试中常见的困难及故障。由于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调试内容复杂,涉及的厂家多,中间环节多,所以造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困难:

1.直流、小电流等智能设备厂家多,而且都有自己的一套通讯规约,各厂家规约的各式各样造成通讯调试极其困难。自动化厂家针对这些智能装置则只有采用编程的方式来实现通讯,在工期短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

2.本体调试中,由于中间环节多,特别是出现遥信、遥测等故障后,很难迅速找到故障点,因此在调试过程中,很多精力与时间都是花费在故障排除工作上。

3.变电站各项数据的采集、上报及调度各项命令下发等工作,均需调度端和变电站端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因此调度和变电站则是密切联系的。而当联调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则需主站和厂站的人员相互配合,才能解决,缺一不可。

4.在电压无功综合自动控制系统中,系统的调试结果对整个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极其重要。而调试结果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如何合理设置辅助上下限,合理设置辅助上下限是调试过程中的难点。

三、自动化调试策略应用

自动变电站系统要想进行联调和系统的无人值班调试工作,则必须等变电站中自动装置以智能装置安装完毕,参数的设置完毕,终端装置的通信规约的选定,调控数据序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建立等设置都已完毕之后,方可进行。

(一)调度联调的过程。当调度端开关的位置不对时,通常采用调度联调的上送遥信的调试策略,通过检测上传的报文,可以很快发现远动的总控早就发出遥信传报文,从而确定故障出现在调度端,可以明确的告知变电站端已经正确的上传,可以开始调度端得检查。而像这样调度联调过程出现故障问题还有很多,如SOE信息出现错误,在区调系统的通讯不能正常进行等。

(二)本体的调试过程。当只进行调档的控制时,主变既发生急停的动作又发生调档的动作。可以采用本体的调试小的遥控的故障调试的策略。当监控装置的装置告警信号不能被系统及时收到时,可以采用本体调试当中遥信故障调试的策略,就能马上发现总控上面还没收到遥信位报文,说明测控装置存在问题,把测控装置的CPU板重新换上一个之后,故障就被排除。

四、经验总结

经过以上分析,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电能服务的有效措施。它在加强电网一次、二次系统的效能和可靠性,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如何将己投用多年的传统供配电系统,在尽量不停电和少停电的条件下,使之升级换代,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将是老企业改造面临的严峻难题。

参考文献:

电力系统自动化篇(7)

1.1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的分类是在安全性、经济性和维修要求的基础上,根据短路阻抗值得大小分为最小和最大两种运行方式。在实际的电力系统运行中,这两种运行方式是可以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进行转换的。当电力系统的阻抗值最大时,被称为最小运行方式,此时的短路电流量为最小,因此这种运行方式主要用于机电保护装置灵敏度的校验。反之当电力系统的阻抗值最小时就是最大运行方式,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开关电器稳定性的校验。

1.2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因素

就目前对电力系统的分析而言,有很多因素都在影响着它的安全运行。可以简单的归纳为这三种因素:人为因素、设备故障和自然环境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是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因素。在日常的维修中无意拉断开关等都属于人为因素;设备设计不合理或线路老化等则属于设备故障因素;在检查读设备的时候,设备在没有遵循正常程序的情况下就退出了系统,这就会使得设备出现暂态电压的问题,进而导致击穿固体绝缘,这也是十分危险的情况;而暴雨、大风、海啸等引起的电力系统阻断和损坏就属于自然环境因素。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应该尽量避免人为和设备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

1.3电力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的因素

在设计电力系统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这主要是因为输电线路以及设备的分布都较为广泛,自然因素仍然是决定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的一个关键因素。例如在云心过程中,雷电会影响架空路线,暴风雨会影响输电线路。而且当雷击中架空路线的时候,雷电会通过接地线流入大地,虽然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但是当雷电击中了输电线路,就会导致线路的高暂态电压出现,进而引发绝缘子串闪络,进而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因此在设计中要对这些因为加以着重考量。

2自动化调度系统和电力系统的运行

2.1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的发展

自动化调度系统对于整个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而言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二十世纪70年代首次出现了专用机自动化调度系统,其后自动化调度系统还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分别出现了双机热备用系统和分布式系统,最终由专用发展为通用、由集中发展为分布、由数据采集到实时监测,目前我国还率先开发了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图模库一体化”建模技术,现代化自动化调度系统除了要对IEC61970的公共信息模型以及可缩放矢量图形标准加以遵循以外,还能够扩展一系列的应用软件功能,例如实现了网上浏览操作以及远程维护等。

2.2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与自动化调度系统

自动化调度的发展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对自动化调度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例如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互联性能的不断增加,这就要求自动化调度系统能够对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不仅能够将动态、静态和暂态结为一体进行分析处理,还要实现一次和二次系统的同步建模与数据采集分析。未来的自动化调度系统还要将市场中的实际用电量和电网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确保经济和物理上的稳定性。此后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将不断复杂化,规模也会越来越大,以往的管理系统将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因此自动化调度系统应该由单一的监控分析发展为安全协调和广域保护为一体的综合型系统。

3自动化调度系统的发展趋势

未来自动化调度系统的发展不仅要满足特高压电网的需求同时还要满足全国互联大电网的发展需求,它将是集市场化、标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一体综合性系统。智能化是指对电力系统元件实现控制一体化;标准化则是指实现相关应用软件的即插即用,就目前而言智能化和标准化都还有待研究和提高。例如智能预警、调度技术的优化和对事故的处理都属于智能化调度研究的范畴,这一技术实现的真正目的就是能够大范围的预防和处理电力系统故障,避免造成重大事故。而数字化则包含了信息、通信、管理和决策等四个方面,其中信息数字化包含有两个方面,分别是信息的共享以及数据的集成,其数据的集成就是将各种信息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这不仅能对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加以直接具体的反映出来,还能够确保其管理和决策在一定程度上的准确性。其智能化就是将电力系统中的元件保护紧急、解列以及恢复控制集于一体,标准化则是指相关应用软件满足即插即用目标的实现。市场化是指未来自动化调度系统应该增加对市场环境下电网安全性分析的功能,进而满足电网在线输电能力和运行安全稳定性的计算分析。

电力系统自动化篇(8)

1前言

随着我国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各个生产领域对于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电力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对于电力的需求。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国家和社会对电力系统配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并引领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与继电保护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有做好电力系统自动化才能够让继电得到更好的保护,只有做好继电保护,才能够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持,才能够让电力系统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提供后盾和保障。因此,探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继电保护的关系,不断探究新的措施和手段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应当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概述

2.1电力系统结构的简单化

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电力系统运行的自动化,为电力系统结构简单化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在近十几年来,我们都见证了电力系统结构的变化,电力系统结构内部相关的设备以及零件,变得越来越简单,但是其功能却越来越强大。电力企业为了提升输电的质量,不断优化电力系统结构,使得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都有了极大的更新。电力系统中各个设备之间高效、简化的连接方式,推动了电力输电事业的进步。

2.2电力系统操控的一体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的实现,为实现电力系统操作的一体化提供了可能。电力系统操控的一体化,不仅节省了电力输电的运行效率,而且使得电力系统变得更加简单、易于操作。电力系统运行将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将电力系统各个运行环节都掌控在计算机中,将电力人员从日日夜夜的监测工作状态中解脱出来,实现了突况及时预警、预报机制。

2.3电力系统功能的多样化

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电力系统结构虽然越来越简化,但是电力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多。电力系统功能的多样化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方向,实现多样化的电力系统功能,能够无时不刻的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可以根据变电、输电效率以及继电保护设置的运行状态等相关信息,对于电力运行状态做出调度,进而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

2.4电力系统运行的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的生产、配备、输送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电力系统的运行来支撑。电力系统运行的智能化,直接弥补了电力系统运行人工操作的效率低、误差大等局限,保证了整个电力系统能够安全、平稳的完成对家家户户的输送工作。电力系统经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改造后,实现了电力系统计算机操控,进而编制程序代码,加大对电力系统运行的控制,提升了运行的效率。

3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关键环节

3.1可靠性和灵敏性

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实现平稳、安全的输电,提高电力输电质量发挥着积极的影响的作用。而且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全天候的监督和反映电力系统正常工作时的运行状态,一旦在工作范围内出现异常状况,继电保护装置就能及时做出应急方案,从而保证电力运输的通畅和安全。也就是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敏性,维持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大大延长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寿命。

3.2选择性和快速性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为实现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继电保护装置会根据计算机的反馈系数对于出现故障的严重程度做出判断,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及时的筛选出故障线路,并及时切断故障线路,防止故障线路威胁到其他线路的正常运行,促使电力系统能够在正常状态下进行工作。其次,继电保护装置在处理电力故障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工作的快速性直接决定了电网运行的效率,及时控制住故障问题的蔓延和扩大。继电保护的选择性和快速性对于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产生了积极作用。

4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优劣性分析

自动化装置在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中的应用,大大增强了电力运行系统的安全性和质量性,对于电力系统来说起到了保护、屏障的作用。而且,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能够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做出及时的反馈,凭借着自身快速选择性、优化智能性等特征,能够及时切除电力系统中的故障线路,防止故障线路的蔓延和无线扩展,并威胁到整个电网的运行效率,继电保护装置弥补了传统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反应失灵或者迟钝的缺陷,将电力人员从高强度、高密度的监测工作中解脱出来。但是,我们也必修看到,继电保护的劣性在于其在我国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中应用时间不长,存在着相当大的技术局限性。目前的自动化装置尚且满足不了不断发展的电力运行系统要求。因此,真正做到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作用的发挥,必修要做好设计成本的投入,设定更好的工作目标,提升相应技术,让继电保护和电力系统自动化完美结合在一起。

5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应用研究

5.1发电机的应用

继电保护装置应用到发电机当中,大大延长了发电机的使用寿命。并且可实施的保护方法,会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在众多的保护方法中,重点保护的方法是固定在发电机内部的定子绕组上的一种保护装置,这种保护装置,大大缓解了电路短路故障对于整个电网系统的影响。通过调节电流的移动范围,能够有效的控制住不平稳电流对于发电机的影响。另外,发电机与继电保护装置的结合的一个突出方面就是备用保护法,防止发电机出现绝缘击穿的现象。

5.2变电器的应用

变电器是继电保护装置又一重要应用,利用继电保护装置对发电器展开保护,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接地保护法;二是瓦斯保护法;三是短路保护法。三种方法各有利弊,但是想要实现的共同目标都是借助外在的设备,当电路故障发生时候,迅速做出反应,并且迅速切断故障线路,通过故障线路切断的方式达到电能的保护。

6结语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无法替代,也将会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等高新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会促进电气自动化向着新的目标前进。相关人员要对其进行积极探索,通过电气自动化的技术提升,达到继电保护的优化,让电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让电能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更大前进的力量。

参考文献:

电力系统自动化篇(9)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2-0097-02

为了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地运行,更加切实有效地提供供电服务,因而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引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大大提升其高效性和可行性,从而有效地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率的运行。继电保护装置对我国电力系统高质高产的输、配电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电力发展的总目标,将其按照电能生产分配过程可分为供电系统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火力发电自动化、水力发电自动化、电力系统信息自动传输系统、电力工业管理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反事故自动装置等方面,形成了层层分级的电力自动化系统

1.1 功能多样化

促进电力系多样化的转变趋势,增加输、变电过程中电能的监测程度,制定合理的用电分配和调控,使电力系统在运行和工作时达到操作要求,如图1所示。

1.2 结构简单化

电力系统的结构改造有利于优化布局,在系统中发挥自身作用。由于多种设备共同连在系统内,容易导致操控质量下降,调控环节增加,以至于部分设备在系统运行时不能发挥出其作用。因此,促进自动化的改造,有助于推动电力行业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又快又好的发展。

1.3 设备智能化

电力设备作为电力系统发挥作用的载体,发电、输配电等环节都要依靠电力设备运行。早期人工操作的效率较低,自动化改造后使计算机作为控制中心,用程序代码操作电力设备,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更大程度地保障了生产作业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1.4 操控一体化

电力系统实现一体化操控好处众多,可在电力系统运行时进行智能操作。一体化操控是新时期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改造的必然要求,因其在电力系统的运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电力系统自动化,同时能够为继电保护在供电系统更好的使用创造了前提条件,符合时代的需求。

2 继电保护及其自动化

继电保护就是指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互相过程中受外界干扰影响,导致电路内部出现故障或运行时超出安全范围等异常情况,继电保护装置起继续保护电力系统的元件部分的作用。如此时遇到故障,继电保护装置应当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发现故障原因并解决故障。在处理故障的同时,要保证电路的安全运行,不会出现更大的损失和纰漏。并且会向工作台发指示信号,工作台收到指示信号后,较短时间内做出回应,并派出工作人员解决实际问题。

2.1 实现继电保护自动化的措施

2.1.1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能够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智能性和自动化水平,促进继电保护能力的提高。因此,电力技术人员应该重视计算机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不断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使之能够在电力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时对故障设备和线路各项参数进行分析,待电力系统故障恢复正常后,便将数据提取出来进行操作执行,以保证电力系统能够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2.1.2 加快网络化建设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运行线路和设备的增多,一台继电保护装置已经不能满足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性需要,因而需要加强各个继电保护装置之间的联系,加快继电保护网络化的建设,将整个电力系统中的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都连接起来形成统一整体。不仅能够提高整个继电保护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还能加强继电保护对整个电网运行的控制,从而保证电力系统更加安全稳定地运行。

2.1.3 推动信息一体化建设

通过一体化建设能够将继电保护系统作为一个电网运行状态信息、故障处理的一体化终端设备,通过对信息的获取、整理和分析等步骤,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依据,推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2 继电保护自动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继电保护系统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有两点:①当电力系统故障时,机电保护自动化系统能够迅速对故障作出反应,进行检查和判断故障,反射故障信号给控制中心。同时,将故障区进行隔离,保证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②在电力故障严重时,继电保护会向控制中心申请整个电力系统停止运行并对故障进行排查,最大程度上保障着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3 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的关系

3.1 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的影响

电力系统的信息控制系统能够对电能进行控制和处理,也能够在电能生产过程中进行调节和控制,保证用户的用电需求。电力系统在分层分级的分布中,应当具备对原始电能进行调控和处理的功能,同时,也要具备相应的信息控制系统。因而,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不可或缺,通过信息调控系统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通信、调度等操作。

3.2 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3.2.1 可靠性

可靠性是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最基本要求,保证其可靠地操作,由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作用从本质上来讲是为了满足广大用户的用电需求,所以,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供给电能是否量大且优质。

3.2.2 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一旦故障出现,首要任务是在故障的线路上开始工作,保护和切除故障线路。如果此时故障线路拒动,将其相邻设备作为第二选择切除电路以保护电路,以此避免大范围故障,造成更大损失。

3.2.3 灵敏性

灵敏性是指在继电保护范围内,继电保护装置应具有较高的敏感系数,当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对故障线路进行保护和切除。

3.3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电力工作不同于其他行业,机器操控的电气故障的发生是不可避免正常的现象。但如果局部用电设施的故障发生时得不到有效可行的控制和解决,会使波及的范围更广,例如造成大面积停电等,会严重损害人们生产和发展。电力规程规定:任何电力设备都不允许在没有继电保护的状态下运行。因此,继电保护作为置于电力系统中的二次设备,对一次设备负责且保障一次设备的正常运行。

3.4 继电保护装置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影响

继电保护装置现已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累积了丰富的操作运行经验,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在继电保护装置发展中趋于电子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以及保护、控制、通讯一体化,我国电子继电保护技术也将进一步提高,获得更加广泛的运用。

4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实际操作

4.1 110 kV继电保护常见故障

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电压回路在供电系统中容易出现故障,作为继电保护的起始点,这个电压叠加在继电保护的各相电压之上会使各相电压产生复制和相位的变化,引起阻抗元件的误动或拒动。当变电站内部或出口接地出现故障,零序电压增大、回路负荷阻抗变小,电流增大,导致电压继电器线圈过热破坏绝缘体,形成短路。

4.2 110 kV继电保护故障处理方法

4.2.1 参照法

将正常和非正常的技术设备参数作对照,从不同点找出故障。此方法主要用于接线错误,在校验过程中测试值距期望值出入较大且无法断定故障原因时。在回路改造和设备更换二次接线不能正确恢复时,可以参照同类设备接线检验。同样,在继电器校验中也可以采用参照法。

4.2.2 短接法

将电路回路的某一部分进行人为的短接,借此判断是否故障在短接范围内。如果不在,可以用短接法不断缩小排查范围已达到找出故障的目的。此方法主要在发生电流回路开路、电磁锁失灵等问题时使用。

4.2.3 逐项拆除法

将并在一起的二次回路顺序解开,按照线路顺序依次接回,当故障出现则表明故障线路的位置。再次使用此方法在这一回路中继续查找,直到找出故障。此方法用于排查直流电源灯电路故障。

4.2.4 替换法

用运行正常的相同元件代替可能有故障的元件,来判断它们的好坏,可以快速地锁定故障查找范围,这种方法适用于综合自动化继保装置的故障。

5 结 语

继电保护作为最重要的二次设备,对电力系统提供重要作用,有助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工作和运行。同时,二者相互作用,电力系统也为继电保护的装置提供了工作的平台。电力系统作为继电保护和发展的终极目标,受到继电保护的保障和制约。而继电保护在用电保障和电路故障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成效显著,因此,未来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过程中也应当采取继电保护方案。应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使其发挥出最大功效,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促进电力行业在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戴亮.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

电力系统自动化篇(10)

引 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走上了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快车道,更多高精尖技术的引进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稳定性和丰富性提供了技术保障。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关系到国家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在电力系统中引进自动化技术,高效准确的收集电力系统运行数据,并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节约了人力成本,降低了电力系统面临的故障风险,提高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率,降低了电力系统整体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风险。

1 电力自动化技术涵盖主要内容

电力系统中应用的自动化技术主要包含可编程序控制器与计算机两种技术。电力系统中计算机技术以微型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应用基础,电力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借助信息技术媒介对系统中出现问题进行整理提取与加工,并经过计算机程序做出反馈命令,从而实现远端电力系统设备的自动操作与维修。电力系统中计算机技术的实践应用主要在电网调动技术上体现,其可以对不同地区电力信息进行高效处理,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监控力度,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持续运行。可编程序控制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电力系统生产中遇到的综合化与协调化问题,电力系统中应用该技术有利于确保供电系统应具有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同时以更加环保节能的供电方式完成供电目标。

2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中应用的自动化技术品类齐全,基本满足各个领域基于不同特点选用适当自动化技术的需求。

2.1 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

现代电气工程施工中广泛使用了远程监控技术,其广泛使用较大程度的提高了电气工业的运行能力,其在实践应用中可以有效降低电能浪费,确保供电作业具有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有利于降低供电成本,从而确保实现供电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实践显示,远程监控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对消除地域差异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降低工作人员作业量并有效提升电力作业效率。然而在实践中远程监控技术并不是完美的,其在应用中依然存在地形或地质干扰问题,往往在电力运行中出现局部区域远程监控信号无法正常接受与处理的问题,这些大大局限了远程监控在电力系统中的实践价值。

2.2 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

电力系统现场总线技术具体而言是将电力系统中全部在连接的设备和装置构成具有全方位关联的通讯网络系统。现场总线技术主要涵盖施工现场和内部控制中心的仪器和装置。电力系统现场总线技术被引入中国之后,实践中利用价值良好,目前得到我国同电力领域的普遍认可,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其通过感应器与设备把电阻、电压与电流信息与主要数据准确及时的传达到监控主机,工作人员按照规定计算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其后经程序主机指令。其技术特点是分解控制功能到不同计算机上,降低单一控制计算机的工作负荷。经由现场总线接入信息可借助设备做调整分散处理。技术操作的实践中现场总线技术可以和上位机与前置机进行良好的配合,如此以来下方控制可以用现场仪表实现控制目的。

2.3 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在自动化监控和监视方面主要应用了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软件技术完成系列级大规模变革。电力系统自动化监视和监控中应用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推动了软件技术在软件工程、重要性、继承性、封装性和开发性等诸多方面完成了历史性变革,从而对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造成了及其深远的影响,影响较深的领域如面向对象编程、设计和分析等相关领域。电力系统内广泛应用该技术后,很快受到领域范围内的一直好评和认可,其较传统技术而言技术优势明显,最为突出的技术优势主要是在主动功能与对象技术支持方面。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所具有的数据库编订触发程序,能够对电力系统内部数据进行全面及时的监控。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中引入触发机制与对象技术,能够顺利实现对数据库的自动化监控,且在这一动作过程中得到的监控数据具有较高的精准度,该监控数据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可用做相关操作动作的可靠数据源。我国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经过相关专家潜心研究并汲取相关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经验,逐步构建成我国日趋完善与不断发展的数据管理系统学科,并且该技术在电力系统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提高我国电力系统供电能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2.4 光互连技术的应用

目前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控制与继电保护装置领域已经基本普及光互连技术。该技术被广泛采用的原因在于其具有良好的技术特性:该技术不受电容性负载的影响,故而可做到无干扰运行;摆脱传统扇出数局限后,其实际运行具有更高工作效率。在电力系统实践应用光互连技术后,发现其还具有灵活性较高的系统运作和优秀的抗干扰功能,其所具有的这两大优势让其在电力系统实践应用中具有更为出众的发展前景。光互连技术在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和安全性之余,并可以为继电保护装置做系统性技术支持。光互连技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可以完全满足传统技术作业的基本要求,其中包括进行自动化数据采集和处理,对数据做科学运算、报表打印、拓扑着色、记录数据等。而在传统技术作业的基础之上,光互连技术还在电力系统中引入了高级应用管理技术,这些技术包括状态评估、网络建模等。光互连技术在实践应用中具有操作简便,易于员工学习和熟练操作,并可以依据测量出数据做快速数据分析与处理,在应用上具有更强的技术灵活性,并且其可以绘制出具有高分辨率的画面,并可确保精准定位。光互连技术可以给电力执勤人员做出准确及时的信息反馈,便于执勤人员及时掌握信息和高效处理临时电力故障问题,从而避免了设备故障问题给电力系统运行造成的损失。

3 结束语

总之,电力系统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实现电力系统高效稳定的运行,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要不断强化对电力系统中主要电力自动化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电力系统自动化篇(11)

1.1.1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气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有电网调度中心的计算机平台、网络系统、工作站、服务器、显示器等共同组成的,其主要的工作任务在于通过及时的控制电力系统各区域的设备运行状况,从而向下级电网下达调度控制指令,调度范围内发电厂、变电站的终端设备,从而达到电力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1.1.2变电站自动化分析

变电站自动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变传统人工监视、电话人工操作的方式,从而实现优化工作机制、改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工作效益的目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选用是通过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主导来改变传统人工控制和维修为主的工作方式,从而提高变电站安全运行水平。在目前的工作中,变电站自动化内容主要是对站内运行的电气设备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面的坚实,从而达到各种误动、拒动操作的管理,以保证变电站运行安全。这种工作的特点在于权威计划的装置替换传统电磁式设备,以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为主的控制模式来代替传统的工作方式,从而达到提高变电站运行安全,为居民用电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指导。

2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软件、硬件为主的电力控制逐渐实现,这一是电力自动化技术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它在工作中,是以计算机操作为基础,以实现电力系统运行情况为前提,以方便快捷、科学的监听功能为主的现代化技术策略,从而达到其直观性、灵活性、继承性的控制策略。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已成为最活跃、最直观的的技术标准,它在应用中有着灵活性、集成性的工作特点,同时是当今科研领域研究最多的内容之一。在目前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

2.1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

半控型晶闸管在过去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控制工作中,绝大多数的管理控制工作都是以微型系统、现代化系统为主导的,它在应用的过程中是通过采用线材、卷材作为主要的工程质量控制手段,从而达到预计工程管理与控制要求。随着当前各种微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当前的电气自动化逐步出现了全控制器件和自动化控制器件。为当前电气自动化发展带来了热潮和前提基础。

2.2变换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展

随着当前电力器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技术措施和管理是技术手段的日益成熟,由电子器械组成的变换器电路也必然要换代。应用普通晶闸管时,直流传功电压的应用是当前变换器发展的主要形式,更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性因素。直流传功的变换器主要是相控整流,而交流变频动则是交一直一交变频器。当电力电子器件逐步进行第二次更换之后,各种相关的电子器械形式逐步朝着高频方向发展,形成当前发展中的主要趋势和方法。但是PWM逆变器中的电压、电流的谐波分量产生的转矩脉动作用在定转子上,使电机绕组产生振动而发出噪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方法是提高开关频率,使之超过人耳能感受的范围,但是电力电子器件在高电压大电流的情况下导通或关断,开关损耗很大。开关损耗的存在限制了逆变器工作频率的提高。

2.3交流调速控制理论日渐成熟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是仿照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式,把定子电流的磁场分量和转矩分量解祸开来,分别加以控制。这种解藕,实际上是把异步电动机的物理模型设法等效地变换成类似于直流电动机的模式,这种等效变换是借助于坐标变换完成的。它需要检测转子磁链的方向,且其性能易受转子参数,特别是转子回路时间常数的影响。加上矢量旋转变换的复杂性,使得实际的控制效果难于达到分析的结果。

2.4单片机、集成电路及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

以MCS-51代表的8位机虽然仍占主导地位但功能简单,指令集短小,可靠性高,保密性高,适于大批量生产的PIC系列单片机及GM$97C二系列单片机等正在推广,而且单片机的应用范围已开始扩展至智能仪器仪表或不太复杂的工业控制场合,以充分发挥单片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