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3-01-07 09:56:30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篇(1)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2-0106-03

伴随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以其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特点,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了解信息,相互沟通,工作、学习、娱乐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同时也出现了网络成瘾问题[1-2]。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以2005年全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资料为据,针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流行现状及其表现特征进行分析,以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成瘾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北京等18个省(区、市)城市中学生进行分层抽样[3]。各省级单位按好、中、差3个社会经济片抽选调查城市。各城市随机选取普通初中、重点初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职业高中各3~6所;分年级随机选取2~3个班整群参与调查。对象从初一至高三分6组,年龄12~18岁。受试中学生共181 832名,男生88 808铭,女生93 024名。

1.2 方法和指标 由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成测试队,统一按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研制的《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规定的步骤、方法,在学校积极配合下,以班为单位,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匿名填写问卷。现场质控完全达到要求。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与网络有关的内容,如每天上网时间、上网目的和网络成瘾相关行为等。主要分析指标有2类,均以“过去7 d”为时限,其中“每天长时间上网”界定为:每天上网时间都在4 h以上。“网络成瘾”指应出现以下10项指标中的至少5项:①过去7 d平均每天上网超过4 h;②不上网时,仍在想网上内容;③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焦虑;④期望上网时间比目前更长;⑤上网时间经常超出预期;⑥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⑦因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干脆逃学;⑧向家长、同学、教师隐瞒上网事实;⑨因上网而与教师或家长发生冲突;⑩借上网以摆脱困惑、抑郁、无助或焦虑情绪[2]。

2 结果

2.1 不同年级男、女生长时间上网报告率 见表1、图1。

6.7%的中学生在过去7 d内每天上网超过4 h,男生为10.1%, 女生为3.5%,各年级中学生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男、女生报告率均随年级呈上升趋势,高一达到高峰,高中各年级均显著高于初中各年级(P值均<0.01)。

2.2 不同年级男、女生网络成瘾报告率比较 表2显示,中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为8.6%(男生为12.4%,女生为5.0%),各年级男生均高于女生。男生从初一到高一网络成瘾报告率呈逐步上升趋势,高一达最高峰(14.8%),其后波幅较小;女生报告率升势相对缓慢,也在高一达到高峰(6.0%),其后略有回落。该报告率的性别差异(男生>女生)、学段差异(高中生>初中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初中阶段网络成瘾报告率伴随年级上升的趋势也非常明显。

2.3 网络成瘾中学生上网目的比较 表3显示,网络成瘾中学生上网目的居前3位的分别是聊天(80.9%)、玩游戏(77.0%)和多媒体娱乐(69.4%),显著高于其他内容。初、高中生上述上网目的顺序基本一致,聊天、玩游戏分别位于初、高中生之首。

对网络成瘾者上网目的(可多选)的分性别比较显示,男生顺次为玩游戏(90.9%)、聊天(79.7%)、多媒体娱乐(71.1%)、下载软件(44.9%)、看新闻(33.9%)、BBS讨论(27.3%)、收发邮件(25.3%)和查阅学习资料(22.5%);女生顺次为聊天(93.0%)、多媒体娱乐(83.0%)、玩游戏(67.8%)、下载软件(40.6%)、看新闻(36.1%)、BBS讨论(35.7%)、查阅学习资料(29.6%)和收发邮件(26.9%)。见图2。

3 讨论

“网络成瘾”是“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的简称,专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冲动、失控的上网行为, 从而对自身健康产生明显的社会心理性损害。不过,根据青少年的问卷自我报告率只能获得筛查率,准确地说,所反映的实质上是“网络成瘾倾向”。大量研究显示,青少年是最易产生网络依赖的群体;多发生在初上网的1 a内,且多起源于聊天室、多用户网络游戏等双向交流服务途径[4]。如果听任那些具备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继续发展,可能导致以下危害:(1)因沉湎于虚拟网络而脱离现实生活,产生精神“信息焦虑”,性格缺失,弱化对自身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人生观的建立,最终导致自我迷失。(2)弱化人际交流能力。高度依赖网络的青少年往往在网上潇洒自如,在现实生活中却沉默寡言,忘记了同学、朋友、家庭和师长,走向离群、孤傲和个人主义膨胀。(3)网络成瘾现象对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影响很大。许多原本学习刻苦、善于钻研的学生逐渐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加之睡眠不足,常出现迟到早退、组织纪律性差甚至逃学、旷课等问题。有的为达到多玩游戏的目的而说谎、欺骗、偷盗、破坏公物,严重者甚至走上犯罪道路[3,5]。因此,为保障亿万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对网络成瘾行为的预防、控制必须给予高度关注。

本研究表明,我国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流行率为8.6%;低于国内外报道的大学生成瘾率(8%~13%),基本反映我国现状[3]和近年来国内学者使用同一标准对不同地区群体进行的调查[6-9]。这些调查共同展现以下规律:(1)男生显著高于女生;(2)社会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相对不发达地区(其中最直接的决定因素是网民数量和互联网的普及状况)[10];(3)高中生显著高于初中生;(4)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级中有群体聚集现象,和学习负担密切相关。最后这一点既表现为职高学生较高的报告率,也表现在学习负担沉重的高三学生发生率明显低于高一等方面。民盟北京市委2001年的“电子网络游戏与未成年教育”称,当时北京市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初中生已达11.8%,高中生为15.1%,明显高于本类研究结果,可能与使用的筛查标准不一致有关[11]。长时间上网和网络成瘾有关,但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关联;青少年出现网络成瘾现象也非真正起因于贪玩。换言之,该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有更深刻的动因。网络成瘾倾向和其他健康危险行为一样,与青春期身心的发展特征密切相关;主要影响因素一是环境时尚,二是“行为的自我创造性”[12]。例如,男生比女生更易网络成瘾,与男生更易接受网络技术并享受其带来的快乐期望有关。此外,男中学生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行为发展不同步,盲目性、冲动性较大也有重要作用。高中生比初中生更易网络成瘾,尤其高一急剧上升,与他们正处于高度觉醒状态中的独立性,迅速发展的自我意识,以及家长、教师的影响力下降相关。高三学生网络成瘾率的回落固然起因于多数学生面临升学考试压力,来自教师、家长的催促不断强化,自主时间越来越少等客观因素,但这些环境压力对那些具有高度成瘾倾向者而言只是暂时的、表面的。Pratarelli等[13]分析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实际上和物质成瘾者有共性,只是其强烈欲望不是物质(香烟、酒、药物)而是精神,而且对自身的行为缺乏最基本的控制、节制能力;也就是说,他们通常只想到要实现这些需要并满足于自己在该行为过程获得的,而全然不顾后果。Ebeling等[14]观察网络成瘾青少年上网过程反映出的人格特征,发现他们实际上很少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如搜索信息),真正想做的只是在网络上寻找社会支持、满足性渴求,甚至仅在利用网络来装饰自己的人格面具。目前,国内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很多尚停留在流行病学调查阶段。针对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动因的深入分析亟待开展。

在网络时代,既要积极鼓励、引导青少年进入网络世界,充分利用网络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优势,加强对收集学习资料、浏览新闻、搜索信息、健康娱乐等实际功能的引导,同时应把预防、控制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到公共卫生的高度来认识,动员全社会参与,采取以下综合预防措施:①在法律、法规基础上完善相应政策,加大对网络、电子游戏厅、网吧等的监督管理力度。②全面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和青春期心理辅导,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特征和个体、群体行为聚集性,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教育。③开展以生活技能培训为主的健康促进活动,营造良好的人际交流氛围。④在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生活制度的同时,丰富他们的文娱体育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从中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净化心灵。⑤发挥电视、网络、报刊等大众媒体对青少年认知的积极引导作用。本研究所发现的一些流行性规律和特征对制定正确措施有很强的启发作用。例如,已知中学生以娱乐和舒解压力为主,聊天、玩游戏、多媒体娱乐位居前3位。上网目的有鲜明的性别差异:男生爱玩游戏,尤其是打斗性、攻击性游戏,反映出其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女生则爱和兴趣相投的人聊天,希冀通过网络认识新朋友,遇到心理冲突和困惑时能对同情自己的人倾诉,获得安全感,寻求情感支持。应针对这些需求加大投入,制作丰富多彩的网络游戏、博客天地,让他们在舒缓身心压力的同时有机会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对预防、控制青少年网络成瘾都将发挥正向作用。

4 参考文献

[1] GOLDBERG I.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2006-09-12).

[2] YOUNG K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The 104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Toronto, 1996.

[3] 季成叶,主编.2005年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43-81.

[4] 谭三勤,李增庆,曾腊初,等.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4,21(3):97-102.

[5] CAPLAN SE. Relations among loneliness, social anxiety, and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Cyberpsychol Behav, 2007,10(2):234-242.

[6] 李德敏,冷晓,刘德荣,等.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 16 (7):766-768.

[7] 李晓驷,李泽爱,谢雯,等.合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51-54.

[8] 江光荣,胡姝婧,韦霞霞.武汉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21-122.

[9] 彭宁宁,朱佳佩,冯小刚,等.上海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3):242-245.

[10]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

[11]郭丽,高宏,王怀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分析.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5,6(2):134-135.

[12]季成叶,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61-264.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篇(2)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0-0930-03

吸烟、饮酒、吸毒是物质成瘾行为,游戏机成瘾、网络成瘾、是精神成瘾行为。这些行为不但影响青少年的学习,而且也将影响到成年时期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并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为了解贺州市城区青少年成瘾行为现状,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2008年广西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方案》的规定和要求,于2008年4月对贺州市城区11所学校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贺州市城区的4所初中、4所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大学共11所学校进行随机抽样抽取班级,共调查71个班级3727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3688份,有效问卷率为98.95%。其中男生1586名,女生2102名;初中生1183名,高中生1289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603名,大学生 613名。被调查学生的年龄分布在11~26岁,平均16.95岁。汉族占85.51%,壮族占7.96%,其他民族占6.53%;母亲文化程度以小学(31.80%)和初中(36.76%)较多,其次为高中/中专(20.12%),大专占4.22%,大学及以上占2.28%;以核心家庭(48.83%)为主,其次为大家庭(29.40%),单亲家庭占4.86%,重组家庭占1.79%,隔代家庭占4.10%。

1.2 方法 统一使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广西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不良生活方式、故意和非故意伤害行为、吸烟、饮酒、吸毒、网络成瘾、和性传播疾病等相关危险行为,其中初中卷有83个调查项目,高中和大学卷有89个调查项目。尝试吸烟指曾吸过一两口烟,目前吸烟指在过去30 d里至少有1 d吸过烟,经常吸烟指6~20支/d。尝试饮酒指曾饮过1杯酒,目前饮酒指在过去30 d里至少喝过1杯酒,重度饮酒指在过去30 d里,至少有1 d在1~2 h内喝5杯酒或更多,醉酒指在过去12个月里至少有1次曾因喝酒太多而出现头昏、头疼、嗜睡等症状。吸毒指曾使用过冰毒、、大麻、可卡因、海洛因或鸦片等。包括曾参加过以金钱、代币、其他物品为赌注的类似的娱乐性活动。游戏机成瘾指最近7 d内平均每天玩电子游戏时间≥4 h;网络成瘾指出现以下10项中①和②~⑩指标中至少4项:①过去7 d内平均每天上网≥4 h;②不上网时,仍在想网上的内容;③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焦虑;④期望上网时间比目前更长;⑤上网时间经常超出预期;⑥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⑦因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⑧向家长、同学和教师隐瞒上网事实;⑨因上网而与教师或家长发生冲突;⑩借上网以摆脱困境、抑郁、无助或焦虑情绪[1]。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学校班主任的配合下,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在调查员统一指导语下,统一发放问卷,统一收回,调查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回避。

1.3 统计分析 将收回的有效问卷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并用χ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校类型的差异。

2 结果 见表1~3。

2.1 吸烟 男生各种吸烟行为报告率均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2.2 饮酒 各种饮酒行为报告率男生均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2.3 吸毒 吸毒报告率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4 男生报告率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5 游戏机成瘾 男生游戏机成瘾报告率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6 网络成瘾 男生网络成瘾报告率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贺州市城区青少年吸烟、饮酒、吸毒、、游戏机和网络成瘾等成瘾行为报告率男生均高于女生,可能与男生好奇心比较强、性格和家庭教育、社会传统观念有关,男生面临新环境、新人际关系带来的挑战,更难适应。家庭是青少年的主要生活环境,父母的态度、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态度,因此,家庭背景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普通中学生高于重点中学生,提示重点中学的学校环境、校风和纪律要求等都对学生成瘾行为有明显抑制作用。在今后开展青少年戒烟、控酒、禁毒、禁赌干预活动中,可以针对不同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教育,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调查结果还显示,现在吸烟率和现在饮酒率从初一的6.60%和20.72%上升到大二的18.27%和48.71%,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上升。可能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渴望交往的心理增强,但受到交往能力和社会经验等局限,常错误地采用以烟酒行为作为交往的方式,或者因为学习压力加大,造成心理压力增加,一些学生以吸烟、饮酒寻求心理慰藉或借酒消愁。因此,无论学校还是家庭,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对于学生的学习压力、心理压力、社会交往都应该及时给予关心,帮助排遣[2]。在吸烟和喝酒的学生中,≥13岁开始吸烟和饮酒的占77.98%和50.98%。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容易对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产生好奇,继而模仿和尝试;13岁前吸烟、饮酒行为与以后其他多种成瘾行为有着密切关联,早期吸烟、饮酒行为可能是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一种表现,可能同时还伴随着多种成瘾行为的存在。因此,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成瘾行为应从早期开始。吸烟、饮酒对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来说,生理和心理影响都很大,而且因酒后滋事的青少年犯罪率也不断上升,应引起人们乃至社会足够的重视。

初中生的游戏机成瘾和网络成瘾报告率最高,分别为13.85%和6.60%;其次为大学生。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由于网络交往的自由性、虚拟性、广泛性,迎合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因此,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更容易网络成瘾[3]。网络成瘾虽不象那样会危及生命,但会对成瘾者生活、学习等产生负面影响,容易造成精神紊乱和焦虑、抑郁症状,成瘾者性格多偏内向,不善交际,与他人缺少交流,在现实生活中较少得到社会支持,而且易于使人格发生偏离,出现厌学、逃学、离家出走、不服从家人和学校管束等逆反心理,对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害社会和家庭。因此,对于易于游戏机和网络成瘾的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早期行为干预,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4]。

吸烟、饮酒、吸毒对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而网络成瘾已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根据贺州市城区青少年成瘾行为现状,应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学生中开展戒烟、控酒、禁毒、禁赌的健康促进活动,让网络成为学生学习、交流、丰富个体生活的有益媒介和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的工具,在网络面前学会选择、自律;给予他们健康行为指导,不断提高青少年卫生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心理辅导和生活技能教育,使他们能正确对待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心理压力,坚定信心,去迎接挑战和克服困难[5]。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主编.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2007:40-43.

[2] 钟娅,杨汴生,何健,等.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吸烟饮酒及易成瘾药物使用情况.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748-750.

[3] 聂少萍,马文军,李海康,等.广东省城市青少年成瘾行为流行状况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2008,29(7):598-600.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篇(3)

【中图分类号】 R 395.6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699-02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学习、交流等便捷的途径。但人们在享受网络这把“双刃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它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成瘾”就是不容忽视的、全球性的负面影响之一。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动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在我国,青少年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甚至因上网而引起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为了解河南省城市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网络,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4年11月-2005年10月进行了此次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河南省4个省辖市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首先将各省辖市市区内中学按照类型分为普通中学(含初中、高中)、重点中学(含初中、高中)、职业高中,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学校;然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年级随机选取2~3个班,以所选取班级的所有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学生12 860名,获得有效问卷12 64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3%,其中男生6 076名(48.1%),女生6 565名(51.9%);初中生5 080名(40.2%),高中生7 561名(59.8%)。年龄最小13岁 ,最大19岁。

1.2 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影响健康的行为和不良生活方式,网络使用情况及网络成瘾行为是其中一部分调查内容。由经过培训的各省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在学校保健教师的配合下,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班级教师不在现场,允许学生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予填写,并声明对学生填写资料进行保密,整个调查过程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根据Young[2]网络成瘾诊断量表:(1)过去7 d内,平均每天上网超过4 h;(2)不上网时,仍在想网上的内容;(3)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焦虑;(4)期望上网时间比目前更长;(5)上网的时间经常超过预期;(6)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7)因上网不能完成作业或干脆逃学;(8)向家长、同学、教师隐瞒上网事实;(9)因上网与教师或家长发生冲突;(10)借上网以摆脱困境、抑郁、无助或焦虑情绪。 根据Young 使用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结合本次调查实际情况,将(2)~(10)指标中出现4项及4项以上者定为网络成瘾行为倾向,将必须出现(1)和至少(2)~(10)指标中的4项者,称为网络成瘾。

1.3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录入,并采用双录入法对录入数据进行核查,以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可靠,运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上网情况 被调查的12 641名中学生总上网报告率为76.2%。男生上网率为82.2%,女生为70.7%(χ2=227.126,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中生有上网行为的占71.0%,高中生有上网行为的占79.7%(χ2=126.95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点中学(含初中、高中)、普通中学(含初中、高中)和职业高中学生的上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162,P<0.01);按年级分组,随着年级升高,学生上网率有增加趋势。见表1。

2.2 长时间上网情况 城市中学生在过去7 d里,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1 h的报告率为9.9%,2 h的报告率为7.2%,3 h的报告率为2.9%,4 h的报告率为4.1%。

2.3 上网目的 城市中学生上网目的中最普遍的是聊天,占70.1%;其次是多媒体娱乐,占66.3%;上网玩游戏占53.2%,通过上网浏览新闻或其他信息占47.6%,查阅学习资料的占43.6%;另外,利用网络下载软件、收发电子邮件、参加BBS论坛的中学生分别占23.9%,23.7%和20.7%;有其他目的的中学生占11.3%。

2.4 网络成瘾行为 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12.2%,男生为18.8%,女生为6.1%,男生明显高于女生 (χ2=476.40,P<0.01);初中生为10.5%,高中生为13.3%,高中生报告率明显高于初中生(χ2=22.279, P<0.01)。

网络成瘾报告率为2.4%,男生为3.8%,女生为1.1%,男生明显高于女生(χ2=102.162, P<0.01);初中生为2.1%,高中生为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86,P>0.05)。

2.5 网络成瘾各项指标出现情况 网络成瘾行为中,最高的前3项依次为“期望上网时间比目前更长”、“上网的时间经常超过预期”、“不上网时,仍在想网上的内容”。见表2。

2.6 网络成瘾和学习成绩的关系 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学习成绩好者为9.1%,成绩中等偏上者为8.3%,成绩中等者为11.1%,成绩中等偏下者为16.8%,成绩差者为22.2%。

2.7 不同家庭类型和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 父母健全家庭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11.9%,父母非健全家庭为14.8%(χ2=9.95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位居世界第2,网民年龄结构表现出极强的年轻化特征,网民中学生比例很高(36.7%),绝对数量接近6 000万[3]。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中学生的上网报告率为76.2%,其普及程度与合肥市高中生上网率(75.3%)接近[4]。

学生上网目的中最多是聊天,其次是多媒体娱乐和玩游戏,这与其他报道[5]类似。目前中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更追求网络交友和娱乐功能,上网内容层次不高。如何丰富中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引导他们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使青少年学生更多地关注和应用对学习的辅助功能,从网上获取健康、科学的知识,是当前青少年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成瘾2项指标,能更为全面、真实地反映河南省城市中学生群体发生网络成瘾行为的特征。网络成瘾的报告率虽然仅为2.4%,但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高达12.2%,说明网络成瘾行为作为精神成瘾行为之一,对河南省城市中学生的危害还是相当高的,值得高度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城市中学生无论上网率,还是网络成瘾率,男生均高于女生,说明不同性别中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同[6];网络成瘾行为已对城市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父母非健全家庭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成瘾的报告率均明显高于父母健全家庭的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已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导致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社会交往受挫,甚至引起与家长、教师的冲突[7-9]。

综上所述,河南省城市中学生上网行为已非常普遍,城市中学生已经有一定数量的网络成瘾及网络成瘾倾向者,并且网络不当使用行为的负面效应比较明显,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学校、社会应高度重视不当使用网络对青少年学生产生的危害,根据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对中学生上网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政府加强对网吧的监管,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及时引导青少年正确合理运用网络。

4 参考文献

[1] 林绚晖. 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1):74-76.

[2] YOUNG KS. Addition to the Internet: A case that breaks the stereotype. Psychol Rep,1996,79(3 Pt 1):899-902.

[3]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8,50.

[4] 谢雯,方东玲,李晓驷,等.合肥市男女高中生上网情况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205-207.

[5] 江光荣,胡姝婧, 韦霞霞.武汉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21-122.

[6] 姚应水,高尘,周访华,等.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44-846.

[7] 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多因素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4):279-280.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篇(4)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R 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3-0242-03

成瘾行为的成瘾源不仅包括烟草、酒精等物质,也包括网络、游戏机和影视读物等精神性致瘾源[1]。网络成瘾、沉湎电子游戏和是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的精神成瘾行为,近年来在我国青少年中有上升的趋势。为了解上海市大中学生使用网络、电子游戏等成瘾行为现状,以便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笔者于2004年11月-2005年1月进行了此次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层按比例抽取上海地区有代表性的32所学校(包括大学7所、中学18所和7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初一至大学四年级共计10个年级12 665名大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剔除无效问卷,获有效问卷12 637份,有效问卷率为99.78%。其中,男生6 021名,女生6 616名。网络成瘾、玩电子游戏和等方面的题目有效应答率为70.59%。

1.2 方法 采用以班级为单位集体自填问卷的调查方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问卷,并要求当场完成,统一收集问卷,由培训后的数据输入员录入数据。问卷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大学、高中和初中)”。

参考有关资料[1],以出现以下10项中至少5项作为判断网络成瘾依据:(1)过去7 d内平均上网≥4 h/d;(2)即使不在网上,脑中一直浮现与网络有关的事情;(3)一旦不能上网,感到不舒服、无所事事或不能静下心来干别的;(4)希望增加上网时间,以便满足自己的愿望;(5)上网的时间超过自己的预想;(6)多次想停止上网,但总也不能控制自己;(7)因为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8)向家长或教师、同学隐瞒自己上网的事实;(9)因为上网与家长发生冲突;(10)为逃避现实、摆脱自己的困境或郁闷、无助、焦虑的情绪才上网。

1.3 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用Epidata 2.0建立数据库,用SPSS 11.5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和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使用网络的一般情况 由表1可见,上海地区大中学生(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上网报告率为84.53%,男生为85.69%

,女生为8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98,P=0.003)。上网率不同类别学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发现,过去7 d内平均上网时间≥2 h/d的占24.63%,初中最低(16.07%),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分别为19.68%和38.40%,大学最高(4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43,P=0.000);平均上网时间≥4 h/d的占12.61%,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最高(23.41%),初中最低(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72,P=0.000)。在调查中还发现,上网的主要目的(多选题)依次为聊天(71.30%)、多媒体娱乐(包括听歌曲、看VCD和Flash等,66.14%)、玩游戏(57.44%)、查阅学习资料(51.49%)、浏览新闻或其他信息(47.30%)、下载软件(47.12%)和收发电子邮件(37.69%)等。

2.2 网络成瘾倾向 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9.33%,男生为12.14%,女生为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5,P=0.000)。网络成瘾相关行为不同类别学校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阶段最高,大学次之,初中最低。

2.3 电子游戏成瘾倾向相关行为 上海地区大中学生电子游戏成瘾倾向报告率(过去7 d内平均每天使用电子游戏机时间≥2 h)为27.37%,平均每天使用电子游戏机时间≥4 h的为11.26%

,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6.50,χ22=340.87,P值均=0.000)。使用电子游戏时间≥2 h/d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最高(42.96%),大学次之(29.49%),高中和初中分别为23.37%和22.25%,不同类别学校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 相关行为 上海地区大中学生曾参加过用金钱、代币或其他物品作为赌注的,类似的娱乐活动的报告率为14.06%,男生(19.69%)明显高于女生(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73,P=0.000)。不同类别学校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55,P=0.000),大学最高为20.53%(363/1 768),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17.46%(399/2 285),高中阶段学生为16.71%(671/4 016),初中最低为7.53%(342/4 544)。

2.5 网络成瘾倾向多因素分析 见表3,4。

以网络成瘾倾向作为因变量,将性别、学习成绩、学校类别、家庭类型、上网时间≥4 h/d、游戏机成瘾、和情绪等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学习成绩中等和学习成绩好是保护因素,住宿也是保护因素;上网时间≥4 h/d、游戏机成瘾、男生、和抑郁情绪等是危险因素。

3 讨论

3.1 学生过度使用电子游戏、网络等精神行为状况比较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大中学生过度使用电子游戏和网络成瘾行为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为最高,初中生最低。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是网络成瘾倾向的高危人群,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11.71%,高于大学生(9.43%)。

说明网络成瘾行为干预对象年龄应前移,而不能只关注大学生,重点应放在进入高中阶段以前学龄段,尤其是那些可能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

3.2 学生过度使用网络的相关因素分析 精神卫生专家认为,网络成瘾产生的原因涉及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2],其中社会因素包括可获得性、家庭因素、同伴影响、社会压力和社会环境等[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习成绩越差的学生发生网络成瘾等相关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可能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相对将面临更大的学习压力和社会压力,社会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认可度也大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行为学的角度分析,这些学生渴求从网络、电子游戏和中获得成功,得到奖励、认可和心理满足。调查还发现,长时间上网、玩电子游戏是危险因素,而在校住宿是保护因素,说明计算机、游戏机的可获得性越少,则网络成瘾的机会就越小。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篇(5)

现在青少年中,网络成瘾的现象日趋严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瘾”,很多同学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那什么是网瘾呢?我特地查了一下相关资料:“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为IAD。基本症状是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有“网瘾”的同学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仍无法自控。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我所查到的相关资料显示:中国互联网络咨询中心(CNNIC)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为止,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人,年增长率为28.9%;网络普及率达到28.9%。年青人为主体网民,其中相当多的网瘾青少年患有“网瘾症”。在每天不断增长的人群中,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自然也不是个小数目,因此关于“网瘾”的话题越来越多,关注人群也越来越多,甚至已升级成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在许多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报道上我们经常能听见这种声音——毒害青少年的,是网络游戏。而在一些人眼里,网络游戏犹如洪水猛兽一般,甚至被称做是“电子海洛因”。

笔者就青少年网络成瘾开展了调查:

一、青少年上网都在做什么:青少年们上网的确是有一部分青少年是会成瘾的,但不一定是玩游戏。一部分青少年是出于好奇和好玩的心理,只要是新鲜有趣的,便有人会去追求它。互联网仿佛就像一个花花世界,有许多青少年在刚刚接触网络的时候,会被互联网所带来的新鲜体验所深深吸引,曾经沉迷或轻度沉迷过网络。每天上网聊聊天、看看网页同样会给青少年们带来快乐和充实感,那些自制力差者更可以沉迷其中。

二、青少年们对媒体的说法存有疑义:青少年们认为,数字不能说明一切,只能反映一些问题。有很多人沉迷网络的确不假,但把问题都归于游戏是有失偏颇的。沉迷游戏比起沉迷网络的人确实是要陷得深一些,但媒体“夸大化”的说法,将网络游戏视为洪水猛兽,甚至被称做是“电子海洛因”也是不妥的。网络游戏是洪水猛兽,青少年沉迷网络就是因为网络游戏的毒害。以至于我们现在只要听到“青少年上网”这个词,在潜意识里就觉得它不是褒义的。青少年们的说法也很激动:譬如我国每年因烟酒而导致死亡的有多少,能一下就把烟酒给禁了吗?有多少青少年因迷恋娱乐明星而荒废学业甚至不要性命,能一下就把娱乐文化禁了吗?又有多少青少年看了一些带有暴力色情的影视作品而犯罪的,能一下把影视行业禁了吗?

三、我地区青少年上网率大大低于全国的统计数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于2010年2月2日在京了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本次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这一比例与2005年基本持平,较高于2007年。但由于网民人数的增长,网瘾青少年人数是2005年、2007年的近两倍。值得注意的是,网瘾青少年在年龄分布上呈现上升趋势,年龄在18-23岁的青少年网瘾比例最高,其次是24-29岁。与2005年相比,13-17岁年龄段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有所下降,但18-23岁年龄段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有所上升。我在本地区对近百名青少年的调查显示,我地区有网瘾青少年占调查青少年总数的8%。

四、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分析与对策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分析

青少年上网成瘾与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有关。首先青少年有着天然的、自发的和积极的探索外部世界的愿望。网络是体现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它的科技性、时尚性和自由性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网络的高科技特征易造成青少年的对技术崇拜,他们渴望成为信息时代的英雄,在互联网上呼风唤雨,做冲浪的弄潮儿;网络的时尚性符合青少年追逐时尚的心理,青少年如果不上网,就会被视为老土,跟不上时代;网络的自由性为青少年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满足实现自我的理想。

第二、网络游戏吻合了青少年崇拜英雄,好当英雄,张扬个性的心理需求。网络游戏使青少年能够在虚拟的世界里成为他们心中的英雄。他们不仅想像而且是确实感受到自己在一个个神奇的世界战斗中取得胜利,实现了做回英雄的情结。

第三、网上交友是目前青少年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青少年获得理解的最好方式。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他们渴望友谊、理解和交流,但是由于性格、文化背景及教育制度等原因,和亲人、朋友及老师之间的交流并不顺畅,在网络上,青少年在匿名的状态下,可以自由选择交流的对象,可以无所顾忌地吐露心声,在彼此倾诉成长中的烦恼、困惑、孤独和痛苦中,找到共鸣和理解。

第四、青少年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不强,没有正确的网络态度。那些在生活学习中遭遇挫折的,家庭不和睦的,成绩不理想,心情压抑的学生,上网令他们忘掉现实生活的各种烦恼,感受虚拟的成功和快乐,同时还可以带给他们心理上的群体归属感,于是渐渐对网络产生心理上的依赖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造成网络成瘾。

青少年上网成瘾还与家庭和学校教育力度不够教育方法简单有关。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长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人,也是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奠基的一环。目前许多家长较重视孩子智力开发和投资,忽略意志品质教育和培养。忽略对孩子进行网络知识的教育和引导。一些父母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和电脑网络知识有限,不能给与孩子及时和必要的指导;另有许多家长管理上缺少有效的方法,只是一味限制子女上网,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不注重培养子女正确的爱好。学校教育也存在一定问题,重智育轻德育现象较为普遍,对网络出现可能会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没及时进行相关的教育;另外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存在着偏差,把分数作为衡量评价学生唯一标准,许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客观的评价,他们饱尝失败的痛楚,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而沉湎网络世界。这些都是造成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篇(6)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R 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4-0328-02

Internet Addiction Tendency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Youths in Jiangsu/DAI Yue, YUAN Bao-jun. Jiangsu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Nanjing(21000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alence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youths in Jiangsu,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effective measurement.Methods By using Adolescent Health Risk Behaviors Questionnaire, 33 427 students in Nanjing, Xuzhou, Suzhou, Yangzhou and Yancheng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was 2.2%. In the past seven days, the online rate was 60.2%. Most of the students Internet access at home, followed by cyber center. The purpose of Internet access to on-line music, film and television to listen, watch and download, followed by learning materials for themselves, instant messaging and online games.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were related to the gender, academic performance, negative emotions and the type of school-related factors. Conclusion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mong youths in Jiangsu.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hould be carried out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 Internet;Behavior,addictive;Factor analysis,statistical;Adolescents

【作者简介】 戴月(1971- ),女,江苏扬州人,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营养与学校卫生工作。

【作者单位】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 210009。

为了解江苏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状况,根据《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方案》的规定,于2008年对江苏省南京、徐州、苏州、扬州、盐城5个市的初中、高中、职业中学和大学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江苏省南京、徐州、苏州、扬州、盐城5个市初中、高中、职业中学和大学共160所学校的在校生33 427名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33 427份,其中男生 16 306名,女生17 121名;城市学生19 005名,农村学生14 422名。

1.2 方法 采用学生自填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员在教师的陪同下到教室进行讲解有关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的情况及问卷的填写方法,告知学生填写问卷是自愿和匿名的,问卷发给愿意参加的学生,为保护学生隐私,学生的课桌在填表过程中分散开,由调查员收集保管,教师不查阅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身高、体重、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家庭生活状况等)、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上网地点等与网络成瘾相关问题。

网络成瘾的定义[1]:按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必须出现(1)和至少(2)~(10)指标中的4项。(1) 过去7 d 内平均上网≥4 h/ d ;(2) 不上网时,仍在想网上的内容;(3)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焦虑;(4) 期望上网时间比目前更长;(5) 上网的时间经常超出预期;(6)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7) 因为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干脆逃学;(8) 向家长、同学、教师隐瞒上网事实;(9) 因上网而与教师或家长发生冲突;(10)借上网以摆脱困境、抑郁、无助或焦虑情绪。

1.3 资料整理与分析 剔除未应答和不合格的调查表,对调查表统一进行编号,对变量值进行量化,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资料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不同学段学生上网情况分布 过去7 d里,学生上网率为60.2%,男生为64.4%,女生为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963,P<0.01);过去7 d里学生每天上网≥4 h的占10.9%,男生占13.7%,女生占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149,P<0.01)。

2.2 上网地点 学生上网地点在“家里”最多,网吧其次,其余分别为学校、同学或朋友处、其他等。见表2。

2.3 江苏省不同学段不同性别学生上网目的分布 从上网目的来看,在线音乐影视收听收看及下载的学生最多,其余依次为查阅学习资料、即时通讯、网络游戏等。见表3。

2.4 网络成瘾倾向情况 学生网络成瘾率为2.2%,其中男生为3.4%,女生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15,P<0.01)。初中生网络成瘾率为2.1%,高中生为1.4%,职业中学生为3.4%,大学生为2.7%。

2.5 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将有网络成瘾倾向与性别、学习成绩、是否住宿、学校类型、消极情绪等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倾向与性别、学习成绩、消极情绪、学校类型等因素相关。见表4。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将“青少年”的年龄范围界定为10~19岁。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不是以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与青少年的行为密切相关,如吸烟、酗酒、药物滥用、不安全的以及自杀、暴力等,这些行为直接或潜在地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甚至影响终生或危及后代。目前网络成瘾问题对青少年心理、个性、情绪、行为等方面已产生影响,尽管整体上尚未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但已值得引起高度重视,预防网络成瘾已成为学校卫生工作新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网络成瘾倾向与性别、学习成绩、消极情绪、学校类型等因素相关。男生更易发展为网络成瘾, 这与国外的研究报道[2]一致。可见男性是网络成瘾的一种易感因素, 应予以重视。学习成绩越差的学生发生网络成瘾等相关行为的可能性越大[3],可能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相对将面临更大的学习压力和社会压力,社会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认可程度也大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行为学的角度分析,这些学生渴求从网络、电子游戏和中获得成功,得到奖励、认可和心理满足。与家庭、同伴交流少的青少年容易转到网络上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寻求理解和支持,以弥补在现实生活中沟通和情感的不足。

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治工作应该尽早开始,从控制致瘾源、切断成瘾条件、保护高危人群和加强成瘾行为监测等方面着手[4]。由于涉及生物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因此网络成瘾行为的干预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青少年是成瘾行为的高危人群,需要动员教育、卫生及相关部门,包括青少年自身和家长共同参与开展干预活动,对青少年更应加强网络健康教育。在青少年接触网络初期就加以正确地引导,对青少年使用网络的时间、内容和方式都应进行一定的限制,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从而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针对青少年自制力较差的特点,父母应对其网络使用进行一定的控制,监督、指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鼓励孩子参加其他活动,减少孩子的上网时间,帮助孩子找到健康的替代活动,获得与上网同样愉悦的感受;在家中应倡导民主、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能在感受父母关爱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只有这样,青少年才能在与他人交往中客观地对待、关心和帮助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降低由于现实中人际关系不良而沉迷于网络虚拟关系的可能性。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主编.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42-43.

[2] CHIEN C, MING CH. Internet addiction, usage, gratification, and p leasure experience: The Taiwan college students′ case. Comput Educ,2001,35(2):65-80.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篇(7)

现在青少年中,网络成瘾的现象日趋严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瘾”,很多同学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那什么是网瘾呢?我特地查了一下相关资料:“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为IAD。基本症状是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有“网瘾”的同学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仍无法自控。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我所查到的相关资料显示:中国互联网络咨询中心(CNNIC)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为止,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人,年增长率为28.9%;网络普及率达到28.9%。年青人为主体网民,其中相当多的网瘾青少年患有“网瘾症”。在每天不断增长的人群中,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自然也不是个小数目,因此关于“网瘾”的话题越来越多,关注人群也越来越多,甚至已升级成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在许多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报道上我们经常能听见这种声音——毒害青少年的,是网络游戏。而在一些人眼里,网络游戏犹如洪水猛兽一般,甚至被称做是“电子海洛因”。

笔者就青少年网络成瘾开展了调查:

一、青少年上网都在做什么:青少年们上网的确是有一部分青少年是会成瘾的,但不一定是玩游戏。一部分青少年是出于好奇和好玩的心理,只要是新鲜有趣的,便有人会去追求它。互联网仿佛就像一个花花世界,有许多青少年在刚刚接触网络的时候,会被互联网所带来的新鲜体验所深深吸引,曾经沉迷或轻度沉迷过网络。每天上网聊聊天、看看网页同样会给青少年们带来快乐和充实感,那些自制力差者更可以沉迷其中。

二、青少年们对媒体的说法存有疑义:青少年们认为,数字不能说明一切,只能反映一些问题。有很多人沉迷网络的确不假,但把问题都归于游戏是有失偏颇的。沉迷游戏比起沉迷网络的人确实是要陷得深一些,但媒体“夸大化”的说法,将网络游戏视为洪水猛兽,甚至被称做是“电子海洛因”也是不妥的。网络游戏是洪水猛兽,青少年沉迷网络就是因为网络游戏的毒害。以至于我们现在只要听到“青少年上网”这个词,在潜意识里就觉得它不是褒义的。青少年们的说法也很激动:譬如我国每年因烟酒而导致死亡的有多少,能一下就把烟酒给禁了吗?有多少青少年因迷恋娱乐明星而荒废学业甚至不要性命,能一下就把娱乐文化禁了吗?又有多少青少年看了一些带有暴力色情的影视作品而犯罪的,能一下把影视行业禁了吗?

三、我地区青少年上网率大大低于全国的统计数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于2010年2月2日在京了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本次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这一比例与2005年基本持平,较高于2007年。但由于网民人数的增长,网瘾青少年人数是2005年、2007年的近两倍。值得注意的是,网瘾青少年在年龄分布上呈现上升趋势,年龄在18-23岁的青少年网瘾比例最高,其次是24-29岁。与2005年相比,13-17岁年龄段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有所下降,但18-23岁年龄段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有所上升。我在本地区对近百名青少年的调查显示,我地区有网瘾青少年占调查青少年总数的8%。

四、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分析与对策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分析

青少年上网成瘾与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有关。首先青少年有着天然的、自发的和积极的探索外部世界的愿望。网络是体现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它的科技性、时尚性和自由性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网络的高科技特征易造成青少年的对技术崇拜,他们渴望成为信息时代的英雄,在互联网上呼风唤雨,做冲浪的弄潮儿;网络的时尚性符合青少年追逐时尚的心理,青少年如果不上网,就会被视为老土,跟不上时代;网络的自由性为青少年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满足实现自我的理想。

第二、网络游戏吻合了青少年崇拜英雄,好当英雄,张扬个性的心理需求。网络游戏使青少年能够在虚拟的世界里成为他们心中的英雄。他们不仅想像而且是确实感受到自己在一个个神奇的世界战斗中取得胜利,实现了做回英雄的情结。

第三、网上交友是目前青少年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青少年获得理解的最好方式。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他们渴望友谊、理解和交流,但是由于性格、文化背景及教育制度等原因,和亲人、朋友及老师之间的交流并不顺畅,在网络上,青少年在匿名的状态下,可以自由选择交流的对象,可以无所顾忌地吐露心声,在彼此倾诉成长中的烦恼、困惑、孤独和痛苦中,找到共鸣和理解。

第四、青少年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不强,没有正确的网络态度。那些在生活学习中遭遇挫折的,家庭不和睦的,成绩不理想,心情压抑的学生,上网令他们忘掉现实生活的各种烦恼,感受虚拟的成功和快乐,同时还可以带给他们心理上的群体归属感,于是渐渐对网络产生心理上的依赖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造成网络成瘾。

青少年上网成瘾还与家庭和学校教育力度不够教育方法简单有关。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长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人,也是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奠基的一环。目前许多家长较重视孩子智力开发和投资,忽略意志品质教育和培养。忽略对孩子进行网络知识的教育和引导。一些父母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和电脑网络知识有限,不能给与孩子及时和必要的指导;另有许多家长管理上缺少有效的方法,只是一味限制子女上网,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不注重培养子女正确的爱好。学校教育也存在一定问题,重智育轻德育现象较为普遍,对网络出现可能会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没及时进行相关的教育;另外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存在着偏差,把分数作为衡量评价学生唯一标准,许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客观的评价,他们饱尝失败的痛楚,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而沉湎网络世界。这些都是造成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篇(8)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职业技术学校)

如何防止青少年学生上网成瘾,是一个新的问题,需要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积累经验。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和监督,让孩子能够文明上网,远离网吧,远离不良信息的干扰,健康地生活和学习。

青少年学生上网成瘾班主任工作目前,好多学生上网成瘾。这个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尤其在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此现象更为严重。尤其是到周末,学生都结伴去网吧,甚至有的学生逃课去网吧。可是,由于青少年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还相对薄弱,他们很容易被网上的暴力游戏、色情信息所吸引而沉迷其中。据相关调查,2005年暑假期间,中国青少网络协会在全国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深入的青少年网瘾调查行动,随后公布了《2005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在“我国9000万网民中82%为青少年,其中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人。而这1650万未成年人中的14.8%也就是近245万名未成年人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特别是在13~17岁青少年网民中,上网成瘾者高达成17.10%。看到这个数据,确实是让人触目惊心的。由此而酿成的悲剧也屡见报端.面对这些严峻的现实,急需学校、家庭、社会综合治理。好多棘手的工作落在了班主任的身上。

一、从小让学生学会辨别事非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我们班主任,习惯于利用班会课,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班主任更应在全班开展德育教育。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就应该着力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和自控的能力。“中学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强烈的时期”,学生的思想处于叛逆期。他们急于想摆脱学校、摆脱家庭和学校的管制,还要追求独立、个性,向往无组织无纪律的自由生活。但从他们的生理特征来看,他们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处处充满好奇心。此时,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互联网的出现很新奇,很吸引人的眼球。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他们的心理尚不成熟、价值观尚未定型,还缺乏辨别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再加上法制观念不强,很难抵制住乱七八糟的网络游戏和形形的垃圾信息的诱惑。因此,班主任从平时就要在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学生思想“免疫力”上下功夫。

二、从平时应该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加强网络教育

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学生上网成瘾,班主任从平冒就可以开展从开展一些网络教育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学生《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告诫同学们:要善于上网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正确引导孩子们对此《公约》深入理解,深入讨论,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这样做的危害是什么?平时的班会课中,充分利用各种案例进行教育,使学生能自觉遵守《公约》各项条款,并用此来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

同时还可以开展以网络道德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园网或主题班会、主题辨论会、个案分析会等形式对学校进行文明上网教育。对有网恋、网络黑客、网络暴力游戏和上网成瘾等问题的学生积极引导他们,让他们分辨是非、善恶、美丑,从而提高和加强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可以利用学校的橱窗、墙报等窗口,创设德育的场所,正确引导孩子们。还可以利用电话、运用电子信箱(E-mail)等现代化的手段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真诚的对话,我学生装多交流思想。如果有的学生还是沉迷其中,就要进行心理干预了。所以还需要班主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的知识,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以便于更好地教育学生。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篇(9)

报告显示,约8成小学生9岁前开始接触互联网,更有部分小学生在学龄前甚至1岁就已经接触网络。网络已经成为小学生最喜欢媒介中的第二选择,紧随电视之后。“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玩网络游戏”等娱乐追求是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有“超过四成”的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学习”。游戏是上网小学生的最爱,上网玩过游戏的比例超过9成,但游戏也是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

在本次调查的上网小学生中,有“7.1%”是“网瘾用户”。另外,有网瘾倾向的约占5%。“网瘾用户”更多的是“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男生”比“女生”更容易网络成瘾,父母“不同意”孩子上网的,以及父母“允许孩子去网吧”的学生中更多的成为“网瘾用户”。“网瘾用户”偏爱“网络游戏”以及成人化题材的节目,对家长的限制行为更多的作出叛逆反应,对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更弱。

在对“绿坝”等上网行为管理软件的态度上,大部分被访小学生(81.3%)对家长为其安装“绿坝”持“无所谓”的态度,表示“不高兴,不愿意”安装的小学生只有4.2%。超过半数(54.2%)的被访家长则认为电脑应该装上“绿坝”等屏蔽软件,以让他们更放心孩子上网,仍有26.6%的家长对“绿坝”能保护孩子健康上网的观点持中立态度。

在家长对孩子上网的态度上。被访家长中,仅有12.8%的家长禁止孩子上网,但超过六成会加以限制。绝大多数的家庭里,至少有一位家长有上网行为。家长们对孩子上网多采取“正确引导,积极沟通”的方式。“游戏造成的网络成瘾”被30.9%家长认为是网络带来的最大威胁,28.6%的家长担心孩子会因为网络而造成“时间浪费,学业荒废”。因此,家长希望将网站的娱乐性与教育性相结合,40.2%的家长倾向于建立“寓教于乐,益智与娱乐相结合”的网站。在建立“专门的儿童网站”上,“非网瘾用户”的态度更为积极。

当问到“如果您的孩子上网成瘾您会采取什么方式为其治疗?”时,仅不足一成家长会选择电击治疗网瘾,75.6%的被访家长选择“家庭教育”为治疗儿童网瘾的方式,“以心理沟通为主的治疗机构”是过半数家长的选择(56.2%),另有49.0%的家长选择了“以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为主的治疗机构”。

在政策方面。超过六成(64.2%)的家长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来保障儿童的绿色上网,超四成的家长认为“设立家庭网络心理导师新职业”(45.9%)以及“设立部级网瘾预防和救助基金”(40.8%)是搭建儿童绿色网络空间的好办法。

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柯惠新介绍,根据CNNIC第24次调查报告统计,在过去一年时间里,10岁以下网民从0.4%增长到0.9%,总数大约在300万人左右。互联网的逐渐低龄化、及其在低龄人群中的娱乐渗透性,成为人们担忧的焦点。本次调查的范围是6至12岁的小学生及其家长,以北京、上海、武汉为抽样城市,每个城市计划选取800个样本(400个学生和400个家长一一对应的配对样本)实施问卷调查。学生及其家长分别独立地填答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在配额方面,针对学生考虑的是年级和性别。而针对家长则主要考虑的是其性别和学历。应该说明的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本次调查未为能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展开,也未能在小学生正常上课的期间实施,所以在样本的代表性方面还有一些遗憾。希望以后能够有条件,对我国的小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更大规模、更全面、更加严格控制的统计调查。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对报告进行了分析,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相关。家长的家庭教育走向极端--过分的放纵和过分的限制,都容易造成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家长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对孩子的网络行为采取正确的引导态度,积极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才能使孩子正确地使用网络,而不是过分沉迷,反受网络的侵害。他表示在家庭教育和国家保护双管齐下的作用下,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规避其负面影响,将能使互联网成为小学生有效的使用工具。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还表示,协会将于网络实名制为基础的儿童网络社区同乐岛少儿益智社区一起共同搭建儿童及家长网络调研平台,今后将根据需要及时对外调研结果,以便社会各界了解相关情况,共同引导小学生正确上网,抵制网瘾现象在小学生中的扩大和蔓延。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1(a)-150-02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problem of teenagers' internet addiction

YIN Yuhong

(Pingdingshan Health School in Henan Province, Pingdingshan 467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enagers' internet addiction of Pingdingshan through making investigations, analyzing the question, putting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leading and helping the masses of teenagers to use internet correctly, and establishing the healthy idea of internet surfing and giving up internet addiction effectively. Methods: Choosed teenagers from 7 schools and 4 Net bars in Pingdingshan, adopted the way of investigating, visiting and having an informal discussion at random etc by questionnaire type, releasesed 2 000 questionnaires together. Results: 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found the number of network addiction teenagers in Pingdingshan account for 15.68% of the teenagers of net surfing and about 12.09% of the persons of net surfing was prone to network addiction in colony without the network addiction. Conclusion: It is very urgent to lead teenagers to use internet correctly, prevent teenagers' net surfing from becoming the addiction, giving up teenagers' internet addiction and setting up the internet culture of security and civilized internet surfing.

[Key words] Teenagers; Internet addiction; Trend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alysis and research

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对青少年的影响却有其消极的一面。不少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而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被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世界而成瘾,造成人格上的不健全,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实地调查了平顶山市3所中专学校、2所高中学校和2所初中学校,以及4家网吧,调查对象主要是年龄为13~18岁的初中生、高中生、中专生和无业者。

1.2 方法

本调查主要调查有上网经历也就是青少年网民,采取问卷式的随机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共发放问卷2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853份,回收率为92.65%,其中男生986份,女生867份。

2 结果

2.1 青少年网瘾与网瘾倾向比例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平顶山市网瘾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5.68%,而网瘾倾向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约12.09%的比例。青少年网瘾现象严重,需要引起重视。

2.2 青少年网瘾群体性别分布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网瘾青少年为15.63%,比例高于女生(8.71%),男生网瘾比例明显高于女生。

2.3 青少年网瘾受教育程度分布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为17.83%,中专生为23.51%,高中生为8.43%,无业者为18.03%,初中生和中专学生比例偏高,网瘾现象严重。

3 讨论

3.1 产生原因

3.1.1 内心空虚,缺乏情感交流[2]。初中生因为起初课业负担不是很重,时间充裕导致上网成瘾;中专学生则是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学习轻松,远离家长看管导致上网成瘾;高中学生因为学习负担重,无暇顾及上网,比例相对较小;无业者则是没有固定职业,只可用上网来消磨时间,或者寻求刺激。总的来说,还是因为他们在心灵上空虚,生活中缺乏情感交流,导致沉溺于网络。

3.1.2 家庭教育方式存在问题[3],缺乏正确引导。家庭的教育方式单一,相当多的家长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易于沉溺于网络。

3.1.3 学校传统的教育方式单一,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多样性。学校大多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味地加重课业负担,一好百好,校园文化不丰富,个别学生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得不到认可,只有逃避到虚拟世界来满足[3]。

3.1.4 思想不成熟,缺乏自控能力[4]。由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思想和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识别和自控能力,社会经验缺乏,冲动性强,喜欢新奇和刺激的事物,极易沉迷于网络世界。

3.2 解决对策

3.2.1 学校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学生上网正确引导[5]。鼓励青少年多参加学校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一个学习之外的交流互动的渠道,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减少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吸引力。

3.2.2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平和的心态与孩子交流,避免粗暴或者歧视性的干预方式[3],帮助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建立家庭情结,满足其精神需求。

3.2.3 家庭、学校都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出现心理危机的青少年及时干预,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3.2.4 净化网络环境,创建绿色上网场所,文明上网[4-6]。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办好主流网站,净化网络教育,倡导文明上网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平顶山市青少年上网成瘾已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预防青少年上网成瘾,以及戒除青少年网瘾,建立安全文明上网的网络文化,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5)[OL].人民网,2005-11-23.

[2]吕亚东.当代青少年网瘾原因及处理方法浅析[OL].省略,2008-07-28.

[3]秦洪良.青少年网瘾问题亟待重视[N].大众科技报,2006-03-05.

[4]尚飞,鲍盛华.心理、精神专家剖析青少年上网成瘾四大原因[OL].新华网.省略,2004-04-14.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篇(11)

一、引言

互联网已逐步进入大学生的生活,在给其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许多人沉迷于网络,引起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

网络成瘾的概念是1994年美国精神医师Goldberg首先提出的,后有许多心理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一般将网络成瘾定义为个体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网络成瘾一般可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等五类,其中以网络游戏成瘾居多,占82%。其后果可导致性格内向、自卑、与家人对抗及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出现心境障碍,如对自己的学业及工作前途感到悲观、情绪低落、做事没有兴趣等,部分患者还会导致社交恐惧症等。

由总医院制订的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中提出的网络成瘾的症状表现有:(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3)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①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②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③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④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⑤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二、研究对象

本次网络成瘾的调查对象确立为08级(即大二)学生。大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已经基本适应了大学宽松的学习氛围和管理模式,缺乏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纪律性不强以及渴望成功和自我实现的心理特征,很容易使他们在网络世界中寻求刺激与满足。而大一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大多数还保留着对于学习的热情,对于网络世界相对而言比较陌生;大三学生和大四学生面临着就业和考研的抉择,绝大多数开始偏好对于学业成就和社会实践机会的追求,很多曾经迷恋网络的学生已经因为有了更具现实意义的追求,而离开了网络。综合而言,大二学生是四个年级的大学生中最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现象的群体,因此,本次调查最终将大二学生确定为调查对象。

三、研究方法

关于网络成瘾的诊断,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本调查采用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的K.S.Young教授的诊断标准,这也是当今世界研究网络成瘾较多采用的诊断标准之一。Young是较早研究网络成瘾的专家,她参照《美国精神疾病分类诊断手册》(DSM-Ⅳ),并结合对网络成瘾的实践研究,编制出网络成瘾的诊断依据,该依据由10个项目组成,只要对其中的5个以上的肯定回答,即可诊断为网络成瘾。下面即为网络成瘾自测量表的题目:

1.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后还想着它)?

2.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3.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4.你是否对家人或朋友遮掩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5.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无助)的方法?

6.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7.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工作状态或朋友关系?

8.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

9.你上网时间是否经常比预期的要长?

10.是否下网时觉得心情不好,一上网就会来劲头?

将网络成瘾自测量表由各班心理委员分发给学生进行匿名填写。问卷收回后,将全部数据资料录入电脑,进行分析。

四、研究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270份,其中无废卷。

通过对所有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呈现如下表:

五、讨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接受调查的270名08级学生之中,可以诊断为网络成瘾的学生(网络成瘾自测量表得分为6-10分)有8人,占总人数的2.96%,其中,网络成瘾自测量表得6分的有5人,得9分的有1人,得10分的有2人。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5年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显示,目前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比例已高达13.2%,本次调查中的网络成瘾发生率远远低于这个数据。

由此可见,在我院大二学生中,网络成瘾的比例并不是很高,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我院学生的自觉性比较高,学习动力较强,对于网络的依赖性不大;(2)本次调查由心理委员在本班开展,虽然采取的是匿名形式,但不排除有学生出现“装好倾向”;(3)本次调查最终回收问卷270份,而我院共有约320名大二学生,其他50名未填写调查问卷的学生的网络成瘾状况未知,有可能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

本次调查对了解我院学生的网络成瘾概况有一定的支持作用,并且对于网络成瘾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促进他们对本班学生进行更多关注,及时发现网络成瘾的学生,并对其进行相关教育和帮助,使他们早日摆脱网络的束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