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双语教学模式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7 11:11:47

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模式篇(1)

一、引言

21世纪是东西文化激荡、融合的新世纪,新世纪人才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必须全球化、国际化。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对学生进行“双语教学”方面已走在前列,并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急剧增加,双语教学也成了中国外语教学改革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急功近利地进行“双语教学”,只会使“双语教学”得到轰轰烈烈的开场、草草收场的结局。为此,我们认为应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去探讨双语教学模式的构成,以及利与弊,去探寻双语教学模式在“双语教学”中运用的规律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二、什么是双语教学

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用两种语言上课。这两种语言一种是学生的本族语/母语,另一种是学生所在地区的通用语言(第二语言)或学生所学习的目的语(外语)。可见双语教育是通过双语教学去实施的。

许克琪(2004)对“双语”与“双语教学”的界定是: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因此,双语教学就是实施双语教育的手段,也泛指双语教育,有如外语教学泛指外语教育。

三、双语教学的时代性

21世纪是高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由于电脑信息网络高速公路的全球联网和普及,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交际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已经或将要发生巨大的变化。而现代化的网络高新信息技术都是基于英语这个国际性通用语言上开发的,英语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传播的语言支撑。随着我国与世界接轨的步伐加快,社会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外语教学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双语教学就是当前英语教改实验中凸显的一个新亮点。从某种程度上说,双语教学可能会成为外语教学的一大突破口。

四、我国双语教学的实践模式及问题

双语教学一向是国际基础教育的尖端项目,它不再把母语之外的外语仅仅当做一种语言工具,而是依据儿童心理成长特点,使之介入儿童素质发展过程,使其在依据母语学习外语的同时又依据外语来感受、理解和更好地掌握母语及相关文化背景,以增加其多重语感的复合思维的现代教学方式。20世纪90年代,作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种探索,汉英双语教学形式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兴起,这类地区的学生从小学阶段,甚至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接触汉英双语教育。

董艳(1998)将汉英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归纳如下四种:

一是过渡模式(Transitional Model)。学生在低年级首先部分或全部使用汉语,以后再逐渐过渡到完全使用英语。过渡模式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但容易形成母语使用上的惯性与规避运用目标语的惰性。

二是加强模式(Strengthening Model)以英语教学为主,对其中无法表述清楚或难以阐述的部分,再由母语教学来弥补,以防学科自身目标的偏差,对学生来讲,这种模式增加了掌握所学知识的难度。

三是双语协助模式(Bilingual Model)。双语协助模式是指在课堂上较为平衡地使用汉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该模式有利于学生两套符号的交叉利用。自由切换,但常常导致语言输入有限,影响学生使用任何一种语言进行自如表达。这种模式在我国双语教学中最为常见。

四是浸没模式(Immersion Model)。一种全英语的,回避母语的教学模式。著名教育家奥苏伯尔指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竭力设法避免学习者的本族语言的中介作用,这既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的。”在现阶段,该模式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尽管某些教学观摩课上能做到这一点,但它不易普及,只能是一种进行比较的“模拟情”与“理想状态”。

我国双语教育的实践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语言与思维逐渐“国际化”,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水平,有利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有助于教师外语教学水平的普遍提高。但它的发展同样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双语教学带来学科课堂的费时低效、劣质英语影响英语的学习和掌握”(陆效用,2002)。“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建立在母语基础上的,中小学用英语教学往往影响学生正常思维,加重学生学习和思维负担。语言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有标准与否之分,课堂上教师一口不标准的劣质英语,反而可能影响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和掌握”(陆效用,2002)。在目前的师资水平下,通过用英语来上一些学科课程掌握好英语是不可能的。英语只是一种表达工具,在别的学科课堂上通过双语教学的方式来要求学生提高英语,是费时低效的。双语教学中英语地位的凸显也引起一些人士对母语学习的担忧。

五、结语

目前在我国人们对双语教育的认识有偏差,对其炒作过热。双语教学模式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双语教学提出过高的、立竿见影的要求不切实际,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双语教学试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语言习得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见效的。所有急功近利的做法可能会有一时一地的轰动效果,但不是科学的态度。

在国际上,实施双语教学的一个基础要求是聘请本族语教师。在我国中小学,不可能大量聘请外籍教师来教非语言学科,本国教师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可能个个都会外语又懂专业。因此,就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教育观念、师资水平和学生素质,我们认为,双语教育应依托高校,以点带面,逐步扩展,不宜全面铺开;双语学校或实验学校应定位在“外语突出、各科领先,综合发展”的模式。通过双语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当是全面发展的复合人才,而不单单是会外语的尖子。双语教学是当前英语改革实验中凸显的一个亮点,它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双语教学模式篇(2)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双语教学模式设计

双语教学过程中,其模式主要分为三块:情境模式,方法模式,考核模式。而这三块均要根据工作实际来设计,配合双语教学,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对工作实际的把握,克服一些实际问题。

(一)情境模式设计

情境模式也可认为是内容模式。将不同的工作内容设计成教学中的不同教学情境。所谓以工作项目和任务为中心的内容模式设计,即在编排教学内容时将原有的教材内容顺序打破,重新编排。按照工作项目和任务的要求,将各项目和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柔和在一起。即不是为了学理论知识而学理论知识,而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学所需的理论知识。这样很多知识点在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中不会安排在一起,但在这种新的模式中就安排在了一起。这种变动可以提高学生对工作任务和能力的把握,而非对理论知识点的把握。以“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课程为例。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以国际贸易的完整流程为工作项目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平台,进行章节情境设计。在每一个工作项目中融入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从而形成一个以国际贸易流程为主线,以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为节点的知识网络体系,使零散的理论知识根据工作指导而结合在一起。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都成为贸易流程中模块的工作指导。使学生不仅能够管中窥豹,而且能够一览众山晓。整个国际贸易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四大工作项目:交易前的准备工作,磋商过程,合同的执行(出口)及合同的执行(进口)。首先,交易前准备工作。将此项目的两个任务设计为两个情境讲解:情境一(工作任务一)为寻找客户,情境二(工作任务二)为资信调查。在情境一中着重介绍寻找客户的途经,情境二重点讲解资信调查的通用方法。其次,工作项目之磋商过程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点,任务从磋商开始到签订合同结束共有八项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分别据此设计情境:情境一询还盘磋商、情境二讨论商品相关条款、情境三价格谈判、情境四运输事宜、情境五保险事宜、情境六支付方式、情境七一般条款、情境八合同签订。磋商过程是国际贸易工作的重点项目,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将其设计为课程内容重点章程,充分体现以项目任务为中心来进行情境设计的理念。在该项目的实现中,情境设计以“合同”为载体,按照从最初询还盘到合同签字生效的完整过程为主线,进行工作任务的学习。以上情境和实际业务操作完全一致。工作项目三为出口商的合同的执行,在这个项目中出口商主要要完成从准备单据、发货、取得货款、退税等十项工作任务。因此根据不同的任务设计十大情境模式:情境一申请产地证;情境二租船订舱;情境三商检;情境四保险;情境五报关;情境六装船;情境七交单;情境八核销;情境九结汇;情境十退税。工作项目四为进口商执行合同,在该工作项目中主要有四项工作任务,据此设计四个工作情境:情境一支付货款;情境二进口报检;情境三进口报关;情境四索赔和仲裁。参考哈弗MBA课程的案例导向教学,为各个工作项目设计真实的案例来进行教学预演,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以上设计的内容主要是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的内容情境模式设计。然而仅仅有内容上的改变还是不够的。理论教学要通过实践来巩固,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即还应配合双语设计的方法模式。

(二)方法模式设计

所谓方法即在内容确定的前提下,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在以工作项目为导向的双语教学中,应考虑两个层面的方法:一是理论教学中的方法模式;二是理论教学后的方法模式。

1.案例引入与导出

在理论教学中,要充分采用案例教学法。由教师虚拟一个以实际贸易为基础的国际贸易案例情境。教师在该案例中担任编剧和导演的角色。将学生分成贸易的甲方和乙方。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虚拟的环境中,和学生一起为双方设计相应的组织机构,搭建仿真的贸易平台。作为编剧和导演的教师,负责编写“剧本”。而学生按照“剧本”,找出本幕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预习的工作要求由学生在课下协同完成。教师编写的“剧本”给学生一个抛砖引玉的参考,学生可以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行“表演”。教师在课程前,将本幕所设计的知识点和考查点,列一个Checklist(检查表格)并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仔细记录学生对知识点和考查点的掌握情况,并对双方的表现进行打分。学生“表演”结束后,由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和总结,对所涉及的外贸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并评出“最佳表现奖”等奖项,既是对学生的鼓励,又可以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2.实践与理论高度融合

理论教学后,存在教学效果巩固的问题。这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单纯的理论教学,其巩固效果很差。在传统的外贸教学中,通常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训分开,学期的大半时间讲授理论,学期末进行实训。这样的弊端是:在学理论时,由于比较抽象,很难真正全面地理解。而实训课时,平时教授的理论知识由于掌握不牢固,已经大部分忘记了。这样一来,变成了“夹生饭”,“回锅肉”。教学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高度融合的实践与理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二法则。在教学中,将只是在学期末进行的实训分成章节实训和汇报实训。章节实训与章节理论教学紧密相连,学完了理论知识,立即去实训,使抽象的理论得以在实际应用中消化理解,成为技能。而汇报实训,是将所学的分散的知识和技能条理化,是实际工作情形的真实预演。

(三)考核模式设计

由于前面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化,以提高学生毕业后工作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其考核模式就不能再采用传统的书面百分制考试了,否则会使前面的改革前功尽弃。前面教学内容突出工作重心,后面方法的案例教学与理论实践高度融合也突出工作实际,因此考核再以理论为中心就非常不协调,甚至会影响前面两项成果。因为当学生得知考试仍以传统理论考试为主,其学习目标就会发生变化,认为学习工作实践与考试不相干,会挫伤学生学习工作实践的积极性。因此,考核模式的改变是非常必要的。以工作项目为导向的双语教学课程,其考核应采用多种形式并举的方法,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尤其要突出工作实践能力。具体可设计为:书面考试(占20%),平时作业以及平时表现(20%),工作情境考核(30%),口试(面试)考核(30%)。

三、基于工作过程双语教学模式面临的难题及解决方法

双语教学模式篇(3)

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

二、通信专业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高校语言的教学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进行日常交流,更多的是为了专业知识的交流,从而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最终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学生也学到了本专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但是,传统通信专业英语课存在一个教学误区,课堂上只是阅读一些英文专业文献的片断;老师将原文翻译成汉语,再讲句式或篇章结构和专业词汇;学生主要记忆一些专业词汇,学一些书面英汉互译技巧。学生主要通过专业英语课来学习普通英语,而不是用普通英语来学习专业知识,如果要学生将所学英语用到实际的专业中去,有时他们连最简单的数学公式都无法用英语表达出来。这种局面的改变不能单纯依赖英语语言教学来改变,而应该在英语语言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来改变。这主要包括教师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以及教学所要训练学生达到的由用汉语思考专业问题到用英语思考专业问题的转变。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教育功能,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双语教学正是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素质教育探索的一个新的突破口,“以育人为本”是双语教学的最根本目标。通过开展双语教学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外语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三、通信专业双语教学的设计

(一)教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国内、国外通信专业教材的变化都很大,国外教材中有不少新技术、新思想,双语教学若采用这样的教材,可以把这些先进技术结合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之中。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的各类学科的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教材的选择上,国内已经有了大量的国外影印版教材,特别是在电信、通信等领域,所有的协议、国际标准以及辅助设计软件都是英文的。这为双语教学提供了很大的选择余地。互联网上也有大量的内容可供选取,为教师备课、写讲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通信专业的“数字信号处理”理论随着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高校通信专业大多数都选用了国际知名大学的英语原版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已影印出版的《DigitalSignalProcessing——AComputerApproach))(2ndEdition)和优秀原版教材《CommunicationSystems(4thedition)》(SimonHaykin著)进行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涵盖完整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将通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并与之有机结合,并且通过自制生动形象的英语多媒体课件来帮助授课,大部分学生表示这种方法好。

(二)双语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项目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1.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2.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下转第207页)(上接第192页)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3.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

中国不像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一个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教师自己的英语水平都是原因。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它的目的性,属于“外语”教学范畴,而不是“第二语言”的教学范畴。中国的双语教学只能是上述界定中的“保持型双语教学”。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适量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专业词汇是可行而且是可取的。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在每一章开始之前,先布置预习或讲解相关专业词汇;在学期初适当讲授一些课堂常用语,并鼓励学生积极使用这些用语参与课堂活动;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要求和实际应用状况,计划一些讨论题和课堂讲座,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想表达自己观点的情感,调动学习积极性,释放学习潜力。此外,针对一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差的现状,加强学生课外作业中的阅读量,通常是针对课后某几个问题布置一段文字阅读,然后要求其用英文写出问题答案并准备口头解释。

除此之外,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的优势,集动化效果、声音、图片等于一体,不但可以大大地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而且采用多媒体授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双语教学课程,这样能够减少板书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英文讲授和与学生的交流上。学生可以把精力放在思考如何用英语来表达所选知识和与中文的表达有何不同等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由汉语到英语的转变。

(三)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就学生方面而言,在我国多年英语应试教育的特殊情景下,再加上高校扩招,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要达到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国目前培养的教师因为知识单一,外语语言能力不强,一般不具备用外语进行各种学科教学的能力。所以学校应该大力引进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将青年骨干教师推到双语教学的第一线去锻炼。新晨

四、结语

双语教学的理论定位和实践定位都是相当高的,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国情下,真正能使用双语教学的学校屈指可数。双语教学对师资,课程,教材和学生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双语教学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英语或者专业技术,而是用英语去认知专业技术,即培养学生接受最新通信专业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时刻跟踪学科的发展前沿。

【参考文献】

双语教学模式篇(4)

一、前言

在我国,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双语教育已由趋势成为事实,学前双语教育也成为我国教育研究和改革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幼儿园已经实施和准备实施双语教育,这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然而,我国学前双语教育的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如双语课程的安排、双语教材的选择、双语师资的状况、双语教学的模式或方法等。本文结合学前双语教育探讨浸入式英语教学模式。

二、学前双语教育的现状

鉴于我国幼儿师资培养的现状,幼儿教师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用双语进行教学的能力有限,虽然她们注重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他们设计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受到孩子们的广泛喜爱,但却很难体现双语教育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他们常常只能用汉语代替英语表达,给孩子提供学习和模仿的机会较少,而且目前从事双语教育的多数幼儿教师只注重单词句子,难以创设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育环境,也没有注意到东西方文化的诸多差异,远远不能满足双语教育要求。而学前双语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的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的训练,旨在培养幼儿听说双语的兴趣,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的协凋发展。

三、浸入式英语教学模式

浸入式(Immersion)是指用第二语言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模式,即学习者在正规教育环境中的全部或部分时间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授者只用第二语言面对学习者,第二种语言不仅仅是教学的内容,同时也是教学和学习的工具。浸入式教学模式(immersion)基本有两种:全部浸入式(total immersion)和部分浸入式(partial immersion)。在我国,我们所称的“学前双语教学”实质上就是一种外语部分浸入式教学模式,即幼儿对汉语和英语的学习是同步进行,在此教学模式中,英语是“双语教学”中使用的目标外语,因而叫英语浸入式教学。双语教育要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符合幼儿的能力、需要和兴趣,在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时,注重幼儿的认知经验,使经验和体验成为两种语言学习的纽带和载体,而“浸入式英语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实现双语教学中英语教学的要求。

1.浸入式教学法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提倡为幼儿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

FredGenesee认为大部分儿童的第一语言能力是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进行不断的、有意义的交流而获得的。根据Krashen的语言习得习假设,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是而且只能是通过自然习得过程来获得目标语能力。这种自然习得的能力可以使语言习得者既能获得接受性技能,又能获得产出性技能。而浸人式英语教学就是以习得论为基础的,强调自然习得。与此同时,浸入式教学法提倡为语言学习者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这一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有意识“教”英语的做法,尽可能地去创设英语语言环境,让儿童在这种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有意无意地接受英语。在浸入式英语教学,不提倡一个单词读数遍的机械、枯燥的英语教学法,而是大量地创设语言环境,通过自然习得获得英语,并在实践和体验中掌握英语。如幼儿园都有幼儿下午吃点心这一惯例,老师可以借助这一真实的语境传授一些日常用语:Would you like…?Do you like…?Which one do you like…?又如,在教授水果类英语单词时,老师可以借助实物,通过幼儿直观的视觉体验,让其学apple,pear,banana,orange等单词,而不是让其想象各个水果而去机械的记忆单词。除了在英语课上注重英语学习的体验,也要注意把英语运用到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中去,尽可能多的运用幼儿园英语日常用语与幼儿进行交流,努力创设真实的英语习得的环境和体验。如在幼儿每天入园时,一句很自然的问候:Good morning! Hi!等等;当幼儿在非英语课堂游戏活动中表现好时,一句很得体和及时的赞美:Well done! Wonderful!等等。但在语言习得的初期,允许儿童使用汉语,但尽量鼓励其养成说英的习惯,要逐步实现全英文的交流环境。

2.浸入式教学法在重视语言学习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文化渗透

浸入式教学法在遵循语言习得规律创设真实语言环境的同时,还应重视文化渗透。这应是实施浸入式教学法的关键。如果不了解英语赖以生存的英美文化,不了解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和准确运用这一语言,更谈不上自然得体地交际。著名语言学家 Thomas认为:“若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错误,他可能被认为是没礼貌和不友好。他在交流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粗鲁和敌意。”胡文仲教授则认为:“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而目前从事双语教育的多数幼儿教师只注重单词句子,并没有注意到东西方文化的诸多差异,对西方文化习俗知之甚少,以至出现“Chinglish”,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用“吃饭了吗?”“上那儿去?”“到那儿去了?”等言语来作为问候语,而这些问候语直接迁移到英语里,对英美人来讲不但不构成问候,反而会起反作用。他们会把“Where are you going?”和“Where have you been?”认为是对他们隐私的窥视。把“Have you eaten?”当作是一种邀请的信号。如幼儿每天要和教师说“老师早!”“老师好!”,而在英语中无一词在意义上、用法上与汉语的“老师”完全对应。曾见某幼儿园门口写着“Good morning,teacher.”“Good morning,Teacher Zhang.”等等。殊不知,这些说法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因为在英语国家称呼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老师一般在姓氏前冠以“Mr.”“Miss.”“Mrs.”,而不可用“teacher”。因此,运用浸入式教学法时,在创造真实语言环境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对讲英语国家的文化渗透。

四、结语

鉴于我国学前双语教育的现状――重知识轻体验,本文探讨了浸入式英语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和采用其模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即浸入式教学法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提倡为幼儿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浸入式教学法在重视语言学习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文化渗透。然而,学前双语教学的模式没有固定的形式,只有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孙丹.浅谈浸入式英语教学模式.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2).

[2]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庆大学学报,2002,8(6).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1999.

[4]朱学英.学前双语师资培训问题及对策.衡水学院学报,2008,(4).

双语教学模式篇(5)

双语教学的含义主要是通过外语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都得到同步的提高,而双语教学的模式主要分为“沉浸式”“浸润式”“过渡式”和“维持式”。其中,“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处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不单单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英语知识点讲授,并且还使用第二语言进行其他学科课程的讲授,也就是说,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不单单是将英语作为学习的内容,更是将英语作为了学习的工具,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就使用英语进行学习。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能够极为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掌握水平,让学生可以快速的融入到第二语言环境中,提升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成为社会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二、现今酒店管理专业“沉浸式”双语教学的现状

虽然国内诸多高校已经相继开展双语教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如下:

1.师资力量不足。现今各大高校层出不穷,很多高校的师资力量并不雄厚,很多刚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都来到高校任课,缺乏专业的知识与经验,而有很多英语基本功扎实的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英语口语方面并没有达到专业要求,也有英语水平高的教师,却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无法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因此,提高高校师资力量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2.课程设置不合理。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双语课程主要是针对于前台、餐饮以及客房等相关方面,除此之外,其他环节并没有严格按照双语教学的标准来进行教学,这样一来,高效培养出的酒店专业人才其实并不专业,在全面性上有所欠缺。

3.教学方法不够规范。我国国内的双语教学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规范的体制和模式,教育者也没有对双语教学模式做出硬性的规定,教师在教育过程当中,无法合理的把握外语所占的比例,不能够有效的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定制双语教学的强度。因为没有规范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的制约了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

三、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方法

1.合理选择师资,开展“沉浸式”双语教学。从上述的“沉浸式”双语教学定义可以看出,想要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授课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英语水平,同时,因为是酒店管理专业,该专业的操作性极强,更大程度上的增加了任课难度。所以,合理选择师资十分重要,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的方式来增强本校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培训工作是保证师资水平的先决条件,通过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师资力量,从而加强双语教学的建设,通过开展“沉浸式”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国际化人才。

2.合理选择教材,广泛开展“沉浸式”双语教学。教材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媒介,在“沉浸式”双语教学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选用教材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现今各大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所使用的双语教学教材大多是由英文教材翻译而来或者是自编教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但是在进行教材翻译和编写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解的偏差,并且使用这种教材,学生无法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外语的真实作用。所以,高校应当合理选择教材,可以选择原版的英文版本酒店管理教材供学生使用,突出教材的“原汁原味”,同时,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还有助于营造“沉浸式”双语教学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使用英语去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双语教学模式篇(6)

二、英语口语课堂任务型双基教学模式研究

1.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语言教学方法。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中,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用目的语解决交际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英语。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通过设计相应的交际情景传授新句型、新词汇,指导学生练习。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是任务的完成者,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结合自己已有知识,通过对话、交流等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并能将所学的语言融会贯通,进而扩展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任务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健康发展。

2.任务型双基教学模式教学程序

英语口语课堂任务型双基教学模式是指以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信息输入内容,以“布置任务—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评价总结”为教学程序的课堂教学模式。(1)布置任务。教师在上一节课堂最后布置口语交际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多媒体查找相关信息;然后在口语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足量的信息输入,其中包括会话相关的语音、词汇、语法、中西方文化差异、交际技巧等。课上教师引入并介绍任务,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2)信息输入。在这个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学生语言技能的现有基础上,系统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总结复习已学过知识,呈现并讲解新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信息加工。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对老师所教授的新知识和技能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解决学生在交际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4)信息输出。教师可以按照个体差异和互补的原则为学生分组,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时能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独自或小组合作,按要求完成任务。老师挑选几个或几组有代表性的学生,以口头汇报形式总结任务完成情况,也可以以组为单位在公众面前进行任务过程操练、展示。(5)评价总结。针对任务完成情况,由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或对自己进行分析评价,使学生在对自己的任务认识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新知识的熟练掌握。

三、传统常规教学模式与任务型双基教学模式比较

传统常规教学模式教学是以教师领读、分析和讲解授课内容,学生跟读、理解所学内容为主要形式。由于基本上是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师生间缺乏真正的交流。此外,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任务型双基教学模式主要特征如下:

1.课程设置是从整体到部分,重视概念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2.教师以互动形式开展教学,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个体或小组必须具有内在动力、团结协作,共同确立自己的目标。

3.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上时间,教师主要精讲课本内容,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讨论、小组活动,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考查、观察和交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课堂展示、学习态度等作出过程性的评价。这种评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并转化为继续进步的动力。

双语教学模式篇(7)

中图分类号:G642;TU3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09904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出台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要求,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要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为此,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开展各学科各专业的双语教学工作,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培养一批既精通专业又擅长英语的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高级人才。

结构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学科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桥梁、给水排水等各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杆件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后续的专业课、结构设计及今后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结构力学描述的是土木工程结构的普遍力学规律、基本理论及方法,使用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双语表达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英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英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起到从基础英语到专业英语的桥梁和过渡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具有高水平交流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多年结构力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文章提出了适合该课程双语教学的7种模式,分析比较了教学效果,总结了经验。

一、双语教学模式的种类

双语教学是指用汉语和一门外语(目前在中国大部分是英语)作为课堂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的方式[1],使用外语的比例随教学模式不同而存在差异。教师、学生和教材是双语教学的三要素[2]。所谓双语教学模式则是指实施双语教学的结构形式,包括外语的选择、引入第二语言教学的时间、两种语言过渡衔接的形式和方法、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等4个要素[3]。双语教学的模式有许多种,目前,国外流行的双语教学模式有3种,即沉浸式、过渡式及维持式双语教学模式,中国学者也提出了浸润式[3]、“渗透、整合、思维”梯进式[2]、“阶梯式”[4]等双语教学模式。在中国高校中,目前采用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3种。

第一,全外型:所开设的课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讲授;学生以外文形式接受所学知识,用外文同教师交流,用外文完成作业和考试。这是属于高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师生都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

第二,混合型:所开设的课程采用外文教材,教师采用外文与汉语交错讲授,外文与汉语的比例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调整。这种模式比全外型低一个层次,但由于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中外文授课的比例,因此学生易于接受。对于初开设的双语教学可广泛采用,符合中国学生的双语学习心理要求。

第三,半外型:所开设的课程采用外文教材,教师采用汉语讲授。这种模式是双语教学的初级模式,适合学生外语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较薄弱的情况。

以上3类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均采用外文教材,其差别在于授课方式不同,即全外文授课、中外文混合授课及全中文授课。应根据学生的层次、学科的差别等具体情况分析选用,绝不能将国外的模式照搬过来。在教学工作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模式,避免双语教学的简单化和追逐潮流现象。

二、结构力学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因材施教,采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双语教学的方式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赵桂峰,等结构力学双语教学模式研究

结构力学双语教学的语言通常是汉语与英语,一般在学生完成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大学英语等课程学习后开设,通常在第5学期。此时,虽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力学知识和较好的英语基础,但是由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英语水平有明显的差别,再加上结构力学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是大学期间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课程,要求所有学生均按双语教学方式学习结构力学是不切实际的,不利于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太多的英文还可能会削弱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造成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因此,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开设结构力学双语课程时,本着自愿报名的原则,由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英语水平较高、有决心和信心学好该课程的学生报名学习,不强迫安排某个班级开展双语教学。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效果比较好,参加双语教学和未参加双语教学的学生都扎实地掌握了结构力学知识,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人尽其材”。

(二)中英文版教材应当同时对照采用,多媒体课件和考核内容中的中英文比例灵活设置

对于结构力学双语教学的教材,学院选择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S.P.Timoshenko和D.H.Young编写的英文经典原版教材《Theory of structure》(第2版)。教学实践表明:该教材把结构力学的基本知识用简单的方法和语言描述清楚,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使学生拓宽了专业视野、掌握大量专业英语词汇、提高了英文专业文献的阅读水平;同时,该教材将结构分析方法与工程实践进行了较好的结合,插图形象、逼真,而这方面中文版教材往往较为欠缺。由于英语和汉语对同样教学内容的表述形式和表述方法存在较大差别,学院选择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李廉馄主编的《结构力学》(第4版)作为中文版教材,便于学生对照学习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原版教材的过程中,能从另一种角度认识所学的课程,同时以英汉两种语言进行该课程的学习和思考,从而扩大视野,加深理解。

在结构力学的双语教学中,将上述两本教科书进行了有机结合,积极组织素材,精心制作了PPT课件。该课件适应结构力学课程图形、公式较多的特点,通过大量的动画实现启发式、提问式教学,同时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可以在有限的学时内讲解较丰富的内容,加大授课的信息量。该课件考虑教学进度、内容难易程度和学生接受程度等,在不同的章节采用了全中文表达、半英文表达(标题、专业名词、相关概念等以简单的英文句子或短语形式表达,其他以中文形式表现)、中英文对照(所有课件内容均以中英文交错表达)、全英文表达等模式。

结构力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完成大量的课后作业,而且需用英文来完成。在练习过程中,学生既能掌握英语专业词汇和专业英语的书写,又能巩固所学知识。课程的期末考核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采用英文试卷形式,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用英文闭卷答题;口试采用教师英文提问、学生中英文答题的方式,口试的内容多为基本概念和专业词汇等,以促进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同步提高,提高双语课程教学质量。

(三)结构力学双语教学模式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和课程章节的难易程度合理设计

结合结构力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根据教材、授课方式及PPT课件的中英文不同形式,文章提出了适合结构力学双语教学的7种模式,见表1所示。由模式一至模式七,双语教学的级别逐渐增高,学习的难度也逐渐加大。模式一为双语教学的初级层次,模式七为双语教学的最高层次。12表1双语教学的不同模式双语教学模式12教材12授课方式12幻灯片课件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模式四模式五模式六模式七12英文原版12全中文中英文结合全英文12全中文中英文对照全英文中英文对照全英文中英文对照全英文广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双语班是由全年级学生通过自愿报名组成的,其中大部分学生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英语基础较好。存在的问题是他们虽然学过了专业英语,但对结构力学专业词汇学习的并不多。针对这种情况,结合结构力学课程的特点,我们设计了结构力学双语教学的实施模式,见表2所示。表2结构力学双语教学的实施模式章节12绪论12几何组

成分析12静定结构

受力分析12静定结构

位移计算12力法12位移法12力矩

分配法12影响线教学模式12模式一

模式二12模式二

模式三12模式二

模式四

模式七12模式二

模式四

模式六12模式四

模式五

模式六12模式四

模式五

模式六12模式四

模式五

模式六12模式四

模式六结构力学双语教学课程应以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为核心目标,不能因外语的学习而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在授课过程中由于单纯采用某种教学模式不符合实际教学要求。在课程的初始阶段,由于学生对该课程的目的和内容还不了解,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也没有掌握,因此授课方式和幻灯片课件中汉语的比例要高一些,可采用模式一至模式三;在课程的中级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文基础和专业知识,此时授课方式和课件中英语的比例要逐渐提高,可采用模式四或模式五;随着课程的深入,如果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可采用模式六或模式七。总之,教学过程应该循序渐进地从中文过渡到中英文结合或全英文的授课模式。此外,还应根据课程的实际难度随时调整、灵活把握。同一节课,也可以采用不同模式的授课方式,具体两种语言在课堂上使用的比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课程的实际情况决定。如对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的讲解,由于学生在材料力学课程中已学习了相关内容,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则可以增加英文授课的比例,在习题讲解中甚至可以采用全英文授课;又如变形体虚功原理难度比较大,讲解时应该增加中文授课的比重。

三、结构力学双语教学的体会

经过3年的结构力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摸索,我们取得了以下经验。

其一,在课程讲授的初期,不能过多采用英语。对专业词汇还要用中英文讲解。难点内容,特别是重点内容,在用英语表述一遍后,最好用汉语再完整地表述一遍。保证学生在双语教学的环境下,也能很好地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其二,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以英汉两种语言进行课程的学习和思考,在学习原版教材的过程中,能从另一种角度认识所学课程,从而扩大视野,加深理解。所采用的英文教材可以满足双语教学要求,但由于中国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难度等与国外有诸多不同,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等要求,辅以中文教材,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其三,在授课过程中,备课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模式,认真备课。在教学中使用较恰当的方式把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的英语词汇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要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的动画、图形、工程实例等实现启发式、提问式和换位式等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课堂师生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四,由于双语教学的学时数没有增加,使教学任务较为紧张,此时不能因外语专业词汇的学习而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一定的教学学时对双语教学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姜宏德. 对双语教育学科定位问题的认识[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1):20-22.

双语教学模式篇(8)

在全球一体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的高等教育也逐步与国际接轨。英语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也是当今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的主要载体。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已由过去的分散型研究向全球一体化研究转变,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这要求医务工作者加强与国外学者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更新知识,才能站在生命科学的前沿。通过近些年的努力与奋斗,我国的医学研究领域取得许多重大的进展,但在世界一流杂志上发表的医学论文相当有限,因此医学院校在医学教育中应加强推行双语教学,以培养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医学人才。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及目的

1.双语教学的定义: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

词典》所给的定义[1]即: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目前绝大多数是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

2.双语教学的目的:双语教学决不仅仅是指学生听教师用外语上课,更强调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校教育中其它的科目教学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语言的目的。教师为了向学生提供较多的语言输入信息,逐步使用学生的目的语(英语),让他们有机会接触目的语,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触目的语。使用双语教学,不仅是我国高校走向国际化、增强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而且是学生掌握最新知识的一条重要捷径。

二、医学双语教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双语教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佛经译场、宋代的译馆、明代的通译习所和清代同文书馆。从历史观点看,洋务教育办的同文馆标志着双语教学模式在大学的发轫,同时也是双语教学模式首先在大学的发轫,它是我国近代第一所过渡性高等学校[2]。全国的双语教学已开展了一段时间,试验模式很多,但真正的双语型办学模式还不成熟,甚至有人对医学双语教学的前景产生了怀疑。其实,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知道,医学双语教学已不是新鲜事,而且医学院由于生源广、录取要求高,多数学生已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较高的英语读写能力,为医学双语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条件。早在解放前,当时的国立上海医学院就一直实行双语教学(全英语教学),造就了一大批海内外医学界著名的专家。解放后,在反帝反封建、奉扬本土文化的浪潮中,医学双语教学才停止了。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上海医科大学开始招收英语成绩好的学生进入英语医学班学习,全校掀起了英语学习的热潮,创办了英语角,形成了较好的英语交流的氛围。但是英语医学班却因为绝大多数的毕业生均出国深造而于1987年停止招生。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更强调学生公共英语的学习,而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不够重视。如何使21世纪的医学生获取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知识,从而具备国际交流能力,是医学双语教学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三、医学双语教学的模式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该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如何分配使用两种语言的授课时间,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各医学院的历史及实际情况有较大不同,目前在中国,医学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简单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采用中文、英文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学生的作业采用英文,但教师上课采用汉语讲解。在这个层面上,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一些课堂用语和简单的学科方面的英语词汇,以便让学生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该模式主要适用于教师的英文口语能力及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稍差的院校,在用中文讲授医学专业课时,仅加入少量的专业英语词汇。目前我国内地部分医学院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促使学生掌握专业英语词汇、增加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和教师无法真正置身于英语的学习环境,没有学习的动力,学生和教师进步均不大,这种模式并不属于真正要推广的双语教学的范畴,只是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

2.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采用英文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学生的作业采用英文,教师课堂讲解采用中文和英文混合方式,运用两种语言的比例一般约为1:1。该层次为部分整合层次[3],教师在课堂上交替使用中英文,用双语对学科知识进行描述、讲解、评述,学生能够使用课堂用语并能够用英语说出一些医学术语及简单的描述。该模式适用于教师、学生英语水平较好的学校。目前我国台湾地区的医学院采用这种模式。该模式可以避免学生一开始因不适应直接用第二语言(英语)教学而产生许多困难,其目的是向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的过渡。目前我国内地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专业教师,虽然英文具有一定的水平,但英语表达能力不足,且学生之间英语水平差距较大,这时不能因为英语水平而限制专业知识的学习,故在条件不够成熟的学校可由过渡式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浸入式教学模式,目前中国内地采用这种模式较为可行。

3.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采用英文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学生的作业、考试采用英文,教师课堂讲解采用全英语。该层次为全面双语思维层次,教师和学生均能够用外语和母语来思考和解答问题。该模式适用于教师、学生英语水平非常好的学校,对教师英文口语表达的要求也较高。目前我国香港地区的医学院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内地少数医学院校的外文班也采用这种模式。这种全英文的讲授模式是双语教学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但目前我国内地完全使用这种模式仍然有较大的困难。应注意不能将医学课上成外语教学的辅助课。在中国,专业教师用英语授课,其表达能力受到一定限制,遇到复杂的知识点,难免词不达意,授课难点可适当用中文加以说明,以帮助理解。医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医学生更好地掌握先进的医学知识,一味追求英语授课而忽视了医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发展医学双语教学的策略与建议

1.使用多样化和双向性方法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结合使用讨论式、练习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式和互相问答式的学习,加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促进和提高医学双语教学效果。教师应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用英文回答,鼓励学生用英文发言、提问,如果实在表达不清,才用中文进行表述,然后由教师用英总结。对于一些常用的专业术语和句子,课堂需适当复习。用英文完成作业,以训练其英语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既可以加强记忆,又可为英文考试奠定基础。医学双语教学难度大,只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应防止教师满堂灌的单向传输模式。

2.采用大量病例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中的有关病例(黄疸、新生儿呼吸困难、呕吐、便血、青紫等),引出医学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英语结合专业知识对医学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尽量使用图表,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眼、耳和口互动,使学生听课变得更加容易。

3.应用现代化手段教学:通过运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丰富,增大了课堂信息量,帮助学生对英语口语的消化理解,非常形象的照片与模型,加上教师的肢体语言,学生基本上可以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4.加强教材建设:医学院校的课程较多,学制较长,所以在医学双语教学中选好英文版的教材非常重要,教材内容的确定是双语教学最核心的一环。有了好的教材,在上课前进行预习,了解上课的内容和主要词汇后,可以事半功倍。一般而言,双语教学应采用英文原版教材[4],这样可以避免我国教材内容滞后于国际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的弊端,也可以使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国外先进医学知识。但目前引进原版医学英文教材费用巨大,且学生由于英文水平所限使用原版教材时学习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复制”是不行的,“剪切”倒是可行的办法,结合我国国情,在吸收英文原版教材优点的基础上,编写适用于我国医学生的英语教材至关重要。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双语教学对医学专业授课教师的要求相当高,不仅要求他们精通医学专业知识,而且要能准确、流利地用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平时在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同时,更要在医学专业的原版英语教材的消化吸收中多下功夫,这样才能备好课、上好课。医学院校可邀请国外医学专家、学者承担部分课程教学,但要使医学院校的双语教学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系统培养本土教学人才,医学院校应该依靠自身力量培养医学专业与英语专业水平俱佳的双语教师[5]。既可以请外籍专家来校进行口语训练,也可以让教师参加函授、夜大、远程教育或者让教师脱产进修或出国培训。建立长期、统一、连贯的培训系统,才能保证教师素质得到真正提高。

6.创造良好的双语校园环境:仅在双语教学课中讲英语只是一种“孤岛”效应,在整个医学院出现浓厚的外语氛围,才能使医学双语教学“水涨船高”,如建立校园英语广播、校园英语简报、校园标志双语化等,开辟英语角、英语园地,进行医学英语演讲比赛等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和空间。不但从语言上,更是从思想品德上给予学生和教师无声的熏陶。

7.建立激励机制:医学院校应进一步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支持力度,在工作量、业绩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充分调动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并对双语教学课程的多媒体英文课件的制作给予更多支持。

8.改革评价机制:应考虑设置与双语教学相统一的评价系统(评价标准、双语试题考试等),否则双语教学形同虚设。评价机制的改革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保证,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和导向机制,鼓励医学生向多元化发展。同时,必须把现行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重视医学生提高能力的过程和发展潜能,只有建立这样的发展性评价,医学生在双语教学中所付出的努力才能得到科学公正的反映。

总之,医学双语教学是我国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医学院校实行双语教学更是培养高级医学人才,使我国的生命科学尽快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我们应有步骤地展开,并及时总结经验,把医学双语教学当作一个长远目标来抓,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摸索和改良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用的医学双语教学模式,并使其不断完善,跟上现代医学前进的步伐,使医学教育改革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岱松,陈岱松,熊兰,等.对高校推进双语教学的几点认识.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5):26-27

[2]鲍依稀,谢友红,陶昆.对高等医学双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8,7(4):423-425

[3]陈逢艳.高等医学院校双语教学质量评价综述.医学与社会,2009,22(11):68-70

双语教学模式篇(9)

要实行双语教学,选择适合的配套教材至关重要,如何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是开展本项目的主要困难之一。近年来,虽然国内引进和出版了不少原版教材和自编教材,但真正适合医学院校相关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教材却很少。因此,经过教研室反复比较,选择了陆涛、陈继俊主编的《有机化学实验与指导》作为教材。该教材紧扣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与医药学知识联系密切,体现了现代医药科技水平,是适合我院学生特点的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教材。

2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开课之前,通过对我校医学专业学生的调研发现:(1)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74名学生中,20.2%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在120分以上,56.8%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介于80~120分之间,23.0%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在80分以下。(2)学生专业英语知识有限,并且自学能力较弱。(3)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差异较大。74名学生中,28.4%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浓厚,59.4%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一般,12.2%的学生缺乏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根据以上摸底情况,结合双语教学的特点,针对我校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等现状,在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过程中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重点强调预习环节

在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课前一周告知学生实验内容、实验要求、需提前自学掌握的关键词及较难的专业词汇。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课程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和专业英语词汇,帮助学生融入课堂的双语教学环境。

2.2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

将每次有机化学实验学生人数控制在20~30人之间,通过小班化的双语教学方式,帮助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关注每位学生专业知识的接受程度,并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难度,增强双语教学的效果。另外,小班化的双语教学方式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相互讨论,进行良好的沟通。

2.3采用英文为主,重点部分进行中英教学的授课方式针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专业性强、专业词汇较多的特点,在授课时,主体部分采用英文教学,重点部分采用中英文教学的模式,重点解释专业词汇。另外,针对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丰富、仪器复杂和操作繁琐的特点,授课过程中还需重点标注各种仪器的中英文注释,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流程,同时也强化对专业词汇的掌握。在仪器使用操作示范环节中,授课教师需细致地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通过上述授课方式,不仅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情况,而且能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专业英语水平和表达能力。

2.4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还采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比如在讲授实验“常压蒸馏”的过程中,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在蒸馏瓶中添加沸石或进行磁搅拌,再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爆沸现象的介绍,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寻找答案。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学术前沿的英文相关信息和成果及时引入,以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

3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由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部分组成,为完善实验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对象为参加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74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74份。数据经统计分析显示,70.3%的学生认为参与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对外语水平的提高有较大帮助,23.0%的学生认为参与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对外语水平的提高帮助较小,6.7%的学生认为参与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对外语水平的提高没有帮助;55.4%的学生认为参与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对专业能力的提高有较大帮助,39.2%的学生认为参与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对专业能力的提高帮助较小,5.4%的学生认为参与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对专业能力的提高没有帮助。

双语教学模式篇(10)

面对国际医学的迅速发展,培养具有临床综合分析及判断能力的国际型医学人才跟踪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是国内各所医学院校的首要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一门重要医学基础主干学科和连接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学科,因此推广病理学双语CBL教学模式十分必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病理学双语CBL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1 双语CBL教学模式的特点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以母语和外语两种教学语言来讲授非语言专业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双语教学中,两种教学语言既传授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双语教学跨越式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以迎接中国加入WTO以来新的科技革命浪潮的需求。近年来, 教育部已把双语教学作为高等本科院校教学评估考核重要指标之一,在医学专业课中开展双语教学已成为医学院校的热门话题。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目的是培养既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又有较强的专业英语水平的医学生,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获取国际上相关的最新信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1]。

CBL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2]。“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为学生提供模拟临床环境,帮助学生尽早建立临床实践思维;“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病例的综合能力。

双语CBL教学模式将双语和CBL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即双语教学中引入典型临床病例,课前学生通过上网和图书馆的信息查找有关资料,认真准备,学生在课上进行讨论,老师通过启发式、提问式引导学生从临床症状推断病理变化。讨论结束后,老师再对相关内容归纳总结。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面对具体病例,针对错综复杂的病情做出准确地分析、归纳、鉴别、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去思考和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双语CBL在英语语境中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比传统按部就班的临床教学模式具有优势,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丰富学生医学专业词汇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2 病理学开展双语CBL教学的优势

病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形态学科,同时作为一门桥梁学科,病理学和临床医学联系紧密。在普通本科教学课程中病理学的设置位于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之后,学生已掌握了相当一部分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词汇,对于涉及临床病例的部分非常好奇,具有探索欲,而且这些学科已不同程度的进行了双语教学,这一阶段学生多数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具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这对病理学双语CBL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病理学作为一门高度实践性学科,可以发挥实习课的优势,通过多媒体、大体标本、显微镜观察进行辅助教学。经过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相应章节的病理专业知识,通过实习:对大体标本、组织切片进行较直观的观察和临床病例讨论,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实习课为小班授课,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采用英语课堂讨论,能够提高师生的医学专业水平和外语应用能力。

3 双语CBL教学模式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双语教学的CBL教学模式成败的关键,应以有国外学习经历的人员和硕士生导师为主导, 带动教研室里年轻教师从事双语教学活动。对教师进行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培训并进行双语教学基本技能的强化培训。

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阅读英文原版教材,查阅相关专业知识参考资料,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同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精益求精,另外也能了解本学科的最新进展,紧跟科学前沿,提高了对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避免医学英语单词发音偏差应多向医学英语教师请教,同时可借助“全医药学大词典”,里面收集的医学词汇较全面,且多数配有发音,是双语教学常用的工具。

4 双语CBL教学模式的教材

教材是双语CBL教学模式的重要条件,以国内统编教材为蓝本,结合英语原版教材。高等院校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适当借鉴国内、外名牌大学原版教材改编成相应的教材,注意应用专业词汇避免表达上的偏差。选用难度适中、内容简练、语言准确的教材,英文与中文教材相互参照补充,从而确保教学效果。

5 双语CBL教学模式的授课方案

教师应在上课前撰写中文、英文教案,制作带有典型临床病例的双语教学专用多媒体课件。坚持集体备课及预讲,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和专业英语教师指导,并通过集体备课统一思想认识,确定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

针对每一章节的具体情况,可在课前给学生印发相关的英文资料,并列出重要而常用的医学英语词汇和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及准备课堂的英文提问及讨论。必要时让学生熟悉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使其对课堂内容有初步的印象。

双语教学模式篇(11)

传播学作为与新闻学、社会学、政治学、语言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都关联紧密的基础性学科,在传媒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面临转型的中国当下正不断凸显其重要性,但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舶来科学,应如何在本科教育阶段推进其双语教学的发展也正面临诸多挑战。着眼传播学双语教学的未来发展,立足各高校的现有条件与学生水平,因地制宜地构建有针对性的双语教学模式,将成为传播学双语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尝试构建一种“学生导向型双语教学模式”,为新时期传播学双语教学的深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学生导向型双语教学模式的基本定位

学生导向型双语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导向、双语逐级渗透”,具体可表现为“一个中心”、“两大关注”和“五个转化”。

1、一个中心

双语教学一切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服务的对象,是所有教学活动的指向,他们不是教学过程中被动的存在,而是关系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如何具体展开的关键。双语教学不能为了片面强调双语形式而使教学沦为教师单方面的展示表演,要引导学生有效运用双语化被动接收为主动学习。

2、两大关注

一是关注学生的现有专业基础和英语水平。传播学理论性强,诞生之初就是作为一门博士课程开授,如果没有新闻学、广告学等关联课程为基础和先导,学生理解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另外,传播学双语教学要求学生从实践运用的角度来审视和掌握专业英语,这对许多学生而言具有不小的挑战。二是关注学生的专业需求,明确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全球化语境下进行专业学习,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播学关键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原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为相关研究提供支持和帮助等。

3、五个转化

结合传播学的课程目标与专业特点,学生导向型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注重五个转化: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加强传播学理论知识与当下社会生活的关联,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传播现象并通过相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把国外转化为本土,在给学生引荐西方经典理论和案例的同时,密切结合中国当下的国情与社会发展实践,尽量用中国的现象、问题和案例来指导学生展开传播学思考;把历史转化为当下,把传播学的经典理论放到今天的传播环境中去考察,并做与时俱进的分析和解读;把抽象转化为具体,在学习中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来帮助学生体会运用理论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把单一转化为多样,把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转变为融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项目实作、专题讨论、自主学习和网络交流为一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二、学生导向型双语教学模式的主体框架

学生导向型双语教学模式的主体框架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

1、教学内容:理论、案例、实作三位一体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理论、讲案例和动手做三部分。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英文的传播学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这是传播学双语教学的主体和核心。由于直接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宜围绕传播学的基础知识框架,对国外原版教材和文献进行筛选、编辑和重新整理。其次,要用简单明了的英文表述给学生介绍传播学的传统经典案例和中国社会热点。传统经典案例多出自西方且多涉及西方经济文化背景,宜采用中英双语进行介绍和阐释,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中国案例则可用简单的英语在课堂上分析阐述。最后,鼓励学生用传播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考察感兴趣的传播现象和事件。

2、教学环节:师生交替主导、理论实践互补

双语教学既不能完全以教师讲授为主,也不能过分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师生交替主导、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设计更易提高双语教学的节奏感和互动性,具体可通过三大环节来实现:第一,学生值日发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生活中的传播现象和热点事件进行关注和解读。值日团队事先把个案考察及分析思考做成双语PPT并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老师参与他们的英文文本处理并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总结和引导大家的传播学思考。第二,课程主题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设计分章节和专题进行知识讲授,该过程应注重辅以情景设置、视频观摩、案例分析、参与式体验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双语内容,尽量突出单元重要的概念、理论、人物、案例和问题。第三,学生实作训练。教师在课后指导学生用英语对专业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和实际运用,比如开始阶段可以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等形式考察学生对英文文本的理解,中间阶段提供英文文献让学生翻译大意并摘要有价值的专业信息,最后阶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英文媒体进行个案考察和分析调研等。

3、教学手段:探索体验为主、引导督促并重

教学手段的合理配置是保证双语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教学环节不同,教学手段也应各有侧重。第一教学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用自主学习模式与合作学习模式来发现问题展开思考,这是双语教学以学生为导向的重要体现。第二教学环节重在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非母语表述的概念与观点。比如情景设置、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和参与式体验等。第三教学环节又主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研究框架,修订研究方案,并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该环节循序渐进地提升英语在专业认知中的功用。

三、学生导向型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与运作

双语教学是一种讲究策略性的教学手段,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步骤有技巧地逐步推进,走“知识体系上的汉语阐释+概念表达上的英文浸润”模式,在规范的课堂教学与鲜活的社会实践互动中促进学生对双语知识的理解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