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2-10-01 12:47:00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篇(1)

目前,我市有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中小学校不多。因此,加强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我市教育发展迫在眉睫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总体部署

本课题是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课题,涉及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和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教育与管理问题。衢州二中作为“省一级心理辅导站”,在全市起辐射带动作用。经课题组讨论,决定开展“衢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课题研究。选择衢州市的小学、初中、高中不同类别、不同地域共32所学校为样本进行调查,并结合衢州二中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的实践,对“如何加强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本课题研究由衢州二中心理教研组组长朱久良老师牵头开展。

三、课题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情况

1. 调查对象

衢州市32所中小学,其中4所市区小学,3所乡镇小学,4所市区初中,6所乡镇初中,5所省级重高,7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37份,回收率92.5%,有效问卷37份,回收有效率100%。

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在调查过程中,采用了自编调查问卷《衢州市中小学心理教师现状调查问卷》,共计15题,包含1题开放性问题。内容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基本情况、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情况、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以及使用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手段和途径、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科研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交流等一系列问题。问题涵盖面广,能够全面反映衢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和师资现状。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采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微机处理。从统计结果来看,衢州市中小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面,既取得了一定成绩,又存在着许多问题。

1. 衢州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基本情况

衢州市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女性教师占了68%,男性教师占32%;年龄分布较为均匀,20~29岁的教师占38%,30~39岁占30%,40~49岁占32%;教龄以5~15年的居多,占38%,少于5年和15~25年的均占30%,另有1位教龄大于25年的心理教师;从职称上看,2位心理教师仍未定级,占5%,14位初级,占38%,13位中级,占35%,8位高级,占22%。总体上,衢州市中小学拥有一支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2. 衢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情况

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所有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占了95%,另有2位硕士研究生,占5%。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占30%,兼职教师的比例为70%。调查结果表明,真正上心理辅导课的专职教师只占32%,多数专、兼职心理教师只是在咨询室开展个别辅导与咨询。

从专业资质上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22%来自于教育学专业,43%来自于其它专业,而心理学科班出身的教师只占35%,只有1/3左右。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获得国家二级和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各为8人,获得省级A证和B证的教师各1人,C证教师9人,其余10人暂无任何上岗资格证书。这些数据表明,当前衢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很缺乏。

职业认知上,在参与调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对这一职业很感兴趣的占35%,为了帮助学生健康发展的占46%,认为是自身专业发展需要的占14%,另有2人认为只是学校的工作安排,占5%。

数据显示:从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情况看,以考证培训居多,占65%;参加会议培训的占16%;而从未参加培训,靠自学提高的教师占19%。可见,大部分心理教师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但有一部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从来不派教师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3. 衢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学校中,有84%的学校有经费投入,89%的学校设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宣教活动的学校占73%;有41%的学校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开课,把心理健康辅导纳入了正常的学校教学计划;但有59%的学校没有专职心理教师开课,超过了一半的比例。

四、衢州二中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的实践与成效

衢州二中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所培养的师资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校已形成专、兼职心理教师组成的师资团队。

(一)学校搭建平台,组建心理健康教研组

衢州二中为了创建和谐的心理环境,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于 2007年1月颁发1号文件,高举“以心为本”的大旗,重新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之下设立心理健康教研组。目前,我校心理健康教研组有12名成员。其中,心理专职教师2人,市心理名师1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3人,持省级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B证3人,C证3人。

(二)实践与研讨相结合,促进兼职教师成长

2010年8月之前,我校心理健康教师都是兼职的,专业知识与辅导技巧较为缺乏,在接受学生咨询时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杂症”。为此,学校心理健康教研组每月定期组织一次“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专题研讨,其目的是提升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辅导技巧技能。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篇(2)

依据《山东省健康促进县(市、区建设)项目方案》和《冠县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实施方案》,与创部级卫生县城相结合,开展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企业、健康促进村(社区)以及健康家庭的分类创建,达到省级健康促进县标准,确保如期达标验收。

二、工作目标

(一)全县50%的中小学校符合健康促进学校标准;教师、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高20%;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

(二)全县各学校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健康技能掌握3项以上。

三、时间安排

(一)2020年9月—10月。制定《冠县教育局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县中小学创建工作推进会。

(二)2020年11月—12月。按照各类创建标准,逐项落实。各学校将创建活动全部资料,根据任务明细以文件、图表、图片形式充分体现,并以纸质版建档备查。同时,以电子版形式保存,上报时间另行通知。

(三)2020年9月—11月。县教育和体育局对学校进行工作督导,接受县有关部门模拟考核验收。

(四)2020年11月—12月。县省级健康促进县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全县分类创建工作考核,按照各类标准打分排名通报。各项工作进入省级考核验收状态。

四、创建要求

(一)召开全县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推进会,制定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实施方案,县教育和体育局与学校签定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学校目标责任书。

(二)各学校完善健康促进学校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负责人、联络人。书面承诺建设健康促进学校。

(三)各中小学校召开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大会,倡议教职员工、学生积极参与健康促进学校创建。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

(四)各学校围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开展健康征文比赛、健康知识竞赛、健康演讲比赛、健康手抄报比赛、小手拉大手健康行动、控烟签名等系列健康促进活动。

(五)各创建学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各创建学校设置4个以上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年6期,定期更换并建好更换记录和档案。悬挂创建条幅,营造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氛围。

(六)按照“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督导各中小学校逐项落实,在时间节点如期完成。

(七)贯彻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核心理念,将教育系统(包括各中小学校)有关教职员工带薪休假、控烟奖惩、救助帮扶、课间操、教室、宿舍环境改善、食堂改善、低碳出行等相关文件、制度、措施资料搜集整理建档。

(八)各参与创建主体单位的工作例会、专业培训、各类活动、健康教育课、健康查体等均以充分的文件材料、图片予以佐证,并按建档要求完整存档备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做好创建工作,各学校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按照工作计划和进度要求,将创建指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保证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和创建目标如期实现。

(二)强化检查督导。县教育和体育局省级健康促进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对创建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及时组织经验交流,适时通报检查情况。

(三)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屏、新闻媒体等固定宣传阵地,密切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师生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对创建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努力形成全县教育系统关心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附:1、冠县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名单

3、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4、冠县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目标责任书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篇(3)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健康更为重要。

对于像我校这类非优质生源的初级中学而言,由于缺乏优质生源的带动作用,不少学生家境困难,家长迫于生计对子女疏于管教,且由于家长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部分学生心理发展不良,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意识弱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问题。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基于此,我们尝试着在学校探索构建非优质生源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开展个案研究。

二、“非优质生源初级中学”的含义

按照近年来小升初的各初级中学学生来源分析,近几年,我市小升初招生采取的是以下程序:首先是“名校办民校”的初级中学设置考试招生;其次是第一批电脑排位,将学生分流到公办的、有特色的学校和省一级以上的中学;再次是第二批电脑排位,将学生分流到普通公办初中,而到普通公办初中的第二批电脑排位生还有20%左右较好的学生转学到第一、第二类型的学校,这里指的“非优质生源”就是经过层层筛选最后留在普通公办初级中学的学生。我校是一所普通公办初级中学,生源按此分类就属“非优质生源”,也即通常所说的C类学校。

三、研究过程及初步成果

(一)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框架

学校在校长室的统筹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搭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设施设备,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指导。

1.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架构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和相关设施设备

学校教导处、政教处根据学校要求,按照《广东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及《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指南(试行)》所规定的要求及目标,结合非优质生源的特点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这一实际情况,对三个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了全面的规划,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设置、课时、师资等方面得到根本保障;同时,制定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加大了对心理咨询室软硬件的投入,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学校与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训)中心合作,专门在我校开设心理C证班全员培训,目前,我校92名专任教师中有85人经过了C证班的培训,还有4人获得了B证;同时,政教处还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的主题班会评比、班会课教学设计评比,以赛代培,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教师们也纷纷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学科教师也针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展开研究。学校努力搭建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

(二)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学校在课程上对初中三年进行全面规划,一是保证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原则上初一、初二0.5节/周;同时,在初一、初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还专门设置“青春期心理卫生”等专题讲座或活动。初三不定期开设专题讲座,如“初三中考人生规划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和考前心理调适”等。二是通过各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学校要求各科备组每学期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并把教科书中可以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列出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每学期提交至少一个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教案。三是在初一、初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校每学期也要安排一定的专题讲座或实践活动。

2.充分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政教处对每周的班会课进行统筹规划,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间段拟定相应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开展活动。例如:初一以“做好小升初的衔接,尽快适应初中生活”为主线;初二以“迈好青春第一步”为主线;初三以“克服困难,向发展目标迈进”为主线,分别有“学会学习篇”“学会交往篇”“学会生活篇”“悦纳自我篇”四个专题,下设“驾驭中学的学习”“唱响自信之歌”“感恩教育”“画出人生彩虹”“心有他人天地宽”“战胜紧张、笑面人生”等几十个子标题,这样既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为班主任根据学生实际针对性地选择主题班会提供了指引和方便。

3.积极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政教处、校团委每年5月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例如:2011年开展了“关注成长,呵护心灵”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的评比活动以及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的比赛,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海报展,并定期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让心理健康的观念深入到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心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每年11月份学校还举行科技文化艺术节,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展示个人的特长、才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开设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健康网,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根据本校非优质生源的实际需求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2009年5月,我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由校长直接领导,心理专职教师具体负责。随后学校投入资金购买了智为学校心理管理系统,系统提供了心理测评、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心理预警、心理案例分析等功能,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建立有效的“预防、预警、干预”三预保障机制,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因材施教提供了一个先进的软件平台,依托这一平台,我校从起始年级开始,逐步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从而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由制度化到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适性和个案研究

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非优质生源初级中学,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处于良好状态,但部分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1)学习压力较大,学习适应不良,具体表现有:讨厌做作业,怕教师提问,害怕考试,讨厌上学以及不适应学校的生活等;(2)人际关系不和谐,部分学生孤独感较强,人际交往和人际冲突较多,对人际关系更为敏感;(3)情绪自控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敏感,容易产生极端的情绪。

2.团体心理辅导的状况分析

我校定期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例如,对学困生,级组及班主任会对他们进行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良好情绪的相关辅导;针对初一初二的学生,进行青春期的健康辅导;初三则进行以自信、健康、科学为主题的毕业生心理调节团体辅导,务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研究

学校德育处教师何智锋和级长施捷骥对特殊学生这一群体的家庭背景与特殊心理的形成作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对特殊生现象的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及个人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据此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五)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积极参与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与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的相关活动,如:2011年4月,我校初一级部分师生参加了由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承办的“雏鹰展翅,成长有我”的广场咨询活动。2011年11月19日,初一部分学生家长又参加了“同在蓝天下――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走进流花街社区大型心理活动日”活动。另外,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老同志也十分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参与学校的相关活动,例如:黄永波老校长在每年新生入学时都要对新生进行校史教育和“小升初心理调适”的专题讲座,同时也为家长进行“如何正确对待孩子升学问题”的专题教育,为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校和生活打下基础。学校积极通过家长会、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个别交流、邀请家长参与活动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近几年,由于学校上上下下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绝大多数学生在校都能开心地学习、生活,能正确面对各种问题,近年学校非正常辍学率、违法犯罪率等均为零,学校的校风和学风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好评。

四、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方向

在我校这样的非优质生源初级中学,虽然构建起了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目前,本校只有一名专职心理教师,而且,由于编制等方面的限制,还要承担思品学科的教学任务,真正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难以保证,面对全体学生的工作难以大规模展开。而其他具有心理B、C证的教师同样要承担各自学科的教学任务,能投入到专门心理健康教育的精力相对较少,多数时间是通过学科教育渗透,这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于我校这一类的非优质生源学校,特殊生数量较多的情况下,更显得教师力量的薄弱。所以,建议上级教育部门在此类学校应多设置1~2个专职心理教师的编制,给予心理教师应有的地位。

2.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亟待解决

与优质生源学校相比,非优质生源学校的家长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简单粗暴,放任自流,对孩子缺乏关心、教育和心灵上的沟通。在这方面,学校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接下来,还要继续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及时互相反馈学生心理状况,在最大程度上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3.继续探讨特殊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篇(4)

一、问题提出

为进一步做好克拉玛依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了解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为自治区统筹规划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而作本调研。克拉玛依市教育局于2016年10月16日至10月25日对全市47所中小学(中学18所,小学29所)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工作。

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达到87%的中学配备了1-2名专职心理教师,100%的中小学配备了兼职心理教师。通过组织区内外的培训,目前获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有203人。其中二级心理咨询师38人,三级心理咨询师165人。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多为校编,少数学校使用北师大及其它版本教材。课程开设情况中学开课情况好于小学,初中开课情况好于高中。2014年以后随克拉玛依新一中模式的推广,近一半转型学校(4-5所)改为选修课或讲座。

根据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指标要求,我市所有中小学均建有心理健康辅导室。中学使用情况良好,小学使用情况一般。克拉玛依市教育局领导高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2年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设一名心理健康专业高级教师职称人员专项负责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局领导市教育工会主席专项抓心理健康工作。这些举措使得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在心理专兼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心理咨询师的培养,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基层教师、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幅度提高。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1],市教育局工作要求是思政科,教师培训是市教育工会和继续教育中心、心理专项督导是督导室,日常具体工作是由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多头管理,实际各部门都只负责这项工作的一个方面,且大家都各做各的,没有信息互通和联席制度,没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大大削弱了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导致基层心理健康工作如果出现问题,各部门可能就都没注意到因此没管或想管管不了。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自治区建设平安新疆,实现新疆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及克拉玛依打造平安、高品质城市和校园、克拉玛依能否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能否提高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幸福感,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开展的。即我市各区、直属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和教材编写使用情况、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活动开展情况等。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设置

2013年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部对全市47所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提出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建议。市教育局中小学心理健康部每学年、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016年市教育局将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纳入十三五教育规划。目前各中学基本成立以校长或书记为组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或咨询中心。克拉玛依区各小学成立了以德育主任为组长,以心理教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和部分科任教师为工作小组的机构设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设置,为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保障,搭建了平台。

(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情况

2015年市教育局联合新疆教育学院、克拉玛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培训民汉心理咨询师共158名,获证书者124名。考试通过率达78.5%。目前各中小学参加区内外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总人数达到587人。

我市各中学大多数配备有1-2名专职心理教师,各小学配备1名兼职心理教师,学校还配备若干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体情况如下图表:

从上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市心理咨师队伍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培训总人数的绝对值创近年最高。获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者,中学优于小学,三级证书获得者优于二级证书获得者;小学心理辅导员比例高于中学,小学心理辅导员多取得资格证书,中学心理辅导员多无证书,只是口头称号而已;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人数及其匮乏,中学专职教师占总培训人数的2.21%,小学为0.85%,中学情况稍好于小学;小学兼职心理教师优于中学,但多数中小学兼职教师身负多职,实际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力和时间屈指可数,工作一忙,事情一多,心理工作可能就不了了之了,导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从取证情况来看,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已经具有较专业的资格。

(三)心理课程开设及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使用情况

我市中学共18所,其中完中9所,初中6所,高中2所,九年一贯制1所。有初中部的学校16所,开课学校有14所,未开课学校2所;有高中部的学校11所,开课学校4所,未开课学校7所。初中部学校开课情况好于高中部学校。8所学校使用校编教材,1所学校使用地区编教材,其余为北师大、华师大、人教版、乌鲁木齐地方课程各1所学校。开课年级1-3个年级不等。

我市小学共29所。开课学校有18所,未开课学校11所,白碱滩区4所均开课,准东中心2所小学利用每周班会、主题教育、报告、讲座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情况比较好。13所学校有校编教材,2所学校使用北师大版、3所学校使用大百科全书版,1所学校使用开明出版社版本等。开课年级1-6个年级不等。

中学校编教材质量高于小学校编教材质量。

(四)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情况

所有的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室,中学各功能室发展快,功能室种类较多,使用率高,但校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有些中学只有一个简陋的咨询室。中小学各类功能室总计126个。具体情况如下表: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中学的功能室多于小学;中小学各功能室中接待室、个体心理辅导室、沙盘游戏室占比例较高;中学团体心理辅导室、心理测评室明显优于小学。

(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活动开展情况

1.管理工作实现三级网络制度

2012年以来,我市教育局创造性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形成以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部为核心,各区教育局、直属单位为二级单位,各区中小学为三级单位的市、区(直属)、校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市教育局中小学心理健康部负责国家和自治区文件的上传下达,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具体落实。

2.以培训为抓手,以教研为突破口

近三年,市教育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对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专业培训6次,对各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师取证培训4次,对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广大教师开展EAP员工帮助计划培训12次。定期组织每月1-2次的中学专兼职心理教师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北师大心理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养,许多专业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进步很快。2013年举办了克拉玛依市“首届心理健康教坛新秀大赛”。1名教师获市级教坛新秀称号,1名教师获教学比赛一等奖。2016年又成功举办克拉玛依市“首届心理健康教学能手大赛”。1名教师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1名教师获优质课一等奖荣誉。

3.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市教育局组织沙盘游戏治疗师成长系列沙盘制作活动,面向广大中小学师生的“5.25硬笔书法比赛”及“5.25心理健康教育征文比赛”活动,中高考期间组织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开展中高考心理辅导巡讲活动,每学年开学初及结束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集中宣讲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心理教师、生物教师、校医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举办每两年一届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年会,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提升了广大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极大提高了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4.重视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横向服务

全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服务学生为主体,兼顾教师心理健康。通过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通过学科渗透及讲座、活动体验服务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包括专兼职心理教师、取得资格证的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员、参加资格证培训但尚未取证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等。我市南湖中学还成立了中学生健康人格讲师团,充分服务于校园师生。各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讲座、办心理小报和板报、心理健康班会、心理情境剧比赛、心理漫画赛、沙盘游戏、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师生的心理健康理念。

5.重视家校、社区合作,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市教育局还通过举办家长学校课堂,走进社区巡讲,与社会办学机构协作,与市文化馆、市卫计局、市妇联联合开展社区居民、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收到良好效果。

三、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我市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一些困难亟待解决。

(一)问题:没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心理健康工作指导与督导脱节。

1.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培训完成后,部分中小学校没有把培训教师的作用发挥出来。培训完了心理工作就完成了。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的面貌与前相比,没有改观。

2.由于年度预算资金缺乏或不到位,且没有专项资金,多数中小学校配备的心理咨询室不达标。

3.由于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岗位编制问题,各中小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没有享受与班主任同等待遇(班主任津贴),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激励机制跟不上,导致专兼职心理教师没有积极性、工作效率低下。

4.多数中小学校缺乏校园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学校出现的严重心理问题以及问题导致的严重后果,没有引起学校领导层高度重视,一旦出现问题,草草了之。缺乏责任追查制度和意识。

5.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对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不清楚,对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规范、岗位职责不清晰,学校管理缺乏明确的要求和长远规划。

6.自治区德育达标校评比、自治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验收,督导与心理专业人员没有同时参与。

7.高水平的心理教育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学校心理咨询室等各功能室建成后,如何使用,使其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的专业培训。个别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人数偏少,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建议: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效、联动机制。

1.政府支持建立地州、市、h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建市、区、校三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本区域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

2.充分利用内地各省市援疆机遇,争取援疆省份对口支持各地州、市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心理健康专业角度加强工作指导与帮助。尽可能多的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培训、观摩和交流机会,加速新疆本土心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3.各地州、市县通过创建部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规范各地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专业、科学、精准、高效的方向发展。

4.随克拉玛依中小学教育转型后,全员心育的工作思路需要进一步强化与落实。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篇(5)

二、动画在小学性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一)当前我国小学性健康教育资料严重匮乏

目前的性健康教育领域,还没有出现完整的教材、教参与教案,也没有形象生动的教辅资料,性健康教育的教学应用资源相对匮乏。部分家长虽认识到性健康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但自身因认知或教育经验等相应匮乏,且苦无文字、影像等资料,故不知从何而谈起,更不知以何尺度来讲解。另一方面,有关小学性健康教育的资料渐渐面世,但从教学的角度来讲,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教辅资料沿袭了传统说教的模式,娱乐性不强,致使孩子们接受程度不强。部分教辅资料生动活泼,可惜只局限于某一隅,孩子们对性仍然缺乏系统、次第和全面的了解。而少数来自国外的性教育资料生动活泼,系统性强,但因文化差异,不太适合中国国情。目前,已经有针对小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动画片逐渐面世,但是非常稀少。有些只是简单的单帧图片配以简单的局部动画来讲解,属于说明性质的图形动画,娱乐性不强,这样的动画对孩子们缺乏吸引力。另有部分动画作品以此为契机,目的只是作为一些艺术尝试,不以性健康教育作为目的与核心,其内容也局限在某一方面,并未形成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层的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动画系列片。由此可见,当前的小学性健康教育领域呼唤优秀的性健康教育资料。

(二)以动画来表现性健康教育内容的优势

1、动画的直观性 在普及性健康教育的初期,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更直观形象地对性知识进行描述与阐释。然而在对性的理解上,长期以来对性“讳莫如深”的传统文化,造成自然语言尤其是汉语对性的描述存在着局限性,而动画是直观的,动画的直观性更容易表现难以用言语表述的性健康教育知识。2、动画的娱乐性 性健康教育具有严肃性的一面,若非如此,性教育恐落入色情之嫌。然而如果太严肃则会显得呆板或说教,致使接受力不强。而娱乐性是动画的基本属性,动画的娱乐性增加了严肃说教的生动性,使说教变得严肃认真而不呆板,生动诙谐而不色情,使孩子们更有效地接受性健康教育知识。3、动画的便捷性 在性健康教育普及初期,教师和家长的认知水平以及教学资料等都存在严重的不足,致使性健康教育在时效上不能及时到位,在此情况下,动画以其传播的快速便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快速有效地普及性健康教育知识。4、动画的通俗性 性健康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它应是整个社会参与的教育事业,因此面向社会大众普及性健康教育知识,就显得迫切与重要。而随着动画技术的不断推陈革新,动画片不再是孩子们娱乐的专利,更多成人乐在其中,从而形成动画的通俗性,动画的通俗性能够让性健康教育得以更广泛的普及。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篇(6)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开展,年,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副局长为主任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达了[]151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颁发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方案(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任职资格及优秀心理辅导员评比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主任任职基本条件、职责》等具体操作规定和办法,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统一部署,明确要求,切实开展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有关指示,推动和落实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无目标性和错误操作。

三、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善了管理办法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一级工作机构,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考核工作;二级工作机构,各学区辅导中心、市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三级工作机构,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们做了如下规定:(1)首长负责制原(!)则。各中小学校长、各学区辅导中心主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2)日常化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3)全员参与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负有责任。(4)督导原则。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和接受上级指导中心及专家的督导,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把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均列为考核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

我们还规定了考核的内容、方式和评奖办法,使考核措施具体化。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争取到年,有10%的教师获得省教育厅认证的心理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100%的教师接受过一轮培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确定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责任单位,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2.确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相结合,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定了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外出进修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讲学、校本培训和自学讨论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实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的专家相继应邀到讲学。大批的教师到等地进修学习。

4.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初级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工作之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征集和评比为手段,内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中心成立后,我们已经搞了一次论文征集、一次个案征集活动,收到论文、个案近300篇,教师已经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并自觉运用于实践。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篇(7)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78-02

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办公厅2011年年初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1],文件强调我国将从人员配备、设施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硬指标”,要求全国各高校应有健全的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院(系)应安排专兼职教师负责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因此,积极探索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势在必行。

一、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的设置及现状

笔者所在的学校一直致力于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早在2009年,率先在广东省高校中全面设立了二级心理辅导站,形成了以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为指导,以各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为核心,以各班级心理委员为依托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二级心理辅导站相对于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具有咨询的便利性、活动的针对性、人员的熟悉性等优势,但同时由于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工作者一般由学院的辅导员兼任,只有个别学院由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专职负责,存在专业性不强,与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在职责定位方面存在重复、不清晰等问题,到目前为止,我校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发展的瓶颈。二级心理辅导站仍然是个新生事物,当前的相关研究很少,主要集中在探讨二级心理辅导站设立的意义方面,对于如何积极推动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各项工作深入发展,进一步完善二级心理辅导站的评估体系,提升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工作积极性和有效性,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绩效评估与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发展

绩效评估(performance apprasial)是识别、观察、测量和开发组织中人的绩效的过程。绩效评估的研究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它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与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四种主要管理职能有关,是组织决定奖惩、晋升、培训及解雇的重要依据。绩效评估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它的研究领域己从最初工业领域、公共组织领域扩展到教育领域。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绩效评估研究仍在探索阶段,制定并实施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关键词“绩效评估”和“心理健康”组合共搜索到40几篇论文,为数不多,综合分析所有文献资料,包括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印发的各类文件,当前有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研究对象来分,当前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研究主要针对中小学、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而展开

例如广州市教育局于2006年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学校”、“示范学校”评估工作,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设置、硬件建设与资金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状况和科研开发与实际效果五个方面;马艳秀[2](2006)指出普通高等院校要从组织管理与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活动与科研、咨询与辅导、条件保障等5项一级指标,28项二级指标设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系统;蔺薇[3](2009)强调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考评要立足实际,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保障条件、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工作和整个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五个方面开展系统评估。

(二)从评估体系来分,当前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研究主要围绕评估原则、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等几个方面展开

1、就评估原则而言,钱兵[4](2004)认为,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应遵循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张秀敏[5](2005)指出,在对学校心理教育绩效进行评估时,必须遵循客观原则、动态原则和封闭原则;石秀英[6](2008)强调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绩效评估要注重以人为本原则、动态考察原则、层次分析原则、结果与过程兼顾原则以及SMART原则。

2、就评估方法而言,刘庆华[7](2011)认为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价的研究可以解决评价中内容的模糊性和范围的不确定性问题。

3、就评估指标而言,柴兴泉[8](2011)认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不能以个别极端事件发生的数量来衡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要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体系、组织计划管理、师资力量、活动场地及设施、学生心理档案材料等多方面因素展开系统评估;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包含组织领导、基本条件、队伍建设、普及及教学工作、咨询工作、宣传普及工作、心理测评与科学研究及工作效果八个方面;上海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标准(试行)包含组织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保障条件及其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工作、特色项目六个方面。

三、当前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绩效评估的不足之处及建议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可见当前对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研究无论是研究成果还是研究方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特点:

(一)从评估对象看,现有的研究偏向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一级网络,即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的研究,很少有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二级网络,即学院层面的二级心理辅导站的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事实上,由于学院承担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的人员和学校的专职人员具有专业差异、职业差异,必然存在职责定位的差异,相应的绩效评估体系也应该随之有所不同。否则如果要求相同,在某钟程度上会打击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者的积极性,难以有效的实现绩效评估的目的。

(二)从评估指标看,现有的评估指标偏向于结果的评估,忽视过程的评估。由于人的心理具有内隐性,其发展具有渐进性、累积性的长期过程,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果短时间难以看出成效,工作效果周期长。因此,相应的评估指标不仅仅要关注教育的结果,还要考察教育的过程,教育者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热情应该做为过程评估的重要内容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

(三)从评估方法看,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采用的方法多集中于文献资料评估法和观察法,获取的资料只能静态地反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行情况,没能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特征,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量性评估和质性评估发生割裂,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质量。因此,需要将定性评估法与定量评估法、相对评估法与绝对评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综合运用,构建严谨科学的多元评估方法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对二级心理辅导站的绩效评估研究很少,对高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绩效评估研究也存在方法和内容上的一些不足。由于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多由具有心理学、社会学、医学背景的专业人员担当,而二级心理辅导站多由辅导员兼任,因此二级心理辅导站与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在定位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差异,具体体现在:

(一)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侧重于专业的个体咨询,二级心理辅导站侧重于团体性的宣传普及教育。

(二)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侧重于严重个案的心理问题,二级心理辅导站侧重于轻微个案的发展问题。

(三)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侧重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二级心理辅导站侧重于通过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

总之,针对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的绩效评估在某种程度上既要体现教育部、各省、以及学校层面的评估要求外,还要根据学院特有的属性和特点专门设置特定的指标体系,既要保证全面执行上级的相关部署和文件精神,同时还要提高基层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最终为二级心理辅导站更加科学地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指导,通过较为客观的绩效评估,为学校人事部门开展奖惩、晋升、培训及解雇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2]马艳秀.关于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6.

[3]蔺薇.浅谈高职院校中院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的组建[J].科技风,2009,(20):5-6.

[4]钱兵.浅谈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的建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1):17-18.

[5]张秀敏.学校心理教育绩效评估体系初探[J].华东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16-519.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篇(8)

根据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我校在2006年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的岗位,主抓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和培训工作,主要作用是通过组织开展心育培训和心育教研来提高我县专兼职心育教师的育人水平,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几年来,在心育研培结合上,进行了一番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我县心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开课情况

我县有中小学教师5000多人,1289个教学班,然而,专职心育教师只有3人,少的可怜,根本适应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根据省市要求,没有专职教师,要配备兼职教师。为此,我县建立了由班主任、校医组成的240人的兼职教师队伍,来承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3名专职教师,有2名是本科教育心理专业毕业的,1名是学俄语后改心育的,其他兼职教师都没有系统学过教育心理学或心理学,专职教师只分布在两所高中,小学、初中的心育全靠兼职教师。高中有专职教师,开课只限于高一年级,每周一节课。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纳入课时计划,只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一些活动,如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随意性强,满足不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二、积极开展培训,加强队伍建设

鉴于上述状况,我们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来提高专兼职心育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注重探索了以下四个培训渠道:

1、指导校本培训。

为了给专兼职心育教师提供学习素材,我们征订了由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编写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一书,供基层学校校本培训之用。同时我们还深入基层学校对《读本》的使用及重点、难点进行指导。指导部分学校编写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教材》,并在会议上展示,供同类学校学习、借鉴。

2、组织县级培训。

“十一五”末到“十二五”初,我们举办了三期专兼职心育教师培训班,对243名专兼职教师进行培训。由我们心育教研员和骨干专兼职心育教师作专题讲座,培训的内容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等。在培训中,我们还采取了主讲者和学员互动的方式,研究探讨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以期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通过培训使专兼职心育教师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奠定基础。

3、参加市级培训。

从2008年12月至2011年11月,我县共组织1211名班主任参加了齐齐哈尔市教研院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一次是面对面培训,三次是网络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教师职业道德与心理素养、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等。我县的专兼职心育教师都参加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负责组织、指导、布置作业,以此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通过培训提高了专兼职心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4、推荐省级培训。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综合教育研培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研室定期举办骨干专兼职心育教师培训班,我县推荐24名骨干专兼职心育教师参加了3次省级培训。这些骨干得到了省一级专家的培训,他们受益匪浅,回来以后还要承担二级培训的任务。他们在我县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研活动发挥着带头作用,有力地推动我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搭建教研平台,交流心育经验

1、发挥专职教师的示范作用,开展心育观摩活动。

龙江一中、龙江二中是高中,配备了3名专职心育教师,他们参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和其它资料编写出教案,每周在高一年级上一节心育课,课型有三类:心育知识课、心育活动课、心育辅导课。龙江二中丁艳春老师的心理辅导课在“龙江县‘十一五’中小学德育心育总结表彰会议上观摩,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龙江一中朱静、周思聪两位老师的心理活动课接受省级检查,受到省教育学院领导的赞扬。3名专职心育教师均在省市“龙心杯”心理健康教育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2、开展主题班队会竞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主题教育。

我县已经开展六届中小学“育人杯”主题班队会竞赛,每次竞赛都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兼职心育教师中的班主任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从容面对挫折》、《走出心理阴影》等主题班会教育效果很理想,教育学生如何从心理上战胜挫折、如何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等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结束后对优胜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在县教育信息网上简训,提出活动的优点、不足及建议,为今后开展此项活动提供方向。

3、搭建技能展示平台,调动兼职教师积极性。

由于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我县的兼职心育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专题讲座和主题班队会,素材自己找。为了发挥兼职心育教师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我们开展了兼职心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活动,形式是通过一个或几个心育案例进行演讲,全县有34人参加了展示,达到了很好的交流效果。展示结束后心育教研员进行总结,在内容设计、表达形式和演讲技巧上进行指导。我县推荐参加上级比赛的选手,有5人分别获省市级特等奖,受到上级的好评。

4、举办心育论坛,提升教师心育水平。

为了提升专兼职心育教师的育人水平,我们举办了“心育论坛”,组织、策划论坛的主题、形式和内容。龙江一中、实验小学各出一个代表队在全县会议上展示,每个代表队由6人组成,一个主持人和五个成员,五个成员各以一个心育专题进行演讲或叙事,或者是根据一个大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分五部分进行演讲或叙事。演讲结合案例、运用课件,有理有据、有声有色,深深打动在场观众。龙江一中的心育论坛还在省心育课题结题会议上展示,受到省领导的好评。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篇(9)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得到优化,专业化师资与学生的配比大幅提高。2006年到2009年,建邺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不到20人发展到近300人,师生比达到1:100;市级学校心理咨询员从两三人增加到近20人,师生比也达到了1:1000左右。2008年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考试中,建邺区培训通过97名教师,占全市通过人数的三分之一强。

第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得到加强,心理咨询室与心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相辅相成。在南京市学校“合格心理咨询室”的评估验收中,建邺区所有中小学均已通过“合格室”评估验收。在创建南京市“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的过程中,建邺区涌现出一批责任心强,具备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业教师。目前建邺区的“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已占南京市总数的15%。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随着建邺区心育教师专业化培训工作全方位、立体化的开展,心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大幅度提升,而这一工作成效的直接受益者就是学生。长期以来,建邺区学生心态阳光健康,学风、校风良好。连续十多年,在校学生犯罪率为零,未曾出现一例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学生安全事故。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只是阶段性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

第一,专兼结合,以兼职为主,专任师资少。全区中小学普遍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紧缺是突出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师范院校中小学心理专业毕业生少;另一方面学校也没有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岗位设置。两方面原因使得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少是半路出家,多由德育工作者兼任。心育教师由德育工作者兼任并缺乏专业性的状态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在一段时期内被忽视。

第二,师资队伍专业素养欠缺,角色定位模糊。以前,建邺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怎样开展,与德育工作如何区别,心育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技能等问题没有明确的概念。加上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缺少认识,心育教师的工作难以得到关注和认可。心育教师同时兼任几项工作,既非文化课教师又被后勤工作类别排除在外,这样的尴尬处境直接导致了心育教师的角色定位模糊。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修培训机会少,缺乏专业引领。各级教科研部门没有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规范化的课程和教科研管理,心育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一直没有落到实处。部分心育教师的工作成了“盲人摸象”,学校心育工作重形式而轻内容的现象严重。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组织机构对心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行引领和资源整合。

为了克服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优化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引领心育教师专业成长,自2005年起,建邺区对心育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了多次调研和研讨,针对本区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建立健全心育教师培训制度

心育教师培训的制度化和常规化是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有效保障,相应机制的建立健全和高效运行是有效开展培训工作的基础。

一是制度保障扎实有力。区教育局每年根据学校心育工作开展的情况制定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意见。要求每一所学校制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当中。学校要确定一名校长分管学校心育工作,开展心育课程开发和教研活动并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是机制健全。2005年成立“建邺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中心设在教师进修学校,分管局长担任主任,遴选具有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员资格并在“陶老师”工作站兼职咨询的教师作为组员。中心组的行政执行力和专业能力在心育师资队伍建设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培训及时到位。建邺区的心育教师培训由教育局全面管理,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业务培训。在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指导下,以培养“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员”为主体,形成了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结合,理论知识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结合,任职资格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结合,专家引领和自主成长结合的培训模式。

四是培训经费有保障。教育局提供全额经费保障,自2006年起,教育局每年为心育教师培训划出专项经费。除了培训讲课费、实践活动费之外,还负责参训教师的教材费、报名考试费、午餐费等。三年来,建邺区仅心理健康培训的投入就达到10多万元。有了经费保障,进修学校在选聘培训专家上有了更大余地,培训质量也有了充分保证。

2.以心育课程开发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化提升

心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将有力地推动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升,两者之间形成的互动关系是实现教师自我发展的着力点。

一是学科中心组引领课程开发。鉴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心育教师素养和实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建邺区成立了“建邺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中心组”。以中心组为依托开展了区域性、常规化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计入继续教育学时,其主要内容就是整合、开发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前,各学校都拥有了本校心育教材,区级心育课程也在建设之中。

二是致力于课程开发实施与教师专业成长互动。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和心育课程的开发过程本身就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对其专业素养和能力快速提升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建邺区双闸中学的“中考学生心理调适课程”,沙洲中学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心理调控课程”等,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个体、学校整体以及心育教师的发展。

3.强化市级心理咨询室创建对师资专业化发展的指引作用

南京市教育局一直对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充分关注,陆续开展了“南京市中小学合格心理咨询室”、“南京市中小学示范心理咨询室”验收评估工作,“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也在推进当中。

以此为契机,建邺区制定了“建邺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规范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学校对心育工作的质量要求,以此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逐步完善,不断提升教师在规范化的心育工作和心理咨询室工作中的专业技能。

同时,将硬件环境建设、校园心理健康教育软环境建设和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心理咨询室创建既有非常严格的标准,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心理咨询室从业人员专业水准、技术能力的要求也很明晰,这为我们开展心育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培训工作也更具规范性和针对性。

4.资格培训与全员通识培训相结合,整体提升心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建邺区坚持一手抓专业培训(资格培训),一手抓心育知识全员普及(通识培训)。教育局主要抓专业培训,学校培训更侧重通识培训,加上市教育局举办的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员培训,形成了市、区、校三级培训模式。各级培训工作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促进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的提高,实现全员关注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夯实了基础。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教师培训的同时,全体教师也应该把心理健康意识、知识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主要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心育教师进行,辅之以专家讲座和引领,学校可以有效掌控培训成本、培训效率和培训效果。

与高校密切协作,借助其学术平台,引进专业的理念,促进心育教师进一步优化素质、提升能力。由专业学术机构和学术团体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研讨与交流会,交流经验,开阔视野。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就是建邺区长期合作的单位之一,该所在建邺区虹苑中学等学校设立了研究和实训基地,有力地促进了心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5.优化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心育队伍自主发展

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是促进心育教师自主发展的助推剂,是满足心育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是高水平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全区心育教师专业化、可持续成长的动力源泉。

一是搭建全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成长阶梯。2008年建邺区出台了“星级班主任”评选机制,遵循班主任成长规律,将班主任分为一星级至五星级,各星级班主任享受不同待遇。并把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星级班主任评选认定体系,参评三、四、五星级班主任必须参加市级及以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并取得《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

二是搭建心育教师展示的舞台。建邺区坚持进行“建邺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和“建邺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活动方案”评选,把心育实务和心育教学科研有效结合。鼓励学校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的课题研究,申报或积极参与各级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每年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时单独列出心理健康教育系列,鼓励教师积极撰写、发表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篇(10)

在中小学中展开卫生保健的相关工作,应该有中小学生的配合和参加,将提高学生的健康值水平、掌握的技术水平和转变不健康行为作为目标,最终提高学校的工作效果。为了了解目前中小学生在卫生防病方面的知识和态度行为,为相关的政策制定提供数据依据。因此,按照国家最新的相关要求,在十所中小学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使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选择六所小学中的五年级学生和四所中学中的二年级学生,在每个班级之中最少抽查35名学生,如果班级中学生不够,可以在小学四年级或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中补足,一共发放322份调查问卷,会收到320份调查问卷。

1.2方法在调查的过程中,使用问卷调查表,通过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督导和统一分发,学生对答卷进行自由回答,问卷的主要内容有:卫生防病的知识、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对学校进行健康教育课程的态度。

2结果

2.1学生掌握卫生防病知识的情况一共有185名初中二年级学生和136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参与到防病知识的调查之中,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预防腹泻的方式。第二,哪些疾病可以通过水进行传播。第三,哪些疾病是通过粪便传播的。对卫生防病知识的知晓率为45.58%,初中学生对卫生防病知识的知晓率为48.24%,小学生对卫生防病知识的知晓率为42.09%,因为二者的相差较少,所以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但是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哪些疾病可以通过粪便传播的时候,中学生的知晓率和小学生的知晓率相差很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学生的行为情况在很多中小学生中,都有不健康的行为习惯,拥有正确行为习惯的学生只有40.39%,很多学生在家中和学校都有直接饮用自来水的现象,在家中饮用凉白开的学生只有25.25%,在学校饮用凉白开的学生只有18.40%。使用正确的方式清洗瓜果蔬菜的学生只有59.19%,勤剪指甲的学生占64.17%,在现场调查的过程中,有30.83%的学生没有使用正确的方式洗手,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近一个月中存在着腹泻,其中,腹泻三次及以上的学生有10.31%,腹泻两次的学生有12.87%,腹泻一次的学生有25.31%。从总体水平上看,初中学生卫生防病行为的正确率没有小学生高,二者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3学生对学校进行健康教育课程的态度有87.73%的学生乐于接受健康教育课程,不喜欢健康教育和持中立态度的学生占3.12%和9.15%。其中小学生和中学生乐于接受学校健康课程教育的差异较小,没有统计学的意义。只有很少的学校免费供应矿泉水,这导致了有25.89%的学生需要自带饮水,甚至有4.17%的学生不在学校饮水,还有很多学生不满意学校的厕所,认为学校厕所中存在着脏、乱、差的现象。在考察的几个项目之中,初中学校提供饮水的比例高于比小学,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次问卷调查对中小学卫生防病知识和态度行为进行了客观的反应,了解了学生对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水平,同时为制定有较强针对性的相关政策提供了客观依据。通过上述的调查,可以表明,在小学生中存在着卫生防病知识较差和卫生习惯不理解的状况,绝大部分学生乐于接受健康教育。部分中小学校没有对健康教育工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产生足够的认识,学校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校各项活动的展开,因此,应该不断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对学生不健康的卫生习惯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结语

总之,在我国中小学学生之中,由于教学的卫生条件、教育水平、卫生习惯和学生知识水平的原因,很多学生需要进行适合的健康教育,因此,应该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个人习惯。

参考文献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篇(11)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通过评估鉴定各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达到的发展水平,而更多地在于通过督导评估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水平。基于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将以我国现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水平为依据,更多地着眼于在中长期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可能达到或应该达到的发展状态。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是一种导向性的评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将通过评估引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一方面将通过评估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将通过评估强化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即积极心理学的取向,督导评估方案通过引导中小学校创造积极条件,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二)构想: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不仅涉及到学校层面的专业工作,同时也涉及到政府层面的政策保障与组织推动。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将分对政府的评估及对学校的评估两方面进行研究,两方面侧重点各有不同:对政府的评估侧重于机构建设、发展规划、政策保障以及工作举措等;对学校的评估侧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工作与特色化工作。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在指标确定方面将参考我国现有各地区开展的教育督导评估方案,总体上分基础建设指标与工作成效指标,同时考虑到我国各区域发展的差异,在研制评估指标时将根据区域特征对基础建设指标与工作举措与成效指标分别提出层级指标,分别为A 、B、C级。A级指标将作为发达城市中长期发展目标,B级指标将作为中等城市中长期发展目标,C级指标将作为欠发达城市中长期发展目标。

二、督导评估专题方案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对政府的督导评估研究

1.对政府的督导评估指标研究

■基础建设指标:

(1)组织机构

A级指标:组织机构配有独立的办公室与必要的办公设备,并与相关部门具有一定的联合度(妇联、团委、文明办等);

B级指标:组织机构配置独立的办公室与必要的办公设备;

C级指标:建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2)人员配备

A级指标:配备一名专职人员,并有多名兼职人员;

B级指标:配备一名专职人员;

C级指标:配备一名兼职人员。

(3)经费保障

A级指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生均经费不低于10元,并逐年递增;

B级指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生均经费不低于10元;

C级指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

(4)队伍建设

A级指标:在中小学包括职高设立心理教师岗位,按照1:400的标准配置专职心理教师;

B级指标:在中学包括职高设立心理教师岗位,按照1:600的标准配置专职心理教师;

C级指标:在高中包括职高设立心理教师岗位,按照1:1000的标准配置专职心理教师。

■工作举措与成效指标:

(1)发展规划

A级指标:有近期及中长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规划制定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符合区域发展特征;

B级指标:有中长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五年或十年);

C级指标:有近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年度)。

(2)工作举措

A级指标:开通心理辅导热线,为本区域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B级指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评选,推动本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

C级指标:每年举行两次及两次以上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规活动(如培训、宣传、专题研讨活动等)。

(3)工作成效

A级指标: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经验在省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力,特色经验受到省级以上媒体报道;

B级指标:区域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鲜明;

C级指标: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常规工作全面展开,效果明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政府部门)

2.督导评估承担主体研究,包括什么机构组织督导评估、派什么人去督导评估、与现行教育督导评估承担主体(教育督导室或督导处)的相关性。

(1)教育部对省的评估承担主体研究

教育部各司局机构中,基础教育一司职责包括“指导中小学校的德育、校外教育和安全管理”。在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属德育工作范畴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可以作为组织督导评估的承担主体。

在教育部对省的评估人员构成中,可以考虑如下配置: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行政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国家教育督导团相关督学及督导员、国家教育科研机构负责人、心理学专家学者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与督导。

鉴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基础教育一司在组织对政府部门心理健康教育督导的过程中,应与现行教育部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保持协调与合作的关系,既要独立组织督导,又要保证国家教育督导团的相关成员参与其中,以使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成为国家教育督导的常规部分。

(2)省对市、县的评估承担主体研究

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负有“统筹全省教育督导工作,负责研究拟定并组织实施全省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和有关章程,并进行监督、检查”等职责,因此,在省对市、县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中,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理应成为组织督导的主体机构。

督导人员构成可有如下配置:省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及相关部门(基础教育处)领导、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相关督导员、省级教育科研机构负责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学者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与督导。省级督导主体与现行督导评估承担主体(教育督导室)一致。

3.督导评估的实施及结果运用

(1)督导评估的实施方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的实施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1.发展性原则。必须以促进地区和学校发展为根本目的,引导学校通过科学规划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使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

2.全面性原则。坚持面向每个地区、每一所中小学校,在具体工作中采用的评估方式可以有所不同,但都必须坚持以全面评估省域内的学校为前提。

3.动态管理的原则。实时对地区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复查,不搞"终身制"。经复查发现问题,责成限期整改。

■教育部对省的评估实施方式。

1.省级自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自评领导小组,并组织评估小组,对照教育部制定的督导评估内容要点和评估方案,每年进行一次自我评估。

2.教育部复查。教育部每年汇总分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评结果,并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复查,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限期整改的意见。复查工作至少每两年一次。

3.教育部抽查评估。教育部根据省级自评和部级复查结果,视工作需要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分期分批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综合性督导评估,系统地分析其工作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和整改建议。

■省对市县的评估实施方式。

1.申报评估。由省制定并下发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并制定评估标准与进度。各地(市)根据督导评估标准制定本地市建设进度,并根据该规划定期(每年一次)向省教育厅提交各县(市)建设进度与任务完成情况,再由教育厅组成督导评估小组对各地申报情况进行初步验收,对申报验收通过的地市进行实地验收。

2.实地评估。由省教育厅组织相关地市组成实地督导评估小组,对申报通过的地市进行实地验收。

(2)督导评估的方法与手段。

■教育部对省的评估方法与手段。

1.把握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综合分析,确定评价等级。定性的评估要在通过“听、看、查、访、议”等形式取得客观的数据、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的评估要认真核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必要时进行实地测查核实。评估时既要对各级指标所包含的要素逐一评价,也要对各级指标综合考虑,按照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给出的等级评估标准,逐项逐条定等量化。评估指标体系中相关指标,绝大多数系指90%以上,大多数系指75~89%。

2.评价时应注重实证性的考察,如现场观察、访谈、问卷、座谈、查阅教案和学生作业活动情况、抽样测试、分析地区和学校的原始记录和档案等,广泛收集信息,全面了解情况。对获取的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估认定省域内中小学校三个方面工作达成度和等级情况,主要的成绩和不足,形成督导评估意见。

3.督导评估结果信息反馈,内容应包括三方面,即主要成绩与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整改要求,同时附上评价成绩表与评估等级结果,使每所学校找准问题、明确方向、认真整改。

■省对市县的评估方法与手段。

将基础建设指标作为评估必备条件,在“申报评估”阶段完成,由各地政府部门以自查的形式检查验收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建设情况,包括: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经费保障以及队伍配置等。

实地评估重点考察工作举措与成效指标:根据省教育厅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与评估标准,结合通过政策验收的评估申报情况,组成省教育厅挂帅、各地市代表为成员的评估小组,对各地市进行交叉验收。评估前制定量化(数字化)评估标准,进行逐项验收。

(3)督导评估的结果运用

督导评估结果将定期公布,并纳入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工作或有关学校的教育质量考核标准,或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德育先进单位”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文明单位”评审。

■教育部对省的评估结果运用。

1.建立督导评估结果通报制度,教育部、省教育厅应当及时公布督导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2.国家督导评估结果以书面形式抄送省人民政府及同级党委组织部门,作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和和分管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3.督导评估结果作为教育建设项目立项、专项拨款、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4.教育部根据督导评估结果,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省(区市)给予表彰;对工作存在问题的,及时促其整改;对问题严重的,视情节予以通报批评或“黄牌警告”。

■省对市县的评估结果运用。

省教育厅每年度公布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报告,并对验收合格单位、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建议联合各省文明办联合出台奖励办法)。除精神奖励外,物质奖励与各地市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到位、实际建设情况挂钩。对完成整体工作先进的地市奖励与文明单位、文明城市评选挂钩,地市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或实施人、先进工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该项奖励与职称评定、晋级等挂钩,有条件的可以以政府名义给予记功表彰。对完不成进度的地市降低下一年度的奖励比例和名额,并取消文明城市的申报评比资格,取消完不成建设任务地市的教育系统省级文明单位的评比资格,减少该地市其他行业省级文明单位的参评数量,完不成建设任务地市的教育负责人二年内不得评先、晋级,对完不成建设任务的学校及其负责人,建议也采取同样措施。

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管理、各地市中小学校园事故发生率、学业成绩提升幅度与稳定情况纳入考核评估范围。

(二)对学校的督导评估研究

1.对学校的评估指标研究

■基础建设指标:

(1)组织机构

A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健全、运作良好,并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预防网络;

B级指标:学校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分管领导,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与学校其他部门有配合度;

C级指标: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

(2)师资力量

A级指标:学校按照1:400的标准配备专职心理教师;

B级指标:学校按照1:600的标准配备专职心理教师;

C级指标:学校按照1:1000的标准配备专职心理教师。

(3)辅导室建设

A级指标:学校心理辅导功能室齐全(至少建有团体辅导室与个体辅导室),开通心理热线、应急电话(有条件的地区开设网络辅导,如QQ心理辅导、电子信箱心理辅导等);

B级指标:学校建有个别辅导室,配置空调、电话、桌椅等基础设施;

C级指标:学校建有团体辅导室,配置图书资料、心理检测软件等基础用具。

(4)辅导课开设

A级指标:学校每班隔周开设心理辅导课;

B级指标:学校每班每学期开设5节或5节以上心理辅导课;

C级指标:学校每班每学期开设3节或3节以上心理辅导课。

(5)经费保障

A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经费预算,生均经费不低于10元,并逐年递增;

B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均经费不低于10元;

C级指标: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经费预算。

■工作举措与成效指标:

(1)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活动

A级指标:学校每学期分别向学生、教师、家长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活动不少于1次;

B级指标:学校每学期分别向学生、教师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活动不少于1次;

C级指标:学校每学期向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活动不少于1次。

(2)心理辅导课的内容及效果

A级指标:学校心理辅导课内容贴近学校学生需求,并形成完整的系列,教学效果明显;

B 级指标:学校定期(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开展心理辅导课的公开研讨活动,评价心理辅导课的效果;

C 级指标:学校有心理辅导课课程计划,并根据课程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有开课记录。

(3)心理辅导室的专业工作

A级指标:学校定期(每学期两次)召开典型个案研讨会,评价辅导效果;

B 级指标:学校有完整的、年度心理辅导台帐;

C 级指标:学校个别心理辅导一案一表,有完整的辅导记录。

(4)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

A级指标:学校利用心理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B级指标:学校设立心理委员,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

C级指标:学校设立心理社团,依托学生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及同伴辅导。

(5)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及效果

A级指标:学校师生关系融洽,校园生活满意度高;

B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浓厚,学生心理求助意识强烈;

C级指标: 学校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6)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与影响力

A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经验在省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力,特色经验受到省级以上媒体报道;

B级指标: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鲜明;

C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常规工作全面展开,效果明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中小学校)

2.督导评估承担主体研究,包括什么机构组织督导评估、派什么人去督导评估、与现行教育督导评估承担主体(教育督导室或督导处)的相关性。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评估,应作为专项督导评估,由学校所属地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组织实施。督导评估组人员构成应包括所属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与相关部门负责人、督学及督导员、教科研机构负责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及其它相关人员。学校的教育督导主体与现行教育督导评估承担主体(教育督导室)一致。

3.督导评估的实施及结果运用

(1)督导评估的实施方式。

A.学校自评。

学校结合年度工作总结,每学年进行一次自评;学校自评应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并有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和社区、校外教育机构、共建单位的代表参加。学校应形成自评报告,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和上级教育督导部门。

B.县(市、区)督导评估。

县(市、区)教育督导评估按照三年一轮的原则要求,统筹规划辖区内中小学督导评估的周期与数量。主要任务是:开展过程性的随机督查,指导(参与)学校自评,了解学校自评过程和结论的依据,并判断其可信度,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并形成书面评估报告,反映评估过程、描述评估结果、说明评估结论的事实依据,指明成绩与经验、问题与建议、重大问题限期整改的期限等,使学校明确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努力方向。评估报(下接第17页)(上接第9页)告主送被评学校,报送上级教育督导室,抄送有关部门。

C.省市督导评估审查。

采取随机抽查形式,对县(市、区)及其下属学校教育督导评估的结果进行复查;误差在5%以内的予以确认,误差超过5%的不予认可。

(2)督导评估的方法与手段

督导评估方法:采用分级周期式的抽样督导评估方法。即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所辖学校在三年内应受到县区级督导评估一次。省市级评估可以五年一周期,即在县区级督导评估的基础上,在五年内对各类学校抽取不低于1/3的学校进行督导评估。县区级督导评估中对已被省市级督导评估的学校在三年内可以不再重复进行督导评估。

督导评估手段:采用“听、看、访、评”四步法的程式。

听:听学校领导汇报,了解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方法、措施以及经验和效果。看:看现场、看材料、看设施、看环境、看师生的精神状态。

访:访问师生了解情况。通过座谈、填写问卷收集相关信息。

评:在听、看、访的基础上作出综合评价。评价要充分体现出督导评估的发展和导向作用。

(3)督导评估的结果运用

督导评估结果将定期公布,并纳入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工作或有关学校的教育质量考核标准,或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德育先进单位”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文明单位”评审。

A.经过督导评估后,认定一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为县级、市级、省级三个层次。

B.申报程序。

县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中学由学校申报,小学由中心小学(学区)申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市(地)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市(地)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省(市)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由市(地)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C.确认与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