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大全11篇

时间:2022-02-22 11:36:29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篇(1)

我有幸参加了2018年8月25日和26日由丘北县教育局组织的“丘北县校园长暨骨干教师培训”。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下面就谈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篇(2)

林辉燕

回到校园,当一名学生是一件小美好,向这些优秀的专家老师面对面的学习,让我感到收获的喜悦。第一天李老师的课非常的有意思,许多话,都说到我们老师的心坎里面去了。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我们教师的压力和认知的调整。她说人在失意的时候,要往往下比,以知足、乐观的心态来看问题。你自己就是阳光,照到哪里,哪里就亮。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听得最多的也印象最深的就是核心素养和深度学习。发展核心素养,一个人太孤独也走不远,必须是一群人,行动起来,让教学触及学生心灵,达到深度学习。

如果说第一天的课是相对的比较纯理论的话,那么,第二天程老师的课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程老师很谦虚,能够把理论的东西深入浅出的讲到我们明白,又结合了实打实的教学设计,实际上就已经是个专家了。程老师从备课,上课到课后反思,都给我们具体分析了。在备课时要单元整体设计,分析教材,注意主题语境,分析学生想做的、能做的、该做的来架构活动。活动设计必须是和主题相关联的、可操作的,能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在具体教学设计的例子中,程老师还给我们讲了非常实用的一些活动设计,比如chant、看图猜测、背景知识、表演、头脑风暴等;在写作上知识结构化,把书上的教材变成文章,填完词当场记忆;听说时,用图片解决听力中的词汇问题等。她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研究教给了我们。

本来培训的第三天应该是很疲惫的,但是星星老师真的是集智慧,美貌和努力于一身的老师。课程的导入,从“剧怒症”到“课怒症”瞬间引起所有老师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如果我们的课也有国产剧的缺陷那么学生是不是也有“课怒症”呢?这样的问题值得老师深思。接下来她抽丝剥茧,从立足文本出发,对文本解读的类型进行详细的解答,并一一列举相对应的策略。在谈到情境创设的时候,讲了三大方面,印象最深的是情境创设贴近生活,比如找真实的、时效性很强的素材,微博,微信朋友圈的导入,有趣又有意义。还有设计活动时,进行一些图片的PS,小游戏的设计都非常的实用,当然这也要求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星星老师还很用心的跟我们建了个Activity Bank,让我们更有上好每一堂课的底气。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篇(3)

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通过聆听专家教授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深入仔细的分析与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步去学习 ,看了视频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深刻的认识到什么专业知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篇(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7.090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人民的体质却在逆向发展,生活的压力、工作的繁重,让人们的身心严重受到了影响。为此,国民体质的改善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各高校的体育教育也在不断的深化改革,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期望也是越来越高。在此背景和形势下,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合格的教师职业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同时,也是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影响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社会、家庭和自身等方面,社会的支持、家庭的肯定以及一个体育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在推进体育与健康,增强国民体质的今天,应把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摆在应有的位置,以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来增强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1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1.1学生的需要

高校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体育作为我国的一种文化,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大学生作为半个社会人士,更懂得自身的需要,他们认为,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也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释放压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广西高职高专的体育教学和管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和发展,应与国情、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步。

1.2体育教师自身的需要

在广西35所高职高专院校里,体育涉及了教学对象的数量、性别、性格、层次和课程内容等众多因素,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多高职高专院校在国家规定高校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实施了更多的选项课程,这些给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能力,才能保住饭碗,不被社会淘汰。因此,在这种时代的背景下,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升已经迫在眉睫,这种变革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和适应广西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教学发展形势。

2影响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因素

广西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般可以理解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个方面。外在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内在因素常常指个人的一些思想认识和心理状态等。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因素,积极的因素可以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反之,就会阻碍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2.1影响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外在因素

2.1.1领导对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的重视

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领头人,对专业设置、学生的发展、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绝大部分广西高职高专院校的相关领导以及校长都不是体育专业出身,因知识经验、个人能力等因素,他们对体育的发展方向不明确,对体育人的态度是处于“不支持,不反对”的状态,缺乏对体育教学的明确指示和肯定,无形中让很多体育教师在教育中不能大展身手。可见,学校领导既可以促进体育专业教师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打击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阻碍他们教学水平的发展,迫使他们“英雄无用武之地”。

2.1.2家庭对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影响

家庭对个人在职业选择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上产生的影响占据了重要的分量。父母、妻子(或者丈夫)和其他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经常拿自己家里的事情跟别人家的作对比,一旦别人比自己家里的好(一般指经济收入),就会有各种不平衡的心理,认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做的都是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晋升的机会和空间不大,尽管辛辛苦苦地工作,却时常囊中羞涩。在家人不理解,学校不重视的背景下,长期以往,体育教师自己原有的志向渐渐被自己遗忘,现存的能力也会慢慢被磨灭,更不要谈紧跟时代步伐,时刻给自己“充电”。可见,家庭对一名教师的影响深远甚至是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2.1.3经济对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影响

人才给社会带来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他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认识到:只有育才、引才、用才才是发展高新技术的前提和关键,才是广西经济的希望所在。虽然广西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生活消费水平日渐提高,但相当一部分人的支出大于收入,让很多人都奔跑在温饱线上。在谈及广西教师工资待遇这一块,很多教师都黯然神伤。体育教师工资待遇不高,仍然要养家糊口,不再是以前处处受人尊敬、值得w慕的职业。许多教师表示:在不断更新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压力的情况下,教师很难专心致志的从事教育工作,时常感觉到身心疲惫,无心上课。部分教师来自外地,需要自己租房居住,他们每个月的工资待遇连起码的生活问题都难以解决,如此沉重负担下,难以全身心投入为教育事业做贡献。可见,经济给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带来的困扰是相当严重的。

2.2影响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能力提升的内在因素

2.2.1体育教师的个人态度

广西高职高专的大部分体育教师对职业能力的认识,一般存在两种状态。一种是大部分体育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能力提升有着很高的期待,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需求、学生的需求等必要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另一种是他们认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课程并非学生专业课程,没有必要太过认真和严格,再者,学生都是成年人,愿意学习的自然会认真主动的学习,无需教师像中小学一样时刻观察学生的态度和学习的进度,能学多少知识,取决于学生的个人认识和努力程度。而由于体育教师长期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以及教学对象的学习态度等原因,难免产生职业倦怠和消极的心态。由此可见,积极的态度能促进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升,消极的态度,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自己能力的发挥。

2.2.2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的心理弱势

一直以来,体育这门专业都不太受人们的欢迎,认为体育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社会上甚至还流行一句笑话“你的XX是体育老师教的吗”,言外之意就是你的XX很差。甚至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作用不大,经常性逃课,认为要锻炼,吃饱喝足后自己想什么时候锻炼就什么时候锻炼,不需要学校固定时间、固定课程来强制性让学生学习。因此,许多体育教师心里一直有阴影,认为体育教师比其他的专业人士矮一大截,让他们无法在众人面前展现真正的自我。种种不利的现象,让体育教师越发自卑,这种不良的心理现状,严重影响了教师自身职业能力的发展。

3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能力提升的对策

3.1改善教师的自我认识,提升体育教师自身的思想觉悟

社会对任何职业都是公平对待的,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首先要认识自我的能力,调整好心态,加强责任感,要学会接受新知识、爱自己的职业,要时刻关注自己专业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接受挑战,完善知识结构,并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奋勇前进,用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学生、校领导以及社会的认可。

3.2改善工作环境,增加体育教师培训、交流的机会

目前,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有限,绝大部分教师是“有课上课,无课不回学校”的状态,他们除了参加学校会议或者在课间短暂接触交流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在一起研讨体育教学和体育相关的东西,更没有机会跟外校的体育教师、专家相互学习与交流。为了更好的增强教学质量,应大力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增加他们的培训机会,增M校与校之间的交流,丰富他们的交流形式,培养和提高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心理协调能力等。

3.3转变领导观念,加强对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能力的重视

学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要加强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注重体育课程在高校的真正作用,不能因为体育不是专业课程,就对其以及体育教师不重视,而忽略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体育教师承担着体育课程和校队训练以及体育活动的组织任务,为了增强学生体质,高校领导应积极转变观念,重建体育教师的组织结构,提升体育教师职业能力,促进学校的体育发展。

3.4加强经济投入,引进体育人才

在广西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中,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以及住房的问题,都得不到根本的解决与保障,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让许多教师心里都觉得委屈,甚至私下抱怨,认为做得再多再好也不如有编制的教师,有些教师甚至故意降低教学质量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因此,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应公平对待每个教师的付出,从经济上加大经济投入,确保教师的最基本的生活要求,留住人才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的发挥自己的职业能力,为广西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4结论

广西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活动正朝着文化性、科学性的方向发展,若要进一步提高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就必须先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水平,而要想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先找到其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的策略。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社会、家庭以及自身的个人认识,我们要集中一切综合力量来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为广西乃至国家的体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易锋.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结构体系与评价系统的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篇(5)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管乐艺术属于普通高校音乐表演艺术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涉及到的内容繁多,既包括吹孔气鸣乐,单簧气鸣乐,双簧气鸣乐,又包括唇簧气鸣乐。对于管乐艺术的教育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速度。随着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师对于管乐艺术教育优化改革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仍然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提升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三方面着手进行具体的教育教学优化改革工作。

一、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高校管乐艺术教育仍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进,一些较为显著的教育教学阻碍性问题仍然存在于关于艺术教育工作当中,而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一为,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诸多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其在毕业之后并没有受过专业的管乐音乐教育培训,其只能依照自身的在校期间所打下的音乐基础以及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管乐音乐知识的讲解,很少有教师具有管乐方面的专业资格证,在这种情况下,其所开展的管乐音乐教学活动成效就显得并不高;其二为,管乐音乐教师所秉持着的教学观念有待革新,在课上会对学生的自主训练进行过多的干预,没有准确的将自身定位在教学引导者上,会帮助学生决定管乐音乐学习的方法以及途径,同时也没有明确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这一教育核心的具体内涵。最后,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时常会将一种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始末,缺乏教学方法创新意识,从而导致学生对于管乐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无法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管乐艺术知识活动。

二、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育质量有效提升路径分析

(一)提升普通高校音乐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普通高校音乐教师是管乐艺术教育活动的第一执行者,是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工作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教学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育的成效以及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提升的速度。只有保证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较强,才能够保证管乐艺术教育的质量。基于这一情况,普通高校教育管理者及音乐教师自身必须要重视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首先,管乐艺术教师自身必须要定期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对于老师的意见,教师依照学生所提出的意见进行自我反思,明确自身在教学期间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纠正,以满足学生学习为目标进行课上教学调整;其次,普通高校的领导者需要为校内音乐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引导普通高校音乐教师参与到各项管乐艺术教育培训活动当中,在培训期间要将管乐艺术特点,管乐艺术教学要点,现代化教学理念,强化教师管乐艺术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创新教学理念,职业素养等作为主要培训内容,保证每一位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并满足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育工作的需求。

(二)优化革新管乐艺术教育的核心观念教师在教学期间所奉行的教学理念会直接影响到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育的质量以及成效,同时还会影响到其自身能够实现既定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目标。基于这一情况,高校音乐教师自身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管乐艺术教育的目标实现需求进行教学观念的革新。首先,需要明确现阶段管乐艺术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重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音乐鉴赏能力,管乐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理论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保证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次,管乐音乐教师需要凸显出学生在课上的主导者地位,鼓励学生有问题要及时的表达出来,让老师知道其自身的学习需求,然后教师以此为参照进行教学调整,保证学生能够在课上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力。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篇(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每年都会产生一批新升格本科院校。这些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多数是在原有专科学校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升格以后,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管理体制上也在进行着改革。由专科教师转变为本科教师,面对着新的挑战,他们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学历的压力。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章第十一条(五)中规定: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而新升格院校的教师队伍中有很多第一学历是大专学历,学历不达标。

因此,新升格本科院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学科研的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后备力量,形成良好的学术梯队和创新团队,开始实施教师学历提升工程。很多院校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达到硕士研究生学历,而年龄在35岁以上的教师学历必须达到本科,否则就会失去教学的资格。在规格期限内未达到规定的学历,低聘为下一级职称,直至达到规定的学历要求。

但同时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许多人的学习、进修愿望难以实现,有些教师即使参加学习、进修,也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难以很好地兼顾,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

2.科研压力。

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是加强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科学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手段[1]。学校升格,教师的工作安排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职称评定所需要的课题、论文著作、成果具有一定的难度,科研、课题申报对于一部分教师来说,根本就无从下手。教学任务多,没有时间进行科研对教师来说也是问题。另外,有时候进行科研,但申报得到课题的难度很大。于是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是迫于职称评定的压力才去搞科研、撰写论文的。因为职称太低,相应的待遇就不能享受,获得发展的机会相对就少了很多[2]。职称评定对科研成果的要求成为大部分教师撰写论文的直接动力,也是他们目前最大的压力。

3.教学压力。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日益重要。这几年高校频繁换教材,课程设置也进行了调整,特别是基础课程改革与引起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教师角色转换等,使原来上课得心应手的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原有的知识、技能与新知识、新技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新升格院校教师的教研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影响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培养,并给教育增加了不少压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这让一些教师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另外,由于社会不断的变化,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增多,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学生获得各种信息,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也增多,对外界事物的认识速度很快。加之本科生有自己的思维和认识,对同一个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认识可能会有差异,他们对教师的观点会提出质疑,导致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4.教学质量管理压力。

不少高校热衷于量化管理,制定了严格、详细的各种检查、评比制度和规定,这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和积极性的发挥,也给教师造成了情绪上的对立,带来了压力。

不少高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了很多措施,譬如:成立督导团随机听课,召开学生会议听取学生对教师上课的意见,在教师职称评定中由学生给教师评级、打分。有些高校教师能否上岗须由学生,院系领导、专业教师组成的评委会评审。若半数以上的学生代表认为“不合格”,无论其他两部分评委的评价结果如何,该教师都不得上岗。教师已经不再是安稳的职业,随时面临下岗的威胁。教师担心学生在职称评定时给自己评为最低,影响自己的职称,使教师压力不断增大。

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过大,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发展,而且严重制约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为了进一步缓解教师心理压力,社会、高校和教师需要多方协作,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从根本上化解教师心理压力问题。

1.高校应以人为本,科学考核,合理评价。

一个科学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里包含的每一项评价标准都应该是发展性的、结合实际的、质与量相结合的。要科学规范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的评价因素。目前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不够全面,凸显了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素质,而忽视了作为高校教师应必备的其它能力素质[3]。而且在目前的评价体系中,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教学工作量这三项指标都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只重视量的多少而忽视质的高低,对每项指标的评价标准都缺乏与实际生活生产教学实践相联系的针对性[4]。

高校应该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新升格院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评价应根据其特殊性而建立相应科学、合理、客观和公正的评价体系。对教学的评应综合领导、同行和学生各方面的信息,从教学态度、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多方面、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而不能简单地以学生打分排个名次就算完事。在科研层面,不能一味地追求文章数量或文章发表的刊物级别,而应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由有科研经验的教师带动其他教师集体承担科研项目,参加教改实验,加强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教师个体创新,形成良好的合作、竞争的氛围,并通过完成任务来带动学科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

2.教师应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高校升格会给教育带来新的动力,同时也会给教师带来新的压力,高校教师面对选择,要学会生存;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要能承受挫折,变压力为动力,学会在竞争中不断充实自己,更新和完善自我,把握住发展机会。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压力,化压力为挑战,处理好挫折与压力,积极努力工作,将压力转化为挖掘和发展自身潜能的机会。

3.参加在职培训和在职进修。

为了顺应高校的变革,教师要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等多方面快速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尽快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快速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在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势力同时也需要提升学历,这样才能应付教学工作环境中出现的各种情景。教师的知识储备了,个人的知识水平提高了,就会变得更加自信,在工作中就能够坦然面对和处理各种教学压力,职业压力自然就减轻了。

参考文献:

[1]李文兵.试论教师社会地位的自我提升[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3,(2):25-26.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篇(7)

一、阻碍乡镇体育教师“职业韧性”提升的原因分析

所谓职业韧性,指的是从业的个人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主动地应对工作中的问题与挑战,最终跨越从业过程中种种阻碍的能力。然而乡镇体育教师的职业韧性往往并不能达到承担这些的水平,阻碍其职业韧性提升的原因笔者经过研究分析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乡镇体育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由于乡镇中学自身福利待遇、薪金水平、机遇、教学硬件设施等方面与城市中学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差距,乡镇中学很难招收到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突出的高质量体育教学人才,在乡镇中学的体育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当地的体校,其接受的教育质量与锻炼机会与重点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从根本上限制了乡镇相遇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也限制着其职业韧性的提升。

其次,职业认同形成困难。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其内心对学校、同事以及教学本身的认同感提升是分不开的。由于乡镇中学中体育教师资源是相对匮乏的,部分条件不足、生源较少的中学只有一到两名体育教师,这就使得他们在遇到教学困难的时候很难寻得帮助,而学科本身与文化学科几乎没有交集,文化学科还占据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更高的地位,体育教师很难在工作中获得职业认同感,因此也就会产生出不可预测感和不安定感,体育教师个人与学校教师群体的价值认同产生缝隙,导致其职业韧性难以提升。

再次,学校不合理的教学组织管理安排。尽管我国实行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但是我国中学教育更多的还是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目的。文化课作为升学考试的考试科目,其在学校的教学组织管理中占据的地位不言而喻。而体育课程尽管近年来也列入了考察范围,其执行过程中并没有文化考试的严格程度。因此在中学教学中,体育课程是最容易被忽视、挤占的,而体育教师也因此显得“无足轻重”,这也阻碍着教师职业韧性的提高。

二、提升“职业韧性”并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

鉴于乡镇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中对提升体育教师职业韧性的诸多阻碍因素,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从教师本身以及学校组织管理方面提出了以下几则方法,从而使乡镇中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得以更加顺利地开展。

(1)体育教师主动提升自我教育教学能力。由于体育课程在乡镇中学所占的比重较小,体育教师就更加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体育知识或者让学生得到应有的、必要的体育锻炼,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主动提升自我教育教学能力。乡镇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网上教师培训、向老教师或同行请教教学疑惑、独立创新教学方法等途径来提升自己我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使自己能够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学生配合不积极、体育器材短缺、室内室外体育课教学内容疑惑等问题,从而提升了自身的职业韧性,让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2)体育教师要进行危害可控化管理。Cown认为,个体在应对危险因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应对经验,是一个免疫过程,在遇到相似的危险因素时能够进行成功应对,表现出一定的免疫性。乡镇体育教师面临着诸多的压力与挑战,繁多甚至连续的逆境很可能使得乡镇体育教师产生消极的情绪。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对这些危害自己前程和工作的因素进行可控化管理,要对自己工作的目的认识地更加透彻、科学、高尚,切忌放任自流等对自己和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思想。积极面对挑战,并对重复出现的困难增强自信心和挑战欲,在不断取得成功的过程中享受教学工作的快乐。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仅可以给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更可以增强自己的职业认同感。体育教师在学校老师中在无形中往往会被孤立,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自己主动去打造人际交往圈,让自己去认识其他教师的工作,同时也让其他教师认识自己的工作,从而使得自己与其他教师的交集不断扩大,相互之间的职业认同感得以增强,让自己能够更有自信地迎接工作中的挑战,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韧性。

(4)学校要关注体育教师的内心。体育教师的心境与文化课任课教师的心境往往有着巨大的差异。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转变对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的挑战以及相应的比赛、体育训练任务甚至还有一定的职称压力与绩效考评压力等使得体育教师的工作看起来很轻松实际上是压力最多最大的。学校要为教师营造出和谐的工作氛围,在工作的安排中要体现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而不简单地将教师看做完成任务的工具,同时根据学科具体情况,有差别地来建立管理制度与考核评估制度,让体育教师也能够形成强烈的职业归属感,从而增强其职业韧性。

参考文献:

[1]李霞.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M]佛山: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72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篇(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82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既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人性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现代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各个学科都有其专业知识,然而每个学科知识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自不待言,体育教学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体育教学要肩负起其使命,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时,还要能够实现高中学生多种素质的提升。

一、提升体育理论水平

体育作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人们已经对体育教学形成了惯性认识,即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实际上人们对体育学科的这种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体育不仅要教会学生不同的训练技能,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理论水平。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学生的实际练习活动才能更加科学、准确的开展。 例如学生在学习乒乓球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练习很重要,然而教师还要从理论上对每个动作进行解释,进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每个动作的奥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做的更加规范、到位。学生体育理论水平的提升,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动作的指导,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

二、掌握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不管是在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都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体育锻炼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体育锻炼学生不仅能够变得更加健康,而且能够达到释放压力的效果。高中阶段体育课要向学生进行多个体育项目的教学,因此是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重要时期。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学生会对不同的体育项目感兴趣,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项目,教师应该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必修的体育项目教学之后,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的机会,这样既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技能,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得到满足。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技能,也为学生之间有效的进行沟通与交流打造了平台。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高中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意志力不够强,应对挫折的能力也存在欠缺,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每个学生都会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与挑战,而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中迎难而上,是否有坚强的意志力十分重要。体育是高中阶段能够锻炼学生意志力的一门重要学科。那么教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该如何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呢?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对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引起了高度重视,并积累了一些能够有效锻炼学生意志力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个体育项目,例如5000米长跑,学生在跑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体力不支等各种情况,此时是学生打退堂鼓的时候,也是磨炼学生坚强意志的时候,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拿出不放弃、坚持到底的态度,最终跑完全程,学生通过不断努力达到了目标,不仅使学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同时学生的意志力也得到锻炼。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十分重要,作为新时期的一名高中体育教师,一定要对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引起高度重视。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也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一种重要精神品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很多体育项目都需要通过团队协作来实现。例如: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大好时机,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集体的努力与有效配合,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当然教师并不能单纯的从口头上告诉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活动去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篮球相关的技能教学之后,组织学生打小型的比赛,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不同的班级打比赛,通过实战使学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当然,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次比赛活动就能够形成的,需要教师将对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蕴含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只要有需要学生通过协作完成的活动,教师就要积极的组织学生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使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得到提升。

五、增强学生的体质

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重,很多学生为了学习,却忽视了进行体育锻炼,这不利于学生良好体质的形成。实际上学生牺牲体育锻炼时间学习知识,不仅不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能够使学生的体魄变得更加健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精力自然更加旺盛,学习效率自然会有所提升。反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度劳累,精力涣散,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理念,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教师要把握好体育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体育动作,努力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每天按时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从而打造一个健康的体魄。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篇(9)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

总体来看,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区域教育战略目标,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要求,与区域师生、家庭对心理健康的实际需要,与国内先进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二是认识不高、普及不够,心理工作呈表面化;三是心育教师配备不足,专业人员少,临时兼职多;四是专兼职心育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亟待提高;五是师生心理素质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区心育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认知枯竭,缺少集体归属感,无成就感等,也就造成了心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偏低。那么,如何提升心育教师的职业幸福呢?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举措

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初,我们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多方学习调研、反复思考论证,明确了以国际化视野下的积极心理学先进理念为引领,以“塑造积极心理,奠基幸福人生”为核心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因为积极心理学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即获得幸福。它的三大研究领域为:积极的情绪情感,能够促进人的积极体验,提高幸福感;积极人格,让人发现和建设这些性格力量和美德,并学会用这些力量去预防和治愈心理疾病,让人生活得更有价值;积极的组织系统,为个体积极特征的培养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为人类实现完美充实的生活创造条件。

结合我区实际,同时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观点,我区在调动心育教师内在的积极力量,引导他们积极合理的认知,增进他们的积极体验并培养他们的积极人格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完善组织体系,点燃职业激情

为使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2015年3月18日,金州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健康服务部成立了,负责服务指导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培训工作。

2015年4月21日,金州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组织召开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会上宣布印发了《大连金州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大连金州新区幸福学校联盟建设项目计划》。把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定位为:以国际化视野下的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引领,以“塑造积极心理,奠基幸福人生”为核心理念,融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借鉴国内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经验,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基础上,着力关注培养师生优良美德、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心理力量。此后又成立了金普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工作。各中小学校建立相应的领导和组织机构,完善在校长领导下、以专兼职心育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体系和管理制度,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督导考核中。随后又陆续出台了《金州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创新驱动幸福教育先导新区”建设工作方案》《金州新区心理健康教育“十三五”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心育教师明确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也燃起了激情与希望。

(二)建立幸福联盟,搭建支持平台

组织支持是指来自于组织内部对组织成员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包括对成员的关怀照顾,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帮助,并且公平地对待他们。它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有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的组织支持感与幸福感各维度均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且能对教师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因此,为了促进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搭建组织支持平台,我区依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和专业资源方面的优势,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结合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建立了幸福学校联盟,并审核确定了首批幸福联盟基地校(园)40所,全面助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专业化科学化。幸福联盟建立了幸福学校联盟组委会,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研员队伍,定期召开幸福联盟工作会议,开展教研,举办活动,研发幸福课,开展课题研究等等,这就形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互动多维的交叉网络,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由单一走向多元、整合,也为心育教师搭建了一个积极支持的系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和行动都不是孤立的,有联盟做自己强大的后盾,从而提高信心和力量。

(三)创办幸福心校,唤醒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影响深远,它能够提升人的主观幸福感,对心理认知有扩建作用,有利于缓解心理紧张,提升创造力,塑造人的健康人格。鉴于此,我们创办了幸福心校,幸福心校校长由幸福联盟发起人、大连金普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健康服务部么洪福主任担任,负责幸福心校的全面工作。幸福心校下设学习部、宣传部、纪检部,采用阅读疗法结合《积极情绪的力量》、《真实的幸福》和《幸福的方法》三本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师的积极情绪进行培养,大家自愿报名参加。幸福心校负责布置每周、每月的学习、练习、分享内容,并给予及时的反馈,一周一小结,一本书一大结。经过一阶段的干预,参与者的积极性有所提升。大家表示,参与学习后能多多关注和品味积极的事物,同时对出现的情绪问题进行自我认知调整;阅读之后的分享交流,在提高对自我及他人经验意识的同时,还能引起情感的共鸣,从大家的分享中获得鼓励和启发,使情感得到“净化”;大家将习得的方法和经验运用到现实情境中来,体验到了较多的积极情绪,也表达了更多的积极情感,传递了更多的积极心态,心态也更加和谐。

(四)拓宽成长渠道,提升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通常被认为是指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较高的自信心。这种较高的自信心会使个体产生积极情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幸福感。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并且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水平可以增强主观幸福感。因此,我们不断地整合资源,拓宽心育的成长渠道,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在心育活动中体验到幸福感。

1.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心育教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学识越广,专业技能水平越高,自我效能感就越高,工作就越轻松,也就越有成就感,体会到的幸福也越多。我们针对各中小学教师,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实施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双轨制,强化培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1)扩大区域中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师培训的覆盖面

为了提高当前学校心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发展,我们扩大了区域中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师培训的覆盖面。2012年9月开始委托大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和汇成心理咨询职业培训学校分三批对辖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师培训,截至2016年6月,共培训二、三级心理咨询师300余名。我们还拟定了“千人培训计划”,希望通过对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师培训,打造一支积极、阳光、训练有素的专、兼职心育教师队伍。

(2)“百名心理健康幸福种子教师培育计划”

对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专兼职心育教师侧重进行实践应用技能的高端强化培训,着力建立一支由100名懂理论、能操作、科学化、专业化的中小学心育教师组成的稳定队伍。

①幸福种子教师心灵成长“学习的秘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应用工作坊

幸福种子教师心灵成长“学习的秘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应用工作坊是金普新区教科院心理健康服务部么洪福主任组织的幸福联盟幸福心校系列工作坊之一。此工作坊由大连开发区十中心理教育中心主任,中国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何竟轩主讲。何老师通过每周一次的现场教研和网络互动两种形式给心育教师讲解了“教育教学的心理学秘密”“幸福成长 正念生活”“学生积极情绪的元认知培养”“学习分心、厌学偏科和考试紧张等学习障碍的元认知技术干预”“三类知识与题型中心图示的教学应用”“知识的表征、同化和顿悟”等知识。参加工作坊的老师收获满满,为我区专兼职心育教师的自身成长,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幸福教师心灵成长沙盘游戏疗法工作坊

“沙盘游戏疗法工作坊”也是幸福联盟幸福心校系列工作坊之一,由么洪福主任领导,甄选各校优秀的专兼职心育教师组成。工作坊由东居小学的崔艳老师主持,孙郡、陈慧、刘晓辉、姜娜、崔艳老师(此六位教师均具有沙盘游戏疗法高级证)主讲。带领大家由理论延伸到实践,真切体验团体和个体沙盘游戏,感受沙盘实操的全过程。沙盘游戏使每位教师都得到了心灵的成长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3)走出去,请进来

为了拓宽视野,我区先后派专兼职心育老师走出去参加高端学术交流、培训会议(如第三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东北师大积极心理学实践应用工作坊、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创新应用研修班、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辽宁省督导点培训、精神文明办未成年心理健康辅导员训练营等),及时观摩学习国内外专业领域的先进成果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以高标准定位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同时,邀请名师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如中国教科院孟万金教授,做了《积极心理开启幸福教育》专题讲座;辽宁师范大学金洪源教授,对我区教师分享指导元认知技术的应用;大连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李玉荣,对全区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课培训等)。教师们表示,通过与专家、教授、名师等的交流学习,将理念和思路请了进来,将方法和经验请了进来,既开阔了视野,又启迪了思维,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2.提供展示平台,收获成就自信

为了提升心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有干劲、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我们积极整合资源,发掘教师特长,并为其提供发展平台,如支持擅长元认知技术的何竟轩主任开办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应用工作坊,组织擅长沙盘游戏疗法的教师开展沙盘游戏疗法工作坊等。我区还组织参加、开展了各种竞赛评比活动,如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大赛、校园心理剧大赛、征集沙盘游戏疗法、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优秀应用案例、优秀论文等。心育教师通过积极的准备参与这类活动,在不断的学习、研究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激发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五)开展幸福工作坊,提升幸福能力

为了提高心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整合校内外专家资源,组织开展了系列幸福工作坊,普及推广心理学特别是积极心理学智慧,增强心理调节能力,提升职业幸福感。

1.“幸福教师”心理成长系列主题团训活动

幸福心校的创办人么洪福主任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从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入手,利用团训这种覆盖面广、效率高、后续效果好且适应范围广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干预,提供了幸福心校线下工作坊系列活动之教师心灵成长训练营“从今天起,做个幸福的人”主题团训活动,主要以活动为载体,以自身体验与感悟为生长点,从“微笑、拥抱、爱要说出来”“ 正念、专注、心安幸福根”“感恩、善良、传递正能量”三个方面向与会老师阐释幸福基本功。教师的心灵在一次次活动中被唤醒,发自肺腑的笑声透着极强的感染力,流自灵魂深处的热泪蕴含着所有的温情和感动,激励着每一名教师,用真诚的爱提升儒雅之师的专业素养。

2.金普新区幸福联盟户外运动队

户外运动有别于传统体育运动、都市休闲或旅游活动,融合了亲近自然、运动、休闲三种特质。首先运动能生成快乐因子――内啡肽,运动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幸福感;其次休闲能提高身心健康,降低消极情感诱因,获得积极心理,提升幸福感;最后,人类与自然的联系本身就能提升幸福感。因此,从事户外活动能明显提高主观幸福感,其效果之显著甚至可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身心疾病治疗方式。

鉴于此,我们组织成立了金普新区幸福联盟户外运动队,并定期参加户外活动。如组织参加了“绿色金普 追逐梦想”金普新区首届职工徒步大会,大家迎着明媚的阳光,和着轻快的音乐,相亲相爱,一路同行;还组织了幸福联盟大黑山一行,体味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感受到了人生的色彩斑斓和生命的活力四射。

3.二十四节气心理养生瑜伽工作坊

瑜伽来自梵文,意为自我和原始动因的结合,是心灵、肉体、精神结合到最和谐的状态。它是通过身体操练、身心调节及心理意念三种方式的引导而达到身心的整合及自我约束的一种完美的健身方式。有研究表明瑜伽锻炼对幸福感提升有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开设了二十四节气养生瑜伽工作坊,它是金普新区教科院心理健康服务部组织的幸福联盟幸福心校系列工作坊之一,授课教师是大连开发区十中孙娜老师,每周进行一次。二十四节气养生瑜伽根据古老印度瑜伽与传统中医养生的结合,顺应四季的变化达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调节身体的作用,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刚柔相济,阴阳互补,从内而外,对身体进行调整和改善,从而收获身心宁静,提高幸福指数。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篇(10)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其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一,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与拼搏是体育精神主要内容,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促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积极向前,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第二,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体育是一项需要学生吃苦才能掌握技能的学科,对于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促进学生意志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第三,提高学生的承受能力。当前很多学生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心理素质非常差,严重者甚至会因为教师的一句批评而选择轻生,造成悲剧的发生。通过体育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促使其更好地面对社会、面对生活。第四,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则是遵循素质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体现与落实。

二、思想品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方法

(一)做好示范带头工作

教师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的言行举止也有一定的影响。体育教师由于学科的性质,很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通过自己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影响。为此,体育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影响。第一,通过个人修养影响学生。教师的个人修养,包括教师说话时使用的语言,平时对自己仪表的约束,教师对待学生态度的体现等,教师的这些个人行为对于学生来说都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还没有形成正确是非观,身心还在快速发展的中小学生而言,影响效果较为明显。第二,通过专业能力影响学生。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反映,同时还可以对教师的毅力、吃苦耐劳等方面的品质进行体现,而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

体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对于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获得学生的尊重,使教学更加顺利开展下去,则必须要让自己先做到,从而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获得学生的认可与尊重。为此,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通过一些细节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斗志,促进学生学习教师的优秀品质。其次,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了解,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优秀思想品质。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知晓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从而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

(三)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为此需要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能够通过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完成对学生体育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教学方法。

1.帮扶教学

学生由于个人身心发展状况的不同,会导致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因此每个班级都会有体育天赋较好的学生和体育天赋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班级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然后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学生之间的帮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促进身体素质的提升,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为其将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为提升班级学生的跑步能力,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从中选出擅长跑步的学生作为该组的组长,对其他学生的跑步进行指导和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明显的改善,而在此过程中也会在无形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竞争教学

体育精神的表现之一就是竞争,中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都喜欢追逐胜利,而体育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竞争式的教学,教会学生一些优秀的思想品质。例如,教师在教会学生篮球的相关知识与技巧以后,可以在班级组织一场小型的篮球比赛。教师需要事先将比赛的规则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说明,从而降低意外伤害发生的几率,然后教师将班级分为两个阵营,即红队和蓝队,并分别选取参赛人员和候补队员,其他同学作为拉拉队为参赛人员进行鼓励。教师在此次教学中,不仅需要担任裁判的角色,还需要对整场比赛各个人员的行为进行观察,然后与同学一起总结,比赛的得失。教师可以在比赛结束以后,对此次比赛中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表扬,如参赛人员认真拼搏,体现了真正体育人的精神,拉拉队卖力加油对参赛人员的激励作用,候补队员的默默候场等。然后,教师需要对此次比赛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批评指正,以喝倒彩为例,教师需要让学生知道这不仅不会对比赛起到激励的作用,后果严重的还会造成打群架等严重后果,必要时为对手点赞才是一个真正有素质的人的体现,然后通过让学生进行记录或者写感想的方式,结束本次课程的学习。

3.鼓励教学

教师的赞同与认可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之一,因此教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咱们,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其能够在面对学习与生活的困难,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应对。例如,体育教师在教学生练习跳远的过程中,发现某位同学的动作非常标准,教师就可以让其作为范本让他为大家进行示范,从而获得教师的认可。在比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某位同学有了进步,可以在班级同学面前对其进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大家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努力地展示自己的优点,激发学生的潜能。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篇(11)

近年来,随着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和人才逐渐成为各行业中最有价值的资源。在各大院校中,教师们作为学校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的综合水平直接关乎到学校的生死存亡。因此,注重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各高校紧急的课题和义不容辞的任务。本文通过从个人知识管理对高校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提升的状况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关于提升院校竞争实力的有效方法以及使高校处于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源自企业对自身的资产经营管理,近年来,这一科学管理思想已经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作为其专业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肩负着培育学生,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学术探索等与知识相关的各项工作。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很少有教师关注个人知识的系统及科学管理,这最后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快速、稳步提升,对于教师个人素养的锤炼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为此,只有倡导高校教师开展个人知识管理,才可以帮助教师个人专业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促使高等院校的竞争实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1 对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认识

1.1 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知识创新为目的,把知识当作一种资源、资本、生产要素加以运营管理,最后,通过知识的共享和运用集体的知识、技能、智慧来提高组织应变和创新能力的管理活动。高校教师的工作轨迹通常是由教学、科研两部分组成的,虽然身处院校这样的工作环境,但教师的个人学习及对个人知识的梳理并不规范和系统,通常都是工作中需要什么知识,教师临时去寻找和学习,这就导致教师对信息的积累没有科学性。因此,在这种状况下,只有运用知识管理才能使教师的信息积累具备科学性,另外,实践发现,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个人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激发个人的工作创新能力。

1.2 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其本质在于帮助人们整合个人信息资源,以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收集、提取、共享和应用,将个体中隐性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显性知识,并对知识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进而来构建个人的知识库。在某种程度上,个人知识管理(pkm)可以被看作是知识管理的子集,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整合个人信息资源,以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和综合竞争能力。常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教学经验、体会多存储在教师的头脑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凭自己的灵感来创设的教学环境以及凭内容来选取的教学手段,都可以被认为是因材施教的隐性知识,而且这些隐性知识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能够通过个人知识管理将其显性化,不仅可以达到总结个人经验,萃取精华的目的,而且合理地转化和应用还可以帮助年轻教师们不断进步和成长。为此,我们得出结论,运用个人知识管理机制,不仅可以丰富教师这一集体的知识资源,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团队的专业知识素养。

1.3 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含义

教师知识管理是指教师个人或学校产生、获取、收集、组织、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知识,通过运用集体智慧来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提升学校整体应变及创新能力的系统过程。它的本质在于促使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和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使其具备创造性教学行为的知识基础,最终使教学具有创造性。教师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利用资源,减少重复不必要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进而不断提升教师个人素养,最终实现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2 知识管理过程中高校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途径

2.1 对教师所拥有的知识进行整序

教师拥有,或教师专属的知识包括专业学科基础知识、认知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等,这些知识都属于显性知识,它们都是由以下各内容组成的,包括教材、辅助材料等图书资料;论文、专著及教案;个人知识积累所需的各种文件和相关多媒体资料以及管理系统等内容。这些都是教师知识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因此,我们就必须对教师所拥有的知识进行整序,使他们的个人知识条理分明、分类合理,又不失彼此之间生动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另外,对高校教师进行知识管理,可以让他们的知识结构更趋于完整性和有序性。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发展高校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基础,通过让他们优化知识结构、设计实用的个性化教案;归集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学习并善用计算机相关软件来支持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还能有效地实现对高校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高的目标。除此之外,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对知识管理的水平的提升也会有相应的积极作用。

2.2 对各种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处理

高校教师知识素养提高的障碍不仅仅在于新知识的获取数量,还在于教师隐性知识是否能够成功地转化为显性知识,它也是反映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教学经验是体现任教者教学思想中富有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但通常情况下,这种珍贵的知识却很难被清晰地识别和分享。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都普遍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无论是文化知识还是实践性知识,总有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内隐性,也就是说,这部分知识很不容易被清楚地表达出来,或者说让人百分之百地心领神会。与此同时,教师头脑中的部分知识还存在结构松散,体系不健全、逻辑关系欠严谨,个别闪光点稍纵即逝的问题。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要想有效解决该类问题、实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就必须对教师进行有效地知识管理。也就是说,将教师拥有的,却属于隐性知识范畴内的难以进行规范化地描述,如教学心得、体会及经验等并非一目了然的知识,以及主观性强、零星的内容等,通过让教师个体或群体对此类知识进行科学管理来将它们变得显性化。管理措施包括反思、交流、分享、共生等,通过采用这些管理措施来使之理性化,这便是最佳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的方式。通过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转化,可以将教师的各种隐性知识,通过知识管理的方式将其转化为显性知识,进而使曾经松散、零乱的知识被逐渐整序成为稳定且具有逻辑性的体系性知识,这些知识或智慧应用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必然会形成独具特色的个人理论,这也是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最显著的方面。

2.3 实现教师知识的有效获取与积累

知识的动态性特征要求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充实个人知识。外因驱动的自主学习或通过参加专家讲座来获取知识,是教师们通常采取的知识获取与积累的途径,在教师群体中进行教学经验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交流与探讨,也是非常有效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另外,知识在群体中进行传播、流动,不仅可以实现知识的分享,同时还能够激发个体灵感和新知识的产生。

3 开展知识管理实现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方法

3.1 建立个人专业及相关知识数据信息库

先进的管理有赖于科技的支持,建立教师个人专业知识电子存储系统,是进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任务。之所以说建立数据信息库是知识管理的基础是因为数据是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基础和源泉,只有掌握了相当数量的数据,教师才能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形成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即信息。那么掌握了信息的教师再加入个人的经验判断和文化脉络就形成了知识,这也是教师教学的根本。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分类方式管理信息,如以信息内容、时间顺序或地域范围等方式进行分类。这样不仅可以系统管理个人知识,用多样的形式归类过去较凌乱的各种知识资源,使其从以往沉睡的状态中苏醒,用于教学实践,而且还可以通过较有效的搜索方式,让教师对所积累的知识有更多维的认识,激发创造力,产生新知识,从而有效优化教学实践效果,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2 通过多种形式增加教师的知识积累

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任务,更是教书育人的教师的终身工作。教师可以利用日常自学、专项培训、观摩教学、集体研讨等形式,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在保持自己旺盛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的同时,使得个人的知识基础被持续加固和丰富,如此以来,此种积累必然会对教学工作产生良好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3.3 记录并定期整理教学反馈笔记

教师应该定期地通过

反思性学习,来管理教学心得和经验。另外,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教学实践中呈现的问题与教学理论进行相互印证,不断反省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差异,并有针对性地记录一些对特定教育事件处理的案例,并在过后对该类事件进行反思和展开全面的分析,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从而推动个人素质的提升。

4 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助力教师和院校的发展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这一先进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够将教师本身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利用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实践。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教师可以养成更加良性的学习习惯。因此,高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就必须坚持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不断提高个人的学术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为实现教师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因实施知识管理而取得的进步,会推动其个人知识素养的提升,反之教师知识素养的不断提升也会反作用于教师的知识管理,使之不断良性发展下去。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升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挖掘自身科研潜力,以及注重培养个人较高的现代信息素养,都是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提升专业素养和自身价值的根本保证。高等院校是培育人才的基地,人才培养则依赖于教育,而打造优质教育更依赖于高素质的教师,因此,归根结底,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着高校的教育实力。

参考文献:

[1] 任长印.高校教师知识管理初探[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3).

[2] 孙芳芳,任永祥.高校教师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6).

[3] 魏佳.基于价值链分析法的高校教师知识管理模型[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