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新生儿脐部护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8 15:46:32

新生儿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部护理篇(1)

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生儿脐带残端为一开放伤口,如护理不当可引起感染。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常见问题有脐出血、脐炎、脐肉芽肿,严重者可合并全身感染发展为败血症。临床工作中发现出生时正确断脐,加强日常护理及产妇的健康宣教,严格的质量管理是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有效措施。

1 临床资料

新生儿470例,男258例,女212例,顺产108例,剖宫产362例,孕周均在37W―42W之间,无窒息及感染。

2 体会

2.1 正确断脐 新生儿在出生后立即清理呼吸道,待大声啼哭后可处理脐带,我院采用在距离脐带根部0.5CM处用气门芯结扎,然后在结扎部位上方剪短脐带,挤除残余血液,用碘酊消毒脐带断面,药液不可接触新生儿皮肤,以免发生皮肤灼伤,待断面干后覆盖无菌纱布,再用无菌护脐带包扎。若是脐带根部含有较多的华通胶时,用气门芯结扎易断裂,改用无菌粗丝线在距脐带根部0.5CM处结扎第一道,再在结扎线外0.5CM处结扎第二道。处理脐带时切忌过短,24小时内注意观察脐带有无渗血,有渗血者再次结扎。

2.2 加强护理 脐带脱落前的护理,新生儿出生后每日沐浴一次,沐浴后用干棉签擦干脐部,再用碘伏棉签消毒脐带断端及脐轮后,用无菌护脐带包扎,保持干燥:若有渗血,应重新消毒结扎,若残端过长,可严密消毒后适当修剪,以促进创面愈合。

2.3 加强健康宣教 新生儿脐部恢复情况是产妇及家属最担心的问题,因现在脐部护理方法与过去的不一样,所以做好宣传很重要。新生儿在出生后告知现在脐带的情况,教会产妇观察脐带,耐心解释护理要点,告知产妇保持脐带干燥,及时更换尿布,教会产妇更换护脐带。

新生儿脐部护理篇(2)

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生儿脐带残端为一开放伤口,如护理不当可引起感染。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常见的问题有脐出血、脐炎、脐肉芽肿,严重者可合并全身感染发展为败血症。临床发现出生时正确断脐,加强日常护理及住院时适时修剪,加强产妇的健康宣教,科学严格的质量管理是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有效措施。

1 临床资料

选择新生儿368例,男189例,女179例,顺娩200例,剖宫产168例。孕周在37~42周,无产伤,无窒息,无产前感染。

2 体会

2.1 正确断脐 新生儿在出生清理呼吸道后,各项评分好就会在无菌操作下进行断脐。我院采用在距离脐根0.5cm处用气门芯结扎,然后在结扎部位上0.5cm剪断脐带,挤除残血,用安尔碘消毒液消毒脐残端,覆盖好无菌纱布,脐带布加压包扎,脐带一般脆性大,在剪脐过程中应当注意根据情况来结扎,切忌过长过短,24h内注意观察脐带有无渗血,有渗血者再次结扎。

2.2 加强日常护理适时修剪 脐带脱落前护理,我院采取出生24h后暴露脐带残端,新生儿出生后每日沐浴1次,沐浴后用干棉签擦干然后用75%酒精2次消毒脐带断端。预防感染并且保持干燥并针对脐带不同临床表现采用不同护理方法。住院时适时修剪可促进创面愈合,出生第48h后根据脐带情况给予修剪,先用安尔碘消毒液消毒脐残端及周围皮肤,在结扎下方用无菌剪刀沿脐根呈浅锥形一点一点剪掉,再用安尔碘消毒液消毒。这样修剪可促进创面早日愈合,减少脐炎发生。

2.3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新生儿脐部恢复情况是产妇及家属最担心和焦虑的问题,因现在脐部护理方法与过去传统观念不同所以做好宣传至关重要,新生儿在出生后告知现脐带情况,耐心解释脐带护理要点,教会产妇观察脐带,告知产妇保持脐带干燥重要性,及时更换尿布以免尿液浸润脐带,通过有效的宣传能解除家长的思想顾虑,也能减少脐带发炎的几率。

新生儿脐部护理篇(3)

对于娇嫩的新生儿来说,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若脐部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局部感染和出血。细菌繁殖会造成脐部化脓,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甚至可能危及新生儿的生命。

宝宝出院时,医生一般都会用护脐贴护住脐部。一来可以避免碰触,二来也可以隔绝外界细菌,并且护脐贴是防水的,即使是洗澡,护脐贴也能牢牢保护好宝宝的肚脐。在洗澡前,家长应先用护脐贴贴住脐带残端,避免湿水。洗完澡后,要慢慢撕开护脐贴,注意先湿润,采用零角度法撕开胶布,避免皮肤损伤。消毒前,先注意观察脐部是否正常,有无渗液、渗血等,然后开始消毒。

通常来说,3~7天后脐带残端掉落是正常现象,但也有宝宝需要更长时间,甚至有的到满月才掉落。脐带残端掉落时间因人而异,只要脐部没有出现红肿异常,那么即使时间稍长,也属正常现象。

新生儿脐部护理篇(4)

关键词 二次断脐;新生儿;脐炎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34

新生儿脐炎是儿科常见多发性疾病之一,其发生原因与临床护理不当有关[1]。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脐带剪断后留下创伤,加之新生儿抵抗力较差,外界病原菌容易通过创口侵入机体并引发新生儿脐部感染,如处理不当可引起患儿败血病,严重时可引起患儿死亡[2]。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对预防新生儿脐炎、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3]。为此,本文对110例新生儿采用二次断脐法以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降低新生儿脐炎发生风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在从外院转入的2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出生时Apgar评分>7分。(2)均为足月出生儿。(3)住院时间为3~5 d。(4)家属均在知情同意下参与研究。(5)所有病例均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宫内感染者及脐部先天畸形而不能结扎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58例,女52例;胎龄37~41周,平均(38.96±2.98)周;体重3586~3850 g,平均(2869.32±22.23)g;Apgar

作者单位:410007长沙市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二科

李小花:女,本科,护师

评分8~10分,平均(9.32±0.85)分。观察组男57例,女53例;胎龄37~42周,平均(39.28±2.56)周;体重3512~3825 g,平均(2798.34±21.85)g;Apgar评分8~10分,平均(9.52±0.72)分。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体重、Apgar评分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采用5%聚维酮碘对脐部皮肤进行消毒,于脐带根部采用脐圈实施结扎,距离结扎部位1.0 cm处将脐带剪断,挤出残血,采用5%碘伏对脐带断面皮肤包括脐带残端、脐带根部、脐带周围进行消毒,采用无菌纱布将脐带残端覆盖包扎。对照组新生儿每次沐浴后采用5%碘伏对脐带周围皮肤进行消毒,24 h后将脐部暴露。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采用75%乙醇对脐部进行消毒,选取脐带根部与脐轮相距约0.5 cm处进行断脐,将残血挤出后,采用愈脐带袋芯将脐眼固定。新生儿于每天洗澡后及时更换愈脐带,并对脐部进行消毒。在新生儿出生后30~45 h脐带干燥,但还没有完全过硬或过干时对其行二次断脐,断脐时应离开脐带根部受压处,同时操作人员应将牵引线向上提,并与腹壁呈30°,顺时针方向将脐带残端剪除,对脐部皮肤进行消毒,贴上脐贴,24 h后暴露脐部。

1.3观察指标(1)新生儿脐炎是指由于断脐或出生后护理不当而引起的脐带断面被细菌入侵而出现的炎症。(2)两组新生儿出院后通过定期电话回访了解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及脐部出血率。(3)家长满意度分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护理方式满意度,采用电话访谈方式完成调查,满分为100分,>90分为满意,81~90分为良好,70~80分为一般,<70分为不满意。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问卷220份。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检验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发生率比较(表1)

2.2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及脐部愈合时间比较(表2)

2.3两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质量及护理方式满意度评价(表3)

3讨论

脐带是连接胎盘及胎儿的管状结构,其作用将母体营养输送给胎儿以满足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需要[4]。新生儿出生后需行断脐处理,脐带失去血供后将逐渐硬化、干枯并最终脱落。从断脐至脐带完全脱落一般需要7 d左右,而脐带残端在愈合过程中会产生少量胶质分泌物,从而为厌氧细菌提供良好的培养基,容易引起脐部感染[5]。轻者可出现脐周围皮肤红肿,并出现少量脓性分泌物,如得不到及时处理则会发展为重度脐炎,并形成蜂窝组织炎及脐周脓肿,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生命[6]。因此对新生儿做好脐部护理对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次断脐是指新生儿出生后30~45 h,脐带干燥,但还没有完成过硬或过干时对其再次进行剪脐。过早剪掉脐带因脐带残端未干燥而导致血管闭合不完全,易导致胶质水分过多,脐带潮湿,当脐带剪掉后容易出现渗液或渗血情况,因此增加新生儿脐炎的感染风险。当新生儿出生45 h后再对其进行剪脐,由于脐带过硬而增加剪脐难度,容易发生坏死组织残留。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30~45 h内实施二次断脐能有效减少脐带胶质水平分泌过多,降低新生儿脐炎发生风险。本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解玉娟[7]对127例新生儿实施二次断脐的结果一致,从而表明二次断脐方法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部出血率及脐炎发生风险,有利于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分析原因可能如下:常规断脐采用脐带夹、棉线或气门芯在距脐根0.5 cm处结扎脐带残端,脐带残端需要自然脱水硬痂后才自然脱落,所需时间在6~10 d以上,而剪去脐带残端组织,脐部干燥,使脐孔闭合时间提前,避免了潜在的院外感染,方便家长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杨柳[8]认为,二次断脐可减少脐带胶质水分的分泌,从而缩短脐带自然脱落的时间,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由于二次断脐方法能有效缩短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降低脐炎发生率,因此家长对该种方法均表示较高的满意度。加之从患儿出院后,本院一直对新生儿家长进行电话随访,并指导新生儿家长正确进行脐部护理,从而提高了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王芝兰,郭庆玲.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109-110.

[2]唐学敏.二次断脐护理在新生儿脐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2):940-942.

[3]张国英.不同脐部护理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价值比较[J].吉林医学,2012,33(14):3088-3089.

[4]周晖,朱珠,夏家爱,等.产后居家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脐炎干预中的效果分析及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118-119.

[5]王秋菊.改良式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206-207.

[6]李正兰,范红燕.护创液体敷料用于新生儿脐炎消毒的观察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7):3662.

[7]解玉娟.家庭访视对基层新生儿脐带家庭护理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2013,33(6):122-123.

新生儿脐部护理篇(5)

新生儿脐部为细菌容易入侵的部位,如果护理不到位,轻者容易发生新生儿脐炎,重者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继发腹膜炎[1]。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顺产分娩的新生儿脐部护理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顺产分娩的新生儿300例,其中男婴165例,女婴135例,胎龄37~41w,平均(38.69±1.19)w,体重2600~4400g,平均体重(3311.40±486.89)g,Apagar评分7~10分,平均(9.65±0.67)分。3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150例,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断脐方法 对照组150例新生儿采用常规断脐法,即在新生儿断脐后1~2min,用5%维酮碘消毒脐根部周围,脐带根部用气门芯结扎,然后距结扎部位上0.5cm处剪断脐带,再用5%碘酊消毒脐带断面,用愈脐带包裹残端。观察组采用延迟断脐法,即新生儿出生后,距脐轮约10cm处钳夹脐带,剪断脐带,气门芯结扎及无菌纱布包扎后30min,再按常规方法断脐。

1.2.2护理方法 两组新生儿每天均接受常规护理,每天沐浴后,用安尔碘消毒脐周皮肤及脐痂,保持脐部干燥和清洁,出院前指导新生儿家属掌握脐部护理方法。出院后由接产新生儿的助产士跟踪随访1~4w。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脐带出血:指脐带残端渗血浸湿包扎纱布或者更多出血。脐炎诊断标准:轻度脐炎指脐轮及周围皮肤轻度红肿,伴有少量的浆液性脓性分泌物;重度脐炎指脐轮及周围皮肤明显红肿发硬,伴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或伴有全身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分析软件,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应用(x±s)表示,P

2 结果

观察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重度脐炎发生,轻度脐炎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脐带脱落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其机制为胎儿娩出剪断脐带,脐带残端停止血供后,逐渐干枯、硬化,自然脱落。大部分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为7d左右,而创面彻底愈合在10~14d左右[2-4]。正常情况下断脐后,脐带残端残存少量血液,脐带华通氏管水份溢出,脐带在坏死脱落过程中,常伴有炎性渗出物分泌,可导致新生儿脐炎。而延迟断脐可以使脐带内血液排空更加充分,脐带华通氏管水份更加减少,脐带残端干燥加快,有助于脐带脱落和减少脐炎的发生[5-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脐带脱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脐带内含有2根脐动脉和1根脐静脉,断脐后由于脐血管本身的收缩作用及重力作用,脐带迅速干瘪[1],而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后30min再断脐,此时脐血管中的血液较常规脐血管中的血液排空得更充分,创面基本无血液和渗液,更加不易发生脐带出血,本研究中观察组脐带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样本量,将扩大样本量研究。

综上,延迟断脐可以促进脐带早期脱落,减少脐炎及脐部出血的发生,有利于脐部护理,使围产儿保健工作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可珊,温小玲,吴烈华,等.延迟断脐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3):37-38.

[2]黄露.甲壳胺护脐包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88.

[3]王小飞.新生儿200例的脐部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794-6795.

[4]谭慧霞,熊良恩.不同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0):917.

新生儿脐部护理篇(6)

在新生儿出生之后,要对其各方面进行有效的处理,脐部作为一个重要的部位,如果不给予妥善的护理,可能会造成新生儿脐炎的发生,如果感染严重的话可能会直接对新生儿的生命产生影响,所以对新生儿的脐部护理要高度重视[1-3]。采用不同的脐部护理方法,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5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新生儿有25例,平均体重(2.98±0.79)kg,在宫内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对照组新生儿有25例,平均的体重(3.01±0.81)kg,也没有出现宫内感染的情况。两组新生儿在体重、各项体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脐部结扎的方法: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新生儿在出生之后都用0.5%的碘伏对其脐带的根部进行必要的消毒,之后采用消毒过的气门芯在距离新生儿脐带的根部大约1.5 cm处进行结扎,在脐带的远端距离结扎的部位为0.5 cm的位置将脐带剪短,之后将脐带内残留的血挤出,挤出之后对脐带的残段用2.5%的碘酒进行消毒。

1.3 护理方法:观察组的新生儿用脐带包对脐部进行包扎,在48 h之后修剪残留的脐带,剩余的脐带的创面仍然使用用脐带包包扎,每天观察脐带情况,每天更换脐带包。对照组的新生儿则在每天的沐浴之后采用碘伏对其脐带的残端以及脐带的根部和脐部周围进行必要的消毒,之后对脐部用脐纱进行包扎,之后就可以等待脐带的自然脱落了。对两组新生儿都进行同样的出院的护理指导。

1.4 指标观察:对两组新生儿的脐部是否有渗血情况、有无潮红、黏液性的分泌物以及脓性分泌物的情况,同时对两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进行准确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对统计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一般来说,新生儿在出生之后脐带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脱落,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内,极其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加强防护非常重要。但是护理的方法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护理的效果。本次研究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新生儿在是否有渗血情况、有无潮红、黏液性的分泌物以及脓性分泌物的发生率等方面,显著的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了观察组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相比是更为有效的,不但可以显著的降低新生儿脐部的感染,而且又可以促进其脐带的脱落。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脐带修剪的时候要选择好时机以及方法,一般是选择在新生儿出生之后的48 h进行,如果新生儿的脐带粗大而且含有较多的胶质,就可以选择延长修剪的时间[4-5]。

从本次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的降低感染的发生,所以我们认为对新生儿的脐部护理采取修剪脐带残端并用脐带包进行包扎的方法,能够减少新生儿脐部渗血情况的发生,并且可以缩短脐带的脱落时间,加速新生儿脐部创面的愈合,避免感染情况的出现,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 冯雅琴.新生儿脐部处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安徽医药,2008,12(1):78.

[2] 朱家贵,张俏玲,陈少丽.选择适当时机为新生儿再次剪脐并用脐粉的临床观察[J].现代护理,2006,12(4):340.

新生儿脐部护理篇(7)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43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34-01

脐带连接着胎儿与母体,为母体向胎儿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的通道,在新生儿出生时会被切断结扎,新生儿出生后的脐部护理为围产儿护理的重点[1]。本文出于对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的目的,从断脐护理、脐带的日常护理、脐带脱落的护理等方面展开了综述,详见下文。

1断脐护理

1.1断脐时间。目前关于断脐时间存在两种说法,一种为早断脐,即出生后5-10s内,另一种为晚断脐,即出生后2min后,也可以在脐带搏动结束后断脐。晚断脐的说法认为延迟2min以上对脐带进行结扎可以对足月儿贫血进行有效的预防。曾有学者在新生儿出生后30s以后断脐,会使新生儿的血容量得以增加,正常足月新生儿经剖宫产时延迟1min断脐可以保证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胎盘血液灌输。早断脐说法认为[2],早断脐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早断脐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肝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1.2断脐方法。目前在临床上断脐的方法较多,其中以棉线结扎脐带法、气门芯结扎法以及脐带夹结扎法比较常用,然值得注意的是,在脐带结扎过程中应做好严格的消毒,特别是脐带根部及周围[3]。气门芯结扎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优势;脐带夹结扎法的力量相对均匀,可以有效阻断脐血流,针对较粗或者是胶质脐带的效果较好。近几年有学者对气门芯脐带结扎进行了改进,采取双气门芯结扎,并保证气门芯下缘与脐带根部尽量贴近,从而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对于脐带干燥具有重要意义。

2脐带的日常护理

2.1脐带的消毒。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脐带消毒液包括:浓度为2.5%的碘酊、浓度为75%的乙醇、浓度为20%的高锰酸钾等,其中碘酊为一种高效消毒液,一般用于脐带断端消毒,在20s后应用浓度为75%的乙醇进行脱碘处理。曾有学者经研究证实[4],高锰酸钾外用在新生儿脐带断端消毒中效果显著优于碘酊。高锰酸钾属于一种强氧化剂,在实现消毒的同时可以达到干燥收敛的作用。

2.2脐带残端的护理。在断脐后知道脐带脱落期间,应对脐带残端的护理给予加强,主要包括:消毒后的暴露以及包扎处理等。包扎方法多是在对脐带断端消毒后经无菌纱布进行覆盖包装,也可用防水敷贴、护脐贴等进行覆盖。在包扎的过程中应注意在消毒后应保证脐部的干燥,必要时可应用浓度为95%的乙醇或浓度为1%的龙胆紫溶液进行脱水,若是包扎使脐带不干,则很容易导致脐炎的发生。近几年WHO提倡对脐带残端不进行包扎,保证脐带以及周围部分的干燥与清洁,直到脐带脱落。新生儿脐带经暴露处理后能够保证断裂处可以充分干燥,结痂更快,使结痂的硬化速度得以提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医疗资源与成本。曾有学者经研究证实[5],脐带断脐后空气暴露并没有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值得关注与推广。

2.3二次剪脐。所谓的二次剪脐就是指经消毒后的剪刀尖部自不同方向沿着脐根部呈浅圆锥形对残留脐带进行修剪,从而避免脐带残端遗留造成局部渗出,促进细菌的繁殖。在二次剪脐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切忌一刀平剪,若是结扎的下方存在血肿,则需要连同血肿减掉并将血块清除。二次剪脐的时间应以脐带的粗细而不同进行合理的选择,剪脐的过程中切忌脐带过干、过湿。现阶段关于二次剪脐存在一定的争议,有学者认为二次剪脐可以将脐部的血液残留进行有效的清除,使脐基底部更好的暴露,对于脐带干燥游离,加速了脐带的脱落,可以达到预防感染的效果。另有学者认为[6],二次结扎不利于保持脐带以及周围清洁干燥,并且,二次剪脐使护理成本增加,二次剪脐的时间以及技巧不易掌握,在剪脐的过程中会增加新生儿脐部损害风险。

3脐带脱落的护理

脐带有一条脐静脉和两条脐动脉,在脐带脱落后会出现血管残端,若是脐带血管还没有完全收缩,则很容易出现感染,因此针对少量渗血者可经浓度为5%的碘伏消毒液进行处理,经无菌明胶海绵折叠处理后经无菌纱布进行加压包扎;若是出血较多经压迫止血无效者应及时采取血管结扎进行止血。

4小结

新生儿脐带护理为围产儿护理的重点内容,在临床上,对新生儿实施以上日常护理的过程中还应加强脐带家庭护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家属对脐带护理的认识,保证新生儿在回家后依旧可以获得良好的脐带护理,以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刘春利,贺艳丽,杨荣.自制脐带帽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9):3523-3525

[2]莫暖姣.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0):1146-1148

[3]任成娥.坐式分娩法断脐时机与新生儿获得性胎盘血液灌输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0):3692

新生儿脐部护理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9年7-10月入住我科的18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将2009年3-6月收住的169例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住院时间为10~12 d,新生儿出生评分均在8分以上,出生体重≥2500g,宫内感染及胎膜早破不能入围。两组新生儿在性别、体重、分娩方式和住院天数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改良法:新生儿沐浴后先用3%过氧化氢浸湿的棉签擦拭脐窝、脐轮,然后用生理盐水清洗,接着用消毒棉签蘸0.5%碘伏轻抹脐孔及脐轮周围,最后用无菌方纱覆盖,胶布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的75%乙醇消毒脐部,两组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均注意勿使纸尿裤超越脐部,避免尿粪污染脐部。

1.3 评价指标 由固定责任护士进行脐部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新生儿脐部感染情况。新生儿脐炎诊断标准,轻度:脐轮及脐周皮肤轻度红肿,可伴有少量的浆液脓性分泌物。重度:脐部及脐周皮肤明显红肿发硬,脓性分泌物增多,常有臭味或伴有全身症状[2]。

1.4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脐部感染例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脐部轻度感染2例,感染率为1.11%,对照组脐部轻度感染13例,感染率为8.99%,经检验X2=9.178 , P =0.002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脐部感染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在正常情况下,残留的脐带逐渐干枯僵化,于1周左右脱落,创口在10-14天完全愈合[3]。新生儿抵抗力差,做好脐部消毒,防止感染至关重要。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细菌种类较多,但经细菌培养主要为葡萄球菌,新生儿由于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免疫功能不全是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因素,75%酒精虽然具有杀菌功效,但容易发挥,常规消毒处理时作用时间不长。3%过氧化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真菌的灭菌率高达90%,可使厌氧菌失去生存条件。另外,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结合而成的不稳定结合物,碘与菌体蛋白质中氨基酸结合使其变性,可在治疗创面形成极薄杀菌膜,缓慢持久地释放有效碘,对各类细菌、芽胎、病毒、真菌、原虫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且性质温和,无毒、无味、无致敏性,对粘膜无刺激性,还有清洁作用。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采用碘伏进行脐部护理,可使创面渗出减少,创面收敛快,愈合快,并且对新生儿皮肤无刺激性、不着色、无不良反应,改良后的脐部护理方法较传统的脐部护理方法脐炎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地预防了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护士在进行脐部护理时,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手常规清洁消毒,正确的洗手可以减少手部99%以上的细菌[4],防止带菌的手污染脐部,护理人员应提高洗手的依从性。

临床实践证明,使用3%过氧化氢+生理盐水+0.5%碘伏消毒脐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新生儿脐带护理质量,对降低围产儿感染率及死亡率起到重要作用,值得在新生儿科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秀菊,谢景玫,苏春勤。新生儿脐部消毒前后的细菌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5,15(4):392.

新生儿脐部护理篇(9)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160-02

在妇产科临床上,新生儿脐部感染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脐部是新生儿比较脆弱的部位,如果护理的不科学容易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在实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充分的了解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才能够进一步减少和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情况的发生。因此,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新生儿110例针对于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及其护理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该院出生的新生儿110例新生儿,将这11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新生儿,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10例新生儿有男婴60例,女婴50例,日龄在1~9 d之间,平均日龄为4 d。其中观察组55例新生儿有男婴35例,女婴20例,日龄在2~9 d之间,平均日龄为5 d。对照组55例新生儿有男婴25例,女婴30例,日龄在1~6 d之间,平均日龄为3 d。

1.2 护理方法

导致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剪脐不净,剪脐后创面较大。二是,脐部用物消毒不严 脐部感染与断脐用物消毒不严。三是,护理方法不当 在日常护理中往往发现产妇及家属采取一些不当的护理方法,这是导致局部细菌繁殖引起感染的潜在因素[1]。对两组新生儿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55例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就是对新生儿出生后进行消毒,并且在新生儿脐部 0.1 cm处,使用气门芯进行结扎等常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55例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首先,安排护理人员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内为新生儿进行沐浴和消毒[2]。其次,在新生儿沐浴之后需要采用高压灭菌毛巾擦干全身,在毛巾的选择上,采取1人1巾的方式。再次,护理人员还应该指导新生儿的家属进行正确的换换尿垫的方法等等。临床护理时间为10 d,观察两组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在临床护理期间,做好相关的记录。

1.3 评价标准

在护理后,对两组新生儿的脐部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主要观察新生儿的脐部是否有脓液。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55例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发生脐部感染1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27.3%,无感染40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72.7%。对照组临床感染率为27.3%。观察组55例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发生脐部感染7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2.7%,无感染48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87.3%。观察组临床感染率为12.7%。见表1。

表1 2组新生儿脐部感染情况分析表[n(%)]

注:P

3 讨论

在妇产科临床上,新生儿脐部感染虽然不是严重的疾病,但是如果护理不及时,容易诱发新生儿脐部出血等情况,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出院[3]。因此,在临床护理方面,需要全面的分析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的效果,减少新生儿的脐部感染的发生率[4]。在该的临床中,主要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预防,在护理中,护理人员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新生儿出生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密切的观察,如果发生感染的症状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②选择合适的消毒液。消毒液的合适与否也影响到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③加强各环节消毒,控制院内感染[5]。在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上述3点,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新生儿加强脐部感染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照组55例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临床感染率为27.3%。观察组55例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临床感染率为12.7%。这与许同梅等的《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分析与对策》[6-8]一文中,通过对200例新生儿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具有更为明显的护理效果,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更低,这与该的临床研究结果是基本一致的。由此该研究可以得出临床结论,通过分析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减少新生儿脐部感染率,提高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丽东,唐鸿玉,陈业芳,等. 新生儿脐带残端两种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研究[J]. 护理研究,2011,12(33):134-135.

[2] Suli Dong, Tang Hongyu two umbilical stump treatment effect observed. [J]. Journal of Nursing,2012,10(9):167-168.

[3] Li Yang, Huang Qun, He Hongyan. Causes of neonatal umbilical infection and nursing progress [J]. Journal of Nursing. 2011,4 (7):123-124.

[4] Progress Huangcui Qin, Husan Lian, Pingpei Hua neonatal umbilical cord ligation method[J]. Nursing Research,2011,5(36):157-158.

[5] 赖香菊. 新生儿二次断脐后创面延期愈合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7,14(10):44-45.

[6] 许同梅,倪月.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分析与对策[J]. 护理研究,2006,20(11中旬版):2969-2970.

新生儿脐部护理篇(10)

脐带是母体连接新生儿的重要通道,其向胎儿运输氧气、营养,促进胎儿成长发育[1]。当新生儿娩出后,脐带仍连接着胎盘,医护人员采用专业的手法剪断脐带,而残余部分会裸露在外,若护理不当,就会造成感染,甚至引发破伤风、败血症等严重病症[2-3],故加强新生儿脐部护理至关重要。本次抽取120例新生儿展开研究,旨在比较脐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的干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120例具有完整资料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所用脐部护理模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胎龄38~42周,平均(39.8±1.9)周,体质量2.6~4.2kg,平均(3.2±0.8)kg;试验组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胎龄37~42周,平均(39.4±2.1)周,体质量2.7~4.1kg,平均(3.1±0.7)kg。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纳入标准:1)足月分娩;2)新生儿Apgar评分[4]超过8分;3)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存在先天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2)存在重症肺炎、重症病理性黄疸等疾病;3)有宫内感染征象;4)出生时体质量过低;5)家属不愿意配合。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脐部护理,即新生儿出生后立刻用5%聚维酮碘溶液对脐部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用双道气门芯于脐部根上0.1cm处行结扎处理,再往上0.5cm处将脐带剪断,残血挤净后,依次涂抹2%碘酊、75%酒精,加压包扎脐带断端。新生儿洗浴后,用5%碘伏对其脐部常规消毒,每日消毒2次。试验组:行优质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断脐护理:常规断脐,出生24h内不仅要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应注意观察新生儿脐部情况,若出现脐带过粗脆性大,或脐带过短致脐带夹脱落而引发渗血[5],应立刻采用止血钳,若渗血量过多,需重新消毒后再次进行结扎。新生儿沐浴后用75%乙醇消毒脐部,48h后行二次断脐,即常规消毒后上提牵引线,松开气门芯,使脐带与腹壁呈30°角,沿顺时针方向剪掉脐带残端,常规消毒,在肚脐上贴上脐贴,24h后去除脐贴,消毒,清理血痂,充分显露脐部。2)脐带脱落前护理:脐带结扎间断后会逐渐变硬变黑,一般于新生儿出生3~7天内脱落[6]。在脐带脱落前,护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脐部时刻保持干燥:为避免细菌生长,护理人员需每天消毒包扎脐部,在为新生儿洗澡时,应采用防水贴保护,洗完澡后及时用无菌棉签将多余水分吸收,再消毒包扎。②尽可能减少脐部刺激:脐带断端经包扎后能迅速结痂,避免细菌定植于创面,但需注意的是,换尿布时操作不当,会过度刺激脐部,导致创面出现发红、出血情况,甚至引发感染[7]。因此,护理人员应提醒家属为新生儿准备透气、舒适的纸尿裤或纯棉尿布,排尿、排便后应及时清洗局部皮肤,在为男性婴儿换尿布时,注意将阴茎向下盖住,避免新生儿尿尿时尿液上冲浸湿脐带。③保持脐部透气:良好的透气对脐带断端修复具有重要作用,部分家属认知水平有限,擅自用油类或乳液涂抹新生儿脐部,导致局部闷热,延长创面修复时间,故护理人员应提前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叮嘱家属注意观察脐部情况,若出现脐轮发红、脐窝渗液、脐部周围皮肤糜烂等情况,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用3%双氧水将分泌物清洗干净后,用蘸有75%酒精的棉签沿顺时针方向对局部进行消毒,显露脐部,使局部保持干燥。3)脐带脱落后护理:脐带脱落后会直接显露新鲜肉芽组织[8],护理人员应定时为肉芽组织进行消毒,每日2次,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衣物、尿不湿等刺激肉芽,引发感染。因肉芽未长好,局部会渗出少量分泌物,护理人员应告知家属这是正常现象,肉芽结痂后症状会自然消失,并及时用无菌棉签清除渗液,用0.5%聚乙烯醇醚络碘消毒,直至脱落面全部长出皮肤。脐带上存在2条动脉、1条静脉,部分新生儿在脐带脱落后可见血管残端并有少量渗血,这主要是因为脐带血管内部未完全愈合,注意用酒精消毒,加压包扎,若出血量过多,常规按压无效,则行血管缝扎术。4)出院指导:新生儿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告知家属具体注意事宜,特别是部分脐带尚未脱落的新生儿,护理人员应做好宣教工作,指导家属掌握新生儿脐部护理技巧,提醒家属在为宝宝护理脐带前,注意洗干净双手,告知其如何正确为脐部消毒,保持新生儿脐部干燥,强调已污染的棉签禁止二次使用,以免造成创面感染。若2周后新生儿脐带仍未脱落,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结扎末端完全变硬,且未出现红肿、破溃、渗液等情况出现,无需特殊处理,仍保持原来护理操作,若出现感染征象,应立刻入院就医。

1.3观察指标

1)不良事件观察:统计两组脐窝潮湿、脐部红肿、脐部渗血、脐轮损伤等发生病例。2)家属满意程度观察:翻阅资料,自制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评价量表,评价指标包括环境卫生、礼仪态度、业务技能、操作及时性、风险控制,共25个条目,各指标评分0~20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家属越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正态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家属满意度为正态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x-±s),检验方法为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结果

2.1两组不良事件控制情况观察

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0.00%,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1.67%,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家属满意程度评估情况观察

对照组家属满意程度评价量表单项指标评分及总评分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脐部是细菌侵入的重要地方,新生儿出生后会剪断脐带,为细菌在脐部繁殖、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若护理不当,局部会出现化脓情况,据调查,约有30.2%新生儿会发生脐部感染[9]。加之,新生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细菌侵袭脐部后会经血管断口进一步渗透至血液中,进而引发败血症、脓毒血症,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10]。优质护理将“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内涵,通过强化基础护理、落实责任制度,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使患者保持身心舒适,提升社会满意度[11]。我院应用优质护理理念,结合以往护理经验,制定了详细的脐部护理计划。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属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1)二次剪脐能缩短脐带干燥时间,促进脐带脱落,降低脐部感染风险[12];2)脐带脱落前以脐带残余部分消毒为主,严格遵循干燥、透气、少刺激三项原则,能有效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3)脐带完全脱落并不表示万事大吉,若此期间掉以轻心,极容易导致脐窝渗液、渗血,故仍需加强管理,注意观察,切实保证宝宝健康;4)许多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了解不多,加强院前宣教,能提高家属认知水平,确保其能正确、有效护理新生儿脐部;5)脐部优质护理不仅能使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且能提高新生儿舒适度,减轻家属焦虑、恐慌情绪,使其以轻松、愉悦的心态照料宝宝,故满意度评分会增加。综上,做好新生儿脐部优质护理服务对减少风险事件、改善家属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李靖云.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J].医学信息,2015,30(43):209-210.

[2]张国荣.探究优质护理应用到新生儿的脐部护理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5):350.

[3]杨敏.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148-149.

[4]罗正琼.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5,5(9):203-204.

[5]吴琪.新生儿脐部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应用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6,29(3):212.

[6]钟玉兰.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34):180-181.

[7]端木艳艳,刘彦彦,洪黎,等.优质服务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40(4):297-298.

[8]钟伟红.优质护理应用到新生儿的脐部护理的价值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3):129-130.

[9]孙爱华.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0):2852-2853.

新生儿脐部护理篇(11)

临床研究证明,新生儿脐部的残端由于自身较为特殊的解剖性质和组织特点,为病原微生物入侵最为重要的渠道,如果在护理过程中护理措施不恰当,很容易出现局部感染的现象,甚至可能直接诱发败血症[1]。本文探讨了复合碘消毒液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5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所选取的52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0例。所选取的新生儿日龄全部为产后1 d到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之间。观察组260例新生儿中,男性137例,女性123例,新生儿没有宫内感染,Apagar评分均大于8分,新生儿体重2.6 kg~4.6 kg,平均体重为(3.2±0.5)kg。对照组260例新生儿中,男性136例,女性124例,新生儿没有宫内感染,Apagar评分均大于8分,新生儿体重2.7 kg~4.5 kg,平均体重为(3.3±0.6)kg。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在性别、日龄以及体重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260例患儿同时使用复合碘医用棉签对新生儿脐部实施护理,2次/d。观察组的260例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复合碘消毒液对脐部实施护理,每天两次。所选取的新生儿脐部在接受消毒之后全部使用无菌纱布覆盖进行包扎处理。

1.3观察指标 分析同时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脐部是否存在潮红、分泌物异常以及残端脱落、渗血等异常情况。新生儿在出院过程中,医护工作者积极的指导家庭护理的方法,可以发给新生儿脐部相关护理联系卡,实施电话随访,同时叮嘱产后两周进行必要的复查,安排与指导新生儿进行游泳或者相关抚触活动。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脐部炎症状况对比分析 260例观察组新生儿中,脐部潮红的新生儿有6例,分泌物新生物为0例,渗血的新生儿有2例;观察组脐部炎症的出现率仅仅为3.08%;260例对照组新生儿中,脐部潮红的新生儿有20例,分泌物新生物为8例,渗血的新生儿有14例,16.15%。^察组新生儿炎症出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与对照组脐带端脱落时间对比分析 观察组260例新生儿中,脐带脱落3 d~5 d的有96例,6 d~7 d的有164例,8 d~30 d的有0例。对照组260例新生儿中,脐带脱落3d~5 d的有22例,6 d~7 d的有220例,8 d~30 d的有18例。观察组脐带脱落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中新生儿脐部疾病非常多,如果消毒措施不严,往往能够直接诱发疾病。所谓的新生儿疾病实际上就是小儿出生后断脐结扎护理不善,或先天性异常而发生的脐部病证[2]。其中脐部湿润不干者称为脐湿;脐部红肿热痛,流出脓水者称为脐疮,血从脐中溢出者称为脐血,脐部突起者称为脐突。脐湿、脐疮西医学泛指新生儿脐炎,脐血西医学称脐带出血,脐突包括西医学所称脐疝、脐膨出[3]。

复合碘消毒液对新生儿脐部实施护理,在最大限度避免脐部出现潮红以及渗血等局部严重方面存在很多优点。不同的消毒液如果碘含量不同,则所能达到的效果往往也有所区别[4]。复合碘医用棉签的主要成分是洗必泰碘,其含有效的碘为0.17%~0.23%,而错酸氯已定位0.10%~0.12%;临床研究发现复合碘消毒液的基本成分是聚乙烯吡咯酮碘,其含有效的碘为0.5%±0.05%[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中,脐带脱落3 d~5 d的有96例,6 d~7 d的有164例,8d~30 d的有0例。对照组260例新生儿中,脐带脱落3 d~5 d的有22例,6 d~7 d的有220例,8 d~30 d的有18例。分析发现,出现如此大差别的主要因素是复合碘消毒液有着较高的碘含量,碘含量如果较高的话,则杀菌力往往也非常强,和皮肤或者粘膜接触之后,能够有效的杀灭细菌和病毒,同时在皮肤粘膜表面形成金黄色的保护膜,可以有效的促进脐带残端的干枯僵化面对脐带残端的脱落和创面的愈合有非常大的帮助。

新生儿因为各方面的生理机能发育不成熟,机体的防御功能不全,缺乏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新生儿胶部残端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通道。如护理不当,较易发生局部感染,延迟脐带残端的脱落时间,易导致败血症。因此加强新生儿脐部护理是促进脐部愈合,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重视指导家庭护理的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新生儿出院之后脐带出现感染,部分新生儿的脐带残端为在出院之后的脱落,所以做好新生儿的出院工作。此次研究的最终结果表明,使用复合碘消毒液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其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唐勤.不同方法新生儿脐部护理临床效果比较[J].医药前沿,2013,30(24):55-56.

[2]罗雪梅,邹卫红,徐凤,等.爱尔碘皮肤消毒液对新生儿脐部消毒临床应用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724.