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外语专业大全11篇

时间:2022-09-20 04:14:22

外语专业

外语专业篇(1)

作者简介:李嘉(1981-),女,河南信阳人,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02)张景伟(1979-),男,河南郏县人,郑州市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工程师。(河南 郑州 45000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235-02

工科专业外语是在完成公共英语的学习后,结合工科专业而开设的一门交叉课程。对于工科生而言,这门课程能够学习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大量的词汇、习惯表达和语法特点等,为将来读写外文文章、参加国际交流等做了充足的准备。[1]可以说,专业外语课程是工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受客、主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这门课程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地步,许多学生甚至教师认为专业外语是一门边缘课程,教之无味,弃之可惜。笔者结合自身工科专业外语教学实践,对工科专业外语教学作了初步探析。

一、目前工科专业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专业外语重要性的重视度不够

当前,大学公共英语的学习和四、六级培训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范畴,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顺利毕业或为将来找工作增加筹码。而且开设在大三或大四的专业外语多属于专业选修课或限选课的范畴,这个时间段的学生的学习重点放在了专业课的学习或随之到来的考研复习上,在他们眼中,专业外语课程可选可不选,即使选了也只是为了拿到学分而已,因此学生学习主动性差。[2]同时,对于教师而言,也缺乏专业外语教学的热情。

新时期的工科大学生是未来技术发展、科技研究的主力军,随着其工作和学习的不断深入,掌握全世界范围内不断更新的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外语(不管是英语、法语还是日语等)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既是后续工作、学习的有力工具,又是其综合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外语水平差别大,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匮乏,考核标准不清晰

目前专业外语教师一般由本专业的教师来担任,虽然也优选有留学背景或者外语底子较好的教师,但是教师对专业外语的规律和教学方法所知有限却是普遍情况,因此教学水平参差不齐。[3]现在的专业外语教学形式基本上是教导学生背专业词汇,然后逐句的解释课文,这种单一的教学仅停留在对文献的阅读和翻译上,而对专业外语相较于普通外语的不同语法特点、翻译技巧及实用特点则较少涉及。

目前专业外语教材的建设落后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公开出版的教材较少且专业覆盖率广,不具有通用性。另外,专业外语教材的内容相对落后、信息陈旧,没有随着教学大纲适时修订,比如土木工程道桥方向的专业外语教材,文章大多写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信息陈旧,如果单纯的教授课本内容,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由于对专业外语重视度不够、教学方法落后、学习目标不清晰,造成了考核标准模糊,难以形成有效的课程教学系统。

二、提高工科专业外语教学水平的建议

1.外语学习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

如前文所述,专业外语的开课时间是大三或者大四,这个时间段是学生学习专业课或考研复习的重要时期。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机的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或考研的努力与专业外语的学习结合起来。[4]课堂上不单单是讲授外语,而是把重点放在通过外语来了解和学习专业知识上,这样学生就能结合本专业知识增强自己对专业外语的理解,亦可通过专业外语掌握、了解本专业前沿的学术动态,还可通过外语学习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在考研的第二个环节——复试中,专业外语成绩的比重一般占到复试总成绩的30%。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穿插考研专业外语复试的教学内容:列举复试中常犯的错误、注意要点、复试技巧等,给考研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2012年笔者所教授的专业外语班级,没有因专业外语复试不过关而未被研究生招生单位录取的学生。

2.选取合适的教材,并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专业外语的教学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和应用水平;二是通过外语获取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两者缺一不可,互为补充,因此合适的教材尤为重要。教材与参考资料不仅要求内容经典、翔实,而且还要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笔者所选的教材,除了土木工程道桥方向专业外语教材外,还摘取了《Pavement Analysis》、《Writing Scientific Paper in English》等经典书的篇章进行讲授,这些书有些是专家从国外带回的珍贵资料,有些是华裔美国教授推荐的写作用书,极具学习价值。此外,还可从网络下载最新的SCI、EI文章让学生传阅,既学习了写作技巧,又丰富了专业知识,开阔了视野。新颖、实用且与本专业紧密结合的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3.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考核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从教学形式上,改革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应用能力。[5]在课堂上,紧密结合专业外语的实用性,除了教师传统授课外,还可安排模拟国际学术大会报告、实用写作、学生点评文章及略读和精读等实践内容。其中,模拟国际学术大会报告是根据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场景设置,请学生准备关于某个原理和技术的英文PPT,课堂上进行5~10分钟的脱稿英文陈述;实用写作是节选科技论文,请学生部分或全文翻译,让学生掌握或了解论文题目、摘要和全文的翻译过程;学生点评文章可选取已发表的英文文章的原始初稿,请学生进行修改和点评,通过自己当评阅人进行改错这种形式让学生更深层的理解科技英语的写作特点和手法;略读和精读是教师下载本专业最前沿的SCI和EI文章后,首先让学生进行快速略读,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然后再进行精读,查漏补缺,了解文章的细节。经过这种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看外文文献的能力。以上教学手段实用、新颖,且与本专业密切结合,经笔者的课堂证实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专业外语的学习兴趣,效果良好。

专业外语是学生获取本专业动态信息的工具,因此这门课程不仅仅是教授词汇和文章,更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外语应用水平。为此,考核方式应该紧紧围绕课堂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制定,灵活多变。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应该在考核成绩中占到相当的比例,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课下复习,课堂积极讨论。笔者授课中,将平时表现成绩和作业成绩提高到总成绩的40%~50%,从而改善了单调沉闷的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期末的考试形式亦可灵活,既可以采取出卷考试的形式,又可以让学生写或者翻译外文文章,巩固教学内容。这种综合的考核形式可引导学生注重日常的课堂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三、结语

本文提出的专业外语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实践教学、多种考核机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笔者通过几年教学实践摸索出来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专业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强,教与学的互助对专业外语教学来说更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不断沟通,教师要不遗余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配合教师主动参与课堂及课后的各项活动。另外,可根据教师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灵活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只有不断地探讨、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地进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孙伏.工科《专业外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

2008,(16):349-350.

[2]李志芳,谢红梅,何贵青.专业外语教学方法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8,(1):86-88.

[3]曲春英.提高专业外语教学质量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1).

外语专业篇(2)

引言: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扩大,高职高专学生已经不满足于目前仅有的英语必修科,为了顺应时代经济的发展,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满足当今学生对外语学习的追求,高职高专学校应加强对第二外语学习的课堂以及环境的建设。

一、高职高专二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学习基础较差:因为受到国家政府高考制度的影响以及学生本人对择校观念的不同,高职高专学生录取的学生学习能力普遍较低,基础知识不牢固,对二外的学习也有一定影响。(2)学习具有被动型:根据相关调查,高职高专学生大都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且学习方法不正确,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有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刻苦精神,因此在学习方面缺乏主观能动性。(3)对第二外语的学习不够重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既然自己报考的是英语专业,那么只在专业课上好好听讲就行了,而对第二外语的学习不够重视,常常在二外课上敷衍了事或者不认真学习,甚至是直接逃课。

2、教学安排及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1)学校缺乏合适的二外教材:学校选用的教材常常是侧重于单词、语法的传统课本,而使用这些课本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缺乏实用性和现场感,往往与学生日后的工作毫不相关。(2)二外课时少,不能准时完成学习任务。想要高质量的学习第二外语,就必须要保证二外的教学时间。但大多数学校并不重视第二外语,课时安排少,平均每周仅有两课时,如此,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对二外进行研究了。(3)目前的二外教学模式死板、老套。就像学习第一外语英语一样,第二外语的教学也常常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对二外的学习积极性。再者,学生本来就对二外没有浓厚的兴趣,对二外不够重视,因此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外师资队伍方面:(1)由于英语教学在国内外语教学中占了很大比重,以其他语言为第二外语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足,而且比例结构不平衡,而如今开设二外课堂的学校数量急剧增多,稀缺的二外教师数量更是与目前的二外发展规模格格不入。(2)二外教师队伍中常常出现教师职称偏低,年轻教师缺少教学经验的问题:许多二外教师都是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高专进行二外教学,这些教师往往教学经验不足,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训,以至于,教学方法简单,缺乏教学理论及实践经验,在培养真正的实用型人才的能力上还有所差距。

二、转变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质量。

1、使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情景模拟式教学。

所谓的情景模拟式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完成教师指定的模拟活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更好的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例如:指导学生模拟日常生活中普遍的情景:同声传译等。情景模拟式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在进行模拟之前让学生预习课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模拟训练,在模拟完成之后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改正学生在模拟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等同样,教师自身也应有相应的准备。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将要进行模拟的情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指导,让学生独立完成;或者事先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共同编制好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录像节目,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产生视觉记忆,是课本内容口语化,做到能够让学生独立讲述故事内容。教师还可以在业余时间自己制作准备一些对课堂内容相符的实物图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守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再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的同时也要注意向学生解释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记忆更加牢固。通过模拟机教学训练,让学生在二外的语言发音及词汇积累上取得重大突破,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二外的基础知识,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二外的实际能力。

2、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注重“人性化”教学

教师对学生的正确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渺视的。教师能够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师范:1、教师的专业水平知识及其本人的亲和力可以对提高学生学外的主观能动性起到积极作用。高职高专学生大都处于青春期后期,但仍有不少学生存在叛逆心理。因此,专业教师应具有足够的能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主动接受二外知识,为了让这一阶段的学生不感到茫然失措,就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教师要合理观察,抓住这一要点,为学生树立一个让其心悦诚服的学习模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许多高职高专学生在二外的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自卑感甚至出现厌学心理。学生往往在刚刚接触二外的时候拥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但在积累词汇量、努力钻研语法时就会感到无聊,从而出现厌学心理,教师侧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帮助学生克服二外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例如:在学生取得了一定的阶段形成就是,教师要及时的鼓励表扬学生,让学生取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以及对自身学习的信心。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与课堂内容一一对应,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能够感到自己学习的知识能够得到实际应用,从而减少厌学心理的产生。3、教师也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师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能让学生广泛的认可授课教师,从而更容易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良好的师生沟通会为师生之间带来彼此的信任与默契。这是学生愿意学习知识及参与课堂活动的必备条件

结语:总之,近年来二外教学改革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高职高专院校要结合本校的特点,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实用性教育改革,光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建二外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效果。只要学生、教师双管齐下,齐头并进,必能在二外教学方面更上一层楼。由于各种原因及本人在此方面的研究尚有欠缺,在二外教学方面的讨论暂此结束,希望日后在此方面能有更深层次的讨论,努力为二外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外语专业篇(3)

我国英语教育模式的一个通病是,对理论高度重视,却对实践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总体呈现出“理论为大”的教育局面。护理英语专业性很强,按照学科分类专业知识多而繁杂,词汇长,从句多,十分难记,这对学习者的英语基础是极大的考验。而众多大中专院校多将护理英语作为一门阅读课程,进行英语实践练习的机会十分有限。

2.学生动力不足

学生选择在涉外护理专业学习时,或是因为对涉外护理专业盲目了解,重“涉外”而轻“护理”,或是因为对职业规划“走投无路”的被迫选择。对专业认识的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兴致缺乏,无法认识到护理英语课程是未来就业的敲门砖这一重要性;一些学生在前期学习中不重视本专业英语,可能拥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但缺乏将本专业实力转化为对外交流的能力,无法发挥全部的水准,在择业过程中饮恨。

3.语言环境弱,无法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语言环境的弊端是我国英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一方面是学校对该专业不重视,不愿意花大力气在本校打造完善的护理英语语言环境,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现有的涉外医院较少,涉外护理学生与语言环境之间存在僧多粥少的局面。

二、构建专业化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的措施

1.加强教师队伍的功底建设

一是要招录高素质教育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实现英语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前提,是基础的基石。在教师队伍构建初期,学校往往会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面向全社会召集英语专业的人才,通过严格的笔试选拔出基础知识牢固的教育人才,在资格审核关口对拥有涉外工作经历、具备国外护理从业资格的人才重点关注,择优录取。学校需要首先解决教师人才的缺口,不然极易出现人才不足而采取拆东墙补西墙打乱教学计划的现象。二是要创造足够多的机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专业教师。学校要紧紧抓住每一次涉外教育的交流机会,让英语教师走向国际舞台,互相交流教育心得,接触更加先进的教育方式。三是要畅通良性人才晋升通道,使得人才不只培养得出,更要留得住。一方面以优厚的薪金待遇作保障,形成积极的教育奖励机制;另一方面要畅通人才晋升通道,让教师充满教学动力,在全校上下形成比技能、赛作风的良好环境。这就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在实行通行的考察方式的同时,更加主动以差生减少人数和优生增长人数作为教师的考核项目。四是要建立教育跟班机制。规定每位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到涉外护理专业课进行旁听,并积极同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明白涉外护理专业的重点难点,以制定今后授课时的内容和侧重点。

2.灌输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发多样的教育方式

先进的教育理念最终目的是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专长。这就需要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详细的了解,然后将所有学生分类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激将法。此类方式适用于之前成绩较好,性格好强,各方面能力均十分出众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对此类学生的弱项重点了解,然后以言语或者肢体动作激发学生更强的学习动力,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激情。二是情感同化法。此类方式适合成绩一贯较差,学习成效不大且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交心谈心,细致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供学习方法。此类学生需要外界不断的鼓励作为学习的动力,教师花费的时间要多于一般学生。三是启发式激化法。此类方式适合绝大多数学生,尤其适合虽有学习动力但不具备正确学习方法的学生。比如在教学中常有学习认真刻苦,熬夜学习意志坚定的学生,但因未在学习初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年以错误的学习方法引导自身,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很是可惜。教师就需要从学生学习的源头入手,认清学生的短板是在语法还是在拼写规则的错误认知,从根本上纠正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外语专业篇(4)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156-01

一、前言

阅读理解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外语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阅读在理解文本与有效地使用外语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打下一个扎实的外语基础,在学习上必须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深就是要对所学的语言材料有透彻的理解,这不仅仅指字面上的理解,还要弄清楚背景知识、言外之意,以及修辞手法、语言技巧等等。广,就是涉及面要广泛。语言包罗万象,涉及到文、史、哲、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与学科。在外语专业泛读课程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外语阅读理解能力,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本身的需要。

二、克服阅读困难激发学生主体性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我院相当数量的学生存在外语“阅读障碍”方面的问题,一旦读起外语文章来,就变得非常不自信,又紧张又谨慎,阅读效果也不理想。由于心理素质不佳,很多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采用了错误的方法。而这些错误的阅读方法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就会形成难以改掉的错误的阅读习惯。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外语阅读障碍,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我们必须把启动人最本质的属性――主体性,作为我们落实素质教育于外语专业泛读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着力点,运用外语法度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经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是:动机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帮助学生强化主体意识对自己的外语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动学习,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在泛读课的教学实践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求职路上的疏导者和助学者,尊重和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宽松和谐的语言学习气氛中,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增强自尊,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美国心理和教育学家斯金纳的实验表明,通过奖赏,行为可能被铭记,但不能通过惩罚来拒绝行为。外语学科在课堂外得到承认的机会不多,因而教师在课堂给予学生以一定的赞许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自尊心特别强,对外界的反应特别敏感,很容易受到外界期望的影响。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阅读心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不在过于紧张和谨慎,注意力集中了,也能够慢慢用外语开始思维,从而克服阅读困难,自主学习。

三、泛读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

外语专业泛读是一般性阅读和快速阅读的混合型课程。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首先就得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得精,有时间让学生充分开展思维活动,课后给学生足够的预习和复习时间。学习者对阅读是否产生兴趣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不但应使学生会阅读,而且乐于阅读,使阅读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吸收知识的过程。正确处理阅读理解与阅读速度的关系;把握阅读速度的灵活可变性。

精心准备课堂活动,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由浅入深、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无预习阅读、带着问题阅读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对阅读材料做细致的分类,逐步增长文章的篇幅、增加文章的难度,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可以从介绍阅读技巧入手,重点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并适当地讲解语言的难点,然后进行及时的相关阅读训练。例如,为了让学生能尽快抓住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思想,并对文章的结构有个总的概念,学生应掌握快读的技巧。在快读时,精力必须集中,不必去记忆细节;遇到生词或难懂的词句,应当略过,以求对全文总体意思的了解。要特别注意每个段落的段首句和段末句,他们往往是这个段落的中心句。而文章的起始段和结尾段也比较重要,他们往往是文章内容的最好概括。在阅读速度的训练中,阅读难度与阅读量的安排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逐步强化提高。

泛读是一门进行大量阅读实践的课程,应该突出语言信息量“大”而“泛”的特点,课内不宜详细讲解,不要成为变相的精读课或半精读课。泛的材料数量要大,要真正做到广泛。不少学生习惯于精读,而不善于泛读,教师应该注意引导他们学会泛读,养成博览群书、广泛阅读的好习惯。应让学生多接触各种题材、体裁、预提和各种术语包括文学作品、科技文献、新闻报道、实用文体、商业广告等等各种材料。这样,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能增长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四、结语

外语专业泛读课程教学力求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情况进行监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教师有效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善教学管理。适时在泛读课程中增加直接从商贸、文教、科技等行业获得的第一手外语文字资料,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行业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在毕业后就业可以较快地胜任所承担的工作。大学外语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加强其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使大学生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外语专业篇(5)

在学习方面我深知学习是我的天职,如果不努力学习将不能胜任未来工作的挑战。我初步掌握如何运用英语知识进行 一般商务活动,也养成了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的好习惯! 我圆满地完成本专业课程。并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读写能力。我除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英语外,还积极的拓展知识面,在各阶段考试中,已良好的成绩全都通过,曾获得二等奖学金,除此之外,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时展的需要,再加上自身的兴趣,参加过系里的计算机培训,掌握了基本操作。

外语专业篇(6)

在学习方面我深知学习是我的天职,如果不努力学习将不能胜任未来工作的挑战。我初步掌握如何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一般商务活动,也养成了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的好习惯!我圆满地完成本专业课程。并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读写能力。我除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英语外,还积极的拓展知识面,在各阶段考试中,已良好的成绩全都通过,曾获得X等奖学金,除此之外,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时展的需要,再加上自身的兴趣,参加过系里的计算机培训,掌握了基本操作。

外语专业篇(7)

一、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策略探讨价值

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总体而言是根据院校学科内容,有针对性的培养符合专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在众多专业性学科领域中,高职院校培育人才局域一定的专业特殊性,而其培育人才获得的专业知识,也同样有部分内容具备着专业的特殊性。在此其中,专业外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借由大量国内外专家学者研讨总结所得成果,均通过专业术语形式应用于受教者日常工作者,因此,专业外语学习,是确保从业人员行为专业性的重要考量。与此同时,专用外语并非独立存在,其与公共外语的有机结合,才是保证世界性专业交流的手段,因此,专业性人才不能局限于本国内的自行发展,其应通过专业外语及公共外语学习,实现国际性专业交流,从而提升并革新现有技术,实现专业的长足发展。由此可见,在专业性人才培养的摇篮中,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策略的新颖与先进,是保证外语应用的重要手段,同时是实现专业良性发展的不可或缺因素。故此,探究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策略,对地域性专业发展十分重要,值得各大高职院校重视并研究发展。

二、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现存弊端

1.教育主体关注偏差致事倍功半。当前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存在弊端之一,便是教育主体关注偏差所导致的事倍功半。分析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的应用主体可知,其重点落实于受教群体的有效利用,因此,教育主体应着眼于受教群体的本身。然而,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则是以教师填鸭式教学为主,完全不顾及受教群体的吸收程度与理解状态,久而久之,无论是专业外语,亦或是公共外语,受教群体都只是一知半解,别说很好的专业交流,甚至连基本对话都有难度,很难达到专业交流水平。

2.教育方法运用不当致费时低效。相较于教育主体关注偏差,教育方法应用拙劣则是导致受教群体不能良好吸收并应用外语知识的又一大问题。就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方法而言,杂乱无章,缺少系统性是其最大弊端。专业外语及公共外语分科太细,无法有效实现相互渗透,彼此促进作用,外语语言教学环境建设力度不足,同样无法良好的实现教学引导。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不足,无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外语教学中来,更加不利于受教群体吸收并应用外语知识,同时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3.教育兴趣培养不足致成果难结。结合以上两点来看,教育主体关注偏差及教育手法运用不足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将是教育兴趣的培养不足。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只能是负担。然而,目前教育教学模式过渡注重知识的教导,而轻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知识吸收,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久而久之,学生将无法正确面对外语教学,更不可能于教学中收获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知识内容。

三、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科学落实策略

1.科学定位主体促事半功倍。在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科学落实的过程中,科学定位主体是其教学目的落实的重点所在。就高职院校的教育特殊性,及其专业需求的特殊性,教学主体的定位准确才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发展,实现专业知识的渗透与落实。在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对公共外语知识的了解,决定了其学以致用的程度。

2.时效教育手段促节时高效。保证了教学主体科学定位的基础上,教学手法将获得巨大的改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将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以自主教学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先学后教、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将引入课堂。学生可通过自主学习、疑问学习、情景体验等多种方法更为深刻的了解并认知所学知识,从而更为科学与合理的运用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

3.落实兴趣培养促成果凸显。科学的教学主体认知与全新模式的教学手段落实,将促进教育以学生兴趣培养为优先考量点,落实受教群体的外语兴趣培养,从而实现受教群体应用公共外语会话,采用专业外语学术交流。将兴趣这一老师引入外语教学之中,外语教学不再会是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会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趣味学习方式,寓教于乐的学习方法,实现兴趣培养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令专业外语不再冰冷,公共外语更为灵动,最终实现外语教学的生活化、常态化,从而扭转现行外语教学教育弊端。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中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教学策略的科学落实十分重要,尊重教育主体,科学教育手段,实现兴趣培养,是当前教育教学科学发展的重要策略,同时是保证高职院校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应用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杨志康.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就业需要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04:42-44.

外语专业篇(8)

一、英语专业二外日语学习的优越性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相比较于其他第二外语,学习日语具有明显优越性。如能充分发掘,合理加以运用,将对日语学习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

中日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汉字文化圈,有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这使中日两国人民产生了一种文化的连带感与亲近感,相对于迥异的西方文明,人们更容易看到彼此之间“同文”的共通性,而且日语是以汉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语言。现代日语当中保留有两千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这些汉字的大多数和中文中汉字在字形和词义上基本或完全相同。所以对于一名中国学生来说,学习日语有欧美国家学习者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日语学习中,汉语或多或少起着一定的正面迁移作用。但是,千万不能因为“汉字”的关系,而把日语当成汉语来学。有些汉字字形虽然完全一致,但文化内涵却相差甚远。而且除了借用汉语汉字外,日语还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自创了很多汉字。这类汉字是汉语中没有的。因此在日语学习中学习者既要发挥“汉字”的优越性,同时也要努力克服汉字先入为主的负面影响,真正发挥优势的能动性。

二、二外日语教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二外日语从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开始设立,学习时间与专业日语一年级日语精读时间大致相当。然而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英语专业学生二外日语的掌握程度与专业日语一年级学生相比有相当的差距。此外,很多英语专业学生反映,同等时间内他们的日语学习效果也远不如英语。同样是零起点学习日语,英语专业学生和日语专业学生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哪些因素影响了英语专业二外日语学习的效果?基于多年实践的总结,笔者欲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现有教学模式的因素

语言的学习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译等各个环节缺一不可。无论是专业英语还是专业日语,课程设置都非常详尽。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然而一般高校的二外日语教学时间仅为每个星期4-6个学时,由于内容多、时间短、进度快,并且学生数量多,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可以说仍占主导地位。这种方式必然导致教学重点侧重于语法和阅读,而且课堂练习不够,这样极可能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产生恶性循环,丧失兴趣,产生畏难甚至放弃的负面情绪。

(二)学生方面的主观因素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学习目的等的影响。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作为所修专业,他们在英语学习中会竭尽所能地投入时间和精力,体现出更大的积极性。而日语作为一门第二外语课程,直接的目的可能是通过考试取得学分以便顺利毕业,或者能在考研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也就是说,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二外日语学习最明确的目的是应付考试。再加上“考试重语言,轻文化、重语法,轻交际”等,致使英语专业学生在日语学习中疏于与人沟通、合作、吸取社会文化知识等。由于学习目的的影响导致学习积极性的缺乏,必然会影响英语专业二外日语的学习效果。

三、二外日语教学方法探讨

相比于二外日语,专业日语或英语根据语言教学的特点,课程开设详尽,课型明确细致。而二外日语由于课时少内容多,虽然仍要遵守语言学习的特点要求,却不能细致划分课型。所有课型特点都必须在不划分课型的课堂上来实施和完成。基于二外日语的特点和现状,二外日语教师必须适应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掌握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教学以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二外日语学习来说,培养学习兴趣更为重要。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加课堂趣味性。充分利用影音、网络等现代多媒体手段,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充分融合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呈现。另一方面,由于二外日语学习者接触日本文化的机会不多,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当地进行一定程度的文化导入。让二外日语学习兴趣从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人文风情,传统文化以及潮流信息中开始培养。充分发挥文化对语言教学的促进作用。此外,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二外日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树立个性鲜明的教学特色以更好地为学生树立模范。

四、结语

二外日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应遵循其独特的教学特点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教师应充分分析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应得到充分发挥。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二外日语学习者在课堂上都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情绪。无疑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维持和主动性的发挥极为不利。因此教师在二外日语教学过程中应从情绪方面对学生多加注意。耐心讲解,细心引导,创造宽容,轻松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不安情绪,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二外日语学习的综合性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由被动的“为学而学”逐步转化为主动的“想学而学”。

【参考文献】

外语专业篇(9)

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是将来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之一,他们需要具备本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知识,并能用英语或者其他目的语进行交流,他们是否能有这种能力呢,从其所用教材我们可得以解读。

二、分析与讨论

教材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对外汉语专业目前所用英语教材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杨立民教授担任总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其中包括:《现代大学英语精读》(共六册,本专业学习一至四册)、《口语》(一至四册)和《听力》(共四册,本专业学习前两册)。这些都是供高等院校英语本科学生及其他水平相当的英语学习者所用的,既然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是非英语本科,那他们就属于水平相当的英语学习者,他们的英语水平能否和英语专业的学生相提并论是另一回事,在此不作过多探究。

《现代大学英语口语》四册中,前三册包括15个单元,第四册包括14个单元。此套口语教材吸取了国内外同类教材的优点,主题从一、二册中的日常生活话题逐渐过渡到三、四册中的各种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热点问题。既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中国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他们希望表达的内容,同时又兼顾西方文化和生活的介绍,既有外国味,又有中国味。对外汉语专业还开设了中国文化相关课程,所用教材主要有三本,一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教育部高教司组编,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该书阐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及地理环境,从中国传统文化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等各方面对中国文化做了介绍,是学生们了解祖国悠久、丰富文化遗产的简明文本,使之对于中国文化的特征有所把握,并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有所思考。二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高丙中编著的《中国民俗概论》,该书通过建构“中国民俗”的概念来描述中国人的生活传统,具体从生产、工商、生活、社会组织、节日、人生礼仪、游艺和民俗观念等方面描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对于学生理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传统,了解中国民俗的巨大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三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赵荣光编著的《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该书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概念及理论基础、中国茶文化、中国酒文化及筷子文化等以及中国各少数民族饮食习俗,中国传统食礼等,涵盖全面,对读者深层次地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提供了指导。

总之,上述所说英语教材内容多采用或多摘选自英语国家地道的文章,听说以话题为单元,分课进行听力与口语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能力,了解西方文化知识非常有用。但是,英语文化知识在此套教材中所占比例很大,无论是在精读教材还是口语、听力教材中比重均明显大于母语文化。虽然本套书有少量的母语文化知识渗透,但总量太少,以至于教师和学生也相应地很少接触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导致其无意识地注重西方文化而忽视中国文化。

外语专业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78-01

第二外语教学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第二外语的作用与地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英语专业第二外语课堂教学现状与改进的论述,对英语专业第二外语课堂教学语言进行了研究,旨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第二外语学习的学习效果与语言应用水平。

一 英语专业第二外语课堂教学现状

1.课时较少

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第二外语的课时设置过少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外语语法复杂、句子冗长等情况造成了第二外语学习的困难;第二外语学习没有必要的氛围与环境,在较少的课时之内很难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的能力。

2.传统教学模式占主位

课时少的限制条件使得在第二外语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教育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学生第二外语的学习水平与实际应用能力不能让人感到满意,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也达不到教学大纲中的标准。社会对毕业生第二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第二外语教学方式必须要进行改革。

3.第二外语教材不适合教学实际

每个学校的第二外语教学计划都不一样,开设的学期与每个学期开设的课时都不相同。由于教学安排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了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有很大的随机性。

二 英语专业第二外语课堂教学的改进

英语专业第二外语教学中面临着种种困难,要想提高第二外语的教学效率、改善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的改进。

1.语法与交际教学结合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将语法教学方法与交际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能够弥补各自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教学法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语法教学方法为主,但也不能忽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要在教学中加入交际教学法,设置交际情境,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2.通过语音环境的创设来提高学习效果

外语学习最主要的缺点就是没有自然的语言环境,而语言环境对语言的学习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优化第二外语课堂,创设良好的课堂外语学习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注重课堂效果,在教学课堂中尽可能多地使用第二外语来进行教学与交流,增加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直接使用所学语言的机会,让学生沉浸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有意义的交流来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造课外的外语学习情景,使学生能够有较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3.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来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师生心理的相融相通,相互尊重、信任、共同合作。在课堂学习中要将学生作为主体,使学生能够信任老师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第二外语的课堂学习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感,教师要通过充分信任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以适合的评价方式来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使学生能够在第二外语的学习中保持饱满的状态和较高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4.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都已经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有着很大的教学优势,一方面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同样的时间内向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量;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并茂的形式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使课堂环境变得活泼;为第二外语的学习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网络多媒体中进行学习资料与研究素材的收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使用多媒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 总结

当前,外语教育在我国还处在劣势学科的地位,从师资力量、资料配备、学生素质与学习氛围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之处。作为英语专业的辅修课程,第二外语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第二外语教学中,教师既要使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的交际能力,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外语专业篇(11)

关键词:

农业院校;外语;职业素质

自上世纪末高校扩招以来,高等农业院校的外语类专业发展迅速,截止目前,多数本科农业院校都设立了外语类专业。经过十多年的短暂黄金发展期,近些年来农业院校的外语类专业发展普遍面临困境,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分析原因,除了毕业生人数多这一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当前农业院校外语类专业与其他高校同质化严重、职业素质不高、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不强所致。当前,国家正在通过制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动学科专业的改革创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此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主动改革外语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从根本上提升外语类专业毕业生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实现外语类专业学生的良好职业发展成为一项迫切任务。

一、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职业素质是创业能力的体现,是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意识品质和知识技能品质等的总和。主要包括四方面:(1)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集体意识等;(2)文化素质。包括文化素养、品味格调、现代意识、表达能力等;(3)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两个方面。身体素质包括拥有健康的体质、良好的体魄。心理素质要求拥有正确的自我评价、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较好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4)专业素质。包括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专业领域内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决策能力,尤其强调的是学生在该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创造能力。职业素质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职业素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素质的内涵和强调的方面也会有所不同。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目前,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运用网络的能力、宽广的知识面等成为良好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强烈的创新意识、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成为成功创业者的特质。

二、农业院校外语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分析

(一)职业素质现状比较校内其他专业,外语类专业学生在语言基本功上优势明显。同时,由于受异域文化和农业院校独特文化的交互影响,形成了特有的人格气质和职业素质,比如作风较为扎实、吃苦耐劳等,受到一些用人单位的青睐。但从整个群体来看,与学校其他专业相比,外语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不高,总体上呈现语言优势越来越不突出,其他能力亦不足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结构单一与农、工、理等专业相比,外语类专业学生学习的视野较窄,除语言文化外,对于其他相关专业涉猎较少,知识面不够宽,对农产品加工、经济贸易、机械电子、生物技术等专业理论和技术都缺乏必要的了解,不适应当前社会对多元化、通识化、个性化、实用化外语人才的要求。2.语言基本功较差“听、说、读、写、译”是外语类专业学生的五项基本功。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相比较外语类、理工类院校,农业类院校外语类专业的很多毕业生语言基本功较差,表现在:口语交流不流畅,语音语调不准确,外文函电格式不熟练,写作过程中语法和词汇错误较多,笔译和口译能力不足等方面,与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要求相差甚远。3.创新实践能力不强相对于农、工、理等专业,外语类专业学生在思想上较为保守,视野较窄,主动出击、敢于突破的意识较差。同时,外语类专业与其他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交流互动不多,各种提升创新素质的平台较少,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差,品格养成不够,动手实操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4.职业目标定位模糊上个世纪,各高校外语类专业主要是为学校培养师资,随着形势的发展,外语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呈现多元化,企业成为就业的主要方向。但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和就业教育指导不足的影响,大部分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形势变化缺乏了解,对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反应较为迟钝,职业规划意识不强,职业发展目标定位模糊。

(二)主要影响因素1.人才培养方案滞后外语更多的时候只能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和载体,而非一个专业方向,这是外语类专业毕业生无法突破的职业瓶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总体外语素质不断提高,外语类专业的存在空间在不断缩小,因此,绝大多数外语类人才都不得不面临知识结构调整和职业危机问题。然而,大多数高校对社会变化的反应相对滞后,没有及时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做出调整,导致不同高校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千校一面”。在多数农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没有很好地与农、工、理、管等学科结合,突出重围,形成自己的农业特色和优势,实现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2.实践环节薄弱当前,文科专业普遍存在实践环节缺乏的情况,农业院校的外语类专业亦是如此。很多农业院校不重视外语类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基地数量少,条件差,利用率不高。在四年的培养过程,很多高校的外语类专业没有相关的校外课程实习和专业实践,学生仅有的一些实践机会只是校内的模拟实习和一些学生社团的第二课堂活动,重要的毕业实习也往往是流于形式,导致培养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高,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普遍较差。3.创业指导不够近年来,多数农业类院校开始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开设了创业指导类课程,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创业意识。但就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的创业指导课在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教学安排、教学形式及教学效果上,都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和高度,效果较差。特别是根据外语类专业的特点,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做得还很不够,这是导致外语类学生职业素质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4.生源质量偏低多年来,由于农业弱质性所形成的社会偏见和误解,与综合类、理工类院校,甚至是师范类、医学类院校相比,农业院校在优质生源争夺上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外语类专业更是如此。这表现在农业院校外语类专业上线第一志愿率偏低,很多农业院校需降低录取分数线、多次征集志愿、调剂录取才能完成招生任务。致使学生的外语基础参差不齐,专业思想不牢固,学习的积极不高。

三、提升农业院校外语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策略

目前,《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已制定完成(以下简称《国标》)。教育部强调:《国标》只是专业基本要求,不同高校要以《国标》的出台背景为主要线索,制定凸显本校定位和特色的校标,进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适应经济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需求。基于以上情况,农业院校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外语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一)改革培养方案,彰显农业院校特色改革现行的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农业院校外语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以外语为优势和工作工具的复合型人才。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外语类专业的教学内容、计划做出科学合理的修改。一是加重实践性课程,增加实践课程的门类,把外语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领域的相关实践课程涵盖在内,例如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外语类文书的制作,旅游外语类导游实践,外语类教学实习或实践,笔译、口译实习或实践,外语类新闻写作,电子商务等。二是采用“外语+”等模式,加强外语类专业与学校优势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开设涉农、涉工等不同门类的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

(二)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师资水平当前,在农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师队伍有两大问题。一是大部分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岗位的,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二是绝大部分只有外语类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单一。因此他们知识和能力缺乏综合性、前沿性与实战性,不能适应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要以《国标》的出台背景为主要线索,对师资队伍进行改造。主要办法有:一是要适当引进具有经济、计算机、法学、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背景的师资。二是鼓励现有的教师攻读经济类、管理类等专业的学位。三是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交流,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实践,聘请企业家为学生授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加强指导与服务,提高学生创业主动性针对农业院校外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相对较弱的现实,加强以职业规划和创业咨询服务为核心的创业指导。一是要指导学生提高创业意识。使他们明白自主创业是时展的潮流,创业的主体是自己,提高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要进行全面指导。要进行创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教育,更要加强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和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指导;三是要强化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发展意向提供精准职业生涯指导服务。

(四)搭建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一直是农业院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外语类专业要积极借鉴、汲取农业类专业的办学经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要加大教学实习基地建立,切实保障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二是要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吸引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三要加强与国内外同类高校的联系,互派学生交流,让学生参与到更多同龄人的竞争。诸如此类的实践,能够慢慢地提升大学生外语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1]付文.师范类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途径浅析[J].才智,2014(26):20-23.

[2]李小静.高校外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及对策[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285-287.

[3]龚素.浙江省外语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4):14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