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8 15:45:36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篇(1)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在初中阶段,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难度并不大,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能力完成实验的内容,但是在初中物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机会亲自完成实验,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物理知识的讲解,很少鼓励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实验,主动探究物理知识。

这一现状导致学生在理解物理知识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障碍,在完成相关物理习题的时候缺少实践经验的支持,常常会对物理实验的内容产生理解偏差,这对于提高初中生物理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从长远的角度看,初中生缺少实践机会,开展物理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在物理课堂上,多数情况都是由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的演示,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会产生疲倦甚至是无聊的情绪,没有真正地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自主创新以及探究精神,导致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刻,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能力以及记忆的准确性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二、完善初中物理课的实验教学,真正地落实“动、记、悟”的教学理念

1.转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方式,利用课堂实验落实“动、记、悟”的教学理念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为了真正地提高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参与性,物理教师应当充分地尊重学生物理课堂的主体地位,不再仅仅在物理课堂上开展实验演示的教学方式,而是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开展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在物理实验亲自操作过程中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于物理知识的应用,并能够在更深层次的角度领悟物理知识,从而有效地避免灌输式物理课堂教学方式的弊端,这样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参与度提高,物理学习能力提高,善于在生活现象的观察过程中总结出相应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电路的相关知识时,初中物理教师为了强化学生对于电路知识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自行组织电路的连接,通过电源、电路、开关以及灯泡的不同组织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不同电路现象中表现出的物理知识,借此对于物理中电路题目的理解更深刻,在解答题目的时候更加的精准,尤其是在回答相关的电路实验的题目时,学生的答题难度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也就不断地提高。

2.在物理课堂的实验过程中完善实验教学的工具,强化实验展现的效果

初中物理教师在完善实验教学策略的时候应当注意增强实验演示的效果,在亲手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得到恰当实验工具的支持,以此来增强实验效果,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兴趣,强化对于物理实验的参与度,在完备的物理实验教学工具的辅助下,初中生物理实验的操作思路得到了更好的辅助,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知以及操作,有效地减少了物理实验操作所消耗的时间,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发现自身物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纠正自己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错误,并将物理教材中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强化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概念的理解以及理解的准确性,并在之后的物理学习中正确地应用这一知识内容。

3.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效率,物理教师应当在课堂实验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并构建科学的物理知识体系

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印象,物理教师组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物理实验,这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提高,为了进一步地巩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效果,初中物理教师在学生完成实验之后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实验总结,在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总结能力,为此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的时候培养学生的总结以及思考能力,构建科学的物理知识结构框架,并用科学的方法强化学生日后的复习效率,并在总结实验结论以及构建知识体系的时候掌握举一反三的物理学习技巧,为初中生日后轻松地学习物理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物理课堂上总结实践经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总结以及反思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的总结技巧,还能够不断地反思实验的过程,就自己实验过程中采用的实验方法采取补救措施进行完善以及升华,丰富了自身的物理知识经验,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领悟科学的探究学习方法,能够真正地学习到物理知识的精髓。

为了切实地落实“动、记、悟”教学理念,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亲自动手、独立思考,让学生在亲自开展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分析、思考实验的效果,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并将自己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验的过程中,真正地完成物理知识的学习,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强化自身对于物理知识的领悟以及应用,做到真正地开展物理学习,为之后更高难度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而不再是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的简单演示,避免传统课堂教育模式阻碍学生物理思维的发散以及提高,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意愿,锻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篇(2)

经过笔者在多年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分析总结出一些实验操作上的技巧和方法,能有效强化和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为中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打好基础。

1.充分认识开展物理竞赛的重要意义

老师在进行物理竞赛活动之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充分认清物理竞赛活动对学生有什么样的帮助,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准备工作中。物理竞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对于物理课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开拓思维和创新能力,老师也能在培训过程中总结出更多的经验提升自身,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物理竞赛也是对学校教学发展的督促。但是现在有很多学校对于物理竞赛是有消极心态的,这种现象多存在于普通中学,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有这种心理,认为自己学校的学生竞争不过那些重点学校,所以对于参加物理竞赛的热情不是很高。其实组织无论竞赛只是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新知识的探索,重要的不是最后的比赛结果,而是在过程中我们老师和学生所总结出的经验,和学习到的新的知识,这才是竞赛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而且不仅仅是参加竞赛的学生,通过竞赛还可以带动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我们真正地了解物理竞赛的意义和目的,不要把比赛结果看成是竞赛的全部,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促进学生学习发展上,教师要把整个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方法,所以各校师生一定要摆正心态,清楚我们参加竞赛真正要得到的是什么,得到什么样的名次,获得什么样的奖励这些都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如何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

2.如何开展高中物理竞赛训练

2.1透彻理解实验原理、熟练使用仪器

在实验进行前一定要充分的理解实验原理,因为实验原理是实验的基础,如果没有掌握好实验原理那在实验过程中就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老师不要把所有焦点都放在竞赛的题目上,可以把竞赛内容与现阶段的学习内容相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循序渐进,并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讲解,让学生从分理解,在实验器材操作上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实验的速度和效果也会不一样,为了使学生操作更熟练,必须要反复进行练习,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划分开,让他们相互指导相互学习,也可以把一些不易损坏的器材让学生带到家中进行联系熟练,从分利用好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多想些办法帮助学生进行提升。

2.2加强定时训练,提高实验速度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的物理实验竞赛,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在组员进行比赛过程中其余组员进行观察,轮流参加,由教师进行组织,负责计时和检查检验,比赛结束后小组进行总结,对于每名成员在操作过程中的优缺点都进行点评,以便于好的方法共同学习,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良。每组都总结出本组的一些好的方法技巧进行全班交流,让大家共同提高。

2.3大胆创新,启迪思维

除了教材上应有的学习实验,我们也要多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学习探索,大胆的进行创新实验,创新实验不仅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而且还可以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

2.4良好的实验习惯是提高实验速度的重要保证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制订一份试验流程,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到实验结束设备清理清点,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首先第一阶段实验的准备工作,按照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将器材清点好并检查器材是否完好,并按照顺序摆放好,测量仪器仪表刻度值正对学生,第二阶段实验实施中,一定要按照正常的操作流程进行,设备要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使用,不能违规操作造成设备器材损坏,第三阶段实验结束,在检查完实验成果、读取记录数据值后对使用器材进行清理清点,恢复原样放到原来的位置。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细节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不仅在实验中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谨慎的态度。

2.5严格遵守竞赛规程,确保训练方法科学规范

除了最后的实验结果,竞赛的规则也很重要,一旦没有遵守规则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无效的,所以老师一定要把竞赛规则向学生进行讲解,而且在讲解时一定要详细透彻,每一条每一点都要讲解到位,可以结合个别案例以及进行个别示范,哪些操作不符合要求,哪些实验成绩无效,每个细节都要详细讲解,并且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竞赛的时候一定完全按照正规物理实验比赛的规则进行,并且在试验结束后要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点评,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进行进一步纠正,以保证错误动作不会反复发生老师要在在平时的实验中就严格要求学生,甚至于是每次实验都严格要求,让学生在平时就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在竞赛过程中才会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错误,不会因为一时的疏忽导致比赛的失败。总之,希望各校都能积极地参加和组织物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实验的热情,以竞赛带动所有学生,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实验流程,老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61

高中生物的课程中,既需要靠多去记忆知识点掌握课程,也需要多去动手实验了解生物实验的原理。当然,学好它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生物课程上,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辅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还有利于不断积累学习生物的方法和经验。

当然,学习习惯是逐步养成的,不能一下子就改正过来,所以,学生在一开始学习生物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去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每个人的学习习惯也是有一定区别的,但是,下面这些学习习惯都是可以供大家参考的。

一、做好课堂笔记

在目前新课改的形势下,课本上涉及的内容已经变得相对来说很少了,而且新课改的目的,就是想让我们的学生多去自主的查阅资料,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但是,我们既然身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不光要让学生自主的在课前去预习课文,自主地去查阅资料,还需要将学生自己总结的资料加以总结,以及查漏补缺。

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的时候,传授的知识可能很多就是书上没有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在上生物课的时候,集中注意力,认真地去记课堂笔记。而且,做好了课堂笔记,还需要在课后多去翻阅以及理解,巩固当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像这样学习生物,就可以在平时积累很多生物材料,在期末或者高考复习时就会轻松了不少。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生物教材笔记很少,也没有太多翻阅的痕迹,像这样学习生物,不仅不能学好生物,而且在复习的时候也没有笔记可以翻阅,生物成绩也很难有所提升。简而言之,学习像生物这种属于理科,但又有点像文科的科目来讲,就需要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以供后面使用。这个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必须要去做的,不容忽视。

二、课后梳理书中知识点

在做好了课堂笔记以后,就需要在课后花一些时间去整理笔记以及梳理书中的知识点,以小节或者单元为单位来梳理都是可以的。这样做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梳理好学过的这些知识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生物知识结构。而且,在高考总复习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翻阅自己之前整理的笔记,而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在整理生物知识点上,从而提高了生物复习的效率。

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不断地去总结书中的知识点,在梳理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记忆,不仅有利于各个阶段对于生物的学习,还有利于在学完整个高中生物课程后,去系统的把握生物知识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可以起到“滴水穿石”的效果。

所以,在课后,一定要花一些时间去整理生物知识点,为更好的学习生物打好基础。并且需要在学完每一小节或者每一章节后,不断地去坚持在课后整理书中的知识点的这一小习惯,不断的坚持下去,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三、整理错题,常备错题本

学生可以经常备一个错题本,将做错了的题整理到本子上,在课后花点时间去巩固这些错题,寻找自己解错的原因,在不懂的知识点上再花点时间去学习巩固,就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从错题上找到自己尚还未掌握好的知识点,便于自己全面的去学习生物,从而不断的提高生物成绩。

在平时的练习中,以及在不断的生物测试中,会出现很多的生物错题,如果都一一的去整理到错题本上,那不仅浪费时间、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而且在日后的复习中也会花太多时间在错题上,不利于提高复习的效率。

所以,在整理错题的时候,可以将那些比较典型的题或者自己一直掌握不好的题摘抄到错题本上,精简错题本;而且错题本需要不断地去巩固那些错题,所以在多次练习巩固好那些错题,以及在自己觉得已经没有必要再去练习和在自己已经掌握好这部分错题后,就可以大胆的舍弃这些错题,将错题本变薄。

所以,常备生物错题本,不断掌握错题本中做错了的题,不断提升自己解答生物题的能力,也就可以提升自己的生物成绩了。当然,整理错题本也是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在不断坚持中慢慢形成日常的学习习惯,才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四、做生物实验时将心得教训备注好

学习生物,避免不了的就是需要做一些生物实验,而且在生物测试中也经常会涉及到生物实验方面的知识,所以,对于生物实验也是需要学生去认真掌握的。而且学好生物实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去理解书中的原理,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这里需要强调的就是,做生物实验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就需要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来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实验方面的内容。

在做生物实验的时候,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将不太清楚的地方记录下来,在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时候,也要将自己的一些失误记录下来,然后分析出一些教训和心得,以便于第二次生物实验的操作。简单一句话,在做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就是需要将一些教训经验以及自己总结出的心得备注好,只有备注好这些细节的东西,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去进行下一次的实验操作。这个学习习惯,就可以在做生物实验的时候有意识的去养成,并不断坚持下去,就能更好地去学习生物。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篇(4)

在高中所有课程中,物理算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有的学生物理基础比较差,在初中没有打好基础,所以对高中物理比较怯,缺乏学习的热情与自信心。为了学好物理,应善于总结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高中物理学习的方法,希望对其他同学有所帮助。

一、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

物理是一门理科学科,其有着较大的灵活性,在学习时应掌握一定技巧,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受到初中学习方法以及习惯的影响,很多同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只去背课本上的公式,不去思考结论是如何形成的。物理,顾名思义,是知物明理,在学习时应重视理是如何形成的。在接触一个物理概念时,应思考为什么老师会引用相关素材,这些典型的材料与事物本身有什么客观联系与规律,物理概念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还要明确概念之间存在哪些干扰与误导,在生活实际中如何应用这些概念等。在提出这些疑问后,应积极观察、分析、探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开这些疑惑,形成概念,总结出规律,这对今后物理的学习有着重要帮助。

二、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避免题海战术

物理课的学习不在于多做题,而在于掌握学习方法,达尔文曾经说过,“有关学习方法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在学习物理时,不论是规律还是公式,或是实验设计,这些知识的形成都与学习方法密切相关,想要找到学习物理的捷径,必须善于总结规律,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首先要积累一定知识,然后才能在实验中去推敲与探寻,在当前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以及知识每天都在更新,如何掌握最全面的知识,就在于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找到事物之间的规律以及联系,这样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能力。

初中物理知识比较简单,实验也比较直观,初中物理课程的安排主要是为了培养形象思维,掌握定性分析方法。高中物理重视对定律的推理,定理的总结与归纳,是为了培养抽象思维,学生要学会在这一过程很好的完成过度,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三、加强情景分析,避免盲目列式

学习物理的过程需要做很多物理题,这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认识飞跃的过程,在解题的过程中,应在弄清题意后,对概念的物理过程进行推理,很多同学习惯于盲目列式,而且也急于算出答案,不注重解题的过程,只看重结果,这种做题的方式对学好物理帮助不大。做题最重要的是分析,应加强情景分析,解读物理现象,找出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判断物理过程存在什么样的规律,从而选择适合的解题方法。情景分析有助于解答物理题,同学们应学会分析物理过程,把握物理情景,找出其中的规律以及隐含的所有物理概念,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数学表达式对其进行正确的求解,如果盲目的列式,只看重结果,无法达到做题的真正目的。

四、联系实际,避免纸上谈兵

物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习物理应建立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如果不注重实际,则无法学好这一课程。物理的很多理论与概念都是在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这说明物理是非常注重实际的,每一个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所以实验也是验证真理的最佳方式。在学习物理时,同学们应注重与实际的联系,重视物理实验,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准确,明确研究的对象,然后多观察,最后验证实验的结论。学生应做好实验前预习,明白实验的步骤以及方向;在实验进行时,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观察,勤动手、动脑;实验后,应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实验中存在的误差,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实验,可以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能提高操作的熟练性,避免出现操作失误的问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多联系实际,很好的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可以利用有限的条件做一些课外小实验,从而提高物课的实践性。

五、重视总结与复习

在保证课堂中有效的学习后,我们还要重视知识的总结与复习,如果不重视知识的归纳与总结,不会提高学习的效率,如果不重视复习,可能会很快忘记所学的知识。在课后加强总结与复习,可以使我们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明白公式中物理量的关系,从而总结出一定规律,这比被动的去记公式、背定律要有效的多。善于总结,可以灵活的运用物理知识,用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而提高了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课后及时复习,也是对知识的巩固,整理笔记,可以更好、更快的完成作业,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六、结语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篇(5)

一、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并培养自己的积极性

自信心作为一种人格品质,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激发我们的意志力与学习能力。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正视物理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使自己认识到,只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努力,一定能学好物理。许多同学往往在物理学习上走入了很深的误区,盲目采取“题海”战略,侥幸希望能够遇到熟悉的题目,对基础知R和概念的忽视问题,成为了我们理解物理学习的路上绊脚石。有时候,老师也会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提出物理问题,在这个时候,我们不用怕偏题或者答错,我们应积极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如果能做到做到言之有理与言之有据,那就更有利于启发我们自己的思维能力。上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解答老师的问题,这样不仅能让老师帮助我们理解物理知识开拓思路,而且还能为我们将来走向社会、研究新情况、发现新思路与解决新问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利用评价手段,所谓教学相长,我们在充分发掘我们自身的闪光点时,也可以和同学在讨论问题时,自己如能够找出问题的症结,应给自己掌声,特别是物理成绩较差的部分同学,在成绩有所提高时,要多加鼓励自己的进步,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打好基础并能熟练运用

高中物理课程中有许多基本公式、概念、规律以及基本的物理现象和实验结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理学中的最基础的知识点。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与实验为基本的定量学科,不少规律是通过观察与实验总结出来的,它的概念、定律、定理和结论需要用准确的语言并以数学的形式展示出来,而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需要直觉和想象力、大胆的猜测与假设的过程。但大部分对我们而言,都觉得那是单调、枯燥而乏味的,但这些基本的的概念却影响着我们整个物理学习的过程,因而,我们要把这些复杂概念内转化成自己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却往往会忽视那些最基础的知识点的学习和记忆,潜意识觉得物理课程是自然科学,需要的是理解和抽象的思维能力,死记硬背不凑效,然而,临到高三总复习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时,有很多同学就不能完整地表述出来,或者说表达清楚,这会导致在日常练习或者考试时,使我们的思路不清晰,最基础的知识点却成了丢分点,失之大矣。所以综合来看,虽然这两方面看似有点矛盾,但其实不然,你的的物理理解需要死记硬背来打基础,而反过来死记硬背需要你物理理解去记住。虽说学习物理不像学习语文一样要长篇背诵诗篇课文等,但基本的公式和概念一定要搞清楚,深刻理解这些知识点用处很大。

三、重视物理实验

高中物理学习具有综合性,我们要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理解概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分析物理情景的能力和数学运算的能力是我们在作业和考试时反映出来的得分能力。在高中前期,我作为一个物理学习困难的学生,自己其实并非是所有能力都缺失的,就像大部分同一样,我们在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上还是可以的。例如,老师在讲“楞次定律”时,通过探究式实验,我们大部分的同学都能发现一定的现象,不管是从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基本实验原理、还是实验设计与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都能得到有效的分析,也能得到一定量的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学习到的物理知识比书本上的知识更深刻牢固,而物理实验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让我们通过观察物理实验现象,懂得遇到难题要变换角度去认识同一件事,从而使我们受到更多的启发并总结出物理规律。

我们自己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做课外实验,生活化的实验材料可以给我们自己亲切感,消除对物理学的畏难情绪,并且有人曾说过,实验的教育价值与实验装置的复杂程度成反比,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

四、做好笔记并进行归纳

(一)认真做好笔记

记笔记的过程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提升我们思维能力,提高捕捉信息和浓缩信息的水平。物理课都有学习的侧重点、难点和疑点。在老师上课中,我们不必完整的记下课堂上面的所有内容,只需记下老师在途中指出的注意事项和某些自己没想到的捷径及拓展即可。出现错误笔记时,应记下错误是什么并分析错误,最好用红笔划出,通过记笔记,让我们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扎扎实实学好物理的基础知识,我们需要的是一张能把我们自己顺利带到目的地的地图,笔记可详可简,最终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的。

(二)善于总结与归纳

随着学习的物理知识点越来越多,记忆的东西越来越多,甚至比较零碎,有的是课本和练习册上的物理基础知识点和延伸知识点,又得是一道物理题目和图片等。面对纷杂的知识,对此我们应善于归纳总结,找到各个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比较记忆和区别理解。类似于,我经常记了今天的知识点,到了明天就忘记的情况,记忆和理解的过程是遗忘和重复记忆理解的过程,也就是借着这个过程构建起全面系统的知识框架。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高中物理每章节有不同知识点,但这些知识点也有联系之处。因此,在学习物理时,我们要分阶段地总结归纳,到高三时就要把所有知识点放到一块进行综合汇总,整体系统地理解。这个过程就像是盖大楼,打地基,砌砖,还要打造整体框架,一栋大楼才可以矗立起来。

五、总结

简言之,对于物理学科来说,我们首先要对教材认真地进行研究钻研,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同时要通过自己分析物理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好物理的自信心。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只要你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那么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同时也要消化与吸收别人好的方法并变为己用,切记死板硬套。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2-0046-04

0 引言

大学生物理学习中普遍存在方法障碍,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如有文献从提高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能力等角度提出学好物理的方法和具体要求[1],但这类研究通常局限于提出某种物理学习方法及教学措施,鲜见系统研究物理学习方法障碍及教学对策,同时利用教育实验证明其有效性的文献。本研究从大学物理学习方法的现状调查入手,分析大学物理学习方法障碍的各种类型及其产生原因,提出比较系统的教学对策并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较严格的教育实验来检验教学对策的实际效果。

1 研究概况

选取荆楚理工学院2010级材料控制与成型专业2班(实验班)和3班(对照班)进行实验,实验时间为2011年春季学期,实验内容为大学物理力学和电磁学部分。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了解本科生物理学习方法的现状,归纳学习方法障碍的类型并分析产生原因;采用行动研究法摸索出学习方法障碍教学对策;利用实验方法检验和判断教学对策的教学效果。

2 学习方法障碍分类、归因分析及教学对策

2.1 问卷调查情况

利用大学物理学习方法调查问卷对理工类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24份,回收有效问卷512份。

2.2 学习方法障碍分类

物理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为便于学法指导,不必拘泥于物理学习方法的严格分类。通过问卷调查将大学生物理学习方法障碍归纳为以下五类。

1)方法意识障碍。调查表明从不与同学探讨学习方法的占42.9%,近半数学生方法意识淡薄,不注重学习方法的应用与总结。

2)程序方法障碍。程序方法指物理学习各环节所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应用程序方法时,或缺失部分学习环节,或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各主要学习环节中方法应用不当。统计结果表明:从不预习的学生占35.6%,不愿意听课的占8.7%,课后不及时复习的占58.5%,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占20.5%,学完一章后不及时总结的占55.7%。

3)常规方法障碍。常规方法指物理学习的通用性、一般性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思考、迁移等方法。由于缺乏系统的学法训练,学生通常不了解常规方法的种类和应用要求,不会应用或应用时出现各种偏差。

4)自学方法障碍。大学生经常采用自学方法的比例不足40%,大一新生缺乏自学意识,没有养成自学习惯,缺乏自学方法,对自学不主动无信心。

5)个性方法障碍。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调查表明没有形成自己独特学习方法的占89.3%,即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大学物理学习的个性方法。

2.3 学习方法障碍原因分析

1)方法意识障碍原因分析。高中阶段学生陷于题海战术而不能自拔,无暇研究学习方法。大一新生受学习惯性影响,尚未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学习上仍处于被动依赖状态,只能简单沿用高中的学习方法来应付大学物理学习。

2)程序方法障碍原因分析。大学物理内容多课时少,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讲解重点、难点和疑点,学生不可能在课堂上理解消化所有内容,必须重视每个学习环节才能学好大学物理。学生普遍对学习各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忽略某些学习环节,又没掌握好各个环节的学习方法,往往引发程序方法应用障碍。

3)常规方法障碍原因分析。教师偏重知识传授而疏于学法指导,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常规方法缺乏系统了解;教材中涉及的学习方法往往隐藏在知识内容之中,学生只注重知识学习而忽视方法学习;缺乏学习方法系统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零碎的而不是系统的。上述三种原因导致学生应用常规方法时力不从心,比如观察无计划、无重点、无总结;实验时只知照本宣科,而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思想缺乏深入钻研,对实验现象和出现的问题缺乏理论思考,只有直觉兴趣和操作兴趣,缺乏因果认识兴趣和概括性认识兴趣;思考茫然而无头绪,没有经过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习惯,只注意规律的表述本身而忽视其建立过程,只有物理知识而没有物理思想;应用知识只限于解题,不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4)自学方法障碍原因分析。学生依赖心理强,自学积极性低;独立获取学习信息的能力差,不善于利用图书期刊和网络信息解决问题,畏难而放弃自学;自学方法不当,盲目贪多求快不求甚解,问题越积累越多最后不得不放弃自学。

5)个性方法障碍原因分析。大一新生由于方法意识淡薄,程序方法不愿用,常规方法不会用,自学方法不能用,方法水平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无法通过坚持使用程序方法、活用巧用常规方法、不断创新自学方法,逐步形成独特而系统的个性学习方法。

2.4 教学对策

必须采取系统化的教学对策,才能有效地消除物理学习方法障碍。教学对策的指导思想是: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方法意识树立为前提,以程序方法指导为基础,以常规方法训练为核心,以个性方法确立为目标,全面统筹学法指导,寓学法指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1)牢固树立方法意识。教学过程中一手抓传授知识,一手抓学法指导,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中国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达尔文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都非常深刻地说明了做事方法的重要性。制订学习方法培养大纲,将方法培养与知识传授有机地渗透和结合起来,并精心安排到每次课的教学中去。树立班级内部学习方法的好典型,激励其他同学积极探索大学物理学习方法,形成人人重视学习方法的良好氛围。

2)夯实程序方法基础。强调学习环节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克服惰性,坚持使用程序方法,避免环节缺失给学习造成不必要的困难。利用绪论课系统讲解各学习环节的学习方法及具体要求,通过教师随时抽查和学生自查互查相结合的办法确保学生按要求完成每一次课的学习循环。掌握程序方法并不难,难在长期坚持,刚开始需要教师耐心督促和鼓励,当学生感觉到应用程序方法的好处时,就会自觉地坚持下去。(1)预习方法。弄清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并分类标记,梳理知识脉络,行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完成课后练习以检查预习的效果;(2)听课方法。留意教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达到巩固重点内容、突破难点内容、澄清疑点内容的目的,简记内容要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补充知识及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或疑点;(3)复习方法。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变慢。课后要尽早复习避免遗忘,如利用课间时间迅速将所学内容在头脑中过一遍“电影”;复习既要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又要将知识条理化,还要对听课时产生的疑点进行深入思考;复习要在作业之前完成;(4)作业方法。独立完成作业既能通过对知识的直接应用来巩固知识,也能准确地暴露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面对问题先独立思考,反复思考仍无法解决时再请教。归纳各种题型及其常规解法,探讨一题多解和最优解法;(5)总结方法。总结是巩固提高的过程,每次课后做个小结,每章后做小总结,学期末做大总结,总结可以使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便于形成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融会贯通。

3)结合知识传授进行常规方法指导。常规方法是物理学习的核心方法,物理学习过程离不开观察、实验、思考、迁移等方法。各种方法的运用要点如下:(1)观察方法。先做观察计划,再确定观察步骤等细节,确保观察有目的、周到、细致、深刻,最后总结观察内容,有些情况下需要经过多次观察才能达到目的;(2)实验方法。避免盲目实验,从实验目的、实验仪器的选用、实验原理的推敲、实验内容的确定、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从实验中合理得出结论等方面都要认真钻研,务必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3)思考方法。思考是学习的核心任务。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到合乎规律的理性认识,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第一次飞跃离不开思考的积极参与。物理学习就是要善于通过抽象和概括的方法形成物理概念,通过归纳、演绎、概括的方法建立物理规律,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解决物理问题;(4)迁移方法。迁移就是物理知识在其它条件下的应用。解题是物理知识最直接的应用;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际作用,产生成就感并从内心深处激发学习兴趣;解决实际问题是理论向实践的第二次飞跃,也让物理知识应用的进一步深化和活化。常规方法伴随学习过程的始终,常规方法学法指导是一项经常和长期的任务,应抓住一切教学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反复进行指导和系统归纳,促使学生对常规方法从模仿使用到熟练使用,从无意识使用到自觉使用,逐渐掌握常规方法的应用技巧和规律。

4)促使学生探索自学方法。终生学习主要依靠自学,自学方法应该成为大学阶段的常规学习方法。自学方法没有统一的模式,也不是单一的方法,而是包含程序方法、常规方法的方法体系。大学生缺乏自学经验,需要老师善加引导才能逐步掌握自学方法。一是要介绍自学的基本方法,明确自习、复习、作业、总结等学习环节的基本方法和具体要求;二是要教会学生获取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各种媒介获取学习信息的能力;三是要做好四个结合:即学与思结合,学与问结合,学与习结合,学与用结合;四是要不断探索最佳学习方法;五是要磨练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5)鼓励学生形成个性方法。个性方法是个体面对物理学习内容时获取知识的特殊方法。个性方法具有综合性、独特性、高效性和创造性的特征。综合性是指个性方法并非单一的学习方法,而是融合程序方法、常规方法和自学方法于一体的方法体系;独特性是指个性方法具有与学生个性特点相结合的特殊性;高效性是指个性方法具有比共性方法更高的学习效率;创造性是指个性方法是对学习方法的创新。上述四个特征是检验学习方法是否为个性方法的标准,应引导学生在坚持使用程序方法和熟练掌握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学习方法理论素养和借鉴优秀的学习方法,结合学习基础、学习内容和个性特点不断完善和创新自学方法,力争形成一套高效率的个性学习方法。

3 教学对策的实施效果

开展物理教育实验,具体步骤如下:(1)利用观察、访谈等方法初步了解大学物理学习方法障碍现状;(2)设计大学物理学习方法障碍调查问卷并实施调查统计,归纳大学物理学习方法障碍的各种类型并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强的教学对策;(3)在同一专业随机编班的基础上,通过前测试卷了解各班的物理基础并从中挑选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试于学期初进行,考查高中物理力学和电磁学内容;(4)实验班采用学习方法障碍对策教学,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学,实验过程中教师相同,教材相同,学生都在不知情的自然情况下参与;(5)通过后测试卷评价教学对策的教学效果。后测试于学期末进行,考查大学物理力学、电磁学内容。实验班和对照班测试时间相同,批改采用流水作业;(6)分析成绩统计数据以检验教学对策的实际效果。

教育实验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保证教育实验的必要前提,即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基础差异要在实验允许的范围内;(2)创造教育实验的良好条件,一要让学生在不知情的自然情况下参与,二是教师在对照班的教学中要避免使用实验班的教学对策;(3)精心设计测试试卷,测试问题要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方法水平,这是测试能否达到目的和实验结果是否真实可靠的关键。实验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以2010级材料实验班与对照班为对象。

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 检验[2]。设 , 分别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的标准差, 分别为两班的人数,,分别为两班的平均分。两个平均分差数的标准误差和统计量 分别为:

由表1,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平均分的统计量 =0.630.05,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成绩无明显差异,满足实验条件。实验后 =2.64>2.58,

测试卷各题型具有相应的测试和诊断功能,选择题主要考查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认识、判断、辨析、理解和应用等,可以较准确地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含义或物理规律的适应条件及运用范围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对物理规律和物理图象较浅层次上的应用等。填空题考查的内容一般为重要的概念、原理、物理过程、实验现象、基本计算,既可以考查需要识记的内容,又可以考查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推理和计算的情况,可比较准确地考查学生判断能力的高低和计算的准确性。计算题可以用多种方式考查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思维方式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计算题的分析解答过程可以很好地反映学生分析、判断、综合知识的能力水平。由表2,实验班各题型的平均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班约7个百分点,说明实验班学生物理学习方法障碍有所消除,方法应用能力有所增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掌握情况较好,物理知识记忆更准确、理解更透彻、运用更熟练,进一步证明教学对策取得了实际效果。

4 结束语

对本科生物理学习方法障碍进行归因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对策,理论上可以丰富大学物理学习方法论的内容,实践上可以为教师的学法指导提供参考建议,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方法,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提出的教学对策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初步验证,还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实验验证,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加以推广。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篇(7)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各种探究实验在教学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活动和教师的实验教学就成为物理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指导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每一个知识点的构建都应该尽量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完成,让他们自己在获得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去观察、探索、总结物理规律.具体的讲:一方面教师自己在课堂上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对于一些受条件限制而无法做的实验,也要尽量通过多媒体课件给予展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思考总结物理规律.学生分组实验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让他们在实验中通过合作和互助,得出正确结论,体验成功.另一方面在对某个具体的物理问题的处理中,具备实验条件的必让学生做实验.不具备实验条件时,教师要从生活中就地取材,尽量创造相似实验条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实验作答.现实教学中,由于课程紧,很多教师怕做实验耽误课堂进度,把学生实验变成教师演示实验,或把演示实验变成老师讲实验、学生背结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它剥夺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探究获得感性经验的权利,使学生失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背实验结论短期内在应付考试时可能取得成效,但记得快忘得也快,或许考完试就忘光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却可以记一辈子.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去获取知识,这样坚持训练就能使学生养成实验探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2 培养画图分析的习惯

学习物理离不开画图分析.按照科学的方法画图进行分析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善于画图分析的习惯是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力的图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对物体受力分析,解决物体平衡问题等,通过画图分析就使得问题直观化、简单化,让学生意识到:通过画出力的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物体受力情况和各个力之间更直观,更易理解,让学生体验到:边动脑、边动手画图分析对于解决物理问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生画图分析意识的逐渐增强,教师要及时予以点拨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画图方法,学生画图分析习惯就会逐渐形成.

在教学中,许多表述物理情景的练习题一般是通过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由于没有配图,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程度不同,往往会弄错情景、遗漏条件、降低练习的正确率.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要做好示范,规范画图分析的过程.教会学生通过审题、画简单示意图、再现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如,确定研究对象,画受力分析图或是物理情景图,边审题边画图,并把已知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用字母符号标注在图上,通过画图分析,理解题意,寻找规律,建立各物理量的关系式或模型关系,列出相关式子进行求解.教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要加强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画图,从易到难,逐步消除思维障碍.在批改作业或讲评练习时,如发现学生解题过程和作图不规范的情况,要及时地指导纠正,不断训练学生画图分析并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将抽象的问题用“图形语言”表达出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画图分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大胆质疑和反思的习惯

“科学最大的价值无疑是怀疑的自由!”怀疑即质疑,是当下课堂极为稀缺的奢侈品.唯有质疑,方有思考的动力;唯有自由,智慧方可生长.物理学的发展源于质疑,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于某个具体的物理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案进行反思,是否符合实际?怎样寻求最佳方案?培养学生不畏权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教师如果善于激疑,如果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无恐惧的学习环境,学生自由思考,大胆发问,自由争辩、自由反驳的情形会自然呈现,这将是一场多么高效率的课堂场景啊!我在这方面的教学策略是:一是在概念、规律的新课教学中尽量把概念讲准、规律讲透,使学生理解到位,然后对具体的物理问题的处理先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我评价后再提出不同的多个解决方法,这些方法中一定要特意设置伪方案,指导学生反思质疑,比较、排除不合理的方案,从合理的方案中寻求最佳方法. 二是在例题的讲解中要有意适度“出错”,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不迷信老师和教学资料,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三是在练习中对学生经常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训练.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质疑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主动地为学生创设质疑、讨论、反思的环境,恰当的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发现规律,学生的质疑和反思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篇(8)

高中物理作为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初中物理的简单直接,高中物理中存在许多抽象性的概念,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要求。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设置了许多物理实验,但由于一系列的原因,许多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会带领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有效了解相关抽象知识点,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需要注意不断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充分提高学生的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完成教学后进行实验总结,以此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对于高中物理学习也是如此,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常更注重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往往忽视了对实验的教学。一些家长和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实验教学不必要,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有一些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插入几个物理实验,但往往以展示实验为主,简单对课本内容进行一下演示,教学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其实,高中物理实验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向学生展示有关抽象性内容,加强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物理实验。在教学之余,教师可以积极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兴趣,在设计实验教学时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这个实验时,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我先提问学生“功与速度变化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你是如何发展的?”,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出实验的主题,然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表现出很大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实验。

二、提高学生的实验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进行实验时往往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主对教学内容作出讲解,而在实验教学时也往往以展示实验为主,简单展示实验过程,学生的地位较低,自主性较差。物理实验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学生完成实验后,还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总结分析,这就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总结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实验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物理实验,发挥实验最大的作用,我们在教学时必须充分提高学生的地位,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每个过程。例如我在进行实验时会提前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在上课前安排学生布置实验室,准备实验器材,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我则在一旁进行观察,随时给学生提出建议和指导,实验完成后就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总结和分析。这个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

三、注重实验后的归纳和总结

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完成实验就可以了,但其实实验结束后还应当进行数据的总结与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总结与分析,能够帮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某些知识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学生在进行数据的分析与总结可以发现数据中的错误之处,有助于实验得出准确的结果。我们教师在学生进行数据分析与总结时应当在一旁进行观察,及时提出指导,对于学生的误点进行纠正。例如学生在进行“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时,最后发现计算结果与预计有差,学生仔细查看了每一个数据,发现是其中的一个数据存在差错,学生的真实位移距离纪录错误,导致最后结果出现差错。实验后的归纳总结十分重要,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数据能力和总结能力。

结语:高中物理在整个物理学习中占有很大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对学生的实验教学,而实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当采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真正发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篇(9)

高中课程是学生阶段最关键的一段课程,高中生物有其特有的抽象性、理论性、复杂性,是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所以,对于高中生物的教学改革一定要与时俱进,保证跟随时代潮流。随着课程整改的深入进行,生物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生物实验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领悟生物学理论知识,体验科学进程,还可以在动手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可以说实验教学法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一、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1.实验教学法比较普及,应用广泛

目前进行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比较普及的一种方式。大部分中学里都设有生物实验室,并且定期进行生物实验,由专业的教师带领学生操作实验步骤,让学生充分掌握生物实验的相关知识。有的甚至直接将生物实验列为考试项目进行重点测验,或者在试卷中列出实验性题目,借以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总而言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法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教学方法依旧以教师授课为主

虽然生物实验教学法在高中比较普及,但不可否认的是,教

师口头传授知识的“填鸭式”教育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中国教育

界,高中生物也不例外。虽然实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大多数时候教师已经将实验的步骤、原理甚至答案讲解给了学生,学生只需要对生物实验过程和原理进行强行记忆就可以达到教师的要求,有的甚至单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这都是目前我国高中生物课程中实验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法的改革与建设

1.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

验证性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这几个步骤:接受任务;理解要领;进行实验,获取结果;探讨与总结;归纳并得出报告。它需要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过程的操作和结果的探讨,要求学生锻炼自主动手能力,教师要注意,在给予学生帮助的同时,也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对课程《显微镜的使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对具体操作进行示范,而后再让学生自主操作。对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包括:结构与作用的讲解;操作要点解析;学生模仿动作等等。教师要注意学生个性差异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会使用、学会制作,让他们真正地理解学习。

2.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主要程序有:总结归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步骤;实验探究,获取信息;自主讨论,归纳结论;延伸探究,互相交流成果。这种教学模式的本质就在于思考的方法。它既需要精确的操作,也需要缜密、发散的思维。因为首先要全面提出可能出现的结果,然后提出过程验证这些可能的结果。它主要有这几种活动方式:课内完成;课外设计,课内探究并得出结论;课内设计,课外实践寻求结论。这要求对过程和结果都要具备充分的重视程度,这样才可以保证对于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结论。

3.实验教学法存在的不足

验证型教学法与探究性教学法都有自身的不足。验证型教学法主要是验证一下前人已经得出的结论,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探究与鉴定等,众多实验并没有一步步地分析考证,只要回归到课本就是正确的,不然就是错误,这容易取代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探究性教学法也有缺陷,比如教学实验时间越来越少,而实验又要求同时注重过程与结果,有

复杂性和艰难性,部分学生能力不足,在自主完成实验时有较大困难。而结束阶段的评价方式、内容又复杂,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面临许多问题等等。

总之,生物实验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因为它不仅可以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科学的探究习惯与科学的学习态度,也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形成先进的学习习惯与态度。进行实验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是提升高中生物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目前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已经广泛开展,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促进生物实验教学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2-0039-02

生物化学实验是普通高校生物相关专业开设的基础必修课,作为主讲生物化学理论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多年的高校教师,积累了一些相关的教学和改革经验,希望这些切身体会能够为从事普通高校本科相关教学的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改革考核方式

生物化学实验在普通高校生物相关专业中一般为独立设课,故应设计一个公平、合理的实验评定标准,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课程改革前,学生的生物化学实验成绩主要由3部分组成:(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

的20%,包括出勤、值日、实验态度等;(2)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主要以书面试卷的形式考查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现象、实验设计、结果分析等;(3)实验技能占总成绩的50%,根据生物化学实验的特点,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动手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目前,多数普通高校仍采用以上方式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考查,这种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优点,但也有一定的缺点:首先,平时成绩多为印象分;其次,生物化学实验卷面考核内容易与生物化学理论课考核内容交叉,对动手能力强、文化课差的学生不公平;第三,实验技能考核只针对某些实验,操作繁琐,难以真正考察学生的全面技能。王蕾等结合中医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1],建立了一套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方法和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分标准:学生出勤情况占10分,平时实验考核占60分,期末实验考核(口试和抽签考试)占30分,该方法较适用于学生人数和课时数较少的高校。

普通高校专业较杂,学时数、人数较多时,建议取消卷面考试,采用当堂打分、期末汇总的方式进行考核,即每次实验预习成绩占总成绩的20%(预习报告占10分,课前提问占10分)、实验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50%(态度占10分、能力占10分、结果占30分)、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步骤整理占5分、结果整理占5分、结果分析占10分、作业思考题占10分),其中,实验结果分可以进一步细化到每个步骤的结果各占3―5分。每次实验成绩均以百分制给出,无故缺课者该次成绩为零分,请病、事假者酌情给实验报告分,实验结束后汇总每次实验成绩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成绩。该评分法要求两位指导教师密切配合、分工合作,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评定实验结果,防止学生弄虚作假。

据统计,根据该评分标准给出的分数与学生的平时成绩是相当吻合的,其原因在于:理论学习好的学生虽然动手能力不是最强,但其预习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超前;理论学习差的学生动手能力可能稍强,但学习态度较差,在提问和结果整理、结果分析以及完成作业情况上偷工减料,因此,好学生的分数可达到90多分,差学生的分数勉强达到60分,可见,整体评价体系是客观的、公平公正的。

二、改革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应该熟悉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及结果,要特别重视学生的预习和养成做原始记录的好习惯。生物化学实验是以生物化学理论为基础的,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的进度与结果。在教师熟知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自愿回答或点名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掌握情况,同时,课前要提交预习报告,教师重点检查报告中学生自己总结的注意事项,并当堂批改、打分、予以点评,鼓励学生下次实验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预习。课堂上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记好实验原始记录的好习惯,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实验记录纸(单独成页),及时记下实验项目、步骤、现象、结果以及原始实验数据等,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实验结束后交与实验教师签字,签字后数据不允许再修改,回去后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进行结果整理与分析,这样既防止学生过后回忆与实际操作产生误差,避免得出错误结论或直接照搬教材的结果,还培养了学生今后独立实验或进行科学研究时应有的实验习惯。

教师要善于总结和传授实验技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个生物化学实验都有几个关键步骤,学生在课前虽然经过充分预习,了解并总结出一些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但实验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第一次,一些技巧性的知识不经过亲身实践不能完全领悟和参透,这就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传授技巧,必要时予以示范。例如,在糖的α-萘酚反应实验中,要想使每个学生都做出比较完美的紫环,就要有一定的讲解和示范,在实验指导中提示学生在加试剂时千万不能将α-萘酚试剂溅到试管壁上,以防浓H2SO4先与α-萘酚脱水产生绿色物质干扰对紫环的观察,但α-萘酚试剂不是用水而是用乙醇配置的,一点不溅到管壁上几乎是不可能的,那成功的窍门在哪里?其实,关键就在一个细节上,即加完α-萘酚试剂后一定要与糖液充分振荡混匀,然后再与浓H2SO4反应,这一点在所有的实验中都非常重要!譬如,在验证唾液淀粉酶只对淀粉水解具有专一性的实验中[2],如果不养成加完任意一种试剂后都要彻底混匀样品的良好习惯,就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现象:淀粉与唾液在37℃保温一段时间后加入碘液,样品上层会呈现出碘色(淡黄色),但稍微震荡后即为深蓝色(因为只要有一点淀粉没与酶发生反应,就会与碘呈深蓝色,混匀后就会掩盖上层的碘色),根据最后的实验结果,学生或教师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该学生的唾液淀粉酶活力太弱,或稀释倍数过高,于是学生会制备浓度更大的唾液,甚至使用不经过稀释的原液并延长反应时间,其结果依然为深蓝色,于是有的学生就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产生不必要的怀疑。可见,作为教师一定要准确判断出哪些实验失败是因为自身酶活性低造成的,哪些实验失败是因为操作不当造成的,如果是后者,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并提醒全班同学注意,使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分清每个实验的性质,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作风。在生物化学实验中有的是定性实验,有的是定量实验,定性实验(如糖、蛋白质或氨基酸的颜色反应)要求学生肉眼观察到实验现象即可,不需借助精密仪器,不要求操作精确(溶液体积可以用15滴数换算1mL),而定量实验(如糖、蛋白质、核酸的含量测定)则必须借助仪器设备(如移液枪或吸量管、紫外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等),必须操作精确(不能用滴数换算体积),因此,通过定量试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求实精神,在使用分光光度计类似的精密仪器,应要求学生每个读数至少反复测量三次,在三次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取其平均值,如果每次结果相差悬殊就要求学生找出原因,或者因为溶液没混匀,或者因为取样量不精确,或者因为机器不稳定,找到原因后予以纠正,直到测量结果满意为止,千万不能等学生测完数据,样品全都倒掉后,才发现某个数据不能用,然后返工或干脆放弃该数据或得出错误结论,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做事缜密的科研作风。

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在有关糖的颜色反应中[3],可以将单糖中的己醛糖(葡萄糖)、己酮糖(果糖)、戊醛糖(阿拉伯糖),双糖中的还原糖(麦芽糖)和非还原糖(蔗糖)以及多糖(淀粉)配成0.1%的溶液,然后与水一起分别放到试剂瓶中标上未知溶液1―7,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有关糖的颜色反应鉴定出七种溶液。这个实验既可以考察出学生对每种糖的性质和每个颜色反应原理的熟知程度,又可以通过实验步骤设计的多少判断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有的同学可能4步就能把7种溶液分开:先用莫氏(Molisch)或蒽酮反应鉴别出水,再用巴福德(Barfoed)反应区分开单(葡萄糖、果糖、阿拉伯糖)、双(麦芽糖)还原糖和非还原糖(蔗糖和淀粉),然后利用塞氏(Seliwannoff)反应分开果糖和蔗糖,最后利用拜尔(Bial)反应区分出阿拉伯糖和葡萄糖;有的同学却重复利用费林(Fehling)或本尼迪特(Benedict)反应区分还原糖和非还原糖,忽略了巴福德(Barfoed)反应完全可以替代上述两个实验的事实;还有一些同学对实验原理掌握不清,最后得出错误结论,总之,通过设计性的综合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判断等多方面能力。

三、改革实验项目

生物化学实验既要与生物化学理论相衔接,深化理论知识;又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化学主要讲述四大基本物质(糖、脂、核酸和蛋白质)和三大活性物质(激素、维生素和酶)的静态与动态生化,故实验项目应包括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上述物质进行提取、测定含量、验证理化性质等。为适应普通高校不同专业的培养需求,可根据学时数、教学要求等对实验项目有所改革,例如,在进行多糖提取时,可选择动物制备小鼠肝糖元,也可以选择植物制备马铃薯淀粉,如果不是医学院校,建议选择植物,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既可以避免感染鼠疫的危险,还可以降低实验成本。

总之,教好生物化学实验这门课程需要教师下一番苦工夫,在每轮实验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改革和探索,同时,希望以上经验能让相关实验教师在今后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王蕾,郑晓珂,汤红琴,等.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考核方法

及评分标准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2).

[2]陈钧辉,陶力,朱婉华.生物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篇(11)

关键词 初中生物学 问题导学 教学效果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虽然取得不少可喜的成绩,但是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只关注学生的成绩,重视对知识结论的传授与掌握,却忽视对知识产生、发展进程的展示与探索,不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不会问、不敢问、不想问、无问题可问,从不怀疑书本知识和教师讲授的知识,从不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总是一味地接受和巩固现成的知识,学生不会发现问题,创新潜能被埋没。这种“去问题教育”不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而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上低效、无效,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具体表现为:问题简单化,缺少思考价值;问题随意性,缺乏针对性;问题形式单一化和教师点评简单化;问题设计过于深奥,启而不发;教师提问的范围缺少普遍性;提出问题时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导学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问题导学法”是指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有多种解决方法的科学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近年来,有关“问题导学法”的研究论文陆续见于报端,就生物学科来说,多数是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做法的定性探索,而定量性研究方面尚欠缺。鉴于此,笔者开展了初中生物学“问题导学”教学的实验研究。

1 实验对象

以本校七年级6个班的学生,共379(63+64+63+63+64+62)人为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班设置A、B、C3个班,另外3个班(a、b、c)为对照班。实验班采取“问题导学法”进行课堂教学,而对照班则运用讲授法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 研究方法

根据每学年每学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共8次考试成绩,然后利用spss19.0和Excel2003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平均分(分)、优秀率(%)和及格率(%)。实验班各指标的效值=实验班的绝对值-对照班的绝对值,效率=(实验班的绝对值-对照班的绝对值)/对照班的绝对值×100%,然后运用t检验的方法检测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平均值差异的显著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平均分

各班生物学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见表1。

表1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整体上,无论是每一次考试,还是8次考试,实验班生物学的学习成绩总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班。就每一次考试来说,只有在7年级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对照班a班、b班的平均分依次是77.77分和76.05分,均超过实验B班的平均分(75.38分),但总平均分实验班为80.10分,而对照班总平均分为76.40分。这可能是实验初期,实验班中不同的班级学生适应“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式所需要时间存在长短的差异。其他考试(7年级上学期期末、7年级下学期期中和期末、8年级上学期期中和期末、8年级下学期期中和学业水平考试)都是3个实验班的生物学平均分高过对照班各班的平均分。经过2年的教学实践,实验班生物学学习成绩总平均分高达79.73分,效值比对照班增加了7.56分,效率提高了10.47%,经过t检验可以知道|t|=5.674>t0.01=2.807,以下检验可信度均为99%),两者差异极显著(P

3.2 优秀率

优秀率是衡量各班生物学学习成绩优秀学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比例的指标,实验结果见表2。

表2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班中,A班、B班和C班8次考试的平均优秀率分别为77.75%、51.75%和41.67%;而对照班中,a班、b班和c班的平均优秀率则依次为41.78%、45.96%和39.71%。由此可见,虽然个别对照班的平均优秀率高过实验班个别班,但总体上实验班的平均分比对照班的要高,8次平均如此,每一次考试的优秀率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这不仅表明“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式在不同班级使用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存在差异,而且也反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强和学习自觉性较高,受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可能比一般学生要低。从整体上分析,实验班总平均优秀率的效值比对照班高出14.57%,效率增加了34.30%,经过t检验可以知道|t|=3.460,虽然小于平均分的|t|值(5.674),但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平均优秀率的差异依然极显著(P

3.3 及格率

及格率是衡量某群体学生生物学学习成绩及格人数占全班总人数比例的指标,实验结果见表3。

从表3的数据统计结果可知,除了在8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中,对照班a班及格率(85.71%)超过实验班C班(84.38%),其他7次考试中实验班各班的及格率均超过对照班各班,这和平均分的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在8次考试的平均及格率方面,实验班A班、B班和C班分别为99.0%、88.23%和85.98%,对照班a班、b班和c班则依次为81.40%、79.85%和77.99%,这说明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平均及格率均存在差异,且实验班各班的平均及格率均高过对照班各班。从总体上来看,实验班总平均及格率为91.07%,对照班的是79.75%,所以,实验班总平均及格率比对照班增加了11.32%,效率提高了14.19%,经过t检验可以知道|t|=6.729,同时高于总平均分和总平均及格率的|t|值,因此,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平均及格率的差异极显著(P

4 讨论与结论

广东省教育厅生物学教研员杨计明指出:“运用‘问题导学法’,‘问题’是基础,‘导’是关键,‘学’是核心。就‘问题’而言,问题应该具有思考价值,学生能够提出多种解决的方法,学生对问题提出的检验假设在现有条件下通过集体的努力能够得到解决。就‘导学’而言,教师的‘导’要通过学生的‘学’来实施,学生的‘学’要依靠教师的‘导’来进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学记》中有言:“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因此,在“问题导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任何问题的设计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因为问题的针对性是问题设计的前提原则。如果问题过于随意而缺乏针对性,那么就会减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设计针对性强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准确、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绝对不能设计不着边际的问题“为难”学生。

② 问题设计要讲究层次性。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其实,学生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智力发展的水平及个性特征等都存在差异,同时对同一事物的理解角度和深度也有差异。换言之,学生都具有独特性,他们之间存在差异性。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在问题设计方面要考虑层次性,对不同程度、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所谓层次性,指的是问题里面含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有难、中、浅,适合各层面学生的需要,从而形成一串问题链,浅层的记忆性问题可供单纯的机械模仿;较深层次的理解性问题可用来掌握和巩固新知识;最高层次的问题可供用来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③ 问题设计要突出情境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别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发生的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问题情境的设置常常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不解”的状态,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探究热情高涨,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生物学开展“问题导学”教学时,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生物学学习的意义,激发学习的动力。

④ 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如果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不用思考就能回答,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设计的问题过难而缺乏启发性,只能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可能会形成对生物学“望而生畏”的局面。因此,生物学的课堂提问应富有启发性,达到激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思维的目的。此外,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注意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以调动学生积极地思维,同时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准确地点拨,及时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越过思维障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⑤ 问题设计要有探究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质量的高低,不在于解答问题获取多大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而在于该问题在实施过程中能否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能否让学生更深入地挖掘出问题深处的内涵。探索是科学的本质,新颁发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还是课程目标、实施建议,都倡导“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时,设计的问题应有探究性。

根据以上的理论思想及观点,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定量”地得出实验研究的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的生物学学习成绩总平均分效值增加了7.56分,效率提高了10.47%;总平均优秀率的效值增加了14.57%,效率提高了34.30%;总平均及格率增加了11.32%,效率提高了14.19%。经过t检验,实验班和对照班平均分、优秀率和及格率3项指标的差异均呈现极显著水平(P

参考文献:

[1] 杨计明.“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研究”总结报告[J].中学生物教学,2009(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