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4 15:09:28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1)

二、 工作目标:

根据《无锡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双语教育实验的指导意见》,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围绕学校双语教学实验方案进行双语教学的探索。拓宽双语课程设置,改善双语学习环境,,探索双语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

本学年内,要充分重视双语实验学校创建工作,完善双语教育环境,开设好实验课程,在“健康教育”、“牛津1A口语交际”及其他学科渗透等方面进行实验,初步形成校本特色的双语教育模式;同时着重培养一支专兼结合、富有双语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并通过双语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英语交往能力、英语应用能力。

三、工作要求:

2006——2007第一学期

1、统一思想认识。从行政人员到英语教师、双语教师直到全校教师学习关于双语教育的理论和市教师局关于推进双语教育实验的指导意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积极参与双语教育的自觉性,了解双语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本校开展双语教育实验的规划。

2、选派教师参加双语教育实验的培训。

3、选定双语教育实验的学科、年级、教材。营造双语教学氛围。

4、成立校双语教育实验领导小组和教学研究小组。

5、在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口语交际课、在小学三年级开设双语健康教育课。以这二个年级为先行实验,定期开展研究活动,探索双语教育模式。

6、利用新加坡英华学校来校华文浸濡契机,进行双语交流活动。

2006——2007第二学期

1、进一步改进双语教育实验环境,优化师资配备。

2、积极开发双语教育资源,创新双语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大力加强

化建设,初步形成校本双语教育特色。

3、探索双语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和办法,制订有关学科的《双语课堂教学评价表》并试行评估。

4、将原有五月份英语艺术周活动优化为“双语文化艺术周”活动。

5、开展一次区级以上的“双语研究展示课活动”。

6、举办英语教师和双语课教师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比赛。

主要措施

1、狠抓双语教学的常规管理

以教学过程管理为着力点,定期抽查双语教师的教学“六认真”工作,深入学生、班级,及时掌握双语教学动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双语教学工作正常、规范、有效进行。

2、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经常性地组织双语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双语教学常用方法,使教师逐步从“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化。

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要重视双语教师教学,进行互动的随堂听课和专题教研活动,使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

3、每学期安排双语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

4.优化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开展双语学习活动,开展双语小报比赛、双语黑板报比赛、双语橱窗展示等活动,营造好英语学习的软环境。

具体工作:

2006年九月份:

1、制订实验计划,成立校双语教育实验领导小组和教学研究小组。

2、进行双语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为双语教学提供保证。

3、学科双语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结对子”。

2006年十月份:

1、着重进行双语环境布置。

2、双语学科听课调研活动。

3、双语教师继续校本培训。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2)

二、 工作目标:

根据《无锡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双语教育实验的指导意见》,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围绕学校双语教学实验方案进行双语教学的探索。拓宽双语课程设置,改善双语学习环境,,探索双语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

本学年内,要充分重视双语实验学校创建工作,完善双语教育环境,开设好实验课程,在“健康教育”、“牛津1a口语交际”及其他学科渗透等方面进行实验,初步形成校本特色的双语教育模式;同时着重培养一支专兼结合、富有双语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并通过双语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英语交往能力、英语应用能力。

三、工作要求:

2009——2010第一学期

1、统一思想认识。从行政人员到英语教师、双语教师直到全校教师学习关于双语教育的理论和市教师局关于推进

双语教育实验的指导意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积极参与双语教育的自觉性,了解双语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本校开展双语教育实验的规划。

2、选派教师参加双语教育实验的培训。

3、选定双语教育实验的学科、年级、教材。营造双语教学氛围。

4、成立校双语教育实验领导小组和教学研究小组。

5、在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口语交际课、在小学三年级开设双语健康教育课。以这二个年级为先行实验,定期开展研究活动,探索双语教育模式。

6、利用新加坡英华学校来校华文浸濡契机,进行双语交流活动。

2009——2010第二学期

1、进一步改进双语教育实验环境,优化师资配备。

2、积极开发双语教育资源,创新双语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大力加强

化建设,初步形成校本双语教育特色。

3、探索双语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和办法,制订有关学科的《双语课堂教学评价表》并试行评估。

4、将原有五月份英语艺术周活动优化为“双语文化艺术周”活动。

5、开展一次区级以上的“双语研究展示课活动”。

6、举办英语教师和双语课教师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比赛。

主要措施

1、狠抓双语教学的常规管理

以教学过程管理为着力点,定期抽查双语教师的教学“六认真&rdqu

o;工作,深入学生、班级,及时掌握双语教学动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双语教学工作正常、规范、有效进行。

2、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经常性地组织双语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双语教学常用方法,使教师逐步从“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化。

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要重视双语教师教学,进行互动的随堂听课和专题教研活动,使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

结合有关部门的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审工作,尽可能多地推荐双语教师能评,力保有1-2位评为市级教学能手。使双语教师的教学工作走向成熟。

3、每学期安排双语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

4.优化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开展双语学习活动,开展双语小报比赛、双语黑板报比赛、双语橱窗展示等活动,营造好英语学习的软环境。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3)

二、工作重点

1、注重实效,深化课程改革

以各级科研课题为笼头和契机,科学推进课程研究与改革。力争老师们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师生评价制度的改革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或收获。

2、加强建设,改进课堂教学

抓好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坚持常规教研活动,开展有效、扎实的集体备课。组织老师们积极参加区市各级教研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和自身修炼相结合的方式,促进老师们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着力打造中青年骨干教师,建立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教师队伍。

3、实施监控,提高教学质量

力争管理规范科学,帮助老师们牢固树立教学的规范意识,加强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检查测评等常规教学工作的指导,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4、重视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带领各教研组、各科任老师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从而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三、工作措施

1、以课题为突破口,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学校将对课题研究加强管理力度,实现分层管理,有效展开相关教研活动,探讨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困惑,提高我校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本期重点督促数学组、英语组整理、收集课题资料,做好课题中期阶段小结工作。

2、继续扎实常规教研,以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探究的一个平台,有利于发挥群体的智慧,有效地弥补教师个体备课过程的不足,更能使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在碰撞交锋中端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从而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要认真落实,要求每次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形式上做到有学习,有反思,有讨论。同时还要注意做到“两结合”:个体钻研与集体备课结合,个体实践与集体研讨结合,促进教师备课质量的提高,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基本保障。

3、以“优秀教师经验转化”为抓手,开展行动研究。组织老师们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从中汲取营养;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进行深入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促进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4、做好常规教学的监督、调控。定期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辅导学生进行检查,并予以指导,促进教师反思、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教育行为,打造高效课堂,推动我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5、以期中测试为契机,帮助教师熟悉、把握教材,改进教学,提升水平。特别是期中检测结束后,每位教师要结合测试成绩进行质量分析,对自己的前期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感悟方法,思考困惑和改进之处,同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共同分享、共同提高。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4)

现将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教育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73所(其中:学前双语幼儿园162所,小学160所,初级中学31所,普通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教师进修学校、职工学校各1所);在校在园学生152719人(其中:在园幼儿23050人,小学生78559人,初中生3993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7623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3557人);现有教职工10368名(其中:幼儿园919名,小学4852名,初中4031名,普通高中481名,中等职业教育85名)。全县有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29所。

二、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一)全力抓好教育园区建设,高起点推进教育发展。立足县情,按照“县城和佰什坎特镇办高中、乡镇办初中、乡村办小学、重点村办幼儿园”的资源优化战略,科学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全力做好三大教学园区建设。目前,城南教学园区内第六幼儿园、第三小学、第七中学、特殊教育学校、盲人学校和第一职业学校食堂、宿舍均于完成建设任务;城南实验高中正在基础施工阶段,,我县将重点实施城南教学园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确保园区内各学校秋季学期投入使用。河东教学园区已完成规划设计,园区内佰什坎特镇高中已进入基础施工阶段。城北教学园区已启动资源整合,即将实施普通高中改扩建项目,其中第一中学、第三中学为建设项目,网通中学为2014年项目。

(二)抢抓机遇,加快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发展。

1、高位推进普通高中新建项目。县高度重视新建普通高中项目建设,专门成立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和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做好项目立项、土地划拨、资金筹措、施工监督等工作,县领导亲自挂帅督促工程进展。县“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2.2亩,我们克服困难,想方设法为新建普通高中项目划拨建设用地400余亩。为确保佰什坎特镇高中项目顺利实施,累计搬迁农户20户,补偿林木30000余棵,补偿青苗300多亩,改迁110千伏、35千伏高压线各一条,各类经费投入累计一千余万元。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配合下,县新建普通高中项目进展顺利,成为喀什地区新建普通高中项目第一个破土动工的县。

目前,城南实验高中项目中男生宿舍楼基础已完工,女生宿舍楼、食堂、教学楼正在基础施工阶段。佰什坎特镇高中项目中两栋宿舍楼主体已完工;综合楼、教学楼、艺术楼、图书楼及后勤楼正在基础施工阶段。我县将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严格工作时限,严把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新建高中学校秋季如期完工、实现招生。

综合考虑我县普通高中教育实际,经过深入调研,初步拟定了两所新建普通高中的招生计划,其中城南实验高中作为一所定位为“双语”教育的高中学校,将主要面向全县各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三“双语”毕业班招生,9月计划招收1300名高一新生(规划在校生3800人);佰什坎特镇高中将主要招收叶尔羌河以东的佰什坎特镇等7个乡镇的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三应届毕业生,计划招收1000名高一新生(规划在校生3000人)。预计秋季,我县普通高中将招收新生4250人(不含内高班计划输送学生数),入学率将达到30.64%,较提高10个百分点。

根据我县高中师资现状,为满足城南、佰什坎特镇高中9月开学招生时的教师配备需求,我县及时做好短缺教师补充计划,按照普通高中教育师生比测算(根据新政办发[]103号文件精神,按1:12的师生比测算),大约需增补192名专任教师。经初步研究,我县计划通过两种途径解决新建高中学校的师资配置:一是申请通过自治区教师招录的方式每年补充一部分。需招录140人;二是从县内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在编在岗教师中通过选拔考试调整补充52人。

2、积极实施中职教育建设项目。抢抓国家、自治区对南疆三地州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免费的有利时机,争取将县职业高中列入“南疆三地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普及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异地改扩建,在自治区、地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落实负责领导、责任单位、协助单位,加快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目前,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食堂、宿舍已完工,教学楼正在基础施工阶段,预计8月底完工。我县及早着手、提前谋划,按照职业教育师生比例,及时做好短缺教师补充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秋季学期计划招生1500人。预计秋季,全县将输送中职学生4750人,入学率将达到34.24%,较提高10个百分点。全县高中阶段入学率将达到66.7%,较提高20个百分点。

(三)重视学段衔接,稳步推进双语教育。加大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督查指导力度,规范办园行为。加快实施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农村适龄幼儿入园率达86.1%。统筹整合双语师资力量,通过内部调剂、大学生顶岗实习、双语骨干教师下乡支教等措施,优先满足小学一年级双语教学师资需求,确保双语教育幼小衔接比例从的27%提高到目前的85%;小学双语班学生整体升入初中双语班,衔接比例100%。充分考虑师资队伍和学校实际,因地制宜选择双语教育模式,不断提高我县双语教育普及率,双语教育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比例28%。把普及双语教育与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加大调研力度,定期调研各基层学校双语教学推行情况,规范双语教育教学行为,大力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全县中小学双语教学研讨会、双语教学能手选拔赛、学前双语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筹备举办县第三届少儿双语艺术节、县首届学前双语教师风采大赛,大力营造学习双语的浓厚氛围。

(四)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大力开展双语师资培养培训。根据我县双语教育发展需求和双语师资现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双语师资培养培训。以上海市援建的县图文信息中心(教师培训中心)为依托,借助于包括本县、喀什地区、自治区和上海市的教育专家、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在内的培训师资团队,举办全县中小学双语骨干教师一年制培训班,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每年培训250人,计划培训1250名双语骨干教师,通过系统培训,使全县双语骨干教师综合素质整体提升,!在双语教学岗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同时,计划每年选派40名双语骨干教师赴上海培训,20名骨干教师参加新疆中学少数民族双语骨干教师赴内地参训项目,60名骨干教师参加自治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每年可以培训双语骨干教师370人。

此外,我县面向汉语水平不达标的中小学教师,利用寒暑假期持续举办汉语强化培训班,每年可以培训1000人左右,通过汉语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全县中小学校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积极开展校(园)本培训,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光碟等现代教学媒体,以现有民考汉教师、双语骨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集中进行汉语基础知识学习,如每日一句、集体备课、运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进行口语练习等,并通过远程教育和教学光碟等手段对教师进行培训。

(五)积极促进特殊教育发展。县特殊教育学校、盲人学校均于完成建设任务,目前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将于9月投入使用,主要面向全县6-15周岁的残疾儿童招生。为满足特殊教育学校、盲人学校9月开学招生时的教师配备需求,我县及早谋划,早在特教学校、盲人学校项目立项后,就通过从县内具备相应资质和条件的在编在岗教师中选拔、人才引进等方式,为特教学校、盲人学校配备了33名教师(其中14人系特教专业毕业人才引进大学生,其余19名调整补充教师曾经参加“自治区新建和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岗前培训班”)。根据《自治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员编制标准暂行办法》(新机编办[]199号)文件精神,特殊教育学校按在校生300人的规模,盲人教育学校(九年制教育)按在校生180人的规模,以每班10名学生、1:4的班师比测算,结合现有教师数,9月特殊教育学校计划招生74人(规划在校生300人),盲人学校计划招生12人(规划在校生180人)。

按照远期在校生规模测算,特殊教育学校需教师120人,盲人学校需教师72人,共需教师192人,目前有33人,仍需补充159人。经初步研究,我县计划通过两种途径解决特教学校、盲人学校的师资配置:一是申请通过自治区教师招录的方式每年补充一部分;二是通过人才引进方式补充。

截止目前,自治区为我县特教学校、盲人学校配备的价值160万元的专项设备已经配送我县,自治区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下拨的价值100万元的设备90%已配送我县,剩余课桌椅、床及食堂用具等正在陆续发货中,因目前学校仍在进行场地平整,而且特教设备必须专业人员安装调试,因此所有设备均按照要求“不启封存放”,待学校建设完工并验收合格后,将聘请有关专家就学校设备安装进行规划,并及早联系设备供货公司前来安装调试、开展相关培训,确保设备充分发挥使用效益。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编制严重不足,师资严重短缺:

1、新建学校急需增补编制、补充人员。

一是按照班均“两教一保”测算,县第六幼儿园计划开设12个班,需核定编制36名;第七幼儿园(位于托木吾斯塘乡新建富民安居点)计划开设12个班,需核定编制36名。

二是按照1:12的师生比测算,新建高中学校秋季开学后缺编192个,按照远期在校生规模测算,共需增加编制567个。其中:城南实验高中规划在校生3800人,需核编317个;佰什坎特镇高中规划在校生3000人,需核编250个。

三是特殊教育学校和盲人学校共需核定编制192个。根据《新机编办[]199号文件,特殊教育学校按在校生300人的规模,以每班10名学生、1:4的班师比测算,需核编120个。盲人教育学校(九年制教育)按在校生180人的规模,以每班10名学生、1:4的班师比测算,需核编72个。

四是职业教育共需增加编制372个。其中:职业高中(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规划在校生4200名学生,按照(新机编办[]22号)文件精神,中等职业学校商贸、财经、综合类标准学生数3001-5000的员生比1:15测算,需核定编制280个,现有137个编制,还需增加143个编制。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规划在校生4500人,按1:15比例测算,需核定编制300个,现有71个编制,还需增加229个编制。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5)

机械电子是工程科学的一个跨学科的新兴专业,为了开阔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探索一条适合于机械电子工程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极为重要。本文在充分调研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立足于“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从开展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与必要性、开展“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计划和进行“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双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一般来说,双语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外语为教学媒介来进行非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双语教学可以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制作英语课件、英文授课、使用英语完成作业和考核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使用英文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目前,比较受关注的双语教育模式有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导入型双语教学模式和三向分流双语教育模式等。近些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与国际交流不断增加。这对英语的使用和交流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英语的熟练掌握和灵活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学习中除了进行相应英语课程的教授外,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也势在必行。

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交流水平。在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既传授了专业理论和英语语言知识,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专题研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文献查询、问题讨论的水平。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词汇。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手段与速度大大提高。双语教学中,学生可以频繁地接触和使用英语进行学习和交流。

二、“计算机控制技术”双语教学的实施计划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机械电子工程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丰富,难度相对较高,英语专业词汇多。因此在准备教学辅助材料时要做到精挑细选。计算机控制技术双语教学辅助材料的建设包括原版教材配套的讲义的制作、制作与收集相关音像资料和建立与双语教学相应的题库。在讲义中,要对原版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注释,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避免因英文太难而产生厌学情绪。对书中的相关专业词汇和术语增加中文注释,在书后增加中英文词汇对照表,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教学要点的理解和掌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建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试题库。

为了适应高校教学的要求和提高专业课程的授课效果,应该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和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发挥传统教学灵活性强、节奏感好的优点,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新兴的教学手段教学形象、直观的特点。

三、双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注重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在双语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方面,外语专业出身的教师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但欠缺理工科专业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部分专业课知识扎实的相关专业教师由于缺乏外语使用的环境,虽然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却受到外语听和说的限制,无法胜任相关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任务。因此,要重视双语教学教师的选拔和培养,积极引进英语水平高的年轻博士和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鼓励年轻教师积极阅读英文文献,撰写英文文章,安排教师去国外进行中长期的访学和短期的英文培训,提高教师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外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高校理工科的双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结合我院“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阐述了在高校理工科学生中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讨论了在学院开展“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计划。最后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阐述了进行“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双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文,姜国新.浅析高校微分方程双语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271-272.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087-03

为提高本科毕业生的国际竞争力,国家正在推行双语教学[1]和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文简称“卓越计划”)[2]。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十七大所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

作为卓越计划的第二批试点院校,重庆交通大学已在2012级隧道工程专业制定并实施了基于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的教学大纲。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学大纲中将“土木工程专业外语”列为选修课程,在第七学期按专业方向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分别开设。

当专业知识遇到外语,怎样使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目标,怎样做到培养卓越工程师,怎样保证教学效果,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将要面临的严峻考验。

另一方面,目前重庆交通大学实行学分制收费,在满足毕业规定学分的条件下[3],学生是否愿意选修土木工程专业外语,在收费与英语学习的双重压力下,怎样保证课程的选课率。

结合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现状,探讨了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学改革,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乐渔”的思想,使学生主动学习专业外语课程,掌握与工程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达,达到国际化竞争的要求。良好的教学质量,是走出学分制收费条件下选修课困境的必然选择。

一、双语教学的困境

(一) 教学阶段低级

双语教学形式主要有3种[4]:(1)术语引导型,采用中文教材,在教学课件中将专业术语、章节标题等以英文标注和讲解;(2)半英语型,采用中文或英文教材,专业术语、主要理论、定律和计算过程等使用英文讲解;(3)中英文混合型,采用英文教材和课件,整个讲授过程以英文为主,重点和难点处以中文进行强调和说明。

目前土木工程双语教学多采用半英语式,甚至是术语引导型的方式,处于双语教学的低级阶段。

(二)学生没意识到英语对“职业”的重要性

在教育过程中片面强调英语的重要性,经过学校长时期的英语教学,学生清楚英语对“学业”的重要性,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明白英语对自己未来“职业”的重要性。

对于参加工作的本科生而言,大学毕业意味着“工作职业”的开始;对于继续深造的学生而言,大学毕业意味着“科研职业”的开始。不管是工作还是科研,必然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这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英语素养。因此,土木工程双语教学必须使学生意识到专业英语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提升作用。

(三) 英语技能不均衡

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的英语学习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受到考试形式的限制,“说”的能力明显欠缺,“听、读、写”的能力也仅限于几百个单词的文章。开始专业英语的学习后,少则几页,多则几百页的英文资料让“四、六级通过者”们心存畏惧。由于心理害怕专业英语,所以不敢开始,不敢深入学习,整个双语教学没有成效。

双语教学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持久的“读”“写”能力,同时能“听”清楚并敢于开口“说”,达到能与同行用英文交流工程问题的目的。

二、学分制收费制度下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困境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不仅要面临双语教学课程的困境,而且还要经受选修课学分制收费的考验。学分制收费相当于将所有选修课放在了一个擂台上,在总课时和学费的限制下,学生在选课过程中要考虑课程与工作的关联程度、课程的趣味性等。唯有教学效果好的课程才会受到学生青睐,才会有合理的选课率。

反观学分制收费制度下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有着以下困境。

(一)学生对土木工程国际化的认识度不足,选课率低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大部分本科生在毕业后从事现场施工工作,很多学生简单地认为毕业后不需要英语。本着实用的目的,学生会选修基坑工程、桥梁工程、工程经济学等课程,导致专业英语选课率较低。

实际上,在国际化的今天,国内企业会承担海外项目,国内的建筑也可能由国际建筑公司设计。由于对学生的前期引导不足,学生的国际视野较为狭窄,远远低估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二) 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低,专业英语学习压力大,不愿意费精力学专业英语

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一直在学习英语,从单词、语法到大学阶段的四、六级考试,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被扼杀在枯燥的应试英语教育中。高校取消英语四级与学位证的挂钩政策之后,很多学生更加忽视英语学习。没有英语学习热情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兴趣。

土木工程双语课程一般开设在三年级或四年级,在此之前学生仅接受了专业知识的中文教育。在仅有的32个课时内,要求学生掌握绝大部分专业术语和概念的英文表达,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从而导致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恐惧和抵制心理。

(三)任课教师英语和教学水平有限,学生选课后失望,造成选课率低的恶性循环

土木工程双语教学效果取决于任课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教学水平。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往往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英语教育[5-7]。没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其口语可能并未达到顺畅进行英语交流的水平;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其教学水平又可能有待提高。

此外,很多教师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只是将“知识”送到学生面前,不管学生是否接受,更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寻找“知识”,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没有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使本年级选课学生失望,产生个别学生退课的现象,而且通过高低年级学生间的交流,会引起选课率逐年降低的恶性循环。

三、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

解决学分制收费制度下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困境,最关键的是使学生真正从中受益。根据“卓越计划”培养优秀工程人才的思想,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要以使学生亲近专业英语为目标,做到授课内容服务学生的未来职业,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系统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

(一) 服务职业

根据学生的未来“职业”安排教学内容,对“工作职业”和“科研职业”的学生实施不同侧重点的教学和考核方式。对即将参加工作的学生多讲授与工程相关的英文知识,而对即将读研的学生多讲解理论和试验研究方面的英文知识。若条件允许,可针对两种“职业”的需求开设不同的双语教学选修课。

不论是工作的学生,还是读研的学生,未来都需要极为频繁地借助数值模拟技术解决问题。土木类常用数值计算软件(如ANYSY,ABAQUS,FLAC等)均为英文版本,因此,在课堂上可引导学生采用数值软件对专业问题进行数值建模和分析,加深学生对专业基本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实践水平。

(二)乐于学习

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抵制和畏惧心理,让学生明白英语学习目的是知识的传承和交流。专业英语的文章虽然很长,但没有应试考试中刻意增加难度的复杂句子和偏僻词汇,学生在心理上要做到不惧怕专业英语。

建议在低年级专业课学习时,在多媒体课件中给出重要专业词汇的英文表达,这样经过2~3年的专业词汇积累,在高年级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时,可以消除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畏惧心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本身,避免舍本(专业知识)逐末(单词)的尴尬局面。同时,引导学生在国外网站上检索各种相关资料,使学生熟悉英文网络环境,在主动搜索中提高英语水平。

(三) 系统提高

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课堂上设置相互交流的环节,为学生搭建资料检索经验、学习成果交流平台,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旁听或参加土木工程国际会议。大会交流可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通过撰写会议心得,强化专业英语的读、写能力。可设置会议基金,资助在会议上发言的本科生。

四、结语

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而是本着服务学生未来的目的。通过分析学分制收费制度下土木工程专业英语选修课的困境,依据“卓越计划”的培养思想和教学改革方案,提出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乐渔”的理念和“亲近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

面对处于初级教学阶段的土木工程双语教学,教师不能盲从,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应试英语教学方法,系统规划专业英语教学,因学生未来“职业”施教,使课程有益于学生的未来,培养能适应国际化竞争的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王凯英,廖明军,孟宪强,等.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建设探讨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91-94.

[2] 张秀兰,王凯,张珩,杨艺虹.结合“卓越计划”拓展制药工艺学双语教学内容[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2):74-76.

[3] 马仁贤.学分制下高校收费管理的难点问题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7):51-52.

[4] 滕振超.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9):2373-2374.

[5] 李淑更,张立秋,王筱虹.理工科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6):82-84.

[6] 张子新,胡欣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6):117-118.

[7] 吴小萍,蒋红斐,涂鹏.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1-3.

Teaching reform of professional English for civil engineering based on outstanding engineers training plan

ZHOU Jie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7)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91-02

一、前言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于2010年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重大改革项目。武汉理工大学成为全国61所首批实施该计划的高校之一。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机械原理”课程是我校机械工程类及其相近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具有严密的理论性、逻辑性与系统性,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更紧密结合机械工程实际,研究机械工程技术的理论分析、技术设计的共性问题。依据“卓越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为重视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开展双语教学(本文指英语和汉语)就是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它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针对“机械原理”等工科专业基础课程,适时开展应用性较强的双语教学模式,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教材选用

为了保证双语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选择好的教材是前提和基础。在比较了国内出版发行的若干有关机械原理的双语教材后,选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Robert L.Norton编著的《机械原理》。此本教材的原版是美国工科大学流行通用的机械设计教材中有关机械原理部分的影印版,其基本内容与原版相差无几,为了方便中国学生学习,在各章末尾的简注中对与我国叙述不同的内容或术语作了简注并在附录提供了中英文术语对照表。因此,这本英文原版教材既体现了机械原理教学内容的国际化风格,又通过注释和附录等方式方便了中国学生的学习和使用,不失为在国内开展机械原理双语教学的优秀教材。但是,机械原理双语教学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在使用上仍然要注意两大问题。一是与国内通用教材的教学内容、体系和结构存在很大差异,二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存在不同。因此,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做适当增减。具体来说,在该教材的使用上保留了“Chapter 1 Introduction”(绪论)、“Chapter 2 Kinematics Fundamentals”(运动学基础)中有关机构自由度、机构的组成等内容、“Chapter 8 Cam Design”(凸轮设计)、“Chapter 9 Gear Trains”(轮系:该章节实际包含了齿轮的基本理论和轮系的知识)、“Chapter 11 Balancing”;整合了“Chapter 2 Kinematics Fundamentals”(运动学基础)、“Chapter 3 Graphical Linkage Synthesis”(连杆机构图解法设计)、“Chapter 4 Position Analysis”(位置分析)、“Chapter 5 Analytical Linkage Synthesis”(连杆机构解析法设计)中有关连杆机构的基本理论和图解法、解析法两种设计方法;整合了“Chapter 4 Position Analysis”(位置分析)、“Chapter 6 Velocity Analysis”(速度分析)、“Chapter 7 Acceleration Analysis”(加速度分析)的部分适用于本科阶段学习的内容作为机构运动分析的教学;采用了“Chapter 10 Dynamic Force Analysis”(动力学分析)中有关机构受力分析和速度波动与调节的部分内容,并对机构受力分析中有关摩擦力的部分做了适当的补充。除此之外,另外编写了有关机械效率和自锁的双语教学讲义作为选用教材的补充。在使用原版教材中,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不同的位置,应该尤其给学生注明国内实际应用的标准和规范,以免学生发生混淆。

三、课件编排

双语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种:(1)沉浸型双语教学模式(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即在课堂上全部使用外文教学;(2)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即在课堂上根据学生英语能力情况按照适度的双语比例进行教学。第一种课堂全英语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的英语水平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对于我校国际合作教育项目的本科生,这些学生在国内接受1~2年的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再继续到欧美大学进行专业课学习。这些学生在机械原理开课之前已经进行了英语的强化训练,并且为了他们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外学习,我们选择具有英美国家留学背景的教师对他们开展全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其他机械类普通本科生,我们采用第二种过渡型的双语教学模式。对于重要的概念、重要的理论、重要方法第一遍采用英语阐述,再用中文进行重复和强调。但无论是哪种双语教学的模式,编排的多媒体课件都是全英文形式的。机械原理是机械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在此之前,学生对机构、机器以及一些抽象的理论等没有具体的概念,因此,通过动画、录像的形式向学生演示,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也是辅助学生听、学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一些专有名词的英文释义,在多媒体课件上要准确、精炼的表达出来,帮助学生达到记忆的效果。

四、课程组织

“卓越工程师计划”着重指出要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照本宣科,理论脱离实际,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不是仅仅学会求解题目、应付考试。在这种情况下,仅仅课堂讲授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教学环节进行补充。我们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在第一次课讲绪论时,就给学生动画演示一个复杂机构设计的实例,告诉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应该达到的水平。然后以4~5人为一组进行分组,给每一组一个机构设计的题目(project),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程的学习。等到课程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项目演示(presentation)。每个小组自制英文PPT,派一名代表用英语的形式向大家宣讲项目的设计结果,并欢迎其他同学用英语提问和交流。通过多次实践,这个英语演示的环节是学生最受欢迎的,学生非常踊跃的在这个过程中展示自己的设计、表达自己的思想甚至是通过质疑的方式进行深度的思考。通过项目演示的环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和教师讨论,实践了理论知识,并且锻炼了创新能力,十分切合“卓越工程师计划”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另外,用英语的形式进行项目演示,巩固了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专业词汇,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提高口语的实战机会。除此之外,我们在每一章节结束后都要安排一次讨论式的习题课,通过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求解问题,真正把课堂内容转化成自己掌握的知识。

五、课程考核及其效果

由于平时的作业题和习题课采用的都是全英文的题目,因此课程的期末考试也可以采用全英文的试卷。通过平时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英文题目的形式,对于少数英语能力较差的学生,允许查阅辞典。从考试结果来看,双语教学的班级和非双语教学的班级成绩并没有明显的区别,说明双语教学这种形式并没有影响到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实现了教学与语言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结论

机械原理课程双语教学在我校的机械类专业(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从教学效果来看,双语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拓了专业视野、提高了专业英语的能力。在教学环节中引入的项目演示环节,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为“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后继专业理论与实践培养环节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其他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郑晓雯.机械原理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高教论坛,2007,(2):95-84.

[2]李琳,张铁,李杞仪.机械原理双语教学方法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76-179.

[3]韩建友.机械原理双语教学教材建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75-277.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8)

二、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确定

根据卓越计划要求“,参与高校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1]。”因此,在卓越计划具体落实和推进过程中,需要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模式,多方式、多层次构建双语教学平台。国内有学者建议把双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简单渗透层次,上课时用英语讲述学科术语和关键词等,给学生足够多的机会接触外语。第二个层次是整合层次,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外语表达中文内容。第三个层次是双语思维层次,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外语来思考和解答问题[5]。对于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来说,应该结合每章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层次。根据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第一个层次是很容易达到的,应尽量达到第二层次,而要达到第三个层次,目前还不具备条件。卓越计划着重指出要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照本宣科,理论脱离实际,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不是仅仅学会求解题目、应付考试。在这种情况下,仅仅课堂讲授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教学环节补充。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活动是在多媒体环境下完成的,制作了双语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的原则是课件文字采用中英文结合,少而精;尽量采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学生栩栩如生的画面,把复杂而难以理解的科学道理变得简单明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通过动画、录像的形式向学生演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也是辅助学生听、学的重要手段。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结合,既可增加互动性和兴趣,又可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改善教学效果。

三、几点思考

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开展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在课堂上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师生共同进入真实的汉语和英语语境,并熟练地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与交流,达到师生均能运用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的目的。鉴于此目标和双语教学现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注重教师的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因此,教师要通过不断自学或是外出进修提高外语口语及阅读能力,从而在课堂上把机械基础的内容讲解得更生动。否则,学生容易失去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影响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掌握。注意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合理使用。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使用自制中英文结合的多媒体课件,可以节省大量板书时间。应用视频和动画显示部分教学项目,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但是,讲解速度不能太快,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应始终坚持教学相长,通过课堂讨论等方式来活跃教学气氛。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并基于学生平时各方面的表现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情况。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9)

双语教学的教学对象必须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来确定,这样教与学的效果才会比较好。若将双语教学全面铺开,英语差的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有厌学情绪,上课不认真听甚至逃课。考虑到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不均衡,双语课开设初期不可能面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所有班级的学生。结合专业实际,拟定以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以下简称“卓越班”)的学生为教学对象。因为桂林理工大学采取自愿报名、课程考试、面试三者结合的办法来遴选“卓越班”学生。新生入学后,学校组织对自愿报名参加“卓越班”的学生进行英语和数学考试,入选“卓越班”的学生其英语成绩必须达到A班标准。达到A班标准的学生可以在大一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学二年级,“卓越班”学生的四级通过率可达到70%以上。“卓越班”的学生经过了选拔,具有比较扎实的英语基础,是开展双语教学的理想对象。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可以适应双语教学,课堂上亦可以配合教师教学,预期教学效果较好。以“卓越班”为双语教学的试点,总结教学经验,由点及面逐步扩大。双语教学的课程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配置以及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适宜性。因此,双语课开设初期不可能涉及多门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在培养化学工程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工原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有其自身的优势[6]。化工原理课程属于自然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其专业术语、基本词汇、句型结构、表述方法等相当比较固定。在实施上,应考虑采用先易后难,逐步扩展范围的原则。双语教学需要精通英语的学科教师,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比较高。目前桂林理工大学化工原理课程的任课教师多为青年教师,部分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能够熟练应用英语和汉语进行教学工作,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师资基础。此外,建议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培养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例如:聘请在国外讲授化工原理的资深教师或国内化工原理双语教学的资深教师来校进行教学示范或教学培训,提高双语教学主讲教师的英语授课水平。鼓励和支持双语教学主讲教师到国外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让其有机会深入国外课堂进行听课和教学观摹,以提高双语教学主讲教师英语水平,建立一支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师队伍。

2化工原理双语教学的目标、教材和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双语教学具有双重目标,一是让学生获取学科知识,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在化工原理双语教学初期就必须明确两者的关系。化工原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目的是教学生以英语为工具掌握化工专业基础知识,其重点还是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5]。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汉语和英语科学合理地穿插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按照英语与汉语(即外语/母语)的使用比例,双语教学过程通常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渗透型,即汉语为主,英语为次;第二,混合型,即汉语与英语互为主体;第三,全英型,即英语为主,汉语为次,或全部采用英语授课。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英语与汉语比例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而更多地取决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因此,开展双语教学不能操之过急,应逐步提高英语的比例。授课时注意采用简单的英语句式,语速稍慢、吐词清楚、讲解到位,对较难理解的重要概念和定义,辅以中文解释,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保证学习效果。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成败。华南理工大学钟理等人,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发现虽然原版英文版教材有其突出的优点和特色,但其在内容编排、知识点衔接、教学要求、讲述方式及总体架构上与我国化工原理教学大纲有明显的区别。采用原版英文教材进行化工原理双语教学具有许多局限性。有幸的是2008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出版了由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合作改编的美国WarrenL.McCabe等编著的著名化工原理教材《UnitOperationsofChemicalEngineering》第7版。该改编教材以我国教学大纲为基本框架,按中文教材的编排顺序,并从原版教材的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等章节中选择出120学时的内容题材进行重新编译和补充,具有较强的适合高校教学及学生使用书的特点。目前该教材被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广西大学、福州大学、青岛化工大学等30多所高校采用。因此可以考虑采用该教材作为化工原理双语教学的主要教材。化工原理双语教学应坚持先易后难原则。在实施双语教学的初期阶段,可采用“英文教材、英文板书、中文授课”模式,即渗透型教学模式,保证教学内容和深度不低于中文授课,然后再向混合型和全英型教学模式过渡。或者选择部分内容相对简单的章节进行双语授课,其他章节仍采用汉语授课。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创设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和勇气。使学生在学到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从而实现化工原理实施双语教学的双重目标。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10)

软件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对软件人才的大量需求。为此应准确把握“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为国家培养适应产业和企业需求的卓越软件工程师。

一、“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

概括说来,“卓越计划”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突出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强调校企联合,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三是更加明确高等教育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导向[1]。由此“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

应依据“卓越计划”培养标准,遵本文由收集整理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的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大力加强对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积极践行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确保“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2.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内涵是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3.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学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改革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应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

4.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

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支持教师参与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鼓励有条件参与的高校使用多语种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积极采取措施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接受工程教育[2]。

二、基于“卓越计划”的软件人才培养的措施

1.科学论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3]。早在建院之初,学院就对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一方面软件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软件人才;另一方面,很多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却又找不到工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总结传统it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参照企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学院提出“培养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级软件人才”的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和“三种精神”。 “六种能力”是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组织协调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三种精神”是指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2.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实用性高级软件人才,学校建立了企业人才需求征集制度,通过院企座谈、走访企业、函发需求征询单等方式,广泛征集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信息。根据企业和领域的需求,遵循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创新性等原则,科学制订了符合现代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的软件人才培养方案。2003年,学院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引进了软件工程ssd系列10门课程,该系列课程采用了国际开发案例,突破了原有的软件教学模式,注重软件开发实践。学院将ssd系列课程与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构建了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不出国门就能学习和掌握世界最先进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

此外,学校还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了“611”教学模式,即本科生在校四年中,有6个学期安排课程教学,1个学期开展技术实训,1个学期进行毕业设计,从而保证学生在就业洽谈会和毕业设计前就已具备了良好的工程开发能力与经验。

3.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

学校除了建立领导听课、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员、网上评价系统和书面评价卡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等制度外,还独创并实施了企业需求征集制度、实习基地遴选与评价制度、毕业生质量评价制度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卡制度等,为实用性软件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质量保障。

转贴于

实践是工程的灵魂和根本[4]。实践教学是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包括课程实验、程序实践、项目实训和企业实习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多层次工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实验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实际检测,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拓展训练。课程实验在满足实验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还设置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实验题目,着力于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程序实践是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学校制订了“层次化、阶梯式、重能力”的程序实践方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了“bdp”程序实践三阶段训练模式,其中b代表系统编程基础训练阶段(bts),d代表系统开发技术训练阶段(dts),p代表项目开发训练阶段(pts),以培养优秀的软件人才。

项目实训是对企业真实项目的模拟开发。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项目模拟开发训练,让他们感受真实的软件开发过程,通过对“8个全真”(全真的企业机构、全真的开发环境、全真的项目案例、全真的开发过程、全真的团队关系、全真的工作压力 、全真的管理制度、全真的绩效奖惩)的体验和对“6个步骤”(项目熟悉和环境准备、项目分析设计与文档编写、项目代码编写、项目测试、项目交付、项目总结)的实际操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六种能力”。

企业实习是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进行实战演练。为此我们对原有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要求学生结合企业实际工作项目进行毕业设计,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实习双选、前期培训、过程管理、规范答辩、实习基地评价等环节,确保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4.“技术+双外语”,提升国际竞争力

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强调“双语教”和“双语学”,充分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一方面对任课教师提出用英文讲解、用英文命题、用英文回答学生问题的“三英”规范;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用英文做作业、用英文回答问题、用英文答卷的“三英”要求,在“双语教”和“双语学”的良好氛围中,达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目前,我院有超过70%的专业课使用外文优秀原版教材并实施了双语教学,每年有近10%的学生用英文撰写毕业论文和进行答辩。

应特别指出的是,“双语教学”应以正常的英语课教学为基础。“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英语教学水平越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越强,双语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因此,在积极实施“双语教学”的同时,要确保正常“英语教学”不断线,在开设大学英语的同时,还开设了it职业英语,toefl、gre辅导课程等,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强化英语学习的连贯性。

在强化“英语教学”和实施“双语教学”的同时,我们结合区域特色和市场需求,开展了既懂英语、又懂日语或韩语的“双外语”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每届学生中除30人左右学习韩语外,其余学生都学习日语。通过四个学期的强化训练,大多数学生能达到日语三级水平,还有部分学生能达到日语二级水平。

“技术+双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提高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学院已经成为培养面向日本、韩国软件企业和外包企业的优秀软件人才教育基地。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11)

一.双语教育的教材开发

1.双语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要注意语言的逐步渗透,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两种语言在课程中的比重,做到师生有别、听说有别,逐步推进,用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言,以中文作为语言支持(Chinese language support)。那么,对于由双语教育带来的缺憾,可由母语教学来弥补,以防学科自身目标的偏差。

2.降低课程标准,在有利双语推行后,逐渐恢复其应有的专业水平与双语特色。当前学科教学的课程标准要求较高,课程改革以后,难度比以前要稍低一些,对开展素质教育和实验双语教育来说还算比较适合,可惜的是没有中英文对照的版本。有的学科课程用母语教学都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全体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双语教育就更“高不可攀”了。如果适当降低学科教学要求,降低学科教师用英语表达专业的难度,双语教学就更容易开展一些,然后可恢复其应有的专业水平与双语特色。

3.融合适合各种需要的情境,注重双语教材生活化。对英语程度高的学生可采用全英语式教学,如完全浸入、模拟外国环境;对英语程度不高的学生可采用渐进式教学,如部分模拟外国环境并随时提示。教师要开发隐性课程,从双语教育的要求出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等都具有双语教学的潜在价值(隐性课程是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校在教学计划外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传递给学生的公开性的教育经验)。从大教育的观念出发,社会环境是有待开发的隐性课程,比如在校园里创造多形式的英语学习环境,如中英文报纸、英语角活动等;在社会环境中增加公益广告中的中英文对照、交通工具中的中英文提示、学生电视节目中的英文字幕等,从而向学生提供较多的语言输入信息,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触他们所要学习的语言,使双语学习成为轻松自然的平常事。

双语教育实验教材的开发应该在保证学生升学不受任何影响,不损伤学科内容质量的前提下,具备语言风趣幽默、图文并茂、故事性强、语言规范等特点,坚持双语教育教材内容的趣味性与语言的规范性原则,使学生尽可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习得“原汁原味”的英语,便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与我们国家的持续发展。

4.注重双语教材的多样化。教材开发应坚持以我国自行出版的教材为主,以进口双语教育教材、翻译双语教育教材、本校双语教育教材为辅的原则。具体而言,我国双语教育教材的开发应坚持双语教育教材的多样化、实用性、趣味性、系统性、基础性、先进性与新颖性等基本原则。

我国双语教育教材的开发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使双语教育实验教材呈现生活化、多样化、多渠道,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保证双语教育实验教材的质量,以满足各学校择优选择双语教育实验教材、开展较高质量双语教育实验的愿望。

开设一些与学科教学相关的双语活动类或选修类课程,如英语角、英语名著选读、英语电影电视等。这是因为在拓展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基础与需求不断调整教学要求和教学形式,以阅读、视听、参与等不同形式,增加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调动学生的双语学习积极性,扩大双语教学的时空。

5.开发电子教材,把电子信息科技融入双语教育。电子教材代表数字化、电子化、电脑化、网络化,学校自行按课本与课外读物的主要词汇、语法与故事情节来设计、编写相关教材,并指导互联网正常使用,把学校的网络平台学习环境连接到家庭,让电子信息科技融入教学,以创造信息融入双语教育课程的理想网络学习环境。

发展如台中一中所采用的软件模式:竞争模式和协同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或在家自修,软件内容分高、中、低几种深度、广度的课程与测验评价,提供高、中、低程度的学生自由选择。

另外,为了保证我国双语教育实验教材的实用性,在编写的过程中,除了聘请国内外双语教育专家参与编写外,还要有从事第一线双语教育教学的教师参与编写,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及其家长的意见,结合我国的国情与我国教育的实际,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与语言环境,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突出双语教育教材的真实性。考虑开发一些科学课程的汉语与英语两相对照的双语教育实验教材,这样,一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双语水平,不会使学生的汉语能力受到影响;二则汉英对照,易于学生自学,不会造成学生太大的学习压力,也能够避免学科的损伤,不影响学生升学。

综上所述,双语教材应视学科和年级的不同,依据先易后难、先辅后主、先理后文的原则分期编写。应该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的双语教材,逐步做到在内容上与中文教材互补,推动教学的发展。

二、双语教育的评价措施

评价是为做出某种决策而描述获得和提供帮助的过程。“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善”。通过评价,判断优劣价值,提出缺陷或困难所在,做出行动的决定。一个项目如何进行、如何检测,评价方案必不可少,本文尝试改进内地双语教育活动和评价方案。(方案见后表)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了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长期工程。双语教育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为了保证实现预期的目标,取得最佳的效果,就要对双语教育实施现状及其最终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这种综合性的双语教育评价的实施应由三个部分组成:预期评价(双语教育的预期评价有时也被称为初步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双语教育的预期评价一般是在双语教育计划开展实施以前必须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比较清晰地了解学生接受双语教育的需要,以制订更加切实可行的双语教育计划。双语教育的过程评价在双语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主旨在于掌握双语教育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情况,以对原定计划中不切学生实际的部分及时改进与补充。双语教育的结果评价是在整个双语教育计划结束后进行的,其实就是对学生接受双语教育计划较长时期(这个阶段一般要长达两年左右的时间)后所获得的双语水平,以及各双语学科学业成绩作比较客观的鉴定与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双语教育计划对学生的双语水平、非语言学科学业的成绩,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及作用。

为此,学校要有具体的双语教育实践方案,方案步骤可如下文所述:

首先,双语教育实验的开展要建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组织成员职能分工要明晰。

领导小组一般由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成立,由组长、副组长和干事组成,负责双语决策(譬如,苏州市政府引入的“引智双语教师培训项目”),分管双语教育标准的制定(由基教处负责),课程设置(由基教处负责),教材编写(由教研室负责),教学研究(由教研室、教科所负责)。

接着,开设双语教育课程的学校应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

1.明确指导思想。例如:上海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是“用目标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用目标语进行听说读写和思维的外语综合能力,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体现外语的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情感传递的功能。

2.制订具体实施方案。

(1)实验学校名称;

(2)双语教育实施的非语言学科名称;

(3)双语教育实施的年级;

(4)双语教育实施的模式(浸入式、过渡式或维持式);

(5)双语课程使用的教材(如引进教材、翻译教材或是自编教材,以及具体的教材名称);

(6)师资来源;

(7)做预期评价(见表一);

(8)作实施过程评价:归纳其测量与评价目标,应包括以下方面:

这一项是双语教育实施的落脚点,是重中之重。这一评价不仅仅是简单地评价一个课程方案的好与不好,更是为决策者提供改进双语教育计划的依据。

(9)效果评价。

所谓双语教育的效果评价,是基于很长一段时间的双语教育过程评价数据收集之后而开始的另外一种评价,也叫双语教育终结性评价。开展双语教育结果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英语单语教学与双语教育的比较(当然也不一定非要进行比较),确定双语教育促进学生双语水平与学业进步的程度。其实,双语教育结果评价除了关注双语教育计划本身的成效以外,还涉及双语教育过程中其他一些目标的实现,诸如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学生个体目标的实现等。一般而言,出于这样一种目的的双语教育评价,往往是把接受双语教育计划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与接受英语单语教育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加以综合比较分析。在这一评价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测试方法,把各区域各组学生几个阶段的双语学习测试成绩、非语言学科学业成绩、学习态度的转变等数据收集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此处需特别强调的是,双语教育计划的实施,往往会影响学生一个学年到另一个学年母语标准化测试的成绩,这也许会进而影响接受双语教育计划的学生在某一个时期全面发展情况的评估的结果。因此,在实施双语教育结果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如果出现上述情况,评价者应及时采取一些补救性措施,尽量避免对学生学习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这一项是我国内地不够重视的,而台湾地区做得较好。(见表三)

表一:预期评价表

分析:大多数人认为双语能力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中主要指学生的双语听、说、读、写能力。个别人认为学生的双语能力主要指双语口头交际能力,也就是学生的听、说两种语言的能力。依此观点,学生的双语能力具体包括:(1)双语语法能力,主要指学生能够精通两种语言系统,譬如,两种语言的句法规则、语义及其相关的附加词汇等方面的知识;(2)双语社会语言能力,主要强调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灵活运用两种语言的恰当表达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3)双语演讲能力,特指学生能够用两种语言,富有意义与激情地表达与所涉及主题有关的内容;(4)双语策略性能力,是指学生在两种语言交流中能够灵活机动地使用或切换两种语言。所有这些都属于学生双语能力评价的范畴。此外,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双语能力评价还涉及对评价过程与评价内容中文化偏见的反思,要注意评价的场景等。

学生获取的语言知识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其中,一个层面的语言知识属于被动性语言知识,这种语言知识通常是学生在听、说的过程中习得的。另一个层面的语言知识是主动性语言知识(也称活动性语言知识),这种语言知识往往是学生通过读与写而渐渐习得的。不言而喻,后者的习得往往要以前者为基础。

通过对学生双语技能的测试,往往可以折射出外语的听、说能力还没有满足学生对双语教育的需求。对这些学生而言,在进行读、写层面的双语教育以前,必须先为他们提供正规的以听、说训练为主的双语教育,直到他们的被动性语言基础扎实了,才可以进行读、写层面的或较高层次的双语教育。相比之下,那些听、说能力已经非常熟练,而且初步具有一定读、写能力的学生,可以实施用英语教授其他非语言学科的双语教育计划。语言学家普遍认为:外语语音、词汇与语法掌握的熟练程度在决定学生理解、使用外语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发音与听力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影响他们清晰地读出所学词汇的一个主要因素。学生熟悉外语词汇的范围决定着他们理解各学科概念的范围与程度,学生掌握外语词汇与语法技巧的程度,也往往决定了学生用这种语言思维与分析问题的水平,学生在一定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下熟练使用外语的能力,也会影响到他们信息交流的范围。因此,只有当学生能够以恰当的方式与他人进行自由地交流,或者当这个学生可以用外语对自己的观点与需求作准确的表达,这个学生才可能全身心地参与双语教育的课堂教学。

性向预测是我国在制订计划时容易忽略的。学生语言群体对待另外一种语言的消极态度,往往是影响学生该门语言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学生对待第二语言态度的测试,要包含在各学校的双语教育计划预测试之中。家长大力支持双语教育计划的兴趣或兴趣缺乏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双语教育结果。

表二:双语教育实施过程评价方案

双语教育实验如果能严谨地从这些方面入手,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以深入探讨台中第一高级中学尝试推行的非语言类科目——物理汉英双语教育为案例研究,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将处理过的信息按照问题归类,将结果写成正式报告并分发给有关人员。在分类评价报告的基础上,对双语教育实施的方案作全面的判断,看双语教育是否损伤母语学习,是否损伤学科学习,是否利于提高外语水平。针对学生在双语课程中反映出的情感、态度,调整双语教育实施方案,提高教师水平,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以下图表表明台中一中双语班实验的效果。

表三:台湾双语教育实验效果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双语教育实验班进步了15.6分,占原来程度的23.8%。说明双语教育是可行的。

表四至表六为苏州地区对推行双语教育的问卷调查:

表四:双语教育实施前学生基本能力的问卷调查(接受问卷学生计101人)

说明:8项里6项回答低于60%,被判定为不合格,这些“不合格等级”的项目为教材提供了参考,为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中制订评价方案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学生欠缺的正是我们推行双语教育可以实现并提高的。

表五:双语教育教材评价方案实施过程问卷调查(接受问卷学生计101人)

说明:6项里6项回答超过60%,被判定为“学生希望的教材的方式”。学生希望双语教材应有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我们在做双语教材开发时,就能有的放矢,做到切实有效。

表六:双语教育阶段成果评价方案问卷调查(接受问卷学生计101人)

说明:18项里12项回答为需要,判定为“学生需要”双语教育。学生需要的项目可继续强化,不需要的可在教育过程中删除,这将有助于双语教育教材开发得更合理、实用、科学,双语评价体系得更完善。学生的双语策略性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将有明显提升,学生不仅会学英语,还会用英语,更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学习世界范围内的先进科技,最终实现双语教育培养外语科技人才,促进本国经济科技发展的目标。

三、双语教育实验的管理

1.政府层面:研究发现,除非双语教育与政府保持一致,否则它们不会成功。所以双语教育实施的保障是政府的有序管理。

首先是制度保障。政府统筹安排,设立实验学校的申报制度,严格审核把关。这样有利于双语教育政策的制定、推行、实施,有利于统一标准,有利于双语教材的编制与传播。

其次是政策倾斜。在中小学推进双语教育,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开创性工作,需要得到有力的政策支撑。无论是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还是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都要认真制定“双语教育”实验学校资格认定条例、双语教学规范,以及双语教育督导评估标准。鼓励所辖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双语实验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投入给予倾斜,为双语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最后是经费落实。实施双语教育需要在经费投入、人员配备、收费政策等方面给予保证,为双语教育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除可以多渠道引进丰富多彩的教材外,政府还能在不考虑赢利的前提下,投入人力、资金自行编制教材。

2.学校层面:学校作为双语教育实验的基地,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双语教育的效果。

(1)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小组,为双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各种支持。

(2)实行选拔、培训和激励相结合的教师管理机制。

(3)课堂作为双语教育的阵地,其管理模式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以物理课为例,双语教育起初应降低课程标准,然后指导学生认识常用的物理学词汇,如位置(Position)、速度(Velocity)、加速度(Acceleration)和直线运动(Rectilinear Motion)等,学习如何以简单英文句子回答物理问题,到听得懂老师用英文上课及说明,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原理、简单的特性及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后,再逐渐恢复应有的专业水平并加强双语特色。双语课程中还应保证使用电子教材的时间,选择多种典型题目,在电脑交互式解说下引导学生逐渐适应读写英文题目、解题及作答。双语课程的节数、时间及各种教材的使用,都应有固定的时间并逐步推进。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